第一篇:民政部关于贯彻落实
民政部关于贯彻落实《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的通知
来源: 民政部门户网站 时间: 2010-08-31 15:01
民发〔2010〕12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计划单列市民政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
《自然灾害救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10年7月8日以国务院577号令公布,将于2010年9月1日施行。《条例》的颁布,为切实维护受灾群众利益提供了法律保障,标志着灾害救助工作迈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新台阶。为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好《条例》,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贯彻实施《条例》的重要意义,认真做好《条例》的学习宣传工作
《条例》的出台,从法律上肯定了灾害救助工作多年来形成的工作原则、制度、方法,确立了灾害救助工作在国家应急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使灾害救助工作进入依法行政的历史发展新阶段。《条例》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基本生活的立法宗旨贯穿于救助准备、应急救助、过渡性安置、灾后救助的全过程,集中体现和彰显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和要求,必将有力促进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要求在灾害救助工作中的贯彻落实。《条例》明确了灾害救助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制,明确了民政部门负责灾害救助工作,明确了民政部门在灾害救助准备措施、预警响应、应急响应机制和受灾人员灾后生活救助、救助款物的监管工作职责,将有力促进民政部门更好地履行灾害救助职能,发挥更好更大的作用。
各地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贯彻落实《条例》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学习、宣传、贯彻实施《条例》的自觉性与紧迫感。要组织好《条例》的培训和学习活动,全面理解和深刻领会《条例》规定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做到各级领导干部熟悉《条例》、救灾工作人员精通《条例》。要策划好《条例》的宣传活动,加强与媒体的合作,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的优势,广泛、深入地宣传《条例》,切实将《条例》宣传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提高公众对《条例》的知晓率,为贯彻实施《条例》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加大贯彻实施《条例》力度,依法完善灾害救助相关制度
《条例》确立了灾害救助工作的基本法律制度,对灾害救助的综合协调体制机制、灾前救助准备、灾害应急救助、灾后过渡性安置和恢复重建,以及灾害救助款物管理等各环节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规定。各地要在正确理解、全面贯彻实施《条例》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突出重点,抓紧推进以下几项工作。
(一)完善综合协调体制机制。
要按照《条例》中关于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以及各级民政部门的职责规定,着力推进各级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的建设,强化综合协调和应急指挥职能,建立和完善协调联动、信息共享、灾情评估、款物调拨等规范有效的工作机制。要建立健全政府与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在救灾捐赠、志愿服务、灾后重建等方面的良性互动的救灾社会动员机制,全面提高救灾社会动员能力。
(二)完善灾害应急响应制度。
要按照《条例》规定抓紧各级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工作,建立健全灾害救助预警机制,及时调整和完善应急响应的启动标准,细化实化应急响应程序和各项应急措施,增强预案的实用性、操作性和相互衔接,力争2010年基本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体系。要定期组织开展预案演练,着力加强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综合性演练,不断提高协同应对灾害的能力。要依法切实履行民政部门承担的灾情管理职责,规范灾情报告的时间、内容、形式,建立灾情发布制度,完善灾害评估机制,完善灾害信息管理机制。
(三)完善受灾群众救助制度。
要按照《条例》规定进一步完善受灾群众生活救助制度,建立健全灾后过渡性安置制度,细化过渡性安置的对象确认、安置形式、支持措施等内容,依法维护好受灾群众过渡性安置期间的基本生活权益。要进一步规范住房恢复重建和冬春生活救助等传统业务,做好各项灾害救助政策间的合理有效衔接,切实保障好受灾群众各个阶段的基本生活。要进一步落实救灾工作分级负责制度,制定和完善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相适应的灾害救助标准,完善灾害救助项目。
(四)完善灾害救助保障措施。
要积极商有关部门,依法将灾害救助资金和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健全与灾害救助需求相适应的资金保障机制;要加快建设布局合理、品种齐备、数量充足、管理规范的自然灾害救助物资储备库点网络,建立物资协同保障机制,完善紧急调拨和配送体系;要构建灾害救助应急指挥系统,建立应急决策平台、调度平台及其配套的数据库和安全系统,为灾害救助应急指挥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
(五)强化灾害救助款物管理。
要进一步完善灾害救助资金物资管理和使用监督制度,规范灾害救助的工作程序,强化民主评议机制,全面推行灾害救助资金物资社会化发放方式,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要进一步完善灾害救助资金物资的管理和使用监督制度,完善救灾捐赠工作规程,建立健全款物管理使用公开制度,确保各项灾害救助款物使用安全、合规、有效。
各地要按照《条例》的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及工作规程,推进灾害救助的标准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以《条例》为核心,以部门规章、地方法规、地方规章、技术标准为配套,以规范性文件为补充的灾害救助法律法规政策体系。要对已有的相关地方法规和政策性文件进行全面的清理,及时废止与《条例》精神相抵触的法规和政策。
三、加强对《条例》贯彻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地民政部门要精心组织,全面部署学习、宣传、贯彻《条例》的工作。要向党委、政府汇报贯彻实施《条例》的工作方案,以及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力争将《条例》的贯彻列入政府工作议程;要积极主动与财政、发展改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机构编制等部门进行沟通,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解决工作人员不足、工作经费紧缺、技术装备落后等实际困难;要加强对下级民政部门贯彻实施《条例》工作的指导,做到有部署、有检查。
各地贯彻落实《条例》中的有关情况和问题,请及时报告民政部。
二○一○年八月二十七日
第二篇:民政部职责
民政部
【主要职责】
(一)拟订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和方针政策,起草有关法律法规草案,制定部门规章,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二)承担依法对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进行登记管理和监察责任。
(三)拟订优抚政策、标准和办法,拟订退役士兵、复员干部、军队离退休干部和军队无军籍退休退职职工安置政策及计划,拟订烈士褒扬办法,组织和指导拥军优属工作,承担全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领导小组的有关具体工作。
(四)拟订救灾工作政策,负责组织、协调救灾工作,组织自然灾害救助应急体系建设,负责组织核查并统一发布灾情,管理、分配中央救灾款物并监督使用,组织、指导救灾捐赠,承担国家减灾委员会具体工作。
(五)牵头拟订社会救助规划、政策和标准,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负责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生活无着人员救助工作。
(六)拟订行政区划管理政策和行政区域界线、地名管理办法,负责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的设立、命名、变更和政府驻地迁移的审核工作,组织、指导省县级行政区域界线的勘定和管理工作,负责重要自然地理实体以及国际公有领域、天体地理实体的命名、更名的审核工作。
(七)拟订城乡基层群众自治建设和社区建设政策,指导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提出加强和改进城乡基层政权建设的建议,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八)拟订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规划、政策和标准,拟订社会福利机构管理办法和福利彩票发行管理办法,组织拟订促进慈善事业的政策,组织、指导社会捐助工作,指导老年人、孤儿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权益保障工作。
(九)拟订婚姻管理、殡葬管理和儿童收养的政策,负责推进婚俗和殡葬改革,指导婚姻、殡葬、收养、救助服务机构管理工作。
(十)会同有关部门按规定拟订社会工作发展规划、政策和职业规范,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和相关志愿者队伍建设。
(十一)负责相关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参与拟订在华国际难民管理办法,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在华国际难民的临时安置和遣返事宜。
(十二)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1.从社区建设的角度来谈民政工作。
【主要测试目的】:逻辑思维能力
对社区建设内容了解的程度,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谈民政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参考时限】:3—4分钟
【评分参考】:发展社区建设是社会发展、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加强精神文明,加强基层政治建设,稳定社会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民政工作的重要内容。
2.某村在换届选举中,乡干部指定了村委会主任候选人,并经村民选举通过,后报乡党委批复发文。你如何看待这次换届选举?
【主要测试目的】:政策把握能力对《村委会组织法》的了解程度,是否依法、按程序办事。
【参考时限】:3—4分钟
【评分参考】:
(1)换届选举是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我国基层政治建设、国家政权建设一部分,政治性、政策性、群众性、敏感性都很强,一定要依法办事。
(2)换届选举应按《村委会组织法》进行。
(3)村民选举是自治,上级不能指派、暗示,更不能上级审批。
1、有人说激情产生动力,也有人说公务员最重要的是稳重。结合你自己谈谈看法?
【考察能力】自我认知与职位匹配能力
【思路解析】根据职位结合起来
【参考答案】
1)激情产生动力,主要是指在工作的过程中,对待工作要充满热情;而稳重主要是指在工作当中依法行政,要认真负责,群众利益无小事,对待任何一个事情都要抱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态度来处理。而激情和稳重,看似矛盾,实质是将两者统一,才能更好做好公务员的工作。
2)激情,主要是讲工作态度,公务员的工作,主要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办实事。因此在公务员执政过程中,投入满腔的热情是必要的。只有认真热情把心思投入到工作当中,才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可,得到群众的认可,就会获得工作的动力。而公务员行驶职权处理行政事务,公务员的行为代表着政府的形象,因此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又显得十分重要的了。
3)结合我的情况来说,我是一名报考…..岗位的人员,岗位的职责是……代表着政府的….形象,所以稳重是十分重要的,而在工作中也需要我不断投入热情,才可以…….2、你做为一名市政府工作人员,如何组织一次大学生村官情况调查工作,才能做到真实、有效?
【考察能力】计划、协调、组织管理能力
【思路解析】根据职位结合起来
【参考答案】
1)大学生村官对于增加大学生阅历,为农村地区的人民提供帮助,为农村地区的经济、文化注入新鲜的血液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我作为一名市政府工作人员,认真负责地对大学生村官的情况进行真实、有效调查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我会高度重视,迅速行动起来。
2)我想,了解大学生村官真实的工作现状,保证村官更好的融入人民群众当中去,也让更多的人民群众配合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是我目前解决的关键问题。
3)首先,向领导了解调查大学生村官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咨询有经验的同志和查阅以往资料的方式确定调查的形式和内容,初步将调查形式确定为问卷调查。制定一个计划,包括调查的时间、地点、参与的人员、物资以及确定典型的有代表意义的调查对象,譬如,选择有代表性的村庄,将计划上报领导,领导批准后,严格按照计划实施,调查群众关于大学生村官情况的现状、以及给予他们工作的建议等。
4)其次,在调查过程中协调好各个小组之间的工作,调查小组发放、回收调查问卷,保证调查的顺利进行;宣传组发放小礼品等形式鼓励群众参与调查,监督小组监督整个调查过程,保证调查的真实、有效,后勤组保障整个调查团队的后勤工作。当调查过程中发生意外时要及时作出处理,及时向领导汇报调查进度,使领导了解调查的进程。调查过程中的工作重点是保证调查数据的真实有效。
5)最后,调查结束后,收拾调查物资,将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帅选掉无效和虚假的信息,整理出调
查报告,提交相关部门。工作结束后,总结自己在本次活动取得的成绩与不足,为后来的活动借鉴。
3、你作为一名政务大厅工作人员,经常有办其他事的群众到你岗位来问着问那,已经干扰了你的正常工作,你怎么解决?
【考察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应急能力
【思路解析】根据职位结合起来
【参考答案】
1)我作为一名政务大厅工作人员,如果经常有办其他事的群众到我的岗位来问这问那,已经干扰了我的正常工作,确定会有不好的地方。但是针对已经来到我的岗位来问问题的群众,我会热情地接待,如果相关的问题我可以解决的,我会及时给与群众满意的答复,如果我无法解决的,我会告知群众办理该事情相关流程。
2)针对这个情况,为以后的工作更好的开展,我会进行原因分析:第一,我会了解是否由于大厅里的布局问题以及指示牌不明确,让群众感到迷惑,让群众没有办法更好地找到相关的部门;第二,了解是否是由于群众我们的工作分工不明确导致,相关的工作没有办法更好的落实到具体的岗位;第三,了解是否由于大厅的岗位过多,而缺少办事引导员的缘故而使群众来到我的岗位问问题;第四,了解是否由于群众的文化水平不高,而看不懂我们的岗位指示牌所致;等等。
3)对于实际的情况,了解清楚后,我将会把实际情况和领导沟通,争取领导的批准后,更快的将实际的问题解决,如果是由于大厅的布局缘故,将会对大厅的布局进行调整,对外业务较多的部门应该安排在群众更容易找到的位置;如果由于至少牌不明确的缘故,将会按照群众容易明白的方式对指示牌进行修改;如果由于大厅岗位很多,缺少办事引导员和群众的文化水平不高,看不懂我们的岗位指示牌的缘故,将增加询问处,为人民群众更好的服务。
4)最后,针对这次的情况经验总结,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进行更多的民意调查,了解群众所需,从而在工作中更好的做到为人民服务,让人民群众满意,也不断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4、你作为某办公室工作人员,因为人少事多,需要你经常加班加点,而你的领导还经常给你加更多的任务,你无法忍耐。你如何处理与领导的关系,并且不影响工作?
【考察能力】人际沟通能力
【思路解析】根据职位结合起来
【参考答案】
1)如果我作为某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因为人少事多,需要经常加班加点,而领导还给我更多的任务,首先对于部门的人少事多表示理解,因为本职工作没有完成而需要加班加点也是正常的;其次领导还给我更多的任务,这是领导对我能力的认可,希望我能替领导分担工作,所以我不能有无奈的情绪,而应该更好配合领导的安排,把工作做好。
2)针对以上情况,我会进行原因分析,第一,是否是由于人少事多还是我的工作方式方法问题,导
致我的工作效率不高,致使我的事情越积越多,而需要加班才能完成;第二,是否由于我和办公室其他同事缺乏沟通,工作无法更好的和其他同事的工作衔接,从而让我的工作事倍功半;第三,是否由于我对业务不够熟悉,而使得工作效率低,无法在正常的上班时间完成;
3)出现以上问题,我会采取以下办法解决:第一,如果是我的工作方式方法问题,导致我的工作效率不高,我将会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专业的技能,使得在最短时间内,把工作效率提高;第二,如果是我和办公室其他同事缺乏有效沟通,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和同事保持更多的沟通;第三,如果是我对业务不够熟悉,我将调整心态,保持虚心的态度,努力向更多的同事请教学习,多学习业务知识。第四,针对领导给我安排更多的工作,我会服从领导的安排,如果确实会因为现在的工作太多而无法胜任,我将会和领导沟通,以使工作不被耽误,总之把工作做好是第一位的。
4)最后,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增加和同事、领导之间的沟通,工作过程中,保持向领导汇报工作进度的习惯。
5、乡镇拆迁农村宅基地,但是补偿款并未发到群众手中。假设你是一村村委会主任,你村村民组织起来闹事,其中有你的亲戚,你怎么办?
【考察能力】人际沟通、应急能力
【思路解析】根据职位结合起来
【参考答案】
1)乡镇拆迁农村宅基地,但是补偿款没有发到群众手中,使得村民组织起来闹事,而我作为村委会主任,因此了解实际情况,平复村民的心情,让村民安心是我的职责所在。针对以上情况,我将会按照以下几步进行解决:及时了解现场情况,如果闹事是处于不可控范围内,将迅速联系公安部门,请他们来协助维持治安,预防恶性事件的发生。第二,迅速赶赴出事现场,路上与乡镇领导取得联系,向乡镇领导了解事件的实际情况,听从领导的指示。第三,到达现场后,尽自己最大努力平复村民的心情,耐心疏导,稳定群众情绪,真诚地告诉他们闹事解决不了问题,请他们平静下来把问题说清楚,防止事态恶化和升级。第四,待群众的情绪稳定下来以后,再进行沟通,认真倾听并记录他们所反映的问题,听从村民的反应后,衡量实际情况,如果按照领导的指示可以解决的,我会将领导的话跟村民说,如果无法解决的,我再适时调整。如果其中还有我的亲戚,我会按照工作为重原则,给他一个合理的解析。
2)初步平复村民情绪,明确告诉村民问题的时间,疏散村民后,及时和上级领导商议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规定的时间内给予村民明确的答复。
3)最后,总结本次事件的起因及有效解决办法,给以后的工作提供更多的指导,同时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多考虑到村民的利益,让村民们安居乐业!
第三篇:民政部实施方案
全国社会组织在创先争优活动中 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实施方案
2012年2月
中央确定2012年为基层组织建设年。这是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具有重要意义。为认真做好全国社会组织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建设,根据中央组织部《关于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的实施意见》和2月7日召开的视频会议精神,结合社会组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国社会组织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要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基层党建工作各项任务,紧紧围绕“强组织、增活力,创先争优迎十八大”这一主题,按照“抓落实、全覆盖、求实效、受欢迎”的工作要求,着力解决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中的突出问题,着力增强社会组织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着力完善加强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的体制机制,组织引导社会组织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争科学发展之先、创社会和谐之优,更好发挥社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作用,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二、主要目标
通过全国社会组织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主要实现以下目标: 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进一步提高,符合成立条件的社会组织,全部建立起党组织;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通过选派党建指导员,党建带群建、党群共建,做到党的工作全面覆盖。
社会组织党建领导体制进一步理顺,各业务主管单位党组织要加强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成立省级社会组织党工委,明确并落实社会组织党建责任主体。
社会组织党组织战斗力进一步提升,转化一批后进党组织,提升一批一般党组织,巩固扩大一批先进党组织。社会组织党组织工作基础进一步巩固,带头人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党员队伍更显生机活力,规章制度完善,活动和经费保障机制健全。
社会组织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内部治理结构科学有效,诚信自律和社会责任意识不断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突出。
三、推进措施
全国社会组织在创先争优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时间短,任务重,标准高。各地要采取正确的方法步骤,加大工作力度,有计划有组织推进这项活动。
1.着力加强党建,扩大组织和工作覆盖
坚持“应建必建、应派必派”的原则,以“消除空白点,扩大覆盖面,增强有效性”为工作方向,着力加强党组织组建。凡是有正式党员(含未接转组织关系的流动党员、兼职党员)3名及以上的社会组织,要全部单独建立党组织;正式党员不足3人的,要通过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等方式,单独建立党组织,或按照“业务相近、地域相邻、便于活动”的原则,采取单位联建、挂靠组建、区域或行业统建等方式,全部建立党组织。推广山东省“一方隶属、多重管理、全程作用”的经验,不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对没有正式党员的,采取确定党建工作联络员以及先行建立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等方式,扩大党的工作覆盖。对隶属关系不明确的,要及时进行调整完善,明确管理主体,加强对社会组织党组织的领导。
2.完善管理体制,明确管理职责
要完善和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体制。各业务主管单位要切实负起所属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责任,加强对党建工作和创先争优活动的领导,创新工作方式和活动方式。省级民政部门要积极探索建立起同级党委派出的社会组织党工委。已经成立社会组织党工委的,要推动向市县一级覆盖。要发挥社会组织党工委在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中的统筹、协调、推进、监督的作用,加强制度建设,使社会组织党工委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探索在社会组织和党员数量较多的业务主管单位设立或明确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机构。建立健全党委领导、组织部门抓总、社会组织党工委牵头、业务主管单位负责、社会组织党组织具体落实的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机制。
3.做好分类定级,监督整改提高 各地要根据《社会组织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标准》,制定切合本地的具体标准。对社会组织党组织设置、领导班子、组织制度、经费场所保障、作用发挥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按照“五个好”的要求,结合平时掌握情况和考核结果,对社会组织党组织按五星(优秀)、四星(良好)、三星(较好)、两星(一般)、一星(后进)的标准进行定级。同时,按照巩固先进、推进一般、整顿后进的要求,指导社会组织党组织明确改进提高的目标、责任和措施,认真抓好整改落实。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注重发挥先进的示范带动作用,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使先进的更先进、一般的争先进、后进的赶先进,努力做到每一个党组织都有新提高,普遍实现晋位升级。
4.提高书记素质,激发党员活力
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能力、品行好、肯干事的要求,通过上级党组织推荐、社会组织党员选举等方式选拔社会组织党组织带头人,造就一批高素质带头人队伍。社会组织的法定代表人或实际负责人是党员的,原则上要兼任党组织负责人。党组织负责人不胜任现职的,要及时调整。今年要加大对党组织负责人进行社会管理、党建和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培训。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原则,发展一批政治素质好、业务突出的管理骨干、技术能手为党员,注重在青年中发展党员,改善党员队伍结构,保持党的整体先进性。采取多方措施,逐步破解社会组织党员管理方式单
一、教育内容单调的难题,发挥党员主体作用,激发党员参与活力。
5.谋划工作思路,建立工作制度
要引导社会组织党组织以服务经济社会、服务人民群众和把握社会组织政治方向、促进社会组织科学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本单位宗旨和业务范围,从工作定位、工作重点、工作方式切入,谋划工作全局。总结创先争优好的做法和经验,每个社会组织党组织要围绕创新活动载体、凝聚职工群众、促进科学发展、发挥组织作用等内容至少建立一项务实管用的制度,推动建立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各地各组织要根据实际,建好用好活动阵地,社会组织集聚的区域,可依托社会组织孵化中心等服务平台,或者统一规划建设区域性、综合性、开放性党群活动中心。通过税前列支、财政支持、党费拨返、党员自愿捐助、会员会费补助等途径,多渠道解决社会组织党组织工作经费问题,完善经费保障机制。6.深化为民服务,促进作用发挥
继续深入推进以“服务企业、促进发展;服务农村、促进增收;服务社区、促进和谐;服务民生、促进保障”的“四服务四促进”主题实践活动。根据今年的中心工作和主要任务,主题活动要有所侧重和深化。在服务企业方面,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推进会员企业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节能减排,提高自主创新,扩大开拓市场;在服务农村方面,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技术推广,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培养新型农业农村人才,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农村民生持续改善;在服务社区方面,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发挥社区建设主体之一的作用,参与建立健全社区公共服务、志愿服务、便民利民服务体系,创新社区管理方式,帮助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促进社区和谐;在服务民生方面,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协助政府做好民生保障,满足群众多样化、个性化服务需求,积极开展公益慈善活动,让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体得到更多实惠。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社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指导小组、各业务主管单位要按照创先争优活动确立的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机制和责任分工,迅速行动起来,精心筹划,严密组织,结合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落实各项推进措施。上级党组织要加强对社会组织党组织的领导和支持力度。要选择一批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党务工作熟的党员干部作为社会组织党组织的联系人,帮助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务能力。要加大对社会组织党组织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着力解决其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务求取得实效。
2.坚持分类指导。要针对社会组织涉及领域广、业务覆盖面宽、与会员和群众联系密切、组织类型不同、规模大小不一的特点,分类指导。党员较多、会员较多、服务对象较多的社会组织,要进一步强化活动的长效机制,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巩固并提升能力。党员较少、会员较少、服务对象较少的社会组织,要夯实组织基础,建立规章制度,激发党员活力。
3.抓好督促检查。通过召开座谈会、现场检查、重点督查等方式,全面加强对社会组织开展基层组织建设的过程管理,确保活动深入开展。对思想上不够重视、工作上不够得力的,要提出批评,督促整改。及时分析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和解决办法。社会组织党组织负责人要切实履行具体责任人的职责,以身作则,带头学习,组织本单位党员积极参与活动全过程。
4.强化舆论宣传。积极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开展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年活动的好做法好经验,形成正确舆论导向。今年“七一”期间,全国社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指导小组将对创先争优活动进行专项表彰和总结,同时将表彰一批先进党组织和先进党员,以进一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激发广大社会组织和党员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动力,营造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良好氛围。
5.结合业务推动。组织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要推进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紧密结合实施“十二五”规划,推动建立健全“统一登记、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分级负责、依法监管”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紧密结合社会组织能力建设,促进社会组织进一步完善内部治理,加强信息公开,提高自主运作能力。紧密结合改进监督管理,推动建立健全社会组织监管机制和管理信息平台,加强专项治理、检查、社会评估和执法监察,强化社会监管。紧密结合改善发展环境,加快建立健全社会组织法律法规、人才队伍、税收优惠、资金支持等制度体系,推进政府进一步转移职能,健全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制度,为社会组织发挥积极作用提供良好环境。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全国性社会组织业务主管单位制定的本地区本部门社会组织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方案和活动情况,要及时报告全国社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指导小组。
第四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民政部组织机构与职能演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的前身是成立于1949年的“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1954年改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1969年撤消,1978年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并延续至今。
1949.11——1968.12
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10月19日,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决定,任命谢觉哉为内务部部长,武新宇、陈其瑗为副部长。10月21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宣告成立,内务部位列30个部、会、院、署、行的首位。11月,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成立,主管民政工作,受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领导和政务院政治法律委员会的指导。地方上的民政工作机构,大区设民政局,省设民政厅,专署和县设民政科。
内务部成立之初,以救灾和政权建设工作为重点,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建立新社会的新秩序,做了大量的工作。其内设机构有:办公厅、干部司、民政司、社会司、地政司和优抚司等6个单位。根据《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试行组织条例(草案)》的规定,各机构的职能如下:
办公厅:主管部令的公布,印信的典守,文件的收发缮校,图书、资料、档案的管理,会议的准备,督促决议的执行,联系各司工作,本部人、财、物的各项工作等。
干部司:主管由本部办理的地方行政人员的任免、调动、调整,各级行政人员的铨叙、登记、统计、教育训练,工作人员的福利等。
民政司:主管地方人民政权建设,地方行政机关的设置,行政区域的划分调整、名称和治所的厘定、图志的收集编印,疆界的测量勘查,水陆地图的审查,户籍、国籍的管理等。
社会司:主管社会福利,游民改造,社团和宗教团体的登记,公葬公墓,人民褒扬奖励,移民,社会救济等。
地政司:主管农村土地改革,土地的清丈、登记和颁发土地证,城市房地产政策,城市营建的计划考核,公共房地产的保护,其他地政事项。
优抚司:主管烈、军、工属(注:工属指革命工作人员家属)和革命残废军人的优待抚恤,退伍安置和退休工作人员的处理,烈士褒扬追悼,烈士传记编纂和事迹遗物的搜集保管,烈士纪念物的兴建管理保护,优军,其他优抚事项等。
年7月15日,第一次全国民政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对民政工作的范围进行了讨论。谢觉哉部长在讲话中指出:凡属人民的政事,如没专业部门管的,就都属于民政部门。会议确定地方政权建设、优抚、救灾为内务部工作重点。
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人事部,内务部的干部司及其主管的地方行政干部管理工作合并至中央人民政府人事部。
年1月28日,政务院发布《关于加强老根据地工作的指示》,决定成立全国老根据地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内务部,谢觉哉部长任主任。
年6月3日,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原由内务部管理的中国红十字总会改归卫生部直接指导和联系。1952年8月,内务部报请政务院同意,将城市营建规划考核工作移交给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
年1月6日,为贯彻中央关于推行戒烟、禁种鸦片和收缴农村存毒的指示,内务部、公安部、卫生部联合组成戒烟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内务部。
年8月,由于全国普选准备工作的开展、人口调查登记、优抚和农村救灾等工作任务繁重,为适应工作的需要,内务部增设救济司和户政司。将社会司所管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工作中农村部分以及移民工作移交给救济司;社会司增加民工动员工作;将民政司所管的人口调查登记、国籍、行政区划工作移交户政司;将优抚司改为优抚局,内部增设办公室。另将残废儿童教养工作交由救济总会管理。内务部机构调整为:办公厅、民政司、救济司、优抚局、户政司、地政司和社会司等7个单位。
年10月,第二次全国民政会议确定内务部主管的业务为:政权建设、优抚、救济、地政、户政、国籍、行政区划、民工动员、婚姻登记、社团登记等。
年2月13日,政务院发出《关于民政部门与各有关部门的业务划分问题的通知》,对部分民政业务作出如下调整:、麻疯病人收容与治疗由卫生部门管理;麻疯村,由民政部门领导的保持不变;对生活困难的麻疯病人的救济,由民政部门负责解决。、精神病人的治疗由卫生部门负责;已治好但无家可归的精神病人由民政部门负责处理。、民政部门领导的聋哑学校,如系独立设置并且为正规学校性质的,交由教育部门接办;原附属在生产教养院内,或以救济为主的聋哑学校或班,仍由民政部门负责;、文物古迹的管理交由文化部门;一般的革命史迹、宗教遗迹、古建筑及山林风景,由所在地人民政府负责管理;革命烈士陵园的修建管理由民政部门负责。、3岁以上的幼儿教育归教育部门管理;3岁以下的托儿所交卫生部门管理;现由民政部门管理的私立托儿所、街道托儿站不再移交;机关托儿所由各机关自行管理,不得移交卫生或民政部门。、城市和农村的贫苦病人医疗费减免问题,由民政部门分别在社会福利支出和农村救济费中酌予补助。、房屋管理工作,在没有专设掌管此项工作机构的地方,由民政部门掌管。、调解工作,在乡由乡人民政府调解委员会办理;县由人民法院办理。、无交通机构之地区,交通工作由建设部门办理。、民族、华侨事务,未设专管机构者,应交政府的办公厅、室管理;如仍需民政部门管理者,应另设专职干部。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按照《宪法》的规定,原政务院改称国务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第二条的规定,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由国务院领导并接受国务院政法办公室的领导。地方上的民政机构,省和自治区设民政厅,直辖市设民政局,县设民政局(科)。1960年12月9日,国务院政法办公室撤消,内务部直接受国务院领导。1963年4月,国务院成立内务办公室,分管内务、公安、民委和宗教事务。
年11月22日至1955年1月3日,第三次全国民政会议在北京召开。内务部原计划为贯彻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继续加强地方政权建设。但会议的后半段,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否定了内务部的计划,确定了“以优抚、复员、救灾、社会救济为主要业务,并相应地做好其他民政工作”的民政工作方针。为了适应这一转变,本着精简整编的精神,内务部于1955年4月4日向国务院报告,提出对机构的调整意见。1955年5月6日,国务院批准内务部的机构调整为:办公厅、财务干训司、优抚局、农村救济司、城市救济司、民政司、户政司。与原来相比,增设了财务干训司;撤消地政司,其业务归入民政司;社会司改名为城市救济司,原社会司主管的婚姻、社团、礼俗等工作并入户政司,民工动员工作并入民政司;救济司改名为农村救济司,主管农村的自然灾害救济和农村的社会救济。
年10月,为了精简机构,紧缩编制,内务部撤消户政司,其业务移交民政司。
年11月22日,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中国人民救济总会和中国红十字会合署办公;中国人民救济总会所管的国内救济工作并入内务部,国际救济工作划归中国红十字会;将原由中国人民救济总会领导的盲人福利会和新成立的聋哑人福利会筹备委员会划归内务部。
年1月13日,国务院决定,把内务部掌管的农村户口登记、统计工作和国籍工作交给公安部门管理。
年春季,移民工作由农业部移交内务部主管。内务部提出增设移民局。年6月,根据游民改造任务和城市贫民移民、灾区移民工作的需要,国务院重新核定内务部的编制,同意设立:办公厅、优抚局、移民局、农村救济司、城市救济司、民政司、游民改造司、计划财务处。1956年8月 成立了参事室。
年12月20日,内务部、城市服务部联合发出通知,将城市房管工作由内务部移交城市服务部管理。
年3月24日,国务院决定将移民工作连同机构、人员移交给农垦部。
年6月9 日,国务院秘书厅发出通知,根据1957年11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撤消中央转业建设委员会,其工作分别由总参动员部和内务部负责。
年8月,根据国务院关于工作体制和财政体制决定的精神,撤消了财务计划处和参事室,将农村救济司改为农村救济福利司,将城市救济司改为城市社会福利司。内务部的机构调整为:办公厅、优抚局、农村救济福利司、城市社会福利司、民政司等5个单位。
年4月,中共中央决定,将国务院直属的政府机关人事局改为内务部管理。6月20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批准国务院撤消国务院人事局,其业务改由内务部管理。7月30日内务部成立政府机关人事局。1959年5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民政干部学校。
年7月1日召开的第五次全国民政会议确定民政部门的主要业务是:优抚、复员安置、救灾、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政府系统人事工作;不归当地民政部门领导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委员会的人事局,在业务上受内务部的领导;公社食堂工作,一般的不宜列为民政部门的任务,但有些地方党委决定民政部门参与食堂工作的,则应当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地协助有关部门作好这项工作;继续做好地方选举、基层政权组织建设的具体任务、行政区划、土地征用、婚姻登记、婚丧礼俗改革等工作。内务部的机构设置为:办公厅、优抚局、农村救济社会福利司、城市救济社会福利司、政府机关人事局、民政司等6个单位,以及中国盲人福利会、中国聋哑人福利会和民政干部学校。
年12月,根据周恩来总理关于精简机构、下放干部、加强农业生产第一线的报告精神,中共内务部党组决定撤消民政司,把该司原主管的行政区划及选举事务连同三名干部一并交国务院秘书厅,婚姻登记、土地征用等工作移交本部办公厅。另外,原来司局(厅)以下的单位,除办公厅设有“处”外,其余司局都设的是“科”,现在一律改为“处”。
年10月26日,国务院习仲勋副总理指示将选举事务和行政区划工作仍移交内务部管理。11月23日,内务部党组报请国务院批准,恢复了民政司,并将婚姻登记、土地征用和殡葬改革工作划归民政司管理。
年1月27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内务部设立:办公厅、民政司、农村救济福利司、城市社会福利司、优抚局、政府机关人事局。
1968.12——1978.3
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内务部机关搞起了运动。1968年12月1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和内务部的军事代表联合公安部领导小组向中央上报了《关于撤消高检院、内务部、内务办三个单位,公安部、高法院留下少数人的请示报告》,毛主席批示:照办。1969年1月3日,谢富治向内务口四个单位军代表和部分群众传达了毛主席的指示,并讲了话。内务部撤消后,除在京设机关留守处外,其余同志于3月下放到湖北沙市五七干校劳动。
内务部虽然撤消了,但其主管的业务并没有消失。1972年3月,国务院召集财政部、公安部、卫生部、国家计委等部门商议,就原内务部所主管的业务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分工管理的意见:
公安部:行政区划、收容遣送等工作;
财政部:救灾、救济、优抚、拥军优属等工作; 卫生部:盲人、聋哑人、麻风病人、精神病人的安置、教育和管理工作;
国家计委劳动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待遇,退职退休和复员转业军人的安置等工作;
国务院政工小组办公室:代管原内务部主管的人事工作。1978.3——2006.12
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决议,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任命程子华为民政部部长。5月,民政部正式成立,其内设机构有:办公厅、政治部、优抚局、农村社会救济司、城市社会福利司、民政司、政府机关人事局和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
年8月12日,行政区划工作从国务院办公厅移交民政部办理。
年9月16日,第七次全国民政会议在京召开。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指示,明确规定了民政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优抚、复退安置、生产救灾、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并承办行政区划、婚姻登记和殡葬改革等工作。
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县、社直接选举的“具体事务由民政部门负责”。
年5月12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科委批准成立民政部北京假肢科学研究所。
年8月4日,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务院接待安置印支难民领导小组,程子华部长任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民政部。
年10月29日,国务院副总理王任重批准民政部恢复民政干部学校。
年7月14日,国务院决定将民政部政府机关人事局和国务院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小组办公室合并成立国家人事局。
年7月22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民政部机构调整为:办公厅、革命史料研究室、优抚局、农村社会救济司、城市社会福利司、民政司、信访局。
年10月3日,根据党中央负责同志讲话精神和中组部的意见,民政部党组决定撤消政治部,成立机关党委办公室和直属人事处。
年2月12日,国务院退伍军人和军队退休干部安置领导小组成立,其办公室设在民政部(简称“双退办公室”)。3月4日,国务院批准民政部设立退伍军人和军队退休干部安置局,该局同时承担国务院退伍军人和军队退休干部安置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年3月16日,人大常委会办公厅通知:“选举工作由民政部门管,不必在各级人大常委会下建立常设机构。”
年3月19日,根据中央有关领导同志指示,民政部发出通知,明确城市居民委员会的工作统一由民政部管理。
年,中央提出精简整编方针。11月6日,民政部党组向彭冲、杨静仁同志报告了精简整编的意见:为加强民政工作调查研究、制定政策,将办公厅的综合处和史料室合并成立政策研究室,撤消史料室,将该室的烈士褒扬部分合并到优抚局;成立干部局,下设机关人事处和老干部处;成立外事处;成立部党组纪检组;缩减信访局、优抚局、安置局和办公厅的编制,使民政部机关的总编制仍保持不变。
年4月28日,万里同志主持召开会议,研究劳动人事部与教育部、国家计委、国家经委、民政部几项工作分工问题,其中关于残废人、老年人工作的分工问题,会议确定,有关这方面的国际交往活动,由劳动人事部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办理。对社会上无依无靠、无家可归、无生活来源的,由民政部门主管。其他有关日常业务工作,现由哪个部门管理的,仍由哪个部门主管。6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会议纪要。1984年11月26日,经李鹏同意,残疾人的国际活动事务由劳动人事部移交民政部主管。
1982年5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任命崔乃夫为民政部部长。
年6月14日,按照国务院机构改革的部署,民政部向国务院报告了《民政部门的主要任务和职责范围》,并就退休人员管理、盲聋哑残人员安置、精神病人收容、疏散下放的城镇居民安置等问题提出了由其他部门分管或分别负责的建议。
年7月10日,中央政法委员会在北京召开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会议认为:民政部门的主要任务是促进社会安定,除了抓好救灾、救济、优抚安置、收容遣送等工作外,要把加强基层政权的建设,特别是农村基层政权的建设列为重要任务之一。根据这次会议精神,8月10日,民政部再次向国务院报送了修订后的《民政部的主要任务和职责范围》。提出民政部的任务是:在四项基本原则的指导下,通过做好地方政权建设、优抚安置、救灾救济、社会福利等工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促进基层政权的巩固,促进部队建设,促进社会安定,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年11月24日,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机构调整为:办公厅、政策研究室、民政司、城市社会福利司、农村社会救济司、优抚局、安置局、老干部管理局。
年3月5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直接选举的若干规定》,明确县、乡两级设立选举委员会,它的办事机构负责选举的具体事务。因此,民政部已不再承担县、乡两级选举的日常工作。3月10日,民政部向国务院重新报送了《民政部的主要任务和职责范围》,将原来的“地方政权建设工作”改为“基层政权建设工作”。
年4月召开的第八次全国民政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民政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了民政工作是四化建设中一条十分重要的战线,民政工作是政权建设工作的一部分,是社会保障工作的一部分,是行政管理工作的一部分。
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将老干部局与人事处合并成立人事教育局。
年7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军队离休干部移交地方管理问题的通知》,指出: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军队离休干部移交地方后由民政部门管理。
年8月10日,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筹备组成立。1984年3月15日,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正式成立。
年12月3日,经民政部决定,教育部、国家计委同意成立民政部管理干部学院。
年1月10日,民政部正式出版《中国民政》杂志。年9月,为统一管理信访工作,成立信访办公室。年4月和5月,分别经中宣部同意,劳动人事部批准,成立《中国民政报》社。
年1月25日,经民政部部务会议决定,中宣部同意,改名为《社会保障报》社。名为《中国社会报》社。
年4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为解决行政区域边界争议的工作,给民政部增加10个编制。5月19日,民政部党组决定,成立调处行政区域边界争议办公室,由民政司代管。
1986年5月24日,民政部党组决定,在计划财务处和基建
年1月2日,改物资处的基础上,成立计划财务基建办公室。
年8月30日,劳动人事部批准成立社会福利与社会进步研究所。9月12日,研究所正式成立。
年6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委员会正式成立。
年8月9日,劳动人事部通知,中国地名委员会办公室由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划归民政部。
年12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关于组建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报告的通知,同意组建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由民政部代管。1988年3月11日,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首届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年3月1日,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属部际协调机构,民政部为牵头单位。4月21日,委员会正式成立。
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民政部属于保留的部。4月12日,国家主席杨尚昆发布第二号主席令,任命崔乃夫为民政部部长。
年5月19日,国务院批准成立监察部驻民政部监察专员办公室。
年7月7日,在李鹏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家机构编制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审议并批准了民政部机构改革“三定”方案,确认民政部是国务院负责社会行政管理的职能部门,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做好基层政权建设和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促进城乡经济的发展,推进基层民主生活的制度化;通过管理社会行政事务,调整人际关系,缓解社会矛盾,推进社会行政管理的法制化;通过发展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事业,推进公共福利事业的社会化;通过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加强军政军民团结,促进国防建设现代化。在新形势下,为充分发挥社会稳定机制作用,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其职能需要加强。确定设立办公厅、基层政权建设司、优抚司、安置司、救灾救济司、社会福利司、行政区划和地名管理司(中国地名委员会办公室)、社团管理司、社会事务司、婚姻管理司、政策法规司、人事教育司、综合计划司、国际合作司(民政部接待安置印支难民办公室)共14个职能司(厅)和机关党委。与改革前相比,撤消了民政司,增加了7个单位。这次改革,不仅使机构的设置更加合理,力量得到一定的加强,而且为进一步发挥民政工作的作用创造了条件。
年7月30日,国家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设立审计署派出机构:审计特派员办公室。
年10月6日,国家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中国老龄问题全国委员会挂靠民政部。
年5月25日,人事部批准设立老干部局。1989年7月19日,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复同意民政部成立中国社会出版社。
年8月10日,根据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关于中央国家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的意见》,民政部部长办公会议决定,将后勤事务从办公厅划出,成立机关服务中心。9月28日,人事部批准成立。1991年5月8日,民政部党组会议决定,机关服务中心也称行政管理司。
年7月,国务院第111次总理办公会议确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由民政部负责。
年2月4日,民政部党组会议决定设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公室。
年6月24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出通知,决定成立全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民政部。
年3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保留民政部,任命多吉才让为民政部部长。民政部本着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提高效率的指导思想,对内设机构和业务范围进行了调整:、弱化直接管理。将婚姻案件的复议、培训民政干部、管理黄山和厦门全国离退休干部疗养院和区划地名研究、社团咨询服务等职能,分别移交给地方、事业单位和社团承担。、理顺部内工作关系。将原政策法规司与办公厅合并,强化办公厅的综合协调职能。、合理设置机构。加强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及农村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的宏观管理机构,将原来业务性质相近、业务比较单纯的婚姻管理司与社会事务司合并。
年12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民政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民政部的内设机构为:办公厅、优抚司、安置司、救灾救济司、农村社会保险司、社会福利司、基层政权建设司、区划地名司、社团管理司、社会事务司、计划财务司、国际合作司共12个职能司(厅)和机关党委(人事教育司)。
年4月13日,中编办批准设立民政部培训中心,与民政管理干部学院合署办公。
年7月6日,民政部印发《民政部机关服务中心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
年8月17日,民政部发出通知,经批准,成立民政部离退休干部局,中共中央纪委、监察部驻民政部纪检组、监察局,审计署驻民政部审计局
年9月,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加强对社会福利资金管理的指示,中募委原承担的部分行政管理职能交民政部,奖券发行中心更名为中国社会福利彩票发行中心。
年10月7日,中编办批准,将计划财务司更名为财务和机关事务司。年12月13日,民政部发出通知,成立民政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服务中心。
年11月15日,国务院勘界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国务委员李贵鲜任组长,民政部部长多吉才让、国务院副秘书长刘济民任副组长。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设在民政部。
1997年1月3日,中编办批准成立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
年5月,社团管理司更名为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司。
年,国务院再次进行机构改革。根据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和《国务院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国发[1998]5号),设置民政部。民政部仍是主管有关社会行政事务的国务院组成部门,其职能做如下调整:
一、划出的职能
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职能交给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二、划入的职能、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管理工作由民政部负责。、将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承担的组织协调抗灾救灾的职能交给民政部。、国务院退伍军人和离退休干部安置领导小组、国务院勘界工作领导小组撤消后,其工作由民政部承担。
三、转变的职能
将各类民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服务和等级评定、福利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改造项目审批、国内外对中央政府以外的捐赠接收、指导灾区进行生产自救、社团和民办非企业单位检查的具体事务、指导残疾人康复、假肢和殡葬行业管理职能,分别交给企事业单位、社会中介组织或地方民政部门承担。
在机构设置上做作如下调整:
1、优抚局与安置司合并为优抚安置局;
2、社会福利司与社会事务司合并为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
3、计划财务司调整为财务和机关事务司;
4、社团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司更名为民间组织管理局;
5、国际合作司更名为外事司;
6、机关党委(人事教育司)改为人事教育司。调整后的机构为:办公厅、民间组织管理局、优抚安置局、救灾救济司、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区划地名司、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财务和机关事务司、外事司、人事教育司(机关党委办事机构设在人事教育司)共10个职能司(厅、局)。
年8月16日,中编办批准,将全国抗灾救灾综合协调办公室设在民政部。
年10月20日,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成立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其办公室设在民政部,日常工作由中国老龄协会承担。年12月2日,中编办批准,民政部成立民间组织服务中心。
2000年3月5 日,中编办批准,《中华老年报》社与《中国老年报》社合并为《中国老年报》社,由民政部主管。
年10月16日,国务院批准,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更名为中国国际减灾委员会,其办公室设在民政部。
年4月18日,中编办批复同意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
年5月27日,第十一次全国民政会议在北京召开,江泽民总书记在接见与会代表时强调,民政工作要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服务,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服务。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会议上指出,加强和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政工作,是维护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的迫切需要,是实践“三个代表”要求、落实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方面。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一定要站在全局和讲政治的高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做好新形势下民政工作的自觉性,切实加强对民政工作的领导,把民政工作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快民政工作的法制化、信息化。加强民政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相互支持和配合,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共同把民政事业推向前进。2006年11月23日,第十二次全国民政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会见与会代表并讲话强调,民政工作关乎千家万户,关乎亿万群众。各级民政干部都要做一个有心的人,用心了解社情民意;做一个心重的人,把群众的事情看得比泰山还重;做一个心诚的人,诚心诚意帮助群众解决困难,为群众服务。温家宝指出,民政工作直接为人民群众服务、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是党和国家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的重要方面,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总理就是最大的民政部长,就是一个最直接的民政工作者。温家宝说,当人民群众遇到困难时,想到的第一个部门就是民政部门,要找的第一个干部就是民政干部。做好民政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对群众有深厚的爱,有真挚的感情,了解民情、反映民意、改善民生。“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人民群众的事情涉及他们的切身利益,再小也是大事。温家宝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政工作的主要任务:一是搞好困难救助。帮助农村的五保户和低收入群体,城市的低保户和失业人员,特别要关心失去生活能力的残疾人。二是做好救灾工作。我国幅员辽阔,每年灾害不断,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救灾始终是民政部门极为重要的任务。三是加强城市社区工作。社区是整个社会的细胞。社区要为群众提供生活、医疗、文化、体育、就业、学习等方面的服务。四是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搞好村级直接选举,实行村民自治,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五是开展拥军优属。要逐步建立完善退役士兵安置制度,将伤残军人、军烈属等重点优抚对象优先纳入社会保障范围。深入开展群众性拥军活动,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在历次国务院机构改革中,民政部都是保留单位,其基本职能一直没有改变,“上为中央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宗旨没有改变,社会稳定机制的作用没有改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维护社会主义法制、改善优抚救济对象的生活、促进国防建设、移风易俗、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人际关系的功能没有改变。特别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民政部门通过对社会收入的再分配,在帮助社会弱势群体解决生活困难,化解社会矛盾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988年和1993年国务院两次机构改革都确定“民政部是国务院主管社会行政事务的职能部门”,1998年的职能定位除了规定民政部是主管社会行政事务的政府职能部门之外,在政府部门序列上将民政部列入“国家政务部门”,这表明民政部门行政管理职能有进一步强化的趋势。
第五篇:民政部关于贯彻落实《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的通知
民政部关于贯彻落实《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的通知
民发〔2011〕14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民政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
为深入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经中央领导同志同意,中央组织部、民政部等18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中组发〔2011〕25号,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是我国第一个关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行动指南。抓好《意见》的贯彻落实,大力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是各级民政部门的重要职责,是事关民政事业长远发展的重大任务。为切实将《意见》落到实处,现就民政系统贯彻落实《意见》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意见》出台的重大意义
大力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是中央为应对我国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着力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改善民生事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制定《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明确要求,是全面深入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各地在实践探索中形成的普遍共识。
《意见》第一次明确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定位,第一次提出了“以人才培养为基础,以人才使用为根本,以人才评价激励为重点,以政策制度建设为保障”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发展思路;第一次确定了坚持“党的领导、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突出重点、立足基层、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指导原则;第一次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目标;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保障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制度要求;第一次推出了一批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的重大人才工程与计划;第一次确立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民政部门具体负责、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工作格局。
《意见》的制定出台,是我国专业社会工作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对进一步推进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健全专业社会工作制度、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创新社会管理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各级民政部门要大力加强《意见》的学习宣传,深刻领会《意见》出台和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
二、全面贯彻落实《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
《意见》已经明确民政部门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职能部门。各级民政部门要切实履行好职责,认真落实《意见》对民政系统提出的各项任务。
(一)尽快建立健全相关政策制度。各级民政部门要深入研究本地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需求,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支持,围绕《意见》要求,抓紧出台本地区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措施,为深入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制度保障。通过多方努力,尽快建立健全中央与地方衔接配套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政策制度。
(二)着力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各级民政部门要在配合中央做好有关人才培养工程基础上,协调有关部门组织设计和实施本地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工程项目。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大力发展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推动本地区民政部门与高等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为社会工作专业师生的实习实践提供良好条件。要依托软硬件设施完善、师资力量充足、课程与教材体系健全、专业教育与培训经验丰富的有关高校、干部学院、科研院所、培训机构和社会服务机构加快建立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基地。要加大本地区民政行政机关干部以及相关事业单位、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和城乡社区工作人员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其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念、知识和方法开展社会服务与管理的能力。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道德教育,强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认同感。
(三)大力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使用。各级民政部门要将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使用作为贯彻落实《意见》的重点抓紧抓好。要继续贯彻《关于民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08〕84号),在相关民政事业单位深入开发社会工作专业岗位,明确岗位职责、任职条件和有关要求,实施岗位聘任。要积极推进社区社会工作岗位开发,在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探索发展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开发设置社会工作专业岗位,通过引进和提升现有在岗人员专业水平等方式,配备和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要深入落实《民政部关于促进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的通知》(民发〔2009〕145号),研究制定推动本地区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措施,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建立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孵化基地,通过简化登记手续、提供办公场地和启动资金以及推动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发展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吸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开展服务。
(四)切实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和激励工作。各级民政部门要按照《意见》要求,加快建立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化、社会化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机制。要通过减免考试费、免费提供教材、给予相应津贴等方式鼓励有关人员参加国家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水平考试,引导其逐步提升社会工作服务水平。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将取得职业水平证书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纳入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范围,鼓励用人单位根据工作需要聘用持有职业水平证书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要积极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切实落实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薪酬待遇,做好有关表彰奖励工作,留住和用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三、切实加强对《意见》贯彻落实工作的领导
抓好《意见》的贯彻落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政系统的重点工作。各级民政部门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将《意见》要求落到实处。
(一)健全落实机制。各级民政部门要根据《意见》要求,主动协调有关部门,抓紧建立本地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协调机制,尽快制定本地贯彻落实《意见》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职责分工和相关要求。要认真落实《意见》关于“民政部门要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的要求,积极商机构编制部门成立负责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专门机构,配备人员,积极开展有关工作。要建立健全本地区本部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评估考核机制,明确实施主体,科学设计指标,纳入考核范围。
(二)加强学习宣传。各级民政部门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党委(党组)中心组要进行专题学习。要通过组织开展专题培训、干部职工全员轮训、研讨班、座谈会等方式,使广大领导干部、民政职工充分认识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意见》出台的时代背景和政策精神,切实掌握《意见》贯彻落实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举措。要进一步拓宽宣传渠道,丰富宣传内容,创新宣传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掀起《意见》学习宣传高潮。要通过宣传学习使广大干部群众深刻理解《意见》的意义和内涵,深入了解和认识社会工作理念、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作用,为《意见》贯彻落实创造良好环境。
(三)加大财政投入。各级民政部门要积极商财政部门将应由政府负担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范围,适当增加民政部门使用的福利彩票公益金投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数量,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社会工作服务领域。要创新政府支持形式,探索建立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制度。
(四)加强监督检查。各级民政部门要建立健全督促检查机制,加强对本地区、本部门落实《意见》的督促检查,及时总结推广和宣传《意见》贯彻落实的经验做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民政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要在每年12月15日前将本地区贯彻落实《意见》的基本情况(包括计划安排、工作进展、主要成效)以书面形式报民政部人事司(社会工作司)。民政部将适时组织检查组开展督促检查,并通报有关情况。
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