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龄妇女保健小知识

时间:2019-05-14 00:33: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育龄妇女保健小知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育龄妇女保健小知识》。

第一篇:育龄妇女保健小知识

育龄妇女保健小知识

一、妇女应注意保护自己的膝关节

妇女在运动中膝关节扭伤时有发生,其中,主要是膝关节十字韧带(简称ACL)损伤。ACL是连接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的重要韧带,它就象橡皮筋一样是具有弹性的连结,以防止股骨下端滑出。ACL撕裂时将产生剧痛,失去支撑,瞬间摔倒。根据临床统计,ACL损伤的女患者远多于男患者。女运动员比男运动员更容易扭伤膝关节。

由于男女在生理上的差异,在骨盆、臀部及膝关节接触面的尺寸不同,女性骨盆、臀部尺寸大,而膝关节接触面却比男性小,这是女性膝关节损伤多于男性的结构原因。另外,静止站立、运动时的姿势,以及在转身、起跳和突然停止时身体平衡和重心位置的变化,均是导致在相同条件下女性膝关节容易扭伤的因素。

为了减少膝关节的意外损伤,我国著名生物动力专家张人骧教授曾提醒妇女应注意保护自己的膝关节,并建议平时进行“揉膝”、“蹲坐”和“平衡”锻炼。运动员在运动前应进行膝关节的充分热身,运用生物力学知识纠正不正确的姿势,以减少对ACL的损坏。

二、女性饮茶要注意什么?

女性朋友们在某些特殊时期是不适宜喝茶的。

行经期:经血含有高铁血红蛋白、血浆蛋白等成分,经期和经期后需要吃含丰富铁质的食物。浓茶会妨碍肠黏膜对铁质的吸收,易引起缺铁性贫血。

怀孕期:茶叶中的咖啡碱会对胎儿产生不良的刺激,影响其生长和发育。此外,咖啡因和茶碱会令孕妇心跳加快、排尿增加,诱发妊娠中毒症。

临产期:咖啡因的兴奋作用会引起失眠、心悸,若临产前睡眠不足,会令体质下降,分娩精疲力竭,阵痛无力。

哺乳期:茶中的鞣酸被胃黏膜吸收进入血液,会抑制乳腺分泌,造成乳汁分泌不足。乳汁中的咖啡碱进入婴儿体内,会令婴儿出现痉挛和无故啼哭。

二、4)不愿或不宜服用口服避孕药的妇女,如年龄超过35岁并吸烟者。5)至少两年内不打算怀孕的归女等。

六、放置宫内节育器后应怎样做好自我保健?

放置宫内节育器的手术虽小,但尚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放置后一周内避免重体力及下蹲劳动。

2)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放置后2周内不可同房及盆浴。勤换内裤,每天清洗外阴,保持外阴清洁。按照医生嘱咐,自觉服用抗菌素。3)放置后如有少量阴道流血是正常现象,但是如果出血时间超过7天,出血量超过平时的经血量,应去医院治疗。

4)由于宫内节育器的避孕效果并非100%。所以,放置后应自我观察月经有无变化及清洗外阴时有否发现尾染,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去医院治疗。5)适当增加营养,以补充放置后月经增多引起的血铁流失。

6)一般应在放置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定期去医院检查,以后每年一次.直至取出为止。如果平时出现异常,应马上去医院诊治。

7)放置后到了更年期,月经开始紊乱,出血多、淋漓不净或已绝经、勿忘去医院取出。

七、什么是妇女更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是妇女自生育旺盛的性成熟期逐渐过渡到老年期的一段岁月,是妇女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年过40的妇女卵巢的内分泌功能逐渐衰退,排卵的次数也逐渐减少,当然,此时开始,受孕的机会也相应地减少,并开始出现月经紊乱直到停经,这一过程大约需要20年左右的时间来完成。在这漫长的过程中大部分妇女会被一系列由于生理变化而引起的各种症状所困惑,特别使人感觉明显的是处于更年期的妇女情绪和行为上较以往有很大变化,严重的甚至会影响人际关系和正常生活。所以、我们将妇女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各种症状,统称为更年期综合征。

八、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特征:1)由于卵巢功能减退及雌激素不足引起的症状。月经紊乱、由血管舒缩功能失调引起的潮热、外阴及阴道萎缩、子宫及阴道脱垂、皮肤出现皱纹及头发开始出现白发、骨质疏松等;2)由于家庭和社会环境变化诱发的一系列症状。如子女成人后离开家庭、家庭成员经济地位的改变、父母年老去世等引起心情不悦、忧虑多疑等;3)由于妇女个性特点及精神因素引起的症状,如心悸、头疼、失眠、烦躁、多虑、抑郁,有时甚至会出现喜怒无常等。

大约有80%左右的更年期妇女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更年期综合征中的某些症状,其中只有15%的人症状严重,需要就医。由于整个妇女更年期的过程漫长,其中免不了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适,所以,40岁以后的妇女应该了解一些更年期综合症的预防知识,积极应对自身的生理变化,坦然面对现实,安然的渡过更年期。

九、如何面对妇女更年期综合征?

1)正确认识更年期。更年期是人生必经之路,更年期综合征是由雌激素水平降低引起的,所以从某种角度讲,补充雌激素可以比较有效地控制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

2)要有自我保护意识,生活中出现不如意要想得开,尽量避开烦恼,实在避免不了,也应理智地息怒处之,或找人倾诉或自我安慰,使烦恼得以解决。3)适度的性生活有利于活跃思路、身心健康。

4)合理的营养搭配,多摄入一些蛋白质、钙、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尽量少吃高脂肪、高糖食物。不宜过渡劳累,合理安排作息,适当增加体合锻炼。5)主动去寻找一些与更年期有关的书籍来阅读,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十、更年期妇女如何避孕?

更年期归女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月经紊乱并逐渐绝经,同时内分泌酸度、阴道分泌物减少。一般认为更年期妇女不宜使用避孕药避孕,尤其是45岁以上或患有心血管疾病者。也不宜使用避孕药膜避孕,原因是阴道分泌物减少,不能完全溶解药膜,杀精作用受到影响。

那么,更年期妇女采用什么避孕方活好呢?我们建议男用避孕套、避孕栓、阴道隔膜等。如果已放置宫内节育器,可继续放置,直到绝经后取出。

2012年3月

寒亭商城居委会

寒亭街道商城社区卫生服务站主讲:孙省伟

第二篇:育龄妇女知识试题

育龄妇女知识试题

1、你村开展了哪些计划生育活动?

答:知道,如: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和关爱女孩活动;开展计划生育“双民主”活动;印发宣传知识卡片发放;有计划生育宣传栏;有公开栏(公布照顾生育对象、奖励扶助人员)等等。(宣传栏一般在村部或村部附近)

2、哪些对象可以照顾生育(可照顾再生一孩)?

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享受:①一孩残疾,经医学鉴定的;②一方丧偶,一方未育的;③一方离婚,只有一个孩子或依法生育两个孩子,一方未育的;④夫妻均为独生子女,只有一个孩子的。

在女方为农业户口中,符合条件之一的可享受:①一方为独生子女,只有一个孩子的;②只生一个孩子,男方其他兄弟均无生育能力的;③一女招婿,生育一个女孩的;④一子一女户,只有一个女孩的等。

3、办理照顾生育需要哪些程序?

答:必须由个人申请,经村调查、镇审核、报市计生委由村公示后,经市批准后方可生育。

4、什么叫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特别扶助?

答:奖励扶助:凡年满60周岁,只生一个孩子,农业户口,可享受每人每月60元的扶助金。

特别扶助:独生子女因伤残、死亡的必须在女方年满49周岁的前提下,一方达到一方享受,双方达到双发享受,扶助金为伤残每人每月80元,死亡的为每人每月100元。

5、您怀孕前后有没有得到出生缺陷干预的咨询、指导?

村妇女主任和计生办一生宣传过:到妇保所建卡、做定期检查,使用叶酸。

6、您落实避孕措施前医生有没有向您宣传有关避孕知识?您有没有签署知情同意书?宣传避孕原理、环型、使用年限、不良反应等,签署过知情同意书。

7、您落实措施后多久得到随访服务、是否规范?

上环3个月内一次、一年内第二次;药具(避孕套)每月一次。

8、你多久时间领取一次药具?

一个月内。

9、您采取的措施及随访服务是免费的吗?

是免费

10、您采取的避孕方法出现过不良反应吗?有没有及时处理?

有,及时处理。

第三篇:四季保健小知识

春季保健常识

春季容易上火,出现口舌生疮、大便干结、头晕目眩、疲乏无力等症状,排毒就非常

重要。水是最好的排毒载体,多喝水不仅能稀释毒素在体内的浓度,减轻毒素的危害,还促进肾脏的新陈代谢,将更多的有害物质排出体外。常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2次出汗的有氧运动。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器官,可通过出汗排除脏腑难于清除的毒素。多吃蔬菜水果。体内毒素的存在使血液氧化而偏酸性,而蔬菜水果多呈碱性,可中和体内过多的酸性物质,又能将聚集在细胞中的毒素溶解。蔬菜水果中富含的纤维素还能起到肠道清道夫的作用。纤维素能像海绵一样吸附消化道的代谢废物和外界进入体内的有毒物质,并将其及时排出体外,缩短毒素在肠道的滞留时间,减少肠道对毒素的重吸收。需要指出的是,蔬菜能生吃的要尽量生吃,因为生的蔬菜可以提供更多的纤维素。春季上市的菠菜有较强的排毒功效,《本草求真》里说,“它能解热毒、酒毒”,食用可润肠通便、排毒。定期排便。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如吲哚等,如不及时排除体外,毒素就会被身体重吸收,有损健康。大便秘结者,可用番泻叶少许或生大黄6克,泡水代茶饮,其通便效果颇佳。

夏季保健常识

盛夏,酷暑难当,人们为求得一份凉爽,往往忽视了防病保健,而诱发各种不适感,甚至导致病痛发生。因此,消暑也要讲科学,切不可掉以轻心。

不宜坐木

俗话说:“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夏天气温高,湿度大,木头,尤其是久置露天里的木料,椅凳等,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会向外散发出湿热,使人易患皮肤病、风湿和关节炎等。

不宜多吃冷食

在炎热的夏季,如果胃肠受到大量冷食的刺激,会加快蠕动,缩短食物在小肠里的停留时间,影响人体对食物营养的吸收。同时,由于夏季气温高,体内热量不易散发,胃肠内的温度也较高,如果骤然受冷刺激可导致胃肠痉挛,引起腹痛。

不宜夜晚露宿

盛夏时节,身上的汗腺不断向外分泌汗液,以散发体内的热量,睡着后,机体处于放松状态,抵抗力暂时下降。此时如果正值夜晚,气温下降,再遇冷风袭来,露水加身,容易导致头痛、腹痛、关节不适,并引起消化不良和腹泻。夜晚露宿还易被蚊虫叮咬,可能染上疾症,如大脑炎等病。

不宜缺少午睡

夏季昼长夜短,气温高,人的新陈代谢旺盛,消耗量也大,容易疲劳。加上夜间炎热,睡不安稳,导致睡眠不足。因此,中午睡上一二个小时,对健康大有裨益。可使身体各系统得到休息,也是防止中暑的一项好措施。

电风扇不宜吹得过久

电扇吹得过久会破坏出汗的均衡状态,使人感到头痛、头昏、腿酸手软、全身不适,严重者还可能诱发其他疾病。盛夏之夜开着电扇入睡,更容易受凉。尤其老年人和儿童更应注意。

空调不宜开得太大

空调能给人带来舒适的环境。但如室内外温差太大,使人对室内外温度变化难以适应而容易“伤风”“感冒”,而且如室内外温差太大,不注意室内通风换气,会使室内空气混浊,致使各种病原微生物孳生。若人的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就容易患病。因此,夏天使用空调温差不易太大,最好在5-8度之间,最大不能超过10度。

不宜“快速冷却”

炎夏,人们外出归来为尽快消汗除热,往往喜欢冲冷水浴来“快速冷却”,但由于人在阳光下吸收了大量的热量,如此“快速冷却”,使全身毛孔迅速闭合,使热量不能散发出而滞留体内,引起高热,还会因脑部毛细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重者还可引起休克;而且此时人体抵抗力降低,感冒就会“乘凉而入”。因此,最好的方法是先将身上的汗擦干或待汗发散干之后再冲洗。

渴极不宜急饮

夏天出汗多,有人一下子喝进很多水,会增加心脏负担,使血液浓度下降,甚至可出现心慌、气短、出虚汗等现象,渴极了应先喝少量的水,停一会儿再喝。

不宜用饮料代替白开水

汽水、果汁、可乐等饮料中,含有较多的糖精及电解质。这些物质会对胃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如大量饮用,还会增加肾脏过滤负担,影响肾功能。而且过多摄入糖分会增加人体热量,使人肥胖。因此,夏季不宜多喝饮料,最好还是喝白开水,尤其是儿童和老人,更应少喝饮料多饮水。

不宜戴过深或过浅的太阳镜

太阳镜能避免紫外线对眼睛的损伤,但如镜片颜色过深,会因视物不清而影响视力;如镜片颜色过浅,紫外线仍可透过镜片损伤眼睛。因此,夏季选择太阳镜应允许15%-30%之间的可见光线穿过灰色或绿色的镜片,不但可抵御紫外线,而且视物清晰度最佳,透视外界物体颜色变化也最小。

病菌在夏季的五道埋伏

蔚蓝的天空,灿烂的阳光,夏天总是会让人心旷神怡,青春律动。但是殊不知痱子、热灼伤、空调病、湿疹、股癣、香港脚这些都是夏天易患的疾病,我们在享受阳光抚慰和空调的凉爽时,要警惕病菌设下了五道夏季埋伏„„

埋伏一:痱子

酷暑盛夏,许多人的皮肤就会变得像荔枝皮一样,麻麻点点的,这就是“痱子”悄悄地“爬到”人们的身上了,其中以小孩最为多见。痱子虽然不是什么险恶病症,但由于刺痒难忍,也会给人们带来不少烦恼,尤其是小孩生痱子,更是吵闹不停,白天晚上都不得安宁,如果抓破了,还会感染细菌,变成脓疱疮和小疖子。少数患者还会并发急性肾炎,偶尔还有引起败血症而死亡的。痱子的形成是由于夏季气温高,湿度大,出汗过多,不易蒸发,汗液使表皮角质层浸渍,致汗腺导管口闭塞,汗腺导管内汗液潴留后,因内压增高而发生破裂,汗液渗入周围组织引起刺激,于汗孔处发生疱疹和丘疹,发生痱子。也有医学家认为:汗孔的闭塞是一种汗孔的原发性葡萄球菌感染,此种感染与热和湿的环境有关。

埋伏二:热灼伤

夏日阳光烈,紫外线强,对皮肤的伤害也非常大。阳光引起的皮肤疾患较常见的是晒伤。晒伤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晒伤最常见于海水浴后过量的日光照。在照射部位,一开始会发红,几小时后出现水泡,浮肿及灼热感。两天到一星期间会陆续脱皮,最后产生色素沉淀,皮肤变黑,严重的话,会导致休克、恶寒、发热、脱水等全身性症状。慢性的日光伤害,较常发生在经常暴露于阳光下的人,轻者皮肤提早老化,严重者会导致皮肤癌。

埋伏三:汗斑

汗斑是由一种寄生于正常皮肤上的,医学上称之为糠疹小芽胞菌所引起的皮肤细菌感染。平时这种细菌就寄生于皮肤中,但是一旦温度、湿度及个人的体质改变,就有可能使存在皮肤中的这种细菌产生致病性。病灶常呈白色、暗褐色、淡褐色或粉红色等多种变化,故又称“变色糠疹”。汗斑一般不会影响身体健康,患者也不觉有任何症状,但因会造成外观上的困扰,且容易复发所以令患者非常烦恼。由于汗斑到目前为止还无法证实是由哪些因素导致正常皮肤的酵母菌转变成致病的菌丝体,所以无法有效的预防,也无法根治。由此,为防止汗斑的发生,大家应尽量穿着宽松的衣服,避免在潮湿、闷热的环境下呆过长的时间,以免流汗过多,形成细菌感染的温床。

埋伏四:股癣

股癣是由红色皮癣菌等引起的皮肤病菌,一般发生在男性身上,且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因股癣长在阴部与大腿间,开始为米粒大小的红疹子,随后大腿内侧发生对称性界限明显呈半月牙形的病灶,病灶中央炎病减退或消失,面边缘则有许多红丘疹、水泡、浓泡及鳞屑。股癣常会发痒,患者常误为是湿疹从而导致病情恶化。因此,医生建议,在炎热的夏季,男性尤其是常着坐着办公的男性,尽量不要穿着牛仔裤等不透气的衣物,并保持两股间的干爽。

埋伏五:脱发

在一年四季中,夏天是头发最容易脱落的季节。这是因为夏季阳光强烈,热辐射对人体头部皮肤产生很强的刺激,可直接造成头发的损伤脱落。所以在夏季,应少到阳光下活动,外出时最好戴遮阳帽或撑遮阳伞。夏季气候炎热,人体容易出汗,再加上灰尘多,病菌繁殖快,也会导致脱发明显,因此在夏季应勤洗头。

由于夏天天气闷热,人们对肉类食物摄取相对减少。如果人体的蛋白质供给不足,头发也就容易脱落。因此,常吃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A、铁、硫、锌、钙、铜、碘的营养物质,有利于防止脱发。脱发较多的人,一方面要补充营养,尽量少吃脂肪类及辛辣食物,另一方面还要选用食疗方法护发,如取黑芝麻15克(研粉)、枸杞子12克、大米50克,入锅加水适量共煮成粥,配餐用之,每日1次。在医生指导下,适当选用何首乌、熟地黄、黄精、女贞子、当归等养肝肾、补精血的中药组方蒸服,也可以收到乌发养发和防止脱发的功效。

夏季保健的五个误区

一、越是天热,越要少穿衣服

研究表明,赤膊只能在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增加皮肤的辐射、传导散热,而盛夏酷暑之日,气温一般都接近或超过37℃,皮肤不但不能散热,反而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因而打赤膊会感觉更热。另外,夏天喝啤酒能解暑不可否认,但是,多喝照样能使人感觉口干咽燥、全身发热。因为啤酒毕竟也含有酒精,喝得过多,不仅达不到解暑的目的,反而会降低人的思维能力和工作效率,甚至会造成工作中的差错事故。

二、夏季晨练越早越好

研究表明,夏季空气污染物在早晨6点前最不易扩散,此时常是污染的高峰期。人们普遍喜欢在草坪、树林、花丛等有绿色植物生长的地方进行晨练,而日出之前,因为没有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附近非但没有多少新鲜的氧气,相反倒积存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这对人体健康显然是不利的。所以夏季晨练的时间不宜早于6点。

三、空调应保持恒温或准恒温状态

医疗气象学家通过试验发现,不断调节居室温度,可以使人的生理体温调节机制不断地处于“紧张状态”,从而逐渐适应温度的急剧变化,提高人的自我保护能力,不至于经常感冒或患其他居室病症。因此,刚开始利用空调进行这种调节时,整个居室的温度变化幅度应控制在3℃至5℃;半个月后,幅度可逐渐提高到6℃至10℃。温度变化也不要太突然,而是要平稳地提高或降低(每次调节以1℃至2℃为宜)。

四、太阳镜颜色越深越能保护眼睛

如果镜片颜色过深,会严重影响能见度,眼睛因看东西吃力而容易受到损伤,不能起到保护眼睛的作用。专家建议,夏季选择太阳镜的标准是:镜片应能穿过15%~30%的可见光线,以灰色和绿色为最佳,这样,不但可抵御紫外线,而且视物清晰度最佳,透视外界物体颜色变化也最小。

五、夏季“冲凉”最舒服

炎夏,人们外出活动时会吸收大量的热量,人体肌肤的毛孔都处于“张开”的状态,而立即“冲凉”会使全身毛孔迅速闭合,使得热量不能散发而滞留体内,从而易引起高热症;同时,“冲凉”之时,因脑部毛细血管迅速收缩,也容易引起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重者还可引起休克。因此,夏季外出回家,应先让自己出汗,待身上的热散发过后,再采取一些清凉措施。

夏季饮食防菌痢

在夏秋季节,细菌性痢疾是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之一。这是由于在炎热的夏季,胃肠功能容易失调,一旦痢疾杆菌入侵,就容易失去对病菌的抵抗力,而使痢疾杆菌在肠道中生存繁殖,并产生毒素,发生本病。本病主要表现为腹部不适或疼痛、呕吐、腹泻,每日大便十余次、或二三十次,有里急后重(即排便不畅、肛门重坠感),大便夹有粘液甚至脓血等。严重者会出现发热、肢冷、昏迷等。得了菌痢后,要及时去医院诊治,严格遵医嘱服药。

痢疾患者的饮食以稀软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可吃些稀饭、面条等,必要时可禁食一天;不吃油炸、生冷食物,以减轻胃肠道负担。只要治疗及时,护理得当,不发生反复感染,患者恢复是比较快的。

菌痢的预防,首先要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首先要做到不吃腐烂变质及被苍蝇、蟑螂污染过的食物。坚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生吃瓜果要用流水多清洗几遍,或削皮后再吃。食具要按时煮沸消毒。老人及孩子不要与菌痢病人接触,以免感染患病。在本病流行期间(或家中有人患菌痢),多食大蒜能够收到较好的预防效果。

夏季警惕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夏季来临,天气炎热,气温升高,人们吃冷饮、生食瓜果的机会增多,同时蚊蝇滋生,这些使急性胃肠道传染性的疾病发病、传播明显增多。其中人们熟悉的有急性胃肠炎、痢疾、霍乱及食物中毒等疾病。但是人们对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了解却较少,然而它却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疾病。由于发病急、病程短、症状重,严重者予后不良,死亡率极高,若不能及时诊断尽早治疗,极大影响治疗率,所以我们不能忽视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有必要提高对其的认识。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是一种非特异性类炎症,病因不明,可引起广泛地局限性小肠坏死,其病变发生在小肠、空肠居多,其次在回肠。临床表现多样,可以腹痛、腹泻或休克为主,也有时三种表现同时存在,极易发生误诊(1)当早期临床以腹泻为主,又无其它表现时,常误诊为急性胃肠炎。(2)以血便为主、偶见少许呕血时,极易误诊为其它原因肠道感染性疾病或消化道出血。(3)若以腹痛为主,常易误诊为阑尾炎、肠梗阻等;若为腹膜炎穿孔型极易误诊为急性腹膜炎。(4)临床医生若对本病认识不足,对已出现的阳性症状和体征缺乏全面分析,常因忽略肛查而误诊。

为求早期诊断及时正确,建议医生在遇到下列情况时要警惕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的存在:

1、凡有不洁饮食出现严重腹痛和腹泻者;

2、腹痛多位于脐周,左上腹及中上腹,严重时可全腹痛,对介瘙剂无效。

3、血便、果酱或豆汤样大便亦奇臭。4腹部X光透视可见肠管积气有液平,肠痉挛和狭窄,卧位盆腔呈月形暗影紧靠盆腔下缘(其它急腹症均无此特征)。

5、腹腔镜检查可见肠管充血、渗出、血管扩张、水肿、出血、肠壁粗糙、坏死僵硬、粘连。

6、手术可明确诊断,术中可见血性或米汤样粉红色腹水、伴腹腔感染可见混浊性腹水,肠壁水肿增厚、瘀斑,严重穿孔发生腹膜炎。

此病发病急、病程短、病情重,如有类似症状,患者应尽早到医院争取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

结核病防治知识

一、什么是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结核病又称为痨病和'白色瘟疫',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自有人类以来就有结核病。在历史上,它曾在全世界广泛流行,曾经是危害人类的主要杀手,夺去了数亿人的生命。1882年科霍发现了结核病的病原菌为结核杆菌,但由于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仍然在全球广泛流行。自五十年代以来,不断发现有效的抗结核药物,使流行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近年来,由于不少国家对结核病的忽视,减少了财政投入、再加上人口的增长、流动人口的增加、艾滋病毒感染的传播。使结核病流行下降缓慢,有的国家和地区还有所回升。所以,世界卫生组织于1993年宣布“全球结核病紧急状态”,确定每年3月24日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结核病还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疾病。结核病还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结核病不仅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一个社会经济问题。控制工作任重道远。只要政府重视,加大投入、实施现代、科学的控制策略、长期、不间断地与之斗争,结核病是可以治愈和控制的疾病。

二、结核病的传染性

不是所有类型的结核病都具有传染性。也不是任何一个结核病人在其患病期间的住何时候都具有传染性。

相对来看,肺结核病中的一些类型常常具有传染性,而肺外结核病(如骨结核病、脑膜结核等)则不具有传染性。由于肺脏与外界相通,在肺结核病发展、恶化或形成空洞时,病变中的结核菌大量繁殖,通过支气管排出体外,造成结核菌传播。这样的肺结核病人才具有传染性。但当病人治愈了,就不再成为传染源。衡量和判断病人是否具有传染性最简便和可靠的方法就是对病人的痰液作涂片染色,进行显微镜检查。如涂片检查发现抗酸杆菌阳性,则认为具有传染性,或称为'传染源'。传染性肺结核传染性最强的时间是在发现及治疗之前。所以应当重视早期发现和正确、及时治疗传染源。

三、结核菌是如何传播的

只有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的肺结核病人才具有传染性,才是结核病的传染源。在肺结核病变中或空洞中,存在大量繁殖的结核菌。这些结核菌随着被破坏的肺组织和痰液,通过细支气管、支气管、大气管排出体外。含有大量结核菌的痰液,通过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等方式经鼻腔和口腔喷出体外,在空气中形成气雾(或称为飞沫),较大的飞沫很快落在地面,而较小的飞沫很快蒸发成为含有结核菌的'微滴核',并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如果空气不流通,含菌的微滴核被健康人吸入肺泡,就可能引起感染。由此看来,传染性的大小和传染源病人的病情严重性、排菌量的多少、咳嗽的频度、病人居住房子的通风情况及接触者的密切程度及抵抗力有关。以上称为'咳嗽传染',是经科学试验证的,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也有可能通过随地吐痰形成的'尘埃传染',但这是次要的传播方式。

四、结核病的发生和发展

结核菌首次侵入人体主要是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并在此繁殖,称为“原发感染”。原发感染处形成原发病灶,结核菌从原发病灶中沿淋巴管进入到血流中,叫做“血行播散”。结核菌通过血行播散进入各脏器中,有的立即发病,发生严重的粟粒型结核病和结核性脑膜炎。有的结核菌潜伏在各种器官内,待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发病,称为“继发结核病”,也叫“内源性发病”。

但是,近年来证实,如果多次、大量感染结核菌,也能形成“外源性发病”。所以,积极发现并治愈传染源,减少结核菌传播的机会;经常保持室内通风换气;保持健康的身体、增强免疫力、新生儿要接种卡介苗。就可以减少感染和发病的机会。

五、肺结核主要的常见症状

与其它疾病一样,肺结核病的早期,由于病变小而没有明显症状。此外,即使有了症状,由于肺结核病的症状没有很明显的特点,病人和医生容易误认为得了别的病而忽略了肺结核病。

通过很多调查分析看,肺结核病的主要症状有:

咳嗽咳痰超过3周 咯血

发热或胸痛超过3周

有了上述症状后,就是一位'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就应当想到自己是否患了肺结核病。最好先到结核病防治所或结核病专科医院检查。除了做胸部X线检查外,一定要作痰结核菌检查。因为检出结核菌就说明找到了病原体,就可以确诊。早期、正确的诊断是治愈肺结核病的首要条件。

六、如何治疗肺结核

采用化学和生物制剂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又称化学疗法,是现代结核病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其它治疗方法均为辅助治疗。化疗是控制结核病传播的唯一有效方法,是控制结核病流行的最主要武器。

我国目前结防规划采用的是直接观察下的短程督导化疗。服药方法是隔日服药。短程督导化疗分为两个阶段:强化期和继续期。强化期为杀菌阶段,即在治疗开始时的2-3个月,联合应用4-5种抗结核药,以便在短时间内尽快杀灭大量繁殖活跃的敏感菌,减少耐药菌的产生。继续期为巩固治疗阶段,即在强化期之后的4-6个月内,继续消灭残留的结核菌,并减少和避免复发机会。

结核病的化疗原则是: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和全程用药。只要你和医生很好合作,肺结核病是可以治愈的。

我国目前广泛应用的抗结核药物有异烟肼(H)、利福平(R)、吡嗪酰胺(Z)、乙胺丁醇(E)、和链霉素(S)。在强化期几乎全部被采用,而在继续期则选择其中的2-3种药物。治疗过程中的服药方法都采用隔日服药,以便于督导化疗的实施,使病人能全程,不间断地服药,以提高治愈率。

秋季常见病和损伤的预防

秋天是发病较多的季节,常见的有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炎,急性或复发性哮喘等病,肠胃疾病和意外损伤也时常出现。在秋季要注意保健,防患于未然。

秋季是支气管炎高发期,其中70%是旧病复发者。此类病少则一周半月,多则半月不愈,有旧病者要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保暖防寒、少食辛辣食物、戒烟少酒。正常人也应适时增减衣服,以防受凉而致病和复发病。

冷热更迭的秋季,早晚温差较大,燥风秋雨频袭,这时哮喘病最易复发,有体弱过敏性疾病的人,对温度变化敏感,适应能力较弱,极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而诱发。秋季又是叶落草枯时节,空气中过敏粉尘猛增,有哮喘病史的人要尽量减少与致敏因素接触,若已知过敏原因者,更应杜绝接触。

秋季气温下降,人体受冷刺激后会产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对原有胃溃疡等胃部疾患者大为不利,秋季气候是阴气长、阳气弱,肠胃的免疫力下降,病源微生物容易乘虚而入,所以有胃病的人,要特别注意腹部保暖,饮食应定量定时,少食冷饮和瓜果,不吃过热、过硬、过辣难消化的刺激性食物,还要注意保暖下肢和足部,免得寒从足下生,导致腹部脏器的气血输布失调,以免患上和加重胃疾。

许多儿童以及少数老人易患“热伤风”。一方面鼻流清涕,一方面全身大汗淋漓,或兼有溏便。这是衣服加得太早,被褥盖垫过厚的缘故。常言道:“春捂秋冻”。所以,最好不要过早、过多添加衣褥,让机体逐渐适应热凉的环境。

秋季保健常识

秋季是一年中由热向冷的过渡季节,气温变化较大,空气湿度偏小,“肃杀之气”易侵入机体,所以古人称秋季是个“多病”的时节。

秋燥最常见

这个季节,能少说话就少说两句,别老“夸夸其谈,口若悬河”。别小看了这一点,它也能防燥呢。所谓秋燥,就是指因空气干冷而引发的头痛、流泪、咽干、鼻塞、咳嗽、胃痛、关节痛等一系列症状。秋季又是个易过敏的季节,秋季空气干燥,过敏源也比较多,极易侵犯一些过敏体质的人,常引发哮喘。

避免秋燥应规律饮食:第一,少吃过油、过甜、过辣、过咸的东西;饮食以清淡为主;少喝甜味饮料。第二,多吃粗粮和富含纤维素、矿物质的东西,促进排便。因为长期便秘,“火”发不出去,自然灼烧津液了。第三,多运动,运动促进血液循环,津液自然充溢。第四,饮食宜偏寒凉,而温热类如羊肉、狗肉、虾、韭菜等少吃为妙。寒凉食物很多:豆腐、黑豆、梨、银耳、芝麻、百合等等。

秋季需防抑郁

秋风萧瑟,秋雨凄凉。的确,深秋时节,红衰翠减,百花凋零,容易让人触景生情,忧愁缠心。如果遇上秋风秋雨的不好天气,日照几乎没有,“褪黑激素”就会大量增多。“褪黑激素”的增多,就会使人的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受到抑制,人体细胞就会“偷懒”,人的心情自然就容易低沉消极。

有效预防或减轻“秋愁”这种不良情绪的办法就是起居要有规律,注意体育锻炼,同时要多吃些高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鸡蛋、肉类和豆类等)。在情绪低落时,可适当饮些咖啡、绿茶,吃些香蕉、巧克力等,从而兴奋神经系统,改善心境。秋雨连绵之时,晚上要增加光照,从而抑制“褪黑激素”分泌。

季节更替易发旧病

研究表明,季节病的发病率、发作期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倾向,在季节交替时最易发生,如冠心病、脑溢血的发作以秋冬多见;支气管哮喘最易在秋冬交替时节发作;慢性肾炎、溃疡病多发于11月至翌年3月;幼年型糖尿病7至8月发病率最低,而11月则显著增高;据观察,58%的神经官能症患者,可在三天前预感天气的变化,尤其对寒潮的入侵更为敏感。而体内各控制系统对初春或深秋多变气候的应变能力,至少需要几个星期才能真正调节配合好。有慢性病灶的人则容易发病,精神病、眩晕症、胆石症等病都有发作和加重的可能。

预防秋病有方法

“多病之秋”虽很恼人,但也绝不是无法防范。例如,可通过下述食疗来预防和治疗秋燥:百合50克、蜂蜜30克煎汤服;梨汁、生姜汁、萝卜汁各50克饮服;可通过保温理疗来预防胃病复发和加重:每晚睡觉之前,将自做的保温带(或用热水袋替代)放在胃部,时间为10-20分钟。对于一些过敏体质的人来说,秋季要少食新鲜鱼虾,减少外出,尤其要少在枯草多的地方逗留。当然,预防秋季病症,最主要的还是要注意自我保健,积极防治慢性疾病,做到“无病可发”;平时衣食住行要合乎健康要求,注意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从而提高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和机体的防病抗病能力。

秋季保健

夏秋之交,艳阳当空,既有炎夏的余威,又有秋干的特点,人们在经过了盛夏过多的发泄之后,体液缺乏,燥感显露,会有不同程度的喉干舌苦、鼻咽干塞等症状发生,一不小心,很容易引发伤风、咳嗽、支气管炎等疾病,因此夏秋之交养生的关键在于防燥。可多吃水果、蔬菜,少吃辛辣食物,以润清燥;多喝开水、淡茶和汤,以水解燥;心平气和,睡眠充足,以静化燥;加强锻炼,以动御燥。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白露时节,暑气已消,虽然有时白天还较热,但夜间往往已凉意袭人,有一条谚语说“白露身勿露,免得着凉与泻肚”,就是提醒您做好自我保健。

秋季是由炎夏向寒冬转换的过渡季节,入秋以后,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加大,空气湿度减小,天气变化快,干燥而多变的气候会给人体带来不适,特别是夏末秋尽,夏火未尽,人们会感到口干舌燥,皮肤皱裂。另外,天气转凉还容易引起胃肠毛病复发。因此,秋季保健十分必要。朋友们应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预防外感风寒,在干燥的室内经常喷洒些水,保持空气湿润,同时注意饮食调养,加强体育锻炼。(9月)

现在正是由夏季向科冬季过渡的秋季,气候转凉,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景物萧条,空气干燥,人们易受风凉,从而引起头痛、咽干、咳嗽等一系列疾病。秋季养生,饮食上宜滋润而忌耗散,防止秋燥对肺气的损伤,衣着上宜轻装薄素,适当受些寒凉,提高耐寒能力,起居上宜早睡早起,缓和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当然,最主要的是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才能适应气候环境的千变万化。(10月)

秋季是由夏向冬季转换的过渡时期,天气变化往往会使人措手不及。现代医疗气象学家认为,入秋以后,人们应科学地安排衣食住行,才能避免天气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安全度过“多事之秋”。由于秋天温差大,夜凉白天热,应适时添衣保暖,饮食以清润为宜,多喝开水、淡茶,多吃水果,以解秋燥,秋天天高风劲,阳气渐敛,睡眠应充足,早睡早起,以顺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养成开窗而居、露头而睡的习惯。(10月)

现在正值深秋,昼夜温差大,同时冷空气活动频繁,天气乍凉还暖。冷暖的不规则变化,常引起各种疾病,最常见的有中风、支气管炎、哮喘、胃病复发和伤风感冒。这些疾病的预防,关键是要做到在每次冷空气入侵时,注意保暖。(10月)

深秋时节,北方冷空气活动频繁,昼夜温差悬殊,天气乍寒还暖,冷暖变化极不规则,是各种疾病的多发季节。最常见的有中风、支气管炎、哮喘、胃病复发等等。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人体受冷空气的刺激,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促进了血栓的形成,同时,血液中的组胺酸增多,胃酸分泌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所致,因此,秋季保健十分重要。

常言道“御寒锻炼自秋始”,秋季里,为了抵御更加寒冷的冬天的到来,适应严寒气候的侵袭,就应该不断提高自己身体的抗寒能力,不要过早地“多穿衣”,注意耐寒锻炼。

秋冬季节保健知识

俗话说:热从头上散。寒冬季节,如果你只注意穿着厚实,而不戴帽子,犹如一只热水瓶不盖瓶塞一样,体热会很快从头部散发。医生们发现,头部暴露受寒冷的刺激,会使血管收缩,头部肌肉紧张,易引起头痛、伤风感冒等病症,甚至会造成胃肠不适、失眠等。

背暖人体背部有许多重要的穴位,寒冷的刺激可以通过穴位影响所有的局部肌肉或传入内脏,影响内脏功能。背部受凉,除了会导致腰酸背痛外,也可通过颈椎、腰椎及胸椎脊神经影响上下肢肌肉及关节、内脏,引起各种不适。特别是对于那些患有过敏性鼻炎、风湿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以及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来说,暖背尤其重要,这些人在冬季最好为自己添一件紧身棉背心或皮毛背心。

脚暖一旦脚部受寒后,可反射性地引起上呼吸道粘膜内的毛细血管收缩,纤毛摆动减慢,抵抗力显著下降。此时,原来潜伏在鼻咽部或新侵袭的病毒、细菌就会乘虚而入,并大量繁殖起来,使人感冒或引起气管炎等疾病。谢冰

天冷御寒三点注意

为了适应寒冷的气候,人们会采取一定的防御和保护措施,但如果单凭经验和感觉,有些方法常常会步入误区。

误区一:穿衣越多越暖和

当空气层总厚度超过15毫米时,衣服内空气对流明显加大,保暖性反而下降。另外,皮肤血管扩张,增加了散热,但降低了机体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

误区二:受冻后先暖手脚

这样做日后很容易生冻疮。正确的方法是,在距取暖器不远的地方,将裸露的手脚互相搓擦,使手脚的温度自然回升,待皮肤表面变红时,再移到取暖器旁或放入热水中取暖。

误区三:戴口罩防感冒

鼻子吸进的冷空气,经过弯弯曲曲的管道,进入肺部时,已接近体温。人体的这种生理功能能通过锻炼得到增强,从而提高耐寒能力。

秋防冻疮好时机

冻疮是冬季的常见病。手、脚、耳部和颜面部是冻疮的好发部位。因为这些部位是人体血液循环的末梢部分,当气温突然降低时,末梢血管内的血液流速变得缓慢。温度低于10℃时,皮下小动脉遇冷收缩,使静脉回流不畅而出现淤阻,体内温度不能循环到体表,致其冻伤而引发冻疮。故预防冻疮应针对其发病机理,提前采取措施,以便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预防冻疮的措施是:

一、秋后即开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

二、入冬前坚持用冷热水锻炼血管。取一盆冷水和一盆热水,先把手脚浸泡在冷水中5分钟,然后再浸泡于热水中,如此每天反复进行3次,可以锻炼血管的收缩和扩张功能,减少冻疮发生。

三、保持手脚干燥和暖和。机体受凉后不能立即烘烤或用热水浸泡。鞋袜和手套要宽松舒适,防止局部受压,促进血液畅通。

四、提前局部应用药物预防。下面两种药物能起到活血化淤、通经活络、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等功效,从秋天开始即经常在冻疮好发部位搽洗,对预防冻疮有良好效果。(1)辣椒酊。取干辣椒20克,密闭浸泡于75%酒精500毫升,7天后使用,每日涂搽2—3次。(2)三七重楼液。三

七、重楼、红花、赤勺、鸡血藤(药店有售)各适量,水煎取液,用于局部搽洗。

秋季保健重在肺

根据祖国医学的观点,秋季肺脏保健当列为先。

喝水益肺

秋季养肺的最简便一招是积极补充水分。秋季气候干燥,使人体大量丢失水分。据测算,人体皮肤每天蒸发的水分约在600毫升以上,从鼻腔呼出的水分也不下300毫升。要及时补足这些损失,秋天每日至少要比其他季节多喝水500毫升以上,以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

也可直接从呼吸道“摄”入水分。原理是肺“开窍于鼻”,通过吸入水蒸汽而使肺脏得到水的满足。方法很简单:将热水倒入茶杯中,用鼻子对准茶杯吸入,每次10分钟左右,早晚各一次即够。

医学专家指出:冬季防病就两招

注意保暖 饮食清淡

在天气骤变时,生病的人会大量增加,其中以老年人和儿童居多。

北京中医医院宋祚民教授说,今年北京地区儿童患病多为喉炎、喉头水肿、急性淋巴腺炎以及传染病(如水痘等),这些疾病都比往年要多,而普通的外感则比往年少,这与今年的气候特点有很大关系。宋教授说,今年气温一直偏高,使人体内积蓄了一些热,这就容易发生疾病。同时,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高蛋白的鱼、虾、肉等食物摄入较多,也会产生大量的热,上述两“热”合在一起,使人体内热盛明显,因而今年生病的人中大多有与内热相关的症状,像头痛、流黄鼻涕、扁桃腺化脓、喉头水肿、腮腺炎、急性淋巴腺炎等,且很多患者数病合一,如扁桃腺炎合并气管炎等。

专家指出:预防呼吸道疾病,要随时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注意保暖。锻炼时不要热了一出汗就脱衣服,更要注意保暖。平时,要多吃清淡素食(包括蔬菜、水果),少吃高蛋白食物,这样体内便不会积蓄太多的热,即使受一些风寒,一般也不会引起很严重的疾病。此外,多喝些萝卜汤,它既消气又消食,还有轻微的发汗作用,对预防感冒有一定效果。这样不但可以平安度过这个冬天,到了春天也可以少生病。

冬季保健常识

寒冬,每当气温骤降时,许多器质性疾病患者会大大增加,诸如流行感冒的迅速传播;慢性气管炎和肺心病患者的症状加重;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患者病情加重;肝硬化所致的食道静脉出血的发生;高血压病人因血压升高,诱发心肌梗塞和中风,甚至发生“猝死”等。

天气寒冷导致以上情况的发生,主要有以下原因:

由于气温的降低和气压的升高,可导致交戌副交感神经功能失调,反馈性地引起毛细血管的舒缩反射,毛细血管的阻力加大。这对于循环系统的疾病如冠心病、脑血管病、高血压病等都是极为不利的。

气候寒冷可使血液的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如血沉加快、血凝时间缩短、血液粘性增大等等。这些都是动脉血栓形成的主要诱发因素,帮患主肌梗塞和冠心动脉硬化者的死亡率在冬季较高。

寒冷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毛细血管也可能发生硬化,甚至造成小动脉持续痉挛,这与脑溢血和中风的发作等关系甚大。

严寒所致的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和内分泌机能失调,可引起免疫反应的异常,如免疫球蛋白A减少,自体免疫反应增强等,常诱发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呼吸道疾患。

寒冷的刺激可使大脑皮层功能紊乱,这与溃疡病的发病有重要关系;胃的迷走神经反射可使胃酸分泌过多,同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胃及十考指肠粘膜血管痉挛,使其抗酸能力大大减弱,促使胃及十二指肠粘膜受酸性消化液的浸蚀而形成溃疡。

天寒使得随皮肤出汗排出的代谢废少,因而加重了肾脏的负担,尿毒症等泌尿系统疾患发生死亡者多出现于冬季。

因此,体质较弱和患有上述疾病的人应重视冬季养生之道,以利平安过冬。要注意保暖,加强锻炼,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妥善治疗有关疾病,注重心理保健,科学安排衣食住行,亦可在医生指导下提前服用一些补药。

冬季生活小常识

平时要多饮水,以维持水代谢平衡,防止皮肤干裂,邪火上侵。

多吃蔬菜、水果,如葡萄、萝卜、梨、柿、莲子、百合、甘蔗、菠萝、香蕉等,以补充体内维生素和矿物质,中和体内多余的酸性代谢物,起到清火解毒润肺之效;多吃豆类等高蛋白植物性食物,少吃油腻厚味;少食用葱、姜、蒜、韭、椒等辛味之品;不宜多吃烧烤,以防加重秋燥症状。

冬季早晚温差大,要及时增加衣物,防止受凉。

积极参与健身运动,慢步、爬山、散步、游泳等等,都能使身体得到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

冬季健康常识

冬季是感冒的多发期,在校学生应注意预防感冒。如果一旦患上了感冒,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彻底,千万不要一见病情好转就停针停药,以免病情反复发作。而且一旦细菌形成耐药,不但不利于病情的早日康复,还可能并发其他疾病。治感冒千万不要“斗蛐蛐”。冬季,同学们上自习的时间更加长了。不少同学习惯一边上自习一边吃糖,觉得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但专家提醒:嗜糖之害,甚于吸烟,长期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会使人的寿命明显缩短。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吃糖最好不多于40克。冬季应加强营养。鸡蛋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但在吃的数量上还应讲究科学。鸡蛋中含有大量胆固醇,吃鸡蛋过多,会使胆固醇的摄入量大大增加,同时多吃鸡蛋容易造成营养过剩、导致肥胖,造成体内营养素的不平衡,从而影响健康。为了既保证平衡膳食又满足机体需要,同时还又不会导致营养过剩,一般情况下,从事脑力劳动的学生,每天吃2个鸡蛋比较合适。冬季同学们倾向于食用肉类食品,但膳食纤维的补充仍不容忽视。膳食纤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素,它虽然不被人体消化吸收,但其人体具有特殊的功能。进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有助人体消化和防止便秘。每日膳食粗细搭配,荤素搭配,不仅可以补足人体对膳食纤维的需求,而且可以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冬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在这个季节讲究保健、保养是很重要的。希望同学们在冬季有一个好的身体。

秋 季 保 健

秋天是发病较多的季节,常见的有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炎,急性或复发性哮喘等病,肠胃疾病和意外损伤也时常出现。在秋季要注意保健,防患于未然。

秋季是支气管炎高发期,其中70%是旧病复发者。此类病少则一周半月,多则半月不愈,有旧病者要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保暖防寒、少食辛辣食物、戒烟少酒。正常人也应适时增减衣服,以防受凉而致病和复发病。

冷热更迭的秋季,早晚温差较大,燥风秋雨频袭,这时哮喘病最易复发,有体弱过敏性疾病的人,对温度变化敏感,适应能力较弱,极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而诱发。秋季又是叶落草枯时节,空气中过敏粉尘猛增,有哮喘病史的人要尽量减少与致敏因素接触,若已知过敏原因者,更应杜绝接触。

秋季气温下降,人体受冷刺激后会产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对原有胃溃疡等胃部疾患者大为不利,秋季气候是阴气长、阳气弱,肠胃的免疫力下降,病源微生物容易乘虚而入,所以有胃病的人,要特别注意腹部保暖,饮食应定量定时,少食冷饮和瓜果,不吃过热、过硬、过辣难消化的刺激性食物,还要注意保暖下肢和足部,免得寒从足下生,导致腹部脏器的气血输布失调,以免患上和加重胃疾。

许多儿童以及少数老人易患“热伤风”。一方面鼻流清涕,一方面全身大汗淋漓,或兼有溏便。这是衣服加得太早,被褥盖垫过厚的缘故。常言道:“春捂秋冻”。所以,最好不要过早、过多添加衣褥,让机体逐渐适应热凉的环境。

预防艾滋病换水游戏

一、目的:通过预防艾滋病“换水游戏”,模拟艾滋病经体液(性)的传播过程,让学生了解艾滋病传播的隐匿性和传播速度,感受一次不负责任的性接触可能带来的危害,并通过学生向社会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提高市民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

二、原理:利用氢氧化钠溶液遇酚酞试剂变为红色的原理,观察一杯10%氢氧化钠溶液,经换水游戏后,有多少杯纯水混入氢氧化钠溶液。

三、实验材料:饮用水、10%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剂、无色玻璃杯28个、10毫升一次性注射器28个。

四、游戏规则:游戏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24只杯子,分为四组并进行编号,分别为A1-A6、B1-B6、C1-C6、D1-D6,其中23杯装20毫升饮用水,1杯装20毫升10%氢氧化钠溶液。随机分配给24名学生,每个同学发一只注射器。每人从自己杯中抽5毫升液体,与同组的另外1名同学进行等量液体交换。第一次交换完毕后,每组抽出一名同学,不再参加下面的液体交换。余下的20名同学,再分别跟不同的3名同学(不能重复)进行3次5毫升液体等量交换,交换完毕后,各就各位。每次交换结束后,各自杯中的20毫升液体基本不变。

第二部分:4名同学,每人一只装有20毫升饮用水的透明玻璃杯,一只10毫升注射器,在经过4次液体交换的20名同学中任选一名(不能有重复选择),进行一次5毫升液体等量相互交换。

最后,指导教师分别向所有经过换水后的杯子中加入酚酞试剂,观察并记录变红色的杯子数。

五、“换水游戏”说明:杯中的液体代表人体的体液,其中有一杯含有氢氧化钠,代表一人带有艾滋病病毒,颜色相同代表我们不能识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交换一次液体,代表发生一次不良性接触,这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

六、游戏结果及其意义:

结果显示,经过一次换水即退出的4只杯子都没有变色,说明双方均有单一的性伴侣,感染艾滋病的几率很小;而经过4次换水后的20只杯子,有14杯变为红色,说明多性伴导致的艾滋病病毒传播速度惊人;最后跟经过4次换水后的20只杯子中的任选一只进行换水的4只杯子,有3只变为红色,说明跟高危人群发生哪怕是频度很少的性接触,其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几率也是相当高的。

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艾滋病传播速度是何等的惊人,如果不加控制,若干年后的后果将不堪设想。活动过后请同学们要加强自我防范意识,还要向周围同学和朋友积极宣传艾滋病的危害,提高社会各群体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

东沙河中心中学传染病预防控制制度

一、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增强对传染病的了解。

二、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广播、板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对师生宣传预防传染病的知识,上好健康教育课,督促学生养成勤洗手,户内勤通风,均衡饮食,经常进行户外活动等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师生防病意识和防病能力。

三、加强日常的管理,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学校。

四、加强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防止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五、每天彻底进行校园环境卫生的清扫,清理蚊蝇滋生地,清运垃圾,清除积水,消灭蚊、蝇滋生场所,防止其他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传播。

六、坚持体温监测和日常消毒制度,学校采用师生在家自测、进校测体温以及自带体温计测试等多种形式,进行体温测试工作。体温正常者方可到校上课或工作。学校要加强观察巡视工作,对精神状态不好,感到身体不适的学生,应进行体温复测。对出现一般发热(底于37.5度)的学生,应询问、了解有关情况,并通知家长将学生接走。一旦发现学生出现高烧(38度以上),立即让其离开教室进入观察室,并通知家长,同时该班学生应转移至备用教室,由学校对该教室进行消毒处理。学校要坚持每天消毒一次,消毒工作要在静校后进行。对于学校的公用场所及公共设施仍然坚持使用后消毒。

七、坚持疫情监控制度和每日报告制度,每天上午10:30之前将学生出勤人数报到校长室。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八、每天缺勤的学生班主任进行电话跟踪家访,联系不上连续缺勤两天及以上班主任要进行家访,发现是传染病例第一时间上报校长室,同时学校作出应急处理。

预防结核病疫情报告制度

我校在落实山东省卫生厅和教育厅联合下发的《切实做好学校结核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紧急通知》,为做好学校结核病的预防,建立学校结核病疫情检测和疫情报告机制,形成一个完善的学校结核病预警系统,保障学校师生的身体健康,现就进一步建立结核病疫情报告制度如下。

1、加强对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监督,严格执行国家《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对结核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及时处理疫点,积极进行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防止疫情扩散。

2、积极做好学生常见病、传染病的预防工作,一旦发现疫情,以最快方式通知班主任、卫生室、教导处、校长室,并应在12小时内报告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收集、取证、对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3、对无故不到校的学生查明原因,及时掌握情况,对有病的学生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卫生室,避免疫情扩散。

学校结核病的预防和控制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但以肺结核最为常见。

一、结核的流行过程

1、传染源

排菌的结核病人是主要传染源。凡患有开放性肺结核病人(排菌病人)都可成为感染肺结核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

肺结核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空气、飞沫、飞沫核及尘埃传播。当患有开放性肺结核的病人咳嗽、吐痰、打喷嚏或大声谈笑时,一次能排出数百个小飞沫滴,干燥后形成飞沫核能较长时间地悬浮在空气中或落在物体上。结核菌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在阴湿处能生存5个月以上;在烈日曝晒下存活2小时。当风吹时随灰尘扬起,健康人吸入则可受到感染。

3、易感人群

人对结核菌普遍易感,但仅有极少数人发病。这主要取决于结核菌的毒力、数量及人体抵抗力的强弱等。锻炼身体可以增强免疫;反之,因患有其它疾病及营养不良或使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使人体免疫削弱,抵抗力处于劣势时,就容易感染而发病或引起原已稳定的病灶重新活动。例如,有一项调查显示1000名艾滋病患者的肺部感染中,结核病超过60%。

二、临床表现

典型的肺结核起病缓慢,病程经过较长,有低热,乏力,食欲不振,咳嗽和少量咯血。但多数病人病灶轻微,常无明显症状,经X线健康检查被发现;有些病人以突然咯血发现,但在病程中常可追溯到轻微的毒性症状。少数病人急剧发病,有高度毒性症状和呼吸道症状,经X线检查,往往是急性粟粒型肺结核或干酪性肺炎。临床上还可看到一些病人,特别是老年患者,长期以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掩盖了肺结核。另有一些未被发现的重症肺结核,因继发感染而有高热,甚至发展到败血症或呼吸衰竭方始就诊。还有少数病人因其他疾病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致使潜在的结核病恶化,才被确诊。这些说明肺结核的临床表现多式多样,必须经常注意它的不典型表现。

三、预防和控制

1、流行病学

结核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几乎有人类就有结核病。18世纪中叶,结核病曾成为当时世界上危及人们生命的“第一杀手”。直到1944年,抗结核药物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等相继问世才使结核病的传播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肺结核在20世纪80年代被认为是已征服的疾病,而20世纪90年代又卷土重来。分析全球结核病回升原因,艾滋病的流行被公认为重要原因之一。1999~2000年,艾滋病病毒与结核病菌的双重感染,使非洲某些地方的结核病人数增加了4倍。从世界范围看,约有15%的新发结核病人与艾滋病有关。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患者数量居世界第二位,其中80%的患者在农村。结核病仍是我国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疾病之一。我国结核病流行有五大特征,即高感染率、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耐药率、低递降率。据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调查,我国有1/3的人口感染了结核菌,受感染人群超过4亿,结核病患者500万,其中传染性肺结核患者200万。每年因患结核病死亡(以肺结核为主)的人数高达12万~15万。2004年全年疫情报告数,肺结核发病数首次上升为第一位,死亡数为第二位,我国仍然是结核病疫情严重的国家。、原则和措施

为了控制结核病的流行,必须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增强免疫力、降低易感性等几个方面着手。

卡介苗保护未受感染者,使感染后不易发病,即使发病也易愈合。新生儿和婴幼儿接种卡介苗后,比没有接种过的同龄人群结核病发病率减少80%左右,其保护力可维持5—10年。卡介苗的免疫是“活菌免疫”。接种后,随活菌在人体内减少,免疫力也随之减低,故隔数年对结素反应阴性者还需复种。

有效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已患病者,能使痰菌较快转阴,但在其转阴之前,还应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传染。

控制结核病的防治需要早发现,早治疗。如果您周围有咳嗽、咯痰或发烧的朋友或亲属,您应该提醒他们去结核病防治机构或医院检查。如果您身边有结核病人,您应该提醒他们按时服药,并坚持完成疗程。主动给予结核病患者一份来自您的关心和鼓励,而不是歧视和躲避。如果大家都能做到以上几点,那么,防治结核病的队伍将不断壮大。

肺结核病因明确,防有措施,治有办法,但只有在认真做好治疗、管理、预防和检查的各个环节,切实做好查出必治、治必彻底,方能使结核病流行情况继续好转,直到控制、消失。

因此,抓好化疗和卡介苗这两项措施十分重要,而各级防治网的建设又是落实各项措施的重要保证。

学校结核病如何预防和控制

结核病是呼吸道传染病,容易在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地方传播,因此学校是结核病易于传播的场所。做好学校结核病预防工作的重点是:

(一)、大、中、小学及幼儿园新生入学和学校教职员工每年的健康检查应进行结

核病的检查。

(二)、最重要的预防措施是及时发现学校中发生的可疑肺结核病人,督促可疑病人到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接受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三)、教育学生了解结核病的常见症状,如何及时发现和正确治疗结核病,提高

自我保护意识。

(四)在校学生要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过度疲劳,熬夜,适当增加营养。

(五)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学校环境卫生的清扫和消毒,特别要注意教室和集体宿舍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一旦学校发生了结核病人,应首先对病人周围的人群进行胸部X线检查和结核菌素试验,以确定是否还有其他传染源存在并了解周围人群感染情况,对发现的所有结核病人和可疑结核病人应及时到结核病防治机构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第四篇:保健小知识

家长须知的幼儿园安全之道

下面向家长介绍几点做法:

1.教育孩子不要玩火玩电,让孩子了解玩火玩电是很危险的。

2.教育孩子不要爬到楼房的窗台阳台上,让孩子知道会容易跌下去的。当孩子在电视上看到一些超人的动作时,应及时告知孩子这是有很牢固的保证措施下才能做的。

3.教育孩子不要把大头针、图钉、曲别针、花生米、小塑料粒等放进耳朵、鼻子等地方。这样容易落入气管,造成窒息。

4.厨房对孩子来说是不安全的场所,火炉、热锅、开水壶、刀叉等都是危险的。应教育孩子不能在厨房里玩。

5.教育孩子不要玩塑料袋。一旦套在头上会引起窒息。因孩子在情急的情况下,不会从头上取下塑料袋,若是将袋口拉紧则更加危险。

6.教育孩子不要在马路边玩或追逐,有意识地帮助孩子学点交通知识。7.不可独自去公共厕所、乘公共汽车、看电影等外出活动。8.不要把家里的地址、电话号码告诉陌生人。9.陌生人强迫带你走时大喊救命并赶快逃走。10.不要去偏僻的被空置的空屋和僻静暗处。11.不可接受陌生人的礼物。12.不要答应陌生人的请求。13.不可单独进入别人的家。

14.遇上狗等动物是非常危险的,不要引起狗对你的注意,不要看它,慢慢离开,不要跑。

教给孩子安全常识

父母平时做家务时,就要注意一点一滴地教给他有关水、火、电的安全知识。让孩子对安全有所了解,一些事虽然不用孩子做,但一定要让他知道正确的过程,遇到紧急情况,孩子同样能发出警告。

1.随手关水龙头,用完电器随手拨掉插头,不用煤气时要把总开关关掉,开、关煤气应请大人代劳。

2.使用电器前,必须擦干双手。有漏电情况时,应及时拨掉插头,或以木棍等纯缘物品将插头松脱,避免以手碰触而触电。

3.闻到煤气异味时,应该马上关闭煤气总开关,并打开门窗通风,绝不可在此时开关任何电器,以免引发火灾。4.浴缸中的洗澡水勿放太满,以防溺水。

5.训练孩子熟记各个紧急电话号码,包括匪警

110、火警119,以及父母办公室联络电话,甚至记下附近可以提供援助的朋友电话,以备不时之需。6.平时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甚至借助电视新闻,教给孩子紧急状况的应变措施。

小儿气管有异物怎么办

小儿气管异物是由于小儿的咳嗽反射及喉头保护性反射尚不成熟,功能不良所引起的。当小儿在进食时哭闹、嬉笑、跑跳或口内含着小物品突然深吸气时,就非常容易将异物吸入气管中。随着呼吸的作用,异物就会进入气管、支气管或其深部,可以引起小儿咳呛、青紫、呼吸困难。进入气管的异物有的没有及时发现,常常继发感染,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或肺肿脓的表现相似。较大的异物被吸入后可以因阻塞在声门或气管腔,使其受到强烈刺激而发生气管痉挛或声门紧闭,小儿可立即出现青紫、窒息而死亡。

小儿气管异物直接危及小儿的生命安全,因此家长应充分认识其危害性,注意预防小儿气管异物的发生。一旦小儿发生气管异物,家长不能存有任何侥幸心理,应该立即争分夺秒,急送小儿到医院治疗。这是因为小儿气管异物自然咳出的机会很少,只有在医院手术室的条件下,用喉镜或气管镜才能取出异物。所以家长必须认识到及时治疗的重要性,万万不可贻误时间,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为了预防小儿气管异物的发生,要避免小儿在吃东西时哭闹、嬉笑、跑跳,吃饭要细嚼慢咽。同时不要给幼小的小儿吃炒豆子、花生、瓜子等不易咬嚼的食物,更不要给小儿强迫喂药,这些都容易造成小儿气管异物的发生。在小儿的活动范围内应避免存放小物品,如小钮扣、图钉等,防止出现意外。这里我们特别提醒家长,有时小儿吃东西出现呛咳之后,仍长期反复咳嗽,按气管炎治疗仍不见好转时,就应考虑是否有支气管异物的可能,应到医院进行透视,做进一步的检查才能确定。

幼儿发烧的饮食调理

幼儿感冒或患病,常发烧,胃口不好,家长不必太着急,必需合理进行饮食调理,就可维持正常生长需要,促使肠胃蠕动,增强食欲,促进身体康复。

有关儿科营养专家建议,幼儿发烧应进行以下饮食调理: 1.补充水分

水胜过药,发热身体出汗多,勤喂温水进行补充很有必要。半岁以内婴儿,继续采用母乳喂养。母乳易消化,能保证营养需求,可补充水分。人工喂养,可喂稀释全脂奶,即2份奶粉加1份水(2:l),此时婴儿虽然奶量减少些,但补充了水分,更利于幼儿消化吸收。

幼儿发热宜以饮白开水,可适当喂些白开水,以补充人体的维生素C,增强抗病。饮水量的保持口唇滋润力度,不必过多。

2.流质饮食

发热幼儿,饮食调理以流食为主,如奶类、藕粉、奶类(少油)等。也可喝些绿豆汤、冰西瓜、以助降温,利尿抗病。但对伴有腹泻的幼儿(6个月以内),抵抗力差,胃的蠕动弱,冒粘膜耐受性差,则冷饮不利于身体康复,应禁食之。当孩子体温下降,食欲好转时,可喂半流质,如肉末粥、面条、稀饭、蛋花粥、配些易消化的某(清花鱼)。饮食宜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油、盐宜少,少量多餐,切忌吃辛辣和刺激食品。但不必忌口,以防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

3.服糖盐水

幼儿发热伴腹泻,可多次服用。服糖盐水。配置比例500毫升水加一小匙糖和半酒瓶盖盐混合。4小时内可眼500毫升。同时可补充电解质食物如柑桔、香蕉等水果(钾、钠较多)奶类与豆浆(含钙)、米汤、面食(含锌)。症状较重者,暂禁食,同时打“吊针”以补充水份和电解质。腹泻、呕吐缓解后可进流质食物,如米汤、过滤菜汁、藕粉等,但应禁食牛奶和豆浆(易产气)。对发热伴咳嗽小儿,不能进食过多以防呕吐,宜吃易消化食物,少吃海鲜和过咸过腻的食物,以防引起过敏和咳嗽,加重症状。

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儿童健康非常重要,良好的饮食习惯包括: 1.饮食要有规律;2.不挑食、不偏食; 3.不随便吃零食;4.不暴饮暴食;5.注意饮食卫生。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饮食习惯呢?孩子犹如一张白纸,如何培养全看家长了。1.家长首先要做好榜样。

不要当着孩子(即使是小婴儿)的面说这个不好吃、那个不好吃;或不断地鼓励孩子多吃某种东西,如你不吃某某食物就长不高等,让孩子不偏食、挑食。

2.养成愉快的进食记忆。

比如食物的感受观及就餐的环境、就餐的气氛,甚至就餐时可能得到的各种礼物等都给孩子留下愉快的进食记忆。

3.鼓励幼儿按需自由选择食物,大人不能强制孩子总吃自己认为好的东西。4.定时定量定点吃饭

一日三餐定时,就能够形成固定的规律,使时间成为条件刺激,到时就会有饥饿感并产生食欲。

按时定量吃饭,使两餐间隔时间在4-6小时,这正是肠胃对食物有效的消化,吸收和胃排空的时间,使消化系统处在有节律的活动状态,保证充分足够地消化吸收营养和保持旺盛的食欲.春季幼儿卫生保健常识

春季天气变化无常,又是传染病的多发季节,为了能保证幼儿的健康,使幼儿在春季减少生病的机会,特向家长介绍几种幼儿保健常识。

1.幼儿衣服的增减要适当,最好能根据当天天气来决定穿多少衣服。2.在春季传染病多发季节,注意家中空气的流通。3.带孩子外出时注意不要去人多的地方。4.教育孩子注意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5.孩子运动后容易出汗着凉,请在孩子运动前先脱去一件外衣,运动后再及时穿上。

6.盐水的妙用:家长可以为幼儿用盐水刷牙,也可以用盐水为幼儿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洁,还可以在早晨让幼儿喝点盐水,对肠胃有清洁和清热解毒的功效。

二、春天是孩子生长发育较快的一个季节。为了适应这一特点,也为了适应春季干燥的气候,家长在安排孩子的饮食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钙质的充足供应

春天是孩子长个的好季节,孩子长高主要是骨骼发育的结果。骨的主要成分是钙。补钙一般有两个办法:一是药补,另一个是食补。最好采用食补法,含钙丰富的食物有芝麻、黄花菜、箩卜、胡萝卜、海带、虾皮等。再就是排骨汤和骨头汤。不能让孩子多吃糖、巧克力、糕点,因为里面含有较多的磷酸盐,能阻碍钙在体内代谢。

2.多补充维生素C 维生素C能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对孩子的脑和身体都有很重要的作用。春季多风,气候干燥,易引发出血症,维生素C对防止出血有很好的作用,必须及时供给。补充方法也有两个:其一是服用维生素C片,其二是尽量多吃些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 水果。如:柑橘、苹果、西红柿、萝卜、大枣等。

3.粗粮、杂粮有好处

粗粮、杂粮首先是给人体补充矿物质,保证微量元素的供应,如铁、锌等,其次是纤维素和各种维生素,再次是具有特殊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常可食用的粗、杂粮有玉米、小米、绿豆、黄豆等。

第五篇:孕期保健小知识

孕期保健小知识

1、什么叫孕产期保健?

答:孕产期保健是指从怀孕开始到产后42天对孕妇、产妇和胎儿、新生儿所进行的系统检查、监护和保健指导及分娩处理,产后访视。

2、整个孕期分几期?

答:整个孕期为280天(40周、10个月),根据生理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孕早期(妊娠12周以内)、孕中期(妊娠13-27周)和孕晚期(妊娠28周以后)。

3、孕早期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1)孕早期对孕妇应做到早发现、早检查、早确诊、早建卡。(2)医生应详细询问病史及怀孕生育历史,进行全身体格检查,量身高、测体重及血压,推算预产期。口服叶酸,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3)应常规作一些化验检查,如血常规、血型、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尿常规、尿糖、肝肾功及乙肝两对半,白带常规,有条件者进行性病及致畸病毒筛查;(4)合理用药,加强营养,避免病毒感染及 射线等有害物质的损害,防止胎儿畸形的发生,禁止性生活,防止流产。(5)进行高危筛查:对高危孕妇实行高危管理。

4、孕中期保健的内容包括哪些?

答:(1)每隔4周产前检查一次,有异常者增加复查次数。

(2)询问孕妇的健康情况,了解胎动出现时间,测体重、血压,检查有无水肿或血压升高的趋势,积极补钙及锌。(3)测量子宫底高度、腹围,听胎心音,孕20周左右作一次彩超检查了解胎儿有无畸形及发育情况。(4)正确指导营养及心理保健,再次高危评分,若系高危孕妇转到高危门诊进行高危管理。

5、孕晚期的保健重点是什么?

答:(1)孕28周后,每2周产检一次,36周后,每周检查一次,有异常者增加产检次数。(2)询问孕妇有无头昏、头痛、眼花、水肿、阴道流血等情况,了解胎动情况。(3)测量体重,血压,了解有无水肿及血压升高趋势,量子宫底高度、腹围、听胎心音,了解胎儿在宫内发育情况,积极防治胎儿宫内发育受限。(4)妊娠32周复查血常规,了解有无贫血并积极纠正贫血。(5)向孕妇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教会孕妇如何进行胎动计数:

每天早、中、晚各计一个小时,把3个小时的计数之和×4,得数>20为正常。

——、妊娠最后三个月避免重体力劳动,分娩前一个月不宜性生活,避免发生早产。

——、介绍临产症状及去医院时机,告知产时注意事项及如何做好产前准备。

6、孕期用药对胚胎有何影响?

答:受精后2周内(即停经4周内)为孕卵着床前后期,药

物对胚胎的影响是“全”或“无”,“全”就是胚胎早期死亡,导致流产。“无”则为胚胎继续发育,不出现异常。

受精后3-8周(即停经5-10周),为胚胎器官发育阶段,细胞开始定向发育,如此时受到有害药物的作用后即可产生形态上的异常而致畸形,称为致畸高度敏感期。

受精后9周至足月是胎儿生长,器官发育及功能完善的阶段,只有神经系统、生殖器官和牙齿仍在继续分化,在此期间受到有害药物作用后,易使胎儿受损。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可表现为胎儿生长受限、低体重儿和功能及行为异常。

下载育龄妇女保健小知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育龄妇女保健小知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春季保健小知识

    幼儿春季保健小知识 小四班 第六阶段 春季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多端,幼儿肌肤薄,寒冷不能自调,且鼻腔短小,黏膜血管丰富,当局部粘膜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导致抵抗力降低时......

    冬季幼儿保健小知识

    冬季幼儿保健小知识 一年一度,四季更替,在寒冷的冬季,家长朋友更要注意保持幼儿的身体健康。 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多发季节,要谨防冬季易流行的呼吸道传染病,如水痘、腮腺炎、流行......

    小班夏季保健小知识

    小班夏季保健小知识 一、夏季幼儿保健知识之饮食篇 1.适当饮用汤水 夏天是炎热的季节,也是流汗的季节。在夏季最需要的也是身体的补水工作。在饮食准备方面,妈妈们需要为宝宝......

    养生保健小知识 2

    养生保健小知识 金连清搜集整理供大家参考 十二时辰养生法 古代养生根据昼夜阴阳之变化制定了“十二时辰养生法”摘录如下: 1、卯时(5:00-7:00)见晨光即起床,叩齿300次,转动两......

    导游带团保健小知识

    导游带团保健小知识 导游出门在外,万事小心,尤其是自己的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带团保健小知识仅供大家参考! 1.作为导游来说,嗓子最重要,所以要经常的保护自己的嗓子,具体做法如下......

    幼儿口腔保健小知识

    幼儿口腔保健小知识 幼儿的口腔保健它不仅包括口腔的先天发育状况,与全身健康状况密切相关,而且还包括后天的因素,即良好的饮食习惯、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口腔检查,还有就......

    初夏幼儿身体保健小知识

    初夏幼儿身体保健小知识 夏天的步伐已经迈进了,请家长配合注意以下几方面保健知识。 1、合理的膳食 夏天因为水分丧失多,消化液分泌减少而不愿进食,首先要为幼儿安排合理的膳食......

    秋季幼儿养生保健小知识

    秋季幼儿养生保健小知识 随着秋天的到来,气温开始下降,天气也变得干燥起来。宝宝适应能力差,皮肤稚嫩,与成人相比需要更多的水分,容易出现口干舌燥、便秘等一系列“阴虚内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