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具体表现
1)经济方面:由于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迅速提高,井田制瓦解,出现了封建制的生产方式,形成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出现了独立经营的手工业者和商人。
(2)政治方面:周王室衰微,“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世卿世禄制被军功制取代……以分封制、宗法制为主要内容的奴隶社会政治制度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取代。
(3)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旧的思想观念受到冲击,对人的重视在社会上普及开来,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私人讲学开始,个人著书立说成为风气。适应各种政治派别的需要,出现了各种学派,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4)民族关系方面:“华夷”观念削弱,华夏族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在征伐和生产中逐渐开始了融合。
(5)军事方面:诸侯国在争霸称雄的战争中,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推行改革,富国强兵,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成长,促进了新旧体制的更替过程;大国在争霸战争中相互兼并,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加快了全国统一的步伐;各民族频繁迁徙和交往,推进了民族融合的进程。
第二篇: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教案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教案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老子和他的辩证法思想;孔子的“仁”及其对教育和文化的贡献;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墨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诗经》,屈原和《离骚》,孟子和庄子的散文;艺术;天文和物理;名医扁鹊。
二、能力培养目标
1.使学生全面认识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局面,是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阶级关系剧烈变化,奴隶制度瓦解和封建制度形成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理解经济、政治和文化三者辩证关系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比较和评价不同学术思想和历史文化名人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老子、孔子等许多著名思想家和著作,对我国和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百家争鸣”促进了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的发展,也有利于文学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总结与交流。
3.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和屈原创作的楚辞,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先秦诸子的散文,是我国古代文学的宝贵财富。
4.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在天文学、物理学、医学方面的成就,都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墨经》中总结和提炼的大量物理学知识,也在我国科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5.长沙楚国遗址出土的帛画、四川出土的嵌错赏功宴乐铜壶和湖北随州出土的整套编钟和其他乐器,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绘画和音乐艺术已具有很高的水平。
6.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空前繁荣,科学技术取得许多世界领先的成就,反映了古代中国在当时世界上的先进地位,值得我们自豪。
教学要点
一、老子和孔子
1.道家创始人老子和他的辩证法思想
2.儒家创始人孔子
①“仁”的学说
②对教育的贡献
③对保存古代文化典籍的贡献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2.墨家创始人墨子的思想
3.孟子的“仁政”和“民贵君轻”思想
4.荀子的唯物主义思想
5.庄子的道家思想
6.韩非子的法家思想
三、繁荣的文学和艺术
1.文学的成就
①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②屈原和《离骚》
③诸子散文
2.艺术的发展
①绘画:帛画《妇女凤鸟图》和《御龙图》;嵌错赏功宴乐铜壶
②音乐: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编钟
四、先进的科学技术
1.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2.历法的进步
3.《墨经》中的物理学知识
4.名医扁鹊和他的“四诊法”
教学要求和建议
一、本节重点:老子和孔子,“百家争鸣”;《诗经》,屈原和《离骚》;编钟;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十九年七闰”法;《墨经》中的物理学知识;扁鹊。
本节知识内容多、头绪多,但无论是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都应突出其在世界上的先进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以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本节难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的思想及对他们的评价;对某些自然科学知识的理解。
二、在讲授本节教材之前,首先联系前两节教材的内容,通过教师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科技迅速发展、文化空前繁荣的历史条件。春秋战国,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铁器的使用和推广是这个时期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新的生产工具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生产率。在农业上,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使大规模水利工程的兴建成为可能,大量荒地得到开垦,私田数量不断增加,促使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的生产关系开始发生、发展起来。新兴地主阶级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在同奴隶主阶级的斗争中,不断取得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胜利。到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陆续实现了向封建制的过渡。新的封建制,基本上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刚刚从奴隶制的桎梏下解放出来的农业和手工业劳动者,生产积极性有了提高。新兴地主阶级为了巩固他们的统治,也需要发展生产,这就使得春秋战国时期,特别是战国时期,生产力得到空前的发展,促成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此同时,随着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制的形成,封建地主阶级掌握了政权,阶级关系发生巨大变化,新旧势力剧烈斗争,从而促进了学术思想的活跃,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涌现了一大批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总之,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革,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科技文化大发展的前提和条件。
三、“老子和孔子”一目是本节的重点。关于老子,应讲清以下四点:1.老子是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和学说对后世有深远影响。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2.结合教材小字讲解:老子学说的核心是“道”。老子把不具有任何物质性的“道”或“无”,作为世界万物的本源,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思想。老子“道”的学说比较深奥,不易讲清,不必补充材料,也不作要求。3.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老子思想中的精华,要重点讲授。老子把事物看成彼此对立的两个方面,对立双方互相依存而且互相转化。4.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认为统治者少一点欲望,少一点作为,天下就能安定,政权才能巩固。如果人民与统治者的矛盾,到了“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的时候,任何法律、刑罚都不起作用。他反对用严刑峻法治理天下。关于孔子,要讲清三个问题:1.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仁”的学说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关于“仁”的论述很多,《论语》中“仁”字出现109次。对“仁”的许多解释中,既有一些具有进步意识的新思想、新观念,也有维护奴隶制的旧思想、旧观念。教材重点向学生介绍孔子提出的“仁者,爱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进步思想。孔子讲“爱人”虽然是有阶级性的,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强调人道原则,具有进步意义。孔子的保守思想表现在他主张维护周礼,主张贵贱有序、维护等级制度等方面。孔子在政治上有保守的一面,但并不是顽固派,他认为历史是不断变化的,旧的制度也可以“损益”改动。小字的内容,大部分在初中已学过,由学生自己阅读,教师可以提醒学生,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等政治主张,都是建立在“爱人”思想基础上的。2.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应以孔子教育思想中的“有教无类”为讲授重点。孔子办学“有教无类”,不问出身,使平民也有受教育的机会,扩大了教育的范围,打破了由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学在官府”的局面。这里让学生通过阅读小字,了解孔子的一些学生的出身,加深对“有教无类”的理解,但不做要求。3.孔子对保存古代文化典籍的贡献。相传孔子编订和整理的《诗经》《书经》《礼》《易》和《春秋》五部书,后来被奉为儒家的“五经”。汉武帝时“独尊儒术”,以儒家思想为封建正统思想,“五经”成为封建教育的基本教材,儒家文化也就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部分。
四、“百家争鸣”一目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应讲清以下两个问题:
1.百家争鸣中的主要学派有儒、墨、道、法等家。其中以儒、墨两家影响最大,并称“显学”,其次是道家。
2.墨、儒、道、法各家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和主张:
墨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代表了小生产者的利益。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他的思想在当时比较进步。《墨子》一书是研究墨子和墨家学派的主要材料。《墨子》中的《墨经》,记载了许多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反映了战国时期人们对科学的认识水平。
孟子和荀子:他们都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有“亚圣”之称。孟子提出“仁政”“民为贵”“君为轻”,有“重民”思想。他认为“政在得民”。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占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对荀子要重点讲解他的唯物主义思想。主要有三点:一是他认为“天有常道”“地有常数”,自然界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二是还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不以社会政治的好坏而转移。其思想反映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三是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主张,就是人可以掌握自然的变化规律加以利用,造福人类。教材小字分别介绍了孟子的“性善论”,可由学生自学,不作要求。
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他继承了老子的学说,并把“道”发展成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就是“我”的主观产物。庄子鄙视富贵利禄,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不公平社会现象。
韩非子:先让学生看课本韩非子画像,指出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的集大成者。然后重点讲解韩非子的历史进化观点和法治思想。韩非子认为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当代必然胜过古代。因此主张不遵循古法,不墨守成规,要按照现实情况,采取相应的政治措施。韩非子主张“以法为本”来治国。“法”是代表新兴地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法令制度。韩非子主张由国家制定法令,向全国公布,除国君外,所有臣民都必须遵守。做到“法不阿贵”,法律不袒护权贵。这对于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具有进步意义。小字部分由学生阅读,认识韩非子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主张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潮流。他的主张,得到秦王嬴政的赏识,秦统一后的许多政治措施,都是韩非子学说的应用和发展。
五、繁荣的文学和艺术
1.文学的成就
①“《诗经》”一目是本节重点,应讲清:《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绝大部分是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多是周代各诸侯国的民歌。雅大部分是春秋时的作品,雅是西周的宫廷乐曲歌辞,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诗经》的人文主义精神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有深刻影响,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小字内容,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诗经》的内容及史料价值,但不作要求。
②“屈原和《离骚》”一目是本课的重点。需讲清以下三点:
第一,屈原是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也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第二,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利用民歌的形式,开创了诗歌新体裁——“楚辞”。第三,《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诗人把深厚真挚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融于作品中,表达了对楚国和人民的热爱。屈原的《离骚》,学生已在语文课中学过,教师可以适当引用《离骚》中的诗句,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小字部分由学生自学。
③“诸子散文”一目,应讲清两个问题:
第一,先秦诸子的散文都很出色,对后代文学的发展有深刻影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第二,先秦诸子的各有特色,在文学史上影响最大的是孟子和庄子。孟子的文风以刚柔相济的辩证见长。这里可补充介绍《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的引文。这篇是孟子的代表作之一,通过这段文字也可以看出,孟子的议论文中善于运用比喻。庄子的散文文字优美,想象丰富。他的代表作《逍遥游》《秋水》等是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名篇。
2.“艺术”一目,向学生讲清春秋战国时期绘画和音乐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①绘画已成为独立的艺术。主要内容有二,一是长沙楚国遗址出土的《妇女凤鸟图》和《御龙图》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帛画。二是四川成都出土的战国青铜器“嵌错赏功宴乐铜壶”。教师可指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御龙图》和“嵌错赏功宴乐铜壶”,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②湖北随州出土的整套青铜编钟,是我国古代音乐艺术的瑰宝,说明春秋战国时期我国音乐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六、先进的科学技术
1.“天文和物理”一目是本课重点。首先向学生提出: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得到空前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本目应讲清三个问题:①天文学的发展:第一,天文学的发展与农业生产发展紧密相关,农业生产的发展要求有更准确的“天时”,对天文学,特别是对历法的发展是最重要的推动力。第二,《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一次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它比欧洲早六百多年。第三,春秋时期我国历法基本上确立十九年七闰的原则。这比西方早160年。第三,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诞生于战国时期,说明我国的天文历法已具有世界先进水平。②物理学的成就:战国时期手工业生产技术也取得了很大进步,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规范化和对生产实践中取得的经验进行科学抽象的著述开始出现。《墨子》中的《墨经》记载了大量的物理学知识。其中有杠杆原理和浮力理论的叙述,还有声学和光学的记载,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物理学的重大成就。
2.“名医扁鹊”一目也是本课重点。应讲清:扁鹊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医生;他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四诊法奠定了我国中医诊断学的基础,一直为中医所沿用。扁鹊尤其擅长切脉诊断,后代医生把他奉为“脉学之宗”。
第三篇: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教案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老子和他的辩证法思想;孔子的“仁”及其对教育和文化的贡献;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墨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诗经》,屈原和《离骚》,孟子和庄子的散文;艺术;天文和物理;名医扁鹊。
二、能力培养目标
1.使学生全面认识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局面,是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阶级关系剧烈变化,奴隶制度瓦解和封建制度形成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理解经济、政治和文化三者辩证关系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比较和评价不同学术思想和历史文化名人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老子、孔子等许多著名思想家和著作,对我国和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百家争鸣”促进了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的发展,也有利于文学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总结与交流。
3.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和屈原创作的楚辞,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先秦诸子的散文,是我国古代文学的宝贵财富。
4.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在天文学、物理学、医学方面的成就,都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墨经》中总结和提炼的大量物理学知识,也在我国科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5.长沙楚国遗址出土的帛画、四川出土的嵌错赏功宴乐铜壶和湖北随州出土的整套编钟和其他乐器,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绘画和音乐艺术已具有很高的水平。
6.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空前繁荣,科学技术取得许多世界领先的成就,反映了古代中国在当时世界上的先进地位,值得我们自豪。
教学要点
一、老子和孔子
1.道家创始人老子和他的辩证法思想
2.儒家创始人孔子
①“仁”的学说
②对教育的贡献
③对保存古代文化典籍的贡献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2.墨家创始人墨子的思想
3.孟子的“仁政”和“民贵君轻”思想
4.荀子的唯物主义思想
5.庄子的道家思想
6.韩非子的法家思想
三、繁荣的文学和艺术
1.文学的成就
①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②屈原和《离骚》
③诸子散文
2.艺术的发展
①绘画:帛画《妇女凤鸟图》和《御龙图》;嵌错赏功宴乐铜壶
②音乐: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编钟
四、先进的科学技术
1.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2.历法的进步
3.《墨经》中的物理学知识
4.名医扁鹊和他的“四诊法”
教学要求和建议
一、本节重点:老子和孔子,“百家争鸣”;《诗经》,屈原和《离骚》;编钟;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十九年七闰”法;《墨经》中的物理学知识;扁鹊。
本节知识内容多、头绪多,但无论是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都应突出其在世界上的先进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以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本节难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的思想及对他们的评价;对某些自然科学知识的理解。
二、在讲授本节教材之前,首先联系前两节教材的内容,通过教师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科技迅速发展、文化空前繁荣的历史条件。春秋战国,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铁器的使用和推广是这个时期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新的生产工具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生产率。在农业上,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使大规模水利工程的兴建成为可能,大量荒地得到开垦,私田数量不断增加,促使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的生产关系开始发生、发展起来。新兴地主阶级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在同奴隶主阶级的斗争中,不断取得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胜利。到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陆续实现了向封建制的过渡。新的封建制,基本上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刚刚从奴隶制的桎梏下解放出来的农业和手工业劳动者,生产积极性有了提高。新兴地主阶级为了巩固他们的统治,也需要发展生产,这就使得春秋战国时期,特别是战国时期,生产力得到空前的发展,促成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此同时,随着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制的形成,封建地主阶级掌握了政权,阶级关系发生巨大变化,新旧势力剧烈斗争,从而促进了学术思想的活跃,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涌现了一大批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总之,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革,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科技文化大发展的前提和条件。
四、“百家争鸣”一目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应讲清以下两个问题:
1.百家争鸣中的主要学派有儒、墨、道、法等家。其中以儒、墨两家影响最大,并称“显学”,其次是道家。
2.墨、儒、道、法各家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和主张:
墨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代表了小生产者的利益。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他的思想在当时比较进步。《墨子》一书是研究墨子和墨家学派的主要材料。《墨子》中的《墨经》,记载了许多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反映了战国时期人们对科学的认识水平。
孟子和荀子:他们都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有“亚圣”之称。孟子提出“仁政”“民为贵”“君为轻”,有“重民”思想。他认为“政在得民”。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占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对荀子要重点讲解他的唯物主义思想。主要有三点:一是他认为“天有常道”“地有常数”,自然界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二是还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不以社会政治的好坏而转移。其思想反映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三是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主张,就是人可以掌握自然的变化规律加以利用,造福人类。教材小字分别介绍了孟子的“性善论”,可由学生自学,不作要求。
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他继承了老子的学说,并把“道”发展成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就是“我”的主观产物。庄子鄙视富贵利禄,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不公平社会现象。
韩非子:先让学生看课本韩非子画像,指出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的集大成者。然后重点讲解韩非子的历史进化观点和法治思想。韩非子认为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当代必然胜过古代。因此主张不遵循古法,不墨守成规,要按照现实情况,采取相应的政治措施。韩非子主张“以法为本”来治国。“法”是代表新兴地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法令制度。韩非子主张由国家制定法令,向全国公布,除国君外,所有臣民都必须遵守。做到“法不阿贵”,法律不袒护权贵。这对于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具有进步意义。小字部分由学生阅读,认识韩非子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主张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潮流。他的主张,得到秦王嬴政的赏识,秦统一后的许多政治措施,都是韩非子学说的应用和发展。
五、繁荣的文学和艺术
1.文学的成就
①“《诗经》”一目是本节重点,应讲清:《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绝大部分是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多是周代各诸侯国的民歌。雅大部分是春秋时的作品,雅是西周的宫廷乐曲歌辞,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诗经》的人文主义精神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有深刻影响,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小字内容,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诗经》的内容及史料价值,但不作要求。
②“屈原和《离骚》”一目是本课的重点。需讲清以下三点:
第一,屈原是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也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讲解中让学生看屈原像,以加深印象)。第二,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利用民歌的形式,开创了诗歌新体裁——“楚辞”。第三,《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诗人把深厚真挚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融于作品中,表达了对楚国和人民的热爱。屈原的《离骚》,学生已在语文课中学过,教师可以适当引用《离骚》中的诗句,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小字部分由学生自学。
③“诸子散文”一目,应讲清两个问题:
第一,先秦诸子的散文都很出色,对后代文学的发展有深刻影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艺术”一目,向学生讲清春秋战国时期绘画和音乐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①绘画已成为独立的艺术。主要内容有二,一是长沙楚国遗址出土的《妇女凤鸟图》和《御龙图》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帛画。二是四川成都出土的战国青铜器“嵌错赏功宴乐铜壶”。教师可指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御龙图》和“嵌错赏功宴乐铜壶”,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②湖北随州出土的整套青铜编钟,是我国古代音乐艺术的瑰宝,说明春秋战国时期我国音乐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六、先进的科学技术
1.“天文和物理”一目是本课重点。首先向学生提出: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得到空前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本目应讲清三个问题:①天文学的发展:第一,天文学的发展与农业生产发展紧密相关,农业生产的发展要求有更准确的“天时”,对天文学,特别是对历法的发展是最重要的推动力。第二,《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一次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它比欧洲早六百多年。第三,春秋时期我国历法基本上确立十九年七闰的原则。这比西方早160年。第三,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诞生于战国时期,说明我国的天文历法已具有世界先进水平。②物理学的成就:战国时期手工业生产技术也取得了很大进步,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规范化和对生产实践中取得的经验进行科学抽象的著述开始出现。《墨子》中的《墨经》记载了大量的物理学知识。其中有杠杆原理和浮力理论的叙述,还有声学和光学的记载,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物理学的重大成就。
2.“名医扁鹊”一目也是本课重点。应讲清:扁鹊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医生;他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四诊法奠定了我国中医诊断学的基础,一直为中医所沿用。扁鹊尤其擅长切脉诊断,后代医生把他奉为“脉学之宗”。
第四篇:第3课时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第三课时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一、选择题
1.孔子关于做人、处事和立国的名言早已深入人心,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他的下列主张中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最有借鉴作用的是()A.“仁者,爱人”
C.贵贱有序
B.维护周礼 D.有教无类
解析:“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他对其有许多解释,如“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故A符合题意。答案:A 2.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相关背景有()①此时正处于社会大变革时代,思想界非常活跃 ②各诸侯国为发展和强大自身而极力招揽人才 ③孔子兴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和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使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并带动了思想界的革新 A.①②③④
C.①③④
B.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的背景。背景有三:①春秋战国正处于社会大变革时代,“士”阶层的兴起导致思想界的活跃;②各诸侯国为发展和强大自身而极力招揽人才;③孔子兴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和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而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则是“百家争鸣”的根本原因。当时并未出现唯物主义战胜唯心主义的情况。答案:B 3.(2010·模拟精选)“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属于哪个学派的观点()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
解析:从材料中“为无为,事无事”可以判断材料主张“无为而治”,符合道家学派主张。答案:C 4.(2010·原创)下图为春秋战国时期“士”图像。士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特定社会阶层,后演变为对知识分子的泛称。他们是统治阶级的一部分,又是对有一定知识和技能之人的称呼。下列关于“士”表述正确的是()
A.“士”阶层的出现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B.“士”阶层属于被统治阶级的一部分
C.“士”阶层和“百家争鸣”局面出现有直接关系 D.“士”阶层一般都反对社会变革 答案:C 5.(2010·模拟精选)在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并存等问题。早在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上就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 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题中“智慧”是指()A.“兼爱”和“尚贤”
C.“克己复礼”
B.“仁”和“德治” D.“有教无类”
解析:以人为本,是当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之一。诸子百家的人本主义精神是复习的重点,也是高考的热点之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促使儒、墨、道、法诸家学说竞相出现,孔子提倡“仁”,孟子提出“仁政”,墨子主张“兼爱”,韩非子主张“法不阿贵”。由于社会地位、思考方式和学说继承上的差异,诸子百家在学派内容和风格上各具鲜明的个性特征,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普遍存在着人本主义的关怀和精神。本题中A为墨家思想,首先排除。B、C、D均为孔子的智慧,但与题干信息“战争灾难”“道德沦丧”相吻合的智慧只能是B。答案:B 6.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3 000孔子弟子为全世界诵读了部分《论语》经典名句。孔子拥有3 000弟子在当时的主要意义是()
A.适应争霸需要
B.打破官府垄断教育,扩大教育面 C.便于施展政治抱负 D.提高思想方面的地位 答案:B 7.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B.统治者要有五种道德规范,得到百姓信任,实施仁政 C.维护周礼,贵贱有序 D.教育“有教无类”
解析:仔细阅读材料,孔子所说的“仁”重点是站在统治者的角度说如何才能用“五仁”来实现长治久安。答案:B 8.(2010·试题研究)《弟子规》是古代儿童诵读的经典,也是古代学童的生活规范。其总叙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通„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体现了()A.儒家的仁爱思想
C.墨家的兼爱思想
B.道家的无为思想 D.法家的法治思想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首孝弟(通‘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等可判断材料体现的是儒家的仁爱思想。答案:A 9.(2010·原创)关于如图内容表述正确的是()
A.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 B.荀子和孟子的思想是对立的
C.孔子的思想和战国诸子百家的思想是对立的 D.孔子、孟子、荀子是战国诸子百家思想的总和 答案:A 10.《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三百多篇。孔子在编订《诗经》时,为何没有将韩国的诗歌收选进去()A.韩国与鲁国当时是敌对的国家
B.当时诸侯国中还没有韩国
C.孔子曾周游至韩,没有受到礼遇
D.韩国文化落后,无诗可选
解析: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而韩国是战国时期三家分晋后才出现的,因而《诗经》 中不可能出现韩国的诗歌。
答案:B 11.(2010·试题调研)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
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为了寄托哀思,人们
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
屈原有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
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以下各项与端午节相关的是()
A.浦江午日闹龙舟,红儿绿女沿滩看 B.童儿接队放风筝,风卷纸钱灰满路 C.月饼堆盘月样圆,南园向最盛香烟 D.拜年未了接财神,爆竹通宵闹比邻 答案:A 12.(2010·改编)近年来全球华人多次举行联合祭孔,参加祭典的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
安黛丽霍尔说:“儒家思想的精要之语对世人可以起到警醒作用,儒家的一些价值观念
正在融入世界文化主流。”下列不能体现儒家思想价值观念的是()
A.“仁者,爱人”
C.“民贵君轻”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3.(2009·试题研究)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文化
名人之首。他的思想博大精深,请根据下面三张关于孔子的纪念邮票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游列国(邮票)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无为而治”
材料二 杏坛讲学(邮票)
材料三 1989年《孔子诞生二千五百四十周年》纪念邮票
(1)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一回答,孔子周游列国主要是为了宣扬什么思想?当时的统治阶级接受了吗?为什么?
(2)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二回答,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什么?有什么积极作用?(3)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三,说说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纪念孔子。
答案:(1)孔子主要宣扬“仁”的学说,主张以德治民。未被统治阶级所认可。原因:“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主张以“爱人”之心协调人际关系。但在战乱兼并的状况下,统治者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热衷于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和加强对人民的控制,所以对阐述兼并战争的思想(如法家思想)比较关注,因而儒家思想也就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冷落。
(2)“有教无类”的思想。作用: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使平民子弟也有受教育的机会,推动了我国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
(3)对于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我们应当根据社会发展而有选择、有鉴别地继承与发扬,弘扬其优秀精华部分,剔除其糟粕,批判和否定其中的消极因素。14.阅读下面两幅图(图选自三联出版社《蔡自忠漫画》),然后回答问题。
(1)图一表现的人生态度是什么?
(2)图二表现的人生态度是什么?(3)应如何正确对待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
答案:(1)孟子的儒家学说,在“仁”的观点之外,宣扬“义”的思想,体现了舍生取义的品质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独立人格。
(2)老子道家学说,主张清静无为,顺其自然,而且有辩证法的思想。
(3)对待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应该古为今用,批判继承。
第五篇:墨子的财计思想对春秋战国时期军队会计的贡献
墨子的财计思想对春秋战国时期军队会计的贡献
徐汉峰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孝感 432000)
摘要:《墨子》一书中谈到了许多与军队会计相关的概念、方法、策略、观念、思想,主要表现在书其计数,督以其正;以规度圆,以矩度方;强本节用,开源节流;以人为本,利国利民;百人共财,百工即事五个方面,对春秋战国时期军队会计立账、记账、算账、报账、用账作出了巨大贡献。
关键词:墨子;春秋;战国;军队;会计;贡献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4墨子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财政思想和会计文化在于“强本而节用、开源而节流”,“兼相爱,交相利”,“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具体表现在军队会计立账、记账、算账、报账、用账五个方面。
一、以规度圆、以矩度方对立账的贡献
1、以规度圆,以矩度方,“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轮匠执其规矩,以度天下之方[1]216圆。”其目的在于加强会计相互监督,相互制约,规范责任行为。
2、建立规章制度,“为
[2]305守备程而署之曰某程,置署街街衢阶若门,令往来者皆视而放。”在街道上,大路口、城门上等显眼的地方或活动中心张榜公布规章制度,使人们照章行事。
3、建立储备仓库,[2]302“五十步一击(隔)。”在城市中每五十步建造一个贮藏兵器的仓库,建立仓储管理制
[2]306度。
4、建立惩治制度,“诸盗守器械,财物及相盗者,直一钱以上,皆断。”对偷盗物资价值在一钱以上的就要治罪,若知情不报者一同依法治罪。
5、建立责任制度,“使人各
[2]324得所长,天下事当;钧其分职,天下事得。”做到各尽所能,各负其责,调动广大官兵
[2]305的爱岗敬业精神。
6、建立交换制度,“募民欲财物粟米以贸易凡器者,卒以贾予。”在征募百姓的财物和粮食时,一律按平价予以交换。在这里,一是产生了“贸易”一词,二是一律要“卒以贾予”即“平价交换”原则进行交换商品。
7、建立廉洁制度,“吏侍守所[2]325者,财足廉信。”只有忠诚老实且父母兄弟妻子儿女在宫中生活的人,才有资格担任侍吏,强调国籍与责任的辩证关系。
8、建立激励机制,“诸守牲格者,三出却适,守以令召
[2]299赐食前,予大旗,署百户邑。若授人财物,建旗其署,令皆明白知之,曰某子旗。只要有三次功勋者就奖励食物,授予奖旗,在旗帜上署名战功卓著的官兵名字,将奖旗竖立在所在营地,奖励一百户居民或财物,对有功之臣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劝吏民坚守[2]304胜围也。”对于迅速战胜敌人进攻的官兵要给予奖励,每个队选出二名勇士,给予一定奖励:对于打败敌人离开城池一里以上者,封守城将军为“关内侯”官衔,奖励土地三十里,封副将为“上卿”官衔,封原来相当于“丞”的人为“五大夫”官衔,其他官吏一律封为“公乘”官衔。凡参与守城的男子封有“爵位”,每人晋升二级薪水,女子赏钱五千,其余人员不赐予官衔,且赏钱一千,免除三年赋税。建立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激励机制,[2]323以期“厉吾锐卒”,用奖励来鼓励将士坚守城池,取得最终胜利。
9、建立安抚制度,对于“伤甚者令归治,病家善养,予医给药,„事已,守使吏,身行死伤家,临户而悲哀[2]306之。”对伤残者进行福利、慰问,哀悼英灵等人文关怀措施,凝聚中华民族向心力。
二、书其计数、督以其正对记账、算账、报账的贡献
1、建立凭证制度,“守节出入,使主节必疏书,署其情,令若其事,而须其还报。以
[2]325剑验之。节出,使所出门者,辄言节出时操者名。”制定严格的通行证制度和出入记录,是为了确保城市安全,确保国家安全。
2、建立登记制度,“先举县官室居,官府不急者,1 材之大小长短及凡数,即急先发。”墨子的调查、登记、造册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
3、建立核算制度,“救死之时,日二升者二十日,日三升者三十日,日四升者四十日,[2]324如是而民免于九十日之约矣。”在战争时期,如果每人按二升吃二十天计算,每人每年就可能节约九十天的粮食,就能使一个老百姓不致于饥饿而死。墨子的计算不仅仅存在于军队补给管理之中,而且还存在会计核算之中。
4、建立簿籍制度,在粮食不足时,就要向
[2]308百姓征集粮食,规定征集日期,“其在蒪害,吏与杂訾。”征集的粮食要记账登簿,支付钱物。对于征收好的粟米、布帛、牲畜都要“平直其贾(公正估价)、与主券人书之(开具征收证明)。”还要写清征收物品的数量和价值,等待战事结束后,一律“以其贾倍偿之。”即按原来价值的双倍偿付,同时还规定了“缴纳单”格式。在这里,墨子对春秋战国时期会计的贡献在于五点:第一设置了“簿籍”记录,第二设计了“缴纳单”格式,第三提出了“公允价值”概念,第四制定了“等价交换”原则,第五提出了“双倍偿付”概念。
5、建立存货制度,“閤通守舍,相错穿室。治复道,为筑墉,墉善其上。取疏,令民家有三年
[2]325畜蔬食,以备湛旱,岁不为。”建立仓库贮存蔬菜食物,使老百姓贮存的蔬菜粮食能够吃三年,用来防备水灾、旱灾或欠收年景粮荒。“安则示以危,危示以安。”在和平安定时期,要向老百姓说明战争存在的危害性,在战乱时期则要向老百姓讲明安定团结发展的重要性。
6、编制报表,“城上步一甲,一戟,其赞三人。五步有五长,十步有什长,百步有百长,旁有大率,中有大将,皆有司吏卒长。城上当阶,有司守之。移中中处,泽急而奏[2]294之。士皆有职。”在这里,墨子有三点贡献;一是建立职责中心,合理布局兵力,各司其职。二是将记录军事情况的文书簿籍送到最安全的地方去归档保管。三是向上级机关呈
[2]326报最重要事项的报表。
7、建立清查制度,“吏各举其步界中财物,可以左守备者上。”各级地方官员都要调查和征收所辖地区可以用来辅助打仗的财物,一律上交国家,防止资
[2]308源浪费,防止资源被敌人利用。
8、建立检查制度,“葆不得有室,三日一发席蓐,略
[2]308视之”,“布茅宫中,厚三尺以上”。在战争中,军需处每隔三天要向士兵发一次垫席或垫草,草席的厚度要在三尺以上,保证士兵身体健康。对于在战争中从事侦察的官兵,还[2]308要进行“相参审信”制度,对于提供准确情报的人予以重奖,对于提供虚假情报的人予以严惩,严明军纪法纪。对于战利品或剩余物资,一律“令其人各有以记之”,“事以,[2]308书其枚数”,登记在册,收缴入库。
9、加强成本观念,“国家发政,夺民之用,废民之利,若此甚众,然而何为为之?曰:‘我贪伐胜之名,及得之利,故为之。’计其所自胜,无所可用也,计其所得,反不如所丧者之多。今攻三里之城,七里之廓,攻此不用锐,且无杀,而陡得然也?杀人多必数于万,寡必数于千,然后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攻此不用锐,且无杀而徒得,此然也。杀人多必数于万,寡必数于千,然后三里之城,七里之郭,且可得也。今万兼之国,虚数于千,不胜而入;广衍数于万,不胜而辟。然则土地者,所有馀也;王民者,所不足也。今尽王民之死,严下上之患,以争虚城,则是弃所不足,而
[1]139重所有馀也。为政若此,非国之务者也!”在这里,墨子提出了一个成本学概念,即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成本与效益的关系。
10、提出成本效益观,“易攻伐以治我国,攻必倍。量我师举之费,以争诸侯之斃,则必可得而序利焉。督以正,义其名,必务宽吾众、信吾师,以此授诸侯之师,则天下无敌矣。其为下不可胜数也。此天下之利,而王公大人,不
[1]162知而用,则此可谓不知利天下之巨务矣。”第一,“督以正,义其名”要求会计核算真实、可靠。第二,“宽吾众,信吾师”要求会计处理要合法、合理、合情。第三,“举其费,利天下”要求明确会计计量与确认的关系、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成本与效益的关系,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微观效益与宏观效益的关系。
三、强本节用、开源节流对用账的贡献
1、节衣节食,“岁馑,则仕者大夫以下皆损禄五分之一;旱,则损五分之二;凶,则
[2]324 2 损五分之三;馈,则损五分之四;饥,则尽无禄,禀食而已矣。”要求朝庭命官节衣节食,均节财用,减轻国家负担,艰苦奋斗,勤俭建国。
2、服装应以“冬以圉寒、夏以圉暑”[1]166为原则,如果人们觉得有利于身体健康就可以购置,反之,如果人们觉得没有必要的[1]116就可以节约。
3、住房应以“冬以圉风寒,夏以圉暑雨”为原则,一是冬天用以抵御风寒,夏天用以防御炎热和下雨;二是“有盗贼加固者。”防止盗窃分子翻墙入室,耗门入室,保护国家财产安全;三是规范个人行为和家庭伦理道德;四是提供劳动或工作环境。
4、武
[1]166器应以“以圉寇乱盗贼”为原则,如果有了精良的武器和装备,战争才能胜利,财产才能保护。反之,如果没有精良的武器和装备,战争就有可能失败,财产就有可能损失。所以要节约资金购置优良武器和装备,利于在战争中发挥作用。
5、车船应以“车以行陵陆,[1]116舟以行川谷”为原则,凡是能够增加轻快便利的车辆船只就可以制造,可以购买。凡
[1]116是不能增加利益的车辆船只就可以减少。
6、消费品应以“用财不费,民德不劳”为原则,对于金银珠宝等高档消费者,人们应该节俭,把节约下来的钱财用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数量。
7、人丁兴旺必须以减轻劳动或减轻赋税为原则,人口减少的原因是“其
[1]106使民伤,其籍敛厚,民财不足,冰饿死者,不可胜数也。”要增加人口就必须减轻赋税,减轻劳动,免除无用费用,增加人民财富,使人类繁荣昌盛。
8、节葬,在封建社会里,王
[1]191公大人的葬事“官椁必重,葬埋必厚,衣衾必多,文绣必繁,丘陇必巨。”当人死后,下葬的棺木必须是多层结构的,葬埋必须是深厚的,死者的衣服必须是多件的,随葬的文绣是繁富的,坟墓必须是高大的。其弊端:一是浪费大量木材,二是浪费大量生活用品和服装,三是浪费大量金银财宝,四是乱杀无辜陪葬,五是使人民贫病加重,六是使国库空虚。其措施是:“衣三领,足以朽肉;棺三寸,足以朽骸。堀穴,深不通于泉,流不发泄,[1]174则止。”不要“厚作敛于百姓,暴夺民衣食之财。”
9、节哀,在封建社会里致哀期很长,一般情况下,“君死,丧之三年;父母死,丧之三年;妻与后子死者,五皆丧之三年;然后
[1]196伯父、叔父、兄弟、孽子其;族人五月;姑姊甥舅,皆有月数,则毁瘠必有制矣。”由于致衰期心情压抑和忧虑,饮食起居规律失常,身体锻炼和娱乐欣赏受到制约,就会影响身体健康,增加医疗费用。
10、节用法则,足以供用,“凡天下群百工,轮车、革是匏、陶冶、[1]170梓匠,使各从事其所能。凡足以奉给民用,则止。诸加费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为。”所谓节用,就是节俭奢侈的生活方式,节约能源、节约资源、节约人力、节约物力、节约财力。
11、饮食法则,“足以充虚继气,强股肱,耳目聪明,则止。不及五味之调,芬香之
[1]171和,不致远国珍怪异物。”倡导生活艰苦朴素,防止腐败产生。
12、构筑工事、固城墙、[2]280[2]274[2]280[2]280[2]271筑行城、供技机、挂悬火、挖隧道、挖井口、砌窑灶、造弩车、作掩体、[2]278[2]289挖壕堑、连战船、加城垛、悬滑车、挖地窖、制屏障、转射机、楼上楼、配兵器、[2]258备工具、备干粮,均要因地制宜,因陋就简。
13、粮食安全,“凡五谷者,民之所仰也,君之所以为养也。故民无仰,则君无养;民无食,则不可事。故食不可不务也,地不可不力也,用不可不节也。五谷尽收,则五味尽御于主,不尽收则不尽御。一谷不收谓之馑,[2]15二谷不收谓之旱,三谷不收谓之凶,四谷不收谓之馈,五谷不收谓之饥。”强调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无粮不安,无粮不稳。
14、聚敛百姓钱财制造乐器享用有伤民财,“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三者民之巨患也。然即当为之撞巨钟,击鸣鼓,弹琴瑟,吹竽笙而扬干戚,民衣食之财将安可得乎?姑尝原措敛乎万民,以
[1]272为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以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而无补也。”民众的饥饿、寒冷、劳累三种忧患得不到治理,其原因是统治者为了国事制造乐器,“将必厚措敛乎万民”,向人民征取很多钱财,用以制造大钟、响鼓、琴瑟、竽笙等乐器,这些破费不一定符合民众的根本利益,所以,墨子提倡均节财用。
15、注重生产,“财不足反之时,食不足则反之用。故先民以时生财,固本而用财,则财足。故虽上世之圣王,岂能使五谷常收而旱水不
[2]15 3 至哉!然而无冰饿,之民者,何也?其力时急而自养俭也。”财富不足就要注重农业生产,搞好农业基础,搞好农田水利建设,翻耕土壤,施加肥料,增强肥力,使粮食丰收,使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全面丰收。
16、征用青壮劳力荒废百姓生产有伤民力,从事音乐活动
[2]274“使丈夫为之,废丈夫耕稼树艺之时;使妇人为之,废妇人纺绩织维之事。”从事音乐活动大量征用青壮年劳力,势必导致影响劳动生产。
四、以人为本、利德利民对用账的贡献
1、以真为本,“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1]10行为本焉。”墨子提出“以勇为本”、“以哀为本”、“以行为本”,对于会计人员而言,就应该“以规为本”,“以专为本”。
2、以诚为本,“是故先王之治天下也,必察迩来远,君子
[1]11察迩而迩修者也,见不修行见毁而反之身者也,此以怨省而行修矣。”在会计工作中,要注重个人道德修养。
3、兼爱相利,“此之我所爱,兼而爱之;我所利,兼而利之。爱人
[1]212者此为博焉,利人者此为厚焉。”兼相爱,交相利制度建设符合客观规律,能够代表公众利益。
4、以爱为本,“君子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
[1]12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
5、以善为本,“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据财不
[1]13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遍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会计人员只有达到这些要求,才能把会计工作做好做强。
6、发政天下,必皆是之,“正长既已具,[1]77天子发政于天下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必皆是之。”行政领导决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只要国家颁布的各项政令,不论正确与否,若有改进措施或建议,要广开言路,向上级及时反映,以便上级调查研究作出决策。当决策付诸实施时,人民群众都必须按照颁布的各项政令予以贯彻执行。
7、国家治刑法正,“贤者
[1]49之治国也,蚤朝晏退,听狱治政,是以国家治而刑法正。”贤人治理国家,早上朝而晚退朝,审听刑狱,处理政务,所以国家有治而法纪严正。
8、国库实财不散,“贤者之长也,[1]49夜寝夙兴,收敛关市、山林、泽梁之利,以实官府,是以官府实,而财不散。”贤者晚寝早起,征收关市、山林、川泽的税利,其目的是为了充实国库,所以国库充实而财用不散。
9、粮食多民足食,“贤者之治邑也,蚤出莫入,耕稼树艺、聚菽粟,是以菽粟多而民
[1]49足乎食。故国家治则刑法正,官府实而则万民富。”就是要让老百姓增产增收,增收节支,使老百姓过上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
10、有义则富,无义则贫“天下有义则生,无义
[1]210则死;有义则富,无义则贫;有义则治,无义则乱。”应该按照规章制度、法律法规、条例规定、会计准则、财务通则等规矩办事,把会计事项处理得合理、合规、合法,做到簿记规范、账目清楚、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表相符、账实相符。
11、有过规谏,有善
[1]77荐之,如果“所非,必皆非之。上有过则规谏之,下有善则傍荐之。”对于好的措施,好的建议,好的典范,好的事例都要推荐给上级行政长官,使其推广、运用,提高民众向
[1]77心力。
12、上下比同,所赏誉之,“上同而不下比者,比上之所赏而下之所誉也。”会计工作人员应该“察色修身”和“以身戴行”,注重上下级之间的团结协作,建立团队合作协作关系。
13、闻善不善,以其告之,“意若闻善而不善,不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弗能是,上之所非弗能非,上有过弗规谏,下有善弗傍荐;下比不能上同者,此上之所罚而百姓所[1]77毁也。”在工作中听到或看到错误的东西,不认为是错的,看到上级有错误、有偏差,而作为下级而不予以向领导批评指正,基层中有好人好事不向上级汇报,而只与下面的错误行为或错误言论或错误现象相互利用、相互勾结,都是错误的,这是组织上决不容许的,决不迁就的,决不含糊的,应该予以彻底纠正、改正。
14、不仁慈,罪益厚,“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罚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
[2]16 4 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1]133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墨子强调做人要做一个“大义”的人,一个“讲义”的人,一个遵纪守法的人。
15、落法网、追罪责,“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
[1]135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做假账。
16、识黑白,辨甘苦,“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以此人不知白黑之辨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
[1]135不知甘苦之辨矣。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在会计工作中,要坚持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
五、百人共财、百工即事对用账的贡献
1、筹集粮饷钱款,“凡守城之法,县师受事,出葆,循沟防,筑荐通涂;修城,百官
[2]294共财,百工即事,百甲坐之。”墨子提出修缮城墙的费用来源于大小官员的粮响钱款,一切有手艺的人都要各尽所能,各施所长,发挥公民作用,是对筹集资金的贡献。
2、筹集
[2]289以旗示意,“城上举旗,备具之官致财物,之足而下旗。”在战争时期,如果需要军需物资,在城墙上就使用各种颜色、各种图示、各种方式予以表示。墨子筹集军需物资的联络方式在封建社会生产力落后的状态下,是积极的、进步的。
3、利用废弃资源,“城之外,矢之所还,坏其墙,无以为客菌。三十里之内,薪蒸,水皆入内。狗、彘、豚、鸡食其肉,[2]295敛其骸为醢,腹病者以起。”墨子利用废弃资源(动物骨头)制造成人们治疗肠胃病的药品,节约有效资源,节约有限资源,坚持可持续性发展。
从上述书其计数,督以其正;以规度圆,以矩度方;强本节用,开源节流;以人为本,利国利民;百人共财,百工即事中可以看出墨子对春秋战国时期军队会计从立账、记账、算账、报账到用账的贡献。可以看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在学习墨子文化时,要用历史的民族的眼光去审视、去认识、去分析、去挖掘墨子的财计思想和会
[3]计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焕镳.墨子校释[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4:10-216.[2]吴龙辉等.墨子白话今译[M].北京:中国书店,1992:15-305.[3]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5.作者署名:徐汉峰 工作单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通讯地址:湖北省孝感市小东门外文昌阁 联系电话:*** 邮政编码:432000 电子信箱:xu-hanfeng@163.com 若采用若修改或需要纸介质文本,请回复本邮箱或手机电话。作者简介:徐汉峰(1952—)男,汉族,湖北孝感人,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会计制度设计,高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