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保证制度执行力的核心就是管好人
保证制度执行力的核心就是管好人
(原文:信息和稽核保障制度执行)
企业要做大做强,就要从人治过渡到法治。法治指是就是企业的规章制度,只有按照制度流程办事,才会促使企业高效运作。企业管理制度主要有四个管理对象,即人、财、物、信息,后三者都需要人去管理和操作,人的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因此要保障制度有效执行,需要通过信息和稽核来管理人,从而保障制度执行力。
一、信息管理是制度有效执行的前提条件企业需要建设信息管理措施,采用先进的信息方法和手段,达到管理的目的,通常企业利用ERP管控生产运作情况,利用OA管控工作事务,这些客观的信息时效性加快企业流程效率。
1.信息收集与信息渠道。
一切与企业活动有关的信息,都应准确完整收集。安排信息专员从事原始信息收集的工作。明确规定信息渠道。分清上下级之间纵向的信息通道,同时也要分清同级之间横向的信息通道。明确各部门提供信息的归口管理,在企业内部进行合理分工,避免重复收集信息。
2、提高信息的利用率。
信息的利用率,一般指有效的信息占全部原始信息的百分率。这个百分率越高,说明信息工作的成效越大。反之,不仅在人力、物力上造成浪费,还使有用的信息得不到正常的流通。通过健全信息管理体系,通过专门的训练,使信息工作人员具有识别信息的能力。同时,必须重视用科学的定量分析方法,从大量数据中找出规律,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使信息充分发挥作用。
3、建立灵敏的信息反馈系统。
信息反馈是指及时发现计划和决策执行中的偏差,并且对组织进行有效地控制和调节,如果对执行中出现的偏差反应迟钝,在造成较大失误之后才发现,这样就会给工作带来损失。因此,企业必须把管理中的追踪检查、监督和反馈摆在重要地位,严格规定监督反馈制度,定期对各种数据、信息作深入地分析,通过多种渠道,建立快速而灵敏的信息反馈系统。
二、稽核是制度有效执行的必要条件
1、建立监督体系反馈进度与问题。
通过稽核,提高执行力:通常讲到执行力,是被迫的使我们每一个人要把应该做的事情执行起来,首先将通过稽核专员的稽核来提高工作计划达成率,通过稽核,发现问题、让问题无处可藏:我们企业里面第一件事要做的是打假,打假不仅是一些假数据、假动作;还包括企业里通常发现不了的问题,在很多情况下问题被掩藏掉了,或者是我们还没有把问题的真相找到。所以我们要通过稽核、通过检查让问题真实的暴露出来。
2、稽核能够客观公正处理问题。
通过稽核发现问题,同时必须要对问题进行处理和进行责任的划分。通过稽核,促进目标和计划的达成。这里讲的计划更多的是指公司经营和管理的工作计划,通过稽核、通过检查、通过监督确保公司年度目标和我们的月度、周度、日度的工作计划有效达成。
3、通过稽核促进落实制度流程。企业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制定了许多管理制度、工作标准,这些流程是企业管理中的基本法。虽然每个企业都希望制度的制度得到有效的落地执行,但往往由于新人的加入、不能坚持等原因,导致企业的标准化工作效果甚微。因为每一个人都是有惰性的,当人遇到流程、制度约束,当你自己很不舒服很痛苦的时候,就需要通过稽核,这样一股外力促使你一定按照流程制度来执行。有了流程制度的落实最终你的目标、计划达成才有保障。
4、通过稽核形成内部制约机制。
企业中,既有一张看得见的行政控制网,还有一张看不到的制约控制网,制约控制体系是在行政控制网范围以外的一套管理模式,由于它的隐蔽性和每个人身上具有的人情,在管理中并没有引起管理者的太多注意。就算企业有上述两套控制体系存在,也多半会因为企业自身原因致使两套体系不能紧密结合,缝隙太大,不能发挥同力作用。通过稽核体系的导入将企业两套体系进行重新组合,将内部制约和控制变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
5、通过稽核为公司输送人才。
通过稽核为公司输送人才,输送什么样的人才呢?作为稽核人员,以前可能是部门经理、也可能是职员,甚至是一名现场的作业人员,但这些都不重要,只要你在稽核的岗位上真正的把整个公司的流程制度包括年度经营计划、工作计划、年度预算等全部了解清楚之后,你就可以在公司做真正的高层了,就是“批量的培养总经理”。
6、通过稽核关注过程和控制细节。
在过程中反复强调细节。形成雷厉风行的执行文化,执行的核心:就是说到就要做到。当出现问题时,首先从自己开始查找原因,当需要承担责任时,首先想想自己有哪方面的过错,而不是把问题或者责任推给别人。在企业里,我们必须要打造出这种文化:就像军队一样。
综合上述,信息管理和稽核检查保障制度有效执行,让人人都能在制度流程体系下进行自检与互检,让领导脱离我们日常事务的处理,做领导该做的事情,不是做救火队长解决异常问题,而是做思考和规划决策的事情。因此,我们必须打造制度有效执行的信息和稽核体系。
原文载:中人网
第二篇:猪场怎么管好人
北京茶棚原种猪场张茂场长谈
猪场怎么管好人
听北京茶棚原种猪场张茂场长讲:猪场怎么管好人? 人稳定了,猪自然就稳定了
前天,一个记者问我,“张场长,你怎么让猪场保持稳定?”我回答说,“你首先保证人的稳定。人稳定了,猪自然就稳定了。”
昨天,一个山东老板跟我说,他想建三个猪场,但就是没有人。现在,养猪场不缺钱,不缺市场,也不缺从国外引进的好品种,缺的就是人。
中国养猪为什么老是存在问题,发展不起来?我认为最大的原因是人。去我们猪场买种猪的猪场老板很少有学这个专业的,而农科院校每年那么多的毕业生都去了兽药厂、饲料厂或者去农业部门当领导。一千个毕业生中,真正留在猪场的有一个就不错。我们公司是一个上市公司,一共八个猪场。从1997年后,踏踏实实留下来的大学生一个都没有。大学生一般在猪场干2~3年,有养猪的实践经验了,就跑去卖饲料、卖兽药。卖饲料、卖兽药又有面子又干净,挣钱还多。我们农场现在就缺人。牛根生说,企业的“企”把人去掉了,这个企业也就止步了。所以人在猪场非常关键。
在猪场,甚至场长也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我们公司饲养人员和技术人员,他们的每一个细节和每一个环节联合起来,就是我们企业的事。是生是死在健康,是亏是赚在生产,赚多赚少在市场!“有盈没盈在生产,盈多盈少在市场”。一个猪场能不能挣钱,就在生产上。2008年,那么好的市场,还是有赔钱的猪场。为啥?猪都死没了。咱们养猪的目的,就是要求猪多生、快长、少死;那些赔钱的猪场正好相反,就是育肥猪每斤18块钱,他也亏钱。2006年,那么差的行情,在北京还有三家猪场赚钱。
要抓好生产,就要把咱们的人管好。一般猪场,下面都有生产、销售、财务、后勤等部门。今天,我讲的人,主要是生产上的人员,包括老板、生产场长、技术员、饲养人员。
猪场老板
一个老板,首先得有德行。老板的品格好,才能与员工长期相处,并让员工死心塌地去干。我认为成功的老板,不是他有多聪明,而是他有多善良。只有善良的老板,才是干大事的老板。
作为老板,遇事要当机立断,不能犹豫。首先要有管理能力,管理不是罚款,也不是训人,要用心去管理,用不了很多技巧。猪场在生活上要人性化,但是在工作中不要人性化;在工作中人性化,有的员工要得寸进尺。
其次,老板对新的技术、新的工艺、新的药物和饲料要有接受能力,不能囿于成见、固步自封。我认识一个老板,他用了7年时间,从3头母猪发展到600头母猪。他很谦虚,见人就请教。他既是老板,也是管理者,还是技术人员,他培养了一大批人。老板要有市场的把握能力。今年卖种猪的老板都是懂行的老板,他们明白养猪的周期。今年买猪,明年杂交,后年出商品猪。今年不好,明年不好,后年能不好吗?再不好,政府就着急啦。
作为老板,社会关系比员工强,所以在这方面老板要给员工更多的帮助。
生产场长
猪场的生产场长是最关键的,也是现在最缺的。在猪场,生产场长那个阶段的技术都得会,缺什么人都得他先去顶上。有人说,干过生产场长的人,什么都能干。
生产场长最主要的不是他的技术,也不是他的管理水平,而是他的人品。人品不好的生产场长,人家给点回扣,他可以把怀孕母猪当淘汰猪卖出去。这样的场长,能力越强,破坏性越强。所以要找一个人品好的生产场长,即使他的能力不行、管理水平不行、技术水平不行,通过时间、通过培训都可以慢慢提高。另外生产场长责任心要强,半夜打雷了,第一个起来的肯定是生产场长。每天吃晚饭,看天气预报的也一定是生产场长。
200头以下母猪的猪场生产场长,可能技术水平高于管理水平,因为老板可以自己管理。而600头母猪以上的猪场,老板自己干,累死他也干不过来。这时候,对生产场长就要求管理水平重于技术水平,主要是管理人。作为生产场长,即使你已经干了50年,也别指望坐在办公室中,一天溜一圈,猪就没问题了,这是不可能的。
第一,生产场长要“腿勤”。一个600头母猪的猪场,假如一个猪舍按100米计算,需要20个母猪舍。生产场长每天至少需要不定期的每个猪舍走3~4趟,这样走下来,一天就是12~16公里。生产场长的腿不到猪舍,他就没法发现问题。猪场不是天天发生大问题,而是由一些小问题积攒起来发展成大问题。如果不去,就发现不了。生产场长如果每天没有转过猪舍,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生产场长。
第二,生产场长要“眼勤”,不光要看猪,也要看人,看设备。并且要看仔细,要发现问题。管理就是发现并弥补漏洞。
第三,生产场长要“嘴勤”。发现个别问题,当时就解决。发现普遍问题,当时就开会。千万不能等问题积累了一大堆,再一个一个地去解决。如果这样,饲养人员就蒙了,他不知道改哪几个错。发现一个,解决一个。这样持续两年,大家都知道该怎么干了,这个猪场的管理就好干了。最好的管理者,就是让技术人员、饲养人员形成一种按你的思路去做的习惯。
第四,生产场长要“手勤”。我刚毕业的时候,作为兽医,每天跟生产场长转。每天到产仔房,一般都是饲养员喂头份料的时候,猪一站起来,就要排便。生产场长一看见,就拿起扫帚扫。你想饲养员怎么想?场长都亲自扫了,谁也不敢对产床的卫生放松。我当生产场长的时候,才20多岁,下面的人都不服。我告诉饲养人员要达到这个标准,饲养人员就说他干不过来,达不到那个标准。我就亲自干了一天饲养员的工作,然后在下班的时候把我干的指给他们看。我对他们讲:我是个学生,没有干过重体力活,我能干到这个程度,他们要是干不到,那就不能怨我了。很多事情,即使你看10年,如果没有亲自干过,你说话也没有底气。为了更好地管理别人,你就要干,你就要会。
第五,生产场长要“脑勤”。养猪有什么诀窍吗?我说没有。养猪有什么高科技吗?
有,但是不多,特别是在生产一线就更少。要把猪养好,主要是四个字,一是“辛苦”,二是“思考”。为什么有的猪场,没有什么高学历的人员,但是干的很好?就是因为辛苦。养猪还要动脑、善琢磨。不怕猪活不了,就怕不琢磨。多琢磨,时间长了,养猪人自己就是专家。
猪场努力的方向只能是饲养管理。饲料,搞营养的人会弄;猪病,猪场不可能依靠一把解剖刀就把蓝耳病搞定了。猪场努力的方向就是饲养管理,尤其是管理。猪场的管理到位,人心齐,饲养员把你的猪当成他家的猪养。这样的猪场不能说不得病,但是得病的次数和机会都很小,并且每次疾病的损失也小。第六,生产场长要“耳勤”。猪场大,生产场长不可能每个猪都掌握;你要同员工,同技术人员多交流。
配种人员
育种不仅仅是大猪场、大企业干的,每一个猪场对育种中的选种工作都需要做。很多猪场没有自己的选种、留种计划,一切都很随意;这导致他们每年都买种猪,这样代价太大。
50头以上的养猪场,根据自己的情况,非常有必要选种。其实,很多猪场的品种都很好,但是配种没有做好,导致返情率、受胎率、产仔率出现问题。
育种,一定要把最好的猪留下来。有的种猪场为什么干几年就不行了?就是因为他们一看市场行情好,什么猪都卖。结果最好的猪卖掉了,乱七八糟的猪却留了下来。实在不行,有的猪场就换种。但是从美国引进一头猪要2万元,如果引进200头,就要400万元;这样一年折旧费就是100多万元。如果引进后,种猪的优秀资源能够多保持3~5年,就可省很多钱。
小的种猪场,特别是100多头母猪的猪场,在品种选择上不能太杂。如果太杂,什么都有,配种就不好操作;一到产房什么都乱了,谱系也搞不清楚,最终影响猪的各种生产性能。对于育种,猪场只要按照育种方案去做就行了,最最关键的是落实。猪场不是谁比谁水平高多少。谁的水平高,就是谁把科学的东西落实下去了。
猪场兽医
第一,兽医要把猪场的防疫做好。有些猪场让饲养人员做防疫,但是没有一定的理论水平,打疫苗一般是不合格的。因为疫苗怎么去保存、怎么去稀释、打多大剂量、怎么打、用完的活疫苗怎么处理,饲养员往往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操作就很难到位。
第二,兽医的作用就是猪场消毒。兽医要对什么时候、在哪个环节、用什么消毒剂、消毒剂的轮换使用等技术措施做出决定、指导、监督。
大家要记住,免疫和消毒都不是万能的,但是不免疫和消毒是万万不能的。
第三,对有治疗价值的病猪进行治疗。第四,配合场长,做部分管理工作。
第五,兽医需要巡视猪场,对疫情进行判断。比如口蹄疫、传染性胃肠炎,如果兽医发现得早,猪场的损失就小;如果发现晚了或者判断错误,那么猪场的损失就大。第六,兽医要学会淘汰猪。我去过一家猪场,那个产仔房的小猪瘦得只剩下一张皮了,还在那儿养着,那就是疫情,这个猪先得。毒素在它体内增长,最后传播、感染健康猪。这种情况,这种猪马上淘汰。
好的兽医,10个猪治好8个、死了2个,但是这对猪群的生长会产生影响。好的管理者,2个猪发病、8个猪不发病,就是把这2个猪直接淘汰了,也是合算的。所以,规模化养猪不要重视治疗,一定要重视预防,重视饲养管理。
饲养人员
饲养人员很关键,我养猪就是跟饲养员学的。但一个饲养员,不论多聪明,只有干2年以上、把几批猪养过以后,才有了一定经验,才可能是一个好的饲养员。饲养人员有十个尽量不用:
1家在本地或附近的尽量不用
家在本地,三天两头家里面有事,总请假,猪场受不了。2个人卫生不好的尽量不用
你连自己的卫生都搞不好,怎么指望你搞好猪场的卫生,特别是产仔房的卫生。
3城市工人尽量不用 4年龄偏大或者偏小的尽量不用
养猪场环境比较封闭,20岁左右的人不能用,因为玩心太重,你让他一个星期不出去,他受不了。而30多岁的人,有老婆有孩子,一年不回一次家的,他们受得了,老婆孩子也受不了。60岁以上的,年龄太大,不敢用。在养猪场的职工多是45岁以上、60岁以下的。
5干活不动脑筋的尽量不用 6家里有负担的尽量不用 7不是贫困家庭的尽量不用 8在别的猪场干过的尽量不用 9不是夫妻的男女尽量不用 10文盲尽量不用
一个猪场,一般3~5年换一茬人。特别是饲养人员,更是留不住。要留住他们,就要在生活上人性化。饲养人员最看重工资,所以工资不要乱发。首先要严格按照生产指标、责任制去做。其次奖金不要瞎给。最后不要乱涨工资,千万不要降工资。定工资指标要让饲养员一伸手就可以达到。各个饲养阶段饲养员工资的差距不要拉的太大;即使有差别,也要差在生产水平的高低上。饲养人员的文化低、年龄大,导致他们没有创新性。你让干啥就干啥,这是最可怕的。猪是活的,所以饲养人员要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多学。
第三篇:提高执行力保证工作落实
提高执行力,保证工作落实
陈宝增
前几天我去某村进行调研,与农民谈到新农村问题,农民同志对我说,对于什么是新农村,怎么建设新农村不甚了了,我开始有些纳闷,我们的各级会议早已三令五申了,为什么建设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却不大清楚呢,我联想到一句话:国民党税多,共产党会多,我们之所以开会,就是对目前的各项工作予以布署并落实,但从这件事上看,我们对于中央的各项方针落实上确实存在很大的问题,也就是执行力问题
有人说:我们现在各单位、各部门,在管理上,不缺规章制度;在发展上,不缺计划目标。缺的就是根据实际,真正落实执行,取得成效。事实也证实了这一点。据统计,目前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为贯彻不力的有64.5%,认为贯彻执行走了样的有21.7%。
如果没有落实执行,任何好的规章制度,都只能是一纸空文;任何重要的会议精神,任何有效的措施方法,任何正确的决策目标,都只能是纸上谈兵。
邓小平:世界的事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列主义都没有。如果没有执行,或执行力很弱,我们这个社会的发展速度就会大打折扣。
一.执行不力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执行意识不强
执行意识,就是执行深入人的内心,形成一种自觉的意识,并内化为自觉的行动。执行意识是执行主体的思想基础。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执行主体如果缺乏执行的意识,就不可能有执行的行为,没有执行的行为,就不会有执行的结果。而现实的情况却是有制度而不执行,也就是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比如环保政策,国家发的文件确实不少,但地方上为了发展经济,真正把发民经济放在第一位,却对环保问题置于不顾,导致环境问题的不断恶化;有任务而不完成,比如国家下达节能降排指标,地方上也做了,但不认真落实,直到最后收尾阶段才荒了手脚,有的地方竞然用给居民断电的方式来搞,简直成了国际大笑话。
(二)上下不能同欲
上级所制定的方针、路线、政策,所做出的战略部署,所提出的工作任务、工作目标,没有得到下级的理解和认同。
北京有一家机构曾经对一家纺织品公司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员工调查。结果发现,被调查的员工中,70%以上的人不了解公司的战略,43%的中层干部不了解公司的战略。
(三)工作责任不明
邓小平早在1978年就发现了责任不明这个问题的危害,他说:现在,各地的企业事业单位中、党和国家的各级机关中,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无人负责。名曰集体负责,实际上等于无人负责。一项工作布置之后,落实与否无人过问,结果好坏谁也不管。
我们常看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原因就在于大家都以为挑水主要应该是别人的事,自己只起个辅助作用就行了,于是倒致没水吃的恶果,有人搞了这样一个实验来验证责任不明带来的危害:让甲乙二人来拨河,测出它们的拉力是多少,然后用甲乙两个队,一队二人来拨河,测出每个人的用力,发现后者的拉力只是这两人单独拉绳时拉力总和的95%;将两队增加到三人,发现拉力只是这三人单独拉绳时拉力总和的85%;而八人组的拉力则降到这八个人单独拉绳时拉力总和的49%。(林格曼)这就导致了一加一小于二的后果。
(四)执行流程不畅 执行流程:为实现一定的工作目的,而采取的一系列步骤和动作。在一些单位和部门,有些工作任务不能有效地落实执行,在很大程度上是落实执行流程不畅所造成的。部门之间、单位之间、上下级之间存在着条块分割,职能不清,互相协作不够的问题,工作运转有很多梗塞。去年我随法院的同志去肃宁去办理一个帐户的冻结案件,早上九点到的,结果人家要执法证,我们的民厅的同志说,只有执行厅的同志有执法证,结果人家就是不给办,然后打了一通电话,上上下下沟通一番,人家终于给办了,一查,这个帐户上有100万,我们要冻结2万,结果人家不给局部冻结,结果谁也不敢负这个责任,愣是没冻结成,只好无功而返。
(五)执行不讲方法
有的人抓不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有的人不分轻重缓急,眉毛胡子一把抓,有的人缺乏工作思路。结果,力气没少下,效果却不明显。
(六)传统观念影响
差不多就是“差的多”。结果,会让人陷入到绝境之中。
(七)制度不够完善
对不干事、干不成事的人 不问责,不追究,不惩处;对 能干事,干成事的人不表奖。二.有效执行的路径与方法
任何出色的战争,都是讲求方法的战争。
(一)正确理解,吃透精神
执行,必须要正确地理解上级的决策。在吃透精神、系统把握的基础上,坚决而忠实地予以执行。华非逆旨,乃遵旨也。皇上知有积欠,不命严追,而命清查,正欲晰其来历,查其委曲,或在官,或在民,或应征,或应免,了然分晓,奏请圣裁,诏书意也。今奉行者绝不顾名思义,徒以十五年积欠力求完纳,是暴征,非清查也。今请宽三月限,当部居别白,分牒以报。《清史列传·童华传》》
(二)坚决服从,令行禁止
服从,就是在落实执行的过程中,不问为什么要我做,只想怎么做,怎么把它做好。服从,就是服从上级、服从组织,服从制度。自觉地接受上级的管理,接受上级的领导。
我们在决策的时候,需要有多种声音,大家一道出主意;但在落实执行决策的时候,则必须只有一种声音:坚决服从,令行禁止。
(三)立即行动,速度制胜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如果愿意做一件事情,就会有千万条道路;如果不愿意做一件事情,就会有无数个借口。
(四)一丝不苟,关注细节
“一个企业的成功,完全是由于公司的员工在每一个阶段都能够一丝不苟地切实执行。”--迈克尔•戴尔
少了一个铁钉,丢了一只马掌;少了一只马掌,丢了一匹战马;少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失了一个国家。千里之堤,可以毁于蚁穴,九仞之山,可以功亏一篑。
(五)把握本质,开拓创新
落实执行,还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要把上级的精神和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做到:“不离上级谱,唱好自己的戏。”
三.提高执行力的思路探讨
所谓“执行力”,就是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
个人执行力的强弱取决于两个要素——个人能力和工作态度,能力是基础,态度是关键。从根本上来讲,是要提升职业
素养,并通过不断的实践活动将之转化为执行力。
(一)加强道德修养
道德修养是提升执行力,保证工作落实的思想基础和根本 1.政治忠诚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并把德放在首要的位置,要求从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等方面完善干部德的评价标准。而重点看是否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
“为官从政,忠诚第一”。忠诚,是指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事业等真心诚意、尽心尽力,没有二心。世上不缺少有才干的人,而缺少有才干而又忠诚的人。它是建立在共同价值观基础上的忠诚。也就是说,我们在思想意识上,要与组织价值观和决策等保持一致;在行动上,尽其所能为组织作贡献,时刻维护组织的利益。资深咨询专家史蒂芬对“永远忠诚”和“背叛公司”的“回报”作了对比,陈毅同志《六十三岁生日述怀》:我是一党员,更应献至诚。
2.勇于负责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执行与否,责任在我。
守土有责,把好各自的关口。将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自己的手上,决不推诿。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让一级放心。自己的责任自己承担,不把责任推卸给别人。作为西点军校的学员,在上级的命令面前,不管他遇到多大的困难,无论有多少客观的原因,他都只能是无条件地执行,不能有任何借口
一是承担道义上的责任,向受害者和公众负责;二是承担政治上的责任,也就是向党和政府负责;三是承担民主的责任,向选举自己的人民代表和选民负责;四是承担法律的责任,要向相关法律规定负责,看是否有渎职的情形存在。
3.诚实守信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李白《侠客行》
诚信决定执行力。没有诚信,就没有执行力。因此,商鞅变法,立木为信。一个不讲诚信的下属,哪怕他千般保证,你敢把重要任务交给他去执行吗?一个不讲诚信的领导,哪怕他拍着胸脯,你能够放心地去执行任务吗?
4.清正廉洁
有见理明而不枉取者;有尚名节而不苟取者;有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见理明而不枉取:是在理想信念和伦理道德指导下的廉洁。他们明白修身治国的道理,能自觉做到廉洁,是不想贪污受贿。尚名节而不苟取:注意维护自己的名声、形象和节操,不肯同流合污,能管住自己,不能贪污受贿;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 :是害怕受到惩处的廉洁,是怕丢官位、怕坐牢,而不敢贪污受贿。廉洁奉公,以正治国者,周恩来也。-陈毅。
周恩来同志也作出了:死不留灰,生而无后,官而不显,党而不私,劳而不怨,去不留言。
(二)善于读书学习
学者非必为仕,仕者必如学。
1.有的放矢
据统计,咱们中国每年大约出版新书25万种。
领导干部的学习,应该服从于职业角色的需要。根据职业角色的需要,完善合理的知识结构。一是政治理论知识;二是专业业务知识;三是领导专业知识;四是法律法规知识;五是科学文化知识。
2.学思结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3.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就是学到的知识得用于实践。
习近平说:“今天,我们看领导干部水平高不高,不是单纯地看他读书多不多,而主要看他运用理论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不强。”
问:“你读了那么多的书,有„祁马列‟之称,还能说是由于学习不够吗?”答:“不是书读得多与少的问题,而是学风腐败引起的,是学风不正害苦了我!”
(三)打开思维空间
一个人的成功,不在于经验和知识,而决定于他的思维方式。思维决定思路,思路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
1.权威型思维定势
在对事物的认知和对是非的判定上,缺乏自我独立思考的意识,而盲目地依附于权威。
2.习惯型思维定势
思维沿着前一思考路径以线性方式继续延伸,并暂时地封闭了其他的思考方向。
3.自我型思维定势
在思考问题时,总是以自己的标准来要求他人,来衡量他人。4.经验型思维定势
遇到问题,总是习惯于用老经验来思考解决问题的对策。
(四)锤炼健康心理
1.意志坚强
伟大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有坚强的意志。--爱迪生
落实执行,说来简单。但要真正以实际行动来实践目标,实施计划,却并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它需要有坚持不懈的韧劲,需要有坚定不移的意志。苏格拉底与伯拉图的故事形象地说明:落实执行,其实是一种意志。“什么是不简单?能够把简单的事千百遍都做对,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容易?能把大家公认的非常容易的事认真地做好,就是不容易。”
--海尔总裁张瑞敏
2.乐观向上
“这很简单,假设桌子上有半瓶酒,看见这瓶酒的人如果高喊:„太好了!还有一半。‟这个人就是乐观主义者;如果对着酒瓶叹息道:„糟糕!仅剩下半瓶了。‟那这个人就是悲观主义者。”
事实上,心态决定命运,有积极的心态才有积极的行为;有积极的行为,才有积极的人生。
事实说明:一个人具有乐观向上的心态,在落实执行中不管他遇到任何困难、任何挫折,他都能坦然面对,都能想方设法去克服困难,完成工作任务。
四.提高执行力的机制保障
在一座山上,有一座寺庙,因为香火不盛,导致了僧多粥少。因此,每当开饭的时候,和尚们就会蜂拥而上。结果,煮粥的锅都被挤翻了,大家只好都挨饿。怎么办?他们决定分而食之。开始,他们用抓阄的办法决定谁来负责分粥。但是,这个和尚总为自己多分。换了一个和尚,也是如此。后来,他们决定选举一个信得过的和尚来分粥。这位品德尚属上乘的和尚起初还能基本公平,但不久他就开始为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于是,他们决定每个和尚轮流值日分粥,但是,分粥的那个和尚要最后取粥。结果,奇迹出现了。和尚们碗里的粥每次都一样多,就像使用量杯量过的一样。
(一)流程机制
战国时,齐威王与田忌赛马,两人各出上、中、下等马三匹。以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以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以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在合理的落实执行流程中,工作任务没有堆积点,也没有薄弱点,而且各部门之间衔接顺畅。
(二)人才机制
执行力就是任用会执行的人。
--柳传志
一个组织有没有落实执行能力,关键看有没有选对人。一个再完美的战略决策,也会毁在没有落实执行能力的人的手中。一是对工作永远怀有满腔热忱;二是做事情历来是尽职尽责;三是把每项工作都当成事业去做;四是以服从组织的决定为天职;五是做任何工作都追求精益求精。
(三)文化机制
执行文化,是指贯穿于整个组织系统的、大多数组织成员形成的对执行的看法、习惯和理念等的总称。“一个组织的基本哲学思想对组织的作用比技术资源、经济资源、组织机构、创新和抓住时机的作用更大。”--托马斯•沃森
1.诚信文化
村骗乡,乡骗县,一级一级往上骗,一直骗到国务院。2.责任文化
景明大楼为本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设计的安全年限为80年,现已超期服役,敬请业主注意。修建海珠桥的钢材已经有100年的历史,接近使用寿命,建议进行检测,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加固。
3.忠诚文化
日本人讲:管好自己,不给社会添麻烦。一般来说,一个人对组织的忠诚,主要取决于5个因素:
一是一定的物资待遇;二是职业理想的实现;三是心灵的归宿;四是组织的品牌文化;五是组织的纪律。构建忠诚文化,就是要通过有效的手段,如沟通、培训、灌输愿景等来教育、激励组织成员,忠诚于他服务的组织,忠诚于他的选择,忠诚于他的工作岗位。
4.求实文化
求实,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执行讲求实效
执行必须讲求实效,不能仅有“苦劳”,而没有功劳。也就是说,不仅要做事,而且要做成事。落实执行的目的,要的就是结果。因此,落实执行,必须把结果放在首要的位置上。一个小的结果,也比没有结果强。因为0.1永远大于0。
(2)执行注重实干
执行注重实干,要坚决反对相互推诿的官僚主义作风。
共产党员成了官僚主义者,如果有什么东西会把我们毁掉的话,那就是这个。
人民委员会总务处
野总司令部动员委员会
首都事务特别委员会
“工作太忙,根本没有功夫来管这些琐事。”这两封请愿书在三个机关转了三个星期,什么问题也没有解决。
列宁得知此事后,非常气愤,当即给国家监察部负责人写了一张便条,建议“把写这个批语的官僚逮捕起来。”
(四)制度机制
总统是靠不住的,唯一可靠的是制度。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邓小平
1.建立健全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度 通过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使每一项工作都有着落,每一件任务都能责任到人,使每一项工作都有完成时限和基本要求。邓小平同志就强调:“急需建立严格的责任制”。他主张“任何一项任务、一个建设项目,都要实行定任务、定人员、定数量、定质量、定时间等几定制度”。
2.建立健全严格的监督检查制度 通过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有了经验,及时推广。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
:
如果有人打坏一栋建筑物上的一块玻璃而没有及时修复,别人就可能感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玻璃。这个理论启示我们:在管理中,必须及时修复第一扇破窗,并严查第一个打破有序,制造无序的破窗者,唯有将第一个蚁穴堵住,才能避免更大的祸患。
3.建立健全严格的奖惩追究制度
通过建立健全严格的奖惩追究制度,激励执行的人,惩处、追究不执行的人,使责、权、利三者相统一。上个世纪60年代的一天,著名经济学家贝克尔驱车前往一所大学去参加一个学生的经济理论口试。如果把车停在停车场去,肯定要迟到;而如果非法将车停在街道边,可以节省时间,但面临被交警罚款的风险。首先,当时的法律并未很严格地区分临时停车还是正式停车,而临时停车并不违法;其次,交警很少到这一区域巡逻,即使被发现,罚款数额并不大。一旦当事人有这样的预期,当制度有空子可钻,而且制度被执行的力度很低,即使执行了给当事人造成的成本也很低时,他肯定会选择违法。而反过来,当制度非常健全,执行制度很严格,当事人一旦选择违法面临的惩罚远超过其违法所得时,他就不敢选择违法了。总而言之,提高执行力,不仅需要加强思想教育,还要:抓住不执行的事+追究不执行的人=执行有一位哲人讲:“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就要严格要求自己,对工作有严肃的态度,严守组织的规章制度,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执行力是从严的纪律、硬的作风、铁的制度而得来的。就要从现在做起;从每一项工作做起;从自我做起,从领导做起。富兰克林说:“一个良好的示范,才是最佳的训词。
第四篇:核心制度(修订)
医疗核心制度目录
1.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首诊负责制 3.查房制度 4.会诊制度 5.转院、转科制度 6.查对制度 7.病例讨论制度 8.值班、交接班制度
9.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医疗事故及异常医疗信息报告制度10.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11.手术(有创操作)分级管理规范 12.急危重病人抢救及报告制度 13.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14.分级护理指导原则 15.患者知情同意告知制度 16.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一、院、科二级医疗质量体系:
(一)院级质控职能部门:由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行使院级质控职能,对临床医技科室进行指导、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督。
(二)科级质控:科室主任、护士长、质控员,行使科级质控职能,全面负责本科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三)院级质控组织: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
二、制定质量管理方案
质量管理方案内容包括:本科质量管理目标、指标、计划、措施、效果评价及信息反馈等。
三、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在病历质量中的管理 重点加强运行病历的实时监控与管理。
四、落实员工质量、安全教育、培训
(一)进行全员质量和安全教育,树立质量、安全意识;
(二)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
(三)医务人员“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训练人人达标。
五、质量管理方案落实及结果考核
(一)各级质管组织通过检查、分析、评价、反馈等措施形成质控报告,定期、逐级上报;
(二)考核:每月医疗质量与安全评价结果,纳入科室中干、员工绩效评价及科室目标考核。
六、加强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管理
(一)用《诊疗常规》指导诊疗工作;
(一)用“临床路径”,规范诊疗行为。
七、建立不良医疗事件报告及质询制度
(一)鼓励不良事件报告
(二)质询、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促进对医疗质量管理制度、运行机制与程序的改进。
首诊负责制
一、首诊:病人首先就诊的科室为首诊科室,接诊医师为首诊医师,须及时对病人进行必要的检查、初步诊断与处理,并书写病历。详细登记门诊日志,注明病人的去向或转归备查。
二、多科会诊救治:
(一)诊断为非本科疾患,需请其它科会诊。请会诊前须先经本科上级医师查看病人并同意。被邀科室须有二线医师以上人员参加会诊。
(二)若属危重抢救病人,首诊医师必须及时抢救病人,同时向上级医师汇报。坚决杜绝科室间、医师间推诿病人。
(三)被邀会诊的科室医师须按时会诊,执行医院会诊制度。会诊意见必须向邀请科室医师书面交待。
(四)会诊意见执行:两个科室的医师会诊意见不一致时,须分别请示本科上级医师,直至本科主任。若双方仍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由首诊医师负责处理并上报医务科或总值班协调解决,不得推诿。
(五)复合伤救治:复合伤或涉及多科室的危重病人抢救,在未明确由哪一科室主管之前,除首诊科室负责诊治外,所有的有关科室须执行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协同抢救,不得推诿,不得擅自离去。各科室分别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及时做病历记录。
三、畅通首诊绿色通道
先救先治后补手续:医师对需要紧急抢救的病人,须先抢救,同时由病人陪同人员办理挂号和交费等手续,不得因强调挂号、交费等手续延误抢救时机。
四、认真评估,把握转诊
首诊医师抢救急、危、重症病人,在病人稳定之前不得转院,因医院病床、设备和技术条件所限,须由二线医师亲自察看病情,决定是否可以转院,对需要转院而病情允许转院的病人,可由责任医师(必要时由医务科或总值班)先与接收医院联系,对病情记录、途中注意事项、护送等均须作好交代和妥善安排。
五、罚则
凡在接诊、诊治、抢救病人或转院过程中未执行上述规定、推诿病人者,要追究首诊医师、当事人和科室的责任。
查房制度
一、查房基本要求
(一)参加人员:科主任、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查房应有住院医师、护士长和有关人员参加。
(二)查房频次:
1、科主任、主任医师查房每周1—2次;
2、主治医师查房每日一次,查房一般在上午进行;
3、住院医师对所管病员每日至少查房二次。对危重病员,住院医师应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必要时可请主治医师、科主任、主任医师检查病员。
4、护士长组织护理人员每月进行一次护理查房,主要检查护理质量,研究解决疑难问题,结合实际教学。
(三)查房程序:
1、查房前医护人员要做好准备工作,如病历、X光片,各项有关检查报告及所需用的检查器材等。
2、查房时要自上而下逐级严格要求,认真负责:
①经治的住院医师:报告简要病历、当前病情并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②主任或主治医师可根据情况做必要的检查和病情分析,并做出肯定性的指示。
二、查房的内容:
(一)科主任、主任医师查房: 1.要解决疑难病例;
2.审查对新入院、重危病员的诊断、治疗计划; 3.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治疗; 4.抽查医嘱、病历、护理质量; 5.听取医师、护士对诊疗护理的意见; 6.进行必要的教学工作。
(二)主治医生查房:
1.对所管病人分组进行系统查房。尤其对新入院、重危、诊断未明、治疗效果不好的病员进行重点检查与讨论;
2.听取医师和护士的反映; 3.倾听病员的陈述;
4.检查病历并纠正其中错误的记录;
5.了解病员病情变化并征求对饮食、生活的意见; 6.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及治疗效果; 7.决定出、转院问题。
(三)住院医师查房:
1.要求先重点巡视重危、疑难、待诊断、新入院、手术后的病员,同时巡视一般病员; 2.检查化验报告单,分析检查结果,提出进一步检查或治疗意见; 3.检查当天医嘱执行情况;
4.给予必要的临时医嘱并开写次晨特殊检查的医嘱; 5.检查病员饮食情况;
6.主动征求病员对医疗、护理、生活等方面的意见。
(四)院领导及职能部门查房
医院主管或分管业务院领导及医疗、护理、院感科室主任每月参加1次各科查房,检查了解对病员治疗情况和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做好查房及改进反馈记录。
会诊制度
一、会诊范围
1.疑难病人,三日内不能确诊者; 2.门诊病人二日内不能确诊者; 3.危重病人;
4.对治疗效果不满意的病人;
5.本科住院病人合并其他科疾病,需协助诊断和处置的病人; 6.有医疗纠纷的病人; 7.发生交叉感染的病人;
8.出现异常或者严重合并症的病人;
二、会诊申请及组织实施
(一)会诊形式
1.科内会诊:由经治医师或主治医师提出,科主任召集有关医务人员参加。
2.科间平会诊:由经治医师提出,上级医师同意,填写会诊申请单。应邀医师在两天(48小时)内完成,并写会诊记录。如需专科会诊的轻病员,主管医师与专科医师沟通后可到专科检查。
3.急诊会诊:危重病人可以电话邀请,院区内急会诊必须在10分钟内到位,抢救患者时被邀请的人员必须随请随到,被邀请科室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会诊,严禁会诊医师不亲自查看病人进行电话会诊。
4.院内大会诊:由请会诊科室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确定会诊时间,通知有关人员参加。由申请科主任主持,医务科派人参加。
①由主管科室主任提出,医务科审批;
②医务科联系院外会诊专家,通知有关人员参加并主持会诊; ③经治医师要详细介绍病史,做好会诊前的准备和会诊记录。5.院际间会诊制度:科内、院内、院外的集体会诊(院外会诊)
①本院一时不能诊治的疑难病例,由科主任提出,主管医师填写《丰都县人民医院邀请院外专家会诊申请单》(以下简称《邀请院外专家会诊申请单》)经本科室主任审批签字;
②《邀请院外专家会诊申请单》内容包括患者病历摘要、会诊目的、确定请求会诊医院的相关专业(或会诊医师)、会诊时间、患者或其亲属书面意见等;
③报医务科审批后与有关单位联系,确定会诊相关事宜;
④必要时,携带病历,陪同病员到院外会诊。也可将病历资料,寄发有关单位,进行书面会诊。
⑤会诊时由医务科或分管业务领导主持,科主任或受委托的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医师陪同,主管医师要详细介绍病情,做好会诊前的准备工作,并做好会诊记录。
(二)会诊申请填写: 1.会诊由病房主治医师决定,住院医师填写会诊单;
2.会诊单须详细填写申请单的申请会诊项目,简要重点描述病人的病情及诊疗情况、申请会诊的理由和目的,申请时间具体到日。
(三)会诊医师资格认定: 1.由有执业资质的总住院医师(二线)或主治医师职称以上的医师承担院内会诊工作。2.如被邀请科室的会诊医师因故不能及时到场,须请该科其他同级医师或上级医师代为会诊。
3.对特殊或疑难重症病人需要专家或科主任会诊者,须由申请会诊科室的科室主任(或副主任医师)同意。4.院内急会诊如二线医师正在手术或抢救病人,由三线医师或上级医师(副主任以上医师或科主任)及时完成会诊。
(四)会诊医师职责及注意事项:
1、详细阅读病历,了解患者的病情,亲自诊察病人;
2、会诊后须书写会诊记录。①会诊记录包括会诊意见和建议;
②会诊医师的科室、会诊时间及会诊医师签名。
3、会诊过程中要严格执行诊疗规范,充分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对疑难病例、诊断不清或处理有困难时,须及时请本科上级医师协助会诊。
4、会诊时须有申请科室医师陪同、介绍病情。
5、会诊后确认需转科的病例:
①由会诊医师签署转科意见,自签署时起,病人的诊疗责任由转入科室(原科室)负责。②因各种原因暂时不能转入时,转入科室须确保病人不发生诊疗延误。③抢救及危重病人须及时转入,确有困难时须上报医务科、护理部协调解决。
转院、转科制度
一、因限于我院技术和设备条件不能诊治需转院的病员,由科内讨论或由科主任提出并填写“丰都县人民医院转诊申请表”及“丰都县医疗保险局参保病人转诊住院审批表”,经医务科或主管业务副院长批准后方可转院。审批后的“丰都县人民医院转诊申请表”由医务科编号登记存档。下列情况不得直接转诊:
(一)跨科转诊病人。
(二)本科病人因他科疾病转诊,而未请他科专科医师会诊者。
(三)门诊医师开写转诊申请而未经住院部专科医师会诊者(皮肤、口腔科除外)。
(四)未经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职称以上医师查看的患者。
二、转诊风险告知 病员转院应向患者本人或家属充分告知,如估计途中可能加重病情或死亡者,应留院处置,待病情稳定或危险过后,再行转院。
三、转诊护送 较重病人转院时应征求患者及其家属意见,派医护人员护送。病员转院时,应将病历摘要随病员转去。病员在转入医院出院时,应写治疗小结,交病案室,退回转出医院。转入疗养院的病员只带病历摘要。
四、病员转科须经转入科会诊同意。转科前,由经治医师开转科医嘱,并写好转科记录,通知住院处登记,按联系的时间转科。转出科需派人陪送到转入科,向值班人员交代有关情况。转入科写转入记录,并通知住院处和营养室。
查对制度
一、临床科室
(一)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病员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门诊号)。
(二)执行医嘱时要进行“三查七对”:
1、三查: ①摆药后查;
②服药、注射、处置前查; ③服药、注射处置后查。
2、七对:①对床号②姓名和服用药的药名③剂量④浓度⑤时间⑥用法⑦有效期。
(三)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检查质量、标签、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四)给药前: ①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
②使用毒、麻、限剧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 ③静脉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 ④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五)输血前:需经两人查对,无误后,方可输入;输血时须注意观察,保证安全。
二、手术室
(一)接病员时:要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诊断、拟施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所带的术中用药以和病历与资料、术前备皮等。
(二)实施麻醉前:麻醉师必须查对姓名、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法及麻醉用药,在麻醉前要与病人主动交流作为最后核对途经。同时要知道患者是否有已知的药物过敏。
(三)手术切皮前:实行“暂定”,由手术者与麻醉师、护士再次核对姓名、诊断、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后方可开展手术。
(四)凡进行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术前与缝合前清点所有敷料和器械数。
(五)除手术过程中神志清醒的患者外,应使用“腕带”作为核对患者信息依据。
(六)对使用各种手术体内植入物之前,应对其标示内容与有效期的进行逐一核查。
三、药房
(一)配方时:查对处方的内容、药物剂量、配伍禁忌,医师签名是否正确。
(二)发药时:查对药名、规格、剂量、用法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标签(药袋)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药品有无变质,是否超过有效期;查对姓名、年龄,并交代用法及注意事项。
四、血库
(一)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两人工作时要“双查双签”,一人工作时要重做一次。逐步推广使用条形码进行核对。
(二)发血时,要与取血人共同查对科别、病房、床号、姓名、血型、交叉配合试验结果、血瓶号、采血日期、血液质量。
五、检验科(一)(二)(三)(四)(五)采取标本时: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检验目的。
收集标本时:查对科别、姓名、性别、联号、标本数量和质量。检验时:查对试剂、项目,化验单与标本是否相符,以及标本的质量。检验后:查对目的、结果。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
六、病理科(一)(二)(三)(四)收集标本时:查对单位、姓名、性别、联号、标本、固定液。制片时:查对编号、标本种类、切片数量和质量。诊断时:查对编号、标本种类、临床诊断、病理诊断。发报告时:查对单位。
七、医学影像科(一)(二)(三)(四)检查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年龄、片号、部位、目的。治疗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部位、条件、时间、角度、剂量。使用造影剂时:应查对病人对造影剂过敏 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
八、理疗科及针灸室(一)(二)(三)(四)各种治疗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部位、种类、剂量、时间、皮肤。低频治疗时:并查对极性、电流量、次数。高频治疗时:并检查体表、体内有无金属异常。
针刺治疗前:检查针的数量和质量,取针时,检查针数和有无断针。
九、供应室(一)(二)(三)(四)准备器械包时:查对品名、数量、质量、清洁度。发器械包时:查对名称、消毒日期。
收器械包时:查对数量、质量、清洁处理情况。高压消毒灭菌后的物件要查验化学指示卡是否达标
十、特殊检查室(心电图、脑电图、超声波等)(一)(二)(三)检查时: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检查目的。诊断时:查对姓名、编号、临床诊断、检查结果。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
十一、其他科室
应根据上述要求精神,制定本科室工作的查对制度。
病例讨论制度
一、临床病例(临床病理)讨论(一)
临床病例(临床病理)讨论会,可以一科举行,也可以几科联合举行,包括病理室,称“临床病理讨论会”。
(二)各临床科室可选择适当的在院或已出院(或死亡)的病例举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临床病例(临床病理)讨论会。
(三)多科临床病例(临床病理)讨论会:
1、可由医务科、分管业务领导或主管科室副主任以上职称医师(科主任)主持;
2、事先做好准备,负责主治的科将有关材料加以整理,作出书面摘要,事先发给参加讨论的人员,预作发言准备;
3、开会时由主治科的主任或主治医师负责介绍及解答有关病情、诊断、治疗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分析意见(病历由住院医师报告);
4、会议结束时由主持人作总结。(四)临床病例(临床病理)讨论会应有记录,摘要归入病历内容。
二、出院病例讨论
(一)每月定期举行1次出院病例讨论会,作为出院病历归档的最后审查。
(二)出院病例讨论会可以分科举行(由主任或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持)或分病室(组)举行(由主任(副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主持),经管的住院医师和实习医师参加。
(三)出院病例讨论会对该期间出院的病历依次进行审查。①记录内容有无错误或遗漏。②是否按规律顺序排列。③确定出院诊断和治疗结果。④是否存在问题,取得那些经验教训。
三、疑难病例讨论会:
(一)凡遇疑难病例,由科主任或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持,有关人员参加,(二)认真进行讨论,尽早明确诊断,提出治疗方案。
四、术前病例讨论会:
(一)对重大、疑难及新开展的手术,必须进行术前讨论。
(二)由科主任或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持,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护士长、护士及有关人员参加,必要时请医疗管理部门人员参加。
(三)订出手术方案、术后观察事项、护理要求等。
(四)讨论情况记入病历。
(五)一般手术,也要进行相应讨论。
五、死亡病例讨论会:
(一)讨论时间:
1、凡死亡病例,一般应在患者死后一周内召开;
2、特殊病例应及时讨论;
3、尸检病例,待病理报告做出后一周进行。
(二)主持:由科主任主持,医护和有关人员参加,必要时请医务科、护理部等部门人员参 加。
(三)讨论目的:分析死亡原因,吸取诊疗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
(四)记录:要有完整的讨论记录,由科主任、上级医师签字确认后纳入病历。
值班、交接班制度
一、医师值班与交接班:
(一)各科在非办公时间及节假日,必须设置一线、二线值班。
(二)值班医师每日在下班前至科室,接受各级医师交办的医疗工作。交接班时,应巡视病室,了解危重病员情况,并做好床前交接。
(三)各科室医师在下班前应将危重病员的病情和处理事项记入交班簿,并做好交班工作。值班医师对重危病员应作好病程记录和医疗措施记录,并扼要记入值班日志。
(四)值班医师负责各项临时性医疗工作和病员临时情况的处理;对急诊入院病员及时检查填写病历,给予必要的医疗处置。
(五)值班医师遇有疑难问题时,应请经治医师或上级医师处理。
(六)值班医师夜间必须在值班室留宿,不得擅自离开。护理人员邀请时应立即前往视诊。如有事离开时,必须向值班护士说明去向。
(七)值班医师一般不脱离日常工作,如因抢救病员未得休息时,应根据情况给予适当补休;
(八)每日晨,值班医师将病员情况重点向主治医师或主任医师报告,并向经治医师交清危重病员情况及尚待处理的工作。
二、护士值班与交接班:
(一)病房护士实行三班轮流值班。值班人员应严格遵照医嘱和护士长安排,对病员进行护理工作。
(二)交班前,护士长应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和危重病员记录,重点巡视危重病员和新病员,并安排护理工作。
(三)病房应建立日、夜交班簿和医院用品损坏、遗失簿。
1.交班人必须将病员总数、出入院、死亡、转科、手术和病危人数; 2.新病员的诊断、病情、治疗、护理、主要医嘱和执行情况; 3.送留各种检验标本数目;
4.常用毒剧药品、急救药品和其他医疗器械与用品是否损坏或遗失等情况,记入交班簿,向接班人交待清楚后再下班。
(四)晨间交接班时:由夜班护士重点报告危重病员和新病员病情诊断以及与护理有关的事项。
(五)早晚交班时,日夜班护士应详细阅读交班簿,了解病员动态,然后由护士长或主管护士陪同日夜班重点巡视病员作床前交班。交班者应给下一班作好必需用品的准备,以减少接班人的忙乱。
三、药房、检验、超声、医学影像等科室: 值班人员应完成在班时间内所有工作,保证临床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做好交接记录。
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医疗事故及异常医疗信息报告制度
为保证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我院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卫生部《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系统》的要求,建立临床医技科室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医疗事故及异常医疗信息报告制度与运行机制。
一、医院建立院科两级医疗不良事件和事故监控体系:
(一)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医院总值班行使相应院级监控职能。
(二)临床医技科室主任、护士长、质控员、主治以上职称医师行使科级监控职能。
二、报告重点内容
(一)医疗及护理差错;
(二)输血反应及输血感染疾病;
(三)药物不良反应;
(四)医疗器械所致不良事件等项目的监测、报告、登记、处理制度。
(五)重危、疑难、特殊(县级以上领导、外宾、侨胞)、焦点、三无、纠纷等病人。
三、报告形式
报告可根据事件的情况采用书面(填写《丰都县人民医院患者不良事件(异常医疗信息)报告表》)、电话、网络等多种形式报告。
四、处理
(一)各级监控人员在接到需要批示的请示报告后,应在三日内做出明确的批复并积极处理。
(二)紧急情况应当即决定或请示相应部门、责任领导协助紧急处理。
五、要求及罚则
(一)任何人不得瞒报、漏报、谎报、乱报、越级报。
(二)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应做好督查、督办,确保报告程序畅通。
(三)对不负责任、不履行岗位职责、不按照有关规定报告者,视情节予以处理。
(四)发生或发现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后,当事人应首先报告科主任、护士长、专业组上级医师,由科主任、护士长报总值班、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或分管业务领导,医务科应于12 小时内向丰都县卫生局医政科报告。
下列情况应向县卫生局作出书面报告:
1、医疗事故争议未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由双方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的;
2、医疗事故争议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确定为医疗事故,双方当事人协商或县卫生局主持调解解决的;
3、医疗事故争议经人民法院调解或者判决解决的。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一、医疗技术服务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一)各临床医技科室提供的医疗技术服务,应当是核准的执业诊疗科目内的成熟医疗技术,并且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支持系统,能确保技术应用的安全、有效。
(二)各科不得使用未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安全性和有效性未经临床证明的技术;
(三)各科不得使用在临床应用卫生部废除或禁止使用的医疗技术。
(四)对须经卫生行政部门特许批准范围的特殊医疗技术项目,必须遵循医学伦理与职业道德,严格遵守相关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诊疗规范和常规,医院与医师应按照法规要求报批,未经批准的医院与医师严禁开展此类技术服务。
(五)进行的医疗技术科研项目,必需符合伦理道德规范,按规定批准。在科研过程中,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并注意保护患者安全,不得向患者收取相关费用。
(六)各科建立完善的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与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并组织实施。
二、各科拟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须报经医务科、护理部审批后方能实施开展,要求:
(一)拟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须与我院的等级、功能任务、核准的诊疗科目相适应;
(二)有相适应的专业技术能力、设备与设施及确保病人安全的方案;
(三)当技术力量、设备和设施发生改变,可能会影响到医疗技术的安全和质量时,应当中止此项技术。按规定进行评估后,符合规定的,方可重新开展。
三、建立健全医疗技术档案
(一)对新开展的医疗技术的安全、质量、疗效、费用等情况进行全程追踪管理和评价,及时发现医疗技术风险,并采取应对措施,以避免医疗技术风险或将其降到最低限度,(二)建立新开展的医疗技术档案,以备查。
四、建立诊疗规范及质量考核标准
新技术、新业务在临床正式应用后,医院及时制定发布临床诊疗规范、操作常规及质量考评标准,并列入质量考核范围内。
手术(有创操作)分级管理规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手术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确保手术安全和手术质量,预防医疗事故发生,加强各外科科室和医师的手术管理,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卫生医政发[2009]18号文件《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并结合我院实际而制定。
第三条 本规范适用于、全院手术科室。
第二章 临床手术分级
第四条 手术及有创操作指各种开放性手术、腔镜手术及介入治疗(以下统称手术),《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依据技术难度、复杂性和风险度,将手术分为四级:
(一)一级手术是指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普通手术;
(二)二级手术是指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三)三级手术是指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手术;(四)四级手术是指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重大手术。
第三章 手术医师分级及技术准入
第五条 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且执业地点在本院。根据其取得的卫生技术资格及其相应受聘技术职务及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的年限等,规定手术医师的分级。
(一)住院医师
1、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工作3年以内,或硕士生毕业,从事住院医师2年以内者。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主持一级手术。
2、高年资历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工作3年以上,或硕士生毕业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从事住院医师2年以上者。在熟练掌握一级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可逐步开展二级手术。
(二)主治医师
1、低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内,或临床博士生毕业2年以内者。可主持二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逐步开展三级手术。
1、高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上,或临床博士生毕业2年以上者,可主持三级手术。
(三)副主任医师
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内,或博士后从事临床工作2年以上者,可主持三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逐步开展四级手术。
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上者。可主持四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或根据实际情况可主持新技术、新项目手术及科研项目手术。
(四)主任医师
受聘主任医师岗位工作者,可主持四级手术以及一般新技术、新项目手术或经主管部门批准的高风险科研项目手术。
第六条 根据手术医师从事专业、手术资格以及实际操作技能等,应明确手术医师可主持开展的手术项目,并实行动态管理。
(一)资格准入:各级医师在规定的具有申报资格的相应手术分类中同时具备下列条件者可获得相应手术资格准入:做为一助完成例数>15例;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作为术者完成例数>5例者;该类手术操作及治疗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及医疗纠纷;经病区、科室两级评议通过者。
(二)资格取消:对于同一项手术操作一年内连续发生两起及以上严重并发症或医疗纠纷者,取消其该项手术资格。
(三)重新准入:对取消资格者,当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作为术者完成例数>5例;该类手术操作及治疗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及医疗纠纷时,再次经评定获得资格准入。
第五章 手术及手术权限审批
第七条 手术审批权限是指对各类手术的审批权限,是控制和手术质量的关键。
一、手术审批
(一)常规手术
1、一级手术由主治医师审批,并签发手术通知单。
2、二级手术:由科主任审批,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签发手术通知单。
3、三级手术:由科主任审批,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签发手术通知单,报医务科备案。
4、四级手术:由科主任审批,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签发手术通知单,报医务科备案。(二)特殊手术
凡属下列之一的可视作特殊手术:
1、被手术者系外宾、华侨、港、澳、台同胞的;
2、被手术者系特殊保健对象如高级干部、著名专家、学者、知名人士及民主党派负责人;
3、各种原因导致毁容或致残的;
4、可能引起司法纠纷的;
5、同一患者24小时内需再次手术的;
6、高风险手术;
7、外院医师来院参加手术者。异地行医必须按执业医师法有关规定执行;
8、大器官移植。
9、重大、疑难、致残手术。
以上手术,由病房主治医师提出,科主任组织科内讨论,科主任(或科主任授权科室正、副主任医师)根据科内讨论情况,审定后签署意见,报医务科或分管业务副院长审批,由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签发手术通知单后才能手术。
执业医师为异单位,异地行医手术,需按《执业医师法》的要求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外藉医师的执业手续按国家有关规定审批。
(三)急诊手术审批
1、一般急诊,预期手术的级别在值班医生手术权限级别内时,可通知并施行手术;手术中如发现需施行的手术超出自己的手术权限时,应立即口头上报请示。
2、急重症若属高风险手术或预期手术超出自己手术权限级别时,应紧急报责任规定的科主任(正、副主任医师)或上二线班医师批准,需要时再逐级上报。原则上应由具备实施手术的相应级别的医师主持手术。
3、在需紧急抢救生命的情况下,在上级医生暂时不能到场主持手术期间,任何级别的值班医生在不违背上级医生口头指示的前提下,有权、也必须按具体情况主持其认为合理的抢救手术,不得延误抢救时机。
(四)新技术、新项目、科研手术
1、一般新技术、新项目手术及重大手术、致残手术须经科内讨论,在科主任填写《手术审批单》,签署同意意见后报医务科,由医务科备案并提交业务副院长或院长审批。
2、高风险的新技术、新项目、科研手术应提交院技术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实施。对重大的涉及生命安全和社会环境的手术项目还需按规定上报县市卫生局。
3、开展重大的新手术以及探索性(科研性)手术项目,需经市卫生局指定的学术团体论证,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评审后方能在医院实施。对重大涉及生命安全、社会环境和社会伦理学等的项目还需按规定上报国家有关部门批复。
二、手术权限审批,原则上逐级审批
1、低年资(1-3)年住院医师主持手术,由总住院医师审批。
2、高年资(3年以上)住院医师主持手术,由主治医师审批。
3、主治医师主持手术,由科主任(正副主任医师)审批。
4、审批者应按手术分级标准审批,特殊情况经科主任批准,可将手术分级标准的档次提高或降低。
5、进修、实习医师无手术审批权。
6、未经批准而越级或未按上述规定履行手术审批程序而自行手术者,由手术者个人承担一切责任。
第六章 手术过程管理规范
第八条 凡需住院手术的患者,应做好手术前各项检查,明确诊断,选择好手术适应证后,方可决定手术,科室要严格遵照各级医师手术范围合理安排手术人员。
第九条 手术前,负责医师填写好手术知情同意书,患者填写委托书者,可由被委托人签署。患者危重急需手术,但无行为能力且家属不在时,由科室或急诊值班医师报告医务科或医院总值班,批准后方可手术,但病历中必须详细记录以便备查。
第十条 凡住院施行的手术,手术前负责医师都要写好术前小结,并由上级医师审阅签字。第十一条 重大、疑难、复杂手术、致残手术以及新开展的手术、外宾和省、市级领导手术,均应采取慎重态度,填写特殊手术申请报告单报医务科,经院领导审批后方可实行。此类手术必须进行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或主任(副)医师主持,手术医师、麻醉师、护士长及有关人员参加。讨论内容由负责医师记入病历,并报告医务科,必要时医务科派人参加术前讨论。
第十二条 手术前1天,手术医师填写手术通知单,科主任或主任(副)医师签字后送手术室,由手术室安排手术。
第十三条 急症手术,负责医师填写急诊手术通知单,手术负责医师签字后送手术室,手术室或麻醉科应积极主动配合急诊手术,不准无故刁难、推脱或拒绝。
第十四条 术前麻醉师必须检查手术患者,如术前准备不符合麻醉要求,麻醉师有权决定延期手术。
第十五条 各级医师要严格按照制定的“各级医师手术范围”进行手术。第十六条 进修医师及学生参加的手术,必须有本院医师参加并负责进行指导,手术中出现的任何问题,均由本院医师负责。
第十七条 参加手术人员要严格执行手术室的各项规定,对违反制度以及不按无菌技术进行操作的医务人员,护士长有权停止手术,并根据情节及造成的后果追究个人责任。
第十八条 手术中,术者和助手应密切配合。
一、参加手术人员在术中对患者应高度负责,不得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在患者紧张状态下更应严格执行医疗保护性制度。
二、台上会诊时,有关人员应随请随到,如发生意外,台上和台下医务人员要积极采取措施,由主刀医师负责组织抢救,并酌情请示上级医师或报告有关领导协助处理。
三、手术当中主刀或助手发生意外(如晕倒等情况),由在场的最高职称人员决定替代人员或启动人员紧急替代程序。
第十九条 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防止差错事故。缝合前,术者和助手应仔细检查术野内是否有活动出血和异物存留。手术结束,要对患者的全身情况和手术情况做一全面严格检查。
第二十条 患者手术后如病情允许,由手术室护工、负责医师一同送回病房,全麻或重危患者及麻醉师或手术医师认为有必要的患者,麻醉师应陪同送回病房。手术医师应开好术后医嘱,并向病房值班人员交待注意事项。
第二十一条 手术前应由麻醉科会诊,填写麻醉谈话单,由患者本人签字,患者填写委托书者,可由被委托人签字。手术后,麻醉医师在将患者送回病房前应与病房医师、护士交待手术、麻醉经过及注意事项,当面测血压、脉搏、呼吸。
急危重病人抢救及报告制度
一、凡疑难手术、新技术、特殊技术、重大疑难病例、重大合并症的抢救,包括急诊抢救手术、心血管急性合并症、急性呼吸衰竭、感染中毒休克、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骤停、昏迷等抢救,特殊治疗,包括特殊化疗方案,尤其非常规、有创、特殊治疗及检查,各主管医师必须报告科主任,如有异常医疗信息及时报告医务科、护理部等职能部门和分管院领导。
二、上述诊治活动需要外请专家协助时,经科主任同意后,上报医务科和分管院领导,并负责组织安排专家会诊讨论。
三、对于抢救过程中需要人员或医疗资源调配,由科主任提出上报医务科或分管院领导协调抢救事宜。
四、科室应指派专人向有关部门提供抢救情况汇报,书写抢救记录以备检查。凡是报医疗管理部门的治疗抢救意见及过程要实事求是,如实报告病例情况。
五、上述所有医疗活动,必须严格按照医院有关医疗管理程序,逐级负责,责任到人,严格纪律,避免发生一些不必要的技术纠纷。
六、如未履行医疗有关规定,造成医疗纠纷、医疗事故者,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当事人追究责任。
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根据卫生部2010年3月1日《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规定:
一、病案首页
准确地填写首页各个项目,对个人信息要核实、不能空项。
二、入院记录
1.要求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由经治医师完成入院记录。
(1)患者入院不足24小时出院的,应于患者出院后24小时内完成入出院记录;(2)患者入院不足24小时死亡的,应于患者死亡后24小时内完成死亡记录。
2.一般项目: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出生地、职业、入院时间、记录时间、病史陈述者,须填写齐全。
3.主诉:是指促使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或体征)及持续时间,能导出第一诊断。4.现病史:
(1)是指患者本次疾病的发生、演变、诊疗等方面的详细情况,应当按时间顺序书写。内容包括发病情况、主要症状特点及其发展变化情况、伴随症状、发病后诊疗经过及结果、睡眠和饮食等一般情况的变化,以及与鉴别诊断有关的阳性或阴性资料等。
(2)与本次疾病虽无紧密关系、但仍需治疗的其他疾病情况,可在现病史后另起一段予以记录。
(3)现病史必须与主诉相关、相符;要求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概念明确、运用术语准确。5.既往史、个人史、月经生育史、家族史齐全。主要记录与本次疾病相关的情况。6.体格检查项目齐全;应按照系统循序进行书写。7.专科情况:应当根据专科需要记录专科特殊情况。
8.辅助检查:指入院前所作的与本次疾病相关的主要检查及其结果。应分类按检查时间顺序记录检查结果,如系在其他医疗机构所作检查,应当写明该机构名称及检查号。
9.初步诊断:是指经治医师根据患者入院时情况,综合分析所作出的诊断。如初步诊断为多项时,应当主次分明。对待查病例应列出可能性较大的诊断。
三、病程记录
(一)概念
1、首次病程记录:是指患者入院后由经治医师或值班医师书写的第一次病程记录,应当在患者入院8小时内完成。内容包括病例特点、断依据及鉴别诊断分析、诊疗计划三部分。
2、日常病程记录:是指对患者住院期间诊疗过程的经常性、连续性记录。由经治医师书写,也可以由实习医务人员或试用期医务人员书写,但应有经治医师签名。
(二)病程记录书写基本要求:
1.对病危患者:应当根据病情变化随时书写病程记录,每天至少1次,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2.对病重患者,至少2天记录一次病程记录。3.对病情稳定的患者,至少3天记录一次病程记录。
4.病程记录内容要求要及时反映病情变化、分析判断、处理措施、效果观察。5.记录更改重要医嘱的原因。6.辅助检查结果异常的处理措施。
7.记录诊治过程中需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的病情及诊治情况及他们的意愿。
8.应有出院前一天的病程记录,内容包括患者病情现状,出院标准是否达到,上级医师是否同意出院等意见。
9.会诊及病例讨论的内容记录应在当日完成(1)会诊和讨论后对诊断与治疗提出意见与建议。
(2)记录应在讨论当日完成,并经科主任、上级医师签字确认后纳入病历。
10.上级医师查房记录:是指上级医师查房时对患者病情、诊断、鉴别诊断、当前治疗措施疗效的分析及下一步诊疗意见等的记录。
(1)主治医师首次查房记录:应当于患者入院48小时内完成。内容包括查房医师的姓名、专业技术职务、补充的病史和体征、诊断依据与鉴别诊断的分析及诊疗计划等。
(2)主治医师日常查房记录间隔时间视病情和诊疗情况确定,内容包括查房医师的姓名、专业技术职务、对病情的分析和诊疗意见等。
(3)科主任或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查房的记录,内容包括查房医师的姓名、专业技术职务、对病情的分析和诊疗意见等。
(4)病危患者每天、病重病人至少三天内、病情稳定病人五天内必须有上级医师查房记录。(5)对诊断不清、治疗不顺利的疑难危重病人,必须有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的查房记录。
11.住院病历的其它记录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1)住院医师变更交接,应在交班前由交班医师完成交班记录,接班记录应由接班医师于接班后24小时内完成;
(2)转科记录由转出科室医师在患者转出科室前书写完成,转入记录由转入科医师于患者转入后24小时内完成;
(3)抢救记录应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完成;
(三)特殊记录
1、手术科室相关记录(含介入诊疗):
(1)术前一天病程记录/术前小结:术前要有手术者查看患者的记录。
(2)术前讨论记录:中等以上的手术应在手术医嘱下达之前完成讨论,并有记录。(3)麻醉前访视记录
(4)手术记录:麻醉师查看病人的记录.①是指手术者书写的反映手术一般情况、手术经过、术中发现及处理等情况的特殊记录,应当在术后24小时内完成。特殊情况下由第一助手书写时,应有手术者签名。
②手术记录应当另页书写,内容包括一般项目(患者姓名、性别、科别、病房、床位号、住院病历号或病案号)、手术日期、术前诊断、术中诊断、手术名称、手术者及助手姓名、麻醉方法、手术经过、术中出现的情况及处理等。
(5)手术安全核查记录
是指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三方,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病人离室前,共同对病人身份、手术部位、手术方式、麻醉及手术风险、手术使用物品清点等内容进行核对的记录,输血的病人还应对血型、用血量进行核对。应有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三方核对、确认并签字。
(6)手术清点记录
是指巡回护士对手术患者术中所用血液、器械、敷料等的记录,应当在手术结束后即时完成。手术清点记录应当另页书写,内容包括患者姓名、住院病历号(或病案号)、手术日期、手术名称、术中所用各种器械和敷料数量的清点核对、巡回护士和手术器械护士签名等。
(7)术后首次病程记录
是指参加手术的医师在患者术后即时完成的病程记录。内容包括手术时间、术中诊断、麻醉方式、手术方式、手术简要经过、术后处理措施、术后应当特别注意观察的事项等。
术后连续记录三天病程记录,此三天内要有手术者或主治医师的查房记录。(8)麻醉术后访视记录
是指麻醉实施后,由麻醉医师对术后患者麻醉恢复情况进行访视的记录。麻醉术后访视可另立单页,也可在病程中记录。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科别、病案号,患者一般情况、麻醉恢复情况、清醒时间、术后医嘱、是否拔除气管插管等,如有特殊情况应详细记录,麻醉医师签字并填写日期。
2、知情同意书:(1)手术同意书
应手术医嘱下达之日完成双方签署;内容包括术前诊断、手术名称、术中或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手术风险、患者签名、医师签名等。
(2)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同意书
应医嘱下达之日完成双方签署;内容包括特殊检查、特殊治疗项目名称、目的、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风险、患者签名、医师签名等。
3、出院记录:
(1)内容包括:主诉、入院情况、入院诊断、诊疗经过、出院情况、出院诊断、出院医嘱,康复指导与出院随访复诊意见等的重点摘录。
(2)与交出院患者联/或进入门诊病历联内容一致。
(3)住院病历必须在患者出院(或死亡)后24小时内完成所有项目的填写,包括患者主管医师(主治医师)对病案首页的签字。
4、死亡病例讨论会
(1)凡死亡病例,一般应在患者死后1周内召开。(2)特殊病例应及时讨论。
(3)尸检病例,待病理报告做出后1周进行,要有完整的讨论记录,有死亡原因分析,并经科主任、上级医师签字确认后纳入病历。
四、辅助检查
①住院48 小时以上要有血尿常规化验结果。
②输血前要求查乙肝五项、转氨酶、丙肝抗体、梅毒抗体、HIV。③对辅助检查阳性与重要阴性结果,应在收到报告后48 小时有分析记录 ④对属医院规定的检验“危急值报告”结果,收到后有分析记录。
五、医嘱单的基本要求
(一)无错别字自造字,不允许有任何涂改。
(二)打印病历不能有重复拷贝,要符合有关规定。
(三)医嘱执行与停止均须有手签全名及时间,要能辨认。
(四)医嘱内容及起始、停止时间应当由医师书写。医嘱内容应当准确、清楚,每项医嘱应当只包含一个内容,并注明下达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医嘱不得涂改。需要取消时,应当使用红色墨水标注“取消”字样并签名。
(五)一般情况下,医师不得下达口头医嘱。因抢救急危患者需要下达口头医嘱时,护士应当复诵一遍。抢救结束后,医师应当即刻据实补记医嘱。
六、打印病历管理
(一)打印病历是指应用字处理软件编辑生成并打印的病历(如Word文档、WPS文档等)。打印病历应当按照本规定的内容录入并及时打印,由相应医务人员手写签名。
(二)打印病历应当统一纸张、字体、字号及排版格式。打印字迹应清楚易认,符合病历保存期限和复印的要求。
(三)打印病历编辑过程中应当按照权限要求进行修改,已完成录入打印并签名的病历不得修改。
分级护理指导原则
一、分级护理: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
二、分级护理原则
(一)确定患者护理级别的依据:以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为依据,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二)分级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1、特级护理
①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②重症监护患者;
③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 ④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⑤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
⑥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⑦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2、一级护理:
①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②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③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④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3、二级护理: ①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 ②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4、三级护理:
①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 ②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三、分级护理工作要点
(一)护士实施的护理工作包括:
1、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2、正确实施治疗、给药及护理措施,并观察、了解患者的反应;
3、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提供照顾和帮助;
4、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二)特级护理护理要点:
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3、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
6、实施床旁交接班。
(三)一级护理护理要点:
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四)二级护理要点:
1、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
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五)三级护理要点:
1、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六)护士在工作中应当关心和爱护患者,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应当及时与医师沟通。
患者知情同意告知制度
一、患者知情同意即是患者对病情、诊疗(手术)方案、风险益处、费用开支、临床试验等真实情况有了解与被告知的权利,患者在知情的情况下有选择、接受与拒绝的权利。
二、履行患者知情同意可根据操作难易程度、可能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与后果等情况,履行书面同意手续。
三、由患者本人或其监护人、委托代理人行使知情同意权,对不能完全具备自主行为能力的患者,应由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人代为行使知情同意权。
四、对急诊、危重患者,需实施抢救性手术、有创诊疗、输血、血液制品、麻醉时,在患者无法履行知情同意手续又无法与家属联系或无法在短时间内到达,病情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时,应紧急请示报告科主任、医务科、院总值班、分管业务领导批准。
五、临床医师对病人初步诊断后应向病人进行告知疾病特点及检查、治疗方案、治疗的后果、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并让患者书面选择治疗方案。
六、进行临床试验、药品试验、医疗器械试验、输血以及其他特殊检查或治疗前,主管医师应向病人及家属告知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相关情况,由病人及家属签署同意检查、治疗的知情、理解、同意的书面意见后,方可实施。
(一)如病人对检查、治疗有疑虑,拒绝接受医嘱或处理,主管医师应在病程录中作详细记录,向病人做出进一步的解释,病人仍拒绝接受处理等情况,也应在病程记录中说明,并向上级医师或科主任报告。
(二)如病人执意不同意接受应该施行的检查或治疗,应告知可能产生的后果,由病人或委托人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七、手术、麻醉前必须签署手术、麻醉知情同意书。主管医师应告知病人拟施手术、麻醉的相关情况,由病人或家属签署同意手术、麻醉的书面意见。
八、施行器官移植手术必须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及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执行。
九、死亡病人进行尸体解剖病理检查前,必须有病人直系亲属的签字同意;国家有法规规定需行尸检(如传染病)及因司法工作需要进行尸检者除外。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一、手术安全核查是由具有执业资质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以下简称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
二、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手术,其他有创操作可参照执行。
三、手术患者均应配戴标示有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标识以便核查。
四、手术安全核查由手术医师或麻醉医师主持,三方共同执行并逐项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
五、实施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流程。
(一)麻醉实施前: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
(二)手术开始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
(三)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
(四)三方确认后分别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签名。
六、手术安全核查必须按照上述步骤依次进行,每一步核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不得提前填写表格。
七、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由麻醉医师或手术医师根据情况需要下达医嘱并做好相应记录,由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师共同核查。
八、住院患者《手术安全核查表》应归入病历中保管,非住院患者《手术安全核查表》由手术室负责保存一年。
九、手术科室、麻醉科与手术室的负责人是本科室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第一责任人。
十、医务科、护理部应加强对本院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实施情况的监督与管理,提出持续改进的措施并加以落实。
2011患者安全目标
目标
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措施:
1.医务科、护理部、临床、医技科室共同合作制定准确确认病人身份的制度和程序。健全与完善各科室(部门)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前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二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如姓名、床号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唯一依据)
2.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3.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
4.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的制度,作为操作前、用药前、输血前等诊疗活动时辨识 24 病人的一种有效的手段(ICU、急诊抢救室、手术室、新生儿科/室)5.职能部门(医务处、护理部、门诊部)落实督导职能,有记录
目标
二、提高用药安全 措施:
1.诊疗区药柜内的药品管理 2.有误用风险的药品管理制度/规范
3.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都应有严格核对程序,且有签字证明 4.在开据与执行注射剂的医嘱(或处方)时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5.输液操作规范与安全管理制度、有预防输液反应措施、医院能集中配制、或病区有配制专用设施
6.病区应建立药物使用后不良反应的观察制度和程序,医师、护士知晓并能执行这些观察制度和程序,且有文字证明。
7.临床药师应为医护人员、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方法、药品信息及用药不良反应的咨询服务指导
8.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目标
三、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措施:
1.在通常诊疗活动中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正确执行医嘱,不使用口头或电话通知的医嘱。
2.只有在对危重症患者紧急抢救急的特殊情况下,对医师下达的口头临时医嘱,护士应向医生重述,在执行时实施双重检查。
3.接获口头或电话通知的患者“危急值”或其它重要的检验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的记录检验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进行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
目标
四、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措施:
1.择期手术在手术医嘱下达之时,表明该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全部完成。2.建立手术部位识别标志制度。
3手术科室与手术室制定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工作流程。
目标
五、严格执行手卫生,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措施:
1.手部卫生。贯彻并落实医护人员手部卫生管理制度和手部卫生实施规范,配置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为执行手部卫生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
2.操作。医护人员在任何临床操作过程中都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确保临床操作的安全性
3.器材。使用合格的无菌医疗器械
4.环境。有创操作的环境消毒,应当遵循的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5.手术后的废弃物。应当遵循的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目标
六、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 措施:
1.制定 “危急值”报告制度。
2.“危急值”报告应有可靠途径且检验人员能为临床提供咨询服务。
“危急值”报告重点对象是急诊科、手术室、各类重症监护病房等部门的急危重症患者。
3.“危急值”项目包括有血钙、血钾、血糖、血气、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
4.对属“危急值”报告的项目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尤其是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如应有标本采集、储存、运送、交接、处理的规定,并认真落实。
目标
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 措施:
1.对体检、手术和接受各种检查与治疗患者,特别是儿童、老年、孕妇、行动不便和残疾患者,用语言提醒、挽扶、请人帮助或警示标识等办法防止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 2.建立跌倒报告与伤情认定制度和程序 3.认真实施有效的跌倒防范制度与措施
4.护理服务有适宜的人力资源保障,与服务对象的配置合理(开放床位与出勤护士比为1:0.4)
目标
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措施:
1.建立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和程序 2.认真实施有效的压疮防范制度与措施 3.有压疮诊疗与护理规范实施措施
目标
九、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措施:
1.建立积极倡导医护人员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制度(非处罚性)与措施 2.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参加卫生部医政司主办《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网上报告活动
3.进行“医院安全文化”建设活动
4.将安全信息与医院实际情况相结合,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
目标
十、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措施:
1.针对患者的疾病诊疗信息,为患者(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的教育,协助患方对诊疗方案的理解与选择 2.主动邀请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管理,尤其是患者在接受手术(或有创性操作)前和药物治疗时
3.教育患者在就诊时应提供真实病情和真实信息,并告知其对诊疗服务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性
4.公开本院接待患者投诉的主管部门、投诉的方式及途径
第五篇:核心制度
一、首诊负责制度
1首诊负责是指
二、首问负责制度
1首问负责是指
手术及特殊检查、新的治疗方法及参加全科会诊。
(3)抽查医嘱、病历及护理质量,发现缺陷,改正错误,指导实践,不断提高医疗水平。
(4)利用典型、特殊病例进行教学查房,以提高教学水平。(5)听取医师、护士对医疗、护理工作及管理方面的意见,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建议,以提高管理水平。
2主治医师查房制度
(1)每日查房一次,应有本病房总住院医师、住院医师或进修医师、实习医生、责任护士参加。
(2)对所主管病人分组进行系统查房,确定诊断、治疗方案以及手术方式和进一步检查措施,了解病情变化并进行疗效评定。
(3)对危重病人应随时进行巡视检查和重点查房,如有总住院医师、住院医师邀请应随喊随到,提出有效和切实可行的处理措施,必要时进行晚查房。
(4)对新入院病人必须进行新病人讨论,对诊断不明或治疗效果不好的病例,进行重点检查与讨论,查明原因。
(5)疑难危急病例或特殊病例,应及时向科主任汇报并安排教授查房。
(6)对常见病、多发病和其他典型病例进行每周一次的教学查房,结合实际,系统讲解,不断提高下级医师的业务水平。
(7)系统检查病历和各项医疗记录,详细了解诊疗进度和医嘱执行情况,严密观察治疗效果等,及时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
(8)检查总住院医师、住院医师、进修医师医嘱,避免和杜绝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签发会诊单、特殊检查申请单、特殊药品处方,检查病历首页并签字。
(9)决定病人的出院、转科、转院等问题。
(10)注意倾听医护人员和病人对医疗、护理、生活饮食以及医院管理等各方面的意见,协助护士长搞好病房管理。
3住院医师查房制度
(1)对所管的病人每日至少查房一次,一般要求上、下午下班前各巡视一次和晚查房一次,危重病人和新入院病人及手术病人重点查房并增加巡视次数,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2)对危急、疑难的新入院病例和特殊病例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3)及时修改实习医师书写的病历和各种医疗记录,审查和签发实习医师处方和化验检查单,及时落实会诊意见并分析各项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4)向实习医师讲授诊断要点、体检方法、治疗原则、手术步骤、疗效判定及医疗操作要点。
(5)检查当日医嘱执行情况、病人饮食及生活情况,并主动征求病人对医疗、护理和管理方面的意见。
(6)做好上级医师查房的各项准备工作,介绍病情或报告病例。
四、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凡遇到疑难病例,由科主任或主治医师主持疑难病例讨论,通知有关人员参加,认真进行讨论分析,争取尽早明确诊断,并提出治疗
方案。
1入院2周仍未能确定诊断或治疗有难度的病人,由副主任医师组织疑难病例讨论,提出诊疗意见。
2对诊断有争议或治疗确有难度的病人可提交医务办组织会诊或全院病例讨论,以确定诊疗措施。
五、术前病例讨论制度
对重大、疑难或新开展的手术,必须严格进行术前病例讨论。由科主任或主治医师主持,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护士及有关人员参加。订出手术方案、术后观察事项以及护理要求等。讨论情况详细记入病历。一般手术,也要求进行相应术前病例讨论。
六、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凡死亡病例,一般应在病人死亡后一周内组织病例讨论,特殊病例应及时组织讨论。已进行尸检病人的病例讨论,待尸检病理报告后进行,但一般不超过二周。死亡病例讨论由科主任主持,医护和有关人员参加,必要时,医务办派人参加。死亡病例讨论必须设专门记录本记录,并摘要记入病历。
死亡病例讨论必须明确以下问题:(1)死亡原因。(2)诊断是否正确。
(3)治疗护理是否恰当及时。(4)从中汲取哪些经验教训。(5)今后的努力方向。
七、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1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应由总住院医师或主治医师和护士长组织,重大抢救应由科主任或院领导组织,所有参加抢救人员要听从指挥,严肃认真,分工协作。
2抢救工作中遇有诊断、治疗、技术操作等方面的困难时,应及时请示上级医师或医院领导,迅速予以解决。一切抢救工作必须做好记录,要求准确、清晰、完整,并准确记录执行时间。
3医护人员要密切合作,口头医嘱护士复述一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4各种急救药物的安瓿、输液输血空瓶等要集中放置,以便查对。5抢救物品使用后及时归还原处,及时清理补充,并保持整齐清洁。
6新入院或病情突变的危重病人,应及时电话通知医务办或总值班,并填写病危通知单一式三份,分别交病人家属和医务办,另外一份贴在病历上。
7危重病人抢救结果,应电话报告医务办和科主任。
八、会诊制度
凡疑难病例,均应及时申请相关科室会诊。申请会诊医师应做好必要的准备,如化验、X光片等相关资料,填好会诊申请单。
1科内会诊
对本科内较疑难或对科研、教学有意义的病例,由主治医师提出,主任医师或科主任召集本科有关医务参加,进行会诊讨论,进一步明
确诊断和统一诊疗意见。会诊时,由经治医师报告病历并分析诊疗情况,同时准确、完整地做好会诊记录。
2科间会诊(1)门诊会诊
根据病情,若需要他科会诊或转专科门诊者,须经本科门诊年资较高的医师审签,由病人持诊疗卡片和门诊病历,直接前往被邀科室会诊。会诊医师应将会诊意见详细记录在诊疗卡或门诊病历上,并同时签署全名;属本科疾病由会诊医师处理,不属本科诊疗范围的病人应转科被邀请科室或再请其他有关科室会诊。
(2)病房会诊
院内科间会诊申请必须经本科主治医师以上医师审批同意,并坚持同级对同级的原则。
会诊医师要求总住院以上医师担任,会诊医师接到会诊通知单后应签收并注明时间,并于24小时内前往会诊。如有困难不能解决,应请本科上级医师协同处理。
申请会诊科室必须提供简要病史、体查、必要的辅助检查结果以及初步诊断和会诊目的及要求,并将上述情况认真填写在会诊单上,并由主治医师签字,送往会诊科室。
被邀请科室会诊医师会诊时,会诊病人的主管经治医师应全程陪同进行,以便随时介绍病情,听取会诊意见,共同研究治疗方案,同时表示对会诊医师的尊重。会诊医师应以对病人完全负责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真会诊,并将检查结果、诊断及处理意见详细记
录于病历会诊单上。如遇疑难问题或病情复杂时,应立即请上级医师协助会诊,尽快作出诊疗方案并提出具体意见。对待病人不得敷衍了事,更不允许推诿扯皮、延误治疗。
申请会诊尽可能不迟于下班前一小时(急症例外)。(3)急诊会诊
急诊科值班医师对于本科难以处理、急需其他科室协助诊治的急、危、重症病人,由经治医师提出紧急会诊申请,并在申请单上注明“急”字。或者直接电话通知和邀请。会诊医师必须在10分钟内到达申请科室进行会诊。会诊时,申请医师必须全程陪同,配合会诊及抢救工作。
(4)院内大会诊
疑难病例需多个科室会诊时,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办同意,邀请有关医师参加。一般应提前1-2天将病情摘要、会诊目的及邀请会诊人员报医务办。医务办确定会诊时间,并通知有关科室及人员。
会诊由申请科室的科主任主持,医务办参加,必要时主管医疗的医疗副院长参加,由主治医师报告病历,经治医师作详细会诊记录,并认真执行会诊确定的诊疗方案。
(5)院外会诊
本院不能解决的疑难病例,可邀请外院专家来院会诊。由科主任提出申请,由主管病人的主治医师填写书面申请,包括简要病史、体查、必要的辅助检查结果以及初步诊断和会诊目的及要求等情况,科主任签字送医务办,经医务办同意后报主管医疗的医疗副院长批准。经医务办与有关医院联系,确定会诊时间,并负责安排接待事宜。会
诊由科主任、医务办主任或医疗副院长主持。主治医师报告病情,经治医师作详细会诊记录。
需转外院会诊者,经本科室主任审签,医务办批准,持介绍信前往会诊。外出会诊要带全有关医疗资料,并写明会诊目的及要求。院外会诊亦可采取电话会诊或书面会诊的形式,其程序同前。
(6)外出会诊
外院指定邀请我院医师会诊,必须提供单位(医务办)介绍信,经我院医务办同意,办理外出会诊手续后方可外出会诊,否则由此发生的医疗纠纷或交通事故,由外出应诊医师本人承担一切责任。
外院邀请本院会诊时,同样必须提供单位(医务办)介绍信,经我院医务办同意,医务办根据申请会诊医院的要求,将选派学有专长、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前往会诊,专家会诊时要耐心听取病情汇报,认真细致地检查病人,科学地、实事求是地提出诊疗意见,圆满完成会诊任务并报医务办。如遇疑难问题或病情复杂时,应立即报告医务办并进一步选派专家协助会诊,以便尽快作出诊疗方案并提出具体意见。
(7)会诊时应注意的问题。
1申请会诊科室应严格掌握会诊指征,必须由主治医师以上医师审核同意。
2切实提高会诊质量,做好会诊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经治医师要详细介绍病历,会诊人员要仔细检查,认真讨论,充分发扬学术民主。主持人要综合分析会诊意见,进行小结,提出具体诊疗方案。
3任何科室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拒绝按正常途径邀请的
各种会诊要求。
九、查对制度
1临床科室
(1)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病人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门诊号)。
(2)执行医嘱时要进行“三查七对”: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对床号、姓名和服用药的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
(3)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4)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5)输血前,需经两人查对,无误后,方可输入;输血时须注意观察,保证安全。
2手术室
(1)接病人时,要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诊断、手术名称、术前用药。
(2)手术前,必须查对姓名、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法及麻醉用药。
(3)凡进行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术前与缝合前清点所有敷料和器械数。
3药房
(1)配方时,查对处方的内容、药物剂量、配伍禁忌。(2)发药时,查对药名、规格、剂量、用法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标签(药袋)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药品有无变质,是否超过有效期;查对姓名、年龄,并交代用法及注意事项。
4输血科
(1)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两人工作时要“双查双签”,一人工作时要重做一次。
(2)发血时,要与取血人共同查对科别、病房、床号、姓名、血型、交叉配合试验结果、血瓶号、采血日期、血液质量。
5检验科
(1)采取标本时,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检验目的。
(2)收集标本时,查对科别、姓名、性别、联号、标本数和质量。(3)检验时,查对试剂、项目,化验单与标本是否相符。(4)检验后,查对目的、结果。(5)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6病理科
(1)收集标本时,查对单位、姓名、性别、联号、标本、固定液。(2)制度片时,查对编号、标本种类、切片数量。
(3)诊断时,查对编号、标本种类、临床诊断、病理诊断。(4)发报告时,查对单位。7放射科
(1)检查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年龄、片号、部位、目的。(2)治疗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部位、条件、时间、角度、剂量。
(3)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8各临床及相关医技科室
(1)各科治疗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部位、种类、剂量、时间、皮肤。
(2)低频治疗时,查对极性、电流量、次数。(3)高频治疗时,检查体表、体内有无金属异常。
(4)针刺治疗前,检查针的数量和质量,取针时,检查针数和有无断针。
9供应室
(1)准备器械包时,查对品名、数量、质量、清洁度。(2)发器械包时,查对名称、消毒日期。
(3)收器械包时,查对数量、质量、清洁处理情况。10特殊检查室(心电图、脑电图、超声波、基础代谢等)(1)检查时,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检查目的。(2)诊断时,查对姓名、编号、临床诊断、检查结果。(3)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
十、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
1病历记录应用钢笔或签字笔书写,力求通顺、完整、简炼、准确、字迹清楚、整洁,不得删改、倒填、剪贴。医师应签全名。
2病历一律用中文书写,无正式译名的病名,以及药名等可以例外。诊断、手术应按照疾病和手术分类名称填写。
3新入院病人必须书写一份完整病历,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籍贯,工作单位或住所、婚否、入院日期、主诉、现病史、既往史、过敏史、家族史、系统回顾,个人生活史,女病人月经史、生育史、体格检查、本科所见、化验检查、特殊检查、小结、初步诊断、治疗处理意见等,由医师书写签字。
4书写时力求详尽、准确,要求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急诊应即刻检查书写。
5病历由实习医师负责书写,经住院医师审查签字,并做必要的补充修改,住院医师另写住院记录和首次病程记录。如无实习医师时则由住院医师书写病历,总住院医师或主治医师应审查修改并签字。
6再次入院者应按要求书写再次入院病历。
7病人入院后,必须于24小时内进行拟诊分析,提出诊疗措施,并记入病程记录内。
8首次病程记录包括病情变化、检查所见、鉴别诊断、上级医师对病情的分析及诊疗意见、治疗过程和效果。凡施行特殊处理时要记明施行方法和时间。病程记录一般应每天记录一次,(一般病人可2—3日写一次),重危病人和病情骤然恶化的病人应随时记录。病程记录由住院医师负责记载,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应有计划地进行检查,提出同意或修改意见并签字。
9科内或全院性会诊及疑难病症的讨论,应作详细记录。请他科
医师会诊由会诊医师认真填写记录并签字。
10手术病人的术前准备、术前讨论、手术记录、术后总结,均应详细地填入病程记录内或另附手术记录单。
11凡移交病人均需由交班医师作出交班小结填入病程记录内。阶段小结由住院医师负责写入病程记录内。
12凡决定转诊、转科或转院的病人,住院医师必须书写较为详细的转诊、转科、或转院记录,主治医师审查签字。转院记录最后由科主任审查签字。
13各种检查结果回报单按顺序粘贴,各种病情介绍单或诊断证明书应附于病历上。
14出院总结和死亡记录应在当日完成。出院总结内容包括病历摘要及各项检查要点、住院期间的病情转变及治疗过程、效果、出院时情况、出院后处理方案和随诊计划,应由住院医师书写,总住院医师或主治医师审查签字。死亡记录除病历摘要、治疗经过外,应记载抢救措施、死亡时间、死亡原因,由住院医师书写,主治医师审查签字。凡做病理解剖的病例应有详细的病理解剖记录及病理诊断。死亡病历讨论也应有详细记录,并填写死亡病历专页。
15中医、中西医结合病历包括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断和治疗内容。
十一、交接班制度
1各病室、急诊科观察室、急诊科留观病房均实行早班集体交接班,每晨由负责主治医师(或总住院医师)或护士长召集全病室医护人员开晨会,由夜班护士报告晚夜班情况,医师或护士长报告病房工作
重点和注意事项,经管医生提出新病人及重点病人之诊疗、手术及护理要点。交接班时必须衣帽整齐、注意力集中,交接班人在未完成交班前,不得离开病房。每次晨会不得超过半小时。
2各科室医师在下班前应将危、急、重病人病情和处理事项记入交班本,并做好口头交班工作。值班医师对危重病人应作好病程记录和医疗措施记录,并扼要记入值班日志。
3交班具体要求
(1)护士应有书面交班本,详细记录危、重、新及手术前后病人情况和注意事项。护士交班本上还应详细记载病人流动情况。
(2)交班前应全部完成本班工作,并尽可能为下班做好准备,如因特殊情况未能完成,须说明原因,交接班后继续完成。
(3)护士交班时应共同巡视病人,进行床头交班。同时按规定项目及数字交清剧毒、药品、医疗器械及病人特殊检查、标本收集等。
(4)医师交班时,应写好必要的记录,危重病人应在床头交接班。(5)交接班时要求认真、仔细,交接班后发生的问题,概由接班者负责,不得推诿。
(6)白班护士交班前应准备充足抢救物品及敷料、器械、被服等。其它医、护、技部门的交接班按各部门制度细则执行。
十二、医疗技术准入制度
1为加强医疗技术管理,促进卫生科技进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湘雅三医院实际情况,制度定本医疗技术准入制度。
2凡引进本院尚未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均应严格遵守本准入制度。
3新医疗技术分为以下三类:
(1)探索使用技术,指医疗机构引进或自主开发的在国内尚未使用的新技术。
(2)限制度使用技术(高难、高新技术),指需要在限定范围和具备一定条件方可使用的技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的医疗技术。
(3)一般诊疗技术,指除国家或省卫生行政部门规定限制度使用外的常用诊疗项目,具体是指在国内已开展且基本成熟或完全成熟的医疗技术。
4医院鼓励研究、开发和应用新的医疗技术,鼓励引进国内外先进医疗技术;禁止使用已明显落后或不再适用、需要淘汰或技术性、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社会伦理及法律等方面与保障公民健康不相适应的技术。
5医院由医务办牵头成立医院新技术管理委员会(由医院主要专家组成)及科室医疗新技术管理小组(由科室主任及专家3-5人组成),全面负责新技术项目的理论和技术论证,并提供权威性的评价。包括:提出医疗技术准入政策建议;提出限制度使用技术项目的建议及相关的技术规范和准入标准;负责探索和限制度使用技木项目技术评估,并出具评估报告;对重大技术准入项目实施效果和社会影响评估,以及其他与技术准入有关的咨询工作。
6严格规范医疗新技术的临床准入制度,凡引进本院尚未开展的
新技术、新项目,首先须由所在科室进行可行性研究,在确认其安全性、有效性及包括伦理、道德方面评定的基础上,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指导临床实践,同时要具备相应的技术条件、人员和设施,经科室集中讨论和科主任同意后,填写“新技术、新项目申请表”交医务办审核和集体评估。
(1)科室新开展一般诊疗技术项目只需填写“申请表”向医务办申请,在本院《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范围内的,由医务办组织审核和集体评估;新项目为本院《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范围外的,由医务办向省卫生厅申报,由卫生厅组织审核,医务办负责联络和催促执业登记。
(2)申请开展探索使用、限制度使用技术必须提交以下有关材料: ①医疗机构基本情况(包括床位数、科室设置、技术人员、设备和技术条件等)以及医疗机构合法性证明材料复印件;
②拟开展新技术项目相关的技术条件、设备条件、项目负责医师资质证明以及技术人员情况;
③拟开展新技术项目相关规章制度、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 ④拟开展探索使用技术项目的可行性报告; ⑤卫生行政部门或省医学会规定提交的其他材料。(3)探索使用技术、限制度使用技术项目评沽和申报: ①受理申报后由医务办进行形式审查;
②首先由医务办依托科室医疗新技术管理小组依据相关技术规范和准入标准进行初步技术评估;
③各科室申报材料完善后15个工作日内由医务办组织医院新技术管理委员会专家评审,并出具技术评估报告;
④由医务办向省卫生厅申报,由卫生厅和省医学会组织审核,医务办负责联络和催促执业登记。
7医院医务办职责:(1)医院医务办负责组织管理全院医疗技术准入工作,制度定有关医疗技术准入政策、规划,协调并监督本制度的实施。
(2)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等法规要求,组织审核新技术项目是否超范围执业,如属于超范围执业,由医务办向省卫生厅申报,由卫生厅和省医学会组织审核,医务办负责联络和催促执业登记。
(3)医务办组织科室医疗新技术管理小组和医院经改办等职能部门,参照省内或国内同级医院收费标准,填写收费标准申报表上报物价局。
(4)医院医务办负责实施全院医疗技术准入的日常监督管理,包括对已申报和开展的医疗新技术进行跟踪,了解其进展、协助培训相关人员、邀请院外专家指导,解决进展中的问题和困难等。
8各科室每年按规定时间将本计划开展的医疗新技术项目报医务办,并核准和落实医疗新技术主要负责人和主要参加人员,填写相关申请材料。科室医疗新技术管理小组组织并督促医疗技术按计划实施,定期与主管部门联系,确保医疗新技术顺利开展。医疗新技术项目负责人要对已开展的技术项目做到随时注意国内外、省内外发展动态,
收集信息,组织各类型的学术交流,及时总结和提高。
9在实施新技术、新项目前必须征得病人或其委托代理人的同意并书面签名备案。
10申报医疗新技术成果奖:
(1)申报科室于年底将所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进行总结,填写新技术、新项目评选申请表,上报医务办参加医院评比。申报材料要求完整、准确和实事求是,包括技术完成情况及效果、完成病例数以及必要的病历资料(临床效果及必要的对照)、国内外及省内应用现状、论文发表情况和相关查新报告以及该领域全国知名专家的意见说明等。
(2)医务办每年底对已经开展并取得成果的医疗新技术,组织医院新技术管理委员会专家采用高效、公正的程序进行评审,对其中非常有价值的项目授予奖励并向上级部门推介。
(3)医务办每年底对以往已开展或已评奖的医疗新技术,组织医院新技术管理委员会专家进行回顾性总结和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的评估,对已失去实用价值或停止的医疗技术作出相应结论。
11违反本办法规定,未经准入管理批准而擅自开展的医疗技术项目,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12违反本办法规是的医师,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13本制度如出现与国家行政管理部门相关医疗技术准入制度相
冲突的情况,按国家行政管理部门相关医疗技术准入制度执行。
14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另有规定的医疗技术准入项目或实验医疗项目,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十三、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1手术分类,根据国家新版教材,参照国际、国内专业会议建议,按照手术的难易程度、大小、是否已经开展情况将手术分为四类:
(1)一类手术:简单小型手术;
(2)二类手术:小型手术及简单中型手术;(3)三类手术:中型手术及一般大手术;
(4)四类手术:疑难重症大手术及科研手术、新开展手术、多科联合手术。
2各级人员参加手术范围,根据医生专业技术水平、从事专业工作时间与职责限定:
(1)住院医师可担当一类手术的术者,二、三类手术的助手;高年资住院医师可担当二类手术的术者。
(2)主治医师可担当二类手术的术者,或在副主任医师的帮助下,担当三类手术的术者,四类手术的助手,高年资主治医师可担当三类手术的术者。
(3)副主任医师可担当三类手术的术者,或在主任医师的帮助下,担当四类手术的术者。
(4)主任医师可担当三、四类手术的术者。
(5)上级医师均有义务和权力指导下级医师进行手术,要求副主任
医师和主任医师检查监督全科室手术情况,以确保手术质量和安全。
3手术批准权限:包括决定手术时间、指征、术式、手术组成员的分工等。
(1)一类手术由主治医师或高年资医师审批。(2)二类手术由副主任医师或高年资主治医师审批。
(3)三类手术由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兼行政正副科主任审批。(4)四类手术中的疑难重症大手术、多科联合手术由主任医师或科主任审批并报医务办备案;科研手术、新开展手术由科主任报告医务办,由主管医疗副院长审批后进行。
十四、谈话告知制度
1医患谈话制度
医患谈话制度主要是为了强化病人对疾病知情权及治疗方案选择权意识,为以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达到减少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目的,并起到进一步促进医师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健康的作用。
(1)主管医生对住院一周以上的病人在住院期间应进行不少于3次的谈话。
(2)
病人及家属双签字。
(4)
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anti-HCV、anti-HIV、RPR,下同)、血型血清学检查。报告单贴在病历上,作为重要的法律依据,以备日后信息反馈及资料备查。
3病人输血应由经治医师根据输血适应症制定用血计划,报主治医师审批后,逐项填写好《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后,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或每周一、三、五上午九点之前由相关人员交输血科备血。每张申请单只能预约一天的用血量,电话及口头申请预约不予受理。
4预定计划3天内有效,如需改期需重新预定。
5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病人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出现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病人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的病人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6AB型血、血小板、RH(D)阴性等其他稀有血型的血制品,需慎重考虑用血量,输血科不储血。原则上预定多少,用多少。若输血科按预约要求已备好上述血制品,申请者又取消用血计划,在血制品的有效期内未能调剂使用,造成血制品报废,血费从预订科室收入中扣除。
7急诊用血和没有预约的用血,申请者须先与输血科联系是否有库存血,若无库存血,由医师完成输血前各项准备工作(补充完善申请单、输血四项化验单、血型化验单、合血单)。输血科派专人去血液中
心取血或由血液中心派人紧急送血,所需车费由受血者负担,主管医师必须向受血者或其家属、陪人作好解释工作,确保有关费用的及时收取、取血工作的顺畅。若出现逃费情况,从申请者劳务费中扣除。
8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输血前由医师填写合血单,连同病人的血标本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9输血科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病人的RH(D)血型,准确无误时可进行交叉配血。
10每张合血单只能合一袋血。两人值班时,交叉配血试验由两人互相核对;一人值班时,操作完毕后自己复核,并填写配血试验结果。
11凡遇有下例情况必须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有关规定作抗体筛选试验:1.交叉配血不合时;2.对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者。
12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到输血科(血库)取血。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核对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病人的陪人和家属、实习生不能取血。
13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2—6℃冰箱,至少
7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
14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15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病人床旁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室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16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储血。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它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17输血科接到有关输血异常情况的通知时,输血科医技人员应及时赶到现场,同医护人员一起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保存好输血反应回报单,每月统计上报医务办。
18输血科室应做好血袋回收工作,至少保存一天,集中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