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一语文课外阅读课计划
初一语文课外阅读课计划
课外阅读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一条重要途径。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天空中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学生更好地完善个人品质,只有到更广阔的课外领域汲取营养。为全面落实《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的要求,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决定在初一学生中开展读书活动,特制订活动计划如下:
一、读书要求
1、爱读书。博览群书,手不释卷。
2、读好书。读名家名人,读名作名篇。
3、善读书。读书讲究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
二、活动目的
1、通过阅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2、通过有效阅读,扩大知识层面,培养语感,积累个性语言,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3、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外阅读体系,推进课程改革和发展。
三、活动安排
1、教会学生看书。指导阅读方法。
2、教会学生做笔记。眉批笔记、摘录笔记、提纲笔记、写心得体会,也就是读后感。
3、合理安排时间。每周一次定期阅读课,在班级或阅览室阅读,语文老师进班指导。平时每周一次可向图书室借阅书本,利用课余时间看书。
4、期末评比阅读之星。
2008.9
第二篇:初一课外知识
一、填空题:18分
1、下面是一部无数人喜欢的动画片片名打乱以后的字母,你能把它拼出来吗? M U E A H O H L O S A 动画片名称《 》
2、按语音停顿的不同,下面四句话哪一句表达的意思最多?()
(1)我怕你笑话。(2)小王打败了小李得了冠军。(3)这批货不要退回。(4)我送你走吧。
3、用“优美动人”“传神写意”“兼具众美”“声情并茂”“笔走龙蛇”五个词分别对下面五个介绍中国艺术的书名作修饰,请把这五个词语分别填入五个书名前面。(1)《 的中国绘画》(2)《 的中国书法》(3)《 的中国舞蹈》(4)《 的中国音乐》(5)《 的中国戏曲》
4、根据提供的信息,分别说出对应的人物或作品。
(1)赤兔马 单刀赴会 败走麦城 作品:()
(2)海滩 荒岛 “星期五” 英国历险 主人公:()
5、“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这副对联赞颂的是()代诗人().请你写出这位诗人的两句诗()
6、“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是名著《 》中的一个回目,其中“花和尚”是指(),“豹子头”是指()。
7、《卜算子咏梅》中“卜算子”是词的();“咏梅”是词的()。词一般分为()和()两部分。
二、根据提示写成语:8分
(1)节省介绍费的最佳方法是()(2)用霓虹灯装饰的广告语是()(3)广东人唱京剧是()(4)仰泳决赛是()
(5)有一个人出门做买卖,可他不懂生意经,朋友便给他写了四句打油诗,每句都隐含着一个是“一”的成语,请你写写看。劝告你不听,()什么都不懂。()本利都丢光,()美梦全落空。()
三、猜字谜:6分
1、左耳朵右耳朵()
2、二点水()
3、言字旁()
4、宝盖头()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6、《三国演义》魏、蜀、吴各有据点,《水浒传》诸好汉同奔一方,《西游记》多种神怪似人非人,《红楼梦》大观园才子佳人。()
四、传承传统文化:7分
1、凡是人()天同覆()。
同是人()流俗众()。读书法()
()信皆要。(以上选自弟子规)
2、子不学()幼不学()。玉不琢()人不学()。人不学(不如)。幼而学()。勤有功()。(以上选自三字经)
五、给下面句子填上恰当的谚语。3分
1、古人有言,()如今虽说贾府不像先前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人家,到底气象不同,还是很兴盛的。
2、人家又没有明确是说你,你去解释,不是()吗?
3、学习应该是持之以恒的事,绝不能()
六、写出和下面句子相对应的句子。12分
1、忽如一夜春风来,()。
2、(),淡妆浓抹总相宜。
3、七八个星天外,()。
4、(),往来成古今。
5、宁为玉碎,()。
6、问君能有几多愁,()
7、人生自古谁无死?()
8、(),两行清泪为思亲。
9、生,(),义,(),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0、三十功名尘与土,()莫等闲、()空悲切。
七、你知道下面的惯用语是什么吗?4分
1、把在团体中起主导的人喻为()
2、把足智多谋的人喻为()
3、把接待宾客的当地主人喻为()
4、把公堂台阶下受审的囚犯喻为()
八、文史知识你知道多少?8分
1、“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这一诗句的“父子三词客”指的是()、()、();“四大家”指的是()、()、()、()。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名()字(),春秋时代鲁国人,他是()家、()家、()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 ”)《论语》中的“论”应读()。现存()篇是他的弟子记录他与弟子们所言引的。
九、把歇后语补充完整6分
孔夫子搬家----老鼠进书房---
半夜三更放大炮——、冰糖煮黄莲——
窗户边吹喇叭—— 芭蕉插在古树上——
十、连线题(4)
朝代 时代文学 代表作品
唐 词 《如梦令》.李清照 宋 小说 《窦娥怨》.关汉卿 元 诗 《静夜思》.李 白 明、清 曲 《西游记》.吴承恩
十一、阅读新体验24分
(一)一枚硬币(10分)两个年轻人一同寻找工作,一个是英国人,一个是犹太人。
一枚硬币躺在地上,英国青年看也不看他走了过去,犹太青年却激动地将它捡起。英国青年对犹太青年的举动露出鄙夷之色:一枚硬币也捡,真没出息。
犹太青年望着远去的英国青年心生感慨:让钱白白地从身边溜走,真没出息。
两个人同时走进一家公司。公司很小,工作很累,工资也低,英国青年不屑一顾地走了,而犹太青年却高兴地留了下来。
两年后,两人在街上相遇,犹太青年已成了老板,而英国青年还在寻找工作。英国青年对此不可理解,说:“你这么没出息的人怎么能这么快就‘发’了?”犹太青年说:“因为我没像你那样绅士般地从一枚硬币上迈过去。你连一枚硬币都不要,怎么会发大财呢?”
英国青年并非不要钱,可他眼睛盯着的是大钱而不是小钱,所以他的钱总在明天。这就是问题的答案。
1、这样有深刻含义的文章我读得懂:
对待一分钱,英国青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犹太青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英国青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犹太青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觉得犹太青年成为老板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篇:2014初一课外文言文
灯塔教育文言文训练
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
【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原文】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
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或答人简札()()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译文
3.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答:
二、铁杵磨针
【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杵](chǔ)棒槌。[卒业]完成学业 【阅读训练】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去()方()欲()还:()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2)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答:
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答:
三、日攘一鸡
【注解】①攘:这里是偷窃的意思
【阅读训练】
1、解释加点字:
是非君子之道()()以待来年然后已()
2、翻译下面句子(4分)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译文: 是非君子之道 译文:
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译文:
四、薛谭学讴
【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解】①讴:这里是歌唱。②饯行于郊衢:饯,设宴送行。郊衢,郊外的大道边。③抚节悲歌:抚节,打着节拍。④薛谭乃谢求反:谢,道歉。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未穷青之技()②秦青弗止()③响遏行云()
2.翻译: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 译文:
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灯塔教育文言文训练
答:
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答:
五、眉、眼、口、鼻四者,毕有神①也。一日,口为鼻曰:“尔何能,而位居吾上?”鼻曰:“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鼻为眼曰:“子有何能,而位在我上也?”眼曰:“吾能观美恶,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鼻又曰:“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眉曰:“我也不能与诸君厮②争得,我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那里?”
(选自罗烨《醉翁谈录》)[注释] ① 神:灵性。② 厮:相互。
1.请用“ / ”给下面句子断句(两处)。
吾 能 别 香 臭 然 后 子 可 食 故 吾位 居 汝 上。
2.下列句子中的“为”与例句中的“为”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一日,口为鼻曰:“尔何能,而位居吾上?”
A.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B.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C.不足为外人道也。D.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3.翻译。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
4.通读全文后,你从眉、眼、口、鼻之争中得到什么启示?
六、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①盐。既得盐羹,便自念言:“所以羹者,缘有盐故。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盐已口爽②,返③为其患。(《百喻经》)[注释]①益:增加。②爽:败坏(口味)。③返:同“反”,相反。
1.解释画线词语。
(1)主人与食(2)缘有盐故 2.愚人发现食物因盐好吃之后,做了什么事?
3.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总结出这则笑话蕴含的道理。
七、处之不易①
殷仲堪②既为荆州,值水俭③。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虽欲率物④,亦缘其性真素⑤。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⑥,云我豁⑦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尔曹⑧其存⑨之!”(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解] ①处:居于高位;易:改变。②殷仲堪:人名。③俭:荒年。④率物:为人表率。⑤素:朴素。⑥受任方州:受命担任大州刺史。⑦豁:抛弃。⑧尔曹:你们。⑨存:谨记。
1.解释画线的词。
(1)辄拾以啖之()(2)盘外无余肴()(3)亦缘其性真素()(4)勿以我受任方州()2.翻译。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
3.文中“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可解释为:安于清贫是读书人的本份,哪能攀上高枝,就把树干抛弃了呢?这句话给你怎样的启示?
八、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1.选出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邴原少孤:失去父亲 B.一则羡其不孤:羡慕
灯塔教育文言文训练
C.二则羡其得学:代词,自己 D.师恻然曰:悲伤或同情的样子。2.翻译。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3.短文写了两个人物,邴原和老师,请任选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你对他的看法。
九、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①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②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③也!”崇宁、大观④间,海外诗⑤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⑥,而人或谓之不韵⑦。(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 笔记卷》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棐(fěi):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③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④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⑤海外诗:指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⑥气索:气短。⑦不韵:不雅。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落 笔 辄 为 人 所 传 诵 2.解释加点词。
(1)前后类如此()(2)是时()(3)往往以多相夸()3.翻译。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
4.你怎样理解“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这句话的含义。
5.文段表现苏轼诗文的成就,在写法上有怎样的特点?
6.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这句话中你感受到欧阳修怎样的品格?
六一居士传(节选)欧阳修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①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②者乎?而屡易其号。……”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注释]①颍水:地名。②逃名:不求名声,避名而不居。
1、“屡易其号”中“屡”的意思是:
2、“六一居士”中“六一”具体指什么?
3、欧阳修为什么在“既老而衰且病”的境况下将自己的号更为“六一居士”?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①,芒芒然归②,谓其人曰:“今日病矣③!予助苗长矣④!”其子趋而往视之⑤,苗则槁矣⑥.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
①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长(zhǎng)生长,成长,揠(yà)——拔。
②芒芒然——疲倦的样子。③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④予——我,第一人称代词。⑤趋——快走。往——去,到..去。⑥槁(gǎo)——草木干枯。
1.解释:揠()归()谓()益()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寓意?
灯塔教育文言文训练
参考答案:
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
①书遂大进(终于)②平生于书(对于)③或答人简札(有时)(书信)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译文 稍微有些不满意,一定再三修改,不满足。
3.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答: 文征明勤奋习字,获得很大的进步。
二、铁杵磨针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离开)方:(正)欲(想要)还:(回去)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老妪)2)学而时习之(以前的知识)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答: 李白被老妇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4略
三 日攘一鸡
一、解释加点字:
1、(这)(做法)
2、已(停止)
翻译下面句子(4分)译文:现在有个人每天偷邻居家的鸡。2:这不是君子的行为。
3、译文:请让我减少偷鸡的数量,每月偷一只鸡,来等待第二年再停止。
(四)薛谭学讴
1.①未穷青之技(学尽)②秦青弗止(不)③响遏行云(遏止)
2.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演唱的本领,他没有学尽秦青的技艺,自认为把师傅的本领完全学尽了。4.答:学习没有止境,要谦虚好学,不能够浅尝辄止。
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有,薛谭知错就改,马上向师傅道歉,并且留下来继续学习,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
五、《眉、眼、口、鼻》1.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2. C 3.如果这样,那么眉毛有什么本领,也在我上面呢? 4.示例:在现实生活中,不要过分强调自己的能力,只有把自己置于群体之中,在团结和谐的集体中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六、《愚人食盐》1.(1)给(2)原因2.愚人发现食物因盐好吃之后就空口吃盐。3.做事要把握尺度,不能走极端;认识事物不能一知半解。(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
七、《处之不易》1.啖:吃。肴:莱。其:他。以:因为。2.殷仲堪刚任(做)荆州刺史,正赶(遇或碰)上水灾荒年3.人不能因为身份地位的变化而改变原来的品行、志向
八、《邴原少孤》1.C.2.略3.言之有理即可
九、《东坡诗文》1.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2.(1)像(2)这(3)夸耀(炫耀)3.士大夫没(熟)读过苏东坡诗文的,便觉得没面子(气短)。4.表现欧阳修对苏东坡的赏识,认为苏东坡的文学成就和名声将超过自己。5.文段主要从侧面来表现苏东坡的成就。6.开阔的胸襟。
十、《六一居士传》
1、多次
2、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一翁。(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归纳)
3、聊以志吾之乐尔。(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归纳)
译文 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的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天下不助苗生长的人实在很少啊。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
拔 归家,回家,对……说 益处,好处【寓意】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
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
第四篇:初一语文起始课
初中语文第一课
教学目标:
1、熟悉初中语文学习要求。
2、了解新教材的特点。
3、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自我介绍
二、了解语文学科的特点
(一)语文是什么?
初中语文学习与小学大不一样,在新一轮学习的起点,有必要从一个新视角来审视一番语文学科。语文教育前辈叶圣陶这样解释:“什么教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学语文,即学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从能力的角度讲,即听、说、读、写能力。现在还要加上一个思。
(二)为什么学语文?
1、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语文的外延与生活是一致的。如:看书、读报、写信、上网、演讲、总结、辩护等。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可一盘青菜足矣”的不同标点不同意思(标点)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可青菜一碟,足矣!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可青菜一碟,足矣!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可青菜一碟,足矣!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可!青菜一碟,足矣!
一理发师傅惩罚地主的故事。问:“您的眉毛要还是不要?”(多义)
2、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即语文的工具性。识文、断字、理解。
三角几何六角三角三角几何几何
《三角》、《几何》六角,《三角》三角,《几何》几何?三角。
3、语文还能开拓视野、发展能力、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特别是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不仅能让我们重温文化传统、了解异域风情,而且能陶冶我们的情操,激励我们的斗志。在文学的殿堂里中我们能感受到鲁迅的锐利、朱自清的深沉、张爱玲的苍凉、徐志摩的浪漫。
在书香的天空下,我们能领略到“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展云舒”的那份超然;能感受到“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那份大气;能想像出“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那份凄凉;还能品味“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那份美丽;我们更能体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那份自信!
“腹有诗书气自华”,沉浸在文学的殿堂里,相信你的人生境界定会得到升华。
(三)如何才能学好语文?
多积累+多思考+多训练
三、初中语文学习内容的介绍
1、学习内容:六册书的课文、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作文。
2、学习与评价方式:平时成绩+考试成绩。
平时成绩:平时作业、课堂发言、课前演讲、综合性学习、日记作文。
考试成绩:初一初二满分100分,基础(23分)+阅读(44分)+作文(30分)+书写(3分);初三满分120分,作文增加到50分。
3、教学安排:
每学期按教材上课;综合性学习每学期开展三次大型活动;日记第一学期每周四篇,以后逐渐减少;大作文每学期六次。电视散文、朗诵比赛等
四、初中语文学习要求
(一)养成几个好习惯。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培根曾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又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是好习惯,会让人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你一辈子。”
养成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于语文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要。可以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入手。
1、仔细听。学会倾听,听老师讲,听同学发言。听的过程中要勤思考,学会抓要领,善比较,有自己的观点。听的时候要有礼貌,懂得尊重别人,不随意插话,打断他人。
2、大胆说。这里的说不仅是指课堂上回答问题,也指课内外的提出问题。大胆发言,质疑答问,是积极思考的表现。唯有做个思考者,积极主动学习,做学习的主人,我们在学习中才能真正有所收获。我们不少同学,不敢发言,可能是因为不能肯定自己的答案,更多的是害怕,害怕老师批评,害怕同学们笑话。我们可以换个角度考虑问题。犯错、批评与成长相关。课堂上,问题回答错了,挨老师批评了,被同学们笑话了,这个问题我必然会记忆深刻,今后碰见,再不会犯错。人总是在错误中成长,在批评自我批评中成熟。这样一想,我们在课堂上不仅要大胆发言,更要踊跃发言了,对不对?
3、广泛读。广泛涉猎,博采众长,可以获得丰富的生命体验、阅读经验、写作技巧,这对于我们写作阅读都有极大的启发帮助。古人不是说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阅读是给自己储蓄。可以提升思想的境界,积累写作的素材,阅读课本、读本、课外读物(量至少是教材的4至5倍),要避免庸俗的阅读(“获得脖子以上的快乐”的阅读)。
在广泛读的同时也提倡深入的读,读熟一部作品,读透一个作家。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作者在介绍经验时说他前后把《三国演义》读了有三十几遍,不但熟悉了书中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个人物,而且连作者罗贯中的语言风格都模仿的很像了。唯有精读深入的读,我们的思想才会因之深入,我们的文笔才能在模仿中形成自己的风格。
4、勤奋的写。这里的写包括写作文,写日记,写随笔等,也包括抄写字词,摘抄美词丽句、精彩段落这些积累工作。读得多,不代表就写的好。勤于动笔头,记录自己所见所闻所感,留住自己一瞬间的灵感,写得多了,自然就能悟出写作技巧。再说当自己回头看自己一点一点码起的文字已成摞成堆成山,心底成功的喜悦自不待言。我们不求自己能成名成家,就为了记录自己的青葱岁月,为了提高语文成绩,为了在中考高考中胜出,这一份辛苦,也是有价值的。
5、笔记习惯。一种是零散的知识点——课堂听讲时直接写在书本上;一种是能力方法和补充拓展——学习或解题方法的归纳,课后自己归纳整理扩展补充。后者意义价值极大。
6、书写习惯。电脑的普及及使用使书水平整体下降。要有板有眼,一笔不苟,作文要写正楷字。书写不合格发还重写。考试书写算分单列,占3分。
(二)初中课外名著阅读推荐书目
1、《爱的教育》
2、《繁星•春水》
3、《伊索寓言》
4、《童年》
5、《鲁滨孙漂流记》
6、《昆虫记》
7、《朝花夕拾》
8、《骆驼祥子》
9、《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0、《西游记》
11、《海底两万里》
12、《名人传》
13、《水浒》
14、《傅雷家书》
15、《培根随笔》
16、《格列佛游记》
17、《简爱》
18、《三国演义》
19、《红楼梦》
尊敬的家长,您好!欢迎您的孩子来到初一(10)班!我是本班的语文老师,为了更好地做好开学上课工作,进一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请通知您的孩子准备以下物品:
1、七上名著:《繁星•春水》、《伊索寓言》(待续)
(续)
2、文具:签字笔或钢笔(红色与黑色各一支,禁用圆珠笔)、透明胶(禁用修正液、修正带)
3、工具书:《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成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必备)
推荐:每学期教辅用书,如《三点一测》
(续)
4、本子:①课堂笔记本。(练习本)②听写本。(语文本)
③家庭作业本。(练习本)④ 400字稿纸(练字)。
⑤ 《阅读与写作》笔记本。(软面抄——A5)
祝您的孩子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尊敬的家长,您好!欢迎您的孩子来到初一(10)班!我是本班的语文老师,为了进一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请提醒您的孩子准备以下物品:
1、七上名著:《繁星•春水》、《伊索寓言》
2、文具:签字笔或钢笔(红黑两色各一支,禁用圆珠笔)、透明胶(禁用修正液、修正带)(待续)
3、工具书《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成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必备)
推荐:每学期教辅用书,如《三点一测》
4、本子:①课堂笔记本(语文本)②家庭作业本(练习本)③400字稿纸(练字)。④《阅读与写作》笔记本。(软面抄—A5)
祝您的孩子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第五篇:初一语文教研组计划
初一语文教研组计划
语文课程改革的字样在语文教师的心目中早已经不在新鲜,但作为一线教师却应该把这种创新与改革的意识深入骨髓。因为语文这门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在学生的成长与学习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所以全体语文教师在开学之初首先树立起责任意识,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有决心让碧流台地区中学的语文课堂呈现出一派全新的气象。新学期伊始,我们语文组的教研工作将继续以课程改革为中心,探索适合课程改革的新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评价改革;加大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力度,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我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作出语文学科应有的贡献。本学期根据教导处的工作安排制定如下计划:
一、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思想。
积极贯彻国家教育会议精神,认真学习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新课程标准》及上级行政部门有关的讲话和本校领导的讲座。借助本次课程改革的强劲东风,来一次教育思想的大解放。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确立课改的理念和策略,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真正确立以“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二、认真抓好教学常规,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1、抓好备课和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要加强管理,做到开会及时,人员齐全,记录认真,秩序井然,内容充实,而且邀请领导 康校长,张主任和王主任等领导参与并进行指导、评价。初一年级语文备课组要每周组织集体备课,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要定期检查教师教案,教案除正常环节,还要有教学反思,做到有记载,有反馈。
2、抓好听课、评课工作,把听课、评课作为语文教学的常规。
语文备课组经常安排听随堂课,定期安排听研究课,使教研活动正常有序开展,每位教师至少每周听2节课,并积极参观兄弟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虚心学习,探讨研究。
3、写好导学案,统一进度,及时组内集体备课,注重创新空间的设计。做到认真完成教学反思,及时弥补缺漏,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效果。
4、抓好作业批改和补差工作。
要精心设计作业、试卷,统一批改要求,并在作业上有针对性批语,而且本学期至少完成2次开放性作业。
5、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今天的年轻就是明天的资本,青年教师有蓬勃的朝气与很好的可塑性,因此我们学校的年轻教师从不因年轻而受冷落,反而会获得更
大的发展空间。在本学期我们教研组决定组织青年教师系列座谈会,给他们与老教师学习与交流的机会,为他们创设发展的平台。
三、新课改给教师提供了广阔的教育教研天地,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参与,形成自己鲜明的个性。
1、校本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
针对教导处的工作安排,确定本次教研主题为:作文教学研究。为更好的完成活动,我们在全体语文教师中倡导在实际教学中根据自己具体情况全面开展此项教研活动,并要求教师有个人的研究计划或是几人协同研究,目的要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并且在研究中要行动有计划,实施有记录,期末有成果。
2、积极开展课外小组活动。
要求活动有计划,实施有记录,结束有感悟。并且每一次活动的计划撰写与活动的记录都要标清姓名。要求各班坚持上好阅读课,写好阅读心得,一月开展一次班内阅读交流课,用好学生的现有阅读资源。活动内容:
演讲比赛;读书征文;制作手抄报;名著赏析等。
碧流台地区中学初一语文教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