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理9-22章复习题 简答及论述[5篇]

时间:2019-05-14 01:51: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生理9-22章复习题 简答及论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生理9-22章复习题 简答及论述》。

第一篇:1、生理9-22章复习题 简答及论述

运动生理应用篇复习题2011-2012学年二学期(1-4班)9-12章复习题(或用已考过的也可以)1.什么是“个体乳酸阈”?为什么用乳酸阈强度练习可获得最佳的有氧训练效果?

提示:P267个体乳酸阈概念及P269制定有氧耐力训练的适宜强度 解:(1)个体乳酸阈的概念,4mmol ,1.4 mmol——7.5mmol(2)小于乳酸阈强度的练习效果较差;大于乳酸阈强度的练习,获得的是无氧训练效果。根据图表P267上面

2.(1)准备活动的意义P300四点,19题,(2)极点的产生P303概念及原因,18题

(3)疲劳产生的原因,P306六个学说及其举例说明,(4)恢复的过程P313三个阶段及其各个阶段的特征,注意超量恢复,全部从事的运动负荷,规律,举例说明作用!!10题是十三章的题 3.什么是高原训练?其提高人体运动能力的生理学基础。选择,简答(1)P340概念及其练习方法,(2)P339表14-2高原低氧急性和长期调节 4.什么是速度素质?其生理学基础?43题反应速度的生理学基础287(1)反应速度概念及生理学基础(2)速度速度概念及生理学基础 5.试述运动技能形成原理,简述分化阶段的表现、生理特点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P244四个过程

21题四个过程的表现、特点、问题及影响因素

6、从能量供应角度谈武术专业专项训练(或其他)的练习强度和时间的把握。P276发展ATP-CP供能能力的特点或P16ATP-CP系统特点足球运动是糖酵解机制,(1)特点:无氧代谢,供能速度快,能量:CP,ATP生成很少,肌肉中贮量少,供能时间是6~8秒;不需要O2,输出功率最大11.2 mmol,供能时间短

(供能系统为乳酸系统,为发达其对应的供能系统,训练时应着重练习强度大,时间在一分钟左右的运动。)

7、从能量供应角度谈体育高考四项身体素质训练的练习强度把握。体育高考四项:100米,立定跳远、800米、一分钟杠铃

P276发展糖酵解供能能力的特点或P16酵解能系统特点足球运动是糖酵解机制,(1)特点:无氧代谢,供能速度快,能量:肌糖原,ATP生成有限,终产物乳酸可导致肌肉疲劳

(体育高考四项身体素质都是无氧运动,且绝大部分是磷酸原系统。所以,练习强度要大,时间要短。)

8、试批判“仰卧起坐是减少腹部脂肪的有效方法”的错误论点。(仰卧起坐耗能少、且不是有氧运动,运动所耗的能量来自血液而不是局部。只是磷酸原系统功能特点;而减少腹部脂肪是有氧运动)

9、决定肌肉力量的生物学因素(决定肌肉力量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其后天可训练程度较大的因素有哪些?)

P2807个主要原因,p2823个后天可训练较大的因素

10、什么是超量恢复?人体适应性与超量恢复有什么关系? 十三章P323超量补偿或超量恢复,决定因素

11、运动性免疫特点? P466概念及主要表现与之对应的强度大中小

12、.运动处方定义要素实施 25题是四个基本要素(运动类型依据兴趣和运动目的;运动强度依据心率和主观运动强度及运动类型;运动时间依据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带特殊的高血压不能在6——8点运动)P407——P412各个要素及其每个要素之间的联系,13、儿童少年身体素质发展规律P382四个规律

14、试述有氧耐力的生理学因素及其影响因素。

答:影响有氧耐力的生理学因素主要取决于心肺功能、骨骼肌特点、神经调节已经能量供应特点。

15、详述影响运动后过量氧耗的主要原因。(必须掌握填空、选择)(1)体温升高(2)儿茶酚胺的影响(3)磷酸肌酸的再合成(4)Ca2+的作用(5)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

16、详述最大摄氧量的影响因素。(记忆填空、选择)(1)氧运输系统对VO2max的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2)肌组织利用氧能力对VO2max的影响

(3)其他因素对VO2max的影响

17、乳酸阈在体育运动实践中是如何应用的?(联系实际应用题举例)论述题

(1)评定有氧工作能力

(2)制定有氧耐力训练的适宜强度

18、分析“极点”和“第二次呼吸”产生的机制及减轻“极点” 反应的措施。(必须记忆简单)简答

答:极点产生的原因:内脏器官的机能惰性大---不能适应---造成缺氧,乳酸堆积,PH向酸性---影响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引起呼吸和循环系统机能以及运动动力定型紊乱。

第二次呼吸产生的原因:运动的持续---惰性逐步得到克服--吸氧水平逐渐提高---极点出现时,运动速度暂时下降,致使运动的每分需氧量暂时减少---机体缺氧状态逐步得到缓解,--呼吸循环系统的机能活动增强,动力定型得以恢复。

措施:(1)适当的准备活动(2)极点出现时,应继续坚持运动,并注意加深呼吸和适当控制运动强度

19、“热身”为什么不是准备活动的全部生理机制?准备活动的时间、强度如何掌握?准备活动的生理意义?试举例说明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前准备活动的特点和重点,根据其运动特点安排强度 2题的(1)热身只是机制3,简答;时间强度,选择; 20、选拔一名少年足球运动员的主要生理学依据是什么?简答 足球运动是糖酵解机制,(1)特点:无氧代谢,供能速度快,能量:肌糖原,ATP生成有限,终产物乳酸可导致肌肉疲劳,供能时间是持续在2~3分钟(2)可设计几个运动强度大,持续在2分钟左右的运动

如800米、1分钟超极量强度跑、间歇4分钟共重复5次的间歇训练

21、依据生理学原理,并结合训练实践,谈谈如何改进运动员的运动技能?5题(应用论述)四个过程的表现、特点、问题及影响因素

22、试从生理学解释为什么身材较小的体操运动员往往能取得较好成绩,以及为什么体操运动员的身材要比投掷运动员小的多?(从绝对力量与相对力量方面进行回答)

P41肌肉力量与爆发力

P284绝对肌力与相对肌力

23、如何进行力量素质的训练?其训练原则有哪些?

P282肌肉力量的可训练因素3个,力量训练的原则6个,要素3个

24、高原反应,高原训练的注意事项(重点)高原训练的利弊)简答 P340高原训练的概念及其方法,P344高原训练的要素的前三个详细说明

25、(重点)何谓运动处方?试述运动处方的基本要素及各要素在运动处方中的作用 试述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方案及注意事项。请为一位健康的75岁老人制定一个运动处方(运动处方前几年还没有以大题形式出现,今年要重视!)论述

(1)P407运动处方的概念及其各要素及其每个要素之间的联系,(2)是四个基本要素(运动类型依据兴趣和运动目的;运动强度依据心率和主观运动强度及运动类型;运动时间依据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带特殊的高血压不能在6——8点运动)

(3)糖尿病患者必须注意运动前必须吃饭防止低血糖 P420健身跑的运动处方

(一)运动目的

1.改善心肺功能,提高有氧耐力,增强体质。

2.调节神经系统功能,尤其是调节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3.改善消化系统功能。

4.促进脂肪代谢,控制体重,减肥健美。

5.防治高血脂、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

(二)运动形式与方法

走跑交替或者匀速跑方法(二选一)

1.走跑交替适合于体弱和缺乏锻炼的人。方法是先走100~200米,然后慢跑300~500米,重复数次。初参加锻炼的人,一般是走1分钟,跑1分钟,交替进行。经过一段时间锻炼之后,就可以缩短走的时间,直到能慢跑5~8分钟,以后每隔1~2周逐渐增加跑步时间和距离,每周跑3~5次。

2.匀速跑是在跑的过程中跑速基本保持不变、匀速地分配体力的一种跑步方式。匀速跑对中年人来说是合适的,可根据自己的体力合理地选择跑步速度,也能够比较容易地控制运动中的心率。锻炼者还可采用定时间或定距离的匀速跑,灵活多样,由自己来掌握。

(三)负荷强度

健身跑的负荷强度一般采用中等强度。负荷强度是否适宜,可用测定心率和自我感觉来掌握。通常采用的标准时:180-年龄为适宜心率,75岁健康老人的适宜心率为一般不应超过每分钟105次。

(四)运动时间、频率与运动时间带

1.运动时间 每次持续运动时间在20~40分钟,至少15分钟。2.运动的频度 可根据个人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程度确定运动的频度,一般采用每周三次或隔日一次较好,每周运动总时间不得低于80分钟。

3.运动的时间带 8点以后进行健身跑

(五)注意事项 1.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2.冬天跑步要注意防寒 3.患病时要注意休息

4.运动前必须吃饭防止低血糖

26、根据儿童少年灵敏和柔韧素质的年龄特点,如何安排体育教学与训练?(了解)

灵敏是一种综合素质,在13~14岁发展的较为显著,在此年龄阶段进行灵敏练习的训练,发展灵敏素质,可取得较大的效果。柔韧是指肌肉弹性高,关节韧带的伸展度等方面柔韧性好而言。年龄越小柔韧性越好,女孩比男孩柔韧性好。柔韧素质的训练要从幼年开始为好,练习时要注意与力量练习适当配合,可起到相辅构成的作用,否则相互制约,不利于柔韧素质的发展。提高灵敏素质和柔韧性,应抓住时机,早期进行训练。

以发展协调性和专项技术为主,以素质训练为辅。让孩子在训练中得到乐趣是至关重要的。4.灵敏素质

灵敏素质是指人体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变换身体姿势和方向的能力。灵敏与人体对空间定位和对时间感觉的能力有关,也和速度与力量素质的发展有关。灵敏是一种综合素质。在体育教学中,可采用活动性游戏和各种基本体操等方式,以促进灵敏素质的发展。

5.柔韧素质

柔韧素质是指运动时各关节的活动幅度或范围。儿童少年关节的关节软骨较厚,关节囊和韧带的伸展性大,关节的运动幅度大于成人,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发展柔韧性的练习。年龄越小,柔韧性越好,根据素质发展的这一年龄特征,发展柔韧素质应从小抓起,与此同时,还应注意柔韧性与肌肉力量的相互关系,如年龄小做体操“桥”的能力差,主要原因不是柔韧性差,而是躯干伸肌力量不足所致。

身体素质虽然是通过人体各种基本活动和动作所表现出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等方面的能力,但也是人体内在综合机能的集中反映,因此,身体素质的状况是衡量小学生体质强弱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儿童少年来说,机体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单一的练习会造成机体发展不均衡,体育教师应采用全面发展

的身体练习,以利于他们身体各种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发展。

(要自己总结答案!)

43、综合题目应用:从运动生理学角度论述排球运动员扣球过程中的身体反应(结合视觉形成—兴奋--神经肌肉活动—感受器—反馈)根据反应速度的生理学基础和排球的步骤

论述

第十四章

特殊环境与运动能力复习题

一.填空题

1、高原训练的要素:①.适宜海拔高度②.适宜训练强度

③.训练持续时间④.出现最佳训练效果的时间

⑤.训练效果评价

⑥.训练方法与手段:1)高住低练法2)间歇性低氧训练法3)模拟高原训练法

二、名词解释

1、高原服习:人体在高原地区停留一定时期,机体对低氧环境会产生迅速的调节反应,提高对缺氧的耐受能力。

三、选择题

1.在高原比赛时与平原相比,与有氧工作能力有关的竞技成()A.明显提高

B.明显下降

C.略提高

D.略下降 2.在高原比赛时,短时间、高强度的运动项目成绩与平原比较会()A.明显提高

B.明显下降

C.略提高

D.略下降

3.高原应激会使骨骼肌质量下降同时存在肌纤维变小的现象,这是对高原环境的()。

A.不适应

B.尚未适应

C.不良适应

D.有利适应 4.世居平原的运动员高原训练的最佳高度应为()米。A. 1300~1500

B. 1600~2000

C. 2000~2500

D. 2700~3000 5.高原适应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的增加是由于()。

A.血浆量的减少

B.血浆量的增加

C.造血功能的加强

D.造血功能的减弱

6.久居高原人群的红细胞压积和血液粘度比一般人()。A.明显下降

B.明显增加

C.相似

D.变化较小 7.经过长期高原训练的运动员,安静时红细胞变形能力增加、()A红细胞压积减少,血粘度下降B.红细胞压积增加,血粘度下降 C红细胞压积增加,血粘度增加D.红细胞压积减少,血粘度增加

8.从平原到高原训练的时间最少要()周。

A.2

B.3

C.4

D.5 9.高原训练的最适宜的持续时间应为()周。

A.2~3

B.3~4

C.4~5

D.4~6 10.目前认为,长跑、马拉松项目的最佳比赛时间为高原训练下山后的()天。

A.4~5

B.10~14

C.20~26

D.39~42 答案:BCDCC

BABDA

11.水环境中的(浮力),(密度).(导热性)等特点,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及运动能力有较大的影响.在水中活动能量消耗较大比同样速度跑步时能量消耗大5-10倍.原因是(①水的导热性比空气大25倍,所以在水里人体热量散失得快。例如,在12℃的水中停留4分钟所散发的热量相当于在陆地1小时所散发的热量。②水的密度比空气大,水的阻力比空气的阻力大820倍。人体在水中的速度每增加2倍,则水的阻力就增加4倍,因此,游泳速度越快,所受到的阻力就越大,因而消耗的能量也就越多)

第十六章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与体育运动复习题

一。什么是青春性高血压。如何正确对待?

青春性高血压:青春发育期后,心脏发育速度增快,血管发育处于落后状态,青春性高血压同时由于性腺、甲状腺等分泌旺盛,引起血压升高,称为青春期高血压。

在青春期个别青少年会出现“青春期高血压”。

正确对待“青春期高血压”:随着年龄的增长,内分泌腺机能稳定和神经系统对心血管活动调节的完善,血管进一步生长发育,这种现象便会自然消失。

(1)做好思想工作,消除紧张心里。

(2)对主观上无不良感觉的人,可照常参加体育活动,但运动的强度、密度要适当降低,并控制参加比赛的次数和密度;

(3)对有头晕、头痛等不良感觉的人,运动负荷应适当减小,并注意医务监督。

(4)适当地进行体育运动,可能还有助于血压恢复正常 二.试述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㈠ 生长发育的量变和质变规律:

人体生长发育是从婴儿、幼儿、少年、青年、壮年直到老年的完整过程。㈡ 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规律 ㈢ 生长发育的波浪式规律

身高、体重为例,从胎儿到成熟有两个突增阶段:第一次突增是胎儿时期;第二个生长发育高峰期在10~12岁。

㈣ 身体各系统发育的不平衡规律

神经系统的发育最早 三.儿童少年身体素质发展有哪些规律。重点

㈠ 身体素质的自然增长

身体素质增长先后顺序:速度-耐力-力量素质,男女顺序一致。

㈡ 身体素质发展的阶段性

包括增长阶段和稳定阶段。增长阶段又包括快速增长和缓慢增长阶段。㈢ 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各项素质增长的速度不同。把身体素质增长速度快的年龄阶段叫做增长敏感期。

敏感期一般男子在7~岁16,女子在7~13岁。

㈣ 各项身体素质达到最高水平的年龄

各项素质发展高峰的年龄男子均在19~22岁呈单峰型;女子在11~14岁出现第一个波峰,19~25岁出现第二次波峰呈双峰型。

五、选择与判断

1.各项身体素质自然增长速度的顺序,从大到小排列()。A.力量—耐力—速度

B.耐力—速度—力量

C.速度—力量—耐力

D.力量—速度—耐力

2.身体素质由增长阶段过渡到稳定阶段的先后顺序是()。A.力量—耐力—速度

B.耐力—速度—力量

C.速度—耐力—力量

D.力量—速度—耐力

3.各种身体素质是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的,其增长速度在各年龄阶段中都一样。()

4.力量素质发展的最高阶段(增长速度的最高峰),男孩约在11~13岁,女孩约在10~13岁。()

5.速度素质发展最高阶段,男孩约在8~13岁,女孩约在9~12岁。6.灵敏素质发展的最高阶段,约在13~14岁。()

答案:A C ×√√√

六、论述题

1.如何根据儿童少年骨骼、肌肉特点指导体育教学和训练简答论述 骨骼P374五点

肌肉P376四点

2、依据儿童少年的中枢系统的生长发育特点,阐述在体育教学与训练时应注意什么。神经P381五点

19-22章复习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3.制定运动处方前填写PAR-Q筛选问卷的目的是什么(A)。A 确保运动安全 B 确定运动强度 C 选择运动形式 D 确定运动时间 4.测定肌肉力量最容易和最方便的方法是(A)。A 1RM测验 B 仰卧起坐 C 俯卧撑 D 卧推 6.一下哪项不是有氧代谢为主的运动(A)。A 跆拳道 B 游泳 C 舞剑 D 滑雪

7.最大心率不容易测定,可以用公式推算。若某同学的年龄是25岁,则公式推算他的最大心率为(B)。

A 200 B 195 C 190 D 205 8.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后果是(A)。

A 易发生肿瘤 B 易发生超敏反应C 易发生感 D 易发生自身免疫病 9.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的功能称为(A)。A 免疫监视 B 免疫自稳 C 免疫耐受 D 免疫防御 10.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D)。

A 免疫监视 B 免疫自稳 C 免疫耐受 D 免疫防御 11.最早用人痘接种预防天花的国家是(A)。

A 中国 B 美国 C 日本 D俄罗斯 12.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B)。

A 骨髓 B 胸腺 C 腔上囊 D 淋巴结 13.免疫对机体(D)。

A 有利 B 有害 C 无利和无害 D正常情况下有利,某些条件下有害 14.具有调理作用的是(C)。

A 抗原 B 抗原和补体 C 抗体和补体 D 补体 15.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细胞功能(D)。

A 吞噬并清除病原微生物 B 清除衰老细胞,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C 杀伤肿瘤细胞 D 以上均是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从事规律的负重练习可以(ABCD)。

A 有助于提高或维持骨密度,避免骨质疏松的发生。

B 改善神经对肌肉的控制能力,促进肌肉发达,维持肌肉质量。C 优化身体成分,促进瘦体重增加。

D 强化软组织的强度,对于老年人群来说,还可以缓减腰背疼痛和行动迟缓等。

2.制定运动处方的原则有(ABCD)。

A 因人而异的原则 B 有效的原则 C 安全的原则 D 全面的原则 3.以下哪些指标可用来确定运动强度(ABCD)。A 最大心率贮备 B 代谢当量 C 自感用力度 D 最大心率 4.外周免疫器官包括(BC)。

A 骨髓 B 脾脏 C 淋巴结 D 胸腺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肌肉耐力和肌肉力量高度相关,肌肉力量愈大,则肌肉耐力愈好。(×)

2.除了最大摄氧量以外,乳酸阈也是反映有氧能力高低的指标。(√)

3.专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都很好,所以不需要制定健身运动处方,只需要制定竞技运动处方。(×)

4.继发性肥胖主要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以过度营养、运动不足、心理行为偏差为特征。(×)

5.减肥运动处方主要考虑能否出现体脂下降、腰围缩小、心肺功能提高等良好的运动效果,而不应该考虑参加者的兴趣。(×)6.常用肥胖诊断指标有很多,其中体质指数(BMI)是体重(kg)/身高(cm)。(×)

7.心率变化范围介于100~180次/min时,心率与运动强度、摄氧

量、能量代谢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线性关系。(√)8.T细胞参与体液免疫,B细胞参与细胞免疫。(×)

9.机体对“非己”物质进行免疫应答并加以排除的过程中,主要通过细胞因子在免疫细胞之间传递信息。(√)

10.免疫营养调理可以考虑糖的补充、谷氨酰胺的补充‘抗氧化物的补充与相关微量元素的补充。(√)

四、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2.运动处方四要素包括(运动强度)、(运动形式)、(运动频率)和运动时间。

3.依照发生的原因,肥胖可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

4.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细胞分化、增殖与定居的场所,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五、名词解释(每题2.5分,共10分)

1.免疫:免疫是指机体对“自己”或“非己”成分的识别,并排除“非己”成分以保持机体安全的一种生理反应。

2.运动性免疫抑制:在长期的大强度运动训练的影响下,机体的免疫系统可能出现明显的免疫功能抑制的现象,表现为免疫功能降低,对感染疾病的易感率上升。这种由于运动而诱发的免疫功能现象称为运动性免疫抑制。3.运动处方;

六、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确定运动处方中运动强度的方法有哪些? 答:确定运动处方中运动强度的方法有:(1)心率

1)最大心率百分比 最大心率=220-年龄

2)靶心率 靶心率=(最大心率-安静时心率)×(0.6~0.8)+安静时心率

(2)代谢当量(梅脱)(3)自感用力度(RPE)

14(4)最大吸氧量贮备百分比

2.简述体力活动能量消耗的评估方法。

答:体力活动能量消耗的评估方法:(1)心率法;(2)计步器;(3)运动加速度感应计;(4)气体代谢分析法;(5)双标水法;(6)直接观察法;(7)问卷调查法。

3.简述开窗理论模式和J性曲线模式

4.简述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概念和特征。答:根据作用方式及其特点的不同,机体存在两类免疫:

(1)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是个体出生时就具有的天然免疫,可通过遗传获得,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主要针对入侵病原体的天然防御功能。其主要特征是反应迅速,针对外来异物的范围较广,不针对某个特定异物抗原,也称固有性免疫。(2)特异性免疫,是个体出生后,接触到生活环境中的多种异物抗原,并在不断刺激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免疫,也称获得性免疫。其主要特征是针对某个特定的异物抗原而产生免疫应答,开始的应答过程比较缓慢,一旦建立,清除该抗原的效率很高,特异性很强,也称适应性免疫。

5.运动性免疫抑制的可能机理及意义是什么

七、论述题(共10分任选一题)

1.如何控制运动处方的强度?为什么说确定运动强度是运动处方最核心和最困难的部分?

参考答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确定运动处方中的强度:(1)心率

1)最大心率百分比 最大心率=220-年龄

2)靶心率 靶心率=(最大心率-安静时心率)×(0.6~0.8)+安静时心率

(2)代谢当量(梅脱)(3)自感用力度(RPE)(4)最大吸氧量贮备百分比

运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的运动量,通过运动强度的设计可以将运动

处方定量化。只有合理的设计运动处方的强度才能达到运动处方所要达到的目的,强度过小不能起到锻炼的作用,强度过大还可能带来不利的影响。不同目的和实施对象的运动处方其运动强度亦不同。可见确定运动强度是运动处方最核心和最困难的部分。2.运动性免疫抑制调理的基本方法与思路。

参考答案:根据运动性免疫抑制的机理,免疫调理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可以根据个体的条件(内在条件与外在条件),灵活加以运用:(1)营养调理。主要包括糖补充、谷氨酰胺补充、抗氧化物补充以及微量元素补充。(2)中药调理。

(3)训练之余的免疫保护措施。将训练之外的生活和精神压力降低至最低限度;注意选择运动员寝室的色彩和音乐;注意运动员营养摄入;避免过度训练和慢性疲劳;降体重速度不宜太快;尽量减少感染机会;患病期间注意减量甚至暂时停止训练。3.给自己开一张健身运动处方 大学生运动处方示例

男 22岁希望给自己开个健身运动处方 希望可以增强体质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我来帮他解答

1.运动处方是指针对个人的身体状况,采用处方的形式规定健身者锻炼的内容和运动量的方法。其特点是因人而异,对“症”下药。20世纪50年代,美国生理学家卡波维奇提出了运动处方的概念,1960年日本的猪饲道夫教授先用了运动处方术语,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使用了运动处方术语,在国际上得到确认。前西德Holl—mann研究所从1954年起对运动处方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制定出健康人、中老年人、运动员、肥胖病等各类运动处方,社会效果显著。

仰卧哑铃臂屈伸。

仰卧在气垫球上,头与背稳定支撑。屈膝,双脚分开着地。这个桥型

姿式要保持稳回。两手直臂握哑铃于肩上方,手心相对。腹与臀部收紧,上臂保持不动,屈肘慢慢下降哑铃至头两边,在哑铃触肩之前用力把哑铃上举至原位。要点身体要始终保持稳定,臂伸直后注意不要绷紧肘关节。

俯卧撑 两臂距离同肩宽或略宽于肩

要点:两臂伸直撑地,手指向前,两臂距离同肩宽或略宽于肩。两腿并拢伸直,脚趾支地。身体垂直,从头到脚成一直线。臀部和腰部既不能弓起,也不能塌下。然后屈臂,身体降至与地面平行,随即伸直两臂,撑起身体,胸大肌极力绷紧,稍停,再屈臂重做。身体撑起时吸气,下降时呼气。

直臂支撑的开始姿势,应使肩部的垂线在手掌支撑面之前,这样才能使胸大肌得到充分的锻炼。身体下降时,除两手、两脚趾支地外,身体其他部分都不得接触地面。身体下降与撑起时,动作应平稳,从头到脚应始终保持一条直线。只有在最后一二次撑起时(即力竭的情况下),才允许塌腰,俯卧撑时上臂应靠近体侧。

为了提高锻炼效果,可以在肩部负重,也可用提高脚的位置(如搁在凳子或台阶上)来增加难度。两手撑地的距离可宽可窄。而体力较差的初练者,则可在身体下降到一半时即撑起,或采用提高手的位置(手撑凳或台阶)来减小难度。俯卧撑除了锻炼胸大肌外,还能锻炼前锯肌、三角肌前束、肱三头肌及前臂肌群,也能使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骼腰肌、股四头肌及小腿三头肌等到锻炼。

引体向上

起始姿势 两手用宽握距正握(掌心向前)单杠,两脚离地,两臂身体自然下垂伸直。

动作过程 用背阔肌的收缩力量将身体往上拉起,直到单杠触及或接近胸部。静止一秒钟,使背阔肌彻底收缩。然后逐渐放松背阔肌,让身体徐徐下降,直到回复完全下垂,重复再做。

呼吸方法 将身体往上拉时吸气,下垂时呼气。

注意要点 上拉时意念集中在背阔肌,把身体尽可能的拉高,上拉时不要让身体摆动。下垂时脚不能触及地面。可在腰上钩挂杠铃片来加重

4.如何制定科学的运动处方

制定运动处方要掌握以下三个原则:(1)安全性。运动时所采用的运动强度或负荷量应依据肥胖程度、健康状况和心肺功能而定,注意区别对待,总之要在不损害身体健康或不影响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情况下从事运动锻炼,一般以有氧锻炼为主。(2)可接受性。运动方式应使锻炼者感兴趣,能长久地坚持运动。特别是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心强、忍耐性差,应不断变换锻炼方法、内容、路线。最好能顺应自然,自行其乐,切忌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3)预期效果。运动后应使体重下降到一定水平,心肺功能和体质健康状况有所提高,停止运动后的3~6个月内肥胖程度不应反跳到原来的水平。以减肥运动处方为例:

1.肥胖儿童的运动处方: 1.运动项目:宜用以移动身体为主的运动项目,如长跑、散步、游泳、踢球、跳绳、接力跑、骑自行车和娱乐性比赛。有条件者可在室内的跑步器或活动平板上锻炼。2.运动强度:肥胖儿童由于自身的体重大、心肺功能差,运动强度不宜过大。以心率为标准,运动时应达到个人最高心率的60%~70%,开始运动时心率可稍低些,如100~110次/分;以耗氧量为指标,一般应取个人最大耗氧量的50%~60%作为有氧运动强度。3.运动频率:对肥胖儿进行运动减肥,一是要减掉现在体内的脂肪;二是要培养其长期坚持运动的良好习惯,以至成年后达到理想的体重。适当的运动频率可使肥胖儿不至于对运动产生厌恶或害怕的心理而中止运动,一般每周锻炼3~4次为宜。4.运动时间:根据肥胖儿的肥胖程度、预期减肥要求以及运动强度和频率来安排运动的持续时间,从数月至数年不等。每次运动的时间不应少于30分钟。运动前应有10~15分钟的准备活动,运动后应有5~10分钟的整理活动。此外,选择运动时机也

很重要,由于机体的生物节律周期性变化,参加同样的运动,下午与晚间比上午多消耗20%的能量,故而晚餐前2小时进行运动锻炼比其他时间更能有效地减少脂肪。

2. 青年肥胖者的运动处方:青年肥胖者相对于儿童和中老年肥胖者来说,体力好、对疲劳的耐受性强,因此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可适当加大。1.运动项目:长跑、步行、游泳、划船、爬山等,也可练习有氧体操,如健美操和球类运动等。2.运动强度:一般运动强度可达本人最大吸氧量的60%~70%,或最高心率的70%~80%。3.运动频率:由于青年肥胖者多有减肥的主观愿望,自觉性较强,为提高减肥效果,运动频率可适当增大,一般每周锻炼4~5次为宜。4.运动时间:每次运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持续时间可视减肥要求而定。晚饭前两小时运动最佳。

3.中老年减肥运动处方:由于年龄增大,中老年人的各器官机能相对衰退,肥胖者更是如此,特别是有些中老年肥胖者往往伴有不同的合并症,故而在制定中老年运动处方时更要注意安全性。1.运动项目:长距离步行或远足、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爬山等,并辅以太极拳、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健身操等。2.运动强度:运动时心率为本人最高心率的60%~70%,约相当于50%~60%的最大摄氧量。一般40岁心率控制在140次/分,50岁130次/分,60岁以上120次/分以内为宜。3.运动频率:中老年人特别是老年人由于机体代谢水平降低,疲劳后恢复的时间延长,因此运动频率可视情况增减,一般每周3~4次为宜。4.运动时间:每次运动时间控制在30~40分钟,下午运动最好。为了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中老年人最好养成常年进行运动锻炼的良好习惯。

2012.5.5

第二篇:财政学复习题论述,简答

简答题

第一章

1.试述政府干预市场手段,为什么会出现政府干预失效? 答:政府干预手段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1)立法和行政手段。这主要是指制定市场法规、规范市场行为、制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经济政策、实行公共管制、规定垄断产品和公共物品价格等。(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公共生产是指由政府出资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和事业单位,主要是生产由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也可以在垄断部门建立公共生产,并从效率或社会福利角度规定价格。政府组织公共生产,不仅是出于提供公共物品的目的,而且是出于有效调节市场供求和经济稳定的目的。(3)财政手段。应当指出,财政手段既不直接生产也不直接提供公共物品,而是通过征税和税费为政府各部门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筹集经费和资金。财政的目标是通过为政府各部门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筹集经费和资金,最终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同时又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和财政政策等手段调控市场经济的运行。

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可能发生在:(1)政府决策失误。大的方面包括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失误,小的方面包括一个投资项目的选择或准公共物品提供方式选择不当等,而政府决策失误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巨大损失。(2)寻租行为。在市场经济特征下,几乎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由于滥用权力而发生的寻租行为,也就是公务员(特别是领导人员)凭借人民赋予的政治权力,谋取私利,权钱交易,化公为私,受贿索贿,为“小集体”谋福利,纵容亲属从事非法商业活动等等。(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也可视为政府干预失误。这里且不说政府提供的经济信息有可能失真或不及时,而政府应提供的信息是多方面的,一旦失误,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这种政府干预失效,可能主要发生于经济体制转轨国家。经济体制转轨的一个核心是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规范政府经济行为,转变政府经济职能,其中包括转变财政职能。

第二章

1.一般来说,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请解释其理由?

答: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而不能由市场来提供,这是由市场运行机制和政府运行机制的不同所决定的。

其一,市场是通过买卖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在市场上,谁有钱就可以购买商品或享用服务,钱多多买,钱少少买,无钱就不能买。总之,市场买卖要求利益边界的精确性。而公共物品的享用一般是不可以分割的,无法个量化。

其二,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决定了竞争性的市场机制不适于提供纯公共物品。一方面,从公共物品提供的角度看,非竞争性意味着:如果公共物品按边际成本定价,那么公共物品由私人部门提供就得不到他所期望的最大利润,所以私人投资者不会自愿提供纯公共物品;另一方面,从公共物品消费的角度看,非排他性意味着一个人使用公共物品,并不排除其他人同时使用,即使从技术上可以排他,但花费成本太大。因此,消费者不会自愿花钱消费这种物品,而是期望他人购买自己从中受益。

其三,政府的性质和运行机制决定了他可以解决市场提供公共物品所存在的难题。一方面,政府具有社会职能,因而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追求社会目标,是政府本来应当承担的职责;另一方面,政府是一个公共权力机构,政府拥有向社会成员征税的权力,税收是保证纯公共物品供给成本得到补偿的最好途径。

由以上分析可知,市场适于提供私人物品,对提供纯公共物品是失效的,而提供纯公共物品恰恰是政府配置资源的领域,是政府的首要职责。财政学关心的问题是政府提供公共物品与市场提供私人物品之间的恰当组合、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所花费的成本和代价,以及合理地确定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范围和财政支出的规模。为此,我们需要规范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以及提供公共物品的政治决策程序,加强财政管理,提高财政支出效率,尽可能减少效率损失。

2.简述公共定价。

答:公共定价是指公共物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公共定价的对象自然不仅包括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而且包括私人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

从定价政策来看,公共定价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纯公共定价,即政府直接制定自然垄断行业的价格;二是管制定价或价格管制,即政府规定涉及国计民生而又带有竞争性行业的价格。政府实施公共定价的目的和原则,不仅在于提高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使公共物品得到最有效的使用,提高政府支出的效益,而且是保证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安定的重要措施。

公共定价方法一般包括平均成本定价法、二部定价法和负荷定价法。平均成本定价法是指在保持提供公共物品的企业和事业对外收支平衡的情况下,采取尽可能使经济福利最大化的定价方式。二部定价方法是由两种要素构成的定价体系:一是与使用量无关的按月或按年支付的“基本费”;二是按使用量支付的“从量费”。负荷定价法是指对不同时间段或时期的需要制定不同的价格。在电力、煤气、自来水、电话等行业,按需求的季节、月份、时区的高峰和非高峰的不同,有系统地制定不同的价格,以平衡需求状况。在需求处于最高峰时,收费最高;而处于最低谷时,收费最低。

第三章

1.“瓦格纳法则”阐述的基本原理。

答:在资本主义经济的早期,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是比较小的。那时,各国遵循亚当·斯密学说,提倡经济自由化,主张“廉价政府”,政府在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方面很少有所作为。随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和激化,政府为了维持经济发展和克服日益频繁的经济危机,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同时,随着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和收入差距的扩大,为了防止社会动荡,政府通过财政的转移支付向广大群众和低收入阶层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保障,由此导致政府财政支出的日益膨胀。另外,由于GDP的增长,筹措财政收入措施的加强,以及增发公债作为弥补支出的手段成为可能,也从财源方面支持了财政支出的膨胀。

对于这种财政支出不断膨胀的趋势,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AdolfWagner)最先提出财政支出扩张论,他的研究成果被后人称为“瓦格纳法则(Wagner′sLaw)”。瓦格纳法则表述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根据这种解释,瓦格纳法则可以理解为图3—1所表示的财政支出与GDP之间的函数关系。

图3—1瓦格纳法则的解释

瓦格纳的结论是建立在经验分析基础之上的,他对19世纪的许多欧洲国家加上日本和美国的公共部门的增长情况做了考察。他认为,现代工业的发展会引起社会进步的要求,社会进步必然导致国家活动的扩张。他把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是指随着经济的工业化,正在扩张的市场与这些市场中的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复杂,市场关系的复杂化引起了对商业法律和契约的需要,并要求建立司法组织执行这些法律。因此,就需要把更多的资源用于提供治安的和法律的设施。经济因素是指工业的发展推动了都市化的进程,人口的居住将密集化,由此将产生拥挤等外部性问题,从而也需要政府进行管理与调节工作。此外,瓦格纳把对于教育、娱乐、文化、保健与福利服务的公共支出的增长归因于需求的收入弹性,即随着实际收入的上升,这些项目的公共支出的增长将会快于GDP的增长。

第四章

1.政府必须介入卫生医疗事业的理由,思考应介入的范围。

答:政府介入卫生医疗领域的理论依据: 卫生领域中的市场提供存在着广泛的缺陷,为政府在这一领域中发挥作用提供了潜在的理论依据,其中公共卫生被认为是典型的事例。公共卫生领域是具有很大外部效应的纯公共物品,包括安全饮用水、传染病与寄生病的防范和病菌传播媒介的控制等。由于这些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即不能将不付费者从这种服务的利益中排除出去,因而私人根本不会提供或者不会充分提供。公共卫生支出还包括提供卫生防疫一类的活动,而卫生信息是一种具有外部效应和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市场不可能充分提供卫生、免疫、营养以及计划生育等信息方面的免费服务。政府提供公共卫生的另一个重要理由是公平的收入分配。市场是以个人对劳动和资本贡献的大小来分配收入,而劳动的贡献是以个人的健康为前提的,卫生条件乃至疾病却是对健康和劳动能力的一种极大威胁。在市场规则下,疾病会使劳动者的收入减少甚至丧失劳动能力,而贫困者又难以抵御疾病风险的侵袭,这样就会陷入“贫困的循环”。现在,人们逐渐认为卫生保健是一种人人应有的权利,而不是一种基于经济基础上的特权。政府卫生政策的目标包括缓解和消除因收入差距对健康形成的不良影响。此外,疾病的风险是最难以确知的。在私人市场上,人们化解风险的方法是购买商业保险,但商业保险的趋利性必然产生“逆向选择”,即选择低风险的保险对象;而政府的公共卫生服务带有社会保险的性质,让疾病的社会风险在更大的范围内由政府承担,高风险者不受排斥,为劳动者提供了可靠的后盾。

以下就是世界银行提出的政府要对卫生事业进行干预的三条理由:“第一,减少贫困是在医疗卫生方面进行干预的最直接的理论基础;第二,许多与医疗卫生有关的服务是公共物品,其作用具有外部性;第三,疾病风险的不确定性和保险市场的缺陷是政府行为的第三个理论基础。”

卫生医疗领域中的公共服务范围: 政府不是包揽全部卫生医疗市场,而是选择政府应当介入的主要方面:一是提供卫生医疗领域的纯公共物品和部分准公共物品,保证这些共公共物品的生产、提供和消费达到最优化。这些物品包括医疗服务本身、健康保护活动、帮助人们保持健康所利用的服务信息等。而是纠正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市场缺陷,使医疗保险兼顾效率和公平。三是补助穷人,使他们能够负担必要的保险,获得相应的基本医疗服务。

基于此,政府需要和能够对卫生医疗领域提供的服务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1)公共卫生服务。(2)基本医疗服务。

第五章

1.政府投资的决策标准。

答:政府投资的决策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资本―产出比率最小化标准,又称稀缺要素标准,是指政府在确定投资项目时,应当选择单位资本投入产出最大的投资项目。由于资源是有限的,是相对短缺的,所以任何投资(不论是私人投资,还是政府投资)都要奉行这个标准,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储蓄率是既定的,而资本―产出比率是可变的。在投资过程中,只要遵循资本-产出率最小化标准,就可以以有限的资源实现产出的最大化,达到预期的经济增长目标。

(2)资本―劳动力最大化标准,是指政府投资应选择使边际人均投资额最大化的投资项目。资本―劳动比率越高,说明资本技术构成越高,劳动生产率越高,经济增长越快。因此,这种标准是强调政府应投资于资本密集型项目。

(3)就业创造标准,是指政府应当选择单位投资额能够动员最大数量劳动力的项目。这种标准要求政府不仅要在一定程度上扩大财政投资规模(外延增加就业机会),而且还要优先选择劳动力密集型的项目(内涵增加就业机会)。也就是说,政府在决定财政投资的支出时,要尽可能地估价这种投资支出可能产生的总就业机会。不仅要考虑财政投资支出的直接就业影响,还要考虑间接就业影响,即财政投资项目带动的其他投资项目所增加的就业机会。

2.基础设施投资的属性。

答:基础设施是支撑一国经济运行的基础部门,它决定着工业、农业、商业等直接生产活动的发展水平。一国的基础设施越发达,该国的国民经济运行就越顺畅、越有效,人民的生活也越便利,生活质量相对来说也就越高。基础设施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基础产业是指经济社会活动的公共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运输、通信、水利、供电、机场、港口、桥梁和城市供排水、供气等。广义的基础设施还包括提供无形产品或服务的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

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基础设施与其他产业相比,具有不同的特征。从整个生产过程来看,基础设施为整个生产过程提供“共同生产条件”。

作为共同生产条件的固定资产,它不能被某单个生产者独家使用,它不是独占性地处在某个特殊的生产过程中,不能被卖者当作商品一次性地将整体出售给使用者。换句话说,它具有公用性、非独占性和不可分性,这些特性决定了它具有“公共物品”的一般特征,公共设施投资所形成的固定资产,无疑具有马克思所指出的后一类固定资产的特征。

基础设施特别是大型基础设施,大都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而且它们的建设周期比较长,投资形成生产能力和回收投资的时间往往需要许多年,这些特点决定了大型的基础设施很难由个别企业的独立投资来完成,尤其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没有政府的强有力支持,很难有效地推动基础设施的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国政府均对基础设施实行强有力地干预政策,不过干预的程度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较大的差别。由于经济发达的国家经历了工业化的发展过程,基础设施已有了相当的基础,因而政府的干预程度相对较弱。而经济欠发达国家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常常经受基础设施“瓶颈”的困扰,由于民间经济的财力有限,政府只能通过财政集中动员一部分资源,以加快基础设施“瓶颈”部门的发展。实际上,发展中国家的财政,除具有一般弥补“市场失灵”的作用外,还部分地充当着社会资本原始积累的角色。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长时间内存在结构性矛盾,基础设施的短缺长期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比如能源(特别是电力)供应长期不足,供给增长滞后于GDP的增长,“瓶颈”作用曾经十分突出,至今仍然存在。

3.试述基础设施投资与一般投资的关系。答:课本86页。

第七章

1.分析收费不同于税收的性质和特殊作用。

答:首先是收取使用费在弥补市场失灵方面,如矫正私人物品的外部效应上有特殊的作用。比如:假定某一工厂对周围的环境带来污染而又没有采取治理措施,那么,它的私人成本将小于社会成本,获取额外利润,政府使用费可以定在等于甚至高于额外利润水平上,则可以运用经济手段迫使企业治理污染,或者政府运用这笔使用费来治理污染。

其次是收取使用费有利于提高公共物品的配置效率。使用费遵循的是受益原则,谁受益谁支付,合情合理,同时吸收了价格机制的优点,至少要支付相当于成本水平的使用费,显示了提供特殊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信息,有利于避免公共物品的过度需求,提高公共物品的配置效率。那么,当某一项收入既可以采取税收形式也可以采取收费形式时,如何合理选择呢?这可以根据政策目标和效率原则进行抉择。比如:如果公路使用费不是在全国统一征收,即有的公路收取使用费,有的公路不收取使用费,就会产生车主选择不收费的公路,甚至绕道而行,在这种情况下,则选择征收燃油税更有效率;如果财政收入奉行受益原则,则选择使用费更为公平,如果奉行支付能力原则,则选择燃油税更为公平;如果为了防止诱发滥收费现象,无疑,多采取税收形式更为恰当,等等。

第八章

1.简述税收的“三性”。

答:税收的“三性”是指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性”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形式特征,不同时具备“三性”的财政收入就不是税收。税收的强制性是指征税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常采用颁布法令方式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在对社会产品的分配过程中,存在着两种权力:所有者权力和国家政治权力。前者依据对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所有权取得收入,后者凭借政治权力占有收入。国家运用税收参与这种分配,就意味着政治权力凌驾于所有权之上,而这种分配之所以能够实现,正是因为它依据的是政治权力,而且依法征收,任何形式的抗税行为都构成违法行为。税收的强制性是税收作为一种财政范畴的前提条件,也是国家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必要保证。另外,征税中的强制性不是绝对的,当企业和个人明了征税的目的并增强纳税观念以后,强制性则可能转化为自愿性;同时,强制性是以国家法律为依据的,政府依法征税,公民依法纳税,公民具有监督政府执行税法和税收使用情况的权利。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有“皇粮国税”的观念,社会主义制度则为实现这种可能性提供了制度前提。

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税收的这种无偿性同国家债务所具有的偿还性是不同的。但必须指出,税收无偿性与税收强制性一样,也不是绝对的。因为针对具体的纳税人来说,纳税后并未获得任何报酬,从这个意义上说,税收是不具有偿还性或返还性的。但若从财政活动的整体来考察,税收的无偿性与财政支出的无偿性是并存的,这里又反映出有偿性的一面。

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征税前就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征税对象以及统一的比例或数额,并只能按预定的标准征税。一般说来,纳税人只要取得了税法规定的收入,发生了应该纳税的行为,拥有了应税财产,就必须按规定标准纳税,不得违反。同样,政府也只能按预定标准征税,不得随意更改。当然,对税收的固定性也不能绝对化,以为标准一定,永不更改。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课税标准的改动是必然的,因为惟此才能使税收制度更为合理和科学。因此,税收的固定性实质上是指征税有一定的标准,而这个标准又具有相对稳定性。

第九章

1.供给学派的税收观点。

答:西方经济学将供给学派的税收观点归结为三个基本命题:

(1)高边际税率会降低人们的工作积极性,而低边际税率会提高人们的工作积极性。边际税率是指增加的收入中要向政府纳税的数额所占的比例。从劳动供给的角度看,如果边际税率过高,就会降低劳动人员的税后工资率,人们就会选择不工作、少工作或不努力工作,即减少劳动供给;如果实行低边际税率,就可以增强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增加劳动供给。从劳动需求的角度看,如果边际税率过高,企业会因为纳税后从劳动赚得的收益减少,就会减少劳动需求;如果实行低边际税率,企业就会增加劳动需求。因此,供给学派认为,降低边际税率可以增加劳动的供给和需求,从而增加税后总供给。

(2)高边际税率会阻碍投资,减少资本存量,而低边际税率会鼓励投资,增加资本存量。这里的投资包括物质投资和人力投资。因为过高的边际税率会降低税后的投资收益,自然会影响人们的投资积极性,人们会根据边际税率的情况酌情减少投资;反之,降低边际税率则会增强人们的投资积极性。因此,供给学派认为,降低边际税率可以刺激投资增加,从而增加税后总供给。

(3)边际税率的高低和税收收入的多少不一定按同一方向变化,甚至可能按反方向变化。供给学派认为,高边际税率助长地下的“黑色经济”泛滥,助长纳税人逃税的动机,反而会减少税收收入;降低边际税率会使纳税人心安理得地纳税,从而增加税收收入。供给学派的三个基本命题可以从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拉弗设计的“拉弗曲线”得到说明,拉弗曲线是说明税率与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函数关系的一条曲线。

论述题

第三章

1.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

答:为探讨财政支出的合理规模,必须从分析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入手。参照前人的规范性分析并结合本国财政支出发展变化的现实情况,寻求本国财政支出的最佳规模。归纳起来,经常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有经济性因素、政治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三个方面:

(1)经济性因素。主要指经济发展的水平、经济体制以及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当前经济政策等。关于经济发展的水平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如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分析,说明了经济不同发展阶段对财政支出规模以及支出结构变化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决定财政支出规模的明显例证,是经济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总体来说,我国长期内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制仍处于转轨过程中。从经济性因素来看,我国在经济改革之初曾导致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下滑,这是财政为经济改革必须付出的成本和代价。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和经济稳定的增长,财政收入增长加快了,但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夯实基础设施等先导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科学教育,保护生态环境、扩大就业领域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任务,却十分迫切和十分繁重,而且需要同时并举。这就要求在一段时间内仍然需要适度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因而财政收入增长的可能性和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必要性,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财政运行的主要矛盾。

(2)政治性因素。政治性因素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局是否稳定;二是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三是政府干预政策。关于政局稳定问题,皮科克与怀斯曼的分析已有所分析,当一国发生战争或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性事件时,财政支出的规模必然会超常规的扩大,而且事后一般难以降到原来的水平。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首先是和一国的政治体制和市场经济模式有关。一般来说,倾向于集中的单一制国家,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高一些,倾向于分权的联邦制国家则相对低一些,北欧各国由于政府包办高福利而导致财政支出规模最高;行政效率则涉及政府机构的设置问题,若一国的行政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经费开支必然增多,这是确定无疑的。政府的经济干预政策也是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重要因素。显然,政府通过法律和行政的手段对经济活动的干预与通过财政等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具有不同的资源再配置效应和收入再分配效应,如通过政府管制和政府法令进行经济干预,并未发生政府的资源再配置或收入再分配活动,即财政支出规模不变。不同财政手段的干预效应也是不同的。比如,财政资金的全额投资可以带动社会的配套资金是无疑的,但如果采取财政贴息、财政补贴和税收支出等手段投入,则可能以少量的财政资金诱发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并引导社会资金的使用方向,即发挥所谓“四两拨千斤”的效应。

(3)社会性因素。如人口、就业、医疗卫生、社会救济、社会保障以及城镇化等因素,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财政支出规模。在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相应的义务教育、卫生保健、社会保障、失业和贫困救济、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城镇化等支出的增长压力便大。比如,我国在尚未实现工业化之前人口的老龄化已经来临,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增加迫切要求加快城镇化速度,加快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国有企业改革带来大量职工下岗失业等等,诸如此类的许多社会问题,会对财政支出不断提出新的需求,构成扩大财政支出规模的重要因素。第七章

1.为什么说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起决定作用? 答:财政收入规模大小和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是由经济、政治、社会以及历史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综合决定的,但从根本上说,首先还是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和影响。这里所讲的经济因素,既是决定一个国家长远的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因素,也是影响一个国家的财政收入规模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而在一定区间内上下波动的主要因素。这些条件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生产技术水平、收入分配体制和价格水平等,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反映一个国家的社会产品的丰富程度和经济效益的高低。经济发展水平高,社会产品就比较丰富而且其净值——国民生产总值就多,一般来说,则该国的财政收入总额较大,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也较高。当然,一个国家的财政收入规模还受其他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但有一点是清楚的,就是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表现为基础性的制约,两者之间存在源与流、根与叶的关系,源远则流长,根深则叶茂。

从世界各国的现实状况考察,发达国家的财政收入规模大都高于发展中国家;而在发展中国家中,中等收入国家又大都高于低收入国家,绝对额是如此,相对数亦是如此。再从几个发达国家的历史发展的纵向比较来看,英、法、美三国1880年全部财政收入只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10%左右,到20世纪80年代已上升为20%~40%。上述资料证明了一个我们曾反复强调的财政原理:经济决定财政,没有经济不发达而财源可以丰裕的。

生产技术水平也是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重要因素,但生产技术水平是内含于经济发展水平之中的,因为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总是与一定的生产技术水平相适应,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往往是以较高的生产技术水平为支柱。因此,对生产技术水平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分析,事实上是对经济发展水平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研究的深化。简单地说,生产技术水平是指生产中采用先进技术的程度,又可称为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可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技术进步往往以生产速度加快、生产质量提高为结果,技术进步速度较快,GDP的增长也较快,财政收入的增长就有了充分的财源;二是技术进步必然带来物耗比例降低,经济效益提高,产品附加值所占的比例扩大。由于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产品附加值,所以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更为直接和明显。因此,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是增加财政收入的首要的有效途径,在我国更是如此。

第八章

1.研究税负转嫁有什么现实意义?

答:税负转嫁是和商品经济相伴随的一种经济现象,是通过价格升降而实现的税负转移。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而价值规律的内涵就是商品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决定,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而上下波动。因此,不论什么社会经济制度,只要是商品经济形式,而且价值规律在发挥作用,就存在税负转嫁,市场经济体制下普遍存在税负转嫁现象。当然,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税负转嫁的实现条件是不同的。

我国过去是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以及相应的计划价格体制,在这种经济体制下,税负转嫁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都是不存在的。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步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不仅存在税负转嫁的动机,而且也具备了充分的税负转嫁的条件。这是因为:(1)企业是市场经济下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在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有了自身的独立经济利益,在物质利益驱动下,利用税负转嫁机制减轻税负以获取更大的自身利益的动机强化了。(2)税负转嫁是以价格的自由浮动为其他条件的,而我国价格的市场化为税负转嫁提供了充分条件。(3)我国税制以商品课税为主体,也为税负转嫁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只要存在税负转嫁现象,它就会对社会生活产生广泛的影响,而且可能发挥不同的效应。因此,对税负转嫁问题不能回避和忽视,应当正视并认真对待,自觉地加以掌握和运用,利用它的积极作用,限制或防止它的消极作用。税负转嫁在我国是由于经济体制转换带来的新问题,也是我国税收理论和实践正在探索的一个新课题。

(1)我国税制是以商品课税为主体的,而税负转嫁又主要发生在商品课税领域,因而深入地研究税负转嫁的机理,有着特殊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税负转嫁是税负的再分配,也就是物质利益的再分配,消费者会因税负转嫁而增加负担,商品的生产和经营者会因税负转嫁而改变在竞争中的地位。例如,对价格放开的生活必需品课以重税,由于需求弹性小,物价虽上涨消费者也不能不购买,纳税人很容易把税负转嫁给消费者,增加消费者负担;对供不应求商品加税,既可以限制消费,又不会妨碍生产的增长;对供过于求的商品加税,由于价格难以上涨,税负不易转嫁,可以限制生产,但不利于鼓励消费等等。

(2)税负转嫁和制定税收政策及设计税收制度有密切关系。假如原定的税收政策和税收制度是合理的,既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又符合公平原则,但税负转嫁可能改变预定税负分配格局,抵消税收的经济调节作用或造成税负的不公平。因此在制定税收政策和设计税收制度时必须充分考虑各类商品的供求状况和价格趋势,并合理选择税种、税率以及课征范围。

(3)税负转嫁会强化纳税人逃税的动机,即当税负转嫁不易实现时,纳税人极有可能转向逃税来取代税负转嫁,破坏税收的严肃性,腐蚀纳税人依法纳税的自觉性。因此,税务机关在防止任意转嫁税负的同时,还必须采取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加强税收征管工作。

(4)自然垄断行业的税负转嫁居于优势,应加强对这些行业的价格管理。垄断分为自然垄断和人为垄断两大类。国家通过支持和鼓励竞争可以消除或限制人为垄断,但对自然垄断则不能完全靠市场竞争来消除。由于自然垄断具有规模越大、效益越高的特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若国家不进行适当干预,自然垄断行业(如电力、天然气、煤气、供水、通讯和运输等行业)就会通过减产提价来获得超额利润。对于自然垄断行业,不少市场经济国家也都曾实行国有和公营,或对私有企业实施不同程度的国家干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然垄断行业既要引入一定的市场调节,又不能像一般竞争行业那样主要靠市场调节。因此,对这些行业在遵循供求规律的前提下,政府有必要在价格方面实施一定程度的干预和控制,才能有效地控制该类企业为减轻税收负担而进行不正当的税负转嫁。

(5)提高所得课税比重,缩小税负转嫁的范围和空间。我国税负中商品税的比重偏大,而所得税的比重偏低。从税制改革的方向来看,提高所得税的比重,既有利于强化税收的调节作用,也有利于缩小税负转嫁的范围和空间,缓解税负转嫁的负面效应。

(6)实行价外税有利于增强商品课税税负归宿的透明度。价内税与价外税的征纳税额是一样的,只是价格形式的不同。价内税的税收是作为价格的组成部分,表现为含税价格;价外税的税收是作为价格的附加,价格与税收分离,表现为不含税价格。从现实生活来看,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时候,价内税的税款是和价格同时支付,而价外税的税款是单独支付,所以价内税是价税合一,淡化了税负最终归宿的透明度,混淆了纳税人与负税人的区别,同时也会使价格信号失真,模糊了价格与税收的不同功能。实行价外税是将税款和价格分开,使纳税人与实际税负人分离,有利于增强税负最终归宿的透明度,有利于培养公民的纳税意识,也有利于更好地发挥税收和价格两个经济杠杆调节经济的作用。总结我国五十多年商品课税征收的经验,借鉴国际上一些国家采用价外税的成功做法,为了避免引起大的波动,使企业和消费者逐步习惯,可先同步公布含税价征税和按不含税价征税的两种税率,逐步过渡到完全以不含税价征税。

第三篇:金融学简答论述复习题总结

1影 响 利 率 的 因 素 有 哪 些 ?1>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决定着利润总量,在资本总量一定时,平均利润率越高,利润总量越大,利息总量才能增加。利率不能高于或等于平均利润率,通常在0和平均利润率之间摆动。2>市场资金的供求和竞争。市场资金供不应求,竞争激烈,利息率会上升,供过于求,利息率会下降。3>物价水平。在通货膨胀时期计算实际利率应加上与其物价变动因素综合分析。4>风险程度。风险大小直接影响利率高低,风险大利率高。5>国家政策,法律规定和社会习惯。6>国际经济环境和国际利率水平商 业 信 用 有 哪 些 特 点 ?(1)商业信用的债权债务人都是职能资本家,职能资本家之间是以商品形态提供的商业信用。(2)商业信用所贷出的资本是处在产业资本循环周转过程中一定阶段的商品资本,它是产业资本的一部分,不是已退出产业资本循环的闲置资本。(3)商业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动态是一致的。产业繁荣期,生产规模大,生产商品多,对商业信用的需求也增加,相应的以信用出售商品的数量也会增加,反之则会减少。

3.商业银行的业务:商业银行的业务分为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负债业务:形成银行资金来源的业务,包括:存款,借入负债,结算中的负债资产业务:形成银行资金运用的业务,包括现金存款,贷款,投资和其他资产。中间业务:商业银行不计入资产负债表中,银行不动用火较少动用自己资金而提供的各类金融服务。中间业务不影响银行资产负债总额。主要包括汇兑业务,信用证业务,保函结算业务,代理业务,票据承兑和保证,咨询和情报。

4.中央银行的职能: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保证币值稳定提供重要的资金来源实施宏观调控的充分与必要条件; 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 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集中存款准备金充当最后贷款人; 中央银行是调节和控制宏观经济的银行。作用:稳定货币,稳定金融 促进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 集中清算,加速资金周转 推动国际金融合作与交流

5.5.简述金融市场的功能。(1)微观层面的功能:价格发现;提供流动性;减少搜寻成本和信息成本

(2)宏观层面的功能:资本积累;资源配置 ;调节经济 ;反映经济

6.何谓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主要有那些?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即在资产负债表内反映的,银行不动用或较少用自己资金,主要以中间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和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目前可从事的中间业务有九大类:支付结算类、银行卡、代理类、担保类、承诺类、交易类、基金托管类、咨询顾问类 其他类 7金融创新的原因:原因:经济环境的变化使得金融创新成为一种客观要求;金融管制的放松为金融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和通讯工具的迅速发展给金融创新提供了外部条件;追逐利润最大化是金融创新的内在动力.内容:(1)金融产品、工具的创新。(2)金融服务的创新。(3)金融机构功能和金融市场组织体系的创新。

8我国现行的金融体系包括以下机构:

一、中 央 银 行:中国人民银行。

二、国 有 商 业 银 行:1.中国工商银行2.中国农业银行3.中国银行4.中国建设银行

三、股 份 制 商 业 银 行 主 要 有:1.交通银行2.中信实业银行3.中国光大银行4.深圳发展银行5.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6.招商银行7.民生银行

四、政 策 性 银行:1.国家开发银。2.中国进出口银行3.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五、主 要 的 非 银 行 金 融 机 构:1.中国人寿,中国平安等保险公司2.中金公司,汇金公司等金融公司3.中信证券,银河证券等证券公司4.上投摩根,泰达荷银等基金公司5.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6.国家外汇管理局

六、外 资 银 行 和 涉 外 金 融 机 构。1.汇丰银行,东亚银行等外资银行机构2.高盛集团等国际投资机构3.量子基金等国际投资基金

9、简 述 我 国 利 率 市 场 化 改 革 进 程。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我国早期的改革侧重于理顺商品价格。90年代后期以来,开始强调生产要素价格的合理化与市场化。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是在借鉴世界各国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稳步推进的。总体思路是先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利率市场化,后存贷款利率市场化。

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先行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是整个金融市场利率的基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同业拆借利率为突破口。(一)放开银

行间拆借利率的尝试(二)银行间拆借利率正式放开

二、放开债券市场利率债券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放开债券市场利率是推进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步骤。(一)国债发行的市场化尝试(二)放开银行间债券回购和现券交易利率(三)放开银行间市场政策性金融债、国债发行利率

三、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思路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一)积极推进境内外币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意识和利率风险管理能力得到不断加强。(二)稳步推进人民币贷款利率市场化。现在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已经基本过渡到上限放开,实行下限管理的阶段。与此同时,贷款利率浮动报备制度初步建立,各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通过报备系统,定期向人民银行反馈贷款利率的浮动情况。2004年10月29日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限(城乡信用社除外)和存款利率下限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举措,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顺利实现了“贷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的阶段性目标。该项政策构建了现阶段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框架。今后,利率市场化改革将以落实该项政策为中心继续推进,不断完善金融机构治理结构与内控机制,逐步提高利率定价和风险管理能力,进一步加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体系建设。

10、信 用 的 主 要 形 式 有 哪 些 ?各 有 何 特 点? 主要形式: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其他信用形式,如资本信用、合作信用、国际信用等。特点:商业信用:商业信用的债务人都是职能资本家,职能资本家之间是以商品形态提供的商业信用;商业信用所贷出的资本是处在产业资本循环周转的过程中一定阶段的商品资本,他是产业资本的一部分,不是已退出产业资本循环的闲置资本;商业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动态一致。银行信用:广泛性;间接性;综合性。国家信用:国家信用的主体是政府,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出现,债权人是全社会的经济实体和个人;国家信用的形式主要是发行政府债券(包括公债和国库券),其次是向中央银行短期借款;公债多用于弥补政府预算赤字,所筹措的资金大多用于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建设等生产性支出,还有军费开支和社会福利支出消费信用:每笔授信额度小;信用状况偿债能力调查工作量大;消费信用分险具有特殊性。

11.货币市场有哪些参与者?各有何交易动机?参与者主要有机构、个人及货币市场专业人员。(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央行、非银行金融机构、政府、非金融性企业;货币市场专业人员包括经纪人、交易商和承销商。)商业银行是为了灵活调度头寸,以期达到既不影响经营又不影响信誉的目的。央行是为了通过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政府是为了筹集资金,弥补财政赤字,解决财政收支中短期资金不足的困难。非银行机构是希望货币市场为其提供风险、高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实现投资最佳组合。非金融企业是为了调整流动性资产比重,取得短期投资收益。个人是为了取得短期资金融通。专业人员是为了取得佣金收入和差价收入。

12.简述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和作用?【性质】简述为:中 央 银 行 是 国 家 赋 予 其 制 定 和 执 行 货 币 政策,对 国 民 经 济 进 行 宏 观 调 控和 管 理 监 督 的 特 殊的金融机构。【职能】简 述 为:发 行 货 币 职 能;调 节 货 币 与 信 贷 职 能 ;管 理 监 督 金 融 活 动 职 能 ;为 专 业 银 行和 政 府 服 务 职 能。【作用】中央银行的主要作用即是,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调节、控制和监督作用,是通过一系列直接的或者间接的手段的运用,实现对货币供求和社会经济生活的调节,求得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的宏观平衡,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协调、高校和健康地向前发展。

13通货膨胀的定义是什么?如何衡量一国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定义:通货膨胀是指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和显著的上涨。通货膨胀的程度通常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通货膨胀率被定义为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一般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这里的价格不是单一的某个商品或某种服务的价格,而是一组能够反映社会商品和服务的总体价格水平变动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衡量指标:通货膨胀一般采用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或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来衡量。消费者价格指数)指的是衡量所选定的一篮子消费品购买价格的指数。批发物价指数根据商品批发价格变动资料所编制,反应不同时期生产资料和消费品批发价格的变动趋势与幅度的相对数。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是按照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与按固定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

论 述 题 大 家 参 考 参 考,具 体 作 答 时 自 由 发 挥 论述题1.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部经济的影响?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 经济低迷、萧条,许多西方国家面临着 通货紧缩的巨大压力。与一些 发达国家情况正好相反的是,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和不断增加的巨额 外汇储备成为推动人民币升值的直接原因。以美国和 日本为首的西方 国家认为中国的出口商以“不公平的低价”抢夺 世界市场,因此要逼迫人民币升值,并进而将这一 经济问题转变为政治责难,向中国施加压力。在国内外复杂的经济与政治形式下,人民币不断升值。利:1.有利于推动外经贸增长方式的转变。2.有利于推动一部分出口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3.有利于改善贸易条件,降低进口成本。4.有利于加大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5.有利于缓解贸易摩擦压力。弊:第一,人民币升值将使得以外币表示的中国出口品价格上升,因此削弱中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导致中国出口减少及相当一些劳动密集型出口生产企业陷入困境。第二,人民币升值将使外商在中国进行直接投资的成本上升,这很可能导致我国引进、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减少,也会影响到国内的就业和经济增长。第三,人民币升值以后会造成虚幻的财富感,使资产泡沫化。第四,汇率波动幅度过大会造成不稳定的预期,影响投资者信心,增加企业经营成本。2结合我国经济现实,分析我国大学生使用信用卡消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现 状 : 当 代 大 学 生 普 遍 持 有 信 用 卡,持 卡 数 量 较为 合 理 :对大学生信用卡持有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90%的大学生都持有信用卡,其中26%的大学生持有2张及以上的信用卡。不过,大学生的信用卡个人持有数量并没有像人们猜测的那样过多,半数以上的大学生都只有1张信用卡,有2张以上信用卡的大学生所占比重仅为8%,这说明大学生信用卡的持有数量还是较为合理的。

大 学 生 办 理 信 用 卡 的 动 因 多 元,但 以 便 捷 性 为主:62%的大学生都是出于便捷性而选择办理信用卡的。由于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自身的一些特点,使得学校强制要求、时尚流行也成为大学生办理信用卡的重要动因,这两项动因所占的比重分别为18%和15%。

大 学 生 信 用 卡 消 费 的 月平均 额 度 还 在 理 性 范 围之 内:44%的被调查者目前每月刷卡消费额在200元以下,每月刷卡消费额在500元以下的所占比重合计为67%,每月刷卡消费额超过1000元的所占比重合计为8%,而每月刷卡消费额超过2000元的仅为3%。

大学生信 用 卡 消 费 的 用 途 相 对 比 较 单一:大学生使用信用卡消费主要集中在购物、餐饮领域,二者合计所占比重达60%。信用卡使用最集中的地点是商场、超市等购物场所,所占比重为39%,网上购物成为大学生信用卡消费的非常重要的部分。信 用 卡 的 使 用 导 致 部 分 学 生 的 消 费 支 出 增 加 :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在办理信用卡之后月均消费额有所增加,尽管也有45%的被调查者的月均消费额并没有因办理信用卡而有所变化,这至少也可以说明信用卡的办理使大学生的消费额基本呈上升趋势。只有15%的被调查者在办卡之后月均消费额有大量增加,40%的被调查者在办理信用卡之后月均消费额仅有小量增加。

存 在 的 问 题:一方面,大多数大学生,尤其是在外地求学的大学生,信用卡内金额的存入量通常是受家长控制的,而不是学生自主决定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大学生的信用卡消费将在一定程度上面临预算软约束问题。信用卡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大学生的消费支出,这种情况下,非理性消费行为屡见不鲜,特别是多数大学生的理财观念还不成熟,很容易在刷卡消费中透支、欠债,且长期不能归还,这将导致大学生、家庭和银行三方的利益都受到损害的结果。另一方面,大学生在信用卡使用方面还存在诸多知识和观念上的缺位。例如,大多数的被调查者表示,办卡时没有详细阅读各项条款,在使用信用卡的过程中也没有对各项服务和规定进行系统的了解,还有的被调查者由于以上原因曾经收到过银行的催缴通知。由于大学生的主业仍是学习,大多数大学生并不会时常关注和详细分析如何利用信用卡理财,许多银行针对不同信用卡推出的各项服务都没有被充分利用,这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对社会金融资源的一种浪费。

6.中央银行如何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节金融运行?

货币政策是国家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策略和各种金融政策。中央银行扩张或紧缩信用与货币都是通过操作掌握在手中的货币政策工具实现的。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调整法定存款准备率可以迅速改变商业银行的存款扩张倍数和货币乘数,以调控货币供给量。但该工具的效果过于猛烈,不宜经常使用。中央银行可以针对经济的繁荣与衰退以及银根的松紧情况来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再贴现率:→商业银行借入资金的成本→商业银行对社会提供的信用量→ 货币供给总量;改变再贴现资格的条件→改变资金流向→抑制或扶持部门经济,但该工具的主动性差、调节作用有限.当中央银行认为经济形势的发展有收缩国内信贷或吸纳外资内流的必要,则应该提高再贴现率;反之,则应降低再贴现率。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买卖有价证券:→直接增减基础货币→调控货币供应量 影响有价证券价格→调节社会信用量。公开市场业务具有主动性强、灵活性高、调控效果和缓、告示效应好、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如果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中央银行认为有缩紧银根的必要,则出售证券,反之,则应该购入证券。2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证券投机的信用管理,消费者信用管理,不动产信用管理。3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直接信用工具(信贷配给,流动性比率,利率上限);间接信用控制(窗口指导道义劝告,金融检查,自动合作,公开宣传)

7、引发通货膨胀的因素有哪些:形成通货膨胀的最直接原因在于发行货币过多或银行信贷过度。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种:1.财政原因,即发生财政赤字或推行赤字财政政策两种情况,为弥补这两种情况,政府往往是增发纸币,向流通领域过度供给纸币。2.信贷原因,当银行信用提供的货币量超过商品经济发展对货币数量的客观需求时,就会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这一现象成为信用膨胀。3.外汇收支原因。另外还有经济结构不合理,基本建设投资规模过高,生产成本提高,人们的心理预期等原因。

当前我国的通胀水平还处于温和的通货膨胀,但当前的通货膨胀压力较大,CPI指数有不断升高的趋势。中央银行应该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从而有效减少社会总需求。1.应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降低货币乘数效应,降低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能力,从而达到抽紧银根、减少投资、减少货币供给量的目的。

2.提高再贴现率,以提高信贷资金成本。再贴现率的提高,会引起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提高,它一方面可以降低企业的贷款需求,另一方面增加居民储蓄,减少消费需求,将消费资金转化为生产资金,增加供给,减少通货膨胀压力。3.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有价证券,减少基础货币供应,从而通过货币创造乘数的作用,减少货币供给量。

货币政策的工具

1、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 存款准备金政策(不宜常用)

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措施。再贴现政策(被动)

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和市场利率,以实现货币政策预期目标的一种手段。公开市场业务(一定条件)也称“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特别是政府短期债券)来投放或回笼基础货币,以控制货币供应量,并影响市场利率的一种行为。

2、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 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针对个别部门、个别企业或某些特定用途的信贷所采用的货币政策工具。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消费者信用控制

3、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直接信用控制:信贷配给;流动性比率;利率上限间接信用控制:窗口指导道义劝告;金融检查;自动合作;

第四篇:交易员复习题(简答论述计算)

何谓单边市:

连续多日收盘价为涨停盘价或跌停盘价

连续多日收盘前,只有一边报单,另一方报单立即被成交 单边市出现以后的应对策略:

提高保证金率 ;提高涨跌停盘率 ;酌情增加递延费;更谨慎的控制持仓限额 上黄金交易所的实物出库程序

1、通过客户交易系统填写提货申请单,输入相关信息,系统自动生成提货申请单,会员打印。

2、由会员持上海黄金交易所实物出库申请单、提货申请单、IC卡、指定提货人有效身份证件到指定仓库提货

现货延期交收交易的实物交收过程

1、首先应先持有相应的仓位,提货应持有相应多仓、交货应持有相应空仓

2、在交易日的15:00-15:30,做相应的交收申报。做交收申报时请确认账户有足够的资金或实物。3、15:31-15:40为中立仓申报时间。

4、由金交所负责对交收申报和中立仓申报按时间优先原则进行集中撮合配对,配对成功的申报在当日清算时按当日结算价完成实物交割。

5、会员或客户可以在实物交割成功后,日终清算之后申请提货。

6、对于交收配对成功但清算时账户资金或实物不足的情况按违约处理。简述黄金税收政策:

1、设定四种成色(Au9999,Au9995,Au999,Au995)和五种规格(50g、100g、1公斤、3公斤、12.5公斤)任意搭配为标准金,其他为非标准金

2、销售非标金和矿砂等,免增值税;黄金进口免进口环节增值税。

3、会员或客户通过交易所销售标准金,卖出方向交易所开局普通发票并取得交易所《结算发票》,然后凭借《结算发票》向当地税务机关办理免税手续

4、买入方发生实物交割的,由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发票。销货单位为上海黄金交易所,交易所享受增值税即征即免政策。

5、金融机构向社会公开销售实物黄金,照章征收增值税。商业银行向个人销售实物黄金,要预交增值税。

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投资开户的流程

1、上海黄金交易所实行会员制组织形式,会员可直接参与交易。其他客户可在具备代理业务资格的会员处办理开户登记。

2、机构客户客户提交开户申请,须提交:上海黄金交易所开户登记表、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一般纳税人资格证明文件及交易所或交易所授权的账户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材料。

3、个人客户是指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须提交:自然人账户注册申请表、自然人有效身份证明文件,他人代办须提交委托代办书及代办人有效身份证明文件,交易所或交易所授权账户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材料

4、会员在接手客户开户申请时,须向客户提供《交易风险揭示书》个人客户在仔细阅读并理解后签名、法人客户由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人签名并加盖公章。

5、会员须为客户申请独立的交易编码,无论会员或客户均应遵循一户一码制原则。

简述会员买入成交后的提货程序

1、现货全额交易,在成交后即可申请提货;延期交收产品,在交割成功后当日日终清算后可申请提货。;现货即期在成交T+2日实物交割成功后,交易所当日日终清算后可申请提货。金锭实行“择库存货、择库取货”;金条实行“择库存货、定库取货”;铂锭和银锭实行“定库存货、定库取货”

2、首先通过交易系统填写提货申请单并由会员打印

3、由会员持上海黄金所实物出库申请单、提货申请单、IC卡、指定提货人有效身份证件到指定仓库提货

上海黄金交易所保证金交易产品风险控制制度有哪些?

1,针对保证金的管理,并设定安全率 ;2,每日无负债制度 ;3,涨跌停板制度 ;4,持仓限额制度;5,大户报告制度 ;6,强行平仓制度 ;7,实物交割的管理 ;8,风险准备金、信息披露制度及风险警示制度 Au(T+D)和Au(T+N)的异同

相同点:均为延期交收产品;均采用保证金交易;均引入递延费机制;均可双向操作;均有涨跌停盘限制

不同点:1,两个产品的递延费收取周期不相同。Au(T+D)每自然日核算递延费。AU(T+N)产品每两个月核算递延费,其中AU(T+N1)在单数月的月末最后一个交易日核算递延费。AU(T+N2)在双数月的月末最后一个交易日核算递延费。2,两个产品的递延费费率不相同。Au(T+D)产品的递延费率目前为0.02%;AU(T+N1)和Au(T+N2)的递延费率目前为1%。金融职业道德:就是金融从业者在从事金融活动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规范。它是由多层次要求构成的规范和意识,是金融活动的命脉。金融从业人员道德缺失会直接导致金融内部的腐败,金融从业人员盲目的追求利益最大化会使得金融所具有的经济调控作用失去平衡。职业道德风险主要是指员工以获取个人私利为目的,将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置之度外,不考虑对国家或单位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而实施的违规违纪或犯罪行为。其最主要的特点是使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的约束变得无效,逃避各种形式的内部监督管理,给银行的业务经营造成损失。

黄金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应具有相应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1.正直2.诚信3.勤勉4.廉洁5.保密6.自律7.守法

计算题:A会员在上日持有延期交易头寸多头15公斤,上日结算价205元/克,今日A会员以206.32./克买入6公斤,以207.02元/克,卖出了3公斤,以206.44元/克平仓上日6公斤,当日申报买入2公斤成功,当日结算价203.56元/克,延期费空方支付多方(费率0.02%),手续费0.03%,计算,当日交易手续费金额,当日盈亏金额,A会员当日应收付货款总金额。

手续费:=-(206.32*6000+207.02 * 3000 +206.44 *6000)*0.0003 =-929.286 递延费=(15+6-3-6-2)*203.56*1000*0.0002=407.12(A会员当日为递延费收款方)浮动盈亏:

(203.56-205)*15000+(203.56-206.32)* 6000+(207.02-203.56)+(206.44-203.56)=-10500 当日报收两公斤应支付的货款=-203.56*2000 =-407120(A会员需要支付407120货款)当日盈亏= 手续费+递延费+浮动盈亏=-929.29+407.12-10500 =-11022.17 应收付货款总金额=-10500-929.286+407.12-407120 =-418142.17

第五篇:简答论述

3如何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所谓根本政治制度意味着:

第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反映了中国的国家性质。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包括运用和行使国家政权的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第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整个国家的政治制度体系中具有“根本性”的权力渊源地位,其他的国家制度、国家机构,其权力、合法性均来自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宪法和法律上,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制度和机构相比,是本源性的、根本性的。

第三,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统治和管理国家政权权力的、具有相对低成本和较高可接近性的机构。相比较而言,在现有的国家政治制度中,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距离最近、“人民”最容易进入和产生影响,人民代表大会最具有直接代表和反映“人民”意愿和要求的能力。

第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丰富内涵也决定了它具有一种“根本性”。所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构建的国家政权体系,它主要规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同产生它的人民的关系,规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同它产生的‘一府两院’等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同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选举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这三个‘关系’、一个‘基础’、一个‘原则’,概括地反映了我国政治生活的全貌,集中地体现了国家的性质。一句话,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的政权组织形式。”

第五,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性”还在于它与西方议会民主制具有根本的区别。中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西方国家实行多党竞争制度。一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与多党地位平等的多党竞争制度需要不同的政党生存和竞争的制度空间。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相适应的政党活动空间是人民代表大会,而与西方多党竞争相适应的政党活动空间是议会民主制。在目前阶段,在中国实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具有根本的重要政治意义,因此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所必然要求的政党活动空间的模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就具有了根本性的地位和意义。

1、产党的执政方式包括哪些方面?

1、组织和领导国家的立法和执法活动

2、加强对人民军队的领导;

3、领导和管理干部工作;

4、组织和动员社会;

5、重视思想政治工作。

2、“依法治国”?如何“依法治国”

所谓“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 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制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所以依法治国实际上就是实行法治。

依法治国,首先要有法可依,这就要求国家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依法治国突出表现在依法行政方面。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还必须以司法公正为目标,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下载1、生理9-22章复习题 简答及论述[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1、生理9-22章复习题 简答及论述[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简答论述

    三、考核方式结合自考学生的特点和学科自身的特点,学习过程评价部分考核采用作业的形式。作业的内容紧密结合教材,覆盖了大纲要求的考点,题型以简答题为主,共计50道,每道题2分。......

    简答论述

    【概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指导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观念体系,反映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功能、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指导思......

    工程心理学 简答及论述

    工程心理学简答及论述(2009-02-23 17:00:56) 标签:工程心理学 心理学自考 北京心理学 简答 论述 教育分类:心理 论述 及简答 1. ※工程心理学是一门以心理学为核心内容的综合......

    经济复习题1(简答部分)

    微观经济复习题(简答部分) 第一章 1、资源稀缺性的相对性是指什么? 微观经济学里面讲资源的稀缺性不是指这些资源绝对量存在的多寡,也不是资源的不可再生,而是在既定的时间内与......

    竞争法简答论述

    二、名词解释 1、市场 是指由人们的需要及为满足需要所构成的交易机会和场所。 2、竞争是指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为获取交易机会,占有市场优势,追求利益最大化,以其他竞争者为对......

    政治经济学 简答论述

    3.商品价值量是如何决定的?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决定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计量的。......

    秘书学简答、论述

    四、简答题1、秘书活动产生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什么?答:第一,秘书活动产生的前提条件,即社会管理组织的出现。第二,秘书活动产生的必要条件,即文字和公文的出现。2、我国古代秘书活动......

    简答和论述

    简答和论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论述) 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性质和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以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