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小论文[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4 01:15: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生语文小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生语文小论文》。

第一篇:小学生语文小论文

小学六年级语文总复习方法浅议

一、复习内容及目标:

1、巩固汉语拼音:

①认识3000个常用汉字;

②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掌握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③能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④会用汉语拼音和部首两种查字典的方法,能根据读写的需要比较熟悉地查字典、词典。(基础知识方面)

2、了解句式变换的几种形式;能根据语言环境和表达的需要选择和变换句式;联系上下文和实际生活领会句子的意思,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根据要求造句和仿写句子;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能结合语境,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能正确地修改病句;积累名言警句、对联、歇后语并灵活运用。(语言知识)

3、阅读有浓厚兴趣,在阅读教学中,能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边读边思考;背诵十二册指定背诵的课文,默写十一、二册指定的诗词;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信息,课外阅读总量在400万字以上。(阅读方面)

4、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文从字顺,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养成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勤于动笔,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习作方面)

5、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体现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口语交际方面)

6、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综合性学习方面)

二、复习思路及设想:

六年级是小学阶段的最好一个学期,不但承担着本学期学年的教学任务,而且还要将小学阶段的知识进行梳理,回顾,综合复习提高,为学生进入初中阶段打下基础,因此,本学期及下学期教学及复习,直接关系着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的好坏。针对这种现状,对六年级语文教学及复习做出了如下安排:

整个学年教学,计划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集中授课阶段。时间从现在直09年的五一。这期间主要是精心挖掘教材内涵,设计教学,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教学抓要点进行必要的巩固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晰地认识,字词掌握准确,知识应用自如,为进入综合复习做好准备。这一阶段还要做好三类复习:一是单元教学结束后的回顾小节、单元复习、测试;二是每册课本结束后的归纳整理、分类复习、综合测试,使这一部分的知识体系形成为能力;三是两册课本结束后的回归综合检测,力争每一步走得扎实有效。第二阶段:分类复习阶段。时间大约是五一过后直六一期间。用约一个月的时间,对小学阶段所学的各类知识分九类进行复习,包括汉语拼音、汉字(笔顺偏旁、多音字形近字、改错别字、查字典),词语(词语理解与搭配、近义词、反义词、多义词、词的感情色彩辨析、成语填空及分类、谚语歇后语),句子(扩句缩句、修改病句、改写句子、关联词语填空、句子含义、转述句等),古诗文及名言佳句(小学4—6年级的古诗文及日积月累),阅读(课内阅读、课外阅读),语文常识、语言积累运用、作文。

第三阶段:综合检测阶段。时间从六一直会考,约三周时间。模仿08会考试卷类型,增大练习的深度、广度,增加必要的生产、生活及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应试技巧及审卷答卷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答卷习惯。

三、复习方法:

以教材为本,以学生为本,本着“突出重点,简化头绪”的指导思想,有的放矢地作好知识的归类、整理工作,减轻师生负担,提高复习效率。主要做到以下三点:

1、找准薄弱。复习过程一方面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知识更加有连贯性,系统性和规律性,另一方面也是让学生进行自我调整,查漏补缺。所以,在复习之前要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既要找到学生普遍存在的不足,又要发现个别的不足,针对这些情况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合理安排复习时间,这样的复习才更有针对性,更有效。如,可以设计一个表格来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各个知识点的薄弱环节,把它作为复习重点,与教材重难点结合起来复习,既避免了撒网式的题海战术,又提高了复习效率。

2、善于归类。通过六年的学习,学生在基础知识、阅读方法、习作方法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复习阶段,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积累进行归类整理,提炼方法,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体系。呈现给学生的练习要有代表性,内容要“精”,形式要“全”,方法要“活”,切实做到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以获取“省时高效”的复习效果。

3、注重运用。知识的积累最终是为了运用,因此,复习中要创设各种语言情境和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去运用,真正体现学以致用。

怎样学好小学语文?

在学校里,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最有效的知识是自我控制的知识。要学会学习,就有一个掌握学习方法和使用学习策略的问题。而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一、小学生语文的学习方法

做任何事情就要讲方法,方法得当就做得快,做得好。学习也是一样。微观具体的做法叫做学习方法,宏观整体的做法叫学习策略。语文学习有具体的方法,也有整体的策略。我们先来谈学习方法。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未来社会里,“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埃德加o 富尔《学会生存》)因此,对学生进行有关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十分必要的。语文的学习方法,有涉及语文整体的,有涉及语文局部的;有基本的,也有具体的。关于语文整体的基本学习方法,中外教育家、学者、作家都有这样或那样的论述。多阅读、多观察、多练习和多思考看起来似乎是老生常谈,但却是学好语文的基本功。

关于对小学生具体学习方法的指导,可以分为字词的学习方法,句子的学习方法,段的学习方法,篇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写作文的方法等。如:字词的学习方法有:运用汉字的构造规律来理解字的方法,组词法,造句法,查字典法,用词素 分析理解词语的方法,同义法的比较法,根据语言环境理解词义的方法,追根溯源理解词义的方法,等等。句子的学习方法有:扩写、缩写句子的方法,变换句式的方法,用关联词语理解简单复句的方法,修改病句的方法,等等。段的学习方法有:找中心句的方法,给段分层的方法,调整段中语序的方法,等等。

篇的学习方法有:分段的方法,归纳段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等等。

学习写作文的方法有:审题的方法,立意的方法,选材的方法,组织材料的方法,修改文章的方法,等等。

二、小学生语文的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心理学研究的新兴领域,也是当前语文教学心理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所谓学习策略,主要是指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学会学习的规则、方法和技巧;它是一种在学习活动中思考问题的操作过程;这是认识策略在学生学习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我们在这里要强调的是四个问题:一是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二是学生的学习方法,在一定意义上说,学生的学习策略主要是指其学习方法;三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四是学习策略和认识策略的关系。

如何理解学生的学习策略呢?首先,重视学生的学习策略,就是承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和能动作用。第二,学生的学习策略是学会学习的前提,学会学习包含着学生运用一系列的学习策略;学生的学习策略是造成其学习个别差异的重要原因,对学生实行“因材施教”要考虑到他们学习策略的差异。第三,学习策略是一系列有目的地的活动,它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选择、使用、调节和控制学习方法、方式、技能、技巧的操作活动。最后,学生的学习策略实施的过程,也是实行决策的过程。

通过对学习策略的分析,我们看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一种理性的认识或认知活动,一种思维或信息加工的的过程,这也是学习活动有别于人类一般认识活动的特征。

知识有简单和复杂之分,简单知识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是词汇学习,其难点不在于理解而在保持,因此,如何依据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成为促进简单知识教学的主要问题。复杂知识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指概念、规则的学习和阅读、写作的学习,其关键是理解,而理解的实质是学生知道新知识内部各要素之间及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学习策略。

(一)注意策略。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外部手段来控制学生注意,并激发学生采用适当的注意策略,以促进学习与保持。如“带着问题读书”可能并不是一种最佳的阅读方法,而“让学生先读书,然后思考问题”,可能是一种更有价值的学习策略。

(二)编码与组织策略。人们注意了的信息要想能够长久地保持,最有效的策略就是对信息进行编码和组织。无论是拼音、识字、阅读教学,语文老师都需要经常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分类排队,找出规律,就是这种策略的运用。

(三)精细加工策略。如在阅读和听讲时,一边听(或一边看),一边做笔记,这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策略,应注意从小培养学生的这一习惯。但真正要使笔记成为一种促进学习的技术而单纯的信息记录,却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为了培养学生做笔记的良好习惯,教师讲课时应注意语速不宜太快,复杂的、重点的内容要适当重复,对讲课内容的结构、层次和重点应进行板书。

(四)复述与复习策略。如,学生为了记住汉字,必须一遍遍地读写生字。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教育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边阅读边背诵,将阅读和尝试背诵交替进行。另外,对于复杂知识的学习,复习策略包括边看书边讲述材料、在阅读时对材料的重点、难点和要点用画线、圈点、加注符号等方式将其突现出来等。

这些都是已被无数事实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教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对学生加以训练。

三、小学生语文的学习能力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语文教学发展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也是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所谓能力是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两类。语文能力是一种特殊能力。林崇德先生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小学生的语文能力是以语文概括为基础的,由四种语文能力与五种思维品质组成的,有20个交结点的、开放性的动态系统。概括是语文能力的基础。对于小学生语文的听、说、读、写诸方面而言,概括有以下表现:听的关键是“听得好”。即会听,听得准确,抓住别人讲话的中心,理解所听内容的实质。这是在“听”中的概括能力的表现;说的关键是“说得清”。即逐步地掌握准确、鲜明、生动的口语表达特点,能做到用词准确、词达意明、语言通顺、层次分明、修辞恰当、逻辑性强。这是在“说”中的概括能力表现。读的要素较多,一是朗读与默读的阅读形式,二是理解词、句、段、篇和修辞结构的阅读内容,三是分析段落层次、获得中心思想、掌握文章脉络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三个方面都以学生的概括能力为基础。写作能力发展也是一个概括化的过程。小学生从“说”到“写”,从“读”到“写”(仿写)两个过渡,都要通过书面语言条理化地、生动地表达出事物的内在联系。这里就有一个综合提炼的过程,即概括过程。

由于语文能力的基础是概括,所以,我们在培养小学生语文能力时,要自始至终地突出对其概括能力的训练。

传统将学生的语文能力归纳为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这种提法是正确的。如果说听、说、读、写反映了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基本内容,那么,不同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差异则与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思维品质的差异密切相关。思维品质是智力活动中,特别是思维活动中智力与能力特点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它体现了每个个体思维的水平和智力、能力的差异。通常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等五个方面。这五种思维品质,是一个彼此联系、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体。林崇德教授将这四种语文能力与五种思维品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开放性的动态系统进行研究。

浅谈小学语文句型转换“三为主”的教学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要求学生掌握的类型主要有三种:一是转换成“把”、“被”字句;二是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三是直接引语转换成间接引语,在小学阶段通常叫做“换成转述句”。笔者过去在这方面的教学欠重视,结果是上层学生掌握了,中层学生一知半解,下层学生如坠云海。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教学方法陈旧,缺乏针对性。没有指导学生掌握基本方法;不重视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培养。后来,笔者通过思考和实践,摸索出一个“三为主”的教学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以针对性典型句型训练为主。

句型转换有基本方法,要学生掌握方法,就要以训练为主。训练要有针对性,应该是一个课时解决一个问题,不要有一个课时解决所有句型转换的问题的想法。集中教学“火力”突破的好处是使学生的思路清晰,学习目标性强,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领会和识记,特别有利于下层学生的掌握。如“陈述句换成反问句”安排一个课时,“反问句换成陈述句”一个课时,“换成转述句”一个课时等等。为了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消化”和“吸收”,这些课时安排要间隔开来,不要连续进行为宜。另外,在期末复习时也要安排一个课时进行综合训练和检查。既然是训练,训练的内容也至关重要,内容须求典型,不能偏、繁、难,比如“陈述句换成反问句”中的陈述句主要有三种情形:

1、肯定陈述句。

2、否定陈述句。

3、双重否定陈述句。出示的内容就要以这三种形式为典型,不要出一些比较复杂的句式,如带直接引语或复句之类的。句子表达的意思也要简单易懂、生动有趣,或者富有思想教育意义。

二、以指导合作探究方法为主。

句型转换有一些基本的方法。笔者通过归纳,把这些方法编成一些易诵易记的顺口溜。如“陈述句换成反问句”的顺口溜是:„„怎么会(能)„„呢?难道„„吗?有“不”去一“不”,无“不”加“不”,问号别忘末尾处。那是不是在课堂上要学生把这些顺口溜背下来就行了呢?不是。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据此,笔者和学生一起参加探究和归纳句型转换的方法。首先,笔者将事先制作好的典型例句卡片分发给每个学习小组,要求各小组找出句型转换的方法。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笔者进行巡视指导和点拨,还参加了两个小组的讨论,和他们一起探究方法。然后,各小组派代表来汇报结果,接着集思广益,一起归纳。最后,引导学生一起把归纳出来的方法编成顺口溜。

三、以培养语言感悟能力为主。

要求学生掌握句型转换方法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学会理解句子表达的意思,最后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当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达到一定的境界,句型转换也就不再是一道难逾越的坎。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主要方法还是训练,训练的第一步是让学生反复朗读大量典型的例句。第二步是以小组的形式创设情景说一说,如练说“陈述句换成反问句”,可以两人进行,也可以用“开火车”的方式来进行。第三步是做练习题。先由教师出几道题,学生完成后进行检查(可自查、互查、抽查、汇报结合),必须对一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进行评讲。第四步是搞个“句型转换擂台赛”,学生互相出题和答题,轮流攻擂。通过以上巩固和运用为目的的训练活动,使学生熟练掌握了方法,也达到了初步培养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目标。当然,不可能一蹴而就,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不可能一下子提高,还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沉淀时间和过程。

如何上好复习课

小学语文总复习,是对整个小学阶段语文知识的复习和巩固,也是使学生语文能力再提高的过程。上好语文复习课,是迎接毕业考的一个关键课程。但怎样上好复习课?恐怕不少老师还是心中无底。有些老师上复习课,把复习用书当作教材来使用,一味地让学生做练习,大搞题海战术,把学生置于书山题海之中。这样做,使学生颇感疲累,而收效甚微。我是不搞题海战术的,我认为,上好复习课,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分层要求,因材施教,目标明确而针对性强,方法灵活,形式多样。

一、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

复习课毕竟不同新授课,没有了新鲜感,难以引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还是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复习兴趣。首先向学生讲明复习的重要性。其次,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达到的学习目标,并在复习过程中不断检查,不断修正,老师对达到目标的同学给予奖励,未达目标的同学帮他查找原因并经常帮助他,鼓励他下次达到目标。

二、分层要求,因材施教。

在复习课上,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优等生早就明白了,可中下生还是不知其然,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老师要进行详细的了解,哪些是优等生,哪些是中等生,哪些是后进生,他们有哪些长处,哪些短处。然后,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即保证后进生达到最基本、最一般的要求,而优学生可以超常发挥。比如,可以设计弹性练习,后进生要求做两题,优生则根据自己的实际完成三题甚至更多。

三、目标明确而针对性强。

复习课通常会受到内容多而时间少的矛盾所制约,为解决这个矛盾,小学语文毕业总复习要以“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以现行语文教材为复习范围,重点复习十一、十二册语文教材内容。为了系统而有条理地进行复习,可将复习内容分为以下几部分:

1、拼音。

2、字。

3、词语。

4、句子。5标点符号。

6、课文。

7、阅读。

8、作文。

9、听说训练。这些内容,可分类复习,一项项过关。但也要有所偏重,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应根据学生实际,找出学生知识的缺漏处和能力的薄弱点,有针对地选择、确定重点复习内容,以便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能力。

四、方法灵活,形式多样而不枯燥。

如果复习方法呆板而单调,时间长了,不可避免地会让人觉得烦,从而失去继续复习的兴趣。因而,教师的复习方法应灵活多样,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保持新鲜感。师生之间不妨换换位,改变由教师包办代替、学生被动接受的状况。比如,可以让学生提出复习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练习,还可以让学生各自出试题,然后,学生互换试卷进行测验,这样,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设计试题,学生兴趣盎然,并且经过出题、测验这两个环节的训练,学生的能力提高了,知识也得到进一步巩固。

语文期末复习浅谈

从的心理学角度看,人脑对曾掌握的知识会有所遗忘,出现断层。由于年龄的差异,小学生对比较抽象的概念、公式等更容易以往或混淆。再者,即使有的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记忆犹新,但由于对以往所学的知识缺乏联系,脑子里的知识是零星杂乱地堆放着,因此,每学期末,各学科都要进行期末复习,温习以学过但已经以往或混淆的知识,并通过归纳总结、纵横联系,发现规律等手段,完善、填补、改造学生以有的零散的知识结构,构成一个良好的知识结构整体,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期末复习显得非常重要。下面想简单谈谈对语文科期末复习的几点看法。

一、复习课要新

学生的所学的知识遗忘后,留下的只是模糊的痕迹,这就需要适时大温故,但温故不是“炒冷饭”,不是旧戏重演,而要有新意,即所选的题材要新,课堂结构要新,学生的思维角度要新,避免学生产生枯燥感。

二、要精选复习题

由于个体的差异,班中几十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遗忘是不尽相教师选习题时既要考虑到学生认知结构存在的普遍现象,有要考虑到个别现象,因此,选择复习题一要精,要针对教学重点、难点设计一些既能巩固知识又有启发性讲究思维价值的习题,二是要有的放矢的进行查漏补缺,切忌布置大量的单一的读、背、抄、做等机械性作业。三是作业要分类要求,对中等生,重在分析指导,通过复习作业使其弥补知识缺漏,掌握学习方法,从而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实现技能技巧的迁移。对学有余力的优等生,可推荐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习题丛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扩大视野,丰富知识,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从而达到通过复习培优补差的目的。

三、重视对以学知识的有序整理

我记得初中时期的一位教师曾说过这样的话“读书时(新授),书越读越厚,复习时,是越读越薄”。从教十几年,我感到此话有一定的道理。新授时,教师为了落实教学目标,要通过讲解、分析、举例说明等方式把教材体系中的重点、难点逐个击破,学生则通过听课、做作业等手段,学到知识,学会学习方法,再运用学习方法解决问题,并逐渐形成一种能力。这样一来,书不是越读越厚吗。而到了复习阶段,教师则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有序整理,归类,找到知识间的联系,使得原先在学生头脑里简单的知识积累重建知识机构,最后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网络。(此时书就越读越薄)如小学语文第七册,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和自然段归并法给课文分段,第八册学习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和抓重点段分段的方法。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掌握某一种分段方法,可独立运用该方法进行强化训练,复习时,教师要有意识的编制可运用不同方式进行分段的文章让学生进行分段训练,通过练习、比较,注重了知识的综合运用和灵活运用。

四、复习时间要科学安排

少数教师片面的认为,复习时间越多,效果就越好。为了挤出更多的复习时间,平时授课时随意缩短教学时间,“开快车”学生因缺乏巩固知识、纠正错误的时间,使得多所学的知识一知半解,煮成“夹生饭”。而到了期末复习阶段,则抽出较长时间化较大精力番炒“夹生饭”,这是得不偿失。因为任何一个教材体系都是由浅入深安排的,新知识的学习是以旧知识为起点的。墙基不牢固,砌上去的高墙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其次,“小洞”不及时修补,学生的知识点的遗忘、错误越积越多,便会逐渐丧失学习积极性,自信心,产生自暴自弃现象。再者,较长时间的复习,又易使学生缺乏新鲜感,产生厌倦情绪,影响复习效果。因此,我认为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了新知识,及时纠错,及时巩固,扎扎实实的落实每一个教学目标。复习的重点应放在帮助学生回忆知识,引导学生串联零散的知识构成一个良好的整体知识结构。这样,一般的期末复习时间为一周半左右较为合理。

五、注意德育的渗透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语文学科是德育教育的一门主要学科,我们在复习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知识结构的同时,不但应注意通过抓住有德育因数的一词一句,一事一例,进行德育渗透,还应重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从大量的试卷分析看,造成学生考试失分的原因虽然主要是由于所学知识的缺陷,但不良的学习习惯也是其中之一,如字迹潦草,粗心漏题等,其中最常见的是由于不仔细审题造成答所非问。因此,复习阶段,教师特别注重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编制复习题时,可选择一些有附加要求学生容易疏忽而产生错误的题型,让学生比较异同,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如通过类似“请写出下列各词的反意词”和“在文中找出下列各词的反意词”的比较,明白后一个题目不但要写出反义词,而且所写大反义词只能从文中去找。让学生养成仔细审题再答题的习惯。复习阶段还应重视工具书的运用。工具书是无声的教师,勤查字典能获得正音、辨形、释意的能力。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养成自觉、熟练的翻阅字典的习惯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是大有益处的。

纵上所述,在语文期末复习阶段,教师如既能注意复习的巩固性、发展性原则,又能注意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那么,通过复习,学生的成绩定能上一个新的台阶。

培育语文素养促进主动发展

今年毕业班的语文使用的是大修订教科书。大修订语文教科书在具体的做法上,更新了课文,调整了重点训练项目,改变了课文类型,改写了“思考?练习”,把“基础训练”改为“积累?运用”,删除了拼音、字、词、句、修、逻等单项练习,以“读读背背”的形式增加了传统优秀文化的积累,口语交际、习作也重新调整。大修订后的语文教科书更加符合修订版大纲,更加接近课程标准的精神,更加突出语文盲人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与学生反映的多元性;二是语文课程的实践性与学习语文的实践性;三是汉语言文字的特点与学生良好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正确把握这三个特点,是培育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重要保证。

教科书改了,毕业复习的目标、内容、策略也要跟着改变。要改变过去那种以语文知识为主线,以题海战术为手段的复习方式,要减少头绪,加强综合实践,突出语文素养的培育。

一、复习目标要体现三个维度

大修订语文教科书,在知识与能力上,主要体现了修订版大纲的精神,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和过程与方法两个维度上,更接近《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毕业复习目标,应准确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感。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使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学会其中的2500个左右,了解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7.对阅读有浓厚兴趣,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的一些方法,注意积累语言材料。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边读边思考。背诵十一、十二册指定背诵的内容,默写指定的诗词。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8.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写出来,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条理,语句通顺,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养成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勤于动笔、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

9.口语交际要讲究文明礼貌,听人说话能领会主要内容,能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10.会用汉语拼音和部首两种查字典的方法,能根据读写的需要比较熟悉地查字典、词典。

复习目标的前5条,主要体现人文性目标,后5条侧重工具性目标。

二、复习内容的三个层面

以工具性目标为明线,安排复习内容;以人文性目标为暗线,在实现工具性目标的过程中同时实现人文性目标。

以工具性目标为明线安排的复习内容,要体现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并以程序性知识为重点。

所谓陈述性知识,即描述性知识或记忆性知识,属静态性质,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程序性知识,是步骤性过程性知识,属动态性质,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对技能形成具有定向性,能直接指导技能的训练和促进技能的形成。策略性知识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情景中对学习任务的认识、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

以下就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实践活动等逐一作简要说明。

(一)识字写字

1.陈述性知识:(1)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的认读,声母、韵母、音节的正确书写,大写字母的认识,《汉语拼音字母表》的熟记。(2)认识常用汉字3000字,会写其中的2500个。

2.程序性知识:(1)拼读音节的方法,利用拼音纠正方言对学习普通话的影响。(2)识字的方法,了解字义的方法。(3)写字的方法。

3.策略性知识:选择学生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包括熟记、防止回生的方法等。

(二)阅读

1.陈述性知识:对课文的熟记,对要求背诵课文的诵记,对“读读背背”的熟读成诵。

2.程序性知识:(1)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技能。如能抓住主要内容的方法,包括先分部分理解再归纳的方法和提问题找答案的方法;从内容体会思想的方法,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了解叙述的顺序的方法,读文章想画面的方法等。(2)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包括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和联系时代背景的方法。(3)认识课文的表达方法,包括开头、结尾、过渡和描写细致等方法。(4)有感情地朗读,包括对朗读基调的把握、节奏和重音的处理等。

3.策略性知识: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如在默读中画、圈、注,从而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或在不断的朗读中体会思想内容等。

(三)作文

1.陈述性知识:如观察的要求、方法、步骤;记实作文、想像作文的基本要求;应用文的格式;修改符号,修改文章的要求、步骤等。

2.程序性知识:在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中的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技能。记实作文的取材途径、方法,如写作素材来源的多元化,来自对生活、大自然的观察,来自调查访问,又来自阅读实践;记实作文的构思,要想清楚按怎样的顺序写,要怎样把内容写具体,要怎样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记实作文的起草,要怎样使思维保持它的流畅性,如遇到不会写的字,一时还不知如何表达的内容可放过去,写完全文再回过头来想等;记实作文的加工,要看选择的材料是否合适,叙述顺序是否清楚,内容是否具体,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语句是否通顺,然后有针对性进行修改。想像作文的取材,原型要来源于生活;想像作文的构思,要组合原有表象,使之具有新颖性;想像作文的起草,同样是要如何保持思维的流畅性;想像作文的加工,重点是评价想像是否合理,然后加以修改。应用文如缩写也有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的问题。取材,即如何从文章中筛选主要信息;构思、起草,即如何处理筛选的信息,如何把它重新组织成文;加工,即要评价缩写中所反映出来的主要信息是否符合文章的原意,然后加以修改,使之至少基本符合文章原意。

3.策略性知识:选择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选择表达个性的写法。如喜欢大处着眼的,喜欢细节处作细腻描写的,喜欢抒发自己的感情等都要加以鼓励。

(四)口语交际

1.陈述性知识:有关介绍、讨论、交流、推荐。讲演、辩论的要求。

2.程序性知识:有关介绍、讨论、交流、推荐。讲演、辩论的方法与步骤。如讲演,一是要确定好话题,起个好题目,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二是要拟个简明的提纲;三是要就提纲打腹稿,要在脑海中把内容展开;四是在讲演中要边讲边想。

3.策略性知识:选择适合学生自己的方法。如有的喜欢先作陈述,听取别人的发言后再加以补充完善;有的喜欢先听别人的陈述,然后再发表自己意见。要尊重学生自己的个性。

(五)实践活动

1.陈述性知识:实践活动的要求。

2.程序性知识:实践活动的组织、步骤和完成实践活动的方法。如让学生编自己的作文集,给作文选起名,要有文化品味;给作文分类,逻辑关系要清楚,要起醒目的小标题;还要设计好封面,撰写序言、后记等。

3.策略性知识:如善于观察的、善于与人交流的„„不管是学生发挥自己长处的,或针对自己短处加以训练的,都要鼓励。

三、复习策略要体现人文关怀

毕业复习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因此,复习要有新策略,要体现人文关怀。

(一)要做到三个辩证处理

1.辩证处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关系。

语文的人文性,一是体现在课文的思想内容中,二是体现在教学方式方法上。经过大修订的教科书,除了保留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教育外,还进一步拓展了教育内容。如增加了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的文章,增加了反映亲情、友情的文章,增加了传统文化的内容,更能使学生接受人文的熏陶。但人文性内容的复习不宜单列,否则,会回到以往的以内容分析为主的老路上去。

语文的工具性,主要体现在语文实践中。复习时,要在语文实践中比较系统地复习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把人文性的内容结合在其中,从而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此外,复习方式方法的运用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使之更加符合人文性。

2.辩证处理课文复习与读写练习之间的关系。

毕业复习要以课文复习为主,并做适当的扩展,坚决摒弃抛开课文搞复习的做法。以课文为主,一是通过复习,对词句的掌握,对课文的熟记,让学生做到温故而知新;二是通过复习,把方法转化为比较熟练的技能。复习课文要防止炒冷饭,要给学生以新鲜感。因此,在方法上,一是可迁移重点训练项目,二是要变换课文类型的训练。如把略读课文变为精读课文,从中训练学生理解词句的方法,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方法和学习表达方法;把精读课文变为略读课文,复习搜索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方法。阅读训练要侧重整体把握思想内容的能力、探究重点词句能力和从内容想开去的能力。同时,通过阅读复习,提高阅读速度。

在复习课文基础上,教师要补充程度合适的短文,让学生作独立阅读训练。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实践。教科书中记实作文十分重视表达自己的感受,因此,要特别重视如何表达感受的复习,通过练习,进一步训练学生表达真实感受的能力。想像作文,最主要是想像的形象性,要通过练习,使想像的内容更加丰富、形象。应用文的复习,应以书信、缩写、读后感和调查报告为主。缩写是读写结合的最好形式,要作为复习的一个重点,让学生真正初步掌握缩写方法。口语交际的复习,应复习“介绍、交流、讨论、推荐、辩论”等口语交际的方法,并就比较薄弱的环节如讲演、辩论适当多作几次练习。

3.要辩证处理自主复习与老师指导的关系。

陈述性知识,可放手让学生复习,让学生自主完成。如2500个常用字的读写,可让学生先自己温习,然后同学间相互认读、听写。教师的指导,应集中到容易读错的读音上,容易写错的形近字。同音字和难写的字上,通过必要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阅读部分的复习:词语的复习,可以让同桌或小组练习词语接龙,默写成语竞赛,讲成语故事比赛,办有关词语意思、词语趣闻和词语练习的手抄报等;课文熟记的复习,可让学生自己温习,同桌或小组相互检查等;感情朗读的复习,可举行朗读比赛等。还可让学生自己编拟语文试卷(识字写字、语言积累),然后交换着做,再交换批改。老师的指导,应集中到阅读策略和方法的掌握上,如,怎样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怎样理解重点词句,怎样领会表达方法。习作复习中的自主学习,可让学生把自己的作文按记实作文、想像作文、应用文分类,认真看看作文批语,找出每类作文的共同的不足部分,向家长、同学和邻居请教,或在课堂上听老师指导。老师的指导,应针对学生作文中的共同不足加以进行。如记实作文如何把内容写具体,如何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想像作文如何丰富想像的内容等;应用文应侧重缩写的指导,在缩写练习中提高理解思想内容的能力,搜索主要信息的能力和抓住主要信息进行表达的能力,要通过练习,让学生初步形成缩写能力。

(二)要促进三个转变

1.变单项训l练为加强综合练习。

以往的毕业复习,以“基础训练”中的拼音。字、词、句、修、逻、点的练习题型为主要题型,加上判断题、选择题,走的是单项的机械的训练的路子。大修订教科书本着“减少头绪,加强综合”,“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的精神,在“积累?运用”中删除了原“基础训练”中拼音、字。词、句、修、逻、点的单项练习。本届毕业生,一定不能穿新鞋,走老路,仍然搞单项练习的题海战术,应以复习课文为主,适当作一些练习,练习也应以语文能力的综合练习为主。

2.变强调“标准答案”为尊重个性差异。

以往毕业试题命题,强调客观性,搞了很多的“唯一标准”答案的试题。为了能让学生取得好成绩,在毕业复习中,也大都搞唯一答案的练习,生怕学生越雷池一步,学生的创新意识因而受到抑制。今年的复习,必须根据修订版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在基础知识的复习中,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复习的时间上和复习次数上,不搞一刀切,在阅读方法的复习中,“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使学生的见解更加多元,体验更加深刻。在作文练习中,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要摒弃千篇一律范文式的指导方式,让学生写自己的感受和自己的想像。发现学生抄范文、套范文,要予以疏导,做到此类事不发生或少发生。

3.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建构。

在毕业复习中,要改变多做题、少思考甚至只做题不思考的做法,引导学生在练习中思考,做到同化和顺应。通过对知识的归类练习,让知识同化;对教学薄弱环节要强化练习,或改变学生的思维惯式,做好知识的顺应。如阅读中要把整体把握思想内容和探究重点词句结合起来,防止对思想内容的浅识辄止,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在习作练习中,对记实作文中的表达感受,要引导学生在事情的发展过程写感受,而不是仅在开头、结尾发几句议论而已,从而改变学生平时习作养成的某种不良的写作思维定势。

四、评价要客观全面

对小学毕业生语文能力的评价,也要体现三个维度。不仅评价知识的掌握、语文能力的形成,还要评价学习语文的态度、习惯和综合素养;不仅评价阅读、习作,还应评价口语交际能力和参加实践活动的能力。目前,通过书面考试,评价学习语文的态度、习惯,评价口语交际和参加实践活动的能力还缺乏可操作办法,因此,可放到平时考察,用激励性评语的形式加以评价。用书面考试的形式,侧重考查识字写字。阅读、积累和写作能力,并用评等级的方式表示评价结果。“评语十等级”应是目前评价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比较可行的办法。

对小学语文复习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作为“温故而知新”的复习课是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而设计的一种特定的教学形式。它不仅有巩固知识,训练能力的功能,更有“温故”和“知新”的要求。这里的“知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那么,语文复习课如何进行才能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呢?

一、检测:摸清知识能力现状。要在复习时避免无效信息的重复传授、无效训练的简单重复,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学和训练,就必须在复习课前采取测验、考查、提问,或通过座谈、个别了解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摸底、调查,根据反馈来的信息,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复习课教学方案。一位二年级老师在第三册教材教学结束后,结合本学期的教学内容,编制了一份检测试卷,在批阅试卷时发现学生对按音序查字典的方法掌握得还不够:对声母在字典中的位置是清楚的,但对韵母的顺序,或声韵母相同、声调不同的字如何查检,都不大搞得清楚。了解到这个情况后,这位老师在复习课上边示范边介绍具体的检字方法,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供一些有特点的字,让学生现场练习查检,于是全班同学都掌握了音序检字的方法。虽然这位老师讲述的是过去讲授过的内容,但由于训练内容是新的,学生查检字的水平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二、贯通:建立系统的知能体系。语文课是以课文和单元作为结构单位的。教学过程中,一般都采用“段段清”的做法,一篇课文教学结束马上又转入下一篇课文的教学,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和训练的能力是呈相对的一个个点状或块状的,没能形成大纲所规定的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的网络。语文期末复习课则应以教学大纲为指导,对一个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和训练,让学生从总体上了解和掌握系统的知识体系,训练和提高所规定的能力。例如三年级上学期已进入作文训练,第五册教材中安排了八次作文训练:有看图写话,有状物,有叙事,有记人,还有练写通知。每次作前指导,教师一般都只是就该次作文训练的要求讲些与本次作文相关的知识,做些必要的引导,满足于把作文写出来就行了,而在复习课上,有人误认为作文没有什么可复习的。其实,复习是提高学生综合作文能力的重要一步。为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教师应居高临下,对本学期八次作文训练的内容和形式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让学生从总体上回顾本学期作文的特点,重点讲述小学记叙文写作中的“观察——说话—— 写话”的规律,结合学生写作的实际解析各类作文的标题、开头、正文、结尾的写作知识和要求。这样,经过融会贯通的复习,学生对本学期所讲授的知识和训练的水平显然会比复习前要提高一步。

三、补缺:弥补过去教学的不足。由于教师对课文和单元所规定的教学重点和任务的理解不同,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也可能是不同的,在平时教学中,有一些该讲的内容没讲是在所难免的。虽然在学生作业和辅导时教师已知道这些缺漏,因为要赶教学进度,有些也没有或来不及补充讲解。复习课上针对这些缺漏必须予以补充,以求得学生对知识点的全面掌握。一位教师在教学李白《赠汪伦》这首诗时,把“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诗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定为比喻。有一次,他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认定这两句诗是比喻和夸张两种修辞手法的套用。这位老师清楚地看到了自己讲课时的不足。复习课上他特地把两句诗提出来讲解。说来也巧,在期末的语文试卷上还出现了让学生指出这两句诗所用的修辞手法的试题,显然,学生在解答这一题目时的认识能力肯定比复习前 提高了。

四、比较:促使认识的深化。在“温故”中“知新”,并不是仅仅靠机械性重复就可以做到的,有些要通过比较来辨别才能达到目的。上复习课不在于老师不停嘴地讲多少,而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把旧知识与旧知识、旧知识与新知识、新知识与新知识按教学和复习的需要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发现其中的差异,从而获取新的知识、训练新的能力。例如六年级基础训练中的连动句和兼语句是两种复杂的句式。对这两种句式之间的差别,一般学生都不易分辨清楚,在练习模拟造句时,都不大把握得住。复习课上一位老师把一个连动句和一个兼语句写在黑板上,先让学生进行比较,看这两个句子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学生发现了句中都有两个动作,并且都是有联系的基础上,详细地讲解两个句子中的动作发出者是不一样的特点,着重解析了兼语句中兼语的特点。然后再让学生结合黑板上的例句仿造两个句子,一般都不成问题了,而这又是在基础训练教学时不易取得的效果。

五、强化:提高训练的深度。训练是复习课的主要教学活动形式。那些题海战术、“炒冷饭”、机械性重复训练等等,是训练中的弊端。怎样才能在复习课的训练中提高复习效率呢?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进行段的复习和训练时,除了进行一般的段落层次划分训练外,教者还必须深入讲析分段的一般方法:诸如按事情发展顺序划分、按时间先后划分、按地点或空间位置变换划分、按总分关系划分、按材料性质划分等。接着,让学生根据这些方法进行划分段落的训练,然后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方法划分的,还要求学生说出各段落之间的关系,每一段与文章主题的关系等等。这样的训练不仅能让学生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同时还可以克服学生在划分段落时存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六、拓宽:多侧面地讲解相关知识。复习课要重温过去所学过的知识,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因为复习要体现提高的原则,所以这种重温又不能是机械的、简单的重复,而应以原有知识为基础向外拓宽。平时的讲读课教学由于受教学内容和目标、时间的限制,不能随意拓宽,而复习课上因为经过多篇课文教学,多个知识点的讲解,已具备了拓宽的条件。例如扩句、缩句是小学语文训练中的一项重点内容,平时训练时有些东西具有只能意会不易言传的成分,复习课上则必须进行拓宽性讲解。例如作为主语、宾语前面的定语,谓语前面的状语和后面的补语,以及一个中心词前面可以分别加上多个定语或状语的知识,则应结合具体实例,用小学生能理解的话进行讲析。待学生基本掌握了这些知识之后,才能保证学生做扩句和缩句的练习,得出来的答案不是懵出来的。事实上,学生进行扩句和缩句练习的水平也只有在这种拓宽性练习中得到提高。

七、升华:提高原有教学层次。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对知识的传授往往是满足于教材所涉及的内容,有些教师还常常就文论文、就知识论知识,学生能正确解答训练题目就算完成任务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有时还停留在感性阶段。复习课的教学则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完成这种由感性向理性的升华。例如在平时的讲读课文和阅读课文教学时,教师传授了一些阅读理解的方法并训练了一些阅读理解的能力,但是因为还没有升华到理性的高度,学生在实际的阅读理解时往往还只是凭经验。在复习课上教者则有必要结合独立阅读课文、自读课本和练习与测试中的阅读习题的训练,帮助学生总结阅读、理解的有关学习方法,像初读了解文章的概貌,再读理解文章的结构,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精读体会思想感情,重读思考和解决相应的问题等等方法。在这些方法的指导下,再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进行阅读和理解的实践。从而使过去的那种阅读和理解的水平、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八、分层:取得各自的理想效果。学生的情况比较复杂,由于他们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水平的不同,受其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他们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也不同,对教师所教学的知识的接受程度、训练能力的层次也必然是参差不齐的。因此,复习课上对学生要按不同层次要求,分别对待,才能取得相应的效果。例如修改病句是一项语文基本能力,为了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复习课上教师就有必要结合实际病例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病句的类型:①结构错误(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用词不当、重复累赘、语序混乱等),②逻辑错误(概念模糊、自相矛盾、概念划分不当等),③修辞错误(褒贬不当、比喻不贴切、夸张过分等)。然后再在黑板上出示典型的病句:先出示有单一毛病的,再出示有两种以上毛病的病句,然后提出第一部分的题目每人必做,第二部分的题目不会的同学可以不做,成绩好的同学在修改完成后还要指出句中病因。经过分层处理,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训练和提高。如果再辅以分层辅导,效果会更好。

九、迁移:推动综合能力训练。迁移,是以对过去教学内容和训练能力的复习为基础,向新的复习内容迁移,向其他方向扩展。这种复习方法是一种充分调动学生复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习能力的做法。复习课实践显示,使用迁移的复习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看图学文是贯穿于小语整个教材的文体,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课文的教学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复习课上教师则需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看图学文的学习方法,然后把这种方法迁移到其他看图学文课文的复习上来,指导自我复习。实际上,学生完成这种迁移之后,不仅所需复习的知识、思想、内容得到了复习,而且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都能得以提高。此外,看图学文的复习还可以向看图说话写话、看图作文迁移,用看图学文中所学得的观察、想象、写作方法去指导看图、说话、写话和作文。这种复习已不是一篇课文或单项知识的复习,而是转向对一个网络知识的复习和综合能力的训练。这种复习不仅在训练程度,而且在训练角度上都得到了加强。

语文复习的一点体会

复习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环节。学生通过复习,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归纳、总结,从而达到加深理解,系统吸收、灵活运用的目的。复习的效率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方法是否恰当、科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否得以充分调动。

语文学科的复习,容易流于两个极端:一是天天模拟考,逐人逐课、逐项过关,教师忙于讲、改、评,学生忙于做、听、抄、背,成天围着老师转,师生均有身心俱累,不堪重负之感;一是认为复习就是将过去学过的知识温习一遍,把所有做的作业重新抄一遍,学生非抄即背,非写即读,这让学生机械枯燥,味同嚼蜡。上述两种方法,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虽然终日忙忙碌碌,但学习效率、效果难如人意。有鉴于此,在期中和期末的复习里,我注意做好下面两方面:

一、巧用复习方法

在复习中,除了对知识的归类复习外,我还尝试了一种新的复习方法,效果也不错。这种方法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教师划定复习范围或确定复习项目,学生依据课文、课堂笔记、平时作业及相关学习资料,确定复习重点,列出复习提纲,自行复习,然后根据自己的复习所获,尝试拟出模拟试题,做好“摆阵”和“攻阵”的准备。此阶段,学习支配权应属于学生,教师只是相机做一些提示:“想一想,还有那些内容该掌握。”“你还有哪些地方没复习好。”“你估计谁可能会疏忽什么内容,会搞不透什么问题,你能出个题目考考他吗?„„

第二阶段:学生之间开展“攻阵”活动。第一个“阵主”,由学生自荐上场,根据自己所拟的测试题进行“摆阵”,或由全班同学竞答,或指人作答,优胜者为下一轮“阵主”,继续“摆阵”。此阶段,教师是导演,是参谋,是顾问,除维持好课堂秩序,调节好课堂气氛,还要作出客观的评价:对学生不正确的问法、测法要给以纠正;对没有掌握好的问题,要引导讨论,明辨是非;对提问巧妙、见解独到、回答正确、表现突出的学生要给以热情表扬。第三阶段,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本次复习要点,交流、推广先进的学法,帮助确立正确的复习导向。教师针对学生暴露出的薄弱环节,有的放矢地进行强化训练。

这种复习方法因为是师生共同活动,打破了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遵循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既是演员,又是观众,同时还是“老师”,是评议员,学生间人人平等,个个参与,人人都是主角,人人又都是配角。此外,整个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始终以鼓励为主,鼓励学生树立信心,鼓励学生积极“攻阵”,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疑难问题。所以这种方法也遵循了民主、平等和鼓励为主的教学原则。在复习中,学习的主动权完全由学生掌握,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知识,而且培养了能力。学生通过看、读、背、思、问、听、议、答、辩、写,调动多种感官,手脑并用,既巩固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二、上好语文复习课

每到期末,枯燥无味的复习课往往令老师头痛,令学生厌烦。究其原因,一是复习内容简单重复,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二是复习形式单调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少教师认为上复习课的目的只是为了巩固知识,强化记忆,因此忽视了对复习课的深入研究,导致复习效率低下,复习效果差。其实,就小学语文复习课来讲,只要潜心设计,同样可以很好地体现大纲精神,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要上好小学语文复习课,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复习内容的整体性

复习是把平时在每篇课文中学到的零碎知识系统化,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内容。因此,要把复习课与新授课区别开来,切忌逐课逐段地把字词句像回放电影镜头似的重复一遍。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整册教材。在期末总复习之前先把全册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按照拼音、字、词、句等不同的内容进行分类,把课文中出现的练习题类型分别列出来(可提示学生参照课本中的“积累运用”和课后练习题,同时注明各题型出现在课本的哪一页);再把阅读思考题的类型、作文训练的不同内容等也分门别类地列出来。这样,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全册内容,复习就有章可循,有的放矢。其次,教师要采取恰当的复习形式,有些内容可以整册教材为整体复习,如生字、多音字、诵读课文等部分基础知识及作文训练等;有些内容也可以单元教师为整体复习,如阅读能力的训练等。但不管采取哪种形式,都要着眼于各类知识的整体性,使之系统化、综合化。

2.复习过程的开放性

复习课要改变过去那种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要实施开放式教学,即让学生自主选择复习的内容和形式,自己总结复习的方法。教师的任务在于“宏观调控”,把握复习的方向和进度,进行适时的引导和点拨等。复习时,教师不再布置学生多读多写,而要把复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如复习生字:“你认为哪些字比较难记,难写,应重点复习哪些字;你愿意怎么复习就怎么复习,可以反复练,可以同桌合作听写,也可以出一份自测题。”复习阅读部分:“自己从课外读物中找一篇文章,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这些问题该怎样回答,然后在小组内容交流。”每复习一类知识或一个单元让学生写一份“复习心得”,总结自己在复习中的新收获和成功的复习方法。复习完整册教材后,让学生每人出一份测试题,在全班内互相检测。这样的开放式复习,学生自身受益,全班其他同学生受益,教师也了解到更多的学情信息,使指导更具针对性,更有实效。

3.知识之间的互融性

在复习过程中,还应还注意基础知识、阅读、作文等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互相渗透,融为一体。一般情况下,以复习课文段落的阅读为载体,把基础知识和写作的复习融入其中,三者兼顾,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就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发掘课文中蕴含的训练因素,是复习“牵一发而动全身”,以阅读为核心,融“双基”于一体,这样才能大大提高课堂复习的效率。

总之,要想上好语文复习课,提高复习效率,就应该整体把握教材,采取合适的复习形式,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使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达到对语文知识的深入把握和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别样的复习别样的收获

一次特殊的作业,一个动人的场面

又近期末,进入了紧张的复习阶段,老师们又开始了自己的拿手好戏──查资料找试卷出题目。学校还成立了考试公关组,专门负责到兄弟学校找试卷,回校后集众家所长拼试卷,大家忙得不亦乐乎。于是一份份经过老师精心设计的试卷出现在学生的面前,课上考,课后做,学生在试卷堆里摸爬滚打。

周末了,老师们夹着一叠试卷走进教室,开始布置星期天的作业了。望着手头的那一大堆试卷,我在想:还让孩子们做试卷,有用吗?好吗?可不可以换一种复习方法?

于是,一个设想在脑海中形成,我健步走进教室向学生宣布:“星期天没有作业,不做试卷。”“真的吗?” “老师骗人。”“不可能。”学生疑惑了,不相信了。

“是真的,老师没有说假话。”我郑重其事的说,“不过,老师要请大家帮一个忙。学校安排我出一份期终考试的试卷,下周一要交。可老师这两天又有事,实在没有时间,因此,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忙,帮老师出一张试卷,大家能不能帮老师呢?

“让我们出试卷?”“我们会出吗?”“我们出的题目行吗?”“能用我们出的试卷考试吗?”

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

“这次试卷的形式和内容全部由同学们自己决定,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对试卷进行美化、装饰,可以出自己喜欢的、认为重要的、平时觉得困难的题目,可以说自己想说的话、想问的问题,可以一个人单独出一份,可以几个人合出一份。总之,这是我们自己的试卷,我的试卷我做主!最后,老师要看看谁的试卷最有创意,谁的题目最吸引人,最能考出同学们的最好水平?”

此时,学生才深信不疑,一个个神情激动,许多学生已经聚在一起了,还有的学生在翻箱倒柜找课本拿资料。

一份份满意的答卷,一颗颗跳动的童心

出试卷引导学生复习,行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星期一我走进了教室。突然,眼前一亮,几十张试卷整齐的摆放在讲台上。

质量如何呢?我翻看着试卷。

精美的设计。翻着试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五彩斑斓的世界,试卷花花绿绿,学生将灰色的世界装扮的美丽多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给试卷涂上了不同的颜色,红的绿的黄的„„许多孩子还给试卷配上了美妙的图案,卡通人物、剪贴画、花草树木、各种形态的鬼脸、甚至还有夸张了的老师的形象„„丰富的想象,大胆的表达,精彩的展示,跳动着一颗颗纯真的童心,那是在成人的世界里永远失去的一颗颗纯真的童心。

丰富的内容。仔细阅读着试卷内容,虽然还显得幼稚,大部分还是从课本和资料中摘抄的,但却分明感觉到孩子的用心。不同的孩子有着不同的内容,他们从自己掌握的知识,实际的水平,遇到的问题谋划着自己的试卷,那是他们真实水平和能力,真正的内心和思考的再现。基础较差的孩子以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平时学习好的学生则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将课外书籍、电视节目、社会新闻、家庭逸事融入了试卷中,生活、学习中的困惑,内心真实的情感世界,头脑中的种种疑问,原来考试中发生的错误成了试卷的主角。

孩子们的思维活跃,视野开阔,那一张张试卷分明就是孩子们忙碌的身影,认真的思考过程,复杂的心路历程。那一张张试卷得来的过程不正是学生认真复习的过程吗?

一种别样的心情,一份别样的收获

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变得高度有效。”

复习可以让学生心动,让效果更好!

一、给复习多些自由空间,给学生自主的权利。生动、有趣复习形式,幸福、快乐的复习过程能让学生的身心放松,精神愉悦,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学习任务,给学生以信心和勇气,感受“我能行”,“我成功”。复习应少些束缚,多些自由,少些刚性,多些弹性,多些兴趣,少些强迫。

二、给复习多些灵动思维,让学生素质综合提高。我们的复习往往是单调的,有时甚至是机械的,注重于某一点知识,某一项内容,缺乏整合和提高。复习要力求能引导学生自己对知识进行反噗、整理、回味,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给复习多些个性特征,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每个人都有展示自己的欲望,复习更应该成为学生展示个性的舞台,更应该是学生补缺、提升、发展的重要机会,复习不能给学生的都是相同的要求,统一的步伐,单调的形式,使学生趋向一致,要让学生在复习中展现不一样的才情,释放各自的能量,不断发展自我。

一次尝试,一份收获──复习可以这样精彩。考试技巧纵横谈

1.考试前一天

考试的前一天,辛勤的园丁和望子成龙的家长要特别注意,稳定考生的情绪至关重要,不要向考生提出“你是否能考好”之类的问题。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不要提出过高的期望,强逼考生必须考入什么样的学校等等,因为过高的期望只会造成盲目乐观或信心不足。如果考生对失败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严重性考虑过多,便会产生高焦虑,导致“考试病”。实际上,那些能赋予感情支持和理解的家长和老师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能考出最佳成绩。

考试的前一天,考生不要老想着“考不上就全完了”这样的问题,因为这样会使思想负担过重,在考场上容易失常。要端正对考试的认识,要有自信心。考试并不神秘,只不过是检验学习成绩的一种手段。况且,自己经过了勤奋学习和集中复习,是一定能考出好成绩的。

考试的前一天,一定不要闷着头整天看书,尤其不要去做难题、偏题、怪题,要做短暂休整。可约几个同学到环境幽雅的地方散散步,适当地复述些备考的内容。且忌做大运动量的活动。

考试的前一天,要了解一下考场规则,和有经验的人谈谈考试中应注意的问题,熟悉一下考场及周围的环境,做好充分的应考思想和心理准备。同时,做好应考的物质准备:钢笔两三支并吸足墨水;铅笔两三支并削好;圆规、量角器、三角板(两种都要)、橡皮等。最好准备两三支不同颜色的笔(以便做草图时,区别图形上不同线段或角,便于思考),两条手绢(一条垫在写字的手腕下,一条擦汗)。注意不要将“准考证”随便夹在某本书里,要和上述物品放在一个兜里,避免第二天一大早,因慌乱而给精神上带来任何不必要的剌激。当天晚上,情绪要尽量放松,9点钟以前要上床睡觉。

2.考场上应注意什么

考场是个严肃的地方,并有严格的纪律。考场上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考试的成败。

进入考场以后,应该这样做:

第一,不要怯场。有的学生,一到考场就紧张得要命。以至于看到考题时,脑子里一片空白,就连平时会做的题现在也想不起来了。其实,考试对学生来说,是很平常的事。每个学生,都可称得上是久经考场的“老将”,各自也都有丰富的经验。所以,过度紧张是不必要的。但如果真的怯场了,也有办法。那就是自我放松。简便易行的做法有:深呼吸,按摩太阳穴,默念数字,等等。下面我们还会详细介绍这些方法。

第二,排除干扰。邻桌同学写字时会发出一定的声音;监考老师站在你身边;有的学生提前交卷;等等。所有这一切都与你无关。你所应该做的,就是规定的时间内,尽力答好试卷。

第三,不要“互相帮助”。考场上,有的同学彼此之间递纸条、打手势。表面看来是互相帮助,实际上是作弊行为,对人对己都不好。首先,它使精力不集中,注意力分散,影响思考和答题。其次,一旦被监考老师发现,轻则口头批评,重则没收考卷或罚出考场。假如是后者,不管试卷已答得如何,这场考试肯定都是“没戏”了。那就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

第四,一门课考过之后,最好不要聚在一起议论或对答案。以免发现错误以后,影响下门课的考试情绪。

3.考试怯场怎么办 我们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一些平时学习成绩很不错的学生,在考试中发挥不出自己的最佳水平,严重者甚至名落孙山。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怯场”是其中影响较大的一个因素。

有的考生一进考场,就心跳加快、呼吸急骤、头昏眼花、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甚至大汗淋漓、血压下降以至发生晕厥或休克。这主要是由于:

(1)考生对周围的环境不适应。(2)考生感到考题疑难而情绪紧张。(3)考试时间紧,考生解题速度慢而试题做不完。(4)考前没有做好充分准备或未得到充足的睡眠和休息。(5)错误夸大考试成败与个人前途的得失关系,造成情绪过分紧张。(6)考试中各种不正常的心理或情绪,如家长、老师、亲友、同学们的舆论和压力。

要预防“怯场”现象的发生,除注意排除以上各种影响因素外,考生要思想稳定,情绪乐观,切记空腹入考场,考前要喝些糖水、麦乳精、吃点巧克力等。如果在考场上一旦产生了“怯场”现象,也不必惊慌,可以采取临时措施予以纠正。

第一,注意力分散法。入座后尽量想些与考试无关的事,或静静默念隔位数1,3,5,7,9,决不能想“出什么题,我会不会答?”“考不好怎么办?”等等之类的问题。

第二,注意力集中法。试卷到手后,要控制自己,以最快的速度把注意力集中到回答问题上来,从简单和较有把握的题答起。一般地讲,如果能顺利做出几道题,情绪就会稳定下来。

第三,深呼吸法。如果考试中心情越来越紧张,思路越来越混乱,可以做几次深呼吸。四肢尽量放松,吸气时数1~5,呼气时数6~10。

第四,压穴法。用拇指用力按压手腕处“内关穴”,两臂交替进行,可以镇静,减轻手腕震颤。

第五,冷敷法。如果天气很热,可将手帕用冷水浸湿,放在颈动脉和太阳穴处。这样可以稳定情绪,清醒头脑。

通过这些措施,“怯场”的一系列症状就会很快减轻。

4.考试中的时间运筹

能否有效地利用考试中规定的时间,从某种意义说,也就决定了考试成绩的好坏。尤其是现代考试,覆盖面广,题量大,时间运筹不好就难以把题答完。因此,很有必要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考试中的时间运算,实质上是如何处理好下述这些辩证关系的问题:

第一,总体与局部。很多老师都指导学生,试卷到手,一定要先总体浏览一遍,不要一开始就答题。实际上并非完全是这样。拿到试卷以后,究竞是从头到尾先看一遍再做题,还是立即从第一题开始往下答,这要看具体情况。

(1)因人而异。对于应试经验丰富、考场情绪稳定的考生来说,宜先总体浏览,以便明确题量大小、难易如何、时间长短,增加答题的计划性和针对性。但对于缺乏应试经验、心理十分紧张的考生来说,宜从第一题开始答题。这样,只要能做出一两道题,情绪就会稳定下来。如果匆忙中先全部看一遍,必然会发现难题,从而加剧了自己的紧张情绪。

(2)因学科而异。如数学等,可先总体浏览;若题量很大,客观性试题较多,则可立即答题。第二,难与易。在考试中,要先答简单的、容易做的题,后答难度较大的题。题目的难易也常因人而异。一个具体的题目对于一个具体的考生来说,它的难易应以能否做出为尺度。会做就是“易”;不会做就是“难”。在按题序做题时,遇到不会答的题就是遇到“难题”。考试做题要遇难而放,暂时放一放,待其他题都做完后再回过头来思考解答。

第三,多与少。对于难度较大的问答题,究竞答多少才既能节省时间又能得高分,这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判断:

(1)分数多少。试题上一般都标出了该题的分数,分数多的题,一般要求答得多,反之则少。

(2)试卷上留出的空位。以中等字号书写,试卷上的空位正好写满,说明答题多少比较合适。

(3)考生对试题是否有把握。若对答题的正确性把握很大,那就要简明扼要,少说废话;若对答案心中无数,则尽量把有关该题的内容多写上一些,力争能“碰”上几句。

第四,错位与复原。考试中常常会碰到自己非常熟悉的问题,极易写的字,在考场上突然回答不出来,突然想不起来了,这是由于记忆“错位”造成的。遇到这种情况,可先放过去,在做别的题目的过程中或做完了其他题目以后,常会使错位的记忆“复原”。千万不要苦思冥想,那样会越想越急,越急越做不出来。

考试中的时间安排,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经验问题。我们平时就要思考临场中一些事情的处理方法和解答各类题的最佳方案,在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模拟测验的基础上积累经验。这样,在考场上就会得心应手。

5.考试答题八要点

考试答题时,下面八个要点应当引起注意:

第一,严格按试题要求答题。解答每一道题前,先要仔细读题、审题,严格按照试题的要求答题。看看该题前后有无在括号内的说明性、提示性、解释性的文字,看清题目的要求。如选择题,是单项选择还是多项选择,要求画什么样的符号,符号画在什么地方(试卷上还是答题纸上);所有的试题必须全部答出还是只选答其中的某些部分;答案有无字数限制(尤其是作文);等等。试题的说明文字是判卷的依据之一,答非所问或不按要求答题的,即使答案正确,往往也不能得分。这一点,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第二,答题要规范化。必须按照标准格式答题,答案要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笔迹工整。整洁的答卷能给人舒心悦目的感觉。这样,在可扣可不扣分的时候,就会倾向于不扣分。反之,字迹潦草,卷面糊涂,令人望而生厌,那么,在可扣不可扣分的时候,多半都会扣分的。有人觉得,模棱两可的符号、语句可能会得到阅卷者的疏忽、宽容,事实恰恰相反。

第三,困难面前沉住气。遇到困难而停笔思考时,往往因看到周围同学伏案疾书而产生“竞争对手”遥遥领先的急切心理,从而导致心慌意乱。实际上这是大可不必的,因为不停地写不一定都答得对,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情况是屡见不鲜的。考试时停笔运思是正常现象,命题人命题时已将思考的时间考虑进去了。“磨刀不误砍柴工”,只要思考好了,书写出来是很简单的。在考场上,只注意自己,少考虑他人。

第四,要认真书写解题步骤。正确的解题思想与方法,是迅速地、正确地做好题的关键,而解题步骤则是解题思路与方法的反映。在试卷上必须将解题步骤按试题要求层次清楚地书写出来。不要认为自己能想出正确答案就可以省略必要的步骤,因为评卷标准上常常是按步给分的。第五,保持解题过程的一致性。要注意保持前后解题过程的一致性,使做题完美无确。例如,在单位的处理上,对已知数无单位的试题,最后不要随意添加单位;对已知数有单位的试题,最后不要忘掉单位;设未知数要注意带单位;同一题单位不同时,要先换算好再往下做题。这些小地方若不注意,有时会出大错误,有时甚至根本无法继续解题;即使不出大错,改卷时也必然会被扣分。

第六,会猜题大有好处。对选择题,假如遇到难题,或没有把握的题,只要不倒扣分,尽管猜。标准化考试的A、B、C、D四项选择之一中,即使不会做的题,任意选择一个,至少也有四分之一对的可能性。如果你能够排除四个中的其中一个,你猜中正确答案的可能性就增加了一倍。在单项选择题中,除正确选项外,往往有一个强干扰项,两个弱干扰项。实际上,即使不会做的题,排除掉弱干扰项也是很容易的。许多考生说他们不善于做那种“诡计”题,他们往往被表面上似乎正确的选项搞得迷惑不解,以这这便是正确答案,而其实不然。遇到这类“诡计”题,考生一定要仔细考虑和分析每一选项。在分析不出的情况下,那就要猜出其中一个。

第七,注意利用联想。解答一道题时,可能会联想到其他试题。遇到这种情况,不应完全终止该题的解答而转向其他试题,可以花2~3分钟时间把考虑出来的内容要点迅速记在草稿纸上。整张试卷内总会有一些试题能够相互启发。因此,不能简单地排除这种联想。

第八,留出检查时间。一定要留出检查全部答案的时间,一般是10~15分钟。检查时,要特别注意平时易错的老毛病,如移项变号、单位换算等,还要检查语句是否通顺,符号、图形是否正确,有无错别字等。尤其要考虑到你的书写过程能否使阅卷人看得懂,转页,转行是否能使阅卷人找得到,等等。即使有一道题解不出来,也不要拗住不放而失去检查其他题的时间。决不要提前交卷,如有时间,就绝不能放弃最后的努力。尤其是现在的标准化考试,更不要随意留下没有做的空白。

6.考试时怎样答卷

大家知道,答好考卷是考试成功的关键。所以,必须认真对待答卷这一重要过程。

第一,全面阅卷。考卷发到手时,填写上姓名、考号以后,不要急于做题,先数一数页码,看一看考卷是否完整。然后,再将考卷各面浏览一遍,弄清大题的数目,以防漏答。

第二,认真读题。读题要完整、准确、仔细。某些题的后面有括号,里面是附加的说明和要求,对答题也很重要。因此,千万不可马虎,要弄明白了以后再动笔。

第三,合理分配时间。答题时,可采用先易后难的做法。对难题,暂时放一放,待其他的题做完了以后,再拐回来回答,效果较好。如果当时就苦思冥想,就会越想越急,越急越做不出来,时间就被白白浪费掉了。对简答题、叙述题或作文题,写多少、用多长时间,应区别对待,适当安排。不管大题小题,分多分少,都一律用同样多的时间,是不明智的。

第四,掌握答题要领。题型不同,答题的方法也不一样。做选择题时,可用“排除法”。将最不可靠的勾掉,选择正确性最大的答案。做简答题,话不必多,把关键的东西写出来就行了。作文题和叙述题有一定难度。在仔细审题时基础上,抓住核心,理清思路,沉着应付。切莫因题目大而心慌意乱。

第五,仔细检查。检查,是对考卷进行补救的最后机会。要好好利用,否则,将后悔莫及。平时粗心大意的学生,更要把好这一关。检查时,要看有无漏答的题,错字或笔误,算式的结果是否正确,作文是否跑题;等等。检查过程中,如出现“拿不准”的情况,要相信自己的“首选”答案,不要轻易改动,以免把对的改成错的。第六,卷面整洁。答题时,句与句、字与字之间,最好留出一定的间隔,以利于把新想起的内容或答案加进去。这样,既能写清楚,又不会破坏卷面的整洁。如果字迹潦草,或是在卷子上涂涂抹抹,改来改去,把卷面弄得一团糟,让人看了很不舒服,给改卷老师的第一印象不好,即使题的意思答对了,分数也不会很高。

7.考试期间的生活安排

考试期间,身体状况会影响成绩。因此,要合理安排衣、食、住、行这些生活细节,保持身体健康,心情愉快,情绪稳定,精力充沛。下面这些小经验不妨供你参考一下。

第一,考生穿衣宜稍薄,这有助于头脑清醒,防止考场上出汗,减少心理紧张。

第二,要适当补充营养。由于考试会消耗掉体内大量营养,可多食用肉、鱼、蛋、乳及新鲜蔬菜、水果等。

第三,切忌空腹进考场,但考前不宜吃得过饱,过量饮食会影响思维。

第四,要注意饮食卫生,喝饮料要预防变质,小心肠道传染病。

第五,考试前理发和洗头有助于思维。

第六,应在进考场前一小时起床,这时大脑正处于兴奋状态。

第七,有些考生一遇到考试,就睡不着觉,这主要是由于心情紧张造成的。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解除思想负担。上床以后如果一时睡不着觉,也不要着急,平心静气,把意念集中在呼吸上,会有利于入睡,如果临睡前,适当做体操或散散步,再用热水洗洗脚,效果会更好。下面的饮食疗法,既然能滋补身体又能帮助入睡:

(1)牛奶煮蛋黄。

(2)黄花菜加瘦肉煮汤。

(3)大枣20枚,葱白梗7根,加水300毫升,煮至于100毫升,睡前饮用。

(4)酸枣仁50克捣碎,煮汁去渣,再用其汁煮成粳米粥,睡前饮用。

(5)百合、桂圆、莲子三样煮汤,加糖饮。

小学语文知识复习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汉语拼音:汉语拼音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重要工具。小学阶段,要求学生能正确认读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能正确拼读音节,并能借助拼音认读汉字。在复习中,应注意以下难点的把握,区别形近易混的字母;熟练掌握<的省写规则;由于受南方方言习惯的影响,要特别注意翘舌音和后鼻音的准确发音。

2、识字:关注学生日常识字兴趣的培养及良好知识习惯的培养。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掌握汉字的22个基本笔画,7种笔顺规则和120个左右的常用偏旁部首,有独立识字的能力,会利用字典,熟练使用音字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识字,能纠正常见的错别字。

3、写字:能用钢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二、读读背背

1.通过诵读教材要求朗读和背诵的诗词、格言、谚语、成语、歇后语、段落、短文等有关语言材料,提高对积累语言文字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通过理解、辨析、运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主动地获取有关的语言材料,掌握积累语言文字的主要方法。

3.通过对各种语言文字表现形式的读读背背,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审美方面受到有益的熏陶感染,有利于人文素养的提高。

三、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口语交际的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口语交际的复习应做到下面几点:

1、口语交际不同于说话课是在于用普通话口语进行“交际”,只有双方或多方对象参与语言交流,才能形成口语交际的环境。因此,必须创设有双方或多方对象参与的语言交流环境,让学生在“对话”的实践活动中学习口语交际的知识和技能;在交际中懂得尊重、理解对方,认真耐心听他人说话,并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2、注意呈现口语交际的过程,让学习在“过程”中学会交际的方式方法。因此,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创设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活动,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让学生经历口语交际的全过程。

3、要把口语交际作为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之中。如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对话交流,使学生养成口语交际的良好习惯。同时,要拓展和利用校外的学习资源,把口语交际活动延伸到家庭生活、社共活动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四、综合性学习

1.通过开展某一项专题性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受到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的综合训练,促使学生对过去所学知识、所拥有的能力进行整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3.突出活动过程中,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系列的学习实践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激发创造潜能,培养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小学语文毕业复习分类指导

汉语拼音

一、复习要求。

汉语拼音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重要工具。小学阶段,要求学生能正确认读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能正确拼读音节,并能借助拼音认读汉字。在复习中,应注意以下难点的把握,区别形近易混的字母;熟练掌握<的省写规则;由于受南方方言习惯的影响,要特别注意翘舌音和后鼻音的准确发音。

二、复习建议

(1)汉语拼音基本内容的学习在低年级就已完成,到高年级时有回生现象,因此有必要对汉语拼音的基本内容进行复习。汉语拼音的基本内容是声母、韵母、声调、音节。对23个声母、24个韵母,16个整体音节练习发音,并带上声调练习。

(2)根据本方言的特点,把握学习汉语拼音的重点和难点。如声母中平、翘舌之分;韵母中前、后鼻音之分。对一些常用字的读音应反复拼读,适当记忆。

(3)对多音字应适当疏理。并对容易读错的字音进行复习。

汉字

一、知识概要

1.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能用硬笔、毛笔写楷书。

5.培养喜欢汉字、主动识字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逐步形成独立识字的能力。

二、学法指导

(一)培养兴趣,发展能力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复习的重点之一。在创设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辨别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和多义字,消灭错别字。要让学生学会识字方法,形成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重要的是激发学习兴趣。设计一些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可开办“错别字诊所”,让学生搜集、整理、纠正同学作业中、牌匾、报刊、广告中的错别字;还可以在班上搞一些识字写字的游戏、竞赛活动,切忌让学生做机械重复的练习。

(二)打好基础,熟练掌握

1.笔画、笔顺。写字时,从落笔到提笔,不管中间拐几次弯,始终连着的,就是一笔,或叫一画。笔顺是书写汉字笔画的先后顺序。回想常见的笔画有哪几种?常用的笔顺规则有几项?各指什么?

2.偏旁、部首。汉字大部分是合体字。合体宇的上下左右等各个部分叫偏旁。把相同的偏旁排在一起,称作部,这相同的偏旁就是该部的部首。“包”字加上不同的部首可变成哪些字?“木”字加上不同酌偏旁可组成哪些字?

3.间架、结构。字的各部分比例大小为间架,字的部件组合方式为结构。合体字最基本的结构有:上下结构(思),左右结构(相),半包围结构(凶),全包围结构(国),品字形结构(轰)

(三)熟悉规律,灵活运用

1.字音。汉字应厨规范的普通话来读。辨别多音字的读音是复习中应注意的一个问题。多音字一般都是多义字,所以要先看它用在什么样的语言环境中,再确定它的读音。如:“这种方便面很便宜。”这句话中的两个“便”的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2、字形。汉字是以象形为基础的表意文字。汉字大多又是形声字,当形旁相同时,字义与某类事物相关,如带“山”字旁的字与山有关,带“穴”的字大部分与洞穴有关。当声旁相同时,字音相近,如“消、销、逍、霄’都读xiao.

3、字义。理解字义常用的方法,一是查字、词典,二是结合语境理解。如:你说的有道理,我算服了。“服”字,通过查字典知道,它有衣服、吃、担任、信服等多个义项,那么,在这句话中‘服’字是什么意思?就要结合语境来判断。

4.查字典。当知道字音,不知道字形、字义时,用音序查字法。当知道字形,不知道字音、字义时,用部首查字法。以上知识规律,应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不要机械照搬。

(四)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纠正错别字是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三、复习建议

1.音近字、形近字

⑴复习部首的基本表义知识。

⑵帮助学生建立字义与词义的联系,从而正确组词。

⑶进行形近字、音近字的比较练习。

2.改错别字

⑴查找班级中常见的错别字,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错练习。

⑵组织自改、小组改错字的活动,通过学生间的互动提高学生改错字的积极性和能力。

⑶作业设计灵活多样,留出空间,让学生主动查找自己习惯性错误,真正达到不写或少写错字。

3.查字典

⑴查字典的能力是帮助学生学习字词的重要能力,是必须掌握的技能,也是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中经常运用的技能。因此,应学会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复习中应结合学生的情况经常运用,逐步养成习惯,但不必过多的进行专门的练习。

⑵查字典的重点和难点是确定部首及选择解释。对此应结合课文中的字词进行指导,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并作必要的练习。

词语

一、复习要求

正确地读出和写出学过的词语,懂得词语的意思,注意积累词语并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正确运用。

二、复习要点

1、掌握学过的常用词。

2、辨析近义词的反义词。

3、学习解词的方法,掌握解词的规律,结合语言环境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

4、能正确搭配词语,掌握“的、地、得”的用法。

5、能把词语按一定的逻辑关系分类。

6、掌握常用的关联词语。

三、复习建议

词语复习的重点是理解和运用。对常用词语和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应采用各种形式让学生进行运用。写近、反义词,选词填空是常见的形式,还有造句,联词成文,词语搭配等都应当让学生进行练习。

1.多义词

⑴从学习能力与习惯培养入手,让学生养成查阅字典的习惯,培养能正确选择词义的能力。

⑵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过程中提高学生解词水平。

⑶结合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逐步提高对一词多义的认识。

2.成语

⑴依据教材,回忆并引导学生梳理小学阶段学习过的成语,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⑵以语文活动课形式,交流课外学习的常用成语,并达到引导学生注重平时阅读积累和学以致用的目的。

⑶设计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成语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增强兴趣,如:成语竞猜、成语接龙、成语对联等游戏性练习。

⑷可以利用教室中的板报和学习园地,辟成语学习的专栏,由学生编稿、组稿,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句子

一、复习要求

1、掌握句子的基本结构和几种常见的句子,会理清词序混乱的句子,能把句子补充完整,能扩写、缩写句子。

2、会用学过的常用词语句子,要求含义正确、意思明白,结构完整。

3、能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含义较深刻的句子。

4、能辨析修改比较明显的病句。

5、能认识比喻句(只要求掌握明喻),能认识设问句、反问句、拟人句、夸张句、排比句。(只要求从感性认识)

6、能变换几种常见的句型、句式。(其中“把”句句和“被”字句互换,只作为练习内容)

7、能把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

二、复习要点

1、句子的基本结构。

2、常见的句子。(陈述、祈使、感叹、疑问)

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

4、理解句子的含义。

5、造句,修改病句,扩句,缩句。

标点符号

复习要求及要点

1、初步会用问号、句子、感叹号、逗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和省略号。认识分号和破折号。

2、能正确书写标点符号,并懂得占格规范。

积累

(一)复习指导思想。

小学生通过六年的课内外阅读,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复习阶段,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设计一些学习活动,指导学生正确地调用积累,同时指导学生对积累进行归类整理,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复习建议。

1、指导学生自主的归类整理。

(1)积累的类型主要包括:成语、名人名言、谚语、歇后语、对联、古诗、名家名篇等。

(2)每个类型根据内容的不同让学生进行分类整理。

例如:①表示“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成语:

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专心致志、目不转睛。

②说明“谦虚”的名言:

满招损,谦受益。——《书.大禹漠》

谦逊基于力量,高傲基于无能。——[德]尼兹

谦让是身体的良心。——[法]巴尔扎克

你愈是少说你的伟大,我将愈想到你的伟大。——[英]培根

③描写“积累”的谚语:

千条小河成大江;

急火不如慢太阳;

聚尘土而泰山;

燕子衔泥垒大窝。

④描写“春光”的古诗: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

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贺之章的《咏柳》

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

描写“离别”的古诗: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的《赠汪伦》

高适的《别董大》

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2、指导学生正确地调用积累。

教师有目的地创设情境,设计一些学习活动,唤醒学生的积累,让学生正确地运用积累。例如:

(1)给学校的花草树木上挂上“古诗牌”。

(2)给下列地方设计标语。

学校餐厅、体育馆、图书阅览室„„

阅读

一、知识概要

阅读能力是对书面语言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是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最基本的能力之一。现代阅读观认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语文课程的阅读也是如此。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作品具有感受、理解以及初步的欣赏、评价的能力,尤其要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在比较、判断、反思中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以下简称<修订大纲>)主要对阅读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提出了要求。(1)对阅读有浓厚的兴趣,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领会有、定内涵的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有自己的见解,领悟表达的一些方法,注意积累语言材料。(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默读有一定速度,边读边思考。(4)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50篇(含课文乙(5)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6)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第(1)项对小学生应达到的基本的阅读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第(2)一(5)项是关于阅读的方法和要求。重视朗读和默读,特别强调了诵读。第(6)项是指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作为<修订大纲>的发展,目前在全国部分教材实验区试用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除了对阅读的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外,还从语文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角度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就情感、态度而言,<语文课程标准)首先强调的是养成广泛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喜爱图书,爱护图书”等要求在第一学段就提出,旨在强调其重要性。此外,<语文课程标准)除了强调阅读兴趣和习惯这些主观方面的因素外,更致力于让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渗透到阅读的内容和方法中去。如第三学段的(小学高年级)具体目标中明确提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故事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这些表述都体现了阅读中学生主体情感的投入,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导向。教学中,只有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才能使<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尤其应该注意的是,过去的教学大纲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诸如标点符号、语法修辞、表达方式、文体知识等等,课程标准更加注重的是语文能力的养成,如对标点符号,只是把它当成一种知识,当成理解内容、体会情感的一种手段。要求在阅读中、在理解语句、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常用的六种标点符号(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和不同用法。有关语法修辞知识和文学知识,<语文课程标准>各阶段均未提出具体的目标要求。因为这些知识仅仅是帮助理解课文,“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

二、学法指导

(一)怎样才能读懂一篇文章

文章是用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阅读过程是读者与文本、作者三者之间感情交流与对话的过程。阅读一篇文章,不光要搞清楚事件的来龙去脉,还要读懂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读出作者的嬉笑怒骂,同时还要了解作者是采用什么表达方式反映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并从中学习作者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和表达思想的方法。这样,才算是真正读懂了一篇文章。阅读一篇文章,一定要树立整体意识。第一步要速读全文,捕捉关键语句,大致把握文章的概要——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写作的大体思路和框架;第二步,依据整体的感知高屋建瓴地理解文章的局部——重点词语、句子的意思以及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第三步,把对各个局部的理解联系起来,从而对文章的理解达到更高的层次。这种“整体——局部——整体”的阅读方法,符合阅读的规律。如阅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首先要知道文章从父母对“我”七八岁时写的一首诗的截然不同的评判写起,讲到在“我”成才的道路上,父母亲对“我”所做的两种评判同等重要,这是文章的主要内容。透过字里行间,我们还能感受到父亲和母亲对孩子两种不同的爱的方式以及?我”对父母的深深的理解。掩卷深思,我们会有怎样的感受?能否从中联想到自己成长历程中父母的鼓励和鞭策?能否从中感悟出—个人成长旅途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因素到底是什么?有了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才算真正读懂了这篇文章。

1.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所谓主要内容,是指对全篇文章内容的总概括,不同文体的文章,所写的主要内容各不相同。叙事的文章,主要写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涉及的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人的文章,主要写主人公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品质,有什么表现。介绍事物的文章,一般从事物的形状、颜色、大小、:特点、作用等几方面进行介绍。写景的文章,一般介绍景物的特点。如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呢?方法主要有三种。

(1)自读质疑法。由文章的标题或围绕文章的主要事件自己提出思考的问题。如阅读<向命运挑战)一课,可以根据标题提出问题:谁在向命运挑战?他战胜命运了吗?阅读文章后可以提问:霍金是怎样向命运挑战的?他在科学上有哪些重大贡献?霍金向命运挑战的事迹给了我们哪些启发?解决了这些问题,就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2)段意合并法。先读懂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再把各自然段的意思连在一起,抓住重点归纳总结。例如(草船借箭)这篇文章共有10个自然段。1—2自然段写故事发生的原因,周瑜因嫉妒诸葛亮的才干,想用计加害于孔明。3—8自然段讲草船借箭的经过,诸葛亮将计就计,再一次显示出自己的聪明才智。9—10自然段讲借箭的结果,周瑜在与诸葛孔明的较量中再次失败。将各段大意串联起来,即为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段”、“概括段意”,过去一直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训练重点,语文课程标准中没有涉及“段落”的概念,是因为过去机械、程式化的训练模式把教学引向了繁琐分析的桎梏中,它追求的是标准、统一的答案,忽视了学生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压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违背了阅读的规律。分段、概括段意仅仅是把握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不能用统一、固定的模式让学生去说、去记,更不应该把它当成语文教学的目标而进行机械训练。

(3)根据文章的详略,抓重点段法。如《飞夺泸定桥≥,作者按时间顺序先写了为什么要夺桥——与敌人“抢时间”,突出一个“飞”字;再写怎样夺桥——“攻天险”,突出一个“夺”字;最后写夺桥的结果。抓住重点部分,再根据开头、结尾的交代,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自然明白了:北上抗日的红军要夺取泸定桥,红军与敌人的援兵抢时间,抢先赶到了泸定桥,又战胜天险夺取了泸定桥,渡过大渡河,继续北上抗日。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每一种方法都不是唯一的,更不是独立的,了解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往往是几种学习方法综合运用的结果。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与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言为心声”。作者无论是写人、状物,还是叙事,都具有一定的写作目的,或褒扬、或批评、或肯定、或揭露,总之,作者的思想感情一定会在文中体现出来。阅读一篇文章,不仅要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具体内容,还要从文章所记叙的事物中体会出作者所表达的情感。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1)依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文章内容表现出来的,因而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来。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作者记述了十六年前父亲牺牲前后的几件难忘的事情:局势紧张,父亲提前整理一些重要的书籍和资料;父亲被捕经过;法庭上,父女的最后一面;父亲英勇就义,一家人悲痛万分。文章语言朴实无华,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2)依据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作者总会在字里行间表露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有时甚至直接用抒情、议论的方法来宣泄自己的感情。因而,抓住了文章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感情来。例如《索溪峪的“野”》一文,作者在写了索溪峪的山”野”、水“野”、动物“野,就连行进在期间的男女老幼也返朴归真,”野”性十足后,赞叹道:“于是,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慰,从未有过的清爽;索溪峪的‘野’,荡涤着我的胸怀[”对索溪峪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3)依据含义深刻的语句、段落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作者在表明自己的态度时,力求明朗、显豁,以便于读者和自己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有时为了取得意味深长的效果,作者不直接表情达意,而是采用比较含蓄的方法说出言外之情。对于蕴含在语句中的作者的态度,我们或者要联系作者写作时特定的历史背景,或者联系文章的写作手法,或者联系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意思和结构层次进行理解,尤其要联系句子或语段所在的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理解。例如,《荔枝》一课中,作者写母亲剥荔枝时的动作:“(母亲)筋脉突兀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盖划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剥开皮又不让皮掉下,手心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那样爱怜地望着舍不得吞下„„”细致的描写突出了母亲一生的勤俭、辛劳。联系母亲临去世前舍不得吃一颗荔枝的举动,母亲对儿孙深深的疼爱之情着实令人感动。

(4)在反复朗读与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有效的朗读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一边读,一边想,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学习方法。诵读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阅读方法,它不同于朗读,不同于吟诵,诵读强调眼到、口到、心到,核心是自我体验的过程,重在感受体验、整体把握。小学生要通过朗读和诵读理解作品,同时积累语言材料,培养语感,发展语言。此外,有的文章的开头、结尾或点题的句子直接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感情。例如《只有一个地球≥结尾一段,为了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作者发出了这样的呼吁“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还有的文章标题本身就流露出作者强烈的感情倾向,例如《可爱的草塘≥、《我爱故乡的杨梅≥等,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一定要深入地体会这种感情。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过去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重头戏是“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语文课程标准中改为“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概括”需要理性的判断,注重的是结果,强调的是规范、统一;“体会”则是感情的把握,注重的是过程,重在自主感悟,自由表达。”中心思想”仅仅是就文章的主旨而言,而“思想感情”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阐释,后者的外延比前者要大得多。教学中教师要认真体会领悟这些词语的变化,拓展学生的视野,开启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自己能够从作品中获取更多的营养。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如果说理解内容、体验情感是理解作者“写什么?的问题,那么揣摩表达顺序、领悟文章表达方法则是学习和借鉴作者“怎么写”的问题。从阅读的层次上说,这一要求更高一些。“揣摩”和“初步领悟”的要求都具有一定的弹性,仍然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经过自己的体验、感悟和思考有所得,而非教师硬性灌输有关写作特点方面的知识。不同文体的文章在表达方法上是各具特色的,在阅读的方法上也应该有所区别。从第三学段开始,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文体文章的阅读目标进行了分别表述,即分别就说明文、叙事作品、诗歌提出了阅读目标:“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基本的说明方法。””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故事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这就对阅读提出了更有针对性的要求。

(1)阅读以记人为主的文章,包括各类故事、小说、回忆录、人物传记等,应从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两个方面入手,在大体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的描写来理解人物的内心品质。例如《她是我的朋友》这篇课文,作者通过描写阮恒在输血时的动作、神态等,从侧面反应出小男孩胆怯而又勇敢、无助而又坚强的丰富的内心世界,真实地刻画了一个善良、朴实的小英雄形象。

(2)阅读以叙事为主的文章,要揣摩记叙的要素和线索,即先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然后按顺序细读。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一般有“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弄清记叙的要素,有助于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线索是记叙文中贯穿全文的脉络,是记叙文谋篇布局的重要因素。把握线索即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理清文章的条理。阅读记叙文,要找出文章的线索,并沿着这条线索弄清文章的段落、层次,进而理解全篇的思想内容。文章的线索比较复杂,有的以时间和空间的转移为线索,游记类文章大都如此,如<记金华的双龙洞》有的以事件的发展为线索,如《将相和》;有的以作者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如《丰碑》

(3)绘景状物的记叙文是以描绘自然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常常通过描写事物的形态、色彩、声音、气味以及气氛、意境等体现其特点。阅读这类文章,我们可以用抓总起句、总结句的方法。如阅读《桂林山水》、《索溪峪的“野”》等均可采用这种方法。

(4)阅读诗歌,应以朗读、诵读和想像为主。可分四步进行阅读。①了解诗歌创作的历史背景,知道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以便更好地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②借助字、词典,疏通诗意。③展开合理想像,领会诗歌意境。诗歌,尤其是旧体诗,语言不但精练,而且有一定的跳跃性。阅读中,一定要细读诗句,想像画面去感受、理解诗歌的美好意境。④在反复吟诵中理解,在吟诵中想像,在吟诵中品味和升华。

(5)阅读说明文,要注意四点:一是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知道被说明事物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二是要理清说明的顺序,知道作者是按时间、空间或事物的发展顺序介绍事物的;三是要了解文章基本的说明方法,如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四是要揣摩语言的准确性。如阅读《清明上河图》一文,首先要了解作者按照不同的空间介绍了画面的主要内容,与其他绘画作品相比,《清明上河图》除了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外,还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从表达方式上说,将说明性文字与描述性文字相结合,语言生动,说明准确o

4.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读出自己独到的感受和理解阅读不仅是一种思维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情感活动。同一作品,读者经验不同、阅历不同、性格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理解,甚至同一作者因时间、心境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体会和感受。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特别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阅读目标部分,特别强调读者自身的个性体验。比如“拓展自己的视野”,“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作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少做繁琐的分析讲解,多让学生体会感受;少做知识性讲解,多让学生阅读积累。如读<童年的发现)一文,就要调动学生自己的情感和想像:你的童年有没有过类似的发现?你的发现被认可了还是被压抑了?你是如何理解“世界上重大的发明和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学生的思维一旦被打开,智慧和创造的火花就会进发出来。

(二)怎样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人受益终身。提高阅读能力,从根本上说,是要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小学生来说,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多读、精思、勤记、善用四个方面。

多读。要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关于课外阅读量,修订大纲和课程标准都做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精思。读书要精思,即要仔细思考。一是遇到疑难要精思,思而不解,或查资料,或请教他人。二是在精彩之处要精思,为什么会写得如此精彩?作者采用了哪些表达方法?等等。三是在无疑处精思,作者的观点或结论对不对?同一问题还有没有其他答案?这种质疑是阅读的最高境界。

勤记。第一,要勤记录,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通过圈点勾画,提要批注,记下自己读书的,心得体会,提纲挈领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卡片、笔记等形式摘录文章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段,记录下自己的心得体会。第二要勤记忆,对于名言佳句,精彩篇章,要多记忆,多背诵,集腋成裘,终有大用。

善用。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要善于把在阅读中汲取的思想、文化、知识营养,学到的写作方法,自觉地运用到写作中去,使阅读与写作互相促进,比翼齐飞。

习作

一、知识概要

小学生作文的目的是学习正确运用祖国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其性质是练笔。具体要求有:

(1)“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写出来”。这一点明确了内容上的要求。小学生作文,除了会写简单的记实作文,也要会写想像作文,到了高年级还要会写读书笔记、书信等。

(2)“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的条理,语句通顺,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这一点明确了表达上的要求,也是较为基本的要求,目的是使小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习作。(3)“养成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勤于动笔,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以及“想清楚再写”的习惯。这是良好写作习惯方面的要求,好的写作习惯是写好作文的前提条件。

(4)“40分钟内能完成400字左右的习作”。这是在时间和篇幅上的要求。

二、学法指导

(一)拓展空间,丰富材料积累

因为小学生作文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写出来,所以,拓展小学生的认知空间和想像空间,丰富写作材料的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1.关注生活,细心观察,积极思考

要想写好记实作文,必须对现实生活投入热心、信心和耐心,即关注生活,并进行细心观察,同时要善于思考和感悟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写出来。生活的丰富多采为小学生写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具体包括以下诸多方面。关注社会生活,如热点、焦点现象,发生在公共场所的偶发事件;关注集体生活,如学校、班级的各类实践活动牙口班级、同学、师生之间的大小事情;关注家庭生活,如家庭成员之间的生活小事,装饰家居;关注个人生活,如切身感受到的不同经历和体验。此外,还要关注自然,关注科学常识。例如《萤火虫的灯为什么又亮了》一文,提出了问题并在文末表示要寻求答案。《砍树皮之谜》属于现象释疑类,《养蚕记》则属于观察报告类。关注生活,要善于观察并思考,将自己的情感和思维融入其中,用心体验,重视自己的内心感受,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如《市场见闻》这篇习作,小作者在市场上看到狩猎者在大张旗鼓地叫卖刚刚捕到的十几只野兔,于是谴责了狩猎者的行为,告诫人们要热爱野生动物、保护生态平衡。这就是小作者不同于一般人的内心感受,因为不是所有的人看到这样的场面都会产生这样的感受的,这是小作者善于观察并且善于思考的结果。有一篇习作题目是《游戏厅老板是警察》,很吸引人。因为小作者用自己独特的观察视角和独特的思维方式捕捉到了一种看似正常而实属反常的现象,原以为警察来到游戏厅是来制止中小学生玩电脑游戏的,不料这位警察却是靠挣中小学生的钱来发家的游戏厅老板。在一般人看来,这也许成不了写作的素材,然而,这位小作者却大胆而巧妙地捕捉到了这一现象,揭露和讽刺的效果极佳。这也是他善于思考的结果。关注生活,要学会做生活的细心人,善于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的异常之处和变化之点。例如一位同学奇怪地发现妈妈洗完澡出来以后屋里有一种吱吱的怪声,经过警惕地侦查,发现声音是从***拖鞋上发出来的,最后弄明白了为什么***拖鞋会发出声音。小作者抓住这一现象写了一篇文章叫做《会叫的拖鞋》。其实,这种声音可能好多同学都曾听到过,但是都没有把它当作一回事去特别的关注和研究,于是这个写作素材就从眼皮底下溜过去了。而小作者就抓住了这些极易消失的事物的异常之处和变化之点,写出了富有新意的文章,可见小作者对生活的观察是极其细致的。关注生活,要学会做生活的有心人。不但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问题,还要尝试着解决问题。例如《酸菜缸为什么会冻裂》是一个五年级的小学生写的。他发现奶奶家的酸菜缸冻裂了,于是就去问爸爸原因,在爸爸的指导下,他用做试验的方法研究出酸菜缸冻裂的原因。于是写出了一篇内容非常充实而又有说服力的文章。总之,以饱满的热情投入生活,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细心关注身边的一切,就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洞察力。实践证明,写周记和日记是积累写作材料的好方法。

2.展开想像,大胆设想,勇于创新

童年时代是最具有幻想力的,种种奇特的幻想,正是创造性思维火花的进发,长期训练,会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想像力,增强思维的敏捷性,使创新能力得到发展。想象作文依据是否给材料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给材料想像作文,如在原文基础上进行的想像,依据所提供的故事梗概、开头或结尾、关键词语等写想象作文。一类是无材料想像作文。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童话故事,设想自己喜欢的主人公,使之具有人的感情,想像出一定的情节,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表达自己对真善美的赞美,对假恶丑的批判。第二类是关于对未来生活的假想,这种想像是与自己的生活愿望相结合,对遥远的未来生活进行具体描述,如《十年后的我》。第三类是科学幻想,根据对科学知识及其发展规律的了解,大胆想像超出现在科技水平的故事情节,这种想像有一定难度,如《月球居民》、《未来列车》。

(二)大量阅读,丰富语言积累和知识积累

扩展了写作空间,丰富了写作材料,这仅仅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要想写出内容具体、有一定条理而且语句通顺的文章,还必须依赖于大量阅读。在读中学写,读写结合,是小学生写作的必经之路。大量阅读有两个功效一是通过阅读感知语言材料,积累词汇和语句,学习他人如何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准确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丰富自己的语言仓库。二是通过阅读感知文章整体,借鉴他人谋篇布局的写作技法,积累写作知识。为此,在进行阅读时,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积累语言材料

阅读不同类别的文章,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品味和积累语言。仅以写景的文章为例,阅读时要注意学习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画”景物的。例如《夕照》(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第九册)一文,”柔柔的光泻下来,给砖瓦房镀上一层华丽的金黄。”“这会儿,太阳的脸上开始泛出微红,轻轻的,如纱一般。不一会儿,那红色变深了,成了小姑娘脸上害羞的红晕了。”作者用这样的词句描绘了景物的色彩美。“一会儿,那张可爱的脸渐渐变红,变红,最终一只熟透了的‘大石榴’出现在树杈当中。光带着收获的喜悦从‘石榴’里溢了出来,映着钻天杨矫健的身影,在天际形成一幅绝妙的工笔画。”作者用这样的修辞手法描绘了景物的形象美。”很明显,这‘雀跃’着的波纹是夕阳得意的杰作。”用“雀跃”一词使画面产生了动态美。由于作者运用了恰当准确优美生动的词句,所以所描写的景物生动而富有灵气,如画一般展现在读者面前。有一位三年级的小学生在写《秋天的田野》时运用了这样的词句:“村边的那个小塘,也睁着绿莹莹的眼睛,凝望着这美好的景色。”“柿树的叶子,不知道是喝了过量的酒,还是为了向秋天表示它们无限的热爱,不然它们为什么红得像一团火焰呢?”分明可以感觉出,这位小学生是在课外阅读时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否则,他不会“画”出这么美的秋景图。在阅读其它类型的文章时,应该留心学习作者是怎样来刻画人物、描写场面、描摹事物的等等。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时,随时随地把好的词语和句子摘记在专门的笔记本上,经常翻阅,是丰富自己语言仓库的好方法。修订后的教材将原来的“基础训练”改为“积累?运用”,均在第一题设计了“读读背背”,就是想达到扩大学生语言积累的目的。当然,在生活中注意向人民群众学习生动活泼的语言也是积累语言的有效途径之一。

2,积累写作知识

写作知识不能靠简单的传授。在阅读文章时,要把心放到文章中去,在感悟文章外在的语言美和内在的情感美的同时,细心揣摩作者的写作技法,并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主动吸纳。例如,在阅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学习如何使文章内容和题目相照应的方法;阅读《桂林山水》时,学习课文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和引用古诗文的方法;阅读《少年闰土》时,学习运用对比手法和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阅读《争画》时,学习用多种方法刻画人物、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等等。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阅读的范围不能仅仅局限在教科书上,要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广开渠道,多方阅读,扩大阅读的范围,增加阅读的数量,最大限度地丰富语言积累和知识积累。如开设班级图书角,开放学校图书室,走进社区图书馆,运用各种媒体进行电视阅读和网络阅读等等。结合课外阅读,可以随时办《手抄报》和《采蜜集》,定期交流,互相促进。

(三)丰富习作实践,分类攻克难点

小学生习作,一定要勤于动笔,这既是良好习惯之一,又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新修订的现行教材在一些课文后面增加了小练笔的内容,目的就是在原有八次作文的基础上增加练笔的次数。

1.关于记实文的习作

{1)命题。

命题的方式有很多种。有全命题,如《我的老师》;有半命题,如《我爱„„》;有自由命题,即提出一个比较宽的范围,根据这个范围自己命题还有的是钥时给出的几个题目中任选一个,等等。对于命题作文,需要对题目进行一番分析,弄清楚写作的范围是什么,题目的重点词是什么,有哪些限制。审好题目,才能选材切题,避免跑题。如果是自由命题,一要注意根据要求拟定题目;二要努力使题目新颖独特,体现出自己的个性和风袼;三要学会多种拟题方法,可以用人物、事件、景物、事物、活动、时间、地点等拟题,也可以把中心思想用凝练的词语总结出来做题目。

(2)选材。

写记实作文,选择的材料首先要真实,是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是自己熟悉的、确实曾经触动过心灵的,而不是胡编乱造的。这样,才有可能把内容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情,写起来才会得心应手。一些同学受个别范文的影响,总想写一些特别闪光的事情,比如给老人让座、捡钱包、捉小偷等所谓的好人好事。其实,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并不是很多,即使有,大家都来写这样的素材也就落入了俗套。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以真取胜,反映少年儿童的真实想法和真实生活,更能触动读者的心灵。第二,选择的材料要力求新颖。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见人未见之处;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想人未想之点;从不同的角度去选材,写人未写之材。例如有位小学生以《空降奇兵》为题,写了一项比赛活动——从二楼往下扔经过包装处理的生鸡蛋,看哪一组的鸡蛋不破,可谓以材取胜。有一位小学生以《都是勤快惹的祸》为题反映了祖孙两代人审美观念上的差别。爷爷看到孙女的牛仔裤上有一个洞就拿来补丁补上了,惹得孙女直生气,无奈爷爷又把补丁拆了下来,并且把裤子上别的“补丁”也拆了下来,结果拆下来的是小饰物,惹得孙女哭笑不得,选材角度颇新。对于常见的题目,如果也能选择一个新的角度,从普遍性中找到特殊性,并把这特殊性突出出来,表达的效果也会大不一样。

(3)构思。

在落笔写作之前,要想好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怎样清楚有序地表达自己想表达的意思,如何开头、过渡、结尾,如何安排详略等等。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实际需要编写出合适的提纲。在构思时,不必过分拘泥于他人谋篇布局的方法,要以自己的思路谋篇,自己构思,自己想像,从自己的实践中探索规律。一句话,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4)表达。

说话是一种表达,作文也是一种表达,作文就是说话,无非是在纸上说话。作文的表达也要努力接近口语,自然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文章中,歌颂什么,揭露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满意什么,不满意什么,都可以自由地无拘无束地表达,只要有真实的感情流露于字里行间就可以,或者仅仅是童真童趣,也未尝不可。不要求高超的技巧,而重在求”真”,求独立率真的个性。例如《我讨厌王一到我家》,表达的就是对邻居家不懂礼貌的小女孩的讨厌之情。《嗳,停电真好》,写的是小作者居住的生活小区停电了,做铝合金门窗的电锯不再发出噪音,小作者享受到了短暂的安静,反映了小作者对好的生活环境的向往,以及对破坏环境者的不满。在表达时,要尽量把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说得清楚、具体。

(5)交流和评改。每个人的生活积累、知识积累和语言积累都不同。要善于利用这些差别使同学之间能够互相启发,开启思路。交流,一是动笔之前的“说”,即在一定的情境中,同学们无拘无束地交流自己想写的内容,在听别人说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激活封存在记忆中的材料,使思路更宽,素材更丰富;二是在完成初稿之后的相互评价和修改。评改习作的方式很多。除了教师评改以外,还可以请家长参与进来。通过认真研读师长的鼓励性和指导性评语,了解值得发扬和需要改进之处,明确努力方向,从而提高写作的积极性。同学互评的方式更便于取长补短,在协作中长进。其实,最重要的是学会自我评改。自我评改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看题目和选材是否一致,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否真实健康;二看文章是不是按照一定条理写的,内容是否具体;三看语言是否通顺,有没有错别字和甩错的标点。养成认真修改的好习惯是非常必要的。

2.关于想像文的习作

第一,想像要大胆。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社会生活日新月异,所以对于有关超越时间和空间的事物及情节要敢于想像,设计出符合自己愿望和理想的社会和个人前景。例如,一个同学在《梦游未来儿童医院》中写到:病人穿着衣服,就能被十米外的机器人探测到胸腔和腹腔的病变,每天读三页书就被书中散发的气味治愈,无痛注射就如同在看一部美妙的动画片似的等等。这种想像貌似荒诞,但恰恰表现了少年儿童敢于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发挥创造性,是写科幻和未来生活类想像作文所必备的素质。第二,情节要合理。虽然是想像作文,但也应有实实在在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在情节上不是离奇古怪,也不违背事物发展的规律。这就需要同学们平常多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进程,使自己的想像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

3.关于其它形式习作的写法

(1)看图作文。看图作文首先要仔细观察画面如果是多幅图。不单要观察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还要弄清楚开头、经过和结果,理清图中故事发展的顺序厂明确重点。其次,要展开丰富的想像。因为画面是静止的,要凭着想像让画面活起来,让静止的人会说话,会行动。尤其是单幅画,要依据图中提供的有限的线索,突破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凭借我们的生活经验,把所给的内容向两头延伸,向前想像事情发生的原因,向后想像事情发展的结果。这样写出的事情才会完整。另外,还要进行推测想像,根据图中环境和人物行为,合理推测出当时人物的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等,这样写出的人物才会有血有肉。

(2)续写。续写属于给材料作文。方法是根据原材料,沿着人物性格和事情发展的线索,进行合理的想像,写出完整的作文。续写部分要合乎情理,与材料中原有的内窨保持一致。

(3)缩写。缩写是把一篇内容较为复杂、篇幅较长的文章按规定的字数进行压缩,压缩后仍能反映原文的内容和思想感情。其方法:一是要把握住原文,保留重点内容或主要情节,舍去次要内容和一些细节,保证原文的完整性;二是用自己的叙述性语言取代原文具体细致的描写(如人物对话、详细的情节和场面描写),有较强的概括性。

(4)改写。改写就是让我们换个角度去思考,去表达。改写应注意改什么,怎么改。常见的是改变文体,如把诗改成记叙文,另外改人称,改时间,改环境,改人物的年龄性别等。

(5)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有多种形式,如摘录式、提纲式、体会式、评价式等。写体会式读书笔记(即读后感)应该注意:首先要认真阅读原文,准确把握原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前提;然后要在“感”字上下功夫,写感想既要扣全文,又要恰当地联系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联系社会上的人和事,同时还要注意适当地引用原文中重点的句子,以增强文章的气势,感染读者。总之,要把笔墨集中到“感”上。6)书信。写信(包括信封)要注意格式,给不同的人写信要注意用不同的语气。

小学语文毕业复习中的几点尝试

小学语文毕业复习,需要将小学六年当中的所有语文知识进行一次系统的复习。并在复习中,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从语言文字的运用和分析能力上有进一步的提高。但复习的时间有限,因此就要求教师必须采用既节省时间,又有效果的复习方法。在复习中我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和不同的复习内容采取不同的复习方法。既达到复习的目的,又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变要我学而我要学。

一.基础知识的复习

基础知识的复习是最繁琐的。内容多,量大。因此我采用了两步制。将知识分层次复习。简单的要学生在家里完成复习,教师抽查。如字.词的复习。每天要求学生安排五分钟的默写时间,教师通过告诉学生第二天抽查的内容,掌握学生每天的复习量,并要求学生结成复习小组,互相督促,当天的复习任务必须当天完成,形成生生互动的良好模式。词语的理解我放到课文复习中去,并要求学生上学必须带字典,不懂,不能先问,要自己查,小组商议,讨论,直至弄懂,不能留尾巴。这样一步一个脚印效果极好。在此同时,我不失时机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从文章中找出关键词语,让学生分析理解,既增长了能力,又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基础知识中比较复杂的是语法知识。小学不要求教师明确地讲授各种语法知识,只要求学生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如:关联词语的使用,比喻、排比、拟人、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都是很笼统地描述。因此学生记忆不深刻,问题比较多,如果单纯靠老师讲,有些问题就会错过。于是我采用课堂上将课本上的相关例句引导学生分析,掌握方法。课下要学生分组,利用手头的复习资料查找相关的题目,并进行分类。课堂上,变老师问而学生问,而教师根据学生收集的资料,以及学生的质疑,采用抓重点难点的方法复习,讲解。并根据反馈情况,进行相应的指导,布置相应的练习。这样复习渐渐变成学生自己的事情,而教师则处于一个辅导的地位。逐步使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了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一个良好的复习心态中,提高了复习效率。而对于标点、修改病句、扩句等练习,我放在了阅读部分进行。

二.阅读理解部分的复习与作文练习相结合

阅读理解部分的复习包含课文的理解,段篇章的分析。对于课文的理解,我首先要求学生再读课文,再一次去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有了基础知识的复习基础,课文的理解复习就简单多了。还是小组复习,要求学生必须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抓有特色课文的进一步学习,理解,品词析句,去感受语言的魅力,学习语言的运用。例如:十一册课文<<林海>>当中要求背诵的几节,写大兴安岭的岭多,树多,花多,写得美极了。复习时教师在要求学生背诵时,更要要求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在分析时,要学生从作者的语言文字中再一次受到美的熏陶,同时学习作者在写景的同时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使学生明白要想写好一篇写景的文章首先要带着一种热爱的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再一次带领学生去进一步地品词析句。例如:“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的确是林海,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描绘出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这一句没有华丽的辞藻,然而细细品味一番,就会觉得:是呀,大自然的美丽壮观景色又岂是几句话可以描述的,这段文字给人以无尽的遐想,表达出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祖国壮美河山的热爱之情。复习实际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课本中的许多文章在讲授时,总觉得意犹未尽,在复习中可以再一次去回味,学生的理解就会更深一层,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这同时说明阅读练习是提高作文能力的有效手段。在课外阅读练习时,我将阅读训练和作文练习同时进行。先将文章分类,叙事的、借物抒情的、写景的等。而后进行分析文章基本技巧的训练,先进行小的段落分析练习,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注意的是,首先要求学生在读通文章的前提下(也就是将文中的字、词的含义弄懂),再去进行分析。在分析段落的同时,让学生将学习到的方法运用到写作中去,尝试写一些小片段,成功率比较高。而在修改的过程中,又进行标点、修改病句及扩句的练习。这样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锻炼了分析能力,提高了写作能力,使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然后进行篇章的分析练习就简单多了。在阅读训练中,根据学生手中有许多复习资料这一有利条件,我要求学生根据教师要求自己准备文章,然后小组讨论,根据文章类型、内容出题,并给出正确答案。再经由教师审核,组与组之间交流,这样一个班十个学习小组,十套题出来了,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有时发生争议,教师根据不同情况处理,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教师一般都采取肯定的态度。课堂上解决不了的,就采取先挂起来,课下取经的方式解决,争取不留尾巴。篇章的分类练习,也要结合写作的训练。我们班学生一直有记日记的习惯。我要他们整理日记本,选择好的素材,一类文章的分析练习结束后,就是写作练习,没时间写成篇的,就写片段或主要内容。有素材,又有方法,一般学生能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物,作文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三.应用文的复习

应用文的复习首先要抓住应用文格式的练习.我采用了填空练习,改错练习等方式进行。内容训练采用创设情境,给出内容,要求学生先说,要把句子说通顺,言简意赅。再写,怎样说怎样写,格式要正确。小组交流。

四.综合复习

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综合复习要体现抓两头,促中等的原则。对于后进生,要保证其基础知识过关,每天的课堂练习要尽量做到少而精,要引导其学习兴趣,树立其学习的信心,要严格要求,要抓住不放。家庭作业的布置,要考虑其能力、水平,尽量取得家长的配合,要稳扎稳打,不能要求过高。对于尖子生,由于家长有择校愿望,所以要求教师必须在复习时,在其原有的水平上使其有进一步的提高。由于其长时间以来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对其要求也不同。除完成课堂练习以外,每天在后面黑板上出几道提高题,利用每天中午预备铃前20分钟讲解,有时让一部分好学生讲解,一个学期下来,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开阔了眼界,打开了思路,同时为他们指明了复习的方向。每天的家庭作业除完成老师的作业外,我要求他们要进一步复习,进行大量的阅读。因为在升学考试中,语文最难的不是基础知识,而是作文,见多才能识广,才能打开思路。我鼓励他们去写,并及时地给予指导,使他们的作文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在几次升学考试中,学生感觉作文写起来得心应手。对于中等生,在课堂上,会比后进生的练习量大一些。课堂练习一般抄在黑板上,我要求学生先抄题再做,中等生和尖子生做得要快一些,于是我再出一些题,写在小黑板上,做完的可以接着做。我检查后进生的同时,要尖子生为学习小组长,小组讨论对题,要求小组必须达成一致意见,否则,要提到班级中讨论,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知识记忆较深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这是复习中教师求之不得的。

总之,在复习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考虑的是复习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只一味机械地重复以前所学,即使学生考试成绩很好,但却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只有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复习的目的,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才能算是完成复习的任务。

学生营养配餐十三条原则

进行学生营养配餐的目的是为了充分保证学生的营养供应,满足学生的营养需要,以促进学生生长发育和增进健康。因此,学生营养食谱的制定应遵循平衡膳食的原则,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营养需要、身体状况、经济状况以及当地主、副食生产情况,进行营养配餐,使其饮食合理,有效地预防学生觉见的几种营养素缺乏,以保证学生健康生长发育的需要。具体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①营养素摄入量应以“中国居民膳食营养参考摄入量(DRIs)”为参考标准;

②能量摄入要充足,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要适当,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应分别占总能量的13%~15%、25%~30%和55%~65%; ③确保优质蛋白质的供应,每日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应占膳食总蛋白质的一半以上,才能提供充足的必需氨基酸,满足中小学生生长发育的需要。动物性食物、豆类及其制品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食物来源,膳食中应保证其供应;

④油脂以植物油为主,保证有一定量动物性脂肪的供应;

⑤三餐分配要合理,一般以早、中、晚餐的能量分别占总能量的30%、40%和30%为宜;

(6)要保证食物种类齐全和多样化,因为每类食物所含营养成分不同,任何一种天然食品都不能提供中小学生需要的全部营养素,摄入的食物种类越多,机体获得的营养越齐全;

(7)保证一定量蔬菜和水果和供应,深色蔬菜中含维生素和矿物质较丰富,因此蔬菜中应至少一半为绿色或其他有色的蔬菜类;

(8)应尽可能多地提供富含钙的食物和饮料,以增加钙的摄入量,条件许可的地方,每天最好能保证供应牛奶至少250克;

(9)尽可能减少食盐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10克;

(10)做到粗细搭配、干稀搭配,这样不仅有利于营养素摄入全面,还有利于提高学生食欲;

(11)注意荤素搭配,既可解决动物性蛋白和植物性蛋白的搭配问题,又得到了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12)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食物资源,同时,还应注意季节变化以及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特点;

(13)注意学生的营养状况和身体发育状况,掌握学生的健康状态,消除营养不良和其他营养性疾病的发生

第二篇:语文小论文

思乡之愁何处诉 —— 剪不断的离愁别绪

小组成员

组长:张昱妍

ppt制作:吴彩,张昱妍 资料收集:付思敏,陈竹韵 论文:唐心雨,陈想 讲解:付思敏

美编:鄢钰,黄潆,陈迩涵

序·曲

自仓颉造字以来,天地之间诞生了文字。千百年源远流长的历史在时间的长河中呼啸奔腾。入唐以来,繁盛的诗歌掀起了朵朵剔透无瑕的浪花,如同从日月的光辉中孕育而成。而思乡缠绵的诗句,更是独树一帜,鲜明脱俗,脱颖而出,成为众中之最。

例如晏几道写的那一首《鹧鸪天》: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还有李白写的《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鹃·啼·泣·血

湓城的杜鹃开始啼叫;苦不堪言的悲啼从四面八方向白居易涌来。于是,他这样感叹道:“住进湓城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如泣如诉的啼声绵长婉转,尤其在晨昏隐晦,万物唯静的时刻,悲鸣响彻海天之间。

另有一首杜牧的诗写道:“蜀客春城闻蜀鸟,思归声引来归心。却知夜夜愁相似,尔正啼时我正吟。”

犹有一首愈加凄惨的诗,只道:“山前杜宇哀,山下杜鹃开,肠断声声血,即行何日回。”与之同病相怜的秦观写有一首《踏莎行》,写道:“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大文豪朱熹闻听杜鹃之啼也不禁感慨:“不如归去,孤城越绝三春暮。”撰写《本草纲目》的李时珍也曾描述:“杜鹃,出蜀中,今南方亦有之。状如雀鹞,而色惨黑,赤口有小冠,春暮即鸣,夜啼达旦,鸣必向北,至夏尤甚,昼夜不止,其声哀切。”

伴·月·相·思

月与思乡,似乎总是离不开的。带着一抹冷艳而凄凉的金,似乎成为了这种愁思的代表色。我们总是会在月光的沐浴下忆起,那似乎已渐渐被我们所遗忘的一方小小的土地,那承载着满满的童年记忆的小屋与炕头。

于是一种名为思念的情绪便源源不断地涌来。它不是情人间的思念,亦不是家人间的思念,也不是友人间的思念。只是单纯的,对一片土地的怀念。怀念那伴着青草芳香的土地,与那里的回忆。

王建有诗云:“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乳白色的月光洒满庭院,月亮,好似一种联络的工具,思念寄托于此,通过远方另一轮明月——亦是同一轮明月——的月光,洒满故土。

还有一篇脍炙人口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如今在我们看来也许只是有文采并且早已深刻在脑海中的普通诗句,却已然忘却李白写此诗的心情。那是一种深沉的惆怅与悲哀,带着若隐若现的思绪,饱满的情感倾泻于短短二十字中。

尾·声

自古乡愁难解,丝丝缕缕乱如麻。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有人说,背上行囊就是过客;放下包袱就找到了故乡,其实每个人都明白,人生没有绝对的安稳,百花齐放,姹紫嫣红;山舞银蛇,万里冰封。人世间最美的风景看多了也会不禁感到厌烦,既然我们都是过客,就该携一颗从容淡泊的心,走过山重水复的流年,笑看风尘起落的人间。无论何等光辉,诸位诗人心中,却皆有乡愁。无论天涯海角,金杯玉盘,故乡总是那团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堆积在心头。

由古至今,文人墨客笔下总有一席之地,留给故乡那片净土。正是月是故乡明!这一片土地上,承载着童年的记忆,多么旖旎,多么繁华的城市都不能与之媲美。

如今,人人都梦想到国外去,都巴不得离开这片乌烟瘴气,贫乏穷困的土地。可是这里深深埋藏着我们的根哪!根若死了,叶子还能活么?我们是炎黄子孙,中华儿女,我们传承着先祖的血脉,面对日益恶化的环境和落后的科技,我们应该选择面对,而非逃避。只要万众一心,共怀对故乡的热爱。离国家的振兴,成为科技强国的路途还会远吗?

第三篇:小学生科学实验小论文

我发现了蚂蚁不会迷路

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我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后,肚子便咕咕地向我“示威”了。我迅速地拿出妈妈给我买的蛋糕。那是一块诱人的蛋糕,黄黄的皮,软软的瓤,再加上厚厚的奶油,真让人馋言欲滴。正当我狼吞虎咽地吃时,一不小心,一块蛋糕便掉在了地上。哎!太可惜了。待我把手中的蛋糕吃完准备拿扫帚扫地时,一只蚂蚁过来了,只见它咬住蛋糕,企图想搬动蛋糕,可无论蚂蚁怎么努力,蛋糕都纹丝不动。看着蚂蚁笨拙的样子,我在一旁偷笑,一只蚂蚁怎么可能搬动一块蛋糕呢?突然,这只蚂蚁放弃了蛋糕,并迅速离开。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怎么回事呀?过了一会,那只蚂蚁竟然又出来了,不同的是,它的后面跟着三十多只蚂蚁,好庞大的队伍!这队蚂蚁一见这诱人的食物便兴奋起来,它们抬得抬,扛得扛,个个累得气喘吁吁,最终把蛋糕运回相距约十余米的蚁穴。我在惊叹蚂蚁团结力量之大的同时,一个疑问便在脑海里油然而生:蚂蚁怎么没有迷路呢?它是靠什么辨别方向的?我百思不得其解,便去查资料。书上说,蚂蚁从蚁穴出发到达目的地后,沿途会留下一些气味,返回蚁穴,用触角相互碰一下,通知其它的蚂蚁。科学家就曾就这个问题做了一个实验,科学家先确定一只蚂蚁,将它沿途到达目的地的地方用力擦干净。当这只蚂蚁返回时,在被擦去气味的地方突然间停了下来,原地边转圈边寻找着什么,从而科学家得出蚂蚁是靠气味辨别方向,记住回家的路。

为了证实这个结论,我也做了一个实验。首先我准备了一张纸,纸的一端放着一块小蛋糕,然后我把这个实验装置放在蚁穴附近。不一会儿,有一只蚂蚁出来探路,待它爬到纸上,到达放蛋糕的地方时,又像以前那样兴奋地左嗅嗅,右闻闻。趁此机会,我将纸的另一端及蚂蚁返回的路上洒上肥皂水。当这只蚂蚁返回去准备搬“援兵”时,在洒肥皂水的纸上来回转悠,可就是找不到回家的路。又过了一会儿,我又重复了上面的实验,可蚂蚁仍旧没有找到回家的路。通过这两次实验,我明白了蚂蚁为什么找不到回家的路。原来它们是靠气味辨别方向的呦!

实验证明:生活中处处皆学问,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研究分析,多动手,勤动脑,就一定会有所发现,有所收获。

第四篇:小学生数学小论文

运用数学感悟数学

——生活中的数学

(盱眙县铁佛中心小学六(5)班 曹文成)

数学,是一门非常讲究思考的课程,逻辑性很强,所以,稍不注意就会让人产生错觉。例如我们在学习了圆的面积计算式时,老师就给我们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半径为9厘米和一个半径为6厘米的比萨饼的面积等于一个半径为15厘米的比萨饼的面积吗?”因为决定圆的面积大小的是半径,所以很多同学只凭感觉,冒失的回答:“等于”。这道题就巧妙地运用了圆的面积公式,让人产生了错觉。其实,我们稍作思考就会发现,一个半径为9厘米和一个半径为6厘米的比萨饼并不等于一个半径为15厘米的比萨饼,因为半径为9厘米和一个半径为6厘米的比萨饼的面积和是S=∏r²=9²∏+6²∏=117∏,而半径为15厘米的比萨饼的面积是S=∏r²=15²∏=225∏,所以,“半径为9厘米和一个半径为6厘米的比萨饼的面积是不等于一个半径为15厘米的比萨饼的面积的”。

这让我想起数学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学习数学,要和生活中的具体事物联系起来思考。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会有很大的帮助”。

所以,我认为“学数学”与“学好数学”的区别就在与你是否能很好的运用。

第五篇:小学生数学小论文

用还原法快速解题

盱眙县铁佛中心小学 三(4)丁婷

还原法是解数学题的一种常用的方法,运用此法,可快速解答有关问题。今天我看课外数学书时遇到一道数学难题,费了好大的劲才解出来。题目是:甲乙两棵树上共有30只小鸟,乙树上先飞走4只,这时甲树飞向乙树3只,两棵树上的小鸟刚好相等。两棵树上原来各有几只小鸟?

我一看完题目,就知道这是还原问题,于是用还原问题的方法解。可验算时却发现错了。我便更加认真地重新做起来。我想,乙树飞走4只 总数就少了4只即30-4=26只,那一半是13只,还原乙树是13-3+4=14只;甲树就是16只。算式为:(30—4)÷2=13(只);13—3+4=14(只);30—14=16(只)。答案为:甲树16只,乙树14只。

通过解这道题,我学会了运用还原法解答问题,同时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题,都要细心,否则,即使掌握了解题方法,结果还会出错的。

下载小学生语文小论文[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生语文小论文[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生科学小论文

    我家母鸡会打鸣 太山小学六(2)班张强 说稀奇真稀奇,母鸡竟然会打鸣,你说稀奇不稀奇! 人们常把“公鸡下蛋,母鸡会啼”比喻为做不到的事情,可我却“荣幸”的目睹了母鸡打鸣这种一般情......

    小学生科技小论文

    小学生科技小论文范文预览: 小学中年级的小学生写的科技小论文人或动物的生存与植物的关系不久前,我们家搬入了现在的新房子。刚搬完家,叔叔阿姨们就送来了好几盆花和几株树。......

    小学生数学小论文

    生活中的数学 淮阳县王店中心小学六年级赵雅文 辅导教师:彭迎春联系电话:*** 记得没上学之前,妈妈教我数数的时候,总是说数学是门非常有用的课程。上学之后我体会到数学......

    小学生科技小论文

    我让蚂蚁迷路了 蚂蚁,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那又有谁能真正地了解蚂蚁呢?都说蚂蚁不会迷路,我曾经就让蚂蚁迷了路,现在我把这个秘密告诉大家。 据我了解科学家曾经就这个问题作了......

    小学生科技小论文

    家长您好!周末语文作业----1、两次品社作业,第3、4单元词语盘点、日积月累3+1.数学---练习15第1---5题。 腹有诗书,其品自高;腹有诗书,其德自谦;腹有诗书,其身自正。读书的人,谈吐......

    小学生科技小论文

    植物与生命 新农小学 五年级学生 刘玉琳 不久前,我家搬入了现在的新房子,刚搬完家,邻居叔叔阿姨们就送来了好几盆化和几株树。都摆上盆景。我对爸爸说:“我们家都快成植物园了,摆......

    小学生科技小论文两篇

    小学生科技小论文两篇 毛球修剪器你家是不是有毛衣?我想,你一定说有的。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毛衣上有许多的小圆球,由毛衣上的毛组成。这样不仅妨碍美观,还会让你摸起来非常不舒......

    小学生科技小论文

    汽车的发展历史与未来展望 三年级一班 张卓尔22号 前言:汽车从发明到现在已有一百二十六年的历史了,整个发展史可谓精彩纷呈,无数风流人物各领风骚。汽车不仅代表一种文明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