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科学小论文
我家母鸡会打鸣
太山小学六(2)班
张强
说稀奇真稀奇,母鸡竟然会打鸣,你说稀奇不稀奇!
人们常把“公鸡下蛋,母鸡会啼”比喻为做不到的事情,可我却“荣幸”的目睹了母鸡打鸣这种一般情况下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我家原来有一只又大又肥的老母鸡,由于长得肥壮,就是连左邻右舍的公鸡也要让它三分,因此它成了“鸡中霸王”。
有一天,经常给鸡喂食捡蛋的奶奶,发现鸡下的蛋没有先前的多了,总会少一个,是哪只鸡不下蛋了呢?经过我和奶奶几天的“侦察”,发现原来是那只老母鸡不下蛋了,一连几天都是这样,并且我们又发现它渐渐地鸡瘦了,鸡冠却逐渐发红,是不是老母鸡生病了?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正在朦胧的睡梦中,突然听到了公鸡啼叫声。不会吧?我是不是听错了?我家没有公鸡啊!正疑惑间传来了弟弟在院中叫喊声:“母鸡打鸣了,母鸡打鸣了”。我急忙穿衣来到院中,看到我家那只老母鸡正傲立在平房顶上打鸣呢?打完后还朝我和弟弟这边看了看,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
母鸡打鸣了!很快全家人都知道了,邻居家也知道了,大家都很奇怪,是怎么了?为了弄个究竟,爸爸在村里兽医的帮助下,解剖了这只老母鸡,最后在鸡的肚内发现了一个小小的瘤,兽医说,这个“瘤子”正是让母鸡打鸣的罪魁祸首,因为它会分泌出一种雄性激素,促使母鸡改变了原来的雌性特征,不光不下蛋,还打起了鸣。
为什么会产生雄性激素呢?我在一本科技书上找到了答案:原来在生物的遗传基因中,决定公鸡和母鸡性别的主要因素是细胞中的性染色体。而我家的这只母鸡不仅包含有雌性染色体,还具有雄性染色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就会产生雄性细胞,分泌雄性激素,使鸡冠变红变大,并且还会喔喔叫呢!
哦,原来是这样啊,真是有趣!可怜我家那只老母鸡。
(辅导老师:柳XX)
“大力士”鸡蛋
太山小学六(1)班 曹梦瑶
大家一定都玩过扳手腕吧,是不是只要力气够大,就可以战胜一切呢?你一定不会相信一个大力士会输给一颗小小的鸡蛋吧?
一个大力士会输给一颗小小的鸡蛋,这真是天下奇闻。可是事实就真的摆在我们的眼前,不信的话,就到厨房里拿来一枚鸡蛋,把它握在掌心,五指用力,使劲再使劲,鸡蛋会怎么样呢?哈哈,试一试,你就会大吃一惊的,任你用多大的劲,鸡蛋竟然会“毫发无损”。我和我的伙伴们开始时也是不相信的,可试过之后,眉头总会拧成一个疙瘩,你一定也想去弄个明白吧,好,那就随我一起去寻找答案吧!
我在一本书上找到了答案:我们在握一枚鸡蛋的时候,鸡蛋一般情况下体积会小于我们手握的体积的,圆圆的鸡蛋会把手握的力均匀地传递给鸡蛋的每一个部分,此时手握的力会分散成各个点,也就等于是整个鸡蛋共同团结起来抵抗手握的力,所以鸡蛋是不会被手握烂的。
那为什么用力一压或者把鸡蛋往锅边一磕,鸡蛋就会不堪一击了呢?你一定又会这样问吧?不要急,这边书上也给了我们答案:因为这时候鸡蛋的受力面积较小,也就是与硬物接触点的位置是受力点,面积很小,所以鸡蛋一下子就碎了。
鸡蛋真是聪明,知道圆圆的身子可以很好的保护自己。哦,怪不得我们身边的好多东西都是做成圆形的,而不是做成其它形状,这是因为圆形的东西能使得它更加坚固。
怎么样,我们的身边处处有科学吧!
(辅导老师:柳XX)
螳螂的秘密
太山小学六(3)班 屈敬山
我有养小宠物的爱好,前段时间,表哥送我两只小螳螂,并且告诉我说一只是公的,一只是母的。你看它们绿绿的身子,三角形的头,鼓鼓的像两个小水泡似的圆圆的眼睛,我在哪边动它也就望向哪边,真是逗人;最吸引我的是它们的六条腿上面都长有好多小细钩,我想这也许就是它们能牢牢地抓到墙上或在树干上不会掉下来的原因吧;它前面那两条稍大的腿就像两把巨大的带无数小细钩的钢刀,别提有多威武了。
过了一阵子后,我发现了令我又高兴又奇怪的现象。高兴的是我在螳螂的窝里又发现了几个新的生命,要有小小的螳螂了!我心里很有成就感;令我奇怪的是螳螂的爸爸的却不见了,我很纳闷,雄螳螂跑哪去了呢?它会不会跑到其它地方了?我到处去找,没有发现雄螳螂的踪迹,再说它们的家完好无损,没有理由会跑出去的啊?我就去问爸爸见了没有,爸爸问清原因又看了看螳螂及螳螂的家,笑了并且说:“别找了,一定是被雌螳吃掉了。”
“什么?怎么会呢?”我的眼泪都快要出来了。
看我难过的样子,爸爸坐下来告诉了我原因:雌螳螂把雄螳螂吃掉也是万不得以的事情,因为雌螳螂生育完之后,身体十分虚弱,非常需要补充营养,就像妈妈生完小宝宝一样,可是雌螳螂又不可能像我们人那样去喝鸡汤和大骨汤等来补充营养,这时,雄螳螂就会挺身而出,为了它们的子女及它的妻子,它甘心情愿地让雌螳螂吃掉,来为雌螳螂补充营养。
原来是这样啊!我听了之后,眼泪又下来了,这不是难过的眼泪而是感动的眼泪:小小的螳螂为了自己的子女及妻子能够活下去,竟然心甘情愿被吃掉,真是伟大啊!
(辅导老师:柳XX)
“纸锅”也能烧开水
徐州市铜山区大许镇太山小学三(1)
阚天翼
我们在科学课上,学到《谁更硬一些》这一课,认识金属的特性时,老师问:家里的锅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很多同学回答是用金属做成的,利用了金属能传热这个特点。我想:锅能不能用其他的材料做成呢?带着疑问,我询问我们的科学老师。老师笑了,说:“你可以试一试呀,用纸、塑料试试,看能不能吧水烧开。”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思考:怎样试呢,到底能不能烧开?回到家,我把疑问告诉了爸爸,让爸爸帮我一起做。我们先用一张白纸折成一只小篮子当作小锅,还好盛上水没有漏。用什么加热呢?煤气炉?火焰太大了。还是爸爸帮我想了个办法,说:用蜡烛加热。买来了蜡烛,固定在桌子上,爸爸帮我点着了蜡烛,用绳子把“纸锅”吊了起来。我心里直犯嘀咕,纸能经得住火烧吗?水一定会漏出来的。
我带着疑惑,小心地把盛满水的纸锅放到蜡烛的火焰上加热。呵,“小锅”居然没漏。过了一小会,还没漏。我用手指伸进去,水变得有点热了。又过一小会,“纸锅”上冒出了“白气”,“小锅”里的水翻滚起来了。我高兴的直喊,“成功了,成功了,纸锅也能把水烧开!”
回到学校,我迫不及待的告诉科学老师:“我试过了,纸锅没有漏,而且水也开了。”老师问我:“你知道为什么纸锅也能烧开水吗?”我摸摸头,不好意思地说:“还真不知道”。
于是老师带我上网查找了资料。纸的燃烧温度是180摄氏度左右,而纸在加热的时候,热量很快被水吸收了。当杯子里水的温度到达100摄氏度时,水沸腾了大量变成水蒸气带走很多热量,温度就不再上升了,这也是水的沸腾时候的温度。这个时候纸的温度也是100摄氏度左右,这个温度远低于纸的燃烧温度,所以“纸锅”能把水烧开,而纸不被燃烧。但生活中不用纸、木头、塑料做锅的原因是这些材料导热性能不好。
科学实验真奇妙,通过自己动手试一试,我知道了“纸锅”也能烧开水,通过上网还知道了其中的奥妙增长了我的知识。
(指导老师:XXX)
松柏常青的秘密
太山小学六(3)班 刘傲庆
春天来了,在春姑娘的召唤下,树木像刚刚睡醒的婴儿,又展开了新的叶、抽出了新的枝条,你看,到处是欣欣然,是勃勃的生机一片。
但是到了深秋季节,大多数树木的叶子又开始干枯,再接着就脱落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条。每当秋风扫落叶的时候,人们都会停留一段时间,不知他们是在欣赏这秋日的美景还是为这秋的萧瑟而感伤。
很多时候,我并没有留意这些树及它们的叶,有一次我读到了“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诗句,我才恍然发现在秋冬季节校园中的松柏等树是不落叶的,于是我开始留意起这些不落叶的树,为什么在秋冬季来临之际,其它树的叶子都会纷纷落下,而校园里的松柏等树却仍能苍翠挺拔呢?难道它们与其它的树有什么不同?我小心地摘取了几片柏树的叶子,仔细地研究了起来,发现除了它针形的叶是与其它树的叶不同之外,并没有多大的不同之处。通过调查我又发现校园中还有好多种树也是冬天没有落叶的,如女桢树,小叶黄杨等,我同样也摘取了这些树的叶子,发现它们的叶子较厚,并且表层有种蜡质感,难道这是它们能够抵抗严寒,冬天不落叶的原因吗?
为了弄清原因,我去查阅了家里的一些书籍,书上告诉我常青树并不是真的不落叶,任何一种树都会落叶的,区别在于叶子在树枝上生存的时间长短不一。落叶树的叶子,一般只活几个月,而常青树的叶子如冷杉,它的叶子可以在树上存活十二年,松树的叶能活三至五年,因此,每当寒冷干燥季节到来时,一般落叶树上叶子同时枯死脱落,而常青树叶子不是同时从树上脱落,往往是在新叶长出之后,老叶才开始枯萎,因而从全树来看,就终年常绿了,这就是松柏常青的秘密。
我知道了松柏常青的秘密,我要把这个秘密告诉给我的同学。
(辅导老师:柳XX)
第二篇:小学生科学小论文200字
小学生科学小论文应该要怎么写呢?别急,小编今天带给大家的就是小学生科学小论文200字,以供大家参考。
小学生科学小论文200字1
水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随着温度的变化,水也会千变万化。有时是可以流动的液体,有时是摸不着的水蒸汽,有时又变成寒冷的冰。
星期六,我在家做了一个水变成冰的实验。我在一个矿泉水瓶子里灌了半瓶自来水,用温度计测了一下是10℃,然后把这瓶水放在冰柜里冷冻,过半小时拿出来测一下温度,我发现水从0℃开始会结冰,有冰又有水的温度是0℃,水真是神奇呀!
小学生科学小论文200字2
今天下午,我去弟弟家玩,突然发现弟弟那洁白的小手烫伤了,他痛得哭啊,喊啊,整个房子都听见了,过了一会我发现弟弟的奶奶拿了一块雪白的肥皂,我心想:天啊!不会吧难道要把肥皂涂在手上。果然不出我所料,奶奶在弟弟的手上涂了一大圈呢!这时妈妈过来告诉我肥皂小治烫伤,这不是假的呢!过了一会弟弟还真不痛了呢,而且还哈哈大笑,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回到家中我一会的问妈妈吗为什么肥皂能止痛呢!妈妈说肥皂是一种钙性物质如果不严重可以止痛,1到2小时洗掉皮肤完好无损如果还痛可以再擦呢。而且很实用。
今天的收获可真多!
第三篇:科学小论文
科学小论文
不久前,我们家搬入了现在的新房子。刚搬完家,叔叔阿姨们就送来了好几盆花和几株树。门口、客厅里、房间里和阳台上都摆上了盆景。我对爸爸说:“我们家都有成植物园了,摆那么多的植物干吗?”爸爸笑着说:“植物能制造气氛,净化空气,人和动物谁都离不开它们,离开了它们都有不能生存。”人或动物离开植物后不能生存?为什么人或动物离开植物后不能生存?我将信将疑。决定做几个小实验来证明这个问题。
星期天,我从车库里抓来两只老鼠。这两只可怜的小老鼠即将成为我的实验品。它们不停地挣扎着,圆溜溜的小眼睛瞪着我。我把第一只小巧玲珑的老鼠放在一个大鱼缸里,用一次性薄膜桌布把玻璃瓶封得严严实实的,生怕瓶里的空气与外界的空气相通。我仔细地观察着,只见小老鼠沿缸着壁,绕着缸底快速地向前窜。咦,小老鼠不是活得好好的吗?难道爸爸说的不是真的?可是,没过几分钟,只见小老鼠绕圈的速度越来越慢,直到停滞不前,奄奄一息的样子。顿时,我把一次性薄膜桌布轻轻拿开,捉出第一保小老鼠,放进第二只小老鼠,又搬入了四盆枝繁叶茂的植物。然后轻轻盖上一次性薄膜桌布。我不停地拍打鱼缸,只见小老鼠惊慌地乱窜。过了好久也没要咽气的样子。这个实验证明了植物可以输送动物所需要的氧气。
为了进一步证明人类和动物对植物的依赖性。我来到我们老家附近一个饲料加工厂。那儿的空气里到处弥漫着一股浓浓的灰尘味,熏得我直咳嗽。我感到十分难受。然后,我又跑向我们家屋后的一片竹林里,那是一个空气新鲜的地方,我感觉极为清爽。这个实验证明植物可以净化空气。使人呼吸顺畅。
这两个实验证明,人类和动物的生存与植物有密切的关系。这其中到底有多大的科学道理呢?我们科技小队来到图书馆去查阅了许多的科技书籍,并且上网查询,总结出以下几点: ① 人必须依靠植物提供氧气,只有植物才能制造氧气。如果说一个人几天不吃饭、几天不喝水且有一息尚存的话,若氧气立刻消失,那人几分钟就可能性命难保,氧气可是人生命活动的第一需要呀!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约2万多次,吸入氧气0.75千克,呼出二氧化碳0.9千克。② 动物与植物的呼吸,物质的燃烧,也都要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这样一来,空气中的氧气不就一天天增加么?不!天地间之所以没有产生过这种危机,就是因为植物既是天然氧气“制造厂”,又是二氧化碳的“广阔市场”。③ 有人做过统计,1公顷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能制造氧气750千克,吃掉二氧化碳1000千克。所以算起来,只要有10万平方米的林木,就可以供给一个人氧气的需要量,并把呼出的二氧化碳吸收掉。因为有植物源源不断地补充氧气,空气中的氧气才能保持基本恒定。相反,如果没有植物,地球上的氧气只要500年左右的时间就可以用完。
所以,人类和动物能够维持生命,活动时所需要的氧气,必须归功于绿色植物。植物与我们人类和动物的生命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
第四篇:科学小论文
神奇的缓冲力
前几天我帮妈妈在厨房做饭,刚拿起一个鸡蛋,突然手一滑,鸡蛋掉了下来,幸亏地上有两张气泡袋,鸡蛋没有裂开,这激发了我的好奇心。我问妈妈:“妈妈,老师曾说过一个易碎东西有些时候从高处摔下来没有摔坏,是因为有缓冲力,那缓冲力是怎样形成的呢?缓冲力较大的是什么物体呢?”妈妈一时回答不上来,便让我做实验。
我拿来一杆长尺,在家中找出我认为拥有缓冲力的东西:如硬纸板、锡箔纸、塑料泡沫板、海绵、毛巾,还有几个鸡蛋。首先我挑了不起眼的硬纸板垫在地上,把鸡蛋从30厘米的高处掉下来,鸡蛋没有碎,然后提高高度到40厘米、50厘米„„100厘米、110厘米,鸡蛋竟然还没有裂开,这是怎么回事呢?接着我依次用了其他几样东西垫在地上,结果让我大跌眼镜,锡箔纸高度达110厘米,而我认为应该高度最高的海绵,鸡蛋在30厘米的高度就碎了,塑料泡沫板、毛巾也与海绵的结果相差无几。
现在我终于明白一些易碎物品在运输途中为什么都在外面包着硬纸板,原因是硬纸板的缓冲力较大。爸爸回来了,我带着疑惑问爸爸这是为什么?还是爸爸知识渊博,他告诉我说:“缓冲力来自空气,由于硬纸板存积的空气比较多,可压缩性极好,能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当物体落在上面后,气泡中的空气就会像弹簧一样起作用,能把冲击力抵消掉。这一发现不仅在我们运输易碎物品时带来方便,还可以利用该原理做出救命用的气垫、轮椅上的坐垫,还有太空枕。儿子,你知道还有哪些吗?”我急忙回答到:“爸爸,汽车上的安全气囊也是这一原理吧?”爸爸高兴地说:“你答对了,你真聪明!”
这个实验让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以外的知识,我非常高兴。同学们,你们只要多留心身边的事物,做到善于观察、勤于动脑,也会有新发现的。
第五篇:科学小论文
我发明的“静电检测器”
过年的时候妈妈给我买了一件新毛衣,我可高兴了。大年初一的早上我赶紧拿出新毛衣迫不及待的穿上。好玩的事情出现了,在我把毛衣套上的时候,我听见“噼里啪啦”的声音,并且我的头发稍翘起来了。虽然声音很小,而且很快我的头发就恢复原样了,但是这仍然引起我的强烈好奇。因为科学老师经常跟我们说,生活处处有科学,牛顿就是因为一颗苹果坠落引起疑问而发现了牛顿定律。我何不一探究竟?
我问妈妈这是什么原因,妈妈笑嘻嘻的说,大概是静电吧。科学中可不能有“大概“这种词出现。于是我上网查了查,是与静电有关。老师经常说电很危险,那我每天穿毛衣都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吗?静电与平常生活中电灯电话里的电有什么区别?到底在什么地方才有静电?
在学校里,科学老师给了我答案。原来静电并不是静止不动的电,而是在空间缓慢移动的电荷,或说是一种相对稳定状态的电荷。化学纤维质地的衣服、地毯、坐垫和墙纸等受到摩擦都能产生静电。两种物体相互摩擦会使物体带电,这种现象叫摩擦起电。摩擦后的正负电荷是被束缚在带电体上的。它不能像电线中的电荷那样定向移动。电流很少,基本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生活中容易起静电的地方有:天气干燥时塑料梳子梳头发会产生静电;穿、脱化学纤维质地的衣服时也容易产生静电;一些家用电器如冰箱、洗衣机的表面会有静电,等等。
静电也会传导,怪不得 我开冰箱门会手感到麻一下,原来人也是导体。
老师说同性电荷相斥,异性电荷相吸。如果两片纸片同时带上相同的电荷,那他们不就相斥了?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制作了一个简单的“静电检测器”。
一个空的透明的塑料饮料瓶起固定和隔绝潮湿空气,一根铜丝用来导电。铜丝最上端从瓶盖伸出,并弯成环状,这样的作用是增大接触面,接收更多的电荷。在铜丝最下端将其弯曲挂上两片纸片。当有静电穿来时,纸片带上相同的电荷,相斥,会分开,而没有静电的时候则贴在一起。相反,当两片纸片分开的时候证明瓶盖上方的铜环上被传上静电。
小小现象大道理,科学真的无处不在啊。
DG中心小学五年级二班 D宝娟
指导教师GW青
2014年3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