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学小论文
科学小论文精选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小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小论文1蚊子为什么喜欢叮穿深色衣服的人
大家都知道蚊子吧?一提起它,大家都会认为蚊子是恶魔、的化身,专门吸别人的血。
世界上的蚊子大约有2700多种,吸人血的蚊子只有雌蚊。其实,它们是为了繁行后代,才迫不得已吸血的。
雌性的蚊子在吸人的血时,具有某一种的选性,它们喜欢去吸穿深色衣服人的血。
蚊子多半是喜欢弱光的。当然全暗光或者强光,它们都不会喜欢。当然,蚊子的种类很多种,也有喜欢光线强弱的程度,当然也有所不同的啦。
当我们穿上深色或者黑色的衣服时,光线相对来说暗一些,适宜蚊子的生活习性,理所当然被叮的次数次也就多了。相反,如果穿上艳色或白色地衣服,反射的光比较强,对蚊子有驱避的作用。因此,穿白色衣服或者是艳色被叮的机会就多了很多。在我的观念里,还有一点,因为它们本身就是黑色的,叮穿深色衣服的人就不容易被发现,也不会有生命危险。如果它们叮穿艳色衣服的人的话,就容易被发现一些,所以自身难保了。
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蚊子为什么喜欢叮穿深色衣服的人了吧!
为什么鸡蛋洗干净了反而容易坏
今天是双休日,我闲在家里没事做,就从冰箱里拿出一些鸡蛋,想用清水洗干净。结果没用几天鸡蛋全坏了。
我越想越不明白,就让爸爸买一些鸡蛋,一部分洗干净,有一不分洗。第一天打开一个洗干净的鸡蛋,一个不洗干净的鸡蛋,结果两个鸡蛋都没坏掉。第二天和第一天是一样的结果。但是第三天时,洗干净的鸡蛋全都变成霉灰色的了,而没洗干净的鸡蛋还是好的。我不禁沉思:为什么洗干净的鸡蛋比没洗干净的鸡蛋更加容易坏呢?那么鸡蛋表面的那一层黏乎乎的东西会不会是一层鸡蛋的保护膜呢?
我为此查阅了资料,终于明白了:原来蛋壳上有许多细微的小孔,为了让小生命可以存活,这些小孔是为了让蛋壳里的生命透气用的,如蛋壳里没有小生命存在的话,鸡蛋内部的水份会通过蛋壳上无数的小孔蒸发掉,但外界的腐败菌等一些细菌却也很容易通过这些细微的小孔进入鸡蛋的内部,使鸡蛋变质、坏掉。但是如果是一枚没用被清洗过的鸡蛋,这枚鸡蛋的外壳是就会有一层粉末状的胶性物质,这层胶性物质的作用是封闭那些细微的通气孔,使鸡蛋内部与外部隔离开来,所以可以缓解细菌侵入和水份的蒸发,有效地保鲜、保质
通过这件事使我明白了:多观察、多看书、多思考,会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鸡蛋壳的作用
在几天前,妈妈从市场上买来了一盆鲜艳的花,这盆花虽然不是十分漂亮,却是一种值得欣赏的植物。它的叶子很小,但十分多,也十分的茂盛。我每天都观察它,突然有一天,我发现它的叶子有一部分枯了,我不禁大惊失色,急忙找来了妈妈。结果妈妈从厨房拿了几个鸡蛋壳放入了花盆里。顿时,我的脑子里一下子冒出了一大串的疑问——放鸡蛋壳有什么作用呢……
过了几天,奇迹发生了,枯萎的叶子不见了,花儿又恢复了它往日的光彩,为了解开我心中的疑惑,我去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得知刚刚磕过的空蛋壳里有残留的蛋青,慢慢地被土吸收后会为肥料,肥料对花的生长有很大的好处。对生长速度较慢的花木,在花盆里放几个空蛋壳,就不担心施肥过量了。除此之外,还可以降低土壤的酸度,促进花木的生长速度
看来,多观察、多动脑筋的收获不小哦!
蒜瓣也能治虫害
一次,我无意中将几个坏了的蒜头扔进了两个花钵里。两个星期后,我发现这两钵花越长越好。而其他花钵里的花因为虫害,有的叶子枯黄了,有的叶片卷起来了,还有的刚长出花苞就凋谢了。看到这种情景,我心想可能是蒜瓣起了什么作用。我决定用蒜瓣做实验,看它能否除害虫。
我找来蒜瓣、水杯和实验用具,将十几个蒜瓣捣烂,用清水浸泡2~3小时,滤清后用喷壶将蒜浆水喷洒在有虫害的花卉上。此后,我每天早晚观察两次,发现叶片上虫卵成了干瘪的空壳,藏在土里的虫子也被逼出来了,一些小蛾子碰了碰叶片也飞走了。过了半个月,所有的花卉都恢复了健康,特别是原来那两盆虫害较重的花也枝叶繁茂,含苞欲放了。看到花苞竞相开放,我心里非常高兴。微风吹来,花草微微点头,好像对我说:“谢谢你为我们消灭了虫害!”
实验成功了!我想,蒜瓣能杀虫卵、驱赶蛾子,是由于它有浓烈的蒜味吧。
夹竹桃可以除白蚁
校园内栽有许多大叶樟树,大部分都有碗口粗了。近两年来,部分樟树出现了黄叶、落叶的现象,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昵?经我们观察,发现大樟树受到了白蚁的危害。
为了挽救树冠如伞的樟树,我们科技小组的同学在辅导老师带领下,一方面对白蚁的形态特征与生活习性进行观察,同时开展防治试验。
调查后发现,校内樟树80%都受到了白蚁不同程度的侵袭,受危害的还有实地松等树木,受害率达60%。我们对白蚁采取了几种不同的防治方法,分组进行。
第一组:物理方法。用锄头挖出樟树下的白蚁巢穴,集中捕杀。但由于这一方法灭蚁不能彻底,第二年仍有虫害发生。
第二组:给树干刷石灰水。在调配好的每l00kg石灰水中加入0.6,-0.8kg硫磺,搅拌均匀,涂抹在离树干地面以上部分约1.5m。此法可以防止白蚁上树危害,但仍不能防止白蚁危害树根。
第三组:化学灭蚁。使用90%的晶体敌百虫,稀释1000~20xx倍后喷雾,或用80%敌敌畏稀释1000倍后喷雾,还可用80%的甲胺磷乳油稀释800倍喷雾,都有良好效果,但防治不彻底,且有农药残毒。再说校园内喷撒有毒农药对师生健康不利。
第四组:用夹竹桃汁防治。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生长在夹竹桃树旁边的几株樟树没有被白蚁侵袭。于是产生了一个想法:是不是夹竹桃对白蚁有抑制能力呢?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试制了一种生物性杀虫剂——夹竹桃汁,即每15~25kg水中加0.5kg夹竹桃叶,浸泡24小时后,加以揉搓捣烂,到液体呈现白色为止,再加入0.3%的肥皂液0.2kg或0.15%的生石灰水2.5~5kg,即成“夹竹桃除虫剂”经过滤后,将药液喷射于树上和蚁巢中,过滤出来的残渣也可埋入受害树木的根基部。经我们试验,这种防治方法能达到100%的除白蚁功效。
蚯蚓没长眼睛
一场大雨过后,几条蚯蚓在院子里的地面上扭动着身躯,真有趣。我用脚把蚯蚓的道路挡住,原以为蚯蚓会拐弯,可它熟视无睹,继续冲我的脚边爬来。怎么了?难道蚯蚓没长眼睛?于是,我决定捉几条蚯蚓做个实验。
我将两条蚯蚓放在一块湿热板上,用铅笔、红领巾、小树枝分别在它们面前晃动,它们似乎一点都没有察觉。我想,蚯蚓恐怕真的没有眼睛,要不然我这么使劲地在它眼前晃动,它怎么没有反应?也许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于是,我又找来一根葱,一个色彩鲜艳的玩具,第二次做实验。我把它们分别放在两条蚯蚓的两个侧面。过了约5分钟,两条蚯蚓都同时朝葱的方向扭动,最后都钻到葱的底下去了。
做完实验,我奇怪:如果蚯蚓有眼睛,那么玩具的颜色那么鲜艳,它为什么不爬过去,偏偏要往葱里钻?是葱的气味吸引了它吗?难道蚯蚓不是用眼睛看方向,而是用鼻子闻气味来识别方向的?
为了证实这个结论,我翻遍了所有的书,终于找出了答案:蚯蚓由于长期在土壤里生活,几乎见不到光线,它的眼睛渐渐退化了,但蚯蚓的前端却有嗅觉器官,它的嗅觉很好,能用它来辨别方向探路。看,和我推测的结果完全一样。
啊!我发现了,我终于发现了蚯蚓的秘密了。
小 制 作
西红柿电池
制作材料:西红柿、铜片、锌片、小灯泡、导线等
制作方法:1、把铜片和锌片插进西红柿的两端。
2、将导线分别拧在铜片和锌片上。
3、将导线的另一端与小灯泡相连,使它们形成一个闭合电路。
4、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实验原理:西红柿是潮湿的,里面有丰富的汁液,而这些汁液呈酸性,金属铜和锌受到酸的作用,锌片会失去电子、铜片会得到电子,这样铜片就带了正电,锌片带了负电。当电子由铜片流向锌片时,电路上就产生了电流,所以灯泡就亮了
让火柴"跳舞
星期天,我和爸爸一块儿做了个“火柴跳舞”的实验。
按照爸爸的吩咐,我端来一盆清水,找来一盒火柴和一瓶胶水。
爸爸先从火柴盒里拿出一根火柴,然后在火柴头上涂了一层厚厚的胶水,再将火柴扔进水里。过了一会儿,奇迹发生了:只见火柴自立于水中,一摇一摆地跳起了“舞”
科学小论文2去年年底快过节时,母亲给我买来了一个水仙花的球茎,我高兴极了,我按母亲说的把它放进了盆子里,然后倒进干净的水,并在盆子里放了几颗小鹅卵石。
我每隔三四天换一次水,母亲说春节就能开花,还说花特别香。过了几天,水仙抽芽了,很像葱苗。大概一个月后,碧绿的叶片中探出几棵花苞。
春节快到了,那几个花苞还是没有开,它也许不知道我看花的心情是多么迫切啊!春节过了,它不但没开花,而且花苞枯萎了。母亲告诉我,它已死了,再也救不活了。我伤心极了!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出它死亡的原因。于是,我去电脑上查找资料,原来,水仙花的生长要求有阳光,适宜温为12摄氏度——16摄氏度,假如水温太低,那水仙花就只长叶子不开花,甚至死亡。那段时间,正值南方遭遇五十年一遇的大雪,我们这里的气温降至0摄氏度,一连十几天的低温,我没有采取任何保温措施来保护花苞,导致了水仙花的死亡。它就这样由于我的失误,被冻死了,我后悔末及。
我明白了,养水仙花也需要学问呀!养水仙虽然不需任何花肥,只用清水即可。但是为使水仙生长健壮,白天应拿到阳台晒太阳。假如想推迟花期,可采取降低水温的办法,不可太低,10摄氏度为宜。此外,假如节前10天看不到饱满花苞,可采用给水加温的方法催花,水温以接近体温为宜。有了这次的失败经验,今年年底我肯定能养出清香四溢的“凌波仙子”。
科学小论文3暑假里的一天,哥哥带我到田野里去玩,田野里的景色真美,尤其是那池塘里的荷花,粉红的花,碧绿的叶……
忽然,我发现很多荷叶上都有一颗亮晶晶的东西,我凑近一看,原来是一颗颗水珠,水珠在荷叶上滚来滚去,奇怪的是荷叶一点也没湿,我好奇地倒了一些矿泉水在荷叶上,矿泉水一落到荷叶上就滚落到荷叶中央,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湖泊,荷叶还是没有湿。我记得下雨的时候路边的树叶都会被淋湿,为什么荷叶不会湿呢?
回到家,我把这个疑问告诉了父亲母亲,可他们都不知道原因,还是爱上网的哥哥在网上帮我找到了答案:原来荷叶的表面有很多很细很细的绒毛,这些绒毛排列得很紧密,而且上面含有蜡质,因此水滴到上面时,铺不开也渗不进去,只能变成水珠滚来滚去,这在物理学上叫做“不浸润”。
荷叶上的水珠不仅不会弄湿荷叶,而且还能顺便带走荷叶表面的灰尘,难怪荷叶看起来总是那么一尘不染。这真是太神奇了!由此我想到要是我们的衣服或者是建筑物上涂料也有这种特性,不就不怕灰尘和雨淋了吗?那该多好啊!
科学小论文4在自家的厨房里,我们时常可以见到一种白色的颗粒状固体,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盐”。许多人可能认为盐就是我们平常吃的食盐,其实不然,食盐只是盐的一种。自然界中盐的种类繁多,而与我们每日相关的便是氯化钠,俗称食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否记得,当我们弄伤时,父母常会让我们用浓食盐水清洗伤口,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高浓度的食盐水可能会使细胞变性、或因失水而使细胞死亡。
实验一:
实验目的:探究浓食盐水对蛋白质的影响。
实验器材:2个烧杯、适量的水、20克食盐、玻璃棒、一枚鸡蛋
实验步骤:
(1)用烧杯盛100毫升水,加入20克食盐,并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
(2)取少量鸡蛋中的蛋清,置于一烧杯中;
(3)倒少量浓食盐水于蛋清中,静置一会儿,观察烧杯中蛋清的变化。
实验现象:烧杯中鸡蛋清发生凝固。
得出结论:浓食盐水会使蛋白质凝固。
实验二:
实验目的:探究浓食盐水对细胞的影响。
实验器材:3个分别标有ABC的烧杯、适量的水、三块新鲜小萝卜块、食盐、量筒
实验步骤:
(1)分别取20ml的清水和20ml不同浓度(5%、10%)的食盐水依次置于A、B、C三个烧杯中;
(2)取三块新鲜小萝卜块,分别置于A、B、C三个烧杯中(萝卜块全部被淹没),都静置浸泡5分钟;
(3)取出萝卜块,分别量出三烧杯中溶液的`体积;
(4)记录数据于下表 :
得出结论:浓食盐水会使细胞失水;浓度越大,细胞失水越多。
浓食盐水会使蛋白质凝固,且它的渗透作用使细菌细胞的水渗出而死亡,从而起到杀菌的作用。
此外,当食盐水的浓度为0.9%时,我们称之为生理盐水,在日常生活中也有极大的用处。当人发烧时可以输生理盐水,一般输液用的都是0.9%的NACL溶液,发烧的时候人体丢失的水分增加,所以要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剧烈运动后,应喝适当生理盐水,以补充机体因汗出过多损失的能量。在科学实验课上,也有用在口腔上皮细胞上滴生理盐水,以维持细胞正常形态等。
食盐参与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由Na+和HCO3-形成的碳酸氢钠,在血液中有缓冲作用。Cl-与HCO3-在血浆和血红细胞之间也有一种平衡,当HCO3-从血红细胞渗透出来的时候,血红细胞中阴离子减少,Cl-就进入血红细胞中,以维持电性的平衡。反之,也是这样。
食盐除了用作调味之外,在维持神经和肌肉的正常兴奋性上也有作用。
总而言之,食盐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是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物质。实食盐中也存在许多科学奥秘,正等待我们去研究与利用。
科学小论文5问题的论证:
大熊猫应该只吃竹子吧!它们只吃竹子,但是,有的可能还吃胡萝卜。它们吃的各式各样,连肉也吃,比如说竹鼠,它们就吃一些死去的竹鼠,所以可以证明,它们是杂食类动物。
问题的结论:
根据上网查资料,我终于明白了,它们谁么都吃,这是我查的资料。大熊猫的食谱非常特殊,几乎包括了在高山地区可以找到的各种竹子,大熊猫也偶尔食肉(通常是动物的尸体,有时也吃竹鼠)。大熊猫独特的食物特性使它被当地人称作“竹熊”。竹子缺乏营养,只能提供生存所需的基本营养,大熊猫逐步进化出了适应这一食谱的特性。在野外,除了睡眠或短距离活动,大熊猫每日取食的时间长达14个小时。一只大熊猫每日进食12~38公斤食物,接近其体重的40%。大熊猫喜欢吃竹子最有营养、含纤维素最少的部分,即嫩茎,嫩芽,和竹笋。大熊猫栖息地通常有至少两种竹子。当一种竹子开花死亡时(竹子每30~120年会周期性地开花死亡),大熊猫可以转而取食其它的竹子。但是,栖息地破碎化的持续状态增加了栖息地内只有一种竹子的可能,当这种竹子死亡时,这一地区的大熊猫便面临饥饿的威胁。
看,大熊猫的食物太特殊真要好好研究一下了。它们的食物太特别了。
科学小论文6一天,我在一本科学书上看到糖水可以制作隐形的墨水,于是,我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做起了实验。
我先把糖水调好,用毛笔蘸糖水在纸上写了“开门大吉”几个大字,然后把纸门晾干,什么都没有,我开始怀疑书了,最后,我用打火机稍微烧了一下,看见了一个“开”字呈现浅褐色的,我一见,欣喜若狂马上对正看电视的婆婆说:“婆婆,快来,我给你表演魔术!”于是,我又重新拿了一张白纸,写上“婆婆”两个大字,用吹风器把它吹干,就什么也没了,我赶忙问婆婆:“你信不信,我可以不用笔,用火能写出‘婆婆’两个字来。”婆婆,摇了摇头,显然是不信。
打火机,烤了一会儿,可是烤得有点儿久,把纸不小心给烧了,婆婆笑了笑,我有点急了说:“别得意,你等一等。”我又在一张白纸在写了那两个字,然后晾干。这次我只是稍微烤了一会儿,字便显现了出来,我得意地笑着,婆婆赶快从我手中夺去纸翻来覆去地看着,就是不明白。
小伙伴们,你们明白吗,不明白,就让我给你讲一讲吧!
因为用糖水在纸上写了字后,晾干了,字形,图案,就会消失,火烤之后,字形图案会因糖分脱水,而呈现浅褐色。
动动脑筋,想一想除了糖水,还有哪些液体可以做隐形墨水呢?
科学神奇吧!
科学小论文7星期日,早上七点,外面冷风一阵阵地吹,外面的人冷得要死,父亲严肃地说:“今天这么冷,一定要多穿衣服,还要用热水洗脸。”我认真地说:“多穿衣服是一定的,但是用热水洗脸,我不答应。”父亲生气地说:“您要冻死啊?不行,用热水洗脸。”我也生气了,楞是不答应。
后来我们父子俩决定请别人来说理,看是我的正确还是父亲的好。我来到李爷爷家,李爷爷微笑地对我说:“什么事啊?”我说:“爷爷,早上洗脸用热水洗好还是用冷水洗啊?”李爷爷认真地说:“我知道,是用冷水洗脸好,因为冷水可以给您提高您的免疫能力。”我听了非常高兴。接下来,我去了王奶奶家,王奶奶与李爷爷的答案事相同的,王奶奶还说:“冷水洗脸可以锻炼人的意志。”之后我又去了其他几位爷爷奶奶地家里,得到的答案也是用冷水洗脸好。
回到家,我喜滋滋得向父亲叙说我地“战果”,父亲听了,任然不服。
之后,我就去看书,打开目录,查找冷水与热水的资料。书上说:寒冬腊月,一定要坚持用冷水洗脸,冷水不仅可以锻炼出坚强地意志,提高抗寒能力,同时可以预防感冒,并对神经性头痛,神经衰弱等疾病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我把书上的资料告诉父亲,可是父亲任然不服。于是我和父亲打赌,明天我用冷水洗脸,父亲用热水洗脸,然后一起出去。
第二天,我和父亲请出评委:妈妈和姐姐。早上八点,比赛开始了,我用冷水洗脸,“好冷!”身子也不自觉得抖了一下;父亲用温暖地水洗脸,“好舒服啊!”哼,想引我用热水,不可能。
过了五分钟,我们一起走出去,凉风吹来,我一点也不冷,还很爽,而父亲冻得要死,急忙跑回房间,我和姐姐笑了。妈妈和姐姐说:“冷水洗脸胜!“我很高兴,赢了父亲。
这一次我懂得冷水洗脸好,虽然用冷水洗脸很冷,但是洗好后出门不会觉得太冷。从此,我们家每一个人都用冷水洗脸。
科学小论文8——警惕全球变暖
最近这几年,大家觉得天气一下子就变热了,原本凉爽的秋天现在几乎要到10月下旬才开始,8月份最热的天居然达到了40度以上。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人类自己惹的祸。
随着人类高科技发展进程越来越快,科学随之产生的副作用逐渐体现出来,全球变暖就是一个例子。天气炎热,在酷暑里泡空调成为了一项新的“业余爱好”,但人们可曾想过,空调会带来什么负面影响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空调排放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甲烷,输送到外面,甲烷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气体。同时,空调还会浪费掉许多电,所以要尽量避免用空调,适当即可。
而另一个原因就是:二氧化碳!汽车尾气与工厂废气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最可能导致温室效应(即全球变暖)现在汽车逐渐增多,据有关方面统计,到21世纪,汽车在全世界已有7亿辆,大量的尾气严重影响着我们,咳嗽,喉咙发炎……最重要的是全球变暖。有人统计,美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已达到了20吨一年!中国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人均排放量也有2。51吨一年!我们周围的环境在恶劣地变化。
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森林锐减,水资源破坏,生态链严重被破坏,大量土地贫瘠,水污染严重,据统计全世界10%的河水被污染,新鲜的淡水供应成了问题,同时由于矿物质被大量使用,燃烧出的CO2气体导致了大气污染,同时臭氧层被严重破环,南北极出现臭氧层洞,加剧了环境的恶化。这样恶性循环的话,最终会导致人们的生活被严重影响。
这样一来的悲剧是什么呢?当然是显而易见了!天气加热,海平面上涨,南北极冰川融化,海滨城市,岛国被淹。这一切,都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实验证明,以后300年,海平面将上涨半米多,这还是最乐观的数据。再过7年,全球变暖将会无可逆转地持续。更可怕的是,由于北极冰融化,降雨量加强,大量淡水汇入北大西洋,破坏了墨西哥暖流,一旦墨西哥暖流被切断后,欧洲西北部温度将会下降5—8度之多,从而造成的影响,很可能引发新的冰河时期!想必大家一定看过《后天》这部电影,剧中的情景正是几百年后对我们地球的一个真实写照:龙卷风,冰层断裂,温度急剧下降,冰风暴,冻雨,地震,洪水,海啸……这并不是疯狂的幻想,如果人类不停止毁坏环境的话,这将成为现实!全球变暖不仅仅是天气变热,更会牵连出许多负面影响!
科学小论文9大家一直以为科学很深奥,很难懂,其实不然,只要我们认真观察身边的事情,我们就会发现,其实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在暑假的时候,我准备拿瓶水来解救我的嘴巴。谁料,我猛地一拉,横卧的几只鸡蛋经不住猛烈的摇晃,流出了鲜艳的蛋黄和透明的蛋液。而竖卧的鸡蛋却完好无损。这是为什么呢?我不禁产生了一个疑问。我跑去问爸爸,爸爸说:“你不能一有事情就问,何不自己动手尝试着去寻找答案呢?”
听了爸爸的话,充满好奇心的我为了探个究竟,查了很多资料准备做一个小实验,说动手就动手。我拿了一大团橡皮泥,分成四小团。上面竖直放上四只鸡蛋和一块木板,再放上《新华字典》和《科学书》这两本书。让我惊讶的是,鸡蛋毫发未损!
我想鸡蛋是横放又是什么结果呢?心里想不如动手做,我就在橡皮泥上横放了四只鸡蛋。啊!出人意料的是:刚放上一本《新华字典》,鸡蛋就四分五裂了!
是这几只鸡蛋的壳刚好是薄的呢?不如换别的蛋试试看但结果一样。
我想:这会不会与蛋的高度有关系呢?如果一边把的蛋竖着放,一边把蛋横着放,在横放的鸡蛋下垫点橡皮泥,让这两只鸡蛋一样高,结果又是怎么样呢?我又动起了手来,结果放上一只铅笔盒,原封不动,又放上一本书,横放的鸡蛋“啪”地一声就碎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仔细思考:这蛋是两端壳硬,中间壳软呢?我这想法是对是错呢?。后来,我翻翻科学书,查了查资料,又问了问老师,得出了结论:我的想法是错的。正确的答案应该是:把鸡蛋横放,一压就破了,把它竖起来,就不易破,这说明同样的材料的强度大小,决定于形状的不同。
这就像拱桥和平桥,两者所能承受的重量就不同,拱桥能承受更大的重量。
因为这件事,我养成了遇见问题就要仔细思考不要一有不懂就马上去问,不自己思考的习惯,也明白了自己动手的重要性。
科学小论文10今日,我和母亲去外婆家,外婆拿出今年刚收的花生,要炒给我们吃。母亲说:“炒花生多麻烦,还得用沙炒。”我说:“干嘛非要用沙子,直接炒不是更快吗?”母亲说:“那我们就来试一试吧,看谁说得对?”
我的方法是直接炒。等外婆把灶烧热后,我把一大碗花生倒入锅内,先用锅铲慢慢翻炒,二十几分钟后,锅里冒烟了,我慌忙加速翻动铲子,可花生还是越来越黑。我说:“花生应该熟了吧!”外婆说:“还早着呢!”我只得耐着性子又炒起来,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外婆才说能了。我盛起来一看,花生个个都已经变成“焦黑碳”了。我拿了几个尝了尝,不是焦的就是生的。
唉,看母亲的吧!只见母亲把一大碗沙子倒入锅内翻炒,一分钟后,倒入一碗花生。只见母亲不紧不慢地翻炒着。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她把花生盛了起来,滤掉沙子。我不相信母亲能这么快就把花生炒熟,用惊奇的眼光望着母亲炒好的花生:皮略有点泛黄,拨开一看,仁也熟了。我尝了尝,既香又好吃。
咦,真是怪了!为什么直接炒反而慢呢?母亲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说:“你仔细看看花生的形状!”我盯着那堆花生发愣,心里想:这花生两头凸出来,中间凹进去……
“哦,对了!假如直接炒,花生受热的面积小,而且受热不均匀,难怪我炒的花生有的焦,有的生呢!而用沙子炒,沙子受热速度快,传热性能高,它能很快的把自身受到的热均匀地传递给花生,使花生全身也均匀地受热,因此花生反而熟得快。”我大声对母亲说。母亲听了我的想法,赞许地点点头说:“我的女儿真聪明!”
哦,真想不到炒花生还藏着这么大的学问,这真是身边处处有科学啊!
科学小论文11今天,当我正在家里看电视时,忽然想到一个问题:电视中的卡通人物,背景等等东西为什么会随着时间的快慢而变化呢?
我先作了一个猜想:假如电视的构造中有一个大圆盘,所有的图片都固定在大圆盘上,因为圆盘与遥控器上天线的关系正如两个能吸在一起的吸铁石一样,所以遥控器可以轻松自如的控制电视,我又做里一个小实验,我在一张长纸条上写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几个数字,接着,我找来了一支笔,把笔钻进了中间的间隔里,我拿着笔慢慢地转着,上面的数字也在我的眼前慢慢转着,我停止转动,上面的数字也不转了,我飞快的转着笔,上面的数字也在飞快的转动着。
现在,我的手好像遥控器,管理着电视播放的速度和电视播放的频道,而中间的笔,就像天线,传达我控制的东西,并把我控制的东西传达进“电视”而上面写着数字的小纸条,就像是电视,我把遥控器摁快进,电视上节目也播得很快,这一下子我明白了,原来我们看到的电视就是由一些设计的图片绑定在胶片上,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我找到了《十万个为什么.生活篇》这本书,上面说动画片诞生于1831年,法国人普拉托把画好的图片按顺序放在一部有观察窗的机器的圆盘上,图片随着圆盘旋转,形成动的画面,这就是动画片原始的雏形,在这之后,又前后被人经过四次改造,分别是:1906年美国人史蒂沃德,1908年法国人科尔,1909年美国人麦克基,1915年美国人赫德,最后从1928年开始,沃尔特.迪斯尼完善了动画体系和制作工艺,也把动画片的制作与商业价值联系了起来,将动画片推上巅峰。
我想爱画画的同学们,可以自己试着画几幅画,钉在一起,很快的翻动纸,会产生一种和动画片一样的性质。
科学小论文12秋风一起,金黄的树叶纷纷落下。我在门前做清洁工作,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地上的叶片大数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这是为什么呢?
其他的落叶是不是也一样呢?我想再去观察观察吧。在这一周里,我去观察了许多树的落叶情况。结果我发现,绝大多数的落叶是“面朝黄土背朝天”。
我想应该做一个模拟实验来验证一下我的想法。于是我制作了像叶片一样的风筝去放。由于不太会放,因此放了很多次风筝也没有飞起来。我记得风筝落地时总是重竹条的一面朝地,这是不是和落叶朝天有相同的地方呢?
难道树叶也和我做的风筝一样,一面重一面轻?带着这个假设,我采了许多种不同的树叶进行观察。我发现,叶面表皮好像是里面的叶脉排列稀疏一些,光滑一些,叶背面叶脉排列紧密一些,粗糙一些。于是我在父亲的帮助下,做了一个叶片的模型,用了一些细铁丝,编成了网状,有的稀疏,有的紧密。然后把稀疏的铁丝网和紧密的铁丝网连成正反两面。然后我将“叶片”从空中抛下10次,8次是紧密的铁丝网一面在下,2次是稀疏的铁丝网一面在下。
通过实验,我豁然开朗,于是我又到互联网、书上查找有关树叶的资料,终于明白了落叶“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科学秘密,原来,两种结构不同的细胞层,形成了同一片树叶的“背”与“面”,由于比重不同,树叶在飘落的过程中,会翻转变化,重的一面朝下,轻的一面朝上,这样降落最稳定。因此落地后,细胞紧密而重的一面朝黄土,细胞系数而轻的一面朝天。
科学真有趣,今后我要多做这样的实验,长大后做更多更复杂的实验,为人类造福。
科学小论文13从原来的农耕社会到现在的科技生活,是科技和创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数不清的变化:现在的智能手机,即使你到了异国他乡,你也可以跟家人联系,真的是“天涯若比邻”了;现在的飞机,能让我们腾云驾雾;有了望远镜,能让我们变成“千里眼”。
在我家住的小区里,安装了许多的“电子眼”——————摄像头。有了这些电子眼,小区保安就不用在夜里辛苦巡逻,只需要坐在显示屏前,通过监控视频就能观察到小区里的一举一动,小偷就不敢进入小区了。这些电子眼给小区带来了安全。
不仅在小区里,在公路上、大街上、商场、银行等公共场所都安装了大量的电子眼。这些电子眼就是保安、警察们的另一双眼睛。有了这些电子眼,交通警察可以用来监控车辆违章,为处理交通事故提供证据;有了这些电子眼,商场里的小偷就不敢有所作为;有了这些电子眼,我们到银行存钱、取钱就不怕出错了;有了这些电子眼,我们在大街上行走就更安全了……
电子眼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太多的变化,给我们带来了方便,更带来了安全和和谐。在科技越来越发达的未来社会,电子眼将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实,真正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的,是聪明勤劳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们,是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带给我们一个个的奇迹。
科学小论文14科学课时,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让我们每个同学都去做一个小实验。同学们听了都非常的兴奋,也很感兴趣。
回到家后,我开始琢磨到底做个什么实验呢?突然我想起上星期的“吹气球比赛”,那次我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吹了5个气球。今天我决定做个“不用嘴吹的气球”的实验。我先准备了一只塑料瓶、一只气球、一只空盆和一瓶热水,开始动起手来。
我先把去掉盖子的塑料瓶放入冰箱,大约十分钟后,我把它取出,放入空盆里,迅速地把气球口紧紧套在塑料瓶口上,再把热水淋在塑料瓶上,只见气球鼓了一下便泄了。我不解的看着气球,“怎么会这样呢?难道是我哪个环节出差错了?”回想刚才的实验过程,会不会是冷冻的时间太短了呢?于是我决定把瓶子冰的时间长点来试试。
在等待的时间里,我先对气球作了一些处理,多吹了几下,使气球皮能够松懈。一个小时之后,我再次取出塑料瓶放入空盆里,套上气球,不断地把热水淋在塑料瓶上,这时我看到气球慢慢地鼓了起来,越鼓越大。“哇,我成功了”!我非常地兴奋。
这是为什么呢?我决定上网来搜索资料。经过查找,我知道了这是空气“热胀冷缩”的原因,同时我还知道了一个道理:如果生活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应该多查资料,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去解决。
科学小论文15问题:我们要砍伐多少树木?
发现问题:
我们每天在纸上写作,而这些纸都是由树木转变而来;我们每天用的卫生纸,也同样是树木制造出来的;我们有时在餐厅使用的一次性筷子,也是树木的一部分……那么,你有没有想过:我们一年要用多少树木做的东西?我们一年要砍伐多少树木?
调查结果:
大约1万年以前,地球约有60多亿公顷的森林覆盖着近1/2的陆地,而现在只剩下20多亿公顷了。全球的热带雨林正以每年1700万公顷的速度,急剧减少着,相当于每分钟我们都会失去一块足球场大小的热带森林。
每年全球纸张产量与用量已达3.2亿吨,如果以每吨纸需砍伐4棵平均20年树龄的树木作原料的话,那么1年就有近13亿棵这样的大树从地球上消失。
历史上,森林曾覆盖了地球陆地面积的2/3,进入20世纪以后森林减少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如果照此发展下去,用不了多少年,全世界热带森林资源就可能被毁坏殆尽。
让我们呼吁:我们要从小事做起,节约每一张纸,每一双筷子……把更多的森林资源留给子孙后代!
第二篇:科学小论文
我发明的“静电检测器”
过年的时候妈妈给我买了一件新毛衣,我可高兴了。大年初一的早上我赶紧拿出新毛衣迫不及待的穿上。好玩的事情出现了,在我把毛衣套上的时候,我听见“噼里啪啦”的声音,并且我的头发稍翘起来了。虽然声音很小,而且很快我的头发就恢复原样了,但是这仍然引起我的强烈好奇。因为科学老师经常跟我们说,生活处处有科学,牛顿就是因为一颗苹果坠落引起疑问而发现了牛顿定律。我何不一探究竟?
我问妈妈这是什么原因,妈妈笑嘻嘻的说,大概是静电吧。科学中可不能有“大概“这种词出现。于是我上网查了查,是与静电有关。老师经常说电很危险,那我每天穿毛衣都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吗?静电与平常生活中电灯电话里的电有什么区别?到底在什么地方才有静电?
在学校里,科学老师给了我答案。原来静电并不是静止不动的电,而是在空间缓慢移动的电荷,或说是一种相对稳定状态的电荷。化学纤维质地的衣服、地毯、坐垫和墙纸等受到摩擦都能产生静电。两种物体相互摩擦会使物体带电,这种现象叫摩擦起电。摩擦后的正负电荷是被束缚在带电体上的。它不能像电线中的电荷那样定向移动。电流很少,基本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生活中容易起静电的地方有:天气干燥时塑料梳子梳头发会产生静电;穿、脱化学纤维质地的衣服时也容易产生静电;一些家用电器如冰箱、洗衣机的表面会有静电,等等。
静电也会传导,怪不得 我开冰箱门会手感到麻一下,原来人也是导体。
老师说同性电荷相斥,异性电荷相吸。如果两片纸片同时带上相同的电荷,那他们不就相斥了?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制作了一个简单的“静电检测器”。
一个空的透明的塑料饮料瓶起固定和隔绝潮湿空气,一根铜丝用来导电。铜丝最上端从瓶盖伸出,并弯成环状,这样的作用是增大接触面,接收更多的电荷。在铜丝最下端将其弯曲挂上两片纸片。当有静电穿来时,纸片带上相同的电荷,相斥,会分开,而没有静电的时候则贴在一起。相反,当两片纸片分开的时候证明瓶盖上方的铜环上被传上静电。
小小现象大道理,科学真的无处不在啊。
DG中心小学五年级二班 D宝娟
指导教师GW青
2014年3月7日
第三篇:科学小论文
鸡蛋为什么在盐水里会浮起来
一.问题的提出
有一天,妈妈买回来一些鸡蛋,哥哥从旁边冒出来,说看看谁可以让鸡蛋在水里漂在水面,哥哥成功了,我很不明白。难道哥哥在水里放了盐鸡蛋才会漂在水面?如果是的话,为什么放了盐的水鸡蛋才会漂在水面?不放盐的鸡蛋就不能浮在水面上吗?
二.查找资料 带着疑惑,我查阅了许许多多的书籍,书上说,盐水的密度比清水大,而且当盐水的浓度增大,密度也会随之增大,只要密度大于物体的密度,那物体就能在盐水中漂浮起来。这就是在盐水中鸡蛋比较容易漂在水面的原因。
三.实验验证 为了证实书上的是否正确,我决定做一个实验。我拿出两个鸡蛋、两个装着水的杯子,一杯是浓度较大的盐水,一杯是清水,我把两个鸡蛋分别放在两个杯子里,装盐水的杯子里的鸡蛋慢慢上浮。而装有清水的杯子里的鸡蛋一直沉在水底,一动不动,丝毫没有上浮的现象。
四.结论 实验证明,盐水的密度比鸡蛋的壳的密度大,浮力足以可以让鸡蛋漂在水面,而清水密度不够鸡蛋壳大,所以不能让鸡蛋漂在水面。鸡蛋在清水里浮不起来,却漂在盐水面上,看起来好像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让它悬浮在杯子中间,就好像人在死海游泳一样,死海浮力大,无论你有多下都好,总是会浮上来的,而在清水里游泳,会下沉的比较深,但当达到一定深度时,水就会有足够的压力便可以浮起来,不过这需要很深。这就是鸡蛋为什么可以在盐水里较易浮起来,而不易在清水里浮起来的原因。
第四篇:科学小论文
小学科学论文范文
模 拟 下 雨
我知道,下雨是由天气干旱,蒸气往上飘而形成的。
今天科学课上,老师让我们回家做一个小实验《造雨》,并详细地讲解了如何造雨。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当然就是做实验了。我先从冰箱里拿出几块冰,把冰放进一个玻璃杯里,在玻璃杯口上放一个玻璃罩,把玻璃杯放到阳台上。可我等了好一会儿,还不见雨滴,真有点恼火,我拿起话筒,打给我的同学黄秋阳,问他实验有没有成功?他回答没成功。我又打给了其他几位同学,实验成功了没有?同样,他们也没有成功。我不信,又埋起头来,看起科学书。一看书,我才知道,实验没有成功的原因是什么?由于傍晚的太阳光太弱啦!水蒸气没法增加。怎么办呢?我思来想去,很快就找到了增加水蒸气的办法,请妈妈帮助在煤气灶上加热。这样,玻璃杯里就起雾了。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雾很快就变成了小水点儿,聚集在玻璃罩下面,不一会儿,雨就“滴答滴答”地下起来了。我高兴地直喊:“我成功了,我成功了!”妈妈看了,也很高兴,直夸我肯动脑筋。
经过这件事,我受到了很大启发:要做好一件事,遇到困难不要气馁,多学习,多想办法,敢于实践,就能获得成功。
不 倒 翁 与 重 心
亲爱的同学,你听说过哥伦布竖鸡蛋的故事吗?哥伦布将鸡蛋打碎才能竖起来,其实,不用打碎也能竖起来,但是大约要花五分钟的时间,真是太麻烦了。因为重心在三角形的正上方时,鸡蛋才能竖起来。重心不在三角形上方时,鸡蛋就倒下了。所谓重心,是指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由此,我们可以想到一个物体,它不但能够站起来,而且怎么推也推不倒。不用我说,聪明的你肯定会想到,那就是不倒翁。有趣的不倒翁,无论你怎么使劲推它都不会倒,甚至你把它横过来放,倔强的它又会站在你的面前。不倒翁为什么不会倒下来呢?
哦!一方面,是因为它上轻下重,底部有一个较重的铁块,所以重心很低;另一方面,不倒翁的下半部,都是做成滑滑的球状,当它受力向一边倾斜时,它的重心被提高了,而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在重力的作用下,它向稳定平衡状态的位置运动。由天惯性,它要来回几次摆动后,最终又停留在原来的位置上。
啊!原来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一定要多做科学实验,多学科学知识,好好学习,才能造福人类。
大 气 压 力
读了《一堂实验课》这篇作文后,我怀疑球外大气压真的能将两个半球压在一块儿。今天我把大气压力重做了一遍。想知道结果吗?慢慢看吧。
放学后,我约了几个同学做大气压力的实验,我先拿出两个铁的半球,这两个半球大小一样,空心的,半球顶部拴了根粗绳。开始了,我从气孔中慢慢抽出空气,又赶紧用橡皮塞塞住气孔。最后,用铁球顶部的绳子拴在桌子腿上,准备好了,我朋友个个争先恐后地抢着做,我看他们那么乱,就把他们一个一个排好,按次序来。我一声令下,第一个就使劲地往旁边拉,铁球就像铸在一起,纺丝不动。我们都为他加油,可最后还是没有拉开。第二个人上场了,他用力拉了好几分钟,都没拉下来。这时,我火冒三丈,一会儿用牙咬,一会儿用文具盒打,还用石头打,都没变成两半。就这样,一个个的都失败了。还有最后几个人了,鸦雀无声,一个都不敢拉,他们暗想,就这么个铁球,竟然没有拉下来。我想,书上的办法说不定真的有用,我胆怯地碰了碰绳子,朋友们给了我勇气,我拔开橡皮塞,这时只用很小的劲就拉开了铁球。
事后,大家问我:“为什么能拔开?”我却说:“天机不可泄漏。”
黄豆为什么不发芽
上星期,我做了一个新奇的实验——孵豆芽。
外婆给了我一些黄豆种,我嫌少,还要从妈妈扎紧的塑料袋里去拿,妈妈说袋里的豆是不能孵出豆芽的,我不信,偏偏要做实验。于是,我将两种黄豆分开了,孵起来。
根据书上的介绍和老师的指导,我把浸胀了的两种黄豆分开放进两层湿稻草中间,每天早、中、晚各淋一次水。我想,一样的孵法,怎么可能不长出一样的豆芽来呢?
第二天,我轻轻地翻开豆芽上面的稻草,外婆的黄豆种已膨胀到它原来的两倍大了,许多豆粒的腰部长出了短短的、粗壮的芽。可是妈妈的黄豆,只发胖,不发芽,这是怎么回事呢? 第四天,外婆的豆芽又长高了许多,可妈妈的那些黄豆,却变颜色了,由淡黄色变成深黄色了,还有几粒变成淡黑色了。看来,真要被妈妈“不幸言中”了。
第五天,第六天,时间一天天过去了,用外婆的黄豆孵的豆芽,越长越高,越长越嫩,玉柱金顶,漂亮极了!而妈妈的那些黄豆却腐烂了。我这才相信,妈妈讲的是真的了,可这是为什么呢?我只好去向妈妈请教了,妈妈笑眯眯地说:“豆种尽管已经干了,可还是要呼吸的,你外婆的豆种挂在屋檐下,空气新鲜,呼吸当然不成问题。而那塑料袋里的黄豆,因为袋口紧扎着,不通气,它们没法呼吸,早就憋死了。”“哦,原来是这样啊!”我若有所思地说。真没想到,晒干了的黄豆也会憋死。生活中真是处处有科学啊!` ``````
捏 鸡 蛋
同学们看了我这篇作文的题目一定会说:“鸡蛋怎么能捏呢?”谁都知道鸡蛋薄薄的壳,一碰就破。“其实呀,这里面还有个科学道理呢!不信的话你就往下面看吧!
那是爸爸带我到成才书店里买的《世界奇妙》。我一回家就忙着看,突然我看到一个有趣的故事,上面说:“一个大力士能把砖块打碎。可有个人叫他把鸡蛋捏破,可大力士怎么也捏不破。我看了半信半疑,决定找个机会试验一下。
机会终于来了,一天爸爸买回一袋鸡蛋,我便向妈妈请求要一个鸡蛋做一次小实验。经过我的苦苦哀求,妈妈终于同意了。
我先拿来一个碗,为的是防止捏时被捏碎了,那些蛋黄撒一地。接着我把鸡蛋放在手里抓住,这时,我的心“砰砰”直跳,手里全是汗。鸡蛋破碎的一幕仿佛出现在我的眼前,为了弄清楚鸡蛋能不能捏碎,我双眼一闭,手用力一捏,然后等待鸡蛋破裂的声音响起。但令我吃惊的是,我睁开眼睛时,鸡蛋竟没破,可我还是有些怀疑,准备再做一次实验。
我又把鸡蛋放在手上(这回我用的是两只手),然后咬起牙,睁大眼睛,使出全身的力量去捏鸡蛋。可我尽管使出九牛二虎之力,可那只鸡蛋还是安然无恙。这真让我又烦恼又惊奇,我只得去问爸爸。
爸爸听了我的话后,笑着说:“这其实是一个科学原理。鸡蛋虽然很薄,但它是一个椭圆形的,当你去捏它4,它就把你使出的力量全部均匀地分布在鸡蛋各个地方,所以它能承受很大的力量。一些薄壳形建筑物就是运用这个原理建成的呀!”听了爸爸的话,我真的相信了书上的故事了。啊,世界真奇妙。
【发现问题】今天早晨,我去学校大操场打扫卫生。因为是初秋,不断地有梧桐树的叶子往下落。我无意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落在地面上的梧桐树的叶子绝大部分都是背朝上?这是为什么呢?【提出猜想】我随手从地上捡起一片落叶,仔细地观察起来:只见叶面比较光滑,而叶背却很粗糙。我猜想:会不会是叶面密度大,叶背密度小的原因?因为地球引力的作用,树叶落地时,它密度大的一面先着地,叶背就朝上了。回家后我把这个发现告诉妈妈,妈妈说:“你的猜想有一些道理,但必须通过实验来验证。”在妈妈的帮助下,我开始行动起来,【实验过程】动手剪一剪我首先找来几张画画用的的厚素描纸,又问妈妈要了几张薄薄的彩纸,然后剪成一片片树叶的形状,再分别把一片厚的纸树叶和一片薄的纸树叶涂上胶水,并重叠着用粘贴在一起,就这样,一共做了20片双层纸树叶。上楼抛一抛我紧紧地握着这20片纸树叶爬上学校的三楼,妈妈站在楼下大声喊:“一、二、三,扔!”我立即松开手掌,把手中纸树叶向空中撒去,只见纸树叶像漂亮的大蝴蝶,轻盈地飘向大地,五彩缤纷,好看极了,惹来了一群看热闹的同学。认真数一数我跑下楼,开始认真数了数,我一共抛下20片纸树叶,其中有18片用厚素描纸剪的那一面都是朝上的。我兴奋极了!妈妈说:“一次实验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同样的实验,至少做三次。”于是,我捡起地上的纸树叶,又一次跑上了三楼,开始了第二、第三轮实验。用笔记一记我把三次的实验结果记录了下来:实验次数
抛下的纸树叶片数
厚素描纸一面朝上的片数第一次 20 18第二次 20 19第三次 20 17动脑想一想根据三次的统计结果,每次抛下20片纸树叶,每次厚素描纸一面朝上的平均几率是18片。由此可见,我的猜测是有道理的,落叶的背面一定比正面轻。再次看一看教我们科学课的马老师对我的小研究很感兴趣,为了再一次验证我的想法,他主动借了一架显微镜给我,并指导我进一步观察落叶的组织构造。我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叶面的细胞呈长方形,排列规则;而背的细胞呈块状,排列不规则。上网查一查马上去带着我上网查阅了一下资料,资料上说:“叶面的细胞叫栅栏组织;叶背的细胞叫海绵组织。栅栏组织排列紧密,含有大量的叶绿素,他们主要用于接收光能,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大量的有机物,密度较大;海面组织排列疏松,叶绿素较少,主要用于贮存植物内部产物和水,密度较小。因此不仅叶面的颜色通常比叶背鲜艳,它的重量也比较大。”【得出结论】哈哈,现在我终于明白了:植物的落叶大多数是叶背朝上,叶面朝下,这并不是秋风玩的把戏,而是由叶子的内部特殊结构造成的。【图片资料】清晨,我在校园里扫落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为什么大多数落叶都是背朝上呢?我用厚素描纸和彩色薄纸做纸树叶数一数,一共做了20片我把20片树叶从楼上抛下来哇!奇迹发生了,绝大部分纸树叶都是厚素描纸的一面朝上。采集一片落叶作标本,我要仔细观察一下叶片的构造。哈哈,我终于看到了叶面细胞和叶背细胞的不同构造。
小学生科学小论文
微生物(microorganism简称microbe)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却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可谓“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涵盖了有益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健康、医药、工农业、环保等诸多领域。
一般地,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教科书中,均将微生物划分为以下8大类:细菌、病毒、真菌、放线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能引起人和动物致病的微生物叫病源微生物有八大类:
1.真菌:引起皮肤病。深部组织上感染。
2放线菌:皮肤,伤口感染。
3螺旋体:皮肤病,血液感染 如梅毒,钩端螺旋体病。
4细菌:皮肤病化脓,上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食物中毒,败血压症,急性传染病等。
5立克次氏体:斑疹伤寒等。
6衣原体:沙眼,泌尿生殖道感染。
7病毒:肝炎,乙型脑炎,麻疹,艾滋病等。
8支原体:肺炎,尿路感染。
生物界的微生物达几万种,大多数对人类有益,只有一少部份能致病。有些微生物通常不致病,在特定环境下能引起感染称条件致病菌。能引起食品变质,腐败,正因为它们分解自然界的物体,才能完成大自然的物质循环。
有些人误将真菌当作细菌,是一种比较普遍的误解。尤其以80年代以前未受过系统生物学教育者。
微生物对人类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是导致传染病的流行。在人类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资料显示:传染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所有疾病中占据第一位。微生物导致人类疾病的历史,也就是人类与之不断斗争的历史。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人类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新现和再现的微生物感染还是不断发生,像大量的病毒性疾病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一些疾病的致病机制并不清楚。大量的广谱抗生素的滥用造成了强大的选择压力,使许多菌株发生变异,导致耐药性的产生,人类健康受到新的威胁。一些分节段的病毒之间可以通过重组或重配发生变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流行性感冒病毒。每次流感大流行流感病毒都与前次导致感染的株型发生了变异,这种快速的变异给疫苗的设计和治疗造成了很大的障碍。而耐药性结核杆菌的出现使原本已近控制住的结核感染又在世界范围内猖獗起来。
微生物千姿百态,有些是腐败性的,即引起食品气味和组织结构发生不良变化。当然有些微生物是有益的,它们可用来生产如奶酪,面包,泡菜,啤酒和葡萄酒。微生物非常小,必须通过显微镜放大约1000 倍才能看到。比如中等大小的细菌,1000个叠加在一起只有句号那么大。想像一下一滴牛奶,每毫升腐败的牛奶中约有5千万个细菌,或者讲每夸脱牛奶中细菌总数约为50亿。也就是一滴牛奶中可有含有50 亿个细菌。
微生物能够致病,能够造成食品、布匹、皮革等发霉腐烂,但微生物也有有益的一面。最早是弗莱明从青霉菌抑制其它细菌的生长中发现了青霉素,这对医药界来讲是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后来大量的抗生素从放线菌等的代谢产物中筛选出来。抗生素的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一些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发酵,生产乙醇、食品及各种酶制剂等;一部分微生物能够降解塑料、处理废水废气等等,并且可再生资源的潜力极大,称为环保微生物;还有一些能在极端环境中生存的微生物,例如:高温、低温、高盐、高碱以及高辐射等普通生命体不能生存的环境,依然存在着一部分微生物等等。看上去,我们发现的微生物已经很多,但实际上由于培养方式等技术手段的限制,人类现今发现的微生物还只占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的很少一部分。
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也相当奥秘。例如健康人肠道中即有大量细菌存在,称正常菌群,其中包含的细菌种类高达上百种。在肠道环境中这些细菌相互依存,互惠共生。食物、有毒物质甚至药物的分解与吸收,菌群在这些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及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还不明了。一旦菌群失调,就会引起腹泻。
随着医学研究进入分子水平,人们对基因、遗传物质等专业术语也日渐熟悉。人们认识到,是遗传信息决定了生物体具有的生命特征,包括外部形态以及从事的生命活动等等,而生物体的基因组正是这些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因此阐明生物体基因组携带的遗传信息,将大大有助于揭示生命的起源和奥秘。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病原体的变异规律、毒力和致病性,对于传统微生物学来说是一场革命。
以人类基因组计划为代表的生物体基因组研究成为整个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而微生物基因组研究又是其中的重要分支。世界权威性杂志《科学》曾将微生物基因组研究评为世界重大科学进展之一。通过基因组研究揭示微生物的遗传机制,发现重要的功能基因并在此基础上发展疫苗,开发新型抗病毒、抗细菌、真菌药物,将对有效地控制新老传染病的流行,促进医疗健康事业的迅速发展和壮大!
从分子水平上对微生物进行基因组研究为探索微生物个体以及群体间作用的奥秘提供了新的线索和思路。为了充分开发微生物(特别是细菌)资源,1994年美国发起了微生物基因组研究计划(MGP)。通过研究完整的基因组信息开发和利用微生物重要的功能基因,不仅能够加深对微生物的致病机制、重要代谢和调控机制的认识,更能在此基础上发展一系列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基因工程产品,包括:接种用的疫苗、治疗用的新药、诊断试剂和应用于工农业生产的各种酶制剂等等。通过基因工程方法的改造,促进新型菌株的构建和传统菌株的改造,全面促进微生物工业时代的来临。
工业微生物涉及食品、制药、冶金、采矿、石油、皮革、轻化工等多种行业。通过微生物发酵途径生产抗生素、丁醇、维生素C以及一些风味食品的制备等;某些特殊微生物酶参与皮革脱毛、冶金、采油采矿等生产过程,甚至直接作为洗衣粉等的添加剂;另外还有一些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可以作为天然的微生物杀虫剂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通过对枯草芽孢杆菌的基因组研究,发现了一系列与抗生素及重要工业用酶的产生相关的基因。乳酸杆菌作为一种重要的微生态调节剂参与食品发酵过程,对其进行的基因组学研究将有利于找到关键的功能基因,然后对菌株加以改造,使其更适于工业化的生产过程。国内维生素C两步发酵法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菌株氧化葡萄糖酸杆菌的基因组研究,将在基因组测序完成的前提下找到与维生素C生产相关的重要代谢功能基因,经基因工程改造,实现新的工程菌株的构建,简化生产步骤,降低生产成本,继而实现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提升。对工业微生物开展的基因组研究,不断发现新的特殊酶基因及重要代谢过程和代谢产物生成相关的功能基因,并将其应用于生产以及传统工业、工艺的改造,同时推动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
农业微生物基因组研究认清致病机制发展控制病害的新对策
据资料统计,全球每年因病害导致的农作物减产可高达20%,其中植物的细菌性病害最为严重。除了培植在遗传上对病害有抗性的品种以及加强园艺管理外,似乎没有更好的病害防治策略。因此积极开展某些植物致病微生物的基因组研究,认清其致病机制并由此发展控制病害的新对策显得十分紧迫。
经济作物柑橘的致病菌是国际上第一个发表了全序列的植物致病微生物。还有一些在分类学、生理学和经济价值上非常重要的农业微生物,例如:胡萝卜欧文氏菌、植物致病性假单胞菌以及我国正在开展的黄单胞菌的研究等正在进行之中。日前植物固氮根瘤菌的全序列也刚刚测定完成。借鉴已经较为成熟的从人类病原微生物的基因组学信息筛选治疗性药物的方案,可以尝试性地应用到植物病原体上。特别像柑橘的致病菌这种需要昆虫媒介才能完成生活周期的种类,除了杀虫剂能阻断其生活周期以外,只能通过遗传学研究找到毒力相关因子,寻找抗性靶位以发展更有效的控制对策。固氮菌全部遗传信息的解析对于开发利用其固氮关键基因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环境保护微生物基因组研究找到关键基因降解不同污染物
在全面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滥用资源、破坏环境的现象也日益严重。面对全球环境的一再恶化,提倡环保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呼声。而生物除污在环境污染治理中潜力巨大,微生物参与治理则是生物除污的主流。微生物可降解塑料、甲苯等有机物;还能处理工业废水中的磷酸盐、含硫废气以及土壤的改良等。微生物能够分解纤维素等物质,并促进资源的再生利用。对这些微生物开展的基因组研究,在深入了解特殊代谢过程的遗传背景的前提下,有选择性的加以利用,例如找到不同污染物降解的关键基因,将其在某一菌株中组合,构建高效能的基因工程菌株,一菌多用,可同时降解不同的环境污染物质,极大发挥其改善环境、排除污染的潜力。美国基因组研究所结合生物芯片方法对微生物进行了特殊条件下的表达谱的研究,以期找到其降解有机物的关键基因,为开发及利用确定目标。
极端环境微生物基因组研究深入认识生命本质应用潜力极大
在极端环境下能够生长的微生物称为极端微生物,又称嗜极菌。嗜极菌对极端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极端微生物基因组的研究有助于从分子水平研究极限条件下微生物的适应性,加深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有一种嗜极菌,它能够暴露于数千倍强度的辐射下仍能存活,而人类一个剂量强度就会死亡。该细菌的染色体在接受几百万拉德a射线后粉碎为数百个片段,但能在一天内将其恢复。研究其DNA修复机制对于发展在辐射污染区进行环境的生物治理非常有意义。开发利用嗜极菌的极限特性可以突破当前生物技术领域中的一些局限,建立新的技术手段,使环境、能源、农业、健康、轻化工等领域的生物技术能力发生革命。来自极端微生物的极端酶,可在极端环境下行使功能,将极大地拓展酶的应用空间,是建立高效率、低成本生物技术加工过程的基础,例如PCR技术中的TagDNA聚合酶、洗涤剂中的碱性酶等都具有代表意义。极端微生物的研究与应用将是取得现代生物技术优势的重要途径,其在新酶、新药开发及环境整治方面应用潜力极大。
第五篇:科学小论文
空气的力量
五(5)班 蒋雨桐 从小学一年级起,老师就教过我们一个道理:每个人生活在空气中,但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无形的。可是,最近我看过一本书,却说空气是有力量的。这怎么可能?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怎么会有力量呢?这太让人好奇了。于是,我决定和妈妈一起来做个试验来证明一下。
一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找来一个玻璃杯,一张大小合适的白纸。妈妈要我将杯子装满水,一点缝隙都不能留下。然后,她把白纸轻轻盖在杯子上,抹平。笑着对我说:“看清楚哦,这可是奇迹发生的时刻”。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在妈妈的帮助下,拿起杯子轻轻地倒过来。哇!神奇的一幕出现了,纸紧紧地“贴”在杯子口上,杯中的水一滴不漏,就像是有什么东西托在下面一样。太有意思了,我忍不住拍起手欢呼起来!妈妈说:“看吧,是不是空气有力量呢?是它把白纸托起来了,所以水才不会滴出来。”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真的是空气有力量吗?我越来越好奇了。为了揭开谜底,我便和妈妈一起上网查找有关的资料。原来我们生活的地球表面覆盖有一层厚厚的由空气组成的大气层,因为空气是有压力的,玻璃杯装满水之后,里面已经没有空气了,只有水。而玻璃杯周围的空气,会从四面八方对玻璃杯产生压力,玻璃杯倒过来以后,由于空气往上的力量比玻璃杯中水的重力大,所以,水不会流出来。这样,杯中的水稳稳地被“固定”住,纸也能吸在上面了。
我恍然大悟,原来是空气的压力托住了纸和杯中的水!大自然的奥秘真是无处不在呀。长大以后,我一定能学习到更多的科学知识,探索更多大自然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