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学小论文
科学小论文
——汽车尾气的危害性研究
摘要:
机动车辆或其他设备在工作过程中所排放出的废气。在现代文明中,汽车已经成为人类不可缺少的交通运输工具。但是,在汽车产业高速发展、汽车产量和保有量不断增加的同时,汽车也带来了大气污染,即汽车尾气污染。在中国大中型城市,汽车尾气排放已成为主要的大气污染源。关键词:
机动车;尾气污染;尾气污染危害 研究背景:
时间:2014年10月12日,下午2点——下午4点。研究人员:麻圆圆
研究地点:垟儿路中山公园旁边 研究目的:
了解汽车尾气对是否人体造成伤害?是否对环境造成污染? 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正文:
汽车作为现代化交通工具,给予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带来十分方便的同时,可是它的尾气排物到底是否威胁着我们呢?这是我的疑问。为了搞清楚,我便对这进行了一次彻底的研究。研究方法:
找两只身形差不多的蚱蜢并把它们装入两个玻璃瓶里,并把其中一个装满汽车尾气,另一个则装满新鲜空气,然后观察两只蚱蜢的变化,得出结论。研究过程:
第二天下午,我趁着空闲时候,来到一块大草坪上,在父母的帮助下,我抓了两只身形差不多大小的蚱蜢,把它们各放入了两只透明的玻璃瓶内。现在,两只瓶内都装满着新鲜空气,还各有一只蚱蜢。随后,我由父母陪同着来到马路上,同时,携带着两只玻璃瓶。我们请了一位驾驶员配合,我拿着其中一只玻璃瓶拧开盖子,那位驾驶员开始发动起汽车来了,汽车管道便往外排放尾气,此刻,我正朝里装汽车尾气,装满了汽车尾气后,我拧紧盖子,谢过驾驶员,迅速从身上拿出早已准备好的两个标签,在装满新鲜空气的瓶子上贴上“研究1”,又在装满汽车尾气的瓶子上贴上“研究2”。这样,便于识别。
回到家中,我把两只玻璃瓶摆放在阳台上,使它们能受到足够的光照,更有利于我观察它们的动静。刚过十几分钟,我挡不住好奇的诱惑,忍不住去瞧瞧,发现:在贴有“研究1” 的瓶子里的蚱蜢还活蹦乱跳,精神充足,而在贴有“研究2”的瓶子里的蚱蜢,精神明显差了点。于是,我更加好奇了。每隔十来分钟,我就去观察一次,发现的结果都是一样。直到第二天的上午,我又去观察了一次,有着重大的发现:在贴有“研究1”的瓶子里的蚱蜢还存活着,而在贴有“研究2”的瓶子里的蚱蜢已不再动弹了。研究结论:
汽车尾气对人体伤害和环境污染的伤害很大。原因:汽油主要由碳和氢组成,汽油正常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气和过量的氧等物质。但由于燃料中含有其他杂质和添加剂,且燃料常常不能完全燃烧,常排出一些有害物质。研究表明,汽车尾气成分非常复杂,有100种以上,其主要污染物包括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会阻碍人体的血液吸收和氧气输送,影响人体造血机能,随时可能诱发心绞痛、冠心病等疾病。碳氢化合物会形成毒性很强的光化学烟雾,伤害人体,并会产生致癌物质。产生的白色烟雾对家畜、水果及橡胶制品和建筑物均有损坏。氮氧化合物使人中毒比一氧化碳还强,它损坏人的眼睛和肺,并形成光化学烟雾,是产生酸雨的主要物质,可使植物由绿色变为褐色直至大面积死亡。研究体会:
汽车尾汽对人类的危害程度很大,危及健康。当然,使用无铅汽油并不等于使的是无害汽油,因为其中也有一些有害物质。我觉得也可以做个假设,如果蚱蜢换做是我们,我们吸入的不是空气而是汽车尾气的话,我们也同样会无法生存的。所以让我们尽量不乘出租车,尽量步行或乘公交车。参考书目:
可怕的科学
尼克.阿诺德【英】
六(11)班
麻圆瓦市小学
中山校区
圆
第二篇:科学小论文
科学小论文
不久前,我们家搬入了现在的新房子。刚搬完家,叔叔阿姨们就送来了好几盆花和几株树。门口、客厅里、房间里和阳台上都摆上了盆景。我对爸爸说:“我们家都有成植物园了,摆那么多的植物干吗?”爸爸笑着说:“植物能制造气氛,净化空气,人和动物谁都离不开它们,离开了它们都有不能生存。”人或动物离开植物后不能生存?为什么人或动物离开植物后不能生存?我将信将疑。决定做几个小实验来证明这个问题。
星期天,我从车库里抓来两只老鼠。这两只可怜的小老鼠即将成为我的实验品。它们不停地挣扎着,圆溜溜的小眼睛瞪着我。我把第一只小巧玲珑的老鼠放在一个大鱼缸里,用一次性薄膜桌布把玻璃瓶封得严严实实的,生怕瓶里的空气与外界的空气相通。我仔细地观察着,只见小老鼠沿缸着壁,绕着缸底快速地向前窜。咦,小老鼠不是活得好好的吗?难道爸爸说的不是真的?可是,没过几分钟,只见小老鼠绕圈的速度越来越慢,直到停滞不前,奄奄一息的样子。顿时,我把一次性薄膜桌布轻轻拿开,捉出第一保小老鼠,放进第二只小老鼠,又搬入了四盆枝繁叶茂的植物。然后轻轻盖上一次性薄膜桌布。我不停地拍打鱼缸,只见小老鼠惊慌地乱窜。过了好久也没要咽气的样子。这个实验证明了植物可以输送动物所需要的氧气。
为了进一步证明人类和动物对植物的依赖性。我来到我们老家附近一个饲料加工厂。那儿的空气里到处弥漫着一股浓浓的灰尘味,熏得我直咳嗽。我感到十分难受。然后,我又跑向我们家屋后的一片竹林里,那是一个空气新鲜的地方,我感觉极为清爽。这个实验证明植物可以净化空气。使人呼吸顺畅。
这两个实验证明,人类和动物的生存与植物有密切的关系。这其中到底有多大的科学道理呢?我们科技小队来到图书馆去查阅了许多的科技书籍,并且上网查询,总结出以下几点: ① 人必须依靠植物提供氧气,只有植物才能制造氧气。如果说一个人几天不吃饭、几天不喝水且有一息尚存的话,若氧气立刻消失,那人几分钟就可能性命难保,氧气可是人生命活动的第一需要呀!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约2万多次,吸入氧气0.75千克,呼出二氧化碳0.9千克。② 动物与植物的呼吸,物质的燃烧,也都要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这样一来,空气中的氧气不就一天天增加么?不!天地间之所以没有产生过这种危机,就是因为植物既是天然氧气“制造厂”,又是二氧化碳的“广阔市场”。③ 有人做过统计,1公顷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能制造氧气750千克,吃掉二氧化碳1000千克。所以算起来,只要有10万平方米的林木,就可以供给一个人氧气的需要量,并把呼出的二氧化碳吸收掉。因为有植物源源不断地补充氧气,空气中的氧气才能保持基本恒定。相反,如果没有植物,地球上的氧气只要500年左右的时间就可以用完。
所以,人类和动物能够维持生命,活动时所需要的氧气,必须归功于绿色植物。植物与我们人类和动物的生命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
第三篇:科学小论文
神奇的缓冲力
前几天我帮妈妈在厨房做饭,刚拿起一个鸡蛋,突然手一滑,鸡蛋掉了下来,幸亏地上有两张气泡袋,鸡蛋没有裂开,这激发了我的好奇心。我问妈妈:“妈妈,老师曾说过一个易碎东西有些时候从高处摔下来没有摔坏,是因为有缓冲力,那缓冲力是怎样形成的呢?缓冲力较大的是什么物体呢?”妈妈一时回答不上来,便让我做实验。
我拿来一杆长尺,在家中找出我认为拥有缓冲力的东西:如硬纸板、锡箔纸、塑料泡沫板、海绵、毛巾,还有几个鸡蛋。首先我挑了不起眼的硬纸板垫在地上,把鸡蛋从30厘米的高处掉下来,鸡蛋没有碎,然后提高高度到40厘米、50厘米„„100厘米、110厘米,鸡蛋竟然还没有裂开,这是怎么回事呢?接着我依次用了其他几样东西垫在地上,结果让我大跌眼镜,锡箔纸高度达110厘米,而我认为应该高度最高的海绵,鸡蛋在30厘米的高度就碎了,塑料泡沫板、毛巾也与海绵的结果相差无几。
现在我终于明白一些易碎物品在运输途中为什么都在外面包着硬纸板,原因是硬纸板的缓冲力较大。爸爸回来了,我带着疑惑问爸爸这是为什么?还是爸爸知识渊博,他告诉我说:“缓冲力来自空气,由于硬纸板存积的空气比较多,可压缩性极好,能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当物体落在上面后,气泡中的空气就会像弹簧一样起作用,能把冲击力抵消掉。这一发现不仅在我们运输易碎物品时带来方便,还可以利用该原理做出救命用的气垫、轮椅上的坐垫,还有太空枕。儿子,你知道还有哪些吗?”我急忙回答到:“爸爸,汽车上的安全气囊也是这一原理吧?”爸爸高兴地说:“你答对了,你真聪明!”
这个实验让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以外的知识,我非常高兴。同学们,你们只要多留心身边的事物,做到善于观察、勤于动脑,也会有新发现的。
第四篇:科学小论文
我发明的“静电检测器”
过年的时候妈妈给我买了一件新毛衣,我可高兴了。大年初一的早上我赶紧拿出新毛衣迫不及待的穿上。好玩的事情出现了,在我把毛衣套上的时候,我听见“噼里啪啦”的声音,并且我的头发稍翘起来了。虽然声音很小,而且很快我的头发就恢复原样了,但是这仍然引起我的强烈好奇。因为科学老师经常跟我们说,生活处处有科学,牛顿就是因为一颗苹果坠落引起疑问而发现了牛顿定律。我何不一探究竟?
我问妈妈这是什么原因,妈妈笑嘻嘻的说,大概是静电吧。科学中可不能有“大概“这种词出现。于是我上网查了查,是与静电有关。老师经常说电很危险,那我每天穿毛衣都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吗?静电与平常生活中电灯电话里的电有什么区别?到底在什么地方才有静电?
在学校里,科学老师给了我答案。原来静电并不是静止不动的电,而是在空间缓慢移动的电荷,或说是一种相对稳定状态的电荷。化学纤维质地的衣服、地毯、坐垫和墙纸等受到摩擦都能产生静电。两种物体相互摩擦会使物体带电,这种现象叫摩擦起电。摩擦后的正负电荷是被束缚在带电体上的。它不能像电线中的电荷那样定向移动。电流很少,基本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生活中容易起静电的地方有:天气干燥时塑料梳子梳头发会产生静电;穿、脱化学纤维质地的衣服时也容易产生静电;一些家用电器如冰箱、洗衣机的表面会有静电,等等。
静电也会传导,怪不得 我开冰箱门会手感到麻一下,原来人也是导体。
老师说同性电荷相斥,异性电荷相吸。如果两片纸片同时带上相同的电荷,那他们不就相斥了?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制作了一个简单的“静电检测器”。
一个空的透明的塑料饮料瓶起固定和隔绝潮湿空气,一根铜丝用来导电。铜丝最上端从瓶盖伸出,并弯成环状,这样的作用是增大接触面,接收更多的电荷。在铜丝最下端将其弯曲挂上两片纸片。当有静电穿来时,纸片带上相同的电荷,相斥,会分开,而没有静电的时候则贴在一起。相反,当两片纸片分开的时候证明瓶盖上方的铜环上被传上静电。
小小现象大道理,科学真的无处不在啊。
DG中心小学五年级二班 D宝娟
指导教师GW青
2014年3月7日
第五篇:科学小论文
牙膏只能刷牙吗?
周末起床,看见奶奶在整理她的主宰地盘------厨房。用牙膏刷洗碗槽,用牙膏刷油烟机,用牙膏洗那刚杀完鱼的腥味手、、、、、、我觉得奇怪,这些地方不是用洗洁精才能洗的吗,用牙膏反而更干净呢?牙膏,相信大家都很熟悉,每天用了刷牙,刷完很舒服。但又有谁能真正地了解牙膏呢?牙膏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用途呢呢?带着这个问题,我查阅了一些书籍。资料上说:牙膏是由粉状摩擦剂、湿润剂、表面活性剂、粘合剂、香料、甜味剂及其它特殊成分构成的。整体呈现酸性状态,遇到碱性的东西会中和反应,从而达到清除污垢的功效。为此,我做了个实验:
拿来一个用久了的茶碗,由于茶杯用久了,就会沉积茶垢不容易清洗。于是我只挤少许牙膏在软布上,然后擦拭茶具,来回擦拭茶垢后,茶垢很快就被除去了,而且很干净又透亮。原来牙膏成酸性,遇到碱性的污垢就能反应。它含有表面活性剂,能快速发泡,既能发泡沫,又能清洗污垢,而里面的摩擦剂,可以使得茶壶干净透亮。其实牙膏之所以用来刷牙也是因为有很强的去污去臭功能,还有食用添加剂,安全放心。牙膏的功能可真大啊,有了它,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难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