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阅读习惯的养成(论文)

时间:2019-05-14 01:15: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教学中阅读习惯的养成(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教学中阅读习惯的养成(论文)》。

第一篇:语文教学中阅读习惯的养成(论文)

语文教学中阅读习惯的养成

万涛小学:孙淑兰

在这个信息膨胀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学生在获取知识的方式上已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阅读仍是不可替代的。阅读的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语言文字可以为你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你能够与遥隔千载的先人们进行超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你的心灵之翼可以自由自在地在另一个想象的世界里翱翔„„的确,阅读能够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美国哲学家培根有这样一句名言几乎众所周知,那就是“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它把书对人的影响力,对人的心灵塑造说得形象而深刻。的确,对于一个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都正处在形成时期的中学生,阅读的作用尤其重要。怎样有效地提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明确阅读的目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变被动为主动。

老师要让学生明白阅读影响的是一个人素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腹有诗书气自华”“知书达礼”指的就是这个影响。通过阅读可以反省自我、提升自我,从而使自己成为修养良好的人。

学生提高自我写作能力必须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阅读是根本,是前提。抱怨写作没材料的人,很大程度上是书读得少。因为阅读是吸收,是积累;写作是抒发,是表达。自古便有“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警言在告诫我们。就学生来说,作文材料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来自课本,二是来自课外阅读,三是来自自身生活积累。归根结底,都要求学生广泛阅读,仔细观察,认真积累。毕竟一个人的直接经验相对来说比较少,更需要间接经验来补充、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激发自己的想象力,而阅读给予人的便是间接经验。有了鲜活、厚实的写作材料作为基础,善于把自己所获得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揉合、加工、提炼,作文时心里就踏实了。古语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个“读”需要一定量的积累,长期地,持之以恒地,这样定能收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效果。

在这个环节中,老师的作用是引领学生进入阅读领域的向导。只有让学生深刻认识到阅读的目的性和重要性,把阅读行为化作自我内驱力——主动阅读,使学生从被动、被迫的阅读,转变为主动、积极的阅读,使学生具有强烈的阅读愿望,使阅读成为他们自觉的行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感兴趣了,才会产生乐于接触并力求参与其中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鼓励学 1 生质疑。在“问题驱动”下,学生“主动介入”的状态,正是由被动阅读转化为主动阅读的最佳心境。从字斟句酌这些浅层次的阅读,到对作品的内容与思想感情质疑的高层次的阅读,教师适当地加以引导,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动口、动目、动脑。鼓励学生多疑、善问,正是打破传统阅读教学方法的一个突破口。

此外,教会学生上网阅读,满足他们对新知识、新事物的好奇心。因特网上的文章时效性强,只要将鼠标一点,学生可以欣赏到各种类型的文章,古今中外,包罗万象。向学生介绍值得他们上的网站,徜徉在种类繁多、信息量大的“书海”里,同学们原有的对新知识、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欲望可以通过网上阅读等得到最大的满足。当然,在选择读物时老师从一开始就引导学生坚持拒“黄(色)”绝“非(法)”原则,挑选好书,教会学生懂得辨别是非美丑,培养学生自我选择的能力。强化激励,优化环境,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另一法宝。在阅读活动中,老师创设积极、宽松的课堂氛围,真诚地鼓励、表扬学生,鼓励人人畅所欲言,让学生品味到阅读的甘甜。当然,老师对那些学生“想领悟而领悟不到,虽经研究而研究不出来的部分”要加以补充、归纳。总之,在阅读课堂中,教师平等的态度、亲切的微笑、积极的鼓励和真诚的点拨,加上流畅的语言,定能唤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二、授之于渔

通过阅读实践达到“会读”的境界,是要求教师教会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当代学生要读的作品委实太多了,这就需要教会学生制订适合自己的阅读计划,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和建立好的阅读习惯。

1、制订阅读计划。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就读年级的特点和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订阅读计划,目的是使学生的阅读更具有计划性和操作性。阅读计划的内容包括准备阅读的书目、可利用的时间、自检方式三部分。在执行过程中,老师根据学生制订的计划加以督促落实,收查读书笔记、召开读书交流会、撰写读书札记是常用的方法。

2、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是提高阅读效率的有力保证。一般我从以下两个方面向同学们提出要求。(1)掌握快速阅读文章的技巧:①阅读时,必须明确阅读的目的和任务,以此来调节自己的阅读行为。②对阅读材料整体感知和把握阅读过程的策略:包括辨明文体;认识领会标题及注释对文章内容的提示或概括作用;学会抓主旨语句等。(2)学会积累式阅读。要求学生坚持立足课内、辐射课外的原则,通过老师推荐的优秀网站或课外读物,使学生的知识面向深度、广度发展

任何习惯的形成,都必须经过持久的训练。所以,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做到习惯成自然,并探索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此外,教师还须经常表扬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让他们介绍自己的做法,使同学们学有榜样,赶有对象,从而促进同学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教会学生阅读时做好摘录,写好随感。许多学生课外阅读并不少,但读完如过眼云烟,收效甚微,这与他们阅读时动口、动眼不动手、不做摘录有关系。因此,要求学生阅读时要做好读书笔记,包括圈画、摘抄、评注、仿写、加标题、写段意等。学生借助这些技术来控制自己阅读的注意力,弄清文章写了什么内容,而且懂得分析文章是怎样写的和为什么这样写。同时把精彩优美的语句和文章的片断摘录下来,广撷博采读物的长处,并消化吸收,学以致用,在需要时参照、借鉴。这样,使学生养成不动笔不阅读的习惯,积少成多,自然会丰富学生的内涵,打下坚实的文化积淀。持之以恒地这样做,学生的语文素养定会大大提高。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老师的主导作用不是给学生“鱼”,而是教会他们怎样“渔”。让学生在整个中学阶段尽可能多读书,拓宽阅读的视野,实现阅读过程的转变,养成爱读书的习惯,掌握会读书的本领,为终身读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语文习惯养成

谈小学语文习惯的养成董浜中心小学顾菊萍

同样是一个班的同学,为什么有的同学学习效果比较好,有的学生效果比较差呢?很多老师都有这样一个问题,家长也有这方面的困惑。我觉得,这里面除了IQ(智商)外,还和EQ(习惯和综合能力)有关。而且,IQ的高低主要是先天因素决定的,而EQ更注重的是后天培养。提高学生的EQ水平是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我觉得,目前孩子们不良学习习惯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懒惰。有一些孩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慢吞吞,能拖则拖。布置的回家作业,还没有做好就交上来了,第二天给我一个回答:“我忘了。”或者是少做几个也好。当老师不在的时候,有些同学不抓紧时间做作业,总是先东张西望,看别人做作业,居然可以一个多小时就写五个字!还有的同学明知道还有作业没做好,就先在外面玩,不叫他进去就想不到进去完成该完成的作业。等到老师质问他怎么没完成的时候,他就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地“接受”老师的批评,过后却又忘的一干二净,下次照犯不误。还有一些同学的懒惰表现为对什么事都缺乏兴趣。上课时对举手发言缺少兴趣,懒的说;对学校里的活动不感兴趣,懒的参加;拿到借的书,往书包里一放,懒的看;让他们玩的时候,有的同学都坐在座位上不动,懒的出去玩。胆小。有一些娇小点的学生,性格比较内向,在校内也不善言语。遇上什么不公平的事,也不敢来告诉老师,而是回家后对着家长嚎啕大哭,然后第二天由家长来学校向教师反映。这类学生的成绩往往还可以,但

他们上课的时候基本上不发言,除非特别有话想说。而且内向胆小是一种性格,没有很好的方法去改变它,老师也不忍心去批评这群挺乖的学生,所以一直是无能为力的一种现象。自控能力差。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和年龄有关系,高年级的同学上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可达20—30分钟,中年级的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也可以达到15——25分钟,但却有很大一部分同学没有达到这个水平。其实这也难怪,现在的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是很浓厚。因为在他们看来,学习已是一种强压在他们身上的负担,而不是他们自己想学习。没有学习的动力,缺乏目的性,当然吸引不了他们的注意力了。而且现在的学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媒体比我们小时候多得多,教师的教学手段更新相对较慢,传统的灌输式、读讲式教学更是让学生“提不起兴趣”,上课时自然会“开小差”了。有一部分男同学的自控能力更是差,坐端正,认真听讲的时间连五分钟都熬不住。手里不拿点东西玩就会很难受。还有的甚至和旁边的同学小打小闹,放在桌底下的脚也能成为武器。作业敷衍了事。这一方面和学生的作业量大有关系,像我们语文的作业本有好几本,都是需要写大量字的,写慢了就会少掉玩的时间,所以就加快了一些速度。另一方面是因为对学习的不感兴趣导致了对作业的不感兴趣,当然不会认真的把字写好了。还有的同学是做作业的时间没抓紧,后来来不及了就写得很快。还有一些同学似乎天生写不好字,对字的结构的领悟能力较差,或者审美能力不强,看不到自己的字有什么不足的地方。作业质量不高和这些因素有直接的关系。写字是语文教

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语文教师对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产生学生不良习惯的原因很多。但我发现,在独生子女中,孩子的坏习惯多;其次,父母不经常在家的,孩子问题也多。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平时教学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我们会发现,一位对自己非常严格的老师,他的学生各方面也不会太差劲。老师认真板书的,大部分学生的字也能比较工整;老师能在课堂上有感情朗读的,学生也能带着情来读书。甚至,我们可以从学生考卷上的字迹来推断出这是哪一位老师的弟子。由此可见,教师的习惯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在生活中,教师比普通人就多了一份职责:做学生的楷模。在学习中、在工作中,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不让学生做的事情,自己先要禁止。要知道,我们的背后时刻都有几十双眼睛在看着呢!

2通过多种手段提高课堂吸引力。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的程度和习惯有关,也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关。一些特级教师为什么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为什么能让孩子学的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就是因为他们善于应用多变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紧紧抓住孩子的心,满足他们的表现欲和求知欲。而且他们知道孩子们对什么感兴趣,能够以孩子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被孩子牵着鼻子走。我在课堂上也尽量采用能激起大部分学生兴趣的方法来教学。如在教学《小稻秧脱险记》这一课时,我除了引导学生理解说话时的语气,读好语言外,我还让学生上台表演,有的说,有的演,学生学得快乐,也学得到位。

在学习《军神》一课时,我放了一段舒缓的音乐,学生一下子就进入了音乐所创设的情境,带着感情来朗读,再也没有人一字一句的死板的读书了,从朗读中理解到的内容也很深,基本上不用老师再详细地讲解了。教学之后,我有一个体会:在要求学生学会创新的时候,教师也同样要对教育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一成不变的方法连教师自己都乏味了,你说学生能不乏味吗?能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良好习惯吗?

3多感官学习。理论研究表明:运用一种感官来学习,远不如运用多感官学习的效率高。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上课时多动动手,多动动身体,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印象更加深刻。学生运用这种方法来学习,不仅可以集中注意力,而且还有利于把握课文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有利于互相学习、互相监督、互相促进。我在上语文课的时候,只要有互相提示,互相欣赏的机会,我都会让他们四人小组讨论,而且要求每人都要发言。如,我在教学《蒲公英》这一课时,我布置了这样的学习内容:自由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感受一下蒲公英种子们的不同态度。猜猜他们在想些什么?然后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的想法。由于这个要求需要几个同学的合作才能完成,而且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学习任务,这样,大家学起来热情就高涨了,而且每个人都有所收获。

5注重家庭教育的作用。家庭是学生成长最重要的环境,家长也是孩子心目中的榜样。家庭教育在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家长对自己的事情认真负责的,他也会要求子女做到这些,长期如此要求,该学生肯定是一个做事一丝不苟的好孩子。反之,家长整

天打麻将,对生活是无所谓的态度,那他的孩子耳闻目睹,当然也会对自己的学习无所谓。在他眼里,大人可以怎样,我也可以怎样。每次开家长会的时候,我都对家长们说:“希望你们在孩子面前做个好榜样,同时对孩子各方面的要求要严一些,不要认为孩子还小,就放任他们,什么都依他们,能代劳的什么都帮他们做,这样的教育只会让他们难以长大。”我还对家长们说:“其实学生们的智力差距并不是很大,那为什么成绩的差距会那么悬殊呢?关键还是学习习惯的差距。一个从小被要求细心做每一道题的学生,他会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每一次考试,成绩当然比较理想。而父母从来不检查作业的孩子,他的目标就是完成,不讲质量。”我呼吁家长们在工作的同时也要多抽出点时间来关心孩子,陪伴孩子,让他们在有伴的情况下好好地读读书,认真仔细地做作业。注意培养学生的羞耻心。羞耻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表现为内在的不安、难过、自责和批判等,是克服消极因素、自觉抵制不良诱因干扰的一种精神力量,是对可耻、卑鄙行为的强有力的抵制。羞耻心的产生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如果一个人受到的羞辱过多,羞耻心就较弱;自尊心强,羞耻感也强。所以,我们在培养学生的羞耻心时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少批评,多宽容,多鼓励,不要拿其他学生的优点和某一学生的缺陷相比较等。还要对学生的羞耻心给予适度的、适时的刺激,还要注意把学生的羞耻心及时升华。对“难教”的儿童,重要的一点就是点燃他们的羞耻心的火花。

决定课程改革的因素是社会需要、学科发展和学生心理规律。因此,新的课程计划中不再把知识的学习当成语文教学的唯一目标,而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养成。

当然,我们的教育目标也希望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对学生习惯的培养要注意因人而异,对于学生的一些其他的良好习惯都要给予肯定。“好的习惯不嫌其多”,希望学生们能养成好的习惯,也希望我们能共同养成好的习惯。

第三篇:养成习惯的论文

小学生日常文明礼仪行为养成习惯养成的研究

有时我总是这样问自己:“我应该如何去教好我的学生呢?”用语言来播种、用粉笔来耕耘、用汗水来浇灌、用心血来滋润。让学生的每一堂课都充满爱。为学生打开一扇扇窗户,让学生看到一个色彩斑斓的新世界,并且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精神境界。

因此,我看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清晨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棱直射进来,轻柔的音乐流淌在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孩子们陆续走进教室,井然有序地开始一天的学习。想一想,这该是一个多么和谐的氛围啊!但,这必须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保证。

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的确,行为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纵观历史,大凡获得成功的人,他们的良好行为是长期坚持,养成习惯,形成自然。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它包括文明行为、文明习惯、文明语言、文明衣着、礼貌修养,乃至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等。简言之,也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教育。

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注重校园环境布置,让校园内处处渗透礼仪教育内容。

环境影响人,环境教育人,好的教育氛围可以塑造一个好的人才。“孟母三迁”,这个典型的故事,也是鲜为人知,古往今来有许多教育学者,都是特别强调环境的熏陶作用。我们在营造良好的礼仪教育氛围是这样做的:

(1)在楼梯口,食堂等设置“礼貌用语”警示牌,设置“礼仪教育”专用橱窗,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国旗下讲话等宣传阵地,宣讲礼仪知识,营造礼仪教育氛围。

(2)组织学生在教室的墙报、黑板报中出示一些有关文明礼仪的宣传画、短文、诗歌、谚语、名言等,让学生在课间休息时有意无意地读读看看,逐步让学生知道“礼仪”是展示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3)设置校园礼仪岗、礼仪监督员:上学、放学时,在校门口、楼梯口、设置礼仪岗,主动向老师或同学问好,打招呼,敬队礼,说问候语(“老师,你好!”“同学们好”“老师再见!”“同学再见!”等),由督查学生对学生在校的礼仪行为表现进行监督和教育,并作好记录,每周学校和各班将分别给予总结。

二、教师带头树榜样,培养礼仪习惯。

我们的老师也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低年级学生上课比较好动,想让学生上课做端正,我们老师就要做好示范。

三、从“坐、立、行”起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在学校里学习、活动,离不开“坐、立、行”这些最基本的行为动作。虽然每个学生的行为动作都不一样,但是“坐、立、行”的姿势总有个规范。坐如钟、立如松、行如风,要通过长期的训练,逐步使之内化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其实,一个人“坐、立、行”的姿态很重要,它不仅反映了人的教养、气质,而且直接影响着别人对这个人的评价与看法。当然,对学生在未来社会中的发展是有影响的。

四、从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入手,培养文明的礼仪。

学生的文明习惯可以体现在文明的交往中。小学生在家孝敬父母、孝敬长辈,在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都是文明交往的表现。文明礼貌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而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又是一个小学生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应当从很具体的见到老师、父母主动称呼,帮助父母和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等小事、小节做起,逐渐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这也是社会文明交往的重要根基。

五、从爱同学、爱老师、爱学校、爱家乡开始,培养高尚的爱国情怀。

小学生对爱国主义这个概念还很难理解。因此,在教育中,我们应坚持低起点、重实际的做法。首先,引导学生关心自己身边的人。在学校,要主动地关心和帮助同学,尊重和理解老师;在家里,要尊老爱幼,关心邻里。还要引导学生懂得爱护班级、爱护学校这个集体。因为,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个人只有在集体之中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既然集体为个人的成长创造了条件,那么个人作为集体的一员,就应当为集体出力、争光。再进一步,就应该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人文、风俗和家乡面貌的日新月异,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与关心,并在学生们的心中埋下一颗将来要为建设家乡流汗、出力的理想的种子。这些都是爱国的具体表现,也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所能接受和体会的。我们应当从这些“小处”着眼,萌发起同学们高尚的爱国情怀,并使之逐渐成为一种理想和信念。

六、从勤学好问,热爱劳动抓起,培养现代人应有的基本品性。

勤学好问,热爱劳动,这是我们的民族精神,也是人类发展的基本前提。小学生从踏入校门的第一天起,就应该让他们深深地懂得,人的进步与发展靠的是勤学好问、热爱劳动。读一篇课文,就应该要求学生一句一句,富有感情地读;抄写词语,就应该强调,一笔一划把字写好;扫地,就要扫得干干净净;排课桌,就应该排得整整齐齐。这就是习惯,也就是做人的基本品性。

第四篇:养成良好书写习惯论文

养良好写字习惯 书魅力精彩人生

建湖县宝塔中心小学 吴晨阳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说的就是小的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和他的天性一样自然,这个时期养成的习惯决定了一个人的人格。人们常说:“文如其文,字如其人。”字写得如何,往往能反映一个人的性格、气质、学识等。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得把字写得合乎规范,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因此,我认为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也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写得一手好字,更是对学生进行道德素质、意志毅力、智能素质、审美情操的培养。而要使生性好动的低年级小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并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确实不是一件容易事。在长期的教学中我不断思考与实践中,终于有了以下几点认识与做法:

一、激发兴趣,养成良好坐姿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育心理学认为:每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要让生性好动的孩子喜欢写字,就必须重视学生写字兴趣的培养。第一次上写字课前,我总给他们讲中国古代著名书法家的故事。如晋代“书圣”王羲之幼年学书,水池尽墨,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年轻时为了访师学书,曾辞去官职,以及低年级学的课文《怀素写字》《谁的的红圈圈最多》等等,以此激发他们的兴趣。要想学生写好字,必须要有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如果姿势不正确,不仅把字写得歪歪扭扭,潦潦草草,甚至出现近视、斜肩、驼背、脊椎弯曲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和一身发展。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但跟写好字有密切关系,而且对身体健康也很有好处,所以一定要格外重视,并注意养成良好的习惯。写字前,指导学生削好铅笔,放好作业本,告诉学生写字的时候,身子要正而直,两肩齐平,胸部挺起,头部要端正,稍微向前,双脚要自然放平,踏稳,两臂要自然撑开,右手执笔,左手按纸。

二、细心观察、认真专研,勤学苦练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仅仅范写还远远不够,教师还应有效地训练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字的间架结构和笔画笔顺的能力,并养成观察习惯。指导学生观察汉字,要让他们先从整体上看看要写的字的框架结构,看看整个字是什么结构方式;然后再仔细观察字的各个部分,看看它是由哪些部件或哪些笔画组成的,这些部件、笔画是不是经过变形后组合在一起的;最后再综合观察汉字的各部分所占比例如何,观察主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感悟点画形态、结构布局、笔法特点、体验呼应。如:我在指导学生写“昨、晴、姑、娘”这四个字时,让他们仔细观察,知道这四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并且都是左窄右宽,因此日字旁要写得相对瘦长些,女字旁中的撇点的“撇”要长,第三笔横要变成提,而且不能超出右边的撇。只有这样全面观察,深入掌握汉字的笔画、部件及整体结构,才能使汉字以正确的视觉形象映入学生的大脑,为他们写好字打下“眼中有数”的基础,在以后的写字过程中达到得心应手的效果,将来学生才能自己读贴,临贴。勤学苦练是古今书家的共同之处。如何让学生做到这一点,我的做法是讲故事,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爱听故事是小孩的天性,自古至今有许多书法家或书法爱好者练字的轶事趣闻。在写字课中有重点地介绍他们勤学苦练书法的事迹。如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几十年如一日,一池清水变“墨池”,唐代书法家欧阳询坐卧于石碑旁摸索比划竟达三天三夜等。这样既教育学生学习他们勤学苦练的精神,又激发学生写字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与自己的惰性做斗争。我坚持识字、写字有机结合,即教学生字时有机地进行写字指导。当然,仅靠一周一节写字课,学生是不可能把字写好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练字的计划,每天回家练字15分钟,并要求家长督促,真正落实“天天练”。因为有了老师的指导,家长的督促,学生进步更明显了,兴趣更浓了。

三、躬亲师范,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书法修养。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小学生可塑性强,特别善于模仿,在他们心目中,老师是至高无上,最可信赖的。因此,要求学生写好字,教师自己必须首先做到。教师能否写一手好字,给学生以榜样示范作用,直接影响教书育人的效果。低年级的孩子存在着极强的“向师性”和模仿性心理。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孩子的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在示范书写时,能胸有成竹地展示运笔的轻重缓急,展示笔画的长短粗细,展示结构的合理安排,无疑就会激发起孩子写字的兴趣和写好字的信心。如果一位教师在指导孩子写字时,说得头头是道,可是一动笔却手忙脚乱,写得字平平常常,甚至面目可憎,说服力何在?因此,我们每位老师应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书法修养,除了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外,还必须在走上讲台之前,把自己要教的字认真研究一下,自己先试一试,练一练,找到写好这些字的难点和技巧所在。这样课上的指导便会得心应手,会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第五篇:习惯养成、品德教育与语文教学并行不悖

品德教育与语文教学并行不悖

徐州市铜山区何桥镇朱楼小学 陈梅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这些习惯,诸如听说习惯、写字习惯、阅读习惯、观察习惯、写作习惯等。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决定了全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这些习惯的养成不仅对学习语文、获取各种知识、提高思想认识有较大的帮助,对一个人的成才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应当结合语文基本功的训练,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然后延伸到课外,在课外的学习过程中加以强化和巩固,以形成良好的习惯定势。然而,怎样加强这些习惯和品德的培养呢?这就要求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培养认真写字和爱惜写字用具的习惯

新大纲指出:“要加强写字教学,指导学生认认真真地写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小学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笔墨纸砚等学习用具,可谓写字的启蒙阶段,所以要特别注重认真写字习惯的培养。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具有活泼好动、自制力差、写字时不专心、不认真等特点。这就要求教师根据这些特点,在课堂教学中狠下功夫,严格要求、认真指导、强化训练。训练时,可从执笔的方法和写字的姿势入手,用浅显易懂、生动形象的儿歌予以指导(如“怀里抱个头,腿下跑开狗”、头要正背要直,保持三个‘一’等等),然后在进行示范、指导、纠正和批评(多表扬)。经过一个时期的训练,大多数学生不仅字写的正确、端正、整齐,还能有效地预防近视、驼背等病症。在培养爱惜写字用具的习惯时,先教给学生正确使用写字用具的方法,在具体指导做,反复训练,及时总结评讲,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培养认真听话、边听边想和先想后说的习惯

小语新大纲对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十分看重,由此可见,听说能力是语文教学重要的训练内容,若训练得法,对于组织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知道,同别人说话时,只有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地听,才能够听清楚说话的内容;边听边想、开动脑筋,才能理解说话的意思。因而,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听话训练时,要将教材的内容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力求做到真切动听、有趣诱人,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加以适当的启发,使学生积极思考,才会受到较好的训练效果。说话过程是思维活动转化为语言表达的过程,只有先想后说,即思维活动在先、言语表达在后、先打好腹稿、再表述出来,才能说得有条例,才能把想表达的意思叙述得清楚明白。因此,教学生说话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其良好的习惯。可采取由“扶”“到”“放”的步骤,先告诉学生要先想后说,然后教师创设情景,示范说出一些简单的话(要规范、完整),再让学生模仿;而后教师说一半,让学生补一半;最后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再说出来。听和说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手段,所以,听说的训练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来进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安排适当的时间让学生演讲,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这不仅是对学生说话能力的检测,也是对学生胆量的检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创设或利用一些情景让学生进行说话练习,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说话游戏活动。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叶老曾说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可见养成习惯是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方面。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吸取知识、提高文化素质的基础。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从低年级开始就要有系统地进行,并始终贯穿于教学之中,课后也要布置阅读作业,开展多种读书读报活动,以增加阅读量,并定期检查、批评、督促,把培养阅读习惯延伸到课外。阅读的习惯有多方面,如读书动笔的习惯,读书思考的习惯等等,要养成这些习惯,老师在平时必须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例如学生读书批注习惯的培养,就要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方法:认读阶段,勾点圈划生字词,注拼音,写字义;略读阶段,勾点圈划表明段落依据的关键词,标示段落,编写段意;精读阶段,勾点圈划形象词句,勾点圈划出语感所需的轻重快慢,勾点圈划课后思考题中的相关内容,批注课文大意和中心;运用实践阶段,批注以课文为例进行观察与说写的范围,批注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内容,还可以摘录、质疑。

四、培养观察和思考、爱动笔的习惯。

作文水平的提高。各种技能的形成,都与观察和思考密不可分。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能力,使其养成习惯。在阅读教学中,要教给学生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的方法,结合看图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特别是通过看图学文指导观察的方法,比如: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抓住事物的重点特点进行观察,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及边观察边想象,等等。观察和思考是密切相联的,观察事物、观察生活时要积极动脑,勤于思考和联想,把观察到的有意义、有趣味的事物及时记录下来。这样,既有利于积累写作素材,又可以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有一位老师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以后,为了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总结说:“小女孩的悲惨遭遇非常令人同情,如果她能生活在我们这里就好了。那么,假如小女孩来到我们身边,你会怎样照顾她呢?”同学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我要把最好吃的东西给她吃。”有的说:“我要把最漂亮的衣服给她穿。”„„这时候老师出示了《她来了》的作文题,学生积极性很高,很快地写出可一篇篇带有想象成分的作文。对“基础训练”中命题作文,也注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我的爸爸》这一文题,教学时一位老师是这样激趣的:“同学们,传人名人的事迹都有作家和记者为他们撰写,那么你们的爸爸作为普通人,所做的事情谁来记述呢?只有你们自己去写。所以,你们要努力把他们的事情写好。”这样,既可改变逼着学生作文的被动局面,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也提高了作文教学效率,使学生逐渐形成了乐于动笔的好习惯。在语文教学中,还有像预习、复习、使用字典等习惯也是值得重视的。养成这些良好的习惯,决非一朝一夕能够奏效的,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分层析、多角度的长期训练。

良好的习惯是成材的基础,而思想品德则是成材的方向,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工作者,在每时每刻都应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能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一个高素质的人才。语文学科,德育教材是丰富而生动的,在语文教材中,很多篇章生动地展现了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并且讴歌了我们民族的精神,有的还描绘出我们魅力多娇的祖国山河,有的则深刻阐述了保护地球生态平衡的意义„„,因此,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优势,进行德育渗透,让德育与智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以及修养。

一、在语文教学中,要结合课文的特色,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受到影响。

我们的语文课本,内容十分丰富,蕴含着多方面的思想内容,因而,我们在借助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欣赏,归纳总结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写作技巧的同时,获得多种的思想教育教学效果。《再见了,亲人》要能使学生在熟悉志愿军展示的事迹同时,感受到他们的革命主义、国际主义、爱国主义,深切地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样,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技能,而且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又如教学《学弈》一文,要在学生读懂古文的同时,要让他们明白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

二、在语文教学中,注意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之成文积极向上的动力,也确保教学中德德育渗透取得更大效果

在语文学科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即使一块块的情感天地,教师可以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巧妙的教学手段,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蕴含的真、善、美,从而充分利用教材的请按因素,积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培养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和关爱他人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例如,学习肖复兴的《荔枝》要使学生在充满母子亲情的篇章里,体会人间真情,激发爱亲人、爱生活的情感,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应让学生了解地球状况的同时,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三、文课堂教学中,设置情景,熏陶浸染,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教育。

教师或设置富有感染力的导语或创设富有想象力的课堂氛围。我的做法是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来陶冶性情,获得教益。爱国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决不是唯一的一种形式。它包括对祖国历史的了解、对祖国尊严的维护、对祖国山水的热爱等。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我设置了“同学们,你们领略过泰山的雄浑、黄山的奇秀、华山的险峻吗?你们欣赏过长江的秀丽、黄山的怒涛了吗?你们看到桂林那么清澈的水,那么奇特的山了吗?”这一番话的导入语,如一粒小小的石子咂在了平静的水面上,在学生的心中激起了无数的浪花,他们不由得在下面唏嘘慨叹祖国山河之美,油然而生热爱祖国山水的情愫,唤起了他们游历祖国山水的渴望。很多学生在课下交流时都说,将来一定要到这些地方去看一看。

四、在语文课堂教学时,找准机会,适时点拨。

语文课中德的教育,不同于其它学科的关键在于,它的教育不再是呆板的说教,而是采用更形象、更直观、更易于接受的方法。而且教育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不拘泥于一个固定的模式。教育的时间也是随机的,只要找准机会,随时都可进行品德的教育。一篇文章、一段名言、一首小诗都能给学生以启迪、以教育。因此教师不必拘泥于何时何地何机会,只要允许就可以适时点拨,不可错过机会。如教学《孟子吟》一文,在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大意,体会诗境后,让学生说说诗句赞美了什么,然后,立刻让学生说说我们的母亲还有什么值得我们去感激。赞美的。从而激发学生对父母亲的感恩之情。并借此机会教育他们孝敬、关心父母亲。

德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对培养青少年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法纪观念和文明习惯,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起着主导作用。因此,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就应该利用自己手中的武器,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下载语文教学中阅读习惯的养成(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教学中阅读习惯的养成(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习惯养成

    四、杂文创作 鲁迅的杂文集是一部“百科全书”,是一个活的两代中国人的“人史”,整体地成为现代中国的国情史。 鲁迅的杂文创作,最早可以追溯到日本留学时期《文化偏至论》、《......

    习惯养成

    习惯养成 人们常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话一点都不假,成功的要素很多,良好的习惯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小学生,学......

    养成习惯

    “养成习惯”是叶圣陶先生的一贯主张“反复历练”反复实践是养成习惯的重要途径和必由之路.只有”不断学、不断练,才能养成好习惯,才能学到真本领”,才能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养成习惯

    国旗下讲话稿 (年月日) 尊敬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 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习惯”。从一定意义上讲,习惯是素质的体现,素质是习惯的综合。为了大家能......

    七年级语文课前预习习惯养成研究

    课题: 七年级语文课前预习习惯养成研究 年级学科: 2014级七年级语文 课题主持人: 何明元 参研者: 张叶成欧明绪 资料: (一)七年级语文预习表格式模式 (二)《春》预习示例设计 (三)七年......

    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

    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 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良好的学 习习......

    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

    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瀛湖镇玉岚九年制学校:王敏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教学改革的一项重......

    浅谈高校教师如何养成教学反思习惯论文(合集)

    摘要:养成教学反思习惯对教师职业发展意义重大。通过撰写教学反思日记、以其他教师为镜、鼓励学生反馈三种方法,高校教师可以积极养成教学反思习惯,提升教育教学效果,促进自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