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检察机关职能,保障国企改制资产安全5篇

时间:2019-05-14 01:03: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充分发挥检察机关职能,保障国企改制资产安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充分发挥检察机关职能,保障国企改制资产安全》。

第一篇:充分发挥检察机关职能,保障国企改制资产安全

充分发挥检察机关职能

保障国企改制资产安全

十八站林区人民检察院

陈龙

国企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其关键在于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目的是要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在国企改制过程,如何使改制行为规范化、合法化,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建立起高效率的国有资产运营机制就成为我们企业界、行政管理部门、司法机关共同关心、亟待解决的问题。检察机关作为专门法律监督机关,肩负着维护社会主义制度、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维护国有财产的神圣职责,促进国企改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我们检察机关一项重要任务。检察机关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能,坚决贯彻“打击、服务、保护”并举的方针,确保国有资产安全,促进企改制顺利进行。

一、国有资产流失的渠道分析

国有资产是指全民享有所有权、国家行使所有权的全部全民所有制财产,它具有重大的政治、经济、社会意义。在经济上,它是我国公民经济的主导和骨干;在政治上,它是捍卫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主要经济支柱;在社会基础上,它维系着国计民生和社会安定团结的主要经济基础。当前,在国企改制中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途径非常多,主要有以下六种:

第一、借国企改革之机,贪污、贿赂,挪用、私分国有资产等违 法犯罪直接导致资产流失;

第二、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等渎职行为致使企业亏损、破产、被骗等国家利益造成重大损失;

第三、违法处理国有财产: 一是放弃、隐匿债权; 二是虚增债务、对末到期债务提前清偿、对原来没有财产担保的债务提供担保;三是隐匿财产; 四是非正常压价、低价处理财产。

第四、财产不评估或低价评估入股。把原来国家无偿拨给的土地不计入国家股,对专利、商标等极具有价值和增值潜力的无形资产不作评估。或虽然进行资产评估,但背离所评估资产的价值低价折股,有的是低估实物资产,有的是国有资产末按重置价格折股,未计算其增值部分,只按帐面价值折股,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

第五、吃喝玩乐,公款送礼大肆挥霍公款。

第六、无偿占用土地、房产、交通、通讯工具、机器设备。

二、克服四种错误思想,切实做好三项工作,促进国企改制的顺利进行

国企转换经营机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国企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对于巩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它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安定团结,是将企业推向市场,增强活力,提高效益的需要,也是我们加入世贸组织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举措。我们要明确思想,从政治的高度来对待国企改革,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确保国企改革顺利完成,推动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

我们要端正态度,克服四种错误思想的滋生。第一是要克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漠不关心的麻痹思想。国有经济是我国经济的主体和基础,国企改革不仅仅是企业、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的职责,也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是关系到国家、民族命运前途的重大问题。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息息相关,因此我们不仅要在思想上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而且要在行动上积极响应参与; 第二是要克服畏头畏尾,缩手缩脚,不敢闯不敢拼,工作起来怕犯错误,明哲保身当好好先生的思想。由于我们的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这就需要我们放开手脚,大胆、探索,不怕失败的精神,在改革中要经受各种诱惑,洁身自好,要勇于同丑恶现象作斗争; 第三是要克服盲目硬闯,认为“改制无禁区”的思想。有些人把改革要敢闯敢冒错误地理解为敢于突破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监督制约,以致发生用土政策取代国家规定的错误作法,甚至我们—些部门不仅不加以制止,反而将其做为改革的经验,造成了负面影响;第四是要克服认为“改制是个人致富的好机会”、“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和“趁机捞一把,不捞白不捞”的思想。诚然,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的政治、经济体制还不健全,分配制度还不很合理,法律还不完善,这给了不法分子许多漏洞可钻,中西文化的碰撞容易滋生享乐主义、拜金思想。而且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们的执法机制还不十分科学完善,从而导致了许多“漏网之鱼” 至今仍逍遥法外,但千万不能因此而心存侥幸。

做好三项工作:第—、切实做好企业财产清查工作,企业的财产 包括宣布清算时企业的全部财产和清算期间企业取得的财产,它包括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动产和不动产、有形财物和商标专利等无形资产、债权和债务。第二、要切实做好企业会计报表编制工作,企业会计报表反映了企业生产经营财务状况,是企业进行财产、债权、债务清查的重要依据。首先是编制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附表等会计报表,核实债权债务,核证帐实是否相符;其次是要编制财产目录及债权债务明细表,对固定资产、存贷、贷出资金逐一清查,对所列债权债务如应收帐款票据,应付帐款末交税金逐一核实,以保证帐帐相符、帐证相符、帐表相符。编制各种财务报表要客观真实,不得做假;第三要切实做好资产评估工作,评估资产是国企改制中—个重要环节,也是国有资产能否安全的关键。因此必须规范资产评估行为,加强监督,杜绝暗箱操作,由具有评估资格的机构、人员负责评估,严格执行评估办法程序,确保评估工作公开、公正、合理、合法,杜绝违法评估。

三、发挥检察职能,确保国企改制顺利完成

充分发挥检察机关职能作用,全方位保护国有财产安全。

第一、发挥预防职能。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开展多种形式的犯罪预防宣传,积极控制预防业务,加强调研工作,努力探索国有资产犯罪类型、特点、原因、手段,做好犯罪预测合对策研究。

第二、发挥举报宣传职能,制止国有资产流失。认真受理举报线索,区别对待投案自首,对于群众举报国企转制中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及时组织人员进行分析研究,依法初查。该立案的立案,不该立 案的也要查清事实,及时反馈给群众,力争做到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为企业转制解决疑难问题。对于行为人主动到有关部门或检察机关投案自首,如实交代清楚自己的问题,要兑观政策,依法从宽处理。

第三、发挥打击职能,遏制国有资产流失。依法惩治国企改制过程中发生的贪污、贿赂。挪用、私分国有资产以及清产核资中的妨害清算、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等渎职违法犯罪案件。打击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办案是检察机关对经济建设最直接最重要的服务。对于属检察机关管辖的将依法及时查处,对于属其它机关管辖,检察机关也将做到快捕快诉。

第四、发挥保护职能,确保国有资产正常运作。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市场秩序如果不健全、不完善,势必影响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也会阻碍国有资产正常动作—和保值增值。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的同时、我们要坚决保护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各项管理措施和生产经营活动,严格区分三个界限:(1)把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康或不可预见、不可抗力等原因造成经济损失与不履行、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区别开来;(2)把合理让利与相互勾结进行贪污贿赂区别开来;(3)把一般违法与犯罪区别开来。对于在国企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党和国家的政策法律尚未明确规定的,要自觉运用“三个有利于”原则来指导办理侵吞国有资产各种经济犯罪案件,凡是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行为就予以保护,凡是危害国有资产安全的就予以严惩。同时注意加强审判监督,对因地方 主义或司法腐败等原因导致判决、裁定不公,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民事、经济案件,依法提起抗诉,保护国企合法权益。对于国有资产经营者、管理者怠于行使权利造成国家利益损失的予以追究,并依法支持起诉挽回经济损失。

第五、发挥服务职能,促进国有资产高效运作。首先要把办案看成是检察机关促进、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和保值增值,服务国企玫制的一项措施;其次要发挥检察机关行业优势,通过开展法律咨询、法制宣传等形式,增强公民、企业人员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意识,同时为企业提供法律帮助,解决企业在改制中碰到的各种疑难问题,促进国有资产良性发展和国企改 制顺利完成。

第二篇:国企改制剩余资产的处置

国企改制剩余资产的处置

第一、建议参考《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分流实施办法》中....五、资产处置的相关政策文件规定。

《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 发文机关: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劳动保障部国土资源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工商总局全国总工会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中发〔2002〕12号,以下简称《通知》)精神,推进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以下简称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制定本办法。

一、总体思路和原则

(一)坚持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确定的国有企业改革方向,鼓励有条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在进行结构调整、重组改制和主辅分离中,利用非主业资产、闲置资产和关闭破产企业的有效资产(以下简称“三类资产”),改制创办面向市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法人经济实体,多渠道分流安置企业富余人员和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减轻社会就业压力(以下简称改制分流)。

(二)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分流应遵循以下原则: 1.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充分考虑企业、职工和社会的承受能力,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确保稳定; 2.实施改制分流要与企业的结构调整、改制重组和做强主业相结合,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加快企业发展,促进企业资产结构、组织结构、人员结构的优化; 3.实施改制分流要依法进行,规范操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维护国家、企业及职工的合法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逃废银行债务。

二、改制企业享受扶持政策的条件

(三)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本企业富余人员兴办的经济实体,凡符合以下条件的,经有关部门认定,税务机关审核,可享受《通知》规定的三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的政策。

1.利用原企业的“三类资产”; 2.独立核算、产权清晰并逐步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 3.吸纳原企业富余人员达到30%(含)以上; 4.与安置的职工变更或签订新的劳动合同。

三、改制分流的范围

(四)国有大中型企业应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结构调整的需要,以精干主业、减员增效、安置富余人员为目标,从本企业实际出发,合理界定“三类资产”的范围。

非主业资产指按照企业改革发展的要求和专业化分工原则,需要分离的辅业资产、后勤服务单位的资产以及与主业关联度不大的其他资产; 闲置资产指闲置一年以上的企业资产; 关闭破产企业的有效资产指政策性关闭破产企业中,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一定获利能力,并用于抵偿职工安置等费用部分的资产。

(五)改制企业安置的富余人员,是指原企业需精简分流的富余人员。

四、改制分流的形式

(六)改制企业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通过合资、合作、出售等方式,逐步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具备一定市场生存能力的改制企业,可直接改制为非国有法人控股的法人实体;暂时不具备上述条件的改制企业,可保持国有法人的控股地位,但必须产权明晰、独立核算、面向市场、自负盈亏。

改制企业与原主体企业除产权关系外,不再具有行政隶属关系,原主体企业仅以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并依法享有股东权利。

(七)改制企业要建立以产权关系为基础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完善监督约束机制。原主体企业在改制企业设立过程中,有责任帮助推荐考核经营者人选并监督其产生程序的合法性。防止恶意侵犯投资者和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

五、资产处置

(八)改制分流过程中涉及资产定价、损失核销、产权变更等有关国有资本管理与财务处理的事项,按照财政部《企业公司制改建有关国有资本管理与财务处理的暂行规定》(财企〔2002〕313号)办理。

(九)改制企业可用国有净资产支付解除职工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等,由此造成的账面国有资产减少,按规定程序报批后冲减国有资本。

(十)改制企业的国有净资产按规定进行各项支付的不足部分,应由原主体企业予以补足;剩余部分可向改制企业的员工或外部投资者出售,也可采取租赁、入股或转为债权等方式留在改制企业。

已完成改制分流的单位,原主体企业要按规定及时办理相关的资产转移、产权登记手续。

(十一)按照国家和当地土地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改制企业占用的原主体企业的行政划拨土地,只要不改变土地用途,经所在地县级(含)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继续以划拨方式使用;需要转让土地使用权的,依法办理转让手续;需要改变用途的,应按照《划拨土地目录》(国土资源部令第9号)核定,改变后的用途符合《划拨土地目录》的可继续以划拨方式使用,不符合《划拨土地目录》的,应依法办理土地有偿使用手续,允许将土地出让收益用于支付改制成本,具体办法由各地人民政府制定。

六、债权债务关系

(十二)原主体企业要做好改制企业的债权债务清理工作,进行必要的债务审计,落实债权债务人。防止利用改制之机逃废银行或其他债权人的债务。

改制企业原为独立法人的,要继续承担和落实原有的债权债务关系;从原主体企业分立重组的改制企业,按商定的比例承担债务,并及时办理有关手续。

(十三)改制企业对所欠原主体企业的债务,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还款计划,按期偿还;原主体企业要按规定妥善处理拖欠职工的集资款、工资、医药费和欠缴社会保险费等债务问题。

七、劳动关系的处理

(十四)依法规范劳动关系。对从原主体企业分流进入改制企业的富余人员,应由原主体企业与其变更或解除劳动合同,并由改制企业与其变更或重新签订三年以上期限的劳动合同。变更或签订新的劳动合同应在改制企业工商登记后30天内完成。

(十五)对分流进入改制为非国有法人控股企业的富余人员,原主体企业要依法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并支付经济补偿金。职工个人所得经济补偿金,可在自愿的基础上转为改制企业的等价股权或债权。

(十六)对分流进入改制为国有法人控股企业的富余人员,原主体企业和改制企业可按国家规定与其变更劳动合同,用工主体由原主体企业变更为改制企业,企业改制前后职工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

(十七)改制企业要及时为职工接续养老、失业、医疗等各项社会保险关系。

八、申报程序

(十八)中央企业所属企业改制分流按以下程序办理: 1.中央企业所属企业改制分流的总体方案,在与当地政府协调衔接的同时,报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劳动保障部联合批复;各部门在接到企业的改制分流方案后20个工作日内出具批复意见。

2.中央企业依据批复的意见,对所属企业改制分流中利用“三类资产”和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的情况,逐个进行审核认定,并出具相关认定证明,分别报财政部和国家经贸委备案;其中规范劳动关系、吸纳富余人员的比例以及接续各项社会保险的情况,由改制企业所在地省级劳动保障部门审核认定,并出具相关认定证明,报劳动保障部备案。

3.改制企业可凭上述联合批复意见和有关认定证明以及税务机关规定的其他有关材料,向当地主管税务机关提出免税申请。具体办法按照税务总局、劳动保障部《关于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政策具体实施意见的通知》执行。

(十九)地方企业改制分流方案的申报程序,由省级人民政府参照本办法和税务总局、劳动保障部《关于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政策具体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另行规定。

(二十)企业的改制分流方案须经过改制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充分听取职工意见。其中涉及职工分流安置和用于安置职工的资产处置等有关事项,要经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未经审议通过,不得实施企业改制分流工作。

九、其他相关事项

(二十一)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要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及时将非国有法人控股的改制企业中党、团等组织关系、职工的各项社会保险关系以及职工档案管理、职称评定等移交接收工作,进行统一归口管理。原企业要积极做好改制企业属地管理的交接工作。

(二十二)各级政府和工商、税务、土地、经贸、财政、劳动保障等部门要按照《通知》和本办法的要求,主动做好服务,简化有关的审批手续,对在改制分流过程中发生的资产置换以及土地、房产、车辆过户等各项行政性收费,应予以适当减免,为企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创造有利条件。

(二十三)企业在改制分流中要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重视发挥企业党团组织和工会的作用,做好政策解释和宣传工作,引导职工和分流富余人员增强改革意识和承受能力,转变就业观念,使职工理解、支持改革并主动参与改革。

(二十四)要注意防止企业改制过程中弄虚作假、骗取优惠政策的不正当行为。对于侵占国有权益、无偿量化国有资产、擅自核销国有资本等行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依法查处,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对不符合条件享受免税政策的企业,经查实后,取消其政策优惠并补缴税款,给予经济处罚,并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十五)各地可根据《通知》精神和本办法的原则,结合本地区实际,因地制宜,制定地方企业改制分流的实施细则。(据经济参考报)

第二、建议买一本《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实务与案例》书看看

作者:谢留峰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改制中产权管理与国有资产处置的实施意见(试行)

各出资企业:

为促进企业国有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化,加快推进吉林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以下简称所出资企业)的改制重组,进一步规范和细化国企改革改制中产权管理和国有资产处置的操作程序和实施步骤,参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省国企改革领导小组相关文件和其他省市的做法,结合所出资企业的实际,现就改制企业国有资产的处置提出意见如下:

一、明晰产权

按照“谁投资、谁拥有产权”的原则,核实和界定国有资本金及其权益,其中,国有企业借贷资金形成的净资产必须界定为国有产权。

(一)产权界定。对国家没有出资,且有充分证据证明企业在办理工商注册时和经营过程中没有国有资本金注入,属于挂靠性质的企业,由省国资委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核实认定,视国有承担风险的程度,确定国有资产数额,并办理解除挂靠手续。对产权性质不清、归属关系不明或者存在产权纠纷的改制企业,应当按照国有资产产权界定和产权纠纷调处的有关规定,先向省国资委申请进行产权界定或者产权纠纷调处,明晰产权归属关系后再进行改制。

(二)产权登记。在企业改制过程中改制企业必须按要求提供占有国有资产的产权登记证。未办理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或登记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应按规定到省国资委办理企业国有资产占有登记或变动登记手续后,再向有关部门申报改制事项。

二、清产核资与资产评估

企业在改制时,应按规定要求进行清产核资、审计和资产评估。

(一)清产核资。企业改制时,应按照《吉林省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实施办法》(省政府令第171号)和《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工作规程》(国资评价[2003]73号)的规定,组织进行清产核资,对企业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清理、核对和查实。要盘点实物、核实账目,核查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做好各类应收及预付账款、各项对外投资、账外资产的清查,做好有关抵押、担保等事项的清理工作。改制企业法定代表人和财务负责人对清产核资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改制企业不得非正常压价出售财产、突击分配财产,不得隐匿、私分或者转移财产。若有上述情况必须重新调整净资产,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企业改制中涉及资产损失认定与处理的,应当按照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印发国有企业资产损失认定工作规则的通知》(国资评价[2003]72号)、财政部下发的《关于印发〈企业资产损失财务处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企[2003]233号)的规定,在企业董事会或经理办公会审核并提出处理意见和对有关责任人做出处理决定的基础上,由省国资委负责核实认定后冲减企业所有者权益。

(二)财务审计。国有企业改制,应聘请具备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依据《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等国家有关规定,对改制企业权益性、股权性、实物性(包括应收账款)进行全面审计。凡改制为国有股不控股或不参股的企业(以下简称非国有企业),必须由国有产权持有单位组织对企业法定代表人进行离任审计,离任审计参照《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令第7号)执行,不得以财务审计代替离任审计。在确保审计结果客观公正基础上,可由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同时承担财务审计和离任审计工作,但应分别出具审计报告。改制企业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会计师事务所或政府审计部门提供有关财务会计资料和文件,不得妨碍其办理业务。

(三)资产评估。国有企业改制,应在财务审计报告的基础上,依照《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国务院令1991年第91号)和《国有资产评估管理若干问题的规定》(财政部令2001年第14号)等有关文件的规定,选聘具有资质的资产评估和土地估价机构,选择恰当的评估方法,对企业改制基准日的资产进行评估。企业整体或主业改制的,企业的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商誉等无形资产必须纳入评估范围。中介机构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要按有关规定到省国资委进行核准或备案,对大型企业资产评估结果和企业的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商誉等无形资产(不含土地使用权)评估结果,由省国资委聘请有关方面专家进行评审,专家评审意见作为核准资产评估结果的重要依据。同时,资产评估结果应向改制企业职工公布,实行民主监督。

(四)中介机构的选聘

资产评估中介机构的选聘,应按照省国资委《委托中介机构从事财务审计工作实施细则》(吉国资评审字[2004]64号)和《公开选聘资产评估机构暂行办法》(吉国资产权[2004]61号)的要求,进行分级管理。即省国资委所出资企业及其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发生改制、产权(股权)转让等涉及出资人权利的经济行为时,公开选聘中介机构的工作由省国资委负责;所出资企业的参股子公司及子公司以下企业发生改制、产权(股权)转让等涉及出资人权利的经济行为时,公开选聘中介机构工作由所出资企业负责,结果报省国资委确认。财务审计与资产评估不得委托同一家中介机构。审计和资产评估机构必须诚信、客观、公正,委托方、改制企业和相关当事人均不得干预中介机构的行为。凡发现中介机构有违规执业的,要由省国资委将有关情况通报其行业主管机关、建议给予相应处罚;情节严重的,停止其从事国有企业的审计、评估业务。

三、债权债务处置

企业清理核实的各项债权债务,应当落实承继关系,并订立债权保全协议。企业实行整体改制的,由改制后的企业承继原企业的全部债权债务;企业实行分立式改制的,应当由各分立方分别承继原企业的相应债权债务;企业实行合并式改制的,应当由合并后的企业承继合并前各方的全部债权债务。

企业或有负债(包括各种担保、委托贷款等)也应区分不同的改制方式,按照落实债权债务的原则,确定承继关系。

(一)改制企业资产应当与企业负债对应匹配。分立改制的,应当根据资产相关性和业务相关性的原则分离相关的资产及债务,不得相互转嫁债权和债务。存续企业与分立后的改制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应当严格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活动和市场价格结算,不得相互转移收入,应当实行人员分开,经营人员不得相互兼职,转嫁工资性费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分账,建立新账,分别编制企业财务会计报告。

(二)国有企业改制要维护债权人的利益,企业改制的债务处置方案要征得债权金融机构同意,最大债权金融机构应直接参与国有企业改制。要防止利用改制逃废金融债务,同时债权金融机构和其他债权人也要以积极务实的态度和灵活多样的手段支持国企改制,只有企业的存在和发展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债权人的利益。

(三)改制企业应对所有应付款项、银行贷款等负债积极进行清理,有确凿依据证明不需要支付的应付款项,由省国资委核实认定后按规定转入资本公积。

(四)企业改制涉及财政性借款的,要与财政部门妥善落实处置意见,积极争取予以豁免,豁免部分相应增加企业实收资本或资本公积;涉及金融机构债务的,必须与债权金融机构落实金融债务;涉及担保等或有债务责任的,企业可在征得相关金融机构同意的前提下,采取转移担保、国有资产或股权抵押、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承诺等办法,妥善落实改制前的或有债务,以利企业顺利改制。

(五)改制企业与企业外部债权人协商,可以区分不同情况实施债务重整或债转股。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持有的债权,经国家批准可以转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股权;经与银行以外的其他债权人协商同意,也可以将其债权转为股权;要加大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经营公司不良资产(企业不良债务)的处理力度,通过核呆、整体打包处理、打折回购、适当减让、破产等多种方式,妥善解决企业债务问题。

四、资产处置

企业改制中资产的处置与财务处理,要符合财政部《企业公司制改建中有关国有资本管理与财务处理的暂行规定》(财企[2002]313号)文件的规定;也要充分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涉及职工安置的方案,必须经企业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方可实施。同时,改制企业要确保职工安置等改制费用的有关资金或资产落实到位,必要时省国资委将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用国有净资产进行预留和支付的情况进行专项审计。

(一)根据改制企业的资产评估结果,核定用于企业改制的国有净资产额。多个国有股东共同出资设立的公司制企业,核定用于企业改制的国有净资产时,应当包括所有国有股东享有的国有股权益。

(二)提前报废资产和账销案存资产的处置。企业改制中经批准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和已进行财务核销作账销案存处理的各类债权性、股权性及实物性资产,由省国资委统一收回,委托吉林省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参照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账销案存资产管理工作规则》(国资发评价[2005]13号)文件规定集中处置。对固定资产、原材料、半成品及产成品可通过网上挂牌、设备调剂和拍卖的形式进行处置;对债权性、股权性资产,可采取债务重组、折价出售等处理方法,但应当建立严格的核准工作程序和监管制度。吉林省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将资产处置的收入,在扣除拍卖机构、回收机构、律师事务所等相关成本费用后,统一上缴省国资委国有资本收益预算专用账户,纳入国有资产产权转让收益统一管理。

(三)企业的非生产性资产可按有关规定进行剥离(不含抵押物)。这部分资产,可由省国资委委托改制后的企业代管;也可以通过无偿资产划转或者委托管理方式,交由资产经营公司、授权经营机构管理;还可由组成的独立核算单位自主经营。

(四)与当地政府部门充分协商后,可将改制企业原承担社会职能的相关资产,无偿移交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或所在社区管理,相应核减改制企业的国家所有者权益。

(五)改制企业涉及的行政划拨土地,根据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国有企业改革中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土地管理局令第8号)、省政府2004年第17次常务会议等有关政策精神,经省国土资源厅批准,省国资委所出资企业及其各级子公司一般应选择继续保留划拨或采用土地作价出资(入股)的方式处置土地;需要转让土地使用权的,应依法办理转让手续,允许将土地出让收益中可支配收入用于支付改制成本。

(六)职工安置费用的支付

企业改制时,要分不同情况,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政策规定的标准,合理计算、预留或支付职工安置的相关费用。

1、企业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或国有绝对控股企业的,要通过变更并重新签订劳动合同的方式调整企业与职工的劳动关系,对变更并继续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不计发经济补偿金,待新企业与职工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时,再按规定予以补偿。

2、企业改制为非国有企业的,原企业要依法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或终止劳动合同。需缴纳或支付的职工基本养老和失业保险费、经济补偿金或生活补助费、大龄下岗职工和工伤职工的劳动关系处理费用,要依照省政府《关于实施国有企业妥善处理下岗职工劳动关系促进再就业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吉政发[2004]29号)、《关于调整和完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吉政发[2004]28号)及国家和省其他的有关文件规定,确定合理数额,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审核同意后,在企业净资产或产权转让收入中预留或支付。

3、企业改制为非国有企业的,要本着劳动关系与债权债务关系分开处理的原则,按照省政府《关于做好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企业清偿拖欠下岗职工债务工作指导意见》(吉政办发[2004]66号)等有关文件规定,妥善处理好拖欠职工的工资、集资款、采暖费、住房公积金和医药费等债务问题。同时,对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医疗费及企业按规定实际负担的离退休人员、内部退养人员的社会统筹外费用,也要落实好筹集办法。改制企业对内部职工的债务,经省国资委核准后,可在净资产或产权转让收入中预留或支付。

4、企业改制时,用于调整职工劳动关系的费用和清偿内部职工的债务,可用货币形式、也可用资产形式支付。以资产方式支付的,经与职工协商一致,可转为职工在改制后新企业的股权,也可以转作新企业对相关职工的负债。

(七)改制中介费用与改制期间的损益调整。改制期间聘请的审计、评估及法律等各类中介机构的费用,可按国家有关的费用标准,从净资产中扣除或在产权转让收入中支付。改制基准日与资产处置日期间超过6个月的,对企业的净资产应作审计调整。

(八)企业改制为非国有企业的,国有净资产在支付改制成本等相关费用后,剩余的净资产分三种情况进行处置。

1、通过转让形式转让给新的投资人或企业职工。转让的具体操作,可参照本“意见”中第六款有关规定执行。

2、作为国有资产出资与外商、民营企业等投资人合资组建新的公司制企业或中外合资企业。

3、实行产权或股权划转,用于其他企业改制。

(九)企业改制时国有净资产不足以支付安置职工费用,可将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填平企业净负债和安置职工。土地收益不足支付安置职工费用和填平企业净负债的,属于所出资企业负责改制的,可用所出资企业经营性国有资产存量进行调剂,仍有不足的可用省国资委国企改革专项资金或其他方式解决。

五、国有股权设置

企业改制后仍保留国有资本的,应当按照规定设置国有股权。

(一)国有净资产折股。改制企业保留国有股的,应按照同股同价、同股同权、同股同利的原则,将全部国有净资产作价出资,折为国有股本,设置国有股权。出于特定目的需限制股本总额的规模时,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必须同比例折股,不得单独将国有资本低价折股。

(二)国有股股权性质及持有人界定。国有企业整体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改制前属于省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以国有资本投资入股形成的公司制企业的股权,股权性质界定为国家股股权;改制前企业国有资本出资人属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以国有资本投资入股形成的公司制企业的股权,股权性质界定为国有法人股股权,原企业国有资本出资人为该公司国有法人股股权的持有人。

国有企业实行合并式改制的,按合并方界定国有股股权性质及持有人。

(三)国有股权设置方案。省国资委所出资企业及其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的国有股权设置方案由省国资委制定或授权由企业拟订。所出资企业的参股子公司及子公司以下企业改制后的国有股权设置方案,由所出资企业制定。在存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国有资本持有单位的情况下,国有股权设置方案应当由具有控制权的国有资本持有单位会同其他的国有资本持有单位协商制定。国有股权设置方案应当载明以下内容:

1、股本总数及其股权结构;

2、国有资本折股价格、比例以及股份认购;

3、国有股权性质以及国有股权持有人。

六、国有产权转让 改制企业转让国有产权(包括国有股权,以下同)应严格按照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令第3号)和《关于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有关问题的通知》(国资发产权[2004]268号)等文件的规定,采取拍卖、招投标、协议转让以及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规范进行操作。上市公司国有股转让和转让企业国有产权涉及上市公司国有股性质变化的,应按照国家对上市公司国有股转让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

(一)进场交易。改制企业转让国有产权,必须进入由省国资委选择确定的产权交易市场中公开进行。不进产权交易市场交易的,必须经省国资委批准。转让方与受让方签订产权转让或交易合同并完成交易过程后,由产权交易机构出具产权交易成交确认书。

(二)定价管理。改制企业的国有产权转让底价由审批企业国有资产处置的省国资委或所出资企业决定。底价的确定主要依据资产评估的结果,同时要考虑产权交易市场的供求状况、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职工安置、引进先进技术等因素。转让资产中有不良资产的,可根据实际情况,在确定转让底价时予以通盘考虑。企业改制为非国有企业的,可将受让人接收全部或一定比例的原单位职工作为转让的条件和确定底价的因素。转让后企业如吸收50%以上的原单位职工,特别时吸收据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0年的老职工并签订三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可一企一议,在确定转让价格时承诺给予一定的优惠,待转让成交,新企业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后,再从转让收入中返回。上市公司国有股转让价格在不低于每股净资产的基础上,参考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市场表现合理定价。

产权交易过程中,当交易价格低于转让底价时,应当暂停交易,在获得决定转让底价的单位同意后,方可继续进行。在同等条件下,原企业职工和企业其他股东有优先受让权。净资产为零或为负数的企业,在处理好职工安置问题后,可按零值转让。

(三)转让价款管理。转让国有产权的价款原则上应当一次结清。一次结清确有困难的,经转让和受让双方协商,并经依照有关规定批准国有企业改制和转让国有产权的单位批准,可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分期付款时,首期付款不得低于总价款的30%,其余价款应当由受让方提供合法抵押、担保,并在首期付款之日起一年内支付完毕。

转让国有产权的价款首先用于支付职工安置费用、中介机构费用、办理权证费等改制成本。剩余价款分别不同情况处理:所出资企业的转让价款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纳入省国资委国有资本收益预算专用账户;子公司的转让价款由母公司收回。

(四)管理层收购。向管理层(指本企业及国有产权持有单位的领导班子成员)转让企业国有产权,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并要按照规定履行审批程序。国有产权转让方案的制订以及与此相关的清产核资、中介机构委托、财务审计、离任审计、资产评估、底价确定等重大事项,应由省国资委或国有产权持有单位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统一组织进行,管理层不得参与,严禁自卖自买国有产权。经营管理者筹集收购国有产权的资金,要执行《贷款通则》的有关规定,不得向包括标的企业在内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融资,不得以企业国有产权或资产为管理层融资提供保证、抵押、质押、贴现等。管理层不得采取信托收购、委托他人收购等方式,间接收购企业国有产权。经审计认定管理层对企业经营业绩下降负有责任的,不得参与收购本企业国有产权。管理层收购企业国有产权后,仍保留有国有产权的企业,应当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参与收购企业国有产权的原企业管理层人员,不得作为改制后企业的国有股股东代表。

七、办理国有产权变动或注销登记

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后,改制企业或其国有产权持有单位应按照国务院国资委《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业务办理规则》(国资发产权[2004]315号)文件的规定,于国有资产处置批准或有关部门决定之日起30日内,凭必备的文件、资料,到省国资委办理国有产权变动或注销登记手续。

八、国有资产处置审批程序

资产评估结果经过省国资委核准后,改制企业应当向有审批权的单位报送国有资产处置申请(国有资产处置申报要求见附件),有审批权的单位应当对改制企业国有资产处置申请明确批复。改制企业依据国有资产处置批复文件,办理改制费用支付、产权转让和工商执照变更等相关手续。

需用行政划拨土地转出让土地收入填平净负债和安置职工的,改制企业或国有产权持有单位凭国有资产处置文件,向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申请办理使用土地出让收入填平净负债和安置职工有关手续。需用其他企业国有资产调剂或用国有企业改革专项资金解决净负债和安置职工的,有审批权的单位应在国有资产处置批复文件中予以明确批复。

(一)有审批权单位的确定原则。

1、省国资委所出资企业及其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的国有资产处置申请,报省国资委批准;

2、所出资企业的参股子公司及子公司以下企业的国有资产处置申请,报所出资企业批准。其中,重大国有产权转让事项,用行政划拨土地出让收入或使用国有企业改革专项资金填平净负债和安置职工的,报省国资委批准。

3、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企业的国有资产处置申请,报省国资委批准。

(二)国有资产处置批复要求。有审批权的单位受理改制企业国有资产处置申请后,应当依据国家和省的规定,对改制企业上报的资产处置申请及附送的必备材料进行认真审核。对其中不符合改制政策规定的事项应书面要求改制企业纠正,必备材料不齐全的,应要求改制企业补齐,并要求其重新上报国有资产处置申请。审核后,有审批权的单位应当对改制企业涉及的以下国有资产处置内容进行明确批复:职工转变身份经济补偿金及其补偿方式;扣除改制成本后的国有净资产数额及其处置方式、处置剩余净资产的底价、条件、收益处置;国有股权设置方案;净负债的解决意见;国有净资产不足支付职工转变身份补偿金的解决意见等。

本意见适用于省国资委所出资企业及其各级子公司,企业改制实际工作中遇有特殊情况的,可结合具体问题研究解决办法。附件:改制企业国有资产处置申报要求 二○○五年三月九日

改制企业国有资产处置申报要求

一、国有净资产正值企业资产处置申报要求

(一)资产处置申请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改制企业基本情况和企业国有产权的基本情况;

2、企业改制经济行为的批准情况和企业内部决策情况;

3、国有资产处置方案,主要包括:资产评估结果核准情况;国有净资产处置方式;改制后新公司保留国有股的,国有股权设置方案;改制为非国有企业的,职工安置情况、职工安置费用的补偿方式、职工代表大会审议职工安置方案的情况及债权金融机构对其债权处置的书面意见;改制后国有产权转让的,转让底价确定原则、转让条件、转让方式、转让收益处置等情况。

(二)资产处置申请应当附送以下材料:

1、改制方案、企业改制经济行为的预批文件;

2、经理办公会或者董事会通过的企业改制决议、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通过的同意国有股东转让国有股权的决议;

3、改制企业涉及的、经过劳动保障部门审核的职工安置方案;

4、改制企业涉及的债权、债务包括拖欠职工债务的处理方案;

5、资产评估结果核准文件;

6、改制企业涉及的行政划拨土地评估结果;

7、转让方和改制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副本;

8、受让方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

9、国有资产处置审批表;

10、需要报送的其他文件。

吸收增量式改制的,还应附送企业国有产权持有单位与增资方签署的增资扩股协议。存量置换式转让国有产权或者吸收增量式增资扩股导致国家不再拥有控股地位的,还应附送经债权金融机构书面同意的相关债权债务协议、职工代表大会审议职工安置方案的决议。

二、国有净资产负值企业净负债处置申报要求

(一)净负债处置申请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改制企业基本情况和企业国有产权的基本情况;

2、企业改制经济行为的批准情况和企业内部决策情况;

3、国有资产处置方案,主要包括:资产评估结果核准情况;零资产转让方式、转让条件;职工安置情况、职工安置费用的补偿方式、职工代表大会审议职工安置方案的情况及债权金融机构对其债权处置的书面意见;行政划拨土地转出让土地出让金填补净负债和解决职工安置费用情况。

(二)资产处置申请应当附送以下材料:

1、改制方案、企业改制经济行为的预批文件;

2、经理办公会或者董事会通过的企业改制决议、职工代表大会决议;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通过的同意国有股东转让国有股权的决议;

3、改制企业涉及的、经过劳动保障部门审核的职工安置方案;

4、改制企业涉及的债权、债务包括拖欠职工债务的处理方案;

5、资产评估结果核准文件;

6、改制企业涉及的土地评估结果;

7、转让方和改制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副本;

8、受让方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

9、债权金融机构书面同意的相关债权债务协议;

10、职工代表大会审议职工安置方案的决议;

11、国有资产处置审批表;

12、需要报送的其他文件。

第三篇:充分发挥行政监察服务和保障职能

充分发挥行政监察服务和保障职能

当前,改革不断深化,经济快速发展,但因为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各种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矛盾、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社会公平正义和道德建设面临严峻挑战。各级行政监察机关应准确把握科学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改进和完善行政监察工作,充分发挥行政监察的服务和保障职能,为科学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强化廉政监察职能,创造清正廉洁的政务环境。严肃查办腐败案件是加强行政监察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对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权力运行的监督,严肃行政纪律,严厉查处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经济方面的腐败案件;严厉查处阻碍政令畅通、损害企业和群众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查处招商引资工作中的失职渎职行为和违反规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行为。同时,要加大预防腐败工作力度,认真总结推广廉政风险防控和规范权力运行工作经验。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职能作用,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切实加强政府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建设。

强化执法监察职能,创造公正文明的法制环境。遵守宪法和法律是政府一切公正的根本原则,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和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政府机关和公务人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的行为,不但会破坏政府公信力、执行力以及社会的公平正义,还会严重影响政府关于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贯彻落实。行政监察机关实施执法监察,依法对各级政府机关和公务人员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政府决定、命令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目的就是依法治官、依法治权,进一步推进政府公务人员依法行政,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强化执法监察职能,必须紧贴各个时期党和政府的中

心工作,加大对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坚决纠正行政执法过程中滥用权力、办事不公、假公济私、吃拿卡要等行为。要前后对行政权力行使过程的监督,促进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并进一步健全执法责任,杨责任追究,规范行政处罚程序,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强化效能监察职能,创造高效快捷的服务环境。良好的服务环境,是为市场主体创造公正公开、平等自由、规范有序发展空的保证,是吸引投资、推动经济发展的前提。服务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政府行政效能的问题。行政监察机关实施效能监察,依法对各级政府机关和公务人员履行行政职能的效率、效果、效应等进行监督检查,就是促进行政机关和公务人员善于作为、主动作为和高效作为。强化效能监察职能,必须从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等方面,多维度地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综合监督和考量,对“慢作为”的加以改进,对“不作为”的予以剔除,对“乱作为”的进行严惩,通过抓作风、抓环境、抓落实的实际行动,促进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切实解决作风漂浮及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问题。

强化纠风治乱职能,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新修订的《行政监察法》将纠风工作列为行政监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行政监察机关开展纠风治乱,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坚决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健全维护群众利益的长效机制,以反腐倡廉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强化纠风治乱工作,要加强部门和行业作风建设,深入推进民主评议政风行风,促进政府部门和行业风气进一步好转。要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的原则,深入开展专项治乱,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整治力度,着力解决征地拆迁、住房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教育医疗等方

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第四篇:检察机关在大型盛会中如何充分发挥职能

检察机关在大型盛会中如何充分发挥职能

陕西省麟游县检察院张录芳

最近,陕西省麟游县举办了“印象九成宫”大型双拥文艺晚会,到场观众有上万人。县检察院在此次活动中抽调10名干警,参与了外围安全保卫工作。主要是在舞台周围的路段进行巡视和引导,确保现场秩序。笔者以为,检察机关在此类盛会当中的职能应该还有更大的发挥空间,而不应该仅仅限于外围安保。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一方面,根据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人的物质需求满足之后,随之而来的是精神层面的需求日趋旺盛;另一方面,“走出去”的观念深入为政者之心。对于麟游这样偏居一隅而历史底蕴丰厚的山区小城来说,要把招牌打出去,提高麟游知晓率,必要的宣传必不可少。在此背景下,举办诸如文艺演出等大型盛会来积聚人气无疑是不错的选择。而每一次大型盛会的成功举办,势必要牵涉到方方面面,大到活动的筹划和宣传,小到现场的布置和秩序的维持,无一不是社会各界通力合作的成果。

在我国特殊的国情之下,检察机关作为司法机关,既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法律监督者,又是在党政领导下的担负着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职能部门。在诸如“印象九成宫”等大型盛会开展过程中,应该扮演好双重角色,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在监督和维稳当中寻找到平衡点,更好的为服务大局作出贡献。

一、强化监督职能,在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同时,从依法处理好涉检涉法上访案件的角度,努力化解社会矛盾,为大型盛会的开展营造和谐氛围。

实践表明,在大型盛会召开之际,某些地方政府出于“面子”考虑,会想法设法阻止群众上访,甚至不惜动用各种违法手段。如非法限制人身自由或者施以“莫须有”的刑罚处罚。2008年山东新泰多名欲进京上访者被强送精神病院;江苏、浙江二省多处发生被拆迁人因进京上访被强送学习班,限制人身自由的事件。而以“涉嫌敲诈勒索”或“非法冲击国家机关”等罪名对进京上访者施以刑罚也不时见诸报端。

这也不难理解,当地往往出于宣传的目的召开大型活动,当然不希望不和谐因子暴露出去,损害形象。而民众的认识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在这些特殊时期,如果闹出动静,会更容易迫使政府作出让步。双方的对立认识,往往为冲突的升级埋下了隐患。此时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作用便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对于国家机关或者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要坚决予以纠正;构成刑事犯罪的,要依法履行审查逮捕权起提起公诉权,追究相关单位或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对此,《刑法》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法规则》给予了制度层面的有力保障:如非法拘禁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案,由检察机关直接立案侦查;对于非法拘禁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以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的规定定罪处罚。另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也是一种加重情节,要从重处罚。检察机关通过严格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检察权,保障公

民的合法权益,也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题中之意。

其次,要从服务大局出发,坚决贯彻执行“稳定压倒一切”的工作方针,结合检察职能和工作实际,依法处理好属于检察机关管辖的涉检涉法上访和其他控告申诉案件,做好息访工作。服务大局是检察工作的重要职能,是中国特色检察制度的本质特征。检察机关在纠正国家机关违法行为的同时,也要切实承担起维护稳定,服务大局的责任。针对群众确实不懂法的情况,要坚持耐心细致做工作,想方设法息诉罢访;同时应保持客观求实的态度对待办案质量,如确实有错的案子,给当事人造成损害的,应严格依照《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该怎么赔,赔多少,迅速有效的予以落实好,避免当事人缠诉缠访,导致工作被动。不仅如此,平时还要加强与其他职能部门的联系沟通,将涉检涉法的上访工作纳入到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整体格局当中,形成机制,做到未雨绸缪。

二、针对大型盛会的筹办过程,尤其是招投标环节,坚持做到全程跟踪和监督,加大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力度,为廉洁盛会的举办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

职务犯罪本质上是一种权力腐败现象。实践证明,腐败的一大“杰作”,便是“豆腐渣”工程。无论是1999年震惊国人的重庆綦江彩虹桥垮塌事件,还是2009年匪夷所思的上海闵行“楼倒倒”事件,背后无不有腐败的魔影在作祟。腐败不仅侵犯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彩虹桥垮塌事件中,40条生命瞬间殒命——而且损害了政府形象和威信,在民众和政府之间产生信

任危机。这种危机,在浙江乐清钱云会案件中达到了极致:当地官方所说的每一句话,下的每一个结论,都招来质疑声一片。不仅没有打消疑虑,反而适得其反,导致官民冲突。

大型盛会的举办,往往牵涉到诸多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场馆建设、舞台搭建以及各种灯光道具的运用。现阶段,由于各种因素,基础设施建设往往是滋生腐败的温床。在工程建设的立项、招标、投资、建设和管理等诸多环节存在的违规审批、暗箱操作的现象屡禁不止,而背后往往有权钱交易、受贿渎职的影子。这就给了检察机关充分运用法律赋予的权力进行监督的空间。

在盛会筹备过程中,重点关注建设环节,坚持做到全程跟踪,全程监督,充分发挥查办职务犯罪的职能作用,严肃查办建设领域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的犯罪行为。通过规范职务犯罪侦查工作,严格办案程序,加强侦查谋略和侦查技能研究,加大科技投入,重视完善侦查一体化机制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检察资源,努力形成整体打击合力,不断提高办案质量和执法水平。同时立足检察职能,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分析和研究新形势下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途径和办法,加强职务犯罪预防,改进预防措施,增强预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从源头上减少和预防职务犯罪的发生。

遵照事前预防和事后打击并重的刑事策略,加大盛会筹办环节中法律监督,强化和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双管齐下,多措并举,净化政务环境,为盛会的召开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作者姓名:张录芳

联系地址:陕西省麟游县人民检察院邮编:721500

联系电话:***

第五篇:充分发挥税收职能_保障民生_服务民生_改善民生

充分发挥税收职能 保障民生 服务民生 改善民生

国之税收,民惟邦本。民生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重点。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力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2008年两会期间,涉及民生的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收入、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等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与民生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国税部门要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

一、依法科学组织税收收入,筹集财政资金,夯实民生之基

税收作为国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最主要、最规范的形式,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点,筹集财政收入稳定可靠。:一是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制止和防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既不人为调节收入进度违规批准缓税,也不寅吃卯粮收过头税。二是要深入开展税收分析,掌握各税种增减变化的原因,研究揭示税收与经济的内在关系,把握组织收入的主动权。三是强化对重点税源和纳税大户的监控,及时掌握企业产、供、销及价格等变动情况,增强组织收入的预见性。经常深入企业,全面了解和掌握企业经营情况、资金流向、产销变化、发展趋势等动态信息,加强重点部位和环节的跟踪管理和动态监控,结合计算机静动态数据,全面掌握税源增减变化情况。四是要充分发挥税务稽查的震慑职能,进一步规范税收秩序。深入开展税收专项检查和日常检查,严厉打击各种偷、抗、骗税行为,堵塞税收漏洞,确保税款按时足额入库。

二、发挥税收职能,营造良好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社会要和谐,民生要改善,首先要发展,重点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税部门要通过税收政策的约束和激励等调节手段,努力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税收经济观,服务和服从经济发展大局,努力使经济发展创造的税源尽可能多的转化为税收,实现经济发展与税收发展的良性互动。其次,发挥国税部门处于经济活动前沿的优势,增强服务政府宏观决策的意识,积极协助地方政府选择好产业,实现从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向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转移。第三,要落实好环境治理、生态保护等税收政策,实现资源的循环和可持续利用,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第四,要落实好鼓励技术进步和国产设备代替进口设备等税收政策,调整经济结构,实现产业升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第五,要落实好西部大开发、资源综合利用、废旧物资经营、农副产品加工等税收优惠政策,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用足用活税收政策,积极为企业筹划,支持大企业做大做强,扶持个体经济和民营企业快速成长。通过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发展积累资金。对于减免税的应用,采取跟踪服务的方式,积极督促企业利用优惠资金进行技术改造、环境治理和长远发展。

三、坚持执法为民,情系民生,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一是提高认识,深入学习,广泛宣传,切实将税收政策贯彻执行好,充分发挥税收调节分配的作用,依法对高收入行业和高收入群体进行税收调节,依法取缔非法收入,扶持低收入群体,调节收入差距,缓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落实好个人经营者增值税起征点调高政策,使广大纳税人和社会弱势群体真正享受到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给他们带来的实惠。二是积极落实好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涉农、惠农税收政策,服务“三农”,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三是服务就业再就业工作。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充分落实好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军队转业干部、城镇退役士兵、高校毕业生就业等税收优惠政策,维护社会稳定。四是对下岗、残疾人员免费办理税务登记,减免税手续,免收工本费。另外,还要积极参与社会福利事业和社会公益活动,组织为希望工程、为残疾人、为下岗职工、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献爱心送温暖。同时,关心和帮助系统内生活困难职工以及离退休干部的生活,让他们感受到国税大家庭的温暖。

四、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构建和谐征纳关系 一是牢固树立依法治税是对纳税人最好的服务的理念,依法向纳税人提供服务、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切实做到想纳税人之所想,急纳税人之所急。对重大项目建设的涉税事项,要特事特办,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办税效率,着力减轻办税负担,降低办税成本,为创业者营造优质的税收环境。对纳税人要求办理的事宜,只要是符合规定的,要以最快的速度、最优的质量、在最短的时间内办结,坚决杜绝推诿扯皮、敷衍应付、该办不办、久拖不办的情况。对新实行的税收政策,要建立跟踪问效和信息反馈机制,及时了解税法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做法和建议,做到信息传达畅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二是牢固树立“服务让纳税人满意”的理念,按照办税服务“零距离”、办税质量“零差错”、办税对象“零投诉”、办税程序“零障碍”的服务标准,着力构建规范的税收服务机制,完善包括政策咨询、申报纳税、法律救济等内容的纳税服务体系,进一步深化限时服务、首问责任制、一站式服务,深入搞好申报纳税“一窗式”管理,不断加强税务网站建设,充分发挥12366纳税服务热线的功能,拓宽服务范围,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三是围绕和贴近发展项目开展服务,不断创新服务手段,拓展服务领域,体现服务特色。定期到企业了解生产经营情况,为企业加强管理谋求发展提供信息、牵线搭桥、提合理化建议。四是营造公平公开的办税环境。把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税收政策法规、工作规程、税务违章处罚标准、税务廉洁自律规定、责任追究办法、服务承诺、个体工商业户税负等内容全部通过公告公示栏、电子显示屏、电子触摸屏等媒介予以公开,使税务机关的执法依据和执法行为都置于广大群众和纳税人的监督之下,让纳税人缴明白税,缴放心税,营造良好的诚信纳税氛围。

下载充分发挥检察机关职能,保障国企改制资产安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充分发挥检察机关职能,保障国企改制资产安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