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小故事1(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4 01:37: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正义小故事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正义小故事1》。

第一篇:正义小故事1

名人正义事例

1993年8月17日,徐洪刚勇斗歹徒,感动社会

1993年8月17日晨,回家探望父母后归队的济南军区某部通讯连班长徐洪刚,乘坐从云南省彝良县始发的客车向四川省筠连县方向驶来。当汽车行至筠连县巡司镇附近时,乘客中的男青年任永林突然站起,向靠窗坐的年轻妇女吴道蓉摊出手:“拿点钱来!”被突如其来的吼声惊懵了的吴道蓉果敢地回答:“没钱。”“没钱,抹手表!”任永林恶狠狠地说着扯断了吴道蓉腕上的表带,一阵争夺,吴道蓉把表塞进裤兜。这时,坐在后排的三位同伙喊道:“没有钱,脱衣服!”吴道蓉的拉链上衣被任永林撕下一大片,“没有钱,老子扒了你的裤子!”任永林一手卡住吴道蓉的颈脖,一手在吴道蓉前胸揉搓、撕扯……另一歹徒抓住吴道蓉的头猛拉猛撞,试图把吴道蓉推出窗外。

“住手,不许耍横!”挺身而出的徐洪刚奔到歹徒面前喝斥。4人围住徐洪刚。一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在车厢里展开……徐洪刚胸、腹、肩、背、腿受伤14处。胸部中7刀,靠近心脏部位的刀伤深4厘米、长8厘米,肠子从创口流出体外50多厘米……徐洪刚没有倒下,倚窗与歹徒搏斗。歹徒们见状,夺窗逃跑。徐洪刚翻转前襟衣片托着肠子,向歹徒追去,10米、20米、50米……失血太多的徐洪刚倒在公路上。

恰在此时,筠连县税务局副局长詹本方等执行公务途经这里,救起徐洪刚。着急而喘气的徐洪刚说:“不要管我,快追歹徒!”

1994年2月5日,江泽民、李鹏等中央领导接见徐洪刚,分别题词号召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向徐洪刚学习。

殷雪梅舍生护生,师德万古存

2005年3月31日中午,江苏省金坛市城南小学组织学生观看革命传统教育影片,在学生队伍过马路时,一辆小轿车飞驰而来。危急中,52岁的女教师殷雪梅毅然张开双臂,奋力将走在马路中央的6名学生推到路边,而自己却被车子撞飞到25米外……

包拯(999-1062)

自希仁,芦洲合肥人(安徽合肥),北宋天圣五年(1027)进士。

宋景佑四年(1037),任天长(安徽天长)知县,颇有政绩。任满后,调任知端州(广东肇庆)。回京任监察御史里行,又改监察御史,为「言事官」,对处事不当,行事不法的官僚,都可以进行弹劾。为惩治贪官,自庆历四年(1044)廿八月,他向仁宗上疏《乞不用赃吏》,认为清廉是人们的表率,而天赃则是「民贼」。包拯七次上书弹奏江西转运使王逵,揭露他「心同蛇蝎」,残害百姓。并严厉批评宋廷的任官制度。皇佑二年(1050)至三年间,包拯知谏院,曾三次弹劾外戚张尧佐,审清妖人冷青冒充皇子的特大诈骗案,震动朝野。包拯在历官三司户部判官及三司副使期间,先后出任京东,陜西,河北等路转运使,每至一地,都以减轻民间负担、改革弊政、发展生产为己任,提出了「宽民利国」的经济思想。多次为了国家大事,说了皇帝不爱听的话,论斥权幸大臣,请求罢去皇帝赐给亲信官僚们的恩宠,一切改由主管机构正常渠道进行。他将唐朝魏征给唐太宗的三道奏章写出来,呈给宋仁宗为座右铭,时刻警惕,以国家大事为重。请求仁宗虚心纳谏,分辨是非,不要搞「先入为主」,偏听偏信,而要爱惜人才,除去苛刻,严正刑禁,禁止妖言邪说,不随意大兴土木,如此等等,朝廷多采纳施行。

嘉佑元年(1056)年十二月,朝廷任包拯权知开封府,他于次年三月正式上任,至三年六月离任,前后只有一年有余。但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把号称难治的开封府,治理得井井有条。敢于惩治权贵们的不法行为,坚决抑制开封府吏的骄横之势,并能够及时惩办诬赖刁民。由于包拯在开封府执法严明,铁面无私,敢于碰硬,贵戚宦官也不得不有所收敛,听到包拯的名字就感到害怕。儿童妇孺们都知道包拯之名,亲切称呼他为「包特制」。开封府广泛流传着这样的话「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用阎罗比喻包拯的铁面无私。

周恩来,他一生服务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钱学森,中国导弹之父,美国说他抵三个师,在新中国诞生后毅然回到自己的祖国。李四光,当外国专家定论中国没有石油时,他自信地说:科学证明中国有储量丰富的油气 李瑞环,热爱本职岗位,从一个普通的建筑工人成长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焦裕禄,将灾难中的兰考人民紧紧团结起来,与风沙盐碱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

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教育他的弟子要诚实。在学习中,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他认为这才是诚实守信对待学习的正确态度。

邱少云,为了大部队的行动,坚守纪律,强忍着烈火烧身直到牺牲。雷锋,一双袜子补了又补,却寄钱救济战友的家人。这些鲜明的事例告诉我们,不管是过去,今天还是将来,做人的根本就是如何学会做人,做一个对社会负责,对祖国人民有贡献的人。反之,那些遗臭万年的八耻类人物将会永远被人民和时代唾弃,踩在脚下。

正义小故事

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育人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里都隐含着很多的道理,下面呢,是两个培养具有正义感的小故事。

大义灭亲的故事:春秋时期,卫国国王有三个儿子,小儿子州吁整天欺负百姓。大臣石蜡很受百姓尊敬,可他的儿子石厚却总和州吁玩,也变得很坏。国王去世后,他的大儿子做了国王,可州吁却把王位抢了过去。州吁和石厚一起又抓人又打仗,百姓们日子可苦了,每天都在抱怨。石厚想让父亲出来叫百姓乖乖听话,石蜡却让他和州吁去陈国找人帮忙。石厚以为父亲真心帮他,高高兴兴地和州吁一起去了陈国。其实石蜡早已把他们做的坏事告诉了陈国国王,请他把两人抓了起来。石蜡说:“虽然他是我儿子,可他确确实实做了坏事,我不能够维护他!”于是,他忍住悲痛,派人去陈国把石厚杀掉了。

大义灭亲的寓意:比喻为了正义和正确的事,把亲情放在一边。

大公无私的故事:晋平公做皇帝的时候,有一个叫南阳的地方缺一个官。他就问祁黄羊:“你看谁可以当这个县官呢?”祁黄羊说:“叫解狐去吧,我觉得他最适合当这个官。”晋平公非常惊讶,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还推荐他?”祁黄羊说:“您是问我谁适合当这个官,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呀!”不久,平公又问祁黄羊:“朝廷里缺一个法官,你看谁适合呢?”祁黄羊推荐了自己的儿子祁午,平公说:“你怎么推荐你儿子呢?”祁黄羊说:“您问的是谁适合做法官,不是问谁是我的儿子呀。” 解狐和祁午受到推荐当官后,把事情做得很好,很受大家喜欢。“大公无私”就是说为集体利益着想,没有一点私心。

大公无私的寓意:指办事公平正直,不徇私情,毫无私心。完全为人民群众的利益着想,毫无自私自利之心。

事例讨论提纲:

小明正在教室写作业,小刚走过来说:“有钱吗?借点来用!”小明没做声。小刚又说:“明天就还你,不还就给你当儿子。”小明心想:“你已经当过两次了”。于是回答说:“真没钱。”小刚生气地说:“那你放学后等着瞧”。放学了,小明走出校门,刚一拐弯,看见小刚带着几个社会上的青年向他走来……

1、面对非正义行为该怎么办?

2、写一写。用一句话表达你对正义最深的感悟。

3、查一查。生活中我们与正义有着怎样的关系?

第二篇:浅议正义

“正义”这个词现在随处可见,报纸、电视、网络无不在不厌其烦地重复着这个词。公平正义,正义通常都是和公平连起来说的。公平是什么,通俗的话语就是一碗水端平,这很多人都知道;但正义是什么,大多数人可能说不上来,没有确切定义,唯一能够确定的就是这是一个褒义词语。正义,对我国民众来说,既熟悉又陌生。

正义到底是什么?这好像用

中国词汇阐述不了,我国传统思想里也没有关于什么是正义的更深阐述,“正义”这词是个“舶来品”。定义其为“舶来品”,好像有点不雅观,但不可质疑的是,正义的思想源泉在西方,这也是我国民众对正义既熟悉又陌生的真正原因。

我国的古籍如果出现有“正义”这词的话,多是“正确的、正当的”意思,如《史记·游侠列传》:“今游侠,其行虽不轨於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这里的“正义”属于“正确”的意思;又如魏晋南北朝时曹植所做的《七启》:“览盈虚之正义,知顽素之迷惑”,这里的“正义”寓为“本质的意义”。当然,我国也会说“正义之人”,但这里的“正义”通常对应的是“奸邪”,与西方所阐述的做个“正义的人”的内涵是完全不同的。在唐朝,还不把“正义”当名词使用,而是当动词使用,又名“注疏”,是一种经注兼释的注释。总的说来,正义这词都是散落于各种古文集中,当一个普通词语来使用,并没有系统的思想阐述正义的含义。

如果非要用一个产自我国的词语来阐述相当于西方“正义”这词含义的话,我觉得“良心”这词更合适。我国民众对“良心”这个词很熟悉,也自有其自己的一番理解。通常都说做事、做人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好像如果良心没有了,就不能成其为人了,自己也就不是自己了。西方的做个“正义的人”,就相当于我国的做个“良心的人”,都是好像冥冥之中有一种约束力,约束我们应该做正确的事情,而不是为所欲为。但“正义”和“良心”,二者还是不能完全等同。我国的思想史是以儒家思想为整个核心的,并没有关于何谓良心的系统阐述,而西方整个思想史,都是以正义的讨论为核心的,从而导致西方的“正义”的内涵要丰富得多,这也是我们要研究学习这个词的真正原因。当然,并不是说我们没有何谓良心的系统思想就劣,西方有正义的系统思想就是优,这里没有孰优孰劣的问题,仅是因为我们现在多用“正义”这个词,就尽力地理解它罢了。

柏拉图用厚厚的一本《理想国》开启了西方何谓正义的大讨论。照柏拉图的意思,为什么要做个正义的人呢,因为正义是人心灵的德性,按照这德性行动,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那如何做个正义的人呢,当然就是“各尽其职即为正义”,就比如说上天赋予你的天赋就是打铁技术特别好,那你如果要做个正义的人的话,就该利用这天赋努力做个铁匠,这也是他为什么主张非要“哲学王”当统治者,即使该“哲学王”不愿意也要强迫他做,因为这是他的天职,这也就是每个人的“正义”。我认为,这里也可以看出在最初时候我国与西方育人观的分歧:柏拉图强调利用个人天赋做好本分工作就可以实现一个人的正义;我国孔子强调人与人关系的和谐,做个好邻居,好臣子,好丈夫,好儿子,好父亲等等,处理好与周边所有人的关系时,才算做好自己,才算实现西方所谓的“正义的人”。

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继承发展了柏拉图的思想,创建了目的性正义的学说。举个例子阐述下何谓目的性正义吧。有一把最好的笛子,三个人都想拥有这把笛子,一个是演奏笛子最好的人,一个是最富裕的人,一个是最有权势的人,那这把笛子由谁拥有更合适?都会认为由演奏笛子最好的人拥有这把笛子是更符合正义的。但为什么由演奏笛子最好的人拥有这笛子就是最符合正义的呢?因为他可以吹出更美妙的乐曲,对人们来说可以得到更多的享受,这是功利主义的正义观。亚里士多德不是功利主义者,所以他的理由也不同,他认为由演奏笛子最好的人拥有这把笛子,是因为对笛子来说,它的目的就是演奏最好的乐曲,所以由演奏笛子最好的人拥有这把笛子是最符合笛子的目的,所以也是最符合正义的。何谓正义,就要看分配对象的目的是什么了。这看上去很有理,但不可避免带来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笛子的目的很好理解,就是吹奏最好的乐曲,但对于复杂多变的社会,每一样分配正义的实现都要求厘清分配对象的目的,那就不是简单的事情,也容易众说纷纭。第二个问题的出现是越讲究目的性的正义,越挤压自由的空间。按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推理,将会出现的局面就是最正义的社会,将会是最没有自由选择的社会。因为要做个正义的人,就是寻找自己本身的目的,最适合这目的的才是最正义的,那如果上天赋予某人的天赋是当个笛手,他可以成为全世界最好地笛手,但他就是不想当个笛手,这种情形该怎么办?正义和自由在这里竟成不可调和的主体。那实现正义,到底该如何做?

何谓正义的争论继续进行,边沁的“功利主义”观点简单可行,在当时得到很多人支持,但该观点容易出现践踏个人权利的情形。比如说古罗马把基

督教徒丢进斗兽场与狮子搏斗,在功利主义者看来,这是符合正义的,即使最后基督徒被狮子撕碎,因为这种娱乐,使当时大多数人感到快乐,多数人的幸福得到实现。自由主义者反对功利主义这种观点,认为人有完全支配自己的权利,包括生命权、财产权、自由权,这三者是不可分割的权利。所以别说生命了,连国家强制税收都是不合理的,因为这侵犯了人的财产权。“给

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把地球撬起”,物理学上,这个支点是肯定存在的,但同样的,“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把自己撬起”,这个支点存在吗?如果不存在,人完全支配自己的权利应该也不可能实现,自由主义也陷入困境。

康德通过完美的逻辑在《纯粹理性批判》论述了正义和自由的关系,人到底该如何支配自己,即通过理性,全人类共有的理性支配自己才能实现真正自由,这样的自由和正义才不会不相调和。在罗尔斯的《正义论》里,则是进一步讨论了正义和平等的关系。以赛跑为例,让赛跑者处于不同起点肯定是不正义的;给跑得最快的设置障碍从而实现真正、完全的平等,这还是不正义的;让所有赛跑者处于同一起点,同时以使社会最低层能否从跑得最快者中得到利益为衡量标准,如果社会最低层可以从跑得最快者中得到利益,那就是正义的,如果得不到,那就是不正义的。当然,书中还有为什么要以社会最低层是否得益为评价标准做详细阐述,本文不做详细展开。

正义的内涵发展到现在已经非常丰富,但也还存在各式各样的争论,何谓正义,每每演变成法律案件交由法院处理。正义是法律的最高理想,法律是正义实现的载体。做为一个法律人,没理由不认真探究“正义”这个词,所以勉励自己勉强写成此文。但综因知识有限而难免疏漏与错误,恳请读者谅解了。

第三篇:正义永存

正义永存

——读《汤姆·索亚历险记》有感

寒假里,爸爸送给我了一本书,并让我从书中领悟出书中的道理。这本书是世界文学宝库的一本书——《汤姆索亚历险记》,随后我就细细品尝其中的奥秘。

书中描写了十九世纪密西西比河畔一个小镇上的一个叫汤姆·索亚的孩子和他的一群小伙《伴们的故事。分别由《淘气的汤姆》、《汤姆把惩罚变成了快乐》、《汤姆和贝奇好上了》等等三十五章小故事组成。汤姆·索亚和他的小伙伴们讨厌牧师骗人的鬼话,不喜欢学校枯燥刻板的教育,与循环蹈矩的人们唱对台戏······但是他们的聪明、活泼、正直、大方、勇敢、爽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他们遇到了许多困难,但是都没有放弃,这值得我们大家去学习。

我们每一个人都曾经拥有过一段短暂而又快乐的童年。但我觉得,汤姆的童年却更加丰富多彩。我们在童年的时候,只会傻里傻气地玩耍,哪里会像汤姆一样有理想有抱负,当绿林好汉,过行侠仗义的生活。

读了这本小说以后,我觉得遇到困难不要轻易气馁,要乐观,要努力奋斗,坚持下去,这样才能成功。汤姆在充满阳光的生活里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并且努力去追求,美梦便可以成真。终有一天,我们的天性可以自由自在的发挥,创造出一片我们自己的空间。我觉得汤姆天真活泼,自由自在,但总有缺点,就是他太让别人操心了,特别是他的姨妈,为了他,经常担惊受怕,可汤姆却不明白一个家长对于孩子的苦心,是不让他受到伤害,让他健康地成长,这点需要我们引以为戒。不过我还是比较欣赏他对外面一切事物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而且大胆尝试,机智勇敢,向往自由,向往未来,这不得不让人赞叹。

读完这本有着浓厚童年气息的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让我赏心悦目,也让我知道了人这一生要笑对生活,生活才能丰富多彩。不要总想伤心的事情,令自己不愉快。面对每一件事,我们都要乐观向上,才会使自己更加充实,使自己每一天都像童年一样天真烂漫。

第四篇:环境正义论读书报告

姓名:学院:专业: 学号

《环境正义论》读书报告

读完这本书,我在开头了解到,作者写这本书始于一个故事。“他很担心 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柴火过冬,于是砍了许多木柴,直到他认为已经足够 了,但为了稳妥起见,他特意跑去问一位年老的印第安智者,这个冬天是 否会特别寒冷。这位印第安老人回答说,他预计会有一个前所未有的寒 冬。于是,这位移民便砍呀砍呀,直到贮藏了他当初为冬季取暖而准备的 柴火的两倍。他现在很自信地认为柴火已经足够过冬了,但为了确保无 误,他还是跑去问那位印第安老人。印第安老人说,一个反常的寒冬即将 来临。移民者于是又砍了更多的木柴,直到他周围已经都是劈好的木柴 了。他再一次跑去问印第安老人,老人说,这个冬天将会是有史以来最最 寒冷的冬天。“你是怎么知道的?”移民者问道,老人回答说:“白人贮存了 大量的柴火”。” 这个故事意在指出,人们在环境体系中扮演着多重的角色。我们既是 环境中的一员,同时又是它的观察者。因此,当我们讨论环境问题的时候,在一定程上我们其实是在讨论我们自身,这种探讨有时甚至比我们当初 所能意识到的程度更深。与那位北美殖民地居住者一样,更清醒地意识到 我们在环境中的角色会对我们有所帮助。但是,相对于环境问题而言,《环境正义论》更加系统地致力于正义这 一主题的探讨。环境方面的议题被用作说明与例证,它们并没有得到系 统的论述,很多都没有讨论得那么彻底。例如,在第l、2、8和第9章中 讨论的酸雨问题,仅仅是用来说明某些涉及正义的特定观点。本质来讲,对于酸雨作者没有进行总体而全面的讨论,他也没有尝试去讨论所有环 境领域中有代表性的实例,如空气污染、水污染、有毒废弃物、濒危物种,等等。那么,这本书究竟讲了什么呢? 《环境正义论》主要关涉于分配正义的理论,这些理论涉及到利益稀 缺(相对于人们的需求)与负担过度时,利益与负担应当被分配的方式。当至少有一部分人必须放弃他们更想拥有的利益,至少有一部分人必须 承担他们更希望逃避的责任时,人们需要一种方式以决定哪些人该承担 哪些责任,哪些人该享有哪些利益。分配正义的理论是对如果要实现正 义那么将要如何做出这些决定的相对抽象的解释。这本书集中分析了分 配正义的各种替代性理论间相比较而言的优点,并以作者所支持的一种多元论的理论告终。

因为这本书主要是关于正义论的,所以任何对分配正义感兴趣的人 都会从中获益。但是,之所以集中注意力于环境事务情境中的正义问题,其理由有三。理由之一已经给出。我们对环境的参与远甚于我们先前所能意识到的,而且更清醒的自我意识能够促成审慎的行为。其二,分配正义的理论还没有像与其他一些领域那样经常地与环境事务联系在一起。其三,也是最为重要的,环境事务不仅牵涉到生活在同一时期同一社会中的人们,也与生活在同一时期的不同社会中的人们相关,不仅关乎当代也 关乎未来,不仅关乎人类也关乎人类以外的动物,而且不仅关乎人类还关 乎整个生物圈。由于环境事务具有独一无二的全球性特色,因此,分配正义论因其应用于环境事务时所表现 出的广泛性而得到了最为彻底的检验。因此我发现这本书的很多例证和应用都取自于环境事务的背景。

在书中,作者使用了一些将分配正义与环境法和环境经济学联系起来 的例子。但是这种对法学和经济学的浅尝辄止并不构成对环境法或环境 经济学的系统或全面的论述,如同源于环境事务的说明并不构成一个对 环境问题的系统或全面的论述。在这样大小篇幅的一本书中,仅有正义 理论得到了系统而且全面的论述。经济学与分配正义间的重要关系在第 3 5章和第8一l。

我发现很多哲学著作需要哲学家的注释才能让读者理解它。但是 《环境正义论》却属于罕见的那一类哲学著作,让一个没有哲学 基础的人在身边没有哲学家辅导的情况下也能理解。在书中提供了所 需的背景资料,并以累积的方式立足于资料之上。而且我发现本书的阅读是从头至尾的,后面 的章节依赖于早先阐述的资料,因此,任何断章取义的做法或直奔书尾的,因而必须重头阅读到尾。读完这本书感觉获益匪浅。

良好的环境是生命存在的基础,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功利主义将财产视为了第一重要的事,环境被严重破坏,动物被随意屠杀,我们必须静下心来好好反思,未来该如何作为,才能保证人类的生存。答案是唯一的,只有每个人心中充满正义,履行个人保护环境的义务,才能迎来一个崭新的未来。

第五篇:迟来的正义为非正义

迟来的正义为非正义

陈瑞华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一般说来,正义和非正义是人们评价法律制度正当与否的两个对立的价值标准。但是,相对于过于理性、抽象、含混的正义标准而言,非正义具有较为明显的确定性和可感受性。一项法律制度设计得再合乎正义的要求,人们往往也会熟视无睹,或者认为“本来就应当这样”。但是,某一制度或者司法实践一旦明显背离了正义的基本标准,形成一种为人们所公认的非正义,那么直接遭受这种非正义的人就会产生深深的被忽视、被贬低、被看轻甚至被侮辱的感觉。这种感觉经常会促使受伤害者奋起抗争,去“讨个说法”,甚至直接造成冲突的升级。因此,如果说人们对正义并不十分关注的话,那么非正义却会引起人们的重视,尤其是那些直接受到不公对待的人

什么是非正义?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非正义主要是指实体裁判上的不公正。例如,法院对无罪者判决有罪,或者对罪轻者判处了过于苛厉的刑罚。当然,近一段时间以来,程序的正义受到较为广泛的重视,一项法律决定的制作过程如果使人受到无视或者轻视,那么一种程序或过程上的非正义也就随之发生了。程序上的不公正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如裁判结论在制作中不允许利害关系人直接参与,控辩双方受到明显的不平等对待,裁判者对控辩双方中的某一方有所偏袒,裁判者随意地作出裁决,而不明确告知裁判的理由,等等。但笔者这里所要分析的是一种特殊的程序非正义,也就是由于正义来得过于迟缓或者不及时而造成的非正义。为了便于说明的问题,我们首先来看一个实际发生的案例。

1984年7月,河南某县发生了一起凶杀案,幼童王某被他人杀死在离家不远的玉米地里,凶器是他割草用的镰刀。县公安局经过摸底排查,村民吴留索被列为重点怀疑对象。同年9月,吴因涉嫌故意杀人罪被县检察院批准逮捕。1984年12月8日,某中级人民法院认定吴留索故意杀人罪成立。认定的依据有三个:一是吴在公安机关预审中对其犯罪事实所作的供认;二是河南省公安厅对杀人现场的脚印所作的司法鉴定书,结论是脚印是吴留索所留;三是吴有犯罪的前科,曾因奸淫幼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随后,中级法院展开公审大会,对吴进行公开宣判,判处死刑。在公判大会上,吴留索当场喊冤并提出上诉。

1885年4月,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经过不开庭审理认为,作案工具上并无吴留索的指纹,现场的勘验材料与吴的口供存有出入,因此认定案件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撤销原判,发回原审法院重新审判。原审中级法院则将案件退回检察机关补充侦查。1986年,市检察院再次以故意杀人罪对吴留索提起公诉。市中级人民法院经过重新审理,再次以证据不足为由将案件退回补充侦查。由于一直无法补充新的证据,此案久拖不决,吴留索则长期被羁押在县公安局看守所。

案件久押不决的情况经新闻媒介披露后,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在各界压力下,1998年11月,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案发所在地的县法院审判庭重新开庭审理。在法庭上,吴留索否决了所有的证据,并声称自己无罪,当时所作的口供系刑讯逼供的结果。一个多月以后,一审法院认定吴留索故意杀人罪成立,并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注:此案曾由《南方周末》于1998年8月20日作过报道。)

在这一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吴留索在法院未曾作出生效法律裁判的情况下,一直连续被羁押了长达14年多的时间。如此长的未决羁押时间在改革开放以来确属十分罕见。对于这

一案件,当地的“公检法”很可能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和解释。例如,犯罪人作案手段极其凶残,案件在当地引起强烈的反响:“公检法三机关”都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破案压力;吴留索有明显的作案动机和嫌疑,只是定罪的证据还不充足;在当地群众群情激愤的情况下,将吴留索改为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强制措施会带来十分消极的社会影响……吴留索一直被关押在公安局的看守所,一来可以对他实施“保护性拘禁”,二来有助于获取准确的口供,以便查明真相,不枉不纵。

但是,谁来关心吴留索的命运呢?“公检法三机关”仅凭着一些显然既不充分也不十分可靠的证据,就将他关押在看守所,并且一直把他从青年关押到人近中年。他还要不要置地造房,娶妻生子,要不要为父母养老送终呢?假如“公检法三机关”因为过于自信而把案件搞错了,那么14多年的羁押期间岂不就将吴留索的一生都给毁掉了吗?作出这一假设绝非空穴来风,因为我们的“公检法”经常认为自己“掌握了真理”,但又不时地“有错必纠”。而河南当地的法院在定罪问题上之所以再三犹豫不决,也不过是因为案件还有其他的可能性。又假定这一案件“确实”像法院屡次判决认定的那样,吴留索在1984年杀害了王某,那么在长达14年的时间里,法院一直不作出生效裁判,吴留索一直作为嫌疑犯被剥夺了人身自由,其前途、命运甚至生命一直处于不确定和待判定的状态。换句话说,吴留索等待“政府”处理一直等了14年,这对他公平吗?

很明显,这一案件令人想起了那句源自英国的法律格言:“迟来的正义为非正义”(Justicedelayedisjusticedenied)!

有人可能对此辩驳:迟来的正义也是正义,只不过这种正义晚到一步而已。

实际上,迟来的正义之所以为非正义,倒不是因为实体结论发生了错误或者造成了实体上的不公正,而是由于实体结论的过迟产生而造成了程序过程上的不公正。这种正义的迟到现象所损害的是司法裁判的及时性(timeliness)。

这种司法裁判的及时性一般有两个看似矛盾的要求:一是裁判的形成不得过于迟缓,二是司法程序的运作不得过于急速。换言之,及时性讲求的一种典型的“中庸之道”,是在过于迟缓和过于急速之间确定的一种中间状态。在司法裁判过程中,过慢和过快构成了与程序正义直接违背的两种极端。

首先看过慢所带来的后果。一般来说,裁判结论形成得过于迟缓会导致结案周期的任意延长,与案件有关的证据可能大量地流失,了解案情的证人可能出现记忆的模糊或者丧失,甚至死亡。即使是那些“当年”直接负责办理案件的“公检法”人员,也会因事过境迁而无力提供有关案件的一些必要线索。这些都会导致案件的事实真相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越来越难以查明,判决结果出现错误的机率在增加。可见裁判过程的迟缓和低效率,所带来的很可能不是公正的裁判结论。

退一步说,即使迟来的裁判仍然是正义的结论,但有关各方却因为这种结论的迟到而受到直接的伤害。对于被告人而言,案件的久押不决会使他长时间处于未决羁押状态,人身自由受到长时间的限制,其自由、财产甚至生命等实体性权利也因此一直处于待判定的状态,其法律身份和地位也一直处于不确定的局面。而对于被害人而言,案件一直不能形成生效的裁判,结论“真正”的凶手无法被及时地绳之以法,其随犯罪的发生而来的报复的欲望得不到

及时的实现,其权益也得不到及时的恢复和补偿。

这种迟来的裁判所造成的非正义对于不同的被告人、被害人所带来的影响有所不同。但事实上,被告人、被害人往往对此都较为敏感。这种非正义感经常使被告人、被害人以及其他与案件结局有着直接利害关系的人,产生一种受岐视甚至被抛弃的感觉。他们会据此认为,司法裁判机构并没有将他们“当回事”,他们只不过是国家来维护治安的手段或者工具,其人格尊严和应得的权益受到了深深的忽略和无视。因此,毫不奇怪的是,很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不满的往往不是自己最终被判处什么罪,科处多少刑罚,而是在裁判过程中所受到的对待方式。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一种在西方犯罪学界广为流行的被害人“第二次伤害”(thesecondharm)理论,说的就是被害人因为在司法程序中受到忽略和慢待而产生了被伤害、不公正的感觉,这里的“加害者”可能是代表国家行使刑事追诉权的警察、检察官,也可能是代表国家行使司法权的法官。

过于迟缓的裁判是形成非正义的一种源泉。但是,司法裁判是不是形成得越快越好呢?答案同样也是否定的。如果说裁判过迟、久拖不决会使被裁判者产生被慢待的感觉的话,那么,过于急速的裁判则容易使被裁判者无法充分而有效地参与裁判的制作过程,其权益也同样会受到忽视。在以前强调“从重从快”地惩治犯罪的时期,很多地方经常发生在短时间内使犯罪嫌疑人受侦查、起诉、第一审、第二审、死刑复核直至执行死刑的情况,民间甚至有案发7天后被告人被定罪并被剥夺生命的传言。这就是典型的裁判过于快速的例证。

裁判过快会大大限制被裁判者参与裁判制作过程的机会。毕竟,程序正义的维护是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加以保证的。没有必要的时间投入,被告人、被害人及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在调查证据、准备防御和有效影响裁判结论方面,就很难有所作为。没有必要的时间保证,诉讼各方在法庭上也难以展开充分的举证、质证和辩论,使得法庭审判往旆因此而流于形式。

裁判的急速进行对裁判者的公正形象也会造成严重的损害。因为裁判者在极短的时间里无法从容不迫地审查证据、听取各方的意见和辩论,也难以冷静地对案件存在争议的问题进行细致的评议。根据人类生活的基本经验,过于快速的裁判往往是在外部压力下造成的,因此快速裁判经常与裁判不独立如影相随。这种情况一旦发生,那么法庭审理过程就将彻底失去决定裁判结论的能力,这种裁判往往与各方的参与甚至法庭审理过程毫无关系,而成为外部权威强加而来的非理性结论。到了这种地步,司法裁判的公正性也就随之丧失殆尽了。

归根结底,司法裁判活动不应过于迟缓,否则,“迟来的正义为非正义”;裁判也不应过于急速,否则,“急速而来的正义”会走向正义的反面。裁判制作过程无论是过于迟缓还是过于急速,所造成的都是程序上的非正义

下载正义小故事1(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正义小故事1(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故事

    小故事,大道理,助你走向成功的巅峰 【裤子】 女孩买了条裤子,一试太长,请奶奶帮忙剪短,奶奶说忙;找妈妈,也没空;找姐姐,更没空忙完家务想起小孙女的裤子,就把裤子剪短了一点;姐姐回来......

    经典小故事

    转载:什麽是这个世界上最值得珍惜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香火很旺的寺庙里,有一只染上了佛性的蜘蛛。有一天,佛从天上路过,看见了这个香火很旺的寺庙,佛来到了这个寺庙里,看见了那只......

    精品小故事

    精品小故事 1.毕业后,女生要到美国发展,临行前,男生给了女生两个盒子:“如果决定离开,就打开第一个盒子,如果留下,就打开第二个盒子。”女生带走两个盒子,最终打开第一个,是一张机票......

    小故事

    发个故事,很有启发,与大家共享: 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一位名叫克雷斯的年轻人因为汽车“抛锚”被困在郊外。正当他万分焦急的时候,有一位骑马的男子正巧经过这......

    小故事

    17个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 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教育故事之一 有一道测试题,从下面3个候选人中选出一位能造福人类的,你会选谁?第一个,他信巫医和占,有两个情妇,有多年的吸烟史......

    小故事

    没 有 激 情,能 打 动 谁 唯有激情才能让你成为万里挑一的人物。 你要决心成功就要做自己的国王。 点燃追求成功的动力,让生命之火照亮人生整个过程。 激情是点燃生命之火的催......

    小故事集锦

    1、天子南巡出游,体察天下民情,一番辗转终于回到京城。太后特地设了接风宴,为皇上接风洗尘。宴毕,太后看着皇上心疼地问:「我儿此游累么?」皇上一愣,答道:「My name is Li Lei? 」......

    小故事

    小故事生活需要拥有一颗平常心,好好善待自己!转载一篇立志、科学智慧的文章。 经历过一些事情后,回头想想。其实,在人生中遇到的事情,没有必要以太强的谁对谁错、谁好谁坏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