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集锦

时间:2019-05-15 08:37: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故事集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故事集锦》。

第一篇:小故事集锦

1、天子南巡出游,体察天下民情,一番辗转终于回到京城。太后特地设了接风宴,为皇上接风洗尘。宴毕,太后看着皇上心疼地问:「我儿此游累么?」皇上一愣,答道:「My name is Li Lei? 」

2、今天闲着无聊,用软件搜了下附近的人,结果有个美女的签名是:将,相,兵,卒,马,车,帅,士,结果我就果断的加了她,她问:“为什么要加她?”我说:“你那里缺炮。”然后她说:“讨厌,我们什么时候见面?”

3、昨晚和一女汉纸同学逛街,遇到一个卖花的小女孩,她上来就抱住女汉纸同学腿说:“大哥哥,买朵花送给女朋友吧吧。”“放手!别抱着我腿!”女汉纸同学凶狠狠地说……

4、我有个女同事特别烦,说话嗲,跟谁都自来熟;懒,订饭都不愿意自己订,老让别人帮她订;还总爱卖萌……”“说重点。”“她长得不好看。

5、对面楼上有个妹子,每天早上换衣服都不关窗户。我必须感谢她,因为她,我不但近视好了,还养成了早起的习惯。

6、昨天晚上跟朋友去饭店吃饭,吃完后有抽奖活动,当时我从抽奖箱里拿出纸条,大声地念道:“哇!啤酒10斤!” 然后,饭店的服务员在一旁冷冷地纠正我说道:“是啤酒1听。

7、和同学打架,约好地点,对方找了30多人,我只好打电话给我哥,我哥开个破车来了,下车就走到对方面前俩耳光又一脚踹倒。然后走到我面前说:找了这么多人。我说:没有,这都是他找的。然后看见我哥脸绿了。

8、回去看初中老师,老师一个人在喝闷酒,我们问怎么了?老师哭的跟个孩子一样,当年班级里最调皮成绩最差的三个学生,一个在教育局当科长,一个在他们学校当校长,还有一个开网吧,现在身价千万了。老师说,我不知道应该怎么教学生了。

9、某男炫富:“吸烟从来都是点着,抽一口,扔掉。” 神回复:“头一次听见有人把捡烟屁股说的这么清新脱俗~”

10、高中,班里一女生在叽叽喳喳。我为了打击她一下,就对她说,你知道为什么男生的预见力比女生高么?她问为什么。我说,举个例子,我知道10年后我的孩子姓李,你知道10年后你的孩子姓什么吗?她幽幽地说:也姓李…在班里同学的欢呼声下,我才明白她的意思,再回头看她,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10年过去了……她成了我的后妈!

11、那天我想给女友一个惊喜,跟她说晚上加班不回家了,于是我在我在晚上偷偷回了家悄悄的钻进了她的被窝里蒙着头,女友洗完澡后来了一句:我老公今天不在,咱们快点 我当时掀开被子大吼一句:你以为我是谁

12、王菲在饭店吃饭,问老板WIFI密码,老板说LYP82NLF,是不是很难记?王菲笑了笑说,你是想骗我来一瓶82年拉菲吧,骗子,这个笑话我听过很多遍了,我不会上当的。老板摇了摇头,看着王菲说:李亚鹏不爱你了,菲。

13、周一,穿着新买的衣服高高兴兴的去上课,到了教室后发现有个学生穿的衣服和我一模一样,学生们惊悚的表情这辈子也忘不了,下次再也不到淘宝上买衣服了。

14、我劝那些胆小的同学还是好好用功读书,别想着考试作弊,今天上午考试看到有个学生表情很紧张,仔细一看他试卷下面压着一张纸条,他想抄又怕被我看见,纠结了很久,我就走过去把纸条抽走大声问他,你到底是抄还是不抄,差点把他吓哭。

第二篇:修辞小故事集锦

咏絮才女谢道韫——妙用比喻

比喻是拿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的修辞手法,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打比方。比喻有什么特点呢,请看下面的故事。

东晋时的一个冬天,北风呼啸,天气寒冷,纷纷扬扬地下起了大雪。宰相谢安同侄儿谢朗,侄女谢道韫一块儿赏雪。谢安忽然想考考孩子们的才学,他指着空中飞舞的雪花,激发了谢安的诗兴,他脱口而出:“白雪纷纷何所似?”几个侄儿、侄女一听,知道伯父又来考他们了,一个个凝眉静思,都想显显自己的诗才。侄儿谢朗抢先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安一听,就皱起了眉头:“比喻不恰当,谯能有那么大力气把盐撒得满天空都是,何况,盐在空中很快成直线落下来,一点也不像雪花飘落的样子。”侄女谢道韫听了也摇摇头,她不慌不忙地说:“未落柳絮因风起。”谢安一听,点点头,连声称赞说:“比得好!比得好!风吹柳絮上云宵,正像雪花漫天飞舞。絮白似雪,雪轻如絮,这个比喻又贴切又形象。你有诗人的气质,也许你能当个女诗人呢。”后来,谢道韫果然成了文学家,人们称她有“咏絮才”。

“雪花”和“柳絮”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但二者又有共同之处:如颜色都是白的,看去都是软绵绵的。这就构成了拿“柳絮”比“雪花”的条件。利用两类不同事物之间的相同特点,拿一种事物比另一种事物,这种修辞手法就是比喻。

“飘飘的雪花好像乘风飞舞的柳絮”这个比喻,我们把它分作三部分:一是被比喻的东西——雪花,这叫“本体”;二是拿来作比喻的东西——柳絮,这叫“喻体”;三是用来联系本体与喻体的词语——好像,这叫“比喻词”。由于本体与喻体关系的不同,比喻词的不同,因此就出现了不同类型的比喻。一般来说,比喻有三个类型:明喻、暗喻、借喻。

例如,谢道韫的比喻就属于明喻。出现了本体和喻体。还出现了“好像、好似、像。”这一类比喻词。

苏联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坐火车去莫斯科,车上他为了向一位青年妇女表示自己是个纯洁的人,就对她说:“我是一朵穿裤子的云……”两年后,诗人写了一首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罪恶、号召人民起来斗争的诗,题目就是《穿裤子的云》。“我是一朵穿裤子的云”用的其实就是一个比喻。与前面谢道韫提到的比喻相比,有不同的地方。“飘飘的雪花”(主体)和“乘风飞舞的柳絮”(喻体)之间是相似的关系;而马雅可夫斯基的比喻中,本体(我)和喻体(穿裤子的云)却是相同的关系,比喻词用法也不同。一个是像、好似等,另一个是用成了、构成了等,前者一目了然。比喻关系明显,而后者比喻关系比较隐蔽,不太明显。前者我们叫它“明喻”,后一种叫“隐喻”或“暗喻”。明喻格式是:“甲象乙”;暗喻的格式是“甲是乙”。暗喻是比明喻更进一步的比喻,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精炼、含蓄,能引起人们的思索和想象。

一鸣惊人——借喻

春秋时代,楚庄王刚当了国君,看见令尹斗越椒的势力大,他想除掉这位令尹,但又不知道朝廷里哪些大臣可以信托。于是,他就装成天天只知打猎、喝酒,不问国家大事的样子。三年过去了,许多人都把他当成无能的国君,那斗越椒自然更不把他放在心上了。有几个人劝楚庄王要以国事为重,楚庄王见他们也没有说到点子上,就故意下了道命令:“谁敢多嘴,我就惩罚谁!”一些大臣吓得更不敢说话了。

一天,申无畏偏要见楚庄王。楚庄王问道:“你来干什么?喝酒还是听音乐?” “我来同您猜谜儿。”

“这倒怪有意思的,来吧。”

申无畏说了个谜语:楚国山上,有只大鸟,身披五彩,可真荣耀。一停三年,不飞不叫,人人不知,是个什么鸟?

楚庄王知道申无畏不是来猜谜儿,而是来劝自己的。敢于冒险来劝国君,胆量不小,楚庄王暗暗喜欢,笑着说:“这不是普通的鸟。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你别急。申无畏知道楚庄王是在准备力量,决心有所作为,心里也很高兴,他向楚庄王磕个头说:“大王到底英明。”

不久,楚庄王从这些敢于冒险劝告他的人当中选了一些人才,加以重用,积极改革政治,训练军队,削弱了令尹的权力,亲自安排国家大事。没过几年,楚国更加强大了,楚庄王也成为春秋时期五位霸主之一。

申无畏的谜语,实际是个比喻。他把楚庄王比作一只大鸟。但这个比喻同明喻、暗喻不同,它不像明喻、暗喻那样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部分,而其中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用喻体(大鸟)来代替本体(楚庄王),也就是说只有喻体这个部分。它通过对喻体——大鸟的描述,表达了所要表达的内容。表面上句子描述的是大鸟,实际上句子说的都是楚庄王。申无畏使用的是借喻。借喻是比暗喻更进一步的比喻,它不露比喻的痕迹。它可用公式“乙代甲”来表示。

是为了寻饭碗吗? ——借代

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十七岁那年留学日本。他虽然缺吃少穿,但学习非常刻苦。一些好心的同学劝告他,说:“小苏,毕业后有个饭碗就行了,何苦拼命呢!”苏步青严肃地回答:“我到日本这个岛国来,是为 了寻饭碗吗?你们怎么不想想受难的祖国……”

啊,小苏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同学们对他更敬佩了。

这里的“饭碗”不是“吃饭的碗”,而是“工作”,寻“饭碗”就是“找工作”、“找职业”。;因为有个职业,才能有饭吃,职业、工作同“饭碗”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人们就拿“饭碗”来代替“工作”了。这就是用借代的修辞手法了。所以借代就是不直接就说出事物的原名称,而借用和这个事物有密切关系的东西来替代这个事物的一种表达方式。

为什么要用借代呢?其实运用借代的方法能使人对事物留下鲜明、生动的印象,引起人们的联想和想象,有时还使语言具有一股特殊的魅力。

白眉毛

三国时代有个马良,马良的长相有个特点:眉毛像雪一样,白得闪光儿。马良兄弟五个,个个都有丰富的知识,因此他们年纪轻轻就很有名气。这五个兄弟的名字里都有一个”常“字。马良,字季常,他弟弟马谡,字幼常。他们五兄弟里,马良的才学最高。刘备派他去办外交,他每次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因此,当时就流传一句话:“马家的五个常,白眉毛最优良。”

这里不说马良最优良,而说“白眉毛最优良”。用“白眉毛”这个长相特征来代替马良,这便是借代了。正因为用了借代手法,马良这个人物形象上的特征就更加突出,给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这不正是借代的作用吗?

借代是常见的修辞手法。使用借代要注意:如果用事物的特征来代替时,一定要用事物最明显、最有代表性的特征,并且在上下文里交代明白,像用“白眉毛”来代替马良,一方面这是马良最突出的长相特征;另一个方面上文也交代了,所以不会误会。

再如陈毅《梅岭三章》中,就有多处借代。你能找出来吗?“旌旗十万斩阎罗”、“人间遍种**”。就都采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其中“旌旗”借代指“军队”,“阎罗净”借指“国民党反动统治”,“**”借指“自由美满,没有剥削压迫的幸福生活”。

七岁写诗——夸张

夸张就是为了突出鲜明地表现某一事物的特点,故意“言过其实”的一种修辞手法。高尔基就说:“艺术的目的在夸大好的东西,使它显得更好;夸大有害于人类的东西,使人望而生厌。的确,夸张手法通过突出强调事物的特征,会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如:宋朝有位出名的宰相叫寇准。他小时候就有志气,人也很聪明,他陕西渭南县人,有名的西岳华山就在这个县里。他七岁时就写了一首咏华山的诗: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他的老师看到这首诗时,十分赞赏,立刻对寇准的父亲说:“你的孩子将来怎么能不当宰相呢!”果然。寇准长大后真的当了宰相。

寇准为了突出地描写华山的高峻,故意夸大其辞。诗的前两句说,只有高高的天空凌在华山的顶上,再没有别的山有华山那么高了。后两句是想象站在华山顶上的景象:抬头看,鲜红的太阳就在身边,回头看,白云还在自己的脚底下飘动。实际上华山海拔只有二千四百多公尺,比起昆仑山,珠穆朗玛峰来要低得多。诗里偏说没有山能跟华山比高低,显然是夸大了;即便站在华山顶峰,太阳也还远着呢,绝不会真的离太阳近了,这也是夸大了。寇准用了夸张手法,所以华山的高险就给人留下了那么深刻的印象。

机智的回答——排比

排比是把范围或性质相同的事物,用结构相同或相像、意义相近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词组连用在一起表达内容的修辞手法,为了理解排比的特点,请看下面的故事。

唐代开元年间,大诗人李白拜访当时宰相杨国忠,自称为“海上钓鳌客李白”。鳌是传说中的海龟,其大无比。据说远古一场战争后,天塌地陷,女娲便砍了鳌的四只脚当柱子把大地重新安置平稳了。可见鳌是多么大了。李白竟然自称是“钓鳌客”,杨国忠便想难为他,说:“先生去沧海,钓这鳌,拿什么去钓呢?”李白机智的回答:“我去钓鳌,拿虹霓做丝绳,拿明月做钩子,拿天下恶人做鱼饵。”杨国忠听了一哆嗦,心想:“李白真是不好对付的人啊!”

李白的答话里,那“拿虹霓做丝绳,拿明月做钩子,拿天下恶人做鱼饵。”三句,结构相同、语气一致,内容紧密联系,这种修辞手法,便是排比。

排比句的特点是用一连串形势一致的语句来表达思想感情,把一串有关的意思一口气说出来,表现出一种磅礴的气势,深厚的意味,使人感到语言有股强大的力量。这正是排比句的修辞效果。

似曾相识燕归来——对偶

北宋诗人晏殊,他做了大官,特别注意选用人才。一次,他路过扬州大明寺,看见庙里墙上有许多游客题的诗,他闭了眼,慢慢走,让手下人将诗读给他听,但不要说出题诗人的名字,以免有“先入为主”的框框。一会儿,他听到有诗写得好极了,就问:“作者是谁?”手下人回答:“江都县尉王棋。”晏殊立即派人把王棋请来。那时正是春末夏初,落花满地。晏殊有意当面考考王棋的学问,就说:“我很喜欢诗,每逢想到好句子就写在家里的墙壁上,有的经过几年也没有对出对子,比如有句„无可奈何花落去‟,到现在还没有对上哩。”王棋听后应声答道:“似曾相识燕归来。”

对得真好啊!晏殊听后大喜,以为王棋确有真才实学,就加以推荐,使王棋获得重用,两人也因此成了好朋友。

这里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就是对偶句。对偶就是俗称的对对子。这两句,从内容上看,写的都是类似的事物。花儿掉落下去,燕儿飞了回来,两者的内容互相对应,互相补充,恰切地描绘了春末的景物特征。从形式上看,两句不多不少都是七个字,字数相等,而且两句的结构也基本相同。所谓对偶就是一种用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的两个句子或词组来表达一个内容相对称的意思的修辞手法。对偶的前一句叫“出句”。后一句叫“对句”。由于“出句”与“对句”的意义关系不同,对偶就有不同类型。“出句”与“对句”叙述的内容相同或者相近,这就叫“正对”。

妙对羞官僚

明朝的大学士解缙,少时家贫,由于苦学,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后来终于当了大学士。他年轻的时候,尽管很有学问,一些官僚仍然看不起他,甚至奚落他。一次,有个大官蓄意拿他取乐。当着很多人的面,那大官冲着解缙说:“我听说你会对对子,我出一句给你对对吧。”随后,他大声念道:“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也敢对锯(句)。”显然,这是讽刺解缙不会对句了。而且,他的“出句”很刁:上句叙事,下句议论,结尾用“锯”来谐“句”,用的是谐音双关。大官念完,得意地笑着,说:“解缙,你对呀!”解缙性情刚直,才思敏捷。他略加思索,张口念道:“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题)。”满座的人哈哈大笑,只羞得那老官僚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解缙对得工整极了。从字数说,是十五个字,上句七个,下句八个。从词性来看 “二”对“一”,数词对数词;“马”对“猿”,名词对名词;“陷”对“断”,动词对动词;“足”对“木”,又是名词 对名词;“污泥内”对“深山中”,都是方位结构;“老”对“小”,形容词对形容词。从句子的结构说,两人的句子都是主——谓[1]——>宾——补。从结尾看,老官僚用“锯”谐音“句”,解缙用“蹄”谐音“题”,都是双关,可见对仗十分工整。解缙真不愧为机敏的大学士。

老官僚的出句通过猿猴锯木头讥讽解缙不会对偶,解缙的对句通过一马陷污泥,反击老官僚不配出题目,内容相同,所以是正对了。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老学庵笔记》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叫田登的人当了州官,他官气十足,架子很大。百姓和下属见了他的面只许称他“大人”、“老爷”,不许人直呼其名。谁若违反了这个规定,他就说人家对他不尊重,就要治人家的罪。因为田登的“登”与“灯”同音,全州的人就把“灯”叫做“火”。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也叫灯节。这天要放花灯,让大家热闹热闹。田登的手下人要通知百姓放灯,但又不敢说出“灯”字来,于是就在告示上写道:“本州官依照历年规矩允许放火三天。”老百姓看了告示后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这句话流传开来,后来就成了成语,意思是比喻反动统治者可以任意做坏事,而百姓的正当言行却受到种种限制。从修辞手法来看,“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是个对偶句。同解缙的那个对偶句不同的是:出句和对句的意义恰恰相反。这种对偶就是反对。

才思妙对娶佳人 ——对偶

(一)明朝时候,山西省有一位名医叫乔嗣祖,家有二女,大女儿叫珍姐,二女儿叫珠妹,姊妹出落得像花一样,眼看到 了出嫁的年龄。乔老不想把祖传的医术传给外人,于是决定招婿入赘。怎么招呢?他理想的女婿是既懂医道又有学问的人。想来想去,他想出了出联应对招婿的办法。他出的上联是: 珍珠双花红娘子

此举公开后,虽有不少读书人前来一试,但因不懂医术药物被拒绝。有一天,来了一位身穿绿棉袍的少年,彬彬有礼地上门对道:

枸杞二丑绿宾郎

乔老爷怕受骗上当,就问少年这下联作何解释。少年笑答:“我叫吴杞,兄叫吴枸,兄有事在家,叫我穿绿棉衣前来。兄长的医术和文才胜我十倍。”乔老先生听后,心中大喜,当即决定招吴氏兄弟入赘。

这副对联传开后,都啧啧赞美,说它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切合有情事理。朋友,你能说出它是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撰成的吗?

(二)从前有个中药店主人,膝下有一女,貌美聪慧。为了给女儿选择一位才华出众的男子结良缘,他决定用中药名作上联,哪个对出下联,就把女儿相许。上联是: “玉叶金花一条根”

许多求婚者望联兴叹,一筹莫展。忽然来了一位英俊少年,挥笔对出“冬虫夏草九重皮”。店主一看此青年才貌出众,于是又出了一上联:“水莲花半枝莲见花照水莲”,那青年马上对出下联:“珍珠母一粒珠玉碗捧珍珠”。店主十分高兴,随即又撰一上联:“白头翁牵牛耕熟 地”,那个青年稍加思索,又对出下联:“天仙子相思佩红娘”。店主非常满意,当即把女儿许配给他。你知道对联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吗?

六岁神童斗和尚 ——对偶

明代林文斌六岁时游庙,和尚见他梳着三叉小辫,就说:“三叉似鼓架。”林文斌随口对答:“一秃似锣槌。”和尚又惊又气,马上出联叫他对:“三尊大佛坐象坐虎坐莲花。”林文斌不加思索就说:“一个秃驴偷鱼偷肉偷酒菜。”母亲在一边听见就批评他太不文明了。他说:“我说的是,„一个书生攀龙攀凤攀桂枝‟。”后来又一次,他改梳两条小辫到庙里去玩,和尚又笑他:“牛头且喜生双角。”林文斌毫不怯懦,顺口应道:“狗嘴何曾吐象牙。” 故事中的林文斌凭着自己的机智聪明,运用对句的修辞手法,敢于与不怀好意的和尚机灵应对,使和尚的取笑变成了自取其辱。

奇特的自荐诗——篇喻

有时为了含蓄委婉表达自己的意愿,一般不会直接向人表达。如“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这句诗就表示作者希望得到有识之士垂青。以日常所见情愿为上钓之鱼表达自己急切出仕的心情。传说朱庆余在《边试上张水部》中是这样说的: “昨夜洞房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头问夫婿: 画眉浓浅入时无?”

这是一首描写新婚夫妇蜜月生活的爱情诗吗?不是。其实朱庆余在考试之前写了这首诗给张水部,张水部就是任水部员外郎的名诗人张籍,原是希望他先看看自己的作品,量量自己的才学,以便向当局者推荐,使自己有个进身之价。所谓“拜舅姑”、“画眉深浅”,乃至全面构思,都是比喻。这是整篇运用比喻的好例子。张籍岂有不明白的道理?于是回信说: “越女新妆出镜新,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仍是用篇喻手法,把朱庆余誉为西施,不但美貌过人,特别是歌声优美,是无价之宝。这比原作只在形体上作喻稍为高明一点了。

庄周不想当宰相——讽喻

讽喻就是用讲故事的方法来说明事理的修辞方法。

战国时代的惠施当了梁国的国相,他的朋友庄周去拜访他。有人对惠施说:“庄周这次来梁国,是想夺你那国相的职位的。”惠施听了非常害怕,立即派人去抓庄周,闹了三天三夜,没有捉到庄周。

一天,庄周找上门来,见了惠施,就给他讲了一个故事:“南方有种同鸾凤一类的鸟,名叫宛雏,你知道它的特点吗?这鸟儿从南海出发,飞往北海。在这漫长的旅途中:累了,找不到梧桐树不歇息;饿了,找不到竹果不吃;渴了,找不到醴泉不喝。一只猫头鹰拣到一只死老鼠,刚想吃,看见宛雏飞过来,吓得惊惊慌慌,说:„啊呀,它要夺我的香美食物呀‟。“庄周讲完这个故事,瞅着惠施的眼睛,说:”老朋友,现在你还认为我要夺你那宰相宝座吗?”惠施知道庄周无意同他争夺相位,便放心了,于是就同庄周友好地交谈起来。在这则故事里,庄周为了消除惠施的误会,而引用了宛雏不会争吃猫头鹰的腐鼠的故事,来 说明自己不会代惠施当宰相的道理,这便是讽喻了。一般而言,在说话写文章的时候,有的道理不便于直说或明说,或者是不容易说清楚,或者为了说得通俗、明白、有趣,于是就用了讽喻了。

有柴出卖——藏词

明代,广东有个著名文人叫伦文叙,他才华横溢,出口成章。一天半夜,他突然想喝酒,可是家里已坛干罐净,滴酒不见了。当时,明月当空,万籁俱寂。于是,他踱出家门,去敲酒店的窗户,喊道:“店家开门。”老板被他吵醒了,推开窗上的小板,说:“伦秀才,半夜买酒,有个条件。”老板边扣衣服,边朝街对面一呶嘴。那里是柴草店,挂了个“有柴出卖”的幌子。又说:“请你写首诗,既要用上柴店幌子上的字,又要表现半夜买酒的事实,否则,您老明天再来吧。”伦文叙看见店主的雅兴,也暗自喜欢,他略一沉思。随即吟道: “有心披星戴月来,柴门紧闭不肯开。出声高叫惊邻里,卖酒老翁快出来。”

店主听后,连忙开门,请伦文叙喝了一回酒,临行还送给他一瓶名酒。

伦文叙吟的就是藏头诗,取每句开头的一字连起来,便是“有柴出卖”了,运用的修辞手法就是藏词。

所谓藏词,就是将要用的词藏起来。一般来说,那要用的是常见于熟悉的成语或语句,使用时,单将成语或语句的另一部分用在话中来代替本词。运用藏词能创造语意含蓄、令人思索联想、形成幽默情趣的艺术效果。如伦文叙的诗,暗藏“有柴出卖”四字,读者一旦发现,就会引起一种惊奇、喜悦的审美情绪。藏词可分为藏头、藏腰、藏尾三种形式。藏去的本词在每句开头,这叫藏头。如: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缺一(衣)。藏去的本词在句子中间的叫藏腰,如: 一二五六七——丢三拉四。

藏去的本词在句子末尾的叫藏尾,如: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少十(食)。

藏词的材料往往是过去已有的“成句”,一般直接摘引自古代的典籍。如: 一士人家贫,与友上寿,无从得酒,乃持水一瓶称觞曰:“君子之交淡如。”友应声曰:“醉翁之意不在。”对饮至席终。

这是《古今谭概》里的一则故事。贫困的读书人拿一瓶水去祝友人的生日,他要告诉朋友:自己送的不是酒,而是“水”,于是引用了“君子之交淡如水”这句古话,“藏”去了末尾的“水”;朋友明白了读书人的苦衷,告诉他:没关系,人好水甜。他引用了前人的文句“醉翁之意不在酒”,隐去了“酒”字,他们都用了藏词的手法,他俩的话都摘取了典籍的原句,并藏去了关键词。对方通过说出那部分词语,就明白了隐去的词语。藏词是现成一句话的截取,如果不懂得原句,那就不易理解藏去的词语。所以,藏词往往要有一定文化的人之间才能运用。

五十年前二十三——也说委婉、婉曲或折绕

从前有个书生叫詹义,他多次考秀才都落榜了。他不怕别人嘲笑,坚持参加考试,到他七十三岁那年,终于如愿以偿。消息传开,朋友们都登门祝贺,而且还吸引了不少行人。有些人问他年龄多大了。他回顾一下自己一生所走过的坎坷的道路,不禁悲从中来,提笔作了一首诗以代回答: 读尽诗书五六担,老来方得一青衫。

逢人问我年多少,五十年前二十三。

青衫,即指书生的服装。此诗看似平淡,实际却很深刻;表面俏皮,字里行间却含着辛酸的眼泪,读后颇为感人。最后一句非常生动,别人问老秀才的年岁,他若回答:“七十三”,就毫无趣味了。如今说“五十年前二十三”,反显得幽默、诙谐了。这种不直接说出该说的话,故意绕个弯子,以迂回曲折的方式说出本意的方法就是折绕。如: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焦大以奴才的身份,仗着酒醉,从主子骂起,直到别的一切奴才,说只有两个石狮子干净。

(鲁迅《主论自由的界限》)

李清照不直截了当地说“相思苦”,偏用“非关病酒,不是悲秋”;鲁迅的文章引焦大的话,说贾府只有“两个石狮子”干净,直接的说法应是贾府没有一个干净人了。委婉的说法的确含蓄,优美而又深刻。

误解生幽默——飞白与曲解

什么是飞白呢?明明知道错了,还故意仿效就叫飞白。元代的《群书通要》卷八里记载了一个故事:石中立是朝中大官,这人滑稽,因为爱同人开玩笑,所以得罪了不少人。一天,有位叫上官泌的人劝告石中立说:“您说话可要注意点儿啊。”石中立开玩笑已成了习惯,这时脱口而出,说道:“下官口碍上官鼻什么事?”上官泌听了忍不住笑出声来:“真拿您没办法。” 石中立的滑稽里就用了飞白的修辞手法。

“泌”与“鼻”同音,石中立利用这个关系,故意说白字,达到滑稽的效果,让劝告他的人不禁笑出声来。这正好说明飞白的作用就是使语言滑稽风趣,增加喜剧气势。飞白与书法艺术中的飞白是不相同的,但飞白往往与曲解相连,其实曲解却是另一种修辞手法。所谓曲解,就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需要,故意对某些词加以歪曲的解释。郭沫若的幽默就属于这一类。

1945年,郭沫若在重庆同画家廖冰兄等同桌吃饭,有人介绍道:“画家的妹妹名冰,两人相依为命,因此取了冰兄这个笔名。”郭沫若听后,装作恍然大悟的样子,说:“哦!这样我明白了。郁达夫的妻子一定叫郁达,邵力子的父亲一定名邵力。”座上客人轰然大笑。郭沬若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由廖冰的哥哥即就是廖冰兄,那么郁达夫便是郁达的丈夫,邵力子便是邵力的儿子了。实际上都不是。这么只不过是运用曲解的修辞手法来开开玩笑而已。正因为用了曲解方法,便造成了幽默诙谐的语言特色。同时也使谈话显得轻松愉快了。这正是曲解手法的修辞效果。

曲解与飞白都能创造幽默、滑稽的语言效果,都能创造轻松愉快的气氛。而且,它们都是以“错误”制造情趣,在错误中产生趣味。但是“借”的手法都各不相同:飞白是故读“白”字或写“白”字,曲解是对别人的话的意思故意作歪曲的解释。《雅谑》里记载的一则故事最能说明曲解的特点:

刘定之升了洗马,在上朝的路上碰见少司马王伟。王伟同刘定之开玩笑,说:“你是洗马,宰相的马多,你要一匹匹地洗一洗啊。”刘定之笑着答道:“哪能只洗宰相的马呢?你们这些司马不干净,我也要好好替你们洗一洗哩。”王伟闹了个大红脸,只好尴尬地笑了。

洗马、司马都是古代官职的名称。洗马是辅导太子、掌管图书的官员,司马是掌管军队的官员,少司马相当于今天国防部副部长的职位。王伟故意将“洗马”的词义说成“洗刷马匹”,运用曲解的手法来取笑刘定之取乐。刘定之却运用曲解的手法将“司马”说成是马的名称,并表示也要将“司马”好好洗一洗,杀了一个回马枪,使王伟退身无地。可见,曲解将词语另作解释完全是故意的。

一句多感 ——通感

刘勰的《文心雕龙·物色》篇:“诗人感物,联类不穷。”物无穷,感也无穷,而且相通,所以修辞上有通感。白居易《画竹歌》:“低头忽看不是画,低耳静听疑有声。”视觉和听觉有相同之处。李白“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视觉和嗅觉也发生了转移,也有人叫移觉。韩愈《听颖师弹琴》:“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这也是听觉和视觉的相通。李贺《李凭箜篌处》:“芙蓉泣露香兰笑”,“芙蓉”和“兰”有色,“笑”有声,“香”也有。一句中写了三感了。

妙用双关

(一)双关是一种修辞手法,即利用语音或语义,使语言具有双重意义,造成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效果。一些对联妙用双关,取得了极佳的效果,往往达到了妙不可言的境地,令人拍案叫绝。

明代有人选女婿,借席上果品出一联求对:“因荷而得藕。”有人立即对出下联:“有杏不须梅。”上联说的是因荷开花才能长出莲藕;下联说的是有了杏子就不需梅子。其实际意思则是:“因何而得偶?有幸不须媒。”语意双关,含蓄委婉,把不便明说之意巧妙的一语道破。

又如五四运动以后。上海闸北有一个虫鸟店贴出了这样的对联:“三鸟害人鸦鸽鸨;一群卖国鹿獐螬。”下联三种动物即是“陆、章、曹”的谐音别字,指的是卖国求荣的陆宗舆、章宗祥、曹汝霖,承上“一群卖国”而用,犀利有力,别有风趣。

拱手让路——双关

(二)有一天苏轼去郊游,看见许多农民在挑塘泥肥田。他走到一条田埂上,迎面碰上一个挑泥的农妇。两人谁都不肯让路。苏东破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我是读书人,你妇人家应当给我让道。”那妇人一笑,说道:“既然你自称读书人,应当能对对子吧!”东坡回答:“胸藏斗牛,岂止能对!”那妇人脱口而出: “一担重泥(仲尼)挡子路”

东坡大吃一惊,半晌无言以对。两旁田埂上送泥返回的人,看见他那副窘态,不由得哈哈大笑。总算他聪明过人,见此情景,突然醒悟赶忙对道: “两行伕子(夫子)笑颜回”

他虽然对出了下联,但心里仍然吃惊。真想不到村野之中竟有如此高人,我不能等闲视之而作此狂态。随即脱了鞋祙,下水田,拱手让路。

这对联是利用谐音双关的修辞方法制作的。“重泥”谐“仲尼”(孔子);“伕子”谐“夫子”(也是孔子)。“子路”、“颜回”都是孔子的学生。“重泥”、“伕子”都是眼前的事物。它和“仲尼”、“夫子”声音类同。利用谐音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显得幽默、含蓄。

演戏人巧骂皇帝——反语

后唐庄宗皇帝很爱打猎。一次,他在中牟县的地里打猎,踩坏了好些庄稼。中牟县的县官劝告他不能这样做,他一生气,反而下令要杀县官。皇帝要杀人,谁敢劝呐!独有庄宗跟前一个演戏人敬新磨,看了心里不平。劝吧,皇帝正在火头上,恐怕自己也会招来灾祸;不劝吧,眼看爱护老百姓的县官活不成了。他想了想,就有了主意。只见他冲上前去,指着县官大骂起来:“你这湖涂的东西,亏你还当县官!难道你不知道皇上爱打猎吗?”庄宗见敬新磨骂县官,支持自己,高兴得直点头儿。敬新磨又大声骂开了:“你这糊涂的东西,应该把这片地空起来,让皇上在这儿高高兴兴地打猎!你为什么让老百姓在这儿种庄稼呢?难道你怕老百姓饿肚子吗?怕国家收不上税吗?皇上打猎事大。老百姓饿肚子事小,国家收不上税事小。难道这个道理你也不明白吗?”

庄宗越听越觉得不对味儿。演戏人哪里是在骂县官,他是在批评我呢!再一想,事情是自己错了,硬要坚持错下去,就会留个不好的名声。于是 他就说:“算了,算了。把这县官放了吧!”

敬新磨巧骂皇帝,智救县官,用的全是反语。表面上,他骂县官湖涂,实际上是夸他爱国爱民;表面上,他支持庄宗,实际上是批评庄宗。反语就是说反话。使用和本意相反的语句来表达本意,用正面的话表达反面的意思。或用反面的话表达正面的意思,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反语。

反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往往能表达出强烈的感情,甚至比正面说话显得更有力,还能表现出一种滑稽风趣的特色。如鲁迅就是惯用反语的行家里手:《“友邦”惊诧论》、《虅野先生》等多处用了反语。我们不妨去读一读体会一下文章的深刻含意。

“五大天地”的故事——讽刺与反语

讽刺是利用语言条件,对敌人的言行或人民内部的反面现象在笑声中予以揭露批判的一种修辞手法。为了说明这种修辞手法的特点,请看下面的故事。清代有个贪官,横行霸道,欺压百姓,群众十分厌恶他。后来,贪官离任,临走的时候,他还想捞个好名声去招摇撞骗。于是他下令让当地老百姓送他一块匾额,为他歌功颂德。群众议论纷纷,最后决定在匾上题“五大天地”四个字。贪官接到匾额,得意洋洋,逢人就夸耀自己说:“瞧,我为官爱民如子,老百姓夸我的功德像天一样高,像地一样厚哪!”别人问他:“只有一 天一地,怎么是„五大天地‟呢?”贪官解释不了,就让送匾的一个老百姓代表来解释,那人不慌不忙,面向大家说:“在您大人眼里,只有„金天银地‟,您过的日子是„花天酒地‟,您办起事来是„昏天暗地‟,我们老百姓对您早已„怨天恨地‟,您调任走呀,真是„谢天谢地‟,这就是„五大天地‟。”贪官听了气得发昏,他正要处治送匾的老百姓,正巧新官来了,他只好交了印信,灰溜溜地跑了。

由此可见,讽刺就是对生活中丑恶的、不合理的、可鄙可笑的现象加以揭发和鞭笞。讽刺可以用夸张的手段,但讽刺的基础必须是真实的。怎样达到讽刺的效果呢?可以用比喻,也可以用反语,还可以用对方的言和行的矛盾来进行对照,达到讽刺的目的。

二 修辞与生活

怪体妙诗<一> ——回环

刘香文同学在阅读《今古奇观》中,看到一道像十字架一样的怪体诗,如下排列着:

我 就 成 龙 飞 上 天

刘香文有意抄下来,去问语文老师。老师对着这首怪诗看了一会儿,笑着说:“这是一首四句七言诗,不仅结构巧妙,情理感人,而且运用了回文顶真等修辞方法,其读法如下:……” 经语文老师一指点,刘香文感到其味无穷,从此,他更热爱祖国的语言了。朋友,你知道怎样读出这首诗吗?

奇特的叠字诗 ——回环

还有一种叠字诗。利用顶真格,使下句前端同上句后端部分重合,14个字就可构成一首七绝。例如《醒世恒言·苏小妹三难新郎》中叠字诗之一:

“赏花归去马如飞酒力微醒时已暮”(成一圆圈形排列,在此不便操作)

从“赏”开始围绕成一个圆圈、按顺时针方向自左上角读起,七字一句,每句后三四字与下句重叠,就成为: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你会读吗?你还知道本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吗?

其实,这种诗叫“回环诗”。诗使用了回环的修辞手法。回环是指什么呢?就是为了表现两种事物或情境的相互关系,交换两句话词序,从而使语句形式有回环往复美的一种修辞手法。如对联: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长江侧量队量测江长。再如: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能者多劳,劳者多能。

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这些流传于群众日常生活中的语句,深刻地揭示了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就语句形式而言,第一句的头一个词,成了第二句的最后一个词,第一句的最后一个词,成了第二句的头一个词,首尾变换,回曲如一个“环”,读来有回曲环绕,来往反复的美感,你体会到了吗?

一个比喻救了一条命——比喻要恰当

我们说话作文,常常用比喻。有一个故事,很能说明比喻的重要。

战国时候,有一位叫惠施的人,他很会用比喻来说明道理。有人在梁王面前说:“惠施一开口说话就用比喻,如果不准他用比喻,那么他就说不清楚事情了。”梁王决定试一试,第二天,召见了惠施:“请先生不用比喻说话。”惠施反问梁王:“如果有一个人不知道„弹‟来问您,„弹‟是什么样的?您回答,„弹‟的样子像弹一样,人家能弄清„弹‟的样子吗?”梁王说:“弄不清。”惠施换了个说法:“如果你说弹像弓一样,只是以竹为弦,这样打个比方,人家能懂吗?”梁王说:“能懂。”惠施进一步说:“善于说明或描写事物的人,往往用别人所熟悉的事物作比方,来说明别人所不知道的事物,您说不用比喻能行吗?”梁王被说服了,同意了惠施的意见。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恰当运用比喻,不仅能使语言简明,而且能帮助别人理解和想象所不熟悉的事物。说话作文,总是要别人能懂得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但是,有时要说明一个陌生的事物,或是一个比较深奥的道理,如果能找到一个对方所熟悉的事物作比喻,对方就很容易听懂了。惠施就是用说“弹”这个具体、浅近的道理,说服了梁王,同意了他用比喻来说话的。

比喻用得好,不仅能让人听懂你的意思,有时还能打动别人的心,收到意想不到的感染效果,古时候就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确切的比喻竟然免去了一场杀身之祸。

事情发生在三国时期,魏王曹操有个小儿子曹植。曹植从小聪明伶俐,十多岁时,就能诗善文,曹操非常喜欢这个小儿子。不过,曹操在阅读曹植的诗文时,有时又产生怀疑:“你这是请人代写的吧?”曹植虽小,个性很强,马上顶上去说:“孩儿出口成章,落笔成文,何必请人代笔!父王不信,可以当面一试。”曹操更加喜爱这个小儿子,曾经想让曹植来继承自己的王位,最后,终于没有实现这个愿望。

后来,曹操死了,他的大儿子曹丕继承了王位,接着,他又废了汉献帝,自己当了皇帝。曹丕当皇帝后,有一桩心事,就是怕两个弟弟曹彰和曹植来和自己争夺皇位,特别是害怕曹植。他知道曹植才学过人,在大臣中又有威信,曹操又曾经想立他为世子。因此,曹丕一直想找机会除掉他们。过了不久,曹丕假装思念两个兄弟,派专人接曹彰和曹植进京。两人真以为皇兄思念手足,高高兴兴赶回京城。谁知,一到京城。两个就被软禁起来了。

曹丕首先赐新熟的枣子给曹彰吃,曹彰吃了后,当晚就中毒身亡。这一下轰动了全城,大臣们都私下议论纷纷,可是,敢怒不敢言。他们的母亲卞太后也是悲愤已极。曹丕自己也感到这样杀死弟弟太露骨了,得想个借口除掉曹植。于是,他突然变得对曹植亲近起来,不仅解除对曹植的软禁,而且和他同车出游,经常宴请曹植,并在一起谈诗作文。卞太后与大臣们都以为皇上有了悔改之意。

有一次,曹丕又宴请了曹植。席间,曹丕竭力赞扬曹杆的诗文,接着,他又话锋一转,带着怀疑的口气说:“不过,我听先王在世时说过,疑心你的诗文是请人代笔的。”曹杆一听,就明白曹丕是绕着弯子来找自己的麻烦了,但他生性孤傲,从不示弱,冷冷地回敬一句:“陛下若是不信,可以当面一试,何必抬出先王呢?”这一句正中曹丕下怀,马上命令道:“好!既然皇弟要试,我限你七步之内成诗一首,如果不成,就要以欺君罪论处。”那时犯欺君罪,是要杀头的。曹植知道曹丕变着法儿来杀自己了。但他相信自己的才华,立即应承:“请陛下出题。”曹丕当即出一首难题:“以弟兄为题,但诗中不准出现„弟兄‟一词。”这时殿下的群臣们都为曹植捏着一把汗。

曹植站起身来,两手一背,在殿上迈步向前。一步、两步、三步。。。,曹植紧张地思索着,待到第六步,曹植突然站住说:“有了!陛下请听!”“你念吧”曹丕暗暗吃惊,他的才思竟如此敏捷。

曹植不慌不忙,言语中满怀愤慨,朗声念道: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首诗的大意是:煮豆子用的燃料是豆萁(豆萁就是豆茎)、豆子在锅子里哭泣(釜就是锅):豆子和豆茎本来是同根生,为什么对我逼迫得这样急呢?曹植在这首诗里巧妙地运用了一个通俗的比喻:用豆和豆茎同一个根生的关系,比喻曹植和曹丕的亲弟兄关系;用燃豆茎煮豆子的相煎,比喻曹丕对曹植的相逼。这样一比喻,不仅揭穿了曹丕企图杀害曹植的险恶用心,而且,委婉地批评了曹丕骨肉相残的不仁不义的行为。

曹丕听后,脸上顿时发烧,又恼又羞,但是又不好发作。他恼火曹植当众揭穿了自己内心的隐秘,羞的是这首诗中,情深意切的比喻,这个故事启发我们认识到,准确、贴切、精当的比喻,不仅能使诗文生动形象,还能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如果比喻不恰当,不贴切,就会损害意思的表达,有时还会闹出笑话。还有一个有关比喻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这个道理。

东晋时,有一个丞相叫谢安,他很喜爱吟诗写文。有一天,他和侄儿、侄女们在一起观赏雪景。只见漫天大雪飞舞,激发了谢安的诗兴,他脱口而出:“白雪纷纷何所似?”几个侄儿、侄女一听,知道伯父又来考他们了,一个个凝眉静思,都想显显自己的诗才。侄儿谢朗抢先说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安一听,就皱起了眉头:“比喻不恰当,谁能有那么大力气把盐撒得满天空都是,何况,盐在空中很快成直线落下来,一点也不像雪花飘落的样子。”侄女谢道蕴不慌不忙地站起来说:“未落柳絮因风起。”谢安一听,连声赞道:“好!好!比喻得太好了。风吹柳絮上云宵,正像雪花漫天飞舞。絮白似雪,雪轻如絮,这个比喻又贴切又形象。”

要使比喻恰当,必须平时注意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的各自特点,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这样,需要使用比喻时,才能作出又准确又生动形象的比喻。

李梦阳试才——换义

换义是一种修辞手法。什么是换义呢?请看下面的故事。

明代文学家李梦阳,甘肃灰阳人。曾任户部郎中。他才思敏捷,性格诙谐,是明代文坛“前七子”的领袖。传说他在江西担任提学副使是,发现有个学生与他同名同姓,不禁觉得有趣。他想考考那个读书人的学问,说:“你怎么和我同名呢?我出个联语给你对好吗?”他不等对方点头,就吟道: “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这一联很妙,蔺相如是战国时赵国的大夫,司马相如是汉代的文学家,意思是说这两个人名字相同,其实人不相同。暗指学生同自己同名,但两人地位却不一样。那个读书人听后,略一思索就对道: “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

对得很巧。魏无忌是战国时魏国的公子信陵君,长孙无忌是唐代大臣。意思是说:“前人取名字没有忌讳,我为什么要忌讳您呢?”

两人都用历史故事,话里套话,是弦外之音。从修辞上说,都用了换义的手法,“相如”本来是人名,而在“名相如实不相如”里,它又是“相同”的意思。这本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李梦阳偏偏把它们联系起来了;“无忌”也是人名,与“无忌讳”是不相干的,那个学生也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实际是在联系中悄悄地更换了词语的意义,这就是换义。所谓换义就是利用词语的多义性的条件,在特定的语文环境里,让原来表示甲义的词语更换为表示乙义,使两者发生 形同义异的现象,这就是换义的修辞手法。换义实际上是偷换概念,以便给人一种新鲜感、幽默感,造成生动活泼的艺术趣味,这便 是换义的修辞作用。

你知道我是谁吗?——设问

设问句是根据语言环境的需要,为了引起读者或听众的注意和思考,或为了加强某种语气,用提问的方法把确定的意思表达出来的一种修辞手法。为了说明设问的特点和用法,请看下面的故事。英国大作家狄更斯十分喜爱钓鱼。他认 为钓鱼是最具有意义的休息。一天,他正在钓鱼,一个陌生人走来问他: “怎么,你在钓鱼?”

“是啊!”狄更斯答道,“今天钓了半天,没见一条鱼,可是昨天在这里却钓了十五条啊!”

“是吗?”陌生人问,“那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是这地方专门检查钓鱼的,这段江上严禁钓鱼。”说着,他从衣袋里掏出发票薄,要记下名字罚款。狄更斯忙问他:“那你知道我是谁吗?”

正当陌生人惊讶的时候,狄更斯直截了当的说:“我是作家狄更斯。你不能罚我的款,因为虚构故事是我的专业。”

“那你知道我是谁吗?”这里采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陌生人这样问,是为了引起狄更斯的注意和思考,他并不要求狄更斯回答,而是自己提问后自己作了解释,即自问自答。狄更斯也问了一句:“那你知道我是谁吗?”也是为了引起陌生人注意,也是自问自答。这种自问自答式的设问是正问,即正面提出问题,有明确的答案。也即答案紧跟在问句的后面。你能回顾一下,你还见过那些设问句吗?

伊索和问路人 ——反问

正问是设问的一类,还有一类叫做反问。什么是反问呢?我们再来看伊索的故事吧。

有一天,寓言家伊索正走在乡间的路上,他遇见一个过路的人。过路人向伊索打听前面的村子还有多少路,要走多久。“你往前走吧!”伊索对他说。“我当然知道要走,我是请你告诉我,还要走多少时间呢?”“你就走吧!”伊索还是这样回答。“这个人大概是个疯子。”问 路人一边走一边自言自语地说。他走了几分钟以后,听见伊索在后面叫他,他站住了。伊索对他说:“你再过两个钟头以后,就能走到了。”“您为什么不马上告诉我呢?”过路人不满地问。“当初我不知道你走的是快还是慢,我怎么回答你呢?”

“我怎么回答你呢?”伊索用的是反问。反问是从反面提出问题,不作回答,答案已经暗含在反问句中。运用反句,能加强语气,表达确定的思想,坚定的态度。在你的学习生活中,还能发掘哪些反问句用得好的例子吗?如: 巴金《海上日出》:“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绝妙书信吐怨情——委婉

汉代蜀中才子司马相如,被拜为中郎将之后,便自感身价百倍,顿时起了休妻之念。他差人给妻子卓文君送去书信一封,信中写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一串数字,何意未说,要求卓文君立即回信。卓文君看完信后,知道丈夫故意刁难自己。她也算得上一位才女,看到丈夫如此对待自己,满怀怨情悲愤,提笔写道:

“别之后,二地悬念。只说三四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处传。九连环从中挫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说不尽,百无聊赖十依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烧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心已乱。急切切,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郎啊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作女来我作男!”

司马相如读罢妻子的回信,惊叹卓文君的才华出众,顿消 休妻之念。朋友,你知道卓文君给丈夫的回信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巧妙在何处?

奇妙的六十七个字

王老师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视讲授汉语修辞知识。有次,王老师走进课堂,没有像往常一样去绘声绘色地分析课文或品评同学们的作文,而是转身在黑板上写了如下一段文字: 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和竹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同学们一看,这不是我们学过的《井冈翠竹》中的一段精彩文字吗?王老师料定同学们会这么想,就说:“是的!这是我们学过的一段文字,但就要这三句话中,却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究竟有多少种呢?请同学们认真分析后谈谈自己的看法。”

不到五分钟,班里就有多数人举起了手。又过了五分钟,全班同学都举起了手。可是在回答中,有的说用了三种修辞手法,有的说用了四种修辞手法,最多的说出了六种修辞手法。

王老师认真地说:“我平时虽然给大家讲了一些修辞手法,但都运用了典型明显的例句。在《井冈翠竹》这段文字里,多种修辞手法巧妙而贴切地套用在一起,所以同学们尽管认真作了分析,也没有一个说得全,讲得充分。我可以告诉大家,作者是位善于运用修辞的高手,这段文字虽只有短短的六十七个字,却运用了八种修辞手法……”

王老师的分析和理解,给了同学们新的启迪。朋友,你能分析出用了哪八种修辞手法吗?

与韩镐论文 据说郑板桥有一位得意门生叫韩镐,家境虽然十分贫穷,但很有才华。在县试中,屡次名列前茅,因而受郑板桥赏识。为此郑板桥经常给以资助并热心辅导。有一次,当韩镐向他求教写作问题时,郑板桥当即挥笔写了一副对联,赠给了韩镐:

删繁就简三秋树 标新立异二月花

——与韩生镐论文郑板桥

在这幅对联里,郑板桥将自己的真知灼见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了这位青年人。韩镐得到这副对联后,如获至宝,挂在家中认真领悟,大受教益,最后中了举人。这副对联至今对我们的写作很有启发。为什么呢?你能解释出它的要义吗?

侍女巧对下联

清朝初年,有位喜欢舞文弄墨的宰相叫张英。他自以为通晓诗文,才思过人,不料却被一老农难住了。

一天,他闲来无事,就穿上便服到郊野去玩。这是一个插秧时节,他见一伙插秧的农民在田头上休息谈笑,便走过去与农民闲聊。他听农民们说笑谈吐粗俗,就出言责怪。一老农说:“平民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归,说笑一下轻松轻松,哪能光像你一样死板板文诌诌呢?”张英说:“以文取乐何乐而不为?”那位老农说:“也好,我有一上联你对一对吧!”接着手指一捆稻草扎着的秧苗出句道: “草捆秧父抱子” 张英听了,搜尽肚肠竟对不出合适的下联,最后不得不在农民的笑声中怏怏而归。回到相府,张英同夫人谈起这件事,夫人吟哦再三,也被难住了。

这时站在一旁的侍女失口道:“这有什么难对的!你们爱吃笋子,我天天提着竹篮出去买。你何不这样对: “篮装笋母怀儿。”

这下联,对称工整巧妙,张英夫妇连声称赞。为什么颇有文才的宰相及其夫人反被农民难倒,而侍女却轻易而巧妙地对出下联呢?其实是张英缺乏此一方面生活的原材料。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离开了自己所熟悉的生活,创作就缺乏“原料”,有文才也就“难为无米之炊。” 你认为上联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数字谐音双关趣谈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于使用你认为吉利或者有特殊意义的数字,用它来表示一生顺畅、全家发阅、富贵双全。如电话、手机号、车牌、门牌号等都追求完美。一般都使用了带“3、6、8”的吉祥号。使用较多的如138、168、108、98、998、988、333、666、888、999等都是寄寓双关吉祥、发达、天长地久之意。如香港的“333、888”的车牌号,曾经拍出了三百多万的天价。在内地2006年4月22-23日,广州市首次拍出了“粤APC888”的吉祥车号牌,最终以237万元的天价成交。其实这些都是人们一时特殊的从众心理,希望自家多走财香运,多发财。类似使用数字双关的还有很多。如电话***双关(一生发我一定要久发久发),还有送给亲人的祝福语:5205131420、1314520,7 7 5 8 2 5 8(亲亲我吧爱我吧)。这些都是生活中较吉祥和谐的要素。当然生活中并不尽善尽美。人们对于“4”字号就不太喜欢。连电信部门也是如此。对尾号带4、47的都实行座机费半价优惠或减免。因为它们谐音是“死、死妻”。人们不是极端讨厌这一电话号码么!7424994-妻死儿死舅舅死。如此不吉利谁还敢要此类号码!再则下列也在人们少用或不用之列:如130、140(要杀您、要死您)。

听说有一个公司老总买了一台上百万元的新车。他的手下人为他上了一个“4444”的车牌。每天他开着此车就心情不好。认为太不吉利。而另一个人却从中游说,说此车如何如何不好。劝说老总另换新车。结果这人花了不足一半的钱就买到了价值百万的新车。别人问及他的玄妙,说到此车会令他大发其财,好友解开这个谜团。原来他将“4444”运用音乐之音唱出不就是“花花花花”即发么,人们听之甚是。其实发财与否并不干数字之事,全在于自身的运作发展。

还有一个是某地之地头蛇,官中一霸。不管做什么事都耀武扬威,从不将人放在眼中。他特地给自己选了一车牌“00544”谐音双关“动动我试试”,由此可见之霸道。有次他又在街道上任意胡作非为,刚好上头来了一车,车牌是“00900”(动动就动动)看到上车如此嚣张,就将他的车扣留给交警总部,并将人一并拘留,从而打消了他的气焰。

其他类似的运用数字谐音双关的还有很多。运用圆周率3.14159(山巅一寺一壶酒)来描述寺中和尚的清闲生活。给人送礼不直说而话有1.1421(即一点意思而已)。运用数字写出的书信,更是给我们久久回味之思。如以数字谐音双关代文字的信: “99:

8179,7954。76229,84069405。7918934。

1·91817。”

某君读之再三,不解其意,就去请教学校的数学老师。老师看了看,随口便译了出来。原来信的内容写的是: “舅舅:

不要吃酒,吃酒误事。吃了二两酒,不是动怒,就是动武。吃酒要被酒杀死。一点酒也不要吃。”

这封信以数字代文字。谐中寓庄,趣中含理,俗不伤雅。你发现生活中还有哪些,也是运用数字谐音双关的故事,有不妨发掘出来,让我们共赏。

两副婚联

某地中学,有两位年轻的数学教师,自由恋爱成功,开始准备登记结婚。本校一位同事为贺其新婚之喜,撰写好一副对联: 恋爱自由无三角,人生幸福有几何?

哪知风云骤起,正当他们结婚之际,“文革”的浪潮滚进学校,男方因为出身不好又爱提意见,被打成了牛鬼蛇神,两人不得已将红线扯断。后来,又因学校下放,教师回本地,他们不得 不远远分离。就这样,运动十年,浩劫十载,桃花总是无运。

有情人终成眷属,直到拨乱反正之后,他们重返原校,两人得以完婚。结婚之日,同事们重撰一联相贺。联曰: “情如几何曲线,幸福似小数循环。” 这两副对联,前一副形象地反映了两位数学教师爱情的曲折经历,后联借一个无穷数值祝愿新人美满幸福,地久天长。

朋友,你知道前后两副婚联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巧妙在哪吗?

修辞与命运、荣辱

传说朱元璋做了明朝开国皇帝后,曾与他幼时一起砍柴割草的两个穷朋友去找他,想投奔皇帝沾点光。

在朝廷上,他俩见到了朱元璋,一个开口就说道:“还记得我们一起割草的时候吗?我们偷了些蚕豆放到罐里煮,没等熟你就抢吃蚕豆,把瓦罐也打了,豆撒了一地。你抓了一把撒在地上豆子就往嘴里捂,结果把一根草棒卡在喉咙里了,多亏我俩找来片菜叶,叫你塞在嘴里哽咽。才把草棒吞下去,不然,哪有今天啊!” 朱元璋听了,登时变脸,这家伙把过去的丑事都揭出来了,连喝武士把他推出去斩首。

接着,朱元璋问另一个穷朋友:“你还有什么话说么?”这个穷朋友机智地说:“想当年,我跟随陛下东征西战,一把刀斩了多少„草寇‟!陛下冲锋在前,抢先打破了„罐州城‟,虽说逃走„汤元帅‟,但是活捉了„窦(豆)将军‟,遇见了„草霸王‟挡住了咽喉要道,多亏了„蔡(菜)将军‟助阵清除残敌。不然,哪有今天啊!”朱元璋一听这说话的口气,对方完全是跟着自己过关斩将、屡建奇功的将军。便转怒为喜说:“这才是寡人的功臣哩。”随即降旨,封他为将军。

同一件事,前者直说揭丑而遭杀,后者在讳饰的基础上巧妙地用了双关、夸张、拟人、借喻、谐音等多种修辞手法。既歌颂了皇帝,使得表面风光,又表了自己的“战功”,而受了封。这个故事一方面讽刺了朱元璋以前的丑态,及当了皇帝讳丑、草菅人命的丑恶心态,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在旧社会特殊场合下,是否善于辞令,是否运用修辞及委婉的说法,就会关乎到一个人的性命存在,以至仕途升迁的。

善于讽刺的苏轼——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苏轼有一次游莫干山,走进一座古庙,打算歇一会儿。庙里的老道士看见苏轼穿着简朴,冷淡地指指椅子,说:“坐.。”回头对道童喊道:“茶。”

苏轼坐下来同老道士闲聊,老道士发觉来客知识丰富,不像一般的读书人,就把苏轼请到大殿,客气地说:“请坐。”又对道童喊道:“敬茶。”

两人谈了一会儿,老道士越发感到客人才华出众,不禁问起客人的姓名来,这才知道客人是名扬四海的大文学家苏轼,于是连忙起来作揖,恭恭敬敬地把客人请进客厅,说:“请上坐!”又对小道童叫道:“敬香茶!”

苏轼告别时,老道士恳求给他写字留念。苏轼一笑,挥笔题了一副对联: “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

老道士知道苏轼在讽刺自己,不由得脸红了。红得像猴子的屁股。

这个故事虽短,却生动有趣,给人留下了深刻地印象。这个故事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描写老道士对苏轼的态度,就用了对照。苏轼的对联,就是对偶。重复一个“坐”字,又是反复。最后说老道士的“脸红得像猴子屁股”,又是比喻。苏轼把老道士招呼客人和命令小道童倒水泡茶的话连起来,讽刺老道士是个势利眼,又是用的讽刺。

由此可见,人们常常不是单一地运用某种修辞手法,而是把修辞手法交错起来,综合运用。这样便于增强语言的表现力量。

红花直笑白头人——拟人与拟物

拟人就是把物当做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和活动的修辞手法。唐代诗人章孝标多次参加科举考试,直到晚年才中进士。他怀着兴奋的心情回家了,走到杭州樟亭驿时,看到野外红花似火,又想到自己白发苍苍,年已及幕,好不容易中了进士,做了一个小官,不禁感慨万千,于是提笔在驿站的墙上写道: 樟亭驿上题诗客,自此寻为山下尘。世事日随流水去,红花直笑白头人。诗中流露出一种悲凉、感伤的情绪。据说,他回到故乡不久就死去了。其中“红花直笑白发人”就是用了拟人化手法。红花是植物,怎么会“笑”呢?诗人将描绘人的表情动作的“笑”,用在植物上,将植物人格化,这就是拟人。

么是拟物呢?拟物是把人当作物,或把一种物当作另一种物来描写的修辞手法。如当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提出进化论时,教会疯狂地攻击他。而英国的博物学家赫胥黎却勇敢地为其辩护宣传,进行论战驳得反动宗教势力哑口无言。因此教会诅骂他是“达尔文的斗犬”。只要一看到他就会在心中嘀咕:“当心,这只狗又东闻闻,西嗅嗅,寻找下嘴的地方来了。”“是啊,盗贼最害怕嗅觉灵敏的猎犬!”赫胥黎总会反唇相讥。从上面对话中可知:“斗犬”、“狗”的动作、“嗅觉灵敏的猎犬”都是拟物从而把人物的心理、外貌、神态活灵活现展开在人眼前。确定生动,栩栩如生。这比直接说,更有斗争的气氛。

顾恺之的画像——衬托

顾恺之是东晋时的大画家。他多才多艺,能写诗作赋,擅长书法,尤其精通绘画,被后人尊为“画圣”。一次,他给谢鲲画肖像画,却把谢鲲画在山岩之间。谢鲲是当时的名门望族,按理说给他画像,应画上高堂华屋、古物珍玩,怎能画些险岩怪石呢?有些人看了画不明白,就问顾恺之。顾恺之说:“谢鲲喜欢游山玩水,这样的人物应该把他画在山岩之间。”

原来顾恺之那么画还是为了用山岩作背景来突出人物的性格。这种方法就是衬托。俗话说:“红花虽好,需要绿叶扶持。”在绿叶的映衬下,红花就显得更加鲜艳了。所以,衬托就是为了突出某一种事物而用另一种事物加以映衬的修辞手法。如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反景入森林,复照青苔上。<以有声反衬寂静,以有光反衬树林的幽暗。>“鸟鸣山更幽”,“鸟鸣林愈吵”,“会场很静,听得见人们心跳的声音”,“听得见心跳的声音”,“连一口针都听得见。”等等都是以有声反衬寂静的。

从顾恺之画像的故事中,我们看到:衬托必须是两个以上的事物同时出现,一个衬托另一个。如红花与绿叶,红花是主体,绿叶是用来衬托红花的,叫客体。运用衬托的目的,就是为了利用客体来突出主体,使主要的事物更加鲜明。然而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有时是相似的,有时是相反的,根据主体和客体的不同关系,能把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两大类。那么,顾恺之画像的故事用的是哪一类衬托呢?我们明白了正衬和反衬的特点,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女孩作诗 --正衬

什么是正衬呢?正衬就是从正面去衬托的修辞手法,特点是用事物类似的条件,采用和主体相同或相近的客体事物去做主体的陪衬,从而突出主体事物的特点。“女孩作诗”的故事,用的就是正衬。

唐朝的时候,有个七岁的女孩很会作诗。武则天闻知此事,立刻召见她。女孩的哥哥就把女孩送到京城,武则天出题让女孩当面作诗。女孩子的诗果然做的又快又好。武则天很喜欢她,便要她留在宫里,女孩的哥哥只好独自回家乡了。临别那天,武则天让女孩子写诗送别哥哥。女孩看见远处云雾蒙蒙,近处秋风吹动,黄叶纷飞,天空一行大雁排成人字飞过,她想到马上就要同哥哥分离了,不禁流下热泪,随即吟道: 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飞。

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

诗的意思是:“离别时的道路上飘动着云雾,送别的亭子外边黄叶纷飞,所叹的是我要同哥哥离别了,不能像天空的大雁一 样一起回家乡了。”诗中流露了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留恋,对离别的伤感。武则天听了,也很同情,就让女孩同她哥哥一起回去。女孩要离别亲人,她的心情悲凉愁苦。为了突出这愁苦的心情,她用秋云、黄叶、南归的大雁这些凄凉的色调来衬托,从而使惜别的感情更为浓烈。这种用类似景物来衬托类似的心情的修辞手法就是正衬。用凄凉的景物来衬托悲苦的心情是正衬,用明朗的景物来衬托快乐的心情也是正衬。

前文说的谢鹍喜欢游山玩水,顾恺之把他画在山岩之间,用的就是正衬的手法,目的是为了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谢安为什么喜欢这几句诗——反衬

衬托的另一种就是反衬。反衬就是从反面去衬托,是利用事物相反的条件,采用和主体事物相反或相差异的客体事物去作陪衬,以突出主体事物的特点。为了更好地了解反衬的特点和作用,我们再看一个故事。

谢安是东晋时政治家,还当过宰相。公元三八三年前秦皇帝苻坚领兵南下,想一举灭掉东晋。在危急关头,谢安派弟弟谢石和侄儿谢玄领兵拒敌,淝水一仗,打败了苻坚,挽救了东晋。谢安不仅会打仗,还很欣赏诗。一天,他读了《诗经》,便问子侄们:“你们说说《诗经》里哪几句诗最好?”别人都不敢作声,独有他的侄女谢道韫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两句最好。”谢安十分高兴,称赞侄女:“你真有诗人的气质啊!”因为谢安也认为这几句是《诗经》里最有艺术性的诗句。

这几句诗的意思是:过去我离家奔赴战场,青青的柳枝拂我的衣裳;今天我返回家乡,雪花纷纷扬扬。这几句诗出自《诗经·小雅·采薇》。这首诗写的是守卫边疆士兵的劳苦。为了表达士兵的感情,作者运用了反衬。士兵被迫离家上战场,心情是十分悲苦的,偏偏赶上了明媚的春光明媚的春光,柳枝在春风中飘飘荡荡。在战场上九死一生,好不容易打完仗回来了,他的心情是愉快的,偏偏赶上刮风下雪的愁苦景物。士兵不顾下雪路难走,急着回家,这就格外显得欢乐了。用欢乐的景物衬托出悲哀的心情,用凄凉的景物衬托欢乐的心情,加倍增强了感情的表达作用。因此,有人认为反衬比正衬表现力更强。

谁是好官儿 ——对照

对照也叫对比,是一种把相反事物并举出来,形成鲜明对比的修辞手法。

战国时期,齐威王打听地方官的情况,大家回答说:“最好的是阿城大夫,最坏的是即墨大 夫。”齐威王决定先派人去调查调查,然后再进行奖励和惩罚。调查工作完毕,齐威王召回两位大夫。

那一天,他先叫人在堂上烧了一锅开水,然后把两人叫上来,说:“即墨大夫,我派人到你管理的地方看了,你那里庄稼长得好,老百姓安居乐业,只因你没给朝中官员送礼,他们就说你的坏话,我却要奖你一万户的俸禄。”

随后,齐威王又对阿城大夫说:“我也派人到你管理的地方看了,你那里田地里长满了野草,老百姓缺吃少穿,只因你给朝中的官儿送礼,他们就说你 的好话,我却要你下开水锅。”齐威王奖励了即墨大夫,惩办了阿城大夫,从此贪官污吏就收敛些了。

这个故事里,即墨大夫为国为民,不送礼拉拢人;阿城大夫为私为已,送礼拉拢人,形成鲜明的对比。朝中官员因即墨大夫不送礼,就说他坏;因阿城大夫送礼,就说他好,形成鲜明的对比。齐威王奖励即墨大夫,惩办阿城大夫,这也是鲜明的对比。从这些对比中,谁好谁坏,一目了然。这种把相反事物用比较方法加以描述和说明,很容易使人从对立中掌握事物的特点,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是对照的作用。

这个故事讲了“对照”的一种方式,“对照”还有另一种方式。那就是对比。请看下面的故事。

名曲的代价——对比

舒伯特是十九世纪奥地利的大作曲家。他一生写了大量的作品,但生活贫困,有时穷得连顿饭也吃不上。有一次,他肚子饿了,身上却连一点儿钱也没有。他走进维也纳饭店,四处张望,也没找到一位熟人,借钱吃饭也没有希望了。这时,他的目光偶然落到一份报纸上,看见上面登了一首小诗。他拿起来读了一遍,然后走到窗前,给它谱上乐曲。他把乐曲交给店主,店主便给他做了一份土豆烧牛肉。舒伯特死后三十年,这首谱在报纸上的乐曲手稿在巴黎一家拍卖行里以四万法郎的高价售了出去。这首乐曲就是闻名世界的《摇篮曲》。一盘土豆烧牛肉与四万法郎,这是多么惊人的对比呀!这是《摇篮曲》的不同遭遇,也揭示了舒伯特的命运,控诉了资本主义的罪恶。这个对比与“谁是好官儿”的对比不同。前一个是两个事物之间的对照,这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侧面的对比。对比的方式不同,作用也不同。两种事物的对比,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其目的在于拥护真理,揭示谬误,歌颂光明,暴露黑暗。同一事物两个侧面,两种结果进行对照,往往是为了说明一个事物在不同环境里的不同情况,目的在于揭示环境,或者在于说明事物的辩证关系。

第三篇:励志小故事集锦 (500字)

励志小故事集锦

(一)鱼、钓竿和钓技

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异的问道:「你为何不要?」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老人问:「你要钓竿做什么?」小孩说:「这篓鱼没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

我想你一定会说:好聪明的小孩。错了,他如果只要钓竿,那他一条鱼也吃不到。因为,他不懂钓鱼的技巧,光有鱼竿是没用的,因为钓鱼重要的不在“钓竿”,而在“钓技”。

有太多人认为自己拥有了人生道上的钓竿,再也无惧于路上的风雨,如此,难免会跌倒于泥泞地上。就如小孩看老人,以为只要有钓竿就有吃不完的鱼,像职员看老板,以为只要坐在办公室,就有滚进的财源。

(二)靠自己

小蜗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这个壳的保护!

小蜗牛:毛虫姊姊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她却不用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毛虫姊姊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啊。小蜗牛:可是蚯蚓弟弟也没骨头爬不快,也不会变成蝴蝶他什么不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 大地会保护他啊。小蜗牛哭了起来:我们好可怜,天空不保护,大地也不保护。

蜗牛妈妈安慰他:所以我们有壳啊!我们不靠天,也不靠地,我们靠自己。

(三)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一天,有人找到一位会移山大法的大师,恳求他当众表演一下。大师在一座山的对面坐了一会儿,就起身跑到山的另一面,然后就表演完毕,众人大惑不解。大师道:这世上根本就没有移山大法,惟一能够移动山的方法就是:

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不错。

如果成功没有自己向你走来,请对自己说:“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如果财富没有自己向你走来,请对自己说:“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如果幸福没有自己向你走来,请对自己说:“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四)挖一口属于自己的井

两个和尚分别住在相邻的两座山上的庙里,这两座山上有条河,两个和尚每天都在同一时间去溪边挑水,时间长了两个人便成了朋友.不知不觉5年过去了.突然有一天,左边这座山上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一个星期过去了,右边那座山上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过头了.就没有太在意.哪知第二天,左边这座山上的和尚还是没有下山挑水,右边山上的和尚心想:我的朋友是不是生病了,我要过去看看他,看能不能帮上忙.等他看到老友之后,大吃一惊,因为他的老朋友在庙前打太极拳,一点也不想一个星期没有喝水的样子.他好奇的问:你已经一个星期没有下山挑水了,难道你可以不用喝水吗?朋友到他走到庙的后院,指着你口井说:这5年来我每天挑好水,做完功课后 ,都会挖这口井.即使

有时很忙,能挖多少就挖多少.如今终于让我挖出水了,我就不必在下山挑水了,可以有更多时间,练我喜欢的太极拳了.在任何领域,你的薪水和福利再好,那也只是常规的工作,职责分内的事,也还只是在挑水.可别忘记从现在起,挖一口属于自己的井,培养自己另一方面的实力;昨天的努力就是今天的收获,今天的努力就是未来的希望.(五)幸福就在身边

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急匆匆地走在路上。一个人拦住了他,问道“:小伙子你为何行色匆匆啊?”小伙子连头也不回,飞快地向前跑着,只泛泛地甩了一句:“别拦我,我要寻求幸福。”

转眼二十年过去了,小伙子已变成中年人,可依旧在路上奔波。有一个人又拦住他。“喂,中年人你去哪啊!”“别拦我,我在寻找我的幸福。”

二十年又过去了,这个中年人逐渐变得苍老,面色苍老,面色憔悴,背亦驼得像一张弯弓,可他仍挣扎着,一步一步向前挨。又一个人拦住他,“老头子,你还在寻找你的幸福吗?”“是啊!”当老头回答完这句问话,猛地惊醒,一行老泪流了下来。原来,刚才问他问题的那个人,就是幸福之

神啊?他寻找了一辈子,实际上幸福就在他身边,他却屡次与他擦肩而过。

(六)不要总把自己当做珍珠

有一个自以为是全才的年轻人,毕业以后屡次碰壁,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他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对社会感到非常失望,因为他感到是因为没有伯乐来赏识他这只“千里马”。

痛苦绝望之下,他来到大海边,打算就此结束自己的生命。在他正要自杀的时候,正好有一个老人从这里走过,救了他。老人就问他为什么要走绝路,他说自己不能得到别人和社会的承认,没有人欣赏并且重用他„„

老人从脚下的沙滩上捡起一粒沙子,让年轻人看了看,然后就随便地撒在了地上,对年轻人说:“请你把我刚才撒在地上的那粒沙子捡起来。”

“这根本不可能!”年轻人说。

老人没有说话,接着从自己的口袋里掏了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也是随便地撒在了地上,然后对年轻人说:“你能不能把这个珍珠捡起来呢?”

“这当然可以!”

“那你就应该明白是为什么了吧?你应该知道,现在自己还不是一颗珍珠,所以你还不能苛求立即承认你。如果

要别人承认,那你就要由沙子变成一颗珍珠才行。” 有的时候,你必须知道你自己是一颗普通的沙粒,而不是价值连城的珍珠。若要使自己卓然出众,那你就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颗珍珠。

(七)两个小偷

有两个小偷,路过一个国家,看到广场上正在执行绞刑,小偷问旁边的人被绞死的人犯了什么罪,别人说是偷窃罪,一个小偷很害怕,说,“如果这个世界没有绞刑就好了。”另一个小偷说,“如果没有绞刑,那不是所有的人都变成小偷了吗?”

其实,无论什么领域,都有“绞刑”,这制约着大多数平庸的人成功,同时也让少数最坚强的人能成就自己的事业。

(八)驴生豪迈

一头老驴,掉到了一个废弃的陷阱里,很深,根本爬不上来,主人看他是老驴,懒得去救他了,让他在那里自生自灭。那头驴一开始也放弃了求生地希望。每天还不断地有人往陷阱里面倒垃圾,按理说老驴应该很生气,应该天天去抱怨,自己倒霉掉到了陷阱里,他的主人不要他,就算死也不让他死得舒服点,每天还有那么多垃圾扔在他

旁边。可是有一天,他决定改变他的人生态度(驴生态度更确切点),他每天都把垃圾踩到自己的脚下,从垃圾中找到残羹来维持自己的生命,而不是被垃圾所淹没,终于有一天,他重新回到了地面上。

亲爱的朋友们,请不要抱怨你的专业不好,不要抱怨你的学校不好,不要抱怨你住在破宿舍里,不要抱怨你的男人穷你的女人丑,不要抱怨你没有一个好爸爸,不要抱怨你的工作差,工资少,不要抱怨你空怀一身绝技没人赏示共裸,现实有太多的不如意,就算生活给你的是垃圾,你同样能把垃圾踩在脚底下,登上世界之巅。这个世界只在乎你是否在到达了一定的高度,而不在乎你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上去的,还是踩在垃圾上上去的。我认为踩在垃圾上上去的人更值得尊重。人生没有失败,看驴生豪迈,只不过从头再来......

第四篇:趣味数学小故事集锦

趣味数学小故事集锦 1、0和它的数字兄弟

有一天,森林里面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它们长相很特别,动物们都很奇怪,要求他们一一介绍自己。第一个走出来 一个瘦子,它说:“我是1,像支铅笔细又长”。接着又走出一个说:“我是2,像只小鸭水上飘。”第三个说“我是3,像 只耳 朵听声音。”“我是4,像面小旗随风飘。”“我是5,像支衣钩挂衣帽。”“我是6,像棵豆芽咧嘴笑。”“我是7,像把镰刀割 青草。”“我是8,像支麻花拧一道。”“我是9,像把勺子能盛饭。”“我是0,像个鸡蛋做蛋糕。”他们刚介绍完了,小鹿又 问道”你们中间谁最大?谁最小呢?”9站出来,很骄傲地说“我是9,我最大。” 0耷拉着脑袋说“我最小。”“对,就是这个 表示什么都没有的0。”9用冷淡的口气说道。9刚说完,动物们和它的数字兄弟都笑了。0更加不好意思了,动物们看到0这么没 有用,都不愿意和它一起玩。它们在一起唱呀!跳呀!非常开心。突然一只 大象在里面挣扎了很久,用了很大的力气总想爬上 来,它爬呀爬累得满头大汗,腿也挂破了,鲜血直流。可是,怎么也爬不上来,它只好在里面大声“救命 呀!救命呀!”动物 们听到了,就纷纷跑到洞口边,想把大象救出来。数字1到9也来帮忙了。他们组成最大的数字987654321,显示了最大的力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把大象拉上来。这个时候,只听见后 面有一个微弱的声音说道“我也来试试。”它们一看是0,就勉 强的同意它也来帮忙。它们重新组成数字9876543210,它们的力量一下子 就增大10倍。哈哈……,一下子就把大象拉上来了。动物们都很感谢数字兄 弟,同时也为冷落了0感到愧疚,它们都来到0的身 边,愿意和0做朋友。数字兄弟也开始重视0了,愿意 和它一起玩耍。从此以后,0再也不自卑了,它觉得自己还是很有用的。、美丽的植树图案

很久很久以前,阿拉伯数字王国的国王过20岁生日,罗马数字王国派人送来了20棵珍贵的树,作为生日礼物。阿拉伯数 啊。“20”大臣张榜招贤,凡是能巧妙地栽这20棵树的人将有重赏。可是,谁也设计不出来。“20”大臣日夜思索,翻了大量的资料,又用石子进行了一次次的试验。他画了成千成万个图样。画着,试着,忽然,他 眼睛一亮,看到了一张极其美妙的图案。“20”大臣立即把图案奉献给国王。国王见了非常高兴,“20”大臣指着图案对国王说:“陛下,您看,图中所栽的树不 论横数、竖数或斜数,每行都是4棵,这样最多18行。” 国王赞叹不止,说:“这样美丽奇妙的植树图案,我在任何公园都没有看见过,简直太美妙了。我要重重地赏您!”。我要重重地赏您!” 国王赞叹不止,说:“这样美丽奇妙的植树图案,我在任何公园都没有看见过,简直太美妙了。我要重重地赏您!” “对,这是一位名叫山姆·劳埃德的数学家发明和设计的,我只是把他设计的图案用到植树问题上来。”“20”大臣据实说。“好,好,你能用上这个图案,也是有功的。”说着,国王宣布了对“20”大臣的奖赏,并将这个图案命名为“20图案”,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植树图案。国王立即派人按照“20图案”把20棵树栽在宫廷的花园里。从此,这美丽的植树图案就一直流传至今。

您肯定想知道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植树图案”是什么,请快来在本“趣味数学故事集锦”栏目中找一找吧、蝴蝶效应

气象学家Lorenz提出一篇论文,名叫「一只蝴蝶拍一下翅膀会不会在Taxas州引起龙卷风?」论述某系统如果初期条件差 一点点,结果会很不稳定,他把这种现象戏称做「蝴蝶效应」。就像我们投掷骰子两次,无论我们如何刻意去投掷,两次的物是 相同的。Lorenz为何要写这篇论文呢? 这故事发生在1961年的某个冬天,他如往常一般在办公室操作气象电脑。平时,他只需要将温度、湿度、压力等气象数据 输入,电脑就会依据三个内建的微分方程式,计算出下一刻可能的气象数据,因此模拟出气象变化图。这一天,Lorenz想更进一步了解某段纪录的后续变化,他把某时刻的气象数据重新输入电脑,让电脑计算出更多的后续结 果。当时,电脑处理数据资料的数度不快,在结果出来之前,足够他喝杯咖啡并和友人闲聊一阵。在一小,结果出来了,不过令 他目瞪口呆。结果和原资讯两相比较,初期数据还差不多,越到后期,数据差异就越大了,就像是不同的两笔资讯。而问题并不 出在电脑,问题是他输入的数据差了0.000127,而这些微的差异却造成天壤之别。所以长期的准确预测天气是不可能的。

参考资料:阿草的葫芦(下册)——远哲科学教育基金会、动物中的数学“天才”

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 成。组成底盘的菱形的钝角为109度28分,所有的锐角为70度32分,这样既坚固又省料。蜂房的巢壁厚0.073毫米,误差极小。丹顶鹤总是成群结队迁飞,而且排成“人”字形。“人”字形的角度是110度。更精确地计算还表明“人”字形夹角的一半—— 即每边与鹤群前进方向的夹角为54度44分8秒!而金刚石结晶体的角度正好也是54度44分8秒!是巧合还是某种大自然的“默 契”?蜘蛛结的“八卦”形网,是既复杂又美丽的八角形几何图案,人们即使用直尺的圆规也很难画出像蜘蛛网那样匀称的图案。冬天,猫睡觉时总是把身体抱成一个球形,这其间也有数学,因为球形使身体的表面积最小,从而散发的热量也最少。真正的数学“天才”是珊瑚虫。珊瑚虫在自己的身上记下“日历”,它们每年在自己的体壁上“刻画”出365条斑纹,显然 是一天“画”一条。奇怪的是,古生物学家发现3亿5千万年前的珊瑚虫每年“画”出400幅“水彩画”。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当 时地球一天仅21.9小时,一年不是365天,而是400天。(生活时报)数学小故事之

(一)……《改编数学故事(绳子到底多么长?)》

姥姥要给小明做新被子,星期天,妈妈领着小明去商场买布料。布料选好了,妈妈请售货员阿姨捆扎一下,提着方便。不巧,售货员阿姨没有找到绳子。售货员阿姨告诉小明去服务台找一个叔叔拿绳子。

小明一路小跑,到了服务台,他很有礼貌地说:“叔叔您好!请给我一根2厘米长的绳子,我要捆布料。” 叔叔先是吃了一惊,然后笑着说:“小同学,你弄错了吧?2厘米长的绳子能捆什么?是要2米长的绳子吧!”说完叔叔找了一根约2米长的绳子递给了小明。

小明不好意思地拿过绳子往回跑,他想:对啊!2厘米只有两个手指那么宽,太短了,而2米=200厘米呢!怪不得叔叔笑话我!

阅读启发:同学们,数学是来不得半点儿马虎的,我们在认识长度单位时,一定要联系生活,千万不能凭空想象。你看,小明就因此闹出了这么一个大笑话,我们可不要学他哟!

数学小故事之

(二)……《小虎漫游数学王国(巧过数字河)》

有一天,小虎和小莉姐弟俩一起出去玩。他们俩走着走着,忽然面前出现了一条河,河上没有桥,小虎想游过去,可当小虎跑到河边一看吓的大叫起来:“小莉,河里有鳄鱼!”

细心的小莉发现河中有许多露出水面的石头,只是有个怪现象,那就是每块石头上都有数字。

小虎不管三七二十一,走在前面,一边走还一边报数:“1、2、3、5、8。”

突然小虎停了下来说:“8的前面有好几块石头,该走哪一块呢?”

小莉提醒道:“小虎当心,不能乱走,我发现这些数字好像有规律!”

于是他俩停下来进行研究:1、2、3、5、8、(?)、(?)……,小莉:“8后面应该是几?”

小莉思考了一会儿兴奋的说:“我知道了!你看每个数字都是它前面两个数字的和,所以8后面应该是5+8=13。”

小虎接过话说道:“太简单了!13后面应该是21、21后面应该是34……”这样他俩成功的渡过了数字河!

阅读启发:大自然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多动脑筋、认真思考,就能发现数学真得很奇妙!

数学小故事之

(三)……《数学王国的选举》

一个晴朗的早晨,数字们伸伸懒腰,做个深呼吸,开始了新一天的生活。

今天是民主选举的日子,数字们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伍,敲锣打鼓造着声势,他们要选出最独特最优秀的一个人来当这个数字王国的国王。

竞选宣言开始了,首先上场的是数字“0”。只见圆嘟嘟的数字“0”,一步一滚地爬到讲台上,“数字王国里的数字们,你们说,谁是最独特的?是我,数字0。你们看,我全身光滑圆润。而且我是你们当中所有人的基础,俗话说一切从零开始。没有开始,哪有结果。所以我是最独特的也是最棒的!投我一票吧!”

说完,0扭动身体,下面的“粉丝”狂热地叫着:“0!0!0!最独特!0!0!0!你最棒!”

在0的粉丝们狂热的叫喊声中,数字“1”上台了。只见身材修长的1迈着方步走到讲台上,朝下面彬彬有礼地鞠了一个躬,“全体数字们,大家好,你们看,我长得多特别,我这身材,是很多人的榜样。像建造房子用的柱子,大树的主干,他们都很羡慕我的身材,无时不刻地在模仿我。我也是最优秀的,我是最小的自然数,没有1,就没有2,如果不从我这个基础做起,就不会有世界。所以我是最独特也是最棒的!投我一票吧!”

说完,1挥动他那纤长的双手,台下的粉丝们情绪激动,大喊:“1!1!1!最独特!1!1!1!你最棒!”

数字“2”移动着它那像唐老鸭似的身体,走向讲台。“安静,安静!”没想到,今天数字王国的粉丝们来得真不少,现场真是太热闹了。“我是数字王国里最受人欢迎的数字,你们看,人类有了左耳就有右耳,有了左手还有右手,有了左腿还有右腿,都是成双成对的,那是为什么?那是因为喜欢我啊!有了我数字2,这世界充满了快乐!任何人只要和我一拥抱,他的快乐都会成双!所以我是最独特的,也是最受欢迎的!投我一票吧,我一定会让大家的快乐加倍!”

数字“3”出场了,下面立即骚动起来,秩序开始有点混乱了。还没等“3”发言,就有记者朋友举过话筒:“3,请问你什么时候成为人类最狂热崇拜的数字的?请说说你的成功之路吧。”“3,请问你什么时候成为人类一种吉祥的代号的?请说说你的诀窍吧。”

呆头呆脑的“3”好不容易回过神来:“这个啊,我也不知道啊。我也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好的,人们怎么那么喜欢我呢?”数字“3”接着说:“说我独特吧,我好像也不独特,因为我长得像数字8的一半。说我最优秀吧,可我的技术不是第1名也不是第2名。”下面的粉丝开始尖叫起来:“3你最独特,因为8太完美了,我们没办法做到,我们就喜欢你的不完美。3你最棒,因为你是3,你永远有奋斗的目标,你永远可以有进步,我们要向你学习。”

接下来,数字4、5、6、7、8、9一个接一个地上台了。所有的数字都发表了自己的竞选宣言,个个慷慨激昂,粉丝们狂热地叫喊着。

经过激烈的角逐,数字王国进行全民公决,最后数字“3”以高达519万票高居榜首,当选数字王国里的国王。

于是,不起眼的数字“3“开始了他不可思议的国王生涯。

阅读启发:同学们,为什么数字“3”当选为数字王国里的国王呢?那是因为数字“3”为人谦虚、做事认真,注重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永远有奋斗的目标,永远要求自己进步,所以当选为数字王国里的国王。我们要向数字“3”学习,做个最棒的自己!

数学小故事之

(四)……《数学岛历险记(包子铺里的数学)》

马克和欧拉是一对好朋友,他们一起进入数学岛体验生活。“咕噜……”欧拉:“什么声音?”马克指着自己的肚子笑道:“它向我提意见了。”马克这么一说,欧拉也感到自己有些饿了,欧拉:“听说数学岛里吃饭是免费的,我们今天去吃顿好的!”

他俩去了好几家饭店,可是都因为没能回答出问题而被赶了出来,沮丧的欧拉说:“早知道数学岛生存这么难,我就不来了,真向往家里衣食无忧的生活啊!要不我们去救助站喝稀粥?”马克立刻反对道:“那是愚蠢人去的地方,饿死了我也不去!我们再到其他地方试试吧。”

“包子!刚出炉的包子!”马克:“我们去包子铺看看吧,也许那里的题目会简单些!”他俩快步来到包子铺前。

一看:好家伙,这蒸包子的笼屉就有八层,从上往下,一层比一层大。欧拉急不可耐的说:“我们要吃包子!”老板说:“欢迎!欢迎!你俩是今天包子铺的第四批客人,第一批人拿走了全部包子的一半,后来每批人都拿走了剩下包子的一半,现在就请算算你们能拿走多少个包子吧!”

欧拉高兴的说:“快告诉我们一共有多少个包子?”老板好像没有听到似的给他们介绍起包子来:“第一笼我蒸了2个豆沙包、第二笼蒸了6个青菜包、第三笼蒸了10个萝卜包、第四笼、第五笼、第六笼、第七笼我忘记了,最后一笼我蒸了30个肉包。”说完后就不再理他们了。

欧拉着急地说:“不知道蒸了多少,那我们怎么算出一共有多少个包子呀?”

细心的马克仔细想了一下,微笑着对老板说道:“那请给我们拿8个包子吧!”

老板听后立马拿出了八个热腾腾的包子,微笑的说道:“欢迎下次再来!”

欧拉疑惑的问道:“他没有告诉我们一共有多少包子,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马克笑道:“老板在介绍包子时,其实就告诉了我们他笼屉里分别蒸了:2、6、10……30个包子,一共有八层笼屉,已经告诉了我们四层的数量,这是个找规律题,想想每笼差4个,算出来一共有128个包子,第一批人拿走了128个包子的一半也就是64个,还剩64个,第二批人拿了32个,还剩32个,第三批人拿了16个,还剩16个,我们拿一半正好是8个包子。”

饿极了的欧拉一边吃着包子,一边竖起大拇指赞扬道:“你真棒!马克。”

马克一把夺过欧拉手中的包子,说道:“看来想在数学岛生存,也不是很难啊!”

阅读启发:做数学不仅要有聪明的脑袋,更得有细致的心,只要我们用心去对待,动动脑筋,就会发现其实数学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难。

数学小故事之

(五)……《酷酷猴历险记(追赶甜甜沙)》

酷酷猴、帅帅猪和甜甜沙是最要好的朋友。

一天,帅帅猪对好朋友酷酷猴说:“我们去玩赛车吧,甜甜沙已经在那里玩了。”

他俩来到赛车场,见甜甜沙开着赛车,从他俩身边飞驰而过,眼尖的酷酷猴发现甜甜沙没有系安全带,着急的说:“开赛车不系安全带很危险,我追上去提醒她!”

说完酷酷猴驾着一辆赛车追了上去,可这时甜甜沙的赛车已开出去好远,过了一会儿,酷酷猴和甜甜沙都安全的返回了。

帅帅猪问酷酷猴:“你用了多长时间追上她的?”

酷酷猴说:“答案不告诉你,看看你能不能求出来,刚才甜甜沙开的是每分钟行280米的赛车,而我开的是每分钟行350米的赛车,当我去追甜甜沙时,她已先开了1.5分钟,你知道我用了多长时间追上她的吗?” 帅帅猪对酷酷猴说:“我求出来,你们得请客!“

酷酷猴说:“没问题,你答吧。”

只见帅帅猪不紧不慢地答道:“甜甜沙先开1.5分钟,也就领先你280×1.5=420米,350-280=70米,而你的赛车每分钟比甜甜沙的赛车快70米,那你追上她就需要420÷70=6分钟。你们说,我解的对不对?”得意的帅帅猪美滋滋地说。

酷酷猴:“还真难不住你,今天我们就用赛车玩猫追老鼠的游戏!玩完后我请客啊!”

酷酷猴说完,三个好朋友就一起玩起了游戏。阅读启发:解决问题,首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分析过程,一步一步的计算,用追赶的路程除以速度差就能求出追赶所需的时间了!

数学小故事之

(六)……《哪吒智闯水晶宫(猜兵器)》

哪吒得罪了东海龙王,东海龙王以引发海啸来要挟哪吒的父亲,要哪吒交出他的四件武器。哪吒的父亲为了乡亲们的安全,只能把哪吒的宝贝:“乾坤圈、混天绫、火箭枪、风火轮”交给了东海龙王。东海龙王请来了南海龙王、西海龙王、北海龙王和他的大将们一起看管四件宝贝,并告诉哪吒,想取回宝贝,就得闯过一道道难关。

哪吒为了拿回自己的宝贝,独自一人闯水晶宫。此故事就是哪吒在取宝过程中发生的。

哪吒告别了父母,采用“避水法”,向水晶宫游去,来到海底,见到一座雄伟的宫殿,上面悬挂着一块水晶牌,上面用珍珠镶嵌着三个字“水晶宫”,哪吒刚想进入宫中,忽然从四面八方跳出来许多虾兵蟹将,排成一列,为首的就是巡海大将“夜叉”。

只见夜叉手持“戟枪”恶狠狠的说:“哪吒,哪里去?”

哪吒回道:“我到水晶宫取拿回我的宝贝。”

夜叉一听哈哈大笑道:“想进水晶宫,得先过我第一关,不过今天我不用武力,出道题目考考你,如果你答对了,就让你进宫。答不出来,就别想进入宫中。”

哪吒也不想和他打仗,说道:“行!你问吧。”

夜叉:“现在连我在里面共有54个人,每个人手里都有武器,而且顺序都是按戟、斧、弓、刀、枪、剑排列的,你说说,排在最后一位的人手里拿的兵器是什么?”

哪吒无法看到排在最后一位手里拿的兵器,想了想说:“剑!”

夜叉:“你看不到,是怎么知道的?” 哪吒笑着说:“这难不住我,你们一共有6种兵器,而且是按戟、斧、弓、刀、枪、剑的顺序排列的,因为54÷6=9,说明你们按戟、斧、弓、刀、枪、剑的顺序正好排列了9次,那最后一位一定是剑。”

夜叉听后,只能乖乖让开道路让哪吒进入了水晶宫。

阅读启发:遇到问题时要保持头脑清晰,认真思考,寻找到正确的方式、方法,再难的题也能解答出来。

数学小故事之

(七)……《小虎漫游数学王国(开启宝塔之门)》

小虎和小莉姐弟俩穿过森林,来到数学宝塔的脚下,巍巍的宝塔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壮观。

小虎兴奋的叫道:“可以回家啰!小莉我们快进入宝塔拿神钟。”

可是他们围着宝塔转了一周,也没有发现进宝塔的门。

小虎:“没门我们怎么进去?还是请时间爷爷来帮助我们吧。”

小虎连叫三声“时间爷爷!”时间爷爷出现在他们面前,乐呵呵的说:“进不了宝塔了吧,你们看!我给你们带来什么了。”

时间爷爷从口袋里拿出七颗蓝宝石,每颗宝石上都刻着数字。

小虎:“时间爷爷,你的礼物太珍贵了,我们可不能收,你帮我们把宝塔门打开吧!”

时间爷爷笑道:“这可不是一般的宝石,是开启数学宝塔的钥匙。”

说完把他们带到一堵墙前,只见墙上有七个洞,形状像一朵花。

时间爷爷说:“你们把这七颗宝石放入这七个洞中,必须要使每条直线上数字之和为21。”说完留下宝石就不见了。

小虎看到这七颗宝石上分别写着:1、3、5、7、9、11、13,问道:“小莉,你有办法吗?”

小莉蹲在地上,用树枝在地面上算了一会儿,说:“有办法了!”说完就把七颗宝石按要求放入洞中,只见面前的这堵墙打开了。

姐弟俩进入宝塔,小虎纳闷的问道:“小莉,你是怎么算的?”

小莉说:“由于1+3+5+7+9+11+13=49,而图中有三条线,每条线上数字之和为21,21+21+21=63,63-49=14,由于中间这个数字多算了两次,而7+7正好等于14,所以中间这个数字一定是7,然后把剩下的六个数字,分成三组,使每组之和为14,那样再加上中间的7,就都等于21了。” 小虎和小莉顺利的拿到神钟,高兴地回家了。阅读启发:小莉在遇到问题时为什么总能很快的想出办法来呢?那是因为她遇事冷静,不急不燥,思维敏捷,注重寻求方式、方法,所以再棘手的问题都能解决。我一定要向小莉学习!

数学小故事之

(八)……《外星人卡卡奇(爸爸的问题)》

星期天,阿星全家坐着爸爸的摩托车外出踏青,晚春的郊外一切都显得生机勃勃,青山绿水,鸟语花香,阿星躺在草地上,无暇顾及这美好的春光,为没能帮卡卡奇找到能源而苦恼,爸爸的一句话又让阿星看到了希望。

爸爸查看油箱后说:“回家后得加汽油了,要不明天就不能骑摩托车了。”

阿星兴奋的说:“爸爸,回家后你给我些汽油吧。”

爸爸一口回绝道:“小孩子要汽油干什么?既不能吃更不能玩!” 阿星不能说出外星人卡卡奇的秘密,只能说:“我只要一小杯,我们科学课要用汽油做实验。”爸爸这才答应了。

一回到家,爸爸拿出好几瓶汽油准备给摩托车添油,阿星急着要。

爸爸却改口说道:“除非你能回答上我的问题:现在我的摩托车里没汽油,如果我倒进4瓶汽油后连车共重133千克,如果我倒进7瓶汽油后连车共重139千克,你能求出一辆摩托车和一瓶汽油各重多少千克吗?”

阿星想了想后说道:“这个题有点难度爸爸,我仔细想一下再回答你。“

阿星用平时老师教给他的推算法,一步一步的计算,终于算出来了,他高兴地告诉爸爸每瓶汽油重2千克,摩托车125千克!”

爸爸欣慰的称赞道:“阿星这段时间的数学可大有长进!”阿星得意的说:“那当然了,卡卡奇天天教我数学!”爸爸:“哪天把卡卡奇带回家,我们得好好谢谢他!”阿星知道自己说漏嘴了,没敢接话,赶紧倒了些汽油钻进自己的书房和卡卡奇做起了试验。阅读启发:同学们,阿星是怎么算出来的呢?让我来告诉大家:用(139-133)÷(7-4)=2千克,再用133-2×4=125千克。这样就很轻松的算出来了,我厉害吧!这可是妈妈教我的方法哟!以后我会越来越棒的!

数学小故事之

(九)……《数学星球(数学旅行团)》

早就听说距数学星球24光年的地球是个美丽的星球,数学旅行团就要带大家去那里参观旅游。

数学旅行团的导游正要买票,却被难住了。

原来,售票处有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图形精灵每人180元,数字精灵每人120元,团体满八个小精灵每人150元。

数学旅行团有30个图形精灵,20个数字精灵。它们该怎样买票才合适呢?

机灵的数字精灵“28”想了一下自信地说:“我们应该买团体票合适。”

导游听了数字精灵“28”的话后买上了票,全体精灵坐上飞船,向美丽的地球出发了。

注释:

光年:长度单位,在宇宙中才用得上。

飞船:交通工具(这里指速度为1光年/时的超光速飞船)。阅读启发:同学们,为什么数字精灵“28”说买团体票合适呢?让我们计算一下吧:数学旅行团有30个图形精灵,20个数字精灵。如果图形精灵买一张票用180元,用180×30=5400元,数字精灵买一张票用120元,用120×20=2400元,再用5400+2400=7800元,一共需要7800元。如果买团体票,满八个小精灵每人150元的话,那就是150×50=7500元,只需7500元。所以买团体票比较合适。数字精灵“28”用它那充满智慧的大脑很容易地解答出了问题,很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同学们,让我们充分发挥各自的智慧去体验数学王国的乐趣吧!

数学小故事之

(十)……《福尔与数学大盗(黑风寨里任军师)》

数学城外,数学大盗克里躲藏在数学王国西边的森林中,心里对福尔可谓恨之入骨,“福尔,我一定要报仇!”可是成了光杆司令的克里如何才能和福尔斗呢。万般无奈之下,克里决定去投靠黑风寨主——独眼王,于是克里拨通了独眼王的电话……

说起黑风寨,它地处数学王国西面,这里山峦重叠,树木茂盛,只有一处大峡谷通向邻国,是数学王国与西边邻国唯一的通道,然而这一重要通道却被以独眼王为首的一群无恶不作的强盗霸占了,他手下有十大将军,一百零八勇士,全是些残暴之徒。

独眼王听说能掐会算的数学大盗克里来投奔他,于是亲自下山迎接。

数学大盗克里感激涕零:“大哥,这次要不是您收留小弟,我这条命就要葬送在福尔的手上了!”

独眼王:“老弟,这次我不仅留你,还给您安排了个重要的位置,就是我黑风寨的军师!全寨上下除了我,你最大,今后出谋划策的事可就全靠你拉!”

老奸巨滑的克里心想:独眼王手上有人有枪,加上我克里的聪明才智,一定能打败福尔!

独眼王为了表示热情,对手下说:“全体集合,为克里军师接风洗尘!记住宴席上每桌都要有酒、有肉、有汤!”

黑风寨里的强盗们都不服气,心想:一个光杆司令凭什么刚来就当军师,大伙都想试探他一下。

其中负责伙食的厨师问道:“军师,加上你和大王,再加上黑风寨的弟兄们共有120人,按一人一只酒碗、两人一只肉碗、三人一只汤碗,那我得准备多少只碗啊?”

克里知道大伙在试探他的能力,如果不拿出真本事,今后就不能服众。

克里略加思考后说道:“这问题太简单了,你按六人一桌计算,每桌酒碗6只,肉碗3只、汤碗2只,每桌准备11只碗,而120人÷6人=20(桌),共可分为20桌,所以一共要准备11×20=220只碗。”

这时另一个强盗问道:“军师,听说你在数学王国偷金条、夺军火,怎么不见你带些上山孝敬我们的大王啊?”

场下鸦雀无声,大家都想听听克里的解释。

克里苦笑道:“这都怪我的那些手下无能,要是换成我们黑风寨里的弟兄们,我的行动一定能成功!”

克里的回答,让黑风寨里的强盗们听的心里甜滋滋的,对他当选军师也就没有意见了。

阅读启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数学不要惧怕,要充满自信,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充分理解,做题时才会得心应手,越来越喜欢做,充满自信的我们会发现自己真得很棒!克里正是利用自己的自信和智慧赢得了强盗们的认可。不过数学大盗克里可是个大坏蛋哟!我们只学习他的聪明才智,不要学习他干坏事哟!小熊的妈妈生病了,为了能挣钱替妈妈治病,小熊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下河捕鱼,赶早市到菜场卖鱼。

一天,小熊刚摆好鱼摊,狐狸、黑狗和老狼就来了。小熊见有顾客光临,急忙招呼:“买鱼吗,我这鱼刚捕来的,新鲜着呢!”狐狸边翻弄着鱼边问:“这么新鲜的鱼,多少钱一千克?”小熊满脸堆笑:“便宜了,四元一千克。”老狼摇摇头:“我老了,牙齿不行了,我只想买点鱼身。”小熊面露难色:“我把鱼身卖给你,鱼头、鱼尾卖给谁呢? ”狐狸甩甩尾巴道:“是呀,这剩下的谁也不愿意买,不过,狼大叔牙不好,也只能吃点鱼肉。这样吧,我和黑狗牙好,咱俩一个买鱼头,一个买鱼尾,不就既帮了狼大叔,又帮了你熊老弟了吗?” 小熊一听直拍手,但仍有点迟疑:"好倒好,可价钱怎么定?”狐狸眼珠一转,答道:“鱼身2元1千克,鱼头、鱼尾各1元1千克,不正好是4元1千克吗?”小熊在地上用小棍儿画了画,然后一拍大腿:“好,就这么办!”四人一齐动手,不一会儿就把鱼头、鱼尾、鱼身分好了,小熊一过秤,鱼身35千克70元;鱼头15千克15元,鱼尾10千克10元。老狼、狐狸和黑狗提着鱼,飞快地跑到林子里,把鱼头鱼身鱼尾配好,重新平分了,……

小熊在回家的路上,边走边想:我60千克鱼按4元1千克应卖240元,可怎么现在只卖了95元……小熊怎么也理不出头绪来。

你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吗?

第五篇:16个趣味数学小故事集锦

16个趣味数学小故事集锦

数学在人的生活中处处可见,息息相关。若能良好的使用数学,则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快捷。

进入数学的礼堂,让一个一个字符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乐趣与方便。其实计算,就是这么简单。

1、趣味数学小故事——200字

泰勒斯看到人们都在看告示,便上去看。原来告示上写着法老要找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来测量金字塔的高度。于是就找法老。

法老问泰勒斯用什么工具来量金字塔。泰勒斯说只用一根木棍和一把尺子,他把木棍插在金字塔旁边,等木棍的影子和木棍一样长的时候,他量了金字塔影子的长度和金字塔底面边长的一半。把这两个长度加起来就是金字塔的高度了。泰勒斯真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他不用爬到金字塔的顶上就方便量出了金字塔的高度。

2、趣味数学小故事——200字

战国时期,齐威王与大将田忌赛马,齐威王和田忌各有三匹好马:上马,中马与下马。比赛分三次进行,每赛马以千金作赌。由于两者的马力相差无几,而齐威王的马分别比田忌的相应等级的马要好,所以一般人都以为田忌必输无疑。

但是田忌采纳了门客孙膑(着名军事家)的意见,用下马对齐威王的上马,用上马对齐威王的中马,用中马对齐威王的下马,结果田忌以2比1胜齐威王而得千金。这是我国古代运用对策论思想解决问题的一个范例。

3、趣味数学小故事——200字

动物学校举办儿歌比赛,大象老师做裁判。

小猴第一个举手,开始朗诵:“进位加法我会算,数位对齐才能加。个位对齐个位加,满十要向十位进。十位相加再加一,得数算得快又准。”

小猴刚说完,小狗又开始朗诵:“退位减法并不难,数位对齐才能减。个位数小不够减,要向十位借个一。十位退一是一十,退了以后少个一。十位数字怎么减,十位退一再去减。”

大家都为它们的精彩表演鼓掌。大象老师说:“它们的儿歌让我们明白了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它们两个都应该得冠军,好不好?”大家同意并鼓掌祝贺它们。

4、趣味数学小故事——200字

气象学家Lorenz提出一篇论文,名叫《一只蝴蝶拍一下翅膀会不会在Taxas州引起龙卷风?》论述某系统如果初期条件差一点点,结果会很不稳定,他把这种现象戏称做「蝴蝶效应」。就像我们投掷骰子两次,无论我们如何刻意去投掷,两次的物理现象和投出的点数也不一定是相同的。Lorenz为何要写这篇论文呢?

这故事发生在1961年的某个冬天,他如往常一般在办公室操作气象电脑。平时,他只需要将温度、湿度、压力等气象数据输入,电脑就会依据三个内建的微分方程式,计算出下一刻可能的气象数据,因此模拟出气象变化图。

5、趣味数学小故事——200字

唐僧师徒四人走在无边无际的沙漠上,他们又饿又累,猪八戒想:如果有一顿美餐该有多好啊!孙悟空可没有八戒那么贪心,悟空只想喝一杯水就够了。孙悟空想着想着,眼前就出现了一户人家,门口的桌上正好放了一杯牛奶,孙悟空连忙上前,准备把这杯牛奶喝了,可主人家却说:“大圣且慢,如果您想喝这杯奶就必须回答对一道数学题。”

孙悟空想,不就一道数学题吗,难不倒俺老孙。孙悟空就答应了。那位主人家出题:倒了一杯牛奶,你先喝了1/2加满水,再喝1/3,又加满水,最后把这杯饮料全喝下,问你喝的牛奶和水哪个多些?为什么?

6、趣味数学小故事——300字

傍晚,我在奥林匹克书中看到一道难题:果园里的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老王师傅每天给50棵苹果树20棵梨树施肥,几天后,梨树全部施上肥,但苹果树还剩下80棵没施肥。请问: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梨树各多少棵?

我没有被这道题吓倒,难题能激发我的兴趣。我想,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假如要使两种树同一天施完肥,老王师傅就应该每天给“20×3”棵苹果树和20棵梨树施肥。

而实际他每天只给50棵苹果树施肥,差了10棵,最后共差了80棵,从这里可以得知,老王师傅已经施了8天肥。一天20棵梨树,8天就是160棵梨树,再根据第一个条件,可以知道苹果树是480棵。这就是用假设的思路来解题,因此我想,假设法实在是一种很好的解题方法。

7、趣味数学小故事——300字

阿基米德有许多故事,其中最着名的要算发现阿基米德定律的那个洗澡的故事了。

国王做了一顶金王冠,他怀疑工匠用银子偷换了一部分金子,便要阿基米德鉴定它是不是纯金制的,且不能损坏王冠。阿基米德捧着这顶王冠整天苦苦思索,有一天,阿基米德去浴室洗澡,他跨入浴桶,随着身子浸入浴桶,一部分水就从桶边溢出,阿基米德看到这个现象,头脑中像闪过一道闪电,“我找到了!”

阿基米德拿一块金块和一块重量相等的银块,分别放入一个盛满水的容器中,发现银块排出的水多得多。于是阿基米德拿了与王冠重量相等的金块,放入盛满水的容器里,测出排出的水量;再把王冠放入盛满水的容器里,看看排出的水量是否一样,问题就解决了。随着进一步研究,沿用至今的流体力学最重要基石——阿基米德定律诞生了。

8、趣味数学小故事——300字

当高斯还在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天他的数学老师因为想借上课的时间处理一些自己的私事,因此打算出一道难题给学生练习。他的题目是:

1+2+3+4+5+6+7+8+9+10=?

因为加法刚教不久,所以老师觉得出了这题,学生肯定是要算蛮久的。自己也就可以藉此机会来处理未完的事情。但是才一转眼的时间,高斯已停下了笔,闲闲地坐在那里。老师看了,很生气地训斥高斯。

但是高斯却说他已经将答案算出来了,就是55。老师听了吓了一跳,就问高斯如何算出来的。高斯答道:“我只是发现1和10的和是11、2和9的和也是11、3和8的和也是11、4和7的和也是11、5和6的和还是11,又因为11+11+11+11+11=55,所以我就是这么算出来了。”老师同学听了以后,都对高斯竖起了大拇指。后来的高斯长大后,成为了一位很伟大的数学家。

9、趣味数学小故事——300字 八戒去花果山找悟空,大圣不在家。小猴子们热情地招待八戒,采了山中最好吃的山桃整整100个,八戒高兴地说:“大家一起吃!”可怎样吃呢,数了数共30只猴子,八戒找个树枝在地上左画右画,列起了算式,100÷30=3……1

八戒指着上面的3,大方的说,“你们一个人吃3个山桃吧,瞧,我就吃那剩下的1个吧!”小猴子们很感激八戒,纷纷道谢,然后每人拿了各自的一份。

悟空回来后,小猴子们对悟空讲今天八戒如何大方,如何自已只吃一个山桃,悟空看了八戒的列式,大叫,“好个呆子,多吃了山桃竟然还嘴硬,我去找他!”

哈哈,你知道八戒吃了几个山桃?

10、趣味数学小故事——300字

一家手杖店来了一个顾客,买了30元一根的手杖。他拿出一张50元的票子,要求找钱。

店里正巧没有零钱,店主到邻居处把50元的票子换成零钱,给了顾客20元的找头。

顾客刚走,邻居慌慌张张地奔来,说这张50元的票子是假的。店主不得已向邻居赔偿了50元。随后出门去追那个顾客,并把他抓住说:“你这个骗子,我赔给邻居50元,又给你找头20元,你又拿走了一根手杖,你得赔偿我100元的损失。”

这个顾客却说:“一根手杖的费用就是邻居给你换零钱时你留下的30元,因此我只拿了你70元。” 请你计算一下,手杖店真正的损失是多少?这里要补充一下,手杖的成本是20元。如果这个顾客行骗成功,那么共骗得了多少钱?

11、趣味数学小故事——300字

今天,我看一个故事,叫《燕子考青蛙》。故事是这样:一天,燕子对青蛙说:“咱们比一比谁的数学好。青蛙同意了。青蛙出题:上个星期一我吃了一只害虫,星期二吃了3只害虫,以后每天比前一天多吃两只害虫,问一星期共吃多少只害虫?燕子说:”1+3=44+5=99+7=1616+9=2525+11=3636+13=47,你一共吃了49只害虫。

青蛙说:“你考我吧。”燕子说:“上星期一我吃了两只害虫,星期二吃了4只,以后每天比前一天多吃2只害虫,问我一个星期……”“吃了56只害虫”。燕子没说完,青蛙已经说了答案。燕子说:“算得这么快!教教我速算的窍门吧”。青蛙让燕子画7个圈,然后按第一个圈放一只害虫,后面的圈比前一个圈多两只,它们的顺序是1、3、5、7、9、11、13,加起来是49,青蛙在每一个圈外各放一只害虫,再用49+7=56。燕子赞青蛙真聪明。

12、趣味数学小故事——400字

鸡兔同笼这个问题,是我国古代着名趣题之一。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就记载了这个有趣的问题。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

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你会解答这个问题吗?你想知道《孙子算经》中是如何解答这个问题的吗? 解答思路是这样的:假如砍去每只鸡、每只兔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角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这样,(1)鸡和兔的脚的总数就由94只变成了47只;(2)如果笼子里有一只兔子,则脚的总数就比头的总数多1。

因此,脚的总只数47与总头数35的差,就是兔子的只数,即47-35=12(只)。显然,鸡的只数就是35-12=23(只)了。

这一思路新颖而奇特,其“砍足法”也令古今中外数学家赞叹不已。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化归法就是在解决问题时,先不对问题采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将题中的条件或问题进行变形,使之转化,直到最终把它归成某个已经解决的问题。

13、趣味数学小故事——500字

一只蜗牛不小心掉进了一只枯井里,它趴在井底上哭起来,一只癞蛤蟆过来,翁声翁气的对蜗牛说:“别哭了,小兄弟,哭也没用,这井壁又高又滑,掉到这里只能在这里生活了。我已经在这里生活了许多年了。”

蜗牛望着又老又丑的癞蛤蟆,心里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决不能像它那样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蜗牛对癞蛤蟆说:“癞大叔,我不能生活在这里,我一定要爬出去,请问这口井有多深?”“哈哈哈……,真是笑话,这井有10米深,你小小年纪。又背负着这么重的壳,怎么能爬出去呢?”

“我不怕苦不怕累,每天爬一段,总能爬出去!”第二天,蜗牛吃得饱饱的,开始顺着井壁往上爬了,它不停的爬呀爬,到了傍晚,终于爬了5米,蜗牛特别高兴,心想:“照这样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可以爬出去了。” 想着想着不知不觉睡着了,早上,蜗牛被一阵呼噜声吵醒了,一看,原来是癞大叔还以睡觉,他心里一惊:“我怎么离井底这么近?”

原来,蜗牛睡着以后,从井壁上滑下来4米,蜗牛叹了一口气,咬咬牙,又开始往上爬,到傍晚又往上爬了5米,可晚上,蜗牛又滑下来4米,就这样,爬呀爬,滑呀滑,最后坚强的蜗牛终于爬上了井台。聪明的小朋友你能猜出来蜗牛用了多少天才爬上井台的吗?

14、趣味数学小故事——500字

最近“数学商店”来了一位新服务员,它就是小“4”。

一天,小“3”到数学商店买了一支铅笔,小“4”说:“你应付1元5角4分。”

小“3”付了1元5角后问:“还有4分可怎么付呀?”小“4”忙说:“这4分钱你不用付了。”小“3”疑惑地问道:“那你不是要吃亏了?”“不,这是本店的一个规定,叫„四舍五入‟。凡是4分钱或4分钱以下都舍去,如果是5分或5分钱以上,那就收1角钱。”小“4”和蔼可亲地解释道。小“3”高兴地说:“谢谢你,你真好!”

“对呀,我也特别喜欢4。”“25”跑过来说,“因为25×4=100,算起来比较简便,例如:25×87×4=25×4×87,这样算起来不是又快又简便吗?!”

“不错,的确又快又简便,我也喜欢4。”原来是“29”。“25”忙问道:“咦,你怎么也会喜欢„4‟了?”“29”不慌不忙地说:“这你们就不知道了,一般年份里的2月份都是28天,只有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那一年,二月份才是29天,我4年才轮到一次,当然喜欢„4‟了。不过公历年份是整百的,必须是4百的倍数,二月份才有29天,这样的年份叫闰年。”

“啊,„4‟的用处可真大呀!”“25”赞叹道。这位“4”服务员真是个既温柔又惹人喜欢的服务员。

15、趣味数学小故事——500字

大约1500年前,欧洲的数学家们是不知道用“0”的。他们使用罗马数字。罗马数字是用几个表示数的符号,按照一定规则,把它们组合起来表示不同的数目。在这种数字的运用里,不需要“0”这个数字。

而在当时,罗马帝国有一位学者从印度记数法里发现了“0”这个符号。他发现,有了“0”,进行数学运算方便极了,他非常高兴,还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绍。过了一段时间,这件事被当时的罗马教皇知道了。

当时是欧洲的中世纪,教会的势力非常大,罗马教皇的权利更是远远超过皇帝。教皇非常恼怒,他斥责说,神圣的数是上帝创造的,在上帝创造的数里没有“0”这个怪物,如今谁要把它给引进来,谁就是亵渎上帝!

于是,教皇就下令,把这位学者抓了起来,并对他施加了酷刑,用夹子把他的十个手指头紧紧夹注,使他两手残废,让他再也不能握笔写字。就这样,“0”被那个愚昧、残忍的罗马教皇明令禁止了。

但是,虽然“0”被禁止使用,然而罗马的数学家们还是不管禁令,在数学的研究中仍然秘密地使用“0”,仍然用“0”做出了很多数学上的贡献。后来“0”终于在欧洲被广泛使用,而罗马数字却逐渐被淘汰了。

16、趣味数学小故事——800字 门打开了,进来的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刘建明先生请他坐下,小伙子自我介绍说:“我是内地的导游,叫于江,这次我带领了个旅游团到香港来旅游,听说您的大酒店环境舒适,服务周到,我们想住你们酒店。”刘建明先生连忙热情地说:“欢迎,欢迎,欢迎光临,不知贵团一共有多少人?”

“人嘛,还可以,是个大团。”刘建明先生心里一阵惊喜:一个大团,又一笔大生意,真是太好了。作为一名导游,于江看出刘建明先生的心思,他记上心来,慢条斯理的说:“先生,如果你能算出我们团的人数,我们就住您们大酒店了。”

“您请说吧。”刘建明先生自信的说。“如果我把我的团平均分成四组,结果多出一个人,再把每小组平均分成四份,结果又多出一个人,再把分成的四个小组平均分成四份,结果又多出一个人,当然,也包括我,请问我们至少有多少人?”

“一共多少呢?”刘建明先生马上思考起来,他一定要接下这笔生意,“没有具体的数字,应该如何下手呢?”他不愧是精明的生意人,很快就知道了答案:“至少八十五人,对不对?”于江先生高兴地说:“一点都不错,就是八十五个人。请说说你是怎么算的?”“人数最少的情况下是最后一次四等分时,每份为一人,由此推理得到:第三次分之前有1×4+1=5(人),第二次分之前有5×4+1=21(人),第一次分之前有21×4+1=85(人)”“好,我们今天就住这里了。”“那你们有多少男的和女的?”

“有55个男的,30个女的。”“我们这儿现在只有11人的房间,7人、5人的房间,你们想怎么住?”“当然是先生您给安排了,但必须男女分开,也不能有空床位。”又出了个题目,刘建明还从没碰到过这样的客人,他只好又得花一番心思了。冥思苦想之后,他终于得出了最佳方案:男的两间11人房间,四间7人房间,一间5人房间;女的一间11人房间,两间7人房间,一间5人的,一共11间。于江先生看了他的安排后,非常满意,马上办理了住宿手续。一桩大生意做成了,虽然复杂了点,但刘建明先生心里还是十分高兴的。

下载小故事集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故事集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小故事集锦(精选五篇)

    教育小故事集锦 一、为冷漠付费 1935年,时任纽约市长的拉古迪亚曾在一个位于纽约贫民区的法庭上,旁听了一桩面包偷窃案的审理。被控罪犯是一位老妇人,被控罪名为偷窃面包。在讯......

    数学小故事集锦(精选五篇)

    趣味数学小故事集锦 1、0和它的数字兄弟 有一天,森林里面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它们长相很特别,动物们都很奇怪,要求他们一一介绍自己。第一个走出来 一个瘦子,它说:“我是1,像......

    关于春节的小故事集锦

    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社会伦理观念。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春节的小......

    关于诚信的小故事集锦

    诚信是一种责任、一种美德、一种力量!我们要学会诚实守信,做到诚实守信,因为,它是人最美丽的外套,是心灵最圣洁的鲜花……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诚信的小故事集锦相关资料,欢迎......

    管理小故事集锦(五篇范例)

    管理中的奖惩无小事 在心理学上,奖惩是一个很宽泛的词汇,意指能够在对方心理上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的任何外在强加措施。管理中能够让员工感到不舒服的任何举措都是惩罚,能够让......

    成语小故事集锦(完美打印版)

    杯弓蛇影 【成语释义】 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成语溯源】 古代有个叫乐广的人,他有一位很要好的朋友,两个人来往非常密切。可是,自从上次......

    最新幽默小故事集锦[大全5篇]

    某些故事是人类对自身历史的一种记忆行为,人们通过多种故事形式。记忆和传播着一定社会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最新幽默小故事......

    七夕情人节小故事集锦(共5篇)

    关于七夕,你知道有哪些小故事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七夕情人节小故事集锦,欢迎参考阅读!故事1:童装羽绒服甲女,广州工作。甲女网上认识昆明一男子,陷入网恋,从花城赶赴春城,见面方知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