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二年级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有效途径的探究》
课题研究报告 执笔人 李晓蓉
一、问题的提出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苏州大学教授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阅读是什么?阅读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每个民族的文化传承相当大一部分必须是靠阅读来完成的,民族的精神、文化、智慧很多时候是在阅读中熏陶、浸染中习得的。阅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渠道。每一本好书就是一段人生,甚至就是一段历史。读书的过程是孩子认识人生,发现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在童年时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使孩子终身受益。一个热爱读书的民族一定是一个强大的民族,建设书香社会是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在现代社会,阅读成为适应社会的必不可少的功能。而现在的课内阅读局限性大,对学生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课外阅读加以补充,这样不但能学到更多的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提出了具体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其中小学阶段总量应不少于150万字,”“五六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其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同时,“享受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而为学生打下“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由此可见,课外阅读极其重要。
国内外都很重视儿童阅读教育和研究。早在1995年4月,意大利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计划”。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1998年10月签署了阅读卓越法案,超过50万名孩子从1999会计年度中拨给的2亿6千万美元中受惠,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工作。台湾从2000年8月到2003年8月在全岛实施儿童阅读计划。从大陆的情况来看,建国以来,很多学校和老师也在加大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阅读实践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从2000年开始,江苏扬州教育学院的徐冬梅老师与一批志同道合的老师就走到了一起,倡导儿童阅读,研究儿童阅读,引导儿童阅读,开展阅读活动,自编了《亲近母语》读本,共十二册,每个学期一册。每册包括十二个主题单元、四个名著引读单元、八次日积月累、一次读书活动和一份推荐书目,力求保证孩子最基本的阅读的量和质。2004年9月,第一届“中国儿童阅读论坛”在扬州举行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儿童阅读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全国的儿童阅读推广、书香校园建设逐渐形成氛围,儿童阅读研究和实践对小学母语教学的促进作用逐渐显现,如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夏家发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阅读指导”,厦门市教科所苏文木等对“小学大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模式”进行了思考与实践,浙江教育学院汪潮等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与思考。这些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因为缺乏具体的、可以操作的有效措施,如读物的选择,实施的方法、时间、评价考查的方法等,因此很难将新课标中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认真分析学生可能拥有的阅读材料,无非是这些:(1)教材;(2)补充阅读;(3)家中订阅的报刊和藏书;(4)学校图书馆;(5)向他人借阅;(6)社区及公益图书馆。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的孩子来说,除了教材,他们可能拥有的阅读材料是非常有限的。可以说,我们的很多孩子只是读着教科书长大的。不妨做一个统计,12册教材,每册教材的课文一般不超过30篇,每篇平均800字,那么无论哪一套教材,学生如果只读教材,那么他的阅读只有不到30万字,30万字是什么概念?不足一部《安徒生童话》,四分之一部《三国演义》,没有量的积累,即使教材篇篇是精品,孩子们又能获得多深的阅读体验,形成什么样的阅读修养呢?还不必说,实际上,我们的课文有不少千篇一律的东西,有不少实际上孩子们不喜欢、觉得不可亲的东西。课外阅读的现状如何呢?孩子们可以获得图书的渠道实在有限。学校的图书馆是什么状况?老师们都很清楚,藏书不多,新书很少,更新很慢,缺乏管理是普遍的现状。家庭的藏书水平更是不堪一提。社区图书馆、城市图书馆的建设也难如人意。除了图书资源的缺乏。学生应该读、适合读哪些书,怎样读书,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都是很少有人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孩子们在缺乏引导的环境下,读着各种各样的卡通书,读着一些流行书,读着一些适合和不适合他们阅读的书。孩子没有过错。当书店充斥着铺天盖地的教辅图书的时候,当我们整天让学生埋头在题海题山中的时候,说的难听一些,当我们自己既不读也不写的时候,当我们根本就不了解他们喜欢读什么,应该读什么的时候,当我们的家长热衷于让孩子们在各种兴趣班、竞赛班中疲于奔命的时候,我们能责备孩子不喜欢读书吗?综观当前我市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令人担忧,为数不少的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缺乏阅读的良好心理;有些教师把课外阅读作为一种任务硬压给孩子,造成压抑的心理环境,影响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使课外阅读成为负担;再加上阅读资源芜杂,读物缺少童趣等因素也妨碍了学生阅读兴趣的产生,课外阅读难见成效。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阅读兴趣比较单一:休闲性阅读占据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现在的孩子们最爱看的是诸如《虹猫蓝兔》《奥特曼》《蜡笔小新》等卡通、漫画休闲类书籍,这些书与文学经典著作相比,多了一些庸俗,少了很多先人富有哲理的思维火花,少了许多描述人性的闪光。(2)阅读习惯和阅读量大相径庭:家长受过比较高等教育的家庭,他们的孩子通常会比所受教育比较低的家庭的孩子有更好的阅读习惯、更长久的阅读时间、更大的阅读量;家长的兴趣指向及言传身教影响着孩子们的习惯养成。(3)课外阅读的时间的比重减少:电视、电影、上网等多种活动方式的包围之下,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孩子们有了更多活动选择;同时,在这些活动方式的冲击下,课外阅读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时间被无聊的电视节目占据着,学生变得不愿独立思考,特别依赖其他人。(4)阅读消费较少:经调查,小学生的诸多消费中,用于娱乐的消费远远高于购买书刊的费用。(5)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阅读能力正在退化:学生缺乏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缺乏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6)学校和家庭教育对传统文化的渗透比较零散,没有成型的、系统的传统文化课程和资源,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理解、认识不够,对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意识不强。儿童早期阅读发展不充分,后天则难以弥补。因此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天天阅读的习惯,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认识能力,满足学生日益增大的语言信息接受能力,实在是师生共同需要努力的。
二、研究理论依据
1.心理学理论 兴趣是积极认识事物的特殊倾向,它首先由新异的刺激所引起,凡是新的事物、新的形象、新的学习内容、新的教学方法都能引起认知兴趣。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它往往同愉快的情绪体验联系在一起。兴趣具有探索性的特点,凡是对某种事物感兴趣,就会去积极探索它的奥秘,力求把它认识清楚。“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兴趣,何愁他们不去读呢?何愁他们不读得“欣然忘食”呢? 2.《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提出了具体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学生的发展具有未定性,教师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必须给予足够的外部强化和指导。把课外阅读理解为一种集体性的综合活动,有助于让此项活动更为有效的开展。
3.阅读是未来社会生存的需要。《学习的革命》一书指出“未来文盲将不再是目不识丁者,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在教育部发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将构建终生学习体系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终生学习的重要性更加突显,终生学习的观念已被普遍认同。不会阅读,就不会学习,因而从小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是终身学习的需要,是未来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未来学习的重要途径。
三、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本课题是一个实践性研究课题。将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研理念的指导下,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开展探索与实践。其研究目标是要探究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有效途径,寻求实用有效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课外阅读评价的模式,指导参与课题研究学校创办自己的特色,增强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提高课题组实验教师的综合素养。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特点研究、培养其课外阅读兴趣有效途径的探究、建立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评价方案、培养书香教师、创建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的研究等方面。
1、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特点的研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依据儿童心理学理论,了解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根据其兴趣特点,才能为学生与好书之间搭建桥梁,才能把坐在电视机前看肥皂剧的学生吸引到书桌前。
2、培养课外阅读兴趣有效途径的探究。
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方法、途径的研究有不少,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亲子阅读、班级读书会、社区读书活动等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在众多的方法面前,我们要通过实践探寻适合我们本地学校特点、学生特点的真正实用有效的途径。
3、建立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评价方案。
有教育活动就有教育评价。为了实现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和学生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将在研究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特点及培养课外阅读兴趣有效途径的同时,开展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评价的研究,逐步建立一个完整的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评价方案。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取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1.调查研究法
进行“小学生阅读兴趣与习惯”问卷调查,了解分析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研究如何通过有效的途径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2.实验研究法 选取研究基地的若干班级设置对照实验,研究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及阅读能力的提高等问题。3.行动研究法
选定若干小学学校作为本课题的研究基地,深入班级,与教师一起进行培养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的实践与创新,研究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系列实践与理论问题。
五、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为2009年3月至2009年6月,这是前期准备阶段。本阶段主要完成了如下几项工作:
1、进行了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研究。为了增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我们下到了市属小学(东方红学校、进修附小)、农村中心小学(金石学校)、示范小学(湖铁示范学校)等地着重了解了学校领导、教师对课外阅读的认识,学校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状况,并对低学段的学生进行了有关课外阅读的问卷调查,为研究内容与研究重点的确定奠定了基础。
2、制定了实验研究方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明确了研究的目标,确定了研究的内容,制订了研究的措施,并起草了《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有效途径的探究》的研究方案。该方案分别在本市和湘潭市立项。
3、成立了实验工作组织机构。成立了以湘乡市教育局教研室旷湘平主任为组长的课题领导小组,以市教育局教研室刘力平书记为组长的专家指导小组,以教育局教研室李晓蓉老师为组长的研究小组。课题核心研究人员由实验学校的校长、教导主任、学校语文学科骨干教师代表组成。
4、确立了实验基地。确定了东方红学校、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湖铁实验学校、金石中心小学为本项研究的课题实验学校。
5、进行了理论培训。课题组组长李晓蓉老师参加了省教科院组织的课题培训,学习后组织全体实验教师就课外阅读课题研究的含义、价值、内容、方法等进行了专题辅导。第二阶段为2009年7月至2011年5月,这是具体探索和实验阶段。主要的工作包括对教师的培训,组织观摩学习活动,各校进行研究和交流活动。1、2009年11月16日,课题组在湘乡市教育局教研室组织各实验学校的实验教师召开了会议,听取了课题研究组组长李晓蓉老师关于《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有效途径的探究》的方案报告,李老师对倡导课外阅读的意义、对目前国内外课外阅读的研究情况、对我市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课外阅读研究的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地介绍。湘乡市教育局教研室旷湘平主任对课题的开展、研究方法进行了专题辅导,对本课题研究寄予了殷切的希望。
2、课题组建立了“小语课外阅读”的专题博客:http://blog.sina.com.cn/xi wang cong zhe li qi cheng 及时上传课题相关学习资料,如:课题组的活动计划、活动通知、评比方案、导读课案例等等,利用网络组织各校实验老师进行学习交流,便捷高效。3、2010年3月26日,课题组在市教育局教研室会议室召开交流会议,对前期课题研究情况进行总结,提出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共同探讨,寻求解决方法。课题组实验学校课题负责人和实验教师代表参加了会议,先分别介绍了各校的课题活动开展情况,再提出困惑和问题,集中商讨。刘力平书记亲临会场,对本课题的研究进行了专业的辅导。
湖铁实验学校:进行了学生问卷调查,统计了数据;学校召开了家长座谈会,班主任都就课外阅读这个话题与家长进行了良好的交流、沟通;学校要求教师从自身做起,做个爱读书的老师,成为学生的榜样;课题组实验班级已建立班级读书角,有了推荐书目表,将定期评选读书明星;拟定了一系列的活动计划,广开渠道,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进修附属小学:课题组实验班级先进行了书香教室的精心布置,创设了读书氛围,教室里有书香,有童趣,并以点带面,学校的其他班级都努力布置出具有年级、班级特色的书香教室,整个校园都营造出读书的氛围;课题组实验教师每天都鼓励学生阅读,并且能从孩子的健康发展出发,强调读书的姿势,学校每天午自习检查读书情况;召开了家长会,请优秀的读书型家长进行经验交流;推荐了书目,注重了学生的性别差异,抓“趣”入手。东方红学校:学校已经安排双周周一的第一节课为阅读课,课题组实验班级另增设了一节阅读课,保证每周一节课外阅读课;课题组实验班级召开了“我爱一本书”的班会,大力表扬爱读书的孩子,树立榜样;“每天20分钟”,教师带着学生坐在教室里安静地看书,现在有孩子在早自习之前也能静静地读书;评选了“阅读明星”;寒假给孩子和家长各一份书目推荐表;学校计划5月份,进行“师生共读”的读书活动。
金石中心小学:农村学校的课外阅读现状更令人担忧,许多是留守儿童,没有家长陪伴阅读的习惯,针对实际情况,学校在阅览室增添了书籍,安排了专门的借阅时间;利用学校广播站,每天中午诵读优秀的诗文;课题组实验班级先设立图书角,尽量保证书源;实验教师坚持给孩子们朗读经典;黑板上每周板书一句读书名言,激发阅读兴趣;实验班级每天安排“课前五分钟”,让学生自主进行阅读交流。
同时,大家也谈到了许多困惑,如:班级人数多,总有少数孩子跟不上步伐;面对二年级学生能不能就提摘抄积累这类的阅读要求;农村留守儿童的课外阅读如何保证家庭阅读的时间等等,课题组老师们就这些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明确了方向,达成了共识。我们课题组研究的重心是“兴趣”,我们面对的是低学段儿童,不能拔高要求,如何激发兴趣,保持兴趣才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对于阅读习惯不够好的学生更要多一份耐心,多一份鼓励,多角度评价,与他自身相比较,让他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激发其阅读的兴趣。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教师要在学校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培养他们阅读的习惯,在家庭中的阅读情况需要多做家访进行了解,多与家长交流沟通,让他们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刘力平书记在听取了各实验学校代表发言后,充分肯定了课题组及实验学校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所做的工作,希望实验教师们多交流、多学习,抓住本课题研究的核心“兴趣”两字,拓宽途径,减少功利性,营造氛围,形成崇尚阅读的良好风气。4、2010年5月11日,组织课题组实验学校负责人和实验教师在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进行了课题组观摩交流活动,附属小学实验教师樊细英老师执教了课外阅读指导课《走进童话故事》:
一、激发情趣,揭示专题
1.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最爱看书了,能告诉老师最近你们都在看什么书吗?(学生自由发言)。
2、真棒!现在,书中的一些主人公来和我们交朋友来了,他们是——(课件展示图画白雪公主、美人鱼、丑小鸭、灰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学生看图喊出主人公名字)知道这么多童话人物,真了不起。这些人物都是来自经典的童话,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世界吧!
二、指导阅读
1、过渡:童话世界的大门打开了,小朋友们看看,谁来迎接我们了呀?今天,它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童话故事。
课件出示:怎样读一篇童话故事?(1、先把故事读通、读懂;
2、一边读一边思考;
3、好词佳句要积累。)指名学生将方法朗读一遍
三、师生共读故事《小蜜蜂玛亚》(配优美的音乐伴读)
1、师生自由阅读(学生小组读,播放柔和的背景音乐伴读)
教师边与学生共读故事边观察学生的阅读情况,相机指导,了解学情。
2、表扬读书专注的孩子。读书专注是好习惯。
3、读完故事你想说什么?
四、活动交流会
别急,老师考考你们读书是否认真细心!(小组比赛、宣布比赛方法)
1、眼明手快。(选择题)(1)“皱巴巴”这词怎么读? A、zhòu bā bā B、zòu bā bā(2)“可恶”这词怎么读? A、kě wù B、kě è(3)“土匪”什么意思? A、好人 B、坏人
2、小小裁判官(判断题)
(1)卡桑德拉为刚出生的玛亚讲课。
(2)玛亚很开心地记住了第一对花名:石南花和椴树花。(3)大黄蜂是蜜蜂最好的朋友。(4)蜜蜂用嘴巴上的刺来保护自己。
(5)小蜜蜂玛亚第二天就要飞出蜂房去采蜜了。
3、故事大王(小组练讲故事)。
小蜜蜂玛亚飞出蜂房后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推荐一名学生讲,其他学生补充。
五、拓展阅读。
1、你平常在课外有没有读过什么好的课外书啊?也来推荐推荐,让大家和你一起分享这美妙的童话世界吧!(出示:童话书封面)
3、小结:今天,老师跟大家一起走进童话世界果然没白来,那走进这童话世界给你带来什么?(快乐、知识、道理……)
那怎样才能有更多的快乐、知识、道理呢?(多读书,读好书)
4、同学们,童话很多,经典的有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当代著名作家郑渊洁、金波写的童话。老师希望同学们好好地读一读,你们一定会采到更多知识的花蜜,吸收到更多知识的营养!
樊老师在导入环节就通过亲切的话语,丰富的卡通画面激发了孩子们阅读、交流的热情,在交流中非常自然地概括出课外阅读方法,再指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进行童话故事的阅读,并在整堂课中关注全体学生,用激励的话语鼓励孩子大胆表达读书感受,交流读书会环节用学生喜爱的抢答赛方式,题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注意了层次性,我们完全能感受到孩子们的读书热情和读书的快乐;谭娟老师执教的《识字4》课内课外阅读链接课,把识字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根据教材特点给了学生展示课外阅读成果的平台,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热情。课题组成员在观摩课后听取了附属小学学校语文学科组组长、课题组负责人谭立平老师有关本校课外阅读课题活动开展情况的报告。报告中介绍了附属小学开展的一系列的课题活动:利用国旗下的讲话时间,向全校师生推广课外阅读,如谭立平老师的《浅析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谭娟老师的《名人读书方法介绍》、樊细英老师的《书香伴我快乐成长》;面向一年级小朋友的拼音读写比赛、二年级的“我喜欢这本书”主题写话比赛、三四年级“校园漫画制作大赛”,给孩子们正确的导向;创办了“我们的报”——文学小报,由学生自编自创;“我们的奖品——书签”,优秀的制作作品作为奖品奖励低年级班级的阅读之星;“我们的书”——低年级实验班级创编了《小松鼠的愿望》《我和我的家人》《我们的画》……会后,老师们参观了附属小学校园,从他们的宣传窗、读书角等精心的布置中感受到了浓浓的书香氛围。本次交流活动后,课题组各实验学校的实验教师们都说收获不少,有了更多真切的体会,都觉得应该在原有的探索中拓宽思路,创新活动设计,让学生们更加热爱课外阅读。
5、要让学生们爱上读书,我们教师首先就要成为一个热爱读书的人,不读不写的教师是无法体会读书的魅力,也无法给学生熏陶,让学生耳濡目染的。培养书香教师也是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之一。2010年9月18日,在湘乡市教育局教研室进行了课题组“我和课外阅读”教师读书心得评比活动,本次评比活动,各实验学校先进行了初评,选送了43篇读书心得。在评委公平、公正地评审下,东方红学校周敏老师的《阅读越读悦读》等9篇读书心得获得市一等奖,附属小学徐娟老师《感谢课题研究,让我的教育更快乐》等12篇读书心得获得市二等奖,湖铁实验学校田直老师的《指导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之我见》等17篇读书心得获得市三等奖。翻阅老师们的读书心得,能感受到我们课题实验学校的老师正在努力践行,也正是这样的研究,这样的探讨,这样的活动,给了她们阅读的快乐,给了她们展示的舞台,给了她们更广阔的空间。6、2010年10月9日,课题组在湘乡市东方红学校组织了“建书香校园·润纯真心灵”——小语课外阅读课题组“讲故事”比赛活动。课题组实验学校经过初选,共选送了23位小选手参加比赛。选手们从自己平日阅读的书籍中选取了自己最喜爱的故事,说得绘声绘色,吸引了现场的评委、老师、家长们。经评委当场亮分,最后湖铁实验学校谢欣然等8位小朋友获得市一等奖、金石中心小学刘静怡等15位小朋友获得市二等奖,市教育局教研室领导给获奖选手们现场颁发了证书和奖品——优秀儿童读书。获奖选手们一个个捧着证书和获奖书籍开心地拍照留念,还在那急切地约定阅读后互相交换,看到她们那灿烂的笑脸,感受到她们那份对书籍的热爱,是我们课题组成员最大的喜悦。7、2011年3月15日,在湘乡市教育局教研室召开了课题组的交流会议,首先各课题实验学校会议上对本校前期课题研究工作进行了认真总结、汇报。湖铁实验学校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了再次课外阅读问卷调查,统计了数据,再次进行了认真的分析。通过数字可以发现爱好课外阅读的孩子比例显著增多,家长的意识也得到了改变,更多的家长认识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东方红学校在全校范围内营造读书氛围,同步推进教师的阅读,对课外阅读指导课模式进行了探究;金石中心学校针对学校实际情况,推荐读物有目的、有计划,树立了读书典型;进修附属学校在原有活动的基础上,又进一步组织汇报活动,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如:精美诗文诵读、好书推荐栏目、读书演讲活动等等。接着,课题组负责人李晓蓉老师调查了实验学校对《低年级学生必读书目》《低年级学生评价标准》的实践意见,对两年来课题组所开展的活动进行了总结,对下阶段工作进行了布置。
8、为营造良好的书香校园氛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为进一步深化读书活动的教育效果,促进书香行动的扩大,营造勤奋读书、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课题组进行了“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读书小明星”评选活动,以此次活动展示课题活动开展以来各实验学校的读书成果,推动读书活动向深层次发展。评选出了书香班级:附属小学101班、107班,东方红学校197班、191班,湖铁实验学校93班,金石中心小学二年级班;书香家庭:蒋子璨家庭、张甜懿家庭、廖希哲家庭、黄曦蕊家庭、丁炜盛家庭、尹聆溪家庭、夏天家庭、丁帆家庭、李姝洁家庭、贺博雅家庭;读书小明星王欣慧、黄曦蕊、易杰、周宇君、彭在、童烺、陈智婷、廖希哲、黄卓、张甜懿、蒋子璨、尹聆溪、丁炜盛、李姝洁、贺博雅、丁帆、夏天。9、2011年4月29日,课题组组织各实验学校课题负责人与实验教师前往株洲市庆云山小学和银海学校进行了观摩学习。课题组教师认真听取了学校的领导对了学校书香校园建设的详细介绍,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参观了学校书香环境,并观看师生书香展示活动,课题组教师与学校的领导老师就课外阅读指导的问题进行了亲切的交流。此次交流学习活动,课题组老师们都觉得受益匪浅。我们参观学习的这两所学校的师资力量、学生生源并不是最好的,但因为领导高度重视,如两所学校书香校园氛围的创设、阅览室的布置等等都出自校长的设计,她们的老师说:“我们校长家里的装修都没有这么用心呢。”她们带领全体教师做到了“用心、坚持”,所以,她们的书香建设成效显著,学生的素质得到了真正的提高,这些事实让课题组老师们认识到平时研究中面对的困难并不是不可克服的,只要肯动脑,肯付出,坚持做下来,学生素质的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成效是喜人的。第三阶段为2011年5月至2011年6月,此阶段是课题组全面总结课题研究情况,撰写结题报告阶段。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低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推荐表、低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评价方案等。
1、建立和完善学校对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书目的推荐和评价标准。在完成课题研究方案计划的各项工作之后,课题组要求各实验学校回顾整个研究过程,结合各校学生的实际特点,修改、完善各校的书目推荐表和评价标准。各学校将原有的书目推荐表及评价标准下发至低学段的教师、学生,广泛征求教师、学生、家长的意见,再集中意见,完善。湖铁实验学校的书目推荐表分国内经典和国外经典两类进行了书目推荐;附属小学的书目推荐结合了课内阅读,并创设了学生推荐的方式;东方红学校在给学生推荐的同时,注重了与家长的交流,附给家长的书目推荐;金石中心小学结合学生实际,定期推荐书目。课题组根据课题研究中发现的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特点,在各校课外阅读书目推荐内容的基础上,本着“尊重学生兴趣,推荐经典作品”的原则,拟定了《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有效途径的探究课题组低年级必读书目》。
2、全面回顾研究过程,撰写实验报告。课题组认真回顾了两年的各项工作,收集和整理了各种资源,并由课题组负责人李晓蓉老师主笔撰写了研究报告。
3、推介实验经验。课题组将研究过程和结果向市教育局领导作了汇报,他们都认为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课题研究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学生素质得到了较快的提高,教师得到了专业的成长。因此,决定在全市进行“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有效途径的探究”课题组的成果展示活动,活动现场定在课题组实验学校——湖铁实验学校,在全市范围内推广课外阅读活动。
六、研究结果
1、确定了《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有效途径的探究课题组低年级必读书目》。推荐优秀的阅读书籍是展开课外阅读活动的第一步,许多重视课外阅读的老师也会给学生推荐书目,但没有系统的要求,一些学生难以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阅读读书量,一些学生因为没有读到吸引自己的书籍而错失了最佳的兴趣培养时期。课题组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决定要确定《小学低年级必读书目》,于是组织实验教师在网络上展开学习,进一步学习了国内书香建设成绩显著的学校的推荐书目,如:清华附小学校的书目推荐、亲近母语课题组的书目推荐、福州林莘工作室的书目推荐等等,最后课题组本着“尊重学生兴趣,推荐经典作品”的原则,根据课题研究中学生们展现的课外阅读的兴趣特点确定了《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有效途径的探究课题组低年级必读书目》。
附:《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有效途径的探究课题组低年级必读书目》
(1)《新编儿歌365》 选材经典,开本新颖,版式大方,图文并茂。书中配有解说和插图,以帮助小读者理解;加注拼音,以适于小读者诵读。本系列图书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对少年儿童开发智力、增长知识大有益处。天天诵读,不仅能开启心智,锻炼思维,还能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对美的感受力。(2)《日有所诵》
一、二年级 注音版 具有以下特色:
经典性:这是这套读本最基本的特点。编者在广泛选材的基础上,进行了一次次精心遴选,努力将最优秀的精品奉献给孩子。在内容的选择上,这套书首选的是韵文,有儿歌、童谣、童诗、中外诗歌、古诗词曲、晨读对韵等等一些最经典的诗性文本,我们希冀用诗心去激荡童心。同时,也精选了《论语》、《孟子》、《老子》、古代寓言、古代散文中易于记诵的章节,用经典去叩启天赋之门。序列化:这套读本根据各个年龄段孩子的阅读能力有序地安排了诵读内容,努力让孩子读到他们真正该读并且适合读的东西。为了方便学生使用,我们将每学年分为一册,每册分为上下两卷,每卷16个单元,以对应每个学期中的16周次。每周安排了五篇作品,其中重点推荐两篇。每册后面的附录部分,基本为国学经典启蒙,供学有余力的孩子诵读。
趣味性:为了让孩子喜读、乐读,编者在选文时充分考虑到儿童的审美情趣,多选音韵和谐、朗朗上口的作品。同时将各题材作品有序地分散到各个单元,在保证作品序列性的基础上,让孩子在每个单元中接触到不同风格、不同个性的作品。
(3)《我妈妈》 这本书和2000年出版的《我爸爸》是安东尼·布朗给爸爸和妈妈的献礼。这本书里的妈妈和以往布朗书里的妈妈形象很不一样,她不像《动物园》里的妈妈默不作声。不像《朱家故事》里的妈妈愁容满面……而是体形富态、充满爱心、笑口常开。《我妈妈》和《我爸爸》撰写文字的手法非常相似,两本书都是借着孩子天真、自豪的口吻,描绘心目中无所不能的爸爸和妈妈。布朗同样运用对比的句子,形容妈妈的各个方面,比如,说妈妈的歌场像天使,吼叫起来又像狮子;或者说妈妈像猫咪一样柔软,又像犀牛一样强硬。此外,他也使用比喻手法,说妈妈美丽得像蝴蝶,柔软得像沙发……
(4)《我爸爸》 本书画家安东尼·布朗荣获2000年国际安徒生大奖。英国《卫报》称赞他是“天才”。英国《独立报》评价本书“插图令人激赏难忘,用书本鲜见的方式颁扬了父母。”英国《妇女界》称许本书“全天下的父母和孩子都会爱上它。”讲述父子亲情的书籍多如牛毛,但是很少有像《我爸爸》这样的角度和方式,真正撼动心灵地描绘了孩子对于父亲的热爱和崇拜。通过简单朴实的语言和精心设计的排比句式,用孩子的口吻和眼光来描绘一位既强壮又温柔的爸爸,不仅样样事情都在行、给孩子十足的安全感,还温暖得像太阳一样。
(5)《中国民间故事》经典是一盏心灯,不仅照亮孩子的童年,还会照亮孩子的一生!内容简介:这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在这里,你可以结识个子小但聪明勇敢的葫芦娃,能够了解中国特有的十二生肖的拓序故事,还可以倾听孟姜女的传说……这些充满传奇色彩的民间故事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们既可以教给孩子堂堂正正做人的道理。
(6)《十万个为什么》(动物版)本书是《孩子最想知道的——十万个为什么》丛书之一。该书所挑选的内容都是孩子最渴望得知的问题,文中对这些问题都尽可能用简明的文字来叙述、说明。并且每个“为什么”都配上了精美的卡通插图,使孩子们在视觉上获得所讲内容的感性认识。可充实儿童的头脑,开拓儿童的视野,点燃儿童智慧的火花,能极大地满足孩子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希望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7)《安徒生童话》内容简介:由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创作的《安徒生童话》是世界儿童文学中的瑰宝。它自问世以来,以其经久不衰的魅力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这些故事,情节生动有趣,人物形象鲜明,描写细腻,想象丰富,语言优美,主题思想明确,富于时代性和社会性。本套书籍选取了《安徒生童话》中的经典之作进行改编,使语言口语化,更加适合当代青少年儿重阅读。以其优美精炼的语言,生动活泼的卡通图片,标有注音的文字,带孩子走进五彩斑斓的童话世界,领略童话故事中的神奇风光。
我们的《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有效途径的探究课题组低年级必读书目》选择了内容丰富、形象具体、文字少、故事趣味性强的童话图画书(一年级加注拼音),逐步增加文字的阅读量,让低年级的儿童在有趣的图像和文字的结合中,感受阅读的乐趣;选择了具有更多现实性、体验性、思考性的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童谣等,使儿童的情趣更加浓厚,吸引其独立阅读完一本书;选择了带有具体感知的动植物知识的启蒙读物,激励儿童产生更多的科学兴趣。
2、制定了《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评价标准》。
有了课题组的必读书目,有了各校各具特色的推荐书目,学生们得到了正确的读书引导,这种读书行为在初步形成之时,还需要进一步去巩固,儿童的读书兴趣还需要外力来帮助他保持,此时就需要教师进行积极的评价,可如何通过评价去激发、保持孩子们读书的兴趣,如何才能更为全面地去进行评价呢?这是我们课题组成员思考、探究的新问题,大家先进行了认真地学习、实践,再进行研究、讨论,最后,我们制定了《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评价标准》。
附:《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评价标准》。评价目标:
⑴通过评价,激发低年级儿童对阅读具有浓厚的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行为,促进低年级儿童课外阅读的良性循环,为终身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⑵通过评价,了解掌握儿童阅读的状况,评估儿童的阅读水平,制定符合儿童阅读特点的阅读指导。
⑶通过评价,完善儿童课外阅读指导,将儿童课外阅读评价纳入对儿童的学力评价体系中,促进课堂阅读教学的提高。评价原则: ⑴坚持差异性原则。
⑵坚持评价标准多样化原则。既有课外阅读的过程性评价,又有课外阅读的结果性评价。⑶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化原则。评价主体可以是教师、家长,更可以是学生。要以鼓励表扬等方式为主,让儿童从评价中体验阅读的快乐,最大限度激发儿童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评价内容:
主要评价儿童课外阅读的数量,评价儿童课外阅读的技能,评价儿童课外阅读的习惯。阅读数量:
⑴本学段读10-20本童话、寓言、故事等图画书或文字书。⑵本学段完成不少于5万字的阅读量。阅读技能:
⑴能在教师或父母帮助下学习默读。⑵能借助读物中的图画理解作品内容。⑶能读一个完整的故事
⑷能看懂图的意思,有条理地说出图的内容。阅读习惯:
⑴喜欢阅读,能主动进行阅读。⑵对喜欢的读物有反复阅读的要求 ⑶能专心阅读,不溜号。⑷爱护书籍,保持书籍整洁。⑸乐于把自己的阅读内容告诉他人。《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评价标准》改变了我市小学生课外阅读评价目标偏高、评价方式单一等现状,关注学生的终身阅读,目标定位准确,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评价原则符合我市实情,关注了广大的农村孩子,关注了课外阅读的过程性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激励学生互评、自评,评价内容更是丰富全面,能真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有效途径的探究课题组低年级必读书目》和《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评价标准》均是我市面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首创。3.通过探究,总结了培养低年级儿童课外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尝试了多种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方法,经实践证明,面对低年级的儿童,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培养其课外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
⑴师生共读活动 每天教师与学生们共度一段读书时间,有时老师给学生朗读书中的一段文字,有时学生主动上台来朗读一段文字,更多时候师生们都静静地读书。这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读书时光,老师成了他们的读书伙伴,和他们读一样的书,他们好奇,他们开心,心理上的暗示与接近,会让他读起来更带劲;和老师一起交流读书的感受,他们更主动,他们更积极。长期坚持下来,这个读书活动便成了孩子们一天之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这个读书时间在孩子心中也是最重要的,不容侵占的。共读的氛围,是阅读兴趣的最好的催生素。
⑵评比展示活动 低年级的儿童更渴望舞台,更希望得到展示。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和各实验学校积极开展了各类评比、展示活动,有“讲故事比赛”、“我喜欢这本书”主题写话比赛、“《十万个为什么》动物版知识抢答赛”、“儿歌诵读会”、“我的书我来编”、“我是读书小明星”等等深受孩子喜爱的活动。在活动中,我们尽量做到面向全体,让每一个爱读书的孩子都拥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让每一个爱读书的孩子都感受到“爱读书真好!”,让每一个爱读书的孩子更加热爱读书;让还不太爱阅读的孩子产生羡慕之情,让还不太爱阅读的孩子产生阅读的渴望。
⑶亲子阅读活动 亲子阅读可以加深父母与子女的亲情。亲子阅读可以让小孩深切地体验到父爱、母爱的温暖,促进小孩的身心健康。家长上班,孩子们上学,情感的交流机会与时间减少了许多。如果每天晚上用上几十分钟进行亲子阅读,那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孩子们的内心就会产生一种“爸爸妈妈很爱我”的幸福感觉。日久天长,亲情就会像春雨滋润春苗一般,使孩子茁壮成长。父母热爱阅读对孩子是最好的熏陶,家长们与孩子在一起阅读的时间是美好的,这样一来孩子们将会喜爱阅读,进而培养和养成了阅读和学习的习惯。
4、促进了师生的共同成长。
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首先是提升了教师的理论素养。课题组定期组织教师学习、培训,利用课题博客进行网上学习、交流,并通过听取知名教授龚浩康,全国特级教师窦桂梅、林莘等名师的理论和教学讲座,使新的理念深入了人心,落实在教师们的课题研究活动中。其次,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如:进修附属小学的实验教师谭娟、樊细英老师,都是从农村中学调入小学的,她们在参加课题研究后,认真钻研,积极实践,已很快的速度成功地转变了角色。在课题组的观摩活动中,她们主动承担了公开课的任务,所上的课外阅读指导课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老师们都说:“是课题研究促进了她们的成长。”课题研究活动开展以来,实验学校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评比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省级获奖论文三篇,湘潭市级刊物发表文章二篇,湘潭市级获奖论文六篇,湘乡市一等奖九篇,二、三等奖数十篇,参加全市小学教师竞赛活动7人次获一、二等奖,5人次获湘乡市读书征文比赛、书信比赛的优秀指导奖。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学生们的课外阅读兴趣有了显著的提高,家长老师们也感受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如进修附属小学在二年级开展的20分钟现场主题写话活动中,孩子们的表现令人惊讶,一等奖获得者蒋子璨同学是这样写的:
我看了《岳飞传》,就喜欢上了这本书。因为我被主人公岳飞的忠心耿耿吸引住了。它写了北宋时期,岳飞誓死保卫国家的半壁江山,最后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还有他的大儿子岳云也被饿死在**亭上。
以后,我生活上要学习岳飞不害别人,做个讲文明的孩子。再如一等奖获得者谢殊立小朋友是这样写的:
我喜欢的书是《彩色国的寻梦队伍》。因为这本书讲述了一群小鸟和一个小女孩经过了种种困难才实现了自己盼望已久的梦想。
我给大家介绍一点吧:小鸟和小女孩看到了一台机器,她们奇怪地问魔女:“这是什么呀?”魔女回答到:“这是实现梦想的机器呀!”她们实现了自己美好的梦想后,高兴地回到了彩色国。
这本书真好,我喜欢这本书。作为二年一期初学写话的孩子,能够在短短的20分钟之内写出这么通顺流畅的语段真不简单!《能干的小手》《小松鼠的愿望》《有趣的校园生活》,这一本本充满童趣的书籍是实验班级一年级110班的小朋友自创的刊物呢。
在实验学校里我们欣喜地看到孩子们捧着书本看得津津有味,乐在其中,我们的实验教师发现孩子们更乐于表达,也更善于表达了。因为阅读,学生们变得更加自信,课题实验班级的学生们参与各级各类竞赛活动的积极性明显高于同年级其他班级学生,也获得的不少骄人的成绩。有易杰、周子涵、李姝洁等11位学生在湘乡市“建书香校园润纯真心灵”讲故事比赛和“全市中小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调研报告评选”等活动中荣获湘乡市一等奖,17人次获得湘乡市二等奖,42人次获得学校、班级读书活动的一、二等奖。
七、问题讨论
两年多的研究,我们品尝了收获和成功,特别是学生的进步所带来的快乐,同时也备尝了探究的艰辛。尽管我们时刻在思考,不断在努力,但研究并非完美,我们认为留下了两个遗憾。
1、课题组制定了《小学低年级学生必读书目》和《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评价标准》,对保证低年级儿童的课外阅读的阅读量,培养低年级儿童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正确、全面评价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引导作用。但如果针对每一本必读书目都设计出导读方案、评价方案,汇集成册,那指导性会更强。
2、面对儿童读书过程中出现的“情绪化”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如何落实“亲子阅读”等问题,研究得还不够深入,就这些问题可以作为小课题进一步探究。
结束语:课外阅读是个广阔的天地,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课外阅读习惯、课外阅读能力是个永恒的课题,它和任何事物一样,要有一个完善的过程,更会不断向更高更好发展。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其研究是不会停止的。愿更多领导、专家关注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让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读书的快乐,让书香伴他们健康成长!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
2、《人民教育》 中国教育报刊社
3、《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
第二篇:中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研究
中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研究
一、中学生语文能力的现状调查研究
1、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利辛县郊区四所中学的272名初中应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发卷272份,收取272份。其中私立中学两个共179人,两所公办学校的学生93人。问卷设置了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和是否喜欢语文五个选题。在进行相同的语言指导下,让学生进行认真选择。收卷后统计得24.5%的人喜欢语文课;10.5%的人具有认真听读语文课的能力;41%的人具有读的能力;37.4%的学生具有说的品质;13.3%的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作文喜欢写作。这个调查结果是在提示讲解后让学生在无记名的情况下,认真选题的,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2、采用随机抽查的方式,让学生读温总理在美国剑桥大学的讲演稿第一部分。每校10人,两所私立中学的情况差不多,有7人读通顺不破句,有3人读出了感情。两所公办学校一个5人读通顺,一个是6人。都是只有1人读的有情感。然后又随机抽查了10本作文。两所私立中学一个8本一个9本,写的干净。而两个公办学校只有5本写的工整干净,其中2本写的龙飞凤舞,看不清楚。
二、调查统计结果分析
1、在四项语文基本能力中各有得失,在同一种能力中存在着偏差“听”(一些孩子在家)现在的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对父母长辈的话语都当做耳旁风而能会听他人的吗?随着科学技术的变革与发展,人类生活的环境也发生了变化,社会也随着整个人类“听”的功能都在加强,笔者走访的学校中无论是私立还是公办学校课堂教学都井然有序,正常开展,学生在听的品质和能力上都比过去有所加强。众所周知,温总理在剑桥大学演讲稿第一部分情文并茂、语句连贯、句式整齐、气势非凡,许多学生把它读的支离破碎、语速较慢,有些句子也被读破了,别说读出感情了。
2、说,如今的中学生和过去的中学生相比显得个个能说会道,说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光用嘴巴,而是用手指在键盘上上网聊天、对话,说话的对象和内容范围都不甚大,因此,现在中学生说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3、读,在问卷调查中,包括朗读、默读、句式转换,句子的压缩与扩展等几个方面,从几种不同方式的调查研究中综合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都具有句式转换、句子的压缩与扩展能力。从中考试卷也能看出,学生在阅读这一块失分不太多,这也与平时的抓双基教学目标有关。从抽查中可以看出学生在朗读这一块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4、写,写的能力,包括书写和写作两个方面。从抽考的结果看,中学生书写的品质比较高,都能做事干净、工整、规范。写作方面就存在严重的问题,当然,写作是语文综合能力的运用,它是在听说读与写作知识与技巧的基础上产生。是中学语文的一个难点。三、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语文能力要求:
1、“听”:耐人专注地倾听,了解对方的意思,领会意图,抓住中心和要点。
2、“说”:说普通话,做到语言清晰、语句连贯、条理清楚,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与心情,并努力使对方理解。
3、“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速度。
4、“写”: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和一般的应用文。根据写作需要,确定表达的内容和中心,做到感情真实、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语言通顺,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详略得当,条理清楚。书写规范端正,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格式正确,卷面整洁。从调查结果与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相对照,我们可以发现现在中学生语文能力中的朗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与教学大纲的要求相差很远。
四、造成原因
1、社会层面的原因
随着社会的变革,许多中学生大多是留守学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学生失于监管。而有些学生虽然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农村中学生的祖辈们大多数是文盲,不懂得如何管理教育孩子。晚上看电视、上网到深夜,第二天课堂上无精打采,学习效率低下,那些枯燥的语文知识与游戏、动漫相比根本没有什么兴趣,也吸引不住学生。学生的脑子里整天想着看电视、上网玩游戏,也 语文知识和能力,整体学习成绩都不好。我县城南一所500多人的学校,100多人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参加2008年中考时数学没有一个人及格,而语文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较紧密,比自然学科要好些。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类的自身也随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类总是在获得一些能力的同时也丧失一些能力。如:几十年前珠算是数学中的必学内容,从四年级开始数学教材中就编写了珠算知识。而如今的人们会珠算的人不多了,计数器的出现,使计算速度、精确度都提高了。如今2年级的学生都会使用电子计算器了。写字也一样,过去中学生不光写大字,誊写作文时还要使毛笔写。四年级就不准使铅笔写字,一律使用钢笔做作业,而现在的教师、学生95%的使用圆珠笔和水笔,很少有人使用钢笔。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电脑的普及,无纸化的办公的兴起,不久的将来,中学生可能要丧失“写”的能力。
2、教师层面上原因
在教与学的矛盾中,教是主要矛盾。学生的能力形成,教师的教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老师的教学行为又受到科学技术和教学手段、教师自身的知识能力、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态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教育主管部门有时也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直接干预,中考考什么就教什么,教材选什么就教什么。如今,教材经过教改后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在语文课中都加强了对能力的培养,增加了口语交际练习,因此,现代的中学生口语交际这一块比过去的学生好多了。经历多次的口语模拟训练,怯场的少了,内向的学生交流时也能做到大方自然,能清楚地表达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在写字方面,人教版小学语文每篇课文后面都有写字指导,写字是语文中的基本能力,为中学生的写字能力奠定了基础。今后几年中学生的写字能力肯定还会提高,写字、口语交际应该是语文教学改革所取的成果。而考什么教什么直接导致了学生朗读能力的下降,语文考试也不像英语考试有听力考试,听的能力老师也不愿意在这方面下功夫,写作能力则是教师好逸恶劳工作态度不认真直接指出的。虽然中考必考作文,并且分值还高,占总分的三分之一。但由于作文取得高分的因素较多。如:学生的临场发挥,评卷人的好坏标准都会影响学生的作文得分。于是大部分教师认为作文教学下的功夫再大不一定与学生的成绩成正比,没有在语文知识方面下功夫见效快,所以中学语文教师轻视语文教学,最终导致师生在思想上不重视作文课,老师不愿意教作文课,学生不愿意上作文课。好逸恶劳则是导致中学生写作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过去小学四年级的毕业生就会写书信,就能胜任会计工作。而如今大学本科毕业还写不好申请。新闻专业应该以写作为主,开设有写作理论,上理论课时,有好多学生不进教室,到头来代课教师照样让他们过关,不要补考。而新闻创作一年也就写四五篇,还写的文不对题。专门培养写作人才的专业学校都是如此,中学语文教师更是这样。翻开小学作文,一个班有三四个版本,每一个版本有八九个雷同的。很少有学生自己的语言,自己的东西。老师批改只是改错别字和用的不当的词。对句子与段等布局方面不作调动,有的学生作文从作文选或网上东抄一段西扯一句,前言不搭后语,前后段落不衔接,更要命的是小学生的作文篇数不达标,均在四五篇左右,完成每学期八篇的较少。中学生作文,教师在文后写个“阅”字。文中没有红字印迹,文中的错别字有的都没有改,也不知道这是怎样阅的。
3、学生层面的原因
如今的中学生,是在于手里拿着变型金刚和魔方积木,走着听着MP3,从早到晚全天候都能看着电视的环境中成长,对书籍基本上失去了兴趣。从小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缺乏困难教育,学生怕动脑子,喜欢来点直观的省事的。文革后的一段日子流传着“大报抄小报,小报抄梁效”的顺口溜,而现在的中学生抄起作文来渠道可就不同,各种版本的作文选、网上和其他学生,教师稍不留意就会受骗,受骗的教师,从某种意义上变相地鼓励学生抄袭。写作能力是抄不出来的。
五、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写作能力呢?
1、抓基础,中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在小学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因此,必须从小学抓起,基础不打好,到了中学无论怎样教都不会有好的结果。
2、抓听说读写,这里的写专指写字,这四项基本能力,每一项都会直接对写作能力产生影响,誊写不认真、标点符号不准确,这些次要方面都会影响作文的评分。
3、着重对中文教学和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几点建议。⑴、降低难度培养中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个人对没有兴趣的事,是不会做出成果的,写作更是如此。如今写作知识、写作理论、写作技巧在小学阶段不出现,致使许多老师上作文课时出个题目,在讲课旁一坐就一个字“写”,于是学生无从下手,学生的感觉也就是一个字“难”,被逼无奈的学生也只有一种做法“抄”。这大概是形成整个社会写作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吧。因此,要想提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应从降低写作难度,从仿写、扩写开始,慢慢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⑵、认真批改多鼓励。记得我上初中时也不喜欢写作文,我们的语文老师武云凌非常有办法,当时班里有30多人,每次作文他都是面批指出错别字和不通的句子,有一篇作文中用了一个恰当的复句他都大加赞赏批注表扬,就这样被老师哄上了“道”,并受益终身。相信如果老师批改不认真把学生的作文当做负担,看都不看,写个“阅”字,好坏都一样,学生还会对作文感兴趣、还会注重个人的写作能力培养吗?
⑶、评语加分数的批改模式。评语是传统教师改作文后的总评,而加上分数更能体现对学生的作文区分一度,当思想内容语言结构一类的,誊写不认真和认真的分数不同,更能恰当地体现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如今的素质教育学生上了七八年的学,也考不几次试,学生本人对分数非常亲切,非常在乎,因此,采取评语加分数的改作文方式更能激励学生,使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省安溪县教师进修学校 林润生
语文能力是语文课程的核心,对这个似乎不成问题的命题,至今还有人质疑,就还有加以辨析的必要。
一、培养能力——当代国际主流教育价值观的核心
二、培养语文能力——我国百年语文教育的命脉
三、培养语文能力——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
语文是什么,至今有多种解释,比如,口语和书面语、语言文字、语言和文学、语言和文化等,但对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是什么还是有比较统一的看法的,比如,北大教授温儒敏: “对„语文‟这个概念,目前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但说语文是培养阅读写作能力的学科,大家都不会否认。”“语文课最基本、最核心的是让学生获得一种谋生的能力,获得一种为社会服务的能力。通过语文课学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够谈得上更高级的要求,比如说素质教育,审美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等。素质教育是融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语文尽管可以比较多地承载素质教育的功能,但它最核心的部分是提高阅读写作能力。” [7]崔峦:“课程改革不论进行多少年,我们都要坚守住语文的核心任务,那就是学习语言,那就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特别是运用的能力。这就是语文学科独当其任的„任‟”。[8]
四、审美情趣——必须找准自己的位置
1、包括审美陶冶的人文熏陶要立足于语文能力的培养
2、发挥审美熏陶对培养语文能力的促进作用 总之,审美情趣是人文性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语文素养的构成要素之一,语文教学必须有审美陶冶,但它不可能与语文能力处于同样重要的地位。在语文教学中,语文能力与审美熏陶,不是一半对一半,而是要以语文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为主线,人文熏陶包括审美陶冶在语文能力的形成过程中自然生成。
第三篇:小学语文能力提高培养
小升初作文冲刺班内部资料 作文一
名人名言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列夫·托尔斯泰 ●人并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托尔斯泰
●人的美德的荣誉比他的财富的荣誉不知大多少倍。——达·芬奇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雷锋
●如果是玫瑰,它总会开花的。
——歌德 ●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
——华罗庚 ●生活便是寻求新的知识。
——门捷列夫
●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巴金
优秀题材
程门立雪
北宋杨时仰慕程颐的学问,到洛阳拜程颐为师。当他到程颐家中求教时,程颐正静坐睡觉。杨时求学心切,又不敢惊动老师,便肃立门外等候。当时大雪纷飞,寒气逼人。待程颐一觉醒来,雪已下了一尺深了。后来,人们就用“程门立雪”来比喻学子毕恭毕敬就学师门。牛顿的思考
有一天,牛顿散步时,一个熟透了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正好打在他头上。这件很平常的事引起了牛顿深深的思考。他想:苹果为什么一定要向地下掉呢?为什么不飞向天空和别的地方呢?他推想地心有一种吸引力,又推想这种吸引力对任何物质都存在。他通过研究,提出了计算引力大小的公式,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明日歌
明代钱福写了一则《明日歌》,内容为: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习题练习
一、仿写下列句子
(1)鸟儿本来自由,只因未抵住一颗谷穗的吸引,成了笼中的囚徒
(2)在蓝如止水的苍穹中,有精卫填海的神话,才显得浩瀚无际;
(4).根据下面这句话的格式仿造两句话,最后一句话要求有积极意义。
仿照“勇敢是把利刃,可以斩落对手,自大也是一把利刃,却只能割伤自己” 完成下边句子:____________是一把利刃,可以____________,也是一把利刃,可以________ ____。
二、仿照例句的句子,在下面两句的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
例: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如果我是清风,我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我是春雨,我将___ ________________。
如果你是鱼儿,那快乐就是一汪清清凉凉的水;如果你是小草,那快乐就是一束暖暖香香的阳光;如果你是小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文分析
(?)
回想小时候,是多么的逍遥自在,与一大群同伴在楼下自由自在的嬉戏,快乐无比,每次都是到了天黑了好久,连狗都快睡着了的时候,我们才被父母拉回家,还依依不舍的相约明天再玩,天天如此,手都变成了“乌鸡爪”。
现在长大了,过去的美好回忆只能永远停在大脑里继续去玩耍,而我们初中生,在桌前奋笔疾书的对付那作业山,听着楼下小弟弟的嬉戏声,却只能叹气,有时我们忍不住趴在玻璃窗上投去羡慕的眼光,可望而不可及,只好追赶我那没完没了的作业,天天如此,手从原来的“乌鸡爪”变成了“汗青手”。
小时候的我,就喜欢捧着漫画书看个不停,上厕所也看,睡觉前也看,家人都说:“这孩子文静,从小就喜欢捧着书看个不停,长大肯定是一块读书的料。”爸爸妈妈听了,也就任由我看了,所以,我迷上了看漫画书,光漫画就收集了三大纸箱,而里面更是“珍奇”,只可惜,在我上五年级的时候,爸爸妈妈因为我视力不断下降,就迫使我有选择读书,把我的三大纸箱漫画给关了“禁闭”(锁了),从此我与漫画书无缘了。
小时候,交个朋友真是不费吹灰之力,玩一玩就成了朋友,而现在,父母却说什么交一个什么样的朋友,会决定你的一生,什么朋友会影响学习啊,品德啊之类的话,所以,现在交友就和去菜市场买菜一样,挑来挑去的,剩下的就是所谓的“三无产品”。
小时候尽情玩,尽情唱,尽情跳,不用吹灰之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长大后,竞争力增强,学习压力加大,只有快马加鞭,坚持不懈的学,才能跑在同学们的前面,只要你稍放松,你就会倒退几步。小时候的生活,无忧无虑,像阳光一样灿烂,长大后的生活,就像被打翻的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叹息,我深知成长的脚步离不开烦恼,人生中不可能一帆风顺,一定会有不可避免的风吹浪打,但是,只要有信心,有决心,再大的浪头也能度过,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我坚信,彩虹总在风雨后。诗词鉴赏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从明天起做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前程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个温暖的名字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1:什么东西天气越热,它爬的越高?温度计
2:什么动物,你打死了它却流了你的血?蚊子
3:谁天天去看病?医生
第四篇:引导自主实践, 培养学生语文能力
引导自主实践,培养学生语文能力
[内容摘要]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种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自主实践是学生自觉主动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和能力,它既是一种个性化的自读自悟的过程,又是语文教学综合化的过程。引导自主实践,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有: 创设自主实践的环境;丰富自主实践的过程;拓展自主实践的天地,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强化自主实践活动。
[关键词]自主实践;语文能力;有效途径;引导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又强调: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种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自主实践一般是指学生自觉主动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和能力,它既是一种个性化的自读自悟的过程,又是语文教学综合化的过程。语文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在生活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引导自主实践,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创设自主实践的环境
㈠营造民主学习的氛围。语文课堂要变教师的“一言堂”为师生的“众议院”,教师只是学习的一员,而非最终的裁判。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发表意见,甚至要允许鼓励学生“与众不同”,“标新立异”。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进行自主实践的适宜土壤。
㈡赋予自主选择的权利。《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教学《陶罐和铁罐》时,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神态的语句,通过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等各种方式来体验。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产生了极大的乐趣,有的学生说,有的学生读,有的学生画,特别是学生对画画表现的兴趣更浓,可让学生在黑板上展示。这时,学生的提问(为什么这样画?)更具有深刻意义。抓住这一问题,让学生 谈出各自的感受,挖掘了学生思维,拓展了学生想象。
㈢提供自主实践的机会。
⒈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给学生创造出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这不仅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说读写实践,学生的吟诵品味,而且包括课外的各种语文实践活动。教师备课应变考虑“怎么教学生”为“学生怎么学。”在教学《五彩池》时,可设计听写词语、给课文配音、朗读背诵、记者采访、做小导游、出板报等环节,给学生创设丰富的自主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充分的听说读写思的语文实践中悟出自己的感受。课上尽量多地让学生交流,甚至争论,让学生由单个的思考、自动,变为群体的交流、互动,语文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实践的乐园。
⒉要不断开发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教育资源,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让学生凭借丰富的资源和大量的实践,在学语文、用语文中逐步领悟和习得语文学习的规律、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丰富自主实践的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堂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教师在课堂上要有强烈的“实践”意识,想方设法引导全体学生进行丰富、立体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其在亲历实践的过程中学习、积累、运用语言。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一切机会让学生自主实践。教学《长城》时,可设计以下一些环节:“听写词语”为学生积累语言;在回家作业——“当导游”中启发学生用上听写的部分词语,使学生会运用所积累的语言;“朗读与背诵”精彩片断,让学生在“诵读”这一语文实践中,积累规范优美的书面语言;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表演“记者采访”,化静态语言为动态语言、体态语言,课文语言得到活化、转化、吸收和运用;“讲长城的故事”,学生将收集的材料作整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再次强化语言运用的实践。这样,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立体的语文实践,使语文学习从积累走向运用,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能力大有裨益。
三、拓展自主实践的天地,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根据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不仅要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自主实践的乐土,还要拓展自主实践的天地。教学《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时,课前,让学生收集青海湖物产方面的资料;课上交流;课堂学习结束时,布置如下作业:①回去做小导游,把青海湖丰富的物产和迷人的景色介绍给家人听。②课外收集西湖、昆明湖、太湖的有关资料,办一期手抄报。这些设计将语文学习由课堂延伸至课外,让学生在课外通过收集资料、创造性复述、整理资料等,进行更为丰富的自主实践,运用语言,丰富知识和情感,培养语文能力。
四、强化自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 ㈠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进行有创意的阅读,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学生语文能力包括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如何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处理资料是一个难点。指导学生掌握收集资料的基本途径,并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类整理。引导学生确定收集的目标,引导学生相机交流资料,引导学生阅读资料却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这是最简单而实在的流程。自主实践活动带有综合性,与之相适应的基本方式是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参与性和问题性,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践、参与、了解,收集与运用资料,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要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差异,就要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进行有创意的阅读,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实际运用,注重学生的实践和体验。需要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收集资料、运用资料、表达和交流,所以,在阅读教学时,要注意渗透这些环节。
㈡以自主实践活动为核心构建语文课堂。
⒈教师要摈弃以分析来代替学生自主实践的做法,放弃进行系统的语法修辞知识和写作知识的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实践中学语文,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修辞知识。
⒉要让学生“动”起来,具体来说就是动口、动手、动脑、动眼等。那么,怎么让学生“动”起来呢?其主要方法有:
⑴自读批注式:通过学生对课文文本的解读,达到自己独特的体会和理解,然后作批注交流。教学《菩萨兵》时,充分激发学生兴趣,促其自读自悟。①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课前,引导学生广泛收集有关朱德、长征的资料及藏族同胞的风俗习惯。课上学生相互交流收集到的材料,然后教师播放相关录像,帮助学生走近书中人物。这样通过师生的语言和录象画面创设了最佳的情境,激发了学生迫切想通过读课文了解红军与藏胞感人事迹的读书兴趣,为主动学习奠定了基础。②自读自悟,交流自学成果。给学生自学时间,学生借助工具书收集资料,认读生字理解字义,熟读课文,结合语言环境理解新词,理解课文内容,回答课后有关“思考题”,完成教材要求的字、词、句基本训练。自学后,学生小组交流自学成果。交流读懂的内容之后,让学生提出自学后仍不懂的问题,然后分别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重点解决。
⑵问题探究式:设置认知冲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学习兴趣,并在探究中获得成功的学习方式。
⑶任务驱动式:在学习时设置具体的任务,如给课文的插图配词、给某个产品设计广告词等,然后引导学生在完成具体的任务中运用语言获得语文能力的发展。
⑷角色体验式:创设学习情境,设置学习角色。如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等,然后展开表演或情境模拟活动,在言语实践活动中体验心理活动,获得语文实践能力的提高。
㈢语文教学的综合化。利用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或实际生活的联系,充分收集整合素材,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突出活动的综合性,注重听说读写等各种能力的提高,并在活动中有所创造。展示探究,是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关键,一项完整的探究活动,大致要经历“确定探究主题→制定学习方案→开展探究活动→交流与分享探究的成果”这样四个阶段。引导学生确定探究的主题,要注重来自学生的问题。
⒈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主阵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托,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引导学生确定探究的主题。在教学《麻雀》时,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老师,是不是所有动物在自己的孩子遇到危险的时候会不顾一切地救孩子呢?”顿时,教室里议论纷纷,争论不休,于是抓住这个契机,引导学生确定了“动物妈妈和孩子”的探究主题。
⒉语文学科具有鲜明的综合性特点,这决定了它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引导学生确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时,让学生从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中发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在教学描写春天的古诗《江南春》时,可以沟通语文学科与美术、音乐学科的横向联系。围绕《感受春天》这个主题,让学生吟颂描写春天的诗文,描绘春天的画卷,歌唱赞美春天的歌曲,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实践出真知”,引导自主实践,才能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只自主探索,形成学习能力,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1.郭根福等.小学语文新课程教材教法.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陆志平著.语文课程新探.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第五篇:《培养小学青年教师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培养小学青年教师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新桥小学于1995年2月建校,现有19个教学班,学生1008人,全校教职工 47人,共有45名专任教师,其中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21名,占全校教师总数的44.7%,比例很大。因此,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是我校教师教育工作的重点。
众所周知,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源于教师的创新意识,问题意识在思维过程和科学创新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创新教育教学活动来说,问题意识是培养教师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如果没有了问题意识何谈创造力!
那么什么是“问题意识”呢?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
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生力军,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尤其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关键。青年教师的教育理念与各项能力的发展都得到充分重视,但教师的问题意识的培养却往往被忽略,尤其青年教师的刻苦钻研程度、教学研究的深度、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存在差距,主要是问题意识相对薄弱,在日常教学中虽能够发现问题,但缺乏深入研究的意识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面对实际情况,我校亟待解决的是教师在课改新理念下的问题意识。根据以上分析特提出“培养小学青年教师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课题。
二、课题组人员构成及分工
组
长:陈秀光(校长),课题组总负责人。副组长:孙秀玲(副校长),课题组实施负责人。
邵
毅(教导主任),课题组实施负责人。
孙巧凤(教导副主任),课题管理负责人。组
员:语文组:潘振国(组长),课题指导者。
数学组:丛勇梅(组长),课题指导者。英语组:李晓晶(组长),课题指导者。市骨干教师:孙彩舒
李志丹
赵兴海
实验教师为全体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青年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问题意识的研究,迅速提高青年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2、以规范和优化青年教师培养过程促进青年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培养一支全面素质型青年教师队伍。
3、提高学校青年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促进全体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化,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从而促进学校的发展。
四、研究基本内容及研究方法 以“培养小学青年教师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为总研究课题。针对年级和学科特点确立教研组及个人研究重点。
研究的基本内容有四点:
1、培养青年教师对教材的问题意识。
2、培养青年教师对教学设计的问题意识。
3、培养青年教师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4、培养青年教师在教学反思中的问题意识。研究方法:
以我校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的成长过程为研究对象,借鉴现代教育理论,广泛吸收各地先进经验,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法,配以经验总结、调查法、文献法、和个案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完成研究任务。
五、课题提出后的工作情况及今后工作思路
(一)课题提出后工作情况
第一阶段:
2007年5月---10月,准备阶段。
1、主要任务是宣传动员,明确目的,提高认识。
组织全体研究人员进行理论学习,查找国内外研究现状经验资料。成立课题组,建立课题档案,制订实验方案。
2、组织各组组长及成员研究分析教师和学生现状,提出本组及个人研究重点,确立子课题。青年教师以问题为单位组成4—5个小课题组,针对子课题进行问题式研究。
3、汇报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和体会。撰写心得体会或论文。
4、学校根据以上情况撰写研究报告,举行开题仪式。
(二)、今后工作思路
第二阶段:
2007年11月---2008年7月,研究实施阶段。课题研究按照“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归因——措施与行动(解决问题的方法)——反思意识”四个循环往复的阶段进行。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以教师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为题材,重视与同行和专家的伙伴关系,重视研究过程对教师观念和行为所带来的变化与改进,不断修正。
1、抓好校本培训,让青年教师走上名师成长之路。
积极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及时解决青年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促进青年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学校将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着眼于教学活动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升,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把开展校本教研作为教师发展的动力。
2、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青年教师是课题的研究者,就必须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校本教研中获得充实感,获得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教学、科研等方面,增长青年教师的才干,激发他们“你追我赶,奋发向上”的热情,做到互相学习、共同切磋、合作研究,共同提高教学研究水平,充分发挥青年教师在教学中的先锋带头作用。
3、加强研究工作的管理。什么样的教学管理有助于激发老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答案只有一个——赋予自主权。我们让青年教师带着疑问和困惑,进行理性的思考,作为研究者、作为主人来参与活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⑴各组的课题研究以“问题即课题”、“贴近教学实际、贴近学生实际的小课题”为原则,大力加强新课程实施的教学小课题研究。各组的课题研究不是要在教学之外另外抽出时间做专门的宏大理论研究,而是从新课程的问题出发,从学生发展出发,从教师的需求出发,留心自身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设法解决,解决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⑵加强业务学习。只有不断地汲取,才能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因此,学校将建立业务学习制度,要求青年教师读教育杂志,并记下读书笔记,每学期结合课题研究等写一份心得体会。学校还将利用业务学习的时间,让各组组长围绕研究课题汇报,汇报进展情况,即取得的实效和不足之处及改进的方法。⑶研究资料管理
各组的活动资料,包括:活动记录、各种比赛的原始材料、课后反思及体会。建立《青年教师成长档案》,让青年教师在充分认识自己的教育教学基础上,确定研究问题,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研究,强化问题意识,促成青年教师的快速健康成长。
⑷不断丰富和更新理论储备。随着研究的进展,要提高教育研究的质量就必须不断丰富和更新理论储备。为此,我们向青年教师不断推荐和组织学习有关教育科研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为各教研组订阅报刊杂志、专著,并且要求青年教师自己征订1-2份教学杂志,不断充实自己,更好的提高研究能力。第三阶段 : 2008年7月---2008年12月,总结汇报阶段。组织课题组成员研究结题形式,组织青年教师撰写个人课题总结论文,收集整理案例、课例、反思,形成《论文集》、《课例、反思集》等。课题领导小组撰写研究报告和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总结。
六、研究预期成果
1、准备阶段:形成实验方案
教师完成个人实验计划。
2、研究实施阶段:课题研究专题论坛活动(青年教师共同参与)
课题研究论文(全体青年教师完成)
3、总结阶段: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组成员完成)
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总结(课题负责人完成)
整理课题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所有材料,形成《实验成果汇编》。
七、保障条件
1、组织保障: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对课题实施组织管理。
2、时间保障:学校保证实验所需时间。
3、场所保障: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就是课堂,研讨场地在教研组和会议室。
4、经费保障:学校保证实验所需全部经费,包括外出学习和资料费等。
5、待遇:实验教师所获得的研究成果学校相应给予奖励。
《培养小学青年教师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大连开发区新桥小学
2007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