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研究性学习报告——鸡蛋中的物理学
高空坠人仍生还的奇迹
(2007-12-09 06:48:25)转载▼ 标签: 分类: 科普之窗
知识/探索
07年12月8日的《华商报》上刊登了一篇题为‚女工16楼坠下奇迹生还‛的报道,说的是12月6日,与丈夫一块到西安打工的一位女工,从建筑工地的16层楼不慎摔了下来,但她得到了幸运之神的眷顾,竟经过抢救后奇迹般地生还。
现在拟从物理学角度来定量探究一下这个奇迹的产生: 这位女工坠下的高度h:十六层楼——每层楼按2.8米计,h=15×2.8=42米;
若不考虑空气阻力及其它影响,这位女工落地时的速度V:
换算后为103.3公里/小时,这个速度是相当高的,若直接硬绷绷地落地,那必死无疑。
那么这位女工无何能保住性命呢?
在这位女工整个下落过程中缓冲‛肯定起了关键的作用。据目击者的叙述,应该有三次‚缓冲‛:一是这位个女工下落到12层时,被挡板上的一块铁板架挂了一下裤子;二是落至3层楼时,又被防护网挡了一下;三是这位女工不自觉地以一种较好的姿势‚缓冲‛落地。(与女性较柔软的身体、落地的部位和较软的地面有关)
设这位女工的质量m为50千克,下面以两种方式下落计算人体所受冲力作一个对比:
第一种方式:自由下落,落地速度为28.7米/秒,且落在硬地面上,接触时间较短,设为0.05秒,落地后速度即减为零:
根据动量定理:
第二种方式:下落过程中由于受到阻挡而缓冲,落地速度设为20米/秒,且落在较软的地面上,接触时间较长,设为0.2秒,落地后速度即减为零:
这两种方式最终对人体的冲力相差26倍,这位女工能保住性命完全靠的是有效的‚缓冲‛。
我曾在11月17日题为‚‘以讹传讹’的报道‛的博客文章中,对高空坠物作了探究,纠正了《都市快报》和《华商报》刊登的资料中出现的知识性的错误。
看了以上介绍,是否对这位女工从高空坠下但仍能生还的原因有所了解了吧。
鸡蛋中的物理学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爱因斯坦说:“喜爱比责任是更好的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析物理现象;利用身边物品,进行物理实验,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体会。在这里说说鸡蛋中的物理知识:
1、液体蒸发吸热
实验:把刚煮熟的鸡蛋从锅内捞出,直接用手拿时,虽然较烫,但还可以忍受。过一会儿,当蛋壳上的水干了后,感到比刚捞上时更烫了。
分析:因为刚刚捞上来的蛋壳上附着一层水膜,开始时,水膜蒸发吸热,使蛋壳的温度下降,所以并不觉得很烫。经过一段时间,水膜蒸发完毕。由鸡蛋内部传递出的热量使蛋壳的温度重新升高,所以感到更烫手。
2、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把煮熟捞起的蛋立刻浸入冷水中,待完全冷却后,再捞起剥落。
分析:首先,鸡蛋刚浸入冷水中,蛋壳直接遇冷收缩,而蛋白温度下降不大,收缩也较小,这时主要表现为蛋壳在收缩。其次,由于不同物质热胀冷缩性质的差异性,当整个蛋都完全冷却时,组织疏松的蛋白收缩率比蛋壳大,收缩程度更明显,造成蛋白蛋壳相互脱离,剥蛋壳就更方便了。
3、验证大气压存在
实验:选一只口径略小于鸡蛋的瓶子,在瓶底热上一层沙子。先点燃一团酒精棉投入瓶内,接着把一只去壳鸡蛋的小头端朝下堵住瓶口。火焰熄灭后,蛋被瓶子缓缓“吞”入瓶肚中。
分析:酒精棉燃烧使瓶内气体受热膨胀,部分气体被排出。当蛋堵住瓶口,火焰熄灭后,瓶内气体由于温度下降,压强变小,低于瓶外的大气压。在大气压作用下,有一定弹性的鸡蛋被压入瓶内。
4、浮沉现象
实验:把一只去壳鸡蛋,浸没在一只装有清水的大口径玻璃杯中。松开手后,发现鸡蛋缓缓沉入杯底。捞出鸡蛋往清水中加入食盐,调制成浓度较高的盐溶液。再把鸡蛋浸没在盐溶液中,松开手后,鸡蛋却缓缓上浮。
分析:物体浮沉情况取决于所受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体积就是它所排开液体的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可以对应表示重力与浮力的大小关系。因为蛋的密度略微比清水的密度大,当蛋浸入清水中时,所受重力大于浮力,所以蛋将下沉。当浸没在盐水中时,由于盐水密度比蛋的密度大,所受的重力小于浮力,所以蛋将上浮。
5、惯性、摩擦阻力现象
实验:选用外形相似的生鸡蛋、熟鸡蛋各一只,放在水平桌面上。用相同的力使它们在原处旋转。能迅速旋转的是熟鸡蛋,缓慢旋转几圈就停止的是生鸡蛋。
分析:生鸡蛋的壳内是液状的蛋清,外力作用在蛋壳上旋转时,蛋清由于惯性,继续保持静止状态,则它与蛋壳间存在摩擦阻力作用,使整个蛋只能缓慢转动。而熟鸡蛋内蛋清已凝固成蛋白,外力作用时旋转时,整个蛋就能迅速转动。
6、物体的稳定平衡
实验:选用一只生鸡蛋,在小头一端开个孔并清除干净壳内的蛋清蛋黄。沿小孔滑入一块重物。以蛋壳的大头端为底部,扶好蛋壳。点燃一只蜡烛,滴入烛油,把重物封存在蛋壳底部。烛油大约封存至整个蛋壳高度的四分之一即可。把制好的蛋壳推倒后,蛋壳能自动立起。制成一个“不倒翁”。
分析:在空蛋壳的底端封存的重物和烛油,使整个蛋体的重心移近蛋壳的底部,重心起低,稳定性越好。当蛋壳倾斜,偏离平衡位置时,使蛋体的重心升高。因为蛋壳底端是球形的,在蛋体的自身重力作用下,蛋体又恢复到原来的平衡位置上。
7、分子运动现象
实验:外壳完好的蛋,埋入食盐中腌制一段时间,可以制成一只咸蛋。虽然蛋壳仍然完好,但连内部的蛋黄都变咸了。
分析:因为物质的分子间存在间隙,而且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食盐分子扩散到蛋黄中,使蛋黄也变咸。
第二篇:研究性学习报告——鸡蛋中的物理学
鸡蛋中的物理学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爱因斯坦说:“喜爱比责任是更好的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析物理现象;利用身边物品,进行物理实验,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体会。在这里说说鸡蛋中的物理知识:
1、液体蒸发吸热
实验:把刚煮熟的鸡蛋从锅内捞出,直接用手拿时,虽然较烫,但还可以忍受。过一会儿,当蛋壳上的水干了后,感到比刚捞上时更烫了。
分析:因为刚刚捞上来的蛋壳上附着一层水膜,开始时,水膜蒸发吸热,使蛋壳的温度下降,所以并不觉得很烫。经过一段时间,水膜蒸发完毕。由鸡蛋内部传递出的热量使蛋壳的温度重新升高,所以感到更烫手。
2、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把煮熟捞起的蛋立刻浸入冷水中,待完全冷却后,再捞起剥落。
分析:首先,鸡蛋刚浸入冷水中,蛋壳直接遇冷收缩,而蛋白温度下降不大,收缩也较小,这时主要表现为蛋壳在收缩。其次,由于不同物质热胀冷缩性质的差异性,当整个蛋都完全冷却时,组织疏松的蛋白收缩率比蛋壳大,收缩程度更明显,造成蛋白蛋壳相互脱离,剥蛋壳就更方便了。
3、验证大气压存在实验:选一只口径略小于鸡蛋的瓶子,在瓶底热上一层沙子。先点燃一团酒精棉投入瓶内,接着把一只去壳鸡蛋的小头端朝下堵住瓶口。火焰熄灭后,蛋被瓶子缓缓“吞”入瓶肚中。
分析:酒精棉燃烧使瓶内气体受热膨胀,部分气体被排出。当蛋堵住瓶口,火焰熄灭后,瓶内气体由于温度下降,压强变小,低于瓶外的大气压。在大气压作用下,有一定弹性的鸡蛋被压入瓶内。
4、浮沉现象
实验:把一只去壳鸡蛋,浸没在一只装有清水的大口径玻璃杯中。松开手后,发现鸡蛋缓缓沉入杯底。捞出鸡蛋往清水中加入食盐,调制成浓度较高的盐溶液。再把鸡蛋浸没在盐溶液中,松开手后,鸡蛋却缓缓上浮。
分析:物体浮沉情况取决于所受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体积就是它所排开液体的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可以对应表示重力与浮力的大小关系。因为蛋的密度略微比清水的密度大,当蛋浸入清水中时,所受重力大于浮力,所以蛋将下沉。当浸没在盐水中时,由于盐水密度比蛋的密度大,所受的重力小于浮力,所以蛋将上浮。
5、惯性、摩擦阻力现象
实验:选用外形相似的生鸡蛋、熟鸡蛋各一只,放在水平桌面上。用相同的力使它们在原处旋转。能迅速旋转的是熟鸡蛋,缓慢旋转几圈就停止的是生鸡蛋。
分析:生鸡蛋的壳内是液状的蛋清,外力作用在蛋壳上旋转时,蛋清由于惯性,继续保持静止状态,则它与蛋壳间存在摩擦阻力作用,使整个蛋只能缓慢转动。而熟鸡蛋内蛋清已凝固成蛋白,外力作用时旋转时,整个蛋就能迅速转动。
6、物体的稳定平衡
实验:选用一只生鸡蛋,在小头一端开个孔并清除干净壳内的蛋清蛋黄。沿小孔滑入一块重物。以蛋壳的大头端为底部,扶好蛋壳。点燃一只蜡烛,滴入烛油,把重物封存在蛋壳底部。烛油大约封存至整个蛋壳高度的四分之一即可。把制好的蛋壳推倒后,蛋壳能自动立起。制成一个“不倒翁”。
分析:在空蛋壳的底端封存的重物和烛油,使整个蛋体的重心移近蛋壳的底部,重心起低,稳定性越好。当蛋壳倾斜,偏离平衡位置时,使蛋体的重心升高。因为蛋壳底端是球形的,在蛋体的自身重力作用下,蛋体又恢复到原来的平衡位置上。
7、分子运动现象
实验:外壳完好的蛋,埋入食盐中腌制一段时间,可以制成一只咸蛋。虽然蛋壳仍然完好,但连内部的蛋黄都变咸了。
分析:因为物质的分子间存在间隙,而且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食盐分子扩散到蛋黄中,使蛋黄也变咸。
第三篇:有关鸡蛋中的物理学的研究
有关鸡蛋中的物理学的研究
**省**市第一中学校**班物理论文 ***
指导老师 ***
摘要:本篇论文通过对各种在日常生活中鸡蛋中体现的物理知识的归纳和研究,总结出一系列道理,并充分证实了物理来源于生活并且服务于生活。
关键词:蒸发、热胀冷缩、大气压、浮力惯性、摩擦力、分子运动。
1、前言
鸡蛋是家家户户必需的食品。从中发现了许许多多的有趣现象,引起了我的兴趣,于是从最常见的几种现象中来分析,从而得出这些现象中所体现的物理知识和原理。
2、分析
(1)现象:把刚煮熟的鸡蛋从锅内捞起来,直接用手拿时,虽然较烫,但还可以忍受。可过一会儿,当蛋壳上的水膜干了之后,感到比刚捞上时更烫了。
现象分析:因为刚捞上来的蛋壳上附着一层水膜,开始时,水膜蒸发吸热,使蛋壳的温度下降,所以并不觉得很烫。经过一段时间,水膜蒸发完毕。由蛋内部传递出的热量使蛋壳的温度重新升高,所以感到更烫手。
(2)现象:煮熟捞出后的鸡蛋很难剥掉其蛋壳,但如果放入冷水中,待完全冷却后,再捞出便可很容易剥落。
现象分析:一般物质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可是不同物质受热或冷却时,伸缩的幅度也不相同。一般情况下,密度小的物质,要比密度大的物质容易伸缩,幅度也大;传热快的物质要比传热慢的物质容易伸 1
缩。鸡蛋由硬的蛋壳和软的蛋白、蛋黄所组成,当温度发生明显变化时,蛋白、蛋黄收缩的幅度要远大于蛋壳收缩幅度,这样,蛋白就与蛋壳脱离开来,因此,剥蛋壳时就会很容易剥下来!
(3)现象:选一只口径略小于鸡蛋的瓶子,在瓶底放上一层沙子。先点燃一团酒精棉投入瓶内,接着把一只去壳鸡蛋的小头端朝下堵住瓶口。火焰熄灭后,蛋被瓶子缓缓“吞”入瓶子中。
现象分析:酒精棉燃烧使瓶内气体受热膨胀,部分气体排出。当蛋堵住瓶口,火焰熄灭后,瓶内气体由于温度下降,压缩变小,低于瓶外大气压。在大气压作用下,有一定弹性的鸡蛋会被压入瓶内。
(4)现象:把一只去壳鸡蛋,浸没在一只装有清水的大口径玻璃杯中。松开手后,发现鸡蛋缓缓沉入杯底。捞出鸡蛋往清水中加入食盐,调制成浓度较高的盐溶液。再把鸡蛋浸没在盐溶液中,松开手后,发现鸡蛋缓缓上浮。
现象分析:物体的浮沉情况取决于自身重力和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体积就是它所排开液体的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可以对应表示重力和浮力的关系。因为鸡蛋的密度略微比清水的密度大,当蛋浸入清水时,所受重力与浮力的大小关系为重力大于浮力,所以蛋将下沉。当浸没在盐水中时,由于盐水密度比蛋密度大,所受的重力小于浮力,所以蛋将上浮。
(5)现象:选取外壳相似的生鸡蛋和熟鸡蛋各一只,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用相同的力使它们在原地旋转。能迅速转动的是熟鸡蛋,缓慢旋转并最终停止的是生鸡蛋。
现象分析:生鸡蛋的壳内是液状的蛋清,外力作用在蛋壳上旋转时,蛋清由于惯性继续保持静止状态,则它与蛋壳间存在摩擦阻力作用,使
整个蛋只能缓慢转动。而熟鸡蛋清已凝固成蛋白,可与蛋壳一起看作一个整体,外力作用旋转时,整个蛋就能迅速转动。
(6)现象:外壳完好的一只鸡蛋,埋入食盐水中腌制一段时间,可以制成一只咸蛋。虽然蛋壳仍然完好,但内部的蛋白蛋黄越咸了。
现象分析:分子总在不断运动。因为物质之间存在间隔,而且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食盐分子扩散到蛋黄中,使蛋黄蛋白也变咸了。
3、总结与反思
本篇论文研究了有关鸡蛋中所体现的6个物理知识,并进行了有关分析。从中体会到了物理对生活的影响并提高了自我动手能力以及思考能力。
由于本人现在的知识很有局限性,知道的知识不全面而且涉及方面不多,因而研究的不很透彻,对于某些问题理解不深刻。但随着知识的学习与积累,知识会越来越完善,一定会进一步完善论文不足之处,使它愈趋完美。
第四篇:中研究性学习报告
中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
按照自主学习理论之父霍勒克的定义,自主学习能力就是“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从外语学习的角度来讲,自主学习可以使一个学生在课堂学习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提高外语能力,直至掌握这门外语。大学生拥有较多的业余时间,可利用的课外资源也比较丰富;他们拥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学习目标和职业目标也更加明确,所以他们有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条件。而大学英语又是一门重要课程,大学生不仅面临四、六级考试的压力,还要应对社会对他们的英语能力日益增强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英语自主学习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根据国内外自主学习的相关理论和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培养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可从下列几个方面做起。培养自知,树立自信
自知包括对自己的学习愿望、目的、观念、风格等的认识。研究者本森和沃勒提出,“一项学习活动的成功在某种程度上是以学习者对世界、尤其是对该学习活动的态度,自我感觉,学习欲望为条件的”。所以,教师应首先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观,鼓励他们树立正确的态度,形成主动学习的愿望。只有拥有主动的态度,学习者才有可能在他的学习过程中扮演积极的角色,产生独立的想法,并利用各种学习机会,而不是仅仅对老师的教学刺激做出反应。此外,强烈而积极的动机是对外语产生兴趣、进而要努力学会这门语言的重要条件,动机能在困难的时候使学习者产生坚韧不拔的信念,而坚持常常能克服能力和环境所带来的局限, 所以, 动机培养也很重要。教师还应帮助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要让他们相信自身的努力对学英语至关重要,而自己有决心付出努力;不论自己的英语基础是好是坏, 都有能力管理好自己的学习。自尊和自信可以产生责任感和独立感,促使学习者为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和后果。自尊和自信也是建立在清楚的自我认知上的,明白自己的认知特点是理性还是感性,场依赖型还是场独立型,视觉型还是听觉型等,学生就不会盲从和模仿别人,而能有针对性地选择适用于自身特点的学习材料和学习方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确立目标,制定计划
目标在个体的学习过程中起参照点的作用,个体正是在既定学习目标的引导下,不断调控着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策略。因此,目标被看成是自主学习的核心构成成分。但徐锦芬等人的研究发现,很多大学生虽然认为英语学习很重要,但他们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预习、复习课文等之外,并无学习英语的计划,即使有,时间的安排也相当随意,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目标。鉴于这种情况,教师应担当起帮助者和监督者的角色,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英语基础、能力水平、个人兴趣、专业特点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制定学习目标。告诉他们不要制定诸如“我要尽量争取过四级”这样模糊的目标, 要制定多项小的、具体的短期目
标,因为近期目标的实现能够使学生更快地看到自己某些能力的增长,对他们的意志控制要求也更低,而一个目标的成功实现往往会促进新目标的确定和实现。计划中的学习时间安排非常重要。根据调查结果,很多学生不是自觉地利用自习时间或业余时间安排学习活动,有70% 被调查的学生自称对这些时间抓得不紧,其他类似的调查也表明学生在学习时间的自我安排和管理上不尽如人意。毫无疑问,在使用有效策略的情况下,要获得较高的英语能力,就得在环境许可的条件下尽可能多地接触英语。自主学习研究者齐莫曼建议让学生确立有规律的学习时段,使自己在每天预定的时间内学习成为一种习惯。他认为教会学生有效地管理和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也是自主学习教学中需要确立的一个重要目标。这种教学一般包括如下步骤:与学生讨论时间的运用;让学生在某个时间段内记录下自己的时间运用,认识到自己是如何利用时间的;制定个人时间表,确定可以自主使用的时间;让学生估计完成自主学习活动所需要的时间,并相应地填入时间表;本段结束后检查计划的完成情况和学习效果。学习并运用学习策略
目标制定出来之后, 就要付诸实践, 采用适合自己认知特点和学习风格的方法和策略非常重要,正如研究者坎迪所说:“如何学和学什么是密切相关的——一个学习者所采取的总体方法将极大地影响他的学习结果”。那么,我们的学生策略使用情况如何呢?徐锦芬等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的调查显示,许多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学习策略;而根据王静等对自主学习的调查,无论对于英语学习的总策略,还是对于各单项技能如词汇学习、阅读学习等的策略使用,受试学生绝大多数在“有时使用”的范畴以下,表明我们的学生学习策略使用频率很低。这种情况与我国英语教学一贯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培养有关,所以,对学生进行明确的策略培训是十分必要的。
根据著名的策略研究者科恩的观点,“提高学习者策略意识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教师把以策略为基础的教学作为外语课程的一部分传授给学生”,“明确地教给他们如何应用语言学习和使用策略”,也就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学外语。研究者查莫特和卢宾提出了策略培训的做法: 发现并讨论学习者已经使用的策略;呈现新的策略;示范新策略;解释为什么、在什么时候使用这些策略;用真实的任务练习策略使用、验证其效果。因此,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英语学习中的强项和弱项进行自我诊断;让他们对自己熟悉的策略和新习得的策略进行比较、试验;让他们自己决定以什么策略完成一项学习任务;给他们机会尝试将以往的成功策略用于新的学习情景。这些对学生更多地控制自己的学习大有益处。策略渗透最好在英语课堂上长期进行,针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随时给学生介绍相关策略,并指导和监督他们使用,同时对个别学生进行个别指导。需要注意的是, 策略培训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有自觉的意识使用策略,知道在何时使用何种策略, 而不是以传授具体的策略为重点, 因为它们可能难以穷尽。4 适时反思、评价和调节
我们许多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没有自我反思、评价这一环节,他们只是被动地跟着教师的教学程序走, 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监督和检查,而从未把自己当作自己学习的观察者,监督者, 评判者和操纵者, 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帮助他们培养这种能力。反思首先涉及自我判断的过程,包括自我评价和归因分析。自我评价指对学习结果是否与预期的目标一致以及对学习结果的重要性的评判,归因分析是指对造成既定学习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如较差的学习成绩是因为能力有限还是因为努力不够造成的,等等。评价可从学习的质量、数量、速度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者们大都认为学生用书面形式进行反思会受益很多,比如写学习日记,阶段总结,自我报告等,教师只需帮助他们弄清楚用哪些标准来评价自己的学习。自主学习本质上是一种自我调节的学习,亦即个体主动选择、调节、控制自己的学习的过程,对英语学习而言,指“学习者不停地根据系统内外因素的变化来调整观念和方法,使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处于最佳协调状态,使学习英语的潜在能力全部发挥出来”。语言学习系统是开放的,动态的,在不同的时期,学习的重
点和难点是不一样的,学习策略也应随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调控”是策略系统良好运作,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关键。在学生不能做到适时、自觉进行策略调整时,教师可加以提醒、点拨,或亲自进行调控,随后逐渐放手,只对学生的自我调节进行监督, 作出鼓励性、形成性评价即可。结语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我国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我们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在未来的非教学环境中自主地学习其职业和生活所需要的外语知识和技能,大学阶段的自主能力培养很重要,应从激发学生自知、指导他们制定学习计划、进行策略培训、发展元认知调控等几个基本步骤逐步、全面地发展。
第五篇:鸡蛋上的物理学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课题组长:李皓臣
课题成员:张汉成 隋佳田 刘彬 郭俊鸿 指导老师:王老师
一,课题背景:中学物理的课程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其中最重要的是能领略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美国物理学家费曼曾说:“学过科学以后,你周围的世界仿佛变了样子。”这才是科学教育的真谛。为此,本小组选取人们非常熟悉且取材容易的鸡蛋作为研究对象,对小小鸡蛋中蕴含的丰富物理知识进行深入研究。
二,研究目的:探究鸡蛋身上的物理,领略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对物理学习起促进作用。此外,进行此次研究就本身而言,可以帮助我们提高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团队的团结协作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研究过程: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上网,去图书馆查阅资料。
为了增加结论的说服力,我们进行了多项验证性实验,也增强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四,研究内容:
从鸡蛋的构造入手,从内到外,一一“解剖”鸡蛋,仔细研究鸡蛋外壳的薄壳结构,以及鸡蛋内部物质影响其竖立等关于物理方面的问题,揭开鸡蛋身上“鲜为人知”的秘密!
五,研究结论: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了鸡蛋构造,从内到外,一一“解剖”鸡蛋,仔细研究鸡蛋外壳的薄壳结构,以及鸡蛋内部物质影响其竖立等关于物理方面的问题,发现了鸡蛋身上“鲜为人知”的秘密!
个人小结: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爱因斯坦说:“喜爱比责任是更好的教师。”通过这次对鸡蛋身上的物理知识的研究性学习,我们通过联系实际,分析物理现象,领略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对物理学习起促进作用;我们还意识到利用生活中的许多其他物质都可以作为实验材料。只要我们注意观察,勤于思考,善于动手,就可以开发出很多有趣的实验,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了,对物理知识体会的更深刻了。
美国物理学家费曼曾说:“学过科学以后,你周围的世界仿佛变了样子。”这才是科学学习的真谛。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思想并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我们学习物理兴趣的权宜之策,而是对物理科学本真的追求。此外通过这一年的学习,就活动本身而言,我们通过查找资料,开拓了思路,通过亲自动手实验,真的领略到“不做不知道,一做真奇妙”的境界,我意识到什么事都要自己亲自实践,实践出真知。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完成了此次学习目标,提高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团队的团结协作能力,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了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