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课文复习要点

时间:2019-05-14 01:45: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五上课文复习要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五上课文复习要点》。

第一篇:五上课文复习要点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本复习要点

一、字

1.课后生字表

(二)150个字 2.第五单元《遨游汉字王国》

猜字谜 谐音 仓颉造字 字与字的关联 汉字演变 甲骨文 错别字 赞汉字 爱汉字 3.多音字

二、词语

1.用词准确

“推敲”的来历

P43 P117 2.体会词语的内涵 P143 3.成语(描写英雄)P133 成语故事P155 4.词语盘点的“读读写写”

三、句子

1.比喻句 《窃读记》 P122 体会好处 仿写比喻

2.体会心理描写的好处 《窃读记》《钓鱼的启示》《地震中的父与子》 3.理解句子的含义 《窃读记》P61 P67

4.归纳、概括句子的意思 《走遍天下书为侣》P10 5.中心句 P96

6.重点句P96(反复出现的作用)7.体会外貌描写的好处P96

四、课文资料袋.P43 2.P67

3.P133 4.P137

五、标点符号

六、日积月累 P18 P37

P55 P74 P112 P154

1.诗词 P21《古诗词三首》P136《七律·长征》

七、阅读

1.写景抒情 叙事抒情

2.说明文结构(从几方面写 从特点和作用去写)3.说明方法

4.非连续文本的阅读P49选做题 5.找出文章线索P61

p122 6.概括文章内容

7.体会描写人物的方法 8.体会对比写法的好处P117 9.概括小标题

10.体会详略得当 11.记叙顺序

八、常识 1.科学常识 2.人文常识

3.文学常识 P56课外书屋

九、习作

1.我的读书故事(访谈录 记一次辩论赛)2.想象作文——20年后回故乡 3.介绍一种物品

4.生活的启示(事情 座右铭

名言警句

漫画)5.父母的爱

6.读后感

7.写一个场景(梗概)

十、课文背诵

1《走遍天下书为侣》第七自然段

2.《“精彩极了”和“糟糕极了”》最后一个自然段 3.《圆明园的毁灭》第三、四自然段

4.《狼牙山五壮士》英勇跳崖部分(6——9自然段)4.《七律·长征》 5.《开国大典》第七自然段 6.《古诗词三首》

第二篇:五上课文复习

一单元复习(读好书 好读书 会读书)

1窃读记

1. 背诵课文2、3、4、7、8、9自然段。2.《窃读记》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作品。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3.“我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贪婪”是指贪得无厌,没有满足的时候。这句话以一个极其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满怀读书渴望的“我”比作一匹饥饿的狼,一页页贪婪地阅读犹如饿狼扑食。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与高尔基的名言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集中概括了窃读的百般感受,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我”渴望读书,而又无力购买,因此只好“窃读”。但所谓“窃”,也无非是只读不买。“我”在阅读中感受着书籍所带来的智慧与快乐,却时刻害怕被店员或老板发现受到训斥和哄赶,快乐与惧怕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复杂的、难以言说的感受,正是窃读的滋味。

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只有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成长起来的人。

3走遍天下书为侣

1.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2.“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想去就去的故地。”“故地”,指书已读多遍,了解并熟悉;“想去就去”,是说方便,随心所欲,想读就读。由前面的“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到现在的“就是”“也是”,愈加表达出了作者对书浓郁的情感,对一本书喜爱到百读不厌的程度。

拓展一(读书格言)

背诵日积月累。

二单元复习(思念家乡)5古诗三首

泊船瓜洲(宋 王安石)

解释: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中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呵,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表达的思想感情:表达作者希望早日辞官回家的愿望。

秋思(唐 张籍)

解释: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想到家乡的气候变化要写封信却不知从何说起。唯恐时间急迫,匆忙中没能表达清楚,捎信人即将出发,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赶快再添上几句,说不尽的心事,无奈太匆匆。表达的思想感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秋天思念亲人的情景。诗人通过写信和“开封”这两个细节的描写,把客居他乡思念亲人的复杂感情,传神地表达出来。

长相思(清纳兰性德)

解释:爬山走一程,涉水走一程,朝着关外山海关那个方向走,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军营的帐篷都点起了灯火。风一阵阵,雪一阵阵,嘈杂的声音打碎我思乡的心和未做完的梦,而在故乡的家园却没有这种杂乱的声音。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我还知道有关思念家乡的诗歌有:

6梅花魂

1. 背诵课文第13自然段。

2. 本课以梅花为线索,讲了外祖父的几件事,从中表现了这位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

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3. 小外孙女不小心在墨梅图上面留了个脏手印,慈祥的外祖父竟大发了一通脾气,然后

“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华侨老人对墨梅图这种特有的感情表明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爱。因为在华侨老人心中,梅花是最纯洁最有品格最有骨气的,它是祖国的象征,不能受到一点玷污。

4. “我们”要回唐山了,而年迈的华侨老人却不能回去,他难过得像小孩子一样“呜呜

呜”地哭起来。离别前,他把一生中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让她好好保存。在凉飕飕的腊月天,老人亲自来到码头,泪眼蒙胧地把一个手绢递给了我,这表明他对亲人和祖国深深的依恋,希望外孙女把自己对祖国的一片眷恋之情带回祖国。

8小桥流水人家

1. 背诵课文第1、6自然段。

拓展二(思念家乡)

背诵日积月累。

三单元复习(说明文)

有关说明文的知识:

1. 说明文是客观的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

质、功能,叫做事物说明文;或阐明事理,叫做事理说明文。

2. 说明文有常识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和综合性说明文三种,我们课文中《鲸》就是

常识性说明文,《松鼠》是文艺性说明文,《新型玻璃》《假如没有灰尘》是综合性说明文。我们写作提倡写文艺性或者综合性说明文。

3. 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空间: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西南北等的位置和方向。逻辑顺序一般包括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局部、从总说到分说再到总说、从特点到用途等几种类型。

4. 说明文的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

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文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5. 说明方法 :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应的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打比方等。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

四单元复习(生活是一本没有文字的书)

13钓鱼的启示

1. 背诵课文第10自然段。2. 34年前,“我”11岁。在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夜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

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大鲈鱼,父亲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34年后,那条大鲈鱼带给“我”的启示帮“我”解决了许多道德难题,使我成为了著名的建筑师。3.

15落花生

1. 作者许地山。

2. 写作上主要的特点是以物喻人。通过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品尝花生时谈论花生的好处,告诉我们做人要做务实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做人,一定要做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而不是做一个自私自利的人。)

16珍珠鸟

《珍珠鸟》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精心结撰的优美散文。

拓展四(人生道理)

背诵日积月累。

五单元复习(遨游汉字王国综合实践活动)

1.背诵歇后语、《赞汉字》。

2.会写活动计划,并根据活动计划开展活动。

活动计划一般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人员、活动分工、活动准备、活动步骤、活动总结形式等。我们班级分成了六大块内容进行了活动,分别是:走进字谜世界、百分百多音字、有趣的谐音、汉字的演变调查、歇后语连连看、“火眼金睛”纠错字活动。3.初步学会查找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查找资料的途径有上网、去图书馆翻阅资料、访问身边的人物等。

运用资料时第一步应把资料分类,再选择有用的资料运用在自己的调查活动中。4.初步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加上时间):甲骨文(殷商时代)、金文(西周)、小篆(西周)、隶书(产生于秦代,盛行于汉代)、楷书(汉末)、草书、行书。5.字谜分为文字谜、画谜、动作谜等,一般文字谜用组字法猜。6.著名的书法家有王羲之《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书),柳公权《玄秘塔碑》,颜真卿。我们赏析书法要注意赏析书法作品的用笔、用墨、结构、线条、气势、神采、布白等。

六单元复习(父母的爱)17地震中的父与子

1.了不起的父与子

父亲:具有坚定的信念,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精神。

儿子:具有坚定的信念,遇事沉着冷静、勇敢坚强的精神,他对父亲十分信赖。2.课后习题3:

(1)从父亲外貌的描写中,我感受到父亲很辛苦,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和汗水,在地震这

么危险的情况下,父亲有着坚定的信念和永不放弃的精神,体现出他对儿子深沉的、伟大的爱。(2)“无论发生什么,我(你)总会跟你(我)在一起”这句话除了体现父子之间深挚的爱,还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责任,儿子对父亲的信任。这句话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是儿子在绝望中满怀信心的力量源泉,也是父亲坚持到底不放弃的原因。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既通过父亲的责任感体现崇高的父爱,也通过儿子的深信不疑表明儿子对父亲的信赖。

3.课文为什么不直接写挖了36小时?

这样描写让我们了解到挖掘的过程是很艰难的,父亲承受着多大的压力啊,所以这样写更能表现出父亲的坚定信念和他坚持不懈的精神。慈母情深

1.课文作者是当代作家梁晓声,作品有《今夜有暴风雪》、《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2.课文主要写了“我”想买一本小说,贫苦辛劳的母亲便不顾同事的劝阻,毫无犹豫地给钱让“我”买了《青年近卫军》的事。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1. 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 “精彩极了”指的是鼓励和表扬,“糟糕透了” 指的是批评和严格要求。3. “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刮倒”的意思是失败,这句话的意思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不能因为成功而沾沾自喜,也不能因为遇到困难、挫折而气馁。

4.我觉得拥有这样的母亲和父亲是很幸运的,在我遇到挫折是,慈祥的母亲会给我以鼓励支持,使我有勇气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当我获得成功时,严厉的父亲会给我提醒,让我不要被胜利充昏了头脑。所以,“我”是幸运的。

其他

拓展六背诵日积月累(关键词 孝)

七单元复习(不忘国耻 振兴中华)圆明园的毁灭

1.背诵课文3、4自然段。

2.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和惨遭英法联军野蛮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无比的仇恨,我们作为祖国新世纪的接班人,应不忘国耻,好好学习,为振兴中华而努力。3.关键词:侵略者——贪婪 野蛮无耻读者——悲痛 愤怒 惋惜狼牙山五壮士 1.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2.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奋勇杀敌——英勇跳崖

课文主要讲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的转移,诱敌上山,奋勇杀敌,最后英勇跳崖的事。

中心思想: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英勇顽强、不畏牺牲(舍生取义)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23难忘的一课

课文主要讲了抗日战争胜利后,作者在台湾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了一位年轻教师在认真教孩子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24最后一分钟

“最后一分钟”指香港在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环抱前最后一分钟。表达全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其他 注意读后感的写法。

拓展七日积月累的词语会写懂意思。

八单元复习(走进毛泽东)25七律 长征(毛泽东)1. 背诵课文。

2.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红军藐视困难、征服艰险的英

雄气概和革命精神。3. 课文翻译: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开国大典 1.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

2.课文顺序:大典开始前——大典开始时(宣布新中国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政府公告)——阅兵盛况——群众游行——大典结束

3.主要内容: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激动、兴奋、自豪的心情,展现了毛主席在人民心目中伟大领袖的风采。4.“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五星红旗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人民当家作主。中国在成立之前,被帝国主义反动派踩在脚下,没有了独立、自由。现在五星红旗升起来了,代表中国人民推翻反动统治,从此当家作主,站起来了。5.“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照亮了整个北京城。”“红流”指的是举着灯笼火把的人民,这“光明”,不仅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全国永远摆脱黑暗的统治,获得了光明。27 青山处处埋忠骨

1.主要内容: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毛主席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悲痛,但他在矛盾中毅然选择了将岸英的遗体葬在朝鲜。中心思想:表现了毛主席宽大的胸怀和国际主义精神。2.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就不需要考虑是否安葬在祖国,即使长眠于异国他乡又如何?

28毛主席在花山

主要内容:毛主席让警卫员请乡亲们到花椒树下碾米,还派警卫员给碾米的群众送茶水,他自己还来到群众中间,帮助乡亲们碾米。

中心思想:表现了毛主席热爱人民群众,关心人民群众,为人民群众着想,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革命情怀。

第三篇:五上课文要点

五上语文课文要点

1.《师恩难忘》课文通过对小学一年级时一位教学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课文中的田老师是一位可亲、可敬的乡村老师。学了这篇课文,我想用这句诗来赞美老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陶校长的演讲》是一篇演讲稿,要求如果我们每天都这样地问问自己,这样地激励和鞭策自己,我们就一定能在身体健康、学问进修、工作效能、道德品格各方面有长足的进步。充分体现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请你写一句陶行知的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3.《古诗两首》中《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这首诗是清代诗人袁枚写的。作者在对乡村自然描摹过程中,抒发了自己对乡村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人贾岛写的。诗的后两句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主要写了诗人与童子的问答,体现隐者高洁的性格及诗人对他的仰慕。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作者是当代诗人孙友田,诗中: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给孩子们一片清凉的绿阴。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段话即是文章的开头,也是文章的结尾,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界的美好、神奇,召唤着人们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这段话以“绿色的课本”喻“大自然”,为什么?你喜欢这绿色的课本吗?答案:因为绿色象征着生命,象征着活力,所以把大自然说成绿色的课本。我喜欢这样的课本,因为大自然中隐藏着许多奥秘,能给我们带来欢乐和收获。

5.《装满昆虫的衣袋》记叙了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故事,告诉我们从小就应当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

6.《变色龙》本文通过我们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的过程,展示了变色龙的特点,从而提醒人们应当保护动物,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变色龙,学名避役,因为它能够根据环境情况迅速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以求得自身的安全,所以俗称变色龙。

7.《金蝉脱壳》一文生动的介绍了金蝉脱壳的过程,展示了那奇特动人的情景,启发人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8.《成语故事》由《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三则成语故事组成,三个成语的意思分别是:自相矛盾比喻一个人言语或行为前后抵触;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画龙点睛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语句,使内容更加传神。

9.《推敲》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与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故事,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语文苏教版五上课文要点第二波

10.《嫦娥奔月》是一篇神话故事。描写了三个个性色彩很浓的人物,分别是心地善良、舍己为民嫦娥,力大神勇、为民造福的后羿,奸诈贪婪的逢蒙。

11.《读书莫放“拦路虎”》主要讲读书时遇到“拦路虎”不能绕着走,要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拦路虎”指的是拦路打劫的土匪,在文中指的是读书时遇到的生字。

12.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本学期我们学习的三篇《伊索寓言》是:《狐狸和葡萄》告诉我们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牧童和狼》告诉我们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蝉和狐狸》告诉我们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13.《在大海中永生》是一篇事件通讯,本文按: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在线索组织材料,记叙了历史伟人邓小平的骨灰撒放大海的动人情景。讴歌了邓小平爷爷的不朽功绩,表达了人民对伟人的深深怀念之情,我们要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全文围绕一个“爱”字,通过高尔基和他10岁的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以及“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与付出的道理。高尔基是一位作家,他的作品有《母亲》、《童年》、《在人间》等。

15.《艾滋病小斗士》写的是一位南非黑人男孩恩科西坦然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的动人事迹。文中的“小斗士”指的是恩科西,他的死,引起了世界上许多人的关注,这其中有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和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我们应该科学地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

16.《黄山奇松》课文写黄山风景区奇松姿态独特,十分有趣。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通过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17.《黄果树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写“我们” 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的壮美,表现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本文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方法,将黄果树瀑布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绘。

18.《莫高窟》 文中介绍了敦煌莫高窟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和藏有珍贵文物的藏经洞,了解莫高窟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19.《天火之谜》主要讲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经过长期观察,大胆地推测雷暴就是普通的放电现象,后来通过“风筝实验”揭开了雷电的秘密。他还发明了避雷针。从课文中感受到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精神,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和实验,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厄运”指的是困苦的遭遇,在本文中“厄运”指的是《国榷》原稿被盗。谈迁面对厄运我们的启示是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我们感受到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就能获得成功。

21.《诺贝尔》诺贝尔一生的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就是炸药。诺贝尔奖主要奖给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领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人。了解诺贝尔为社会作出的贡献,感受诺贝尔热爱人类、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22.《滴水穿石的启示》课文中列举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三个人物的事例,说明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是靠滴水穿石的精神,取得成功的。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23.《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是根据我国古典小说《水浒传》的有关回目改写的,原著作者施耐庵。文中我们了解是林冲是个武艺高强、忠直淳朴的人,洪教头是个自以为是、跋扈嚣张的人,柴进是个热情好客,好习枪棒的人。

24.《少年王冕》一文是根据小说《儒林外史》的有关回目改写的,原著作者是吴敬梓。让我们感受到王冕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和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25.《黄鹤楼送别》属于“文包诗“的形式。叙述了年轻的李白在黄鹤楼上为好友孟浩然饯行的事,描绘了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美,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陵》是一首送别诗,请再写四首诗题:《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赠汪伦》、《芙蓉楼送辛渐》。我们要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26.《清平乐 村居》这首词是 宋代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词作。“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这首词描写茅檐、小溪、青草这些平常的农村景象,还写了锄豆、织鸡笼、剥莲蓬,把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抒发了作者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第四篇:五上精读课文复习要点

五上语文精读课文复习要点

窃读记

1、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2、本课的表达方法:

一是作者通过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境,表达自己的感情。(大的方面——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如:“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来表达终于发现书并没有卖出去,又可以接着读的惊喜;“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利用“下雨天,留客天”这种借口,自我安慰,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心情。

二是用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如:“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这其中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写出了书店的顾客之多,更表现了“我”对读书的如饥似渴。

3、文中重点语句的理解:

①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贪婪”是指贪得无厌,没有满足的时候。这句话将满怀读书渴望的“我”比作一匹饥饿的狼,一页页贪婪地阅读犹如饿狼进食。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

②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集中概括了窃读的百般感受,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我”渴望读书,而又无力购买,因此只好“窃读”。但所谓“窃”,也无非是只读不买。我快乐是因为:“我”在阅读中感受着书籍所带来的智慧与快乐。我害怕是因为:怕被店员或老板发现受到训斥和哄赶,③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这句话通过神态和心理的对比描写,趣味盎然地写出“我”为雨天能够有个 充足的理由读书而高兴无比,更加表现出了“我”对读书的喜爱。

④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咽了一口唾沫”这一个动作,写出了“我”尽管是腿酸脚麻、饥肠辘辘,却有一种满足感、充实感。这种窃读犹如一次精神的盛宴,收获了知识与智慧。⑤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健康成长的人。走遍天下书为侣

1、本文提出了将一本书读精的方法——“一遍又一遍地读”。作者以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只能选择带一样东西娱乐的假设开始,引出自己的观点。然后以新鲜的比喻,来说明选择的理由。然后继续假设,列举了“一遍又一遍地读”的方式和方法,只要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地读,就会常读常新,百读不厌。

2、对句子的理解:

① 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作者将书喻为朋友和家,表达出了对书的喜爱。以常见的事物为喻,生动说明了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百读不厌。② 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这句话是作者在列举了“一遍又一遍地读一本书”的方法后的感叹,与题目《走遍天下书为侣》相呼应,相对照。

③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由前面的“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到现在的“就是”“也是”,更加表达出了作者对一本书喜爱到百读不厌的程度。

④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指读者因阅历、体验不同而感受 2 不同。作者指的是每个人都有个性化的读书方式、方法,收获也是独特的。以自己的方式阅读,对书有独到的见解,才能使书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古诗词三首

《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泊船瓜洲》的诗意: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秋思》的诗意: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一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长相思》的诗意: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梅花魂

1、课文重点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一共写了五件小事 ①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时而时常流泪。(直接表达这种感情)②因年龄大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直接表达„„)③因为“我”弄脏墨梅图而大发脾气。(间接表达„„)④离别前送“我”墨梅图。(间接表达„„)⑤到船上送“我”绣着梅花的手绢。(间接表达„„)(2)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①梅花魂

这里的魂,指的是精神。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梅花的精神就是“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②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诗句写的都是乡思,外祖父由诗句想到自己,思乡之情不能自已,因而潸然泪下。

③ 课文三次写到外祖父的眼泪,(读诗时无声地落泪),(不能回国时呜呜地哭泣),(送别时泪眼蒙眬),都表明了他渴望回国返乡的强烈感情。④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秉性”是本性的意思。这里梅花的秉性就是指梅花的精神,梅花魂。

这一大段对梅花和中华民族有气节人物的赞誉,是外祖父对“我”说的,这里不乏老人对孩子的希望和教诲,其实,也是老人自己心灵的表白。他漂泊海外,中国人的气节没有变,对祖国的爱没有变,就像他深爱的梅花一样,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

⑤为什么说外祖父喜爱梅花就是热爱祖国呢?

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象征,这梅花代表的就是祖国,他把爱祖国的情怀寄托在梅花的身上,爱梅花和爱祖国是统一的。鲸

本文从体型特点、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四方面介绍鲸。

这篇课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每个自然段基本上讲了一个意思:

第1自然段讲鲸特别大;第2自然段讲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

第3自然段讲鲸的种类;第4自然段讲鲸怎样进食;

第5自然段讲鲸用肺呼吸;第6自然段讲鲸如何睡觉;

第7自然段讲鲸的生长特点。

概括起来说,4至7自然段分别是从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课文首先拿鲸和人们熟悉的象作比较,使我们形象地了解到,鲸比象还要“大得多”。接着,用详实的数字来说明鲸的体重,以此来说明鲸“大”。然后,又以我国捕获的一头鲸为例,再次列举具体数字,具体生动地说明鲸的确很大。

1、本课是一篇说明文。

2、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作假设等说明方法来说明鲸的特点。

3、文中重点语句的理解:

(1)“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这一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鲸的庞大。这样写,可以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

(2)“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这段话通过运用列数字、作假设等说明方法,说明了鲸的确是个庞然大物。(鲸非常大)

(3)“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上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等肺里吸足了气,再潜入水中。”

在这里作者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将鲸呼气时喷出来的气比喻成“花园里的喷泉”。这种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说明的事物形象具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新型玻璃

1、这篇课文前五个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两个特点:一是介绍每种玻璃时都是先讲特点,再讲用途。二是特别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过渡,且富于变化。

2、第2段用“另一种‘夹丝玻璃‘不是用来防盗的”这句话来转折,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第5段的开头用形象的比喻引起读者的注意,激发读者的阅读愿望。

3、五种玻璃的特点、作用:(可结合表格复习)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是自动报警,作用是防盗;

夹丝玻璃的特点是非常坚硬,不易破碎,适于高层建筑使用;

变色玻璃的特点是能随着阳光的强弱而改变颜色,因而能调节室内光线,起着“自动窗帘”的作用;

吸热玻璃的特点是吸热,阻挡冷空气,可使室内冬暖夏凉;

吃音玻璃的特点是消除噪音,使噪音强度减弱。

4、对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

①“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安然无恙,即使被打碎了,碎片仍然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不会伤人。”

“安然无恙”是形容平安,没有受到一点儿伤害。本课指夹丝玻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不会伤人。

“藕断丝连”原是比喻表面上好像已经断了,实际上仍有牵连。本文是指玻璃虽然碎了,但玻璃片仍粘在一起,不会四处飞溅伤人。这两个词语描述出了(夹丝玻璃非常坚硬、不易破碎的特点)。正是由于“夹丝玻璃”有这个特点,所以高层建筑上采用这种玻璃才安全可靠。

②“变色玻璃还会随着阳光的强弱而改变颜色的深浅,调节室内的光线,所以人们把这种玻璃叫做‘自动窗帘’。”

这句话介绍了变色玻璃能起到(自动调节室内光线的作用),因而人们把它叫做“自动窗帘”。“自动窗帘”是指自动拉开或关上的窗帘。这里把变色玻璃比作“自动窗帘”,生动形象,恰如其分。

③在现代化的建筑中,新型玻璃正在起着重要作用。在新型玻璃的研制中,人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这段话是课文的最后一段,讲了两层意思:一是总结全文,作者用“正在”一词指出新型玻璃并不是无法实现的奇迹,它们已经在现代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二是点明主旨,作者又用“将会”一词启示人们创造出更多品种的新型玻璃。钓鱼的启示

1、从钓鱼中我获得的启示是: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一个人只有从小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成功。

2、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①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从“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可以体会到两层意思。第一,父亲和“我”一样喜欢并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第二,正因为大鲈鱼这么漂亮可爱,所以从情感上说父亲也舍不得放掉它,可见父亲也在经历实践道德的考验。更能 6 让人体会到“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从“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这句话,可以体会到父亲的坚决,“得”——一定、必须,不容争辩、没有商量的余地;同时也能体会到父亲的慈爱──父亲是理解孩子的心情的,但实践道德是没法妥协的,必须从小严格要求,这是作为一位真正爱孩子的父亲必须做的,并不是不懂人情。

②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沮丧”:灰心失望。

当年那件让孩子“沮丧”的事,与后来他成为“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之间有什么联系?(那件“沮丧”的事是他后来能成为著名建筑设计师的重要原因,也是他对父亲从小严格教育的最好回报。)

③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诱惑人的“鱼”:吸引人的,让人动心的但又违背道德观念的事物,诸如:金钱、地位、荣誉、名利„„甚至是那些暂时带来一点方便、一点好处的事。例如:“学校里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没人知道;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去归还,还是将错就错?过马路时,红灯亮了,但周围没有民警叔叔,冲过去,还是„„

④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是”:对,正确,应该;“非”:错,不对,不该。这句话的意思是:捕捞鲈鱼的时间没到,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的;而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抉择就是这么简单。从作者放鱼回湖心情的沮丧,可以看出实践道德之难,实践道德,放掉到手的鱼,就需放弃个人利益。落 花 生

1、本文是是一篇叙事散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计较名利(或: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品格。

2、作者许地山始终没有忘记父亲对他的教诲和希望,他以“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时刻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

3、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

4、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详略分明,以物喻人,同时语言朴实无华。给人以清晰深刻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

5、重点段:第10-14自然段

6、对句子的理解:

①“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爱慕之心”,心中产生喜爱、羡慕的感情。

这里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通过果实的色彩、样子以及果实生长的位置的比较,说明花生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计较名利。其中“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上”和“埋在地里”“矮矮地长在地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②“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一个外表不怎么美的人,如能默默无闻、毫无怨言地去努力,给别人带来好处,应该说更了不起,也更让人敬佩。如果一个人既外表好看,又有用,当然更好。

③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句话是作者在听了父亲对于花生品格的议论之后受到的感悟,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对他人和社会有好处和贡献的人。

生活中类似落花生品格的人或物:环卫工人、邮递员、粉笔。地震中的父与子

1、课文内容、中心;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的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深厚的父子之情。

2、对句子的理解。

①“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了不起的父与子”,是提领全文内容的关键句子。抓住它品读全文,其他重点句如“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再没人来阻挡他。”“他 8 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等等,就会迎刃而解。

“了不起的父与子”要从“父”与“子”两个方面来理解。

说父亲了不起,是因为,其他孩子的父母“哭喊过后,就绝望地离开了。”而这位父亲一直不停地挖掘。人们劝阻他,“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他便埋头接着挖。”“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为了儿子,决不放弃,实现对儿子的承诺。多么坚忍不拔、决不放弃的父亲!多么恪守诺言、有责任感的父亲!

概括:说父亲了不起因为他坚忍不拔、决不放弃、恪守诺言、有责任感。

说儿子了不起,是因为在长达38个小时的漆黑的瓦砾堆下,没有水,没有食物,只有恐惧与危险。然而7岁的阿曼达却能在这种情况下,告诉同学不要害怕,坚持生的希望;当得到父亲的救援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同死神搏斗,最终生还,巨大的精神力量来自对父亲真诚诺言的信赖;奇迹的出现来自伟大的父爱。

概括:说儿子了不起因为他鼓励同学求生;获救时,把安全先给了同学;信赖父亲。

②“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为什么文中3次出现反复出现类似的话?因为他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是儿子在绝境中满怀信心的力量源泉,也是父亲坚持到底决不放弃的原因。反复出现,多处呼应,通过父亲的责任感充分表现了崇高的父爱,通过儿子对父亲诺言的深信不疑说明了对父亲多么信赖。“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1、课文是按时间先后顺序叙述的。

2、成年以后,“我”“越来越体会到”父母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在自己的成长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母亲的爱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而父亲的“警告”则时常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作者不仅认识到两种评价对自己健康成长的必要性,而且认识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种看来截然不同的评价所蕴含的共同点,那就是爱。

3、对句子的理解。

①“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儿时的幸运是因为:一是“我”有个慈祥的母亲,母亲的鼓励、表扬是“我”创作的源泉,激励“我”满怀信心地前进;二是“我”还有一个严厉的父亲,他的警告和严格教育,使“我”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走向歧途。

②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这一句话写出了“我” 对这两个极端的断言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就是父母共同的出发点,一个“爱”字。正因为“我”明白了父母的爱心,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意思是说,不会产生自傲和自悲。平常有父母时常的提醒,在爱的鼓舞下,不断前进。圆明园的毁灭

1、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作者是从众星拱月的布局、风格各异的建筑、收藏珍贵文物这三个方面,来再现圆明园辉煌的过去的。

3、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是因为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

4、第一自然段概括阐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与文章的结尾提到的“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首尾呼应,作者的痛惜、愤怒之情跃然纸上。狼牙山五壮士

1、课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依次写了:接受任务(略)—痛击敌人(详)—引上绝路(略)—顶峰歼敌(详)—英勇跳崖(详)五部分内容。

课文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2、重点段:

4、5段;6—9段。

3、对句子的理解

①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这两句话表现了五壮士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不畏牺牲的精神。一个“走”字体现出班长态度坚定、决定果断,饱含着五壮士高昂的斗志和对人民的深切的爱,表现出崇高的自我牺牲的精神。“斩钉截铁”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坚定果断,毫不犹豫。这里,没有写其他战士的语言,只写他们的内心状态(“热血沸腾”)和动作(“紧跟”)。说明他们和班长的想法是一致的。

②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非常迅猛,非常有力。这两句话充分体现出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③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这声音”指的是五壮士跳崖时呼喊的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充分体现出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这句话充分赞扬了中国人民将抗战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这种恨与爱,是五壮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力量之源,是党所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战士们的力量之源,也是敌后抗日根据地英雄儿女们的力量之源。)长 征

1、内容、中心:

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词语解释:

万水千山: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细浪:小浪花。

磅礴:气势雄伟,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去。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大渡:指大渡河。

铁索寒:十三根铁索给人以深深的寒意。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3、诗句意思:

首联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颔联一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颈联一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尾联一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4、重点诗句意思:详见上面颔联、颈联意思

5、其他知识点: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B作者先用“逶迤”和“磅礴”的夸张手法极言山势雄险,用的是“扬”的手法,而后用“细浪”和“泥丸”的比喻手法言其渺小,用的是“抑”的手法,这抑扬之间更显出红军的伟大。“腾”与“走”的拟人化动态描写,使静止的山有了生气,大山与红军都灵动起来。

C、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作者以两种感觉互相对比,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

D、一“拍”一“横”一动一静。以自然环境寄寓无限感慨,极具气势。E、翻越“千里雪”的岷山,其困难程度超过五岭和乌蒙山,但由于胜利在望,12 心情舒朗,“喜”由心生,眼中望去的风雪交加路也就变得美不胜收了。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腾的喜悦,同时预示了长征的最后胜利 开国大典

1、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2、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林伯渠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3、当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时,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表达了对领袖的无限热爱,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

当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之后,课文用了“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这样两个长句子,表达了全场三十万人以及全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欢欣鼓舞的心情。

当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时候,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五星红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激动、自豪的感情表现了出来。

4、叙述典礼的部分表达的是热爱新中国,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兴奋的心情,而记叙阅兵式的部分,除表达这种激动、兴奋的心情外,更侧重于表达为人民军队的出色表演而感到自豪的感情。你看,“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战士们挺着胸膛”“像钢铁巨人一样”,“‘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这些描述,无不渗透着对人民军队的赞美和为人民军队感到自豪的感情。

5、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高呼“人民万岁”,按动旗杆的电钮,不断地向群众挥手。通过这些言行的描写和庄严的会场环境以及人们激动的欢庆场面的烘托,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毛泽东——他是深受人民爱戴的领袖。

6、对句子的理解。

①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五星红旗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人民被反动派踩在脚下,没有独立、自由。现在五星红旗升起来了,代表中国人民推翻了反动统治,翻了身,站起来了。

②他读到“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三十万人民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掌声。

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他是人民群众心目中最敬爱的领袖。人们期盼他成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选举他为主席正合民意。所以当听到毛泽东当选为新中国的主席时全场热烈鼓掌。

③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这是写人民群众看到人民解放军部队接受检阅时的举动,因为我们的军队是如此威风凛凛,纪律严明,坚强壮大,人民的国家有了钢铁长城,人民的幸福有了可靠的保障。)这里用夸张的笔法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无比信赖和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④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这句话一方面说明毛泽东对人民的热爱,另一方面,这些动作和口号直接表现了毛泽东的伟大形象。⑤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这“光明”,不仅是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使全国永远摆脱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

第五篇:小学语文五(上)课文要点

一、1-8单元读读写写全部听写过关

二、日积月累背诵并默写

1、*一日无书,百事荒芜。(陈寿)*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2、*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张九龄)*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杜甫)*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明月有请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袁枚)*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卢纶)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刘著)

3、*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

*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4、*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5、*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

奋发图强、励精图治、豪情壮志、再接再厉、任重道远、同仇敌忾、众志成城、临危不惧、勇往直前、不屈不挠

大义凛然、前仆后继、披荆斩棘、舍生取义、力挽狂澜、中流砥柱

6、*四时之风

春风能解冻,和煦催耕种。秋风杂秋雨,夜凉添几许。

裙裾微动摇,花气时相送。飕飕不绝声,落叶悠悠舞。

夏风草木熏,生机自欣欣。东风似虎狂,书斋皆掩窗。

小立池塘侧,荷香隔岸闻。整日呼呼响,鸟雀尽潜藏。

7、*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三、重点课文背诵

1、第1课《窃读记》第3、4、10自然段。

2、第3课《走遍天下书为侣》第7、8自然段。

3、第5课《古诗词三首》。

4、第6课《梅花魂》第13自然段。

5、第13课《钓鱼的启示》第10自然段。

6、第15课《落花生》第10、12、13自然段。

7、第9课《鲸》和第11课《新型玻璃》掌握有关知识点和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等常用的说明方法。

8、《有趣的汉字》中的谐音歇后语。《我爱你,汉字》中汉字的演变,赞汉字。

9、第19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17自然段。

10、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第3、4自然段。

11、第22课《狼牙山五壮士》第6、7、8、9自然段。

12、第25课《七律·长征》。

13、第26课《开国大典》第7自然段。

四、重点句子理解背诵

1、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我”在阅读中感受着书籍所带来的智慧和快乐,却时刻害怕被店员或老板发现受到训斥和驱赶,这正是窃读的滋味。

2、“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身体,而书籍哺育灵魂,一个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健康成长的人。

3、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这是指读者因阅历、体验不同而感受不同。以自己的方式阅读,对书有独到的见解,才能使书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4、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作者将书喻为朋友和家,的确是一种妙喻。朋友和家,人人皆有,而且感情深挚,充分表达出了对书的喜爱。更重要的是朋友间次次相见,家日日都回,却不会生厌,反而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以常见的事物为喻,生动而又巧妙地说明了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读而不厌。

5、“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描写了诗人停船瓜洲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

6、“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写了诗人在洛阳城见秋风而思乡,写信给家人,却感觉信短情长,无法尽诉,表达了浓浓的思想怀亲之情。

7、《泊船瓜洲》是写景抒情(借景抒情),《秋思》则是叙事抒情(寓情于事),《长相思》则融写景与叙事于一体,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景交融)

8、“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经历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告诉我们梅花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愈是寒冷和风气雪压,她就愈精神。梅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所以我们要做不论多少磨难多少欺凌都不肯低头的、顶天立地的人,永远保持中国人不屈不挠,永不服输的民族精神。

《梅花魂》中的魂,在这里指精神。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梅花的精神就是那种“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秉性——本性的意思。这里梅花的秉性就是指美化的精神,梅花魂。

9、说明方法

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作比

较)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列数字)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打比方)

10、“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句话中,诱惑人的“鱼”是指:吸引人的,让人喜欢的事物,如:金钱、地位、名利„„甚至是那些暂时能带来一点方便的事。

举例:学校里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没人知道;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去归还,还是将错就错?过马路时,红灯亮了,但周围没有民警叔叔,冲过去,还是等?

11、《钓鱼的启示》中,我得到的启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终生的启示是:“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12、《落花生》采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告诉我们,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有没有实际用处,主要是指看对他人和社会有没有好处及贡献。)

13、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А爱慕之心:心中产生喜爱、羡慕的感情。

В这句话运用了对比的写法,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说明花生的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计较名利。

14、“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说父亲了不起,是因为他为了儿子,决不放弃,实现对儿子的承诺。说儿子了不起,是因为他在困境中能关心、鼓励他人,永不放弃。

15、(1).“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一是“我”有个常常鼓励我的慈祥的母亲,她常常肯定“我”,给“我”力量,母亲的爱是“我”创作的灵感和源泉;二是“我”还有一个严厉的父亲,他的警告和教育,使我不走向歧途,“我”写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作品的力量来自于父母两方面,所以我是多么的幸运。

(2).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父亲的批评、母亲的表扬,都是爱“我”的方式,只是形式不同,父亲是为了提醒我,母亲是为了鼓励我。

(3).“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不因为批评而自卑,不因为表扬而自傲。

16、圆明园的毁灭

(1)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句话写出了圆明园的毁灭给中国乃至世界带来的损失。“不可估量”是说损失巨大,无法计算。

(2)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这段话出现在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之后。“凡是”“统统”说明他们已经把圆明园洗劫一空。“任意”则写出了他们的疯狂、野蛮。这段话生动地表现了英法联军的贪婪,激起了读者的强烈愤慨,增强了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

17、《长征》句子理解:

⑴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⑵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⑶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⑷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18、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一齐”说明了人民群众的心是一致的,对国家领袖都充满了崇高与爱戴之情。

19、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不仅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永远摆脱了过去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这是群众心里的光明。

20、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五星红旗”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升起来了,代表中国人民推翻了反动统治,翻了身,当家作主了。

21、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写法,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无比信赖和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五、积累运用理解

1一日无书,百事荒芜:读书要持之以恒,一日不可间断。(《三国志》陈寿)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量阅读,写作时就会如有神助。(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3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是对会读书重要性的比喻说法。(刘向)

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在少年时不知道发愤苦读,等老了后悔再想要读书就迟了,应该珍惜时光。(颜真卿《劝学》

5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谓,叫做。读书要精神专一,全神贯注口惟心诵,才能有所得。(朱熹的《训学斋规》)

6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在空旷的天宇之下,我思乡的心情更加迫切了。7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浮云整日飘来飘去,远去的朋友已好久没有相见了。(游子:李白。拿浮云比游子,是说他们的行踪都是飘浮不定的。可以看出诗人心中充满思念和惆怅。)

8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他乡的树已经落叶了,夜里,在寒冷的灯光下,也是飘泊他乡的孤独的人啊。

9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如果明月有情的话,它应该认识我啊,因为每年我们都能在他乡相见。

10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家乡只在我的梦里,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呢?你看那春天的江面上来来往往的人,有几个是回去的呢?

11江南几度梅花开,人在天涯鬓斑白了:记不清东南的梅花开了有多少次了,离开家乡的我已是双鬓斑白了。

12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谚语):只要肯下决心去做,世界上没有什么办不好的事情,困难总是可以克服的。意思相近的谚语还有:“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路在人走,事在人为”“不怕无能,只怕无恒”“有志者,事竟成”。13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想要把事情(问题)搞清楚、弄明白,那就要处处注意仔细观察。欲:想,究竟:结果,原委;留心:注意。

14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虚心能帮助你把许许多多的事办成功;而自以为是,骄傲自满,那十件事中可能会有九件办不成,也就是说事情办成的可能性就很小了。虚心:不自以为是,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自满:满足于自己已有的成绩。这句话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虚心学习的重要。

15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滴水可以穿石,只要有恒心,不怕花时间和力气,坚持努力下去,事情就一定能做成功。滴水:一滴一滴往下落的水,功:功夫和力量,自然:理所当然。

16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的锋利,需要经过反复磨练才能形成,梅花的清香是经历了严冬的考验才换得的。人要成材,事要成功,都得付出代价,经历考验。锋:锋利,磨砺:摩擦使其锐利,比喻磨练;苦寒:极端寒冷,严寒。和这句话谚语相似的说法还有:“不经一番彻骨寒,哪来梅花扑鼻香”等。17兄弟敦和睦,朋友笃信诚:兄弟之间要崇尚和睦,朋友之间要注重诚信。敦:忠厚;笃:忠实。

18孝在于质实,而不在于饰貌:孝敬父母在于内心充满敬意与爱心,而不只在于礼节上做得十分周全。

19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要爱自己的父母,必须爱天下所有的父母,不敢对于他人的父母有一点厌恶。要敬自己的父母,必须敬天下所有人的父母,不敢对他人的父母有一丝的怠慢。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21《卜算子.咏梅》:风风雨雨刚把春天送走,漫天飞雪又迎春天来到。看悬崖已结下百丈坚冰,凌寒霜却盛开花枝艳俏。虽艳俏却不同桃李争春,只把那春消息向人间预报。等鲜花光灿灿开遍山野,那梅花在花丛摇曳含笑。

下载五上课文复习要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五上课文复习要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五(上)语文复习要点(合集)

    五(上)语文复习要点: 一、 神话故事: 20*《嫦娥奔月》——中秋拜月习俗的由来,相关故事《后羿射日》 19《天上偷来的火种》——为了造福人类,不惜忍受可怕的刑罚的富有献身精神的......

    三年级上课文复习要点 重点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课文复习要点 重点 第一单元 1 我们的民族小学 一、课文内容 本文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五上复习要点(共五则)

    五上复习要点 一、读一读,想一想意思,想一想怎样才能记住字形。再自己写出几个易错的字。窃读贪婪惧怕倾盆大雨屋檐鼓励毫不犹豫誊写周游呕心沥血颇负盛名玷污秉性泪眼蒙眬眷......

    2013课文复习要点 答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文复习要点 1文言文两则1.《学弈》选自《孟子·告子》。通过写弈秋教两人下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2.《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

    五上课文知识点

    五年级上课文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 1 窃读记 1、作者(林海音),作品(《城南旧事》)。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并插入两个场......

    五(上)课文复习资料

    五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1、读书做笔记的方法有摘抄、编写提纲、写读后感。 2、 赞美老师的成语有:孜孜不倦、诲人不倦、一丝不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赞美老师的诗句:春蚕到死丝......

    五上语文课文阅读片段练习(复习)

    第九册课文阅读片段练习片段一 于是,我的作文得到了个“甲优”,教师在文中又圈又点,将它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 这小小的光荣,使我悟得一点道理: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

    六上课文复习

    六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一、山中访友 1. 在作者的眼中,山中的一切都成了有生命的人,他们能跟作者说话、交流,成了作者的朋友,所以作者进山看景成了山中访友。 2. 老桥的精神:默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