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积极价值与消极影响

时间:2019-05-14 01:31: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传统文化的积极价值与消极影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传统文化的积极价值与消极影响》。

第一篇:传统文化的积极价值与消极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创造的灿烂文化,它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内容,具有强烈的历史性、民族性和继承性,影响着我们今天的生活、制约着我们当今的教育。然而,在对待我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其传承上,当今人们却有着基本的文化判断力和理性的缺失。传统文化究竟能为当代中国带来什么,又能在多元共生的全球对话背景下给世界以何种影响,需要我们深入地反思与追问。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入手,深入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提出中国传统文化不能仅靠延续,更需要创造性的转换,使其得到良性的传承和发展。因此,摒弃出于对现实利益的得失和民族情节的片面做法,全面理性地认识我国传统文化,对于开创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形成良好的科学发展观,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历史的镜鉴和现实的渊源,促进全球文化的平等与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族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一个简单问题,非常复杂。作为一种外来文化,要想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内容,要想在中国扎下根,逻辑地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一是与中国的历史文化相结合,二者缺一不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果仅仅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而不与中国的历史文化相结合,不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传统中汲取优秀的思想遗产和智慧,马克思主义就不可能真正实现中国化、民族化、大众化,就不可能真正具有中国作风,中国形式、中国气派,就不可能真正成为我们的思想理论武器。令人遗憾的是,多年来,我们似乎过多地关注了第一个方面的结合,而对第二个方面则关注不够,现在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有相当一部分只具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背景,而不具有中国哲学、西方哲学的背景,因而很自然地把关注的焦点投放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理论研究中,现在有些理论文章,仍然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看作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理论结晶,似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历史文化相结合变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被人们遗忘了。中国历史上的禅宗,与中国社会、中国文化的结合并最终融合到中国的社会生活中,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花费了几百年的时间;佛教思想与中国社会文化相结合,最后衍生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指导思想——宋明理学,花费了大约一千多年的时间。就是说,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不可急功近利。

2、传统文化是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有力思想保障

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逐渐沦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为了救亡图存,中国社会不是主动而是被迫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在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曾经有过三次现代化的努力:第一次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洋务运动,以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而告结束,现代化进程被迫中断;第二次是民国政府的现代化努力,由于1937年抗日战争的爆发再次中断;第三次是1978年以后我们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也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第三次现代化,已经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果。预计2015年,中国将完成第一次现代化。中国要走现代化道路,摆在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民族文化?这个问题无法回避。一百多年来,我们在思维方式上犯了一个非常大的错误,就是把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对立起来,似乎实现现代化必须以否定传统文化作为前提。现代化并不是西方化,更不是美国化,现代化没有固定的模式,有西方模式的现代化,有东亚模式的现代化,还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中国特色就是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必须根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在尊重和肯定传统文化基础上的现代化,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都不能脱离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并非指死的过去的东西,而是指活的现在的东西,是指对后世有价值有影响有作用有益的东西,是一个动态系统。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只能从自己本民族的传统出发,否则现代化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事实证明,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传统文化有许许多多珍贵的思想文化遗产,有许多具有普世性的思想内容,所有这些,对个人、对家庭、对国家和社会都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这些优秀的思想文化遗产支撑着我们这个民族从过去走到现在,走向未来,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这些积极的优秀的思想文化遗产经过现代创新和转换,在现代社会仍具有重大的思想价值,成为了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现代化只有通过民族的形式才能实现,民族文化只有经过现代化的洗礼才能发展。实现现代化,不必以牺牲传统文化为代价;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并不是矛盾对立的,而是可以并行不悖、相得益彰的。

3、传统文化所凝聚成的民族精神是激励和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 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和财富。对一个民族来说,历史发展的精神动力首推民族精神。它可以激发民族成员的归属意识、进取意识和奋斗意识,凝聚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从而形成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那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综合国力,主要是经济实力、技术实力,这种物质力量是基础,但也离不开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精神状态和高尚的思想品格,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培育了中华民族精神,而中华民族精神又促进了民族优秀文化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精神的民族,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脊梁,是一个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力量源泉,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千百年来,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靠的就是这种威力无比的民族精神,靠的就是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越是困难的时刻,越是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越是要大力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

4、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对话和交流中仍扮演着重要角色全球化对民族文化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全球化价值趋同的背景下,传统文化是保持民族文化认同感归宿感的最后一道壁垒。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科技,可能会亡国;但是,一个民族如果丧失了自己的文化,就要亡种,而亡种比亡国更可怕。灿烂悠久的传统文化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民族心理、审美情趣和行为习惯。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我们应当更加尊重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合理开发和利用传统文化这个重要资源,以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对于我们来说,只有寻找到了自己民族的文化之源,才能辨清今后的发展方向;只有寻找到了自己民族的文化之脉,才能泽惠中华民族的子孙万代;只有寻找到了自己民族的文化之根,才能切实把握中华民族的命运,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5、传统文化对化解人类面临的矛盾冲突及人生面临的种种困惑能够提供有益有价值的帮助 现代社会,人类面临着五大冲突: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心灵以及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由这五大冲突,造成了生态、社会、道德、精神以及价值的五大危机。这些五大冲突和五大危机时时刻刻在困扰着我们的社会和我们每一个人,尽管社会的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尽管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是人们还是感到困惑和迷茫,焦躁和烦闷,压抑和忧虑,孤独和自卑,感到精神空虚、心浮气躁,感到无所适从。解决这些矛盾冲突和危机,我们很难从西方文化中寻找到答案,而中国传统文化恰恰可以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借鉴和帮助。传统文化所关注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群体、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心灵世界的和谐关系,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因此,我们说,传统文化是天人合一之学、是人际和谐之学、是身心平衡之学;中国传统文化所追求的是一种真、善、美的人生境界,它所注重的是生命的存在问题,个人的德行问题、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问题,因此,它是生命存在之学、是道德践履之学、是理想人格之学、是内圣外王之学、是安身立命之学、是人生智慧之学。如关于对待物质利益的态度,儒家肯定人们对物质利益的正当追求,认为富与贵,都是人们所希望得到的,但是,对待物质利益,不可放纵欲念,没有节制,要做到“欲而不贪”,要掌握中和适度的原则,不能把物质利益作为人生的全部追求,更不能见利忘义,损人利己。传统文化给我们提供的是一种大思想大智慧,它认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短暂的,生死、富贵、夭寿并不是人追求的终极目标,而道德学问的提升、人生境界的升华才是人追求的终极目标。因此,传统哲学把立德、立功、立言作为人生“不朽”的三件大事,把“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作为人生值得忧虑的大事。主张道德自律、修身养性、慎独,它要在纷繁多变的世界中寻找一处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和心灵港湾,要在功名利禄、醉生梦死的世界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孔颜乐处”。在传统文化看来,只有寻找到了安身立命的本,才能实现平治天下的宏伟目标,因此,我们说,传统文化追求的不是一种有限的、狭隘的功利之用,而是一种人生之妙用、人生之大用。它对于慰藉人的心灵,变化人的气质,涵养人的德性,纯洁人的情感,提升人的精神,开阔人的视野,都有极大的帮助。、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今社会的积极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许多优良传统。这些传统不但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起到了极其重要 的作用对现在社会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在对待个人和民族、国家利益上“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与利国家 而不为身谋”均是很高尚的精神境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先天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的表现。中国文化强调个人严格 服从集体集体荣誉感很强。这些传统对我们今天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增强民族责任感都起 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在人生态度上表现在自强不息追求真理追求崇高的人格上。司马迁那种逆境奋发的精神张衡、徐霞客那种对真理的执着热爱均是一种健康的精神境界。对待自然、命运上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天人交相胜”王夫之的“相天”、“造命”说无 不包含着人定胜天的思想光辉。在对待个体生命的权利和自由上《古诗十九首》和阮籍 《咏怀诗》对人生意义的关注《世说新语》中对个人价值的肯定《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对自由爱情的热烈追求都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在加强自身修养方面认为人之尊贵在于道德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十分重视对人的道 德品质的培养。以“修身”为本而后“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 内容。其中修身的重要内容就包括了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诚实是指人们内在的一种真实 不欺的品质即“内诚于心”守信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交往时表现出来的讲信 义、守信用的具体行为及其价值取向即“外信于人”遵纪守法就是要自觉遵守国家和 社会的各种法律制度和规定更是我们应该恪守的道德信条。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 根本精神。“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天人合一”这些

无不体现着中国古代的和谐观并为我们今天建立“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文化支 持。

“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传 统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应当坚持什么反 对什么提倡什么抑制什么对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倡导社会公德构建和谐社会都 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

三、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今社会的消极影响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中国传统文化也不例外。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局限性决定 了其对当今社会也有消极的影响。中庸之道。全民族在贵和尚中观念上的认同使中国文化缺乏竞争进取精神崇尚中 庸的信条会直接影响学生竞争观念的形成。

过于追求道德修养而忽视自然科学。中国传统文化重政务轻自然斥技艺。道德至 高无上的观念把人的兴趣引向了道德修养和政治活动而不是引向对自然的征服和对物质 世界的剖析这种极端的思想现在还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社会。重义轻利重德轻才。诚然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义”、“德”没有这些就没有人类交往的基本准则社会的发展也会背离文明的方向。但是社会的发展还需要“利”“才” 给社会带来实质性的变化否则片面的追求“义”、“德”就很容易走入形式主义的虚伪。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传统的同时又加入了许多新的东 西如“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弥补了传统文化中的不足并且对消除 外来腐朽思潮的影响及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效应也有着积极作用。

四、我们要批判地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当今社会各种思潮鱼龙混杂。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对我们社会主义建设 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引作用。我们需要建设新的文化和新的人文精神体系以使人们更趋于 高尚生活有更高的境界也进而推动我们民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中国独特的社会历史条件使中国传统文化同样具有鲜明的双重性格。中国传统文化是 一个精华与糟粕、积极因素同消极因素并存的两面体。而且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消 极因素并不是泾渭分明的。它们往往浑然一体、相互交织。这种复杂情况就要求我们必须 审慎地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坚持继承、吸收、创新的原则。

继承是必要的这主要是传统文化中如前所述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反映了事物本质 和规律或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改造自然和社会中的一些高尚品质是应继承的。当然我们 反对无限拔高。中国传统文化是在特定时期形成的必定有其时代局限性任何夸大其词 都是错误的。

在如何继承上面也即如何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新文明、新文化、新人文精神体系的

对接上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其实早有精辟之论首先“我们要不管三七二十一 拿来”先有继承然后才能有批判、吸收及吸收后的创新。

第二篇: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客观地说,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的确有其巨大的负面效应,但是从历史上看,它也确实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官吏选拔制 度,尤其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不仅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中国古代科举制是一种通过公开考试选拔官员的政治制度,是中国古代人事选拔制度发展过程中最成熟、最进步的一个阶段,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官考试制度。

拥有1300多年的历史,作为一种曾 影响中国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政治制度,科举制度尽管废除已近百年,但它对加强当时 的中央集权统治、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社会繁荣以及缓解社会矛盾等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至今仍具有深刻的意义。

一、积极影响

(一)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 实行科举制度一方面把分散的人事选拔全完全回收中央,另一方面又使政权的社会基础 更为扩大,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使中国封建 社会大一统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增强了维护国家统一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更有利于传统中 央集权国家的发展。

(二)为封建国家行政机器注入了新的活力,提高了管理效能。

自隋唐以来,历代有作为的将相辅臣几乎都是科举出身的“学而优则仕”者,如范仲淹、王安石、林则徐等等。在这些人才中,大多都意气风发,有的伟大抱负。由此可以看到,科举考试制度为国家选拔了一批又一 批较有才能的人士,为封建统治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封建管理阶层的 新陈代谢。

(三)弥补了人才选拔制度的不足,改善了封建社会的吏治状况。

科举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人事选拔方式上的不足,打破了官僚贵族世家对选官的垄断,通过实行公开报名、平等竞争、择优录取 的原则,在较大的社会范围中开辟了一条入仕途径。通过科举考试制度,封建国家官吏队 伍中知识分子的比例大大提高,他们中许多人能 以封建礼教约束自己,敢于抵制官场腐败现象,这在客观上促进了吏治状况的改善。

(四)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

由于科举考试制度为广大学子提供了获取功名的机会,一方面大大激发了中下层阶级的 进取精神,另一方面也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隋唐以后,随着时势的不断发展,科举制度和教育制度越来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科举考试的生源主要来自学校,而学校主 要为培养应试士子而设立,学校教育的目的主要就是为统治阶级培养所需的人才。

(五)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据记载,早在唐中宗时期,日本建立了模仿唐代制度的考试选官制度。16世纪以后,我 国的考试制度愈来愈受到世界的瞩目。到1 9世纪中叶,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已为欧洲知识界普遍知晓,朝鲜和越南也曾长 期实行过科举制。毋庸置疑,科举制度西传欧美并影响世界是中国对世界文明进程的一大贡 献。

二、消极影响 科举制度在其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考试内容。

科举考试内容过分强调文学诗赋,而忽视了其他促进社会发展所需的各种文化知识,尤其是 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忽视,这对中国文化的畸形发展以及近代中国科学技术的落后,确实产 生了消极的影响。

(二)考试形式。

科举考试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考试形式也日益走向僵化,因循守旧,漏洞百出,特 别是明清以后实行的八股文制度,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士子们的实际能力,反而强 化了人们投机取巧的考试心理,败坏了学风,腐蚀了心灵。

(三)科举制度的价值导向。

科举制度虽然达到了选贤任能的目的,但它也把人的思想束缚、禁锢于一定范式中,民 主意识被无情地扼杀了。同时,科举制度强调“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贵族观念,引 导人们轻视社会各行业,轻视生产实践,使知识分子严重脱离社会实际生活,造成中华民族 在表面的文化繁 荣下日益空洞衰弱的颓唐之势。

科举制度做为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政治人才选拔制度,不可避免的对当代我国人才的培养,行政人员的选拔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值得我们现代领导和教育工作者认真审视的问题。

0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学号:030911014 姓名:张 颖

第三篇: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当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当代价值

一、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时间上:5000年文明;空间上:中国传统文化不同于古希腊、地中海文化;发展上:不断吸收外来文化,同时不断自我更新、自我修复;内容上:儒释道是主干,核心是儒家文化,此外还有墨法阴阳家等文化,不能把中国传统文化约等于儒家文化。地域上:燕赵文化、巴蜀文化、闽晋文化、红山文化、齐鲁文化等等,非常多。特点上,关注生命,注重当下,性质上是小农文化。中国文化是非常复杂立体多元的体系,而非单一的面。也可以从历史、文化等层面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国学是中国文化中精华的东西。正如文化与文明的关系一样。

二、国人对民族文化的思考

1840年后,20世纪90年代以前主要是批判质疑否定,90年以后主要是重新思考、价值重估。

(一)90年代以前:批判质疑否定

鸦片战争期间,太平天国起义,用基督教文化批判中国文化,对中国文化摧毁,烧书、毁庙,颠覆中国传统文化,把千百年来中国文化颠覆,失去民心;54时期,反传统,带来非此即彼的思考方式,这一时期,李大钊、毛泽东等引进德赛先生,早期中国把传统文化认为是中国进步的绊脚石,袁世凯、吴佩孚等主张尊孔独今,复辟帝制。对峙,儒家思想遭到严厉批判。建国后,认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儒家思想完全对峙的思想成为共产党的主要思想,60年代冯友兰给山东孔庙孔子鞠躬被认为是非常反动的事情。文革时,孔子完全成为政治工具,一无是处的孔子。毛泽东71年后对孔子的态度发生变化,判孔子死刑,74年批林批孔。78年西方价值观传进,泥沙俱下。《河殇》中国式黄土文明,西方是海洋文明、地中海文明,要全身心拥抱西方文明。

100多年间,中国对传统文化的不理性思考,导致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质疑,甚至颠覆。(从古至今,中国所有宣传、所有导向全部为政治服务。)青歌赛,一个军队学员看三面国旗,把新西兰国旗说成是中国国旗。网民要开除其国籍,学员只好在网上向全国人民公开道歉。

(二)90年代后:理性思考、价值重估

以往国人心里现在基本上传统就是封建、不好的东西。但是100多年的传统没有被完全批判否定掉,依然深入国人骨髓、毛发中,有涓涓细流逐渐汇成江河湖海,回到老百姓生活中,孩子学《弟子规》。90年代,党开始以心平气和的心态来看待传统文化,国学热是相对于以往的冰点而言的,非热而是温。建议中央电视台开传统文化频道,不要热,变成常态东西就可以,否则老板们学完之后,只学会用周易算卦。《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决定》价值认同阶段、尊重的阶段。

1.表现为:

民间:儿童诵读经典工程;

学界成立国学院、儒学院、学术讨论会、研讨会等等、高校理工科学校进来后先学儒家典籍,答辩前先背一些儒家文章; 官方:祭祀活动,标志性事件是04年9月28日全球祭孔;孔子学院是5年内建100所学院,但是2009年底超过500所。现在有272所孔子学院、272所孔子教室,最早是韩国,最多是美国。孔子学院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没有道德方面的东西,目前我们还无法传播这些道的方面的东西,因为去的教师主要是大学生志愿者,主要讲一些文字、诗歌等。2.对节日:国人对中西节日的态度表现出对传统节日的忽视、实际上是对传统节日内涵的忽视。

三大节日纳入法定节日:清明、端午、中秋

母亲节(5月第二个周日):改革开放后,深圳等地引入的,是美国的,世界各地都有各自自己的母亲节,法国是5月最后一个周日。中国最早对母亲进行歌颂的在《诗经》,“哀哀父母„„预报之恩,昊天罔极。”应由中国自己的母亲节。教师节可以设定为9月28日。3.文化遗产: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有四项:内蒙的、新疆的、古琴、昆曲,中国占26项(共70多项),文化遗产日:6月第二个周六,中国文物流失最严重,中国流传出去的超过1700万项。国学大讲堂、百家讲坛。

4.文化复兴过程中遇到一些现象,迷信化、娱乐化、排外化、功利化、庸俗化等现象都出现了,挣曹操、西门庆、二乔、李白等(四川成都、甘肃天水、吉尔吉斯斯坦等挣李白)——功利化;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接中国传统文化的的地气,不能浮在现实层面上,否则无法接,也不是中国自己的东西,长期以来厚此薄彼了,而且把二者对立起来了,对立的时间大概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二者并非完全对立的关系,否则如何化到中国,而这一定有相通相容的东西。但是又带来一个困境,究竟以谁为体的呢?学界观点对立:正统派、异议派和取代派,各自观点分别为马体中用、中体马用和马克思主义到中国这是鸠占鹊巢。二者相通相容的地方表现为:

(1)对人和自然的关系上。传统:《周易》

(2)人类对未来理想的追求:传统:荀子人有义、理性、道德;诗经,儒家:大同世界“四海之内皆兄弟”“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老有所终”“出入相友,守望相助”郭沫若小品文《马克思来到中国》

6.中国文化对西方的影响 16、18世纪通过传教士传到西方,200多年对西方影响非常大,如伏尔泰孔夫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写进法国人权宣言

1861-1885年把中国的儒家思想翻译为英文,那时马克思在大英博物馆,李约瑟认为辩证唯物主义来源于中国。西方人认为中国人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的指导思想,非常不可思议,但是要知道二者实际上非常契合,所以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我们接收起来非常容易,因为那就是中国自己的东西。

中特理论和传统文化的关系。土耳其是个自我撕裂的国家,灭其国家先灭其文化 7.传统文化在人的道德良知缺失的情况下能否发挥作用: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实用主义泛滥、山寨文化流行、诚信缺失等,经济发展了,幸福感下降,广州上海北京人幸福感最差。管仲帮齐桓公夺天下之后,立刻道德教育;商鞅变法恰恰相反,法治天下,秦俗日败,秦朝15年而亡。一个国家单纯强调GDP不可以。王阳明“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道德良知和利益之间的关系上,儒家也有合理的论述。人应在道德之上合理追求自己的 利益,道德价值优先,如仅仅追求物质利益,荀子“饱珠玉者殃必其身”。老子认为一切祸患的根源在于对物质的贪欲。

高楼大厦就是一张床,山珍海味就是一口饭。O(∩_∩)O~呵呵。不查是孔繁森,一查是王宝森

道德、良知和利益的例子:“我现在有俸禄,能自己买鱼,你们给我送鱼,一旦被揭发了,我就不能做宰相,就没有钱买鱼”。元宰贪胡椒800吨。秦桧。严嵩。蔡京。和珅(贪1600亿人民币)。同样的制度为什么有的人变好人,有的人变坏人?制度本身应找原因,但是也要从个人自身道德找原因,道德修养、道德自律非常重要。朱熹:“君子之心,长存敬畏”80%的人是没有信仰的。对历史、法律和道德的敬畏。

要寻找心灵的港湾。

现实是昨天的延续,没有昨天就没有今天。

结语:作为中国人对民族文化要有温情和敬畏,要爱惜和尊重。

(以上根据讲课录音整理,请教师们下载参考)

第四篇:传统文化的价值英语演讲

Good afternoon!Ladies and Gentlemen,Firstly,I’m very glad to be here to give a speech.and,my topic is “The traditional values that we can’t afford to lose”As a

college student,there are so many things for me to talk about the traditional values.we try our best to make our life better,but at the same time,we pay their little attention to our family or something else.Nowdays,it is a common thing that spending money on their birthday,drinking with their friends or girl-frinends,even indulging themselves into the computer games among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so ,they don’t have the “so-called’’time to call their families,.The Mother’s Day just past few days,did you call her?Maybe some of you just call your mom only for money,you would say anything but money.next,I want to share a case with you.A few days ago,I just heared a student ,one of my classmates called his mom,he said:mum,I have no money now,send me some right now and give me more next.On hearing that his mom cant’t send money to him right now.he lost his temper and hang up.obiviously,he let his mom down and broken his mom heart.at that time,I;m very angry and want to give him a fist.i want to ask him some quite easily questions,such as ,Do you remember your parents’ birthday? Do you know what kind of Tv programme they like? Do you know what kind of food they love?maybe it sound like a joke,but it is a truth that you ignored.you may know your girlfrinend birthday and characterristic but you mightn’t know how old your parents are.you may value your friendship but you never treasure your parental love,you may remember the “valentines day”but you never know the”mother”day,or fathers’day”.Besides,more and more girls want to marry a man who has a car,a house,and so on.even they don’t care how old the man is.they think money, a car is everything.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y lost the traditional values.As far as I’m concerned,I do hope you can remember how hard parent’s life is when you spent much time or money on something that are not about study.I do hope you have a right eyes on friendship.And I do hope you can understand what is good and what is not good.To sum up,the traditional values are of great importance.So,they are worth to be valued.Hey,Ladies and Gentlemen,let’s put attention to the traditional values.I think you can do it,do it well!Because,I believe it’s attitude not aptittud,determines your altitude.Only in this way,can we have a better life!

That’s all,thanks for your listening.

第五篇: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社会工作实践的灵魂,是社会工作者的行为准则,对社会工作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社会工作价值不论中外都有其思想来源和基础,西方社会工作价值的思想基础,是人道主义、新教伦理和社会福利思想。中国社会工作价值的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及中国传统文化。建构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既要学习借鉴西方社会工作价值中具有普世性的理念,又要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使两者兼容互补、相得益彰。为此,要对中西文化进行比较和选择。

鉴于文化的多样性,比较视角的多向度,所得结论各不相同。纵观人类近6000年的历史,出现过26个文明形态,全世界约有63种宗教,192个国家,292个民族,6700多种语言。就中西文化比较也是非常复杂的。有些学者择其某一特征作抽象概括,如学贯中西的大哲冯友兰这样表述:“我们还可以套用孔子的话,说海洋国家的人(西方人)是知(智)者,大陆国家的人(中国人)是仁者,然后照孔子的话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这是对中西文化独特价值和互补性的一种说明。李大钊说:“东西文明有根本不同之点,即东洋文明主静,西洋文明主动也”。[2]陈独秀说:“西洋民族以个人为本位,东洋民族以家族为本位”。

[3]以个人为本位,重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以家族为本位,重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号称“文化怪杰”的辜鸿铭在其有世界影响的名著《中国人的精神》一书中,认为中国人的性格和中国文明有四大特征:深沉、博大、淳朴和灵敏。相比之下,美国人,一般说来,他们博大、淳朴,但不深沉。英国人一般说来很深沉、淳朴,却不博大。德国人一般说来深沉、博大,却不淳朴。而法国人既没有德国人的深沉,也不如美国人博大和英国人淳朴,但拥有非凡的精神特质,那就是“灵敏”。也有的学者谈到英国精神时,归结为“海德公园式”的民主传统及其现代价值;谈到美国精神,概括为“五月花号公约”与美国梦;谈到中国精神,倾向于谈儒家的“天人合一”与“内圣外王”之道。还有一种看法认为西方人重在求“真”,以知识为本,而中国人重在求“善”,以伦理为本。在思维方法上,西方人重“分析”,重实证,中国人重“综合”,重整体,等等,不一而足。这些比较和判断,对我们建构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提供了有可比性的参考。

社会工作价值体系一般分为三个层次:……

建构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既要参照西方的价值观,更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和吸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本文拟着重探讨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互补性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范围很广,内容极其丰富,而处于核心地位的是价值观。在传统价值体系中又以儒家的价值原则为主干。在这一主干中又有哪些精华值得我们弘扬呢?

1.和谐。……

“和谐”思想和“中庸”之道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中庸》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意思是说,“中”是世界的根本;“和”是世界的光明大道。达到了“中和”,世界万物便各安其位,各得其所了。有位外国人向中国一名学者提出:中国哲学最精华的是什么?答曰:如果只讲一个字,就是“和”;讲两个字就是“中和”;讲三个字,就是“致中和”。此话有一定道理。

既然和谐是理想的状态,那么,怎样去实现“和”呢?儒家认为,根本途径在于保持“中道”。“中”指事物的“度”,即不过也不要不及。对人的态度要“谦和”,既不“狂”也不“狷”。凡事叩其两端而取其中,便是“和”的保证和实现“和”的途径。“和谐”的思想基础是“和而不同”。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在中国历史上,有所谓“和同之辩”,西周末年史伯已认识到,由不同元素相配合,才能使矛盾均衡统一,收到和谐效果。五味相和,才能产生香甜可口的食物;六律相和,才能形成悦耳动听的音乐;善于倾听正反之言的君王,才能造成“和乐如一”的局面。他说:“和则生物,同则不继”,可谓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对和谐理论进行探讨的思想家,对“和”与“同”的区分,对矛盾同一性有了一定认识。从今天哲学上讲,“和而不同”即事物的多样性统一,而不是无差别的绝对同一。中西文化一个重要差别就是中国文化重和谐统一,而西方文化重分别和对抗。三百年来西方文化讲三争:竞争、斗争、战争。把斗争绝对化,“仇必仇到底”。而中国文化如宋代张载所言:“仇必和而解”。“和”的最高理想目标是“大同世界”。“和谐”具有普世价值。

……佛教尤其是中国化的佛教,有一套治心又救世的和谐理论。其“六和敬”教规中每条都有一个“和”字:“身和同住、语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利和同均、见和同解。”2006年4月在普陀山举行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发表的宣言,提出当代佛教“新六和”的理念,即“人心和善、家庭和乐、人际和顺、社会和睦、文明和谐、世界和平”。集中反映了当代佛教的和谐价值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资源,我们应充分发掘和利用,以充实我国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2.仁爱。“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何谓“仁”?仁具有多重含义,从价值观上看,其基本的规定是“爱人”(见《论语·颜渊》),是“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泛爱众而亲仁”,这是早期的博爱思想,一种朴素的人道原则。当马厩失火被焚时,孔子所问的是:“伤人乎?”而不打听是否伤及马(《论语·乡党》)。首先关心的是人而不是马,因为马对人而言只是工具,只有外在的价值,只有人才是目的,有其内在价值。“爱人”的行为规范是“克己复礼”,也即自己的行为要符合一定的社会秩序。孟子讲“仁义”,是说只有爱心还不够,还必须有推己及人,重点是为“他人”,推而广之就是为“社会”。这是一种高尚的思想和精神境界。不但讲“仁义”还要讲“仁政”,反对“苛政”。儒家的“仁爱”思想有两个基本原则:一为“仁道”,一为“恕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仁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恕道”。联合国2001年文明对话小组讨论中,神学家孔汉思提出,儒家的这两个基本原则应是普世伦理的基础,现在已被国际公认为“黄金律”了。孔子被世界所尊崇,美国、英国出版的名人辞典都列举孔子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目前,全球孔子学院已达150多所,美籍华人科学家曾将孔子“四书五经”送上月球。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呼吁中国政府,应再次把《礼运·大同篇》重新放置于联合国大厦内,供各国人士仰慕。孔子的“仁义”价值观已积淀为中华民族心理结构的深层。南宋诗人谢涛《梦中咏史》曰:“百年奇特几张纸,千古英雄一窖尘。唯有炳然周孔教,至今仁义洽民生。”

3.民本。……

4.自强不息。《易传》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体运行,健动不止,生生不已,人应效法天行之健,自强不息,刚健有为。《易传》中又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即顺,载物就是包容万物,君子应效法大地的胸怀,包容各方的人,容纳不同意见,使他人和万物都各遂其生。《易传》提出的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是刚健有为的两个表现,前者为自立之道,后者为立人之道,自立是立人的前提,立人是自立的引申。其思想渊源来自孔子。与此相联系的是人的志气和节操。孔子讲“杀身以成仁”,孟子讲“舍身而取义”;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孟子认为“大丈夫”应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这种浩然正气铸就了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

自强不息的另一突出表现是“日新”“革新”观念。《礼记·大学》称赞“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易传》肯定“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中国历史上经久不断的改良、革命、维新、变法都传承了“日新又日新”的与时俱进的精神。“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两千年来成为我国民族的人生信念和价值追求,成为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

5.重家庭,讲孝道。……由“亲亲”观念出发,衍生出一套“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等“五伦”关系准则。“五伦”中三伦是关于家庭的。其正面价值是增强了家庭的亲和力和民族的凝聚力,形成了尊老爱幼、夫妻相敬、兄弟相亲、朋友相助的良好风尚;负面价值是助长了家长制和皇权思想的发展,抑制了个性自由和人的平等权利。也产生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盲目排外心理。

在家庭伦理中“孝道”居核心地位。“血亲”和“孝亲”密切相联,不仅表现为对死去的先祖的隆重

祭奠,更表现为对活着的长辈的绝对孝顺,遵从的是“百善孝为先”。不孝子孙是最劣称谓。儒家提倡以孝治天下,“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经·开宗明义》)。“不孝”为犯法的“首恶”。把“孝道”法律化了。我国现代法律也规定,父母有抚养子女的责任,成年子女有赡养父母的法定义务。在美国法律中规定有父母抚养子女是必尽义务,但没有规定子女必须赡养父母。没有“养儿防老”一说,子女18岁后走人,用餐各付费用。

儒家的家庭伦理和“孝道”,是与小农经济和宗法制度相适应的,有其历史的局限性,而在家尽孝,为国尽忠的思想,仍不失为当今一种可贵的价值资源。

中西价值观存在差异,各有其特殊性,但也有其普遍性。有差异才需要互补,各有短长,才应取长补短。建构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很需要实现中西价值理念精华的融合。

我国很重视和谐的价值观,这是对的,但在传统文化中对竞争有所忽视。西方文化是崇尚竞争,主张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一个社会没有竞争就无活力,而无和谐也无稳定有序,“和谐”与“竞争”要统一起来。中国讲“天人合一”,西方讲征服自然。前者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后者重主客体二分和主体精神的发挥,这两者应当融合。中国社会工作在坚持“和谐”理念的同时也应鼓励受助对象提高竞争意识,方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立。

儒家的“仁爱”学说,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而忽视个人的权利和自由。西方却重视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忽视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前者为“群体本位”,后者为“个体本位”,两者互补才是全面的价值整合。

……

美国的职业精神也体现在社会工作的职业伦理中,规定很细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评定性。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中国的自强不息同西方的强调自助是较好融合的。在思维方式上,中国重综合、重整体、重直觉体悟;西方重分析、重逻辑、重实证。两者都可辩证统一起来,形成更加科学的方法论。处理中西价值理念的关系,既反对“全盘西化”,也不当“国粹派”,不重蹈二元对立的“体用之争”,聚焦点在中西文化精华的融合。既为融合,就不是拼盘,而是辩证统一。这应是今后社会工作价值理念研究要突破的重点。要善于把西方的“求真”,同中国的“求善”相结合,既作智者,又为贤人,既内修德性,又外建事功,成为合格的社会工作者,作优秀的“社会工程师”。

下载传统文化的积极价值与消极影响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传统文化的积极价值与消极影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议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与意义(合集5篇)

    浅议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与意义 摘要:当今国内外,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呈现和其之间的交汇融合已成大势所趋,在经济发展迅速的当代中国,如何建构一种具有强大生......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内涵与当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内涵与当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具体而言,就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文化。展开来讲,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中华......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绝不是一只中看不中用的花瓶。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意义。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之大是我们难以想......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的民族自觉正在日益高涨,本土化的要求愈益强烈,和而不同的世界文化将变得越来越相异相生,丰富多彩。因此,我们不仅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融入......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及意义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及意义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在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中国人创造出了灿烂的文化,她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以致她延绵不绝,不断地影响一代又一代的......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内容摘要: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灿烂多姿,在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傲视群雄的姿态。当今国内外,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呈现和其......

    积极分子思想汇报:积极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尊敬的党领导:为了进一步学习党的精神,坚持党的领导,我起先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现在开始接受党的培训,了解党的思想,党的领导才能,党的精神,从而提高自身修养,建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大全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论文摘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代代相传。“和为贵”的“和合”思想正是其中最具生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几千年中国社会发展的思想动力,也是今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