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与问题[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4 01:39: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分析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与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分析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与问题》。

第一篇:分析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与问题

分析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与问题

2010秋 本科 公共事业管理 卢筱昀

【内容摘要】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从建国到现在经历了三个阶段,很好地为经济稳定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但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提早出现,及经济和社会环境的改变,我国现有的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现存在不少的问题亟待解决,诸如资金缺口、空帐运行、养老金替代率高且不

一、养老保险制度覆盖率低等。政府可从重新确立政府职能、解决空帐问题、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多渠道补充养老保险基金等方面入手,研究解决我国现有的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总之,一个运行良好的养老保险制度关系到国家的稳定,是建立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历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空帐运行;养老保险制度覆盖率;养老金替代率;退休年龄偏低

一、引言

为了解决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我国从1978年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出生率进行控制,有效的控制了人口的快速增长,为我国经济的腾飞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在发展之余,计划生育也给我国社会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由于严格控制了人口增长,青年人数相对与老年人的比率越来越低,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在《退休行为与退休政策》一书中,明确指出21世纪的中国将进入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现在中国老龄化呈现五个基本特征:老龄人口绝对数为世界之冠;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未富先衰,经济压力很大;老年人口在区域分布上不均匀;老龄人口高龄化趋势十分明显。从现在到2020年,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年均增长速度将达到3.28%,大大超过总人口年均0.66%的增长速度。随着20世纪60~70年代中期的新中国成立后第二次生育高峰人群进入老年,2021~2050年是人口加速老龄化阶段。由于总人口逐渐实现零增长并开始负增长,人口老龄化将进一步加剧。到202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增加到2.7亿人,与0~14岁少儿人口数量相等。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人,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2051~2100年是稳定的人口重度老龄化阶段。2051年,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4.37亿人,约为0~14岁少儿人口数量的两倍。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不断加剧,就意味着作为非劳动力的老龄人

/ 8 口比重将不断上升,劳动力比重下降。而据世界银行对中国人口的预测,到2020--2030年间,中国的劳动力人口将不再增长,2030年以后开始下降,同时65岁及65岁以上的人口将稳定而迅速增长,其结果是,人口依靠率或者说老龄人抚养率(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与15—64岁人口数的比例)从1990年8.7%增长到2050年的31.2%。二者近乎相同的数据都告诉我们养老将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在钳制力量,它日益成为中国走向和谐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沉重负担,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养老问题,中国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将难上加难。于此相对应,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面临考验也越来越严峻。、二、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

养老保险是一种社会保险,是国家根据人民的体质和劳动力资源情况,规定一个年龄界限,当劳动者达到这个年龄界限时作为年老丧失劳动能力,解除劳动义务,由国家和社会提供物质帮助,保障其晚年基本生活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它是社会稳定的“安全网”。中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已经经过了几十年的历程,经过这多年的摸索、探讨、研究、实践,逐步形成了一套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保险制度。它基本由三个不同层次的养老保险组成,即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型保险,由此初步构建了我国现代养老保险体系的制度框架。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初步建立阶段——传统型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1951-1978)

1951年2月,国家政务院颁布了全国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1958年,国家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修改,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草案)》。规定将企业和机关事业两个相对独立的养老保险办法进行了统一,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了。1966-1977年间(十年**期间),建国初期建立起来的养老保险制度处于停滞、倒退的阶段。1978年国家再次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修改,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规定》和《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退休制度得到了恢复。传统养老保险制度在当时保证了社会的安定,保障了人民的基本生活,但其特点也使其在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时面临巨大挑战。

(二)第二阶段:改革实践阶段——社会统筹阶段(1978-1991)

这个阶段,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单个企业内部自保的传统养老保险制度所隐含的企业间负担的不均衡以及退休人员保障与所在企业经营风险相关的弊端逐步显现出来,传统养老

/ 8

保险制度存在的严重缺陷。1986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规定国家对劳动合同制工人退休养老实行社会统筹,企业和劳动合同制工人按规定的比例缴纳养老保险费,筹集养老保险基金。这个规定表明,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国家将放弃传统的养老保险制度,转而实行国家、企业和职工个人三方共同承担责任的社会化的现代养老保险制度,并由劳动合同制工人推广到全国所有国有企业职工。退休费社会化统筹机制开始在国有企业中试点实行。

(三)第三阶段:探索实践阶段——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探索实践阶段

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老企业的退休人员不断增加,老企业退休金发放的压力越来越大,新建立的企业却没有这块的压力,这必然造成新老企业在竞争中的起点不一样,老企业在竞争中频频失利,实在无力支付众多退休职工的退休金,个人劳保的工资无法给付。为此,1991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文件(国发【1991】33号),确立了实行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保险原则。又由于各地在养老保险的改革中出现混乱局面,国务院于1995年发布《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国发【1995】6号),开始研究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与1997年7月颁布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明确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是中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统一模式,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为基本模式的补充。养老保险逐步社会化,由独立于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社会保险事宜。管理基金由非官方机构负责投资运营,养老金不再有退休人单位发放,而是由银行发放,到2001年企业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基本上全部由银行发放。

三、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问题

(一)机制转轨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资金缺口。

要保障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发放退休金的关键在于要有可靠保证的资金来源。而我国现在一些地方的养老保险基金面临非常严峻的问题。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从现收现付模式转向“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模式,从财富流动的机制上来看,现有的在职在岗的劳动者除了要为自己缴费之外,还必须为退休的上一代再交一次费用。存在着一代人必须养活两代人的难题,即当代劳动者在为自己积累资金、充实自己的“个人帐户”之外,还必须缴纳足够的基金

/ 8

养活上一代人。在社会极度进步的时代,经济高速发展也带来了极不稳定的因素,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和企业破产导致下岗职工增多,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更加困难。由于各种因素所致的经营不景气、频临倒闭或破产的企业很多,同时,下岗职工的人数也因此而增多。虽然企业破产了,职工下岗了,但时间不会停止,由此产生的养老保险基金还得继续交,但下岗的职工拿不出这部分资金,但退休的那部分职工的退休工资还得继续发放,必然造成退休金的大量增加,同时作为多层次保险的第二主力的企业年金由于企业方面缴费比例不高、工资基数不实等原因难以继续增长。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只出不进,社会统筹的入不敷出可想而知。更应该看到的是我国很大一部分行政、和事业单位还没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他们的养老金仍然是由国家全额给付。近年来我国很多地区已经出现了资金收不支的现象,资金缺口越来越大,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着严重的债务危机。

(二)历史欠账严重,个人账户“空账”运行规模大。

个人账户空账运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那些已经退休的企业事业老职工和新制度实施前参加工作的职工过去都没有个人账户的积累,以致造成了这部分个人账户的空账;同时目前我国用社会统筹部分资金也根本不能满足支付离退休职工的养老金要求,那么最好及最直接便利的办法就是挪用在职职工个人账户上积累的资金,这就是上文提到的现有的在职在岗的劳动者除了要为自己缴费之外,还必须为退休的上一代再交一次费用。这样就使使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债务不断增加,按规定已缴纳了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所有在职职工的个人账户上的积累全部或部分变成了空账。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解学智介绍:“目前中国每年的养老金压力主要发生在两方面,一是征缴的养老金收不抵支,每年大约在500亿--600亿元人民币,一直由中央财政在拨付;二是个人账户每年被挪用1000多亿元用于统筹,2004年个人账户缺口已经积累到7400多亿元人民币”。2005年4月20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刘永富在“北大CCISSR(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论坛”上也表示:“从1995年社保制度改革以来,截至2004年底,中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空账规模累计己达7400亿元,而且每年还将以1000多亿元的速度增加。”

(三)养老金替代率过高且不一,已不适应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

养老金替代率是指劳动着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它是衡量劳动者退休前后保障水平差异的基本指标之一。养老金替代率越高,养老保险金的支出水平就越高。但是我国目前情况是养老金替代率的过

/ 8

高。虽然说实际上目前(2012)普通城镇的养老金替代率只有30%左右,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金替代率高达80%,若算上各种名目的补贴,部分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退休金替代率可以高达90以上,二者均衡一下,这个水平远高于40%-60%的国际水平。因而,我国目前养老金支付压力大,不适合目前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之所以造成目前这个过高且不一的原因,关键是现行制度下,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养老金和企业人员退休养老金,实行两种截然不同的制度,也就是养老“双轨制”。机关或事业单位的职工养老金由国家全额拨款,而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是采用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式,由企业、职工共同负担。通常情况下,企业为了将利益最大化,总是想方设法压低职工的缴费基数。这样企业的压力自然就小了,职工的社会保障水平自然非常低。而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国家为其划拨养老金,不仅以员工的实际收入为基数,而且还随着其工资和工龄的增长而增加。这样,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和企业的职工退休时待遇差别又怎能不大呢?差距过大也会造成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统筹和调节的困难和压力。

(四)养老保险体系中的“所有者缺失”和越位。

当前,我国个人帐户中的养老基金实质上是缴费人的资本或劳动收入的一部分,所以,从经济学上产权明晰这一原则出发,理应成立一个代表缴费人利益的组织来对这部分基金进行管理。而我国目前的情况却是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够完善的情况下,政府过度的干预到了补充养老保险金的管理中,政府成为养老基金的托管人。这极大地限制了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另一方面,政府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财政方面的支持力度不够,却对其经营表现出了极高的积极性。所以,我国目前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际上就处于“所有者缺位”继而“所有权悬空”的状态,个人账务中的养老基金完全是由政府的社会保障管理部门控制着,政府部门既是账户的监管者,同时又是账户的直接管理者。在这种状态下,发生融资困难和基金被挪用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

(五)现行的退休制度不适合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

我国从50年代初就确定男女性的退休年龄。男性60岁、女性55岁退休的规定一直延用至今。可以说就目前情况分析,退休年龄偏低,且男女性别在退休年龄上差距太大。当前,西方国家的退休年龄基本确定在男性65岁,女性60岁左右,有的国家甚至更高。退休年龄的高低决定着领取养老金时间的长短。而退休年龄越低,则意味着领取养老金的时间越长,即用于支付养老金的基金需求就会越多。加上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造成我国人口的老年抚养比不断攀升,有关专

/ 8 家预测我国到2060年养老抚养比为 60.3%。另一方面,由于女性的平均寿命明显要比男性高,而在我国,女性却要比男性早5年退休,这不仅加剧了我国养老金支付的负担,而且对保障妇女权利也是不利的。

(六)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层次缺失,覆盖范围小。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层次缺失,覆盖范围小,不利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我国养老金制度模式从1993年提出实施多层次养老保险模式。但作为养老保险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年金养老制度推进缓慢,覆盖率小,大部分城镇职工依然仅有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是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组成部分,由国家宏观指导,企业内部决策执行。但我国政策又规定只有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并履行缴费义务,具有相应的经济负担能力,已建立集体协商机制的企业才允许按政策设立企业年金。这样一来,只有少部分经济效益较好的能源、金融和通讯等国有企业设立了企业年金,而与此同时,国家又没有对非国有企业及其缴费相对应的养老金承诺做出制度化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保证。制度漏洞是造成覆盖率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国有、集体企业使用农村、外来劳动力临时工,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城镇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城镇自由职业者、农民工,大部分没有纳入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我国社会养老保障的有效覆盖面到目前仍只有50%左右。

四、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趋势

(一)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努力提高养老金保值增值能力。多渠道的补充养老保险基金。

国家应该加大基本养老保险的执行力度,努力将政策贯彻到底,通过制定政策鼓励扶持企业为员工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同时应该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的家庭养老美德,这是供养和反哺的循环,也是社会构成的重要一面。

在提高养老金保值增值方面可以通过把部分资金投入运营的方式来增加基金的收入,利用社会保险基金进行投资,购买国债或者存入国有商业银行等。这样一来,国家长期建设需要的资金可以依赖于此而解决一点。国内资本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应积极开拓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市场,可以有选择地以一般投资人身份投资上市流通股,将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方向着眼于建设周期较长、有稳定回报的长期投资领域。,可以有选择地投资于优良的企业债券或基本建设债,以真正发挥长期资金的优势,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而经济效益的提高不仅将直接对国民经济产生良好的影响,同时又间接实现了基金收入的稳步增加。

/ 8

(二)重新定位政府在养老体系中的职能,逐步解决个人账户的“空账”问题。

加强管理,建立账户分立制,实行个人账户专管体系和社会统筹专管体系,从而避免社会统筹向个人账户“借”的风险。国家应该通过法律手段来建立专门的机构部门来负责个人账户管理,而这个机构应该是专业化的,使其基金得到有效的管理和营运,确保其保值增值。政府的职能应限制在社会统筹这一块上,对基金管理机构进行监督,定期考核其绩效和风险管理水平。另外,国家还应明确责任,对退休早的“老人”的养老保险基金进行财政补贴,使养老保险金能够按时发放。

(三)解决养老金替代率的过高的问题。

结合实际情况逐步降低“老人”养老金替代率,适时上调“中人”“新人”中低收入者的养老金替代率。通过养老金替代率的调整,将使养老保险收支状况得以改善。还可以加强财政补助力度。由国家财政建立专门基金,进行转移支付,从而改善了养老金收支平衡。

(四)适度改革我国现行的退休制度。

鉴于目前的男性60岁,女性55岁的退休制度已经不适合中国的发展,给国家的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应考虑逐步提高法定退休年龄。这一点可以向国外学习,美国的退休年龄已提高到65-67岁,德国的退休年龄是女性65岁,男性67岁,意大利男性退休年龄从今年起提高到65-66岁,女性退休年龄从2018年起提高到60-66岁,我国也应该适度提高退休年龄了。有研究表明,中国目前的退休年龄如果各提高5岁的话,当前退休人口会减少1000万,在支付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养老金的支出可以减少1/3。

另外,国家还可以建立弹性退休制度。允许劳动者在退休年龄、退休方式和退休收入方面具有某种弹性、较为灵活的退休制度。在知识经济领域工作的人,退休年龄可以适当延长一些;从事体力劳动的人,退休年龄则可以适当提前。弹性退休制度好就好在既有统一的尺度,又为每位劳动者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退休年龄留出了充足的空间,从而具有最大限度的伸缩性和激励性,这是符合世界退休制度的发展潮流的。

(五)建立不同养老保险体系,逐步扩大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率,以适应我国不同的人口群体。

首先要完善城市养老保险体系,然后发展农村养老保险体系,使城市养老保险体系和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协调共同发展,这样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就会覆盖全国,7 / 8

所有人都得到保障,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得到完善和顺利发展。

五、结论

总之,养老保险制度关系到国家的稳定,是建立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可以说它是关乎国运,惠及子孙的系统工程,我们应该慎重对待,要根据我国的国情不断改进、完善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更好地促进国家的发展。

六、参考文献

【1】 樊明等.《退休行为与退休政策》[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 【2】 彭浩然等.《我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规模变化趋势分析》[J]统计研究2008(6)

【3】 杨琳 王亚男.《全国社保基金:国资划转曙光初现——专访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解学智》[J] 《瞭望》2005年 第43期

【4】 朱青.《养老金制度的经济分析与运作分析》[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5】 钟添生.《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及其思考》[J]. 网络财富.2008年第09期 【6】 熊小燕.《浅析养老保险基金缺口成因与解决对策》[J]. 财政监督.2006年第17期

七、致谢

当我在键盘上敲下“致谢”这两个字时,这篇论文已撰写完毕。从选题开始,查找收集资料,到编写提纲、撰写论文、提交初稿,再到指导老师批阅,这期间差不多有三个月的时间。这三个月对我来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是紧张的,也是充实的,这期间与指导老师的交流是舒心的,是愉快的。在此我要特别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张振改老师,从选题到定稿,一直离不开的他悉心指导和热情的帮助,可以说没有张老师的教诲我的这篇论文就无法成型。另外我还有在此感谢那些热心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谢谢你的关心和爱护。同时要感谢公司同事在我撰写论文过程中对我的支持和鼓励,感谢家人对我始终如一的关怀。

/ 8

第二篇: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新疆财经》2002年第5期

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 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

汪美荣(厦门大学财金系)

内容提要: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是:个人账户“空壳化”;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巨大;养老保险基金 贬值严重.改革对策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分开管理;发展私人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公司管理个人账户;取消 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范围限制,对其开放资本市场;制定严格的监管体系管理私人养老保险基金公司.关键词:养老保险金社会统筹个人账户 隐性债务监管

.养老保险制度是世界各国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30年代世界性经济大危机及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为了 重建经济,保证人民的生活稳定,西方各国纷纷建立了社 会保障制度,其中,养老保险制度也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 系.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是50年代初建立起来的,随着 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促使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历了几 次重整,目前我国实行的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 养老保险制度,它属于半基金制.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在 运行中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本文试图分析这些问题及其 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一,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1984年我国退休金统筹在全国城镇范围内普遍展开, 1986年劳动合同制工人养老保险实行完全基金制,1995 年提出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改革模式,199r7年 国务院明确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统一方 案,统一了个人缴费比例,统一了个人账户规模,统一了养 老金发放标准.预计到2030年,中国老龄人口比例为

和即将退休人员的养老融资,致使再分配功能挤压储蓄功 能,从而造成资金积累不足,个人账户“空壳化”.这种制 度安排导致不缴费的“老人”和部分缴费的“中人”的逆选 择,给原有制度中的“中人”和“新人”带来退出制度的逆向 激励,甚至在社会中产生信任危机(李绍光,2000).我国 保费收缴率的日趋降低即是证明,1992年全国收缴率为 96.3%,而1999年上半年为87.6%(鑫然,2001).所以,再 分配功能与储蓄功能安排在同一个管理体系中是不相容 的,这也给公共管理机构提供了“寻租”及腐败的机会,挤 占挪用养老基金,为贷款提供担保,建设公房,提前发放养 老金等违规现象层出不穷.到1996年,全国养老保险金 被挪用,占用乃至损失的达92亿元,这严重影响了养老保 险基金的收支平衡.到1999年底,全国养老保险个人空 账已超过1000亿元.2.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巨大.“隐性债务”问题是养老 保险基金由现收现付制向半基金制或基金制转轨的必然 现象.“隐性债务”是指特定时点累积的对政府部门索取 养老金的权利价值减去历年滚存的养老保险基金余额.在现收现付制下,“老人”和“中人”未形成积累,他们将来 的养老金即构成新旧制度的“转轨成本”,即“隐性债务”.世界银行估计,中国到1994年底养老保险金债务大约为5 万亿元人民币,等于名义GDP的6%(cIsA,1998),低于智 利和阿根廷在开始改革养老金体制时的比例80%和 120%.但199r7年中国养老保险金隐性债务规模占当年 GDP的145.4%(宋晓梧,2000).建国以来,我国一直实行 低工资,低消费,高积累的政策,积累资金都转化成了国有 资产,且一部分为非生产性资产,如公共住房,医院等,长 期以来国有企业以及一些集体企业就没有养老保险基金 预筹积累.也就是说,中国的高积累中包括职工的养老金

21.9%,2050年为26.1%(删B锄k,199r7).为防范人口

老龄化高峰时的养老金支付危机及实现从现收现付制向

完全积累的养老金制度平稳过渡,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基 金制度实行半基金制,而改革前的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实行 的是现收现付的财务机制.但半基金制即统账结合制度 在我国运行中出现了一些严重的问题.1.个人账户“空壳化”.社会统筹基金的基本功能是 进行收入再分配,而个人账户基金的基本功能是储蓄.从 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在实际运行中的结果来看,由 于体制转轨期间,既要为退休人员支付养老金缴费,又要 为个人账户缴费,存在着“双

重负担”,其结果是要么企业 缴费率大幅度上升,要么用个人账户的资金为已退休人员 54

万方数据

权益.此外,我国还存在严重的养老金拖欠问题,有关统 计结果表明,至1998年5月底,全国共拖欠养老金87亿元 人民币,涉及离退休人员283万余人.3.投资管理效率低下,养老基金贬值严重.社会统 筹基金的基本功能是进行收入再分配,因而其方式是现收 现付制,其投资的首要原则是流动性,即满足支付需要.而个人账户基金的基本功能是储蓄,因而筹资方式是完全 基金制,在个人账户到期前基金应通过积累不断扩大规 模,其管理的重点是保证较高的投资收益率,抵御通货膨 胀风险,实现保值增值.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基本原 则曾规定社会保险管理机构行政管理职能与基金收缴营 运职能相分离,但实际运行中交叉管理.两种资金统一管 理的结果是忽视了个人账户资金保值增值的要求,从而造 成养老保险基金贬值.同时,公共管理机构由于缺乏激励 约束机制,在现收现付制下管理养老金,执行简单的收付 结算职能已勉为其难,弊端诸多,更不用说管理统账结合 下的养老基金执行投资职能了.另一方面,目前中国的养 老保险基金只允许投资于国债和存款,在我国连续8次降 低存款利率的情况下,盈利空间有限,这使得养老保险基 金投资收益率远低于资本市场回报率,且只限于投资国债 与存款,难以抵御通货膨胀风险,资本易遭受侵蚀.在银 行仍为国有情况下,国家限制投资范围即等于限定投资收 益,为国有银行获取巨额的廉价资金铺平了道路,这其实 是对养老保险基金的一种隐性税收.总之,养老基金投资 国债和存款并不能达到保值增值目的.二,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对策 1.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资金分开管理.由前面的分 析可知,个人账户的储蓄性质需要实行市场化经营,由私 营养老保险基金公司管理,其管理绩效已被许多国家证明 优于公共管理机制.而社会统筹部分可继续由公共管理 机构运营,即实行“老人”,“中人”的养老金与“新人”的养 老金彻底脱钩.“老人”,“中人”的养老金负担问题应由政 府来解决,不能因为政府没有社会保障预算而取消该负 担.在目前的统账结合模式中,政府并未承担任何转轨成 本,而新旧制度转轨成本理应也只能由政府来负担,特别 在中国的国情中,“老人”,“中人”的贡献都体现在庞大的 国有资产上.现时段老人的福利可能会遭受一些损失,但 中青年以及更后面的子孙不会遭受福利损失.我国虽名 为半基金制,但实为现收现付制.一个完全的基金制的养 老金计划无论是对代际的再分配还是对代内来说,都不具 备再分配的功能.但一个现收现付制的养老金制度则不 管是对代际还是对代内来说都具有再分配的功能,它始终 不会是再分配中性的.我国的统账结合模式就体现了收 入再分配的非中性特征,使“新人”承担了几乎全部转轨成 本,损害了“新人”的福利.在目前我国个人账户“空壳化” 严重的情况下,应采取果断措施防止这种情况的继续恶 化.实行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分离,由社会统筹分担一

部分隐性债务,而政府负担一部分,则转轨成本的分摊不 会拖延好几代,最终可平稳过渡到完全基金制.智利隐性 债务偿还安排估科鼍要30多年时间完成,我国也应确定一 个期限.政府负担部分的资金来源可通过发行特别国债, 国有资产变现,收取土地地租等,也可利用可能实施的“国 有股减持”的好时机填充养老保险债务.而且分开管理可 提高经营效率,减少腐败,促进经济增长.这就需鼓励发 展私人养老保险基金公司,给予其合法地位经营个人账 户.总之,分开管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能分离统账结合 模式的再分配功能与储蓄功能,解决两者之间的冲突,又 有利于提高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的营运效率,且为最终过 渡到完全基金制扫清障碍.2.允许设立私营养老保险基金公司,对其放开资本市 场,使养老保险基金实现多元化投资.欧美及东欧国家的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表明,由私人经营养老保险基金能达到 理想效果,这也是完全基金制下资本的保值增值所要求 的.作为一项长期资金计划,养老保险基金管理需达到财 务收支平衡,这需要良好的管理技术及投资技术,而私人 养老保险基金公司在利

益的驱动下,用激励去管理好养老 保险基金.当然,资金保值增值需要一定的市场条件,如 较发达的资本市场,众多的金融工具及健全的法律法规 等.但私人养老保险基金公司的发展与资本市场的发展 是互动的,在我国目前需要稳定市场机构投资者的情况 下,私人养老保险基金公司作为长期投资者能促进资本市 场的发展,改进资本市场运行机制,改善资本市场结构.因此,需要对私人养老保险公司放开资本市场,这既能满 足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需求,又能活跃资本市场.只 投资国债与存款已使养老保险基金收益率低下,这只是使 国家无偿获得一部分隐性税收.名义上国债与存款投资 能保证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性,但实际上受通货膨胀影 响,养老保险基金实际安全性低下.由于我国银行存款利 率长期略低于当年通货膨胀率,且银行存款以单利计息, 通货膨胀以复利计算,加速了通货膨胀对养老保险基金的 贬值影响,削弱了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实行多 样化投资使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还可减轻社会保障的 负担.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与资本市场回报相比,过低 的社会保障回报,使得目前一对中等收入的夫妇在他们的一生中实际损失了大约100万美元(Fe咖等人,1995).引起的.让私人经营养老保险基金还可增强公众责任感,而我国养老保险基金贬值的部分其重要的原因就是投资 收益率过低,这又是由于管理效率低下,投资范围受限制 行使外部监督职能,个人拥有自己的养老金账户会调动他 们的积极性,参与管理自己的养老金.3.对私人养老保险基金公司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监 管.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关系到一国的经济发展,更关系 到一国的政治稳定.因此,在养老基金公司投资管理过程

万方数据

中,在注重流动性,收益性的情况下更应注意安全性.正 因为养老保险基金公司地位特殊,对其监督管理也就要格 外谨慎,形成一套有效的进入退出的约束机制是必须的.政府应对养老保险基金公司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严格 监管.一般各国都是通过规定养老保险基金公司的投资 范围,风险种类,投资上限限制,保证最低收益,最低资本 要求,收益波动准备金和现金准备金,以及政府财政承诺 承担最后风险等对养老保险基金公司进行全程监管.(1)投资范围:养老金可投资于政府债券,公司债券, 股票,存款,生产性投资基金,可进行抵押贷款,投资不动 产等.下面是智利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组合结构.表1 智利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组合结构

表2 国

最低资本(美元)

资料来源:QIleis一,1998,转自<养老金体制》,经济科学出版 社,2000.(6)收益波动准备金和现金准备金:养老保险基金公 司的投资收益率在低于最低收益标准时,可用收益波动准 备金和现金准备金予以弥补.若收益波动准备金和现金 准备金不足以使养老保险基金收益率达到最低收益率,可 令养老保险基金公司破产退出市场.(7)政府财政承诺承担最后风险:当养老保险基金管 理公司经营失败破产时,政府承诺担保投保者的100%最 低养老金的部分,对于高于最低养老的部分则担保75%, 使投保者也承担部分风险,激励其对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公 司进行监督.三,结语

年份政府债券熊抵押债券股票银行存款

资料来源:<国外社会保障与财政管理》,中国财经经济出版 社.1999.(2)风险分类:对资本市场债券及股票进行风险评级, 规定只有某一级别以上的债券及股票养老保险基金公司 才可进行投资.(3)投资上限限制:即对某一投资工具规定最高投资 比例或

对某一类型工具规定最高投资上限等.(4)保证最低收益:法定最低投资回报率是一个随机 的投资回报率,其计算公式为: A>MiII[B_2%,(1/2)B] 其中,A表示某个养老基金过去12个月的平均实际 回报率,B表示所有养老基金过去12个月的平均实际回 报率.智利规定养老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收益率不得低 于过去12个月全部养老金平均实际收益率2个百分

第三篇:分析我国目前的养老保险制度现状与问题

分析我国目前的养老保险制度现状与问题,思考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

20世纪80年代实行养老保险社会统筹试点开始进行改革探索,90年代改革全面展开并不断深化,建立了由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的基金筹集模式,确定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模式,统一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社会统筹部分采取现收现付模式,均衡单位负担;个人账户部分采取积累模式,体现个人责任,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并且个人账户规模缩小,全部归个人所有并且可以继承,具有与统筹基金不同的私有属性。

新的养老金计发办法是,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今本养老金仍时有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但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不再统一按当地职工上一平均工资的20%计发,而是以当地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职工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

尽管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在不断发展与完善,但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现有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面仍然很窄,特别是对于特定人群,无法起到一种普遍,至少是较为普遍的覆盖效应。

二、我国现有养老保险的规范性文件没有提到“立法”这个层面上,仅仅是在规章制度上体现,力度不足,基层养老保险的执行力度和操作效率大打折扣。

三、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存在漏洞,在个人账户上仅能体现个人缴存记录,对于统筹部分现阶段透明度仍不高,有可能成为贪污腐败的暖房。

四、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仍有很大限制。

五、个人账户“空帐”的金额不断递增。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要合理划分养老金体系的三个支柱

应适当调整我国多支柱养老金体系的划分范围:第一支柱是政府经办的、强制实施的、财政兜底的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社会统筹部分;第二支柱是政府强制实施的、基金积累制个人账户养老金,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部分;第三支柱为政府鼓励的、单位和个人自愿购买的养老金,包括团体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年金等。

同时,针对特殊群体,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加强社会保险的补贴,以非公有制企业、城镇个体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为重点,扩大养老基本保险覆盖范围。

二、完善立法。

应当针对已经出现的问题分别完善几个层次的立法,如社会保险(障)法、养老保险管理办法等,规范筹资方式,明确管理机构和经办机构,规范资金的运用与投资,加大处理违规行为的力度,统一监管标准,保障资金的安全,促进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的发展。

三、加强对对养老保险工作的管理和监督。

养老保险的管理工作,应该在专门机构的指导下,通过现代化、专业化、社会化等管理方式实现养老保障的方便、高效。

就监管而言,首先要加强市场行为监管,通过运用多种监管手段,严格执法,严肃查处恶性价格竞争、夸大投资收益和违规承诺保底收益等行为,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其次是加强资金运用监管,确保养老金的安全。最后是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

四、加大社会统筹力度。

应尽快提高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建立省级统筹,逐步解决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和接续问题;进一步完善已经出台的的转移接续的办法,卫华地区流动的参保人员顺利接续和转移养老关系奠定基础。

五、加强养老金商业化运作。

在遵循商业化操作原则基础上,交给具有利益约束的专业金融机构进行商业化运作保证养老金的积累增值,而政府的责任限于法律监督,业务指导和最后担保。

第四篇: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要: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落后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从制度层面分析了目前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症结,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关键词:农村养老保险 制度分析 对策研究 目前,我国已经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统计资料分析,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速度大大高于美国,甚至比近邻日本也要快一些。我国老龄人口从4.91%上升到6.96%仅花了18年时间,相应的日本用了20年,而瑞典甚至用了40年之久。另外根据现有的统计资料预测,我国老龄人口从目前的7%上升到14%,大约只需要25年的时间,这与发达国家通常需要45—120年的时间少了很多。在全国8,811万老龄人口中,乡村占67.39%,乡村老龄人口的比重为7.3 5%,也高于城镇6.30%的水平。1983年中国农村率先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极大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同时由于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人口的平均寿命在延长,这又加快了人口老龄化。特别是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后,农村核心小家庭迅速增加,进一步弱化了家庭的养老功能。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跨地区或者城乡迁移的速度和规模在不断上涨,而迁移者大多数是青壮年人口,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加速了农村的人口老龄化。所有这些情况都使得农村老年人口的生活保障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在我国,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及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城镇社会养老保险相比,不仅建立得较晚,覆盖面小,保障水平低,而且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农村社会保险的现状表明,农民低水平的社会保障,不仅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影响社会稳定。因此,重视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于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尽快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减少社会冲突和矛盾,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秩序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实际上,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一项关系到民族复兴伟业的重大发展战略。

一、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现状 从1992年1月民政部颁布《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我国近20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果,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无法回避的制度建构和体制运行问题。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缺乏社会保障应有的强制性和国家责任性,还不具有社会保险的基本特征。今天我们应当看到,《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虽然有其积极的意义,但是因为过多地强调我国农村当时的具体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了具体的操作规范,结果导致实际实施情况并不理想。首先,社会保障面过小,导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缺乏社会保障应有的社会性。截至2001年底,全国农村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仅为5,995.1万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滚存结余216.1亿元,参保人数比2000年的6.172万人有所下降。其次,保障水平低,不可能达到满足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的社会养老保险的根本目的。按照《基本方案》规定,农民交纳保险费时,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按2元到2C元等10个档次分月缴费。但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大多数地区农民投保时都选择了保费最低的2元/月的投保档次。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等因素的情况下,如果农民在缴费10年后开始领取养老金,每月只可以领取4.7元,难以起到养老保障的作用。即使一个投保者按最高标准交纳,且交费达到足够年限40年,从60岁算起,该投保者按月可领取养老金700元,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养老问题。第三,国家在农村社会保险中的责任轻,导致目前农村养老保障很难称为社会保险。由于国家和集体的责任未通过约束性规范加以具体规定,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当集体经济实力不强时,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主要是农民个人。这就使这种农村社会保障失去了意义。即使在采取完全积累制的新加坡,雇工社会保险费也都是由雇佣双方共同缴纳。第四,基金保值增值困难,导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率下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这种困境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制度设计时就使其执行陷入了两难困境。

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困境的制度分析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内在的制度缺陷主要体现在:

1、目前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保富不保穷”。穷人不能从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中受益,这无疑违背了社会保险制度的最根本原则。《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规定,“凡达到了全国和全省农民人均收入的农村居民,必须坚持养老保险;凡是已经解决温饱,且基层组织较为健全的地方,坚持政府积极支持引导和群体自愿参加相结合;凡是温饱问题没有解决的地方,暂缓开展这项工作。”我国目前开展养老保险的大多地区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参加养老保险的群体基本上是较为富裕的农民,而经济不发达的落后地区,农民的养老保障不能从社会保险制度中获益。

2、目前农村养老保险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商业保险。尽管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坚持以“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为基本筹资原则,但大部分地区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实际上是个人交费、自愿参加,并无任何补助和补贴。因此,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际上具有储蓄性商业养老金计划的特征。按照国内外社会保险理论的共识,基本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根本区别主要体现在强制性和再分配两个方面,再分配因素中不但包括收入群体之间的再分配,而且包括政府在其间对低收入者的转移支付分配部分。目前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实际上是商业保险制度的运作和体现。这就使得这种农村“社会”保障失去了本来的意义。要使这种没有任何补贴的社会保险延续下去,惟一可行的就是采取强制性的缴费办法。然而,农村社会保险的建立强调的是自愿原则,没有国家和集体对保费的相应补贴,即在对缴费没有任何经济刺激的情况下,保费收缴自然成为农村社会保险最难解决的问题。

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能力监管等方面都具有较成熟而稳健的制度安排。而目前的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与营运,在相当部分地区没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养老基金管理人才缺乏与监管制度缺失,基金投资主要是购买国家财政发行的高利率债券和存人银行,而在目前低利率的背景下,其保值增值受到约束,加之一些地区养老基金的挪用,客观上导致目前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风险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4、预筹积累为特征的储蓄型保险制度导致养老基金互济性差。现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投保对象平等享受集体补助。与城镇养老保险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并不具有互济性。它没有城镇养老保险中的社会统筹部分,即如果个人交纳保险费越多,集体补助也越多,个人账户积累资金也越多,未来领取的养老金就越高。因此,要在一个县的范围内把养老负担在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口中分摊开来就颇有难度,这就使保险系统内的互补和互济性很差。从这个意义上说,农村养老保险并不完全具有通过国民收人再分配来实施社会保障的功能。

5、保费筹资来源不稳定,社会养老缺乏充足可靠的资金保障。按照《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的规定,个人交纳要占一定比例;集体补助主要从乡镇企业利润和集体积累中支付;国家给予政策扶持,主要是通过对乡镇企业支付集体补助予以税前列支体现。上述特点决定了农村养老保险与农民收入和集体经济有着密切而直接的联系。然而,国家财力有限,城市社会保障尚且受困于资金紧张局面,政府投入建立农村养老保障的资金更是捉襟见肘,因而资金筹集只能依赖集体和个人。由于大多数集体无力或不愿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给予补助,绝大多数普通农民得不到任何补贴。由于农产品需求弹性小,农业收益水平逐步降低,再加上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按保护价敞开收购余粮的政策没有全面落实,出现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现象。因此,许多农民再生产资金不足,根本没有钱参加养老保险。为缓解生产和生活不足,相当一部分参加保险的人也被迫退出保险。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使个人继续投保,就成为当前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急需解决的问题。农村经济积累不足,也影响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从实践中看,政策规定的集体补助农民养老保险费的构想在许多地方很难兑现。当今农村集体积累基金主要来源于乡(镇)、村办企业的创收,而近年来,多数农村集体经济几乎停滞,难以拨出专款来补充农民养老保险,这就导致农民养老保险基金账户出现“空账”。集体经济的不景气,也使国家通过对乡镇企业支付集体补助予以税前列支这一优惠政策成为一句空话。

6、保费投资形式单一,缺乏增值的有效途径。根据《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规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以县为单位统一管理,县(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机构,在指定的专业银行设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专户,专账专管,专款专用。保费只能用于购买国家财政发行的高利率债券和存入银行实现保值增值,不直接用于投资。随着农村养老保险业的发展,资金积累越来越多,当前以县为单位的分散管理形式不仅增加了基金被挤占挪用的风险,而且由于投资形式单一,缺乏保值增值的有效途径,特别是难以抵御通货膨胀的侵蚀,难以保证养老保险基金不“缩水”,削弱了未来保障能力。不仅有旧制度本身的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新的问题也纷至沓来,由于大量的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失地农民约有3,500多万。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在征用土地时,主要是对失地农民进行一次性的货币补偿,很少考虑到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问题。一方面失地农民在取得了货币补偿后,多数农民缺乏理财能力和长远安排家计的理念,再加上补偿数额有限,一次性的货币补偿很难发挥养老保险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农民文化素质低,劳动技能差,再加上就业渠道不畅通,导致许多失地农民成为没有任何保障的失业者,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不利的影响。面对这些棘手的问题,如何解决好大规模数量的失地农民的养老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三、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对策 解决人口占大多数且又无固定收入的农民的养老保险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特别是在一个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且差异较大的国家建立农村养老保险,更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我们不能照搬别国的经验,必须根据我国的国情循序渐进。

1、立足国情,建立多层次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应采取自我养老、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社会养老多层次的养老格局,这四种养老方式相互补充、相互协调。发展的趋势将是以社会养老为主体,自我养老为根本,家庭养老、社区养老为补充。首先应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改革现有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新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加大政府财力、政策扶持的前提下,通过立法,强制推行,由个人、集体和政府三方出资,以保证农村老年人最基本的生活需要,这是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后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农民交费能力的增强,逐步扩大覆盖范围,使社会养老在农村养老中发挥主导作用。而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目前应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先以自我养老、家庭养老、社区养老为主,以后再逐步过渡到以社会养老为主。但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自我养老、家庭养老、社区养老都不可偏废。特别是家庭养老更不容忽视。因为孝敬父母、赡养父母是我国的传统美德,生养子女就意味着老有所靠,包括经济上的、生活照料上的和情感上的。同时为使农民个人积累足够的养老资源,以减轻家庭、集体和国家的负担,政府应采取相应措施,鼓励农民自我养老,自我养老可采取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和个人强制性储蓄养老保险的形式。事实上许多西方国家为了减轻财政负担,弥补社会养老保险的不足,政府通过采取优惠措施,鼓励农民(农场主)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另外,在制度模式建立上,不能“一刀切”,各地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建立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模式,更好地推动当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

2、加大政府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投入。长期以来,通过工农产品“剪刀差”,农业为工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上世纪的半个世纪我国农业为工业提供资金积累1 0,000亿元,极大地促进了工业现代化的发展,目前工业回报反哺农业应是理所当然的,在亿万农民步入老年时,应该由政府从税收收入中拨出一定的资金给予相应的社会保障障改变目前政府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扶持微乎其微的状况。在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的前提下,可把财政今后增加的社会保障支出拿出大部分用于农村社会保障。同时通过政策扶持,深化改革,大力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实力,适当提高农村集体经济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补助。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的筹集由政府、集体和个人三方共同负担,不应主要或完全由农民个人负担。这样才能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性”、“福利性”。

3、确保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首先要保证资金的安全。可以把一部分资金用于银行存款、购买国库券、国家特种国债和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债券。对于银行存款来说,可根据存款期限长短、利率高低来进行组合,部分地抵消通货膨胀和利率的波动的影响,实现保值的目的。对于各种债券来说,随着我国债券市场的不断完善。债券的流动性和盈利性不断提高,购买部分债

3、具有商业保险特征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却没有商业保险运作的机制。商业保险从保费的收取、保险金额的确定、保险资金的管理与营运、保险投资的多元化选择及其风险控制、偿付

券,这样既支持了国家的经济建设,又保证了资金的增值安全。其次要考虑到资金的增值。养老保险基金的性质要求投资在安全性的前提下保证有一定的收益。可以把一部分资金交由专业投资公司进行市场投资,如: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股票投资。证券投资基金风险低于股票,收益高于国债,因此证券投资基金应是农村养老保险基金较为理想的长期投资工具,特别是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的实施,农村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干证券投资基金的环境更加完善,收益更有保证。股票投资虽然有高风险,但也有高收益,为了提高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增值率,用于补充保障基金的不足,应将一部分基金投资于有发展潜力的股票。最后针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营层次低的状况,应规定,养老保险基金应全部上缴,由省级部门负责保值增值并承担责任。

4、加快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立法进程。各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基本上都是在1 992年民政部颁布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的基础上稍作修改形成的,普遍缺乏法律规定性,法律制度的欠缺给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带来一系列问题,如保险对象不明确、保险资金来源不稳定、保险管理方面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等,使农村养老保险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如果再不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统一立法,就会贻误大事。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加快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立法进程是关系到农村养老保险的可持续性和农村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为了保证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正常运行,建议在拟定《社会保险法》的同时,拟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以法律形式明确诸如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应遵守的原则、主要内容、管理体制、资金来源、支付标准、基金的运营情况、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监督及相关部门的责任等。各地应根据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隋况,在国家制定的有关法律的基础上,再制定具体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保护。

5、解决好失地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险问题。解决好失地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险问题,对于保护失地农民的利益,解决好失地农民的老年生活,加速我国城市化进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解决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问题时,总的指导思想应该实行土地换保险,把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纳入社会保险覆盖当中,但问题是,如何换保险和换什么样的保险,失地农民失地失业,收入没有保障,在现有的土地补偿制度及补偿标准普遍偏低的情况下,如再让其为未来养老交费无疑是雪上加霜,因此让失地农民交费有失合理性,应采取谁用地谁来承担土地上所承载的农民养老责任,即不管是政府部门用地还是企业生产建设用地,只要是征用农用土地,就必须承担农民的养老责任。具体办法是:在征用土地时,可以从土地出让金或土地收益中拿出一部分资金为失地农民建立养老保险基金,并根据被征地农民的年龄建立不同标准的个人账户。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失地农民的养老问题,同时也可以遏制土地的滥占滥用现象。在农村社会保险基金筹措的具体政策上,应当在以下四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各级财政给予相应补贴 若省级地方政府对参保的农民实行如3%一5%的补贴,10亿元的保费收入政府也不过支出补贴3,000万一5,000万元,在政府财政收入逐年大幅增加的前提下,省级地方财政应当有能力承担。若其他各级财政还能够补一些,则补贴可以大幅提高,还可以带动农村集体对农民参保给予补贴,从而调动农民参保的积极性。

1、对保险基金给予补贴。一些国家对基金未达到规定收益标准的差额实行补贴。我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虽然也可以采取这一方式,但在我国利率水平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以财政提供一定比例的数额可能更为适宜。如对基金运营收益实行2%左右的补贴,10亿元规模的基金,补贴金也只有2,000多万元,政府应该有能力支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参保人个人账户上的基金收益明显高于储蓄收益,有利于调动农民参保的积极性。

2、对经办机构经费实行财政拨款。农村养老保险在实行之初,为减少地方财政的负担,把提取管理费作为经办机构的经费,这一办法一直实行到现在。如果说实行之初是受国家财力限制不得已而为之,现在则应当改变这一做法,把农民的权益返还给农民。

3、集体补贴的制度化。农村集体财产是农村居民的共有财产,在政府对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承担了有限经济责任的条件下,政府有权要求农村集体支出集体财产的一部分或一定的比例,用于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补贴,并将这一办法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4、在特殊情况下对个人养老金给予财政补贴。如在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时期,为避免物价的贬值对养老金预期值产生的严重负面影响,政府应对参保人个人账户上的资金给予保值补贴。

(二)土地资本化

1、以转让承包土地收益充作社区补助养老保险基金。按现行规定,农村人口只有在60岁以前参保,60岁以后才可领取养老金,并且养老金数额又取决于个人账户的积累余额。这样,在这一方案实施之日起,已达60岁的老年人就没有纳入这一体系,开始投保时已超过40岁的农村人口,也极有可能因其投保年限短而使养老金积累不足。因此,为了弥补现行民政部组织实施的农村养老保障的不足,年满60岁的农村老年人口应当退出其责任田和口粮田,修养余生。这部分人的养老保险基金的来源为村公益金、老年人口原服务的未实行退休金制度的乡镇企业提留以及老年人口让出土地承包地由转包者上交集体的“承包费”。补助金的发放标准由地方自定,但应超过老年人口耕种承包土地的收入。此项保险可先以农村为单位实行,条件具备后,逐步过渡到乡镇统筹或县统筹。

2、被征用的土地补偿费充作新型小城镇人口的养老保险基金。将现行《土地管理法》中的安置补偿费的用途之一明确为建立被征地人口的养老保险;以县为单位,算出被征地人口补缴养老基金的总额;将基金总额从征地补偿费中一次性划出,为被征地人口建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纳入城镇养老保险体系。对于因非征地原因进镇落户的农村劳动人口,可由其本人补缴积累建立个人账户,也可由原行政村出钱为其建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一次性买断其在行政村的包括土地和劳动积累在内的所有权益。

(三)税收

1、通过减免土地税费支持。目前地方财政可控制的来自土地税费的有:土地转化为城镇工商业和其他建设用地后的土地转让费、土地补偿费、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契税等,地方财政可以从中返还5%注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

2、对基金收益实行免税。对基、金运营实行免税是国际惯例,但迄今为止,国家对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仍没有出台有关免税的规定,政策比较模糊,以至于基层机构经常遇到免税上的麻烦,因此,国家有必要出台农村养老保险基金运营免税的专门规定。

业税中返还5%注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

4、对企业、集体补助给予税前列支。对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乡镇企业、乡村集体企业,地方财政可根据不同的经营效益、企业负担养老保险的任务确定一定金额的税前列支数额。

(四)基金保值增值

1、设置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专营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运营养老保险基金。首先,明确投资主体。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涉及的范围和层次非常多。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可设立四级法人制,初期(5年以下)资金积累规模较小,应以县为单位平衡并运营和管理;中期(5—10年)资金在一个县内已经难以寻找到最有效的增值途径,投资主体应以地市级法人运作为主;稳定期(10年以后)资金积累规模已经非常大,应以省级法人为主要投资主体。在这三级法人以上,成立中央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机构,负责审核、监督各级投资基金的运作情况。其次,要正确选择投资工具。根据世界各国的经验和我国的具体情况,农村养老基金的投资工具应具备这样一些基本特点:(1)应是公开提供的金融资产;(2)这些工具的发行者具有良好而稳定的信誉;(3)这些工具没有风险或风险经过保险机构或银行机构分担了;(4)这些工具发行者受到强有力的监控。按照这些标准,适合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投资的工具应该包括:国家发行的金融工具、金融机构发行的工具、法人债券、可转让债券、公开法人股票、公开房地产法人股票、投资基金股份、公司发行的可协商工具以及外国政府的金融工具等。

2、在养老保险增值率高于银行同期利率的地方,允许养老基金进行适当的投资组合,适当放宽投资领域。这些地方养老保险的增值率高于银行同期利率,除去管理成本,仍会有一定的积累结余。为盘活资本,可让他们适当进入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投资领域。

四、总结 虽然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探索性地建立起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没有取得预期成效,但是这一制度探索过程中蕴含的历史经验是十分有益的。不能因为现阶段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就放慢甚至停止这一制度的建设进程。随着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浪潮的到来,农村养老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和紧迫。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家庭规模逐渐变小,农村老龄化趋势在逐渐加速,农村家庭的养老压力也正在进一步加大,农村几千年的家庭养老传统正在经受经济发展与观念变革的双重挑战,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体制已经不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现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又无法承担农民养老的历史重任。因此,寻找新的农村养老保障模式就成为当务之急。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目标的构建,应当借鉴其他国家农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经验,按照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以满足农民老年基本生活需求为基本目的,在养老金筹集模式上坚持国家和集体为主、个人为辅的原则,最终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以社会保险为核心,家庭养老和社区互助为辅助,逐渐与城镇从业者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整合的社会养老制度模式。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的普惠制式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特别是其基金保值增值制度的建设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必须在实践中继续积累经验,寻求最合适的制度建构路径和方法,总之,“老有所养”一直是中国亿万农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时期,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城乡统筹为价值取向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农民社会保障权利的重大举措。(作者:冯章龙 河北省衡水市机关事业社会保险处)(来源:《经济界》)

第五篇: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

2010.05(上

C h in a C o lle c t iv e E c o n o m y 集体经济·

新农村建设·集体经济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农村养老保险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文章对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进行梳理,回顾了在制度和路径上的变迁历程,并归纳了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现存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农村养老保险;变迁历程;制度创新

中国农村养老保险自改革开放以来历经传统性养老、社会养老保障和农村养老保险三个制度阶段,制度正式建立于

20世纪80年代中期。目前中国养老保险

制度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一些缺陷,如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及覆盖面积、对农村养老保险的管理和养老保险的保值增值等问题。

对此理论界学者就农村养老保险的管理、制度创新、发展路径等问题展开了热烈探讨,总体方向基本确立,即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养老保险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因此研究其发展历程及改革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变迁与现状

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起步落后于城镇养老保险,并且随着经济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变化而不断变迁。建国以来,中国农村养老保险主要历经三个阶段,即以农民家庭保障为主体的传统性养老保障制度阶段;以集体保障为主体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阶段;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

助为辅,国际予以政策支持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阶段。研究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变迁是研究农村养老保险问题的学术起点,对探索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创新有基础性的意义。

至今,农村养老保险已取得很大发展,但全国各地发展情况不平衡、缺乏统一管理和立法保障、保值增值困难仍是农村养老保险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冯章龙认为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缺乏社会保障应有的强制性和国家责任性,随后从制度层面总结了保险制度的内在缺陷。有学者也指出了其他原因,如刘子兰(2003所讲,政府主管部门及学术界建立中国农村养老社会保险计划时认识上的误区导致了它的发展停滞。

二、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未来趋势

通过已有研究结论可以看到,中国传统养老保险制度本身存在一定缺陷,政策的不稳定性不仅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而且损害了制度的威信和吸引力,而中国当前现状也凸显了改革的必要与紧迫性:一方面,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体制不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无法承担农民养老的历史重任。随着老年农民老无所养问题越来越严重,与发达国家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形成了强烈反差,许多地区开始改革制度。

(一政府的作用

政府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中的作用

至关重要,大部分理论界学者赞同这个观点,也曾将目前农村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归因于政府涉足不够,但对政府深入程度则持不同看法。

李迎生指出,政府担负着构建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推动农村社会保障的立法建设,以及创造适宜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外部环境等重要职责。阎安认为政府应承担全部转制成本和隐性债务,应从部分积累制过渡到完全积累制,在强制缴费的基础上鼓励个人多储蓄积累,建立多功能个人养老账户。

(二路径的选择

大部分学者认为中国不具备全面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条件,难以建立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这是由现实国情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的既定路径决定的。何文炯等(2001建议发达地区积极推进,欠发达地区应暂缓推行,然后逐步扩大其实施范围。王枝茂建议立法先行,渐进式推进。

也有少数学者认为GDP 的增长表明中国已具备一定经济条件,且农民表现出强烈愿望和广泛的社会保障参与意识,因此中国已初步具备全面实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

(三目标的构建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目标的构建,应当借鉴其他国家农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经验。在养老金筹集模式上坚持国家和集体为主、个人为辅的原

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 ■ 郝新蔷 黄颖 孟宇微 王坤 李澍奇 孙瑾 9 2010.05(上

C h in a C o lle c t iv e E c o n o m y 集体经济·则,最终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以社会保险为核心,家庭养老和社区互助为辅助,逐渐与城镇从业者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整合的社会养老模式。

但这种学习不能脱离既有的制度文化条件,也不能以削弱中国既有制度文化优势为代价,盲目照搬西方社会保障模式只会加大我国社会保障改革的难度和改革的制度成本。

三、总结和思考

综上可知,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也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而传统养老保险制度所体现的效率低下问题使政府和学者们正积极探索一种新的制度模式。

在农村养老保险的改革中,政府承担

着至关重要的责任。关于制度创新和路径选择,目前普遍接受的是将农村地区分层分类,推进与其相适应的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方向已基本确立,即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而目标的制定可以参照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但最终仍应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不可盲目照搬。

此外,已有的研究成果指出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就其变迁历程、管理模式、路径选择、政府作用等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讨,也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但目前关于农村养老保险的筹资模式的研究则相对较少,未来可针对这一问题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谢冬水,王松.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

险的历史变迁与制度创新[J].中国集体经济,2008(10.2、冯章龙.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经济界,2006(4.3、王枝茂,张璐琴.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路径创新[J].经济师,2006(12.4、孙红民.中国农村养老保险现状及其问题[J].人口与经济,2009(S1.5、李迎生.探索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城乡整合之路[J].浙江学刊,2001(5.6、阎安.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J].科技创新导报,2009(12.7、李春根.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与制度安排[J].江西社会科学,2006(3.(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文章在对我国东、中、西部“一村一品”发展较为先进的省市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对目前我国“一村一品”的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分析近年来我国“一村一品”发展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五个方面,判断未来发展将呈现产业布局向优势产业集群发展、主导产品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以设施农业促高效产业发展、产品标准化及经营品牌化、经营模式创新发展、投资多元化等发展趋势。

关键词:一村一品;现状;趋势;专业村

目前我国正处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一村一品”作为一种生产方式,特别是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有效模式,对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素质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体制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一村一品”的发展现状(一专业村专业乡镇数量增多据农业部发展一村一品办公室资料,到2008年底,全国专业村累计达到

45650个,比上年同口径增长5.5%,占全

国行政村总数7.1%。从地区看,专业村

(乡镇数量居前三位的是山东、河北、四川;专业村数量增长较快的省份有青海、海南、陕西。从行业看,专业村主要分布在蔬菜、水果、畜牧业,合计26821个,比上年增长5.6%,占专业村总数58.8%。在专业村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专业乡镇3160个,比上年增长4.2%,占全国乡镇总数

8.9%(农业部产业化办公室:2008年全国 一村一品发展情况统计分析报告。(二经济实力逐步增强

据农业部发展一村一品办公室资料, 2008年专业村经济总收入13393.4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474亿元,比上年增长11.4%;主导产品销售收入6079.2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出口创汇21.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2.8%。在专业村中,经济总收入居前

三位的是江苏、河北、山东,全国经济总收入500万以上的有34876个,占专业村总数76.4%,其中,经济总收入过亿元的有

1569个,占专业村总数3.4%,主要分布在 江苏、河北、山东等省份。

(三主导产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据农业部发展一村一品办公室资料, 2008年种植业专业村主导产业基地面积8020万亩,比上年增长9.69%,居前三位的是黑龙江、河北、山东;牲畜饲养3889 万头只(包括牛、猪、羊,不包括兔类,比 我国“一村一品”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

■ 杨艳涛 张敏 杨根全 秦富 新农村建设 10

下载分析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与问题[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分析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与问题[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家机关与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问题

    国家机关与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问题 【摘要】:2013年两会热点调查中,“社会保障”问题仅次于房价问题被网友高度关注,有超过九成网友认为,企业职工和机关单位职工养老制度实施......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现状分析及对策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现状分析及对策 一、关键词: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人口老龄化; 农村城市化; 公共财政 二、摘要: 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农村传统的养......

    养老保险制度

    篇一:论述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论述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一)含义:养老保险又称老年保险,是指国家立法强制征集社会保险费(税),并形成养老基金,当劳动者退休后支付退休金,以......

    养老保险制度

    背景 1984年,中国各地进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1997年,中国政府制定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开始在全国建立统一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养老保险制度

    现在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正在讨论此事:1) 一名专家甚至用了“社会养老保险,这是一个有预谋的骗局”这样的句子。 2) 因为养老保险需要连续交15年才能有效, 即等到65岁之后,每个月......

    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哪些问题

    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哪些问题? 我国正迅速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养老压力日益增加。虽然近年来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对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发挥了......

    养老现状分析

    唐振兴:对发展中国养老服务业的思考 养老服务是世界各国面临的普遍性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个难题。在当前情况下,加大养老服务业的投资和政策引导力度,鼓励民间和境外......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沿革与改革现状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沿革与改革现状 1.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历史沿革 (1)养老保险制度的初创期(1950~1957) 标志着中国社会保险制度建立的是1951年2月26日政务院颁布的《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