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企业工会条例十大亮点解读

时间:2019-05-14 01:23: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湖北省企业工会条例十大亮点解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湖北省企业工会条例十大亮点解读》。

第一篇:湖北省企业工会条例十大亮点解读

《湖北省企业工会条例》十大亮点解读

湖北日报 2010 10 05 三版

亮点一:突出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主线

第五条规定:企业工会与企业相互尊重支持,平等协商合作,团结和组织全体职工共谋企业发展,推动建设和谐企业。企业工会应当支持企业合法生产经营,教育激励职工关心企业发展,妥善协调企业劳动关系。这强调了企业工会在推动企业与职工共谋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本条还规定:企业应当依法支持职工组建和健全工会组织,为工会履行职责、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企业支持工会工作、工会组织健全、劳动关系和谐,是企业和企业负责人评选荣誉称号的必要条件。这突出强调了企业及其经营者重视工会工作、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义务。

亮点二:为“上代下”维权提供了法律支持

第六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总工会和产业工会以及基层工会联合组织对本地区、本系统、本行业企业工会工作负有领导、指导、协调和监督的职责,为企业工会开展工作提供法律、政策、信息、培训等方面的服务,支持企业工会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企业工会履行职责遇到困难时,有权提请上级工会予以帮助。这些规定对“上代下”维权机制做出了明确表述。第三十三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总工会建立法律顾问组织和工资集体协商指导组织,为企业、企业工会和职工开展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协调解决劳动争议等提供法律、政策、信息咨询服务和帮助。第二十七条规定:地方总工会、产业工会以及基层工会联合组织可以委派工作人员或者法律、财会等专业人员帮助、指导职工方进行协商。这些规定为开展“上代下”维权工作明确了组织基础和工作模式。

亮点三:为灵活就业人员入会开了绿灯

第四条规定:企业职工依法享有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职工户籍、就业形式、就业期限等理由阻挠和限制。第三十五条规定:劳务派遣单位以及用工单位工会应当组织劳务派遣职工加入工会,参加民主管理,依法维护其合法权益。这些规定在《工会法》已有规定的基础上,增加了职工入会不受职工户籍、就业形式和就业期限限制的表述,进一步明确把劳务派遣工、流动从业人员纳入入会范围。

亮点四: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负责人或专职工作人员可从用人单位之外选配

第十五条规定:上级工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企业的需要,经与企业协商,可以向区域性、行业性基层工会联合会推荐工会主席、副主席候选人或者工会专职工作人员。通过立法拓宽了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负责人或工会专职工作人员的选配渠道,为从企业外选配能干事、会干事、敢干事的企业工会负责人和工会专职工作人员提供了法律依据。

亮点五:为企业工会提升职工素质提供了支持

第二十四条规定:企业工会参与监督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劳动竞赛奖励资金的提取和使用。这赋予了企业工会监督教育培训经费和劳动竞赛奖励资金落实的法定权利。本条还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技、财政等部门应当支持企业工会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评选表彰活动,将符合条件的职工技术创新成果纳入科学技术奖评选范围。这在法律上明确规定了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和科学技术奖评选的有效衔接。

亮点六:企业应限期回应工会提出的工资集体协商要约

第二十七条规定:企业和职工双方均有权提出工资集体协商要求。职工、企业工会认为需要与企业进行工资集体协商的,由工会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后,及时向企业书面提出工资分配和调整机制、支付方式等事项的集体协商要求,企业应当在十五日内予以书面答复,并以适当形式与企业工会进行充分协商。这条规定对企业回复工会要约期限和形式提出了明确要求,有利于改变企业工会在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中的被动局面。第四十三条规定:违反本条例规定,企业无正当理由拒绝与企业工会就工资分配、调整机制以及支付方式等事项进行集体协商的,由县级以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并向社会公布。这一规定提高了处罚金额,强调了社会监督,有利于增强企业及其负责人支持工会工作、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责任感。亮点七:适应新形势关注职工心理健康

为适应广大职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强烈需求,第二十九条规定:企业工会有权参与劳动安全卫生与环境、职业病危害等事故以及严重危害职工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提出处理建议,有关部门和企业应当及时研究,给予答复。第三十四条规定:企业、企业工会应当共同做好困难职工帮扶和职工心理疏导工作,组织开展适合本企业的文体活动,促进企业文化建设。这些条文在已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基础上增加了心理健康问题调查、职工心理疏导的表述,强调企业和企业工会要更加关注职工心理健康,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使职工实现有尊严的体面劳动。

亮点八:赋予地方总工会“劳动争议调解中心”的法律地位

2009年6月,省总工会下发了《湖北省工会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工作细则》,在全省市县两级地方总工会建立了劳动争议调解中心。今年3月,省总工会与省高级人民法院共同出台了《人民法院支持和委托工会组织调解劳动争议纠纷的指导意见》,在全省市、县两级地方建立人民法院委托工会组织调解劳动争议案件制度。为充分发挥工会劳动争议调解中心的作用,第三十一条规定:企业工会协助、督促企业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并参与企业劳动争议调解。企业内部调解不成,职工向地方总工会劳动争议调解机构申请调解。

亮点九:将工会经费税务代收纳入法制化轨道

2006年,我省工会大力推进工会经费和工会筹备金统一委托税务代收工作。四年多来,这项工作的流程不断规范、机制不断完善,实现了广泛覆盖,使我省工会经费大幅增长,极大地增强了工会组织服务发展、服务职工的能力。在形成成熟的工作机制的基础上,第三十六条规定:企业工会经费依照法律规定取得,其中企业按每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二拨缴的经费和工会筹备金,按属地原则由地方总工会委托所在地税务部门依法收缴。这一规定把税务代收工作纳入了法制化轨道。

亮点十:进一步明确了企业工会在劳动法律监督方面的法律责任

2006年,省总工会与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省卫生厅联合下发《关于建立健全工会劳动保障法律监督制度的通知》,要求各地推行工会法律监督整改意见书和处理建议书制度。第四十二条规定:企业违反本条例有关规定的,企业工会提出意见后,企业不予纠正的,上级工会可以就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向企业提出书面监督意见,情节严重的,予以通报,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责令改正,依法处理。

第二篇:2012政府工作报告十大亮点详细解读

1为何“十二五”G D P增长率为7%?

报告指出:今后五年,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年均增长7%.按2010年价格计算,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55万亿元。“九五”期间的预期GDP为8%左右,实际增长8.3%:“十五”期间GDP预期7%左右,实际增长9.5%:“十一五”期间GDP预期7.5%,实际增长了11.2%.解读: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振中:“十一五”G D P预期是7.5%,实际增长了11.2%.那时也是说要转变经济结构,但最后结果和我们的期望差很大。现在中央继续降低速度,目的非常明显,就是转到主题和主线上———即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速度不下来,经济结构没办法调,中央的意图已经非常明确。7%根本不是问题,现在已经看出来,20多个城市自己定的今后五年增幅都是两位数。从中央来讲,把这个数字往下降是对的,一再给大家信号,我们要转到主题和主线上就是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信号非常明确。

为何今年G DP增长目标为8%?

报告指出: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相比“十二五”G D P增长率保持在7%,今年GDP增长目标为8%,提高了1个百分点。

解读:

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李庆云:积极的外部环境前景加上持续的内需力量,带来2011年稳健的增长势头。同时,尽管房地产和相关行业投资可能开始降温,但考虑到中央政府将努力实现保障型住房目标,以及地方政府着手部署“十二五”规划的新项目,政府投资增长可能再次加速。

尽管政府将继续逐步实现政策正常化以及努力遏制通胀,但要同时看到外部环境的复杂性。正如总理的报告所说,世界经济将继续缓慢复苏,但复苏的基础不牢。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乏力,失业率居高难下,一些国家主权债务危机隐患仍未消除,主要发达经济体进一步推行宽松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大量增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合主要货币汇率加剧波动。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显得尤为重要。

今年的CPI目标为4%,能否控制住?

报告指出: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并把今年全国物价调控目标设定为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4%左右。解读: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物价问题涉及民生、关系全局、影响稳定。去年四季度以来,通货膨胀在中国经济生活之中逐步成为一个问题。为了缓和通胀,我国已经采取了政策转型:货币政策回归稳健,采取了一系列抑制通货膨胀的政策工具,如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信贷调控、利率和汇率措施等;财政政策更多地考虑从增加有效供给方面缓和通胀,例如增加农民种粮补贴、保障房财政补贴发力、通过公租房缓解“夹心层”的居住压力来平抑房价等措施。全年4%以内的通胀控制目标确实有点难,不过还是会努力达到这一目标。今年上半年通胀压力会达到高峰,其峰值希望不会超过去年11月同比上涨5.1%的高点。

今年财政赤字为何减少1500亿?

报告提出: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9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7000亿元,继续代地方发债2000亿元并纳入地方预算,赤字规模比上年预算减少1500亿元,赤字率下降到2%左右。

解读:

花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我们一直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其实从去年的情况来看,还不是很积极,财政赤字占G D P的1.6%.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积极的财政政策一般来讲赤字要占到G D P的3%,所以说去年不是很积极。

今年赤字下调了1500亿元。实际情况是,去年就有所降低了。现在赤字率要求在2%以下,同时对G D P定的目标比较低,预计到今年年底估计财政赤字或许在1.5%左右。

我们实行的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中,财政政策是比较保守的,或者说扩张性不强。相对来讲,我更关心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是否更加侧重于公共服务的提供?比如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根据数字来看,全国财政支出中民生方面的安排在13%-14%,这个数字增幅比去年略有增加。

为何今年广义货币增长目标为16%?

报告指出:今年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广义货币增长目标为16%.而2009年和2010年的广义货币目标均为17%.解读: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尽管政府将继续逐步实现政策正常化以及努力遏制通胀,但仍把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作为重中之重,因此今年不太可能过度紧缩。一个数据指标是,广义货币增长目标低于15%,对物价有抑制作用,甚至会发生通货紧缩;广义货币增长目标高于17%,对物价有上涨的动力。今年的广义货币增长目标为16%,用官方语言叫“适度”。考虑去年信贷投放的基数,说明信贷投放并不算紧。在货币政策上,2011年信贷目标将低于去年的7.5万亿元,回落到大约7万亿元。

数说报告

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

今后5年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年均增长7%,按2010年价格计算,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55万亿元。

八大“首提”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稳定房价省政府负总责 第四期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有哪些亮点,与往年有哪些不同?南方都市报记者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挑选出了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关系国计民生的八大要点。

从这些“首提”中,或可一窥今年的重要政策走向。1

楼市调控 稳定房价

市县政府负直接责任

[摘要]“稳定房价和住房保障工作实行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市县人民政府负直接责任。有关部门要加快完善巡查、考评、约谈和问责制度,对稳定房价、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不力,从而影响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地方,要追究责任。”

[背景] 2000年开始,房价问题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此前表述多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今年首提问责。

[解读]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房价问题上明确责任主体,明确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分别的责任,“责任分担”机制,能促使落实此前出台的一系列房价调控措施。此前,中央政府调控房价,大多由于地方政府责任不明,致使房价宏观调控措施不利。

不过,在现有调控政策下,即使明确各级政府责任主体,也只能控制房价快速上涨。房价是否下降,或下降多少仍无法预测。因为目前地产市场仍是市场机制在发挥作用,并未去市场化而完全行政化。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易宪容:房价调控的关键原因不在于明确责任主体,而需出台一系列调控政策。现有地方调控政策不能治本。应修订现有税收政策,提高税收和信贷标准。以税收打击投机炒作。社会管理

解决违法拆迁等反映强烈问题

[摘要]“广泛动员和组织群众依法参与社会管理。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加快建立健全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行政决策风险评估和纠错机制。”

[背景] 首次就“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内容进行阐释。

[解读] 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教授汪玉凯:既有的社会管理问题很大。社会管理强调的是政府在社会建设中扮演什么角色。社会管理方面的问题,有一些是经济社会发展本身带来的,有一些是政府自身造成的——— 比如说强制拆迁、违法拆迁。在创新社会管理过程中,所有机制的确立,很大程度上要由政府自身来改变,才能化解社会矛盾。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毛寿龙:改革开放多少年,我们的社会结构已发生很大变化。行政管理系统对社会的渗透太深,又不知道如何跟老百姓的自主治理结构良性互动接轨,出现很多问题,社会矛盾指向政府,等着政府来解决。社会的问题用社会的方法来解决是最好的。交给政府一是负担很重,二是政府没有能力面对这么多具体的复杂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振中:“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完善社会管理格局”是一大亮点,对社会组织的成立不再有那么多的限制。财政预算

“让人民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钱”

[摘要]“加快实行财政预算公开,让人民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什么事。” [背景] 财政预算公开首入《政府工作报告》,去年表述是“增强财政预算的透明度”。[解读]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蒋洪:

目前并不存在技术障碍,也符合法律法规,但存在制度性障碍。近年出台的文件规定,信息公开的申请,需一事一申请。如果公民需了解政府预算,需多次申请。目前笼统、模糊、粗线条的信息公开用法规形式规定化,使未来预算细化目标无望。这意味着要了解预算更具体信息,需超越现有法律。若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必须清理国务院制定的法规,废止目前有碍于财政透明度的条款。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预算公开进入到快速推进阶段,公开进程比以前更快。目前关键障碍在于政府对此问题的认识态度。公开到什么程度?公开内容是否和百姓需要信息相匹配?都需要进一步量化。公务用车

公务车改革首次写进报告

[摘要]“规范公务用车配备管理并积极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背景]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解读]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连续8年在全国两会提交建议公务用车改革):很高兴自己多年来的不断建议得到了采纳。公务用车治理从保护干部、节约财政经费、树立政府形象等方面来讲都非常必要。民众对此也有很多诉求,写入报告是水到渠成。我相信,“十二五”期间这个问题应该能得到彻底解决。社会救助

社会救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

[摘要]“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绝不能让物价上涨影响低收入群众的正常生活。”

[背景] 去年表述是“确保他们基本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下降”。

[解读]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这是政府职责所在。控制物价上涨,同时保障低收入阶层的生活质量。物价上涨主要影响中低收入阶层,联动机制需要探索。不同地方需要采取不同标准。三公消费

三公消费零增长

[摘要]“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等支出原则上零增长。” [背景] 2009年开始中央提出“厉行节约”,大力压缩三公消费治理。

[解读]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廉政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任建明:政府工作报告用“零增长”这样一种刚性预算来约束“三公消费”,避免支出增加出现更多的问题。这是中央对百姓反映强烈的“三公消费”问题的回应。农民进城

农民工逐步转为城镇居民

[摘要]“把有稳定劳动关系并在城镇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逐步转为城镇居民;要充分尊重农民在进城和留乡问题上的自主选择权,切实保护农民承包地、宅基地等合法权益。”

[背景] 去年表述是:“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好农民工在城镇的就业和生活问题,逐步实现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以及社会保障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解读] 中央党校三农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徐祥临:这是近几年中央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必然结果。农民应该是一种职业而不是一种身份。报告把这种共识变成一种政策,是顺乎民心的决策。从国家角度算宏观大账,这种做法有利于社会稳定,能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医疗改革

放宽社会资本、外资办医疗机构

摘要:“放宽社会资本和外资举办医疗机构的准入范围。完善和推进医生多点执业制度,鼓励医生在各类医疗机构之间合理流动和在基层开设诊所。”

背景:去年的提法是:“大力支持社会资本兴办医疗卫生机构,在服务准入、医保定点等方面一视同仁。”

解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石应康(出席今年1月底的《政府工作报告》意见征询座谈会):中国医改过程中的最大特点是用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去做发达国家还没有做好的事。中国医改目标要达到保大病,资源和需求之间的挑战很大。将社会资源引入医疗体系,就是调动资源、汇集资源的方式,光靠政府资源是不行的。

2012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走向更高质量的幸福道路

从2010年提出“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三年提及“幸福”概念

“今年是‘十二五’时期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也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我们要恪尽职守、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决不懈怠,交出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在今春全国两会上,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的代表委员们表示,总理的报告,体现了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既讲成绩也不回避问题,“其中,主动调低GDP增长目标的决定彰显了中国政府准备减速以求取发展质量的决心。”

“中国经济总量已成为世界第二,但要步入世界强国之列,必须转型升级,必须以质取胜,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除此别无他路。”全国政协常委、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玉锁告诉本刊记者。

在他看来,正如温总理的报告所言,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只有抓住机遇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实现稳中求进,才能全面实现13亿人民的小康梦想。

主动降速提升发展质量

7.5%的GDP预期增长目标,是8年来中国GDP增长目标首次低于8%。受访专家和代表委员表示,相比去年,0.5个百分点的下降幅度并不大,是中央向地方发出的明确信号,即发展不能一味盯着GDP数字,要更加平衡协调。

“7.5%的增速仍是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尹中卿向本刊记者表示,“中国不存在‘硬着陆’的危险,调低增速目标既有利于防止经济过热,也有利于稳定增长,符合稳中求进的总基调”。

“今年进出口总额增长目标定为10%,而2011年这一数字为22.5%。”因此,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乌日图指出,为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必须更多地依靠内需拉动,“把扩大内需作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增长的立足点,是针对当前国际国内新形势作出的重大部署。”

“从长远观察,适当下调经济增长目标,更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题中应有之义。”尹中卿指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略微调低,主要是要与“十二五”规划目标逐步衔接,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以利于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

但是,转型并非轻而易举。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李毅中对本刊记者说,淘汰落后是把双刃剑,地方感觉有难度,“但不能因为这些问题就不去淘汰,相反,应该找到一些措施消除淘汰落后带来的负面影响。”

李毅中建议,要严格控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淘汰落后的同时要控制源头。要公布行业能耗限额,达不到的要限期改造,改造无望、改造不成功的要关闭、淘汰。对此,要有“铁的手腕和破釜沉舟的决心。”

民生权重上升增强幸福感

与GDP增长目标下调相比,关于民生支出数字的上升成为政府工作报告的又一亮点。其中,最受关注的是教育经费的支出。根据政府工作报告的表述,2012年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

“汇总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中安排用于教育的支出,以及其他财政性教育经费,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21984.63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4%以上。如果从中央预算内投资来看,用于教育的比重达到7%左右”。在全国政协委员张群眼中,这不仅仅是兑现承诺,也是贯彻“优先发展”教育目标的体现。

除了教育,2012年,民生投入的权重进一步增加还表现在:

一是,扩大就业。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各级政府务必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扶持就业容量大的现代服务业、创新型科技企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二是,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2012年年底前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

三是,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扩大基本医保覆盖面,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和管理服务水平;

四是,继续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基本建成500万套,新开工700万套以上。

这些务实的举措,“反映政府工作坚持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办成一些让人民群众得实惠的好事实事。”全国政协委员陈凌孚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认为。

“民生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乌日图解读说,政府工作报告对民生着墨甚多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幸福社会。”

以人民福祉主导产业发展

李毅中向本刊记者指出,我们要把更多的精力用来关注工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包括要大力发展战略性的新兴产业,用高新技术来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同时大力发展为工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倡导自主创新,进一步完善有关鼓励企业创新的一些财政税收的优惠政策;更加重视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对新增的生产能力提高准入的门槛。

从短期来看,李毅中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还难以成为新的增长点,支撑经济发展仍要依靠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要把更多的人财物力向技术改造倾斜。建议财政增加技改资金,金融增加技改信贷,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实体经济。”

在他看来,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强调要理顺体制机制,支持企业围绕节能、环保、质量、安全等重点环节,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嵌入、渗透、覆盖、集成到生产经营全过程,改造传统产业,“创新技术管理,实现内涵式发展,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和以社会福祉为目的的产业竞争力。”

采访中,代表委员们特别关注目前的房地产业发展态势。经过2011年的全面调控,房地产行业投机、投资性需求得到明显抑制,多数城市房价环比下降,调控效果正在逐步显现,同时,各地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空前。

2011年,中央财政安排资金1713亿元,是2010年的2.2倍,全年城镇保障性住房基本建成432万套,新开工建设1043万套。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今年将严格执行并逐步完善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巩固调控成果,促进房价合理回归。抓紧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管理、退出等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加快建设城镇住房信息系统,改革房地产税收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长期平稳健康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强化调控的基础工作,住房信息系统建设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数据,今年上半年,40个重点城市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将实现全国联网,各地争取2013年实现全市、全省联网。专家指出,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不仅有助于房产税的推开,而且是下一步的住房制度完善的坚实基础。

乌日图告诉本刊记者,综合之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无论是“调控不放松,促进房价合理回归”为基调和目标,还是不断强调“继续严格执行并逐步完善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的政策措施”和“做好保障房建设和管理工作”为政策核心,最终“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实现住有所居,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满足广大老百姓幸福诉求最直观的体现。”

以改革开辟幸福道路

“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大胆探索,以更大决心和勇气继续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各项改革,破解发展难题。”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段话给王玉锁留下深刻印象。他告诉本刊记者,“改革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我们的职责所系、任务所在。”

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今后一段时期,在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要重点理顺五大关系: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理顺中央与地方及地方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理顺城市与农村的关系;理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理顺政府与公民和社会组织的关系。

“这五大关系,涉及政府职能转变、财税体制改革、城乡统筹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社会管理等几个层面,基本涵盖了当前我国发展中遇到的焦点、难点,也是改革的突破点。”乌日图说。

“今年改革‘攻坚’的特点十分鲜明。”他举例分析说,温家宝总理列出的今年改革的重点任务中,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首当其冲:完善分税制,健全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稳步推进地方财政预算、决算公开;深化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及国债管理制度改革;健全消费税制度;全面深化资源税改革,扩大从价计征范围;深入推进国有控股大型金融机构改革;规范发展小型金融机构,健全服务小型微型企业和“三农”的体制机制。

受访专家以及代表委员认为,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减税增效,具体操作应从以下几点着力:一是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二是继续深化省以下分税制改革,大力推进“省管县”的财政体制,建立完善的地方财政体系;三是通过结构性减税还利于民、还利于企。

特别针对小微企业经营困难,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明确表示,要重点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发展。重要措施就是“要实施结构性减税,认真落实和完善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

另一项备受社会关注的改革就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抓紧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中,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行长杨子强说,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是保障民生、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社会公平和谐的重要措施,“这项改革的推进,解决的不仅仅是扩大内需提高经济内生动力的问题,而且是‘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承诺得以实现的根本途径。”

政府工作报告拟作19处修改

本报讯(记者孙乾)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将在批准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及其他报告,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于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闭幕。记者昨天获悉,修改后的政府工作报告和修改情况说明目前已印发全体人大代表。

记者从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主席团第三次会议获悉,全国人大代表到3月9日大会规定的议案截止时间,共提出议案489件,其中有关立法方面的议案有477件,监督方面的议案有8件,其他方面的议案4件。

据介绍,根据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代表审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委员讨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国务院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反复推敲和认真修改。共修改19处,其中比较重要的修改有9处。

拟作9处重要修改

改动 原因

在报告第一部分“2011年工作回顾”中,“扎实推进教育公平”一段,将“全面实现“两基”目标”改为“全面实现九年义务教育”。

以更加准确地反映工作实际。

在报告第三部分“2012年主要任务”中,“深化农村改革”一段,在“推进国有农场、林场体制改革”一句后面,加上“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以体现对农村改革的全面要求。

在报告第三部分“2012年主要任务”中,“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段,将“制止太阳能、风电等产业盲目扩张”一句,改为“防止太阳能、风电设备制造能力的盲目扩张”。

以使表述更为准确,引导太阳能、风电产业健康发展。

在报告第三部分“2012年主要任务”中,“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一段,在“推进生态建设”一句后面,加上“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以发挥经济激励作用、协调各方关系、保护生态环境。

在报告第三部分“2012年主要任务”中,“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一段,在“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逐步解决考试招生、教育教学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一句中,增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以体现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发挥教师在教育体制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在报告第三部分“2012年主要任务”中,“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一段,将“加强校车安全管理”改为“加强校车和校园安全管理”。

以更好地回应家长和社会的期待,确保孩子们的人身安全。

在报告第三部分“2012年主要任务”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一段,在“提高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自治能力”一句后面,加上“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以适应社会管理形势变化,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管理。

在报告第三部分“2012年主要任务”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一段,在“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一句后面,加上“健全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

以充分反映民意,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和社会和谐稳定。

在报告第三部分“2012年主要任务”中,“实施“走出去”战略”一段,在“支持“走出去”的企业相互协同、集群发展”一句后面,加上“规范发展对外劳务合作”。

以适应对外劳务合作新形势,保障“走出去”战略顺利实施。

2012政府工作报告十大亮点详细解读

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午开幕,温家宝总理作了政府工作报告。平实、稳重的报告中大有亮点,本报记者为读者进行了详细解读。

亮点 1

搞活流通、降低成本

搞活流通、降低成本。严格执行蔬菜等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认真落实对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社区平价菜店等的扶持政策,鼓励城市连锁超市、高校、大型企业、社区与农产品流通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对接,减少流通环节,增加零售网点,充分发挥流通主渠道作用。

亮点 2

重点区域监测PM2.5

今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物(PM2.5)等项目监测,2015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

亮点 3

加强对农民工人文关怀

更加注重把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工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合理引导人口流向,让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加强对农民工的人文关怀和服务,着力解决农民工在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子女入园上学、住房租购等方面的实际问题,逐步将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到农民工。关爱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让农民无论进城还是留乡,都能安居乐业、幸福生活。

亮点 4

花大气力解决择校问题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源配置要向中西部、农村、边远、民族地区和城市薄弱学校倾斜。继续花大气力推动解决择校、入园等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农村中小学布局要因地制宜,处理好提高教育质量和方便孩子们就近上学的关系。办好农村寄宿学校,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加强校车安全管理,确保孩子们的人身安全。完善国家助学制度,逐步将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覆盖到所有农村学生,扩大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范围。大力发展民办教育,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各级各类教育领域。

亮点 5

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

重点扶持就业容量大的现代服务业、创新型科技企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加强退役军人技能培训与就业安置工作。鼓励高校毕业生投身农村、基层、中西部地区建设。加强职业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工作。加快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对劳务派遣的规范管理,开展劳动关系争议排查,加强劳动监察和调解仲裁,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亮点 6

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

今年年底前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亮点 7

全面推开8类大病保障

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全面推开尿毒症等8类大病保障,将肺癌等12类大病纳入保障和救助试点范围。

亮点 8

改革房地产税收制度

严格执行并逐步完善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巩固调控成果,促进房价合理回归。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基本建成500万套,新开工700万套以上。抓紧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管理、退出等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加快建设城镇住房信息系统,改革房地产税收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长期平稳健康发展。

亮点 9

健全完善新股发行制度

全面深化资源税改革,扩大从价计征范围。深入推进国有控股大型金融机构改革,规范发展小型金融机构,健全服务小型微型企业和“三农”的体制机制。推动实施银行业新监管标准。推进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健全完善新股发行制度和退市制度,强化投资者回报和权益保护。

亮点 10

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总体方案

抓紧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工资制度,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薪酬管理,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促进机会公平。

第三篇:新消法十大亮点解读

新消法十大亮点解读

亮点一

消费者网购有七天“后悔权”

【法条】新消法第25条规定:经营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且无需说明理由,但下列商品除外:(一)消费者定作的;(二)鲜活易腐的;(三)在线下载或者消费者拆封的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数字化商品;(四)交付的报纸、期刊。除前款所列商品外,其他根据商品性质并经消费者在购买时确认不宜退货的商品,不适用无理由退货。

【解读】近几年,网购逐渐成为主流购物方式之一,随之而来的消费投诉也逐年上升。2013年,我市网购消费投诉比2012年增加了85%。

新消法针对网购作了多方面规范,消费者拥有七天“反悔权”是其中一大亮点。以往,消费者网购后,觉得商品不中意,想要退货非常困难。根据新消法,消费者可以在7天内,无理由退货。当然,消费者也需要为“反悔”埋单,承担退货的运费。

亮点二

网购平台“先行赔付”

【法条】新消法第44条规定:消费者通过网络交易平台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要求赔偿。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不能提供销售者或者服务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消费者也可以向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要求赔偿。

【解读】网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实物并非正品。这时候,想退货却发现联系不上商家。以往,消费者就算找到网购平台工作人员,他们最多也只是关闭该网店,损失还是消费者承担。

新消法则对网购平台的责任进行了清晰定位,即“先行赔付”。打个比方,你在“天猫”上买到假货,退货联系不上卖家,那么你就可以找马云赔钱,马云赔钱后,可再向销售者或服务者追偿。

当然,网购平台承担责任有前提,即网购平台不能提供销售者或者服务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才承担“先行赔付”。

亮点三

举证责任倒置

【法条】新消法第23条第3款:经营者提供的机动车、计算机、电视机、电冰箱、空调器、洗衣机等耐用商品或者装饰装修等服务,消费者自接受商品或者服务之日起六个月内发现瑕疵,发生争议的,由经营者承担有关瑕疵的举证责任。

【解读】以往,消费者要想证明自己所购商品存在瑕疵,必须拿出证据,否则维权非常困难。新消法则减轻了消费者举证的负担,将消费者“拿证据维权”转换为经营者“自证清白”,实行举证责任倒置,让消费者维权更加便捷。

值得注意的是,该规则仅适用于机动车等耐用品和装饰装修等服务,且仅限于购买或者接受服务之日起六个月内,超过六个月后,不再适用。

亮点四

消费欺诈“退一赔三”,保底金额500元

【法条】新消法第55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解读】以前,消费赔偿原则是“退一赔一”,新消法则变为“退一赔三”,而且还规定了保底金额为500元,即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500元,按500元算。

需注意,此赔偿原则仅针对经营者存在欺诈消费者的行为。即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

亮点五

增加经营者违法处罚力度

【法条】新消法第56条规定:经营者有以下情形之一,除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外,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对处罚机关和处罚方式有规定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

【解读】新消法对于经营者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大了。以往是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现在则增加到一倍以上十倍以下;没有违法所得的,以往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现在一下子提高到了五十万元以下。

这个处罚额度,让经营者必须自己掂量:违法的成本如此高,值得冒险吗?这对于规范市场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亮点六

经营者不诚信将记入信用档案

【法条】新消法第56条第10款规定:经营者有违法违规行为的,除依照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处罚机关应当记入信用档案,向社会公布。

【解读】有些商家,为了节约成本、牟取暴利,铤而走险,违法经营,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新消法对经营者有了更多的约束,一旦经营者有新消法规定的10种违法违规情形之一,将登上“黑榜”,公诸于众。这会如同个人信用记录一样如影随形,不仅影响这些店家在市场的经营口碑,同时还给其在未来办理一些手续时设置了限制。

亮点七

将金融消费纳入《消法》

【法条】新消法第28条规定:提供证券、保险、银行等金融服务的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经营地址、联系方式、商品或者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价款或者费用、履行期限和方式、安全注意事项和风险警示、售后服务、民事责任等信息。

【解读】20年来,消法对于金融领域消费内容一直是空白的。但是随着金融消费与老百姓生活日益紧密,并且金融消费领域的纠纷不断上升,消费者在金融领域的合法权益亟待得到保障。

举例:你到银行取款,到大厅时,因为地上一滩水滑倒摔成重伤,当时银行没有设置任何警示标示,那么你就可以以银行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银行赔偿医药费等损失。同时也包括财产的安全、风险的警示以及理财产品的售后服务等等。

以往,金融消费领域一向难以维权,新消法的施行,让消费者在金融领域可以更地的维护自己的权益。

亮点八

明确个人信息保护

【法条】新消法第29条规定: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消费者同意。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公开其收集、使用规则,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信息。经营者及其工作人员对收集的消费者个人信息必须严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经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信息安全,防止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丢失。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信息泄露、丢失的情况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解读】很多消费者都会遇到这样事情:你在酒店订了婚宴,隔天就会受到婚庆公司、旅行社等电话,向你推出各种优惠活动,不堪其扰。以往面对这样的情况,你找不到地方投诉。新消法首次将个人信息保护作为消费者权益确认下来,这是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的一项重要突破。

亮点九

消协可提起公益诉讼

【法条】新消法第37条第1款规定:消费者协会履行下列公益性职责:……(七)就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支持受损害的消费者提起诉讼或者依照本法提起诉讼。

新消法第47条规定:对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中国消费者协会以及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的消费者协会,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解读】消费纠纷中,有些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情况又比较复杂;涉及金额比较大,调解难以继续下去,往往诉至法院,但牵头难、聘请律师费用高,信息不对称,财力不对称等问题,使得消费维权陷入尴尬境地。

新消法明确规定了消协诉讼主体的地位,对于群体性消费事件,消费者可以请求消协提起公益诉讼。

亮点十

法律上明确消协地位

【法条】新消法第36条规定:消费者协会和其他消费者组织是依法成立的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社会监督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社会组织。

【解读】以往的消法对于消费者协会的定义是社会团体,新消法重新进行了界定,消费者协会是社会组织,并且赋予了一些新职责和维权的新手段,增强了消协组织的维权力量。

第四篇:2015年最新食品安全法十大亮点解读

2015年最新食品安全法十大亮点解读

作者: 来源: 日期:2015-06-11

买个包子吃,却吃下不少“超标铝”;明明食品袋上写着生产日期,不想买到了“早产儿”;去知名快餐店吃汉堡,不料里面含有“回锅重做”的过期肉……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不少人已经到了时刻担心“吃出祸患”的地步。为了解决食品安全领域的突出问题,最高立法机关去年启动了《食品安全法》的修法程序。

24日下午,这部被称为“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获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修改后的法律亮点多多,下面,记者为您详细盘点。

食品安全可全程追溯

法律规定: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保证食品可追溯。国家鼓励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采用信息化手段采集、留存生产经营信息,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声音:

如何才能实现食品及食用农产品的全程追溯?实行批次管理是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批次管理是发达国家对包括食品在内的各类产品进行质量追溯和管理的通用的做法,我们理应加以借鉴。

——王明雯(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添加剂不许可不得生产

法律规定:

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生产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食品添加剂生产,应当具有与所生产食品添加剂品种相适应的场所、生产设备或设施、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制度,并依法取得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

声音:

我国的食品添加剂高度发达,现在有2400多种,多数是化学合成品,虽然一再强调按标准添加,但实践中乱用、滥用现象十分突出,在监管上几乎是空白。很多商家大量宣传食品添加剂功能积极的方面和作用,但对其负面作用却无人宣传,老百姓根本不知情。

——宋心仿(全国人大代表)

只要有危险食品就得召回

法律规定:

食品生产者发现生产的食品不符合安全标准或有证据证明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应当立即停止生产,召回已经上市销售的食品,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食药监部门认为必要的,可以实施现场监督。

声音:

召回的食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和销毁的时候,相关监管部门必须到现场去监督销毁。因为既然是召回的食品还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应该是比较严重的事,这个必须去现场监督。

——王刚(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剧毒、高毒农药有禁区

法律规定:

禁止将剧毒、高毒农药用于蔬菜、瓜果、茶叶和中草药材等国家规定的农作物。国家对农药的使用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快淘汰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动替代产品的研发和应用,鼓励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声音:

既然不能完全禁止使用剧毒、高毒农药,能不能同样采用标注的方式?一方面老百姓有知情权,另一方面对它的销售有影响,迫使加快科技进步,尽早淘汰剧毒、高毒的农药。

——杨震(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批发市场须抽查农产品

法律规定:

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应当配备检验设备和人员,或者委托食品检验机构,对进场销售的食用农产品抽样检验。进入市场销售的食用农产品在包装、运输等过程中使用保鲜剂、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和包装材料,应当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声音:

市场准入关,一定要把住。香港的蔬菜是内地供应过去的,但是香港的蔬菜是安全的,而我们内地的蔬菜不安全,同样一个产地,为什么到香港就安全,产地反而不安全呢?差就差在检测上。供港的蔬菜在产地是要进行检测的,到香港进入批发市场之前也要检测,不合格产品,不退回就地销毁。

——刘振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网上卖食品必须“实名制”

法律规定:

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消费者合法权益受损,可以向入网食品经营者或生产者要求赔偿。第三方平台提供者不能提供入网食品经营者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由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赔偿。

声音:

对新出现的网络食品安全问题,按照法律要求,食品生产者是第一责任人,但是作为网络消费者不知道生产经营者是谁,而且也很难追。所以,这个首责应该是网络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因为你接受了商家这个项目,你就要对这个项目质量负责。

——陈世春(全国人大代表)

保健品不得宣称能当药吃

法律规定:

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内容应当真实,与注册或备案的内容一致,载明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功效成分或标志性成分及其含量等,并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

声音:

名义上保健品不得宣称治疗功能,但是实际上都隐含着治疗。大多数保健品都添加药品。保健品实际上损害的都是低收入阶层的利益。有调研表明,领退休金的群体最容易上保健品的当。

——信春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婴儿乳粉配方必须注册

法律规定:

婴幼儿配方乳粉的产品配方应当经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注册。注册时,应当提交配方研发报告和其他表明配方科学性、安全性的材料。

声音:

目前我国婴儿乳粉的配方过多过滥,这种现实要求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因此赞成对婴儿乳粉配方实行注册管理。在改革深化过程中有些许可必须要下放、有些许可必须聚焦。

——买买提明·牙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举报食品违法将受保护

法律规定:

县级以上政府的食药、质监等部门应公布本部门电子邮件地址或电话,接受咨询、投诉、举报……有关部门应当对举报人的信息予以保密,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举报人举报所在企业的,该企业不得予以解除、变更劳动合同或以其他方式对举报人进行打击报复。

声音:

食品安全需要社会共治,因此接受社会投诉、举报并及时查处,是打击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的重要方式。但现实中,投诉无门、举报不纠的现象还是存在的,很多消费者受到侵害后往往自认倒霉,这也助长了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违法行为。

——刘政奎(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监管不到位责任人将“被辞职”

法律规定:

违反本法规定,县级以上食药、卫生、质监、农业等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其主要负责人还应当引咎辞职:隐瞒、谎报、缓报食品安全事故;未按规定查处食品安全事故,或者接到食品安全事故报告未及时处理,造成事故扩大或蔓延;经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得出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不安全结论后,未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造成食品安全事故或不良社会影响……

声音:

这次修改食品安全法,建立了最严格的全过程监管制度,建立了最严格的各方的法律责任制度,而且对生产经营企业有了最严厉的处罚制度,对失职渎职的地方政府官员和监督部门也实行了最严肃的问责,对一些检验检测部门也实行了最严厉的追责制度。

——陈泽民(全国人大代表)【文章来源:工人日报】

第五篇:湖北省企业工会条例[最终版]

湖北省企业工会条例

公 告

(第一百一十一号)

《湖北省企业工会条例》已由湖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10年9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12月1日起施行。

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0年9月29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企业工会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所有企业和企业工会适用本条例。

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工会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三条 企业工会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基层组织,应当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依照《中国工会章程》独立自主开展工作。

第四条 企业职工依法享有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职工户籍、就业形式、就业期限等理由阻挠和限制。

企业工会代表和维护企业工会会员和职工的合法权益,接受企业工会会员和职工的监督。

第五条 企业工会与企业相互尊重支持,平等协商合作,团结和组织全体职工共谋企业发展,推动建设和谐企业。

企业应当依法支持职工组建和健全工会组织,为工会履行职责、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企业支持工会工作、工会组织健全、劳动关系和谐,是企业和企业负责人评选荣誉称号的必要条件。企业工会应当支持企业合法生产经营,教育激励职工关心企业发展,妥善协调企业劳动关系。

第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总工会和产业工会以及基层工会联合组织对本地区、本系统、本行业企业工会工作负有领导、指导、协调和监督的职责,为企业工会开展工作提供法律、政策、信息、培训等方面的服务,支持企业工会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企业工会履行职责遇到困难时,有权提请上级工会予以帮助。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建立健全协调劳动关系的机制,指导督促企业依法规范劳动用工,加强对劳动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支持地方总工会、企业工会依法开展工作,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第二章 企业工会组织

第八条 企业工会应当自企业开业或者设立之日起六个月内组建,具备法人条件的,依法取得社会团体法人资格。逾期未组建工会的,依法收缴工会筹备金。

上级工会应当帮助和指导企业职工组建工会,并为企业工会提供必要的服务。企业工会依法组织职工加入工会,保障职工平等享有参加所在企业工会的权利。

第九条 会员二十五人以上的企业,应当建立工会委员会。不足二十五人的,可以建立工会委员会,也可以选举组织员一人,组织会员开展活动。

县以下区域内,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规模较小、人数较少的企业,职工可以按地域相近、行业相同的原则联合建立区域性、行业性基层工会联合会。

企业工会委员会具体产生办法按照全国总工会的有关规定执行,每届任期三年或者五年。

第十条 会员大会或者会员代表大会是企业工会的权力机构,每年召开一至两次会议,由企业工会委员会召集。

会员在二百人以下的企业工会应当召开会员大会。会员在二百人以上的企业可以召开会员大会,也可以召开会员代表大会。

会员代表实行常任制,任期与本届工会委员会相同,可以连选连任。

第十一条 企业工会委员会是会员大会或者会员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由会员大会或者会员代表大会差额选举产生,对其负责,接受会员监督。在会员大会或者会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负责日常工作。

第十二条 企业工会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讨论或者决定下列事项:

(一)贯彻执行会员大会或者会员代表大会决议和上级工会有关决定、工作部署的措施;

(二)提交会员大会或者会员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计划、总结和向上级工会的重要请示、报告;

(三)根据企业提议和需要,就涉及企业发展、协调劳动关系等重要事项提出建议;

(四)向企业提出保障职工权益等事项的重要建议;

(五)提出职工学习培训计划、奖励措施等建议,拟定会员活动管理制度;

(六)工会经费预算执行及重大财务支出情况;

(七)其他应当由工会委员会讨论和决定的事项。

第十三条 职工二百人以上的企业工会可以设置专职工会主席。企业工会专职工作人员人数,由企业工会与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协商确定,必要时上级工会参与协调。

工会兼职工作人员的补贴由企业工会与企业协商确定。

第十四条 企业工会主席、副主席由会员大会或者会员代表大会直接选举产生,也可以由其企业工会委员会选举产生。

企业行政负责人、控股股东、合伙人及其近亲属以及企业人力资源、财务部门的负责人,不得作为本企业工会主席候选人。上级工会发现工会主席候选人不符合规定的,应当及时提出纠正意见。第十五条 上级工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企业的需要,经与企业协商,可以向区域性、行业性基层工会联合会推荐工会主席、副主席候选人或者推荐工会专职工作人员。

第十六条 企业工会主席履行下列职责:

(一)负责召集工会委员会会议,主持工会日常工作;

(二)密切与职工的联系,促进企业与职工的沟通,反映职工的意见和要求,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努力为职工服务;

(三)参加企业涉及职工切身利益和有关生产经营重大问题的会议,代表职工和工会提出意见;

(四)以职工方首席代表身份,代表和组织职工与企业进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

(五)代表和组织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

(六)代表和组织职工依法监督企业执行劳动安全卫生与环境等法律法规,要求纠正侵犯职工和工会合法权益的行为;

(七)主持或者参与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工作;

(八)代表企业工会委员会向会员大会或者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

(九)向上级工会反映企业工会工作重要情况;

(十)负责管理工会资产和经费。

第十七条 企业工会主席、副主席或者委员自任职之日起,其劳动合同期限依照法律规定自动延长。任职期间个人严重过失或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除外。

企业工会主席、副主席任期未满时,不得随意调动其工作;因工作需要调动时,应当征得本级工会委员会和上一级工会的同意。

企业工会主席、副主席非经会员大会或者会员代表大会全体成员过半数通过,不得罢免。

第十八条 新任职的企业工会主席、副主席,应当在一年内参加上级工会组织的岗位业务培训,企业应当予以支持。

第十九条 企业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由会员大会或者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企业工会经费收支和资产管理进行审查监督,并定期向会员大会或者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接受监督,其任期与工会委员会任期相同。

第二十条 企业工会依法设立女职工委员会或者选配女职工委员,其任期与工会委员会任期相同。女职工二百人以上的工会女职工委员会配备专职女职工工作人员。

女职工委员会、女职工委员在企业工会领导下开展工作,代表和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

第二十一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随意撤销、合并企业工会组织。因企业终止、兼并而导致该企业工会被撤销、合并的,应当报上一级工会备案。

第三章 企业工会的职责

第二十二条 企业工会应当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作为基本职责,通过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参与民主管理、开展劳动法律法规监督、参与劳动争议调解以及帮助指导职工订立劳动合同等形式,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三条 企业工会应当从本企业的实际出发,协助、推动企业依法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大会或者民主协商会、劳资对话会、职工议事会等其他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规范厂务公开、职工董事和职工监事制度,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第二十四条 企业工会应当协助企业对职工进行知识与技能培训,鼓励职工为企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组织开展岗位练兵、技术创新、劳动竞赛、推荐劳动模范等活动,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为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企业工会参与监督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劳动竞赛奖励资金的提取和使用。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技、财政等部门应当支持企业工会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评选表彰活动,将符合条件的职工技术创新成果纳入科学技术奖评选范围。

第二十五条 企业工会帮助、指导职工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并监督劳动合同的履行;对企业无正当理由拒绝签订劳动合同或者非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有权提出纠正意见,企业应当听取工会的意见,并给予书面答复。

第二十六条 企业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通过平等协商,就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与环境、女职工权益保护、福利待遇、工资调整机制等直接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订立集体合同和专项集体合同。集体合同、专项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讨论通过,并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查。

区域性、行业性基层工会联合会可以代表职工与相关企业代表(组织)进行平等协商,签订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和专项集体合同。

第二十七条 企业和职工双方均有权提出工资集体协商要求。职工、企业工会认为需要与企业进行工资集体协商的,由工会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后,及时向企业书面提出工资分配、调整机制以及支付方式等事项的集体协商要求,企业应当在十五日内予以书面答复,并以适当形式与企业工会进行充分协商。

企业工会应当督促企业建立和落实流动从业职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把流动从业职工工资纳入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内容。

地方总工会、产业工会以及基层工会联合组织可以委派工作人员或者法律、财会等专业人员帮助、指导职工方进行协商。

第二十八条 企业工会应当监督企业落实国家有关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制度,维护企业职工社会保障权益;对企业不履行相关义务的,应当及时提出纠正意见,或者向上级工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反映。

第二十九条 企业工会协助企业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与环境规章制度,教育职工遵守劳动纪律和安全操作规程,组织职工开展安全生产活动。

企业工会有权参与劳动安全卫生与环境、职业病危害等事故以及严重危害职工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提出处理建议,有关部门和企业应当及时研究,给予答复。

第三十条 企业工会及其依法建立的劳动法律监督组织,对企业执行有关劳动报酬、劳动安全卫生与环境、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保护、保险福利等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中有违反法律法规内容的规定,工会应当向企业提出,必要时提请当地人民政府依法处理。

第三十一条 企业工会协助、督促企业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并参与企业劳动争议调解。企业内部调解不成,职工向地方总工会劳动争议调解机构申请调解,或者依法申请仲裁、提起诉讼的,企业工会应当依法予以支持、帮助。

第三十二条 企业工会应当对职工进行劳动法律法规宣传和教育,引导职工通过工会、职工代表大会、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劳动监察以及司法救济等渠道,表达利益诉求,合法、理性的解决劳动争议,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企业发生集体劳动争议以及停工、怠工事件,企业、企业工会、上级工会以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

障等各有关部门,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共同做好各方面工作,及时化解纠纷,防止矛盾激化,尽快恢复生产秩序。

县级以上地方总工会对重大集体劳动争议,应当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并派员到场参与协调处理。

第三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总工会建立法律顾问组织和工资集体协商指导组织,为企业、企业工会和职工开展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协调解决劳动争议等提供法律、政策、信息咨询服务和帮助。

第三十四条 企业、企业工会应当共同做好困难职工帮扶和职工心理疏导工作,组织开展适合本企业的文体活动,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第三十五条 劳务派遣单位以及用工单位工会应当组织劳务派遣职工加入工会,参加民主管理,依法维护其合法权益。

第四章 企业工会经费和资产

第三十六条 企业工会经费依照法律规定取得,其中企业按每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二拨缴的经费和工会筹备金,按属地原则由地方总工会委托所在地税务部门依法收缴。

第三十七条 企业工会依法单独设立银行账户,自主管理和使用工会经费、会费。工会经费主要用于为职工服务和工会活动,会费全部用于会员活动支出。工会经费、会费不得用于非工会活动。上级工会对企业工会经费收支和资产管理进行审计监督。

第三十八条 企业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支付工会会同企业开展的劳动保护、劳动竞赛、技术创新、职工疗(休)养、困难职工补助、企业文化建设等费用。

第三十九条 企业工会合并、分立、撤销前,其财产、经费应当在上级工会指导下进行审计,并按照下列规定分别处理:

(一)工会合并的,其财产、经费归属合并后的工会所有;

(二)工会分立的,其财产、经费按照会员人数的比例分配;

(三)工会撤销的,其财产、经费由上级工会处置。第四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总工会设立企业工会工作人员权益保障金,经费由本级工会承担。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法律法规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二条 企业违反本条例有关规定的,企业工会提出意见后,企业不予纠正的,上级工会可以就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向企业提出书面监督意见,情节严重的,予以通报,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责令改正,依法处理。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企业无正当理由拒绝与企业工会就工资分配、调整机制以及支付方式等事项进行集体协商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并向社会公布。

第四十四条 地方总工会、产业工会、企业工会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不履行法定职责的,企业、职工可以向上级工会反映,上级工会应当及时调查核实,并纠正处理;情节严重的,按照有关规定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并将纠正处理情况向企业、职工反馈。

第四十五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不履行法定职责的,由其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六条 本条例自2010年12月1日起施行。1994年1月25日湖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湖北省外商投资企业工会条例》,1997年8月5日湖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的《湖北省乡镇企业工会条例》,1999年11月27日湖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的《湖北省私营企业工会条例》同时废止。

下载湖北省企业工会条例十大亮点解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湖北省企业工会条例十大亮点解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刑诉法修正案草案六大看点和十大亮点解读

    刑诉法修正案草案六大看点解读自宪法有规定以来 部门法首现人权规定 此次提交大会审议的刑诉法修正案草案,在总则中明确写入“尊重和保障人权”。“人权保障问题在提请全国人......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十大亮点解读----供全国人民参考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十大亮点解读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午开幕,温家宝总理作了政府工作报告。平实、稳重的报告中大有亮点,本报记者为读者进行了详细解读。 亮点......

    工会亮点[最终定稿]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突出和履行工会维权职能,积极推进民主制度建设,加强工会组织的自身建设,以德治教,弘扬敬业奉献精神。 1 、加强工会自身建设。增强......

    七一讲话亮点解读

    若干亮点如何解读 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高瞻远瞩,气势磅礴,内容丰富,提出了许多新论述、新观点、新部署、新要求,有很强的理论性、战略性、指导性,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

    工会亮点工作总结(范文)

    自参加工会工作以来,虽然时间很短,但是一直以“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为主题来开展工作。我接手的两家开发区企业工会,一直都是扎扎实实、有声有色的开展工会工作。 以六......

    十八大报告在党建方面的十大亮点及解读

    十八大报告在党建方面的十大亮点及解读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和战略部署,提出和阐发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和新举措,是新形势下全面推......

    劳动合同法十大亮点

    《劳动合同法》的十大亮点适用事业单位,推动事业单位体制改革 签合同前用人单位须履行告知义务 用人单位有义务订立书面合同,不签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须按月付双薪 劳动者只能被......

    《准则》《条例》十大亮点

    《准则》《条例》的十大闪光点 新修订的《准则》和《条例》坚持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相结合,坚持高标准与守底线相结合,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创新的重要成果。总体来看,两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