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书笔记医学
《医学的哲学思考》的读书笔记
此书的中心思想:哲学指导医学,又服务于医学。医学需要哲学的态度、理论、思维和方法来弥补、丰富、完善和处理医学活动中理性的欠缺与不足,重构医学中关于“人”的完整性认识范式,实现医学在观念与实践双重层面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深度融合的“人学”转向。哲学具有整合性和基础性,医学具有实践性和人文性。
此书的主要观点摘抄:医学从本质上讲是人学,关注的是在病痛中挣扎的、最需要关怀和帮助的人。医学技术的目的是解除病人的痛苦,在竭力为病人寻求治疗和缓解病痛方案的同时,也注重对待病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通过对病人的同情、关心和安慰等,给予病人情感的关照。因此医学被认为是最具人文传统的学科,医生是最富含人情味的职业。医学作为一种人类探索生命的理性活动,其中蕴涵的人文价值和哲学意义远远大于其技术意义。人文是舵,技术是桨,没有人文的指引,技术就是瞎子。
对临床思维的主体和过程进行哲学分析是《黄帝内经》医学哲学思想的一个亮点,《黄帝内经》的哲学指导思想是《易经》,《黄帝内经》的基本理论是阴阳五行学说,《黄帝内经》的科学性是阴阳两气源动力学说,《黄帝内经》以预防为主,《黄帝内经》认为疾病可知、可防、可治,这充分体现了唯物观中“世界的可知性”和“人的能动性”的观点。倡导医务人员应“敬用五事”,即“容貌要恭敬,言语要有条理,视察要清楚,听受要聪敏,思虑要通达”,应具备“三德”,即刚正不阿、以刚制胜、以柔制胜。在古希腊,哲学家和医生有着共同的理论和实践背景,他们之间的关系紧密而复杂。《希波克拉底文集》中的许多文章与之前或当时的哲学分享同一个普遍假设,使用相同的概念范畴和推理方式。希波克拉底是西方医学之父,他认为医学的艺术乃是一切艺术之中最为卓越的艺术,他强调医学与艺术的结合,将艺术手段引入医学等努力和尝试正是这种认识的体现,他认为名副其实的医生应具备:“医学仆人”的思想和患者生命大于天的理念,高尚的医学人文品格、人文精神和深厚的人文修养、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广阔的知识视野、团结协作的精神、仁爱和同情之心、审美修养。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包括在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好状态,医学是人学,所以医学的目的就是人的目的,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也具有超前性和差异性,科学的医学目的应当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是真善美的统一,它激励人们对医学科学真理的虔诚向往和孜孜追求,激发人们对医学科学技术追求的奋进精神,引导医学可持续健康发展,合理界定医学实践活动的领域和范围,正确地利用各种资源,推动医学向前发展。医疗危机是指当前医疗卫生服务所面临的困难,是指当代医学的现实和未来走向与社会公众期望 之间的矛盾,其核心是医学的现状满足不了人民的健康需求。具体表现在:医疗费用昂贵,卫生资源分配不公,高技术滥用和浪费,医疗服务商业化倾向,医学诚信缺失,医务人员职业道德不尽如人意,误诊率居高不下,医疗事故频发,医源性与药源性疾病增多,忽视预防保健和基层卫生服务,对病人冷漠,医患关系“物化”和紧张等。要解决全球性的医疗危机,必须对医学目的作一根本性调整:第一,把医学发展的战略优先从“以治愈疾病为目的的高新技术追求”转向“预防疾病和损伤,维持和促进健康”;第二,只有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为首要目的的医学才是供得起、可持续的医学,才有可能是公平、公正和健康的医学。医学哲学化的观念始终坚持医学的善良总原则和医学伦理准则,对医学发展观起着矫正作用,医学哲学化的辩证法认为,过度医疗的根源有两个方面:
1、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和价格机制的不合理性没有得到完全、彻底解决,2、医疗服务的创收机制:“以药养医”的机制诱导诱导医院和医生开贵重药、开大处方、做高档检查和治疗,“以医养院”的机制诱导医生推崇医疗技术主义。
此书得到的收获:医学作为科学的一部分,为哲学提供了思考的素材,并推动哲学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同时哲学也为科学、医学提供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理论武器,如古代的自然哲学,构建了中医学和古代希波克拉底的西医学;古代唯物主义是生物医学的前导,并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20世纪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和系统论催生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哲学是构建医学体系的灵魂。恩格斯说过:“不管自然科学家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他们还是得受哲学的支配。”医学需要慧根、医学需要哲眼。医学是一门历史非常悠久的科学,又是一门不完整的科学,许多疾病的发病原因还不了解,人类战胜疾病的许多道理还不清楚,以致有的疾病到现在还被称为“不治之症”,有的疾病虽然治好了,但还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医学的作用是有限的,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在安慰。
读书笔记——《行为医学》
《行为医学》是研究和发展关于行为科学中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知识和技术,并把这些知识和技术应用于疾病的诊断、防治和康复的一门多学科领域。行为医学作为一门与多个学科相关的交叉性学科,覆盖面宽,应用范围广,目前,行为医学的研究已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社会学、人类学、流行病学、营养学、心理学、疾病防治、医学教育、中西医结合、医学哲学以及健康教育等领域。
行为医学发展迅速,但其基本的学科体系与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健康行为。如充足休息和睡眠,适度运动等。包括这些行为的特征、产生、发展、巩固。
二是异常行为。包括饮食、吸烟、酗酒、致胖等不良习惯行为;包括这些行为的特征、产生、发展、巩固、转变的原因和机制。
三是行为评价和诊断。研究发展一套测量评价各种行为的方法和技术,包括心理测验、智力测验、人格测验、神经心理测验、行为评定量表等。
四是行为干预与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行为矫治法、行为塑造法、经典分析疗法、松心理咨询等。
五是行为医学知识和技术的具体应用。在应用研究方面,产生了行为流行病学、预防行为医学、临床行为医学、女性行为医学、等以应用研究为主要内容的分支学科。在基础研究方面涉及到行为生理学、行为药理学、行为解剖学、行为病理学、行为毒理学、,并逐步形成相对独立的分支学科。
研究表明,人类46.7%的疾病均与自身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等密切相关。在我国,占前三位死因顺位的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和肿瘤的病因中,人类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因素已超过生物因素、环境因素而成为第一位与死亡有关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及人们对健康的追,行为医学将越来越被重视。因此,学习、研究行为医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篇三:儿科学读书笔记.总结。
读书笔记
读《儿科学》供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 主编 薛辛东 副主编 杜立中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第2次印刷)第一章 绪论 绪论中主要介绍
一、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其主要阐述儿科学研究的三个领域:
1、发育儿科学
2、预防儿科学
3、临床儿科学。
二、儿科学特点:主要从解剖、生理生化、免疫、病理、疾病谱、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预防十方面具体表现,阐述了儿童特点与成人的不同之处。
三、我国儿科学的发展与展望
四、小儿年龄分期:掌握各个分期儿童的特点有助于对各个时期的疾病的分析、诊断及治疗。具体分期如下:
(一)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至胎儿娩出前
(二)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
(三)婴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1周岁
(四)幼儿期:自1周岁至3周岁
(五)学龄前期:自满3周岁至6-7岁
(六)学龄期:自6-7岁至青春期前,为小学学龄期
(七)青春期 以上是该本书的绪论,下面主要是本人读“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这一章及在新生儿及nicu这两个科室轮科学习的综合概述。新生儿学(neonatology)是研究新生儿生理、病理、疾病防治及保健等方面的科学。围生期对于新生儿是一非常重要时期,是指产前、产时和产后的一段时期,我国主要采用围生期i的定义,自妊娠28周至生后7天。【新生儿分类】
1、根据胎龄分类 胎龄(gestational age)是从末次月经第1天起到分娩时为止,通常以周表示。①足月儿(term infant):是指胎龄等于或大于37周并小于42周(259-293d)②早产儿:胎龄小于37周(<259d)③过期产儿:是指胎龄等于或大于42周(>或=294d)。
2、根据出生体重分类 出生体重(birth weight,bw)指出生1小时内的体重。①超低出生
体重儿:bw<1000g的新生儿;②极低出生体重儿:1000g
3、根据出生体重和胎龄分类 ①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出生体重在同
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10百分位数以下的新生儿;②适于胎龄儿(appropriate for gestational age,aga):出生体重在同龄儿平均体重的第10至第90百分位数之间的新生儿;③大于胎龄儿(large for gestational age):出生体重在同龄儿平均体重的第90百分数以上的新生儿。
4、根据出生后周龄分类 ①早期新生儿(early newborn):生后1周以内的新生儿,也属围
生儿;②晚期新生儿(late newborn)出生后第2周开始至第4周末的新生儿。
5、高危儿(high risk infant):是指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监护的新生儿。常
见于以下情况:①母亲孕期有疾病及不良习惯如:糖尿病、感染、吸烟、吸毒或酗酒史等。②母亲产前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先兆子痫、子痫、羊膜早破、羊水胎粪污染、胎盘早剥、各种难产、手术产、分娩过程中使用镇静及镇痛药等。③出生史异常,如新生儿窒息、多胎儿、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巨大儿、宫内感染、先天畸形等。
6、新生儿病房分级:略。
7、新生儿病房分类:
1、早产儿病房
2、普通新生儿病房室
3、新生儿感染病房
4、重症监
护病房。
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外观特点
皮肤 鲜红发亮、水肿和毳毛多 红润、皮下脂肪多和毳毛少 头发
细、乱而乱 分条清楚
耳壳 软、缺乏软骨和耳周不清楚 软骨发育好、耳周成形和直挺 指、趾甲 未达到指、趾端 达到或超过指、趾端 跖纹 足底纹理少 足纹遍及整个足底 乳腺 无结节或结节<4mm 结节>4mm 外生殖腺 男婴睾丸未降至阴囊,阴囊皱纹少 男婴睾丸已降至阴囊,阴囊皱纹多
早产儿可借助胎龄评分评估患儿的成熟度。
足月儿及早产儿护理主要体现下面几方面:
1、保温:生后即应将新生儿置于预热的辐射台上,或自控式温箱中,设定腹壁温度36.5度
2、喂养
3、呼吸管理
4、预防感染
5、预防接种
6、新生儿筛查(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及苯丙酮尿症等先天性代谢缺陷病。根据临床及新生儿的生理特点,目前新生儿最常见疾病有新生儿黄疸、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道感染等。【新生儿黄疸】
一、概述
定义:由于体内胆红素累积过多引起皮肤及粘膜、巩膜或其他器官黄染的现象。目前引起黄染加深的因素:饥饿、便秘、缺氧、脱水、头颅血肿或颅内出血等。
二、新生儿胆红素代谢
(一)胆红素生成较多:
1、红细胞相对较多且破坏多
2、红细胞寿命比成人的短
3、其他来源的胆红素生成增多
4、血红素加氧酶含量高。
(二)肝细胞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不足:
1、y、z蛋白含量少
2、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的量及活力不够
3、排泄结合胆红素功能差。
(三)血浆白蛋白联结胆红素的能力不足:血浆白蛋白低等。
(四)肠肝循环:
1、肠道菌群未建立。
2、肠内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较高。
三、生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是一个排他性诊断,只有排除了病理性黄疸才能诊断为生理性
黄疸。其特点是:
1、一般情况良好
2、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多于3-5天出现,5-7天高峰,7-9天消退,最长可延迟到3-4周3、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85umol/l;
4、足月儿<221umol/l和早产儿<257umol/l。
四、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
1、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2、足月儿tb>221umol/l和早产
儿>257umol/l,或每日上升超过85umol/l。
3、血清结合胆红素>34umol/l。
4、黄疸退而复现
5、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4周。
五、新生儿黄疸的干预值
1、足月儿 1994年美国儿科学推荐健康新生儿总胆值17-20mg/dl进行光疗。1999年加拿大
儿科学会在18-20mg/dl进行光疗。
国内学者近年来对足月儿生理性黄疸总胆值上限的意见表:
足月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资料推荐方案表
2、早产儿 早产儿黄疸持续时间长,易反复,并受多种因素影像。早产儿发生核黄疸的比
例远较人们预想的高。临床上并不等早产儿的血清胆红素达到早产儿的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标准才给光疗。
早产儿黄疸推荐干预方案
六、母乳性黄疸
特点:母乳喂养不久后出现,停母乳3-5天消退。
机制: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肠肝循环增加有关。肠道葡萄糖醛酸苷酶含量多、活性高。摄入热量不足等。
临床表现:仅有黄疸。分为早发型和迟发型,如下表所示: 治疗:可试验性治疗,停母乳3-5天消退。预后好。
七、新生儿母婴血型不合性溶血病
【血型抗原与抗体】:
1、抗原 人类血型有抗原400种以上。abo血型存在于红细胞膜上,多糖+多肽。
2、抗体存在时间:rh——13周,abo——1周左右。
3、发生溶血常见血型为:abo血型:母o型,子a型或b型。rh血型:子——rh(+)rbc有d抗原。母——rh(—),rbc上缺乏d抗原。【发病机制】:
胎儿rbc进入母体——母体产生相应igg——igg进入胎儿循环——同种免疫反应性溶血。abo血型溶血常发生在第一胎。rh血型不合多发生在第二胎。【临床表现】:水肿、黄疸、贫血、胆汁淤积等。【诊断】:产前诊断;rh-间接coomb’s test,d、e-ab 1:32。a/b-ab测定。产后诊断:rh-直接 coomb’s test。abo-改良coomb’s test、a/b-ab测定、抗体释放试验。【治疗】:产前治疗:母体血浆置换、鲁米那、终止妊娠等。
产后治疗:光疗、药物(白蛋白、纠酸、酶诱导剂、iv-igg等)、换血疗法等。rh溶血——把好“三关”:换血、降低胆红素、纠正贫血。【预防】:rh阴性母亲第一次分娩后三天内注射抗d-igg300ug。
八、新生儿肝炎
病因:hbv、cmv、风疹病毒、柯萨奇病毒、hsv等。病理:非特异性巨细胞病变。
症状:黄疸、呕吐、厌食、体重不等、大便变浅、肝脾肿大。实验室检查:肝功能、病原学检测等。
治疗原则:动态观察,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均衡营养;药物如强的松、茵栀黄、熊去氧胆酸、调节肠道菌群、抗病毒、护肝等治疗。
九、新生儿黄疸的检测方法
1、静脉血生化测定法
2、血清胆红素测定
3、经皮测胆红素
4、目测估计法
临床上可根据黄疸出现的部位估计胆红素值
十、胆红素脑病(核黄疸)
1、定义:胆红素脑病(核黄疸)示未结合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引起神经细胞中毒性病变,基底神经节被黄染,表现为神经系统异常。常见于新生儿溶血病和败血症。
2、临床表现:先兆症状:黄疸明显加深、厌食、嗜睡、肌张力减低、吸吮力减弱等。
核黄疸临床症状分期表
时期
分期
临床表现 新生儿期 警告期 肌张力减低、吸吮力减弱、嗜睡约12h-24h 痉挛期 痉挛、角弓反张、发热约12h-24h 2月后 后遗症期 核黄疸四联症——手足徐动症 眼球运动障碍 听觉障碍
3、诊断 监测胆红素,总胆红素>255umol/l(15mg/dl)时注意神经系统症状。可做nbna评分、eeg等。
4、预防核黄疸的发生:光疗、药物(白蛋白、酶诱导剂、iv-igg、茵栀黄)等,换血疗法、治疗并发症(如酸中毒)等。
5、治疗:同预防核黄疸的发生、神经营养药、hbo、新生儿干预等。
十一、新生儿黄疸的治疗
新生儿黄疸诊疗的核心是避免核黄疸的发生。黄疸诊疗要解决以下三个情况:
1、区分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
2、若是病理性黄疸积极寻找原因;
3、决定是否要干预,使用何种干预措施。
? 洗肠:早产儿大便为胎便、便秘。温生理盐水洗肠,一天一次。以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 药物:
1、减少未结合胆红素:白蛋白——1g/kg.次。
2、酶诱导剂:苯巴比妥:5mg/kg.d。
3、阻止抗原抗体反应:iv-igg400-600mg/kg.次,qd,疗程3天;
地塞米松
4、减少肠肝循环:10%活性碳溶液、琼脂。
5、中药:茵栀黄 10ml/d 3-5天(3)光疗:单面蓝光、双面蓝光源。
注意:
1、灯管距皮肤35cm左右。
2、充分暴露、保温,保护眼睛及睾丸。
3、灯
管使用寿命:200-2000h,及时更换。
4、增加水分的供给15-20%。
5、加vitb2 5mg,qd。
6、副反应:发热、皮疹、腹泻、青铜症等。
7、血清结合胆红素>68umol/l时不予光疗,以免发生“青铜症”。
(4)新生儿换血术 新生儿溶血病换血指征:
1、产前诊断明确而患儿出生时hbg低于120g,伴有水肿、肝脾肿大、心力衰竭
等。
2、tb>342umol/l(20mg/dl),且主要是未结合胆红素者。
3、早期核黄疸。
4、早产儿及前一胎病情严重者放宽换血指征。
血源的选择:3天内的新鲜血。rh血型不合:rh血型同母亲,abo血型同患儿或o型血。abo血型不合:ab型血浆和o型红细胞,或o型血。术前准备:
1、家长签字
2、术前检查:急诊检查及必要的检查
3、仪器准备
4、其他准备。术前注意事项篇四:读书笔记之《我们为什么生病 达尔文医学的新科学》 读书笔记之《我们为什么生病 达尔文医学的新科学》 在此之前,似乎我从来没有问过自己人为什么会生病。在我头脑中,一直有个想当然的念头,就像机器不能永远正常运转一样,人的身体难免会出故障。但是现在想想,这种“想当然”实在算不上一种解答,不足以说服任何人,甚至让我长期以来忽视了人类为什么生病这样一个有着重要意义。
一、阅读笔记
按照达尔文的理论,自然选择会导致物种适应性的增加。但是很显然,人类在漫长的自然选择过程中并没有明显地摆脱疾病的困扰。毫无疑问,这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但并不能从适应性增加的角度来简单地理解,本书填补了自然选择与疾病之间的逻辑空白,依据进化生物学的观点来理解人类疾病的起因,比较全面的介绍了达尔文医学的思想,作为一个新的研究人类疾病的视角,对现代医学做了有益的补充。
疾病有两类原因:近因和进化史原因。近因阐明的是机体构造和机制的问题。进化史原因则阐明起源与功能的问题。作者认为,近因和进化史原因对于理解和认识疾病都是必要的。然而现代医学大都是在寻找近因,缺乏对进化史原因的研究,导致人们对很多疾病产生错误的解释,甚至采取不恰当的治疗方法。在依据达尔文医学的思路,揭示疾病的进化史原因之前,有必要对自然选择产生的进化做一些说明。首先,自然选择没有任何计划、目的、方向。其次,生存本身并不具有重要意义,自然选择只保留能够增加生命期中繁殖力的基因。再次,只有放在某个特定环境中的某个实际存在的物种之中去比较,“适者”的概念才有具体意义,“适应”因环境而异,没有绝对的“适应”。自然选择过程中充满了不确定性,是无目的、无方向的,并不会对每一种有价值的适应都加以选择和创造,也不会使物种更加幸福。进化过程中经常需要采用折衷方案,这种折衷方案并非随意的,而是精确地被选择定在净获益的最大值上。只有总的说来对适应能力有好处的基因才被保留,即便这个基因也使得个体在某些疾病中更易受到伤害。在对自然选择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之后,我们来看看作者提出的疾病的进化史解释的六个范畴:
1、防御——敌我的分辨
防御并非对疾病原因的解释,但是防御反应常常与疾病的其它症状混淆(例如肺炎引起的咳嗽)。作者例举了发热、铁的管制等来加以说明,病原体和宿主之间是一场战斗,每一种感染的体征和症状都可以理解为这一方或那一方的战术。作为宿主,我们具有保持卫生、皮肤、疼痛不适反应、身体“开口”处的驱逐(如打喷嚏、呕吐、腹泻)等等防御机制。此外,我们还具有免疫系统作为专门防御的化学武器系统,然而免疫系统有两种典型的失误:没有充分的反应,或者错误地攻击了不应当攻击的对象,造成自身免疫病(如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等)。我们应把这些防御机制从感染的表现中仔细区别出来,慎重地避免践踏、破坏这些机制。
2、感染——自然选择的竞技场
我们不是自然选择保存下来的唯一具有产生适应性的物种。一些致病的细菌和病毒是以我们为食物的,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演变出对付它们的防御手段,它们也在进化过程中演变出克服防御的手段,甚至利用我们的防御手段进行攻击。这也是为什么尽管具备上述各种防御机制,人类仍然受到传染病之害。所谓不进则
退,人类和这些病原之间,在自然选择的平台上,进行着无休止的军备竞赛。
3、新环境
人类的身体经过几百万年的自然选择才设计定型。随着人类文明的快速发展,自然选择没有充分的时间使人体适应变化了的生存环境。由于这些设计定型与环境变化之间的不匹配、不适应,引起了许多大都可以避免的现代文明病。例如石器时代演变过来的味觉在食物丰富的今天,会引起营养过剩;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引起的儿童发育问题。历史上的大部分传染病流行正是出现了新的环境条件(如艾滋病、麻疹、天花等等)。还有一些传染病直接与现代技术有关(如军团病与空调系统有关,流感与国际空运有关等)。此外,一些疾病还可能因为生活条件改善,推迟发病年龄,造成更严重的病情(如肠道病毒造成灰白质炎)。
4、基因
某些基因在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接近自然时是无害的,但在上述新环境中可能引起疾病(例如:近视眼、肥胖等)。一些引起疾病的基因之所以被自然选择保留下来,是因为它们的携带者会从中得到某些好处(例如引起镰状细胞贫血的基因的杂合子可以抵抗疟疾的感染)。还有一些不到生命的晚期并不表现出妨碍适应性的问题,自然选择无法清除它们。有些虽然使携带者不利,但能自我增加其基因频率。
5、设计上的折衷方案
身体设计定型上存在的种种缺陷,并非都是失误,不过是折衷方案的产物。自然选择总是保持总体利益最大化,因此,在设计上显而易见的缺陷背后往往隐藏着某些益处(例如人类直立体位的便利必须付出腰背痛的代价)。
6、进化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
进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革命,没有跃进,重大的改变是难以完成的。如果生物设计可以从新开始,或者有可能进行重大的修改,是有可能找到防止疾病的办法,然而每一代人都只能用父母赋予的身体生活下去。基于上述六个范畴,作者们详细分析了包括传染病、创伤、毒素、衰老、变态反应、癌症、性和生殖相关疾病、精神病等疾病的发生机制,引入达尔文医学的视角,展示了这些疾病不为人知的一面篇五:医学著作读后感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著有《大医精诚》,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求含灵之苦„勿避险希、昼夜、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行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对于“如何成为一名好医生”这个困扰医者几千年的问题,孙思邈早在一千多年前就给了我们标准答案
——“大医精诚”。所谓行大医者以解决众生疾苦为大,然而只有具备精诚者,可承大医之名。“精”于高超的医术,“诚”于高尚的品德。在漫漫中华几千年的历史上,出现了一代又一代的“名医”,例如:扁鹊救世济人敢于直言,华佗则是广施人道不分贵贱,孙思邈则是为民救世的精诚,李时珍遍尝百草著书济世,而叶天仕却是谦逊好学树医德„自古以来行医者便十分注重道德修养,将“大医精诚”奉为圭臬,更是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上述的名医均是以德养性,以德养身,德艺双馨的代表。也正因为他们毕生恪守着这样的信念,才真正成为“历代医学家和百姓景仰的伟大先师”。
贫苦与羞辱多加的中国近代,中华民族被列强推向了生存的边缘,连温饱都已成了问题,何言求医问药。悲惨万象深深刺痛着每位医者的心。许多国外和本国的医生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只身来到这片硝烟弥漫的土地上,用自己的生命谱写着“医魂”!也许纷飞的炮火将他们掩埋,也许汩汩的时光将他们的名字冲淡,但他们有一个共同而不朽的称呼“医生”。“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与此”。在一千多年前,孙思邈如是说,而一千年后的今天,千千万万的医者依旧是如是行。“sars”带来的白色恐怖,让劫后余生的我们依感心寒。赞美的言语略显苍白,优美的诗歌变得平淡,风停了,鸟儿也不唱了,河水静悄悄地流着。原来它们怕惊扰了长眠与此的医魂们。为了抢救人民的生命,为了毕生的信念,在sars那样无硝烟的战争中,他们献上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医生,担负着“上以疗君亲之族,下以救贫贱之厄”之重任。古往今来,在社会生活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而新时代中,我们面临的是更为复杂的现实。当代科学对某些疾病的局限性和病人的期待之间的矛盾,以及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和病人要求之间的矛盾,把医生推到了“风口浪尖”,一些医疗纠纷层出不穷。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是勇往直前,还是明哲保身呢?在我们刚刚步入神圣医学殿堂的那一刻,“医学生誓言”早以给了我们回答:“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救死扶伤,不 我们刚刚步入神圣医学殿堂的那一刻,“医学生誓言”早以给了我们回答:“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救死扶伤,不辞辛苦,执着追求„„”这亦是当代对“大医精诚”的诠释。我们曾庄严宣誓,是对历代医魂宣誓,以自己的灵魂起誓,而我们要做的是履行诺言,要铭记的是“性命相托”的重任。医患关系紧张归结为医疗体制的不完善和医德医风问题,随着医疗体制的不断完善,医德医风建设则成为我们要认真学习、体会的首要工作。
第二篇:读书笔记——《行为医学》
读书笔记——《行为医学》
《行为医学》是研究和发展关于行为科学中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知识和技术,并把这些知识和技术应用于疾病的诊断、防治和康复的一门多学科领域。行为医学作为一门与多个学科相关的交叉性学科,覆盖面宽,应用范围广,目前,行为医学的研究已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社会学、人类学、流行病学、营养学、心理学、疾病防治、医学教育、中西医结合、医学哲学以及健康教育等领域。
行为医学发展迅速,但其基本的学科体系与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健康行为。如充足休息和睡眠,适度运动等。包括这些行为的特征、产生、发展、巩固。
二是异常行为。包括饮食、吸烟、酗酒、致胖等不良习惯行为;包括这些行为的特征、产生、发展、巩固、转变的原因和机制。
三是行为评价和诊断。研究发展一套测量评价各种行为的方法和技术,包括心理测验、智力测验、人格测验、神经心理测验、行为评定量表等。
四是行为干预与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行为矫治法、行为塑造法、经典分析疗法、松心理咨询等。
五是行为医学知识和技术的具体应用。在应用研究方面,产生了行为流行病学、预防行为医学、临床行为医学、女性行为医学、等以应用研究为主要内容的分支学科。在基础研究方面涉及到行为生理学、行为药理学、行为解剖学、行为病理学、行为毒理学、,并逐步形成相对独立的分支学科。
研究表明,人类46.7%的疾病均与自身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等密切相关。在我国,占前三位死因顺位的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和肿瘤的病因中,人类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因素已超过生物因素、环境因素而成为第一位与死亡有关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及人们对健康的追,行为医学将越来越被重视。因此,学习、研究行为医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三篇:医学的哲学思考的读书笔记
《医学的哲学思考》的读书笔记
此书的中心思想:哲学指导医学,又服务于医学。医学需要哲学的态度、理论、思维和方法来弥补、丰富、完善和处理医学活动中理性的欠缺与不足,重构医学中关于“人”的完整性认识范式,实现医学在观念与实践双重层面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深度融合的“人学”转向。哲学具有整合性和基础性,医学具有实践性和人文性。
此书的主要观点摘抄:医学从本质上讲是人学,关注的是在病痛中挣扎的、最需要关怀和帮助的人。医学技术的目的是解除病人的痛苦,在竭力为病人寻求治疗和缓解病痛方案的同时,也注重对待病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通过对病人的同情、关心和安慰等,给予病人情感的关照。因此医学被认为是最具人文传统的学科,医生是最富含人情味的职业。医学作为一种人类探索生命的理性活动,其中蕴涵的人文价值和哲学意义远远大于其技术意义。人文是舵,技术是桨,没有人文的指引,技术就是瞎子。
对临床思维的主体和过程进行哲学分析是《黄帝内经》医学哲学思想的一个亮点,《黄帝内经》的哲学指导思想是《易经》,《黄帝内经》的基本理论是阴阳五行学说,《黄帝内经》的科学性是阴阳两气源动力学说,《黄帝内经》以预防为主,《黄帝内经》认为疾病可知、可防、可治,这充分体现了唯物观中“世界的可知性”和“人的能动性”的观点。倡导医务人员应“敬用五事”,即“容貌要恭敬,言语要有条理,视察要清楚,听受要聪敏,思虑要通达”,应具备“三德”,即刚正不阿、以刚制胜、以柔制胜。在古希腊,哲学家和医生有着共同的理论和实践背景,他们之间的关系紧密而复杂。《希波克拉底文集》中的许多文章与之前或当时的哲学分享同一个普遍假设,使用相同的概念范畴和推理方式。希波克拉底是西方医学之父,他认为医学的艺术乃是一切艺术之中最为卓越的艺术,他强调医学与艺术的结合,将艺术手段引入医学等努力和尝试正是这种认识的体现,他认为名副其实的医生应具备:“医学仆人”的思想和患者生命大于天的理念,高尚的医学人文品格、人文精神和深厚的人文修养、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广阔的知识视野、团结协作的精神、仁爱和同情之心、审美修养。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包括在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好状态,医学是人学,所以医学的目的就是人的目的,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也具有超前性和差异性,科学的医学目的应当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是真善美的统一,它激励人们对医学科学真理的虔诚向往和孜孜追求,激发人们对医学科学技术追求的奋进精神,引导医学可持续健康发展,合理界定医学实践活动的领域和范围,正确地利用各种资源,推动医学向前发展。医疗危机是指当前医疗卫生服务所面临的困难,是指当代医学的现实和未来走向与社会公众期望
之间的矛盾,其核心是医学的现状满足不了人民的健康需求。具体表现在:医疗费用昂贵,卫生资源分配不公,高技术滥用和浪费,医疗服务商业化倾向,医学诚信缺失,医务人员职业道德不尽如人意,误诊率居高不下,医疗事故频发,医源性与药源性疾病增多,忽视预防保健和基层卫生服务,对病人冷漠,医患关系“物化”和紧张等。要解决全球性的医疗危机,必须对医学目的作一根本性调整:第一,把医学发展的战略优先从“以治愈疾病为目的的高新技术追求”转向“预防疾病和损伤,维持和促进健康”;第二,只有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为首要目的的医学才是供得起、可持续的医学,才有可能是公平、公正和健康的医学。医学哲学化的观念始终坚持医学的善良总原则和医学伦理准则,对医学发展观起着矫正作用,医学哲学化的辩证法认为,过度医疗的根源有两个方面:
1、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和价格机制的不合理性没有得到完全、彻底解决,2、医疗服务的创收机制:“以药养医”的机制诱导诱导医院和医生开贵重药、开大处方、做高档检查和治疗,“以医养院”的机制诱导医生推崇医疗技术主义。
此书得到的收获:医学作为科学的一部分,为哲学提供了思考的素材,并推动哲学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同时哲学也为科学、医学提供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理论武器,如古代的自然哲学,构建了中医学和古代希波克拉底的西医学;古代唯物主义是生物医学的前导,并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20世纪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和系统论催生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哲学是构建医学体系的灵魂。恩格斯说过:“不管自然科学家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他们还是得受哲学的支配。”医学需要慧根、医学需要哲眼。医学是一门历史非常悠久的科学,又是一门不完整的科学,许多疾病的发病原因还不了解,人类战胜疾病的许多道理还不清楚,以致有的疾病到现在还被称为“不治之症”,有的疾病虽然治好了,但还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医学的作用是有限的,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在安慰。
此书得到的启示:医学不仅是科学而且是人学和仁学,一个优秀的医生必是博学、儒雅、谦卑之人,一个优秀的医生必须有理科的思维、工科的技术、文科的思想,必须懂得哲学与人文、经济学与政治学、法学与社会学,中西方皆如此。要增强职业精神与社会责任,倡导儒家仁爱精神,学习医学家的光辉思想及人文精神,为医疗模式的转变做出自己的努力。
第四篇:《人体空间医学讲谈》读书笔记
《人体空间医学讲谈》读书笔记
1.空间医学病因学是一个“水”字。
所有疾病不外就三种情况:水多、水少、水的分布不均匀。
所以治疗上,以调整水为原则:“清除污染,疏通河道,能量搬家”。
2.空间本草不讲归经,讲运动本草。
也就是这一味药在人体内部它能起到什么样的双重作用,它作用的起点和止点。如石菖蒲,它使头部的能量更新、减少减轻胸部的压力、能够补肾,这与传统本草不大同了。为什么呢?因为石菖蒲它能够使头部的能量回流到膻中,然后从膻中经过右心房的回流,经过公转的运动,又达到命门部,使命门的细胞加强了运动,所以它是补肾的作用。这是双重作用。
所以空间医学应用的药味少,是应用了药味的双重性。
再如瓜篓仁,传统医学讲瓜篓仁清肺通便,在空间医学上它不仅是清肺通便了,它也起到清肺通便的作用,为什么能够清肺通便?是肺部的淤气,淤的能量越肩而过,下行命门,使命门部的细胞增加运动,所以它又是补肾的作用,而且到命门部它疏散于下焦的肠系膜周围,所以它有润便的作用。所以空间医学在讲本草的过程中,它是讲本草的运动,从开始到结局它有什么功能作用,它不讲归经。
3.小方治病。
小方究竟小到什么程度呢?小方治病就是少则3味药,多则5味药组成一个小方。在用量上,多则7克,少则1克。也就是组成这么一个药方,一般来讲就是7克、5克、1克。
用的最多的是公英、香附、桂枝、独活、佩兰,当归等6味药,加减上,石菖蒲、赤勺、杜仲、瓜篓仁等等,是常用的药物。全部加起来不过几十味药。在辨证上,也与传统的医学不大相同,非常简单,就是在调整人体的疾病过程中,应用公转的方法,代替了汗吐下温清补和消的八法。据舌用药4.公转。
什么是公转?公转是郭老师起的名字。公转就是任脉与督脉形成一条通路,也就是任脉和督脉成为一体,这就叫公转。
郭老师说,传统医学讲人体的任脉是通人体的诸阴经,人体的督脉是通人体的诸阳经,如果我们把任督给连在一起,我们人体内部的所有经脉不是都解决了吗?那么究竟怎么连在一起,这是个窍门。我们知道即便是传统医学讲任脉讲督脉,它中间就有个分界岭,肯定不是连在一起的,如果我们现在要叫它连在一起,中间必然有新的方法。我们在医学上去看,任脉与督脉的连接,都是一个空间,什么空间呢?任脉到督脉中间是一个空间,嘴、口是一个空,督脉到任脉连接,中间又是一个空间,叫会阴,这一段又是个空。那么怎么形成,任督形成一个运行路线?我们必须上部是加强任脉的压力,减少督脉的压力,而且这样呢任脉的能量运行很顺利的达到督脉。那么督脉要到任脉,必须得把下部尾闾的压力增大,把会阴的压力减少,这样尾闾很顺利的达到会阴,而且形成了公转,公转的运行路线。所以在内经讲的很清楚,阴阳,万物的纲纪,变化的父母,生杀的本始。所以我们在治病的过程中,必须把阴阳,任督调整好,人体的其它的经脉、脏腑的经脉、经络的经脉才能够贯通。所以,我讲任督贯通,是治疗一切疾病的方法。任督贯通,它可以调整盈缺,多的地方可以运行到少的地方,它可以作为个调整,任督贯通,它可以调整人体的五脏六腑的能量运动。
那么作为一个医学,传统医学讲气,没有讲能量,那么传统医学,讲营行脉中,卫行脉外,那么为什么我现在讲能量呢,营行脉中,卫行脉外,按现在的思路、现在的科学去讲也不过是一个胞内胞外,细胞内部为营,细胞外部为卫。所
以,我们在空间医学上讲胞内胞外,胞内为营,胞外为卫,胞内为营是物质,实体性的物质,胞外为卫,是胞内的实体性的物质经过消化运动辐射在胞外,那么胞外称为精华的物质,这个精华的物质在传统医学讲,卫气。那么空间医学为了适应现在的科学,卫气实质上是一个能量精华的物质,人体内部的空,它不是真空,它是有物质基础的。那么现在的科学讲细胞的功能叫吞吐,那么吞什么呢?吐什么呢?吞就是细胞周围的能量物质进入细胞内部就叫做吞。吐就是细胞内部的物质通过细胞的辐射就叫做吐。传统医学没有这样的理论,叫做消、化、吸、收。那么什么是消、化、吸、收呢?就是细胞内的东西经过摩擦、经过运动,然后在转化到外部,这是消、化;外部的东西再经过运动再经过压力再改变,然后进入细胞,叫做吸、收。所以在名词上讲,吞吐与传统医学上的消、化、吸、收它是吻合的。而且细胞的内外与传统医学的营行脉中,卫行脉外,它又是吻合的。所以,我们在学习传统医学的过程中,尽可能的要转化为古为今用,把古老的名词用现在科学的名词来给它概括,这样,我们现在的人们更容易去理解去消化。
第五篇:读书笔记之《我们为什么生病 达尔文医学的新科学》
读书笔记之《我们为什么生病 达尔文医学的新科学》
在此之前,似乎我从来没有问过自己人为什么会生病。在我头脑中,一直有个想当然的念头,就像机器不能永远正常运转一样,人的身体难免会出故障。但是现在想想,这种“想当然”实在算不上一种解答,不足以说服任何人,甚至让我长期以来忽视了人类为什么生病这样一个有着重要意义。
一、阅读笔记
按照达尔文的理论,自然选择会导致物种适应性的增加。但是很显然,人类在漫长的自然选择过程中并没有明显地摆脱疾病的困扰。毫无疑问,这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但并不能从适应性增加的角度来简单地理解,本书填补了自然选择与疾病之间的逻辑空白,依据进化生物学的观点来理解人类疾病的起因,比较全面的介绍了达尔文医学的思想,作为一个新的研究人类疾病的视角,对现代医学做了有益的补充。
疾病有两类原因:近因和进化史原因。近因阐明的是机体构造和机制的问题。进化史原因则阐明起源与功能的问题。作者认为,近因和进化史原因对于理解和认识疾病都是必要的。然而现代医学大都是在寻找近因,缺乏对进化史原因的研究,导致人们对很多疾病产生错误的解释,甚至采取不恰当的治疗方法。
在依据达尔文医学的思路,揭示疾病的进化史原因之前,有必要对自然选择产生的进化做一些说明。首先,自然选择没有任何计划、目的、方向。其次,生存本身并不具有重要意义,自然选择只保留能够增加生命期中繁殖力的基因。再次,只有放在某个特定环境中的某个实际存在的物种之中去比较,“适者”的概念才有具体意义,“适应”因环境而异,没有绝对的“适应”。自然选择过程中充满了不确定性,是无目的、无方向的,并不会对每一种有价值的适应都加以选择和创造,也不会使物种更加幸福。进化过程中经常需要采用折衷方案,这种折衷方案并非随意的,而是精确地被选择定在净获益的最大值上。只有总的说来对适应能力有好处的基因才被保留,即便这个基因也使得个体在某些疾病中更易受到伤害。
在对自然选择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之后,我们来看看作者提出的疾病的进化史解释的六个范畴:
1、防御——敌我的分辨
防御并非对疾病原因的解释,但是防御反应常常与疾病的其它症状混淆(例如肺炎引起的咳嗽)。作者例举了发热、铁的管制等来加以说明,病原体和宿主之间是一场战斗,每一种感染的体征和症状都可以理解为这一方或那一方的战术。作为宿主,我们具有保持卫生、皮肤、疼痛不适反应、身体“开口”处的驱逐(如打喷嚏、呕吐、腹泻)等等防御机制。此外,我们还具有免疫系统作为专门防御的化学武器系统,然而免疫系统有两种典型的失误:没有充分的反应,或者错误地攻击了不应当攻击的对象,造成自身免疫病(如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等)。我们应把这些防御机制从感染的表现中仔细区别出来,慎重地避免践踏、破坏这些机制。
2、感染——自然选择的竞技场
我们不是自然选择保存下来的唯一具有产生适应性的物种。一些致病的细菌和病毒是以我们为食物的,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演变出对付它们的防御手段,它们也在进化过程中演变出克服防御的手段,甚至利用我们的防御手段进行攻击。这也是为什么尽管具备上述各种防御机制,人类仍然受到传染病之害。所谓不进则
退,人类和这些病原之间,在自然选择的平台上,进行着无休止的军备竞赛。
3、新环境
人类的身体经过几百万年的自然选择才设计定型。随着人类文明的快速发展,自然选择没有充分的时间使人体适应变化了的生存环境。由于这些设计定型与环境变化之间的不匹配、不适应,引起了许多大都可以避免的现代文明病。例如石器时代演变过来的味觉在食物丰富的今天,会引起营养过剩;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引起的儿童发育问题。
历史上的大部分传染病流行正是出现了新的环境条件(如艾滋病、麻疹、天花等等)。还有一些传染病直接与现代技术有关(如军团病与空调系统有关,流感与国际空运有关等)。此外,一些疾病还可能因为生活条件改善,推迟发病年龄,造成更严重的病情(如肠道病毒造成灰白质炎)。
4、基因
某些基因在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接近自然时是无害的,但在上述新环境中可能引起疾病(例如:近视眼、肥胖等)。一些引起疾病的基因之所以被自然选择保留下来,是因为它们的携带者会从中得到某些好处(例如引起镰状细胞贫血的基因的杂合子可以抵抗疟疾的感染)。还有一些不到生命的晚期并不表现出妨碍适应性的问题,自然选择无法清除它们。有些虽然使携带者不利,但能自我增加其基因频率。
5、设计上的折衷方案
身体设计定型上存在的种种缺陷,并非都是失误,不过是折衷方案的产物。自然选择总是保持总体利益最大化,因此,在设计上显而易见的缺陷背后往往隐藏着某些益处(例如人类直立体位的便利必须付出腰背痛的代价)。
6、进化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
进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革命,没有跃进,重大的改变是难以完成的。如果生物设计可以从新开始,或者有可能进行重大的修改,是有可能找到防止疾病的办法,然而每一代人都只能用父母赋予的身体生活下去。
基于上述六个范畴,作者们详细分析了包括传染病、创伤、毒素、衰老、变态反应、癌症、性和生殖相关疾病、精神病等疾病的发生机制,引入达尔文医学的视角,展示了这些疾病不为人知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