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论文大纲

时间:2019-05-14 01:24: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心理学论文大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心理学论文大纲》。

第一篇:心理学论文大纲

学校代码: 学 号:

武汉大学学位论文

题目

名 系

别 专

业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张三 XX学院

XXX 李四 教授

学位论文完成日期

2013年12月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ster Dissertation

The Effects of Properties

Name

xxx Department

Power Engineering Specialty

Thermal Engineering

Research Direction

Technology of Energy Economizing Supervisor

Professor xxx

Complete Data

December 2013

心理学论文大纲模板

本团队专业从事心理学论文写作与论文发表服务,擅长案例分析、数据统计、图表绘制以及心理学相关理论分析等。

心理学论文题目:不同情绪诱发下情绪调节方式对不同心理素质水平大学生自主神经反应特点影响研究

【论文主要内容】:

大学生心理素质是以生理素质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基础的、衍生的、综合的,表现为少挫折不耐受力的心理品质。开展大学生心理素质研究、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水平是新形势下部队建设面临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的军事心理学研究者就开始了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研究,研究者们从不同的理论背景、研究侧重点出发,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概念、成分、测评、特点、训练,以及与其他研究领域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大学生作为担负特殊使命任务的特殊群体,面临着更复杂的应激源,由此更加容易诱发负性情绪,因此,大学生必须要有良好的情绪调节以维护心理健康。大量研究指出,情绪调节作为情绪刺激和情绪反应的一个重要的中间环节,能有效地改变个体的情绪发生发展、主观体验和生理反应等,对个体保持情绪平衡、适应社会和保持心理健康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从神经生理学的角度,考察在不同的情绪刺激下,情绪调节方式对心理素质水平不同的大学生自主神经系统生理活动的影响,为寻找切实有效的大学生情绪管理方式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供理论生理学依据。通过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不同心理素质水平的大学生在情绪调节方式的使用上存在性别、年龄、学龄、文化程度差异。2.大学生心理素质各维度和总分与大学生四种情绪调节方式之间均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关系。不同心理素质水平的大学生在认知重视、情感求助、行为抑制和自我安慰四种情绪调节方式的使用上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在认知重视上不同心理素质水平的差异表现为“低心理素质中等心理素质高心理素质”;在情感求助、行为抑制和自我安慰不同心理素质水平的差异则表现相反“高心理素质中等心理素质低心理素质”。3.行为抑制的调节方式显著增强低心理素质大学生对愉快情绪刺激的自主神经反应活动,同时能显著降低高心理素质大学生对恐惧、悲伤情绪刺激的自主神经反应活动。在愉快条件下,行为抑制不能抑制高心理素质大学生靶情绪和唤醒度。在恐惧和悲伤条件下,行为抑制降低了高心理素质大学生的靶情绪。行为抑制的调节方式显著增强了低心理素质大学生对恐惧和悲伤情绪刺激自主神经反应的恢复时间。4.情感求助的调节方式显著增强高、低心理素质大学生对愉快情绪刺激的自主神经反应活动,同时也显著增强了低心理素质大学生对恐惧、悲伤情绪刺激的自主神经反应活动。在主观体验上,情感求助显著地增强了高心理素质大学生愉快情绪的靶情绪和唤醒度,同时也显著降低了高心理素质大学生恐惧和悲伤情绪的靶情绪。情感求助的调节方式显著增强了高心理素质大学生对愉快情绪刺激、低心理素质大学生对恐惧和悲伤情绪刺激自主神经反应的恢复时间。5.认知重视的调节方式显著增强了高心理素质大学生对愉快情绪刺激的自主神经反应活动,同时也显著增强了低心理素质大学生对恐惧、悲伤情绪刺激的自主神经反应活动。在主观体验上,认知重视显著地增强了高心理素质大学生愉快情绪的唤醒度,同时也显著增强了高心理素质大学生对恐惧和悲伤情绪的优势度。认知重视的调节方式显著增强了高心理素质大学生对愉快情绪刺激、低心理素质大学生对恐惧和悲伤情绪刺激自主神经反应活动的恢复时间。6.自我安慰的调节方式显著增强了高、低心理素质大学生对愉快情绪刺激的自主神经反应活动,同时能显著降低高心理素质大学生对恐惧、悲伤情绪刺激的自主神经反应活动。在主观体验上,自我安慰显著增强了高心理素质大学生愉快情绪的优势度,降低了高心理素质大学生对恐惧和悲伤情绪刺激的愉悦度。自我安慰的调节方式增强了高心理素质大学生对愉快情绪刺激、低心理素质大学生对恐惧和悲伤情绪刺激自主神经反应活动的恢复时间。7.在中性情绪诱发条件下,自我安慰显著增强低心理素质大学生的自主神经反应活动。在主观体验上,高中低三种心理素质水平的大学生在不同情绪调节方式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8.在愉快情绪诱发条件下,行为抑制、情感求助、认知重视和自我安慰均能显著增强低心理素质大学生的自主神经反应活动;行为抑制显著增强低心理素质大学生的愉悦度。行为抑制、情感求助和认知重视能显著增强中等心理素质大学生的自主神经反应活动。情感求助和认知重视显著增强中等心理素质大学生的靶情绪。自我安慰、行为抑制显著增强高心理素质大学生的自主神经反应活动;四种情绪调节方式对高心理素质大学生主观体验的影响不存差异。9.在恐惧情绪诱发条件下,行为抑制、认知重视和自我安慰显著增强低心理素质大学生的自主神经反应活动;自我安慰显著增强低心理素质大学生的唤醒度。四种情绪调节方式对中等心理素质水平大学生自主神经活动反应活动和主观体验的影响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情感求助、认知重视和自我安慰显著增强高心理素质大学生的自主神经反应活动;行为抑制和自我安慰著增强高心理素质大学生的愉悦度。10.在悲伤情绪诱发条件下,情感求助、认知重视和自我安慰显著增强低心理素质大学生的自主神经反应活动;行为抑制、情感求助和自我安慰显著增强低心理素质大学生的唤醒度。四种情绪调节方式对中等心理素质水平大学生自主神经活动反应活动和主观体验的影响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自我安慰显著增强高心理素质大学生的自主神经反应活动;认知重视和自我安慰著增强高心理素质大学生的愉悦度。

【论文提纲】: 英文缩写一览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论文正文 不同情绪诱发下情绪调节方式对不同心理素质水平大学生自主神经反应特点影响研究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1.1 研究的必要性 1.2 文献综述 1.3 情绪调节方式研究 1.4 现有研究的不足 1.5 研究假设 1.6 研究思路 不同心理素质水平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特点研究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工具 2.4 研究程序 2.5 统计方法 2.6 结果 2.7 讨论 不同情绪诱发下,行为抑制对不同心理素质水平大学生自主神经反应特点的影响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工具

3.4 实验室环境和实验仪器 3.5 研究设计 3.6 实验程序 3.7 数据收集 3.8 统计分析 3.9 结果 3.10 讨论 不同情绪诱发下,情感求助对不同心理素质水平大学生自主神经反应特点的影响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对象 4.3 研究工具

4.4 实验室环境和实验仪器 4.5 研究设计 4.6 实验程序 4.7 数据收集 4.8 统计分析

4.9 结果 4.10 讨论 不同情绪诱发下,认知重视对不同心理素质水平大学生自主神经反应特点的影响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对象 5.3 研究工具

5.4 实验室环境和实验仪器 5.5 研究设计 5.6 实验程序 5.7 数据收集 5.8 统计分析 5.9 结果 5.10 讨论 不同情绪诱发下,自我安慰对不同心理素质水平大学生自主神经反应特点的影响

6.1 研究目的 6.2 研究对象 6.3 研究工具

6.4 实验室环境和实验仪器 6.5 研究设计 6.6 实验程序 6.7 数据收集 6.8 统计分析 6.9 结果 6.10 讨论 不同情绪诱发下,不同情绪调节方式对同一心理素质水平大学生自主神经反应特点的影响

7.1 研究目的

7.2 研究对象 7.3 研究工具

7.4 实验室环境和实验仪器 7.5 实验程序 7.6 数据收集 7.7 统计分析 7.8 结果 7.9 讨论 总讨论

8.1 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的个体差异

8.2 不同情绪调节方式对个体生理和心理的影响 本研究的创新点 10 本研究的不足 11 总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文献综述 国内大学生心理素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学习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后记

第二篇:心理学复习大纲

第一章:心理与心理学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心灵” “灵魂”—心理学最早的定义就是“对心灵或灵魂的解说”

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9世纪初叶 赫尔巴特(德)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

心理学最主要的就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发展规律,并对他们进行科学解释。

(3)心理学研究对象示意图

认识过程(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

心理过程情感过程(喜、怒、哀、恶、惧等)

个体心理意志过程(采取决定、执行决定等)

个体倾向性(需要、兴趣、动机、信念等)

个体心理能力(一般能力、特殊能力等)

个体心理特征气质(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等)性格(谦虚、勤奋、乐群、勇敢等)

自我意识

第三章:认知过程

1.感觉与知觉

感觉的分类:远距离感觉、近距离感觉和内部感觉。

视觉适应: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的变化。

2.知觉及其特征P74-78(整小节要看)

(1)知觉的概念与种类

A.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

B.分类:根据在知觉中起主导作用的感觉器官的特性分为—视知觉、听触觉、触知觉、嗅知觉等

根据知觉所反映的事物的主观特性分为—

空间知觉(处理物体的大小、形状、方位和距离的信息)

时间知觉(解决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

运动知觉(处理物体在空间的位移)

社会知觉(关于个体对客观事物社会性特征的知觉)

(2)知觉的基本特征:

A.整体性:格式塔原则(对整体的知觉不等于并且大一对个别感觉的总和)格式塔原则的几条规律:接近性

相似性

连续性

封闭性

良好图形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颜色恒常性

3.注意P80-90(整节要看)

(1)注意的概述:

A.什么是注意:是心理活动(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和集中。它具有两种基本特征:选

择性和集中性。

B.注意的分类: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随意后注意

4.注意的理论

A.注意的过滤器理论—早期选择模型

衰减模型

晚期选择模型

B.注意的资源分配理论

5.注意的品质: 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转移

6.记忆P91-106(整节要看)

(1)记忆概述

A.什么是记忆: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B.记忆的分类:感觉记忆(储存时间为0.25-2秒)

短时记忆(保持时间为5秒-2分钟,容量有限,大约为7±2个单位)

长时记忆(保存时间长,从1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身,容量没有限度)

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即事实类信息)

程序性记忆(又称技能记忆)

C.记忆的三个基本过程—编码、保持、提取

(2)长时记忆中的遗忘

A.遗忘的进程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从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中可以看到,遗忘的过程是不均衡的:在第一个小时内,保存

长时记忆中的信息迅速减少,然后,遗忘的速度逐渐变慢。

B.遗忘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衰退理论

干扰理论—倒摄抑制、前摄抑制

提取失败理论

动机性遗忘理论

C.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

明确记忆的目的任务

充分利用无意记忆

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合理地安排记忆材料

适当运用记忆术

(3)防止遗忘的有效方法——复习

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恰当地安排复习材料

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复习方法的多样化

7.思维与语言

(1)思维概述

A.什么是思维: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

B.思维具有间接性与概括性的特点。

(2)思维的分类: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聚合思维、发散思维

常规思维、创造性思维

(3)问题解决

A.问题解决的特征:目标指向性

操作系列性

认知性操作

B.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算法式

启发式

手段—目的分析法

爬山法

逆向工作法

C.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①问题表征的方式

②无关信息的干扰

③功能固着性

④定势

⑤动机强度(“耶基斯—道德森定律”)

⑥酝酿效应 ⑦专家和新手 ⑧光环效应 ⑨刻板效应

(4)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改变传统的评定学习成绩的观念,鼓励学生的创造性行为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能力

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

第四章:学习心理

1.学生的学习具有的特点:接受性、间接性、高效性、教育性、年龄差异性

2.学习的分类:

(1)依据学习目标(布卢姆):认知学习、情感学习、动作技能学习

由低到高分为六级: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2)依据学习方式(奥苏伯尔):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

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4.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三基”—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

理)

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论

加涅的信息加工论

5、建构主义学习观: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的过程,对知识的理解只能由个体

学习者在自己经验背景的基础上建构起来。

建构主义教学法:①随机通达教学②支架式教学③情境性(抛锚性)教学④交互式教学

第六章:智力与创造力培养

(1)创造力培养的环境与条件:创造力培养的九点建议P225

(2)创造力培养的主要内容:

培养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训练发散思维、培养直觉思维、发展形象思维

创造个性的培养

(3)实用创造技法及训练:①缺点列举法②希望点列举法③特征点列举法

④头脑风暴法⑤移植法⑥类比法

⑦组合法⑧分解法⑨检查单法

第七章:动机与学习

1.人本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马斯洛需要层次结构图 P245

自我实现的需要

审美的需要成长需要

认知的需要

自尊的需要

隶属与爱的需要基本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2.培养学习动机的若干措施:

(1)促进外在动机向内在动机的转化

(2)通过满足基本需要引导学生追求成长需要

(3)从学业成败的经历中学会合理归因

(4)利用教师正确的反馈信息激发学习动机

第八章:人格

1.人格的特征:

(1)独特性

(2)稳定性

(3)整体性

(4)社会性和生物性

(5)功能性

2.气质类型:

(1)胆汁质

(2)多血质

(3)黏液质

(4)抑郁质

3.影响人格的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

(2)自然环境因素

(3)文化环境因素

(4)家庭环境因素

(5)学校环境因素

(6)大众传媒

(7)自我调节因素

4.人格测验:

人格的问卷调查

人格的投射测验

人格的情境测验

第九章:情绪、压力与健康

(大题)1.情绪管理策略:

(1)宣泄法:痛苦、倾诉、写日记、运动等

(2)身心放松法:生理放松法—深呼吸法、肌肉放松训练等

心理放松法—闭着眼睛想象一些广阔、宁静、舒缓的画面或场景,可配用一些放松音乐

身心连锁放松法—利用人的意念来指示身体做出松弛的反应,比如自主

训练法通过意念来调节体温

(3)暗示法:积极的暗示

消极的暗示

(4)思维转化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换个角度看问题”

(5)升华发:是一种最为有效的情绪宣泄方式。将情绪激起的能量投射到战胜挫折,或者

有利有益于社会和个人成长的活动 中去,使其变得具有建设性和创造性。如

歌德失恋后写出流传后世的名著《少年维特之烦恼》等。

(6)环境调节法:环境对人的情绪也能期待一定调节作用。到外面走走或者整理房间,环

境改变了,心情也就会随之有所改变

第三篇:幼儿心理学大纲

1-4章选择题

1、下列哪一个不属于心理过程?

A、感觉 B、知觉 C、记忆 D、注意

2、个性积极性的源泉是?

A、需要 B、信念 C、理想 D、气质

3、心理学做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于哪一年? A、1877年 B、1879年 C、1876年 D、1875年

4、儿童心理学诞生于哪一年?

A、1881年 B、1882年 c、1883年 D、1884年

5、心理的器官是?

A、脑 B、心脏 C、肝脏

6、把动物和人类的反射分为两类的科学家是? A、巴普洛夫 B、斯金纳 C、柏拉图 D、弗洛伊德

7、操作性条件反射是谁提出的?

A、巴普洛夫 B、斯金纳 C、柏拉图 D、弗洛伊德

8、心理的源泉是什么?

A、客观现实 B、人脑 C、需要 D、记忆

9、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0-3岁 B、3-6岁 C、6-9岁 D、9-12岁

10、实证研究最基本的方法是?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谈话法

11、实证研究中最严密、最客观的方法是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谈话法

12、最重要、最基本的心理活动是? A、认知 B、感觉 C、思维 D、表象

13、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

A、知觉 B、记忆 C、想象 D、感觉

14、胎儿具备听觉能力是在什么时间? A、15周 B、18周 C、20周 D、22周

15、所有感觉器官中最活跃、最重要、最主动的是? A、眼睛 B、鼻子 C、耳朵 D、舌头

16、幼儿方位知觉发展的顺序是()

A、上下前后左右 B、前后左右上下 C、左右上下前后

17、视觉悬崖的设计者是?

A、吉布森 B、布鲁姆 C、冯特 D、普莱尔

18、婴儿自我效能感发展的两个高峰是? A、2个月与9个月 B、3个月与6个月 C、4个月与8个月 D、6个月与10个月

19、感觉记忆可维持多长时间?

A、0.25-2秒 B、10秒 C、20秒 D、1分钟内 20、遗忘曲线是谁提出的?

A、艾宾浩斯 B、冯特 C、布鲁姆 D、普莱尔

21、小班幼儿能集中注意力多长时间?

A、3-5分钟 B、5分钟 C、10分钟 D、10-15分钟

22、中班幼儿能集中注意力多长时间?

A、3-5分钟 B、5分钟 C、10分钟 D、10-15分钟

23、大班幼儿能集中注意力多长时间?

A、3-5分钟 B、5分钟 C、10分钟 D、10-15分钟

24、大班幼儿在做体操时,既能做好自己的动作,又能注意到队形的整齐,体现的注意品质是

A、注意广度 B、注意稳定性 C、注意分配 D、注意转移

25、在学习时,注意使儿童专心听老师讲课,不受其它刺激干扰体现

A、选择功用 B、保持功用 C、调节和监督功用

2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无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 B、有意注意产生原因与物体刺激有关

C、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

D、无意注意没有自觉目的,但需要有一定的意志努力

27、下列不属于注意分散原因的是

A、无关刺激过多 B太疲劳 C目的要求不明确 D、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并用

28、下列不属于无意注意的是

A、人们容易注意大的声音 B、人们能注意鲜艳的颜色 C、一朵红花置于万绿丛中很招眼 D、迫使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在听课上

29、关于注意的分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同一时间内把注意集中到两种或两种以上活动上 B、如果对几种活动都不熟悉注意分配很困难

C、幼儿同时注意到的事物数量较少,注意分配容易些 D、大班儿童做体操时,既能做好自己的动作,又能注意保持体操队形的整齐 30、下列不属于无意注意的是

A、在偏僻山村看见一位西装革履的生人 B、教室墙上新贴漫画牵动大家视线 C、闪烁的霓虹灯引人注意 D、考试之前的辅导课,学生听得最专心

31、下列不属于无意注意的是

A飞鸟 B、流星 C、教室噪杂老师突然降低声音 D、幼儿能长时间进行游戏

32、幼儿画图,如果他把注意力集中在画画上,就能使他一直专心工作,直到画完为止,这说明注意具有什么功用? A、选择功用 B、保持功用 C、调节和监督功用

33、幼儿特殊的记忆现象是?

A、记忆恢复现象 B、遗忘 C、保持 D、再认

34、幼儿经常使用的最简单的记忆策略是?

A、视觉复述策略 B、特征定位策略 C、组织性策略 D、提取策略

35、最好的记忆策略是?

A、对材料的深刻理解 B、特征定位策略 C、组织性策略 D、提取策略

36、记忆是整个心理活动的基本条件,这句话是谁说的? A、布鲁姆 B、冯特 C、谢切诺夫 D、普莱尔

37、下列哪个属于形象记忆?

A、游览南山大佛后的记忆 B、对第一次做飞机的激动心情的记忆 C、对数学公式的记忆 D、对单杠动作的记忆

38、想象的基本材料是?

A、表象 B、感觉 C、知觉 D、思维

39、气象专家根据卫星云图提供的资料,预报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说明思维具有什么特点? A、间接性 B、概括性 C、组织性

40、思维发展重要的里程碑是什么的出现?()A、表征 B、概念 C、逻辑

41、儿童形成概念的重要因素是?()A、知觉特征 B、感觉特征 C、表征

42、一种有目标指向的认知活动是指?()A、推理 B、问题解决 C、发现问题

43、儿童在解决问题时,最根本的策略是进行()? A、推理 B、假设 C、想象

44、情感的具体形式和直接体验是?()A、情绪 B、感觉 C、知觉 D、思维

45、情绪的外部表现叫?()A、情感 B、表情 C、知觉 D、感觉

46、性格形成的阶段是什么时期?()A、婴儿期 B、幼儿期 C、婴幼儿期

47、最基金的积极情绪的表现是()A、苦 B、愤怒 C、笑

48、儿童最初出现的情绪是与()相联系的? A、社会性需要 B、生理性需要 C、被尊重的需要

49、引起儿童情绪反应的原因,称为()A、情绪动因 B、社会性动因 C、生理性动因

50、情绪的动因处于从主要为满足生理需要向主要为满足社会性需要的过度阶段是()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51、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对别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道德评价时锁产生的情感体验是指()A、理智感 B、美感 C、道德感

52、人对认知活动产生的情感体验是指()A、理智感 B、美感 C、道德感

53、人对事物审美的体验是指()A、理智感 B、美感 C、道德感

54、儿童社会化的前提是()

A、认知发展 B、智力发展 C、情感发展

55、无论是认知还是社会化都离不开()A、情感 B、情绪 C、动机

56、婴儿对语言的知觉起始于对()的反应 A、语音 B、语调 C、手势

57、婴儿单音节阶段处于什么时期()A、0-3个月 B、4-8个月 C、9-12个月

58、多音节阶段处于什么时期()A、0-3个月 B、4-8个月 C、9-12个月

59、模仿音节阶段处于什么时期()A、0-3个月 B、4-8个月 C、9-12个月

60、儿童的语言处于积极发展的阶段是()A、1-1岁半 B、1岁半到3岁 C、4岁左右

61、儿童发音正确率有了明显的提高是在()A、1-1岁半 B、1岁半到3岁 C、4岁左右 62、语言发展的重要标准是()的发展 A、语音 B、词汇 C、语法

63、儿童对养育者形成的持久的、稳定的情感关系是()A、喜爱 B、依恋 C、热爱 64、婴儿对亲人的依恋方式,主要取决于父母对孩子采取的不同的()

A、对待方式 B、养育方式 C、教育方式

65、形成不同依恋类型的生物学基础是()A、婴儿的气质 B、性格 C、思维

66、幼儿偏好与同性别的小朋友玩这一现象是()A、性别分离现象 B、同性吸引现象 C、异性排斥现象 67、性别分离现象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A、1岁 B、2-3岁 C、4岁 D、4-5岁 68、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体现是()A、知觉特征 B、行为特征 C、思维特征

69、运用认知发展理论对儿童道德研究的心理学家是()

A、科尔伯格 B、皮亚杰 C、斯金纳 70、体验他们情绪情感的能力是指()A、移情 B、同情 C、钟情

71、一个人总的心里面貌是指()A、个性 B、性格 C、气质 72、个性的核心特征是()

A、气质 B、思维 C、性格 D、情绪

73、人的心理活动中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动力特征是指()

A、个性 B、性格 C、气质 D、情绪

74、气质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影响。A、先天遗传因素 B、后天环境因素 C、家庭因素 75、“气质是每一个个别人的最一般的特征,是他们神经系统的最基本的特征.”这句话是谁指出的?()

A、斯金纳 B、巴普洛夫 C、皮亚杰 D、科尔伯格

76、以行为抑制性-非抑制性为研究儿童期指的指标的心理学家是()

A、斯金纳 B、巴普洛夫 C、凯根 D、皮亚杰 理论题

1、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意义p48(丁祖萌版)

2、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方法p10(新编),p18(第二版)

3、影响心理个体发展的条件p39(丁祖萌)

4、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p140(丁祖萌)

5、幼儿注意分散的原因和防止p152 p155(丁祖萌)

6、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p70(新编)p81(第二版)

7、思维的特点p68(新编)p80(第二版)

8、掌握幼儿情绪和情感的特点p114(第二版)p99(新编)

9、理解儿童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的发展p123(新编)p142(第二版)

10、幼儿想象的发展特点p232(丁祖萌)提高想象力的方法p240

11、儿童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p146(第二版)p125(新编)

12、儿童的依恋类型及形成原因p131-134(新编)p150-153(第二版)

13、同伴关系的作用p155(第二版)p136(新编)

14、影响儿童同伴交往的因素p143(新编)p163(第二版)

15、幼儿亲社会行为、攻击性行为及到的发展的影响因素p156-163(新编)p170-184(第二版)

16、儿童气质发展的特点p173(新编)p200(第二版)

17、性格的表现p209(第二版)第五--七章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是指?()A、性格 B、个性 C、气质 D、能力

2、个性的核心特征是?()A、性格 B、个性 C、气质 D、能力

3、人的心理活动中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动力特征是指?()

A、性格 B、个性 C、气质 D、能力

4、气质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什么因素的影响()A、遗传 B、家庭 C、社会

5、“气质是每一个个别人的最一般的特征,是他们神经系统的最基本的特征。”这句话是谁提出的?()A、托马斯 B、巴普洛夫 C、凯根 D、斯金纳

6、把性格分为外倾型性格和内倾型性格的心理学家是? A、托马斯 B、巴普洛夫 C、凯根 D、荣格

7、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是出生到?()A、3-4岁 B、4-5岁 C、5-6岁 D、6-7岁

8、儿童最早建立的人际关系是()A、同伴关系 B、亲子关系 C、朋友关系

9、影响儿童性格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指?()A、父母的教养方式 B、儿童的伙伴关系 C、遗传因素 D、教育因素

10、几岁儿童开始意识到“愿意”和“应该”的区别?()A、2岁 B、3岁 C、4岁 D、5岁

11、几岁儿童开始出现对自己的认识活动和语言的意识。()A、2岁 B、3岁 C、4岁 D、5岁

12、自我意识的核心是?()A、自我评价 B、自我认识 C、自我体验 D、自我调控

13、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什么成分?()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意志成分

14、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的什么成分?()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意志成分

15、自我调控是自我意识的什么成分?()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意志成分

16、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标志是?()

A、自我评价的发展 B、自我认识的发展 C、自我体验的发展 D、自我调控的发展

17、几岁的儿童可以进行自我评价?()A、2岁 B、3岁 C、4岁 D、5岁

18、几岁的儿童表现出自我评价的多向性()A、3岁 B、4岁 C、5岁 D、6岁

19、到了什么阶段儿童才有一定的坚持行和自制力?()

A、3-4岁 B、4-5岁 C、5-6岁 D、6-7岁 20、儿童的性别认同出现在几岁间?()A、1-2岁 B、2-3岁 C、3-4岁 D、4-5岁

21、儿童在几岁的时候开始认识到一个人的性别在一生中是稳定不变的?()

A、3-4岁 B、4-5岁 C、5-6岁 D、6-7岁

22、儿童性别认知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

A、性别认同 B、性别稳定性 C、性别恒常性

23、将6岁至18岁个体性别角色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的学者是()A、厄利安 B、凯根 C、荣格 D、巴普洛夫

24、真正意思上符合健康标准的人是?()A、身体健康 B、心理健康 C、社会适应性良好 D、以上皆是

25、决定幼儿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是()A、遗传疾病 B、社会文化 C、个体因素 D、家庭因素

26、成熟学说的代表人物是()A、荣格 B、格赛尔 C、华生 D、皮亚杰

27、认知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荣格 B、格赛尔 C、华生 D、皮亚杰

28、行为主义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荣格 B、格赛尔 C、华生 D、皮亚杰

第四篇:《心理学》考试大纲

第一章 概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心理学的概念及学科性质,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各学术流派,了解心理学的理论与应用分支,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明确学习心理学的意义与作用。本章重点: 1.心理学的概念及性质 2.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 3.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4.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5.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本章难点: 1.心理学的概念 2.心理学的流派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心理学的概念

一、什么是心理学

二、心理学的科学性质

第二节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

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及构造主义心理学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

四、格式塔心理学

五、精神分析学派

六、人本主义心理学

七、认知心理学

第三节心理学的主要分支

一、心理学的理论领域

二、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第四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二、测验法

三、实验法

四、调查法

第五节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

一、认识内外世界

二、调整和控制行为

三、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上

三、考核知识点(一)智力的性质(二)智商与智力差异(三)智力发展的特征 〈四〉智力的理论

(五)智力测验的技术指标(六)智力的影响因素

四、考核要求

〈一〉 智力的性质

识记:智商、比率智商、离差智商

领会:智力的类型,智力的发展特征,智力与能力的关系

应用:如何看待智力差异(二)智力的理论 识记:智力的一般因素与特殊因素,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

领会:各理论的主要观点(三)智力测验

识记:常模、信度、效度

领会:智力测验的性质与类型,智力测验与性向测验、成就测验的区别(四)智力的影响因素 识记:遗传因素

领会:智力的影响因素

应用:如何发挥教育在智力发展中的作用 第七章 动机与情绪,情感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动机和情绪情感的概念,掌握动机理论飞了解动机和情绪情感的种类,把握动机和情绪情感的作用。本章重点:

1.动机的概念、功能与产生 2.动机的种类 3.社会性动机 4.动机理论

5.情绪情感的界定与种类 6.情绪情感的表达 7.情绪情感的功能 本章难点:

1.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三、考核知识点(一)心理学的概念(二)心理学诞生的标志(三)心理学的分支(四)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五)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四、考核要求(一)心理学的概念 识记:心理学的概念

领会:心理学的基本性质帆(二)心理学的分支

领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领会:心理学各种方法的主要特点(四)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应用:心理学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意义

第二章意识与注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意识的概念与不同状态,了解睡眠的阶段与失眠的种类,了解梦的心理学原理与研究,了解催眠的特征与理论。

本章重点: 1.意识的概念

2.意识的不同状态(层次)3.生物节律 4.睡眠与梦 5.催眠现像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意识的性质

一、什么是意识

二、意识的状态 第二节注意

一、什么是注意

二、注意与意识的关系

三、注意的种类

第三节生物节律、睡眠与梦

一、生物节律

二、睡眠与失眠

三、梦 2.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3.动机理论

4.情绪情感与动机的关系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动机与行为

一、动机的定义.二、动机的产生

三、动机的种类

四、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 第二节社会性动机

一、交往动机

二、成就动机

三、工作动机 第三节动机理论、一、本能理论

二、匮乏与成长动机理论

三、认知与期待理论 第四节情绪情感及其种类

一、情绪情感的定义

二、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三、情绪情感的种类

四、情绪情感的表达 第五节情绪情感的功能

一、情绪情感的动机作用

二、情绪情感的调控功能

三、情绪情感的健康功能

四、情绪情感的信号功能

三、考核知识点

(一)动机的概念与特征(二)动机的产生与作用(三)动机的种类

(四)社会性动机

(五)动机理论

(六)情绪情感的概念及二者的区别

(七)情绪情感的种类

(八)情绪情感的表达(九)情结情感的作用

四、考核要求(一)动机与行为

识记:动机、需要、诱因

领会:动机的基本特征,动机的功能、需要、第四节意识的特殊现象

一、催眠

二、心理促动药物的影响

三、考核知识点(一)意识的概念

(二)意识的状态与注意的参与(三)生物节律的特点(四)睡眠的阶段(五)失眠的种类(六)梦的特征与研究

(七)催眠的概念、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催眠理论

四、考核要求

(一)意识的性质 识记:意识、无意识

领会:意识的四种不同状态,注意与意识状态的关系

(二)生物节律

识记:生物节律、日节律 领会:生物节律与睡眠

(三)睡眠与失眠

领会:脑电波与睡眠的阶段,失眠的种类在城的种类!:i;

(四)催眠现像

领会:催眠的原理,催眠与睡眠的区别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要求理解感觉和知觉的基本概念,感觉和知觉的关系。了解视觉系统和听觉系统的基本构造,以及视觉听觉产生的机制。理解社会知觉与一般知觉的异同,了解社会知觉的特殊性和基本规律。本章重点: 1.感觉和知觉的概念 2.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 3.视觉、听觉的机制 本章难点: 1.感觉、知觉的过程 2.社会知觉的过程

诱因与动机产生的关系,动机的种类 应用:说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二〉 社会性动机

识记:交往动机、成就动机、工作动机 领会:成就动机的成分,工作动机理论

应用:影响成就动机高低的因素,社会性动机在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中的意义(三)动机理论

识记:本能理论、匮乏动机、成长动机、认知与期待理论

领会:马斯洛的需要层次

应用:用匮乏与成长动机理论、认知与期待理论解释人们在追求目标过程中的现象(四)情绪情感的概念

识记:情绪情感、心境、应激

领会:情绪与情感的区别,情绪情感表达的方式

应用:如何保持良好的心境

(五)情绪情感的功能 应用:说明情绪情感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作用

第八章人格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人格的基本概念与特性,了解人格的不同结构成分,掌握人 格的两个主要理论,了解各种人格差异,了解人格的测评方法,理解影响人格的重要因素。本章重点:

1.人格的概念与特性 2.人格的结构 3.人格理论

4.人格的影响因素 本章难点:

1.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2.人格理论 3.认知方式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人格性质

一、人格的界定

二、人格的结构 第二节人格差异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感觉概述

一、感觉的一般概念

二、感觉的生理机制

三、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第二节视觉

一、视觉刺激

二、基本的视觉现象

三、视觉的机制 第三节听觉

一、听觉剌激

二、基本的听觉现象

三、听觉的机制

第四节知觉--感觉的整合

一、知觉的一般概念

二、知觉的特性

三、知觉的种类 第五节社会知觉

一、社会知觉的一般概念

二、社会认知的过程

三、考核知识点(一)感觉的基本概念(二)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三)基本的视觉现像和机制(四)基本的听觉现像和机制(五)知觉的一般概念(六)知觉的特性和机制(七)社会知觉的一般概念(八)社会认知的过程

四、考核要求(一)感觉概述

识记:感觉的基本概念 领会:感受性和感觉阈限(二)视觉系统

识记:视觉适应,颜色的特性

领会:视觉产生的机制,色觉理论

(三)听觉系统

领会:听觉产生的机制,基本的听觉现像(三)知觉--感觉的整合

识记:知觉的概念,知觉的特性 领会:知觉的机制

简单应用:感觉的整合--知觉的形成

一、认知方式差异

二、气质差异

三、性格差异 第三节人格理论

一、人格特质说

二、人格类型说 第四节人格成因

一、生物遗传因素

二、社会文化因素

三、家庭环境因素

四、早期童年经验

五、自然物理因素 第五节人格测量

一、测验法

二、投射法

三、考核知识点

〈一〉 人格的概念与特性气(二)人格的结构

(三)人格特质说与人格类型说(四)认知方式(五)人格测量方法

〈六〉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四、考核要求

(一)人格概述

识记:人格、气质、性格、自我意识 领会:人格的特性,气质类型,气质与性格的区别,自我调控的三个系统 应用:如何看待人的气质差异(二)人格理论

识记:特质、个性特质、共性特质

领会:特质的种类,现代特质理论,类型的三种模式,特质说与类型说的关系。应用:描述各种人格差异的特征(三)认知方式 识记:认知方式

领会:各种认知方式差异的特点

应用:在教育中如何发挥不同学生认知方式的优势

(四)人格测量

领会:人格测量的主要方法(五)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领会: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四)社会知觉

识记:社会知觉的一般概念,社会知觉的特性 领会:社会知觉的基本过程

第四章 记忆与学习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记忆的基本过程、记忆的类别、记忆系统中各成分的特点及关系,应用:在教育中如何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特征

第九章人际交往与社会影响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过程和特点,人际喜欢和吸引的条件,人际关系的测量方法,群体的特征和结构,群体对个了解遗忘的规律及主动遗忘的作用、记忆与学习的关系,掌握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及学习策略。本章重点: 1.记忆的过程 2.记忆系统

3.遗忘的规律及克服遗忘的方法 4.学习的策略 本章难点: 1.记忆系统中各成分的特征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2.学习与记忆的关系 3.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记忆概述

一、记忆的概念

二、记忆的基本过程

三、记忆的类型 第二节 记忆系统一、感觉记忆

二、短时记忆

三、长时记忆 第三节 遗忘

一、遗忘的进程与遗忘曲线

二、遗忘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三、有意遗忘的作用

四、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 第四节 学习

一、学习的定义

二、学习过程的一般模式

三、学习的分类

四、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 体行为的影响。本章重点:

1.三维人际关系理论 2.人际沟通和人际吸引 3.人际关系的测量

4.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本章难点:

1.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 2.人际关系的测量

3.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人际交往概述

一、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

二、人际交往的理论

第二节人际沟通与人际吸引

一、人际沟通

二、人际吸引的条件

三、人际关系的测量

第三节群体及其对个人行为的影晌

一、群体的一般特性

二、社会影响

三、考核知识点

〈一〉 人际关系理论

〈二〉 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三)沟通的过程和模式

(四)人际喜欢和吸引的条件

〈五〉人际关系测量的原理与步骤(六)群体的概念和特征

(七)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四、考核要求

〈一〉 人际交往概述 识记:人际关系的概念(一)记忆的概念与基本过程(二)记忆的类型(三)记忆系统

(四)遗忘及遗忘曲线

(五)遗忘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六)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七)学习的策略与万法

四.考核要求(一)记忆概述 识记:记忆

领会:记忆的过程,记忆的类型(二)记忆系统

识记: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领会: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的特征与区别,记忆系统间各成分的关系

应用:说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条件,长时记忆储存与建构的特征、(三)遗忘 识记:遗忘

领会:遗忘曲线,遗忘的原因,有意遗忘的作用

应用:如何提高记忆能力(四)学习识记:学习

领会:学习的过程,学习的分类,学习与记忆的关系

应用:学习的策略

第五章 思维与创造性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思维的基本概念和过程,思维的基本特性,概念形成的过程与问题解决的实质和步骤,形成问题解决的有关理论模式,了解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掌握想像和创造性的概念、测量、影响因素等,掌握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和创造性训练的基本方法

本章重点: 1.思维的基本概念、过程和机制 2.概念形成的过程和有关条件

3.问题解决的过程、理论模式和方法步骤 4.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领会:三维人际关系理论,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

〈二〉 人际沟通和吸引

识记:沟通的概念、沟通的要素和模式 领会:人际喜欢和吸引的条件测量的基本步骤

〈三〉 群体及其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识记: 群体的概念、群体的功能,社会助长,从众,去个体化

领会: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简单应用:从众与服从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第十章,心理健康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掌握压力、挫折、焦虑等概念,理解和掌握压力、挫折、焦虑的处理策略,掌握培养健康个性的基本方法和途径。本章重点:

1.心理健康的标准

2.压力、挫折、焦虑的应对策略 3.健康个性的培养 本章难点:

1.压力、挫折、焦虑的应对策略 2.健康个性培养的有效途径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科学的健康观念

二、什么是心理健康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

四、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 第二节心理健康与压力 →、压力及其来源

二、压力的身心反应

三、压力的影响因素及其应对策略 第三节,心理健康与挫折

一、挫折的概念

二、挫折的产生原因

三、挫折后的反应

四、挫折的应对策略 第四节心理健康与焦虑

一、焦虑的概念 5.创造性的概念,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本章难点

1.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2.创造性的测量 3.创造性的培养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思维及其基本特征

一、思维的概念和特征

二、思维的过程和种类 第二节 概念的形成过程

一、概念的心理学定义

三、概念形成过程的研究 第三节 推理和问题解决

一、推理

二、问题解决的定义

三、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

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第四节 想像和创造性培养

一、想像和创造思维

二、创造性的测量和鉴别

三、创造性的影响因素和创造性思维训练

三、考核知识点

(一)思维的概念和过程

(二)思维的机制

(三)概念的形成过程和条件

(四)推理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五)问题解决的概念、理论模式和方法步骤

(六)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及其影响因素

(七)创造性的概念

(八)创造性的测量和鉴别

(九)创造性的影响因素和创造力培养

四、考核要求

(一)思维及其基本特征

识记:思维的概念,思维的特征 领会:思维的机制(二)概念的形成过程

识记:概念的性质和分类,概念的功能 领会:概念形成的过程和条件

(三)推理和问题解决

识记:推理的概念,问题解决的概念

二、焦虑的主要类型和产生原因

三、焦虑的应对策略

三、考核知识点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 〈二〉压力的概念、来源(三)应对压力的策略

(四)挫折的概念、类型、原因 〈五〉挫折的防卫方式(六)挫折的应对策略

(六)焦虑的概念、类型、原因(七)焦虑的应对策略

四、考核要求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

识记: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的标准 领会:增进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 〈二〉心理健康与压力 识记:压力的概念

领会:压力的来源,压力的影响因素、简单应用:压力的应对策略(三)心理健康与挫折

识记:挫折的概念,挫折的类型

领会:挫折产生的原因,挫折的防卫方式 简单应用:挫折的应对策略(四)心理健康与焦虑毕生发展 识记:焦虑的概念,焦虑类型 领会:焦虑产生的原因 简单应用:焦虑的应对策略

第十一章 毕生发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个体发展的基本理论,个体的认知发展过程,社会性发展过程,人生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与毕生发展的理论和意义。本章重点

1.个体认知发展过程 2.个体社会性发展过程 3.老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 4.毕生发展的意义 本章难点:

1.个体认知发展的基本问题 领会:推理的一般过程,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问题解决的理论模式和方法步骤

(四)想像和创造性培养

识记:想像的概念,创造性的概念 领会:创造性的测量和鉴别

第六章 智力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智力的基本概念及智力的不同类型,理解智商与智力的关系,了解智力的个体差异与发展特征,了解智力测验的指标与经典性智力测验,掌握智力的各种理论观点,掌握遗传、环境、教育在智力发展中的作用。本章重点: 1.智力的性质及类别 2.智商与智力差异 3.智力的理论 4.智力测验

5.智力的影响因素 本章难点: 1.智力的性质 2.智力的理论 3.智力的影响因素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智力概述

一、智力的性质

三、智商与智力差异

四、智力发展的特征 第二节智力的理论

一、智力的因素论

二、多元智力理论

三、智力结构论

四、智力的认知理论 第三节智力的测量

一、智力测验概述

二、心理测验的技术指标

三、经典智力测验

四、智力测验与性向测验、成就测验的关系 第四节智力的影响因素:遗传与环境

一、遗传因素对智力的影响

二、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

三、学校教育对2.个体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内容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个体发展的基本理论

一、心理发展的实质

二、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

三、影响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四、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节儿童期的身心发展

一、胎儿和新生儿的发展

二、婴幼儿的身心发展

三、儿童期认知和语言的发展

四、儿童期社会性的发展 第三节青少年心理的发展

一、青少年时期的身体发展

二、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发展

第四节成年期和老年期的心理发展

一、成年初期

二、中年期

三、老年期

三、考核知识点

(一)个体发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阶段(二)个体的认知发展过程(三)个体的社会性发展过程

(四)成年期的心理发展与社会适应(五)老年人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

四、考核要求

〈一〉 个体发展的基本理论

识记: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关键期2.领会: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应用:能够运用发展心理学实验设计模式进行实验研究设计(二)个体的认知发展 识记:认知发展的基本概念

领会: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理论,婴幼儿言语发展的基本阶段和特点〈三〉个体的社会性发展过程

识记:社会性发展的一般概念

领会: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内容,社会性发展研究的主题,柯尔伯格关于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理论,青少年个体个性发展的主要特点(三)成年期的心理发展 智力的影响

五、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识记:成年初期的主要发展任务 领会:中年危机的主要原因

简单应用:如何增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如何增进人生最优化发展?

考试命题的若干要求

(一)考试大纲是命题的根据,试卷中的命题不要任意扩大或缩小考试范围,也不能提高或降低考核要求。考试命题要覆盖到各章,适当突出重点章,体现本课程的重点。

(二)本课程在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分数比例为:识记占15%,领会占30%,简单应用占35%,综合应用占20%。

(三)合理安排试题的难易程度。试题难易程度可分为:易、较易、较难和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易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易占20%,较易占30%,较难占30%,难占20%。必须注意,试题的难度与能力层次不是一个概念。在各个能力层次中都存在着不同的难度,切勿混淆。

(四)本课程考试命题的主要题型有:名词解释、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题等。各种题型的具体形式可参见本大纲的附录。

附录:考试题型举例

一、名词解释: 差别感受性:是能觉察出同类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别量的能力。

二、单项选择题:

感觉阈限与感受性之间是什么关系?(B)A.正比关系 B.反比关系 C.对数关系 D.常数值

三、简答题:知觉的基本特性有哪些? 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记分说明:每个特性及对各特性的解释说明都应该得分。

四、论述题:

举例说明如何根据有关学习动机理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记分说明:说出2种动机理论以上可得三分之一的分,说出4条措施以上可得三分之一的分,举例得当又可得三分之一的分。

五、案例分析:

请对下面案例中张小平的心理过程进行分析: 张小平因患感冒在医院候诊,他发现旁边不远处有人在不断地抽烟,弄得他总想咳嗽,而抽烟者身旁就有一块“禁止吸烟”的警告牌,可那位抽烟人却视而不见,身旁的其他人以及护士也好像熟视无睹。张小平感到愤怒,他想对抽烟人发火,但却发现对方是满口粗言秽语的大汉,所以,张小平又决定忍气吞声算了。然而那个抽烟人竟走到了张小平的旁边坐了下来,还在不断地抽烟。这时,张小平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他怒气冲冲地找到了值班经理,大声地指责他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值班经理莫名其妙地看着张小平说:"你哪儿不舒服?不会是头脑有问题吧? 记分说明:

1.对张小平的感知觉过程进行分析,哪些剌激作用于他?引起了他什么感知觉?(占三分之一的成绩)2.对张小平的情绪情感过程进行分析,他产生了哪些情绪感?情绪情感又有哪些变化?(占三分之一的成绩)3.对张小平的行为反应进行分析,他是如何行动的?他的行动对他的心理过程又有什么影响?(占三分之一的成绩)

第一章

1.什么是心理学? 2.科学心理学何时诞生?它以什么事件为标志? 3.简述心理学各流派的主要观点与特征。4.简述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5.简述心理学各种方法的主要特点。

6.心理学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上有什么意义?

第二章

1.请解释下述概念:意识、注意、生物节律、日节律。2.意识有哪些不同的状态?这些状态与注意有什么关系? 3.举例说明集中不同的注意在生活中起什么作用? 4.睡眠可以划分为哪些不同阶段?各阶段脑电波的特点如何? 5.失眠有哪些种类? 6.催眠的原理是什么?它与睡眠有什么区别?

第三章

1.请解释下述概念:感觉、感受性、感觉阈限、明适应、暗适应、知觉、社会知觉。2.视觉是如何产生的? 3.简述主要的色觉理论。

4.基本听觉现象有哪些?听觉又是如何产生的? 5.知觉有哪些特性? 6.深度知觉、运动知觉、时间知觉的产生各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7.简述社会认知过程中信息整合的特点。8.讨论晕轮效应在教育过程中的不良影响。

第四章

1.请解释下述概念:记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图式、学习。2.记忆包括哪些基本过程? 3.如何对记忆进行分类? 4.简述记忆的三存储模型。

5.长时记忆是如何储存与建构的? 6.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有哪些条件? 7.为什么会遗忘?影响遗忘的因素有哪些? 8.举例说明你常使用的记忆术。9.简述学习的过程与分类。10.学习与记忆有什么关系?

第五章

1.什么是思维?思维有哪些种类? 2.什么是概念?简述一下心理学家如何用人工概念方法研究概念的形成。3.什么是问题解决?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方法有哪些? 4.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有哪些? 5.什么是推理?推理有哪些形式? 6.什么是想象?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7.谈谈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第六章

2.请解释下述概念:智商、比率智商、离差智商、常模、信度、效度。3.简述能力可以划分为哪些类型,智力与能力的关系又如何? 4.如何理解智力的个别差异? 4.如何解释人与人之间在智力上存在的个别差异? 5.请简述斯皮尔曼有关智力研究中的g因素理论。6.何谓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二者在发展上有什么区别? 7.什么是斯腾伯格智力理论中的元成分和操作成分? 8.智力测验可以划分为哪些类型,智力测验与性向测验和成就测验的区别是什么? 9.试说明影响智力发展的各种因素和作用。

第七章

1.名词解释:动机、需要、诱因、成就动机、交往动机、情绪、心境、激情、应激、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2.举例说明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

3.试以自己的体验说明动机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4.动机分为哪儿种?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在我们的生活中分别扮演什么角色? 5.如何培养较高的成就动机水平? 6.简述情绪与动机的关系。

7.情绪的基本成分与种类有哪些? 8.情绪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 9.情绪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有何影响? 第八章

1.名词解释:人格、人格特质、认知方式、气质、性格、投射测验。2.心理学家是如何看待人格的?人格具有哪些特性? 3.人格结构都包含哪些成分?各个成分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成分是什么? 4.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各对人格起什么作用? 5.比较并分析特质说与类型说这两种人格描述模式。

6.人格差异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对照各种人格差异的特点分析自己的人格特征。7.如何形成健康人格? 1.人格测量的方法有哪些? 第九章

1.什么是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 2.分析比较舒茨的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和霍曼斯的社会交换理论的异同。

3、什么是人际沟通?它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4、简述非语言沟通的类型和功能。

5、人际吸引的主要条件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6、什么是群体?群体有哪些基本特征?

7、什么是社会助长和社会惰化,它们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8、分析去个体化现象的发生过程和原因。

9、群体极化和群体思维会对群体决策造成什么影响?

10、从众与服从有什么区别?比较从众与服从的原因。

第十章

1.心理健康的概念是什么?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心理健康? 2.引发压力的原因有哪些?压力会带来什么样的身心反应? 3.想想自已是怎样应对生活中的压力的,试一试放松训练,并记录效果。4.什么是挫折?挫折后的反应有哪些?如何应对挫折? 5.举例说明什么是心理防御机制。6.焦虑包括哪几种类型?分别说明。

7.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例子,说明如何克服焦虑。

第十一章

1.什么是毕生发展?毕生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哪些问题? 2.发展心理学主要有哪些研究方法,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3.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各有什么影响? 4.如何认识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5.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包括哪些内容?柯尔伯格如何论述儿童的道德判断发展过程? 6.青少年时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和内容是什么? 7.成年人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和内容是什么? 8.回顾个人发展的历程,分析影响自已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9.利用毕生发展的观点,讨论如何科学合理地对自己的一生进行规划?

第五篇:心理学论文

关于压力下的大学生心理研究

论文摘要:近年来,大学生面临许多心理健康问题。一般认为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直接原因是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压力。因此,研究大学生心理压力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提高身心健康水平至关重要。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压力 调查分析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压力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人们已经认识到心理压力是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心理压力,是指有明显的压力感,并严重影响大学生正常学习和生活的一种心理状态。长期处于心理压力下的大学生,他们的心理、行为和生理都会遭到破坏,主要表现为心理上的不安焦虑、压抑、担忧、无助感和缺少安全感;行为上的易激动、行为冲动、暴饮暴食或食欲不振、丧失学习热情、对生活没有信心、消极行为增多;生理上的失眠、头痛和肢体的疼痛。心理压力已成为困扰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不利因素。本文希望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成因分析和应对策略探讨,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压力和应对心理压力。

一、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来源

1.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 调查发现,大学生心理压力主要包括学习压力、生活压力和就业压力等方面。有些研究把影响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因素进一步归结为竞争、经济 条件、学习成绩、人际关系、独立生活能力、校园环境、家庭环境、专业方向等8个方面。本次调查针对“您在大学生活中感到最苦恼的问题”在问卷中列出“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对学习环境不满意”“对教学质量不满意”“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满意”“找不到学习动力”“人际关系不和谐”及“其他”等12项因素。调查结果表明,就业压力列第1位,占35.6%;其次是学习压力和找不到学习动力,分别占19.7%和13.8%;经济压力居第4位,占9.3%。这一结果与以往的调查结果有所不同,在2006年同样的问卷调查中,经济压力排在第2位,这也与我国经济飞速 发展 的国情有关。但就业压力一直处在第1位,可见,对于大学生来说,就业压力是普遍存在的,就业压力同时带来学习压力和学习动力不足两种后果。2.不同地域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

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家庭所在地的大学生心理压力主要来源有一定的差异,农村 大学生心理压力中经济压力所占的比例相对于城市大学生要大,农村大学生经济压力15.3%,基本上是城市大学生经济压力(7.7%)的两倍;相对而言,农村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小于城市大学生,农村大学生学习压力占15.2%,远小于城市大学生学习压力(23.5%),这是由于农村大学生虽然经济条件不及城市大学生,但他们有较强的学习动力,因而学习压力小于城市大学生。

3.男女大学生心理压力来源的差异

调查结果还表明,男女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也有一定的差异,女大学生就业压力占41.7%,比男大学生就业压力(30.9%)多出10个百分点,这是由长期以来人们在认知上形成的一些偏见导致的。

一、大学生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

虽然大学生心理压力种类繁多,表现也不尽相同,但究其根源,不外乎大学生身心发展、心理品质和思想素质等几种因素。

改革开放日益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也已确立,这些都极大地影响到我们的思想、观念、心理及行为。大学生作为较高知识层次的社会群体,常常是最先敏锐地感受到社会变革带来的冲击。但面对社会变革他们有时会迷惑不解、难以适从,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大学生便很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同时,从大学生成长的角度看,大学生属于青年期,生理发育基本完成。但是,心 理学 研究表明,处在这一时期的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矛盾性最为突出,他们面临的最基本的矛盾是自我意识的矛盾,他们所设想的理想的“我”总是滞后于现实的“我”,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交错出现,内心矛盾冲突尖锐、激烈,心理和行为中易出现不协调现象。

二、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成因分析

(一)与学习有关的原因

1.学习中心地位的失落。一般来说,能进大学的学生在中学都是学习的佼佼者,无形中会产生某种过高的自我评价,对自己期望值很高。进入大学后,由于高手云集,很多学生发现自己的成绩平平,心里落差极大。有的学生为了找回自己在中学时曾经具有的学习优势,废寝忘食的学习,但仍不能达到自己的期望,从而对自己失去信心,反而不能正常的学习。2.学习负担过重。面对激烈竞争的社会,有的大学生除了学习自己的专业课以外,还学习社会急需的课程,辅修专业的课程,再加上计算机、外语过级考试的重压,使他们处于超负荷的运转中。长期下去,不但学习效果不佳,而且神经紧张、失眠、考试怯场等多种焦虑并发症也会相继出现。

(二)与人际关系有关的原因

1.对人际交往缺乏正确的认知。在大学,同学来自四面八方,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习惯和处世方式,这就要求大学生在交往中应保持尊重、宽容的心态。但是,有些大学生在与同学交往时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就是正确的,对和自己不同的想法和行为不与认同,从而极易与同学产生矛盾,不能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2.缺少人际交往的技能。应该说,每一个大学生都有交往的需要,但由于性格上的原因或以前生活环境的影响,缺乏与人交往的经验和技能,不能与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比如,一些性格内向的大学生不善于在人群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各种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也因害怕失败而回避参与,这使他们的交友圈子越来越窄,几乎没有什么朋友,每天独来独往,内心非常孤独、痛苦。

(三)与自身有关的原因

1.自卑与自尊的冲突。自卑是许多贫困生最为重要的心理特征。来自农村的贫困生,在和城市同学的比较中,发现自己在学习以外自卑能力的不足,在物质生活上的巨大反差,而忽略了自身优点,产生自卑。同时,这些同学又很自尊,渴望通过自我学习优势的发挥来弥补不足,维护自尊。但由于环境所导致的自我评价和认知上的失调,造成了内心自卑和自尊的冲突。

2.理想与现实的反差。有些大学生特别希望自己在人群中成为被关注的对象,但又苦于自己成绩平平、相貌平平、能力平平、家境平平,缺少特长。期望与现实的矛盾让他们非常痛苦,内心冲突十分激烈。如果这种内心冲突得不到及时缓解,他们就会产生焦虑、自卑甚至抑郁的心理。

(四)与择业有关的原因

1.社会原因。随着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统包统分”的就业模式向通过市场实现“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模式的转变,一方面给大学生施展才华提供了机遇,另一方面也给缺乏实践和社会经验的大学生带来了挑战,尤其是对于一些没有名气、层次不高的地方高校学生更是如此。大学生普遍表现出求职焦虑,对前途担忧,缺乏竞争意识,自信心不足。

2.缺乏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目前,我国许多高校还没有系统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指导和训练,使大多数学生不能及早地对未来的职业进行规划,并有计划逐步实施。大多数学生并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有的学生甚至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自我的盲目和职场竞争的激烈给学生带来很多的不安和焦虑。

3.大学生就业压力为中等程度,并具有阶段性的特点,大学毕业班学生是就业的高压力群体.就业压力的来源依次为就业竞争环境、专业供求矛盾、缺少求职帮助、自我认识与定位、职业素质评价、就业心理预期.大学生对就业压力的认知首先倾向于外部归因.其次,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心态研究,提出强化树立大众化教育的就业观、深入落实就业工作社会保障体系、积极营造诚信就业的市场秩序和氛围、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大力完善高校毕业生人才招聘市场等转变大学生就业心态的措施,从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好转.再次,提出创新机制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从找准办学定位、创新工作机制、培养模式着手,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目标,采取一系列措施搭建大学生就业平台,以求取得良好效果.三、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策略

(一)正确认识压力

1.压力是不可避免的。人在生活、学习和工作过程中,压力、困难、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面对压力的时候,不必抱怨,必须勇敢面对。

2.辩证的看待压力。压力对人既是威胁,又是挑战。当一个人正视压力,压力就会表现出多方面的积极意义。压力能使大学生正视自己、积累人生经验,变得更加成熟;压力可以使人发现自身潜力、看到生命价值、充满自信。

3.压力是可以控制的。有些大学生在面对压力时,常感到无能为力。其实,压力情境多数是可以控制的。即使不能完全战胜压力,至少也能减轻压力造成的损失程度。

(二)正确认识自己

1.自我分析。自我分析就是充分认识自己的优点和弱点,长处和短处,通过有效的自我分析,全面、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一个人只有正视自己,既承认自己的价值,又能坦然面对和接受自己的不足,才能变得成熟、自信,从而避免因过低自我评价所带来的自卑和过高自我评价所产生的失落和抑郁。有些大学生的压力就是源于不会“认识”自己,不敢“认识”自己,不愿“认识”自己。比如,有的学生对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缺点和不足缺乏客观的认识,对自己没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评价,导致在职业选择时,或过于自负,期望值高;或过于自卑、胆怯,期望值低。

2.自我规划。对于大学生来说,自我规划就是在自我分析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自我和外在因素,对自己的未来做出可行性设计,并制定行动计划。一个能自觉进行自我规划并成功执行计划的大学生会表现的充实、自信,压力感较轻。但从我国大学生目前的情况来看,能够在大学期间做出自我生涯规划的人还很少。

(三)积极行动

“好心情来自好行动”,这句话至少为我们应对压力提供两点启示:第一,面临困境时,积极行动;第二,要进行有效行动。实际上,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得不到缓解,大多是只想不做,缺少行动。由于缺少行动,许多并不难于解决的问题又累积成新的困扰。因此,行动是摆脱压力最好的办法。但是,也应注意到,不能盲目行动,而是要进行有效行动。为了确保每一次的行动都成功,就要使行动分步进行,以部分缓解压力,增加信心,最终实现摆脱压力的目标。

(四)主动寻求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的重要性在于对处于压力情境下的大学生给予一定的心理保护和援助,降低压力感,提供应对压力的策略。首先社会支持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当大学生面临困境时,如果能及时得到父母、朋友、同学和老师有效的安慰和鼓励,就会减少压力感,减少负性情绪的产生,降低压力对个体身心健康的危害性。其次,社会支持可以提供工具支持。当大学生面临压力情境时,社会支持良好的大学生可以从他人那里获得必要的指导,或应对压力的策略。但大学生能否获得社会支持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是否主动寻求支持。人们更愿意向主动寻求社会支持的人提供关心和帮助。从对我国大学生的调查来看,大学生主动寻求社会支持的情况不容乐观。刘广姝(1998)调查发现,大学生一般并不会主动寻求社会支持。大学生在遇到烦恼时,只有11.02% 的人主动寻求帮助,84.4% 的人很少或偶尔寻求帮助,4.58% 的人根本不寻求帮助。所以,大学生在对待社会支持上要认识到社会支持的重要价值,具有主动寻求支持的意识,在困境中主动向同学、老师、朋友以及心理咨询人员求助.参考文献:

[1]车文博.当代西方心理学 新词典[M].[2]王富荣,茅默.理工科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调查研究[J] [3] 卢家楣,贺雯,刘伟,卢盛华。焦虑对学生创造性的影响 [4] 黄坚厚:《青年的心理健康》 [5]黄希庭,徐凤姝:《大学生心理学》

[6]黄希庭,郑涌:《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 [7]江光荣:《心理咨询与治疗》

[8]江光荣:关于心理健康标准研究的理论分析 [9]姜宪明:《大学生心理自我保健》 [10]曹东:大学生创业难在何处世哲学

下载心理学论文大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心理学论文大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心理学论文

    心理咨询师工作总结 熊芳林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多年,遇到很多前来咨询的人,不同的人、不同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时间、背景各异,在提供咨询支持的同时,也让自己累积了很多的体会......

    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学论文之人际关系 会计1001 林小丽 1030060120 人际关系指社会人群中因交往而构成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的社会关系,属于社会学的范畴。 人不是孤......

    心理学论文

    情感,心理,生活 —论大学生的情感心理 管工学院11信管1班 20114476程亚蒙 作为情感复杂的生物,我们人类的心理很大程度上是由情感决定的。现在,我们从情感方面对大学生进行一下......

    心理学论文

    (2009-2010 第二学期“心理学”课程论文) 自我成长分析 上心理学课的第一天,老师就问我们:“我是谁?”这个问题我们都曾不止一次在问过自己。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似乎可以脱口而出说......

    .心理学论文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期末论文 姓名:李虹 学号:20100411077 班级:会专10-11 摘要 社会在发展,同时大学生的思想也在飞速发展,大学生的心里健康问题......

    心理学论文

    XXXXXXX 选修课程 心 理 学 小 论院系:XXXXXXXXX 姓名:XXXXXX 学号:XXXXXX 日期:2011-11-13 题目:大学生心理健康近年来,大学生群体中由于心理问题造成的个体行为偏差不断增......

    心理学论文

    浅谈挫折教育对小学生心理成长的研究 【论文摘要】: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既然遭遇挫折是人生必经的坎儿,那么我们就必须教孩子学会接受挫折。与其一辈子替孩子遮风......

    心理学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素质教育下中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出现的问题及策略心理学论文 姓名: 培训学校: 班级: 学号: 浅谈素质教育下中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出现的问题及策略 培训学校: 姓名: 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