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售后服务成本的管理
售后服务成本的管理模式
良好的售后服务是实现企业销售目标的条件之一,是我们对顾客的庄严承诺。但服务需要成本,承诺的服务项目越多,标准越高,成本也越高。售后服务成本与一般性成本的区别在于,它是事后成本,即产品完成销售并核算利润后才逐步体现的成本,它对销售利润、经营业绩、企业资产的影响是隐性和滞后的。正因为如此,售后服务成本的隐性和滞后性往往被各取所需的运用于调节利润、业绩数据,造成资产空洞。被运用的情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企业的产权关系和考核办法。这种不规范的操作将对企业的资产质量造成危害,不利于企业做强、永续经营。
服务成本包括材料成本和费用成本两部分。为了提高响应速度,维修周转备件必须充足。但参与循环的维修备件将进入持续的跌价损失过程,已不可能再用于生产销售。维修备件的跌价损失是服务成本的体现形式。随着销售量的增长,提取的备件数量与日俱增,维修备件库的账面规模将逐渐膨胀。当维修备件库账面规模与生产材料库规模比例接近极限值,而制度又不能保证及时跌价处理时,将出现资产结构性危机。
在XX公司7月末的资产结构分析报告中,一组数据赫然纸上,维修备件账面规模已达到1900万,约相当生产材料库存规模的24%,并以100万/月、1200万/年的速度稳定递增,三年保修的成本代价逐渐显现。跌价损失未列入计划,到年底将达到2400万元的水平。以上数字意味着:
(1)在总资产规模不变的情况下,生产、销售流动资金必将以100万元/月、1200万元/年的速度递减。如果新增净利润不足以弥补,将出现流动资金不足,严重影响销售任务的完成。
(2)库存资产结构将出现进行性比例失调:以维修备件库存增长为特征的库存资产规模扩张;或者是库存总体规模受控下的生产性库存收缩伴随维修备件库存扩张。后者势必影响销售。
(3)资产出现空洞,质量下降。以维修备件账面金额与实际价值严重不符为特征的库存资产质量严重下降,导致总体资产质量下降。
(4)虚增利润。以不计、少计维修服务备件成本换取利润的虚增。如果本年度维修备件不做跌价处理,全年可虚增利润约1000万元,数额不小。今后几年消化这部分成本的负担将异常沉重,说是潜伏危机也不过分。
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问题的严重性。在严格控制维修备件领用的同时,深刻检讨现行财务制度对维修备件处理存在的问题,推行稳健的财务管理办法,及早防犯风险。
现行管理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
1、售后服务成本管理的滞后性
目前,许多从事生产IT类最终产品的公司承诺顾客三年保修,供应商则对整机厂承诺一至三年保修。表面上看似上游供应商全包了,实际却并非如此。多数生产最终产品的公司为了竞争需要,都建立了自己完整的服务体系,树立自己的服务品牌,以服务推动销售。响应速度是顾客评价服务好坏的重要指标,也自然作为企业考核售后服务部门业绩的重要指标。为了提高服务响应速度,维修服务部门必须备足周转备件,备件只好自己出资购买,并以备件库存资产形态存在;偶尔供应商也无偿提供少许零单价周转备件。备件库的建立通常采用移库方式,直接从生产材料库移库到备件周转库,财务未做成本核销处理。由于产品保修时间长达数年,维修备件在库时间跨度也长达数年之久,并逐步跌价至残值为零,周转备件的跌价损失构成维修服务响应速度的材料成本。由于备件在持续跌价过程中时价难于评估,财务也就很难对库存维修备件作跌价处理。售后服务成本呈现鲜明的滞后性和隐蔽性,而隐性和滞后的问题在管理中往往容易被忽略。因此,维修备件作为库存资产的管理与生产材料库有很大的不同,难度相当大。
2、维修备件成本的财务处理
财务制度规定企业应从当年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库存跌价准备金。准备金制度是一种防范危机的补救措施,即对库存资产不定期的盘点、评估,资产跌价损失部分以准备金填补,确保资产质量。准备金模式的本质就是承认售后服务成本的滞后性,并在随后的日子里逐步摊销。
从资产的风险防范、安全性看,这种制度很不错。从管理的角度看,准备金的提取相当灵活,是一种缺点。许多企业经营者出于业绩考核、分配的需要,并不乐意损失到手的利润业绩,没有按规定提取足额的准备金。在业绩和资产质量两者中间,更多的选择前者,因为后者的指标是软性的,或者根本不考核。后果必然是利润失实并过度分配,资产质量下降,最终损害投资者权益。
其次,动用准备金对备件库存实施跌价处理,从管理角度看是一种事后行为,库存的实际跌价在前,补救在后。其不足之处在于没把工作重点放在对库存资产结构、库存资产质量的过程监控上,而是既成事实后“亡羊补牢”的“篱笆”,以准备金贴补资产损失。后发处理对管理的改善效果不佳,在财务两次跌价处理的期间,维修备件成本长时间处于待摊状态,售后服务成本的隐性和滞后性在管理中往往容易被忽略。换句话说,没把售后服务的维修备件损耗处理为产品销售显性成本的一部分,因而产品营销、策划、制造者不必为售后维修成本犯愁。其结果是销售定价的规则被扭曲,轻质量、重采购成本导致返修率上升,部件品种太多、通用性差导致维修备件库品种太多,数量居高不下,服务成本上升。
解决办法
要做强企业,必须在确保资产质量前提下追求合理利润。思路要变,勇于面对现实,“实为创业之本”就体现在这里。售后服务的维修备件成本应进入产品销售成本,隐性变显性,滞后变实时,总量控制,残值回收。
1、维修备件成本进入产品销售成本
表面上看,产品销售成本上升了,会给销售带来压力,影响利润完成,其实这只是隐性成本变换为显性成本,成本变现提前,总成本并未增加。现实将迫使我们采取各种弥补措施,改善经营工作质量,把显性成本的影响压缩到最小。例如,科学策划产品、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合理定价、控制损耗、转移部分维修成本压力给供应商,等。这种变换的优点在于:
*时效性强,员工的成本意识提高,维修备件成本按比例实时摊入产品销售成本,并在定价的过程中加以考虑,及时消化,最终有利于实现合理利润;
*账面库存资产规模得到有效控制,各项财务指标改善;
*总库存资产中跌价损失成分减少,资产质量提高;
*备件库存资产的财务处理简单化,利润的水分减少;但这并不意味着放松对备件库的有效管理。
2、备件库账面规模总量控制
在以上变革完成前,由于历史原因,备件库资产未如期执行跌价处理,账面规模已相当可观,可能造成严重的资产结构性问题,必须采取总量控制措施,抑制账面规模继续膨胀。由于IT产品通常保修3年,维修备件3年应折旧完毕。备件库规模应以过去3年的销售总成本、本年度销售总成本(计划)、存货年周转次数按比例设置控制点。例如,假设过去3年总销售成本为30亿元,若按0.7%提取周转备件才能满足服务的需要,备件总金额约为2100万元;三年跌价处理完毕,平均每年必须跌价处理700万元。因此,备件库账面资产规模应控制在1500万以下,比较安全;根据本年度销售总成本(计划)、存货年周转次数计算的库存资产控制规模为1亿,备件库存账面资产规模约占库存总资产的15%,则库存总资产中85%可作为流动资产使用,不影响生产和供货。备件库账面规模超过1500万元的部分,必须强制性分批跌价处理完毕,进入成本。随着企业赢利能力的提高,有计划的将剩余部分全部处理完毕。
3、强化备件残值回收工作。
例如,修旧利废、选择部件最佳寿命点拍卖、并以拍卖所得用于备件升级,或冲减备件费用;选择最佳的部件淘汰、替代方案等,是减少跌价损失的有效手段。该项工作要求客户服务人员有高度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必须推行有效的考核激励措施。售后服务部门应成立专门的修旧利废工作小组,长期从事此类工作。
4、业绩考核
制订保证资产质量前提下合理的利润指标,业绩利润考核剔除坏账和库存跌价损失。
财务制度用平均应收款周转天数、年存货周转次数来衡量。其中,年存货周转次数描述年销售额和月均期末库存规模的比例关系,牵涉两个要素,需要时间的积累,使用起来不直观。况且售后服务的备件在库时间长达数年,规模较大,用该项指标衡量不见得合理。
较好的办法是根据前三年总销售成本的百分比(例如0.6%-0.7%),核定备件库账面规模最高限额,超过部分,年终考核利润时强制跌价处理,冲减当年利润。备件全部进入成本后,问题就不复存在了。
第二篇:售后服务管理
公司售后服务管理
售后服务本身同时也是一种促销手段,通过售后服务可以提高企业的信誉,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提高推销工作的效率与效益。现代理念下的售后服务不仅包括产品运送、维修保养、提供零配件、业务咨询、客户投诉处理、问题产品招回制、人员培训以及调换退赔等内容,还包括对现有客户的关系营销,传播企业文化,例如建立客户资料库、宣传企业服务理念、加强客户接触、对客户满意度进行调查、信息反馈等。
个人认为,做为一家智能制造设备企业,售后服务是从研发开始的,一台优秀的制造设备从一开始设计就要考虑到维修、保养等售后工作的内容,从设备完成设计的那一刻起,设备的保养、维修条例就已提上日程。
售后工作的几个重点:
(一)技术力量
1、挑选合适的售后服务人员:公司的售后服务员工是公司与客户间的纽带,是直接面对客户的公司代表,所以他们的仪表、态度、技术、应变能力都会对客户带来直观的印像。所以,售后服务人员的选择是相对苛刻严格的,要对他们进行管理和服务方面的培训。除了一般的基础性知识外,还需要根据公司的特点及文化,制定出管理和服务的标准化文件出来,要求受培训者掌握这些标准化文件的内容。
2、强化技术能力和应变能力:自动化设备的研发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特别是现在市场对时效性要求极高,这就意味着设备不可能在完成装配后进行充分的测试,从而使设备不可避免的带有未知的技术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大部分还是要售后服务人员去发现,去描述,去偿试解决。这就要求售后服务人员应具有对设备有很高的理解能力、自身有较高的相关技术及快速应变能力,这样才能较好的完成售后服务工作。
3、强调服务意识:所有涉及售后服务的工作人员要有明确的服务意识,要把客户满意做为首要工作任务,要耐心听取客户的抱怨,及时反馈客户的要求,认真分析客户存在的问题,妥善处理好与客户端相关人员的关系。在公司内部同样需要强调服务意识,对外出工作的售后服务人员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生活上的关心,让他们有安心、舒适的工作环境。
(二)成立售后服务信息汇总、调度中心,完善售后服务流程
1、建立统一的服务电话
目的是将所有客户的信息汇总起来,以便对结果控制。因为售后服务不是简单的应对客诉,客户最终对服务是否满意才是我们应该真正关心的,否则不到位的服务形成对公司的负面影响。所有客户投诉都统一电话联系到信息中心专职人员,再由信息中心将信息传递到相应的个人,信息中需要将客户的需要体现清楚。
2、信息中心负责客户服务的确认,服务报告的汇集整理,各个客户服务质量的评估,以及售后服务的回访等工作,同时协助客服人员处理报销、行程安排等日常工作。
3、售后服务流程必需简捷方便:每个客户都希望设备问题第一时间得到处理,而售后服务必定是有个过程,都需要一定的流程来控制,所以,售报服务流程就需要简捷、有效,便于操作。
4、专职人员撑控信息中心:信息调度中心的人员需必须熟练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以便于处理常规的操作指导,电话中就可以帮助客户解决操作难题或者排除一些非故障原因,避免由于误操作而引起不必要的上门服务信息产生,要学会从以往服务档案中查找到相关问题的处理方法,及时提供解决方案给客户或客服人员。
(三)不定期视察售后服务的状况
1、回访客户:对于公司的客户,要经常做回访,直到顾客使用熟练为止。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客户总会遇到许多问题,特别是机械类的东西,定期的维护保养及使用一段时间之后需要更换零部件,都需要及时的提醒客户及时处理,这样设备才能更好的运行。
2、举办研讨会
选择一个适当的时机,邀请客户来参加研讨会(或者新产品发布会),请他们为公司提合理化建议,同时也可以让这些客户去认识更多的人,这是一项利人利己的工作。举办研讨会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这些客户相互认识,相互交流,增加客户以公司的认同感,同时也是你对客户真诚的一种展现。
(四)学会聆听客户的诉求
1、从头到尾对顾客所说的话要从头到尾耐心地听。一般人如果听到对方重复话题,不免都想阻止对方,于是就说“我知道了”,不想让对方再说下去。但是要求所有客服人员一定把这些反复的话当作重要的环节来耐心地听完。
2、听出真意:在与客户谈话的过程中或者是了解、商讨对策的过程中,你要注意地去听,听出客户真正的用意在哪里,看他们有什么不满或者抱怨的情形。让顾客把他的问题说出来,听出真意。
3、让顾客想出对策:在客户提出的问题实在没有办法解决时,也可以偿试让客户帮你想出对策。当我们用心去为客户服务,用心地关心客户,客户也想出最好的解决问题的对策来。售后服务保障措施
1、公司售后服务维修部门定期进行例行电话回访,了解设备使用情况等。
2、公司将安排不定期的工程师例行巡检、维护以确保产品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3、公司售后服务部将派遣设备技术支持工程师定期或不定期到用户现场走访,帮助用户进行设备系统状况检测,了解设备的运行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帮助用户进行预防性的维护。解答用户与产品维护有关的问题,了解用户的服务的满意程度和新的需求。
4、定期组织从事售后服务的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强化业务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提高职业修养,对客户使用本公司产品所反馈的各种质量信息进行及时的分析和处理,以满足客户对我公司提供一流服务之期盼。
5、建立《产品质量反馈卡》制度,对所有使用我公司产品的客户档案,均以电子档案存储,并有转人经常性的进行客户回访和电话联系,更好地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从而不断地促进公司产品质量的提高,使广大客户真正得到最优先的服务。
6、售后服务响应时间:在接到维修电话后以良好的服务态度、便利快捷的方式在30分钟内响应,并在24小时内赶到维修现场,维修现场实施连续不间断工作,争取在开始服务24小时内排除故障。质保期内的维修保养内容
公司所有维修设备应根据维修保养手册及相关规程,进行定期检修及保养,并制定相应季度月度保养计划及保养项目。售后服务人员认真执行保养计划及保养检修项目,以便尽可能延长系统设备正常使用寿命,减少紧急维修机会。保养检修记录及更换零配件记录完整、真实,由使用方工程部监理设备维修档案。
第三篇:售后服务管理
售后服務管理
1.制定和实施各个部门员工的提奖方案,和绩效考核。
2.明确所有岗位在职人员的岗位职责。
3.按行业要求、公司要求等合理制定相关工作流程、章程
4.负责主持售后服务中心日常工作的开展,监督指导业务接待、索赔员的工作,协调各部门及与其它部门的关系,保证全体员工有很好的工作状态。
5.负责接待和处理重大客户投拆工作。
6.负责对顾客满意度的改进,进行总体协调,保证成绩稳步提高。
7.负责部门各项会议的定期召开,对日常工作进行总结,并不断改进、优化
8.负责与授权公司和市场信息交流与沟通,各报表与文件的审核、签发。
9.负责售后索赔事件的最终认定、处理。
10.负责抓好车间维修质量、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
11.负责公司各项制度在本部门的宣导及信息的传递。
12.负责商务发展计划的制定、实施、改正、评估(PDCA)。
13.开拓市场,做好当前市场分析和营销路线。
14.管理制定各部门人员培训内容及团队建设。
15.完成上级领导交给的其他工作。
16.提高自身业务水品,自身修养,不断改善。
17.争取一年为售后服务员工做一件实事。
18.提高员工满意度(每月单独约谈员工一次,知其所要)。
19.严格控制运营成本,减少浪费开支。
20.组建客户档案信息管理,带动CS部门工作。
21.公司设备养护管理和监督。
22.等……
第四篇:售后服务成本分摊谈判方案
售后服务成本分摊谈判方案
甲方:北京国美电器有限公司 乙方:宁波奥克斯空调有限公司 策划人:卜朵
国美电器 背对背演讲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
我们团队是北京国美电器有限公司,我公司本次谈判派出了由公司总经理带队,销售经理、公司售后部主管、公司财务、以及法律顾问组成的谈判小组。
本次谈判主要是与宁波奥克斯空调有限公司就售后服务成本分担的问题展开谈判。
我方谈判的目标是与宁波奥克斯空调有限公司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我公司在此次谈判中的优势主要在于我方集团是中国最大的一家家电及消费电子产品零售为主的全国性连锁企业,信誉度高,实力雄厚。
在谈判开局我公司拟采用感情交流式开局,把对方引入较融洽的谈判氛围,中期我们将采用红白脸策略,层层推进策略,逐步推进,达到我们的谈判目标。
谈判主题
希望与奥克斯公司达成共识,维持与他们的长久合作,达到双赢的目的。
谈判团队人员组成总经理: 公司全权。
压价的筹码。
中期阶段:
红白脸策略:适时将谈判主题从品牌知名度不足的定位上转移合资合作及长远利益上来,把握谈判的节奏和进程,从而占据主动
层层推进,步步为营的策略:有技巧地提出我方预期利益,先益后难,步步为营地争取利益 把握让步原则:明确我方核心利益所在,实行以退为进策略,退一步进两步,争取更大的投资,充分利用手中筹码,适当时可以增加销售场地来换取其它更大利益
突出优势:以资料做支撑,以理服人,强调与我方协议成功给对方带来的利益,同时软硬兼施,暗示对方若与我方协议失败将会与其他的投资商谈判
打破僵局:合理利用暂停,首先冷静分析僵局原因,再可运用把握肯定对方形式,否定对方实质的方法解除僵局,适时用声东击西策略,打破僵局
休局阶段:
如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原有方案进行调整
4最后谈判阶段: 把握底线:适时运用折中调和策略,严格把握最后让步的幅度,在适宜的时机提出最后底线。埋下契机:在谈判中形成一体化谈判,以期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达成协议:明确最终谈判结果,出示会议记录和合同范本,请对方确认,并确定正式签订合同时间。
奥克斯
背对背演讲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
我们团队是宁波奥克斯空调有限公司,我公司本次谈判派出了由公司总经理带队,销售经理、公司技术部工程师、公司财务、以及法律顾问组成的谈判小组。
本次谈判主要是与北京国美电器有限公司就售后服务成本分担的问题展开谈判。
我方谈判的目标是要求对方降低卖场销售折扣点,以及国美承担一部分售后服务成本。
我公司在此次谈判中的优势主要在于我方集团位列中国500强企业、中国信息化标杆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并为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和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的常设单位。
在谈判开局我公司拟采用感情交流式开局,把对方引入较融洽的谈判氛围,中期我们将采用红白脸策略,层层推进策略,逐步推进,达到我们的谈判目标。
谈判主题 谈判主题
通过此次谈判,北京国美电器有限公司与我公司谈判售后服务成本分担与售后扣点合作。以合理的条件让双方满意,达成协议,并发展长期的合作关系。
谈判团队人员组成
总经理: 公司谈判全权代表 销售经理:负责重大问题的决策 技术部工程师:负责技术方面问题 财务顾问:负责财务方面的问题 法律顾问:负责法律方面问题
我方核心利益及优劣势分析
(一)我方核心利益
要求对方降低卖场销售折扣点。要求国美承担一部分售后服务成本。
解决合作问题,争取双方长期合作关系,获得利益。
我方优势
奥克斯集团创于1986年,产业涵盖电力、加点、通讯、地产、医疗、投资六大领域,并在宁波、南昌、天津、上海、深圳、东莞等地建立七大产业基地。集团位列中国500强企业、中国信息化标杆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并为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和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的常设单位,拥有“三星”和“奥克斯”中国驰名商标和两个中国名牌产品。目前,奥克斯集团空调年产能达700万台,奥克斯空调是中国空调行业的领军品牌,产品远销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我方劣势
品牌深度不够。
缺乏足够的资金,强大自身。国内空调行业竞争加剧。
谈判目标
保证我方的利益最大化。
希望国美电器降低卖场的销售扣点。希望国美承担一部分售后服务成本。谈判底线:
要求对方出资额度每年500万元人民币充当售后。保证我公司竞争力。
由对方负责进行部分广告宣传。争取对方与我方长期合作。
第五篇:如何加强成本管理
如何加强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存在的误区:
1、成本控制的广度与深度不够。从深度上看,往往只重视生产过程的节约,而没有向成本与技术、成本与安全、成本与质量的最佳配合上寻求控制。从广度上看,成本控制有名无实,成本控制措施事中核算多,事中控制协调和事前预测决策少,管理措施多,技术措施少,致使成本控制措施不力,成本与技术脱节,没有很好地发挥技术工作在成本控制中的作用。技术管理不受目标成本的控制,特别是在技术设计上,既不受目标成本的限制,也很少有技术成本的分析对比,形成了技术设计就是成本需要的局面,缺乏“优化设计就是减少投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思想意识。
2、成本降下来以后就放松甚至停止了对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就会保持不住或不保持已降低的成本水平,结果就会导致降低成本后的反弹,控制不持续,到头来成本水平又提高。成本管理的措施:
一、树立全员、全面、全过程的成本管理和控制。
树立全员、全面、全过程的成本管理和控制。不但要了解每一分钱是花到了什么地方,并且不能只依靠财务人员去管理成本,成本是在过程中发生的,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生产、销售和服务等过程的运作都会发生成本。由于财务人员管理的涉及面小,只能对一部分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不能深入到所有过程和整个系统中,导致出现管理盲区,如:采购过程中发生的成本是由采购人员去控制的,采掘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成本是由生产人员控制的等等,这些过程是财务人员无法控制的,财务人员核算的数据往往是和生产作业联系不起来的,所以单纯地依靠财务人员去管理成本是有局限性的,是管不住的,管理的结果大打折扣,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所以系统性的问题还要系统地去解决,各类人员都应具有成本管理的职责和意识,只有全员、全面和全过程地去管理和控制才能最终实现降低成本的目的。
二、加强成本管理,提升控制成本的能力。
第一,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强化各项预算定额和费用标准的约束力。忌把全面预算管理作为财务部门的工作。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上下结合、全员参与的管理方式,只有在全员参与的情况下,才能充分调动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执行力,发挥预算管理的效果。为了确保预算各项主要指标的全面完成,必须制定严格的预算考核办法。
第二,完善事前成本管理,开展科学的经营决策,推行目标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深化改革,必须研究各种方案的可行性,从中选取最优方案,以谋取企业最佳经济效益,从而使成本管理向预防性管理方向发展。采用倒推成本法,综合考虑,根据盈亏指标,倒求出成本目标。在此基础上,层层落实责任制,特别是落实成本管理的领导责任制,健全在矿长领导下的生产矿长、总工程师的成本领导责任制,抓好成本目标的落实,明确标准,与薪酬挂钩,严格奖惩兑现,以此增强领导抓好成本管理的自觉性、主动性。建立四级目标成本管理机制围绕“事先预算、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生产成本管理思路,逐步建立起了矿、队、班组、个人四级生产成本管理体系,各成本核算人员要懂经营,尤其要熟悉生产技术及成本最低化理论和方法,坚持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掌握成本核算理论方法,进行科学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分析,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本控制,达到责、权、利的统一。第三,提高材料物资的综合利用率。严把材料投入关,从使用部门编报计划、职能部门审核、厂领导审批三个环节施以控制,努力提高材料计划水平,在使用过程中,每月根据生产任务安排下达月度材料专控指标,依据现场生产条件和工作任务量,由车间队长按总额或总量控制、审批。职能部门对材料按不同类型分类进行管理,对大型材料,如钢丝绳等,采用集中管理法,跟踪考核。生产队伍需要投入大型材料时由跟踪人员根据施工现场情况批签使用数量,跟踪人员定期清点检查材料使用情况,根据清点检查情况进行考核。由于无法对使用队伍考核大型材料费用,但必须对其使用管理进行考核,也就是说大型材料的丢失、人为损坏、报废以及不合理使用等情况对使用单位进行考核即跟踪考核。对大型材料要及时早回收,先易后难,既可减少占用,也可提高复用。对一般材料,采用费用承包管理、机制考核。一般材料与大型材料相比使用相对稳定、消耗均衡、但不易跟踪,因此对于一般材料的投入采用费用承包的形式进行管理,即根据各生产单位生产任务和工作性质,参照往年的消耗情况,下达指标进行费用承包管理。第四,建立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成本领导组,既要对生产技术负责,又要对生产技术的经济效果负责。通过新技术、新工艺的运用或通过小改小革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效,第五,加强对非直接生产部门的业务监管,尽量减少非生产性支出。大力倡导节约意识,采取必要的激励手段。对非生产性支出可以引入零基预算理念,在制定预算时,不考虑去年或近年来的实际消耗,只考虑本年是否有需要为预算基础,控制发生在业务招待支出、差旅支出、办公支出等方面的不合理支出,努力降低管理费用。
三、成本的控制和管理应该是不间断的、持续的,讲求效益原则。
在成本管理过程中,不但要考虑如何降低成本,而且要保持已降低后的成本水平。要把成本管理活动当成一种降低成本的运动,如果在成本降下来以后就放松甚至停止了对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就会保持不住或不保持已降低的成本水平,结果就会导致降低成本后的反弹,控制不持续,到头来成本水平还会提高。成本无时不刻不在发生,对成本的控制和管理也应该是不间断的、持续的,不但要降低成本,还要保持住已降低的成本水平,只有保持住已降低的成本水平,降低成本的工作才有意义,成本管理的结果才能满足预期的目的。只有做到了降低、保持,再降低、再保持,才能把成本降到尽可能低的水平。成本管理除降低成本外,还应讲求成本效益原则。树立多花钱,多赚钱的观念,提高成本如能带来高于成本的利润就可行。脱离成本效益原则,一味的强调降低成本会带来负面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