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返乡农民工创业动机及激励因素分析
返乡农民工创业动机及激励因素分析
摘要:创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是持久的,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可以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可以解决部分就业问题。以创业带动就业,正是当前很多地方解决农民增收和就业问题的一条新思路。要想更好的鼓励和引导外出务工农民利用所学到的技术和经验返回家乡去创业,就要分析促使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动机,了解影响其返乡创业的因素,进而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更好的扶持政策,来吸引和扶持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
关键词:返乡农民工;创业动机;激励因素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0)06-0050-04
三农问题历来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增长的瓶颈之一。而关于如何增加农民收入的问题,又是我国在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需要重点把握的核心问题。从目前来看,我国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外出务工,但农民要想留在城市,就要面临极大的生存成本。因此,以积累一定的资金、技术后返回家乡发展,就成为现实中众多农民工的最终选择。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既可以增加创业者的个人收入,同时又可以拉动就业,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由于返乡农民工通过在外的打工经历,开阔了视野,积累了资金,掌握了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因此在实际的创业经历中,他们创业成功的几率也会更高。
一、返乡农民工创业动机的理论分析
我们将返乡农民工创业界定为在外出务工农民中,一些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为实现自我价值及财富的增加,选择从城市返回农村,利用其在城市务工期间积累的资本、掌握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充分利用其获得的信息等资源,依托家乡资源优势,借助国家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机会,回到家乡创办工商企业,或者从事农业产业化生产或经营的行为。要分析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首先应明确促使在外打工的农民回乡创业的因素,即外出务工农民决定返乡创业的动机有哪些。国内外学者做了很多有关创业动机的理论研究,国内也有很多学者针对农民创业的动机做了分析,通过将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和分析,本文旨在找出影响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动机因素。
(一)创业动机理论
肖恩(Shane,2003)将创业动机看做是创业者的一种意愿,一种自发性。他认为,创业动机是指包括成就需要、自我效能感、控制源、创业目标等在内的个性特质。高德纳(Gartner,1994)认为,创业动机是个体自身的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推动新生企业家通过冒险的创业活动而涌现出来,并不断的成长。罗比绍(Robichaud,2001)提出,创业动机是企业家通过经营企业的所有权所要寻求的目标,因此由创业动机主导的企业家目标就决定了企业家的行为模式,从而间接地决定了企业的成功与否。韩力争(2004)提出,创业动机作为内部动因推动着个体或群体从事创业实践活动,这一内部驱动力使创业主体处于积极的心理状态,并保持着较强的选择性、倾向性和主观能动性。胡学军(2005)认为,创业动机作为内部的动因和驱动力,促使受教育者从事或计划从事创业的实践活动。顾桥等(2005)从马斯洛需求层次论出发,提出创业者的创业动机从根本上来说源于两方面需求的激励,即经济方面的需要和社会方面的需要。其中经济方面主要指生理和安全需求,包括吃、穿、住、行等人类生存的最基本需要,解决这些需要的根本途径就是通过经济的手段,因此说创业的原始动机往往都是出于创业个体对经济利益的追逐。社会需求主要指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包括地位、名誉、成就、认可等心理上的需求。这些需求都是在基本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才衍生出来的。因此从这两种创业动机出发,提出了他的创业动机模型。
(二)农民创业动机理论
我国理论界对于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近年来,随着农民工返乡创业热潮的不断发展,农民工返乡创业现象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并积累了一定的理论成果。
在关于农民创业的动机问题上,郭军盈(2006)提出,农民选择创业的根本动机是追求经济收益,即在创业过程中农民为对创业利益的追逐。因此,农民是否选择创业,或是否选择继续创业取决于其所从事的创业活动能否带来创业利益。农民通过创业能获得的利益包括个体利益、组织(企业、家庭)利益和社会利益,在这三种利益中,社会利益只能是在前两种利益得到满足的基础上才会追求,因此对于个体利益和组织利益的追求是农民选择创业的根本动机。谋求生存、摆脱贫穷等创业动机从根本上说都是农民追求创业利益的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其本质仍然是一种利益。
袁雯妮(2007)认为,促使农民工决定返乡创业的动机主要受到三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随着城市就业压力的逐步加大和由于我国城乡经济社会二元结构的长期影响所导致的城市与农村之间、市民与农民之间的各种不平等,推动着外出务工农民放弃继续留在城市的想法;其次,随着农村劳动力输出地创业环境的改善和农民留恋故土的“乡土情结”,吸引着外出务工的农民返回家乡去创业;最后,农民从自身考虑,出于追求经济收益的最大化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从而选择进行创业。其中对农民工是否决定返回家乡去创业影响最大的是输出地创业环境的改善和追求经济收益最大化这两个因素。
(三)返乡农民工创业动机的内涵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其中最基本的需求是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只有最基本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们才会考虑更高层次的需求。对于创业者来说,经济性需求就是指生理和安全方面的需求。因此创业者选择进行创业时,一定会有经济利益方面的考虑,这一点在返乡农民创业者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在人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就会考虑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创业者在决定是否进行创业时,不仅仅只是为了增加经济收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还会有地位、成就、名誉、尊重、认可等心理方面的需要,对于返乡农民创业者来说,也是如此。
从顾桥等(2005)提出的创业动机模型出发,我们可以探讨返乡农民工创业动机的内涵,分析返乡农民工创业动机的发展变化。对返乡农民工来说,其创业的动机既有经济性动机,也有社会性动机,而且同普通的创业者相比,返乡农民工由于自身的实际状况,其经济性动机要强于普通的创业者。也就是说,与普通的创业者相比,返乡农民工在创业时,追求经济利益的愿望更加强烈。现实生活中,返乡农民工的两种创业动机会随着创业活动的开展发生变化。经历了一段创业历程之后,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活动如果比较成功,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其创业动机就会逐渐向社会性动机靠近;如果创业带来
的收入和预期目标大致相符,其创业动机将不会发生较明显的变化;而如果创业所带来的经济收益低于返乡创业者所在区域的平均收入水平,或者同预期目标差距较大时,创业者追逐经济利益的愿望就会更加强烈,其创业动机将会进一步向纯粹的经济性动机靠近。
因此,可以看出返乡农民工的创业动机既有基于追求经济利益的经济性动机,也有基于追求社会效益的社会性动机。其中最根本的创业动机还是源自创业个体对经济收益的期望,基于对创业活动所能带来的创业收益的追逐,这一点在创业初期表现得尤为明显。但是随着返乡农民创业者收入的提高,也可能在初次创业之后选择进行二次创业时,创业者已不再单单追求经济收益,而可能更加看重创业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包括地位、成就、名誉、尊重、认可等心理上的满足。
二、返乡农民工创业激励因素
现实中返乡农民工的创业动机决定了其是否萌生创业的意愿,但创业的发生不仅要求有创业的意愿,还需要创业者对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包括寻找和评估现实中的创业机会,寻求和利用掌握的资源等等。因此,现实中创业行为的发生是与两方面内容相关的,分别是创业者的个体激励因素和外部环境的激励因素,也正是这两种因素激励着返乡农民工创业行为的发生。
(一)返乡农民工的个体激励因素
创业者选择创业的行为一定有其自身因素的考虑,通过考虑自身的各种需求,再将所拥有的资源同机会相结合,最终才有了实际的创业行为。因此,激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首要因素就是其自身的各种创业需求,既有经济利益方面的需求,也有社会利益方面的需求。经济性需求。对返乡的农民创业者来说,一方面,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要远低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这使得广大农民希望增加经济收入,提高生活水平,改善居住环境。另一方面,大多数农民之所以选择进城务工,本身就是为了增加收入、开阔眼界、学习技术,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出于经济收益方面的考虑,希望获得比农村更高的经济收入。所以当他们学习了技术、开阔了眼界之后,通过将自己的成本与收益进行对比,选择继续留下打工还是返回家乡自主创业,如果认为回乡创业的预期收益更高,他们就会选择返回家乡,进行创业。社会性需求。促使返乡农民工选择创业的动机不仅仅只是出于经济方面的考量,还有对地位、尊重、成就等社会性需求的考虑。进城务工的农民虽然收入上有所提高,但处于给人打工的地位上,经常会受到排挤和轻视。而且进城务工的农民多是以临时工的角色受雇于他人或某个机构,生活并不稳定,频繁流动。农民进城务工就意味着远离家人和朋友,以放弃友谊和亲情为代价来换取相对较高的经济收入。因此,从这些因素出发,农民工就会有返乡创业的需求。加上农民工在打工期间,开拓了眼界,学习掌握了技术,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增强了市场经济的意识,从而一部分农民工的思想就发生了变化,不再满足于单纯增加收入,而是希望取得一定的成就,获得名誉和地位,被人尊重。对进城打工的农民来说,要在城市进行创业,将要面临极大的困难和阻碍,因此就有部分农民工将目光重新投向农村。在农村创业的成本阻碍相对于城市会小一些,而且对于返乡的农民创业者来说,其可利用的资源也更多,所以部分农民工有意愿重新返回家乡,以自己掌握的技术和经验,利用创业机会去开创一份自己的事业,满足返乡农民创业者自身的社会性需求。
(二)外部环境的激励因素
创业者基于个体的经济性需求和社会性需求产生了创业的念头之后,并不一定就会去创业。创业者还需要分析外部的其他因素,之后才会将自身拥有的资源同创业机会结合起来去创业。返乡农民工是否选择回乡创业,其自身的经济性需求和社会性需求只是导致其选择创业的一方面因素,返乡农民工还要考虑分析外部的其他因素,然后才会做出返乡创业的决定。这些因素包括制度体制的影响、相关政策措施的影响、就业压力等等。城乡经济社会二元结构的影响。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导致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得城市与农村、城镇居民与农民之间存在着诸多不同。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虽然不会阻止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但却将城市劳动力划分为本地劳动力和外来劳动力两种类型。由于这种城乡经济社会结构涉及户口制度、医疗制度、教育制度、就业制度、报销制度等多方面的内容,因而使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不仅仅在收入上与城市的劳动力存在差异,而且在包括就业身份、地位、教育、保险、福利在内的多个方面都与城市居民存在很大的差异。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往往从事着城市中最累和最危险的工作,超时劳动和超强度劳动现象很普遍,工资一般较低且没有保证,拖薪欠薪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且通常不能获得平等的就业权利和公共就业服务,再加上常常受到城市居民的轻视和排挤。因此,一方面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迁移,另一方面也使得部分已经进城的农民工由于不适应恶劣的工作、生活环境而产生返回家乡的想法。因而,对于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来说,我国城乡经济社会二元结构所带来的城乡居民地位不平等,就成了促使他们选择回乡创业的一个外部环境因素。就业压力的影响。一方面,城市的就业压力在不断加大,既有下岗职工,又有不断从企业分离出来的多余人员,这些城市劳动力严重挤压了进城务工农民的就业空间,而且各个地方为了缓解地区的就业压力,纷纷出台一系列不合理的政策措施,设置重重壁垒,限制进城务工农民同城镇劳动力“抢饭碗”,这就使进城打工的农村劳动力不得不选择回乡就业。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农业需要的劳动力数量不断下降,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农业领域的就业压力在不断地加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市场的竞争日趋正规,传统的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户――乡镇企业,由于不能很好的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纷纷倒闭,只有少数真正存活下来,跨入现代企业的行列中。因此,农民工在严峻的城市就业形势下选择返回家乡时,无法再像以前那样选择进入乡镇企业工作,而且即使进入乡镇企业,收入也并不高。所以对于那些希望提高收入,改善生活状况的返乡农民工来说,以自己在外打工所积累的经验、技术、资金进行创业,就成为一个相对较好的选择。相关政策措施的影响。促使农民工选择返乡创业的相关政策措施主要指包括金融支持、教育培训、相关配套基础设施的提供等在内的一系列政府政策,这些政策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返乡农民工的创业行为。一方面,国家出台和实施的一些支农惠农政策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使农民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去创业;另一方面,各地政府意识到创业对于地方经济增长的持久推动作用,纷纷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回家乡,利用他们在外打工所学到的技术、经验和才能去创业,既能够增加地方的财政收入,又能解决一部分劳动就业问题。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势必会对外出打工的农民产生较大的影响。由于有了相应的政策扶持,使外出务工农民看到返回家乡去创业的成本相较于以前下降了,创业的行为得到了地方的认可,因此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这些人的返乡创业意愿。而且随着返乡农民工在地方政策的扶持下,创业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还会在当地形成示范效应,吸引更多的外出打工农民返回家乡创业,扩大当地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规模。
第二篇:如何支持和激励农民工返乡创业
————如何支持和激励农民工返乡创业
伴随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庞大的农民工群体的出现已成为我国社会独特的风景,他们被称为“新工人阶层”。这个群体处于中国社会底层,因生存压力而充满活力,是中国社会的底层精英。这一群体对农村社区建设和中国的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和深入,一些企业裁员或倒闭,致使大量农民工失业返乡,给社会就业、保障和和谐带来了一定压力,如何支持和激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
一、支持和激励返乡创业的意义
农民工返乡创业是我国劳动力资源在新形势下进行优化配置作出的又一新的选择,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异地转移的复归。虽然此时的复归会给社会带来一定压力,但是,如果以系统的眼光和辩证的观点来看,特别是从资源和资本的关系来分析,这不是简单的复归,它既是挑战,也更是机遇;既是压力,也更是动力。它必将对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增加农民收入、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大力倡导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大力倡导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有利于贫困地区实现突破发展。
近年来,贫困地区劳务输出的规模不断扩大,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外出务工人员总量逐年攀升,劳务输出已成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农民工在外经过工业化、城市化、市
场化洗礼,有市场经济观念、技术管理能力,一些人在外面就已是成功的创业者,企业家。积累了一定的资金、技术和经验,为回乡创业提供了资金、技术、市场和社会资本。人才、技术、资金的回流可以有效逆转过去劳务输出带回的资金,除了用于生产生活,存在银行的资金大部分又回流到发达地区,当地经济发展一直面临资金瓶颈的形势,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金钥匙。从当前情况看,一些比较成功的农民工回乡创业、兴办实体,走出了一条离土不离乡的创业之路,不但就近就地吸纳安置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而且成为了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事实证明,大力倡导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有利于扩大投资、引进外资,稳步推进城乡发展,必将对贫困地区实现突破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大力倡导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有利于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长期以来,经济结构不合理,第一、二、三产业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过去农民进城就业,在带来劳务收入的同时,也使农村失去了相当多受过一定教育的农村青壮劳动力。外出就业,造就了一批新型产业工人和技术管理人员,回乡创业使他们中的一部分又回到农村,成为农村发展和建设的骨干力量。他们回乡除了从事农业开发、工商服务业以外,有的还担任村干部。外出农民工通过回乡创业,把资金、技术、信息带回家乡,既有利于将发达地区的新思想、新技术、新观念带回家乡,给广大农村注入发展活力,带动农村文明程度的提升,也有利于发展壮大一批中小企业,促进产
业结构调整,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有效促进商品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据有关调查显示,农民工回乡创业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与商品农业发展相结合,有1/4以上的农民工回乡后从事农业开发,其中从事规模养殖的人数最多,占一半以上,成为商品农业特是畜禽业发展的带头人,带动周边大量户农户参与生产,形成特色农业的专业村和养殖小区。通过发展农产品的规模养殖、种植、加工、流通服务,不断拉长当地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推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协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的商品化、规模化和结构调整。
(三)大力倡导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有利于抵御金融危机的影响,推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四)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农民的家庭经济收入60%左右来自外出就业,通过外出务工,进一步增加家乡的购买力,提升了家乡的消费水平。虽然家乡的经济可能还没有工业化或工业相当薄弱,但大部分劳动力已经在外“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蓄积了回乡创业、推进结构变革的能量。处于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紧要关口,引导外出农民工回乡创业,不仅有利于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扩大内需、抵御国际经济危机的战略决策,也有利于就地就近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促进工业和民营经济的发展,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因此,我们要从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外出农民工回乡创业的重要意义,进一步转变职能,为农民工回乡创业提供项目指导、技能培训、政策扶持等全程服务,吸引更多的外出农民工回乡创业。
二、支持和激励返乡创业的主要对策
在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中,要遵循“尊重创业,因势利导,积极支持,完善服务”的方针,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和全方位的服务,使一批又一批曾经在全国各大中城市或沿海发达地区务工经商的农民工,陆续带着技术、项目、资金返回到家乡创业,具体实施中应做到“六个到位”
(一)农民工创业服务网络体系。
一是要建立县、乡、村农民工创业三级服务体系。县级应该成立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劳动、农业、教育、土管、扶贫、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的联席会议,研究和解决农民工返乡创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乡、村应该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服务工作站,及时了解掌握农民返乡情况、创业意向和困难,配合劳动部门定期组织创业培训和发布创业信息。二是要加大宣传引导。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大力弘扬创业精神,广泛宣传政府鼓励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积极报道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好典型、好经验,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三是要建立创业信息发布平台。加强对返乡创业农民工的信息服务,及时公布各项行政审批、核准、备案事项和办事指南,发布法律、法规、政策和各类市场信息。为返乡创业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创业信息、信贷咨询等服务。通过建立完善的农民工创业服务网络,加强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的组织推动作用,明确部门职责和任务,分工负责,加强协调,形成工作合力,确保涉及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二)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扶持政策要到位。
要研究制定做好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扶持体系,进一步明确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扶持措施等方面的内容,在工商登记、资金、技术、税费、创业培训、人员招聘、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优惠,提供工商、税务登记、土地使用等手续办理的“绿色通道”,使农民工返乡创业建厂办证方便、快捷,并享受同招商引资一样甚至更为优惠的待遇保障返乡农民工的合法土地承包权益,对生活无着的返乡农民工要提供临时救助或纳入农村低保。同时,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鼓励农民就近就地创业。要结合实际制定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养老保险办法,解决养老保险关系跨社保统筹地区转移接续问题。要建立农民工统计监测制度,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农民工发展变化情况。
(三)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扶持资金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扶持资金要到位。
一是要扩大小额信贷扶持范围,把原来不属于小额信贷扶持对象的农民工返乡创业者纳入扶持范围,对农民工务工能人返乡创业自筹资金不足的,政府应给予贴息贷款。二是对创业吸纳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的,应按失业人员数量和每人5万元以内的额度实行“捆绑式”贷款。三是政府用于开发性生产经营项目的资金,在使用方面应向返乡创业农民工倾斜,促使信贷对返乡农民工创办的养殖业项目以及非农产业项目给予优先支持,千方百计解决农民工返乡创业资金短缺的瓶颈问题,提高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信心和成功率。
(四)农民工返乡创业用地问题解决要到位。
要将农民工创业用地纳入城乡发展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坚持执行国家严格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政策,因地制宜,妥善解决农民工返乡创业用地问题。在农民工发展产业、建设房产等用地过程中,政府部门要积极协调、指导,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小城镇和乡村的存量非农建设用地,允许地方通过农村集体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先补后占,并从中拿出一定比例作为农民工返乡创业用地。适当减免集体非农建设用地规费。在不破坏生态环境、不损害农民权益的前提下,适扩大荒山、荒坡、荒滩等非耕地的利用。适当扩大荒山、荒坡、荒滩等非耕地的利用,保证农民工创业优先用地,并精减办证程序、环节和费用。
(五)农民工创业辅导和培训体系要到位。
要多渠道筹措返乡农民培训专项资金,对部分失业保险有节余的地方,可适当调节失业保险基金用于返乡农民工的培训。要整合各部门的培训资源,拓宽培训范围,开展有特色的种养培训、用工定向培训、技能提升培训,对参加培训的返乡农民要给予培训食宿补贴。积极提供创业指导、创业咨询和信息服务,帮助他们熟悉有关政策法规,掌握经营管理知识,提高创业能力、就业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提高他们的创业成功率,提升创业者适应市场变化、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激发创业热情,逐步实现自主创业,培养一批创业带头人。要充分发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功能,将公共就业服务延伸到村,深入到乡村送政策、送培训、送服务、送岗位。
(六)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环境改善要到位
要积极开辟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建立“一站式”服务网络。要全面落实创业优惠政策,转变政府职能,增强公仆意识,简化投资手续,解决部门关卡多、办事难等问题。对农民工返乡创业,人劳、银行、财政、工商、税务等部门应该减免各种收费,简化各种程序,提供“一站式”服务,努力为返乡创业者提供各种便捷的服务。对返乡创业发展经济、扩大就业的带头人、优秀个体和私营企业经营者应该给予表彰,总结其经验,发挥其示范作用。当前,声势浩大的返乡创业潮在全国农村悄然兴起,资金、技术、人才、信息以及新观念的回流,对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推进县域经济新,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应倍加珍惜这“危”中之“机”,用现代思潮为乡村文明补课,用返乡劳力为农业生产补缺,返乡的不仅是劳动力,更是生产力。让他们在为自己谋求出路的同时,吸纳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带动城乡经济的繁荣,加快推进本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篇:返乡农民工创业制约因素的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市委政府总体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根据当前工作的需要,我镇对返乡农民工创业情况进行了专题研究,从围绕全镇创业形势和“和谐白沙”建设的需求出发,剖析了制约我镇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各种因素。
一、基本情况
我镇农业人口17427人,外出劳动力2360人。截止5月,我镇回流返乡农民工回总数1200人,回流返乡农民工已再次实现转移就业累计1160人,占回流总数的97%。其中以多种渠道实现自谋职业860人、创业300人;回流返乡农民工尚未实现转移就业累计40人。创业有主要有畜牧养殖、零售百货、零售五金、零售饲料、经营建筑材料、餐饮等行业。
二、取得的成绩
1.推动了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镇党委政府鼓励回乡创业者成立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的作用带动群众,带动了特色产业的发展。近年来,以农村经济专业合作社为“助推器”,加快畜牧业发展,推进农村经营体制改革,是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措施,目前我镇已注册登记农村专业合作社16个,注册资金达一千万余元,会员248户,联系会员3372人,实现利润收入680万元。在具体的工作中充分发挥生猪、旧院黑鸡、野鸡等专业合作社的带头作用,把镇域内的几个生猪养殖合作社注册为生猪养殖联合社,优化资源,抵御市场风险,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专业合作社仍维持了健康发展,大力带动我镇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年出栏生猪3万头,黑鸡1万只,野鸡8000只,山羊1000头。
2.为失地农民工就业创造了条件。回乡创业者在镇域内兴办各种实业,不但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就业机会。白沙镇由于高速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而失地的农民上千人,就业压力巨大。政府积极出台创业优惠措施,为失地农民创业提供机会的同时,积极协调回乡创业者所办实业,优先录用本镇失地农民,很好的解决了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
3.创业者带回了先进管理经验、经营理念。返乡创业者大多在外面学习了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经营理念,对地方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如往川坝村支部书记张茂林在外打拼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回乡后成立了大面山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合作社建立党支部,将基层党建和企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为合作社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一做法,得到了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达州市委组织部、万源市委组织部的充分肯定。
4.减少了留守儿童、空巢老人之家,为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
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激增,而且多为青壮年,留下了独守空房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孩子得不到有效的教育管理,老人得不到应有的照顾,更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回乡创业者带回的不仅是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满腹创业激情,也带回了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期盼,同时为社会稳定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制约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因素
1.融资困难。大多数返乡农民工虽积累一定资金,但创业资金缺口仍很大,只能通过银行贷款解决。但部分外出务工人员找不到担保人员或没有抵押资产,又无金融服务组织牵线搭桥,加之贷款手续复杂,周期长,成本高,资金筹集成为阻碍农民工创业的最大障碍。导致有些企业虽有生产订单,但生产能力不够,急需扩大生产,又无法贷款,只能从民间借高利贷,回收利润只够偿还高利贷,更谈不上企业发展。
2.企业用地难。一是返乡农民工兴办各种实体需要加工场地和生产车间,由于无用地指标,导致企业用地困难;二是要发展基地,实行土地承包后,农民既不愿意在土地上有更多投入,加之劳动力少,处于半荒状态,但又愿意将土地经营权进行流转,导致回乡农民创业所需基地建设困难。
3.基础设施建设制约创业需要。农民工回乡创业地点一般都选在城镇,因为集镇更靠近市场,物流量相对较大,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相对较好。我们调查中发现各地方普遍存在水、电、路、通信、交通、能源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及其配套设施建设跟不上企业发展需求的问题,这不可避免会直接导致交通运输成本高,产品交易周期拉长等问题,增加了企业的投资附加成本,降低了企业的利润率和市场竞争力。
4.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机制和服务工作相对滞后。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机制还不健全,没有组建有力的服务机构,缺乏对农民就业的有效组织与指导,劳动力市场发展滞后,在提供创业中介信息、服务方式等方面不能满足广大农民工的创业需求。而且有些部门对返乡创业者在办理相关手续还存在中梗阻问题。
5.创业者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返乡创业农民工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在外务工时更多的是学习了一定生产经验部分管理经验,缺乏经营经验和拓展市场的能力,回乡创业时在选择项目、市场定位、发展前景等方面极易出现决策判断偏差,加之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不强,导致企业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四、解决制约返乡农民工创业问题的办法
1.搭建回乡创业融资平台。镇
第四篇: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调查
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调查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提倡全民自主创业政策的引导和鼓励下,不少在外打工、经商有所成就的农民工陆续带着信息、技术、资金、项目等返乡创业,吸纳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加快了城镇化进程。但是农民工在自主创业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问题,尤其是在经验、资金等问题方面。为了全面了解掌握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的基本情况,更好地推动创业就业工作,本文从返乡民工创业就业现状、成果与问题等方面入手,走访诸多返乡创业的成功人士,进一步进行实地事情调查,力求为当地农民工寻求新的发展提供思考,同时也丰富自我,为我个人未来的人生发展汲取经验。
关键字:农民工 返乡创业 现状 成果 问题 对策与建议
农民工返乡创业不仅是引进生产力,把先进的文化、先进的管理方式和资金引回来,而且通过返乡创业、领办企业,有力推动了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实现了由普通打工者向创业者的转变,形成了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创业的格局。现将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
(一)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步伐加快,农村劳动力呈双向流动的局面 农民工回乡创业步伐正在明显加快,它打破了农村劳动力长期向城市和发达地区单向转移的旧格局,呈现出农村劳动力双向流动的新局面。返乡创业者往往选择到土地、劳力成本较低的家乡来发展,这种亦工亦农的形式,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农忙时,可以顾及家里的农田,农闲时到企业打工,农民在家乡就可以获得两份稳定的收入。
(二)创业者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企业规模较小,结构单一
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方向都与个人之前所从事的行业相同或者有关联,大多农民工在以前的就业中主要从事的是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因此,他们在初始创业时,通常选择的是手工操作为主,产品科技含量偏低,以占领本乡本土市场为主,场地小,规模小,结构单一的行业,主要依靠自有结余资金,亲朋好友帮扶资金,资金回笼快,见效收益快。
二、农民工返乡就业的成果
(一)把优势资源引向农村,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城乡差距 农民工返乡创业部分集中在集镇和县城,既增加了集镇和县城的实际人口,又增加了经济总量、扩大了税源,加快了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步伐,改变了不发达地区乡镇企业薄弱局面,促进了民营经济、县域经济的发展,对于缩小城乡、区域间的差距意义重大。
(二)加快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
返乡创业者通过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扩大了农业经营规模;通过对农业的资金支持,提高了农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改善了农业的基础条件;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产品原料基地,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有力促进了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农业和商业的有机衔接与结合,有效开拓了市场空间,从而更加有效地发挥返乡农民工的作用,促进新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农民工返乡创业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工反乡创业的愿望以及认识不足
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的思想认识还不够明确,这与我们有些地方政府的服务思想还不够明确有很大关系。地方政府认为农民工回乡创业交税少,发展慢,对本地经济发展、财政增收作用不大。农民工回乡创业进不了园区,也得不到对外资企业提供的优惠政策和多项服务,这就形成与外商和较大企业之间的不公平。
(二)创业资源的短缺 ①创业和融资环境较差
当前返乡农民工在创业中资金缺乏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主要依靠自筹资金,这点资金,对于创办企业、搞生产性经营所需资金额来说,只是杯水车薪。由于资金不足,尽管有市场前景较好的项目,创业者也是举步艰难。
②用地难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在涉及到征用农民土地问题的时候,也存在政府部门没有处理好与被征地农民之间的关系。很多农民工刚返乡创业时都是租用厂房、民房,或是用自家住房进行生产运营,当企业需要进一步扩大规模生产经营时,就直接涉及到用地的问题。我调查到的业主普遍反映当前用地存在严重困难,用地难问题严重地限制着企业的规模生产。
③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 我在调查中发现各地方普遍存在水、电、路、通信、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及其配套设施建设跟不上企业发展需求的问题,基础设施建设普通存在道路过窄、路况不良、通信设施差、信息不畅通等问题,这不可避免会直接导致交通运输成本高,产品交易周期拉长等问题,增加了企业的投资附加成本,降低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和市场竞争力。
(三)农民工创业经验不足,整体素质偏低
管理落后,经营不善,是农村的个体、私营企业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创业人才的整体素质偏低,文化水平不高,思维方式比较传统,营销观念落后,市场开拓能力差,短期行为严重,缺乏长远眼光。严重制约着创业就业者对新事物的接受速度,使得创业者较难分析把握市场需求和动态,进而不利于企业和个人的进一步发展。
四、农民工返乡就业的对策与建议
(一)积极引导,为农民工创业就业引导方向
树立一批返乡创业典型,评选表彰农民工返乡优秀创业者,广泛宣传他们的创业事迹,组织典型人物现身说法,对回乡创业发展经济、扩大就业的带头人、企业家和优秀个体、私营企业经营者给予表彰,总结其经验,发挥其示范作用。注重鼓励引导,提高全社会对返乡创业的认识,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从而吸引更多的成功人士返乡创业,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加强创业宣传,开展亲情招商活动
抓好对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的宣传引导,有利于促进社会对返乡农民工的正确认识,增强社会各界对返乡农民工的理解和支持,促使返乡农民工积极就业创业,确保社会稳定。作为政府职能部门要积极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宣传媒体,加大对返乡农民工创业政策的宣传力度,宣传推介一批返乡农民工自力更生、就业创业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呼吁社会关注返乡农民工。大打亲情牌,营造浓厚的回乡投资氛围,增强有投资能力农民工的投资愿望、投资意识、投资荣誉感。
(三)增加返乡农民工的创业便利 ① 拓宽融资渠道
农民工是一个弱势群体,作为政府,应该努力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创业资源,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渠道解决创业融资困难问题,增加农村资金供给,对符合要 求的农民工创业者从贷款额度、还贷时间上放宽限制,改善对农民工回乡创业的融资服务。逐步放宽政策,允许民营金融机构进入民间融资领域,促进资金信贷的市场竟争,激活金融机构的信贷机制,积极吸引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入股。
② 政府高度重视,实行各项优惠政策, 拓宽准入条件
要正确引导农民工返回当地镇和县城所在地创业,以促进小城镇经济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凡是国家法规没有明令禁止和限制的领域,地方政府部门不得自行设置限制条件。简化审批程序和办事手续,清理和规范收费项目,推行联合审批。规范政府行为,政府监察部门畅通投诉渠道,及时处理和纠正侵犯企业合法权益、干扰正常经营的违法违规行为。
③ 优化创业环境,为农民工返乡就业提供平台
要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要保护已经开始具有市场意识的返乡农民工的创业热情,把一切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生产要素都调动起来,放手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现,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以城镇为中心,搞好小城镇发展规划。加速城镇化步伐,做好硬件建设,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意识。
(四)对创业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和指导,提升农民工创业能力
政府部门可以联合当地的创业培训机构,对创业人员开展阶段性的创业培训活动,为农民工提供免费培训,为企业发展培训工人,提高农民工的科技文化水平与劳动技能水平,降低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行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了城镇经济的繁荣,成为改善乡村面貌、提高当地群众收入、提高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科学合理地引导和鼓励那些已经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开阔了视眼、学到了本领、积累了资金、掌握了信息的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对于协调城乡、地区发展,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新矛盾,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五篇:农民工返乡创业典型材料
高飞在大山上的领头雁
(乡镇 上报人员)
姚海定、男、布依族、1976年10月5日出生、中共党员、蔗香镇蔗香村计生协会会长、蔗香镇创业致富带头人。
每当火龙果开花挂果季节,蔗香公路低码头渡口,增添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沿路水泥桩上红、黄、白花相争艳,鳞形果球红沿线,这就是蔗香火龙果。
蔗香渡口路口100亩的火龙果是姚海定于2011年2月份引进种植示范基地。据了解姚海定1997年和村里的青年,一起南下广东打工,在东莞街口一家玩具厂打工,当时工厂效益不太好,薪水少,家里有老有小需要照顾,他寻思着打工不是他的出路,1999年他结束了打工生涯。两年后返乡,接着龙滩库区移民开始,家乡的拆迁有序地开展,几年后移民建房建好,家人安居乐业。他就开始寻思找发展致富路子,正当他寻思无路之时,恰逢省农科院到蔗香调研,并组织培训亚热带水果种植技术,姚海定第一个踊先报名,在培训期间认真学习,不耻下问,在老师的引导下,他决定在码头路口处实施100亩火龙果种植示范。
培训结束,他就带着家人所有劳动力上山,砍草、挖坑
整地,联系果苗,他坚信“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按老师教的种植技术程序逐一进行,经过几个月的努力,100亩的火龙果示范基地现在人们的眼前。不知情的过路人,看到码头公路上下,栽有整齐序的一根根水泥柱,不知有人在干啥?后经了解,才知道是蔗香姚海定在栽火龙果。
俗话说“种庄稼、三分种七分管“,为了确保示范成功,姚海定在地头建一个临时工棚,在果园内认真抓好管理,种耕除草,浇水施肥。夜间又作人工授粉,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终于在2013年6月火龙果熟了,蔗香第一家火龙果开始上市。在当地,他的举动传为佳话。
从那时起,他带动村里的几家农户栽起了火龙果,随着国家对农村的政策扶持越来越好,罗甸县有人来蔗香投资种植火龙果,有人在成立火龙果种植合作社,也有单户种植,他知道这是村民脱贫致富的好机会,他坚定:只要肯学、肯想、肯干,致富小康不会是梦。蔗香的火龙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初步形成了一项新的产业,奔赴同步小康致富路,他是群众“领头雁”。
据统计,目前全镇共有5家种植合作社,有13家单户种植共计2350亩,年总产值1133万元,镇政府也把火龙果项目作为一项重要的产业来抓。
日 期
(姚海定火龙果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