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转发《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关于在
【发布单位】广州市
【发布文号】穗字〔2006〕7号 【发布日期】2006-06-29 【生效日期】2006-06-2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州市
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转发《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关于在全市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的通知
(穗字〔2006〕7号)
各区、县级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市直局以上单位:
市委、市政府同意《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关于在全市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作出具体安排,认真组织实施。
中共广州市委
广州市人民政府
二○○六年六月二十九日
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关于在全市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
广州市法制宣传教育第四个五年规划已于2005年底顺利实施完毕。为进一步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增强市民法律意识,保障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根据中央、省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中发〔2006〕7号、粤发〔2006〕12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
“五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培养公民崇尚法律、遵守法律、自觉维护法律尊严的理念为主要目标,以机制建设、制度创新为动力,以社会基层为着力点,以薄弱环节为突破口,广泛调动社会资源和力量,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为推进现代化大都市建设、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主要目标。
“五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深入扎实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不断增强公职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及公正司法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增强企业经营管理者合法经营、诚实信用的守法意识,不断增强广大居民群众、来穗经商务工人员和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不断增强青少年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使全社会普遍形成学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氛围。
(三)工作原则。
1.坚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始终保持法制宣传教育的正确方向,紧紧围绕我市“十一五”规划总体目标,按照营造“两个适宜”城市环境、促进产业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等要求,充分发挥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不断推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开展。
2.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群众在法制宣传教育中的主体作用,通过法制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法律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在服务群众中教育群众,从群众需要出发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宣传教育内容要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宣传教育形式要为群众喜闻乐见。
3.坚持齐抓共管。充分发挥国家机关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的带头作用,同时,动员大专院校、社团组织、行业协会等一切社会力量,发挥自身优势,形成整体合力。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深入开展社会化的法制宣传教育。市属主流新闻媒体要积极配合,把做好公益性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作为自己的社会责任。
4.坚持突出重点。针对不同时期的任务要求确实工作重点,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对象与手段的统一、目标与效果的统一;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不断创新思路和方法,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建立科学考核评估体系,通过不定期的考核测评,检验法制宣传教育效果,防止华而不实,确保工作实效。
二、主要任务
(一)深入学习宣传宪法。进一步学习宣传宪法,牢固树立宪法权威,提高全市人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宪法意识、爱国意识、民主法制观念。加强我们党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的理论、政策的学习宣传,帮助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观念。
(二)深入学习宣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等市场经济基本法律原则和制度的宣传,提高市场主体依法经营、依法维权的法制观念。普及知识产权法律知识,提高全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意识,形成自主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深入学习宣传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法律法规。结合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反腐倡廉、建立完善社会诚信制度等法治实践,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促进社会安定有序、和谐发展。
(四)深入学习宣传依法行政和社会法治化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学习宣传规范公权力运行的行政法律法规,努力提高政府部门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对与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建设紧密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努力提高基层自治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意识和能力。
(五)深入学习宣传与生态环境建设紧密相关的法律法规。积极宣传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努力提高全社会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引导全社会树立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观念,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
(六)深入开展以遵守法律、依法维权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对法律权威、公正司法、文明执法的宣传;加强对劳动、安全生产、社会保障等公民基本权利的宣传,引导公民依法办事、依法解决各种矛盾纠纷和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此外,要根据国家和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及时宣传好“五五”普法期间国家新颁布实施的重要法律法规。
三、主要对象和要求
(一)加强领导干部法制宣传教育。通过强化措施,健全制度,以考促学,积极探索和创新适合领导干部特点的法制教育形式和载体,使我市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在全国继续保持领先水平。在内容上,要结合各部门、各行业、各单位的特点,坚持以宪法为核心,以专业法为重点,努力增强领导干部学法内容的针对性,切实促进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依法管理能力的提高;在方法上,要分层实施,全面推进,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宣传格局,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实现领导干部学法的科学化、网络化管理,提高学法质量和效果;在机制上,要考用结合、提高素质,联合组织、人事部门,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学法考试制度,继续坚持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切实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与其考核、任职、晋升挂钩。
(二)加强国家公务员队伍法制宣传教育。要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大力加强对公务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利用政府网络资源,积极推广应用远程教育。加强相关法律知识学习,完善公务员学法培训,学法考试等制度,并与任职晋升结合起来,努力提高他们学法用法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不断增强公务员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责任意识和执法能力。
(三)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以在校学生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从小学、初中到高中的法制教育体系,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并制定评估、检查的具体标准,定期考核,进一步提高学校法制教育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同时,继续抓好青少年法制教育阵地建设,市、区两级已经建立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的,要根据法制教育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教学规划、更新教学内容和完善培训管理制度;没有建立基地的,应及时建立适合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专门场所。加强法制副校长队伍建设,进一步健全法制副校长聘任制度,切实加强对全市兼职法制副校长队伍的管理和指导。
(四)加强来穗经商务工人员法制宣传教育。从维护社会稳定的目标出发,通过积极的法制教育引导,提高他们的守法意识和维权意识。各职能部门在进行法制宣传、强化教育管理方面,要做好“三个结合”:把依法治企与来穗经商务工人员教育管理紧密结合起来;把职能部门的综合教育管理与企业的自主教育管理结合起来;把分散教育管理与集中教育管理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法制宣传教育有人抓、有人管。按照“谁主管、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通过发放法制宣传资料、提供法律服务,运用案例教育等多种形式对来穗经商务工人员进行法制宣传教育。
(五)加强农民法制宣传教育。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为契机,全面推进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要从解决治安、计生、拆迁、土地纠纷等突出问题入手,组织农民学习关于行使民主权利、参与村务管理、计划生育、城中村改制、土地承包经营等贴近农民生产生活的法律法规知识,使依法治村有计划、有步骤、有成效地在农村中开展,全面提高农村村民的守法、维权意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六)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制宣传教育。积极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把法制教育与法律咨询、法律服务结合起来,采取多种形式,结合企业管理工作需要,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制教育和法制培训,培养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诚信守法、依法管理和依法维权的意识。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考试考核制度,全面推进和落实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依法决策、依法管理和依法经营能力。
(七)加强社区居民法制宣传教育。以“法律进社区”活动为重点,采取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深入开展社区居民法制宣传教育。各街道要在巩固现有“四个一”(一个法制宣传橱窗栏、一间法律服务咨询站、一所法制学校或一个法律课堂、一个法律文化室或法律图书角)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实现普法目标的各种有效途径和手段,发挥街道资源优势和司法所的积极作用,整合各种社会力量,把普法教育融入到和谐社区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努力营造社区居民学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八)加强治安重点整治地区和特定人群法制宣传教育。高度重视重点治安整治地区和容易诱发矛盾纠纷的特定人群的法制宣传教育,积极摸索特点规律,拓宽法制宣传的手段和形式,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市、区两级普法部门要与相关职能部门通力合作,配合重点地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及人民内部矛盾大排查、大调解机制建设,建立区域性的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立和落实责任制,并在人员、设备、经费上给予保障,真正做到舆论宣传靠前、教育引导到位,确保取得实效。
四、工作步骤和安排
“五五”普法规划从2006年开始实施,到2010年结束。共分三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阶段(2006年上半年)。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本规划研究制定本地区、本部门和行业的五年规划,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各区、县级市和市直各单位制定的“五五”普法规划,报市普法办备案。
(二)组织实施阶段(2006年下半年至2010年)。依据本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结合实际,每年制定工作计划,突出年度工作重点,做到部署及时、措施有效、指导有力、督促到位,确保“五五”普法规划全面贯彻落实。2008年开展督导检查活动。
(三)检查验收阶段(2010年)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各级普法主管机关具体组织对“五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的总结验收。
五、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
(一)继续完善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法制宣传教育纳入本地区综合治理、文明城市评估体系,进一步加强普法领导机构及办事机构建设,明确职责,建立和推行普法成员单位工作责任制。各级政府要把普法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专款专用,做到有专人负责普法工作,有专门的普法经费保障。各级人大要加强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检查、监督,保障各项任务的落实,同时把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与人大立法等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各级党委宣传部门、政府司法行政部门负责本规划的组织实施,协调、指导、检查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总结经验,推广典型,表彰先进,研究法制宣传教育的工作规律和工作方法,建立法制宣传教育评估考核机制,每两年进行一次检查考评,开展与法制宣传教育相关情况的评估和发布工作。各部门、各人民群众团体、各行业协会及各类社会组织要针对本部门、本行业、本团体的特点,结合本职专业开展针对性的法制宣传教育,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性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二)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的法制宣传作用。
市属新闻媒体要积极开展公益性法制宣传教育。电视台、广播电台要安排专门时段,通过开办法制宣传栏目、播放公益广告等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报刊要开办法制宣传教育专栏、专版。要继续办好专业的法制宣传教育网站,政府网站、各门户网站、社区及小区网络应开设法制宣传教育窗口。注意运用新兴的信息媒介作为载体和平台,使之服务于大众法制宣传,使传统的法制宣传教育手段与各种先进的传播技术相结合,提高法制宣传教育实效。
(三)不断加强和壮大法制宣传教育队伍。
继续加强法制宣传骨干队伍、普法宣讲团、法制副校长队伍、法律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提高其在教育、组织、传播方面的积极作用。鼓励和引导法律职业群体、基层法律服务人员、行政执法人员等积极参与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为人民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帮助。
(四)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设。
在保证现有法制宣传橱窗(栏)数目不减、质量不降的基础上,有重点地在新建小区、厂矿企业、新规划道路、城镇广场、社区(农村)居民活动中心等人流量大的地方发展和兴建高规格、上档次、内容丰富的法制宣传橱窗。加强广州市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和广州市禁毒教育馆的软、硬件建设和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其法制宣传教育作用,并引导其向特色化、多元化发展。
(五)将法制宣传教育融入各类教育、文化传播活动。
法制宣传教育要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爱国、守法、诚信、知礼”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公民教育活动等群众性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要与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等教育活动相结合;要与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相结合,把法制宣传教育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之中。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纪委、市委组
【发布单位】广州市
【发布文号】穗办〔2006〕13号 【发布日期】2006-06-26 【生效日期】2006-06-2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州市
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编办、市监察局关于实行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和对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穗办〔2006〕13号)
市直局以上单位:
《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编办、市监察局关于实行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和对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的实施意见》已经市委、市政府批准,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施,认真贯彻执行。
实行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和纪检监察机关对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是新形势下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大举措,是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进一步完善党内监督机制,充分发挥派驻机构的监督检查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具有重要意义。各部门各单位要统一思想认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积极推进这项改革,保证派驻机构和统一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六年六月二十六日
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编办、市监察局
关于实行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和对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的实施意见
(2006年5月30日)
根据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关于“纪律检查机关对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中央编办、监察部关于对中央纪委监察部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4〕12号)精神及省对派驻工作的要求,结合我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一)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稳妥地改革和完善纪检监察体制。通过实行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和对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切实加强对驻在部门及授权管理单位党委(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监督,进一步促进市直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1.改革领导体制。在市直有关单位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将市直有关单位纪检组、纪工委、监察室改为市纪委监察局派驻纪检监察机构;设立纪委的单位,派驻机构与纪委合署办公。
派驻机构由市纪委监察局直接领导和统一管理。
2.创新工作机制。市纪委监察局授权派驻机构对驻在部门、所属系统及授权管理单位(以下简称驻在部门)的纪检监察工作实施管理和监督。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履行《党章》、《行政监察法》赋予的纪检、监察两种职能。
3.强化监督职能。完善监督机制,提高监督效能,切实加强对驻在部门党委(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监督。
4.确保工作成效。实行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后,驻在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应切实得到加强。
二、首批派驻范围
第一批先在下述11个单位实行派驻: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建委、市财政局、市国土房管局、市市政园林局、市规划局、市工商局、市教育局、市体育局、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支队。
三、工作职责和工作关系
(一)派驻机构的主要工作职责是:
1.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监督检查驻在部门及所属系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执行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的情况。
2.监督检查驻在部门党委(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维护党的政治纪律,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选拔任用领导干部,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政勤政的情况。
3.经批准,初步核实驻在部门党委(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违反党纪政纪的问题;参与调查驻在部门党委(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违反党纪政纪的案件;调查处理驻在部门其他 违反党纪政纪的案件。
4.协助驻在部门党委(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组织协调驻在部门及所属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召开驻在部门及所属系统的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传达贯彻上级批示,部署工作,交流经验,协调解决开展工作中出现的有关问题。
5.受理对驻在部门党组织、党员和行政监察对象的检查、控告及党员、行政监察对象不服处分的申诉。
6.承办市纪委监察局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实行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和对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后,派驻机构的工作关系是:
派驻机构实施监督和查办案件工作直接受市纪委监察局领导,重要情况和重大问题直接向市纪委监察局请示、报告。
驻在部门党委(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对本部门及所属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派驻纪检监察机构按照规定职责予以协助、配合,有关情况及时与驻在部门党委(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沟通。
为便于派驻机构履行职责,设立党委、纪委的单位,派驻纪检组组长兼任驻在部门纪委书记,担任驻在部门党委委员,参加党代会选举;设立党组、纪检组或党工委、纪工委的单位,派驻纪检组(纪工分)组长(书记)继续担任驻在部门党委(党工委)成员。派驻纪检组组长参加驻在部门的有关行政领导会议,但一般不参与驻在部门的业务分工。派驻监察室主任列席驻在部门有关行政领导会议。
四、机构编制和干部管理
实行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后,其机构编制、干部管理工作和后勤保障按以下方式实施:
(一)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市直有关单位纪检监察机构改为派驻机构后,其人员编制从驻在部门的人员编制划转,领导职数按现有职数配备,由市纪委监察局根据各单位工作需要提出配备方案,经市编办审核,报市编委审批。划转的人员编制作为市纪委监察局的人员编制实行单列,由市纪委监察局统一管理。
(二)干部任免和管理。派驻机构的市管干部,其任免、考核、交流和管理等执行市委的有关规定。
派驻纪检组组长(纪工委书记)人选由市纪委商市委组织部提名并共同进行考察,由市纪委呈报市委任免。纪检组组长(纪工委书记)一般不从驻在部门产生。新提任的纪检组组长(纪工委书记)人选从有关单位后备干部和优秀纪检监察干部中提名,交流使用。
派驻纪检组副组长(纪工委副书记)、监察室主任人选由市纪委监察局提名并考察,报市委组织部备案后,由市纪委监察局任免。
派驻机构其他干部的调整、考察任免由市纪委监察局商有关部门负责办理。
派驻机构干部(不含市管干部)的档案由市纪委监察局管理,驻在部门建立干部档案副本。
(三)干部招考录用。市纪委监察局与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按照《公务员法》的规定做好派驻机构人员的招考录用工作。
(四)教育培训。派驻机构干部的教育培训由市纪委监察局与驻在部门共同负责。驻在部门继续安排派驻机构的干部参加有关培训和出国(境)考察活动。
(五)干部交流。派驻机构干部因工作需要或在同一派驻机构工作时间较长的,应当有计划地进行交流。需要交流的干部,由市纪委监察局提出意见,商有关部门按有关规定和程序办理。
(六)考核。派驻机构人员的考核由市纪委监察局负责。派驻纪检组组长(纪工委书记)向市纪委述职述廉,其履行职责和廉政勤政的情况,由市纪委商市委组织部考核或考核情况向市委组织部备案。
(七)派驻机构干部的工资关系、党(团)组织关系、群团关系由驻在部门负责管理。派驻机构干部享受驻在部门同职级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并享受纪检监察工作岗位补贴。其工资、福利、补贴、医疗、退休等事宜由驻在部门负责。驻在部门要保障派驻机构履行职责所需的办公费用、办案经费和工作条件,包括办公场所、办公设施、工作用车等。
五、加强领导,稳妥推进
实行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和对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单位要切实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有序推进,认真实施。
(一)市纪委监察局要加强对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及时研究和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实际困难。市纪委监察局机关内设各职能机构要适应派驻机构工作和统一管理新体制、新任务的要求,改进工作方法,健全业务工作制度,加强对派驻机构的指导和联系。市委组织部、市编办积极配合。
(二)驻在部门党委(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要积极支持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工作,支持派驻机构履行职责,自觉主动地接受监督。在政治上要信任,工作上要支持,生活上要关心,为新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发挥作用提供有力保障。
(三)派驻机构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派驻机构要认真处理好统一管理后的相关工作关系,注意与驻在部门搞好协调与沟通,积极探索履行职责的有效方式方法,既要保持工作的连续性、搞好工作衔接,又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派驻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既要主动接受市纪委监察局的监督管理,又要自觉接受驻在部门党组织和干部群众的监督。要注意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总结经验,积极稳妥地做好派驻机构统一管理的各项工作。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广州市政协办
【发布单位】广州市
【发布文号】穗文〔2007〕21号 【发布日期】2007-07-25 【生效日期】2007-07-2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州市
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广州市政协办公厅关于办理政协提案的意见》的通知
(穗文〔2007〕21号)
各区、县级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市直局以上单位:
《广州市政协办公厅关于办理政协提案的意见》已经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七月二十五日
广州市政协办公厅关于办理政协提案的意见
提案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方式,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一条重要渠道。长期以来,我市各民主党派、有关人民团体和政协委员,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与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通过提案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为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加快我市现代化大都市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做好我市政协提案的办理工作,提高办理工作质量,更好地发挥政协提案作用,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中发〔2005〕5号)、《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中发〔2006〕5号)及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按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提案工作条例》的规定,现对政协提案办理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提案承办单位要从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巩固和完善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高度,从扎实推进我市现代化大都市建设,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加快构建和谐广州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政协提案办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对提案办理工作的领导,把提案办理工作纳入本地本单位的具体工作安排,提上重要位置。要有领导分管提案办理工作,明确提案办理第一责任人,建立、完善办理工作制度,对负责办理的提案要定期研究、及时协调,确保有部署、有督促、有检查,做到程序规范、责任明确。要加强承办工作队伍建设,做好人员调配和培训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政治素质,并把提案办理工作纳入工作考核内容。政府每年在政协常委会议上通报政协提案的办理情况。
二、完善制度,明确要求
(一)交办。属党委系统部门主办的提案,由市委办公厅统一接办后分送各主办、会办单位办理;属政府系统部门主办的提案,由市政府办公厅统一接办后分送各主办、会办单位办理;属市人大常委会有关部门、市政协有关部门、市法院、市检察院及有关人民团体承办的提案,由市政协提案委员会直接送交办理单位。承办单位收到提案后,要逐件清点、核对、签收,如发现不属于本单位办理或者需要调整会办单位的提案,应当在收到提案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向交办部门提出调整意见,不得自行送交其他单位或者积压。
(二)办理期限。政协全会期间提出的提案,承办单位应在收到提案之日起五个月内办复;闭会期间提出的提案,应在收到之日起三个月内办复。不能如期办复的提案,应在期限内书面向提案人作出说明,同时函告提案交办部门和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并在重新规定的时间内予以办复。重点提案、民主党派提案以及办理难度大、涉及面广的提案,应在办复前与提案者进行沟通,征询提案者意见。
(三)分办和会办。属党委、政府系统部门分别办理的提案,由承办单位分别答复提案者。属主办和会办单位共同办理的提案,会办单位应自接办之日起两个月之内将会办意见函告主办单位,主办单位要积极与会办单位沟通、协商,做好意见汇总工作并及时答复提案者。主办单位和会办单位意见不一致的,要协商一致后再答复提案者。
(四)办理要求。提案办理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提案提出的应解决且具备解决条件的问题,要集中力量尽快解决;因条件限制暂时难以解决的,应制订计划,创造条件逐步解决;确实解决不了的,应明确作出答复;不予采纳的,要说明情况和原因。
(五)督办。提案督办可由提案委员会、承办单位、提案者相配合,采取现场视察、协商座谈、电话沟通等多种形式,同时注意吸收民主党派、有关人民团体参与。市政协提案委员会要做好承办单位与提案者之间沟通、联系工作,切实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六)复文要求。
1.答复提案要观点明确、针对性强。答复内容和办理意见有保密要求的,应当按涉密文件的规定进行标注。
2.提案复文按统一格式行文,注明联系电话和联系人,并加盖公章。
3.根据提案办复情况在复文的右上角作出不同标记;提案所提问题已经解决或基本解决的,用“A”标明;提案所提问题列入计划解决的,用“B”标明;提案所提问题列入规划,将逐步解决的,用“C”标明;提案所提问因条件限制或其它原因无法解决,或者留作参考,用“D”标明。
4.委员联名的提案,办理复文由承办单位寄送所有提案人,同时将《广州市政协提案办复情况意见征询表》(以下简称《意见征询表》)寄送第一提案人;党派、人民团体、政协专门委员会的提案,办理复文由承办单位连同《意见征询表》寄送提案单位;界别、小组或者联组的提案,办理复文连同《意见征询表》寄送召集人。《意见征询表》按一式两份寄送。
5.党委系统各部门承办的提案,办理复文抄送市委办公厅2份;政府系统各部门承办的提案,办理复文抄送市政府办公厅2份。所有复文均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员会5份、会办单位1份。会办单位的办理意见在函告主办单位的同时,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员会1份。同时,主办单位要按照规定的格式,在政协网上提交办理复文,或将办理复文电子软盘寄送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办公室。
三、突出重点,务求实效
对市政协主席会议督办的重点提案和民主党派、有关人民团体的提案,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应根据其内容分别报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阅示,并根据领导批示交承办单位重点办理,同时做好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工作。
每年主办5件以上提案的承办单位,应当选取部分有情况、有分析、建议可行的作为本单位的重点提案,并函告市委办公厅或市政府办公厅及市政协提案委员会。
承办重点提案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主持办理,制定具体办理工作计划,明确办理要求和预期达到的办理效果,可采取召开协商座谈会、实地考察、专题调研、走访等方式,推进提案办理工作,力求取得实效。
四、加强联系,增进沟通
(一)各有关承办单位应协同市政协有关部门举办不同形式的“知情问政”座谈会,主动向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有关人民团体、政协专门委员会通报政务信息,不断扩大委员知情渠道,支持政协履行职责。
(二)各有关承办单位在办理提案时,要密切与提案者的联系和沟通,认真倾听提案者的意见和建议。对列入重点办理和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提案,以及涉及“老大难”问题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的提案,应当面沟通,争取增进理解、达成共识。
(三)提案者对办理结果不满意的,承办单位要认真研究,作进一步的办理和答复。提案答复后,如情况变化,原承诺要解决的问题不能兑现或需延期落实的,承办单位应主动函告提案者,说明原因,同时抄送交办提案的市委办公厅或市政府办公厅及市政协提案委员会。
五、认真总结,推进工作
(一)提案办复后,承办单位应及时做好提案办理工作总结。每年承办10件以上提案的单位,应在全部办复后于当年10月底前作出书面总结,寄送给政协提案委员会。承办单位属党委系统的,应同时抄送市委办公厅;属政府系统的,应同时抄送市政府办公厅。承办单位可根据各自情况,结合办理工作总结,对认真办理提案的所属部门和经办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
(二)承办单位在做好提案办理工作总结的同时,要做好当年优秀提案的推荐工作。优秀提案推荐表随同办理工作总结一并送政协提案委员会。做秀提案的标准是:
1.提案内容围绕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有关爱国统一战线的重大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
2.提案符合“严肃性、科学性、可行性”要求,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事实客观、内容充实、表述清楚、分析透彻、建议具体、可操作性强,是同类提案中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3.提案被党委、政府采纳,产生了比较明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或具有前瞻性,对长远规划、宏观决策有重要参考评价。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关于在我市开展续
【发布单位】81905
【发布文号】穗办[1998]32号 【发布日期】1998-12-31 【生效日期】1998-12-3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转发关于在我市开展续修志书工作的请示的通知
(1998年12月31日穗办〔1998〕32号)
各区、县级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市直局以上单位:
广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在我市开展续修志书工作的请示》,业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在我市开展续修志书工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认真重视并积极支持做好这项工作。
关于在我市开展续修志书工作的请示
(广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七日)
市委、市政府:
编纂地方志是一项长期的具有连续性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有益后代的千秋大业,对全面了解和反映我国地情国情、推进两个文明建设、积累和保存地方文献,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984年以来,广州市及市属各区、县级市先后开展首届志书编纂工作,由于坚持了“党委领导、政府主持”的工作体制,广大修志工作人员甘于淡泊、辛勤劳动,使修志工作进展顺利,成果迭出。鉴于首届广州市系列志书(市、区、县志)即将全面完成,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志编纂工作的通知》(国办发〔1996〕47号)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建议从现在起,开始我市第二届志书的编修工作。现就有关事宜请示如下:
一、一、续修志书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改革创新,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全面、真实地反映我市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二、广州市第二届系列志书在首届系列志书基础上续修,包括市志和区、县级市志。第二届志书记述的时间,上限衔接首届志书下限,下限统一定为2000年。
三、三、编纂第二届志书,要继续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持”的工作体制。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由政府主持,地方志编纂机构组织实施。各级政府和市属各单位要将续修志书工作列入职责和议事日程,明确一位领导同志负责,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四、四、健全和稳定市、区、县级市的修志机构,市属各部、委、办、局和其他市直单位也应明确负责修志工作的职能部门。各承修单位应配备为修志工作提供资料的专职或兼职人员。各级政府和有关单位要为续修志书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经费。要建立一支德才兼备的专、兼职修志工作队伍,开展必要的业务培训,并妥善解决他们的生活、福利待遇等问题。充分利用社会各方力量,尤其是吸收各行业的老领导、老行尊以及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参与修志工作。
五、五、编纂第二届志书,必须树立精品意识,确保志书质量。市地方志办公室将根据续修工作的不同阶段,提出工作要求,制订实施细则,认真做好规划、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
六、六、各级地方志编纂部门及人员要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倡导“求实、创新、协作、奉献”的敬业精神,认真执行修志工作的各项制度和细则。着手开展队伍培训、方案制订、拟定篇目和搜集资料工作,认真搞好调查研究,积极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出版周期,努力做好我市第二届系列志书的编纂工作。
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区、县级市及市直局以上单位贯彻、实施。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广州市创建教
【发布单位】广州市
【发布文号】穗文〔2007〕28号 【发布日期】2007-09-26 【生效日期】2007-09-2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州市
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广州市创建教育强市工作领导小组等
市专门工作领导小组和委员会成员的通知
(穗文〔2007〕28号)
各区、县级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市直局以上单位:
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对广州市创建教育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广州年鉴编纂委员会、广州市普及法律常识领导小组、广州市青少年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中共广州市委对外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广州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广州市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广州市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口岸领导小组、广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等9个市专门工作领导小组和委员会成员进行调整。
特此通知。
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九月二十六日
广州市创建教育强市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张广宁(市委副书记、市长)
常务副组长:王晓玲(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
徐志彪(副市长)
副 组 长:赵南先(市政府副秘书长)
华同旭(市教育局局长)
成 员:陈家成(市委办公厅副主任)
林道平(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
余耀胜(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秦耀生(市委宣传部副巡视员)
黄晨光(市委政研室副主任)
周 灵(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蔡刚强(市科技局局长)
何靖(市公安局副局长)
李治臻(市民政局局长)
钟火松(市司法局副局长)
张杰明(市财政局局长)
江 云(市人事局局长)
黄远飞(市劳动保障局副局长)
谢晓丹(市国土房管局局长)
李廷贵(市建设工委副书记)
梁达波(市农业局副局长)
张润华(市文化局副局长)
黄炯烈(市卫生局局长)
李萍萍(市规划局副局长)
梁正祥(市新闻出版和广电局副局长)
刘江南(市体育局局长)
吴永红(市统计局副局长)
林进炎(市政府研究室副主任)
何伍爱(市档案局局长)
刘海腾(市城管支队副支队长)
晏拥军(团市委副书记)
市创建教育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由华同旭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广州市年鉴编纂委员会
组 长:张广宁(市委副书记、市长)
副组长:方 旋(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
凌伟宪(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
邬毅敏(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王晓玲(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
陈如桂(市政府秘书长)
委 员:汤应武(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杨明德(市委政法委副秘书长)
潘建国(市发展改革委主任)
赵小穗(市经贸委主任)
华同旭(市教育局局长)
蔡刚强(市科技局局长)
张杰明(市财政局局长)简文豪(市建委主任)
邓维诚(市交委副巡视员)
方力行(市农业局党委副书记)
肖振宇(市外经贸局局长)
徐咏虹(市文化局党委书记)
黄炯烈(市卫生局局长)
李文耀(市人口计生局局长)
范 旭(市新闻出版和广电局局长)
贾景智(市统计局副局长)
区锦威(市工商局党委副书记)
朱 力(市旅游局局长)
李兆宏(市政府研究室主任)
武延军(越秀区长)
邓伟强(海珠区委书记)
刘平(荔湾区委书记)
杨建城(天河区委书记)
谷文耀(白云区委书记)
杨雁文(黄埔区长)
潘 潇(花都区委书记)
谭应华(番禺区委书记)
罗兆慈(南沙区长)
刘悦伦(萝岗区长)
梁建清(从化市长)
叶牛平(增城市长)
颜小明(广州警备区司令员)
李明华(市社科联主席)
匡国建(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副行长)
谭惠全(广州年鉴社社长)
广州年鉴编纂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广州年鉴社,由谭惠全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广州市普及法律常识领导小组
组 长:张桂芳(市委副书记、市委政法委书记)
副组长:方 旋(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
吴 沙(市委常委、市公安局局长)
王晓玲(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
陈伟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
李 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陈 国(副市长)
卢铁峰(市司法局局长)成 员:吴树坚(市法院院长)
陈 武(市检察院检察长)
严翠芳(市纪委副书记)
李 瑾(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容小梨(市委政法委专职副书记)
冯建标(市文明办主任)
许鸿基(市直机关工委书记)
陈小清(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
史 琨(市依法治市办常务副主任)
赵小穗(市经贸委主任)
华同旭(市教育局局长)
李治臻(市民政局局长)
钟火松(市司法局副局长)
张杰明(市财政局局长)
江 云(市人事局局长)
崔仁泉(市劳动保障局局长)
简文豪(市建委主任)
冼伟雄(市交委主任)
肖振宇(市外经贸局局长)
陶 诚(市文化局局长)
张连广(市国资委主任)
范 旭(市新闻出版和广电局局长)
罗家祥(市物价局局长)
陈斯达(市工商局局长)
梁醒虾(市安监局局长)
吴明场(市法制办主任)
李自根(团市委书记)
马文坚(市妇联副主席)
戴玉庆(广州日报社社长)
叶小帆(广州电台台长)
李锦源(广州市电视台台长)
市普及法律常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司法局,由钟火松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广州市青少年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方 旋(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
副组长:王晓玲(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
陈明德(副市长)
司徒梅芳(市关工委第一副主任)
华同旭(市教育局局长)李自根(团市委书记)
成 员:李 瑾(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钟健平(市委政法委秘书长)
冯建标(市文明办主任)
陈 敏(市委老干部局副局长)
梁能慰(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
彭敬东(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副主任)
周 灵(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黄素明(市教育局副局长)
马 曙(市科技局副局长)
张德明(市公安局副局长)
凌妙英(市民政局副局长)
黄永东(市司法局副局长)
林锦全(市财政局巡视员)
罗 奋(市人事局纪检组组长)
钟丽英(市劳动保障局副局长)
黎 江(市国土房管局党委副书记)
方治齐(市文化局党委副书记)
吴其中(市卫生局巡视员)
谢宏新(市人口计生局副局长)
杨 柳(市环保局总工程师)
刘毅东(市规划局党委书记)
肖恒光(市市政园林局党委副书记)
杨昌海(市环卫局党委副书记)
梁正祥(市新闻出版和广电局副局长)
李晓峰(市体育局党委副书记)
区锦威(市工商局党委副书记)
黄学良(市林业局巡视员)
倪官礼(市政府法制办副巡视员)
崔 虹(市政协社会法制民族宗教委副主任)
黄荣康(市法院副院长)
廖仲仪(市检察院副检察长)
赵国桢(广州警备区政治部主任)
郑奕耀(市总工会副主席)
折志凌(团市委副书记)
马文坚(市妇联副主席)
张菊珍(市科协副主席)
乔平(广州日报社副社长)
徐 卫(广州出版社副社长)
孙建章(广州电台副台长)
付 岩(广州市电视台党委副书记)
沈育明(市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潘赤农(市电信局副局长)
市青少年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团市委,由折志凌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中共广州市委对外宣传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王晓玲(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
副组长:杨 武(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陈明德(副市长)
向东生(市政协副主席)
成 员:陈家成(市委办公厅副主任)
欧阳永晟(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
李哲夫(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管智坚(市委外宣办主任)
李小勉(市委统战部副部长)
罗文森(市委台办副主任)
王小强(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
谢富星(市公安局副局长)
林锦全(市财政局巡视员)
孙 雷(市外经贸局副局长)
方治齐(市文化局党委副书记)
梁正祥(市新闻出版和广电局副局长)
李晓峰(市体育局党委副书记)
马相承(市旅游局副局长)
刘保春(市外事办副主任)
江二芳(市侨办主任)
马正勇(广州开发区委宣传部部长)
陈大进(广州海关副关长)
黄卓坚(广州日报副总编辑)
钟肇程(广州电台党委副书记)
涂 布(广州电视台副台长)
广州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王晓玲(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
副组长:徐志彪(副市长)
成 员:张长邦(市委副秘书长)
赵南先(市政府副秘书长)
李 瑾(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李哲夫(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刘君里(市委宣传部巡视员)
黄晨光(市委政研室副主任)王华兴(市编办副主任)
张家祥(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委副主任)
周 灵(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华同旭(市教育局局长)
马 曙(市科技局副局长)
谭曼青(市财政局副局长)
江 云(市人事局局长)
陈建龙(市劳动保障局副局长)
李廷贵(市建设工委副书记)
水雪琴(市外经贸局党委副书记)
徐咏虹(市文化局党委书记)
吴其中(市卫生局巡视员)
吴邦灿(市国资委副巡视员)
周素勤(市新闻出版和广电局党委书记)
刘江南(市体育局局长)
黄树荣(市工商局副巡视员)
吴岳静(市知识产权局局长)
李志新(市旅游局副局长)
林进炎(市政府研究室副主任)
张德安(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副主任)
戴玉庆(广州日报社社长)
叶小帆(广州电台台长)
冯 元(广州市电视台党委书记)
舒 扬(市社科院党组书记)
骆贵全(市地税局副局长)
胡融冰(市国税局总会计师)
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委宣传部,由刘君里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广州市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王晓玲(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
副组长:徐志彪(副市长)
成 员:赵南先(市政府副秘书长)
陈家成(市委办公厅副主任)
李哲夫(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钟健平(市委政法委秘书长)
黄素明(市教育局副局长)
何 靖(市公安局副局长)
谭曼青(市财政局副局长)
李廷贵(市建设工委副书记)邓维诚(市交委副巡视员)
张润华(市文化局副局长)
周素勤(市新闻出版和广电局党委书记)
范 旭(市新闻出版和广电局局长)
庄振东(市工商局副局长)
林歌士(市质监局副局长)
杨抗帝(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
肖永存(市城管支队副巡视员)
白 涛(市打私办副主任)
张志连(市运管局党委书记)
黄荣康(市法院副院长)
廖仲仪(市检察院副检察长)
徐薇葳(黄埔海关副关长)
陈建文(广州海关副关长)
叶 春(广州军区政治部保卫部刑侦处处长)
路建航(广州军区空军政治部保卫处副处长)
张建国(广东省军区政治部保卫处副处长)
夏仁水(武警广东省总队政治部副主任)
陈晓虹(广州警备区副司令员)
周松海(广州白云机场公安局副政委)
姜晓康(广东省报刊发行局局长助理)
叶燕南(市电信局副总经理)
市文化市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加挂市“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牌子)设在市新闻出版和广电局,由周宪华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
广州市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口岸领导小组
组 长:王晓玲(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
副组长:陈明德(副市长)
唐航浩(市政府副秘书长)
成 员:冯建标(市文明办主任)
贾金业(市政府口岸办主任)
陈小颖(广州海关副关长)
赖树佳(黄埔海关副关长)
羊少刚(广州海事局副局长)
谢德学(广州边检总站副总站长)
王勋国(广州检验检疫局纪检组组长)
马春保(省机场管理集团党委副书记)
何德思(广州港务局副局长)
杨安徽(广铁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周小溪(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市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口岸领导小组办公室挂靠在市政府口岸办,由贾金业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广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
组 长:王晓玲(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
副组长:汤应武(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舒 扬(市社科院党组书记)
李明华(市社科联主席)
成 员:李勤德(市政协副主席)
卢一先(市委副秘书长、市委政研室主任)
周国生(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副主任)
周 灵(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华同旭(市教育局局长)
马 曙(市科技局副局长)
谭曼青(市财政局副局长)
陈东民(市人事局副局长)
梁正祥(市新闻出版和广电局副局长)
李兆宏(市政府研究室主任)
李齐念(市政协学习和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
王永平(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李江涛(市社科院院长)
陈永享(广州大学副校长)
顾涧清(广州日报社副总编辑)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