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的责任与信念
教师的责任与信念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我记得最早是老教育家陈鹤琴说的。现在被不少教育者广泛引用,而且引起了争论。我想,陈鹤琴当初说这话时,一定不会引起误解,因为任何话都有特定的含义。陈鹤琴之所以这样说,在我看来,他是强调教育者对孩子的一种责任与信念及教育者基于这种责任与信念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这句话的真理性在于:不轻易对任何学生丧失信心。
换句话说,这句话只是教育者的严于律己,而非一种教育评价标准。
但问题在于,现在一些教育者——特别是一些担负一定领导职务的教育者,把这句话当成教训老师的“绝对真理”,于是,便引起了老师们的反感,进而引起了争论。
有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我的回答是:“可以说没有,也可以说有。”说“没有”,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非常理想,只差学校教育这一环——“万事俱备,只欠(学校)教育”;第二,“好”的标准不只有一个,而是针对每一个具体学生的个性采用不同的标准,让他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这里的进步可能是综合的,也可能是某一方面的。说“有”,是因为在现在的评价背景下,即使老师“会教”,可“教不好的学生”仍然大批量地存在。道理很简单:无论高考还是中考,都是选拔性考试,其目的就是要让一部分学生被淘汰,即被“教不好”——都教“好”了,还怎么“选拔”?
即使抛开考试评价不说,就思想品德教育而言,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被“教好”呢?理论上好像是这样的。因为任何人一出生,都是一张白纸,谁也不会从娘肚子里带来一身恶习。但问题是,我们的教育所面对的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已经被家庭、被社会涂抹过许多印迹的纸,要想在这张纸上重新画出美丽的画儿,不是不可能,但无法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教育这一链条上的第一环,我们面对的学生已经是被加工过的半成品,同时,孩子还潜移默化地受着社会的影响——这都决定了我们的教育不是从零开始。如果有人硬要绝对地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那我要问:为什么会出现学校之间的“生源大战”呢?既然“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那还抢什么“优生”呢——而且是不择手段地抢? 我一直坚信,教育不是没有作为的。因此,在我的教育历程中,我总是问自己:对于具体的某一个“后进生”,我是否已经尽到了我能够尽的最大努力?20年的实践告诉我,如果我们不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绝大多数“后进生”都会有进步的——不一定成为栋梁之才,但至少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成为最好的自己。
同时,我也始终认为,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学校教育的作用最多占三分之一,另外两个三分之一分别是学生所受到的非学校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学生自己的自我教育。我们不能做超出我们能力和责任的事,我们只能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地把我们的工作做好——这样,即使个别学生最终也没有被“教好”,我们也问心无愧!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如果这是教师的自励,我对这样的教师表示十二分的敬意;如果有人以此苛求教师,我对这样的苛求者表示无以复加的鄙夷!
第二篇:责任与信念永在心中
责任与信念永在心中
胡建宇是水泥设备分公司的二班班长,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他以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原则,表现出了工人阶级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在过去奋斗拼搏的一年里,他带领二班的班组成员一直奋战在生产的最前面,在他的带领下他们不畏劳苦,无论环境怎样,情况怎样,都能一个个迎刃而解。
作为一个班长他有着一个领导者应有的信念和责任,他曾经这样说过:“只要给我任务,我就会融入其中,我会用最好的技术,最认真的精神将其生产完成,”。一句简单的话语看似平淡,但这其中却饱含了一名班长对这份工作的执着与热情。
在2010年里我水泥设备分公司成功的生产了第一台5600生料磨,这也是我北方重工生产的第一台5600的生料磨,而这一生产任务就是由胡建宇所带领的二班完成的,一个全新的任务,一个从未生产过的产品,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在生产过程中胡建宇一直坚守在岗位上,和员工一起干活。一会查图纸,一会找工件,没有一点空闲的时间,就连中午吃饭的时候都会拿出图纸仔细的看着,为的就是把工作圆满的完成,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他的带领下第一台5600生料磨成功的生产完成,而这时的他已经有三天三夜没有好好吃过饭,好好睡个觉了,带着一脸的倦意他将完成的产品发出了工厂,而这时他的内心是甜蜜的,因为他完成了领导交给的任务,他没有让领导失望洋溢幸福的笑容高兴的说道: “关键时刻,再大的困难也要顶住、工作、责任,不但是我的信念,更是我作为一个班长的准则”
责任与信念,在胡建宇的心中永远都是第一位的,也正是这样的精神使他成功的生产了北方重工第一台5600生料磨,也使得他再一次战胜了自我,证明了自身的能力,完成了自身的价值。
辽阳银盛的一台3626磨辊出现了故障,厂家人员将磨辊运到车间,并将具体情况对公司领导进行了叙述,而领导再次将这个重任交到了胡建宇的手中,因为这次的任务十分的艰巨,要求的时间也非常紧迫,接到任务后胡建宇马上将人员布置下去,并亲自带队上阵,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将任务圆满完成。尽管这一天一夜没有休息,但是看到完成的产品胡建宇笑了,班组的员工笑了,因为他们把这个艰巨的任务提前完成了。这不但使厂家减免了不小的经济损失,更为我们水泥设备分公司增添了光彩。山西福龙的4531磨辊支架,在现场一星期无法拆卸下来,然而运回厂后,胡建宇凭借着常年的工作经验,和丰富的技术很快便将辊子架拆卸下来,完成了又一项艰巨的任务,虽然得到了厂家的感谢和公司领导的赞扬,但是胡建宇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而是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责任。在他心中工作永远都是第一位的,他把对企业的忠诚,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全部默默溶铸于自己从事的事业中。
他就是这样一个敢打硬仗的班长,凭借过硬的技术和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为我们水泥设备分公司无私的贡献着,为了提高公司的效益而不断努力着。在技术创新方面也同样是一位佼佼者,在2010年完成的《磨辊辊体,辊支架热装煤气加热改用电加热》项目荣获公司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
他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锻造自己,磨练自己。受到领导和同事的一致爱戴,也得到领导的肯定和赞扬,以实际行动展示了一名优秀班组长应具备的思想觉悟和优秀品格,逐渐的走向了一个真正强者的行列。他坚信,只要持着对工拼搏精神和锲而不舍奋斗的热情,就一定会为公司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在他仍忙碌于工作的最前线时,他被荣誉的授予2010劳动模范的称号,沉甸甸的奖状背后是多少辛勤的汗水和辛酸的泪水。我此时此刻的他,不仅仅是一名普通的劳动模范,更是为公司迈向成功道路的一道的曙光!一道彩虹!
第三篇:青春·信念·责任
西南大学“品读红色经典,坚定理想信念”征文
青春·信念·责任
——倾听《青春之歌》
岁月如歌,青春似火。五月的春风情深意暖,五月的花海流溢飘香。随着春潮,伴着夏韵,在花海灿烂夺目的季节里,我翻开了杨沫的《青春之歌》,穿越时空的絮语,我仿佛化作一缕青烟,来到了承载着光荣与梦想的革命年代。在那里,一双双勤劳的手,奏响了嘹亮的青春之歌;一颗颗年轻的心,怀揣着忠贞的理想信念;一份份火热的情,肩负着挽救民族危亡的神圣责任。
听,《青春之歌》是一首歌,热情向上,从中我们听到了青春的怒吼,听到了用激情谱写出的光辉乐章;看,《青春之歌》是一首赞美诗,慷慨激昂,催人奋进 ;走,《青春之歌》又是一条布满荆棘却 蜿蜒向前的路,林道静、卢嘉川…..多少仁人志士,前面的在血泊中倒下了,后面的又紧跟上来。
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品读这冲破天际的黑暗而永放光芒的《青春之歌》!我们没有理由,不点燃青春的火炬,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凝神思考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
一、青春篇
生命不仅仅是一滴滴的鲜血,它更是渴望燃烧的激情;青春也不仅仅是一声声的赞美,它更是拥有使命并为之奋斗不息的源泉。
在《青春之歌》里,一个个生命中燃烧着青春激情的青年向我走来。觉醒了的,像海燕一样在暴风雨的海上与反动统治者搏斗的北大学子们;在和爱人相会的欢快中,在极端疲乏、几乎昏沉过去的景况下,仍然念念不忘斗争和工作的江华;在怒吼的寒风中,挥舞着鲜明夺目的红色旗帜,激昂地喊出整个中华民族声音的青年游行者们…
风起云涌,战火纷飞的旧中国啊!世界是这样悲惨,祖国是这样危急,难道你还能够再冷眼旁观、视若无睹的生活下去吗?难道你能忍心眼看祖国大好河山一块块的变色吗?难道你能眼看敌人横行在我们祖宗世世代代居住的土地上而不心痛吗?
“不”,热血青年们吹响了进军的号角!在斗争中,他们,以青春的名义,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们敲响了统治者的丧钟,点燃了民族的未来。这种青春是多么的绚丽夺目、震撼人心啊!
拥抱着壮丽而无悔的青春,鲜花掩盖着你们的鲜血。但若干年后的我们不会忘记,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年轻的你们曾顽强的抗战不息!
二、信念篇
少年时代读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那段保尔的名言时让我热血澎湃:“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今天当我读到《青春之歌》里林道静面对党旗,庄严宣誓的那一幕时,我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的崇高信念!
世界上还有比这更高贵、更幸福的眼泪吗?当道静深深意识到,自己已经高高的举起了共产主义大旗,已经在解放人民、解放祖国的战场上成了最英勇最前列的战士时,这是何等的幸福啊!当道静强烈感受到一个人要是有了共产主义的信仰,要是愿意为真理、为大多数人的幸福去斗争,甚至不怕牺牲自己的生命的时候,那么,他一个人的生命立刻就会变成几十个、几百个、甚至全体人类的生命那样巨大时,这又是何等的幸福啊!
黑暗的牢门,永远关不住那灿烂的阳光;统治者的淫威,永远不能使斗争的火焰熄灭;明晃晃的刀枪、侩子手们的皮鞭,永远也压不倒中国人的脊梁;残酷的刑罚,永远也动摇不了革命者的意志。
因为我们伟大的母亲——亲切的中国共产党,时刻都有一颗热烈的心,这心是在寻找祖国的出路,是在引人去过真正的生活。
因为共产主义的伟大力量,捅破了黑暗的天幕,为雄狮的苏醒做
好了最充足的准备。光亮从破口处穿刺而入,到达了森暗的大地上,射入每个爱好和平的人们心中,沸腾了他们的一腔热血。
努力呵锻炼!勇敢呵奋斗!总有一天,红旗将随着太阳照遍全球!透过岁月长河的眼眸,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经久不息的在我的心头荡漾!
三、责任篇
在《青春之歌》中我领略到了林道静他们那一群象火山一样喷发的热血的爱国之情;领略着那个动荡的、轰轰烈烈的时代的风云;更加沉醉于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责任意识!
虽然,那个年代早已离我们远去,但是,它的精神对于我国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不是同样可贵的吗,对于今天的年轻一代不也有着深远的启示意义吗?常常的,我陷入了这样的沉思中:怎么样才能度过无悔而美好的青春?怎样才能在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青春之歌》的作者,已经用深刻而智慧的笔调告诉我们:年轻一代,理应用青春热血,用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以高度的责任感,去建设我们的祖国。
毛主席说:“世界是我们的,做事要大家来。”
回忆过去的一年,中华民族克服了重重的考验:严峻的冰雪灾害;惨痛的汶川大地震;藏独分子的蓄意破坏…面对突如其来的风风雨雨,在危险的前线,我们总可以见到一个个年轻的身影,在奋力的前行。青春的汗水在阳光的映照下,折射出迷人的光芒。我们欣喜,在挑战面前,年轻一代义不容辞的肩负起了沉甸甸的责任,展现了青春的价值与活力。
想想今天,中国经过几十年来的艰苦建设,已取得了“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迅猛发展,但我们不要忘记,我们仍然是个发展中的国家,还有许许多多地方有待完善和发展,要想国家富强,就必须努力,而希望就寄予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年轻的我们庄严的工作、刻苦的学习,就是在为中国更加美好而自信的明天奋斗不息!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风雨淘洗了青春,革命坚定了信念,岁月铸就了责任。
看吧,纪念“五四青年运动”90周年的鲜红旗帜在高高飘扬; 看吧,我深爱的祖国即将迎来她60岁的生日!
来吧,年轻的我们一起倾听《青春之歌》!
来吧,年轻的我们现在就出发!
第四篇:入党思想汇报信念、理想与责任
敬爱的党组织:
从知道我们党,到第一次作为入党积极分子进党校学习,一直到现在我成为一名预备党员,耳边响起的仍然是我们的信念。中国***成立85年来,一路风风雨雨、坎坎坷坷走到现在,靠的是什么?前辈们说是信念,信念?它是什么,这是曾经一直困扰我的一个问题,它无形无色,哪来的这么大力量?直到我看到了***同志的一段话。
***同志说:“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走向胜利呢?就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信念。”坚定的理想信念使英烈们临危不惧,临死不屈。湖北省红安县戴克敏一家11口人为了革命全部献身。戴醒群被敌人严刑拷打,用铁丝穿透鼻子,要求她只要声明与张体学同志脱离夫妻关系,就可以获得自由.戴醒群坚决不做,后被砍掉四肢,牺牲时年仅22岁。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血与火的文字。“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一个革命者,牺牲生命并不算什么稀奇事。历史上没有不流血的革命,不流血,会成功吗?革命先烈把流血把牺牲自己看作是实现理想信念的一个过程,因为他们心中有一个蓝图,一个我们祖国的未来蓝图,他们坚信理想一定会实现。
70多年前,方志敏烈士写下的《可爱的中国》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健康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亡的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这时,我们民族就可以无愧色的立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最美丽的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的携手了。”现在读这段文字,我们会感到烈士们描绘的美景今天就在我们面前,我们也不得不从心里敬仰我们的烈士们,如果不是他们有这个理想,有为这个坚定的理想信念奋斗终生的决心,乃至为她献出自己的生命,我们能在这么短的实现这一理想吗?8个代替,国家的强大是我们很容易看到的,中国与世界上的大国正携手并进,而现在的责任也即将由我们承担,我们作为学生党员,具有特殊的双重身份,既是知识分子也是一名党员,我们要用我们的优势我们的特长为党做更多的事,了解先进人物,认真学习党的各项纲领政策能进一步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战争年代那么残酷的环境,先烈们用自己的鲜血铺路,坚信美好的未来。解放初期那么内忧外患的处境,先辈们用自己的信念前进,构建社会主义蓝图,他们真正做到了真信,而且毫不含糊。理想信念成为巨大的动力。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取得成功,靠坚定的理想信念;同样,社会主义建设要走向成功,仍然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我们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五篇:理想、信念、责任
敬爱的党组织:
“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精神动力。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的,因而是科学的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因而是中国发展、走向富强的正确道路。共产党员有了这样的理想信念,就有了立身之本,站得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自觉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胡锦涛总书记的一段话。
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强烈的责任感对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是极端重要的。倘若没有就会失去奋斗的目标,就会偏离前进的方向,就会缺乏使命感和奉献精神,从而丧失斗志和为之奋斗的勇气。为什么我们党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并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为什么能够将一个从旧中国接受下来的烂摊子改造成为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繁荣富强社会主义国家呢?就是因为我们党有共产主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把全中国受苦受难的人民从旧中国解放出来和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责任感。在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坚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深知自身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前仆后继,视死如归的先进的共产党人。这些共产党人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中国人民得以走到一起,团结起来为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凝聚力量。历史告诉今天:一个没有理想追求,没有精神支柱,没有责任意识的民族,就没有民族魂,是愚昧可悲的。要实现崇高的理想,要保持坚定的信念,是每一位党员的责任,是党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重要法宝,是深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保证。在当代中国,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是:坚持与实践党的基本理
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不动摇。共产党员要在实践中,自觉经受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将坚持远大目标和完成现实任务结合起来,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努力创造一流业绩是我们肩负的责任。
70多年前,方志敏烈士写下的《可爱的中国》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健康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亡的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这时,我们民族就可以无愧色的立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最美丽的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的携手了。”现在读这段文字,我们会感到烈士们描绘的美景今天就在我们面前,我们也不得不从心里敬仰我们的烈士们,如果不是他们有这个理想,有为这个坚定的理想信念奋斗终生的决心,乃至为她献出自己的生命,我们能在这么短的实现这一理想吗?8个代替,国家的强大是我们很容易看到的,中国与世界上的大国正携手并进,而现在的责任也即将由我们承担,我们作为学生党员,具有特殊的双重身份,既是知识分子也是一名党员,我们要用我们的优势我们的特长为党做更多的事,了解先进人物,认真学习党的各项纲领政策能进一步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战争年代那么残酷的环境,先烈们用自己的鲜血铺路,坚信美好的未来。解放初期那么内忧外患的处境,先辈们用自己的信念前进,构建社会主义蓝图,他们
真正做到了真信,而且毫不含糊。理想信念成为巨大的动力。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取得成功,靠坚定的理想信念;同样,社会主义建设要走向成功,仍然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我们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