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级数学日记:奇妙的倒数
五年级数学日记:奇妙的倒数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拿到新课本,我好开心啊,我翻动着,无意间,一个内容吸引了我,心想:倒数是倒着的数吗?我怀着好奇心,翻动着书页,终于,我翻到了那一页。我一看书,书上与我说的一样。书上还说到求一个数的倒数就是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噢!原来是这样: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噢!那么4/5就是5/4的倒数。不行,我得验证一下:
4/5×5/4= 1
7/7×7/7= 1
1/0×0=„„
“不,1/0与0不行,因为分母是0无意义”。我突然又想到小数有没有倒数呢,带分数呢?0有没有倒数呢?学习了倒数有什么用呢?等等的问题。没想到这小小的一课竟有这么多的知识。看来这一课蛮重要的!
第二篇:五年级数学《倒数》教案
《倒数》教案
【教学内容】
倒数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过探索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2.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
【重、难点】
1、认识倒数理解倒数的意义,并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2、整数求倒数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猜字谜的游戏好吗? 吞----吴,呆--杏„„ 思考:上面游戏有什么特点?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倒” 接下来我们做一个“倒”着说的游戏。师:12,,123,歌唱,儿女,上海自来水„„ 师:(顺势说几个分数)。
二、引入新课
刚才我们所举出的乘积是1的两个数之间有一种特殊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种关系。(板书:倒数)
三、新课教学
1、倒数的意义:
(1)在以上探索的基础上,师明确告诉学生: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出示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举例说明什么叫做“互为倒数”。“互为”是什么意思?(倒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数相互依存,一个数不能叫倒数。)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必须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
请看╳=1,那么我们就说是的倒数,反过来是的倒数,也就是说和互为倒数。(分数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随意举例)。问:和存在怎样的倒数关系?2和呢?
指名回答,师小结:像这样的倒数是,的倒数是,„„不能说是倒数,要说它是谁的倒数。(以上数学用学生举例的数字)2.倒数具有两大特征:一是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乘积是1;二是这两个数的分子、分母互相颠倒。3.总结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求一个数的倒数, 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倒数意义很好记,相互依存互不弃。倒数求法更容易,子母颠倒即完毕。)******754.教学特殊数的倒数。
师:学习了倒数后,明明和红红争的不可开交,看看有他们在争什么呢?(明明说整数没有倒数,红红说整数有倒数)。
师:他们的争论没有因为上一个问题的解决而结束,看看他们还在争论什么?(0和1的倒数)
师:他们的争论还没有结束,一起来看看?(小数的倒数)
四、游戏练习
教师快速出示纸条上的分数,看清分数的学生到前面边跳边说看到的分数的倒数,直到头顶到老师的纸条为止。
五、练习。(题目课件出示)
六、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倒数
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0没有倒数。
1的倒数是1.
第三篇:五年级数学倒数教学设计
《倒数》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10册第3单元第1课时《倒数》 指导思想:
本着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指导思想,以内容定学法,以学法定教法,以教法导学法。
设计理念:
本课以学生自己的举例、观察、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为学习的主要方法,获得“倒数”的概念这一知识要点,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求不同数的倒数的一般方法和数学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能力,并使学生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教材分析:
“倒数”是在分数乘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分数除法的一个重要概念。教材首先让学生观察乘积是1的算式,从而引出倒数的意义,根据倒数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倒数是应该用1除以这个数,但学生尚未学习分数除法,因此,教材接着运用不完全归纳法让学生寻找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学情分析:
在前一单元里学生已经学会了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而且掌握较好,可以说为学习倒数也做好了充分且必要的准备,倒数知识点对学生不是很难,不过让学生自己去总结什么叫做倒数,应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教学中,用采取学生喜欢的方式来突破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经过探索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求一个数的倒数。
方法与途径:
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归纳的能力。情感与评价:
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的精神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并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思想。
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 多媒体 教学重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和会求一个数的倒数。教学难点:
理解“互为”;求带分数、小数的倒数。教学准备: 小黑板或课件。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今天老师很高兴和大家一起上课,所以老师想和大家互相成为好朋友。大家愿意吗?
生:愿意。
师:那你们是怎样理解“互相”成为好朋友的? 生:老师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是老师的好朋友。„„
设计意图:从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渗透了“互为”的大概含义。
二、游戏导入
师:朋友在一起最喜欢做游戏,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做游戏,好吗?(好)请同学们结合语文的学习猜几个字,如果把“杏”上下颠倒,变成什么字了?(呆)把“吴”字颠倒呢?(吞)
师:数学王国里的一些数也有这样的特性。如: 倒过来是。倒过来是5。你们能根据这些数的特性给他们起个名字吗?
生:倒数。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倒数。(板书:倒数)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理解倒数的意义
1、出示小黑板: 算一算:观察下列各式,你有什么发现? 2/3 × 3/2 =
× 1/2 =
8/11 × 11/8= 1/10×10 = 7/9 × 9/7 =
× 1/7 = 5/6 × 6/5 = 1/5 × 5 = 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计算,师巡视学生的情况,并对分数的格式加以指导。学生思考后汇报结果:
生1:两个乘数的分子、分母位置颠倒。生2:每个算式乘积是1。
师:现在老师有点疑问,2不是分数,它的分子和分母是什么呢? 生:2可以写成2/1,分子分母颠倒后 2/1 × 1/2 =1。
2、师:观察的真仔细,我们能不能给这样的数取个名字呀?
生:倒数
师:再看这几个算式,2 × 1/2 =1,我们说2是1/2的倒数,1/2是2的倒数
师:看这几个算式,倒数是对几个数来说的? 生:两个数(师板书)
师:这两个数的乘积有什么特点? 生:乘积是1(师板书)
师:再举一个例子:2/3 × 3/2 =1,我们说:2/3 是3/2的倒数,3/2是2/3的倒数,2/3和3/2互为倒数(师板书:互为倒数)
师:怎么理解“互为”呢? 生:相互的意思 生:就是对两个数而言的
师:“互为”是对两个数来说的,不能孤立的说谁是倒数,应该说谁是谁的倒数。
师:你能说说黑板上其他例子谁和谁互为倒数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师:除了这几个例子,你能写出其他乘积是1的算是吗? 生:„„ 师:大家表现真好,老师也来说一个,3/5是倒数,对吗? 生:不对
师:你帮老师改正吧
设计意图:通过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概括“倒数的意义”。
生1:应该说3/5是5/3的倒数。生2:„„
师: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呢? 生: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师生共同总结:一个分数的倒数就是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交换位置。)师:2的倒数怎样求呢?
生:把2看成分母为1的分数,即2=2/1,所以2的倒数是1/2。(师生共同总结:整数的倒数是用1做分子,用这个整数做分母。)
四、巩固练习
1、现在请大家打开书P24做试一试 2、1的倒数是几?(1的倒数是1。)你是怎样计算的?
整数的倒数是用1做分子,用这个整数做分母。所以1的倒数为1。因为1×1=1,所以1的倒数为1。3、0的倒数是几呢(0也是整数)
①出示0×()=1。谁来填一填?(没人举手)师:0乘以任何数都不等于1,这说明了什么? 生:0没有倒数。
②如果把0看成分母为1的分数,即为0/1,那么它的倒数应是1/0。师:这样说可以吗?
生:不可以,因为0不可以做分母。
4、练一练
5、真分数的倒数是假分数,假分数的倒数是真分数。那么带分数呢?(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求它的倒数。)
6、小数有倒数吗?
①把小数化成分数,再求它的倒数。②举例说明:因0.25×4=1,所以说0.25和4互为倒数。
五、深化练习,巩固提高。
1、填空。
(1)乘积是()的两个数互为倒数。(2)()的倒数是它本身,()没有倒数。(3)27/100的倒数是(),25/16的倒数是()。(4)0.7的倒数是()。
2、判断。
(1)2/9是倒数。()
(2)一个数的倒数一定比原来小。()(3)所有的数都有倒数。()
(4)a是整数,所以a的倒数是1/a。()(5)因为0.2×5=1,所以0.2和5互为倒数。()
3、开放题。
4/3×()=()×6=1×()=0.5×()=()×()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学以致用,巩固新知。
六、全课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七、板书设计:
倒数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就是将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1的倒数是1
0没有倒数
教学反思:
《倒数》这一课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容易掌握,是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算式方法基础上为分数除法打好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求出算式的积,让学生在自我感知活动过程中,初步认识倒数的特点。同时,让学生观察并找出规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与同伴说一说倒数的特点。在学生自我发现的基础上,引出“倒数”概念。其次,以小组讨论0和1这两个数时学生出现了争执。有人说:“0和1没有倒数。”有人说:“0和1有倒数。” 指名学生回答自己的理由,从理由中我们认为:0没有倒数(0可以写成分数1/0,分子分母交换位置0/1,0不能作分母),1的倒数是1(因为1×1=1)。最后,我还拓展了小数、带分数倒数的求法,使学生在一个知识上学到了很多知识点。
这节课,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发现乘法算式的特点到认识倒数,让学生说得多、合作得多、探索的多。激励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去学,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中发现问题,但还存在不足,如有些同学已经说出答案,没有给予肯定,这是,学生不知是对是错,很茫然。再还有,课堂中不能用语言及时鼓励学生,今后在教学中一定克服不足。
第四篇:数学日记 奇妙的分数
妙的分数
最近,我们在学习关于分数的实际问题,我发现这些实际问题中蕴藏了许多分数的奥秘。如果不认真分析和思考,就有可能理解错误。下面我为大家一一例举我的发现。
发现一:含有分率的句子不能倒装。
分率就是后面没有单位的分数。如圆有6个,○的个数比△多1/3,那么○就比△多2个。假设这句话倒装过来就变成:△的个数比○少1/3,刚才已经算出○就比△多2个,因此○就有6+2=8个,由此可以列式为8×1/3=8/3个,即△比○少8/3个。呀!怎么△比○少8/3个呢?这就与原有的“少2个”发生矛盾,也就说明原句不能倒装。经过研究我发现:倒装后单位“1”发生了变化,所以比较的结果肯定会发生变化,因此△比○应少1/4。
发现二:分数后面有无单位,它的意义是不同的。
如:两根同样长的钢管,第一根用去3/10米,第二根用去3/10。哪一根用去的长一些?
由于钢管的总长不知道,所以可以用假设法分析:(1)假设钢管长1米。1×3/10=3/10(米)3/10米=3/10米,用去一样长 ;(2)假设钢管长1/5米。(小于1米)1/5×3/10=3/50(米)3/10米>3/50米,第一根用去长 ;(3)假设钢管长5米(大于1米)5×3/10=2/3(米)3/10米< 3/2米,第二根用去长。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可能呢?经过仔细分析,我发现:分数后面如果有单位,说明它已是一个具体数量,与单位“1”无关,而如果没有单位,说明它是一个抽象数量,它的多少取决于单位“1”。第二根的长度取决于全长,全长又不具体,也就造成了多种可能的发生。
发现三:足球比赛中的分数,表示特殊的意义。
我曾经遇到这么一个实际问题:在一场足球比赛中,有32支球队,每4个队分为一组,共8个组进行循环比赛,小组出线后再进行1/
8、1/
4、1/2淘汰赛,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我的分析:按照比赛规则,8个组分别比赛,各组出2个队继续比赛,这样共有16个队继续参加1/8淘汰赛。这里的分数1/8,其实不是指16个队中的1/8,它实际是指16个队分为8组,每组2队,最后16个队中的1/2球队,即8个队胜出。同理,1/4淘汰赛是指:胜出的8个队再分为4组,每组2队,最后即8个队中的1/2球队,即4个队胜出。1/2淘汰赛以此推论。瞧,这里的1/
8、1/
4、1/2有着非常特殊的含义,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分数真奇妙,数学真有趣!相信,分数中还有许多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
第五篇:五年级数学日记
五年级数学日记
五年级数学日记1
我和姐姐参加了阳光少年夏令营。妈妈给了我200元零花钱。别提我心里有多高兴了,我终于可以自己做主买我喜欢的东西了。一上火车,我就开始了疯狂大采购:买了一瓶冰红茶,花了10元钱;一袋花生,又花了10元钱;一袋孜然羊肉串,10元钱;三副扑克牌,花了9元钱,一共花了39元钱,200-39=161(元)还剩161元钱。刚下火车就又坐上了前往世博园的大巴车。世博园里有两百多个国家馆,我们参观了美国馆、太平洋联合馆、澳大利亚馆、印度尼西亚馆、丹麦馆、石油馆、泰国馆……我们一共才去了22个国家馆,给我留下最深的是美国馆和太平洋联合馆。美国馆有3大展厅,太平洋联合馆有14个太平洋国家和2个国家组织共同参展,向世界人民展示了太平洋岛国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观、独具特色的人文环境和热情奔放的民俗风情。
在这里我用15元钱给妈妈买了海宝钥匙扣。花了10元给爸爸买了一把孔明扇,还花了10元钱给自己买了一把竹剑。在回郑州的火车上,我用20元钱给爸爸买了一个按摩器,用10元钱给弟弟买了玩具,又买了三盒水果,花了30元钱,,还用10元钱买了一袋食品,39+15+20+30+10×4=144(元),200-144=56(元),回到家妈妈首先表扬了我,外出旅游还记得爸爸妈妈和弟弟,又批评了我不应该乱花钱,像火车上的东西又贵又不好,不应该乱买。听了爸爸妈妈的分析和教导,我确实也感到自己有点大手大脚,有些钱确实不该花,这次旅行给了我很大的教育。
五年级数学日记2
数学?数学是什么?数学是生活的眼睛;数学是智慧的结晶;数学是文字的艺术。
我从小就爱数学,爱做数学题,特别是数学广角。说起数学广角,我想起啦这个学期的“鸡兔同笼”问题,起初我一听这名儿,便知道这个问题一定不简单。但我并没有被问题吓倒,难题反而能激发我的兴趣。我开始不断研究此类题,我一下子就发现啦其中的奥秘。原来这题可以用假设法、解方程和列表格多种方法。不过我更倾向假设法,因为我发现这种方法有很大的挑战性,十分有趣。
先假设它们全是鸡,于是根据鸡、兔头的总数,就可以算出在假设条件下共有几只脚,再与原有的脚数相比较,看看差是多少,再从中求出兔的数量。从中我还发现啦几个数量关系呢!①兔=(实际脚数-每只鸡脚数×鸡、兔头的总数量)÷(每只兔脚数-每只鸡脚数)②鸡=(每只兔脚数×鸡、兔头的总数量-实际脚数)÷(每只兔脚数-每只鸡脚数)而且这类题目在我们日常现实生活中也会随时遇到,前些日子妈妈带我去万寿宫买练习本,簿练习本0。8元/本,厚练习本1。5元/本,妈妈给我9。9元钱让我买8本练习本。我立刻就明白妈妈是在考验我呢!我可不能让她小看啦我,运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我买啦5本厚练习本、3本簿练习本。
从这件事中,我明白啦一个道理: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真是无处不在啊,只要你乐于探索,你就会有更多奇妙的发现。
五年级数学日记3
昨天学校月考,今天数学成绩正式出台,我看到我们班的数学成绩平均分是95的时候,我心里很高兴。当时我在心里暗暗地说句:孩子们,你们从来没有辜负我的期望。
对于这次抽考的题,全是基础知识。虽然校长让我负责这件事,但是试卷是让其他学校的老师出的,我事先根本不知道有什么题。即使在我分试卷的时候,我也没有看题。我想,我必须以身作则,否则我自己也会瞧不起自己的。其实,我心里是有把握的,我的学生基础不错,对于学校的月考,不可能考不好。也许是因为自己心里有底,所以在其他老师对月考表现的紧张的时候,我能泰然自若。
虽然学生的成绩不错,但我还是从中看到很多不足。比如:在计算圆锥体积的时候,有的孩子忘乘1“3,还有的孩子单位没有统一。这说明学生除马虎,不仔细外,还存在知识掌握不牢固的现象。我经常对孩子说,会的题必须要做对,可是,每次考试后,总有一部分孩子因为马虎,不仔细失分。每当这个时候,孩子懊悔,老师遗憾成为每次都要上演的一幕后悔剧。
我相信:我的孩子永远不会让我失望的,在元旦竞赛的时候,孩子们就曾证明他们的实力。但我现在还是一刻也不敢放松,和我的孩子们继续在数学之路上奔走。争取在最后的毕业统考中,还能得到全市第一的好成绩。
五年级数学日记4
以前,我一直以为学习求最小公倍数这种知识枯燥无味,整天与求11和12的最小公倍数类似这样的问题打交道,真是烦死人,总觉得学习这些知识在生活中没有什么用处。然而,有一件事却改变了我的看法。
那是前不久的事了,爷爷和我一起乘坐公共汽车去青少年宫。我们爷俩坐的是3路车,快要出发的时候,1路车正好也和我们同时出发。此时爷爷看着这两路车,突然笑着对我说:小溦,爷爷出个问题考考你,好不好?
我胸有成竹地回答道:行!那你听好了,如果1路车每3分钟发车一次,3路车每5分钟发车一次。这两路车至少再过多少分钟后又能同时发车呢?稍停片刻,我说:爷爷你出的这道题不能解答。爷爷疑惑地看着我:哦,是吗?这道题还缺一个条件:1路车和3路车的起点站是同一个地方。爷爷听了我的话,恍然大悟地拍了一下自个聪明秃顶脑袋,笑着说:我这个'数学博士'也有糊涂的时候,出的题不够严密,还是小溦想得周全。我和爷爷开心地哈哈地大笑起来。
此时爷爷说:那好,现在假设是同一个起点站,你说说用什么方法来解答?我想了想,脱口而出:再过15分钟。因为3和5是互质数,求互质数的最小公倍数就等于这两个数的乘积(3х5=15),所以15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也就是两路车至少再过15分钟能同时发车。爷爷听了夸我:答案正确!100分。耶!听了爷爷的话,我高兴地举起双手。
从这件事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真是无处不在啊。
五年级数学日记5
暑假里的一天,我和妈妈一起去超市买零食。
来到了零食店,刚进店门各种各样的零食就映入我的眼帘,让人觉得眼花缭乱,我和妈妈挑挑这个,拿拿那个,突然,我被眼前的两种包装好的蛋给吸引住了,其中一种是三个蛋包装在一起的,价格2。7元。另一种是一个蛋独立包装的,价格1元。我扯着妈妈的衣服想让妈妈买,妈妈同意了,可是刚要买的时候,妈妈转过身来笑眯眯地对我说:“把这些已知道的信息整理起来就是一道数学题了!就是这样:有两种包装的蛋,一种里面有三个,共2。7元;一种里面有一个,一共1元。问买哪种合算?”我听了信心满满地说:“妈妈,我都知道怎么算的啦!是这样的:第一种里面有三个共2。7元,那我就用2。7÷3=0。9﹙元﹚,就是说每个蛋0。9元;而第二种只有一个就是1元,0。9元<1元,所以买三个一包的合算!”妈妈听了点点头:“哟,没想到你还这么会算呀!那我们买三包,一共几元呀?”我不加思索地答道:“用2。7×3=8。1﹙元﹚。也可以这么算:3×3=9,9×0。9=8。1﹙元﹚。”妈妈一听一转身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说:“哟,你们钱老师教得不错嘛,可以用两种方法算,不错不错,要知道上课听讲很重要,你们认真听进去了,学会了方法,才不会让老师的心血不至于白费嘛!你们自己学得轻松易懂,老师教你们也教得高兴呀!妈妈说的对不对呀?”我是一边听一边连连点头说:“嗯,是的,妈妈说的太有道理了,我以后会都这么做的,你放心吧!”
五年级数学日记6
今天晚上,我正在做数学作业。写着写着,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难的题,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这道题是这样的: 有一个长方体,正面和上面的两个面积的积为209平方厘米,并且长、宽、高都是质数。求它的体积。 我见了,心想:这道题还真是难啊!已知的只有两个面面积的积,要求体积还必须知道长、宽、高,而它一点也没有提示。这可怎么入手啊! 正当我急得抓耳挠腮之际,我妈妈回来了。她教我用比例的方法去解,可是我对比例这种方法还不是很熟悉。于是,他又教我另一种方法:先列出数,再逐一排除。我们先按题目要求列出了许多数字,如:3、5、7、11等一类的质数,接着我们开始排除,然后我们发现只剩下11和19这两个数字。这时,我想:这两个数中有一个是题中长方体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长;一个则是长方体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条外另一条 棱长(且长度都为质数)之和。于是,我开始分辩这两个数各是哪个数。 最后,我得到了结果,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 19=2+17 11×2×17=374(立方厘米)。
后来,我又用结果8CM验算了这道题,结果得回原来的水的体积。 解出这道题后,我心里比谁都高兴。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充满了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求。
五年级数学日记7
小学趣味数学对小朋友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要,同学们一定要多学多练。
今天中午,为了能把筷子体积测得更准确,我叫爸爸从化学室拿了一个细长的量筒,刻度单位更小,每个单位只有1立方厘米。此时,我似乎感觉到了胜利在向我招手,真可谓万事具备,只差动手实验了。
首先,我用铅笔在一次性筷子上划了一道分界线,将筷子平均分成两段,并用水浸泡,以免筷子在测定过程中洗水。随后,将筷子插入量筒中,并用滴管将水滴入量筒中,让量筒内的水涨到筷子的分界线上,记下量筒内的水位刻度(38毫升)后,将筷子从量筒内取出,再记下量筒内的水位刻度(34.5毫升),前后两次水位刻度之差就是这一部分筷子的体积,即3.5立方厘米。用同样的方法,我又测量了筷子另一部分的体积是5立方厘米,两次测定结果相加得到这双筷子的体积为 8.5立方厘米。当我得到这个结果时,我兴奋地叫了,此时的我是多么自豪、多么骄傲啊。
接着,我又按每人一天使用3双计算出了我们学校(1500人)及全国(12亿)一年消耗的一次性筷子量,分别是13.96立方米和11169000立方米。结果使我大吃一惊,每年竟有这么多的木料做成一次性筷子被浪费了,真是太可惜。在此,我呼吁在校的同学,不。是全国人民,也不。应该是全世界的每个人都不要再使用一次性筷子了,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我们的'森林资源,使我们共有的地球环境更加美好,让地球上的每一个人呼吸到干净、清新的空气。
五年级数学日记8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数学作业。写着写着,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难的题,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这道题是这样的:
有一个长方体,正面和上面的两个面积的积为209平方厘米,并且长、宽、高都是质数。求它的体积。
我见了,心想:这道题还真是难啊!已知的只有两个面面积的积,要求体积还必须知道长、宽、高,而它一点也没有提示。这可怎么入手啊!
正当我急得抓耳挠腮之际,我妈妈的一个同事来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对方程这种方法还不是很熟悉。于是,他又教我另一种方法:先列出数,再逐一排除。我们先按题目要求列出了许多数字,如:3、5、7、11等一类的质数,接着我们开始排除,然后我们发现只剩下11和19这两个数字。这时,我想:这两个数中有一个是题中长方体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长。一个则是长方体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条外另一条
棱长(且长度都为质数)之和。于是,我开始分辩这两个数各是哪个数。
最后,我得到了结果,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19=2+1711×2×17=374(立方厘米)
后来,我又用我本学期学过的知识:分解质因数验算了这道题,结果一模一样。
解出这道题后,我心里比谁都高兴。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充满了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求。
五年级数学日记9
今天阳光明媚,我到奶奶家去探望奶奶。刚进门,奶奶就拿着民丰超市广告纸急匆匆地跑过来说:“嘿,你看看,有没有要买的,奶奶给你钱!”我接过广告纸,草草地看了看回答:“奶奶,有好多打折的年货咧!”“打折好啊,给你100元,喜欢的就买。”奶奶奶毫不犹豫地把100元递给我。我提上购物袋,兴高采烈地出门了。
到了超市,推着购物车,我东张西望,想着买什么好。没过一会儿,购物车里塞满了我精心挑选地6种零食:美国葵花子0.87kg、香蕉片0.78kg、山楂片0.68kg、话梅0.48kg、咸干花生1.06kg。掰着手指算了算原来的总价是14.40+16.54+9.00+11.60+12.60+21.20共85.31元。看着这些美味的零食,我的口水早已流下三千尺。算账时,收银台的姐姐说因为有优惠,共便宜了10.41元,现共74.9元。姐姐又给我一张深蓝色的卡,我不解地问;“姐姐,这是什么?”她回答:“这是刮奖卡,消费满68元的顾客就可以领取,要求在卡上,最高奖金有15000元!”我小心翼翼地刮开刮奖区,与要求对一下,获得了2元,这样我只用了72.9元。
我蹦蹦跳跳地回到奶奶家,把零食依依从购物袋里取出来,把剩下的27.1元换给了奶奶,又说:“奶奶,本来是要花85.31元,优惠后之用74.90元,刮奖又‘赚’2元,只用了72.9元。”奶奶听了后了开了花,眉开颜笑地说;“媛媛(我的小名)真会算,将来一定是个会过好日子的人!”
五年级数学日记10
20xx年3月8日星期三晴
今天我又遇到一道数学难题,费了好大的劲才解出来。题目是:两棵树上共有30只小鸟,乙树上先飞走4只,这时甲树飞向乙树3只,两棵树上的小鸟刚好相等。两棵树上原来各有几只小鸟?
我一看完题目,就知道这是还原问题,于是用还原问题的方法解。可验算时却发现错了。我便更加认真地重新做起来。我想,少了4只后一样多,那一半是13只,还原乙树是14只;甲树就是16只。算式为:(30—4)÷2=13(只);13—3+4=14(只);30—14=16(只)。答案为:甲树16只,乙树14只。
通过解这道题,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题,都要细心,否则,即使掌握了解题方法,结果还会出错。
两个月前,我们学习了分数。分数有分子、分母和分数线,比如:—,3是分母,1是分子,中间一横是分数线。3
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要用到分数,比如我家有一本1250页的字典,有24个英文字母开头的部分,妈妈问我:每个字母的部分大概占整本书的几分之几?我想了一会儿,解题思路是1250除以24约等于501250除以50等于1250分之50约分为25分之1答:每个字母的部分大概占整本书的25分之1。妈妈奖励了我
我还学会了比分数的大小,老师教了我们口诀: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小的分数越大;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老师还提醒我们,写分数时,一般先写分数线,表示平均分的意思,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
五年级数学日记11
生活中的数学关系无处不在,让我们利用数学中的乘法关系,帮助金老师计算一下20xx年11月份五(四)班全体同学应交给学校食堂伙食费究竟是多少?
数学关系1:每人总额=单价(每餐)X数量(天数)
每人总额=6×20=120元
数学关系2:全班总额=单价(每人总额)X数量(全班就餐人数)
全班总额=120×43=5160元
通过以上计算,我们知道20xx年11月份全体同学应交学校伙食费是5160元。
仍利用以上乘法关系,我们进行以下假设。
假设1:11月份学校组织学生外出秋游一天,实际每人就餐天数19天(20-1)
每人总额=单价(每餐)×数量(天数)
每人总额=6×19=114元
全班总额=单价(每人总额)×数量(全班就餐人数)
全班总额=114×43=4902元
假设2:11月份恰有一同学生病住院,向老师请假一个月,实际就餐人数42人(43-1)
每人总额=单价(每餐)×数量(天数)
每人总额=6×20=120元
全班总额=单价(每人总额)×数量(全班就餐人数)
全班总额=120×42=5040元
现实生活中,数学关系除了乘法关系,还有加减法关系、除法关系等等。因此我们同学学好数学,能帮助我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好多问题哦。
五年级数学日记12
昨天学校月考,今天数学成绩正式出台啦,我看到我们班的数学成绩平均分是95的时候,我心里很高兴。当时我在心里暗暗地说啦句:孩子们,你们从来没有辜负我的期望。
对于这次抽考的题,全是基础知识。虽然校长让我负责这件事,但是试卷是让其他学校的老师出的,我事先根本不知道有什么题。即使在我分试卷的时候,我也没有看题。我想,我必须以身作则,否则我自己也会瞧不起自己的。其实,我心里是有把握的,我的学生基础不错,对于学校的月考,不可能考不好。也许是因为自己心里有底,所以在其他老师对月考表现的紧张的时候,我能泰然自若。
虽然学生的成绩不错,但我还是从中看到很多不足。比如:在计算圆锥体积的时候,有的孩子忘啦乘1“3,还有的孩子单位没有统一。这说明学生除啦马虎,不仔细外,还存在知识掌握不牢固的现象。我经常对孩子说,会的题必须要做对,可是,每次考试后,总有一部分孩子因为马虎,不仔细失分。每当这个时候,孩子懊悔,老师遗憾成为每次都要上演的一幕后悔剧。
我相信:我的孩子永远不会让我失望的,在元旦竞赛的时候,孩子们就曾证明啦他们的实力。但我现在还是一刻也不敢放松,和我的孩子们继续在数学之路上奔走。争取在最后的毕业统考中,还能得到全市第一的好成绩。
五年级数学日记13
今天,老师在复习时间单位,提到了平年闰年,闰年就是每四年才有一次的年份。在那一年,二月就会有29天,全年就有366天,这个我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365天有大约1/4天,四年后就会多出一天,就被加到天数最少的2月去了。
可是,我最不能明白的是,为什么整百数的年份要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像20xx年,18都能被4整除,也应该算闰年才对,为什么一定要400的倍数呢?
为了寻找答案,我翻阅书籍,也没有找到答案,只得到了一个数据,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365天5时48分46秒,我想:咦,说不定可以通过这个计算出来。
说干就干,我先把5时46秒转化为20926秒,一天则有86400秒,用20926÷86400≈0.2422(天),这就是人们每年少计算的天数,所以把这个数乘4等于0.9688天,人们为了简便,就看成一天,而这样就多算了1-0.9688=0.032(天)=46分4.8秒,再用46分4.8秒×(100÷4)=19时12分,就是每一百年中多算出的时间,人们就把这些时间看作一天不贴在其他99(100-1)个年份上,而这样,就又多算了24-19.2=4.8小时,就这样,每四百年就多了4.8×(400÷100)=19.2天,又将近一天,所以,四百年又一闰,即100-3=97(个),所以每四百年中只有97个闰年。
哦!原来是这样,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算出来了,虽然挺麻烦的,但也解开了我的一个心结。那感觉真棒。其实数学离我们生活很近,几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细心,就会有许多收获的!
五年级数学日记14
星期六,妈妈交给小明一个“重任”——去市场买鱼.
市场上,人山人海,熙熙攘攘的.小明挤到鱼类区,刚好看见马大叔在卖鱼,马大叔的鱼都是活鱼,很新鲜,所以被买走了很多,但还剩一些鲫鱼,鱼虽少,不过条条都活蹦乱跳,想要挣脱盆的约束.
小明说:“马大叔,我是你这的常客,这些鱼全卖给我,便宜点.”
马大叔一听,哈哈一笑,说:“小小年纪就会讨价还价了,行,给你个机会!”只见他拿起称连同筐子称了一下,说:“这筐鱼原来连筐重28千克,有一家饭店一次买走了一半,然后又来了一位顾客,买走了剩下的一半,现在连筐重14千克,你能算出现在还剩多少千克鱼,我就以最低价卖给你!”
小明可是个倔强、不轻易服输的人,他开动脑筋思考了起来:“38千克和14千克里都包含了鱼筐的重量,用38—14可以求出卖掉了24千克.然后倒过来想,把现在剩下的鱼看作一份,那位顾客来之前还有2份,于是就可以知道在顾客来之前还有两份,那家饭店买走的鱼就是2份,因此筐里的鱼原来就是4份,一共卖出了三份.”
想到这里,小明高兴的说:“我算出来了,现在筐里还剩24÷3=8(千克),这个鱼筐重2千克!”
马大叔竖起大拇指表扬道:“小明真厉害,好,我兑现刚才的诺言!”
五年级数学日记15
“吃一堑,长一智”这句格言陪伴着我走过五个学年,给了我巨大的启示。
一天,我们正进行着数学第三单元的考试。叮铃铃,开始考试了,当我看到那张卷子的时候,我的脸上不禁浮起了笑容,因为这张卷子中的题目非常简单,我有十足的把握考出个满分。很快我就做完了,心想:这么简单的试卷我就不用检查了,妈妈肯定会表扬我的…想着,下课铃声就响了起来,我得意洋洋地就把试卷交了上去。
回到家里,妈妈向我询问今天的考试怎么样,我向妈妈比了一个胜利的手势,很自信地说道:“没问题,一定能考满分”,妈妈说:“不要骄傲,骄傲使人退步呦”,我不以为然地说:“这次的试卷非常简单,你就放心吧!”说完就上床睡觉去了。
第二天早晨,数学老师满脸微笑的走了进来,这说明大家考得都很不错,很快我就拿到了我的那张试卷,我迫不及待地望向成绩栏的方向,可是那上面并没有预期中的“一根大葱,两个鸡蛋”,而是—89分,跟我预想中的分数整整差了11分呀!看着这几个大大地红叉叉,我觉得我心中的大石头掉了下来,可是并没有平安落地,而是听到了一声闷响,碎了。
回到家,妈妈看到我垂头丧气,神色黯淡,对我问道:“是不是考砸了”,我点了点头,有一种想哭的冲动,妈妈安慰我道:“没关系,这次考砸了没事,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只要吸取了此次的教训,下一次就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听了妈妈的话,在下一次的考试中我一点都不骄傲,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做着每一道题,果不其然考了一个满分。
“吃一堑,长一智”这句格言使我从懵懂无知,变成了成熟懂事,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也要感谢妈妈的淳淳教导,如果没有妈妈的耐心,也就没有现在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