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论 第二章 论资产之性质 读书笔记(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4 10:47: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富论 第二章 论资产之性质 读书笔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富论 第二章 论资产之性质 读书笔记》。

第一篇:国富论 第二章 论资产之性质 读书笔记

学号:***468 姓名:李晓丹

专业方向:文化产业与艺术管理

课程名称:文化产业与艺术管理理论与方法 时间:2011/11/4

第二篇 论资产之性质,蓄积与使用

在无分工时,少交换,无须预先储蓄资产;分工兴起时,自己的劳动生产物仅能满足极小的欲望,其他大部分的,靠仰赖他人劳动生产物的供给。因此要由购买而得,就必须先有储蓄。按照事物的本性,财务的蓄积,必在分工之前。且蓄积量和分工精密程度呈正比例关系。对于国家而言,国家举办产业的资财增加,国家的产业必然会增加,也就导致了同量产业的生产出品随之增加。

第一章 论资产的划分

资本:一个人的全部资财当中希望可以提供收入的部分。

国家、社会,即住民全体的资财分类:支费、流动资本、固定资本。

支费:即留供目前消费,不提供收入或利润。包括①原为这目的而保留的那部分资财;②逐渐进来的收入,来源不问;③由上两种款项,以前买进来了,但至今尚未用完的物品。资本的使用方法:①流动资本。只由流通,只由更换主人,而提供收入。

②固定资本。不流通,不更换主人,已可提供收入或利润。

固定资本VS.流动资本:固定资本,莫不由流动资本变成;要继续持久,亦要流动资本来补充;无流动资本,则固定资本不能提供任何收入。

支费、流动资本、固定资本的关系:固定、流动资本只有一个目的——求目前消费的支费,不致匮乏,且能增加。

第二章 视货币为社会总资财之一支而论述之,并论国民资本之维持费

纯收入:以不侵蚀资本为条件,留供居民享用的资财。(关系到国民的实富)

固定资本增加——劳动生产力增加——产品增加——社会福利增加(固定资本的补充费,不能算入社会纯收入)

流动资本:货币、食料、材料、熟货。(后三种会变作固定资本或支费)

货币的维持,会导致减少社会纯收入的原因:①货币的搜集与弥补需要费用,该费用只是社

会总收入的部分;②货币是流通手段,只是资本中有价值的一部分,不是社会收入的一部分;③货币鼓铸费弥补费的节省,是社会纯收入的一部分。货币流通——银行营业旺盛——国家得益深厚

当流通货币过剩时,货币供应量超过市场需求量,从而导致通货膨胀。也就是说货币购买力下降,对债务人有好处,而对债权人有害。

银行长期注意着要求一切顾客的接待,都必须有常川的偿入的好处:①不必特别破费来补充金柜;②银行容易审查债务人情况的盛衰;③银行不致于发行过剩、为社会所不能容用的纸币。循环规划导致:过剩的纸币,引发人们换取金银,银行方面常需继续借贷,借债的各种费用由银行负担。从而导致银行亏损。

银行借贷不如私家审慎,私家借贷其实优于银行借贷。

慎重的银行活动,可以使死资财变成工作所需的材料工具食品(活资财),从而增进一国的产业。

货币在国内流通界分类:①商人彼此间的流通;②商人与消费者间的流通。货币面值是货币实际代表的价值量,各国钞票的面值大小是不同的,由商品流通的客观需要决定的。货币面额分等配套,取决于: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商品生产的范围和档次。②币值的稳定情况。③人民的生活水平,购买力情况,使用货币的习惯。

金银价值对其他货物价值的比例,无论任何场合,都不取决于国内流通纸币的性质和数量,只取决于一定量金银上市所必要的劳动量。一种事业若真的对社会有益,就应当任其自由,广其竞争。

思考:①温州小业主经营得不到国家银行支持的原因是否可以由P230来解释?

②该如何看待越来越多的外来银行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厦门现已有渣打银行、泰国盘谷银行、汇丰银行、花旗银行等15家外来银行)

③从铸币到银行券,到纸币,到可签发支票的存款,再到电子货币,这一系列的货币改革,将“信用”推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这样的货币改革,对银行、对国家会带来哪些风险?

第三章 论资本蓄积、并论生产的和不生产的劳动

生产的劳动:加在物上,能增加物的价值;不生产的劳动:不能增加物的价值。除了土地上天然生产的物品,一切年产物,都是生产的劳动结果。土地收获产物分类:①用来换还资本——只能直接雇佣生产劳动者;②以利润或地租形式作为收入——可以用来维持生产劳动者,也可维持不生产的。富国VS.贫国:富国在以上两种分类的比例都比贫国多很多。

资本和收入的比例,能决定一个国家人民的性格是勤劳还是懒惰。

节俭:是资本增加的直接原因。勤劳得来的积蓄,只有节俭,才能增大资本。妄为:妄为的结果,同于奢侈。政府的奢侈妄为,有可能导致大国穷困。(尤其是战争)增加国民土地劳动年产物的方法:①增加生产工人的数目;②增进受雇佣人的生产力。——要求追加资本。

节俭可以增加社会资本,奢侈可以减少社会资本。辩证的看即享即用的花费以及耐久物品的花费:前者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消费,后者则可助长有价商品的蓄积。

第四章 论借放利息的资财

货币总是国内各种贷借的手段。因为这种资本的贷与还,均由货币来往,因此被称为金融利害关系。使用货币一般所能支付的利息,必须受支配于使用货币一般所能取得的利润。资财的增加,会导致借放利息的资财也逐渐增加,同时必然使利息低落。其原因为:①国家的资本增加了,投资的利润就减少了。②维持生产劳动力的基金增加了,对生产劳动力的需要,也必须日益加大。

国内年年流通的商品粮的增加导致的结果:①货币价值提高,②对劳动的需要增加,③货币的利息减少。

法定利息率,应该在最细市场利息率周围波动。

思考:①P262说道如果用作支费,变成了消费者,就是夺去了维系勤劳街机的基金,从而维持游堕阶级。这种说法是否太过于偏激了?又说借贷对双方都毫无利益。我觉得这是社会的自由供求关系导致了借贷的存在以及发展。此时他忽略了“自由”二字的作用。

第五章 论各种资本用途

资本的用途:①用以获取社会上每年所需使用、消费的原生产物(适合农、矿、渔业);②用以制造源生产物,适用于使用消费(适合手工业);③用以运输原生产物或制造品(适合批发商人);④用以分散原生产物或制造品(适合零售商人)。

这四种投资方式关系密切的原因:①没有资本,无法提供原生产物,制造业不能存在。②原生产物在适用消费前,需要加以制造。③原生产物和制造业富饶的地方,不能缺少运输业的投资。④没有零售业,会造成产品堆积。不同行业的附加值不同。

贩运贸易:在特定工业部门的产品,超过本国需要的场合,剩下的部分,送往外国,家伙国内需要之物。也宜举办产业。贩运贸易是国民大富的自然结果和象征。

思考:①对外贸易的确体现国富,但现在的对外贸易应该已经不遵循亚当斯密的原则了吧。

第三篇 诸国民之富的进步

第一章 论富之自然的进步

城市vs.农村:有相互的利害关系。分工的结果对于两方从事各种职业的居民,全有利益。城市居民越多——收入越多——农村剩余产物的市场越大。

自然的顺序:农业——制造业——国外贸易。但因为政府,而改变了他们的习惯。

第四章 都市商业对于农村改良之贡献

贡献途径:①对农村的原生产物,提供巨大、便利的市场——对农村的开发和改进,提供了奖励。②都市居民获得的财富,常用以购买待售的土地。③农村居民,一项初中不断的混战和压迫中。

思考:①在未来的趋势当中,会不会是农村的地价也越来越高了?

第二篇:国富论 第二章 论资产之性质 读书笔记

学号:***468

姓名:李晓丹

专业方向:文化产业与艺术管理

课程名称:文化产业与艺术管理理论与方法

时间:2011/11/

4第二篇 论资产之性质,蓄积与使用

在无分工时,少交换,无须预先储蓄资产;分工兴起时,自己的劳动生产物仅能满足极小的欲望,其他大部分的,靠仰赖他人劳动生产物的供给。因此要由购买而得,就必须先有储蓄。

按照事物的本性,财务的蓄积,必在分工之前。且蓄积量和分工精密程度呈正比例关系。对

于国家而言,国家举办产业的资财增加,国家的产业必然会增加,也就导致了同量产业的生

产出品随之增加。

第一章 论资产的划分

资本:一个人的全部资财当中希望可以提供收入的部分。

国家、社会,即住民全体的资财分类:支费、流动资本、固定资本。

支费:即留供目前消费,不提供收入或利润。包括①原为这目的而保留的那部分资财;②逐

渐进来的收入,来源不问;③由上两种款项,以前买进来了,但至今尚未用完的物品。

资本的使用方法:①流动资本。只由流通,只由更换主人,而提供收入。

②固定资本。不流通,不更换主人,已可提供收入或利润。

固定资本VS.流动资本:固定资本,莫不由流动资本变成;要继续持久,亦要流动资本来补

充;无流动资本,则固定资本不能提供任何收入。

支费、流动资本、固定资本的关系:固定、流动资本只有一个目的——求目前消费的支费,不致匮乏,且能增加。

第二章 视货币为社会总资财之一支而论述之,并论国民资本之维持费

纯收入:以不侵蚀资本为条件,留供居民享用的资财。(关系到国民的实富)

固定资本增加——劳动生产力增加——产品增加——社会福利增加(固定资本的补充费,不

能算入社会纯收入)

流动资本:货币、食料、材料、熟货。(后三种会变作固定资本或支费)

货币的维持,会导致减少社会纯收入的原因:①货币的搜集与弥补需要费用,该费用只是社会总收入的部分;②货币是流通手段,只是资本中有价值的一部分,不是社会收入的一部分;

③货币鼓铸费弥补费的节省,是社会纯收入的一部分。

货币流通——银行营业旺盛——国家得益深厚

当流通货币过剩时,货币供应量超过市场需求量,从而导致通货膨胀。也就是说货币购买力

下降,对债务人有好处,而对债权人有害。

银行长期注意着要求一切顾客的接待,都必须有常川的偿入的好处:①不必特别破费来补充

金柜;②银行容易审查债务人情况的盛衰;③银行不致于发行过剩、为社会所不能容用的纸

币。

循环规划导致:过剩的纸币,引发人们换取金银,银行方面常需继续借贷,借债的各种费用由银行负担。从而导致银行亏损。

银行借贷不如私家审慎,私家借贷其实优于银行借贷。

慎重的银行活动,可以使死资财变成工作所需的材料工具食品(活资财),从而增进一国的产业。

货币在国内流通界分类:①商人彼此间的流通;②商人与消费者间的流通。

货币面值是货币实际代表的价值量,各国钞票的面值大小是不同的,由商品流通的客观需要决定的。货币面额分等配套,取决于: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商品生产的范围和档次。②币值的稳定情况。③人民的生活水平,购买力情况,使用货币的习惯。

金银价值对其他货物价值的比例,无论任何场合,都不取决于国内流通纸币的性质和数量,只取决于一定量金银上市所必要的劳动量。一种事业若真的对社会有益,就应当任其自由,广其竞争。

思考:①温州小业主经营得不到国家银行支持的原因是否可以由P230来解释?

②该如何看待越来越多的外来银行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厦门现已有渣打银行、泰国盘谷银行、汇丰银行、花旗银行等15家外来银行)

③从铸币到银行券,到纸币,到可签发支票的存款,再到电子货币,这一系列的货币改革,将“信用”推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这样的货币改革,对银行、对国家会带来哪些风险?

第三章 论资本蓄积、并论生产的和不生产的劳动

生产的劳动:加在物上,能增加物的价值;不生产的劳动:不能增加物的价值。除了土地上天然生产的物品,一切年产物,都是生产的劳动结果。

土地收获产物分类:①用来换还资本——只能直接雇佣生产劳动者;②以利润或地租形式作为收入——可以用来维持生产劳动者,也可维持不生产的。

富国VS.贫国:富国在以上两种分类的比例都比贫国多很多。

资本和收入的比例,能决定一个国家人民的性格是勤劳还是懒惰。

节俭:是资本增加的直接原因。勤劳得来的积蓄,只有节俭,才能增大资本。

妄为:妄为的结果,同于奢侈。政府的奢侈妄为,有可能导致大国穷困。(尤其是战争)增加国民土地劳动年产物的方法:①增加生产工人的数目;②增进受雇佣人的生产力。——要求追加资本。

节俭可以增加社会资本,奢侈可以减少社会资本。

辩证的看即享即用的花费以及耐久物品的花费:前者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消费,后者则可助长有价商品的蓄积。

第四章 论借放利息的资财

货币总是国内各种贷借的手段。因为这种资本的贷与还,均由货币来往,因此被称为金融利害关系。使用货币一般所能支付的利息,必须受支配于使用货币一般所能取得的利润。资财的增加,会导致借放利息的资财也逐渐增加,同时必然使利息低落。其原因为:①国家的资本增加了,投资的利润就减少了。②维持生产劳动力的基金增加了,对生产劳动力的需要,也必须日益加大。

国内年年流通的商品粮的增加导致的结果:①货币价值提高,②对劳动的需要增加,③货币的利息减少。

法定利息率,应该在最细市场利息率周围波动。

思考:①P262说道如果用作支费,变成了消费者,就是夺去了维系勤劳街机的基金,从而维持游堕阶级。这种说法是否太过于偏激了?又说借贷对双方都毫无利益。我觉得这是社会的自由供求关系导致了借贷的存在以及发展。此时他忽略了“自由”二字的作用。

第五章 论各种资本用途

资本的用途:①用以获取社会上每年所需使用、消费的原生产物(适合农、矿、渔业);②用以制造源生产物,适用于使用消费(适合手工业);③用以运输原生产物或制造品(适合批发商人);④用以分散原生产物或制造品(适合零售商人)。

这四种投资方式关系密切的原因:①没有资本,无法提供原生产物,制造业不能存在。②原生产物在适用消费前,需要加以制造。③原生产物和制造业富饶的地方,不能缺少运输业的投资。④没有零售业,会造成产品堆积。

不同行业的附加值不同。

贩运贸易:在特定工业部门的产品,超过本国需要的场合,剩下的部分,送往外国,家伙国内需要之物。也宜举办产业。贩运贸易是国民大富的自然结果和象征。

思考:①对外贸易的确体现国富,但现在的对外贸易应该已经不遵循亚当斯密的原则了吧。

第三篇 诸国民之富的进步

第一章 论富之自然的进步

城市vs.农村:有相互的利害关系。分工的结果对于两方从事各种职业的居民,全有利益。城市居民越多——收入越多——农村剩余产物的市场越大。

自然的顺序:农业——制造业——国外贸易。但因为政府,而改变了他们的习惯。

第四章 都市商业对于农村改良之贡献

贡献途径:①对农村的原生产物,提供巨大、便利的市场——对农村的开发和改进,提供了奖励。②都市居民获得的财富,常用以购买待售的土地。③农村居民,一项初中不断的混战和压迫中。

思考:①在未来的趋势当中,会不会是农村的地价也越来越高了?

第三篇:读书笔记之国富论

读书笔记之《国富论》

早就耳闻经济学界有一部“圣经”,它就是《国富论》,全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由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于1776年撰写而成。虽然是两个世纪之前的作品,但作为一名经济类专业的学生,拜读这样一部经典著作是快速提升自己的最好办法。终于我在假期抽时间去了趟书店,买了一本由张晓林、王帆翻译的《国富论》。经过三十多个夜晚的拜读,不能说完全读懂亚当老先生的大作,只能算是略懂皮毛,有了一点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国富论》是世界上第一步全面剖析社会的政治经济学经典,在这本书中,斯密缔造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概括了古典经济学在它的形成阶段的理论成就,最先系统地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的各个主要学说,对它的形成和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作者亚当老先生获得了古典政治经济学派“创立者”的称号,并被公认为“政治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此书不仅流传于学术界和政界,而且一度成为不少国家社交场合的热门话题,甚至可以说是对人类发展进程产生过深远影响的书籍。

《国富论》共分五篇:“论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并论劳动生产物自然而然地分配给各阶级人民的顺序”、“论资财的发行及其蓄积和用途”、“论不同国家中财富的不同发展”、“论政治经济学体系”、和“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作者在《导论及全书设计》中说,“本书前四篇的目的,在于说明广大人民的收入是怎样构成的,并说明供应各时代各国民每年消费的资源,究竟有什么性质。第五篇即最后一篇所讨论的,是君主或国家的收入。”具体而言,第一篇讨论的是劳动生产力改良的原因,以及产品在不同阶层之间自然分配的顺序。第二篇讨论的是资产的分类、性质、储蓄和使用。第三篇以罗马帝王衰落之后,欧洲农业发展所受的制约及其农村的衰落,和商业城市兴起的实际,探讨了财富增长的不同路径。第四篇则在此基础上,从当时最受推崇的重商主义开始,论述了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两种政治经济体系的后果。第五篇则讨论君主或国家的开支方向和收入来源。五篇一道分析了一个国家在不同的时代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以及一个国家怎样从崩溃、衰败中走向繁荣昌盛,通过一些什么奖惩制度来促进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等。在我看来这本书中包含一种朴素的经济发展思想。

读过之后,细细品味,慢慢领悟它的主要内容:

1.“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作者在一开始就提到这个理论。亚当老先生认为,每一个人行为的动机,主要是在于利己,求得自己的利益。利己心是人类一切经济行为的推动力。他还认为利己心这并不是值得反对或摒弃的;他相信,个人自私可以有助于整个社会的福利这一“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已经充分运用到了之后的经济学理论之中,属于基础假设。

2.分工是提高生产率的关键。分工的发展以及劳动划分为越来越精细的专业化作业,这是正在出现的工厂制度的主要结果。有了分工,同样数量的劳动者就能完成比过去多得多的工作量。

3.劳动价值论。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这一观点后来被马克思所借鉴,构成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础。

4.反对殖民地政策。亚当老先生那个年代还是有殖民统治这一说法的,但他主张自由贸易,所以对于殖民地国家在殖民地造成的经济垄断表示反对。在他看来,对殖民地及其统治国双方都是有害无益的。

5.主张“自由放任”。作者强调,只有对内对外的商业不受任何限制,才能使

一个国家得到充分的发展与繁荣;同时他反对各种公司的垄断,这在今天是很有借鉴意义的。另外,他还主张国家与国家之间应像个人与个人之间一样实行分工,并极力倡导自由贸易。

6.政府的主要职责。亚当老先生对于政府的职责规定得相当具体。他认为,政府的主要任务在于对外抵御敌国,对内执行司法;政府的另外一个重要职责是“创建并经营某些公共工程”。这也是我们现在称之为“公共事业”的各种设施。

7.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教育社会底层民众,国家虽得不到什么直接的好处,但总比让民众无知识,不受教育的好。他指出,在自由国家,政府安定主要靠有力的舆论,因此,公众教育程度愈高,受教育愈多,越有公正的判断的能力。从这个角度讲,政府对于教育的推动,不能有一丝的怠慢,要坚持不懈。

在我看来,《国富论》中最具精华的理论,即是“看不见的手”的原理。亚当老先生从人的利己的本性出发,论述了利己主义的利益观。他认为,每一个人行为的动机主要是在于利己,求得自己的利益。利己心是人类一切经济行为的推动力。人们在经济活动中追求效益最大化,整个社会就在不同的个人实现自己的效益最大化过程中实现社会的效益最大化,即社会福利。因此,他认为,利己心并不是值得反对或摒弃的,自私有利于社会福利。然而,当我在网上查找他的另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论》时,发现其中从人具有同情心出发,论述了利他主义的伦理观。这矛盾的观点让我一时不明白亚当老先生的用意。慢慢才发现这恰恰揭示了他矛盾的内心世界,在我看来,也揭示了经济活动中人们矛盾的内心世界:人们一方面追求效益的最大化,一方面又逃脱不了自身的伦理观、社会观。经济实际上是利己性与利他性结合起来完整的人的活动,是人们追求自身来自物质与精神整体的效益的最大化。这只“看不见的手”引导市场实现每个人的最大效益,并实现共同福利。

其次是他对于政府存在的理解。亚当老先生在书中对政府存在的意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确切地说,他对政府的职责规定得相当具体。他认为,政府的主要任务在于:保护社会免遭其他社会之暴力入侵;尽可能地保护每个社会成员免受其他社会成员之不正义的压迫;建立和维护特定的社会公共工程和公共制度。总结起来,即:对外抵御敌国,对内执行司法;政府的另外一个重要职责是“创建并经营某些公共工程”,这也就是我们现在称之为“公共事业”的各种设施。在遥远的1776年,亚当老先生就已经意识到公共事业的重要性,这不得不让我佩服,虽然这不是纯经济领域的。对于他反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主张“自由放任”。而这也在西方经济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以致用,大致了解《国富论》之后的我,不由得将它和当今中国联系起来。

当今的中国,已经逐渐迈入为世界强国之列。但《国富论》中关于财富增长的阐述在我看来对我国经济的继续稳步增长依然有指导和参考意义。亚当老先生认为,按照事物的本性,生产资料必先于便利品和奢侈品,所以,生产生产资料的产业,也必先于生产便利品和奢侈品的产业。提供生产资料的农村土地的耕作和改良,必先于只提供奢侈品和便利品的都市的增加。乡村居民须先维持自己,才有剩余产物维持都市的居民。所以,要先增加农村产物的剩余,才谈得上增设都市。但因都市生产资料不一定要依靠于附近的农村,甚至不一定要依靠于国内的农村,而可以从远方运来,所以,这虽然不是一般原则,但却使各时代各国家进步繁荣的程度有所差异。按照事物的自然趋势,进步社会的资本首先投在农业上,其次投在工业上,最后投在国外贸易上。这种顺序是极自然的。他相信,在所有国家中,资本总是在某种程度上按照这种顺序投用:;总得先利用资本开垦一些土地,然后才能成立很多城市;总得在城市里先有些落后的制造业,然后才会有人愿意从事国外贸易。反过来,工商业都市的增加与发展,对农村土地的改良与开发有所贡献。其贡献的途径有三种:一是为农业的原生产物提供一个巨大而便利的市场,从而鼓励农业的开发与进一步的改进。二是都市居民需要用所获的财富购买待售的土地,其中很大一部分往往是面向未开垦的土地。商人们都渴望变成乡绅,而且,往往也只有在他们变成了乡绅的时候,他们才最能改良土地。三是缓解了农村居民一向与其邻里的争斗和对其政府部门的依附状态。因为工商业的发达,逐渐使他们变得有秩序,有个人的安全和自由,这也使得政府部门的工作变得有效率。

正如前面所说,虽然著作完成于两个多世纪前。但在今天看来,它的经济思想和经济理论依然可以作为指导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甚至一个企业的经济发展的路径和原则。就连2006年的国家政府工作报告也引用了《国富论》的理论观点“要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由此可见它值得我们继续学习研究。

《国富论》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它的发表,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诞生。此前人类虽有经济思想,但却没有形成一个体系,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经济思维模式。亚当老先生的《国富论》为经济学奠定了基础,之后人类的主流经济学基本都以此为基础而建立。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需要这样的著作指引我们不断前进。

第四篇:国富论 论资本利润 读书笔记

“中国似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其财富也许在许久以前已完全达到该国法律制度所允许有的限度,但若易以其他法制,那么该国土壤、气候和位置所可允许的限度可能比上述限度大得多。一个忽视或鄙视国外贸易,只允许外国船舶驶入一二港口的国家,不能经营在不同法制下可经营的那么多贸易。此外,在富者或大资本家在很大程度上享有安全,而贫者或小资本家不但不能安全,而且随时可能被下级官吏借口执行法律而强加掠夺的国家,国内所经营的各种行业,都不能达到各行业的性质和范围所能容纳的程度,投下足够多的资本。在各种行业上,压迫贫者,必然使富者的垄断成为制度。富者垄断行业,就能获得极大利润。所以,中国的普通利息率,据说是百分之十二,而资本的普通利润,必须足够多担负这样高的利息。“

数百年前,斯密就看清了清朝政府的经济本质——固步自封地形成垄断,排斥外资,缺乏竞争,底层劳动人民的安全不能保证,从而导致了中国经济的止步不前,也为后来的社会动荡埋下了根基。

根据斯密的理论“ 一国所获的财富,如已达到它的土壤、气候和相对于他国而言的位置所允许获得的限度,因而没有再进步的可能,但尚未退步,那末,在这种状态下,它的劳动工资及资本利润也许都非常的低。一国人口的繁殖,如已完全达到其领土所可维持或其资本所可雇用的限度,那末,在这种状态下,职业上的竞争必然非常激烈,使劳动工资低落到仅足维持现有劳动者人数,而且由于人口已经非常稠密,也不可能再有增加。一国的资本,如与国内各种必须经营的行业所需要的资本相比,已达到饱和程度,那么各种行业所使用的资本,就达到各行业的性质和范围所允许使用的程度。这样,各地方的竞争就大到无可再大,而普通利润便小到无可再小。“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竞争会导致资本家的利润率降低,因为资本家若想按所需人数雇到劳动者,就需要抬高劳动工资而减少资本利润。其次资本家存在竞争的压力,从而推使商家生产更好的产品,但此过程会降低利润率。而垄断会产生较高的利润率,和较低的竞争强烈程度,致使资本家改造生产技术不积极,生产能力滞后。

第五篇:《国富论》读书笔记

李伟鹏11122058公共事业管理

《国富论》读书笔记

《国富论》全名《国民财富的原因和性质的研究》,由亚当·斯密于1767年开始著作,历时6年,终于完成《国富论》第一稿。之后3年,又进行重新修订,于1776年正式出版该著作。十年磨一剑,《国富论》在经济思想史上构建了第一个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关系的经济学体系,被誉为西方经济学的“圣经”。在经济危机波及全球的当下,反思经济危机爆发的来龙去脉,很多人开始从传统经济学著作中找寻蛛丝马迹。可见《国富论》等经典著作对现代经济建设的指导意义非同一般,对引导人们走出经济危机大有裨益,这也正是经典的永恒魅力。

《国富论》一书分别由:论劳动分工及分配,论财富的性质、积累和使用,论各国财富增长的方式,论重商主义与重农主义,论国家的财政这五大部分组成。

在“第一章:论劳动分工及分配”中,亚当·斯密从劳动生产力不断提高着手,经过深入研究后他认为劳动分工能使生产力得以成倍提高,而且首次提出了“劳动分工”这一重要概念。同时,劳动分工也促使劳动生产专业化,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被打破,劳动产品的交换迫在眉睫,而交换所需的媒介——货币也是呼之欲出。产品的最终归宿为:劳动资本、资本利润和土地地租三项。在“第二章:论财富的性质、积累和使用”中,亚当·斯密开创性地把资产细分为用于消费的资产(维持日常生活的产品)、固定资

本(机器和设备)和流动资本(食料、材料、成品和货币),这样深刻透彻的见解史无前例。另外,亚当·斯密还划分了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剖析了人们的借贷行为,分析了资本运用方法的不同对生产性劳动产生推动作用的差异。

在“第三章:论各国财富增长方式”中,亚当·斯密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给欧洲各国带来的社会结构上的巨大变革出发,研究其财富增长方式的变化。主要有以下三个观点:第一,生活的基本需要刺激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农村的兴起推动城市的进步,最终加速国家财富的增长;第二,地主兼并农民的土地,致使大片土地不利于改良,更不利于生产方式的改革,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地主不愿意改革,以致失去自己的权利、地位和财富);第三,都工商业的增加与富裕,对农村的改良与发展有三大贡献——首先,为农村的土地生产物提供一个巨大而便利的市场,从而鼓励了农村土地的开发与进一步改进。其次,城市资本转入农村,为土地的改良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最后,还有一点往往不为世人所注意,却是最重要的:农村居民一向与邻人争斗,对雇主依附。工商业的发达,逐渐使他们获得秩序、组织、个人的安全和自由。

在“第四章:论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中,亚当·斯密总结了不同时代产生的两种不同的关于富国裕民的政治经济体系:其一,为重商主义,是18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种经济政治体制。重商主义者认为一国的国力基于通过贸易的顺差——即出口额大于

进口额——所获得的财富,相应的重商主义政策下两大主富国裕民的途径就是限制进口(关税壁垒)和鼓励出口(出口退税)。而亚当·斯密却在本书中抨击了重商主义,他更提倡自由贸易和开明的经济政策。其二,为重农主义,重农主义由十八世纪50~70年代的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学派(重农主义学派)提出。重农主义者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同样,重农主义也有其明显的局限性,也不为亚当·斯密所倡导。

财政问题可谓是国之重中之重,也是一个很繁琐的难题。为此,亚当·斯密在“第五章:论国家的财政”中对于财政难题提出了自己的构想。首先,他确定了自由主义的政治经济原则,把政府的职能界定为:抵御外敌入侵、维持社会秩序和建设部分公共工程以及教育国民;同时,提出了著名的四项征税原则:公平原则、确定原则、便利原则、经济原则。

《国富论》共五篇内容,其中第一、二篇为基本经济理论(增加国民财富的两条途径),第三篇为经济史(佐证两条途径),第四篇为经济思想史(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第五篇为财政专题(一个保障——经济自由主义),总的概括为:两条途径和一个保障。《国富论》主旨是富国裕民,而增加财富主要有“两条途径和一个保障”:一是靠分工和交换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二是靠资本积累和资本合理运用来提高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的比例;在实现这两条途径的过程中,坚持经济自由主义是最根本的制度保障。

下载国富论 第二章 论资产之性质 读书笔记(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富论 第二章 论资产之性质 读书笔记(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富论》读书笔记

    每个国家成员的劳动都是为本国国民提供生活所需的必需品和便利品,或者是用这部分产品换取外国的必需品和便利品。影响一国成员数量多少的原因,也就是说劳动提供的必需品和便利......

    国富论读书笔记

    国富论读书笔记打开《国富论》的时候,我的心中是一片茫然,看着那么多密密麻麻的字,总感觉读起来会使我变得晕头转向。不管怎么样,我还是读了下来,也深有感触。亚当斯密是18世纪的......

    《国富论》读书笔记

    西方经济学“圣经”---《国富论》读书心得 1776年3月9日,在英国发生了近代经济史上最重大的一件事。这件事既不是当时英国议会通过了哪个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法令,也不是哪个......

    国富论读书笔记

    《国富论》感言 《国富论》是苏格兰经济学家、哲学家亚当〃斯密的一本经济学专著。这本专著的全名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国富论读书笔记

    第一篇论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并论劳动生产物自然而然地分配给各阶级人民的顺序 第一章论分工 看完后,才知道原来那个做针的例子是亚当他老人家说的。说了半天,主要还就是分工......

    国富论读书笔记

    国富论读书笔记 第一章. 论劳动分工及分配 【概述】亚当斯密发现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对于财富的增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他对于劳动生产力提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且首次提......

    国富论读书笔记

    《国富论》读书笔记《国富论》是十八世纪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所作,亚当•斯密堪称经济学的鼻祖,他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创建者,他对经济研究有独到......

    国富论读书笔记

    《国富论》读书笔记 其实在初中的时候就读过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s),只可惜当时只是随便的看看,因为实在是看不懂,就不了了之了,重新拿起本书,我不得不承认,名著真的很深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