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主任德育创新案例
用爱架桥梁
天堑变通途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只要有班级存在就有会优等生和后进生之分,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班主任就是这样的班级中的核心人物。班主任工作每天甚至每时每分都要开展,其核心内容就是德育工作,而德育工作中最令班主任费时费力而又可能收效不大的是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转化后进生是每一个班主任所肩负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教育工作者不容推卸的责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在学校领导的引导关怀与培养支持下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但如何转化后进生一直以来都是困扰我们学校的一个大问题。我觉得班主任转化后进生工作策略方法追源溯本、千变万化都离不开对后进生的关爱这一法宝。著名文学家、语文学家夏丏尊先生在翻译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知道,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爱就是“师爱”。师爱是每个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优良的道德品质,它可以使学生在逆境中得到安慰,克服困难,增强信心;在顺境中更加奋发,不骄不躁,永远向前。然而现实的教育不容乐观,一部分教师虽然也爱学生,但学生却从未真正感受到教师的爱。原因何在?首先我认为每个学生都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需要我们的教师能做到很好的了解,尽管从表面上看,学生间似乎差别不大,但实际上,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与众不同的一面,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因此,如果不了解学生就不可能有对学生真正的爱,教育与学生的感情要求就会背道而驰,更谈不上有的放矢、有着见效。再就是学生是我们教师工作的对象,是教师工作意义及人生价值的直接体现,对学生的关心和了解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对学生的同情和理解则是一种理智的爱,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石,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关键所在。
一、以人为本,释放师爱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而常常被人们忽略,但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却要让这常被人忽略的爱让学生感知、感受。因为,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不能缺少爱,爱应融入到我们教师的职业生命中、渗透到我们奔腾不息的育人血管里。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尊重每一位学生,“以人为本”,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我们的教育过程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更应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任小辉这样的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走进他,给他机会,给他时间,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温情去感化他,用道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改正错误。
二、良师益友,宽容为上
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心理活动常常带有一定程度的“闭锁性”,这就会给教育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鉴于此,教师应当主动和学生交朋友,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取得他们的信赖,倾听他们的心声。班主任每天跟学生接触时间最多,了解情况最全面,掌握学生动态最敏锐,应当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见到学生的不足应宽容以待之。据调查:在小学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的过于直率和火暴,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候太严肃而让他们下不了台,没有脸面。因此,我对同学的转变主要从他的兴趣爱好入手,多次班级个人摄影展的活动开展,让他们展示了自我、找回了自信、做出了正事、积攒了人气,同时更让他感受到这一切都得益于班主任老师对他们的信任,感受到老师是自己的良师益友,老师给自己带来了快乐,从而让他能够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尝到从未有过的甜头!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故应“宽以待人,容人之错”。在通情达理中暂时性的容忍宽恕学生的错误,采用灵活委婉的方法去教育他,引导他、鼓励他,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促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发挥特长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须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情况、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教育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但在有的教师眼里,对后进生常常不屑一顾,甚至是放弃不管。但如果是一个眼中有情、心中有爱的老师一定会设身处地的为后进生着想:后进生是多么的不容易、又多么的令人佩服啊:明知听不懂教师讲课的内容,却天天要坚持到校听讲;面对考试,明知要失败,却是屡败屡考;明知学校期中期末表彰会上听不到他们的名字,却要一直陪坐替别的优等生捧场。他们的坚强毅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是多么的牢不可破啊!如果我们的教师对他们能够给予深深的理解就会发现他们值得你爱,值得你用时间去爱他们,贴近他们、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教师信任理解学生,对他们怀有较高的期待,学生就会微妙地觉察到教师对他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进而对教师产生好感和信任,同时也能激发起自信心,产生进步的动力,从而实现教师期待的目标。缺乏家庭的温情、父母的交流,和同学对他的排斥,失去了应有的家庭之爱、友爱。而我就以爱心为媒介、以爱心为原材料,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理解的桥梁。
这,虽是个个案,但也包含着转变后进生的一些技巧、方法,愿我们的广大同仁能在转变后进生的道路上寻出更多有效的策略,为每一个学生的顺利成长、健康发展倾出我们作为人师的全部的爱。因为,惟有爱,才是人类最美的语言; 惟有爱,才是人类最好的教育;
惟有爱,才能点燃后进生转化永不熄灭之火!
第二篇:班主任德育创新案例
班主任工作创新案例
——给予后进生更多一点爱
背景:众所周知:只要有班级存在就有会优等生和后进生之分,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班主任就是这样的班级中的核心人物。班主任工作每天甚至每时每分都要开展,其核心内容就是德育工作,而德育工作中最令班主任费时费力而又可能收效不大的是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转化后进生是每一个班主任所肩负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教育工作者不容推卸的责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我们的班主任同仁想出了很多绝招和妙法,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班主任转化后进生工作策略方法追源溯本、千变万化中都离不开对后进生的关爱这一法宝。我国著名文学家、语文学家夏丏尊先生在翻译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知道,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爱就是“师爱”。师爱是每个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优良的道德品质,它应具备正直少却虚伪、具备无私少却自我、具备广阔少却狭隘。它可以使学生在逆境中得到安慰,克服困难,增强信心;在顺境中更加奋发,不骄不躁,永远向前。然而现实的教育不容乐观,一部分教师虽然也爱学生,但学生却从未真正感受到教师的爱。原因何在?首先我认为每个学生都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需要我们的教师能做到很好的了解,尽管从表面上看,学生间似乎差别不大,但实际上,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与众不同的一面,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因此,如果不了解学生就不可能有对学生真正的爱,教育与学生的感情要求就会背道而驰,更谈不上有的放矢、有着见效。再就是学生是我们教师工作的对象,是教师工作意义及人生价值的直接体现,对学生的关心和了解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对学生的同情和理解则是一种理智的爱,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石,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关键所在。
典型案例过程:我班有个学生叫郝佳旭。初一上学期刚进校时,不做作业、迟交作业、上课情绪低落,下课狂奔乱跳找不着人影,同学间经常闹矛盾,大家都嫌弃他,各门功课单元测试不及格,每天不是科任老师找就是同学反映他的问题,种种行为和表现跟父母为他起的名字一点不相称。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在学校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自我调节,自我改进,做一名合格的初中生。但经过几次努力,他只在口头上答应,行动上却几乎没有进展,初一第一次学校组织的月考各科几乎都不及格。看到他不思进取,表现成绩上不来,我真的为这孩子着急。怎么办?我必须要想法贴近他、走进他直至改变他。
记得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指出:“如果教育要多方面培养人,那么他首先应该多方面地了解学生。”为了有针对性地做他工作,我决定先专程深入到他家去家访,进行详细了解,然后再找对策。接待我的是他的爸爸,他跟我详细谈了儿子小学的情况。从与他父亲的交谈中我得知:这孩子自尊心很强,但小学基础很簿弱,多次努力,多次失败,加上他自己长年在外做生意,平常很少管他。孩子的妈妈是位农村妇女,没什么文化,也不懂教育的方法,仅知道给儿子吃饱了穿暖和了就认为可以了,其他什么都不能帮助他,特别是孩子心理上的需要她根本没去多接触、多了解。
在家访回学校的路上,我想好了第二天乃至下面的工作该怎么开展了。
我首先设法接近他,清除隔阂,拉近关系。经过观察,我发现他非常喜爱摄影,他爸爸还特地为他买了四千多元七万多像素的数码相机供他玩耍。摄影不也正是我自己的擅长吗?这是一个多好的交流平台啊。于是,到了班级学校开展的活动期间、需要摄影之处,我总让他担任班级的摄影师,彰显他的个人爱好,发挥他的特别之长。每到这时他就特别开心,围绕他转的同学特别多。他既是大家的服务员,又是大家的焦点,同学们和他在一起摆出各种姿势和造型任他拍摄,他也为我和其他任课老师拍了好些照片,通过多次反复的实践,他的摄影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在班级和同学中的威信也越来越高,我趁机在对他提出个人表现方面的要求,他欣然接受,而且改变很快。一段时间下来,开学初的一些不良表现渐渐消失了,本学期期中考试和上学期期中期末考试他几乎消灭了不及格,语文成绩达到了75分,真超出同学们的意料之外。后来,我便加强攻势、锦上添花:把他推选为班委干部的后选人待同学们考察通过。他非常懂得老师的一片良苦用心,从方方面面努力表现自己,一心想得到大家的认可。于是上课时有了聚精会神的神态,课外活动时有了与班长一起钻研难题的影子,作业准确工整,书写大方,班上手抄报里有他的笔墨,劳动课上有他大汗淋漓的样子、校外补习班里有了他的影子„„一切的一切证明他正在逐渐改变自己,而且变得越来越棒。有了他自己的不停努力及我和各科老师的适时激励,同学们对他的认可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掌管班级的财政大权,而且班级的点滴经费放在他身边他管得极其仔细谨慎。每一笔帐目的进与出、来龙与去脉他都有记录和发票收据,过一段时间就跟同学们通报接受审计,没有私自动用过一分钱。帐目每一次、每一笔都清清楚楚、毫无差错,同学们对他报以了高度信任和刮目相待。
在初一下学期,也就是本学期的日子里,经过我和全体老师的不断努力,他已横扫一切旧习,各方面遵规守纪,学习成绩步步攀升,成了同学们的学习楷模实践证明,只有在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理解学生的甘苦,教育工作才能“对症下药”收到实效。
第三篇:2015班主任德育创新案例
班主任德育创新案例背景:
——用爱点燃后进生转化之火
众所周知:只要有班级存在就有会优等生和后进生之分,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班主任就是这样的班级中的核心人物。班主任工作每天甚至每时每分都要开展,其核心内容就是德育工作,而德育工作中最令班主任费时费力而又可能收效不大的是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转化后进生是每一个班主任所肩负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教育工作者不容推卸的责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我们的班主任同仁想出了很多绝招和妙法,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班主任转化后进生工作策略方法追源溯本、千变万化中都离不开对后进生的关爱这一法宝。我国著名文学家、语文学家夏丏尊先生在翻译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知道,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爱就是“师爱”。师爱是每个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优良的道德品质,它应具备正直少却虚伪、具备无私少却自我、具备广阔少却狭隘。它可以使学生在逆境中得到安慰,克服困难,增强信心;在顺境中更加奋发,不骄不躁,永远向前。然而现实的教育不容乐观,一部分教师虽然也爱学生,但学生却从未真正感受到教师的爱。原因何在?首先我认为每个学生都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需要我们的教师能做到很好的了解,尽管从表面上看,学生间似乎差别不大,但实际上,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与众不同的一面,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因此,如果不了解学生就不可能有对学生真正的爱,教育与学生的感情要求就会背道而驰,更谈不上有的放矢、有着见效。再就是学生是我们教师工作的对象,是教师工作意义及人生价值的直接体现,对学生的关心和了解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对学生的同情和理解则是一种理智的爱,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石,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关键所在。
典型案例过程:我班有个学生叫徐婧婷。上学期刚进校时,不做作业、迟交作业、上课情绪低落,下课狂奔乱跳找不着人影,同学间经常闹矛盾,大家都嫌弃他,各门功课单元测试不及格,每天不是科任老师找就是同学反映她的问题,种种行为和表现跟父母为她起的名字一点不相称。于是,我找她谈话,希望他在学校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自我调节,自我改进,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但经过几次努力,她只在口头上答应,行动上却几乎没有进展,第一次学校组织的月考各科几乎都不及格。看到她不思进取,表现成绩上不来,我真的为这孩子着急。
怎么办?我必须要想法贴近他、走进他直至改变他。
记得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指出:“如果教育要多方面培养人,那么他首先应该多方面地了解学生。”为了有针对性地做他工作,我决定先专程深入到他家去家访,进行详细了解,然后再找对策。接待我的是他的爸爸,他跟我详细谈了儿子小学的情况。从与他父亲的交谈中我得知:这孩子自尊心很强,但小学基础很簿弱,多次努力,多次失败,加上他自己长年在外做生意,平常很少管他。孩子的妈妈是位农村妇女,没什么文化,也不懂教育的方法,仅知道给儿子吃饱了穿暖和了就认为可以了,其他什么都不能帮助他,特别是孩子心理上的需要她根本没去多接触、多了解。
在家访回学校的路上,我想好了第二天乃至下面的工作该怎么开展了。我首先设法接近他,清除隔阂,拉近关系。经过观察,我发现他非常喜爱摄影,他爸爸还特地为他买了四千多元七万多像素的数码相机供他玩耍。摄影不也正是我自己的擅长吗?这是一个多好的交流平台啊。于是,到了班级学校开展的活动期间、需要摄影之处,我总让她担任班级的摄影师,彰显个人爱好,发挥特别之长。每到这时他就特别开心,围绕她转的同学特别多。他既是大家的服务员,又是大家的焦点,同学们和他在一起摆出各种姿势和造型任他拍摄,她也为我和其他任课老师拍了好些照片,班级还为她专门举行了几期个人摄影展:什么“我的三班我最爱”“社会实践好处多”“寻觅春天的足迹”“走进飘舞的冬雪”等。通过多次反复的实践,他的摄影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在班级和同学中的威信也越来越高,我趁机在对他提出个人表现方面的要求,他欣然接受,而且改变很快。一段时间下来,开学初的一些不良表现渐渐消失了。
后来,我便加强攻势、锦上添花:把她推选为班委干部的后选人待同学们考察通过。他非常懂得老师的一片良苦用心,从方方面面努力表现自己,一心想得到大家的认可。于是上课时有了聚精会神的神态,课外活动时有了与班长一起钻研难题的影子,作业准确工整,书写大方,班上手抄报里有他的笔墨,劳动课上有她大汗淋漓的样子、校外补习班里有了他的影子„„一切的一切证明她正在逐渐改变自己,而且变得越来越棒。有了他自己的不停努力及我和各科老师的适时激励,同学们对她的认可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班委竞聘时他如愿以偿顺利的当上了班级的财政部长。他不但将自己的零花钱几百元全部捐给班级开展活动之用,而且班级的点滴经费放在他身边他管得极其仔细谨慎。每一笔帐目的进与出、来龙与去脉他都有记录和发票收据,过一段时间就跟同学们通报接受审计,没有私自动用过一分钱。帐目每一次、每一笔都清清楚楚、毫无差错,同学们对他报以了高度信任和刮目相待。
经过我和全体老师的不断努力,她已横扫一切旧习,各方面遵规守纪,学习成绩步步攀升,成了同学们的学习楷模实践证明,只有在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理解学生的甘苦,教育工作才能“对症下药”收到实效。案例反思与评点:
一、以人为本,释放师爱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而常常被人们忽略,但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却要让这常被人忽略的爱让学生感知、感受。因为,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不能缺少爱,爱应融入到我们教师的职业生命中、渗透到我们奔腾不息的育人血管里。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尊重每一位学生,“以人为本”,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我们的教育过程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更应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朱学优这样的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走进他,给他机会,给他时间,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温情去感化他,用道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改正错误。
二、良师益友,宽容为上
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心理活动常常带有一定程度的“闭锁性”,这就会给教育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鉴于此,教师应当主动和学生交朋友,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取得他们的信赖,倾听他们的心声。班主任每天跟学生接触时间最多,了解情况最全面,掌握学生动态最敏锐,应当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见到学生的不足应宽容以待之。据调查:在中学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的过于直率和火暴,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候太严肃而让他们下不了台,没有脸面。因此,我对朱学优同学的转变主要从他的兴趣爱好入手,多次班级个人摄影展的活动开展,让他展示了自我、找回了自信、做出了正事、积攒了人气,同时更让他感受到这一切都得益于班主任老师对他的信任,感受到老师是自己的良师益友,老师给自己带来了快乐,从而让他能够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尝到从未有过的甜头!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故应“宽以待人,容人之错”。在通情达理中暂时性的容忍宽恕学生的错误,采用灵活委婉的方法去教育他,引导他、鼓励他,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促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发挥特长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须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情况、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教育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但在有的教师眼里,对后进生常常不屑一顾,甚至是放弃不管。但如果是一个眼中有情、心中有爱的老师一定会设身处地的为后进生着想:后进生是多么的不容易、又多么的令人佩服啊:明知听不懂教师讲课的内容,却天天要坚持到校听讲;面对考试,明知要失败,却是屡败屡考;明知学校期中期末表彰会上听不到他们的名字,却要一直陪坐替别的优等生捧场。他们的坚强毅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是多么的牢不可破啊!如果我们的教师对他们能够给予深深的理解就会发现他们值得你爱,值得你用初中三年的时间去爱他们,贴近他们、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教师信任理解学生,对他们怀有较高的期待,学生就会微妙地觉察到教师对他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进而对教师产生好感和信任,同时也能激发起自信心,产生进步的动力,从而实现教师期待的目标。朱学优的情况主要来自缺乏家庭的温情、父母的交流,和同学对他的排斥,失去了应有的家庭之爱、友爱。而我就以爱心为媒介、以爱心为原材料,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理解的桥梁。抓住他喜欢摄影,与他交朋友;抓住他自尊心强,有颗热情为班级同学服务的心给他挑起班级财政部长的重任,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从而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如他自己的姓名一样。
通过近两学期的潜心努力,精心转化,终于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徐婧婷同学由“皮猴子”转变为财政部长,由后进生转变为先进生!。唯一遗憾的是因为爸爸的工作原因,他已于本学期下学期转入到江宁区上峰中学。离开本班后的朱学优经常挂念老师和同学,时不时给班级来书信或给我发短信。记得他给我的一则短信是这么说的:敬爱的潘老师,自从我离开和你们朝夕相处的三班,我很想念你们。每当上起语文课来,我的眼前就会出现林老师您的身影。我在这个新学校一定用心学习,不会辜负老师和同学们多我的期望,感谢您和其他老师对我的教育培养之恩。谢谢您林老师!
这虽是个个案,但也包含着转变后进生的一些技巧、方法,愿我们的广大同仁能在转变后进生的道路上寻出更多有效的策略,为每一个学生的顺利成长、健康发展倾出我们作为人师的全部的爱。因为,惟有爱,才是人类最美的语言; 惟有爱,才是人类最好的教育;
惟有爱,才能点燃后进生转化永不熄灭之火!
第四篇:班主任德育创新工作案例
班主任德育创新工作案例
——用爱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
背景:本人进入教师队伍的首站是在黔江区黎水镇中心校,当时觉得自己真正踏上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行业,急切想适应班主任工作,于是找校长开了后门。当天第一节语文课,我在教室外巡视学生,不出所料,有几个学生在嘻皮笑脸,连与语文书都没有拿出来。没有经验的我,下课后在教室训斥了学生,加之其他原因,校长当天下午决定换将了。后来自己努力的咀嚼、体会、总结、实践和工作环境的改变,主动向右经验的班主任请教和通过网络学习,终于有了一点自己的东西。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恶其师,疏其道。”爱心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教师爱学生,学生才能理解,理解才能沟通,才能接受。尤其是“问题学生”都有很强的自尊心,往往非常敏感别人对自己是否尊重。因此,消除学生情感的隔阂和疑惧心理,为学生创设倾诉的环境,使学生愿意接近自己,自然而然“信其道”。
班主任更应该是学生的知心朋友,真诚的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用心去解读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自然会明白学生有几多困惑,几多迷茫。来自家庭的负担,社会的压力,学习的繁重,自身心理、生理上的包袱,他们多么渴望班主任能够读懂他们,理解他们,关心他们。因此班主任应该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与学生真挚的交流,推心置腹的沟通,只有做到心与心相通,才能叩开情感的心扉,奏响师生心灵的乐章。
案例:现在这个班,我是初一从别人手中接过来的,当时对学生 的基本情况不是很了解,学生又觉得我比较严格,从心里比较惧我,不大亲近我,很多事情只是闷在心中。为能打破这局面,我决定每天早上陪学生跑步,课余和胆子大的学生聊天,偶尔同体育课老师一道,纠正学生的不规范动作,更重要的是在班上广开言路,让同学们通过当面交流、留纸条和班会,QQ聊天,短信息等形式,让同学主动开口,了解学生的需求与想法。其中,我注意到一个叫张胜蓉的女生。从未与我交流过,见到我也很腼腆,总是红着脸,低下头。平时除少数几个女生外,基本不和别人往来,性格内向,不善于言表,有时感觉心情不好,略带沮丧的表情,又特别是有家长来校看学生的时候,这种情况表现尤为突出,甚至要悄悄的逃离当时的场面。学习时间,作业总是对的少,错的多,学习目的不明,任务不清,总带着忧伤、彷徨、徘徊,表情特严肃。当然第一次月考,成绩不用说,一个字差。鉴于这种情况,我主动找找她过几次谈话,都没有取得实质的效果。电话家访,家长从未了解学生造成此种结果的原因,回家学生也不爱学习,家长也不和学生沟通。就一味的找学生要分,分数低了就大骂,有进步了也不表扬。每次家长都是以批评学生的方式结束,觉得我的工作都被动了很多。一天,班长走进我的办公室,“班主任,向你反映一个情况,其实,我班张胜蓉同学的家庭环境比较复杂,现在和她一起居住的并不是她的真正的父母,而是养父母,我们两个老家离得并不远,听我父母说,在她很少的时候,她爸妈为了能生一个儿,才把她抱出去的,她的养父母对她并不关心。”听了班长的反映,我如梦初醒,才知道她真实情况,正真的为她担心。也许我班和她一样的
学生还有,我马上有针对性的制定了几个步骤:一是告诉她如何面对现实,为她思想束缚而打开一把锁,帮她树立信心。二是把她当前的情况继续和她的父母与养父母交流,希望得到他们的关心与关爱,让学生拾回信心。三是在班会上随时告诉同学们,在身处逆境时,如何面对,间接地为她开导、引路。四是通过有意安排班长等和她平时耍的好几个女生的口,让她知道,老师随时在关心、关注她,让她们与她谈心,使其融入温暖的集体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她。五是让同性老师与她促膝谈心,走进她的内心世界。六是在作业批改上适时用赞许的话,另加一个笑脸。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性格慢慢的开朗起来,也开始主动和交流了。在我生日那天晚上收到唯一来自学生一条短信息:班主任祝您生日快乐,是您让我明确了活着的意义,是您让我明确奋斗的方向和人生的目标,谢谢您,今后不会让您失望的。三年来,的确如她所说,没有让我失望,性格也活泼开朗起来了,而且基本每次考试都有进步,最好的一次还考了年级73名,让我倍感欣慰。
案例反思:
一、以人为本,付出师爱
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
张胜蓉这样特殊的背景的学生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她,用情去感化她,用理去说服她,从而促使她主动地改进。
二、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平时多关注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注重对学生行为习惯和细节的培养,让其在成长过程中少走弯路,成绩自然就渐渐好了。要相信“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只要班主任的工作扎实,重在落实,体现得体,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帮助学生搞好的自身建设和外围环境,任何奇迹都会出现的。
这虽是个个案,但也包含着转变问题学生的一些技巧、方法,愿我们的广大同仁能在转变问题学生的道路上寻出更多有效的策略,为每一个学生的顺利成长、健康发展倾出我们作为人师的全部的爱。因为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对学生的热爱、理解、尊重,是教育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
第五篇:7.2级部班主任德育创新案例
8/18/20138/18/20132013-8-18
班主任德育创新案例
——用爱点燃后进生转化之火 文家中学 作者:桑新艳
众所周知:只要有班级存在就有会优等生和后进生之分,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班主任就是这样的班级中的核心人物。班主任工作每天甚至每时每分都要开展,其核心内容就是德育工作,而德育工作中最令班主任费时费力而又可能收效不大的是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所有学生的关心和了解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对学生的同情和理解则是一种理智的爱,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石,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关键所在。典型案例过程:
我班有个学生叫张焕基。初一上学期刚进校时,不做作业、迟交作业、上课情绪低落,下课狂奔乱跳找不着人影,同学间经常闹矛盾,大家都嫌弃他,各门功课单元测试不及格,每天不是科任老师找就是同学反映他的问题,种种行为和表现跟父母为他起的名字一点不相称。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在学校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自我调节,自我改进,做一名合格的初中生。但经过几次努力,他只在口头上答应,行动上却几乎没有进展,初一第一次学校组织的月考各科几乎都不及格。看到他不思进取,表现成绩上不来,我真的为这孩子着急。8/18/20138/18/20132013-8-18
怎么办?我必须要想法贴近他、走进他直至改变他。为了有针对性地做他工作,我决定先专程深入到他家去家访,进行详细了解,然后再找对策。从与他母亲的交谈中我得知:这孩子自尊心很强,但小学基础很簿弱,多次努力,多次失败,加上他自己长年在外做生意,平常很少管他。特别是孩子心理上的需要她根本没去多接触、多了解。
在家访回学校的路上,我想好了第二天乃至下面的工作该怎么开展了。我首先设法接近他,清除隔阂,拉近关系。经过观察,我发现他非常喜爱摄影,他爸爸还特地为他买了一千多元五万多像素的数码相机供他玩耍。摄影不也正是我自己的擅长吗?这是一个多好的交流平台啊。于是,到了班级学校开展的活动期间、需要摄影之处,我总让他担任班级的摄影师,彰显他的个人爱好,发挥他的特别之长。每到这时他就特别开心,围绕他转的同学特别多。他既是大家的服务员,又是大家的焦点。通过多次反复的实践,他的摄影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在班级和同学中的威信也越来越高,我趁机在对他提出个人表现方面的要求,他欣然接受,而且改变很快。
后来,我便加强攻势、锦上添花:把他推选为班委干部的后选人待同学们考察通过。他非常懂得老师的一片良苦用心,从方方面面努力表现自己,一心想得到大家的认可。于是上课时有了聚精会神的神态,课外活动时有了与班长一起钻研难题的影子,8/18/20138/18/20132013-8-18
作业准确工整,书写大方,班上手抄报里有他的笔墨,劳动课上有他大汗淋漓的样子、校外补习班里有了他的影子……一切的一切证明他正在逐渐改变自己,而且变得越来越棒。有了他自己的不停努力及我和各科老师的适时激励,同学们对他的认可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班委竞聘时他如愿以偿顺利的当上了班级的财政部长。他不但将自己的零花钱几百元全部捐给班级开展活动之用,而且班级的点滴经费放在他身边他管得极其仔细谨慎。每一笔帐目的进与出、来龙与去脉他都有记录和发票收据,过一段时间就跟同学们通报接受审计,没有私自动用过一分钱。帐目每一次、每一笔都清清楚楚、毫无差错,同学们对他报以了高度信任和刮目相待。
在初一下学期,也就是本学期的日子里,经过我和全体老师的不断努力,他已横扫一切旧习,各方面遵规守纪,学习成绩步步攀升,成了同学们的学习楷模实践证明,只有在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理解学生的甘苦,教育工作才能“对症下药”收到实效。
案例反思与评点:
一、以人为本,释放师爱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而常常被人们忽略,但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却要让这常被人忽略的爱让学生感知、感受。因为,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不能缺少爱,爱应融入到我们教师的职业生
8/18/20138/18/20132013-8-18
命中、渗透到我们奔腾不息的育人血管里。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尊重每一位学生,“以人为本”,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我们的教育过程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更应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张焕基这样的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走进他,给他机会,给他时间,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温情去感化他,用道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改正错误。
二、良师益友,宽容为上
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心理活动常常带有一定程度的“闭锁性”,这就会给教育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鉴于此,教师应当主动和学生交朋友,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取得他们的信赖,倾听他们的心声。班主任每天跟学生接触时间最多,了解情况最全面,掌握学生动态最敏锐,应当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见到学生的不足应宽容以待之。据调查:在中学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的过于直率和火暴,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候太严肃而让他们下不了台,没有脸面。因此,我对张焕基同学的转变主要从他的兴趣爱好入手,多次班级个人摄影展的活动开展,让他展示了自我、找回了自信、做出了正事、积攒了人气,同时更让他感受到这一切都得益于班主任老师对他的信任,感受到老师是自己的良师益友,老师给自己带来了快乐,从而让他能够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4
8/18/20138/18/20132013-8-18
生活中尝到从未有过的甜头!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故应“宽以待人,容人之错”。在通情达理中暂时性的容忍宽恕学生的错误,采用灵活委婉的方法去教育他,引导他、鼓励他,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促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发挥特长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须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情况、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教育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但在有的教师眼里,对后进生常常不屑一顾,甚至是放弃不管。但如果是一个眼中有情、心中有爱的老师一定会设身处地的为后进生着想:后进生是多么的不容易、又多么的令人佩服啊:明知听不懂教师讲课的内容,却天天要坚持到校听讲;面对考试,明知要失败,却是屡败屡考;明知学校期中期末表彰会上听不到他们的名字,却要一直陪坐替别的优等生捧场。他们的坚强毅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是多么的牢不可破啊!如果我们的教师对他们能够给予深深的理解就会发现他们值得你爱,值得你用初中三年的时间去爱他们,贴近他们、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教师信任理解学生,对他们怀有较高的期待,学生就会微妙地觉察到教师对他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进而对教师产生好感和信任,同时也能激发起自信心,产生进步的动力,从而实现教师期待的目标。5
8/18/20138/18/20132013-8-18
张焕基同学的情况主要来自缺乏家庭的温情、父母的交流,和同学对他的排斥,失去了应有的家庭之爱、友爱。而我就以爱心为媒介、以爱心为原材料,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理解的桥梁。抓住他喜欢摄影,与他交朋友;抓住他自尊心强,有颗热情为班级同学服务的心给他挑起班级财政部长的重任,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从而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如他自己的姓名一样。
通过近一学期的潜心努力,精心转化,终于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张焕基同学由“皮猴子”转变为财政部长,由后进生转变为先进生!。这,虽是个个案,但也包含着转变后进生的一些技巧、方法,愿我们的广大同仁能在转变后进生的道路上寻出更多有效的策略,为每一个学生的顺利成长、健康发展倾出我们作为人师的全部的爱。因为,惟有爱,才是人类最美的语言; 惟有爱,才是人类最好的教育;
惟有爱,才能点燃后进生转化永不熄灭之火!
是啊,教育是一个漫长的期待过程。教育需要细心、耐心、爱心和恒心。我期待着他一天天地向上成长,我也相信,在老师悉心呵护下,他一定会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