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时间:2019-05-14 10:26: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7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历史试卷(解析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7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第一篇:2017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7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为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教育部提出优秀传统戏剧进校园。在学生关注的传统戏剧中,京剧是主要剧种之一。京剧中人物的脸谱与人物形象息息相关,如关公为红脸,代表仗义忠心,舞台上的曹操经常被描绘为奸猾狡诈且生性多疑,据此判断,曹操的脸谱颜色应该是()A.白色

B.黑色

C.蓝色

D.黄色 【考点】7T:明清的艺术成就.

【分析】本题以教育部提出优秀传统戏剧进校园为依托,考查曹操的脸谱颜色.

【解答】京剧脸谱颜色非常丰富,主色一般象征某个人物的品质、性格、气度.蓝色﹣﹣表现刚强,骁勇,有心计的人物性格,如:窦尔敦.黑色﹣﹣表现正直,无私,刚直不阿的人物形象,如:包公.白色﹣﹣代表阴险,疑诈,飞扬,肃煞的人物形象.如:曹操. 绿色﹣﹣代表顽强,暴躁的人物形象.如:武天虬.黄色﹣﹣代表枭勇,凶猛的人物,如:宇文成都. 故选A.

2.秦始皇“废分封,设郡县”;汉武帝实行“郡国并行制和内外朝制”;孝文帝“采用汉制,习儒家经典”;武则天“设武举、开殿试”;清雍正“以军机处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历代帝王这样做的目的是()

A.为了政治改革的顺利进行

B.为了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C.为了预防官员的贪污腐败

D.为了彰显皇帝的特权地位

【考点】7U:中国古代史综合题;32: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37: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49:北魏孝文帝改革;5A:女皇武则天.

【分析】本题以历代帝王统治举措切入考查其目的.

【解答】秦始皇“废分封,设郡县”;汉武帝实行“郡国并行制和内外朝制”;孝文帝“采用汉制,习儒家经典”;武则天“设武举、开殿试”;清雍正“以军机处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这些帝王采取的这些措施都是为了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ACD只突出体现了其中的一个方面.故选B. 3.19世纪中期以后,上海、武汉、南京、广州、福州等地的市场上外国商品日益增多、洋钉子、洋纱等用品在距离这些城市较远的乡村都有出售,而且货量充足。这种状况表明()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彻底解体了

B.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C.近代中国市场主动开放,惠及乡村

D.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考点】82: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1842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严重破坏了贸易主权和关税主权,方便了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入.

【解答】中国的生活用品都是外国商品,说明日常生活也融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A选项说法错误,B选项时间点不符,D选项材料体现不出. 故选B.

4.“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对经济、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达493亿元,超过计划15.3%,工业建设成就颇丰,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达704亿元,一批过去非常薄弱的基础工业包括制造飞机、汽车、拖拉机、发电设备、冶金设备、重型和精密机器等新的工业部门,在我国建立起来了。这些成就()

A.推进了城市文化和经济市场化的发展 B.践行了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C.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D.通过缩减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到工业中 【考点】C9:一五计划.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一五计划的成就.1953年﹣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答】1953年﹣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底,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中国试飞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在华北、西北建立了一批新工业基地.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故选C.

5.11﹣12世纪,西欧城市市民争取城市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意识强烈,琅城、威尼斯、佛罗伦萨、巴黎、伦敦等争取城市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故事在西欧市民间广泛流传,并为市民称颂。这反映出当时()

A.市民浮躁落后的社会心态

B.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C.市民文化和观念日益消极世俗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考点】FK:琅城起义和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分析】本题以11﹣12世纪,西欧城市市民争取城市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意识强烈为依托,考查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解答】据“11﹣12世纪,西欧城市市民争取城市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意识强烈,琅城、威尼斯、佛罗伦萨、巴黎、伦敦等争取城市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故事在西欧市民间广泛流传,并为市民称颂”可知,材料中关键信息“市民称颂”可知,表达了市民阶层鲜明的态度,体现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故选D.

6.明治维新时期,日本通过国家大力兴建铁路、发展国家的邮政和电讯事业,建立官营企业;此外,还通过明治政府力量,把官营企业转让给与政府关系密切的大资本家。这样,日本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近代化。这些表明日本()

A.利用国家力量实现近代化

B.利用民间资本实现近代化 C.利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实现近代化

D.利用外国资本实现近代化 【考点】JD:日本明治维新.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日本明治维新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明治维新在经济方面,规定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明治政府兴建工厂,修筑铁路,举办邮政、电讯事业,扶植、保护私人企业的发展.”反映的正是明治维新中大力发展工商业的措施,是利用国家力量实现近代化. 故选A.

7.1944年,国际货币制度(即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1947年,23国签订了关贸总协定,在这些重要的国际性组织中,美国占据了支配地位。随着世界经济联系的日益密切,1995年1月,世界贸易组织取代了由美国占支配地区的关贸总协定。这表明()A.世界多极化趋势已明显增强

B.强权政治左右着世界的发展 C.稳定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D.美国已成为世界的领导者 【考点】OC:世界格局多极化.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世界经济全球化.1995年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就是为了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它的成立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体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解答】依据题干“世界贸易组织取代了由美国占支配地区的关贸总协定”判断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建立,它以明确的规则、相互的承诺为各国经济交往搭建了一个共同的平台.这也表明世界多极化趋势已明显增强.故选A.

8.1949年4月,英国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随着欧洲经济高速发展,1973年,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1993年,欧共体首脑会议宣布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12国成立欧洲联盟;随着世界经济和英国自身的发展,2016年,英国决定退出欧盟。这些表明,影响英国决策的决定因素是()

A.外国影响

B.民族矛盾

C.意识形态

D.国家利益 【考点】PC:历史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以英国历史切入考查影响英国决策的决定因素.

【解答】1949年4月,英国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随着欧洲经济高速发展,1973年,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1993年,欧共体首脑会议宣布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12国成立欧洲联盟;随着世界经济和英国自身的发展,2016年,英国决定退出欧盟.英国加入北约、欧洲共同体,与其它欧洲国家成立欧盟,包括当下选择退出欧盟都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这表明影响英国决策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ABC材料中都没有体现.故选D.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分.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有两种:一是和平交往,这是人类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是世界文明发展的常态和主流。和平往来的直接效果是人类物质财富的互通有无,精神文化的交汇更新,以及由此而来的人们在生活质量上的提高与内容上的丰富。二是暴力冲突,即战争方式,这种交往方式更大的后果是人类文明成果的毁灭,许多优秀文明由此衰落。﹣﹣摘编自《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中华文明史)(袁行霈、严文明、张传玺、楼宇烈主编)

材料二

汉唐国力强盛,对外交往发达。两汉时期,中国的凿井、冶铁等技术传到西方;中亚的葡萄、黄瓜、胡萝卜、大蒜、汗血马等农作物和畜牧品种,罗马的毛织品、玻璃等手工业品和杂技,以及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唐朝时期,西方的先进冶炼技术传入中国,唐朝音乐舞蹈吸收了西域和外国的精华,有风格多样、优美和谐的音乐作品,有雄劲(刚劲、豪爽、活泼)的健舞和柔和婉转的软舞(如《秦王破阵舞》《霓裳羽衣舞》).此外,中东地区的服饰、生活习惯也相继入中原,有西域人在长安开酒店。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学参考书》七年级上、下册

材料三

明成祖时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为加强海外联系,明成祖派郑和出使西洋诸国。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云南晋宁人,有组织能力,而且能文能武,勇敢机智,深受明成祖的宠信;郑和的祖父、父亲到麦加朝过圣,与阿拉伯商人有接触,郑和从小就知道一些外洋的情况,通晓伊斯兰教诸国的文化习俗,懂得一些航海知识。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学参考书》七年级下册

(1)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汉唐时期,中外交往在哪些方面丰富发展了中华文化。(2)据材料三,概括郑和出使西洋所具备的个人优势。

(3)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简要指出汉、唐、明朝对外交往发达的相同前提条件;简要说明汉、唐、明朝对外交往的相同意义。

【考点】5G: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3H: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73:郑和下西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汉、唐、明朝对外交往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1)依据课本知识,汉唐时期,中外交往范围广泛,同亚洲许多国家都有往来;内容丰富,涉及使者往来、政治经济制度、生产技术、商品贸易、宗教领域等各方面;具有双向性,外国与中国互相学习、相互吸收先进的经济文化等.所以汉唐时期,中外交往在物质和生产技术,精神文化的交流,都丰富了中华文化,以此作答即可.

(2)由材料“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云南晋宁人,有组织能力,而且能文能武,勇敢机智,深受明成祖的宠信;郑和的祖父、父亲到麦加朝过圣,与阿拉伯商人有接触,郑和从小就知道一些外洋的情况,通晓伊斯兰教诸国的文化习俗,懂得一些航海知识”可知,郑和出使西洋所具备的个人优势包括皇帝信任,组织能力强,个人素质过硬,通晓西洋概况,知识丰富全面等,据此解答即可.

(3)依据课本知识,汉、唐、明朝对外交往发达的相同前提条件包括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经济发展.汉朝开启了丝绸之路,首次开通陆路交流,为汉武帝打匈奴,扩大中国版图奠定定基础,并为佛教的传入做准;唐朝是最繁荣的时期,设西域都户,和西方国家交流,海路也开通与日本等东亚诸国交流频繁,形成儒家文化圈;明朝郑和下西洋,引进外来物种,如长颈鹿、香料,同时输出茶叶、陶瓷等,三者都推动了不同文化民族的融合,促进了我国与其他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故答案为:

(1)物质和生产技术的交流,丰富了中华文化;精神文化的交流,丰富了中华文化.(2)皇帝信任,组织能力强,个人素质过硬,通晓西洋概况,知识丰富全面等.

(3)相同前提条件: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经济发展.相同意义:促进了我国与其他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毛泽东同志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民族独立是国家发展的基础,而国家发展是民族独立的重要元素。

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任务(也是近代化的前提和任务).也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第一位的。只有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才能为国家富强创造必要的前提;在新中国国家富强是首要的,只有国家富强才能使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有根本保障。

﹣﹣摘编自《两个历史问题的决议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对历史的回顾(简明注释本)》

结合材料和所学的相关历史知识,围绕“独立、统一与国家富强”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考点】PK:历史小论文;C1:新中国成立. 【分析】本题以《两个历史问题的决议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对历史的回顾》为依托,考查的是学生开拓性思维的能力和论述、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解答】本题是论述题,考查的是学生开拓性思维的能力和论述、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只要论题明确,观点鲜明;阐述完整,史论结合,言之有理;逻辑清晰,结构合理,论证充分即可.例如:论题是:独立、统一与国家富强.论证: 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任务.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统一,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的富强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们进行了艰难的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的改革开放以来,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更是成就斐然.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国家的富强又为我国民族的独立,国家的统一提供了根本保障等. 故答案为:

论题是:独立、统一与国家富强.论证: 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任务.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统一,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的富强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们进行了艰难的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的改革开放以来,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更是成就斐然.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国家的富强又为我国民族的独立,国家的统一提供了根本保障等.(只要论题明确,观点鲜明;阐述完整,史论结合,言之有理;逻辑清晰,结构合理,论证充分即可)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十八世纪,封建王朝统治下的法国是个农业国,但资本主义工商业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冲破封建制度的束缚。1789年7月,法国大革命爆发。……十九世纪上半期,俄国资本主义已经有所发展。在欧洲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还出现了手工劳动逐步被机器生产取代的趋势。但俄国落后的农奴制限制了自由劳动力的供应和国内市场的开拓……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材

材料二

拿破仑当政时期,“用不断的战争来代替不断的革命”,在占领区实行了若干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继承和传播了大革命的思想与原则,正如恩格斯说的一样。“拿破仑走到哪里,哪里的徭役劳动、代役租、对老爷的贡赋等一大堆陈腐废物,逢同老爷本身,就像被魔杖点了一下似的立即消失。”胜利和赞誉滋长了拿破仑的野心,1812年,拿破仑亲率大军远征俄国,不久,侵俄战争失败,这加速了拿破仑帝国的崩溃。1814年,拿破仑退位。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教学参考书

材料三(俄国十月革命后,以法国、英国为首的协约国武装干涉俄国革命)从1918年起,苏维埃俄国采取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一非常措施在集中财力、物力战胜敌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1920年底,苏俄粉碎了(以法国、英国为首的)协约国的武装干涉,列宁从实际出发,停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并于1921年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教材

(1)据材料一,指出法国大革命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共同原因。(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拿破仑的对外战争。(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停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共同依据。

(4)材料二、三中,法国两次对俄国(含苏俄)战争都以失败告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法国失败和俄国(含苏俄)胜利的原因。

【考点】H7: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HH:评价华盛顿与拿破仑;JB: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L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L4:苏俄新经济政策.

【分析】本题考查拿破仑、俄国1861年改革、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俄新经济政策,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据材料一“十八世纪,封建王朝统治下的法国是个农业国,但资本主义工商业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冲破封建制度的束缚.1789年7月,法国大革命爆发.…十九世纪上半期,俄国资本主义已经有所发展.在欧洲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还出现了手工劳动逐步被机器生产取代的趋势.但俄国落后的农奴制限制了自由劳动力的供应和国内市场的开拓…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可知,法国大革命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共同原因是封建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据材料二“拿破仑当政时期,„用不断的战争来代替不断的革命‟,在占领区实行了若干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继承和传播了大革命的思想与原则,正如恩格斯说的一样.„拿破仑走到哪里,哪里的徭役劳动、代役租、对老爷的贡赋等一大堆陈腐废物,逢同老爷本身,就像被魔杖点了一下似的立即消失.‟胜利和赞誉滋长了拿破仑的野心,1812年,拿破仑亲率大军远征俄国,不久,侵俄战争失败,这加速了拿破仑帝国的崩溃.1814年,拿破仑退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对外战争传播了大革命的思想和原则,维护了大革命的成果,奴役和掠夺了被征服地区的人民,战争也断送了法国.

(3)据材料三“(俄国十月革命后,以法国、英国为首的协约国武装干涉俄国革命)从1918年起,苏维埃俄国采取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一非常措施在集中财力、物力战胜敌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1920年底,苏俄粉碎了(以法国、英国为首的)协约国的武装干涉,列宁从实际出发,停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并于1921年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停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共同依据是不同时期主要矛盾的变化.

(4)法国失败和俄国(含苏俄)胜利的原因是,法国进行的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俄国人民对法国的侵略进行英勇抵抗,战争对俄国来说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故答案为:

(1)封建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拿破仑对外战争传播了大革命的思想和原则,维护了大革命的成果,奴役和掠夺了被征服地区的人民,战争也断送了法国.(3)不同时期主要矛盾的变化.

(4)法国进行的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俄国人民对法国的侵略进行英勇抵抗,战争对俄国来说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第二篇:湖北省黄冈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解析版[定稿]

湖北省黄冈市2018年春季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为第1卷和第Ⅱ卷,第1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2.本试卷满分100分,其中第1卷48分,第Ⅱ卷52分。考试时间90分钟。3.请将第1卷和第Ⅱ卷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第1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只有周天子才称王,春秋时期楚、吴国君开始称王,而到战国时齐、韩、赵、魏、秦、燕、宋、中山等国的国君也都称王。这一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A.宗法等级秩序不断加强 B.诸侯国的实力不断增强 C.分封诸侯数量迅速增加 D.分封宗法体制逐渐解体

2.研读下表文献史料,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诸侯国之间已出现争霸与兼并战争 B.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郡县制度 C.西周后期宗法等级制度逐渐瓦解 D.当时出现国家统一的政治因素

3.唐玄宗时,改政事堂名为“中书门下”,其政事堂印亦改为中书门下之印。皇帝的命令必须经政事堂会议议决通过,并且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方可颁行生效。据此可知()

A.政事堂掌握最高决策权 B.政事堂的权力高于皇权 C.皇权受到政事堂的限制 D.中书门下统领六部百官 4.北宋时期都城开封以经商为业的人口有二万多户,其中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与茶坊、瓦子都是通宵营业。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城市经济功能不断加强 C.封建制度阻碍经济发展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5.下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出当时()

1721—1820年清代刑部档案中农村雇工案件统计表

A.刑部职能得以强化 B.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C.雇工维权意识增强 D.自然经济已经瓦解

6.王阳明《传习录》载,“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这一主张()

A.否定“存天理,去人欲” B.注重人的意识的重要作用 C.体现了人文精神的内涵 D.科学指明了心与物的关系

7.下表为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农业生产衰退严重 B.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C.财政问题得到解决 D.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8.1908年《天津商会开办大事记》曾列举天津商会开办以来“解商纷,纾商困,救商急,恤商难”,此外还办报纸、兴学堂、救灾、戒烟、劝工、参与地方治理等。材料反映出商会()

A.主导了近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B.解决了民族工业的发展障碍 C.践行了“实业救国”的社会思潮 D.履行了基层政经一体化组织的职能

9.魏源认为海运“优于河运者有四利:利国、利民、利官、利商”;1872年成立的轮船招商局提出 “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材料实质上反映了晚清时期()

A.人们已认识到发展近代海军的重要性 B.海运逐渐取代河运成为重要运输通道 C.中国传统交通运输业开始向近代转变 D.国人海洋领土观念和海权意识的增强

10.《申报》的报道称:五四运动是一场阻止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签署对德“和约”、要求惩办亲日卖国贼的全国性学生爱国运动。日本媒体在报道五四运动时,却将其定性为“排日”学生的一场暴动。中日媒体对五四运动的报道不同说明了()

A.新闻报道不能作为研究史料 B.年代久远使历史真相难还原 C.新闻报道众说纷纭没有价值 D.立场不同影响对历史的解释

11.哈里森·埃文斯·索尔兹伯里在评论某个事件时写到“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材料中的“分水岭”是指()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 B.长征的胜利结束

C.中华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D.遵义会议的召开

12.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在沦陷区进行了敌后游击战。据统计到1940年前后,国民党敌后游击战达到鼎盛时期,人数达100万人左右,一度成为日军重点进攻的对象。这一现象说明()

A.国民党始终在积极抗击日军 B.国民党军队坚持抗战成为中流砥柱 C.国民党敌后战场成为主战场 D.国民党的敌后抗战牵制了日军力量

13.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中,国民政府制定和通过了一系列计划和议案,如“基本工业建设计划”(1928年)、“实业建设程序案”(1931年)、“实业四年建设计划”(1933年)、“中国经济建设方案”(1937年)等。这些计划和议案的制定()

A.加强了对经济的管理和干预 B.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抵御了日本对华的经济侵略 D.使中国的经济结构趋向完善

14.“帝国主义总想保留在中国的特权,我们的方针是先把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清除一下,否则就会留下它们活动的余地。”这体现了()

A.“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政策 C.“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 D.“求同存异”的外交原则

15.1958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应大力发展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争取在十五年左右的时间内,基本上做到使全国青年和成年、凡是有条件的和自愿的,都可以受到高等教育。这表明()

A.“双百方针”在教育领域落实 B.“大跃进”扩展到教育领域 C.“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任务 D.普及高等教育成为发展核心

16.曲线图是描绘经济发展走向的一种比较直观的表达方式,图1是1952—2002年中国国民人均收入增长图,图2是1985—1991年我国物价指数上涨图。综合这两幅图可知在改革开放初期()

A.国民人均收入与物价指数都较稳定 B.1984年城市改革导致贫富差距拉大 C.市场经济出现导致物价变化剧烈 D.物价变动有助于推动体制改革的深入

17.苏格拉底在雅典法庭受审时曾对同胞大声疾呼:“雅典人啊!我尊敬你们,热爱你们。我要教诲和劝勉我遇到的每一个人……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这说明苏格拉底()

A.提倡理论联系实际 B.反对雅典的直接民主 C.强调道德和教育的价值 D.颂扬格物致知的意义

18.“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罗马法未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B.罗马法推动了其生产方式的改变 C.罗马法在近代西方受到重视 D.罗马法与近代西方法律本质一致

19.帝国主义国家在殖民地从事建设时,往往优先考虑宗主国利益。根据这种观点,19世纪英国在对埃及、澳大利亚、印度进行殖民统治时最先开始建设的项目可能是()A.交通设施 B.水利设施 C.教育制度 D.议会制度

20.“商业、工业的交换始终会找到与自己相适应的状态,它们只会被人为的措施所搞乱,这些措施一旦干扰它们的自然活动,就会阻止它们发挥良好作用。”符合这种精神的是()

A.重视工商业的发展 B.较大幅度削减关税 C.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D.注重经济立法活动

21.为应对经济危机,罗斯福采取了更有强度的经济管制,但被联邦最高法院判定违宪。罗斯福采取增加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人数等方式施压,最终扫清了新政实施的司法障碍。该事件说明()

A.总统权力高于联邦法院 B.三权分立体制动摇 C.总统的行政权有所扩张 D.联邦法院无法制约总统

22.图3为苏联解体后讽刺斯大林时代工业化进程弊端的漫画。此漫画最适合用来说明()

A.苏联经济结构的严重问题 B.苏联经济体制的僵化低效 C.苏联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 D.苏联解体的政治经济根源 23.1961年,约翰肯尼迪当选美国第35届总统后,提出的增加联邦教育投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险、大规模减税等立法方案均被国会否决,但他提出的加速太空开发的方案获得了国会的支持。这说明()

A.美国进入以高科技为支撑的新经济时代 B.分权制衡的原则得到一以贯之 C.冷战思维影响了美国政府决策 D.美国政府大规模削减民众福利

24.1944年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明确指出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但27年以后,美国向全世界宣布:美国政府不再进行美元和黄金的兑换。其政策调整()

A.均是因为经济危机而引发的 B.均是为了保持美国经济优势 C.体现了通货管理制度的灵活 D.均是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本卷共3小题,共52分。其中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民农则其产复,其产复划重徙,重徙则死处而无二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吕氏春秋·上农》

材料二 18世纪的法国处于封建经济的统治时期,封建农业在法国的国民经济中仍然占主要地位。除了少数地区有了一些资本主义式的经营外,绝大多数的农业处于封建农奴的状态下,受到封建统治者的剥削与压迫。18世纪前中期的法国由于连年战争和统治者的大肆挥霍,债台高筑,人民生活疾苦。柯尔贝尔企图靠牺牲农业利益发展工商业……失败,使法国经济进一步恶化,国内矛盾激化,进一步深化了封建统治的危机。法国资产阶级代表,纷纷提出发展资本主义、改善经济状况的要求,提出恢复和振兴农业的设想,代表资产阶级的重农学派也就应运而生了。

——摘编自王辉《重农学派与中国古代重农思想的比较》 材料三 陈勇勤先生评价说“……毕竟重农学派是以重商主义的对比面出现的,他们要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就是说,中国先秦新改良的封建主义农业形式与18世纪中叶法国新兴的资本主义农业形式在本质上完全不同,企图以封建主义生产关系根基上的经济思想来充实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根基上的经济思想,这在逻辑上是行不通的。”

——陈勇勤《中西方经济思想的演化及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法重农思想兴起的原因。(12分)(2)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法重农思想的异同。(13分)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编者按:福泽谕吉(1835—1901)是日本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明治时期杰出的教育家。《文明论概略》是福泽谕吉从文明论立场出发为日本设计的近代化蓝图,曾深刻地影响了日本近代化的走向,在此书中他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文明有两个方面,即外在的事物和内在的精神。外在的文明易取,内在的文明难求。效仿西洋建筑洋房容易,而改革政治法律却难。至于更进一步想要改变人民的风气,更是谈何容易。既不能靠政府命令来强制,也不能依赖宗教教义来说服。唯一方法是顺应人民的天性,消除弊害,排除障碍,使全体人民的智德自然发展。人心有了改变,政令法律也有了改革,文明的基础才能建立起来。衣食住行等有形物质,必将不招而至。所以,吸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革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

摘编自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

结合材料与所学的近代史相关知识,围绕“社会的转型”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7.(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政府主动提倡工商业以来,对民法和商法的需要就变得明显起来了;同时,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不平等条约的种种不利,并希望取消治外法权。英、美也在它们1902和1903年签订条约时要求修改法律(注、:1902年《中英商约》和1903年《中美商约》都申明一旦中国的法律制度经调查确认为“皆臻妥善”,两国即放弃在华法律特权,至少在原则上承认领事裁判权存在的有限性)。为此,设立了官署,由沈家本任主管,检查《大清律例》。

1905年,如剐刑等酷刑被废除,杖刑等体罚由罚款代替,连坐和严刑拷问也被废除。1906年起,政府聘请日本法律专家帮助编撰民法、商法和新的刑法;新刑法草稿在1908年完成。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二 “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没有重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1979年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重视立法。截止七届人大共制定了138部法律,对10部法进行了修改,包括有关国家机构的法律、民法、刑法以及经济方面的法律等。……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十四大、十五大精神,围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制定了104部法律,对57部法律进行了修改。

——摘编自顾昂然《回顾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

(1)根据材料分析清末和新中国两次修订法律的原因。(9分)(2)根据材料比较清末和新中国两次修订法律的相同之处。(6分)黄冈市 2018 年 7 月调考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1.D 【解析】材料“春秋时期楚、吴国君开始称王,而到战国时齐、韩、赵、魏、秦、燕、宋、中山等国的国君也都称王”表明宗法等级秩序遭到破坏,故 A 项错误;B 项是材料的表象,而非本质,故 B 项错误;材料与分封制无关,故 C 项错误;材料本质上反映了分封宗法制遭到破坏,故 D 项正确。

2.B【解析】 材料中没有体现争霸与兼并战争,故 A 项错误;“命先茅之县赏胥臣”、“楚子 县陈”和“郡兵”反映出地方的政治制度既有分封制,又有郡县制,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转型,故 B 项正确;“楚子县陈”无法体现君臣关系,故 C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统一的趋势,故 D 项错误。

3.C【解析】唐玄宗时期,最高决策权掌握在皇帝手中,皇权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故 A、B 两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皇权此时受到政事堂的制约,故 C 项正确;结合材料不能得出政事堂可以统领六部百官的结论,故 D 项错误。

4.B【解析】A 与史实不符,排除;D 是在明清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材料中反映了北宋时期都城开封经济的发展,而非阻碍,排除C,故选 B 项。

5.B【解析】根据图表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此题考查的是清朝租佃关系的发展。雇工是劳务输出者,因此案件数量增加一定程度可以反映出雇工人数的增加,进而推论出人地矛盾的突出,故 B 项正确;刑部职能一直存在,A 项错误;表中案件可能控方是地主,也可能是长工或短工,但无分类统计,故 C 项无法确定;D 项与史实不符。

6.B【解析】根据材料“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 是物。”,可知材料强调“心”“意”等主观因素的作用,故 B 项正确;王阳明强调去掉人欲以保存良知,没有否定“存天理,去人欲”,故 A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人文主义精神,也没有科学说明心与物之间的关系,故 C、D 错误。

7.D【解析】材料中农业税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下降,并不意味着农业生产衰退严重,故 A 项错误;工商杂税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上升,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发展的结果,清政府此时仍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 D 项正确、B 项错误;虽然晚清财政收入有了较大增长,但政府仍然面临严峻的财政问题,故 C 项错误。

8.C【解析】天津商会的作为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化,而非主导,故A 项错误;商会的成立一定程度能够减轻民族工业发展阻碍,而不能解决,故 B 项错误;天津商会的作为是“实业救国”思想的实践,故 C 项正确;商会为民间组织,而非政治组织,故D项错误。9.D【解析】材料表明国人意识到海运的优势及发展海运事业的重要作用,本质上反映了国人海洋领土观念和海权意识的增强,故 D 项正确。

10.D【解析】新闻报道也可以作为研究史料,A 项说法太绝对,故错误;只要掌握充分史料,年代久远的历史真相也能还原,故 B 项错误;新闻报道受阶级立场、利益立足点、史料占有情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可以与其他证据互证,具有一定的价值,故 C 项说法错误;材料中《申报》从中国维护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认为五四运动是学生爱国运动;日本媒体却是从日本国家利益出发,认为五四运动是一场“排日”的学生暴动,说明立场不同影响对历史的解释,故 D 项正确。

11.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 可知,作者评论的是遵义会议,故 D 项正确;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中华苏维埃政权建立时,毛泽东还未取得领导权,故 A、C 项错误;长征的胜利结束并未彻底改变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故 B 项不选。

12.D【解析】A 项不符合史实;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之后,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是中国共产党而非国民党军队,故 B、C 项错误;根据材料“据统计到 1940 年前后,国民党敌后游击战达到鼎盛时期,人数达 100 万人左右,一度成为日军重点进攻的对象”,可知国民党的敌后游击战极大地牵制了日军力量,故 D 项正确。

13.A 【解析】1928—1937 年,国民政府通过了一系列计划和议案,使经济发展迎来一个黄金时期,这些计划和议案无疑起到管理和干预经济的作用,A 项正确;这些措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B 项错误;C 项与材料中所给的时间不符,错误;题干中的内容看不出是针对经济结构,D 项错误。

14.B【解析】材料的主要信息是要清除国内的帝国主义势力,这体现了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政策,故 B 项正确。A、C、D 三个选项与材料无关,故不选。15.B【解析】据材料中的“全国”“十五年内”都可以受高等教育,并结合 1958 年背景知识,可知是大跃进扩展到教育领域,故 B 项正确。

16.C【解析】结合图片信息可知,从 1985 年至 1989 年我国物价浮动较大,这一变化体现了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被打破,市场对物价变化的影响作用,C 项正确。

17.C 【解析】A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苏格拉底在辩论中并没有反对古代雅典的直接民主,故 B 项错误;材料强调智慧与道德,故 C 项正确;格物致知是古代中国程朱理学的方法论思想,故 D 项错误。18.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故 A 项错误; 根据材料“生产方式没有改变”可知,罗马法没有引起生产方式的改变,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可知,罗马法在近代西方受到重视,故 C 项正确;罗马法是奴隶社会的法律,维护的是奴隶社会私有制,而近代西方法律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维护的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其本质不一致,故 D 项错误。

19.A【解析】19 世纪英国的殖民活动主要是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资本输出,与之联系最密切的是交通设施,故选 A 项。

20.B【解析】材料中“这些措施一旦干扰它们的自然活动,就会阻止它们发挥良好作用”反映的是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而不是重视工商业的发展,故 A、C、D 项错误、B 项正确。21.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三权分立、彼此制衡,故 A、D 两项错误;材料表明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总统的行政权有所扩张,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受到冲击,但没有根本性改变,故 C 项正确、B 项错误。

22.A【解析】观察漫画可知其主题是“不平衡”。斯大林时代的农轻重比例失调,这是符合当时的实际状况的,故 A 项正确;B 项表述不符合漫画主题,故错误;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分配相对比较公平,故 C 项错误;斯大林体制弊端导致苏联解体符合史实,但不合漫画主旨,故 D 项错误。

23.C【解析】“美国进入以高科技为支撑的新经济时代”,发生在 20 世纪 90 年代,故 A 项错误;分权制衡原则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故 B 项错误;肯尼迪有关国内民生改善的提案均被否决,但有关军事和国防的提案却得到了国会的支持,这是美国出于与苏联争夺太空的考虑,表明冷战思维在作祟,故 C 项正确;肯尼迪政府是在增加而非削减民众福利,故 D 项错误。

24.D【解析】A 项与 1944 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史实不符,故 A 项错误;美元与黄金的脱钩是为了保护美国经济利益而不是保持美国经济优势,故 B 项错误;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关系与通货管理制度无关,故 C 项错误;美元与黄金无论是脱钩还是挂钩,均是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故 D 项正确。

25.(1)中国:①农业能够为人们提供基本的物质生活资料(获取地利);②务农有利于端正民心民智;③务农能够培养易于驱使、遵从国法的民众;④务农易于形成安土重迁的思想,有利于保障国家安全,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⑤务农有利于保证国家税收。(每点 2 分,任意 3 点给 6 分)法国:①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仍然占主要地位;②政局动荡、统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统治危机加深;③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④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重视农业;⑤受中国重农思想的影响。(每点 2 分,任意 3 点给 6 分)(2)相同点:①都肯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重视农业生产。②都认为农业是创造财富的重要部门。(4 分)不同点:①中国重农思想形成于春秋战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法国重农思想形成于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过程中;②中国重农思想服务于封建社会中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法国重农思想服务于资本主义大农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③中国的重农思想维护的是地主阶级的利益,法国的重农思想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④中国的重农思想在封建社会后期强化了传统自然经济的主导地位,阻碍了新的经济因素的发展,而法国的重农思想推动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每点 3 分,任意 3 点给 9 分)

26.答案示例

论题:思想解放引领西方社会转型

阐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特别是启蒙运动,集中力量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号召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等级制度,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个人自由,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和舆论上的准备。随着资产阶级实力的增强,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或者改革的方式,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实现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资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采取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措施,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生,欧洲完成了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为了适应工业文明发展的需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外交、教育、科技、社会生活等领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从而推动了西方社会的深刻变革。

小结:近代西方思想解放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欧洲政治经济文化体制的变革,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全面、深刻转型。

参考论题:近代中国“器物—制度—文化”的近代化转型之路未获成功。(此题如果结合英法美日等某一具体国家拟定论题并阐述亦可。)

27.【答案】(1)背景:清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清末新政鼓励工商业;国人主权意识的增强;西方国家要求中国修改法律;封建法统不适应形势变化。(任意 1 点 2 分,2 点 4 分,3 点 5 分)20 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文革严重破坏民主法制;新时期经济建设加快;改革开放方针的确立;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每点 2 分,任意 2 点 4 分)(2)相同:汲取历史教训;注重与时俱进;注重经济立法;改旧与立新结合;专门机构负责;兼顾各类法律。(每点 2 分,任意 3 点 6 分)

第三篇:2011年黄冈市历史中考模拟试卷

2011年黄冈市历史中考模拟试卷

(一)(满分40分

考试时间:40分钟

闭卷)

第Ⅰ卷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每题2分,合计18分。每题有四个选项,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题后的答题栏里。)

1.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如右下图标)于2010年11月1日零时进行,此次普查的主要目的是查清十年来我国人口在数量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在古代,人口就是生产力,人口多少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唐朝时期政府清查户口,轻徭薄赋,增加财政收入,经济繁荣,人口繁盛。如: “忆惜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此诗“开元”全盛日,指的是哪位皇帝在位的盛世时期?()

A 唐太宗

B 武则天

C 唐玄宗

D 康熙帝

2.2010年11月12日精美绝伦的第十六届亚运会开幕式在广州海心沙岛进行,来自亚洲45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队参加了开幕式,体现了“激情盛会,和谐亚洲”的理念。开幕式上燃放的焰火令人震撼,魅力无穷。(如右图)我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同时人们也用火药制成各种焰火和鞭炮。我国古代用火药制作焰火始于()

A 西汉

B 秦朝

C 唐朝

D 宋元

3.秦朝以来我国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不断强化。秦朝和唐朝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确保行政实施的机构分别是()

A 太尉、中书省

B 丞相、门下省

C 御史大夫、尚书省

D 丞相、尚书省

4.2011年是伟大爱国者张学良病逝10周年纪念。

2001年10月15日张学良先生在美国檀香山病逝,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发去唁电称:张学良先生是伟大的爱国者,他堪称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张学良先生的卓越功勋和爱国风范,彪炳青史,为世人敬仰。下列事件中反映了张学良以民族利益为重的事件是()

① 宁汉合流 ② 东北易帜 ③ 西安事变

④ 九一八事变后命令东北军撤出东北

A ①②③

B②③

C ②③④

D③④

5.2010年5月17日至19日,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举全国之力建设新疆,设立喀什经济特区,为实现喀什地区乃至新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遇。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关注民族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主要有()①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设立新疆行省”

③ 西部大开发

④ 土地改革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③

D ①②③④

6.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党制定的“十二五”规划,强调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如下图漫画),强调居民收入要与国民收入同步增长,即“国强”“民富”。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历来把民生改善作为工作重点。下列事件体现了党和政府这一执政理念的有()

① 建国初的土地改革

② 引导农民加入生产合作社③发动人民停产闹革命

④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⑤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⑥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

A ①②③④⑥

B ②③④⑤⑥

C 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7.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18世纪启蒙思想运动宣传的主流思想分别是()

A 君权神授论和民主、自由思想

B 上帝造人说 和进化论

C人文主义和自由、平等、法治

D 三民主义和马克思主义

8.(亮点题)倍受同学们喜爱的NBA球星很多是黑人,奥巴马是美国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历史上与非洲黑人大批来到美洲和废除美国黑人奴隶制相关的史实分别是()

A.光荣革命、美国独立战争

B.三角贸易、美国南北战争

C.拉美独立战争、美国独立战争、D.新航路开辟

美国南北战争

9.(亮点题)二十国集团(G20)首尔峰会于2010年11月12日下午在首尔落下帷幕,尽管美国最近推行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遭到与会国的反对,各代表团在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后最终达成妥协(如右漫画),通过了峰会的最终文件—《首尔宣言》,宣言重申了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将通力合作的立场,重申汇率决定机制应由市场决定,建议各国应该克制竞争性货币贬值,防止汇率出现过度变化和无序波动。《首尔宣言》表明了()

A.区域集团化

B.政治多极化

C.国际汇率一体化

D.经济全球化

第Ⅱ卷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个小题,共22分)

10.阅读下列材料:(7分)

材料一:孔子主张人们要相互爱护,反对暴政。其核心思想是“仁”。这里的“仁”指尊重个人的人格和人际关系。它强调人际关系的根本是要彼此尊重对方的人格。孔子说:“仁者爱人”,他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德治”,人与人要讲诚信。在联合国正门厅挂着他的格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充分体现了他这一思想的世界影响。

材料二:臣(李斯)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②,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③。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制曰:“可。”始皇闻亡(逃亡),乃大怒曰:“„„卢生等君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妖言以乱黔首”,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儒生们互相告密),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武帝采纳这一建议,大兴儒学。

材料四:袁世凯篡权后,下令“尊孔读经”,声称“孔子之道”是立国之本,于是“孔教会”、“尊孔会”组织纷纷出现。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孔子是哪家学派的创始人?材料中“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他怎样的思想主张?(1分)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1分)材料三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怎样的主张?汉武帝和秦始皇对待“六艺之科”的态度上有何本质不同?(2分)

(3)陈独秀反对孔教,拥护“德先生”、“赛先生”,这里的“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后来他们掀起了新文化运动,这一事件有何作用?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于今天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有何现实意义?(3分)

11.阅读下列材料:(8分)

【链接】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发展目标中,都突出强调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十二五”规划为未来五年的中国勾勒出一幅科学发展、“国强”“民富”路线图。连线“十二五”规划,解读中国民生发展之路,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汉书?食货志》:“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废除井田),开阡陌(重开田间小路),急耕(农耕)战(作战)之赏(奖励),虽非古道(前代做法),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称霸诸侯)。”(如下图

一、图二)《韩非子?和氏》说:商君之法,“孝公行之,主以尊安,国以富强”。

图一 废除井田图

图二 耕织图

材料二:从1950年冬开始,党和政府有领导地分期分批地进行。每期一般经历了发动群众、划分阶级、没收和分配地主土地财产、复查总结和动员生产等步骤。各地政府都派出土改工作队深入农村,领导土改运动。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到1952年底,3亿多无地或少地农民分到了大约7亿亩土地,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我国大陆普遍实行了土地改革。(如下图)

图三 漫画 农民在看宣传文件

图四 农民在拔除地主立的界碑

材料三:

1978年11月24日晚上,安徽省凤阳县凤梨公社小岗村西头严立华家低矮残破的茅屋里挤满了18位农民。关系全村命运的一次秘密会议此刻正在这里召开。这次会议的直接成果是诞生了一份不到百字的包干保证书。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有三条:一是分田到户;二是不再伸手向国家要钱要粮;三是如果干部坐牢,社员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在会上,队长严俊昌特别强调,“我们分田到户,瞒上不瞒下,不准向任何人透露。”1978年,这个举动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也是一个勇敢的甚至是伟大的创举。1982年1月1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正式出台,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图为: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

(1)材料一中图

一、图二反映了商鞅变法哪两项改革措施?从材料一来看,商鞅变法的主要影响是什么?(2分)

(2)材料二图三漫画中的“农民在看宣传文件”指的是什么文件?图四中“农民拔除地主立的界碑”有何历史意义?(2分)

(3)材料三中安徽凤阳县凤梨公社小岗村在1978年实行了“伟大的创举”,后来成为我国农村改革的最主要形式是什么?(1分)三则材料都涉及到了“分田”,其中材料二和材料三中的“分田”有何本质不同?你认为我国制定十二五规划“强国富民”目标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3分)

12.材料阅读:(7分)

【链接G20首尔——经济复苏峰会】

2010年11月11日至12日,第五次二十国集团峰会在韩国首尔举行。主要议题为汇率、全球金融安全网、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和发展问题。G20首尔峰会分歧严重,其中美国提出的旨在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在出口中获得更大竞争力、增加就业的“经常项目设限”和“二轮量化宽松政策”,这两项“利己政策”(实质使美元贬值)招致了大多数G20成员国的反对。

【回首经济复苏历史】

材料一: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严重危及美国,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采取了一些列措施。

在“新政”中,“救济”是一个主要方面。在进行直接救济的同时,更主要的方面是“以工代赈”。罗斯福上任后从一开始就倾注了极大的力量兴办大规模的公共工程,以扩大政府开支来弥补私人投资下降而出现的空白,并解决部分就业问题。1935年4月28日,罗斯福正式宣布工赈计划,明确规定对有工作能力的失业者不发放救济金,而是帮助其通过参加不同的劳动获得工资。例如:通过公共工程和保护自然资源法案。1933年成立的田纳西工程(如下图)管理局成为联邦政府的永久性机构,该工程修建了许多水坝和电站,不仅使300万英亩农田免遭水灾,而且使当地350万居民平均收入提高了9倍。

材料二:1973年,由石油危机引发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元再也无法按固定汇率兑换黄金,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地位发生动摇。里根上台后采取了降低税率,减少政府财政支出,鼓励投资刺激生产;控制货币的发行量,降低通货膨胀;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从而扭转了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开始复苏。到了90年代美国经济进入了信息经济时代。

材料三: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面临崩溃边缘,英法意等国采取了“国有化”举措,借助马歇尔计划使经济得到复苏。日本利用有利的环境和民主改革等措施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到20世纪60年代末,它的经济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中“以工代赈”是何含义?这一措施有何作用?以田纳西工程为例说明这一工程的“一举多得”。(3分)

(2)材料二中里根政府和罗斯福新政在化解经济危机上都主张刺激生产,鼓励投资,但在经济管理方式上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1分)

(3)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恢复的共同原因是什么?西欧、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对世界格局有何影响?面对当前经济危机的复苏你有何建议?(3分)

2011年黄冈市历史中考模拟试卷

(一)1.C

2.D

3.D

4.B

5.B

6.C

7.C

8.B

9.D

10.(1)儒家。“仁”爱思想,即尊重个性和人格。

(2)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秦始皇采取粗暴方式对待诸子百家学说,汉武帝排斥其他学说,独尊儒术(类似亦可)。

(3)民主、科学。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激发了人们追求救国救民真理热情,但未能给灾乱深重的中国人民指明真正的出路。看法:儒家思想倡导仁爱、主张德治,以人为本,对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借鉴作用和现实意义,因此我们要批判地继承儒家思想。

11.(1)承认土地私有,准许土地自由买卖(或废井田);奖励耕织(奖励耕战)。影响: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标志着中国2000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废除,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等。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材料二中的“分田”指的是废除了地主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材料三中的“分田”是指在坚持土地等生产资料公有制前提下,实行包产到户或包干到户(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出发点:保障和改善民生(或满足和保证广大人民的切实利益)

12.(1)“以工代赈”指的是对有工作能力的失业者停发救济金,而是通过兴办公共工程,使其就业参加劳动获得工资。作用: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生产和消费能力。田纳西工程:兴修水利免遭水灾;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发展;扩大了就业、提高了当地居民收入等。

(2)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全面加强国家干预经济;里根政府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3)共同原因:美国的援助和扶持;采用新科学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新技术成果);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等。影响:动摇了美国在经济上的霸主地位,促使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建议:(开放性答题)如加强金融合作,共渡时坚;加强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强化国际金融监管力度,保证国际金融安全;避免全球汇率大战;经济政策的制定要顾及发展中国家、各国应该克制竞争性货币贬值等等。

第四篇:2017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7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1.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西晋

2.出自襄阳的一代明君是()A.刘邦 B.诸葛亮 C.刘秀

D.米芾

3.下列史实,不属于中外友好交往的是()A.玄奘西游 B.鉴真东渡

C.郑和下西洋 D.戚继光抗倭

4.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驱,其突出的贡献是()A.领导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工业 B.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帝制 C.推动维新变法,主张君主立宪 D.倡导“实业救国”,挽救民族危亡

5.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中共七大的召开 D.三大战役的胜利

6.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材料中“我们”去的地方是()A.重庆 B.南京

C.上海

D.延安

7.我国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确立的标志是()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三大改造的完成

8.在欧洲,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思想解放运动是()A.百家争鸣 B.文艺复兴

C.新航路开辟 D.新文化运动

9.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是()A.三国协约与三国同盟 C.世界贸易组织与欧盟

B.同盟国与轴心国 D.国际联盟与联合国

10.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中与我们的生产和日常生活最为密切的是()

第1页(共20页)

A.蒸汽机 B.内燃机 C.发电机 D.信息技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6题,其中11题5分,12题6分,13题7分,14题6分,15、16题各8分,共40分)11.【中国智慧:中华文明的发展历史】

(1)总书记提出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理念。春秋时期,我国哪位思想家的主张能为“以德治国”这一理念提供思想来源?请写出一例汉唐时期因重视“德治”而出现的盛世局面名称。

(2)《中国诗词大会》栏目的播出掀起了国人学习唐诗宋词的热潮。唐宋时期,哪一制度的实施促进了诗词文学的繁荣?

(3)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贯穿于中华民族发展的始终。请列举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期学习汉族文明的一项措施。指出孝文帝改革对民族关系的发展做出的贡献。

12.【捍卫主权:充满坎坷的抗争之路】

材料一

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归还在大战期间被日本夺取的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等合理要求,但被英、法、美等列强无理拒绝,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

1945年9月,毛泽东为重庆《新华日报》题词:“庆祝抗战胜利,中华民族解放万岁!”

(1)近代中国主权的丧失始于哪一条约的签订?

(2)根据材料一判断,哪一事件的发生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说出该事件期间中国人民为捍卫主权喊出的口号。

(3)抗战开始于哪一年?结合抗战胜利的意义,说明材料二中“中华民族解放”的含义。

(4)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洗刷了百年国耻。香港回归祖国体现了哪一伟大构想?

13.【中国共产党:攻坚克难的先锋队伍】

第2页(共20页)

材料一

毛泽东曾对一位外国来访记者说:“1927年,他(蒋介石)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人也没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材料二

……雄师刀坝(地名)告大捷,工农踊跃当红军。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向前进……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节选自《长征组歌》

材料三

1974年,第一次世界粮食会议在罗马召开,专家告诉我们(与会代表),中国绝无可能养活10亿人口,这个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正走向灾难,但事实上,中国创造了历史上最大的一个经济奇迹。

﹣﹣尤瓦尔•赫拉利《未来简史》

(1)1927年,中国共产党通过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孵出” 了两只“小鸡”。这两只“小鸡”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体现了怎样的长征精神?依据材料二,分析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有哪些?(除长征精神因素之外,答两条)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哪项决策创造了中国的“经济奇迹”?中国养活了十几亿人口直接得益于哪项政策的实施? 14.【革命风暴:新旧势力的利益之争】

材料一

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

﹣﹣《庶民的胜利》

材料二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路易(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援助美国并非他热爱民主起义,而是由于他畏惧且憎恨英国。他帮助美国,支持自由事业,可这却成为压倒法国的最后一块巨石,法国已彻底倒闭了。

﹣﹣海斯•穆恩•韦兰《全球通史》

(1)材料一 中的“俄国革命” 指的是哪一事件?如何理解“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

(2)材料二中,为什么说美国的独立战争是一次“民主起义”?

第3页(共20页)

(3)结合法国大革命的有关知识,指出法国国内存在的压倒它自身的一块“巨石”。

(4)结合所学知识,请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分析18世纪后半期英国被法国“畏惧且憎恨”的原因。

15.【改革浪潮:巨变时代的强国之策】

材料一

帝国地方实力派认为,西方的优势是建立在军事基础之上的,一旦这种优势消失,则外患可消,内乱可弥。1861年,湘派实力人士曾国藩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创办了第一个近代军事企业。

﹣﹣《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61年,对美俄两国来说都是一个不能忘却的时间节点:1861年4月,美国南北战争爆发;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签署了一个新法令。

材料三

1868年,日本(天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大学归功于美国。

﹣﹣《资本的年代》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近代哪一次改革?

(2)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颁布的哪一文件为联邦政府赢得战争胜利起了巨大作用?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的新法令是什么?材料二中涉及的两个事件的影响有何相同之处?

(3)依据材料三,归纳两条日本改革的措施。

(4)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三,指出在学习西方方面,中日两国存在的差异。16.【大国崛起: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材料一

第4页(共20页)

材料二

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于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 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落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六个阶段,其中第四阶段是赞赏阶段。

材料四

2011年10月,西班牙《起义报》在一篇文章中指出:“虽然西方传统大国(美国、英国和法国)仍自认为代表着‘国际社会’,但‘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已不再听命于它们的号令。”

(1)材料一中的图1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哪一伟大发明的雏形?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2所示路线的历史作用。

(2)指出中“公约”的名称。它的签订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三中“1937﹣1944年” 期间的中国被美国人赞赏的原因。

(4)依据材料四,从世界格局的角度,请你为西班牙《起义报》的这篇文章拟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第5页(共20页)

2017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1.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西晋

【考点】31:秦统一中国及秦疆域图.

【分析】本题以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为依托,考查的是秦朝建立的知识.

【解答】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故选B.

2.出自襄阳的一代明君是()A.刘邦 B.诸葛亮 C.刘秀

D.米芾

【考点】39:东汉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东汉的建立,知道建立东汉的刘秀是襄阳人.

【解答】公元25年,参加过农民起义的西汉皇族襄阳人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为了使社会安定下来,光武帝多次下令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惩处贪官污吏,任用清廉官吏.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

显好转,历史上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故出自襄阳的一代明君是刘秀.故选C.

3.下列史实,不属于中外友好交往的是()A.玄奘西游 B.鉴真东渡

C.郑和下西洋 D.戚继光抗倭

【考点】76:戚继光抗倭.

【分析】本题以“中外友好交往”为切入点,考查古代中外友好交往的史实. 【解答】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都是对外交往的史实.戚继光抗倭属

第6页(共20页)

于中外冲突,性质不同. 故选D.

4.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驱,其突出的贡献是()A.领导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工业 B.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帝制 C.推动维新变法,主张君主立宪 D.倡导“实业救国”,挽救民族危亡 【考点】96:辛亥革命.

【分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解答】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颁布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因此可以知道,孙中山先生一生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帝制. 故选B.

5.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中共七大的召开 D.三大战役的胜利 【考点】A2:西安事变.

【分析】本题考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后,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主导下,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解答】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后,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主导下,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7页(共20页)

故选B.

6.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材料中“我们”去的地方是()A.重庆 B.南京

C.上海

D.延安

【考点】AE: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

【分析】本题考查了毛泽东参加重庆谈判的原因及意义.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解答】题目材料中毛泽东说:“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谈论的是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反映的是重庆谈判.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所以材料中“我们”去的地方是重庆. 故选A.

7.我国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确立的标志是()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三大改造的完成

【考点】CB:三大改造完成标志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分析】本题以我国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确立的标志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三大改造的完成的意义.

【解答】1956年,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故选D.

8.在欧洲,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思想解放运动是()A.百家争鸣 B.文艺复兴

C.新航路开辟 D.新文化运动

【考点】H1:文艺复兴运动.

【分析】本题以在欧洲以人文主义为核心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文艺复兴.

第8页(共20页)

【解答】文艺复兴运动是14﹣17世纪欧洲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其思想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即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它使人们开始意识到,必须打破中世纪以来的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强调和肯定人在世界上价值的和作用,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故选B.

9.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是()A.三国协约与三国同盟 C.世界贸易组织与欧盟

B.同盟国与轴心国 D.国际联盟与联合国

【考点】K5: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分析】本题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三国协约与三国同盟.

19世纪末20世纪初,【解答】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尖锐,分别形成了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和由英国、法国和俄国组成的三国协约.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加剧世界局势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 故选A.

10.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中与我们的生产和日常生活最为密切的是()A.蒸汽机 B.内燃机 C.发电机 D.信息技术 【考点】P3: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发展特点及用途.

【分析】本题以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为依托,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与我们的生产和日常生活最为密切的发明.

【解答】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中与我们的生产和日常生活最为密切的是信息技术.A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B内燃机、C发电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故选D.

第9页(共20页)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6题,其中11题5分,12题6分,13题7分,14题6分,15、16题各8分,共40分)11.【中国智慧:中华文明的发展历史】

(1)总书记提出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理念。春秋时期,我国哪位思想家的主张能为“以德治国”这一理念提供思想来源?请写出一例汉唐时期因重视“德治”而出现的盛世局面名称。

(2)《中国诗词大会》栏目的播出掀起了国人学习唐诗宋词的热潮。唐宋时期,哪一制度的实施促进了诗词文学的繁荣?

(3)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贯穿于中华民族发展的始终。请列举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期学习汉族文明的一项措施。指出孝文帝改革对民族关系的发展做出的贡献。

【考点】2P:百家争鸣;49:北魏孝文帝改革;5D:科举制的创建及影响. 【分析】(1)本题以习近平的话为依托,考查的是孔子的思想和汉唐时期盛世局面的知识.

(2)本题以《中国诗词大会》为依托,考查的是科举制度的知识.

(3)本题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依托,考查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影响的知识.

【解答】(1)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提出“仁”的思想,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汉唐时期,统治者因重视“德治”而出现了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盛世局面.

(2)唐玄宗时期,诗赋成为科举制主要考试内容,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也促进了我国文化艺术的发展.

(3)为学习汉族地区先进的文化,北魏孝文帝进行了改革.改革的措施是:迁都洛阳;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实行均田制或租用调制;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融合. 故答案为:

第10页(共20页)

(1)思想家:孔子.盛世局面: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2)科举制度.

(3)措施:迁都洛阳;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实行均田制或租用调制;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贡献:促进了民族融合.

12.【捍卫主权:充满坎坷的抗争之路】

材料一

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归还在大战期间被日本夺取的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等合理要求,但被英、法、美等列强无理拒绝,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

1945年9月,毛泽东为重庆《新华日报》题词:“庆祝抗战胜利,中华民族解放万岁!”

(1)近代中国主权的丧失始于哪一条约的签订?

(2)根据材料一判断,哪一事件的发生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说出该事件期间中国人民为捍卫主权喊出的口号。

(3)抗战开始于哪一年?结合抗战胜利的意义,说明材料二中“中华民族解放”的含义。

(4)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洗刷了百年国耻。香港回归祖国体现了哪一伟大构想?

【考点】82: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9B:五四运动;A1:九一八事变和中国局部抗战;AD: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历史意义;E3:“一国两制”的构想及影响;LB:巴黎和会和凡尔赛体系.

【分析】(1)本题以近代中国主权的丧失为切入点,考查《南京条约》.(2)本题以巴黎和会为切入点,考查五四运动.(3)本题以抗战开始时间为切入点,考查抗日战争.(4)本题以香港回归祖国为切入点,考查一国两制.

第11页(共20页)

1840年到1842年的鸦片战争,【解答】(1)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涌上、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国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领土和主权完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中国作为一战战胜国,在巴黎和会上,竟将原来德国在山东侵占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举国震惊,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学生首先走上街头,举行集会、抗议等活动,五四运动爆发.五四运动时期的口号有: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3)1937年的七七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材料二中“中华民族解放”的含义是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4)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回归祖国以后的香港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体现了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 故答案为:(1)《南京条约》.

(2)五四运动;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3)1937年;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4)一国两制.

13.【中国共产党:攻坚克难的先锋队伍】

材料一

毛泽东曾对一位外国来访记者说:“1927年,他(蒋介石)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人也没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材料二

……雄师刀坝(地名)告大捷,工农踊跃当红军。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向前进……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节选自《长征组歌》

第12页(共20页)

材料三

1974年,第一次世界粮食会议在罗马召开,专家告诉我们(与会代表),中国绝无可能养活10亿人口,这个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正走向灾难,但事实上,中国创造了历史上最大的一个经济奇迹。

﹣﹣尤瓦尔•赫拉利《未来简史》

(1)1927年,中国共产党通过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孵出” 了两只“小鸡”。这两只“小鸡”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体现了怎样的长征精神?依据材料二,分析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有哪些?(除长征精神因素之外,答两条)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哪项决策创造了中国的“经济奇迹”?中国养活了十几亿人口直接得益于哪项政策的实施?

【考点】9M: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9O:红军长征;D1: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D2:农村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分析】本题考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红军长征、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据材料一“毛泽东曾对一位外国来访记者说:‘1927年,他(蒋介石)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人也没想到,我们1927年,还会孵出小鸡来’”可知,中国共产党通过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孵出” 了两只“小鸡”.这两只“小鸡”指的是人民军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材料二体现了不怕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理想坚定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甘共苦的集体主义精神,不怕困难、勇于牺牲的精神.据材料二“…雄师刀坝(地名)告大捷,工农踊跃当红军.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向前进…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可知,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运用,人民群众的支持等.

(3)据材料三“1974年,第一次世界粮食会议在罗马召开,专家告诉我们(与会代表),中国绝无可能养活10亿人口,这个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正走向灾难,但事实上,中国创造了历史上最大的一个经济奇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创造了中国的“经济奇迹”,中国养活了十几亿人口直接得益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第13页(共20页)

故答案为:

(1)人民军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不怕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理想坚定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甘共苦的集体主义精神,不怕困难、勇于牺牲的精神;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运用,人民群众的支持等.(3)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4.【革命风暴:新旧势力的利益之争】

材料一

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

﹣﹣《庶民的胜利》

材料二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路易(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援助美国并非他热爱民主起义,而是由于他畏惧且憎恨英国。他帮助美国,支持自由事业,可这却成为压倒法国的最后一块巨石,法国已彻底倒闭了。

﹣﹣海斯•穆恩•韦兰《全球通史》

(1)材料一 中的“俄国革命” 指的是哪一事件?如何理解“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

(2)材料二中,为什么说美国的独立战争是一次“民主起义”?

(3)结合法国大革命的有关知识,指出法国国内存在的压倒它自身的一块“巨石”。

(4)结合所学知识,请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分析18世纪后半期英国被法国“畏惧且憎恨”的原因。

【考点】L2:俄国十月革命;H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H8:美国独立战争;HD:法国大革命;I4: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分析】本题以“革命风暴”为主线,考查十月革命和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知识.

【解答】(1)据材料“ 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可知,材料一 中的“俄国革命” 指的是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所以说“俄国革命是二

第14页(共20页)

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

(2)据材料和所学知,美国独立战争也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独立战争后美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所以说美国的独立战争是一次“民主起义”.

(3)本题可以从法国大革命的背景和过程两个角度来理解.背景上,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再加上启蒙运动的影响等.从过程上看,人民群众的三次起义以及资产阶级法律文件的颁布如《人权宣言》的颁布,这些都成为压倒它自身的一块“巨石”.

(4)据所学知,18世纪后半期英国被法国“畏惧且憎恨”的原因有,政治上,英

国较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经济上,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故答案为:

(1)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美国独立战争也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独立战争后美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3)背景上,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再加上启蒙运动的影响等.从过程上看,人民群众的三次起义以及资产阶级法律文件的颁布如《人权宣言》的颁布.

(4)政治上,英国较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经济上,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15.【改革浪潮:巨变时代的强国之策】

材料一

帝国地方实力派认为,西方的优势是建立在军事基础之上的,一旦这种优势消失,则外患可消,内乱可弥。1861年,湘派实力人士曾国藩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创办了第一个近代军事企业。

﹣﹣《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61年,对美俄两国来说都是一个不能忘却的时间节点:1861年4月,美国南北战争爆发;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签署了一个新法令。

第15页(共20页)

材料三

1868年,日本(天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大学归功于美国。

﹣﹣《资本的年代》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近代哪一次改革?

(2)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颁布的哪一文件为联邦政府赢得战争胜利起了巨大作用?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的新法令是什么?材料二中涉及的两个事件的影响有何相同之处?

(3)依据材料三,归纳两条日本改革的措施。

(4)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三,指出在学习西方方面,中日两国存在的差异。【考点】91:洋务运动;J8:《解放黑人奴隶宣言》;JB: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JD:日本明治维新;PD: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以“1861年,湘派实力人士曾国藩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为切入点,考查洋务运动的知识.

(2)本题以“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的新法令”等为切入点,考查美国南北战争、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知识点.

(3)本题以“1868年,日本(天皇)决心励精图治”为切入点,考查明治维新的措施.

(4)本题考查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的差异.

【解答】(1)依据材料一“1861年,湘派实力人士曾国藩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可知,这是洋务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中恭亲王奕和地方官员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练兵方法,建设近代化国防.这些人被叫做洋务派.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洋务派起初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又提出“求富”的口号,创办民用工业.

(2)南北战争期间,于1862年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宅地法》,调动了黑人奴隶的革命积极性,战争的形式开始有利于北方.依据材料二“1861年4月,美国南北战争爆发;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签署了一个新

第16页(共20页)

法令”可知,此材料涉及的两个事件是美国南北战争和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南北战争,废除了黑奴制,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农奴便获得了人身自由,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也从此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所以美国南北战争和俄国1861年改革的相同点,都废除了奴隶制,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依据材料三“1868年,日本(天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大学归功于美国”可知,日本明治维新的措施有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工业,实行“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学习西方的军事制度等.

(4)依据材料一“1861年,湘派实力人士曾国藩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可知,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洋务运动;依据材料三“1868年,日本(天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可知,反映的是明治维新.洋务运动只是学习西方的技术,不学制度;日本明治维新不仅学西方的技术,还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军事、教育等. 故答案为:(1)洋务运动.

(2)《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或《宅地法》;废除农奴制的法令;相同点:都废除了奴隶制,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工业,实行“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学习西方的军事制度等.

(4)洋务运动只是学习西方的技术,不学制度;日本不仅学技术,还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军事、教育等.

16.【大国崛起: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材料一

第17页(共20页)

材料二

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于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 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落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六个阶段,其中第四阶段是赞赏阶段。

材料四

2011年10月,西班牙《起义报》在一篇文章中指出:“虽然西方传统大国(美国、英国和法国)仍自认为代表着‘国际社会’,但‘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已不再听命于它们的号令。”

(1)材料一中的图1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哪一伟大发明的雏形?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2所示路线的历史作用。

(2)指出中“公约”的名称。它的签订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三中“1937﹣1944年” 期间的中国被美国人赞赏的原因。

(4)依据材料四,从世界格局的角度,请你为西班牙《起义报》的这篇文章拟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考点】6K: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和外传;3H: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AD: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历史意义;LC:华盛顿会议和华盛顿体系;OC:世界格局多极化.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崛起的历史,共分四个小题来考查:

(1)本题考查材料一中,与图1的雏形相对应的我国四大发明的名称并指出图2所示路线的历史作用,考查我国古代指南针和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2)本题考查指出材料二中“公约”的名称和它的签订对中国产生的影响.(3)本题考查“1937﹣1944年” 期间的中国被美国人赞赏的原因.

(4)本题考查依据材料四,从世界格局的角度,为西班牙《起义报》的这篇文章拟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解答】(1)材料一中的图1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的雏形;图2是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路线图.张骞出使西域后,开通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2)巴黎和会主要是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西方的关系.而它们在远东和

第18页(共20页)

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尤其是美日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在美国的倡议下,1921年﹣1922年,英、法、美、日、意、荷、葡和中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在华盛顿会议上起主要作用的是美、英、日三国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表面上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实际上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又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宰割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3)结合所学知识,“1937﹣1944年” 期间的中国被美国人赞赏的原因是:中国的抗日战争成为对日作战的主战场:中国的抗战有力地配合了世界反发西斯战争;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4)依据材料四:“虽然西方传统大国(美国、英国和法国)仍自认为代表着‘国际社会’,但‘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已不再听命于它们的号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正朝着多极化的趋势发展.从世界格局的角度,西班牙《起义报》的这篇文章的主题应该是: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故答案为:

(1)指南针;丝绸之路是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2)《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又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宰割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3)中国的抗日战争成为对日作战的主战场:中国的抗战有力地配合了世界反发西斯战争;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4)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9页(共20页)

2017年6月28日

第20页(共20页)

第五篇:试卷黄冈市2013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

黄冈市2013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

一、先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仁者爱人”是中国古代的重要的治国格言,也是古代关于和谐社会关系的重要思想,这个思想的提出者是

A.孔子 B墨子 C司马迁 D唐太宗

2.下列哪一制度最先出现于元朝

A 郡县制 B 内阁制 C 行省制 D 三省六部制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能持续到抗日胜利的最大根本原因是

A 中共对国民党既团结又斗争

B 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一直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C 英、美等国不赞成统一战线的破裂 D 中共及时反击顽固派的进攻

4.“与时俱进”是时代的要求,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运动的共同点是 A 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B 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 C 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D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5.前世界银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曾讲到,“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认识得出的主要依据是中国 A.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了经济特区

C.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 D.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邓小平1984年接见外宾时说:“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这句话的含义应该是

A 中国反对美帝苏修 B 中国实行无敌国外交 C 中国维护世界和平D 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

7.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为解决穷人的生存来源问题,提高就业率,他采取的“新政”措施是 A.大力整顿银行 B.兴办公共工程 C.调整劳资关系 D.缩减农业产量

8..2011年8月3日凌晨消息,美国国会参议院以74票赞成,26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了旨在削减预算开支并提升联邦政府借贷上限(14.29万亿美元上限)的法案。1917年的时候通过了《第二自由债券法》,同意政府在一个最高限下自由发债;1939年,正式建立了包含所有公共债务的国债上限制度——那一次的上限是450亿美元;20世纪50年代,国会曾经两次投票调低债务上限,从20世纪60年代算起美国提高过债务上限大概是70多次,最近10年提过10次。这里“20世纪50年代”美国两次调低债务上限的主要原因是

A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需要 B二战后美国经济实力膨胀,成为经济超级大国 C中东石油危机引发美元贬值 D 美国大力发展信息产业,经济高速增长

二、非选择题:(共24分)

9.备受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会议的一个主要议程,是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审议《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稿。历史老师积极引导同学们收集历史上有关和谐社会的资料,制作小专题。【材料收集】

材料一:他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思想家,主张“以德为政”“以礼治国”“仁者爱人”

材料二:他是我国古代的一位著名的封建帝王,他曾经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三:他的统治时期,被一位古代的诗人赞誉道 “忆昔开元盛世日,小邑犹藏万家户。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材料四:他是一名美国总统,在经济危机之时于危难之际上任,带领美国走出危机。【问题探究】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以上四则材料的所说“他”都指谁?(2分)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材料一中的人物的著作是(举一例)(1分),材料二三中人物的统治时期在历史上称为什么时期?(1分)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材料四中的人物为资本主义国家走出经济危机开创了一种什么模式?(1分)这种模式能不能消除经济危机。为什么?(2分)【感悟历史】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创建和谐社会的看法或想法。(1分)

10.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建设一个新世界”,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2分)

材料二 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了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北戴河会议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试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材料二反映了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曾出现的什么严重失误?(1分)

材料三 我们即将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从那时以来„„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材料三中的“历史性变化”的起点是什么?(1分)在农村的改革实行的是什么政策?(1分)对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1分)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2分)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这种全球化也许会受到普遍的欢迎。„„东亚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表明,它们可以利用全球经济带来的机遇。管理良好的社会可以摆脱欠发达的状态,转而变得繁荣兴旺,而且全球化如果管理得当,能够使其像西方国家一样富裕。„„日本是典型的范例。日本接受美国的方案„„为欧洲制造业生产零件,从世界各地进口零件进行组装,几乎在每一个国家都进行投资,在美国购买银行,并在欧洲和非洲设立工厂。„„即使如此,全球经济的内在关系越密切,机会就越多。更多的国家和更多的人能够分享其中的好处。„„中国是最令人瞩目的例子。在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每年将近10%。如果继续保持这一速度,中国经济将在2020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然而,全球化的好处分布不均。在某种程度上,全球化延续了世界经济的旧殖民地格局,贫困国家的农民和血汗劳工给富裕的国家提供廉价的商品,导致贫富差距变成了贫富沟壑。„„甚至连承认全球化好处的经济学家都怀疑全球化的稳定性。有些制度理论家认为世界经济越复杂,世界经济就越脆弱,因为在一个相互依存的系统内,某个地方的经济失败可能会造成广泛的破坏。在20世纪初,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如果某个地方的经济失败,如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可能会导致世界大多数地区的经济衰退。在80年代和90年代,易于受市场恐慌的市场对类似的经济崩溃作出紧张的反应:如1987年主要股票市场的崩溃,1992年英国货币体系的崩溃,1999年阿根廷银行体系的崩溃,以及时不时发生的石油体系和主要商品市场的崩溃。

——摘自(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世界:一部历史》

评材料中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观点。(8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参 考 答 案

1.A 2.C 3.B 4.D 5.D 6.D 7.B 8.B 9.(1)孔子、唐太宗、唐玄宗、罗斯福(2)《论语》“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3)国家干预经济。不能。因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能消除,所以不能消除经济危机(4)言之有理即可。

10.(1)进行土地改革;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或三大改造)。(答出其中两项即可得满分)(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国有企业的改革。(4)政策的制定要符合国情;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等。(不拘泥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得分。)11.答案略。(答题标准请参照中考精典)

下载2017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历史试卷(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7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历史试卷(解析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7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历史试题

    2017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历史试题 吴涛整理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2017·湖北黄冈)15.为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教育部提出优秀传统戏剧进校园。在学生关注的传统......

    2011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思想品德

    2011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思想品德 真题试卷(测试满分:55分测试时限:60分钟 考试形式:闭卷) 第1卷(选择题共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图漫画《这孩子,从......

    湖北省黄冈市2014年中考历史试题

    湖北省黄冈市2014年中考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9.“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这句民谣描写的是我国哪一传统节日 A.端午节B.中秋节C.重阳节D.春节 10.为实现国家大一统......

    2014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历史试题(本站推荐)

    2014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历史试题 吴涛整理 (总分:40分)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2014·湖北黄冈)9.“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这句民谣描写的是我国哪一传统节日? A.端午节B.......

    2010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初中英语辅导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初中英语辅导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初中英语辅导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初中英语辅导网:http://www.xiexiebang.c......

    湖北省黄冈市2014年中考政治试卷(word版,有答案)

    黄冈市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文科综合试题(思想品德部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7.“妈妈,我愿付出我的所有,只为你的微笑。”这是获得2013年度“最美孝心少年”称号......

    2018年扬州市中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8年扬州市中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所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答题栏内。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商鞅受到......

    2018年荆州市中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8年荆州市中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本试卷为题卡分离,其中试题卷6页,共32小题,满分1OO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l-12题为思想品德.13 -24题为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