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Word版)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50篇教学案例分析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48篇经典教育教学
案例分析
一、什么是教育案例分析教育教学案例分析是指围绕一定的教育目的,把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可供学习者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往往是一个故事、一个事例或一个事件),通过学习者独立分析或相互讨论,来提高学习者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
上海市一位青年教师曾写过一篇《走近语文教学的艺术殿堂》,其中写到在一次作文讲评课上,让一个男生上讲台朗读,结果这位略有口吃的同学遭到了哄笑。
台下的同学们紧紧注视着他,课堂里死寂一片。沉默中,我突然从后悔自责中省悟:初为人师的我不是也有过临场时的恐惧和冷场时手足无措的尴尬吗?然而是自信战胜了这一切。有时候,一次小小的成功能够激活一个人在的巨大的自信,可一次难忘的失败也往往可以摧毁一个人仅有的一点自信。眼前的这一个男孩难道会陷入后一种情形吗?不,绝不能。我终于微笑着开口了:“既然他不太习惯在众目睽睽之下说话,那索性我们大家都趴在桌上,不看,只用耳朵听吧!”我带头走到教室后,背对讲台站定,同学们也纷纷趴下头来。终于,我的背后传来了轻巧的羞怯的声音。那的确是篇好作文,写的是他和父亲间的故事。因为动情的缘故,我听到他的声音渐渐响了起来,停顿也不多了,有的地方甚至可以说是声情并茂了,我知道他已渐渐进入了状态,涌上心头的阵阵窃喜使我禁不住悄悄回头看看他。我竟然发现台下早已经有不少同学抬起头,默默地赞许地注视着他。朗读结束后,教室里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我知道这掌声不仅仅是给予这篇作文的。(案例分析并不注重“唯一”的标准答案,而更注重学习者的思考与分析过程。)
二、教学案例分析与教师教育理论学习案例是学校问题解决的源泉。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向全党提出:“
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针对当前教育理论界风行的“浅入浅出”、急功利近,“深入深出”、食洋不犯“浅入深出”、故弄玄虚,以及刻意包装、虚假宣传、浮躁肤浅的不良风气,课题组鲜明地提出,要“深入浅出”,返朴归真,坚持深入学校实际,研究现实问题,脚踏实地做学问。
案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案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案例是教育理论的故乡。
案例是教师独特的话语系统。本研究从数千个案例中辑录了60个案例,选自28所实验学校、两所幼儿园。表述的风格不同,案例的写法各异,焕发出每所学校独特的个性色彩。但它们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从不同角度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基础学校在改革发展进程中,观念的变革,实践的探索,理性的思考,前进的足迹,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和鲜明的中国特色。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是教师教育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是自 身成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它与教育理论学习关系非常密切:过分偏重教育原理(原则、观念),难免空泛;过分依赖教学经验(技能技巧),易致盲目。以案例为基础的探讨恰好可以弥补这两者的缺失。案例研究分析的是真实教学情境下,面对不确定的、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境,教师所作的决策判断或两难困惑,从而促进教师实践的反思和默会的智慧。
教育理论是教学案例分析的基础,教学案例分析是教育理论学习的重要补充以及具体运用。(与纯理论学习相比,两者的侧重点存在不同:①目的不同。纯理论学习主要目的在于系统地掌握教育原理、原则、方法等,教育教学案例分析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习者的教育理论运用能力②方式不同。纯理论学习采取的是“理解—接受”的学习方式,而案例分析采取的是“理解—运用”的学习方式。)一个典型的案例可以生动形象的诠释一个教育观念,或者解读一个问题解决的策略,有时也能反映人类认识实践中的真理。从众多的案例中,可以寻找到理论假设的支持性或反驳性论据,并避免从理论到理论的研究过程中的偏差。案例研究是科学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遇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进行系统的案例研究,可以对现行的理论、政策和措施提供反馈,也可以从学校富有创造性的实践中,发现新理念,新思路和新见解,从而找到改进学校工作的新的生长点。不同的研究者表述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结论,有不同的话语系统。高等学校理论工作者擅长的是概念的演绎和理性的思辨。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作为实践的研究者,最适合于他 们自身用于学校研究的话语系统是案例研究。正是通过案例研究,教师可以清楚明白地阐明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决策,可以将教师明确的知识“内化”,将默会的知识“外显”。
三、如何答好教育教学案例题答好教育教学案例题必须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要掌握基本的
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这是答好题的基础。(教学案例题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考察教育理论知识及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能力,因此自身的教育理论功底是最基本的条件。本题中属于什么类型的案例?此案例的目的是什么?跟哪些教育理论有关?);其次是解题技巧,即如何分析教育教学案例,这是答好题的关键。(关键问题是什么?谁充当了主要角色?该如何充当?要围绕问题展开分析。需注意从两个基本角度进行分析:①当事者角度,不是旁人,要进入角色②教师角度,教育教学案例是为了提高教师教育能力,教师的行为当然是关键。);最后是掌握答题技巧,这取得高分的手段。(答题不仅要回答是什么,更要回答为什么,依据是什么?要寻求理论上的支持。)【案例一】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听蚂蚁唱歌呢。”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请你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该事例摘自《人民教育》中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蚂蚁唱歌”,该案例涉及到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即教师应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
(1)教育观: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在教育取向上,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重视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尤其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
(2)学生观: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能动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人。(是人,而不是容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一切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其发展。要尊重、信任、引导、帮助或服务于每一个学生。师生要平等相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平等对话,实行等距离教学)要坚持教学民主,要废除教学中的权威主义、命令主义。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该案例的问题是“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围绕该教师的行为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行分析。(1)“听蚂蚁唱歌呢。”孩子具有童心、童真与童趣,具有孩子特有的想象力,教师要善于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新的教育取向不只关注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体验。“听蚂蚁唱歌”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教师要尊重并保护孩子的兴趣与想象。)
(2)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学生在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处于其自身的活动过程,学生是能动的、发展的人,教师要善于保护,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而该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严厉的斥责„。(师生要平等相待,教师不能以权威压制学生。)
(4)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教师缺乏民主意识,要和学生实行等距离教学,“请你蹲下来和学生说话”“请你走下高高的讲坛”)
三、掌握答题技巧在答题中,许多老师的答案是正确的,但没有回答“为什么”而不能得到理想的分数。答题时,首先要明确答案,本题中即首先明确“该教师的行为是不正确的”。第二,说明理由。
(1)先讲结论(2)联系本案例具体案情(3)写出理论依据。掌握答题技巧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全面。
【案例二】 请阅读李吉林老师成长经历片断,并结合自身的实践回答问
题。
40年前,我是一名师范生,走出师范的校门,便走进了小学,这一进去就是40年。40年来,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不断塑造自我,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在自我塑造中,最重要的是心灵的塑造,这是对高尚精神境界的追求。我爱学生,学生也爱我。我热爱和学生、青年教师在一起的生机勃勃的生活„虽然青春早已逝去,但是,我觉得我的心永远是年轻的。
这样的精神世界驱动着我,鞭策着我,不敢怠惰,不肯荒废,于是,我会为寻找孩子观察的野花,在郊外的河岸、田埂专心致地认别、挑选;我会为了孩子第一次感知教材获得鲜明的印象,在家人熟睡的时候,一个人在厨房里练习“范读课文”;夜深人静之时,我进入教材所描绘的境界会为文章中的人物深深感动,从而一个个巧妙的构思如涌之泉流泻而出;课堂中,我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能使学生心领神会;一场大雪后,我又会兴致勃勃地带着孩子们去找腊梅,去看望苍翠的“松树公公”,然后和孩子们在雪地上打雪仗。当孩子们把雪球扔中了我,我笑得比孩子们还要开心,仿佛一下子年轻了几十岁。
我在读师范时,认真学好各门功课,还认真学画画、练美术字、参加诗朗诵会、创作舞蹈,我也很喜欢音乐,学指挥、练习弹琴,夏天在小小的琴房里练弹琴,尽管蚊子叮,浑身是汗,却乐趣无穷,整个身心都沉醉在琴声中了。这些在我后来的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 用。
在当教师之后,我坚持每天黎明即起,坐在校园的荷花池畔背唐诗、宋词,背郭沫若、艾青、普希金、海涅、泰戈尔等中外的名家的诗篇,用优美的诗篇来陶冶自己的情操,我摘抄的古今中外的优秀诗篇,就有厚厚的几本。近20年来,为了搞教育科研,我又如饥似渴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还阅读了许多中外教育家的论述及国外教学实验的资料,做了不少卡片。学习对一个教师来说是永无止境的追求。我常常用屈原的话来鼓励自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教师应具备怎样的职业知识结构?
2、教师应具备怎样的职业能力结构?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该案例涉及到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即教师应具有的教育素 养:
(1)林崇德教授把教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本体性知识,主要指学科专业知识;(即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是文化知识,指的是与教育有关联的综合性知识;(新的课程结构尤其强调教师应打破原有的学科壁垒,具备跨学科知识);三是条件性知识,即教育科学知识,也就是怎样教书育人方面的知识。
(2)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
①信息能力。教师只有具有信息能力,也才能培养学生的信 息能力,指导学生去独立地获取知识。(指搜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这是教师职业的一种新的能力,将广泛应用于课程整合和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②教学能力。驾驭教学的能力,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能力,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等。
③表达能力。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这是教师职业能力一个重要的方面。(还有肢体语言,音像讯息等)
④组织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是教师职业的重要能力,许多案例都会涉及这方面内容)
⑤教育科研能力。(同时也包含一种扩展的专业知识能力)
(此外,还有课程开发能力,课程设计能力,课程整合能力,与原有的过分依赖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相比,现代教师将更富有创造性,不仅会教书而且会编书,现代教育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创造性发挥教育智慧的空间)。
此道题的设问与案例本身的关联性较少。
【案例三】
某校三年级有位叫王峰的学生,经常迟到、旷课、上游戏厅,甚至打架、敲竹杠,学习成绩就更不说了,门门功课挂红灯,尽管老师多次教育,仍不见好转,还是经常旷课、打游戏,向同学借钱,同学不借就打同学,以至班里同学见了他都躲得远远的。虽然偶尔也有进步,但没过两天又恢复原样,以至老师对他失去了信心。
不过,这个学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百米赛跑速度超人,在 校运会上,他连续两年获得百米赛冠军,为班级争得了荣誉。除此以外,他还特别喜爱画画,象棋也走得非常棒。请你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对待这样的学生。
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案例涉及到的知识主要为转化后进生方面的知识:后进生的特点:(心理需求与现实状况存在许多矛盾)(1)自尊,往往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2)好胜,往往不能取胜;
(3)有上进心,而意志薄弱。转化后进生的途径和方法:
(1)确立后进生也能成才的信念;(洋思中学的经验:没有一个教不好的学生)
(2)深入了解后进生的心理特征;(通过观察、调查等手段深入了解)
(3)善于捕捉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通过观察、调查等手段深入了解)
(4)创造各种条件,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5)要反复抓,抓一点,进步一点,巩固一点。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谈谈如何对待这样的学生。”即该采取哪些途径和方法。(1)“经常迟到、旷课、上游戏厅,甚至打架、敲竹杠,学习成绩就更不说了„”说明该生学习差,品德也差,转化不是易事,但作为班主任应看到王峰才三年级,年龄小,可塑性强,只要肯下功夫是一定能转化的,一定要想办法挽救;(2)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极为重要的前提和条件;
(3)在信念的基础上展开全面调查,了解王峰坏习惯形成的原因;
(4)“不过,这个学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百米赛跑速度超人,在校运会上,他连续两年获得百米赛冠军,为班级争得了荣誉。除此以外,他还特别喜爱画画,象棋也走得非常棒。”
(要全面、辨证地看待后进生,要挖掘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
(5)要为后进生转化创造各种条件;(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争取家庭的配合与支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依靠、发挥班集体的力量等)
(6)抓反复,反复抓。(注意衔接处,在低谷时应注重培养自制力,在进步时,应予以鼓励,看到不足,在复发时,应确立信心)【案例四】
阅读《动物学校》这个故事,回答相关问题。动物学校要招生啦!动物园的动物们奔走相告,踊跃报名。泥鳅、松鼠、老鹰‥‥‥有幸成为首期学员。学校开设了游泳、跳跃、跑步、飞行等课程。开学第一天的第一堂是游泳课。松鼠、老鹰首先遭遇尴尬,由于他们 是“旱鸭子”,迟迟不敢下水,遭到了老师的训斥和嘲笑。而泥鳅却在这堂课上出尽了风头,他以舒展自如的泳姿得到了老师的赞赏和同学们的喝彩。但接下来的课程训练却让松鼠、老鹰扬眉吐气,跳跃是松鼠的强项,飞行是老鹰的看家本领,跑步项目对他俩来说更不成问题。但这些训练却让泥鳅吃尽了苦头,尤其是跳跃和飞行,是他的弱势项目。为了提高成绩,他把主要精力放在这两个项目上。一学期过去了,泥鳅被摔得伤痕累累,苦不堪言,虽然期间他想放弃这两个项目的训练,在游泳这个优势项目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但碍于校方的规定和校长、教练的威严,打消了这个念头。在期末的成绩汇报课上,泥鳅训练刻苦,跳跃、跑步虽有所长进,但也只得了“C”等,飞行项目最终没有学会。原本的优势项目——游泳,因为长期没有训练,泳技大不如前,由期初的“A”等降到现在的“B”等。老鹰在飞行项目上以绝对优势得到了“A”等,但在跳跃与跑步项目上只得到了“B”等,游泳不及格。松鼠在飞行项目上得到了“B”等,跑步得“C”等,游泳没有通过,在跳跃项目上破动物界的最高纪录,但也只得到“B”等,因为他是在树顶上起跳,而没有按照学校规定在地上起跳的要求。1、请你就该校的课程设置作一评析。2、请你就该校的教学评价作一评析。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该案例涉及到的是新课程理论知识,课程改革的目标是:(1)改革课程功能。(强调在学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学会学习的能力);
(2)改革课程结构。(强调课程要适应时代要求,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要求);
(3)改革课程内容。(内容要贴近社会和学生生活,要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
(4)改革课程的实施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5)改革课程评价方法。(传统教学评价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评价、结果的评价,而新的评价改革则更强调发展性评价,在评价方法上注重过程,在评价的内容上注重态度和能力,在评价的理念上更注重期望与激励);
(6)改革课程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该案例的问题是对“课程设置作一评析。”和“教学评价作一评析。”(1)动物学校的课程的设置不合理。首先课程的设置不能有效促进各种动物的个性发展。(而是要动物去适应课程)其次采取统一设置的方式,不注重各种动物的选择与需求。(松鼠、老鹰的游泳,泥鳅的跳跃和飞行)
(2)在教学评价上,(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不科学)。
①期末的成绩汇报课上,泥鳅跳跃、跑步得了“C”等,飞行没有学会。游泳,由期初的“A”等降到现在的“B”等。老鹰飞行以绝对优势得到了“A”等,但在跳跃与跑步项目上只得到了“B”等,游 泳不及格。松鼠在飞行项目上得到了“B”等,跑步得“C”等,游泳没有通过„。”(在评价方法上,只重结果,不重过程,教育应是一种动态的管理过程);
②泥鳅训练刻苦,跳跃、跑步虽有所长进,但也只得了“C”等,飞行项目最终没有学会。(不注重发展性评价,不注重期望与激励); ③在评价内容上,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甄别与选拔,不注重其它方面(态度和能力)的发展,人的智能有多元的,知识和技能仅仅是一个方面。【案例五】
在组织合作学习的课堂上,常常会看到以下现象:
(一)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前后桌的4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往往座位的编排是按照学生的高矮次序,男女生搭配而成的。
(二)教师抛出一个问题(或者该问题来自学生)后,教室里立即一片嗡嗡声,感觉小组内每个人都发言;一两分钟后,教师喊“停”,请小组代表(往往是固定的)站起来发言,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觉得‥‥‥”“我认为‥‥‥”请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对以上现象分别作出评析。
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案例涉及到的是新课程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关知识:
(1)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首先,合作学习的成员之间是一种平等的互促关系。(相同的权力和共同的责任)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增强 学习的动机。其次,成员个体通过向他人阐述自己的理解或推理过程,提高了自己的思维质量,又观察到他人的思绪过程,从而进行较准确从中学习有效策略。第三,重视学生彼此间的人际交往。(交往是全方位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体验)(2)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①组建是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所谓“组内异质”,是指合作学习小组在结构上体现班级的缩影,学生按性别、学生成绩、个性特点、家庭和社会背景、守纪状况等方面的合理差异建立的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组间同质”是指各小组的总体水平要基本一致,从而保证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赛。(异质分组的形式)
②每小组有一名小组长,负责活动有序开展。小组内的的各种角色要定时进行轮换。(领导者、激励者、记录者、检查者等角色要定时进行轮换)
③小组合作学习要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小五年级的七字诀:听取发言不插嘴,分析比较求领会;说明理由要充分,启发大家同思考;求助别人心要诚,注视对方稍欠身;反思敢于承认错,肯定别从学着做。)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该案例的问题是“对以上现象分别作出评析。”(1)“往往座位的编排是按照学生的高矮次序,”不符合“异质分组”的原则;(2)“教师抛出一个问题(或者该问题来自学生)后,教室里立即一 片嗡嗡声,感觉小组内每个人都发言;”
(小组活动缺乏一定的规则,简单地讲就有“你说—我听”这一典型的策略)
(3)“一两分钟后,教师喊“停”,”(学生缺少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一、两分钟的讨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4)“请小组代表(往往是固定的)站起来发言,”(角色要轮换担任);
(5)“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觉得‥‥‥’‘我认为‥‥‥’”(学生自我意识过强,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技能)。【案例六】
以下是一位教师在教学《保持水土》时的课堂教学结构:
(1)学生通过观看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流水的录像提出问题;
(2)为学生提供黄河上流的资料(文字、录像、图片等),让学生尝试推想:“黄河水为什么会含有大量泥沙?”
(3)为学生提供模拟实验的材料,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验证,自己实验验证自己所作的推想;
(4)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讨论解决水土流失的问题;
(5)通过阅读材料,结合前面研究,讨论怎样保持水土问题。问:1、该教师采用的是何种教学方式,该方式主要包含哪几个阶段?2、该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有何积极意义? 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案例涉及到的是新课程中的改变学习方式的有关知识:(新的教学方式强调:)
(1)探究性学习概念:在学科领域或现实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态度、能力和学习方式的过程;(2)探究性学习的意义:
①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促使教学策略发生转变。使得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双向协调发展的“探究式”教学方法。
②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促成了教学组织形式的转变。目前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仍旧是班级授课制,但是由于信息媒体的介入,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赋有了新的时代内涵。
③再次,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促成了教学内容的转变。新课程改革十分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④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促成了师生角色地位的转变。教师由原来的知识提供者、灌输者转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则由被动学习的接受者和被填灌对象,转变为课堂学习的认知主体。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该案例的问题是“该教师采用的是何种教学方式,该方式主要包含哪几个阶段?”“该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有何积极意义?”(1)符合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特征;(2)提出探究的问题,形成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得出结论,讨论。
(3)从意义的四个方面去答。
【案例七】
阅读下面的案例,回答相关问题。开学不久,校长召开了全校教职工大会,在会上宣布,今年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每位教师都要申报课题,并由学校的特级教师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然后要将研究的成果公布并进行评价,同时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将作为晋升职称的一项标准。校长还没有说完,下面便议论纷纷。我觉得学校的这项要求对我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我是教数学的,平时除了教学就是看一些有关教学方面的杂志和书籍。我不知道如何去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怀着沉重的心情回到家里,我做的第一件事是找出以前在师范学院学的教育学书,翻阅了教育研究方法这一章,了解到教育研究的方法有很多种: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历史法、比较法等等,教育研究的过程包括确定选题、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论文撰写等等,可是教育研究的第一步“确定研究的问题”就把我难住了,我思考了很久,不是我想到的问题早就有教育专家研究过了,就是觉得没有什么问题可以研究。第二天,一大早我就来到了学校,在办公室里等许老师来。许老师在公开发行的杂志上已经发表了3篇文章,是我们学校在正式刊物上发表论文最多的教师,我想他的教育、教学研究开展的这么好,我一定要认真向他请教。许老师来了,他说,教育教学研究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首先因为我们是中学老师,缺乏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也缺乏必要的研究条件,要想向教育家式地进行实验研究,这是不可能的;要想通过大量的调查来进行研究,也不现实。你可以先找几本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再找几期进行教育类的杂志,将这些内容翻阅一下,看看别人是怎么写文章的,再看看当前教育、教学的研究热点问题是什么。如果这些文章中有几篇是关于同一个主题的,将这些文章复印下来,回家以后仔细琢磨,根据这些问题所提供的材料,对这些文章进行重新编排、组合,就成了一篇新的文章。如果你觉得这种方法太麻烦,还有更简单的方法,你只要看一本教育学书,然后选择里面的一个原理,先将这一原理介绍一下,然后根据教育学书的叙述,写你是如何根据教育理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其实,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很简单,你按照我的说法做,一定会有收获的。我的几篇文章就是这样写成的。上课铃响了,我急忙走向教室,心中十分困惑:教育、教学研究就是这样的的吗?中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就这么简单?1、你对案例中的许老师做法有什么看法?
2、依你的经验,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该案例涉及到的是教研工作的有关知识:(1)教研工作的必要性:A:教师参与研究可以提升自己的自我教科研能力。开展教育研究,教师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置身于现实 的开放、动态的教育情景中,能够随时体察教学活动、背景以及有关现象的种种变化;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不断地及时地解决新问题;能够依据自身丰富的工作经验直觉地对假设、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作出判断。显然,这是专业研究者所无法替代的。B:教师参与研究有利于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1)、可以提高教师专业实践水平,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展,教师单凭自己的专业知识、教育理论基础和原有教学实践经验是不够的,难以解决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大量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必须在实践中不断进行研究,把教育原理与具体的教学实际结合起来,形成自己优化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教育研究,提高自身的专业实践水平。(2)、教育研究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开展教育研究,教师不再成为理论的被动接受者,而成为理论运用与实践于一体的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运用有关教育理论分析并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教师直接参与教育研究,研究的问题提出和假设完全是依照实践的需要,是实践要求迫切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学实践也为教育理论运用提供了生动、直观的实例,因此,教育研究把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提高教育质量。C、教师参与研究还可以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位。(2)教研工作的定位与方法:
A:定位:立足点-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着眼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切入点-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生长点-改革创新出精品。B:方法:
1、要努力使自己成为教育实践的“研究者”
教师具有兼任“职业者”与“研究者”的双重角色,除了需要掌握必要的研究技能之外,还要培养起研究的心向和责任。要时刻牢记自己是研究者,要结合课题研究,解决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批判地、系统地考察自己教育教学实践,更好地改善自己的教育实践。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理论水平、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反思型的教育者”,走上自主发展的道路。
2、要熟知教育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3、要积极探索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研究
4、要注重行动与研究的完美结合
5、要以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为立足点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对案例中的许老师做法有什么看法?”“该如何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1)在动机上,许老师从事教学研究是以达到功利为主要目的,是为了发表文章,而不是作为职业者和研究者的角度,为了提升自身的素质,实现人生的价值,这种动机缺乏持久性;在方式上,许老师仅仅重视他人的经验,而不注重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没有自身的的实践,没有自己的创新,因而其教学研究是没有深度,难以形成自身特色的。教师应积极参与教育研究。
(2)①要提高认识,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理论素养。作为 一名优秀教师,不仅要具备渊博的知识、还要有较高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以及本学科的最新理论、最新信息、最新成果。教师的学习内容是非常多的,除了必学“两学一论”(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和本学科报纸杂志(至少订阅3~5种)外,还有国内外一些著名的教育专家、学者撰写的专著及教育教学理论。②要要熟知教育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③积极参与教育研究,投身于教学改革。
A认真分析、研究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只有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行为进行研究,才能够了解自己在教学上做了什么,这些行为有什么意义,反映了什么样的教育教学理念,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影响。要注意积累第一手资料; B在实践中开展研究
。教学后记:每次教学结束,教师可以回味教学过程,分析得、失,作到心中有数,得,得于什么?失,失在哪里?案例分析:教师可以把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处理问题的全过程写成“案例”,也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教学过程或辅导过程录制成“可视个案”录像,进而围绕案例,展开集体研讨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案例研究报告”。案例分析贴近教师的实际工作,有助于教师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示范课、研讨课、评优课: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可以为新教师和一般教师提供可参照的学习榜样,可以帮助他们尽快上路;研讨课可以展示不同类型的课,供大家研讨;评优课则以对优质教学为目标,通过对优质教学的追求,促进优秀教师脱颖而出,促进教学工作的不断 完善和创新。
④要要注重行动与研究的完美结合,要合二为一,研究与教育相结合弥补了教育研究中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缺陷,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撰写文章,要不断总结教学、教研、教改经验,写出一些有较价值的论文(含经验总结、实验报告),以指导学科教学。每篇论文应力求突破学科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⑤要以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为立足点教育研究务求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这既是一线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根本动力,也是教育科研的根本目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教师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带来了很大的变化,给教师的创新性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时间。教师搞研究要以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为立足点,从身边的问题入手,研究怎样开发校本课程,如何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在大班额情况下如何照顾学生的差异,怎样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怎样教好综合课程,以及在新课改中教师角色有哪些变化等等。这些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教师去探索、去研究。案例八】
学生小田,老师,家长都反映他是个“不开窍”的孩子,一道应用题,老师课堂上讲过,家长又复习过,可做起来就是错误百出,一到考试就更不行了,别的同学背课文,一下子背出了,可他读了好多遍,还是记不住,丢三落四,常用字常会错,渐渐地学习提不起兴趣。评析:“不开窍”只是一个通俗的说法,揭开它的面纱其实都与心理因素相关,当学生学习上出现困难的时候,教师不可不考虑:是不是存在学习心理问题?在设法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时候,一定要设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孩子做事丢三落四,对老师、家长的某些要求置之脑后,学习内容难以入脑,并非是头脑、智力的问题,而是他在记忆时注意力不集中;记忆时茫无目的,不知道记什么,记了有何用,记多长时间、多少内容;记忆时不讲究方法,或死记硬背或支零片断地记忆„„
方法:
1、教会小田记忆的技巧与方法,如理解记忆,趣味记忆即把记忆内容编成有趣的生活现象,让他乐于记。
2、培养小田良好的思维习惯,独立、灵活、敏捷才是健康的思维。3帮助小田树立自信心,经常是人云亦云,总怀疑自己是错,永远也品尝不到学习的成功和甜头,再之家长切不可以“笨蛋”批评、责骂他,这样使他对自己自暴自弃,不再努力,设想:思维之泉缺乏了内部动力,是不可能充分喷涌的,多给小田一些鼓励,“试试你一定能行”,“啊,你进步了!”„„变“你能行”为“我能行”。【案例九】
小毛的妈妈经常为孩子急得哭:小毛迷上了游戏机,一次,一次,又一次,妈妈把小毛从游戏机房拽回来;一次,一次,又一次,小毛挡不住游戏机的诱惑,偷偷溜进游戏机房,急得没法子,小毛妈妈只得每天提前到校接小毛,回家看书做作业;双休日更是形影不离。评析:表面上看,孩子没有去玩游戏机了,实际上孩子的注意力并没有真正转过来,因为小毛学习时仍三心二意,成绩依然如故,从客观上讲,游戏机动感强烈,内容新奇多变,色彩鲜明,极容易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从主观上讲,小毛缺乏对学习的兴趣,缺乏对学习目的性的认识,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质,因而他很容易将注意离开学习而指向于游戏机,这就造成了,小毛对学习三心二意,对游戏机可却是一心一意;学习时注意力分散,玩游戏机注意力可集中了!
方法:
1用有吸引力的刺激物吸引孩子,即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如带孩子上公园走走,踢踢足球,买些孩子喜欢的读物,把孩子的注意力从游戏机引开去,不要急着硬逼孩子学习,因为孩子本身就不爱学习,正如你“强按牛头”,牛仍然不会饮水一样。
2、引导孩子逐渐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开始时可以提出少量学习任务,以后逐渐提高要求,逐步让学生学会自己提出学习任务,自己完成,自己督促检查。
3教给孩子一些调控注意力的方法,学习时间过长,可以听听舒缓的音乐,远眺绿色,休息一会儿,再来学习,另外可在书桌旁贴上由孩子自己撰写的自警语录,如“有志者事竞成”、“战胜自己、挑战自己”等,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案例十】
小平有事没事老爱说谎,考试没考好,回家怕挨打,只好编些谎话搪塞,作业没做完却说做完了,没带忘在家了,看到其他小伙伴有 美丽的风筝,为争点面子,免不了说谎:“我家有,比你的更漂亮。”其实家里并没有风筝。
评析:大部分孩子的谎言和大人恶意的谎言完全不同,所以不必过于紧张,应查明孩子说谎的原因,如: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手段,为了避免惩罚而说谎,为了在各方面超过别人,为了争得面子,孩子也经常下意识地编些谎话欺骗同伴,孩子多少都会说谎,如果在说谎之后完全不觉羞耻,那才是真正的无药可救。
方法:
1、父母试着与孩子多沟通,经常反省自己的管教方式,及时与老师取得联系,避免过于严格稍有过失就被严厉处罚现象。2开展“猜猜我的心”的教育活动,孩子与孩子之间,孩子与老师之间,相互猜猜对方在想什么,对方有什么感受,经过一段时间持之以恒的训练,更多的学生将会体验到新视野,新境界,新心情,新思维,新收获。
【案例十一】
小李,男,9岁,小学三年级学生,在幼儿园里就比其他孩子明显好动,上小学后,这种情况有增无减,主要表现在:上课时不遵守纪律,坐不了多长时间就晃动椅子,经常惹周围的同学;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课余活动爱搞“恶作剧”,在家表现得任性、冲动,稍不顺口,就大喊大叫,甚至在地上打滚,此外精力特别充沛。
评析:多动症的特征为:注意力不集中,偶有集中注意的时候也是短暂的,且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转移,多动是该症比较突出的症状之一,“多动”不仅是活动过多,而且活动时动作不协调,学习困 难,任性冲动情绪不稳定均是症状之一,而且老师反映,小李脑子并不笨,当他专心时比一般同学学得还快,就是因为好动分心,使得学习成绩只能屈居中游,纵上所述,小李具有较多的多动症表现,但是,具有较多的多动症表现并不一定说是多动症
方法:
1、对于好动的孩子,老师最需要的是爱心、关心和耐心,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耐心纠正孩子的好动行为。
2、纠正中要坚持下面鼓励,积极强化,当孩子有一些自制行为的时候,当孩子能持续一定时间稳定注意的时候„„老师要及时肯定,并循序渐进对孩子提出要求。
3、让孩子适当进行一些手脚协调、左右手协调、手脚与身体其他部位协调之类的活动,对纠正孩子好动行为有明显的效果。【案例十二】
小冬圆圆的脑袋,大大的眼睛在许多技能上,表现得超出11岁孩子的水平,不但会骑自行车,还学会驾驶“小木兰”,讲起故事来眉飞色舞,活灵活现,动画片过目不忘,就是这样一个样样行的孩子就是学习成绩不好,这孩子什么都不怕,就是怕上学,怕上课,怕看书,怕做作业。
评析:小冬对学习的厌恶情绪称为厌学,造成厌学的原因有:学校教育因素,如:学风、学业负担,和谐的师生关系;家庭教育的因素,如破损家庭,严厉的教育方法,家长的期望值;交往伙伴的因素和孩子自身因素,究小冬厌学之原因来看他骑小木兰摔伤腿,在家休养一个月,爸爸怕他寂寞,给他买了两台手掌机,于是小冬每日乐 此不疲,越玩越有劲,上学后,连续三次单元测验均是倒数第一,父亲一气之下摔坏了手掌机,妈妈买了一本又一本练习册,除了做还是做,几个月的变化太大了,小冬把一切都归罪于“学习”,对学习的厌恶,导致学业的不良;学业不良的后果,强化了他对学习的厌恶,如此恶性循环,聪明的小冬成了有名的“后进生”。
方法:1教师采用亮点诱导,就是肯定小冬的优点、长处、优势、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张扬其优点,发挥其长处,突出优势,发扬特点,使小冬看到自己的潜在能力,树立搞好学习的信心,产生积极的学习行为。
2、利用十分钟队会或午间俱乐部请小冬在班级活动时进行技能表演,如“故事会”等,渐渐地对搞好学习产生了需求,再也不那么害怕学习了。
3、逐步提要求。要求孩子一点一点进步,切忌操之过急,切忌拿孩子的短处与其他同学的长处进行比较。
【案例十三】
小俪,女,十二岁,白白净净,爱打扮是家中的小公主,长这么大从不会自己洗头洗澡,铺床,什么家务也不会干,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平时看着满头大汗的父母却无动于衷。
评析: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条件的改善,孩子有了比较优越的学习生活条件,但参加劳动和锻炼独立生活能力的机会相对减少,究小俪现象的原因主要有:
1、父母对小俪过分溺爱,许多孩子的父母将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家庭中的“宝贝”,有的 家长片面地认为让孩子吃得好、穿得好,享受得好就是爱,这样导致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着伸手”的生活,养成了懒惰习惯。
2家长“望子成龙”心切,重智育忽视劳动教育,只要求孩子写好字、念好书,学习成绩好,而对孩子参加劳动则认为是浪费时间,说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干活,凡事不让孩子动手,不让实践,结果不仅孩子的智力得不到发展,而且孩子的身体也得不到锻炼。
方法与途径:
1教育孩子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劳动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本质特征,劳动不但创造了世界,而且创造了人类本身,要教育孩子珍惜劳动果实,使孩子懂得每天吃的粮食、住的房屋、穿的衣服、学习用的文具等都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从而使孩子们确立劳动光荣的思想。
2、激发孩子的劳动兴趣,孩子参加劳动是具有选择的,往往以兴趣作为主导,他们经常对大人的劳动显得很感兴趣,教师要善于对他们进行劳动的启发教育,首先,教师在劳动中应多作示范,用以感染、影响他们,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其次,要保护孩子们的劳动兴趣,积极鼓励他们参加劳动,对劳动中取得的成绩应给予肯定和表扬,假如劳动结果不令人满意,也不能随便否定,而应当肯定成绩,并善意地帮助孩子分析找出不足的原因,和孩子们一起完成劳动任务,使孩子获得劳动成功的快乐,这将会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劳动兴趣,再次,劳动时间不宜过长,应注意劳动强度,否则,孩子会把劳动看作是一种负担,从而失去劳动兴趣,产生消极影响。
3、培养孩子的劳动自觉性,孩子的劳动自觉性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受家长的影响,如果父母勤劳,辛辛苦苦地干活,必然促使孩子们自觉地帮助父母分担一些劳动的任务,教师可以每天适当分配一些劳动岗位和劳动任务给孩子,并加强对完成任务的检查,促使孩子主动去完成,养成劳动的自觉性。
4、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劳动习惯的形成能有效地促进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提高,首先,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安排的具体劳动,做到团结互助,不怕脏累,其次,让孩子从小学会料理自己的生活,养成参加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劳动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再次,教育孩子体贴父母,做家务劳动,做好长辈的小帮手,委托孩子完成一些为全家服务的任务。
【案例十五】
小晨一天到晚总是忙忙乱乱的,做事毛手毛脚,慌慌张张,丢三落四的,每天上学总要把一些学习用具遗落在家里;平时挺聪明的,一到考试总因为马虎,错好多题;在家做些事也是摔坏这个,碰坏那个,父母、老师怎么提醒也不管事。
评析:
做事马虎、毛躁、慌张、丢三落四是行为习惯较差的表现,这样的孩子往往待人热情外向,爱交朋友、爱帮助别人,小晨过高地估计自己,认为自己任何事都能办,可总是由于自己的毛病不能把事情 办好,显然,这样的孩子做事计划性不强,做事又没有常性,做事条理性差,随意性太强。久而久之,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
方法:
1、扬长避短。当孩子对新鲜事物产生新奇感,有强烈热情时;当孩子对同学的一些事情表示要予以热情帮助时„„老师要及时对其正确引导,提示引导孩子如何才能把事做好?由于马虎会造成什么损失?引导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养成在做任何事时,都应认真细致,思考在前,就会使学生在思想上重视自己做事的成功率,由于事前的思考和重视结果,就会调动孩子自身的内在潜能,克服他做事马虎、毛躁、慌张、丢三落四的坏习惯。
2、事事养成计划性。老师利用晨会、周会或个别教育的时间,教育学生一个人不管做什么事,都应有一个周密的计划,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事前做哪些准备、如何开始等,也可以教会学生在做事之前用一小纸条,写上自己要用的物品及时间安排,如做到晚上整理书包,早上出门前的思考等,都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3、放手让其独立。经过帮助和引导后,应让学生独立完成某一件事,其间可能会
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就让学生去碰,要知道对于学生来说:自己的教训是最好的教训,自己亲身体验的经验是最好的经验。
【案例十六】
林林自打出生就是个巨大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十岁就成了一位肥胖儿童,可身体素质却很差,今天感冒,明天发烧,四季闹病,还早早架上了眼镜。评析:纵观林林各身体素质表现,都与他缺乏体育锻炼有关,这将会影响他身心的、理想的、全面的、和谐的发展,体育锻炼是全面发展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行为规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任何人忽视孩子的身体成长发育的看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也是对孩子成长发展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体育活动对于学生身体生长发育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关键是怎样使孩子,尤其是“豆芽”型孩子、肥胖儿童乐于参加体育活动呢?
方法:
1、激发孩子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引导孩子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要培养孩子锻炼身体的兴趣和热情,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体育活动,激发他们在某一项目中有一技之长,如“学校即将举行运动会,就利用活动课时间在班内进行选拔赛,优胜者参加运动会比赛,学生兴趣颇大,斗志昂扬。又如:可以利用晨会、午会给学生讲名人锻炼身体的趣闻轶事,结合时事体会祖国健儿摘金夺银的喜悦。
2、有计划选择项目进行锻炼,并给以具体的指导。老师利用休息时间与孩子一起进行锻炼,如跳绳、蛙跳、踢毽
子等小型的体育活动,有条件还可以和学生一起打羽毛球、乒乓球等,在具体指导孩子体育活动时,要注意把体育活动与游戏娱乐结合起来,寓教于乐,如我校开展的花色橡筋活动,边唱儿歌,边跳橡皮筋,这样会使孩子感到体育活动的乐趣,让身心都得到锻炼。
3、教给孩子有关的体育锻炼小常识,注意自我保护。体育锻炼要收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必须保证活动的科学性。因此,要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锻炼知识和技术。如:每次锻炼前,要有准备活动,锻炼后要有整理放松活动;起跑要听口令,打球时不能走步、撞人等,注意安全保护工作,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4、要教育孩子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劳逸结合。任何一个活动项目的锻炼内容,都是由不会到会的多次重复才
能实现,如不经常锻炼,非但不能形成一定的熟练动作,而且还会前功尽弃,因此必须引导孩子进行体育锻炼,锻炼应持之以恒,不可一曝十寒,一张一弛,保证锻炼后的充分休息时间,使身体各部分恢复正常,对于孩子在体育活动中取得的进步要适时地予以表扬和鼓励,以促使其体育活动的兴趣不断得以保证和巩固。
【案例十七】
学生小峰,11岁,男,平时不善言谈,孤独冷漠,不喜欢集体生活,不会关心别人,不善于与他人相处,在一次冷餐会上,他自己爱吃的里脊内、大鸡腿、草霉一股脑儿放在自己的碗中独自享用,全然不顾周围的同学们。
评析:在现在的家庭里,一般来说都是家长围着孩子转,孩子成了家里的“中心”,家长关心、爱护孩子,然而孩子对家长、对他人往往是漠不关心,这是因为孩子习惯了被照顾、被保护、被宠爱,因而变得冷漠、孤独、不喜欢集体生活,不会关心别人,不善于与他人相处,小峰就是这样一个心里只有“我”字的孩子。偏差的行为习惯导致他心中无他人,将来走向社会也不可能很好地与别人合作共 事,甚至可能发展到做出胡作非为的事情来,怎样教育学生养成善于与人相处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学校、是老师需要研究的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
方法:
1、要让学生懂得与人和睦相处的意义,体验与人和睦相处的喜悦。
要让学生知道人总是要长大的,只有在与人不断地交往过程中,才能增长知识,积累经验、认清自我、完善自我,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再者,一个人的力量小,集体的力量大,和大家和睦相处能使自己身心愉悦,真正是众人拾柴火焰高。
2、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孩子的感情是纯真的,常会因为别人的欢乐而欢乐,别人的痛苦而痛苦,这是培养孩子关心他人,与人和睦相处的感情基础,孩子有了这种感情基础,就可能产生发自内心的爱,自觉地为别人着想,把别人的欢乐和痛苦放在心上,要使孩子感到关心别人,为别人服务是一种愉快的事,久而久之,孩子的心里想的就不完全是自己了。
3、严格要求孩子。对学生的行为、举止,从学习到生活均以规范严格加以执行,从而形成习惯,这种习惯将是影响孩子的一种无形的约束力,以致学校的值日、做操等都能使孩子养成集体感,令他不能随便行事,严格要求自己,是与别人和睦相处的保证,孩子如果心中有了“想要求别人做到,自己首先应当做到”的观念,那么就会严以律已,宽以待人,与人和睦相处。
4、引导孩子逐步扩大与人和睦相处的范围。孩子将来要踏上社会,这样就要把孩子和睦相处的对象扩展到邻居,学校乃至整个社会,要在孩子的意识中养成“别人的事,也是自己的事”的观念,在与同学玩要友好相待,要关心同学,关心老师,如:班上小朱同学病了,大家纷纷打电话表示慰问,并捎上一只大苹果写上祝福的话语送给她,这样不仅给小朱带去了温暖和友谊,自己也能从中体会到乐趣,只有这样,孩子才会逐渐知道怎样与人和眭相处,当孩子做了关心他人,与人为善的事情时,老师应及时肯定表扬,反过来,当孩子受到别人关心以后,也需要让他表示感谢。【案例十八】
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
[参考答案]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案例十九】 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请问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你更欣赏哪种回答?为什么?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参考答案]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有变通性。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案例二十】
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
[参考答案]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案例二十一】
“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 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话》时,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有一位学生问:“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老师和蔼地问:“为什么呢?”“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孩子说出了原因。“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老师高兴地抚摸了一下孩子的头。果然,这个孩子表演得非常出色。问题:请评价一下这位老师的做法。
[参考答案]师生平等关系的形成是课堂民主的具体体现,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学习的伙伴。教师没有了架子,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真正感到平等和亲切,师生间实现零距离接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逐步形成 【案例二十二】
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
[参考答案]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案例二十三】
“不是果敢,是残忍。”一个青年教师在进行公开课《伊犁草原漫记》教学时,课文第二
段第三层写秋天猎人猎熊的果敢,但一名学生没有按要求归纳猎人果敢的特点,而是说猎人残忍,同时指出猎人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原本 课文中这一段是歌颂猎人的,学生却痛斥猎人的猎熊行为,这是教师所始料不及的。可喜的是,这位教师并不因为学生当着听课教师的面提出不同的观点而气恼或逃避,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意见。最后全班学生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出发,推翻了课文的观点。
问题:请对这位教师的行为进行分析。[参考答案]当学生的观点与课本、教师有不同之处时,教师不再
像以前那样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采取让学生进行讨论、比较或辨别,达到意见的统一,或者并不统一意见,留着悬念让学生课后进一步探讨。这样的教学方式打破了惟课本是准、惟教参是准的传统教学观念,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行为的转变。【案例二十四】
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这种做法违背记忆规律,也是行之无效的。学生识记的效果和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关,在一定的时间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学生过度的疲劳,降低记忆的效果,同时,“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对进一步学习制造一些心理障碍。
【案例二十五】
“黄山为什么不在五岳之列?” 一位教师在教学《黄山小记》这一课时,学生对作者引用旅行家徐霞客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产生了质疑:“为什么黄山不在五岳之列?”这位教师并不作正面解答,在学生争议未果的情况下,留下问题(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去探究,去查询有关资料,写出研究报告。
问题:这种家庭作业布置,体现了新课程的哪些理念?[参考答案]改变了传统布置家庭作业的方式,把问题留给了学 生,能够促进学生探索性学习的形成。
【案例二十六】
“老师,再给我们布置新的作业吧!”一位一年级的教师上完《要下雨了》一课之后,设计了两项作业供学生选择完成:(1)请你回家后把今天和小白兔一起碰到的趣事讲给你最喜欢的人听。(2)你还想知道下雨前其它动物的表现吗?回家叫爸爸妈妈告诉你。第二天,学生就围住她汇报作业的情况。到后来,孩子们说:“老师您 再给我们布置新的作业吧!”问题:请分析一下这种现象。
[参考答案]我们按课改的理念和要求,重新认识作业的意义,并赋予作业新的意义和价值,充分体现作业的愉悦性、自主性、实践性和科学性。【案例二十七】 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
[参考答案]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由于再认和重现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现。因此仅靠判断、选择难以说明记忆已达到牢固保持的程度,往往借助于问答、填空等题型。【案例二十八】
“坐下”三例同是学生被教师的课堂提问难住,甲、乙、丙三位老师的处理方式各不相同。
1、教师甲:(语气很重,冲着该生)整天上课开小差,结果怎样?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能回答,太笨了!坐下!
2、教师乙:(生气,但不表现出来)坐下。谁来帮他?
3、教师丙:(微笑、和蔼地)别急,回忆一下,我们昨天学过的内容,当时你听得很认真。想想,昨天××同学是怎样回答的?学生:(思索片刻,说出了与问题答案相关的一句话。)教师丙:(很兴奋)对呀!看来,你是很棒的!学生:(体面地坐下,并投入到后面的学习中)
[参考答案]:尊重、信任学生是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就耐心点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而不能冷言冷语,甚至讽刺挖苦。第三种方式最好。
【案例二十九】 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问题: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显然,这种认识是肤浅的,这将使师生互动流于形式。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师生互动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不仅要让他们“在思维”,更要让他们“会思维”。认知心理学指出,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时是积极思维的表现。由此可见,师生互动并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其实质是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的体现。因此,广义地讲,凡是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来完成认识上两个飞跃的各种教学活动和措施都可以看成是师生互动。
【案例三十】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在用教具—天平来称粉笔时,忘了拆下天平物盘下的胶垫,出现了第一次称一支粉笔为100克,第二次称一支粉笔为10克。而该老师把两次测量10倍之差向学生解释是天平这种测量工具的误差。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处理错误的方法。
问题:假如你是这位老师,你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参考答案]:老师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而是如何
对待和处理的问题。对待课堂上出现的错误,应该是善待错误而不是放纵错误,并通过教学机智把错误的事实转变为探究问题的情境,打破课前的预定目标,促使具有鲜活的个性的探究发现在课堂中创造生成。如前面例举的那位老师,当发现这个“天平”称一支粉笔会相差 10倍的错误问题时,假若以此来创设问题情境,把“怪球”踢给学生,则能迅速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让他们亲身经历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就不仅会发现问题的拆下天平的胶垫,还能通过亲自观察、积极思考、动手操作等感知和体验,从而获得认识天平、使用天平的经验。【案例三十一】
一次公开课过后,我把课堂上用过的精美卡片作为奖励发给同学们,然后对他们课堂上踊跃的表现给予表扬。从这以后,我渐渐发现我班注意力不集中的宋振铭同学在课堂上的听课状态有了明显的好转。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母亲说:“自从你给了他那个‘特殊的奖励’后,他对自己的要求严格了。”询问,我才知道,我奖励给同学们的卡片中仅有一张是最大的,在我按顺序发的时候,恰好这张被宋振铭得到了,他回家后对母亲说:“老师可能觉得我这节课表现最好,所以把最大的一张送给我”。现在这张卡片还贴在他的床头,谁都不准碰。他说那是“特殊的礼物”。这位老师一次无意中的举动,却造成了一个“美丽的误会”。问题:请你就此案例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一个肯定的目光,一句激励的话语,一次赞美的微笑,都会为孩子的生命注入无穷的动力,甚至为他的一生奠基。一次美丽的“误会”,改变了孩子的学习态度,这份“特殊的礼物”在孩子的美好心灵里是一份至高的荣誉,这份荣誉也将一直激励着他,成为他前进的动力。新课标中强调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这种新的评价倾注了更多的情感与人文色彩。这样一种发自内心的评价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案例三十二】
老师,让我们自己来为了让班会开得更成功,我为我们班选了一篇课文改写了剧本。第二天,把我的计划和大家说了说,全班同学都很高兴,这时我听到了一段小声议论:“老师怎么选这篇课文,又长又不好演。”“你管呢,让你演什么你就演什么呗。”“我可不想演。”听到这儿,我的心一沉,原来是王渺。下课,我把她叫到办公室请她谈自己对演课本剧的想法。她说:“老师,我觉得您选的课文不好,而且您每次都是写好了剧本让我们演,您应该让我们自己来试一试。”她的话让我突然意识到他们并不希望老师什么都是“包办代替”,他们长大了。于是,我把导演的任务交给了王渺同学,她高兴地接受了任务,开始和同学商量演哪一课。然后找我做参谋,帮我做道具。课本剧表演得非常成功,我和孩子们一同品尝了成功的喜悦。问题:这个案例给我们留下的思考是什么?请你结合新课程理念谈谈自己的看法。[参考答案]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适当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去实践。而不应该用条条框框的模式去束缚学生的创造力,更不应该让孩子按教师的思维、想法去行事。要让孩子自己去行动,作一个智能人,开发潜能,追求独特。
【案例三十四】 某校几名同学以“我市文化市场的现状及其调控”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研究小组在确定了要访谈的报社主编以后,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课外活动时,课题小组的成员兴高采烈的去采访那位相当有成就的诗人主编。可是,当同学们来到报社传达室,门卫却认为他们是“瞎捣乱”,拒之门外。最后,同学们只好败兴而归,非常委屈的说:“白跑了一趟!门卫不让进,说‘瞎捣乱’。”问题:作为老师的你应该如何帮助学生去解决呢?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面对学生们的“碰壁”,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碰壁”的原因,然后鼓励学生使学生增加信心;其次指导学生重新修改采访计划。
研究性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尝试和探索的机会,如果学生只是单纯的假设了研究成功的方案时,作为教师还要让学生看到成功中的坎坷,胜利中的曲折,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在遭遇挫折时,还想方设法让他们去反思、去体味,才能让他们从失败中崛起,从挫折中起飞。
【案例三十五】
广播操比赛
为推广新的广播操,某校决定举行广播操比赛,有人选择某年级四个班针对广播操比赛全过程的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四个班主任在动员,训练中对学生的教育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比赛结束成绩公布之后。某(1)班(冠军):同学们,经过全班同学的努力,我们班荣获了四个班级广播操比赛的冠军,老师祝贺你们,真为你们感到骄傲。某(2)班(第三名):老师不打算对这件事进行评价。某(3)班(第四名):同学们,这次广播操比赛,很多同学都尽力了,但还有一些方面做得不太好,因而成绩不太理想,失败不可怕,只要同学们总结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并将成功的经验用之于今后的活动中去,改进这次比赛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我想我们一定能够成功的!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这次比赛同学们成功的方面和失败的教训„„某(4)班(第二名):这次比赛由于有的同学不努力,我们班没能获得冠军,老师很失望。问题:请你根据四位老师不同的做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举行比赛,肯定有一个班是冠军,至于是哪个班级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老师不能把这次比赛与整体教育割裂开来,认为纯粹是一次机遇。从动员比赛到结束的过程中的教育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获胜后怎么教育?失败后怎么教育? 【案例三十六】
会了,可以“不听’单元检测后,照例是一节讲评课。上课不到十分钟,王谨同学又在翻来覆去弄卷,我用严厉的目光看着他,他稍有收敛。过了一会他又在下面翻找着什么,我只得来一个“杀一儆百”了。“王谨”我大声喝道:“你在干什么?” 他脸陡的涨红了,旋即一梗脖子:“我不想听!”我听了气不一打处来,“你┉┉”竟一时语塞,但考虑到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于是我深深吸了一口气,竭力平复自己内心的愤懑。“你,既然不想听,那就请到我的办公室去休息吧!”我故作轻松的说。他可能考虑到当时的态度,也有些后悔,于是走向办公室,尽管极不情愿。问题:当学生不愿听时,怎么办?这时如何协调好师生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我认为课堂上提倡教学民主非常重要,师生之间的“换位思考”是协调师生关系的关键。我们在教学时应该敞开心扉,以平等的心态去和学生交流,只有走进他们,深入其中,知其所想,给其所需,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他们喜闻乐见的教案,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才是学生最为欣赏的。学生不愿意听就不能强行他去听。
【案例三十七】
一位学生档案袋中的老师评语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总是默默无言,老师为他写道:“在老师的眼里,你是一个聪明文静的孩子,每一次作业,你总是那么认真,每一节课上,你是那么专心,什么时候,能让老师听到你甜美的声音。”亲切的语言像漫漫春风,不仅让老师和学生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消失了,而且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良好的心理体验之中。问题:请你分析一下这位老师评价的成功之处。[参考答案]教师用评语的形式给予学生评价,这是充分发挥质性
评价的功能,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闪光之处,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鼓励,使评价成为学生走向成功的起点。
【案例三十八】
欣赏“每一个”学生
--刺丛中也有花花园里,同学们都纷纷说了自己喜欢的花,这时全校闻名的“调皮大王”李刚发话了:“老师,我最喜欢的是仙人掌,它虽然全身长满了刺,但它的生命力最旺盛,而且刺丛中还能开出美丽的花儿呢!”他的话立即遭到同学们的反驳。“你们就看到它的刺了!”你仔细看看人家刺中也有花,也值得我们去喜欢呀!“平时从不受欢迎的调皮大王,见同学们都不赞同他,便据理力争。“刺中有花!刺中有花!”调皮大王的话如一股电流触动了我的神经,赏花与育人不也同样吗?我激动地走到李刚身边,搂着他的肩对同学们说:“李刚说得对。仙人掌声虽然浑身是刺,但是他刺中也有美丽的花,我们不能只看到它的刺,就看不到它的花啦;更不能因为它刺多就不喜欢它的花。我们对待同学也应像赏花一样,特别是对缺点多一些的同学,更应该正确看待他身上的潜在的闪光点。’花’有千万种,各有优缺点,你们说 对不对!”说着我拍了拍李刚的肩,我的话蠃得了一片掌声,李刚也不好意思低下了头。问题:(1)读了《刺中有花》一文,你能否就“刺”与“花”进一步谈谈与之相关的教育观点?
(2)您认为对个别学生的转化,应从哪能方面着手?[参考答案](1)同样面对仙人掌上的刺与花,有的同学只看到刺,有的同学刺与花都有看到了,但因为讨厌刺,进而连花也不喜欢了。而李刚却有着于众不同的认识,能带着欣赏的角度去看待刺丛中的花,应该说他的认识对每个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很有启发的。他便使教师认识到面对仙人掌刺中的花,首先应该去发现它,其次应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它,辩证地去看待刺与花。其实面对缺点较多的学生,教育者也应该像赏花一样,去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进而去放大其闪光点。且不可只看到孩子的不足,而看不到孩子的闪光处。学生生活在群体里,自然各有长短,对个别学生教育要多鼓励,少批评;多指导,少冷落。个别学生转化的关键在于使其树立起自信心。作为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因为自尊才能自信,自信才能自强。经验告诉我们,首先要走近人们,喜欢他们,成为他们的朋友。同时要引导周围的同学一起关心他。然后发掘闪光点,放大闪光点,让激励唤起自信,进而培植闪光点,教育中要注意谈话艺术。其次,要重视个别学生的第一步,哪怕是微小的,也不放过。最后要抓住反复点,促其飞跃。【案例三十九】 王老师是一位青年教师,工作热情非常高,他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他经常要求学生不要讲脏话;不要乱扔废纸„„而这位教师讲课情急时,常常”笨猪“,”死脑子“不绝于耳。吸烟后,随手将烟蒂抛在课桌下面„„教育后的班级会怎样呢?虽然王老师没少用嘴皮子,没少用各种惩罚手段。但是班上说脏话、粗话连篇,纸屑杂物随处可见。王老师百思不得其解。问题:请你帮助分析一下,王老师教育的班级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后果,做一名班主任应怎样教育学生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参考答案]:有三个原因:第一是王老师“身教”不利,没有“身教”,“言教”就显得苍白无力。“身教”即可以增加“言教”的可信性和感染力,而且还能像春雨润物一样起着细微的、不易觉察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只有严格要求自己,随时把自己置身于“榜样”和“镜子”的位置,事事从自我做起,才能顺利地“内化”为学生的需要。第二是言教不服。“言教”必须以理服人,否则无教育可言。学生中出现问题,一味的“管、卡、压”,固然不行,只有言之以理,以理服人,才能达到教育效果。否则一切教育都是徒劳的。第三是心教不诚。教育不过是为了不让学生弄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错在什么地方,怎样去改正,而不应该把学生的错误化成给学生的理由。如果这样学生会产生对立情绪,对教师产生戒备和反感,甚至会“背道而驰”。由此可见,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必须抱着关心、帮助、谅解、鼓励的态度,用“心”去爱学生,让学生明白’ 老师是爱你,才教育你”。让学生感到你的“爱心”和“诚意”,乐于接受你的教育,才会有效果。
【案例四十】
这是一位青年教师的教学反思札记:这是一节公开课,内容是《北大荒的秋天》。当学到北大荒的小河这一段时,突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问:“老师,‘明镜一样的小河’能换成‘明净的小河’吗?”我愣了一下,这个问题多少让我觉得有些突然。我没有直接说不能。于是,我给了大家一个“提示”,在黑板上写了“明镜”和“明净”。果然,一个孩子说:“不能,因为两个词虽然读音相同,但意思并不相同。”我为顺利解决难题而沾沾自喜。下课了,一位有丰富语文教学经验的老师对我说:“现在,你看这两个词的可不可以换呢?”我仔细一想,真的能换!“其实,这两个词的确可以换,但你可以提醒学生注意当‘明镜一样的’换成‘明净’,才读得通。当然,用‘明镜’更形象一些。”我惭愧极了,原来我最精彩的地方竟然是自己失误的地方!问题:这位年轻教师的失误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什么?
[参考答案]走出失误来看失误,有两点启示:首先这位教师潜意识里犯了简单武断的错误。要知道一名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冷静、理智、思维缜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一个引导者的作用,才能敏锐地捕捉各种信息,并恰当地处理这些信息。其次,要想真正出精
第二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
附件3: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建立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严格教师职业准入,保障教师队伍质量,依据《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以下简称教师资格考试)是评价申请教师资格人员(以下简称申请人)是否具备从事教师职业所必需的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的考试。
第三条承担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实施教师资格考试,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是教师职业准入的前提条件。申请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普通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和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人员须分别参加相应类别的教师资格考试。
第五条教师资格考试实行全国统一考试。考试坚持育人导向、能力导向、实践导向和专业化导向,坚持科学、公平、安全、规范的原则。
第二章 报考条件
第六条符合以下基本条件的人员,可以报名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三)符合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体检标准;
(四)符合《教师法》规定的学历要求。
普通高等学校在校三年级以上学生,可凭学校出具的在籍学习证明报考。
第七条申请人应在户籍或人事关系所在地报名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在就读院校所在地报名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第八条试点省份试点工作启动前已入学的全日制普通院校师范类专业学生,可以持毕业证书申请直接认定相应的教师资格。试点工作启动后入学的师范类专业学生,申请中小学教师资格应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第九条被撤销教师资格的,5年内不得报名参加考试;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得报名参加考试。曾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执行。1
第三章 考试内容与形式
第十条教师资格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两部分。
第十一条笔试主要考查申请人从事教师职业所应具备的教育理念、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知识、科学文化素养、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和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教育教学、学生指导和班级管理的基本知识;拟任教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的知识和方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十二条笔试主要采用计算机考试和纸笔考试两种方式进行。采用计算机考试和纸笔考试的范围和规模,根据各省实际情况和条件确定。
第十三条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为《综合素质》《保教知识与能力》2科;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为《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2科;初级中学、普通高级中学教师和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为《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3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为《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3科。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测试,暂由各省(区、市)自行命题和组织实施。
第十四条面试主要考查申请人的职业认知、心理素质、仪表仪态、言语表达、思维品质等教师基本素养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教学基本技能。
第十五条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情境模拟等方式,通过抽题、备课(活动设计)、回答规定问题、试讲(演示)、答辩(陈述)、评分等环节进行。
第十六条国家确定笔试成绩合格线,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面试成绩合格线。
第十七条考生在笔试和面试成绩公布后,可通过教师资格考试网站查询本人的考试成绩。考生如对本人的考试成绩有异议,可在考试成绩公布后10个工作日内向本省(区、市)教师资格考试机构提出复核申请。
第十八条笔试单科成绩有效期为2年。笔试和面试均合格者由教育部考试中心(教育部教师资格考试中心)颁发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有效期为3年。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是考生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必备条件。
第四章 考试实施
第十九条 笔试一般在每年3月和11月各举行一次。面试一般在每年5月和12月各举行一次。
第二十条 省级教师资格考试机构按照《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考务工作规定》《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机考考务细则》组织实施笔试考务工作。省级教师资格考试机构按照《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工作规程》,制定面试实施细则,组织实施面试工作。
第二十一条 省级教师资格考试机构使用教师资格考试考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笔试和面试的报名受理、考点设置、考场编排等考务管理工作。
第二十二条 笔试和面试考生通过教师资格考试网站进行报名后,需携带省级教师资格考试机构规定的相关材料,到指定考点进行报名审核,并现场确认报考信息。
考生笔试各科成绩合格并在有效期内的,方可报名参加面试。
第二十三条 省级教师资格考试机构组织开展本省(区、市)考务相关人员的安全保密教育和考务流程培训工作。
第二十四条 笔试和面试机考软件系统的使用实行首席技术负责人制度,采取分级培训方式进行。
第二十五条 面试一般按学科分组进行。每个考评组由不少于3名考官组成,设主考官1名。
第二十六条 面试考官由高校专家、中小学和幼儿园优秀教师、教研机构专家等组成。面试考官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熟悉教师资格考试相关政策;
(二)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公道正派,身体健康;
(三)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分析概括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从事相关专业教学或研究工作5年以上,一般应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五)参加省级或国家级教师资格考试机构组织的培训并获得证书。第二十七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教师资格考试机构不得组织教师资格考试培训。
第五章 考试安全与违规处罚
第二十八条省级教师资格考试机构根据《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应急处置预案实施办法(试行)》处置和应对考试期间的突发事件。
第二十九条对试题命制、考务管理、监考等考试相关人员发生的违规行为按照《保守国家秘密法》《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进行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对考生违规行为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认定和处理。
第六章 组织管理
第三十一条 教育部依据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制订教师资格考试标准,组织审定教师资格考试大纲。教育部考试中心(教育部教师资格考试中心),负责教师资格考试的组织实施。主要职责是:
(一)依据考试标准拟定考试大纲;
(二)组织命制笔试和面试试题,建设试题库;
(三)制定考务管理规定,研发和维护考试管理系统;
(四)组织考务工作,培训技术人员;
(五)组织阅卷,负责考试成绩管理与评价;
(六)指导、监督、检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考试实施工作。第三十二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全面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教师资格考试工作。可成立教师资格考试领导小组,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领导兼任领导小组组长。指定专业化教育(教师资格)考试机构,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具体负责考务组织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二)
(三)(四)
(五)制定本地区考务管理具体措施;组织本地区考务工作; 组织面试考官及考务工作人员培训;管理、指导、监督本行政区域各考区工作; 负责本行政区域教师资格考试安全保密工作。
第三十三条 教师资格考试以市(地、州、盟)为单位设立考区。各考区的教师资格考试的组织实施由市(地、州、盟)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资格考试机构负责。
第三十四条 教师资格考试费用按照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同意收取教师资格考试考务费等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综〔2012〕41号)规定收取。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以依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并抄送教育部。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三篇:2011年教师招聘考试教学案例: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案例: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一】
下课铃声响了,其他班级的同学纷纷走出教室,男女学生笑语喧哗,做着各种运动和游戏,充分享受这课间休息的轻松与快乐。然而在某一教室里,一位教师似乎没有听到下课铃声的鸣响,依然口若悬河地说个不停。眼看这课间10分钟就要过去了,坐在教室里的学生都有抱怨的态度和行为表现。
请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位教师讲课压堂所造成的危害和不良影响。
【案例二】
在一堂观察玉米的课上,一位男同学凡是听见有人说发现了一条虫子,他都要跑过去观察。老师在课上并没有制止,只是在下课后,老师单独留住了这位男同学,请他帮助收拾玉米,然后说,你对虫子很感兴趣?同时也指出了上课还是不能东跑西跑。最后老师拿了一本昆虫类科普读物借给这位男同学。
请评价该老师的教育方法。
【案例三】
例1:一次,一位教师讲“人类的起源”,说了人类是从猿进化而来的,大体年代是什么时候,一个学生在下面说:“你看见了?”有些学生也随之发笑。这位老师说:“是的,我看见你昨天还是一个猴子,今天就变成学生了”,全班哄堂大笑。
例2:某老师在讲《量变和质变》一课时,为了揶揄某些轻视量变,平时不注意练基本功,只想一鸣惊人的人,也为了反证量变的重要性,引用了一场父子之间的对话:
子:“爸爸,您看了我写的悲剧剧本竟掉下了眼泪,这下我要出名了”。
父:“我能不掉眼泪吗?剧本里1/2是错别字!”
学生轰然发笑。
请比较以上两例中学生发笑的效果,并对两位老师的做法作简要评价。
【案例四】
下面是教师与学生的一段对话。
师:“你为什么要在课堂上捣乱?”
生甲:“我不知道……也许是想开开心吧,如果课越上越乏味,我们就开始想做些别的了。
师:“但你们并不是每节课都捣乱,为什么有时很安静,有时却扰乱课堂秩序呢?”
生乙:(学业成绩还不错)“只有在你能捣乱时才会捣乱。”
师:“这话是什么意思?”
生乙:“只有在你已经懂了的情况下,才会去捣乱。”
师:“你就没想到你们扰乱课堂秩序会影响其他同学吗?”
生乙:(咧着嘴笑,表示这不是他们的问题)……
师:“你认为在课堂上捣乱是不是能表现出你比别人强?”
生甲:(是生乙的朋友,而且成绩不如生乙,也不象生乙那样聪明)“是的,我这样认为。”
通过以上对话,你对学生上课捣乱行为有何认识?对你今后的教学有何启示?
【案例五】
2001年中考中,A校升入重点高中的升学率为45%,B校升入重点高中的升学率为39%,A校中张老师所带的(3)班共45人,有23人考入了重点高中,(3)班的升学率为51.1%。于是:A校校长在多种场合发言时说,A校教育质量明显高于B校。张老师则认为自己所带的(3)班升学率明显高于全校平均水平,为学校的升学率作出了巨大贡献。
请您对上述说法作一评价。
【案例六】
某校初中二年级的一位学生,患上了一种心理疾病。在放学的路上看到电线杆,会自觉与不自觉地数起电线杆的根数,回家时记不清电线杆的数量,会感到寝食不安,烦恼不已。上学的路上,会反复想“家里的门可能忘记锁上了”,然后跑回家看一遍,有时会重复几次。在家里看到用液化气烧饭就会联想到家里会失火,心里非常害怕,有时会制止父母采用明火。学校开展心理咨询以后,他主动找班主任进行心理咨询,班主任十分热情,在查询大量资料和请教有关心理专家之后,进行了耐心地心理指导,经过一段时间,该生的心理障碍基本排除。为此班主任十分高兴,在一次班会上,谈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以这位同学为例,向学生介绍了几种心理诊法。
请问该生所患的属于什么类型的心理疾病?你对班主任的做法有何评价?
【案例七】
下表是某专家研究设计的《中小学素质教育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和标准体系》(见下表)中小学素质教育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和标准体系(满分100)
【案例八】
某校一位领导赴外地参加了一次“创新教育研讨会”。回校后作了会议精神的传达,并谈了两点感想:(1)我们必须加快教育观念的更新,否则就会跟不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当我们还在搞应试教育的时候,人家就开始开展素质教育了,当我们开始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人家已经转变到创新教育的研究了。因此,……(2)我们必须彻底改善办学条件,尤其是现代教育技术条件,否则素质教育就难以实施,更谈不上创新教育了。因为……
请您对这位校领导的两点感想,运用现代教育理念作简要的评析。
【案例九】
一位教师在上课时都要提前2~3分钟进教室,这已成了他的习惯。他对自己每节课都提前进教室的原因作了如下描述:
我走进教室以后,主要观察谁和谁在一起,谁在和谁讲话,谁被大家撇在一边,谁被大家高看一眼。我也观察每个学生如何活动,如何说话,如何控制自己,在座位上保持什么样的姿势,在做什么事情。我还经常不拘形式的找一些学生闲谈,了解他们班级的情况,了解他们对学科学习的准备情况和接受程度,有时在上课时也会挤一点时间做这项工作。接下来,在上课时,如果有的学生自控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佝腰弯背不能振作起来,或晃动自己的脚,我就要尽可能地让他们在课堂上活跃起来,并在课后寻找他上课时萎靡不振的原因。
请你根据这位教师的描述,结合有关教育理论,指出他的观察依据和目的,并简要评述他的教学行为。
【案例十】
以下是一位学生两个学期成绩单上的评语。(该生在两个学期中的表现及学习成绩差不多)
第一学期(A班主任):该生在校各方面表现一般,体育活动很积极,并有一定特长。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但学习还欠认真,上课不够专心,有时作业马虎,遵守纪律还不够。希今后改正缺点,争取更大进步。
第二学期(B班主任):您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老师为有您的这样的学生感到高兴。您在校运会上为班级争得了荣誉,老师和同学都要感谢您!碰到老师道一声:“好”,对待同学象兄弟,大家真的好喜欢您。如果您在上课时更加集中精力,经常看到您踊跃发言,克服一些困难,做好每一天的作业,您一定会成为一名非常优秀的学生。相信您,这一天不会很远!
上述两段评语,哪一种好!请您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分别加以评述。
【案例十一】
一位教师对舞蹈《幼儿园里多快乐》作了如下设计:选择午间休息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一群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每人抱着一个大枕头,很不情愿地躺下准备休息,老师细心地照料着每一个孩子,忽然外面有人把老师唤出去,于是休息室成了小朋友的儿童乐园,有的人悄悄地爬起来,有的拍着屁股翻起了跟斗,有的打起了枕头仗……“老师回来了!”随着一声喊叫,孩子们横七竖八地睡了一地。老师回来后看到如此景象,忍不住笑了,孩子们也终于忍不住大笑起来。最后在老师轻轻的一声“嘘”中,孩子们都乖乖地回到自己的小床上睡着了。
试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对以下两方面作简要分析:(1)舞蹈题材的选择;(2)主要环节的设计。
【案例十二】
一位女教师A在小学语文第二册《白米饭和花衣裳》一文教学中提了一个问题:穿着花衣裳想到什么?第一孩子说:“花衣裳,真漂亮,我想天天穿着它”。第二个孩子说:“穿着花衣裳想到了妈妈待我真好。”第三个孩子说:“我妈的花衣裳也很漂亮。”第四个孩子说:“想到大街上走一走。”第五个孩子说:“我想跟鲜花比一比谁更漂亮。”第六个孩子则反问老师:“老师你说呢?”女教师仔细地想了想,露着笑脸说:“花衣裳特别懂事,她知道小朋友都喜欢她,所以花衣裳上的花朵都张开了笑脸,感谢我们大家都喜欢她。”,说到这儿孩子们全笑了,犹如几十朵灿烂的花儿。……
在课后的评课中,对这一环节,教研组长B教师作了如下评价:课文的教学要求,也就是说教学目标是要学生想到:“花衣裳是哪里来的,也就是说:„没有工人来织布,哪有漂亮的花衣裳。‟”因此,要对孩子们天真的发散性思维加以引导,不要让那么多的孩子无边无际的回答,尤其是老师的回答,不应该顺着孩子们的思维给以扩展,而应该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回答成“老师想到的是:花衣裳是从哪里来的呢?”对此,A教师请教了市级学科带头人C。
C作了评价,请您把C的评价写出来。
【案例十三】
在一次教学研讨会上,有人提出了如下观点:初三下学期的教学现象令人担忧,大量的辅导资料,机械重复的训练占用了学生所有的学习时间,学生身心疲乏,苦不堪言。尤其是月考制度的实施,是以陶汰为形式的,是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不恰当的做法。可以设想,这一学期学生的学业成绩不会有多大提高。如果在第五学期末实施中考,高中在春季招生,并不会影响高中教学质量。对此,一些同志深表赞同,一些同志不以为然,也有的甚至提出质疑。
根据上述的教学现象和当前存在的实际问题,请您以某一学科为例,拟一份课题研究方案的提纲。
【案例十四】
是某高中两个学科的教师A和B在一次闲谈中的对话:
A:学生从初中到高中,在学习要求上确实是一个质的转变。我所教的学科几次单元检测,每次都有近一半的学生不及格(60分以下),说明许多学生尽管中考上线,但很难适应高中学习。我们组的教师都有同感。
B:我所教的学科每次都有90%的学生考及格。是否及格,不在于学习的适应与否,而是我们对教学目标的把握,以及对学生学习心理的把握。我们学科的单元检测,都根据学生入学成绩状况及学生刚入学时的实际,紧紧把握教学目标进行命题的。组里的老师感到比较恰当。
A:我认为,高考目标绝对不等同于教学目标,不给以适当的拔高,不以高考要求组织平常的教学测验,如何应对高考?我们是很不放心的。因此,难度设置必须建立在高考目标的基础上进行分解。
B:高考目标更重视的应该是能力目标,知识与能力的并系是辩证的关系。高一学生的知识积累是有限度的,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谈上不能力的培养。对高一学生实施以能力为主的考查肯定是不切实际的,所带来的结果只能是给学生带来失败的体验,从而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这不是教学的本质要求。
A:你说的有一定道理。但我所教的学科的考试结果,尽管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不及格,但也有10%左右学生得95分以上,有个别甚至得满分。这部分学生应该是高考成功的希望所在,如果没有一定的难度,就难以反映这些学生的实力,对这些学生也就没有科学的界定,到最后必将是失败。
B:教学应该面向大多数,让大多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接受、理解,学习结果有成功的体验,这也是高考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少数优秀的学生与相对落后的学生,教师的功夫应该在课外,千万不能把课内的目标当作唯一的目标,也就是说,对少数优秀的学生给以课堂上延伸——发展性学习与测试,对差的学生给以课堂教学的继续——矫正性学习与测试。
这次谈话内容还有许多,他们之间的讨论最后也不了了之。假如您是学科带头人,请您对A、B的观点进行评析。并提出自己对高一教学的一些想法。
【案例十五】
为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某地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作了如下规定:(1)为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讲授时间不得超过25分钟;(2)为提高教学实效,一节课内必须有5~10分钟的课堂练习时间。
请您对这种“规范”作简要评析。
【案例十六】
以下是两位教师在上《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和学生的一段对话:
A教师:
师:什么叫“呻吟”?
生:就是声音很微弱的说话。
师:那你们小声说话就叫“呻吟”吗?上课回答问题声音很小,老师说你“怎么呻吟呢”,行不行?什么叫呻吟?
生:在非常痛苦的情况下,小声地自己哼哼。
:对。生病了,或者哪儿痛了,这时哼哼叫“呻吟”。
B教师:
师:什么叫“呻吟”。
生:就是声音很微弱地说话。
师:不对。应该是生病了,或者哪儿痛了,这时小声地自己哼哼叫“呻吟”。懂了吗?
生:懂了。
请您对A、B两位教师的讲解作一简要评析。
【案例十七】
一位师范大学的毕业生A,分配到一所农村中学从教三个月后,对下校调研的教研员B讲了一番话。“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持久力,反映了他们学习动机不太明确,不太强烈。按理说,当今社会竞争激烈,淘汰残酷,这是世界经济和社会从业发展的总趋势,在这咄咄逼人的形势下,学生的学习理应更加努力。我在教学中反复强调了竞争的残酷,奋斗的重要,努力帮助学生树立理想。可效果并不理想。这究竟是什么原因?该如何操作才好?……”
假如你是教研员B,你会怎么回答A提出的问题?(请从学校教学的角度作简要表述)
【案例十八】
一位教师对自己班级的部分学生手册上的行为表现评议结果大惑不解,于是拿着这些学生手册向教研员A请教。
A发现:学生手册上的评议包括组织纪律、集体活动、公共劳动、清洁卫生、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10多个项目,每学期评议两次。第一次自我评议的大多数项目为良、优,也有不及格的项目。同学的评议与自我评议虽有出入,但大体一致。到第二次评议时,自我评价变化不大,但同学的评议已有七项不及格了。到了第三次评议时,所有项目的同学评议都成了不及格。然而从第四次评议开始,所有项目的自我评议和同学评议都变成了优、良,而且优多良少。A对这种变化的原因作了分析。
请您把A的分析作简要表述。并对学校的这种做法作简要评析。
【案例十九】
下面是一位教研员对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中的部分表述。请您结合自己所任教的学科,对其中的评价进行续写(文字宜简炼,条理要清楚)。
评价:这堂课有以下几方面值得充分肯定,并可以不断总结,逐步深化,形成自己的特色。
1.您的课堂语言表达能力很强,有以下几个特点:
2.本堂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有以下几个特点:
3.本堂课中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得比较成功,主要体现在:
【案例二十】
请阅读下列几则报道,然后写出300字左右的感想。
1.《文汇报》(3月27日)有一篇杂文,说四川绵阳一小学一年级学生在练习组词时,把“老”字组成“老婆”,把“情”字组成“情人”,把“勾”字组成“勾引”,“„跑题‟虽远,意象倒还集中”。令老师们大跌眼镜,吃惊不已。
2.2001年3月8日的《南方周末》有一篇文章,说英国南安普顿的梅森·穆尔小学最近有一个“嫉妒和蔑视周”。在这一周里,教师不仅组织学生讨论,还帮助他们学会如何自如地表达这两种感情。通过这样的教育,由于都学会了如何用语言和表情表达嫉妒和蔑视,“孩子们在游戏时发生的„暴力‟事件大大减少了,学习效率也有所提高”。
3.3月23日的《中国教育报》报道了杭州市韶山中学教师洪建斌的“班级社会化改革”:班级卫生包干区“拍卖”,班长竞选组阁,公共设施承包,自办“跳蚤市场”……当谈到为什么要进行这项改革时,洪建斌说:“我们的教育太理想化了,学校与社会之间有很多脱节的地方,学校不是真空,社会存在的东西应当让学生提前知道。”
【案例二十一】
关于“家兔门齿特征”的教学内容,A教师与B教师作了以下的讲解:
A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家兔门齿特征”。家兔的门齿是由齿质和釉质所组成。齿质比较软,容易磨损;釉质特别硬,不易磨损,主要分布在牙齿表面。家兔的门齿前面的釉质厚,后面的釉质薄,所以后边的磨损比前边快些,这样,门齿便形成了凿形。此外,齿的基部不封闭,能终生生长,所以家兔经常咬硬食物,门齿也不会变短。
B教师:在我们生活里经常看到,尖锐的东西经常触动坚硬的东西不久就会变钝,长的东西经常被磨会越来越短。现在我们看一看家兔,它的门齿经常咬硬的食物,但不仅不钝反而更尖锐了,而且也不会短下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常现象呢?下边我们就来分析家兔的门齿的构造……
试用现代教学理论对A、B两位教师的上述讲解作简要评析。
【案例二十二】
一位青年教师在一次学校教研组的公开课中,出现了如下情况:
上课5分钟后,一块写有自学提纲的小黑板突然落地,发出一声巨响,学生的目光一齐投向老师,少数学生发出了呼叫声,课堂秩序产生了混乱。教师马上冲上讲台,拿起黑板挂上去,随后就说:“不要少见多怪,这有什么可以叫嚷的。请大家安静,继续看书思考。”又过了5分钟,一阵风从窗户吹进来,使讲台上燃烧着的酒精灯(正在做实验)熄灭了。不少学生“哇”一声叫起来,后排的几位学生干脆站起来,东张西望,课堂秩序再次产生混乱。这时教师说道:“后面的学生坐下去,不要捣乱1”随后马上点燃酒精灯,继续了他的讲课。在课后的评课中,这位教师说,真是倒霉,整堂课被小黑板和那阵该死的风搅乱了,自我感觉很差,真不知该怎么办?这时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说:“今天课堂上出现的情况,你应该这样处理:……。”青年教师听后点头称是。
你认为这位老教师会怎么说?
【案例二十三】
下校调研是经常性的教研工作,召开教师和学生座谈会,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一位教研员在初一学生的座谈会上(共6位学生),作了如下开场白:
同学们,我是XX市教研室的教研员,今天叫大家开个座谈会,主要请大家谈谈学校管理方面的问题,以及你们对学校管理的意见和合理化建议。我们认为,你们学校是一所很不错的学校,在全市是有较大影响的。同学们肯定很活跃,很会发言。请大家认真思考,积极发言,下面就请大家讲。
请你对上述“开场白”作一简要评析。
【案例二十四】
下面是一位教研员(A)和一位教师(B)在听课后交流中的一段对话。
A:你的课总体是成功的,突出的优点有……(略),但有几点必须引起注意或认真加以研究与改进。如课堂中学生的参与教学的程度不高,大概有8人左右,根本没有认真听讲,有的在做自己的事,有的在睡觉……
B:这个班有部分学生基础很差,上课听不懂,学习毫无兴趣,我实在没有办法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真不知该怎么办?请您多多指教。
A:这堂课的教学容量显得不足,也就是说,较好地完成了知识目标的教学要求,在能力目标的要求上还未完全到位。……
B:在目标的定位上,我是以学生原有水平为根本依据的,由于学生基础不好,又要面向全体,因此以能力要求上的强化来增加教学容量,反而会得不偿失,会使一些学生学不会,还会造成两极分化,我感到很难处理。
假如你是教研员A,你会给教师B提出哪些改进教学的建议?
【案例二十五】
下列是我市A县1997届初中毕业生及该县重点中学2000届高中学生的有关成绩分布图。请观察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从A县重点中学2000届学生的新生入学成绩到高考成绩分布状态的变化,可以看出该校在教学中存在什么问题?应采取哪些对策?
【案例二十六】
为全面总结我市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的阶段性成果,深入研究推进素质教育的政策导向、评价方法、动力机制等问题,明确教研工作的目标。市教研室要求各学科开展一次以“深化学科教学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主题的教学调研活动。
请您围绕这一主题,结合本学科的实际,写一份本学科调研计划。
【案例二十七】
班里有个孩子学拼音时记得慢却又忘得快,该怎么办呢?刘老师没有责备他,也没有给他补课,而是在教学中,走下讲台,把着孩子的小手,拢成杯状告诉他:“这就是你的„百宝箱‟老师要给你宝贝了,快接好。”然后对着孩子的小手,轻轻地念着今天所学的拼音,孩子专注地望着老师,和全班同学一起悄声地跟着老师念。念完,老师把孩子的小手合紧,对他说:“千万小心,别弄丢了”。然后,继续上课。第二日,老师先问一问,昨天的“宝贝”还在不在,孩子会小心地合着手说:“在,在”。然后,背出所学的拼音。这样,孩子再也不犯“忘性”大的毛病了。
这一案例中体现了刘老师的哪些教育思想?
【案例二十八】
讲鲁迅的《社戏》学生很少提出问题。但是就在这一节课上,刚刚开讲,一个男生就站起来发表意见,提出质疑:“老师,《社戏》这篇课文,题目讲的是戏,可开头和结尾有不少段落写的却是其他事,这叫文不对题,我想题目是否应改一下?”他这一提不要紧,教室里一下像炸开了锅。
李老师一看,大家的思路都转到了这一问题上,而这个问题正好提示了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于是他说:“是啊,这篇课文题目讲的是戏,鲁迅先生却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写了不少其他事,这不是文不对题是什么?看来,鲁迅先生的确犯了错误,对吗?”老师也这样问,更是“一石激起干层浪”,有的学生附和,有的学生表示怀疑,更多的学生反驳说:“鲁迅怎么会犯错误呢?”大家的思维更加活跃,但是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纷纷从书中找理由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终在激烈的争辩中顺利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1.李老师的这堂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探究学习的范例。结合学科特点你认为探究学习的基本程序应分为哪几步?
2.你在教学实践中有没有进行过这方面的尝试?试举一例说明。
3.李老师对课堂教学的这种处理还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
【案例二十九】
赵老师在教学《核舟记》这段古文时,采取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去扮演文中人物,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兴趣大增,形成直观感受,生动形象,感染力强。
赵老师首先讲读课文,在疏通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准备表演。先请与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相似的学生上讲台,“佛印”一角还专门找一位园脸蛋的矮胖学生来装扮。然后就拿讲台做船头,由一位擅长朗诵的学生缓缓朗诵选段,几位“演员”按朗诵的内容进行表演,同时,要求台下的学生一起读读议议,共同探讨正确的动作、神态。学生兴趣高涨,不少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纠正台上“演员”的姿势,教室里洋溢着热烈的气氛。
1.赵老师的这堂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体验学习的范例,结合学科特点你认为体验学习的基本程序应分为那几步?
2.赵老师在运用这种学习方式时注意了哪几点?
3.调动学生积极情感参与教学的有效策略有那几种?
【案例三十】
在一次英语单元考试时,王老师发现张平同学正一边晃动桌椅,一边用手够着前排的同学。为了制止他的违规行为,王老师大声呵道:“这是考试,不要太随便!”谁知张平竟毫不在乎地说:“我愿意,你管得着吗?”听到这话,王老师顿时火冒三丈,考虑到全班同学正在考试,就耐着性子没有理睬他。谁知张平变本加厉,竟一把抢过前排同学的试卷抄起来。这回王老师不能不管了,他快步走到张平同学面前要他交出试卷,没想到张平不但不交,反而把试卷揉成一团踩到了脚下。这时王老师再也压不住火了,他一把将张平从座位上拽起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狠狠地训斥了一顿。这下可激怒了张平同学,他一边破口大骂,一边拎着书包愤然而去。
1.你认为这场冲突是否可以避免?教师应如何处理才不至于扩大事态?
2.一旦教师和学生发生冲突,应如何化解?
【案例三十一】
牛牛读小学三年级。一次,牛牛用“一起”造了这样一个句子:我家小花猫爱找我一起睡觉。老师批改时在句子下划了一条长杠子,没打分。第二天,牛牛又写一句:“我长大去当兵,和解放军叔叔一起保国防。”老师在句子后写了个“好”,打满分,其实后一句是他妈妈帮他造的。经过多次这样的批改和点拨,牛牛慢慢地“心领神会”,再造句就不那么“小狗小猫”了。
你认为这样的批改有哪些弊端?
【案例三十二】学会学习的模式如图所示:
(1)激发动机使学生愿学
↓
(2)指导学法使学生会学→ ←(3)训练思维使学生活学
↑
(4)培养能力使学生善学
1.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你认为思维训练应从哪几方面入手,才能使学生活学?
2.为什么说只有培养能力才能使学生善学?
【案例三十三】
下面是方老师在教二次根式的基本公式时的课堂教学片断实录。
师:同学们知道,国家为了青少年儿童免受伤害,能健康成长,特别制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那么,为了使该公式免受“伤害”(用彩色粉笔勾画出部分同学在做练习时出现的诸如: 这类错误)促进该公式的正确运用,我们是否也可制定一个“法”来让大家在使用该公式时遵守呢?
(学生分组讨论,场面热烈)
师:谁来发表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
甲生:从公式看,不论a取任何实数,都为非负数,我们定为“非负数保护法”。
(马上有其他小组的代表举手示意)
乙生:他们小组的“非负数保护法”虽说明了“算术根”的最终结果,但未能很好地体现出“算术根”与“绝对值”的紧密联系来,不如制定成“绝对值保护法”更为确切。
(这时没人再举手)
师:很好,我们就会求一个实数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制定一个“绝对值保护法。”此法规定:要化简,必须按以下两条要求办理:
1.先让a从屋子(根号)里走到“院子”(绝对值||)里;
2.至于如何走出“院子”,就取决于a的体质(非负或负):(1)、“体质健壮”(a≥0)的直
接出去,即;(2)“体质虚弱(a<0)的要“防止感冒”,出去时必须系上“一条围巾”(负号“-”)。
(这时学生哄堂大笑,并在笑声中交流获得的启迪)
请你对这堂课的教学片断作一简要点评。
【案例三十四】
每次学校测验后,于校长总是习惯按学科的平均成绩对平行班的教学质量作一番分析、比较。这次,老教师李明教的1班利新教师张华教的4班平均成绩都为80分(见下表)。于校长在会上表扬了张华,说小张老师经过努力,教学效果已经与李老师相仿了。
你认为于校长的这一说法科学吗?为什么?
【案例三十五】
在讲解“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教学内容时,教师让学生例举说明。以下是师生对话片断。
教师:谁能举出一个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例子呢?
学生A看了书上的例子:鸡蛋能变小鸡。
教师点头表示满意。又问:为什么呢?
学生A:不知道。
教师:哪位同学知道?
沉静了一会,学生B举手发言。
学生B:因为蛋是生的。
教师(皱眉):如果是熟的,你可以吃了。
全班哄堂火笑。
1.请你对该教师的做法作出一评析。
2.针对学生B的回答,你认为教师该如何应答,请写出教师应答。
【案例三十六】
吴老师在小学数学中教学“十几减6”时,教学设计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共同学习。可是,刚出示例题,几位学生脱口说出了结论,吴老师意识到学生已有十几减
8、十几减7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所以,能独立学会今天的内容。于是,吴老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让学生自由发言,学生们有的说道理,有的出题目互相考,有的甚至向老师挑战,所问的内容也跳出了这节课的知识,甚至是没学过的,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相当高。
在课后的评价中,听课教师普遍认为:这堂课完全脱离了原有的教学设计,是一个意外的信息,让吴老师调节了教学的行为,改变了一堂课的进程,这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请您简要回答以下问题:
(1)吴老师这种做法体现了哪些现代教育理念?
(2)要象吴老师这样去组织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具备哪些教学能力?
【案例三十七】
以下是某校初二年级的两位班主任A和B关于“家访”的做法。
A:在开学时告诉学生:“本学期老师要经常到你们家访问,你们要为老师准备家访的„礼物‟,如学习提高、表现进步、做好事、获奖等等,谁有了这份„礼物‟,我就带上它去见家长。”
B:在开学时告诉学生:“本学期学校要求老师要经常家访,让家长共同教育你们。大家要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认真读书。谁表现不好就到谁家进行访问。请你们切记。”
在一个学期中,A和B按照各自的想法都对每位学生进行了家访,圆满完成了学校布置的“任务”。请您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分别对A和B的做法作简要评析。
【案例三十八】
下图是某校初一数学学科的期末测试成绩频数分布图。(1)班由一位青年教师A任教;(2)班由一位学科带头人B任教。根据频数分布图,学校校长作了如下评价:①A和B教师的教学效果已经达到相同水平;②数学试卷难度太小,应将平均分控制在50~60分之间,以实现考试成绩呈正态分布。
你认为校长的评价是否恰当?为什么?
【案例三十九】
以下是教师A和B关于“快乐”教学的一段对话。
A:“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是一种艰苦的劳动过程。我们都是从“书山”中走出来的人,我真的不曾有“快乐”的过程体验,如果说快乐,那只有考上大学的时候,这是达到目标后的短暂的体验。
B:“书山无路勤为径”,勤是对一种过程的表述,为何会勤?因有目标的导向,因对所做事情的兴趣,因有过程中获得的多多少少的,大大小小的成功的体验。我求学时,最大的快乐就是得到老师的表扬,挑灯夜战之后解开一道道难题时的激动。
A:同样是人,体验不一,但结果往往是一样的。升学竞争如此激烈,不做万道题,何以上考场?“早出晚归、埋头学习、苦不堪言、无可奈何”,这是现实的大环境所给予的,作为教师怎能给以“快乐”?我担心的是课堂上、校园内的快乐会不会成为考场上的“伤心”。
B:你的担心也有道理。但我想,不管怎样,从人的发展、教育的本质来看,教师的职责之一,就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给学生以快乐,让学生在充满快乐感中获得学业的进步。……
请您通过对A、B对话的分析,简要回答两个问题:
(1)分别评析A和B的观点。
(2)如果按照B的观点实施教学,你认为学科教学中要从哪些方面入手?
【案例四十】
以下是一位教师对一位“调皮捣蛋学生”行为的处置方式。
(吵闹着走进课堂)“要静静地走进课堂,这话我已给你讲过几遍了”,大声叫喊同学:“出去,再静静地进来!”
(傻笑着走进来坐下来,书却不拿来)“脸皮真厚!”
“我知道要你对上课内容感兴趣真是非份之想。”
(转身与邻坐同学大声交谈)“来,坐在第一排这个位置。”
(坐在前排转身向同学们做个鬼脸)按住他的头,使之转向黑板。
安静地做作业,没有什么反应。
举手,想回答课堂提问,眼睛看一下,没有反应。
一位同学因身体欠佳,该生代同学擦黑板,但没有擦干净。“要擦就要认真,连黑板也擦不干净,真没用。”
将教室内倒在地上的扫帚树起来好。没有什么反应。
根据上述情况,你认为该学生行为与教师的反应间的特定模式是什么?这种模式所带来的结果将是怎样的?
【案例四十一】
请您阅读下面的案例,并对该教师的做法,运用教育教学理论给以简要评价。
《削梨的孩子》
这几年,我每学期都要在班上搞一次特长展示活动。这个学期的特长展示活动,我把它命名为“多彩的舞台”。早在一个星期前,我就让大家各自去准备,以便在“比武”那天“露一手”。不久,孩子们陆续将自己的“拿手绝技”报到了我这里。他们的特长真让我有些眼花缭乱:手工、书法、唱歌、独舞、水粉画、电脑、弹钢琴、打乒乓球……全班有47名学生都报了节目,惟独缺一个叫刘巍的孩子。
刘巍是今年从农村转来的,学习很差。他的父母对我说,不指望他能学成什么,只要求他不违法犯罪就行。我想:我搞这种特长展示活动的指导思想,是面向每一个学生,刘巍怎么能不参加呢?于是,我把刘巍找来,热情地鼓励他参加特长展示活动。刘巍低着头自卑地说:“老师,不是我不想参加,只因为我什么都不会。”我慢慢启发他:“不管是什么,只要是拿手的,都可以展示出来!你千万不要拘束。”刘巍却急得快哭了:“老师,我真的什么都不会!”我想了一下说:“既然这样,你慢慢想一想,想好了再告诉老师吧。”
第二天早上,刘巍找到我怯怯地问:“老师,我会削梨,每次家里来客人,爸爸都让我削。请问削梨能算是特长吗?”我当即拍板:“就这个了,行!”开班会那天,我隆重地请刘巍同学表演削梨。在大家好奇的目光下,刘巍拿出了一只黄澄澄的大鸭梨和一把小刀,两手飞快地旋转。不一会儿就削出了一整条细细的果皮,真是干脆利落!那只梨子圆滑晶莹,匀称漂亮。那条细长的果皮展开了足有两米长,就像一条金色的缎带。同学们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那一天,刘巍显得特别兴奋,拿着我奖给他的硬壳笔记本,飞跑回家报喜。从此,刘巍学习可带劲了,虽然许多课听得很吃力,可他始终没有放弃,一直坚持下来,他的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
(责任编辑:zhaorui)
第四篇:教师资格考试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
教师基本职业道德规范
依法执教,廉洁从教;注重礼仪,遵守公德;尊重家长,团结协作;热爱学生,严谨治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案例分析从这5句中找,打扮不好(注重礼仪,为人师表),严重惩罚学生(依法执教,热爱学生),设计家长学生(依法执教,热爱学生,尊重家长),业务素质分享进步(依法执教,团结协作,严谨治学)
1.XX老师的做法是XX的,这一事件再次说明加强对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
(如果正确,值得我们学习)
2.XX老师的做法践行了/违背了XX这一教师基本职业道德规范(分析),☆依法执教指遵守《教育法》《教师法》等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充分保障每一个学生都有受到教育的正常权利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成长,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不受伤害,不对学生进行体罚或者变相的惩罚,不对学生进行讽刺、挖苦、歧视,要充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严谨治学。在老师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先进知识,提高自身教学素养,提高专业知识,不断地积累经验,完善自己,以适应时代的要求,为提高教学水平奠定基础
法律角度
《义务教育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一般都违反)
学生的权利:受教育权、劳动报酬权、身体健康权、肖像权、隐私权、名誉权、人格权
a)XX老师/学校/政府的做法是错误/正确的b)XX老师/学校/政府的做法违反了XX法
c)XX老师/学校/政府的做法侵犯了学生的XX权,侵犯了学生受教育的权利,没为其提供XX的学习环境
☆ 只要由于老师导致学生死亡的,应付民事与刑事法律责任
☆ 老师的行为/做法是导致学生死亡的间接原因而不是直接原因,因此老师不负刑事责任
☆ 老师的行为/做法与学生死亡有一定联系,因此应负民事法律责任
☆ 老师/学校/政府应进行民事赔偿
☆ 老师对学生进行批评和教育是应当的,学生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 涉及残疾儿童,还违反《残疾儿童保护法》
☆ 男孩女孩性别歧视
☆ 封嘴巴受教育权、身体健康权、人格权受行政纪律处分
第五篇:浅谈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浅谈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一、什么是教育案例分析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是指围绕一定的教育目的,把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可供学习者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往往是一个故事、一个事例或一个事件),通过学习者独立分析或相互讨论,来提高学习者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
上海市一位青年教师曾写过一篇《走近语文教学的艺术殿堂》,其中写到在一次作文讲评课上,让一个男生上讲台朗读,结果这位略有口吃的同学遭到了哄笑。
台下的同学们紧紧注视着他,课堂里死寂一片。沉默中,我突然从后悔自责中省悟:初为人师的我不是也有过临场时的恐惧和冷场时手足无措的尴尬吗,然而是自信战胜了这一切。有时候,一次小小的成功能够激活一个人在的巨大的自信,可一次难忘的失败也往往可以摧毁一个人仅有的一点自信。眼前的这一个男孩难道会陷入后一种情形吗,不,绝不能。我终于微笑着开口了:“既然他不太习惯在众目睽睽之下说话,那索性我们大家都趴在桌上,不看,只用耳朵听吧~”我带头走到教室后,背对讲台站定,同学们也纷纷趴下头来。终于,我的背后传来了轻巧的羞怯的声音。那的确是篇好作文,写的是他和父亲间的故事。因为动情的缘故,我听到他的声音渐渐响了起来,停顿也不多了,有的地方甚至可以说是声情并茂了,我知道他已渐渐进入了状态,涌上心头的阵阵窃喜使我禁不住悄悄回头看看他。我竟然发现台下早已经有不少同学抬起头,默默地赞许地注视着他。朗读结束后,教室里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我知道这掌声不仅仅是给予这篇作文的。(案例分析并不注重“唯一”的标准答案,而更注重学习者的思考与分析过程。)
二、教学案例分析与教师教育理论学习
案例是学校问题解决的源泉。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向全党提出:”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针对当前教育理论界风行的”浅入浅出”、急功利近,”深入深出”、食洋不犯”浅入深出”、故弄玄虚,以及刻意包装、虚假宣传、浮躁肤浅的不良风气,课题组鲜明地提出,要”深入浅出”,返朴归真,坚持深入学校实际,研究现实问题,脚踏实地做学问。
案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案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案例是教育理论的故乡。
案例是教师独特的话语系统。
本研究从数千个案例中辑录了60个案例,选自28所实验学校、两所幼儿园。表述的风格不同,案例的写法各异,焕发出每所学校独特的个性色彩。但它们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从不同角度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基础学校在改革发展进程中,观念的变革,实践的探索,理性的思考,前进的足迹,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和鲜明的中国特色。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是教师教育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是自身成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它与教育理论学习关系非常密切:过分偏重教育原理(原则、观念),难免空泛;过分依赖教学经验(技能技巧),易致盲目。以案例为基础的探讨恰好可以弥补这两者的缺失。案例研究分析的是真实教学情境下,面对不确定的、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境,教师所作的决策判断或两难困惑,从而促进教师实践的反思和默会的智慧。
教育理论是教学案例分析的基础,教学案例分析是教育理论学习的重要补充以及具体运用。(与纯理论学习相比,两者的侧重点存在不同:?目的不同。纯理论学习主要目的在于系统地掌握教育原理、原则、方法等,教育教学案例分析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习者的教育理论运用能力?方式不同。纯理论学习采取的是“理解—接受”的学习方式,而案例分析采取的是“理解—运用”的学习方式。)一个典型的案例可以生动形象的诠释一个教育观念,或者解读一个问题解决的策略,有时也能反映人类认识实践中的真理。从众多的案例中,可以寻找到理论假设的支持性或反驳性论据,并避免从理论到理论的研究过程中的偏差。案例研究是科学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遇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进行系统的案例研究,可以对现行的理论、政策和措施提供反馈,也可以从学校富有创造性的实践中,发现新理念,新思路和新见解,从而找到改进学校工作的新的生长点。不同的研究者表述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结论,有不同的话语系统。高等学校理论工作者擅长的是概念的演绎和理性的思辨。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作为实践的研究者,最适合于他们自身用于学校研究的话语系统是案例研究。正是通过案例研究,教师可以清楚明白地阐明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决策,可以将教师明确的知识”内化”,将默会的知识”外显”。
三、如何答好教育教学案例题
答好教育教学案例题必须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要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这是答好题的基础。(教学案例题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考察教育理论知识及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能力,因此自身的教育理论功底是最基本的条件。本题中属于什么类型的案例,此案例的目的是什么,跟哪些教育理论有关,);其次是解题技巧,即如何分析教育教学案例,这是答好题的关键。(关键问题是什么,谁充当了主要角色,该如何充当,要围绕问题展开分析。需注意从两个基本角度进行分析:?当事者角度,不是旁人,要进入角色?教师角度,教育教学案例是为了提高教师教育能力,教师的行为当然是关键。);最后是掌握答题技巧,这取得高分的手段。(答题不仅要回答是什么,更要回答为什么,依据是什么,要寻求理论上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