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时间:2019-05-14 10:00: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第一篇: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实验学校 路晓红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今天,我们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特别是作为学校管理的基础——班级管理。班级是学校工作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管理的全局,决定着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在目前的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存在着不少问题。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中诸多问题的存在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能力的全面提高,个性的健康发展。

一、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低年级学生自理能力差而造成班级管理混乱

我国目前独生子女较多,对孩子溺爱的家庭又为数众多,因而使得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普遍下降。生活上这些孩子被父母包裹得严严实实,天热时不晓得减衣服,脱下了衣服活动之后又不会穿;上厕所的规律不能及时养成,休息时只顾贪玩,铃声一响又慌里慌张,甚至憋尿;做值日的时候,东一扫帚,西一扫帚,累得满头大汗却还没打扫干净,自己身上倒有明显的劳动痕迹;上课时不能专心听讲,随心所欲,不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自理能力差而导致了其常规管理能力较弱,在五项常规上,经常出现不会站路队、做两操,经常漏掉某件学习用品或者红领巾;上课前不把学习用品准备好;一些简单的事情也容易犯错误,粗心大意;下课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作业。

(二)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娇纵和固执而形成常规管理能力弱

在五项常规上,经常出现不会站路队、做两操,经常漏掉某件学习用品或者红领巾;上课前不把学习用品准备好;一些简单的事情也容易犯错误,粗心大意;下课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作业。

(三)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独立占有欲而引起学生之间不和睦

目前独生子女较多,容易养成以我为中心的思想,不容易与别人分享学习用品或和平共处的游戏,容易发生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样一来,他们明显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导致违反班级纪律现象十分严重。

(四)小学低年级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而导致上课纪律较差

由于孩子年龄小,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所以在课堂学习中,自律性差,爱做小动作,思想开小差,不能专心听讲。

二、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低年级学生的自身原因

孩子毕竟是孩子,对社会只有初步的狭隘的认识、自理能力差;有意注意时间较短;娇纵和固执、处理事情的能力差;思想单纯、独立占有欲强。独生子女的主要优点是,活泼,开放,思维较敏捷,乐于接收新事物,敢于向权威挑战。他们的缺点同样明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他们在思想道德方面缺乏爱心。第二,他们在言行举止方面相对缺乏诚信,比较浮躁。第三,他们在纪律制度方面相对自由散漫,不愿受纪律制度的约束。这些都是导致小学低年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

(二)家长对孩子的教养方式

美国心理学家鲍姆令德提出了教养方式的两个维度,即要求和反应性。根据这两个维度,可以把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四种。

一般而言,权威型是对孩子最有利的一种教养方式。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有很强的自信和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并且会比较乐观、积极。

专制型的特点则是严格但不民主。专制型的父母要求孩子无条件地服从自己。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会比较多的表现出焦虑、退缩等负面情绪和行为,他们在学校中却有较好的表现。

溺爱型的父母对孩子则表现出很多的爱与期待,很少对孩子提要求和对其行为进行控制。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表现得很不成熟且自我控制能力差,优很强的依赖性,往往缺乏恒心和毅力。

忽视型的父母对孩子不很关心,他们不会对孩子提出要求和对其行为进行控制,同时也不会对其表现出爱和期待。对于孩子,他们一般只是提供食宿和衣物等物质,而不会在精神上提供支持。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他们的适应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往往较差。

这四种类型虽然是极端的类型,但在现实中,有些家庭的教养方式属于中间型。并且,随着孩子的成长和父母本身的观念的变化,家庭教养方式也可能会发生改变。整体而言,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欠缺对其给予更多的爱和关怀,没有在这时候更多的控制孩子行为,忽视了对孩子品德的培养。

(三)传统的管理模式导致 1.停留于传统式管理

有些班主任将管理等同于制度管理,把制度看作是绝对的标准,把它当作惟一可以依

赖的手段。一味用规矩,套住学生、监控学生的行为。在目前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往往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2.满足于胁迫式管教

目前,小学大多实行日常行为规范分数量化措施,这对促进学生良好品行的形式确实有一定的效果。但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就只是被动消极地接受,即使是一些不合情理的做法也只得忍气就范。这样就扼杀了孩子的天性。3.采取家长式看管

教师每天从早到晚寸步不离,在这种严格的看管之下,学校风平浪静,学生安然无恙,但有得必有失,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得不到培养,缺乏自己活动的空间,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4.“应试教育” 的枷锁

加重了班主任的负担 ,使班主任老师无暇学习教育理论。长期以来,小学生班级管理的基本模式是统一化、标准化、同步化管理,班级管理不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积极性,忽视学生的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班级组织的自我生存力量和教育功能。

三、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的对策与措施

班级管理中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复杂的,解决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各方面的密切配合。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班级管理是维护学校秩序、保证教学质量、实现教书育人目标的基本保障。那么怎么优化班级管理呢?本就这些问题作了如下探讨:

(一)对学生进行教育,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 1.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

唐代韩愈在《师说》中提出“古人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我们认为学生受教育不光在课堂之中,其实,老师的言行也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学校统一的大扫除和日常的值日时,我都以身作则做好表率,每天和孩子们一起打扫卫生,因为班内孩子小,并指导学生去做,交给学生方法,如:捡废纸、扫地、擦桌子等等。老师带着干这样能让学生觉得劳动并不可耻,劳动是光荣的;能让学生觉得劳动是生活的一部分。让学生觉得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使学生逐渐养成生活自理能力。2.创设环境,让兴趣去激发学生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每个人的学习过程占有很重要的地

位。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也需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许多家长曾说,孩子刚会走路,就想拿着扫把扫地、洗袜子等。这说明孩子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应正确引导,培养他们的兴趣。在学校,我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一起做贺卡和成长记录袋,他们做出了精美的成长记录袋,可漂亮了。甭提他们有多高兴啦!老师给学生搭建了这样的平台,不仅让他们尝到了自己亲自动手劳动的成功和喜悦,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3.及时鼓励,让表扬来巩固学生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

对学生每天的值日,我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奖励一颗小红星给予表扬,这时他们心里会有一种成就感,都能体会到劳动的快乐。人都有一种要获得别人肯定和赞许的心理,及时鼓励学生,并对他们的能力进行肯定,这对他们的成长有一定的好处。

4.家校配合,让家庭成为学生良好生活自理习惯的培养基地

家务劳动是从小培养孩子良好劳动习惯的基础。现在的小学生每天家务劳动时间非常少甚或没有,这与家长们的心态大有关系,在一次家长会上,一位家长就说“以现在的社会现状,孩子将来不用自己做家务的”、“现在孩子小,等他们长大了自己就会做了”等等。但是,低年级的孩子不会系鞋带、不会整理书包、不会系红领巾、值日时不会拿扫帚的事情经常发生而且范围较广。作为教师,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家长意识到平时要教孩子学会自己穿脱衣服,穿鞋系带,自己铺床叠被,自己收拾整理书包学具,自己主动找爸爸妈妈签字……逐步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观念和生活自理能力。

总之让孩子多参加些力所能及的轻微劳动,给学生创建展示的平台,久而久之能使孩子懂得劳动对人生的重要作用,懂得生活的艰辛,得到意志的磨炼,使 他们从小萌发靠自己的劳动自立的思想,并逐步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同时孩子 们对家长的依赖少了,他们的独立意识变强了,自理能力提高了。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懂得了尊敬长辈,关爱父母,同时也体会到了父母的辛苦,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小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是 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还小,只要他自己能做,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只有这样,小学生自理能力才能提高。

(二)勇于管教,督促家长在家中教育孩子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纵容和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往往不守规则、不善与人交往、品行不健全、不会感恩。溺爱和犯罪的关联性最高。杜布森博士 40 年来倡导的“的五个原则”值得中国父母借鉴。“五个原则”是:第一、培养孩子对父母的尊重,第二、最好的沟通机会通常在管教之 后,第三、避免喋喋不休的唠叨,第四、不要让孩子陷入物质享受,第五、在爱与管教中建立平衡。”希望家中做父母的应树立威信,建议在家要建立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并不时用各种方法与孩子沟通,在家中教育孩子。当然,家校联系和家庭教育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这不仅需要家长,学校多方面的配合和沟通;也需要班

主任的细心,细致和爱心。尤其是当今社会存在着多样性和复杂性,很多家长自身道德素质,教育素质也有待于提高。对于很多问题都存在着不同的价值观。所以作为班主任就要善于发现问题,有耐心解决问题,有勇气和责任与家长沟通。为了我们的孩子,让我们共同努力,来帮助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发挥孩子的潜能,使孩子成为一个合格的学生。

(三)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孩子愉快交往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校平台向家长传授心理卫生知识,进行必要的健康心理行为的指导,进行伙伴关系及社会交往等方面常识的教育。2.请家长还给孩子一片与伙伴交往的时间和空间

家长在孩子完成主要学习任务后,要给孩子足够的自由活动和与伙伴游戏的时间、空间。鼓励孩子和邻居、同学交往,节假日要带孩子访亲探友,引导孩子参加各种社会和集体活动,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大方的性格。为此,每次假期老师应布置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的作业,提出对孩子活动、交往的要求,并要求家长抓住良机,让孩子多活动多交友,切实保证儿童在校外有足够的活动、交往的时空,家长必须认真填写落实的情况。2.学校开展一系列其他活动

为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学校可开展如“春季运动会”、“做操比赛”、“感恩教育”等活动,培养儿童的合群心理和伙伴关系。对于因家庭不和谐的学生要关心、爱护、鼓励、支持他们同伙伴交往;对于因家庭溺爱型的学生,则要坚持原则,严格要求,并辅之以疏导教育;对心胸狭隘的学生,要鼓励他们与老师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关系。

(四)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转变应试教育观念,加快素质教育的形成

要更新教育观念。片面地看待教育的价值和功能,把考试当成是教育过程的杠杆,以考试结果作为衡量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水平的唯一尺度。要改变这种落后的教育观念,主要是端正对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教育目的的认识,树立起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全面和谐发展人材的教育观,把教育当成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关键。特别要将教育与现代化建设联系起来,落实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总目标。

重视学校教育的社会学研究。从教师的教学方法及传授的社会意识方面,克服单纯受考试机制牵制的倾向,把立足点放在学生素质的培养上,开展丰富多采的教学活动,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态度,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

2.重视课前三分钟,唤起学生的注意力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为了尽快将学生课下分散的注意力吸引到当前的教学任务和活动之中,我们可以结合小学生爱说、爱唱、爱表演的特点,在课前三分钟开展日有所诵、谜猜、讲小故事等活动,开发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引导学生将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迅速进入角色,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这样,学生就会对对所学科目产生兴趣。正所谓:乐其师,信其道。3.营造良好的氛围,避免学生注意力分散(1)微笑进课堂

教师一进课堂,就要以精神饱满的状态进入角色,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平等对话,以微笑面对学生,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被重视、关注的,从而也愉快地进入自己的角色。

(2)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多媒体课件电教手段可以化抽象为直观形象,能一下子吸引学生的目光,使学生获得直观、形象的认识,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兴趣。如教《夏夜真美》一课,我出示了夏夜视频,学生一下子如临其境、兴致很高,在解决问题时,均能踊跃发言,效果良好。

(3)控制调节课堂教学节奏

学生的情绪与课堂教学节奏有着直接的关系。热情洋溢、欢快喜悦的课堂氛围,将会使学生喜欢学习语文,爱上语文课。单

一、古板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只能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新世纪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灵动的、丰富的。因此,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尤其在低年级如果发现学生疲倦时,应穿插一些趣味性的东西,让学生做做课间操。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始终跟着老师转。

注意力分散是学习的大忌,作为老师,把呆滞的眼神变灵活,把分散的注意变集中,把东张西望变成凝神静听,是我们神圣的使命,也是完成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师要根据孩子专注力发展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和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只要你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努力去做,一定会取得成功的。

总之,班级管理是辛苦的、富有创造性的劳动,同时又是充满了育人的科学,它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的健康成长,甚至影响着孩子们一生的生活道路。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工作方法千差万别,形势和任务又在千变万化,让我们在实践中去探索总结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使班级管理工作的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

第二篇: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尤其针对小学低年级孩子,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一试:对学生进行教育,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采取有效措

摘要: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尤其针对小学低年级孩子,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一试:对学生进行教育,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注意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孩子愉快交往;督促家长在家中教育孩子等。这不仅需要班主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更需要班主任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关键词:班级管理;班主任;学生

教书是一门职业,教书育人却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在教师这支队伍中,班主任是排头兵,它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不仅要培育学生成材,而且要培养学生成人。在培养的阶段性上,低年级班主任与其他各阶段的班主任不一样,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更要多一份责任与爱心,为学生创造和谐、生动宽松的成长环境。为此我通过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对班级管理的策略进行了一些实践与探索,旨在培养学生具有开拓、进取、创造的人格特征,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现代化教育的需要。

一、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低年级学生的自身原因

孩子毕竟是孩子,对社会只有初步的狭隘的认识、自理能力差;有意注意时间较短;娇纵和固执、处理事情的能力差;思想单纯、独立占有欲强。这些都是导致低年级学生存在生活和学习上的一大重要原因。

1、小学低年级学生自理能力差而造成班级管理混乱。我国目前独生子女较多,对孩子溺爱的家庭又为数众多,因而使得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普遍下降。生活上这些孩子被父母包裹得严严实实,天热时不晓得减衣服,脱下了衣服活动之后又不会穿;上厕所的规律不能及时养成,休息时只顾贪玩,铃声一响又慌里慌张,甚至憋尿;做值日东一扫帚,西一扫帚,累得满头大汗却还不干净,自己身上倒有明显的劳动迹专心听讲,随心所欲,不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3、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娇纵和固执而形成常规管理能力弱。在五项常规上,经常出现不会站路队、做两操,经常漏掉某件学习用品或者红领巾;上课前不把学习用品准备好;一些简单的事情也容易犯错误,粗心大意;下课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作业。

4、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独立占有欲而引起学生之间不和群。目前独生子女较多,容易养成以我为中心的思想,不容易与别人分享学习用品或和平共处的游戏,容易发生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样一来,他们明显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导致违反班级纪律现象十分严重。

5、小学低年级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的而导致上课纪律较差。由于孩子年龄小,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所以在课堂学习中,自律性差,爱做小动作,思想开小差,不能专心听讲。

(二)家长对孩子的教养方式

美国心理学家鲍姆令德提出了教养方式的两个维度,即要求和反应性。根据这两个维度,可以把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四种。

一般而言,权威型是对孩子最有利的一种教养方式。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有很强的自信和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并且会比较乐观、积极。

专制型的特点则是严格但不民主。专制型的父母要求孩子无条件地服从自己。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会比较多的表现出焦虑、退缩等负面情绪和行为,他们在学校中却有较好的表现。

溺爱型的父母对孩子则表现出很多的爱与期待,很少对孩子提要求和对其行为进行控制。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表现得很不成熟且自我控制能力差,优很强的依赖性,往往缺乏恒心和毅力。

忽视型的父母对孩子不很关心,他们不会对孩子提出要求和对其行为进行控制,同时也不会对其表现出爱和期待。对于孩子,他们一般只是提供食宿和衣物等物质,而不会在精神上提供支持。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他们的适应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往往较差。

这四种类型虽然是极端的类型,但在现实中,有些家庭的教养方式属于中间型。并且,随着孩子的成长和父母本身的观念的变化,家庭教养方式也可能会发生改变。整体而言,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应该对其多给予爱和关怀,并且父母应在这时更多的控制孩子行为。

(三)传统的管理模式导致

1、停留于传统式管理。有些班主任将管理等同于制度管理,把制度看作是绝对的标准,把它当作惟一可以依赖的手段。一味用规矩,套住学生、监控学生的行为。

2、满足于胁迫式管教。目前,小学大多实行日常行为规范分数量化措施,这对促进学生良好品行的形式确实有一定的效果。但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就只是被动消极地接受,即使是一些不合情理的做法也只得忍气就范。这样就扼杀了孩子的天性。

3、采取家长式看管。教师每天从早到晚寸步不离,在这种严格的看管之下,学校风平浪静,学生安然无恙,但有得必有失,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得不到培养,缺乏自己活动的空间,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4、“应试教育” 的枷锁 ,加重了班主任的负担 ,使班主任老师无暇学习教育理论。长期以来,小学生班级管理的基本模式是统一化、标准化、同步化管理,班级管理不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积极性,忽视学生的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班级组织的自我生存力量和教育功能。

二、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的对策与措施

(一)对学生进行教育,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

1、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

唐代韩愈在《师说》中提出“古人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我们认为学生受教育不光在课堂之中,其实,老师的言行也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学校统一的大扫除和日常的值日时,我都以身作则做好表率,每天和孩子们一起打扫卫生,因为班内孩子小,并指导学生去做,交给学生方法,如:捡废纸、扫地、擦桌子等等。老师带着干这样能让学生觉得劳动并不可耻,劳动是光荣的;能让学生觉得劳动是生活的一部分。让学生觉得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使学生逐渐养成生活自理能力。

2、创设环境,让兴趣去激发学生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每个人的学习过程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也需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许多家长曾说,孩子刚会走路,就想拿着扫把扫地、洗袜子等。这说明孩子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应正确引导,培养他们的兴趣。在学校,我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一起做贺卡和成长记录袋,他们做出了精美的成长记录袋,可漂亮了。甭提他们有多高兴啦!老师给学生搭建了这样的平台,不仅让他们尝到了自己亲自动手劳动的成功和喜悦,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3、及时鼓励,让表扬来巩固学生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

对学生每天的值日,我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奖励一颗小红星给予表扬,这时他们心里会有一种成就感,都能体会到劳动的快乐。人都有一种要获得别人肯定和赞许的心理,及时鼓励学生,并对他们的能力进行肯定,这对他们的成长有一定的好处。

4、家校配合,让家庭成为学生良好生活自理习惯的培养基地

家务劳动是从小培养孩子良好劳动习惯的基础。现在的小学生每天家务劳动时间非常少甚或没有,这与家长们的心态大有关系,在一次家长会上,一位家长就说“以现在的社会现状,孩子将来不用自己做家务的”、“现在孩子小,等他们长大了自己就会做了”等等。但是,低年级的孩子不会系鞋带、不会整理书包、不会系红领巾、值日时不会拿扫帚的事情经常发生而且范围较广。作为教师,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家长意识到平时要教孩子学会自己穿脱衣服,穿鞋系带,自己铺床叠被,自己收拾整理书包学具,自己主动找爸爸妈妈签字……逐步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观念和生活自理能力。

总之让孩子多参加些力所能及的轻微劳动,给学生创建展示的平台,久而久之能使孩子懂得劳动对人生的重要作用,懂得生活的艰辛,得到意志的磨炼,使 他们从小萌发靠自己的劳动自立的思想,并逐步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同时孩子 们对家长的依赖少了,他们的独立意识变强了,自理能力提高了。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懂得了尊敬长辈,关爱父母,同时也体会到了父母的辛苦,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小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是 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还小,只要他自己能做,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只有 这样,小学生自理能力才能提高。

(二)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重视课前三分钟,唤起学生的注意力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为了尽快将学生课下分散的注意力吸引到当前的教学任务和活动之中,我们可以结合小学生爱说、爱唱、爱表演的特点,在课前三分钟开展日有所诵、谜猜、讲小故事等活动,开发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引导学生将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迅速进入角色,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这样,学生就会对对所学科目产生兴趣。正所谓:乐其师,信其道。

2、营造良好的氛围,避免学生注意力分散

微笑进课堂。教师一进课堂,就要以精神饱满的状态进入角色,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平等对话,以微笑面对学生,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被重视、关注的,从而也愉快地进入自己的角色。

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多媒体课件电教手段可以化抽象为直观形象,能一下子吸引学生的目光,使学生获得直观、形象的认识,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兴趣。如教《鸟岛》一课,我出示了鸟岛视频,学生一下子如临其境、兴致很高,在解决问题时,均能踊跃发言,效果良好。

控制调节课堂教学节奏。学生的情绪与课堂教学节奏有着直接的关系。热情洋溢、欢快喜悦的课堂氛围,将会使学生喜欢学习语文,爱上语文课。单

一、古板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只能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新世纪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灵动的、丰富的。因此,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尤其在低年级如果发现学生疲倦时,应穿插一些趣味性的东西,让学生做做课间操。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始终跟着老师转。

注意力分散是学习的大忌,作为老师,把呆滞的眼神变灵活,把分散的注意变集中,把东张西望变成凝神静听,是我们神圣的使命,也是完成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师要根据孩子专注力发展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和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只要你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努力去做,一定会取得成功的。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孩子愉快交往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校平台向家长传授心理卫生知识,进行必要的健康心理行为的指导,进行伙伴关系及社会交往等方面常识的教育。

2.请家长还给孩子一片与伙伴交往的时间和空间。家长在孩子完成主要学习任务后,要给孩子足够的自由活动和与伙伴游戏的时间、空间。鼓励孩子和邻居、同学交往,节假日要带孩子访亲探友,引导孩子参加各种社会和集体活动,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大方的性格。为此,每次假期老师应布置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的作业,提出对孩子活动、交往的要求,并要

求家长抓住良机,让孩子多活动多交友,切实保证儿童在校外有足够的活动、交往的时空,家长必须认真填写落实的情况。

3.学校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为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学校可开展如“秋季运动会”、“做操比赛”、“感恩教育”等活动,培养儿童的合群心理和伙伴关系。对于因家庭不和谐的学生要关心、爱护、鼓励、支持他们同伙伴交往;对于因家庭溺爱型的学生,则要坚持原则,严格要求,并辅之以疏导教育;对心胸狭隘的学生,要鼓励他们与老师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关系。

(四)勇于管教,督促家长在家中教育孩子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纵容和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往往不守规则、不善与人交往、品行不健全、不会感恩。溺爱和犯罪的关联性最高。杜布森博士 40 年来倡导的“的五个原则”值得中国父母借鉴。“五个原则”是:第一、培养孩子对父母的尊重,第二、最好的沟通机会通常在管教之 后,第三、避免喋喋不休的唠叨,第四、不要让孩子陷入物质享受,第五、在爱与管教中建立平衡。”希望家中做父母的应树立威信,建议在家要建立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并不时用各种方法与孩子沟通,在家中教育孩子。当然,家校联系和家庭教育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这不仅需要家长,学校多方面的配合和沟通;也需要班主任的细心,细致和爱心。尤其是当今社会存在着多样性和复杂性,很多家长自身道德素质,教育素质也有待于提高。对于很多问题都存在着不同的价值观。所以作为班主任就要善于发现问题,有耐心解决问题,有勇气和责任与家长沟通。为了我们的孩子,让我们共同努力,来帮助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发挥孩子的潜能,使孩子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学生。

(五)转变应试教育观念,加快素质教育的形成应试教育模式在近年来越来越明显,正是在传统观念及社会变迁过程的某消极因素的影响下,教育运行机制被考试误导,偏移教育目的,在教育结构、内容、方法和功能上出现畸形变化。从其产生、发展、危害及解决等方面来看,应试教育模式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它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不相适应,既不能为社会发展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也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国民的素质、民族的素质。在教育改革的深化中,能否转变应试教育的模式就成为主要的关键问题,牵涉着一系列的其他教育问题的解决。

1、要更新教育观念。片面看待教育的价值和功能,把考试当成是教育过程的杠杆,以考试结果作为衡量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水平的唯一尺度。要改变落后的教育观念,主要是端正对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教育目的的认识,树立起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全面和谐发展人材的教育观,把教育当成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关键。特别要将教育与现代化建设联系起来,落实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总目标。

2、改革考试制度。减少考试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教育考试中,将招生考试、水平考试、评价考试和课程考试分开进行,确立相应的考试指标体系,才能改变考试制度效能不清、使用混乱的局面,真正发挥各种考试的特殊功能。

3、重视学校教育的社会学研究。从教师的教学方法及传授的社会意识方面,克服单纯受考试机制牵制的倾向,把立足点放在学生素质的培养上,开展丰富多采的教学活动,灵活地选择教 学方法和评价手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态度,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

三、结论

我认为小学低年级级管理行之有效的手段,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多进行思想沟通,消除师生间的情感障碍,建立诚信平台;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促进学生进步;积极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也是促使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主成部分;此外,班主任是学生的一面镜子,班主工作的一举一动在学生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最直接看到的最使他们信赖的就是班主任教师。为此,班主任要做到:勤观察、勤动手、勤动口、勤跑腿,坚持多付出一份爱心、多一份耐心、多一份关心,并在工作中不断总结、不断探索。我想我们的学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我们的班级没有管不好的班级。

第三篇: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布:2012-04-06 来源: 编辑:瑶实小郑礼梅浏览:534次 【大 中 小】

核心提示:摘  要: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尤其针对小学低年级孩子,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一试:对学生进行教育,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采取有效措

摘要: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尤其针对小学低年级孩子,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一试:对学生进行教育,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注意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孩子愉快交往;督促家长在家中教育孩子等。这不仅需要班主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更需要班主任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关键词:班级管理;班主任;学生

Abstract: Class management in school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spects.Especially for lower primary school children, I think there are several points worth a try: to educate the student, to develop good habits of daily life;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 attention;Strengthening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guide the children happy;Urge parents to children at home.This requires not only the class teacher with a strong sense of professionalism, responsibility, more head with a certain degree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capabilities.Keywords: classroom management;teacher;students

第四篇: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中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适应社会的重要环境。班主任所从事的班级管理在学校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为学生创设团结、民主、平等、健康的班级环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使学生的群体发展和个体发展相互促进,形成团结向上、朝气蓬勃的班级精神和班级文化,使每位学生张扬个性,全面发展,这是班级建设和管理的新追求,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班级管理者怎样针对班级的实际,运用班级管理理论管理好班级,是每个班级管理者需要慎重思考的问题。我作为一个在一线工作的班主任——班级管理者,想通过班级管理课题的研究,提高班级管理的水平,探索出符合乌海市实际的情况的科学有效的小学班级管理方法。本文以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小学阶段的班级管理状为切入点,通过文献资料的查询,设计问卷调查,并收集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发现乌海市海区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班主任班级管理理念滞后;班主任不愿积极主动承担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不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对待学生只是简单说教,忽视身教;班级管理目标不明确;班级缺乏民主管理。根据问卷调查进行研究和分析,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理论指导的缺乏影响班级管理水平;影响班主任承担班级管理积极性的因素;班级管理评价体系不科学。对学生偏重统一要求,轻学生个性发展。针对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问题成因,提出提高乌海市小学班级管理水平的有效对策:班级管理应该以情感教育为前提;走班主任专业化道路;多种途径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建立科学的班级管理模式。总之班主任要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从根本上解决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引言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管理者,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管理。“班级管理”也就是班主任整顿班级这种团体的教育条件有效地推进有计划的教育行为,它有两种管理模式:一种是封闭型的管理模式,另一种是开放管理模式。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要求和原则,采取适当的方法,建构良好的班级集体,为实现共同目标不断进行调整和协调的综合性活动;是班主任对所带班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生活、劳动、课外活动等诸项工作的管理教育的活动。

一、班级文化及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班级管理,对于一个学校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班级文化对学生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表现为对学生行为的驱动力、同化力和感染力,它的形态包括以教室环境为主要内容的班级物质文化,以班级组织与规章制度为内容的班级制度文化和以班风、学风为主要内容的班级精神文化。①“按照美的规律塑造人、培育人、让学校成为美的摇篮,使学生成为美的使者。”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指南。为了使学校文化建设不是空洞无物的摆设,而是有丰厚文化底蕴的精神大厦,应该确立以班级为学校文化创造的基点这一思想,使“立美”走进教育的全过程,使素质教育的灵魂——学校德育落到实处,使学生德育素质在班级文化的涵泳中得以内化和升华。

(一)班级文化的涵义。

社会学研究表明,凡有人群的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化,每个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都是一个文化共同体。“用文化的眼光来看教育、班级教育,那么学生的发展、班集体的形成都是一种文化现象。”“班级教育作为文化传承的一条重要途径,其实,归根结底也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是班级全体成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创造出来的。”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学习、交往等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信念、价值去向、态度、思维方式及行为方式,是在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这种文化有好的班级文化和不好的班级文化之分,好的班级文化可以让一个班级的同学感到心情愉快,积极向上;不好的班级文化让人感到悲观,而失去信心,产生逆反心理,起到反面消极作用。要想建立良好的班级文化,我们就应先了解班级的具体情况、学生的实际、专业特点、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情况,从实际出发,才能建立好良好的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是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而产生的,所以,不同的班级,具有不同的特点,照抄照搬的班级文化是行不通的,要有创造性;良好的班级文化是在班级的具体工作中来得到证实是否切合实际,只有符合实际情况的班级文化才是有效的,所以,班级文化具有实践性;班级文化的建设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不可能随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的,所以,班级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二)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四大问题。

班级文化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班级来进行的。班级教学实行多种学科合理搭配,各项活动统筹安排,它比起个别教育来,更具普适性、科学性、综合性和可接受性。班级的这些特点,使班级成为现代学校教育普遍采用的组织形式,是学校教育工作中必须始终关注的前言阵地。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主要是通过学校的班级活动这一渠道落实到每位学生身上,并从学生身上反映出教育效果。由于班级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是学生实现个体社会化的重要环境,只有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才能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环境,就成为班级教育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1.班级文化意识淡薄、认识片面。

这里包括学生家长、教师、学生三方面因素。不少农村家长对学校教育作用缺乏全面认识,往往只关心学生的课程考核成绩,而忽视甚至漠视学生素质的均衡发展,这就造成教师在进行一些班级文化建设时,学生得不到家长积极、有利的支持和指导。一些教师由于对班级文化内涵缺少系统的认识,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把更多的目光放在“班级学风”的塑造上,导致了班级文化的“营养不良”。同时,片面地强调学习,不仅造成了一部分学生学习中“事倍而功半”的现象,也使班级文化的建设受到了局限。家长与教师的意识当然也影响到学生,久而久之给他们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学校文化的构成要素。②有人认为:学校文化的基本内容包括六个方面:学校理想的追求、对学校的社会责任的认识、对人性的认识到、对工作的态度、对集体的看法、对纪律的态度。有人认为:教育文化属观念意识领域,它由四个基本要素构成:认知、态度、情感、理想。有人认为:学校文化同任何文化一样,它的产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文化主体、文化手段、文化环境。有人认为:学校气氛包含有各成员的价值观、规范、态度、行为及感受。这些认识都是片面的。片面的认识,使一些班级在班级文化建设时产生了负面的效果,只有认识正确,才能有效地建立良好的班级文化。台湾省学者林清江认为:学校文化的形成因素包括六种: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学校行政人员文化,学校有关的社区文化,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的传统、仪式及其规章与制度。

2.班级物质文化滞后。

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主要是指教室环境建设。例如:在教室左右墙壁的空白处悬挂名言条幅,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等,渲染营造学习的氛围。在教室前方墙壁的空白处张贴班风、班级“宪法”、知识园地。教室后面的墙壁上则是嘉奖区和学习园地,看到小红星可以增进学生的荣誉感,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学习园地,以及卫生工具整齐的排放、饮水机的摆放则是属于教室功能型的区域。另外在教室后方的角落可以养盆花和金鱼,在讲台上适时摆放鲜花既给教室增加温馨感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心。当然教室的布置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时间的变化事件的变化可以及时变化环境布置。

探讨面向新世纪学校组织机构必须把握时代发展的特征,把握学校发展的特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必然要求学校建立起与其相适应的新组织机构。新世纪学校组织机构有什么特征,如何构建等,是我们在研究新世纪学校组织机构需要探讨的问题。从本世纪中叶以来,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微电子技术以及光导纤维、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等新的技术群的产生与发展,即将把历史的列车引到一个新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时代不同,与其相适应的组织机构类型必然不同,组织机构的不同,那么所需要的物质也有所不同。现时的班级文化建设中,支持的物质文化仍然滞后,跟不上时代的需要,令班级文化建设仍然停留在过去的时代面貌。

现代儿童必须学习的是民主的优越性,以及如何维护民主。专制型老师,不管他的宣言何等豪迈、动听、观其行止,便知道是反民主的专制化。儿童们不可能从这类教师身上领会民主的真谛。

(三)班级教育管理理论底蕴亟待增强。

班级教育管理是育人的系统工程,几乎涉及到一切与人有关的科学领域,因此,班级教育管理者需要掌握的理论涉及范围也很广,其中与班级管理密切联系的主要有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以及这些学科交叉研究产生的边缘学科,如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等。当前,中小学班级管理中缺乏理论的指导,班级管理者掌握的专业知识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甚至可以说仍停留在传统的师徒经验传递的水平上,因为许多班主任老师从来没有进行过班主任上岗培训。造成目前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学校领导不重视班主任的培训工作,认为学生从师范学校毕业就自然能胜任中小学班主任工作。二是“应试教育”的枷锁,加重了班主任的负担,使班主任老师无暇学习教育理论。在“应试教育”思想体制的影响下,考分和升学率直接影响学校的声誉,教育行政部门及整个社会都把它作为衡量学校与教师的标准,在此背景下,学校只能体定出相应的措施将这一重担压在老师身上,并与教师的切身利益相连,班主任作为班级学科的任课教师,同样面对这些问题,起早贪黑,加班加点,使班主任老师没有精力再学习管理知识。三是形式主义的检查,使班主任老师忙于应付。

(四)班主任管理决策亟待改变。班级是一个教育管理系统,又是一个自我教育管理系统,其功能的实现既受到班级系统内部要素、结构和运作状态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又受到班级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班级管理者应从学生的实际和班级其他各种因素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对具体实施的对策和举措进行正确的决策。当前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不切实际和班级管理者没有注重综合各种力量形成教育合力的现象严重。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班主任老师对班级管理学研究不深,以至于对班级管理的组织行为,班级内部的正式、非正式群体不知所以。二是教育工作方法的简单化。批评教育乃至惩罚是显性效果最明显的教育方法之一,多数老师爱用这种教育方法,因为它费时少,见效快,但许多老师忽视了它的负面影响,把一些本属心理上的问题升格为道德问题,导致师生关系的疏远,学校功能的萎缩。三是联系不够,班主任不能与任课老师协商本班的教育问题,证明其有形成教育合力的意识;在处理家庭和学校关系时,班主任老师很少或从不家访,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沉重的课业、班务负担占满教师的全部工作时间。

(五)管理观念和能力亟待提高。目前,中小学班级管理的操作情况不尽如人意,平均积分均不能达标,中小学之间没有明显差异,且小学略好于中学。主要表现在:一是班级管理缺乏民主性,学生几乎没人参与过制定班务计划或总结工作,班主任从心理上认为这项工作没必要让学生班级管理参与,其实,班级管理是管理和学生自我管理的过程,而真正有效的管理是学生自我管理,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怎么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力量,怎样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呢?二是学生对教师和班级管理的满意度不高。学生对班集体的不满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教师的不满意而引起的,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三、中小学班级管理对策研究 作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像雨后的春笋一样的茁壮成长,吸取更多的教育雨露。

1、追求教育公平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管理者应树立公平的理念。班主任应关注班级活动中管理主义倾向的消极影响,全方位地考虑班级的社会化和个性化功能,使二者达到和谐一致的统一。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平等的发展。当然,班级需要管理,而决不是放任自流。但不能把具有个性化生动具体的班级管理绝对化,进而导致管理主义。从公平的角度来说,班级恰恰需要科学管理,班主任应重视学生在班级活动的中心地位。要确立学生是人,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学生作为一个个具有独立人格、文化背景、知识积累,兴趣爱好,家庭教养等各自不同特点且客观上存在差异的人。让所有的学生都认识到班级活动中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允许犯错误形成一种真正的民主、和谐和宽松的班级气氛,使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蔡元培认为“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这一思想对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很有借鉴性。

班主任应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它确有活力,是学生进行学习、娱乐、生活和交往所必需的,可以弥补正式群体之不足。每个学生在班集体活动之余,都需要过一些非正式的小群体生活。这不仅是个人的需要,而且使班集体生活充满友谊与欢乐。当然,非正式群体也有盲目性、消极性。例如有的过分热衷于小群体活动而不关心班集体,有的具有排他性,不团结同学等。不过,只要班主任真诚地关怀和帮助他们,耐心细致地做工作,就可缩小其不良影响,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班主任要公正、热情地对待各种学生群体。不可偏爱正式群体、非难、歧视和打击非正式群体。要了解、接触不同的学生群体,要善于引导非正式群体的发展,使它与正式群体的奋斗目标一致起来。为了班集体的共同目标和利益,积极地发挥各自的作用。班主任对处境不利的学生总体上应坚持“无歧视原则”。但对不同类型的弱势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教育、管理策略。a家庭经济贫困生。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家庭经济条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部分家庭条件好的学生看不起家庭条件差的学生,家庭条件好的学生不仅穿戴好,使用的学习用品档次高,而且花钱出手大方,常常能笼络一批同学。他们自我感觉良好,往往看不起家庭条件差的学生,认为他们太“寒酸”,因而家庭条件好的学生经常是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有些班主任也歧视贫困生,这样,对贫困生心理上会造成双重压力。所以,班主任应不分贫富,一视同仁,引导同学正常交往,同时更多的同情、帮助弱者。b心理不健康者。近年来,中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人数逐渐增多。班主任理应成为一名心理卫生工作者,应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健康地生活,克服种种心理失常或心理障碍,缓解学生过度的焦虑、孤僻、羞怯、嫉妒、猜疑、自卑、冲动、执拗、亢奋,防止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在学生遭受心理挫折后,班主任又要设法创造一种谅解和宽容的气氛,减轻受挫折者的痛苦,并及时提供帮助、咨询和诊断,治疗学生的心理创伤,以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c“差生”。歧视“差生”是班级管理中最普遍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座位安排上和教育评价中,班主任应消除歧视,公平地对待“差生”。“教育中的许多偏见和失败,都源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够” [5]。班主任应深入了解每一个“差生”。赞可夫曾指出:“假如你班上有一个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经常违反纪律,作业总不认真,而且不懂礼貌。这些事情本身不可能让教师对学生有好感。但这些外表后面,可能潜藏着良好品质,有时候还是很重要的品质。对这种‘难看的’学生,如果我们真正了解他,教师很可能发现,原来他有一副爱钻研的头脑,一颗体贴和同情别人的好心肠,以及一种异乎寻常的积极性” [6]。班主任对“差生”的了解,不仅可以客观公正地对待他们,采用正确恰当的教育方法,而且可以滋生对“差生”的爱心。通常我们可以看到在班级中存在着这类人,他们未被其他任何人积极选择的学生,独来独往,还有一种是在班级中享受极大信任和威望的学生,被称为“明星”受轻视的人在班级中就处于不利地位。班主任可通过科学地设置“班干部”制度来改变这些处境不利的学生。让他们担任“班干部”以影响他们的自我角色期望和教师对他们的期望,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参与,给他们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促进他们良好的发展。

2、全民参与,相互制衡。

学生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是被管理者。管理因时而动,权利彼此制约,而教师则处在一个驾驭,服务的位置上。如此科学管理者,教师何不轻松呢!何为科学管理班集体?怎样做才时科学管理?这是值得我们大家思考的问题,也是困惑已久的难题,下面让我们来借鉴一下一线的优秀班主任成功科学管理班级的例子。

实施学生座位自愿组合。这位老师在他的班中,学生的座位都是自愿组合,他说:“刚入学时,先按大小个排列,以后随着大家相互了解的加深,可以自愿组合,不过组合有两个条件:第一,有利于学习;第二,要两厢情愿;通过实验,他发现原来上课爱说话的同学因为和听讲认真的学生坐,结果慢慢不说话了,改掉了原来的坏毛病。还提倡先进同学和后进同学以个座位,既提高了后进同学的成绩,也提高了先进同学帮助人,改变人的能力。因此,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以儿童的切身利益出发问题解决问题[7] 俗话说:“近朱者亦,近墨者黑”这位老师是深刻领悟了这句话的意义,并很好地这一思想贯穿给他的学生,使他们深受影响,说小话的学生通过找上课专心致志的同学一起座,然后在他的感染与帮助下改掉自己的坏毛病,取得进步,也提供了一个发奋学习的动力,恢复了原来的自信,其实,每个学生内心深处都有想学好,获得成功的欲望。只是他们寻找方向时有点迷惘,需要老师的积极引导,一步步踏上成功的阶梯。我们能看出这位老师正是很好的运用了这点,谆谆诱导而不是牵着孩子的鼻子走,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自己的难题,这样的效果更好。科学管理不正好得到了体现嘛!

该老师还很好的贯彻可供凭这一理念,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像其他老师那样歧视“差生”,以“考分论英雄”,“优等生”的座位都在前排,“差生”则分布在后排。这样“差生”就不会成为游离于课堂活动之外的“边际人”。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民主化进程正是加快,个性化和价值观的多元化迅速扩展。“以人为本”教育管理理念在世界很多国际广泛应用。现在,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世界,广大中小学生更趋向于充分展示自我,张扬个性,满足多重需要,学生占自我的欲望更为强烈。因此,对中小学学生进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是班主任(或教育者)值得重视的问题。

当前,随着独生子女的普及,常规管理问题中突出表现的学生诸多不良行为习惯的存在,正日益成为令学校管理者尤其是班主任头疼的问题。独生子女的主要优点是,活泼,开放,思维较敏捷,乐于接收新事物,敢于向权威挑战。他们的缺点同样明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他们在思想道德方面缺乏爱心。往往只爱自己,不知道爱父母、亲人、朋友。第二,他们在言行举止方面相对缺乏诚信,比较浮躁。第三,他们在纪律制度方面相对自由散漫,不愿受纪律制度的约束。

针对孩子们存在的问题,可以尝试以下对策:

1、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教育

教育关乎国家、名族和每个家庭的未来。学校班级常规的管理和未来合格人才的培养,需要家庭、社会的基础,需要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如,可以邀请社会上的优秀人物或家长中的成功典型来校演讲等。

2、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荣辱观教育

近几年来,党和政府倡导的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学校加强班级常规管理教育的一个契机,并且为之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3、班级公约的制定

班级常规可以以公约的形式出现。公约面前人人平等。

4、.教师的为人师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位教学效果好,个人品行好,能公平公正对待每一名学生的教师,其本身对学生就是一种巨大的无形的影响。

总之,班级常规管理的有效进行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学校所有教育教学人员,尤其是班主任、班级任课教师,同家庭、社会共同付出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同时,作为教育工作者,还应与时具进,善于研究学生,尤其是独生之女学生的身心特点,扬长避短,为培养合格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而不断努力。

第五篇: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键入文字]

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文双荣

一、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管理者,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管理。当前,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常规管理问题中突出表现的学生诸多不良行为习惯的存在,正日益成为令学校管理者尤其是班主任头疼的问题。可以看出,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这些:班级管理不公平、以班主任为中心的专制化管理、班级管理理论不科学、忽略学生情感、心理的发展等问题。

(一)班级管理中存在着不公平

1.重视处境优势的学生。

忽视处境不利的学生。由于学习能力、交际能力、心理状况等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在班级中部分学生占据优势位置,部分学生处于不利地位。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着重视处境优势的学生,忽视处境不利的学生,这样最终导致出现两极分化的局面。

2.歧视“差生”。

一个“好学生”犯了一个错误不会受到班主任的太大排斥,而一个“差生”犯了同样的错误,班主任则往往会“从重处理”。教育中的许多偏见和失败,都源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够。班主任应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尤其对学习成绩差,行为落后的“差生”,更要透过表象,寻求原因,把握特性,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二)以班主任为中心的专制化管理

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曾经说过:“记住你管教的对象应该是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需要别人来管理的人。”我国当代教育家魏书生也说过:“班级管理一靠民主,二靠科学。”现在的小学生见多识广,小学阶段可以说是其自主意识形成的重要阶段,作为班主任应结合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实施民主管理,让学生找到发展自己的舞台,从而使班级管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学生的心理意识中,老师的话就是命令,特别是班主任的话就是命令。现

[键入文字]

实中有许多这样的事例,有些孩子不听父母的话,却很听班主任的话。还有的学生甚至父母家长都不怕,惟独只怕自己的班主任老师,而这些老师则喜欢学生听命于自己,对不服从者动辄发怒。他们的话就是指示、命令、强制或者批评,威吓和谩骂。让他们跟着自己的思路走,管理与支配学生的一切行为,不由自主地压抑儿童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的发挥。

(三)班级管理理论不科学

班级管理理论是指导班主任管理班级的理论基础。班级管理者需要掌握的理论涉及范围也很广,其中与班级管理密切联系的主要有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以及这些学科交叉产生的边缘学科,如教育社会学、管理心理学等。当前,小学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缺乏理论的指导,班级管理者掌握的专业知识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甚至可以说仍停留在传统的师徒经验传递的水平上。由于班主任的工作过度繁忙,加重了班主任的负担,使班主任老师无暇学习教育理论;在“应试教育”思想体制的影响下,班主任作为班级学科的任课教师忙于提高学生的成绩,起早贪黑,加班加点,使班主任老师没有精力再学习管理知识。

(三)忽略学生情感和心理发展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学校、家庭、社会的关注。现在绝大多数小学生从未经受过艰苦生活的磨练,对学习、考试、人际交往、家庭等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心理上准备不够,出现了一系列令人担忧和深思的问题。

二、小学班级管理对策

(一)、追求教育公平,实现学生人格的平等。

蔡元培认为“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这一思想对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很有借鉴性。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学生作为一个个具有独立人格、文化背景、知识积累,兴趣爱好,家庭教养等各自不同特点且客观上存在差异的人。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生活、家庭、学习背景,导致学生的发展水平不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对处于优势的学生更加重视,而忽视了本就处于弱势的群体,甚至歧视他们。

[键入文字]

(二)、班级管理拒绝专制,提倡民主管理

现实中班级管理多以班主任为中心,忽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魏书生老师就曾说:“坚信,坚定的相信,每位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你的助手,你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我们看学生是我们的助手,不管多后进,多不听话的学生,他的内心深处都有向真、向善、向美、积极乐观、向上学习、爱劳动的一面。当老师的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了解学生的心理和能力,让他们也参加班级管理,让他们也感觉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该是班级管理的组织者、引导者和策划者,而不是强制决策推行者。应该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在班级管理中应克服强迫命令形式,不能动不动就“叫家长来”、“到办公室去”„„或以此相威胁,这样只能显示班主任的无能。

(三)、加强班主任的管理理论学习

班主任管理理论匮乏导致在班级管理中出现了许多不应该出现的问题。学校和当地教育部门应该重视对班主任的管理理论的培训,让老师意识到管理理论的重要性,等他们尝到管理理论的甜头后,就会自觉的学习管理理论,以提高工作效率。学校的管理者也应该适当减轻班主任的工作量,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管理理论,有更多的精力投入班级管理。

(四)、与家长合作,关注学生情感和心理发展

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个环境,他们与学生之间有着特有的亲情、血缘关系,具有长期性、感染性等。因此,班主任作为班级的全面负责人,应合理地融合家长与学生之间、家长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努力构建科学的管理体系,逐渐完善班级管理工作,进而确保学生心理和情感的健康发展。作为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为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积极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提供条件。

人们常说:“教师是学生的第二位母亲。”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我们要做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严格管理学生,更要用心去关爱学生。爱本身就是一种动力,教师必须用母亲般的心灵去爱护、管理、教育每一位学生,只有当这种爱在学生心中升华,化为积极进取、好学上进、克服困难的内驱力时,学生各方面才能有进步,教师的班级管理才能取得成功。

下载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班级管理中存在问题与对策[五篇材料]

    班级常规管理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班级常规管理是学校各项管理的基础。当前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中小学校学生在每日常规中所表现出的诸多存在问题,正成为日益给学校管理造成压......

    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宜春学院自学考试 教育管理 徐志斌 指导教师姓名:钟老师 摘要:小学班级管理,需要教师满怀对职业执著的爱,对学生无私的爱,并施以科学的方法......

    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班主任作为社会新人成长的引路人,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小学班级管理,需要教师满怀对教师职业执著的爱,对学生无私的爱,并施以科学的方法和技......

    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班级管理中存在的几点困惑及对策 今年是我工作第十一年,当班主任也有十个年头了,总觉得班级管理千头万绪,学生思想瞬息万变,特别是现在的孩子们,个性张扬,见多识广,思维灵活。总感......

    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新建县竞晖学校 刘海艳 摘要:班级是学校最基本的细胞,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班级管理工作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

    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大全五篇)

    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要求和原则,采取适当的方法,建构良好的班级集体,为实现共同目标不断进行调整和协调的综合性活动;是班主任对所......

    大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大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毕业论文 http:// [2009-02-24 19:06] 摘要:目前大学生的扩招造成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以及班级人数的增加,致使大学班级管理的难度加大。然而......

    小学班级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 小学班级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此文系本人代写,稿费未付,携稿潜逃,强烈谴责欺骗行为,必有恶报应 【摘要】小学的班级管理问题,是小学班主任所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因为学习环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