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上海语文中考真题(写写帮整理)
2017年上海中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斗折蛇行。(柳宗元《小石潭记》)2.锦相貂裘。(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落曰故人情。(李白《送友人》)4.试问卷帘人。(李淸照《如梦令》)5.,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二)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6-7题(4分)
四块玉•别情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6.这首元曲的作者是
。(2分)7.下列对这首元曲的内容理解,不正确一项是()(2分)A.“一点相思几时绝”表现出相思之苦。B.“袖拂 ” 是为了避免杨花妨碍视线。C.“溪又斜”中的“斜” 指溪流拐弯。D.对离别情景的描写贯穿了整首曲子。
(三)阅读下文,宪成第8一10题(9分)
登泰山记(节选)
姚鼐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隧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蹬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泰山是“五岳之首”。
B.姚鼐是“唐宋八大家”之一。C.泰山又称“估宗”。
D.姚鼐是桐城派古文家。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蹬几不可登
10.这段文字主要写了
和
。(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曰:“留以为梁。”余曰:“木小不堪也。”僮曰:“留以为栋。”余曰:“木大不宜也。”僮笑曰:“木一也,忽病其大,又病其小。”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
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余曰:“太多矣。’’乃尽湿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余曰:“太少矣。”僮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余曰:“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岂惟火哉? ”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1)留以为梁()⑵乃尽湿之()1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A.木料只有一根,(你)忽而痛恨它大,忽而又痛恨它小。B.木料只有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C.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D.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痛恨它大,忽而又痛恨它小。
13.文中两件事情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第一件:
。第二件:。
二、现代文(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20分)
无人机时代正在到来
①正在到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使人类进入“无人机时代”。各种类型的机器人纷纷问世,其中会飞的机器人──“无人机”异军突起,频频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②无人机,实际上就是具有飞机形状的遥控飞行装置,主要由机身、动力、螺旋桨、录音、摄像、遥控、传输以及感应等部件构成。
③无人机的发展始于军事领域。上世纪60年代,美国军方率先使用无人权进行运输、侦查、攻击等。之后,无人机被许多国家运用到军事领域,并且不断创新发展。目前,我国的军用无人机在技术上已经能够通过遥控准确无误地击中目标。
④无人机由军用进入民用领城后,用途十分广泛。地质勘探、电网巡检、交通流量统计、大气污染检测等,都可以借助无人机的一臂之力。当地震、洪水、爆炸等灾害发生,无人机可快速飞至救灾人员无法抵达的现场,实施救援。2013年,四川芦山地震后,在交通中断的情况下,就是通过无人机航拍灾区情况,为救灾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⑤随着生产技术的日趋成熟,无人机的造价大幅降低。有资料表明,目前迷你无人机的制造成本已降低到三年前的十分之一左右,因此,这类曾经带有神秘色彩的无人机,已经成为集实用与娱乐功能于一体的高端玩具,进入了普通人的生活。今天,只要你登录知名的电商平台,就可以搜索到各种型号的玩具无人机,其中数千元的就有GPS定位和图传功能,通过手机APP就能操控,航拍图像清晰,深受消费者青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⑥科学技术的发展总是双刃剑。民用无人机的快速发展,也会给公共安全带来隐患。美国白宫的草坪上,就曾有小型无人机坠落。自2016年以来,上海、重庆、南京等地的国际机场都遭遇过无人机的干扰,动辄就影响百余次航班起降,经济损失巨大。我国从2017 年6月1曰起,已正式对质量在250克以上的民用无人机,实施实名登记注册。
⑦近年来,随着纳米、仿生机器人技术的突飞猛进,出现了外形似鸟或昆虫的微型无人机,如纳米蜻蜓无人机,翼展仅5厘米,可从窗户飞进飞出,一旦飞进普通人的住宅,个人隐私就会受到侵犯。也许数年之后,停在你书房角落里的一个蜘蛛,飞到你眼前的一只苍蝇,或者落在你窗口歌唱的美丽小鸟,正是一架微型的仿生无人机呢!
⑧无人机的时代正在到来,它会走向何方?这不单是政府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所有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14.第①段“异军突起”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15.对第④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句话表明对无人机的介绍由军用转入民用。B.本段通过大量详实的事例来介绍无人机的作用。C.芦山地震的例子说明无人机已能完全替代人的工作。D.本段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中国无人机的发展领先世界。16.第⑤段中加点词“左右”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4分)
答:
17.依据文章内容,概括无人机在使用中的利与弊。(8分)
利:(1)
;
(2)。
弊:(1)
;(2)。
18.无人机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请展开想象,另举一例加以说明。(不得使用
文中的例子)(3分)
答:
(二)阅读下 文,完成第19—23题(20分)
十七岁那年的单车
(1)十七岁那年,刘伟看到别人骑着单车跑来跑去,十分xiàn mù,吵着要母亲买一辆。父亲横着眼说:“别做梦!有本事自己去买!”
(2)刘伟发了一个月脾气。母亲心疼儿子,就买了一辆旧单车,在一个夏曰的午后推回了家。刘伟骑上单车就跑,天天呼朋唤友,在集镇上闲逛。只有在外面没处混的时候,他才会回家,迎接他的自然是父亲铜铃般的眼珠子。刘伟把他爹当空气,吃完饭,跨上单车又风一样飘走了。
(3)那一天,刘伟没有骑车出门。单车在墙角拧着脖子,父亲越看越来气,举起一把锄头,攒足力气砸了下去。单车散了架。“你──”刘伟正从外面回来,抄起一根扁担,横在父亲面前。母亲赶紧跑过去夺下了扁担。
(4)父亲本来体弱,这回又气又恨,病倒了。
(5)第二天,刘伟在埋头收拾衣服,母亲惊诧地问:“你要干啥?” “你别管。”刘伟头也不回,(),走了。
(6)“有本事你就别回来!”病床上的父亲吼道。
(7)刘伟走后,母亲每天晚上都会把刘伟的饭留在锅里。半夜,父亲起来喝水,总忍不住揭开锅盖看看。
(8)刘伟真的有半个月没回家了。母亲急了,找男人吵。父亲便四处打听刘伟的下落。
(9)母亲依然每天都给刘伟留饭。父亲依然每晚都揭开锅盖看一眼。(10)两个月后的一天中午,母亲在打盹,听到屋里有响声,睁开眼。儿子正打着赤膊一门心思地擦着一辆新单车。父亲斜着眼看他,他装着不知道。(11)母亲万分高兴,跑到厨房打了一大碗溏心鸡蛋。刘伟吃着鸡蛋,母亲在一边说:“这次你爸的病一直不见好,今天你把他驮到医院看一下啊!”(12)刘伟不作声,站在单车旁,低头摸着崭新的龙头。父亲不愿意,母亲硬把他推到单车边,架了上去。
(13)刘伟在前面使劲蹬车。父亲紧紧地拽着座凳下的立杆。父子俩你不理我,我不理你。走了一程,父亲手一松,就从单车上掉下来了。
(14)刘伟两条长腿支挺了车,不耐烦地说:“又怎么了?”
(15)“我不走了。”父亲说,“你这辆车是哪里弄来的?借的?偷的?抢的?”
(16)“关你什么事!”(17)“我是你爹!”(18)“起来!”(19)父亲没动。
(20)“不起来拉倒!”刘伟按了一把车铃,“丁零零”跑了!(21)父亲爬起来,拍拍屁股,看见刘伟又把单车骑回来了。
(22)“我说单车是给人家搬砖挣钱买的,你信不信? ”刘伟的口气缓和了一些。
(23)父亲看了看儿子,脸和胳膊都晒得黑黝黝的。“这还差不多。”他嘟哝了一句,就往单车上坐。儿子伸手拉了他一下 :“我要冲了,你抓牢。”(24)父亲犹豫了一下,伸出手环住了儿子的腰。刘伟身体一震,顿了一下,脚下一用力,单车就飞跑起来,身后留下了一串清脆的车铃声。19.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xiàn mù()
20.填入第⑤段括号里的句子,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顶着火辣辣的太阳 B.冒着冷丝丝的寒风 C.踩着金灿灿的落叶 D.迎着雾蒙蒙的细雨 21.小说以“单车”为线索,情节生动。请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内容。(4分)母亲购买旧车—()—()—父子骑车看病
22.第(9)段与第(7)段内容基本相同,简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5分)
答:
23.细读第(24)段,紧扣加点之处,说说结尾的妙处。(6分)
答:
三、综合运用(10分)
阅读下面材料,宪成第24-26題(10分)
2017年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全市博物付向公众免费开放,促进文化资源共享。某校“文博社团”准备在这一天参现博物馆。
同学们准备制作宣传牌放到博杨馆门口,拟写了四句面向市民的宣传语。(见第24题)当天,社团成员选择了三个博物馆,分组体验主题文化活动。(见第25题)
体验活动结束后,同学们都很兴奋。他们收集了丰富的材料(见链接;第26题),发出了超为“做博物馆忠实粉丝”的倡议,呼吁更多的师生走进博物馆。
24.下列宣传语不合适的一项是()(3分)A.在博物馆遇见更好的自己 B.留不住观众的博物馆是不合格的 C.在博物馆,你能听到岁月的足音 D.今天,让我们与博物馆有个约会 25.如果你是社团成员,请你选择一个主题活动,并说明理由。(3分)①上海博物馆:“邂逅大师”欧洲油画艺术珍品展 ②上海中医药博物馆:“闻香识药”中药课程 ③上海自然博物馆:“自然•人•和谐”主题展
26.依据(链接)材料,补写两个要点作为倡议书的内容。(4分)(1)博物馆免费开放,为走进博物馆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2)
;
(3)。
四、写作(60分)
27.题目:就这样,埋下一颗种子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
2017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
语文试卷答案要点
一、文言文
(一)1.明灭可见 2.千骑卷平冈 3.浮云游子意 4.却道海棠依旧 5.种豆南山下
(二)6.关汉卿7.D
(三)8.B 9.石级几乎不能(难以、无法)登上去 10.登山过程 所见景色
(四)11.(1)作为、做成(2)全、都 12.C(4分)B(1分)D(1分)13.事物都自有它合适的用途
做事情要掌握好分寸。
二、现代文
(一)14.无人机在机器人领域中迅速崛起。15.A
16.不能删去。“左右”表示概数;如删去,则表示制造成本为三年前的十分之一,是个确定的数值,与事实不符;用“左右”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7.利:(1)军用无人机可进行运输、侦查、远程攻击等,提升国家军事实力。
(2)民用无人机可广泛运用于科研、交通安全、环保、救灾、娱乐等领域。
弊:(1)给公共安全带来隐患。(2)可能侵犯公民隐私。
18.评分说明:(1)例子必须是日常生活(2)影响可正面可负面
答案示例:可利用无人机送外卖、方便、快捷,能避开交通拥堵。
(二)19.羡慕 20.A 21.父亲生气砸车
刘伟挣钱买车
22.评分要点:内容概括
说明用意(情感、结构)
答案示例:⑦⑨两段都写了母亲“留饭”和父亲“揭开锅盖看”的情节。这些重复动作蕴含着父母对儿子的牵挂,突出了对孩子的爱;也为后文父子矛盾的解决做了铺垫。
23.①“环住”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认可;②身体“一震”也是内心的震动,表明刘伟体会到了父亲的信任与关爱;③“车铃声”渲染了父子和好带来的愉悦。④结尾含蓄而巧妙地表现了主题:一个曾经叛逆的少年在父母的关爱和生活的磨练中获得了成长。
三、综合运用
24.B
25.评分说明:紧扣所选的主题活动,说明两点理由。
答案要点示例1:选①,喜爱绘画艺术;提升艺术品位;拓宽国际视野。
答案要点示例2:选②,对中国感兴趣;增加中医药知识;了解中医传统文化。
答案要点示例3:选③,热爱大自然;增长“人与自然”的知识;增强和谐共生意识。26.答案示例:
①我们的博物馆利用率过低,有必要走进博物馆,共享文化资源。②法国人从小走进博物馆的事例,启示我们应更多地走进博物馆。
③国内外博物馆利用情况对比鲜明,提醒我们要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④观众留言表明进博物馆收获颇丰,启示我们更多地走进博物馆。
第二篇:上海中考历年语文作文真题汇总(1980-2012)
上海中考历年语文作文真题汇总
2012年:心里美滋滋的2011年:悄悄的提醒
2010年:黑板上的记忆
2009年:在学海中游泳
2008年:我眼中的色彩
2007年:记住这一天
2006年:我们的名字叫_____
2005年:充满活力的岁月
2004年:我们是初升的太阳;我的视线
2003年:我想唱首歌
2002年:为自己竖起大拇指
2001年:有家真好
2000年:我也衔过一枚青橄榄
1999年:生活中的发现
1998年:我的欢乐
1997年:良师
1996年:变了
1995年:母爱
1994年:课后
1993年:我终于_____
1992年:忘不了他(她)
1991年:题目自拟,但必须包含“我”、“第一”这两个词,如:我的第一位老师、我第一次看彩电、得第一名的是我、我家第一次旅游等等。
1990年:在_____影响下
1989年我1988年我和XX
1987年从来没有这样_____1986年这堂课真_____
1985年同桌
1984年给我带来了欢乐
1983年家乡的变化
1980年看图作文:谁家的衣服掉了
第三篇:上海中考真题作文
中考号角已经吹响,远方正在召唤,你已经整装待发,就要出海远航。希望你在未来的日子里,坚定必胜的信念,静观风生云起,将广阔的世界尽收你更广阔的心中,开创你学业的辉煌与未来人生的精彩。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上海中考真题作文650字左右,供大家学习。
作文题目:_____的尝试
26.经历是人生的财富,正如前人所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次有益的尝试,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即使尝试不成功,也能给你生活的启迪。
请以“_____的尝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写出真情实感,以及自己对生活的思考;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
范文:
一次成功的尝试
人的一生并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必定会遇到许多的困难与失败,而当我们遇到这些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笔的时候,你是选择放弃还是坚持与它做斗争呢
我还记得,在当年的炮火风飞中,面对着乌蒙、五岭、岷山,唱起了多少支攀登之歌,胜利之歌!他高唱:“同心干,不愁天下红旗乱;”他高唱:“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他高唱:“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青山只等闲;”……字里行间,都充满着自信者的豪气。你是否又这种豪气与自信呢
现在已经是21世纪,面对科学之山,科技之山,只有自信才能自强不息,披荆斩棘,临绝顶而“小天下”。自信就是登山的云梯,渡水的飞舟。
自信,是登山的云梯带你攀登上生活的高峰;
记得那一次遇到了困难,我选择了尝试,无论结果是好是坏,只要有付出,必将有收获.哪有人一生没遇到失败呢
记得二年级的时候,我还是家里的“小公主”,父母手中的“掌上明珠”.捧再手里怕飞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我便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于是我什么也不干,不是我什么也不想做,而是父母怎么也舍不得让我做.恩,该怎么做呢就这样!(呵呵)
一天,爸爸妈妈都不在家,我想:爸爸妈妈白天要为这个家操心,晚上还要在家里做家务.于是,我决定尝试一下自己来做做家务.恩,先干什么呢对了,先干好自己的事情吧!看看,被子从早上就“赖”在床的一角,卷了起来.就先叠被子.学着妈妈的样子,先拉好被子的两个角,放在床的两角.恩怎么被子在妈妈的手里那么“听话”,而在我的手里却那么“淘气”怎么也不肯听我的.唉,平时不做家务的后果.在我几次“翻天覆地”的整理后,被子终于乖乖得躺好了.搞定!
我又马上学着妈妈的样子.手里拿着扫帚,开始扫地.地上的垃圾可真多,饮料瓶,其他食品的包装袋.可是任凭我怎么扫垃圾就是不肯到畚箕里头去.我坐在床上,对了!突然我恍然大悟,大的垃圾用手捡到垃圾桶去,其他小的垃圾再有扫帚扫.过了一段时间,房间的地终于“败”在了我的手下.我开始又整理了桌子.经过了过了千辛万苦,我终于把自己的小房间给整理了干净.见了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不免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心里比吃了蜜还甜,那种感觉真的好美妙!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朋友们记住,只要你努力过就一定能够成功,只要有尝试也会成功,因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一次勇敢的尝试
万里之行始于足下,但是,要敢于尝试走出第一步。无论多么长远的路,无论多么困难的问题,我们应当在起点时,好好地播种一棵:勇于尝试的种子。只有敢于尝试,勇于尝试,才可以取得一番作为。
有一则寓言:在农夫田中的巨石,多年来碰断了不少犁头和耕种机。终有一天,当农夫用撬棍伸到巨石下尝试撬动时,才发现埋在地里没有很深,使使劲儿,就把石头撬出来了。如果农夫在开始就敢于尝试撬石头,怎么会有这多的困扰呢?
敢于尝试,是万里之行的第一步,是通向成功的“敲门砖”。詹天佑是一个敢于尝试的铁路设计师。在中国没有一条自主建造铁路的情况下,在面对中国复杂多样的地形情况下,只有他,敢于尝试,才为中国人建造了第一条自己的铁路。詹天佑自主创新,敢于尝试,首家设计出了“人”字行铁轨铺路等一系列的方案,受到了中国乃至世界的瞩目。詹天佑不怕困难,勇于面对,敢于尝试,在中国的铁路建设写下了重重的一笔。
敢于尝试,就像那滴水穿石的“第一滴”水,那是获得胜利的第一步。小平是一位敢于尝试的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中国的那个“特殊时期”结束不久,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下一步发展的走向,小平站出来了。他敢于尝试新的救国“方式”---改革开放,他带领全国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三十年来,中国越来越强,人民越来越富。这一切都说明了,总设计师小平的勇于尝试,给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带来了“曙光”,并让中国在世界经济、政治、外交、科技、文化等等方面绽放光彩。
一位学者说过,在脑子里想无数次,不如动手去做一次。在晚清时期,有些想维新的人,心有所想,想的也不错,可就是不敢尝试和实践,在与保守派的争执过程中,也只是在口头上说呀,辩呀,没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尝试和实践,最后必然是走向失败。因此,想问题,做事情都应该这样:想是第一步,尝试着去做是最重要的一步。只有遵守理论和实践结合,才是获得成功的“良方”。
如果说困难如悬崖峭壁,敢于尝试的精神,就是登山的绳索;如果说苦境是遥遥万里的海洋,敢于尝试的精神,就是航行的方舟。
那一次难忘的尝试
在人生的道路上,你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险境,如果在心里播种一颗敢于尝试的理念,在自己经历的一程又一程中,尝试了一次又一次,最终,这个种子——“尝试”,将会带领我们走向成功的彼岸。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总是对前方的事情充满好奇,想要去了解前方,就需要我们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去尝试,去体验。
尝试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挑战”。我一直是一个内向、害羞的女生,上初中后,我对中学的很多事物都不了解、不适应。课业负担增加了许多,压力大了,同学不再像小学时那样好相处,于是我就变得更加内向,每天生活在各种的不习惯中,更别说是去担任班级职务了。
可是“不幸”的是,我们班语文课代表因为转学,离开了我们这个“大家庭”。因为职位空余,老师在班里问大家,谁想自我推荐来尝试一下担任语文课代表,这件事情让我有了些想法,心想“我可以吗?”我知道当上课代表后,就要以身作则,提醒自己时刻为大家服务,当好老师的助手,这样压力会更大,另一方面,我怕自己不够资格,又怕同学嘲笑我。
一天过去了,我既希望有人出来毛遂自荐,又害怕有人站出来。“当”、”不当’,两个声音在我的小心脏里搏击着,令我“心潮澎湃”,后来一种声音不停地提醒我:当课代表可以让你学会担当,能让你严格要求自己,能让你不断进步。于是我决定给自己一次机会,鼓起勇气走进了老师的办公室。
我当上了语文课代表。为了能收齐作业本,我每天早早就到班级;为了第二天的课上能多回答问题,我会提前做好预习;为了能顺利领读,我会旁若无人地在家人面前朗读。一个学期过去了,我的努力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我被评为了优秀课代表。
这件事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只有尝试了,才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正如“葡萄架上的葡萄是酸是甜,只有尝了才知道其中的美味”,正如“山的那边是什么?只有尝试着去翻过那座山才会知道山的那边是什么”。
尝试是人生的必修课,我们要勇于面对困难,勇于尝试,尝试着接受挑战,相信在尝试中一定会有所收获,会不断成长!
上海中考真题作文650字左右
第四篇:辽宁沈阳中考真题语文
2017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真题语文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推敲(qiāo)饶舌(rào)决窍(jué)无可言喻(yù)B.清澈(chè)训诫(jie)控诉(shù)井然有绪(xù)C.严谨(jǐn)元勋(xūn)捷径(jìng)孤陋寡闻(lòu)D.蜕变(duì)绚丽(xuàn)肆虐(nüè)不可思异(yì)解析:这是对字音字形识记的考查。A.有误,“饶舌”应读作“ráo”,“来势凶凶”应写作“来势汹汹”;B.有误,“训诫”应读作“jiè”,“控诉”应写作“sù”,“井然有绪”应写作“井然有序”;C.正确。D.有误,“蜕变”应写作“tuì”,“肆虐”应读作“nüè”;“不可思异”应写作“不可思议”。答案:C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花开是常有的事,花开是有香气更是_____。_____在这个只有我一个人的世界里,我就觉得很不_____。有花香慰我寂寥,我甚至有点儿因花香而_____了。A.司空见惯 但是 寻常 沉醉 B.唾手可得 因为 寻常 沉迷 C.司空见惯 因为平凡 沉迷 D.唾手可得 但是平凡 沉醉
解析:这是对近义词辨析和运用的考查。结合语境可知,语段想表达的意思是,经常见,不稀奇,可想而知的事,“司空见惯“最恰当;第一句与后面的句意有转折意思,所以用“但是”最恰当;这样可初步选为A;由:甚至一词可辨析语意的递进,所以“沉醉”更恰当。答案:A
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为爱挖一口井,你就找到了使自己幸福的源泉。②与其说梦想成就爱,不如说爱成就梦想。③爱是这个世界上最神奇的力量,没有人能够阻挡。④一旦心中无论多么尘世繁杂,心灵上都会开出美丽的花朵。A.“源泉”是名词,“神奇”是形容词,“一口井”、“成就梦想”都是偏正短语。B.“你就找到了使自己幸福的源泉。”这个句子中,“幸福”作状语。C.“与其说梦想成就爱,不如说爱成就梦想。”这是表示选择关系的复句。D.第④句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将“繁杂”改为“繁多”。
解析:此题考查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答案:C
4.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语文教育家。我们曾学过他的作品《背影》。B.《琐记》中鲁迅回忆了在正月初一清晨,长妈妈让他吃福橘的往事。C.《骆驼祥子》中刘四爷问祥子,虎妞在什么地方,祥子没有告诉他。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在战斗间隙,为战友们读《牛虻》,大家深受感动。
解析:这是对文学常识识记的考查。需要平时广泛读书,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记忆,并做好积累。B.表述有误,在《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回忆了在正月初一清晨,长妈妈让他吃福橘的往事。答案:B
二、默写
5.诗文填空(请规范书写)锋火连三月,______。______,丰年留客足鸡豚。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造化钟神秀,______。芳草鲜美,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读懂题干要求,然后根据题干中的关键点及平时积累进行解答。注意字形,不要出现错别字,写后要检查。答案:家书抵万金;莫笑农家腊酒浑;几处早莺争暖树;阴阳割昏晓;落英缤纷
三、诗歌鉴赏
6.(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别夔州官吏① 唐刘禹锡
三年楚国巴城守,一去扬州扬子津。青帐②联延喧驿步③,白头俯伛④到江滨。巫山暮色常含雨,峡水秋来不恐人。惟有《九歌》⑤词数首,里中留与赛蛮神⑥。
【注释】①此诗是诗人调任之际所作。②青帐:指饯别宴席所设的青色帐篷。③步:码头。④白头俯伛:指当地年老的百姓俯身曲背。⑤《九歌》:这里指诗人在夔州所作的九首《竹枝词》。⑥蛮神:夔州在西南边地,故称当地供奉的是蛮神。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托明月以达情,表现了他对贬谪好友的关切和同情,写的深切动人。
B.《别夔州官吏》写于诗人调任之际,三、四两句通过写人们送行的场面,表现他们对诗人的惜别之情。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花落尽子规啼”和《别夔州官吏》中“峡水秋来不恐人”都是写景兼写时令。
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别夔州官吏》则流露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解析:这是对诗歌内容理解的考查。D项中“《别夔州官吏》则流露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说法属于无中生有。《别夔州官吏》写于诗人调任之际,通过标题“别夔州官吏”可知,这是作者刘禹锡与过去的官员朋友们告别的诗歌,主要表现诗人的惜别之情,从中看不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答案:D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乙】
凡音①,生于人心者也。乐②者,通于伦理者也。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惑于物也。是故知声③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能知乐,是故审④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几于礼矣。礼乐皆得,谓之有德。是故乐之隆,非极音也。食飨之礼⑤,非致⑥味也。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知好恶,而返人道之正也。(选自《礼记》,有删改)
【注释】①音:歌曲。②乐:这里是音乐和舞蹈(有事还包括诗歌)相结合的总称。③声:这里指声音。④审:仔细观察。⑤食飨(xiang)之礼:指食礼和飨礼,用于祖宗祭祀或招待宾客。⑥致:极。
7.下面句子中划线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知音而不知乐者 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B.唯君子能知乐 虽有千里之能(《马说》)C.而治道备矣 右备容臭(《送东阳马生序》)D.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 客之美我者(《邹忌讽秦王纳谏》)解析:这是对一词多义的考查。答案:D
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①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②礼乐皆得,谓之有德。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
答案:①因此不懂得声音的人,不可以和他谈论歌曲。②礼和乐都领会了,称(认为)其有德。
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惑于物也
解析:要根据意义来划分停顿,不要把词义划破。可先根据语境,把句子翻译一下,分析句子有几层意思,哪地方应该停顿,再在原话上划分节奏。答案: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惑于物也
10.【甲】文中伯牙和子期共同的兴趣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乙】文告诉我们制定礼乐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请用【乙】文中的原句回答。解析:这是对信息筛选和概括的考查。【甲】阅读全文,了解内容。抓住关键语句“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概括为:爱好音乐。【乙】“将以教民知好恶,而返人道之正也。”告诉我们制定礼乐最终要达到的目的。
答案:爱好音乐。将以教民知好恶,而返人道之正也。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叶雕,就是在叶子上雕刻。它是一种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最早可追溯到周代。到了明清时期,叶雕技艺不断发展,出现了剥离叶肉的叶雕。出生于河南省太康县叶雕艺人之家的刘政,童年时就喜欢看爷爷做叶雕。大学毕业后他四处走访,收集叶雕资料,学习传统的叶雕技法,他一次次设计,一次次试验,开辟了一个“叶雕世界”。刘政还大胆创新,用现代形式呈现古老艺术。他尝试给叶子染色,原本淡黄色的叶子,经过染洗,变成墨绿叶、大红叶。虽然古老的叶雕技法没变,但创作出的叶雕艺术品颜色更加丰富,也更具有无穷趣味。——《人民日报》
【材料二】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他对建筑艺术有着不变的唯美追求。1984年,贝聿铭设计了先锋之作——70层楼、高三百多米的香港中银大厦,它成为“中国大雄心”的象征。2006年,贝聿铭的封刀之作苏州博物馆以“不高不大不突出”为原则,独显传统之美,如中国文人般内敛含蓄。贝氏建筑形式多样,风格迥异,这表明贝聿铭作为一个文化缝隙中的优雅摆渡者,既善于吸收西方文化精华,又不放弃自身丰富的文化传统。——《阅读》
【材料三】2015年1月,M.Y.Lab木艺实验室在杭州正式创办。在这个新式木工坊里,虽然它的创作方式改变了,但它背后的工序和时光,隐藏着“木友”们不变的制作初心。在这个精雕细琢的世界里,他们体会到了乐趣也收获了许多正能量。除了传统意义的木艺作品,喜欢音乐的木匠们还制作尤克里里和吉他。传统的木作手工艺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变与不变的中国人》
11.对选文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叶雕是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最早可追溯到周代,这个时期的叶雕就是在剥离叶肉的叶子上雕刻。
B.香港中银大厦和苏州博物馆以建筑艺术的不同风格,表明贝聿铭是中西文化文化缝隙中的优雅摆渡者。
C.木艺实验室是新式木工坊,“木友”们在这个精雕细琢的世界里,体会到乐趣,收获许多正能量。
D.从刘政的“叶雕世界”到贝式建筑,再到木艺作品,我们看到了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的可贵。解析: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信息比对能力。这是一道选择题,在理解材料内容的基础上,从材料中找出各选项相对应的句子,进行仔细的分析比对,即可作出选择。其中理解分析有误的是A项,材料一中显示:“到了明清时期,叶雕技艺不断发展,出现了剥离叶肉的叶雕。”并非如选项中所说在周代就有。答案:A
12.请结合选文内容,补全下面一段话。
叶雕艺术,变的是叶片颜色,不变的是 ① ;贝式建筑,变的是建筑风格,不变的是 ② ;木艺作品,变的是创作方式,不变的是 ③。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材料内容补全对话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句意从材料中提取出相关信息,将句子补充完整。①处,根据材料一末句:“虽然古老的叶雕技法没变,但创作出的叶雕艺术品颜色更加丰富,也更具有无穷趣味”,可以发现填写的内容是“技法”。②处,根据材料二末句:“这表明贝聿铭作为一个文化缝隙中的优雅摆渡者,既善于吸收西方文化精华,又不放弃自身丰富的文化传统”,可以发现填写的内容是“文化传统”。③处,根据材料三中的句子“虽然它的创作方式改变了,但它背后的工序和时光,隐藏着“木友”们不变的制作初心”,可以发现填写的内容是“制作工序和时间”。答案:①叶雕技法 ②唯美追求 ③制作初心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满 孙君飞
①那时候,母亲总在家里,父亲总在家外。
②父亲就像一个熟悉的客人,前来“拜访”我们的时候,总会带着礼物。③他从不知名的远方挑回的担子里有圆滚滚的卷心菜,红白相间的猪肉块,一块撒满碎花儿的土布,一个快要装满彩色圆球糖的玻璃瓶,轻轻摇动一下,就会发出让我口舌生津的可爱声响……
④有一次,父亲拉着满满当当的木板车过来,我一看,像是一个打了胜仗的“大王”,身后还多了一群呐喊助威的“大兵小将”。他欣然地卸下一张桌子,说让我写字用;又搬下一条高凳子,凳子下面竟然有个小抽屉,带锁,说可以搬到学校坐,周围无数双眼睛都被它镀亮……这一刻,我无比自豪。
⑤可有时候,他也会两手空空,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手无寸铁。
⑥他眼睛里的火光熄灭了,叹息着,灰头灰脸,嘴唇起了白皮儿,他肯定又饥又渴,脸上什么也没少,但就是让人觉得差了什么东西。他的腰身弯如无箭可射的猎弓;疲累得好似一件等待浆洗的脏衣服。
⑦这一天,他做生意亏了本儿,一路风餐露宿,空空荡荡地走回来了;他个子越是高大,越显得臂怀里的空旷冷清。
⑧母亲看到他,不说话,也不笑,她的个子原本有些矮,这时候却像变得更矮。她神色平静,目光柔和,窸窸窣窣地小步快走,从厨房里捧出满满一碗凉开水放到他面前。他“咕嘟咕嘟”一饮而尽,母亲拿走碗,盛来满满一碗饭放到他面前。在我的记忆里,这情景不止一次,这饭有时是面食,有时是白米盖着菜,有时竟是只有节日里才有的大块萝卜炖小块骨头,好像她提前知道他要空着肚子空着手回来似的。当然有时母亲还会特意为他斟上一碗热热的黄酒……看他吃饱喝足、心满意足,我有些不解:母亲怎么像是在犒劳凯旋归来的将军?
⑨父亲并没有上床休息,而是无牵无挂地枯坐着,看母亲从井水中捞出洗净的衣服,拧干,一件接一件地晾晒到院子里的绳子上。还有摊开的被单,母亲将其搭到绳子上,被单慢慢滴出水,水拉着被单,起初还显得紧致,慢慢地灌满了风,吸足了阳光,它们就如巨大的翅膀般,扑扇着发出富有节奏的、鼓舞人心的“鼓点”,那声音灌满了我们的耳朵。那些红的、绿的、青的、蓝的、白的土布啊,在风中扑扇出阳光的温煦芬芳,挂满了院子。我们这些孩子在这个快乐的“迷宫”里穿梭、奔跑、喊叫、躲藏,惊吓他人,最后以甜美的笑声收场。这时候,父亲的眼中似乎也有了光芒,有了奇迹,有了满足,有了激动。
⑩父亲看着看着就笑了,然后躺到床上,当一块做梦的“石头”,发出惊天动地的呼噜声。
⑪再后来,父亲放下了担子,也放下了木板车,和母亲一样,总在家里,总在庄稼地里,总想着将家填得更满些,更满些。可是屋子里总是这里还缺一个柜子,那里还少一台收音机,另外一个地方又需要一辆自行车……终于有一天,他们都说:“我们老了,那些空着的地方,你们去填满吧……”
⑫我们会的,会把所有需要填满的地方填满,还有他们心里梦里空着的地方。
⑬但是我又懂得,在那些有他们的地方,其实一直是满满当当的,我们最需要的东西,那里一直不缺不空。(选自《时文选粹》,有删改)13.阅读选文④至⑩段,补全下面的表格。
解析:本题考查故事情节的概括与人物心理变化过程的梳理。
答案:A.无比自豪;B.父亲两手空空、疲惫沮丧地回家;C.疑惑不解;D.满足激动。
14.选文第三段为什么不能删去?
解析:本题考查段落内容在文中的作用。答案:第③段写了父亲带回来的东西繁多而丰富,表现“我”对父亲带回的东西的新奇喜悦;表现了父亲的勤劳能干和父亲对我们的爱。
15.请分析下面句中划线词的表达效果。周围无数双眼睛都被它镀亮……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答案:“镀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周围的人被高凳子的奇特吸引,目光有神采,内心羡慕。
16.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六段划线的句子。
他的腰身弯如无箭可射的猎弓;疲累得好似一件等待浆洗的脏衣服。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
答案: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腰身弯曲和身体疲惫。
17.选文第⑧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描写方法的判断及作用分析。
答案: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母亲对做生意亏本的父亲的温柔体贴,表现了她对父亲的爱。
18.选文第⑪段中父母说:“我们都老了,那些空着的地方,你们去填满吧……”,第⑬段中,“我”却认为“我们最需要的东西,那里一直不缺不空。”这两句话是否矛盾?为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不能停留于句子的表义,要结合文章的主旨,分析其深层内涵。
答案:不矛盾,因为父母认为家中“空着的”需要“填满”的是物品,而我认为“不缺不空”的是父母给予我们的深厚丰盈的爱,所以不矛盾。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人贵立志。立志是事业的起点,也是事业成功的基石。古往今来,能成就大事业者莫不先怀雄心壮志,并且矢志不渝。宋代学者程颢曾说:“治天下者,必先立其志。”明代学者王阳明也说:“夫学,莫先于立志。”由此可见,立志对于一个人的事业发展来说,既是指引又是动力,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②何谓立志、如何立志?答案见仁见智、人言人殊。一些人立志只注重个人利益,或者纯凭个人志趣,这显然过于狭隘和短视,不宜提倡;更多的人在立志时首先考虑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在这个大前提下寻找个人的兴趣点,然后确定志向。这样的立志,既有利于社会进步,又可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与特长,值得大力倡导。
③在我国历史上,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人,大多立有大志。比如,被林则徐誉为“绝世奇才”的左宗棠,很早就怀有“身无半亩,心忧天下”之志。尽管他三次赴京会考皆名落孙山,直到40岁还是一介布衣,但救世济民之心毫不动摇,潜心研究中外舆地军略,后来被人誉为“天才军事领袖”。在抵抗外国侵略方面,他先是抱病、带着棺材前赴西北指挥,在新疆战胜了英国支持的阿古柏军队后,又挫败了沙皇对中国西北的侵略阴谋,捍卫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后来,他在中法战争中坚决抵抗法国侵略,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④关于立志问题,毛泽东同志在1917年的《致黎锦熙信》中有过深刻论述:“今人所谓立志,如有志为军事家,有志为教育家,乃见前辈之行事及近人之施为,羡其成功,盲从以为己志,乃出于一种模仿性。真欲立志,不能如是容易,必先研究哲学、伦理学,以其所得真理,奉以为己身言动之准,立之为前途之鹄,再择其合于此鹄之事,尽力为之,以为达到之方,始谓之有志也。如此之志,方为真志,而非盲从之志。”这就是说,只有把立志建立在深明哲理的基础上,而不是简单盲从,才能使志向更加高远而切实。
⑤毛泽东同志不但对如何立志提出了深刻见解,而且为我们如何实现高远志向做出了光辉榜样。他在求学时代,即立志救国救民,“身无半文,心忧天下。”为了救国救民,他在学习上废寝忘食,寻找救国救民真理,最后终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为了救国救民,他还利用一切机会开展社会调查。在1917年暑假,他带着一把雨伞、一双草鞋,步行900多里,历时一个多月,走访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县农村,访贫问苦,倾听村民的呼声。同年寒假,又赴浏阳进行调查。1918年至1920年间,为组织留法勤工俭学,他利用去北京和上海之便,相继深入河北长辛店、山东泰山和曲阜等地进行社会考察。此外,他还先后多次去萍乡安源煤矿了解工人疾苦,向工人宣传马列主义。这些社会调查为他后来形成依靠工农、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无疑起到了重大作用。通过社会调查,他更加坚定了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的意志。因此,在此后的革命征途中,不管遇到任何艰难险阻,毛泽东同志都矢志不渝,最终成为一代伟人。
⑥在这个共筑中国梦的时代,我们要想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首先必须确立高远的志向,为了自己的志向不懈奋斗。(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9.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论点的提炼和概括。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议论文的论题一般出现在文题或文章的首尾段,也有的需要根据文意来概括。答案:立志对于一个人的事业发展来说,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20.选文第三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判断与作用分析。
答案: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具体突出地论证了“在我国历史上,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人,大多立有大志”的观点。
21.选文第四段与第五段不能调换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议论文写作结构的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结合上下文,明确这样安排结构的原因。答案:第④段论述了毛泽东同志对立志提出了深刻见解;第⑤段论述了毛泽东同志为我们如何实现高远志向树立了榜样。这两段与第⑤段首句一一对应,所以不能调换。
22.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古代学者程颢和王阳明告诉我们:无论治天下还是学习都要先立志。B.仅注重个人利益,或者纯凭个人志趣来树立志向是不宜提倡的。C.一个人,只要能立下大志,就一定能为国家民族做出重要贡献。
D.左宗棠心忧天下,面对外国侵略,赴西北指挥,捍卫了国家的领土主权。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这是一道选择题,从文中找出与四个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分别进行仔细的分析比对,即可得出答案。
其中分析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C,根据文章末段的话:“我们要想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首先必须确立高远的志向,为了自己的志向不懈奋斗。”我们可以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能立下大志,还要不懈的奋斗,才能为国家民族做出重要贡献。故选C。答案:C
六、作文
23.大千世界,绚丽多彩。为田野着色,大地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致;为生活着色,人间充满暖意盈怀的真情;为梦想着色,人生拥有执着不懈的追求;为心灵着色,我们收获受用无穷的真知……
请以“为______着色”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
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在答题卡上。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述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③自己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至800字 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解析:这个题目中的中心语是“着色”,所补充的词语是写作的范围。“着色”着色是给画涂上颜色。这里的着色应该理解为“着色”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即给自己的品质、行为增加一抹亮丽的颜色。因此,题目“为……着色”就是让……更丰富多彩,就是希望拥有自己的个性,或者渴望自己对……有个性化的感悟。答案:范文:
为生命着色
树叶,没有留恋停留在枝头的安逸,以其绝美的身姿,飘飘然,如疲倦的蝴蝶一般,落在大地母亲的胸膛上,化作春泥,为来年的绿色祝福,也为生命着上了永远的绿色。
流星,没有眷恋挂在夜空的自由,以其完美的弧线在夜空闪亮划过,承载了许许多多人的心愿,为生命着上了永恒的光彩。
生命,是一张白纸,与其永远苍白,不如使之绚烂多姿。所以我拒绝生命这张白纸,要为它着上它应该有的色彩。
为生命着色,需要一份坦然。
有的人不知道怎样过完自己的一生,所以挥霍浪费,殊不知,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的人生也许“充实”,但也无可否认的是,那样的生命是多么的苍白。虽然我们没有江海那样的壮阔,但是我们可以有小溪的悠扬;虽然我们没有高山的巍峨,但是我们可以有大地的厚重;虽然我们没有参天大树的挺拔,但是我们可以有小草的坚韧……这些都是生命的色彩。生活中,我们不再做旁观者,我们应该有自己的真实。让我们坦然地面对一切,以我们的真实、个性为生命着上永远的一抹亮丽。
为生命着色,需要一份巍然。
山,以其沉稳为生命着色;水,以其灵动为生命着色。而我们更需要一份巍然,让狂风吹大不了,让暴雨冲刷不掉,让一切力量都毁灭不了。成功的背后,不知道跌倒过多少次;失败的背后,不知道绝望过多少次。然而,正是这份巍然让我们在跌倒时有了支柱,在绝望时再次坚强。没有巍然,也许我们就会飘然不定;没有巍然,也许我们就会抱憾终身。在演绎生命这支单曲时,我们要慎重填词,以沉稳地方式去演奏。我们将会以巍然为生命着上坚实的一笔。
为生命着色,需要一份超然。
庄子晓梦迷梦蝴蝶,是一种超然;苏子与客泛舟赤壁,是一种超然;陶潜采菊东篱下,是一种超然。他们以超然为生命着色,这样的人生显然是怡然自得的一生。而在他们的背后,不知曾经经历过多少艰辛的历程。风雨过后才能见彩虹。这份超然是需要我们铭记的,我们要坚守自己的超然,为生命着上永恒的一笔。
为生命着色,一笔坦然,一笔巍然,一笔超然,每一笔都是那么坚实有力,每一笔都是无悔无怨。
为生命这张白纸着上不掉的色彩,生命将更加精彩。
24.家是一只船,载满成长的故事;国是浩瀚的海,托起点点的帆。家,展露了国的文明和荣耀;国,汇集了家的幸福与期盼。请以“家与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①请围绕话题自拟题目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述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在600至800字 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解析:这是一道话题作文。主要写作内容应是阐述家与国的关系。对于“家”和“国”的关系要明晰是从属关系。立意可以缩小范围为“爱国如爱家”、“家是最小的国”、“家和谐,国才和谐”等。如果写记叙文,可以展示家庭生活中的温馨美好,从家庭的层面来折射出社会的发展进步,从而表现个人行为对国家、社会的影响。如果写成议论文,就应该思考家庭生活、个人幸福与国家的关系懂得感恩。答案:略
第五篇:上海中考语文话题作文真题
作文作为中考语文中专项占分的题目,已经让很多学生无策,很多家长着急,作文是语文考试的重中之重,想要写出好的作文,可以多背多记一些满分作文,灵活运用。7月20日上午上海中考语文已经开考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上海中考语文话题作文真题,供大家学习,祝考生们考试取得好成绩。
2018上海中考作文题目
23.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作。
⑴“生活中,平常小事也是浸润着人世间的酸甜苦辣,蕴含着意味深长的道理。”请以这句话为开头,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⑵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非洲尼日尔草原上有许多纵横交错的河沟,非洲鳄鱼便生活在这里,天气干旱,有的河沟一夜之间水量就会减半。鳄鱼必须侧卧着一点一点向前努力游动,爬向大一点的湖泊以求生存。这个过程艰辛而漫长,大概每年10月至11月之间,大草原上会有一次降雨。河沟水要大増。大部分鳄鱼停止向前游动,尽情享受雨水带来的丰富食物,不久,它们因河沟干涸被晒成鱼干,另外一些鳄鱼则抓住了水量充足的机会,快速向前游动,最终游入了大海实现自保。
请根据阅读后的联想和感悟,自定文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2018上海中考作文范文一:拼搏
在尘世中行走,我们会遇到诸多挑战。或平实,或激烈。我们当昂首挺胸,笑傲江湖。遇到困难,我们不能蜷缩进阴暗的角落,那样的态度,只会让自己成为可耻的逃兵;也不能盲目自大,那样只会成为无名的烈士。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待何时。我们理应选择拼搏。拼搏是一种进取的姿态,让你充实、热烈而富有能量;拼搏是一种伟大的精神,会让你鼓起勇气,奋勇向前;拼搏是一种理性的选择,会让你看清自我。我们要拼搏,没有拼搏的人生是黯淡的,只会流连于无光的岁月;没有拼搏的人生是枯燥的,平白度日;没有拼搏的人生是无力的,如同行尸走肉。
拼搏如漆夜里的一豆灯光,照亮前进的路;拼搏如一叶扁舟,将我们摆渡到彼岸;拼搏如天使的双翼,让我们展翅高飞。拼搏会让我们感那山更青,水更绿,风儿更温柔。
拼搏着,女排终获桂冠。
在二零零四年雅典奥运会的女排决赛,中国对阵劲旅俄罗斯。那个赛场被亿万观众的目光聚燃。女排姑娘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她们充满了自信,深知,迈过这道坎,就可以站在世界之巅,俯视一切,傲视群雄。她们对胜利充满了渴望,她们身披国家队战袍,就要为国家的荣誉而战。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一上来女排姑娘们就以0:2落后,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女排姑娘们没有自乱阵脚,而是更加顽强地拼搏,她们在赛场上挥汗如雨,身手敏捷,反应迅速,皇天不负有心人,女排姑娘们战胜了俄罗斯女排,获得了奥运会冠军。是女排姑娘们的拼搏扭转了场上的局势。没有拼搏,就看不到前进的方向;没有拼搏,就看不到希望火种;没有拼搏,就不会实现“惊天大逆转”。
拼搏着,国足终进十二强。
在二零一八年俄罗斯世界杯亚洲区四十强赛的最后一轮,国足命悬一线,要想出线,必须要战胜卡塔尔,还要看其他小组的赛果。此时,国足将士们没有畏手畏脚,而是破釜沉舟,奋勇拼搏,他们宣誓,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在对阵卡塔尔的比赛中,国足将士英勇拼搏,奋力争先,最终2:0完胜卡塔尔,加上别的小组的赛果对国足有利,国足杀进十二强。没有拼搏,就没有良好的发挥;没有拼搏,就没有激烈的对抗,没有拼搏,就不会有奇迹。
拼搏着,海伦凯勒感天动地。
又聋又哑又瞎,这是什么样的遭遇,换着别人,早已浑浑度日,一蹶不振。但是海伦凯勒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了拼搏。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她开始认知这个世界。最终成为了一位作家,她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感动了无数人。没有拼搏,海伦凯勒只是一个普通的残疾人;没有拼搏,她只能向命运屈服;没有拼搏,她不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人生路漫漫,要变成红地毯。
拼搏着的人生五彩缤纷,我们何不拼搏?
2018上海中考作文范文二:我们的未来,我们主宰!
泱泱华夏,一九三七,南京南京,金陵冤屈;
今日惋之,全民悼念,国行公祭,勿忘国耻。
多年前,我们是失败者,受人杀戮,不予反抗。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是成功者,挺力于世界东方,傲世一切,热力不减,像超新星一般爆发,发出耀眼夺目的光芒。耻辱必须铭记在心,刻骨不忘。在愤慨的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审视自己,除了愤慨不满,那么到底什么对我们来说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心中的中国梦,每个人都想尽力实现自己的存在的价值,成为祖国的脊梁,但更重要的是个人在社会集体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曾经多少人想改变世界,不同的种族不同的肤色不同的瞳仁,可是到最后才发现,恶意侵略的下场只会是遭人唾弃与不耻,想要改变自己周遭的不济,就只有改变自己。只有改变了自己,才有机会改变世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井然的秩序不容打破。一味仰望繁星只会掉进陷进里,扛着大旗囫囵吞枣做大事的人,往往下场悲惨。脚踏实地,秉承信念,方能成其大!
一棵树苗要长成参天大树,需要不断积累,不断坚守。无论是狂风肆亩还是大雨倾盆,他都要把根深深扎进土地,把树干挺直,用整个身躯去迎接阳光。
一湾小溪要流入大海,需要不断积累,不断坚守。无论白天还是黑夜,无论高山还是平原,它都要不停吸纳,不停奔涌,用所有的精力奔流出一个全新的世界。
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正公平,谁的拳头大,谁的努力多,谁的能力强,谁就是主宰者!
我们的未来,我们主宰!
2018上海中考作文范文三:拼搏是走向成功的阶梯
人生最值得做的事,莫过于拼搏了。人若学会拼搏,虽挫不馁;若懂得拼搏,虽成功而不骄;成、败乃是人生常有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特别的,但在得到结果前的拼搏中所获得的经验却是宝贵的。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值得去拼搏的事。
大作曲家贝多芬小时候由于家庭贫困没能上学,十七岁时患了伤寒和天花之后,肺病、关节炎、黄热病、结膜炎等又接踵而至,二十六岁不幸失去了听觉,爱情上也屡遭挫折,在这种境遇下,贝多芬发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在与病魔生命的顽强拼搏中,他的意志占了上风,在乐曲创作事业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烧得越来越旺盛了。凡属努力拼搏过的人,那么在拼搏过程中得到的快乐都会比别人要多得多。
那么,怎样才算是成功呢?自然拼搏过了,就算是成功者了。俗话说得好,“失败是成功之母”;“成败不是永恒的,而是可以转化的。”人成功的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越是努力拼搏,成功就越容易降临,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拼搏中得来的成功才算真的成功。这种拼搏与成功的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一翻过来,处处敢拼搏,便处处有成功;时时敢拼搏,便时时有成功。成功之权,操之在已。容国才所以说,“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正是这种作用。
汉朝司马迁继承父业,立志着述史书。他游历各地,阅读了大量书籍。不料正在他着手编写《史记》时,遭到了李陵之祸的株连。但他矢志不渝,忍辱负重,身受腐弄,幽而发愤,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写成了鸿篇巨着《史记》。
正是拼搏使人们获得了成功。现在是认真看待拼搏的时候了,因为拼搏是走向成功的阶梯。
上海中考语文话题作文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