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研说稿

时间:2019-05-14 10:37: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数学研说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数学研说稿》。

第一篇:数学研说稿

研说稿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我是辛寨小学的姜洁,今天我研说的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我将从课程的总目标、具体目标、本学段的内容标准、本册的内容标准、教材的编写特点、编写体例、本册的内容结构、知识整合、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几个方面向大家做简要介绍。

首先是本学科的总目标,总目标要求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和进一步发展必需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 ;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 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 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接下来是本学科的具体目标,它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领域。在知识与技能领域要求学生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在数学思考领域要求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在解决问题领域,要求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在情感与态度方面,要求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接下来是本学段的内容标准,它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应用四个板块,在数与代数板块中,学生将初步了解负数和方程,开始借助计算器进行复杂计算和探索数学问题,获得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学习整数、分数、小数和百分数及其有关运算,发展数感;在空间与图形板块中,学生将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学习图形变换 和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在统计与概率板块中,学生将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含义,并能 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在综合应用板块中,学生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并 能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

下面是本册的内容标准,同样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应用四个板块。数与代数主要包括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数的认识方面学生将理解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并进行四则运算和简便计算,会解决简单小数的混合运算和实际问题。数的运算方面学生将认识小数,探索小数和分数的关系并转化,会比较小数的大小,体会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空间与图形包括图形的认识和图形与位置。图形的认识方面学生将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分类。图形与位置方面学生将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在统计与概率板块中包括数据统计过程,学生将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通过实例认识折线统计图并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综合应用板学生将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体会数学的作用。

下面是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本册教材主要有改进编排、注重对小数意义的理解、注重实践与探索、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教学中这六个特点。它的第一个特点具体内容是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例如在低年级结合现实的素材逐步引入混合运算,如一年级上册和二年级上册出现的“加减混合”,二年级下册出现的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等,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初步理解混合运算的作用,体会运算顺序。在中年级,即本册的四则运算单元结合解决现实问题,较为系统的介绍四则运算及其顺序。第二个特点的具体内容是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例如在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时,首先要学习的就是小数的意义。第三个特点的具体内容是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例如本册实验教材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教学中添加了丰富多彩的探索活动,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有利条件。第四个特点的具体内容是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本册教材一方面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教学新的统计知识----折线统计图,使学生了解其特点,进一步提升对统计知识的认识;另一方面继续结合实际问题,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断。第五个特点的具体内容是有步骤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本册教材安排了营养午餐和小管家这两个综合运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性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如简单的排列组合、统计等),动手实践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六个特点的具体内容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第一单元的主题图展示北方冬季人们的运动爱好,第二单元的主题图则介绍定向越野活动,渗透了有关地理、文化和国情等知识。

下面是本教材的编写体例,教材设置主题图,由主题图引入例题,经过学生的小组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最后教材设置了做一做,来巩固所学知识。

下面是本册教材的内容结构和知识整合。

根据课程标准和所用教材的特点,我提出以下教学建议,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造性的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教学过程要体现探索性。首先我提倡运用手抄报辅助教学法。在学习完一个单元之后,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用手抄报的形式进行梳理整合,在此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并掌握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手抄报辅助教学的优点是:提高学生总结知识的积极性,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层次的巩固,此外,可以将学生精心制作的手抄报保存起来,作为日后教学的资源。其次,教材中编排的很多情境图因生活环境或教学条件所限无法更好地展示,一些数学活动也无法开展。因此,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教学条件对教材进行增添、删减、调整、置换,不被教材束缚了手脚。做到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我在教学时,考虑到前后知识的连续性,自己调整教材章节的编排顺序,将第四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与第六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串联在一起,将原本的第五章放在后边,对教材进行了置换,有利于学生学习小数的连贯性,便于对小数的学习与理解。另外,我还开发了课程资源,将平时收集到的趣味数学、实践天地带进课堂,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同时使学生了解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关于第二个建议,我认为学生应该是主体,教学理论应该联系实际,充分利用主题图,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我在教授新课之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自由提出问题,而不是直接告知学生例题的问题是什么,通过解答学生的问题学习新知识。例如在第一章四则运算中,通过“冰天雪地”这幅主题图学习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可以由学生自由发问,这样做可以使学生意识到数学的作用并对解决数学问题产生一定的积极性。关于第三条建议,尊重个性差异:教学中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面向全体学生:教师 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切实的帮助;合理有效地使用教学方法与手段。最后我认为应该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索与交流,提倡学生在做中学。

根据课程标准和所用教材的特点,对于教学评价,我认为应该从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两个方面做出评价。关于教师活动体现在根据重难点、疑点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设计实质性集体学习内容,用正确的数学术语进行学法指导,并渗透数学思想,培养能力。能采用质疑探究,小组交流,集体评价,作业自改互改,抽检等多种方法获得反馈,并及时给予适当的评价。溶入学习小组,进行个别辅导。紧扣目标设计尝试、实践和创新练习进行思维训练。能把握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关于学生活动,体现在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展示空间:独立阅读数学教材和用已有知识、方法解决新问题。投入学习的程度,它表现为:任何一个学生在所处的情况下发挥最大的潜力,用自己的方法,得到最少的帮助,达到同等的学习目标。对数学的热情程度:主要反映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否处于最佳心理(注意、认知、情感、意志)状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度:学生掌握知识的方式是否科学、合理,形成过程是否高效以及省时独立构建知识体的能力。解决身边疑难的能力:从生活中感知数学,收集整理信息中发现、抽象数学规律,用数学眼光观察、解答生活中实际问题。

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教学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乘法时,主题图出示的是一栋小高层,而小高层离我们农村的学生太远了,于是,我运用学生们手中的小楷本,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直观的进行教学,这就是活用数学教材资源。在教学小数时,我充分利用报刊上的数学资源,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报刊素材让学生加强对小数的感性认识,这就是拓展现实生活资源。我在教学中,经常利用数学故事感染学生,数学故事主要包括数学家的故事和数学小故事。数学家的故事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家成长时付出的辛勤劳动,并获得成功的启示,即要想获得成功,就得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开始,努力努力再努力,直到成功的彼岸。数学小故事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以及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自豪感。甚至还可以让学生以数学日记的形式自己编写数学小故事,既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就是开发阅读资源。

第二篇:一年级数学上册研说教材稿

一年级数学上册研说教材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们:大家好!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及相应教材从2012年秋季开始实施,我也从这时开始学习。要想把新课标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领悟透彻,对我而言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下面,我就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把自己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的理解与大家交流,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课标

一年级上册的课程目标可以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知识与技能方面:

·经历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20以内数的意义及常见的量;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准确进行运算。

·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认识物体的位置。·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数学思考方面:

·发展数感和空间观念。

·能对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问题解决方面:

·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情感态度方面:

·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

二、说教材

1、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共有9个单元:第一单元准备课、第二单元位置、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四单元认识图形

(一)、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第七单元认识钟表、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第9单元总复习。分别安排在三个板块中。

数与代数中有第一单元准备课,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第七单元认识钟表,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一共六个单元。要求:教学生写数字、初步建立“20以内数”的数感,培养符号意识,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认识整时钟。

图形与几何中有第二单元位置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共2个单元。要求: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能对简单几何体进行分类;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综合与实践中包括数学乐园和总复习共2个单元。要求: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2、教材特点

(一)素材丰富、更具感性。

(1)海量情景图。如:我们的校园,小猪小兔盖房子、农家乐、野生动物园、拔河比赛……这些富有儿童情趣的美丽画面,深深吸引着学生的眼球。里面包含的奇妙知识,更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紧贴于生活。一年级学生所感知的生活较窄,只有他们身边熟悉的、有趣的实物中选取学习素材,才易于他们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如:第12页第4题。说说下面的物品放在什么位置合适。这些物品在卧室里的摆放,学生是熟悉的。用数学语言上、下、左、右、前、后完整的叙述这些生活中熟悉的实物,有利于学生建立初步的位置概念。(3)丰富的活动。新教材不仅延续了原教材中的活动,如:涂色、连线、画图、摆学具等。新教材活动更丰富。如:第11页第3题。把附页中的小兔和乌龟贴在图中。看图讲故事。说说,谁在谁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再如:第12页第5题。从附页上剪下小动物图,按要求贴一贴。学生通过数学活动——“做”,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二)合理调整,更具理性。

1、内容调整

(1)新教材第一单元“准备课”,包括“数一数”“比多少”两部分内容。是由旧教材中的第一单元“数一数”和第二单元“比一比”中的“比多少”合并而成的。而原来第二单元“比一比”中的“比高矮”“比长短”属于测量内容被删去了。将“分类”调到一年级下册作为“统计”的教学内容。

(2)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因为一年级一开始有些知识需要用到上、下、左、右、前、后位置关系来教学,如果不系统的学,不利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所以这一改变更合理。而原来“位置 ”中的左右的相对性及用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则删去了。(3)“用数学”的例题增加了,如:79页例6,小丽排第10,小宇排第15,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再如:98页例6,我们领走了7个哨子,还剩下5个。原来有多少个哨子?这两题在原教材的练习中出现过,而非例题。学生生活经验有限,理解变通能力有限,所以练习时无从下手,稍有经验的老师都是自己作为补充例题讲解。所以新教材的这一变动更具理性。

(4)练习增加了,如:第三单元的1~5的认识和加减法,原教材是学习了1~5的认识和比大小,第几,分与合之后,安排了一个练习加减法之后安排了一个练习。0的认识之后安排了一个练习,共3个练习。而新教材每学完两个内容之后就安排了一个练习,而且增加了单元整理与复习。共5个练习,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及时巩固和理解知识

(5)新教材中10以内的减法表增加了减数是0的,还增加了差是0的,下面的提问也多了一问。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一是归纳整理得更完整。二是关于“0”的计算,学生最容易出错。表里增加这部分内容。可以强化学生对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的掌握。

2、难度调整。

(1)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

认识图形原来包括: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由于学生一下子接触的图形太多,认识辨别难度较大,不易掌握。因此现在本册先认识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再认识平面图形。

(2)只认识整时

“认识钟表”原来包括:认识整时和半时,由于半时的认识比较困难,本册只认识“整时”。

(三)突显方法,更显灵性。

(1)对比教学。如基数与序数的认识,原教材采用的是分开教学。而新教材是对比编排教学。同时习题的编排也加强了对比练习。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感悟数,如“3”既可以表示3个,也可以表示第3了。

(2)三段式教学。教为学,学为用。解决问题要有一定的方法和策略。新教材用三段式教学突出了学法指导。如:P98例6,让学生了解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所要经历的步骤,即:发现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教材一般用“知道了什么?”提示)——分析并解决(教材一般用“怎样解答?”提示)——对结果和解决的方法进行检验和回顾反思(教材一般用“解答正确吗?”提示)这样,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清晰的线索和步骤。又如:36页的活动,老师根据“知道了什么?”怎样搭呢?“谁搭得更高?“这三个步骤去组织教学。活动不仅是有序的。也是带有探索和思考的。还应该是有效的。从而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和乐趣。

(四)关注情感,更显个性。加减法表,原教材都是以完整的形态出示,但新教材先出示的表是完整的。再出示的表是一部分,要学生自己把表填完整,这就要求我们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整理的过程中发展能力,同时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又如:19页第5题,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1、2、3、4、5,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使他们在学数学的过程中更有个性。

3、编写体例

本册教材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无论是内容的选择还是呈现方式上都很好的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他不仅结合了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强调从学生以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其基本体例是:生活情境图引入——发现提出数学问题——自主合作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应用与拓展。同前几册一样,教材仍然在单元之前,安排一个大情境,引出后面的几个例题。每个例题的情境或是主题图的一个局部,或是主题图中某一情节的发展,使学生在一个比较完整的情境中学习不同的内容,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习兴趣。

4、立体式整合纵观分析小学阶段的学习以加减为例:一年级上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一年级下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二年级上100以内的加减法,二年级下万以内的加减法

(一)以及混合运算,三年级上万以内的加减法

(二),四年级上小数的加减,五年级下分数加减,整个体系体现了范围逐步扩展,能力不断提升,本册教材为整个小学数与代数这一知识体系的学习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同时为各个知识起了很好的衔接作用。

横向整合本册教材,数与代数的相关知识所占比例较大。本册书中有6个学习单元涵盖了这一内容。内容与内容之间环环相扣,结合的比较紧密。几大知识相互延伸,相互拓展有着紧密的联系。

三、说建议

1、教学建议

(一)在“懂”的基础上“学会”,提高数学“四基”能力。学生学习基本口算就是在头脑中构建一个“数学事实库”的过程,继而完成从构建事实到提取事实的转化。

(二)在“做”的过程中“思考”,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例如: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教学时,让学生随意摆弄手中学具,可摸、可滚、可推、可拍、可转……这时,学生会发现圆柱和球很容易滚动,球还可以在地上转动,而长方体、正方体不易滚动,只能推动,圆柱的上下两个面都是平面,侧面是曲面,球的表面是曲面。通过摆,搭,学生还知道两个平平的面搭在一起不容易倒塌,要想把球放稳,必须放在平平的面上,我们还可以通过蒙眼睛猜物体等一系列数学活动,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三)在学的过程中“养成”,培养数学学习习惯。

小学一年级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将受益终生。我个人认为要从“听、说、写、用”四个方面作持久的努力。

2、评价建议

过去我们有很多有效的评价方式,可以继续沿用。今天想说说新教材在每个单元及总复习学完后设置的过程性评价。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之中,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不是孤立的,这些方面的发展综合体现在数学学习过程之中。评价时应采取灵活的方式记录、保留和分析学生在不同方面的表现。例如:第一次出现“成长小档案”是在学完第二单元“位置”以后。我想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一是在学习上有哪些收获,感受自己知识和能力的成长;二是回味学习的乐趣,如: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有趣或印象深刻的事,能答出一条收获的学生,就在他书中的小档案里盖一朵小花,有几条就盖几朵,以此激励学生。课堂上没有发言的学生,听了同学的发言后,回家把自己的收获讲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来给你盖花。

3、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

生活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一旦这些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相融合,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开发教材中的主题图资源。(2)开发利用多媒体资源。

(3)开发利用社会、家庭方面的资源。(4)利用学生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用。

最后让我们为新课程改革祝福,更祝愿我们老师们与新课程同成长,与新教材共发展!

王磊 2013年9月

第三篇:幼儿园 研说稿

中班下艺术领域(表现与创造)研说教材

我研说的是明天版山东省幼儿园课程指导,中班下册艺术领域(表现与创造)。我的研说流程:说指南、说教材、说建议,说指南是说艺术领域中班年龄段学习与发展目标。说教材是说中班下册教材的编写特点、编写体例、内容结构和知识习惯和能力的整合。说建议是说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说指南 1.《指南》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特有方式。”马克思“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没有感受到美时,它是客观存在。花就是花,树就是树,山就是山而已,感受到它时,我们的看法、认识就通过对象反映出来了。感受到美是一个人的高级情感的发展,培养人美感的形成是艺术教育的目的。“表现”是将人的高级情感——内在的思想情感外显出来,通过艺术表现自我,体现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核心价值

中班艺术领域学习与发展目标:

(一)感受与欣赏

目标1 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

2.在欣赏自然界和生活环境中美的事物时,关注其色彩、形态等特征。3.喜欢倾听各种好听的声音,感知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等变化。

目标2 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

1.能够专心地观看自己喜欢的文艺演出或艺术品,有模仿和参与的愿望。2.欣赏艺术作品时会产生相应的联想和情绪反应。

(二)表现与创造

目标1 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

1.经常唱唱跳跳,喜欢参加歌唱、律动、舞蹈、表演等活动。2.喜欢用绘画、捏泥、手工制作等方式表现自己的所见所想。目标2 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

1.能用自然的、音量适中的声音基本准确地唱歌。

2.能通过即兴哼唱、即兴表演或给熟悉的歌曲编词来表达自己的心情。3.能用拍手、踏脚等身体动作或可敲击的物品敲打节拍和基本节奏。4.能运用绘画、手工制作等表现自己观察到或想象的事物。

二、说教材

本教材在充分把握和吸收这些目标的基础上,选择幼儿园课程的内容,本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关注生活。生活是幼儿园课程的目的。教材选取的内容和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例

如:《了不起的我》意在满足幼儿喜欢做事和探究的愿望,提高和增强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2、敬重文化。幼儿阶段是文化的关键期,让幼儿感受文化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功能。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关注民族文化,吸收积极向上的民间文化,例如《包粽子》,让幼儿通过传统节日去了解其风俗习惯、去感受现实的、可理解的、感性的文化。

3、倡导行动。行动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行动就是做事,在行动中学习就是做中学。例如《小飞机》幼儿在跳集体过程中感受参与集体舞的快乐。

4、鼓励表现。表现是幼儿的重要学习方式,表现促进幼儿各种表现技能的发展。例如《花门帘》中能用线绳、彩珠、亮片等材料创造性地做出各种不同的门帘,感受美得体验,并能向伙伴大胆介绍自己的创意作品,产生做事的成功感。在整个过程中幼儿的各种表现技能得到发展。

5、力求整合。幼儿的学习是整体性的,本教材采用主题课程就是力求整合不同学科内容之间的联系,努力促进幼儿不同领域的关联。例如《如果我能飞》在学习诗歌的同时练习听指令做动作,提高反应能力。

教材的编写体例:

1、表达编者写作意图的序言部分

2、呈现具体的教育活动的目录部分

3、依据纲要制定的年龄段经验

4、介绍本主题设计意图的主题导引部分

5、通过网络的方式呈现的主题网络图

6、包括环境创设、生活活动、家园联系、教学活动、区域活动的次主题活动。这样的编写体例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寓教育与生活游戏之中。

教材的内容结构:在教育过程中依据幼儿经验和学习兴趣与特点,灵活、综合的组织和安排各方面的教育内容,艺术领域课程的总体结构包括:小班上主题一《幼儿园真好》,小班下主题三《七彩乐园》,中班上主题五《落叶飘飘》,中班下主题二《春天来了》,大班上主题三《多彩的秋天》。大班下主题三《春天的聚会》

中班下册教材的总体结构包括八个主题,主题一《了不起的我》,主题二《神奇的翅膀》;主题三《春天来了》;主题四《寻找小秘密》;主题五《我的家乡》;主题六《夏天真有趣》。

其中属于艺术领域主题是主题五《我的家乡》,包括三个次主题次,次主题一《风光好》,次主题二《物产多》,次主题三《歌儿美》。

在本教材中培养幼儿表现与创作的教学活动有:《小小粉刷匠》、《四小天鹅舞》、《春天在哪里》、《画春天》、《快乐的小蜗牛》、《快板打起来》、《说唱济南》、《彩虹真美丽》。

本教材中培养幼儿表现与创作的区域活动有:《巧手粉刷》《问候歌》《我折的纸飞机》等多个活动。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所有活动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各领域之间有机联系,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知识习惯与能力的横向整合:在艺术教育活动中利用音乐:例如《报春》通过演唱歌曲,锻炼孩子对节奏的把握;《桃花开了》让幼儿先用油水分离法画桃花,再结合观察到的春天的特征进行添画创造性的表象桃花的不同形态在艺术教育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语

言,例如《小小一粒米》让幼儿在学会儿歌的基础上,讨论歌曲里唱了什么?一粒米是从哪里来的?小朋友吃饭时应该怎么做?。把艺术创作融入日常生活,利用午餐后的散步时间,让幼儿区花园里草地上走走,观察花儿小草发芽生长的过程。艺术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的教育。各领域各环节相互渗透,和谐发展。

知识习惯与能力的整合:本教材还注重同一领域之间的相互关联,我从中班上—中班下,对领域表现与创作进行纵向整合。中班下主题一《小小粉刷匠》练习根据歌词创编小粉刷匠工作时的动作,尝试替换部分歌词演唱。主题二《鸟儿乐园》初步尝试用毛笔简单绘画。主题五《包粽子》《制作拨浪鼓》尝试用缠绕、包裹、粘贴作何等方式制作粽子和玩具。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中班主要是让幼儿认识简单的艺术形式,培养孩子创作能力,以及在活动中合作意识。内容上不断提升,又相互联系。

三.说建议。教学建议

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和幼儿的学习特点,在培养幼儿表现与创作中我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1.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

 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放的材料、工具或物品,支持幼儿进行自主绘画、手工、唱歌、表演等艺术活动。

经常和幼儿一起唱歌、表演、绘画、制作,共同分享艺术活动的乐趣。

2.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如:

 欣赏和回应幼儿的哼哼唱唱、模仿表演等自发的艺术活动,赞赏他独特的表现方式。

在幼儿自主表达创作过程中,不做过多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在幼儿需要时候再给予具体的帮助。

了解并倾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或感受,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不简单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标准来评价。

展示幼儿的作品,鼓励幼儿用自己的作品或艺术品布置环境。

3、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如:

 鼓励幼儿在生活中仔细观察、体验,为艺术活动积累经验与素材。如,观察不同树种的形态、色彩等。

提供丰富的材料,如图书、照片、绘画或音乐作品等,让幼儿自主选择,用适宜自己表现的方式去模仿或创作,成人不做过多要求。

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与幼儿共同确定艺术表达表现的主题,引导幼儿围绕主题

展开想象,进行艺术表达。 肯定幼儿作品的优点,用表达自己感受的方式引导其提高。如,“你的画用了这么多红颜色,就像过年一样喜庆”、“你扮演的大灰狼声音真像,要是表情再凶一点就更好了”等。

适当的评价对教育活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评价建议:

纲要中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评价的,1、爱和关注是一切评价工作的出发点的落脚点,应伴随评价活动的整个过程。

2、注重评价标准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语言具体化。评价要做到内容上真实,形式上鼓励。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资源是课程赖以实施的重要条件,资源也是课程显现地方特色重要依据。有了丰富的资源,课程才可能是丰富多彩和生动活泼的,幼儿的学习才可能是行动的和发现的。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我利用:

幼儿、家长、园内玩具、自制玩具、为了让孩子开心,让家长放心,让我们共同努力。

我的研说到此结束,希望各位领导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第四篇: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研说教材稿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研说教材稿

一、说课标

1、课程基本理念有所改变。

[原文:“„„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现文:“„„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与十年前颁布的《课标》相比,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有所变化。现在的表述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其落脚点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不仅使学生懂得了知识,还懂得了基本思想,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磨练。这样一比较新《课标》有更深的意义和更广的内涵。

2、课程目标有所改变。

原课标表述为“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新课标表述为“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变“双基”为“四基”,即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增加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新课标还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上增加了“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现在的总目标在表述上更加明确、全面、清晰、更有利于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学生的评价。

3、一年级上册的课程目标可以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知识与技能方面:

·经历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20以内数的意义及常见的量;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准确进行运算。

·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认识物体的位置。·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方面:

·发展数感和空间观念。

·能对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问题解决方面:

·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方面:

·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

二、说教材

1、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共有9个单元:第一单元准备课、第二单元位置、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四单元认识图形

(一)、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第七单元认识钟表、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第9单元总复习。分别安排在三个板块中。

数与代数中有第一单元准备课,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第七单元认识钟表,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一共六个单元。要求:教学生写数字、初步建立“20以内数”的数感,培养符号意识,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认识整时钟。

图形与几何中有第二单元位置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共2个单元。要求: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能对简单几何体进行分类;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综合与实践中包括数学乐园和总复习共2个单元。要求: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2、教材特点。

(一)素材丰富。更具感性。

(1)海量情景图。如:我们的校园,小猪小兔盖房子、农家乐、野生动物园、拔河比赛……这些富有儿童情趣的美丽画面,深深吸引着学生的眼球。里面包含的奇妙知识,更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紧贴于生活。一年级学生所感知的生活较窄,只有他们身边熟悉的、有趣的实物中选取学习素材,才易于他们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如:第12页第4题。说说下面的物品放在什么位置合适。这些物品在卧室里的摆放,学生是熟悉的。用数学语言上、下、左、右、前、后完整的叙述这些生活中熟悉的实物,有利于学生建立初步的位置概念。

(3)丰富的活动。新教材不仅延续了原教材中的活动,如:涂色、连线、画图、摆学具等。新教材活动更丰富。如:第11页第3题。把附页中的小兔和乌龟贴在图中。看图讲故事。说说,谁在谁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再如:第12页第5题。从附页上剪下小动物图,按要求贴一贴。学生通过数学活动——“做”,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二)合理调整,更具理性。

1、内容调整

(1)新教材第一单元“准备课”,包括“数一数”“比多少”两部分内容。是由旧教材中的第一单元“数一数”和第二单元“比一比”中的“比多少”合并而成的。而原来第二单元“比一比”中的“比高矮”“比长短”属于测量内容被删去了。将“分类”调到一年级下册作为“统计”的教学内容。

(2)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因为一年级一开始有些知识需要用到上、下、左、右、前、后位置关系来教学,如果不系统的学,不利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所以这一改变更合理。而原来“位置 ”中的左右的相对性及用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则删去了。

(3)“用数学”的例题增加了,如:79页例6,小丽排第10,小宇排第15,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再如:98页例6,我们领走了7个哨子,还剩下5个。原来有多少个哨子?这两题在原教材的练习中出现过,而非例题。学生生活经验有限,理解变通能力有限,所以练习时无从下手,稍有经验的老师都是自己作为补充例题讲解。所以新教材的这一变动更具理性。

(4)练习增加了,如:第三单元的1~5的认识和加减法,原教材是学习了1~5的认识和比大小,第几,分与合之后,安排了一个练习加减法之后安排了一个练习。0的认识之后安排了一个练习,共3个练习。而新教材每学完两个内容之后就安排了一个练习,而且增加了单元整理与复习。共5个练习,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及时巩固和理解知识

(5)新教材中10以内的减法表增加了减数是0的,还增加了差是0的,下面的提问也多了一问。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一是归纳整理得更完整。二是关于“0”的计算,学生最容易出错。表里增加这部分内容。可以强化学生对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的掌握。

2、难度调整。

(1)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

认识图形原来包括: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由于学生一下子接触的图形太多,认识辨别难度较大,不易掌握。因此现在本册先认识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再认识平面图形。

(2)只认识整时

“认识钟表”原来包括:认识整时和半时,由于半时的认识比较困难,本册只认识“整时”。

(三)突显方法,更显灵性。

(1)对比教学。如基数与序数的认识,原教材采用的是分开教学。而新教材是对比编排教学。同时习题的编排也加强了对比练习。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感悟数,如“3”既可以表示3个,也可以表示第3了。

(2)三段式教学。教为学,学为用。解决问题要有一定的方法和策略。新教材用三段式教学突出了学法指导。如:P98例6,让学生了解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所要经历的步骤,即:发现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教材一般用“知道了什么?”提示)——分析并解决(教材一般用“怎样解答?”提示)——对结果和解决的方法进行检验和回顾反思(教材一般用“解答正确吗?”提示)这样,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清晰的线索和步骤。又如:36页的活动,老师根据“知道了什么?”怎样搭呢?“谁搭得更高?“这三个步骤去组织教学。活动不仅是有序的。也是带有探索和思考的。还应该是有效的。从而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和乐趣。

(3)“做”中学

如:第7页做一做的第1、2题。都是一一对应摆实物,感受多和少。第21页做一做第1、2题也是通过摆学具涂圆圈感受数的分与合。

又如:第35~36页认识图形,完全是通过组织活动、玩耍、拼图、搭建来感知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体的特征。

还有第9页把数学书放在语文书的下面,文具盒放在语文书的上面。

第11页把附页中的兔子和乌龟贴在图片中,再看图讲故事。

第12页从附页中剪下小动物图,按要求贴一贴。

都是在“做”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相互位置关系,形成初步的空间概念。

(四)关注情感,更显个性

加减法表,原教材都是以完整的形态出示,但新教材先出示的表是完整的。再出示的表是一部分,要学生自己把表填完整,这就要求我们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整理的过程中发展能力,同时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又如:19页第5题,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1、2、3、4、5,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使他们在学数学的过程中更有个性。

三、说建议

1、教学建议

(一)在“懂”的基础上“学会”,提高数学“四基”能力。

如:3+2,怎样算?为什么这样算?就这两个问题,很多人都不能做出解释。其实不难发现,我们往往脱口而出3加2等于5,我们的策略是“直接提取”,也就是说,3加2等于5,我们成人已经形成了“计算自动化”,在我们的头脑中已经有了现成的答案,我们可以迅速地从长期记忆中提取有关数学事实。那我们在一年级教学时,又是如何处理3+2的呢?一种常见的教法是借用“数的组成”想得数,即想:5可以分成3和2,3加2等于5。我们知道,在学习3+2=5之前,已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知晓3+2=5;我们也知道,有学生最初就是用“数手指”的方法数出来的,之后,又由数手指发展为“数数”,即接着3之后数两个数:

4、5,所以,3+2=5。这样的算法,我们也许觉得幼稚,但这样的算法,恰恰最接近加法的定义。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在算“3+2”时也都形成了“计算自动化”,3+2等于5,都储存于记忆中。这时,算法已经脱胎于算理。学生学习基本口算就是在头脑中构建一个“数学事实库”的过程,继而完成从构建事实到提取事实的转化。

(二)在“做”的过程中“思考”,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例如: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教学时,让学生随意摆弄手中学具,可摸、可滚、可推、可拍、可转„„这时,学生会发现圆柱和球很容易滚动,球还可以在地上转动,而长方体、正方体不易滚动,只能推动,圆柱的上下两个面都是平面,侧面是曲面,球的表面是曲面。通过摆,搭,学生还知道两个平平的面搭在一起不容易倒塌,要想把球放稳,必须放在平平的面上,我们还可以通过蒙眼睛猜物体等一系列数学活动,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三)在学的过程中“养成”,培养数学学习习惯。

小学一年级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将受益终生。我个人认为要从“听、说、写、用”四个方面作持久的努力。

听:要培养学生安静地、专注地、认真地听老师或同学讲话。说:举手发言,大胆地说,准确地说。

听和说密不可分,养成了良好的倾听和交流习惯,后续的合作学习才有了基础。写:书写姿势要正确,书写要规范。

用:会摆放收拾学具,会用数学工具,如:连线要用尺。

2、评价建议

过去我们有很多有效的评价方式,可以继续沿用。今天想说说新教材在每个单元及总复习学完后设置的过程性评价。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之中,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不是孤立的,这些方面的发展综合体现在数学学习过程之中。评价时应采取灵活的方式记录、保留和分析学生在不同方面的表现。例如:第一次出现“成长小档案”是在学完第二单元“位置”以后。我想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一是在学习上有哪些收获,感受自己知识和能力的成长;二是回味学习的乐趣,如: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有趣或印象深刻的事,能答出一条收获的学生,就在他书中的小档案里盖一朵小花,有几条就盖几朵,以此激励学生。课堂上没有发言的学生,听了同学的发言后,回家把自己的收获讲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来给你盖花。

最后让我们为新课程改革祝福,更祝愿我们老师们与新课程同成长,与新教材共发展!

第五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研说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研说

一、说课标

查阅《课标》和《教参》,我们很容易得到《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和本册教材的各单元目标:通读这些目标, 我寻找着“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理念。发现处处可见,看本册教材第一单元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第三单元“ 学会分析简单的数据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第四单元“认识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第八、九单元都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每个单元的目标无不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而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还能体会到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且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两个能力:即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通读这些目标,我寻找着课程目标与本册目标的联系与差别,看到了目标的层次性。从课程目标中的“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到本册的“掌握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一位小数加减法”,可谓是层层递进。同时我还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学习是“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过程。如在“数与代数”这块:首先是数的认识,数的大小,数的运算,数量的估计,再到用字母表示数,代数式及其运算,最后是方程、方程组、不等式、函数等。

通读这些目标,我不断地提醒自己,不要被《课标》的“四个维度”的表述所困惑,其实四个维度目标是一个有机整合体.例如: “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是“获得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具体化, “情感与态度”体现在学生体会到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只有体会到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才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保持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 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应该贯穿整个数学学习过程。

二、说教材

(一)主要内容:

大家知道,小学数学教材编排分为四大领域,“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本册共有9个单元,数与代数领域分为“数与计算”和“量与计量”。数与计算学习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量与计量认识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空间与图形领域学习位置与方向(认识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面积(认识面积单位及换算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统计与概率领域学习两种不同的条形统计图。综合与实践领域是通过数学广角来体现的,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对比其它几册教材,发现教材的全部内容都是按照这四块建构的,只是知识的学习逐步由易到难,每个板块的学习都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以“数的认识”为例:一上认识20以内的数,到了一下认识100以内的数,二下则是万以内数的认识,亿以内和以上的数则是四上认识的,在认识整数的同时还把分数的认识放在了三上,小数的认识放在了三下进行学习。并且这四个板块不是独立分割的,尤其是综合与实践它不仅包含了数与代数,还包含了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随着年级不断增高它们之间的联系越来越明显。

作为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资源,教材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那么我们使用的人教版教材是怎样诠释课标理念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的编写特点

(二)编写特点:

在注重课程目标整体实现的同时,不仅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本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笔算,培养数感。

①首先,教材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了教学步伐。本册与旧教材对比,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由17课时减少为13课时。例题从16个减少为9个。

②其次,自主探索算理,不再概括法则。以除法为例,不再以文字的形式写出:从最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而是强调在情境中理解,避免了机械记忆。同时在适当的时候,如整理与复习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来总结笔算的方法。

③其三,在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如在“植树节植树”的情境中,理解笔算除法,在“妈妈买一套书多少钱”的情境中,理解笔算乘法。这样,将计算时刻置于情境中,让学生深刻地理解,为什么要计算,知道在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方法进行计算更为合理。④最后,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在人们的生活中,其实估算比笔算更具有实用用价值,教材加大了估算力度,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教改理念。

2、注重实践,促进发展。

如在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的编排中,教材呈现的学校未注明是哪所学校,显然,是要学生到本校操场上学习辨认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的活动情境。再如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例1通过对一个超市四种品牌矿泉水上周销量进行统计,让学生了解一种新的统计图;接着引导学生对上述统计结果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下一步的进货计划,让学生经历“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考过程,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3、渗透方法,提高能力。

本套教材总体设想是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据此,本册教材数学广角单元安排了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教学。在解决问题单元里,教材设计了丰富多彩的现实素材,如体育锻炼、货物装车、公园购票、集体租船、收集数据等通过练习,使学生获得充分的解决问题经验,了解数学的广泛应用,从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其能力。

4、彰显魅力,激发兴趣。

本册教材不仅从数学教学内容的各个领域,为学生探索奇妙的数学世界提供了丰富素材;而且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了许多体现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数学史实等,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丰富多彩、充满魅力,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三)编写体例:

本册教材虽有四大特点,但与其它年级相比,其体例却有着固定的格式。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编排体例。每个单元的内容都是以主题图、正文、练习、阅读材料的形式出现。在正文里又由例题和做一做组成。

首先,会出现主题图:让人一目了然地获取主要信息。

其次,呈现例题:这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

最后,安排做一做和综合性练习: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这是课时的体例,如果涉及到单元的结尾,还会在最后,安排整理与复习:达到梳理知识的目的。

(四)内容结构立体整合:

横向联系:在图形与几何中各面积单位的换算和面积计算;统计图中求平均数;等量代换中,都可以看到数与代数的身影。总之,数与代数是其他几块知识的基础,反之,其他几块知识也可以检测数与计算知识的运用。

刚才说到的是整册书各知识点的横向联系,那每个知识点在整个小学阶段,是处于怎样的地位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纵向整合。选取计算为例。

纵向整合:大家不难发现小学阶段的计算是层层递进的。首先,整数加减法:是按一年级20以内、二年级100以内、三年级万以内的顺序。紧接着,乘除法:是按二年级表内、三年级两位数、四上三位数的顺序,最后过渡到,四下整数四则运算。到了五六年级,将整数的知识迁移到小数与分数的四则运算及负数中。本册计算教学的前期,学生已具备了1000以内加减法、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而本册的学习只是一个知识的迁移与拓展。为后续学习多位数乘法奠定一定的基础。

三、说建议

课标思想需要转化成教材理念,教材编排又需要靠教师转化具体的教学行为。接下来提供几点教学中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1、研究教材,用好课程资源

2、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3、引导探索,促进合作,重视评价

4、注重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下面我以第八单元解决问题为例加以说明:

教材呈现的是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学生在二年级学习时,已经会用表内乘、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简单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本单元提供的需要用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只是选材范围扩大了,提供的信息数据扩大了。此刻我们要做的就是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可结合具体内容,以学校举行运动会为教学活动主线:书本例题(教材99页)出示的是学生体操方阵,我们可改为运动会开幕式每班的学生方阵,这样运用现实资源、贴近学生生活。并在例题的教学中采取个人独立尝试、小组(或同桌)交流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收集、理解数学信息,发现、提出数学问题,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对于学生的阐述要给予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信心。然后以采访运动会400米跑冠军为线索,引出教材习题101页第1题;在开运动会的过程中编发通讯稿,将教材习题第102页第6题很自然融入到全课活动主线之中。最后将教材习题102页第5题用运动会队员合影及相册为情景作为结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及学生实际,灵活运用现行教材和学校资源,并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进行评价,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个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理解。新课程理念下,更提倡教师有自己的教学风格,但对教材的研读和感悟是第一步。只有品出了其中的内涵,悟出了其中的精髓,把握住了新课堂的脉搏,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的“再创造”,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高效!

下载数学研说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数学研说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下教材研说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材研说 一、课程总目标和本学段的课标要求 【课程总目标】 1、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智慧 3、培养......

    五下研说教材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研说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深入其境方知教材别有洞天,品尝其味才知教材魅力无限。今天我说的教材 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下面我将从纵横联系说......

    初一下研说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自临朐四中的高秀娟,我研说的内容是外研社英语七年级下册。我的研说流程从以下三个个方面进行研说:1.说课标2.说教材3.说建议。 第一,说课......

    教材研说学习心得

    人教版数学教材研说培训心得体会 2012年3月9日,我参加了教育局组织的中学数学人教版教材研说的培训,通过这次学习,我受益匪浅。3月9日在县教育局的精心组织下,在城关中学搭建的......

    教材研说稿(精选五篇)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研说稿 西关小学张丽 各位领导老师好!今天我研说的教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本册教材以丰富多彩的内容,深厚的人文底蕴,新颖活泼的呈现方式,富有......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研说教材稿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今天,我研说的教材是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我的研说流程,包括三部分: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

    研说教材演讲稿(修订版)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我是工业街小学的语文教师袁成渊。研说教材活动在我区已经开展一年多了,我们幸福地享受着活动过程中点点滴滴的喜悦,享受着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帮助、彼此......

    说课标说教材研说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长方体(一)》说课标说教材研说稿 作为教师,我们要高占位把握课标,立体式驾驭教材,下面我就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长方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