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研说教材稿

时间:2019-05-14 16:51: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研说教材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研说教材稿》。

第一篇: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研说教材稿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今天,我研说的教材是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我的研说流程,包括三部分: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并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具体阐述。

一年级处于第一学段,本学段的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了解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作图的技能。

3、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数学思考方面

1、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合适的量纲)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

2、在讨论简单物体性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简单的调查数据归类。

4、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解决方面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情感态度方面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同样从这四个方面做如下阐述: 知识与技能方面

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在对简单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数学思考方面

1、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初步形成数的概念;在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中,建立初步的符号感。

2、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通过算法

多样化,体会优化思想。

3、在认识几何体和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解决问题方面

1、能用2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同伴交流。

2、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2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3、在于同伴交流认数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合作意识。情感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初步喜欢学习数学,养成观察并提出问题的习惯。

2、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本册教学内容看课件即可。本册教材的编写体例和意图:

根据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除小单元外,每个单元都设计了几个有密切联系的信息窗(情境图),每个信息窗又是包含有多个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现形式是把这些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活动的情境贯穿起来,编排成“情境串”或“故事串”,从而引出一系列相对独立而又有着一定的逻辑联系的问题,形成了“问题串”。通过你说我讲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卡通问号的提出问题、问题口袋的解决问题、自主练习的训练完成每节课教学,我学会了吗?栏目,利用数学游戏、情境图呈现、实践和操作活动等形式,让学生了解自己对本单元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做出自我评价。丰收园栏目让学生初步的从四维目标的达成上全面评价自己,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的能力。综

合练习的设计,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数学练习活动中将复习与整理得到具体落实。

本册教材有以下几个特点:

1、选取的素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生动有趣。

例如,认识学生自己的素材—— “我换牙了”; 反映学校生活的素材——“快乐的校园”、“小小运动会” ;认识大自然的素材—— “海底世界”、“海鸥回来了”;反映家庭生活的素材 ——“妈妈的小帮手”; 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和游戏——“谁的手儿巧”、”有趣的游戏”;童话故事素材——“走进花果山”。

2、密切主题素材之间的联系,构成情景串;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问题串”。

3、构建开放的、具有一定思维跨度的“板块”编排方式,为教与学留有尽可能大的思维空间。

4、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材设计了“卡通问号”。把问号设计成卡通人的形象,以“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来引导学生。此外,为了保护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教材还设计了“问题口袋”,把不属于本节课解决的问题或难度较大、本节课解决不了的问题存入其中。在“自主练习”板块中,除有一定的基本练习外,还设计了许多“综合信息图”,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此外,教材还设立了“你知道吗”、“聪明小屋”等小栏目,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信息量,增长学生的智慧。

5、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6、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我对教材的原结构做了以下调整(整合):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结构特点,在教学时可以打乱教材顺序。把分类与比较,认识图形两部分知识放在第一模块教学,因为它们的学习都依赖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也便于实践,三、五单元是本套教材的重点,第三单元是10以内数的加减法,第五单元是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两者之间层层递进,因此,可以将这两个单元放在一个模块进行教学

与人教版教材比较,增加的内容有统计;后移的内容有认识钟表。知识和技能的立体式整合

1、纵向整合

2、横向整合

三、说建议: 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信息窗,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窗的作用,让学生从中提取可以利用的数学信息,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比如海底世界——数数,教材呈现的是学生感兴趣的海底世界的情景图。首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并提问: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他们有几个呢?这个时候,学生就会迫不及待的去数数了,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也会学得很投入。

2、突出实践性,加强亲身体验。比如学习了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后,可以布置回家帮妈妈整理衣柜的作业,再比如学习了第四单元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可以让学生利用学校、教室、家庭住房等周围环境亲自找一找,我们的身边哪里有这样的图形,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就在我

们的身边。

3、鼓励算法多样化,优化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是数学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空间,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评价建议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根据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评价建议,谈一下我的评价建议。

1、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教师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不仅可以发挥学生的潜能,同时也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情绪进行着调控。

学期一开始,我为每位学生准备了一个成长记录袋,记录袋中收录反应学习进步的重要资料。建立数学成长记录可以使学生感受自己的不断成长与进步。

2、考察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3、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要注意考察学生能否在教师指导下,从情境图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否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并能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

4、评价方式要多样化。

评价方式应尽快实现多样化。比如课堂观察、作业分析、课后访谈等。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及时捕捉课堂生成资源。

课堂是一个不断生成的教学,它更多地关注课堂生成的新情景、新内容、新方法、新过程,更多关注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化的生命活动。它不仅要看教师“教”的怎样,更要看学生“学”得怎样,甚至要从学生如何学这个基点来看教师是怎样教的。

2、巧用课堂错误资源。

每个学生都有分析、解决问题和创造的潜能,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的本能。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而学生犯错的过程就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是学生的权力。

3、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

一、学生日常游戏中的教学资源

二、校园生活中的教学资源

三、家庭生活中的教学资源

四、社会生活中的教学资源

4、开发数学文化资源。

经常给学生讲一些趣味数学、数学史和数学家的故事等,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益。

以上就是我研说教材的全过程。

第二篇:一年级数学上册研说教材稿

一年级数学上册研说教材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们:大家好!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及相应教材从2012年秋季开始实施,我也从这时开始学习。要想把新课标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领悟透彻,对我而言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下面,我就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把自己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的理解与大家交流,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课标

一年级上册的课程目标可以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知识与技能方面:

·经历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20以内数的意义及常见的量;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准确进行运算。

·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认识物体的位置。·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数学思考方面:

·发展数感和空间观念。

·能对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问题解决方面:

·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情感态度方面:

·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

二、说教材

1、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共有9个单元:第一单元准备课、第二单元位置、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四单元认识图形

(一)、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第七单元认识钟表、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第9单元总复习。分别安排在三个板块中。

数与代数中有第一单元准备课,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第七单元认识钟表,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一共六个单元。要求:教学生写数字、初步建立“20以内数”的数感,培养符号意识,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认识整时钟。

图形与几何中有第二单元位置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共2个单元。要求: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能对简单几何体进行分类;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综合与实践中包括数学乐园和总复习共2个单元。要求: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2、教材特点

(一)素材丰富、更具感性。

(1)海量情景图。如:我们的校园,小猪小兔盖房子、农家乐、野生动物园、拔河比赛……这些富有儿童情趣的美丽画面,深深吸引着学生的眼球。里面包含的奇妙知识,更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紧贴于生活。一年级学生所感知的生活较窄,只有他们身边熟悉的、有趣的实物中选取学习素材,才易于他们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如:第12页第4题。说说下面的物品放在什么位置合适。这些物品在卧室里的摆放,学生是熟悉的。用数学语言上、下、左、右、前、后完整的叙述这些生活中熟悉的实物,有利于学生建立初步的位置概念。(3)丰富的活动。新教材不仅延续了原教材中的活动,如:涂色、连线、画图、摆学具等。新教材活动更丰富。如:第11页第3题。把附页中的小兔和乌龟贴在图中。看图讲故事。说说,谁在谁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再如:第12页第5题。从附页上剪下小动物图,按要求贴一贴。学生通过数学活动——“做”,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二)合理调整,更具理性。

1、内容调整

(1)新教材第一单元“准备课”,包括“数一数”“比多少”两部分内容。是由旧教材中的第一单元“数一数”和第二单元“比一比”中的“比多少”合并而成的。而原来第二单元“比一比”中的“比高矮”“比长短”属于测量内容被删去了。将“分类”调到一年级下册作为“统计”的教学内容。

(2)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因为一年级一开始有些知识需要用到上、下、左、右、前、后位置关系来教学,如果不系统的学,不利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所以这一改变更合理。而原来“位置 ”中的左右的相对性及用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则删去了。(3)“用数学”的例题增加了,如:79页例6,小丽排第10,小宇排第15,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再如:98页例6,我们领走了7个哨子,还剩下5个。原来有多少个哨子?这两题在原教材的练习中出现过,而非例题。学生生活经验有限,理解变通能力有限,所以练习时无从下手,稍有经验的老师都是自己作为补充例题讲解。所以新教材的这一变动更具理性。

(4)练习增加了,如:第三单元的1~5的认识和加减法,原教材是学习了1~5的认识和比大小,第几,分与合之后,安排了一个练习加减法之后安排了一个练习。0的认识之后安排了一个练习,共3个练习。而新教材每学完两个内容之后就安排了一个练习,而且增加了单元整理与复习。共5个练习,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及时巩固和理解知识

(5)新教材中10以内的减法表增加了减数是0的,还增加了差是0的,下面的提问也多了一问。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一是归纳整理得更完整。二是关于“0”的计算,学生最容易出错。表里增加这部分内容。可以强化学生对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的掌握。

2、难度调整。

(1)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

认识图形原来包括: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由于学生一下子接触的图形太多,认识辨别难度较大,不易掌握。因此现在本册先认识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再认识平面图形。

(2)只认识整时

“认识钟表”原来包括:认识整时和半时,由于半时的认识比较困难,本册只认识“整时”。

(三)突显方法,更显灵性。

(1)对比教学。如基数与序数的认识,原教材采用的是分开教学。而新教材是对比编排教学。同时习题的编排也加强了对比练习。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感悟数,如“3”既可以表示3个,也可以表示第3了。

(2)三段式教学。教为学,学为用。解决问题要有一定的方法和策略。新教材用三段式教学突出了学法指导。如:P98例6,让学生了解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所要经历的步骤,即:发现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教材一般用“知道了什么?”提示)——分析并解决(教材一般用“怎样解答?”提示)——对结果和解决的方法进行检验和回顾反思(教材一般用“解答正确吗?”提示)这样,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清晰的线索和步骤。又如:36页的活动,老师根据“知道了什么?”怎样搭呢?“谁搭得更高?“这三个步骤去组织教学。活动不仅是有序的。也是带有探索和思考的。还应该是有效的。从而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和乐趣。

(四)关注情感,更显个性。加减法表,原教材都是以完整的形态出示,但新教材先出示的表是完整的。再出示的表是一部分,要学生自己把表填完整,这就要求我们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整理的过程中发展能力,同时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又如:19页第5题,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1、2、3、4、5,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使他们在学数学的过程中更有个性。

3、编写体例

本册教材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无论是内容的选择还是呈现方式上都很好的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他不仅结合了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强调从学生以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其基本体例是:生活情境图引入——发现提出数学问题——自主合作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应用与拓展。同前几册一样,教材仍然在单元之前,安排一个大情境,引出后面的几个例题。每个例题的情境或是主题图的一个局部,或是主题图中某一情节的发展,使学生在一个比较完整的情境中学习不同的内容,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习兴趣。

4、立体式整合纵观分析小学阶段的学习以加减为例:一年级上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一年级下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二年级上100以内的加减法,二年级下万以内的加减法

(一)以及混合运算,三年级上万以内的加减法

(二),四年级上小数的加减,五年级下分数加减,整个体系体现了范围逐步扩展,能力不断提升,本册教材为整个小学数与代数这一知识体系的学习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同时为各个知识起了很好的衔接作用。

横向整合本册教材,数与代数的相关知识所占比例较大。本册书中有6个学习单元涵盖了这一内容。内容与内容之间环环相扣,结合的比较紧密。几大知识相互延伸,相互拓展有着紧密的联系。

三、说建议

1、教学建议

(一)在“懂”的基础上“学会”,提高数学“四基”能力。学生学习基本口算就是在头脑中构建一个“数学事实库”的过程,继而完成从构建事实到提取事实的转化。

(二)在“做”的过程中“思考”,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例如: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教学时,让学生随意摆弄手中学具,可摸、可滚、可推、可拍、可转……这时,学生会发现圆柱和球很容易滚动,球还可以在地上转动,而长方体、正方体不易滚动,只能推动,圆柱的上下两个面都是平面,侧面是曲面,球的表面是曲面。通过摆,搭,学生还知道两个平平的面搭在一起不容易倒塌,要想把球放稳,必须放在平平的面上,我们还可以通过蒙眼睛猜物体等一系列数学活动,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三)在学的过程中“养成”,培养数学学习习惯。

小学一年级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将受益终生。我个人认为要从“听、说、写、用”四个方面作持久的努力。

2、评价建议

过去我们有很多有效的评价方式,可以继续沿用。今天想说说新教材在每个单元及总复习学完后设置的过程性评价。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之中,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不是孤立的,这些方面的发展综合体现在数学学习过程之中。评价时应采取灵活的方式记录、保留和分析学生在不同方面的表现。例如:第一次出现“成长小档案”是在学完第二单元“位置”以后。我想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一是在学习上有哪些收获,感受自己知识和能力的成长;二是回味学习的乐趣,如: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有趣或印象深刻的事,能答出一条收获的学生,就在他书中的小档案里盖一朵小花,有几条就盖几朵,以此激励学生。课堂上没有发言的学生,听了同学的发言后,回家把自己的收获讲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来给你盖花。

3、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

生活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一旦这些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相融合,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开发教材中的主题图资源。(2)开发利用多媒体资源。

(3)开发利用社会、家庭方面的资源。(4)利用学生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用。

最后让我们为新课程改革祝福,更祝愿我们老师们与新课程同成长,与新教材共发展!

王磊 2013年9月

第三篇: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研说教材稿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研说教材稿

一、说课标

1、课程基本理念有所改变。

[原文:“„„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现文:“„„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与十年前颁布的《课标》相比,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有所变化。现在的表述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其落脚点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不仅使学生懂得了知识,还懂得了基本思想,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磨练。这样一比较新《课标》有更深的意义和更广的内涵。

2、课程目标有所改变。

原课标表述为“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新课标表述为“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变“双基”为“四基”,即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增加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新课标还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上增加了“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现在的总目标在表述上更加明确、全面、清晰、更有利于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学生的评价。

3、一年级上册的课程目标可以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知识与技能方面:

·经历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20以内数的意义及常见的量;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准确进行运算。

·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认识物体的位置。·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方面:

·发展数感和空间观念。

·能对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问题解决方面:

·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方面:

·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

二、说教材

1、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共有9个单元:第一单元准备课、第二单元位置、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四单元认识图形

(一)、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第七单元认识钟表、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第9单元总复习。分别安排在三个板块中。

数与代数中有第一单元准备课,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第七单元认识钟表,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一共六个单元。要求:教学生写数字、初步建立“20以内数”的数感,培养符号意识,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认识整时钟。

图形与几何中有第二单元位置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共2个单元。要求: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能对简单几何体进行分类;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综合与实践中包括数学乐园和总复习共2个单元。要求: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2、教材特点。

(一)素材丰富。更具感性。

(1)海量情景图。如:我们的校园,小猪小兔盖房子、农家乐、野生动物园、拔河比赛……这些富有儿童情趣的美丽画面,深深吸引着学生的眼球。里面包含的奇妙知识,更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紧贴于生活。一年级学生所感知的生活较窄,只有他们身边熟悉的、有趣的实物中选取学习素材,才易于他们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如:第12页第4题。说说下面的物品放在什么位置合适。这些物品在卧室里的摆放,学生是熟悉的。用数学语言上、下、左、右、前、后完整的叙述这些生活中熟悉的实物,有利于学生建立初步的位置概念。

(3)丰富的活动。新教材不仅延续了原教材中的活动,如:涂色、连线、画图、摆学具等。新教材活动更丰富。如:第11页第3题。把附页中的小兔和乌龟贴在图中。看图讲故事。说说,谁在谁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再如:第12页第5题。从附页上剪下小动物图,按要求贴一贴。学生通过数学活动——“做”,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二)合理调整,更具理性。

1、内容调整

(1)新教材第一单元“准备课”,包括“数一数”“比多少”两部分内容。是由旧教材中的第一单元“数一数”和第二单元“比一比”中的“比多少”合并而成的。而原来第二单元“比一比”中的“比高矮”“比长短”属于测量内容被删去了。将“分类”调到一年级下册作为“统计”的教学内容。

(2)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因为一年级一开始有些知识需要用到上、下、左、右、前、后位置关系来教学,如果不系统的学,不利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所以这一改变更合理。而原来“位置 ”中的左右的相对性及用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则删去了。

(3)“用数学”的例题增加了,如:79页例6,小丽排第10,小宇排第15,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再如:98页例6,我们领走了7个哨子,还剩下5个。原来有多少个哨子?这两题在原教材的练习中出现过,而非例题。学生生活经验有限,理解变通能力有限,所以练习时无从下手,稍有经验的老师都是自己作为补充例题讲解。所以新教材的这一变动更具理性。

(4)练习增加了,如:第三单元的1~5的认识和加减法,原教材是学习了1~5的认识和比大小,第几,分与合之后,安排了一个练习加减法之后安排了一个练习。0的认识之后安排了一个练习,共3个练习。而新教材每学完两个内容之后就安排了一个练习,而且增加了单元整理与复习。共5个练习,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及时巩固和理解知识

(5)新教材中10以内的减法表增加了减数是0的,还增加了差是0的,下面的提问也多了一问。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一是归纳整理得更完整。二是关于“0”的计算,学生最容易出错。表里增加这部分内容。可以强化学生对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的掌握。

2、难度调整。

(1)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

认识图形原来包括: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由于学生一下子接触的图形太多,认识辨别难度较大,不易掌握。因此现在本册先认识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再认识平面图形。

(2)只认识整时

“认识钟表”原来包括:认识整时和半时,由于半时的认识比较困难,本册只认识“整时”。

(三)突显方法,更显灵性。

(1)对比教学。如基数与序数的认识,原教材采用的是分开教学。而新教材是对比编排教学。同时习题的编排也加强了对比练习。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感悟数,如“3”既可以表示3个,也可以表示第3了。

(2)三段式教学。教为学,学为用。解决问题要有一定的方法和策略。新教材用三段式教学突出了学法指导。如:P98例6,让学生了解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所要经历的步骤,即:发现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教材一般用“知道了什么?”提示)——分析并解决(教材一般用“怎样解答?”提示)——对结果和解决的方法进行检验和回顾反思(教材一般用“解答正确吗?”提示)这样,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清晰的线索和步骤。又如:36页的活动,老师根据“知道了什么?”怎样搭呢?“谁搭得更高?“这三个步骤去组织教学。活动不仅是有序的。也是带有探索和思考的。还应该是有效的。从而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和乐趣。

(3)“做”中学

如:第7页做一做的第1、2题。都是一一对应摆实物,感受多和少。第21页做一做第1、2题也是通过摆学具涂圆圈感受数的分与合。

又如:第35~36页认识图形,完全是通过组织活动、玩耍、拼图、搭建来感知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体的特征。

还有第9页把数学书放在语文书的下面,文具盒放在语文书的上面。

第11页把附页中的兔子和乌龟贴在图片中,再看图讲故事。

第12页从附页中剪下小动物图,按要求贴一贴。

都是在“做”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相互位置关系,形成初步的空间概念。

(四)关注情感,更显个性

加减法表,原教材都是以完整的形态出示,但新教材先出示的表是完整的。再出示的表是一部分,要学生自己把表填完整,这就要求我们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整理的过程中发展能力,同时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又如:19页第5题,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1、2、3、4、5,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使他们在学数学的过程中更有个性。

三、说建议

1、教学建议

(一)在“懂”的基础上“学会”,提高数学“四基”能力。

如:3+2,怎样算?为什么这样算?就这两个问题,很多人都不能做出解释。其实不难发现,我们往往脱口而出3加2等于5,我们的策略是“直接提取”,也就是说,3加2等于5,我们成人已经形成了“计算自动化”,在我们的头脑中已经有了现成的答案,我们可以迅速地从长期记忆中提取有关数学事实。那我们在一年级教学时,又是如何处理3+2的呢?一种常见的教法是借用“数的组成”想得数,即想:5可以分成3和2,3加2等于5。我们知道,在学习3+2=5之前,已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知晓3+2=5;我们也知道,有学生最初就是用“数手指”的方法数出来的,之后,又由数手指发展为“数数”,即接着3之后数两个数:

4、5,所以,3+2=5。这样的算法,我们也许觉得幼稚,但这样的算法,恰恰最接近加法的定义。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在算“3+2”时也都形成了“计算自动化”,3+2等于5,都储存于记忆中。这时,算法已经脱胎于算理。学生学习基本口算就是在头脑中构建一个“数学事实库”的过程,继而完成从构建事实到提取事实的转化。

(二)在“做”的过程中“思考”,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例如: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教学时,让学生随意摆弄手中学具,可摸、可滚、可推、可拍、可转„„这时,学生会发现圆柱和球很容易滚动,球还可以在地上转动,而长方体、正方体不易滚动,只能推动,圆柱的上下两个面都是平面,侧面是曲面,球的表面是曲面。通过摆,搭,学生还知道两个平平的面搭在一起不容易倒塌,要想把球放稳,必须放在平平的面上,我们还可以通过蒙眼睛猜物体等一系列数学活动,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三)在学的过程中“养成”,培养数学学习习惯。

小学一年级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将受益终生。我个人认为要从“听、说、写、用”四个方面作持久的努力。

听:要培养学生安静地、专注地、认真地听老师或同学讲话。说:举手发言,大胆地说,准确地说。

听和说密不可分,养成了良好的倾听和交流习惯,后续的合作学习才有了基础。写:书写姿势要正确,书写要规范。

用:会摆放收拾学具,会用数学工具,如:连线要用尺。

2、评价建议

过去我们有很多有效的评价方式,可以继续沿用。今天想说说新教材在每个单元及总复习学完后设置的过程性评价。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之中,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不是孤立的,这些方面的发展综合体现在数学学习过程之中。评价时应采取灵活的方式记录、保留和分析学生在不同方面的表现。例如:第一次出现“成长小档案”是在学完第二单元“位置”以后。我想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一是在学习上有哪些收获,感受自己知识和能力的成长;二是回味学习的乐趣,如: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有趣或印象深刻的事,能答出一条收获的学生,就在他书中的小档案里盖一朵小花,有几条就盖几朵,以此激励学生。课堂上没有发言的学生,听了同学的发言后,回家把自己的收获讲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来给你盖花。

最后让我们为新课程改革祝福,更祝愿我们老师们与新课程同成长,与新教材共发展!

第四篇: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说稿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说稿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研说的教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下面我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对本册教材进行研说。首先,说课标。从本册教材内容标准方面: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四方面来说。

首先汉语拼音教学要求:

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2.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识字与写字的教学要求是: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2.认识常用汉字3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阅读的教学要求是: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口语交际的教学要求是: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3.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4.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其次,说教材。

我将从教材内容结构、编排体例,编写特点,知识和技能的立体式整合三方面进行研说。

首先

(一)教材内容结构和编排体例:

本册教科书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 地”“口语交际”几个部分。教材的开头是入学教育,用四幅图,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学习常规。然后是汉语拼音部分,共13课,在学习拼音的同时认识70个常用字。而后是识字

(一)、10篇课文、识字

(二)、又10篇课文。两个识字单元各4课,每课认字12—14个。20篇课文分作4个单元,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在每个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此外,全册设6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全册要求认识300个常用字,写其中100个笔画简单的字。

(二)编写特点: 1.综合性

教材采用多种方式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以便使初入学的儿童受到比较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不仅在汉语拼音、认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等方面打好基础,而且在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培养,从一开始就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例如,在汉语拼音阶段,适当出现短语、句子和儿歌,学生在学习拼音的同时认识部分汉字,把学拼音、识汉字、发展语言结合起来,不但增强了趣味性,及早获得成就感,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又如,在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设计了读读说说、读读画画、读读做做、读读演演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体现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以及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融合。2.科学性

汉语拼音、识字、阅读、口语交际的编排,都注意遵循儿童学习语文的规律。以认字和写字为例,要求认的字,都是最常见的、出现频率最高的;要求写的字,都是最常用的、最简单的。儿童最先认的字,是与他们的生活关系最密切的“爸、妈、我”。全册要求认识的400 个字,都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常用字。此外,识字的安排重视汉字本身的规律,采用象形字、会意字、看图识字、按事物归类识字等形式,使儿童在识字的同时了解汉字文化,认识身边的事物。要求写的 100个字,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独体到合体的顺序编排,每课只写3—4个字。结合写字指导,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汉字的笔画笔顺、间架结构,打好写字基础,使每个学生不仅能把字写对,而且能把字写好。3.时代性

这册教材大幅度更新内容,不仅面目一新,而且富有时代气息、人文色彩和情感因素。如,《我多想去看看》表现了少年儿童对祖国的热爱,《自己去吧》体现了对独生子女主动锻炼、大胆实践的企盼,《借生日》《平平搭积木》赞扬了儿童关爱他人、敬爱父母的美好心灵,《爷爷和小树》《小熊住山洞》蕴含着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教育因素。此外,有关计算机、自选商场等具有现代气息的内容,城市、农村、学校、家庭生活的内容,通过有趣的故事渗透科学常 识的内容,在教材中均有反映。4.趣味性

教材的各个部分都体现了主动学、玩中学的编排意图。例如,在儿童喜闻乐见的情境中学习拼音、认识汉字;在连、涂、画、拼、摆等游戏中,巩固知识,启迪心智,培养动手能力;在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大量采用“我会读”“我会写”“我会说”“我会画”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植自信。教材中安排的各种儿童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都有助于学生在游戏中、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学习。5.广泛适用性

本册教材内容兼顾城乡,难度适中,分量适当,为教师、学生留有拓展和创造的空间。在识字方面,采取种种方式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主动认字,如,在语文园地中鼓励学生认姓氏字、牌匾字,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认记身边的汉字,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又如,本 册最后编排了两课连环画形式的课文《雪孩子》和《小熊住山洞》,每课有少量生字,但全文不注拼音,教师可鼓励学生借助图画或通过其他方式认读生字,读通课文,在自己认字和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获得自学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三)知识和技能的立体式整合。

1.横向整合,教材采用多种方式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以便使初入的儿童得到比较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在教材中,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等各个方面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被有计划地安排在一个有机的整体里面。以汉语拼音部分为例,汉语拼音的每一课都安排了意境优美的情境图,随情境图的内容出现相应的音节、词语或句子、儿歌。如dtnl一课,出现的词语是马、兔、大米、土地,这几个词语不但起着巩固音节、引导识字的作用,而且孕含着一个故事情节,孩子通过观察画面,可以自己发挥想象,编故事,讲故事。这样,学生在学习拼音的同时认识汉字,把学拼音、识字、积累词语、发展语言等诸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从兔子乐于助人的行为中获得品德修养方面的教益。又如,练习设计体现了语文综合性的特征,设计了读读说说、读读画画、读读做做、读读演演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体现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融合沟通。孩子从初入学就受到这样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对他今后语文知识的获得、语文能力的提高,以及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2.纵向整合。本册教材目标的制定,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以汉语拼音为例。本册教材对汉语拼音的要求是: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并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到了一年级下学期,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认识大写字母,能用音序检字法查字典的要求。

在以后学段的语文学习,继续依靠汉语拼音,以形成独立的识字能力。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目标设计的整体性,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最后,说建议。

(一)教学建议: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及低年级儿童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特点,建议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使用“情境教学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使学生精神的集中与轻松愉快的体验并存于课堂中,构建开放、富有活力的“快乐课堂”。

我以“情境教学”为主线,介绍一下我对本册教材内容的教学建议及评价建议。其中,我会着重讲一下我在阅读情境教学中的一些建议和做法,还请各位多多指教。

首先,入学教育,建议教学时,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将观察图画与参观校园、讲述感受结合起来,指导学生认识校园,了解学校常规,熟悉校园周边环境。对读书、写字姿势的指导,可以让学生模仿图画中的小学生并在以后的长期教学活动中,不断督促检查,常常提醒,注意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汉语拼音,建议创设童话情境,教学过程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增强课堂趣味性。识字写字教学

识字教学建议在情境中识字;鼓励生活中识字;并教给多种识字方法;注意加强巩固。

写字教学,建议通过形象直观的语言描述和动作体验对写字笔画、结构进行指导。例如对笔画“撇和捺”的指导,可以形象的将撇和捺比喻为人体的胳膊,在书写这两个笔画的时候,要像我们人体的胳膊一样自然的舒展开,不然看起来就会别扭,孩子们通过夸张的缩胳膊、耸肩,愉快的体验到了,对笔画的正确书写。

此外,应重视写字习惯的培养,为激励学生写好字,可以定期举行书写比赛。

阅读教学。

建议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孩子们在入情入境的充分阅读实践中,自悟自得,并享受审美乐趣。

第五篇:青岛研课标说教材演说稿

小学科学研课标说教材演说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的教师曹丽欢,今天我研课标说教材的内容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下面我将从课标、教材、建议三个方面进行研说,说课标包括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说教材包括教材的编写特点,编写体例,内容结构以及知识与技能的立体式整合,说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课标

(一)课程目标

1、首先说课程总目标,是从三方面进行描述的:1)科学知识,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2)科学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逐步学会科学的看问题想问题。3)情感态度价值观,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数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积极参与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2、课程分目标,也是从三方面描述的,1)科学探究,课标总共提出了八条,总的归纳为学生要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2)情感态度价值观,课标共提出六条,总的归纳为学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要乐于探究,乐于合作与交流,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3)科学知识,课标共提出四条,对于光这章,总的归纳为学习物质世界中浅显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与研究方法,并能尝试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二)内容标准

下面说内容标准,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这章的知识属于物质世界中的能量表现形式

1、在科学概念方面,1)要求学生掌握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的概念、影子的特点。2)掌握光的传播路线,光的反射以及反射原理的应用。3)了解凹面镜和凸透镜的聚光原理,物体的吸热本领与什么有关。4)太阳能热水器的结构和原理。

2、科学探究方面,1)学会探究影子产生的条件。2)会观察和总结一天中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3)学会物体升温的快慢与什么有关。4)学会制作简易的潜望镜和太阳能热水器。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1)形成对光研究的兴趣。2)认识到数据的重要性。3)认识到自然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和规律的。

二、说教材

(一)编写特点 科学课程最常用的两个版本的教材,人教版和教科版,人教版和教科版教材的编写具有一定的共同点,我归纳为了四条:

1、都以探究学习为主,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都发展趣味学习,培养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3、提倡自主学习,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

4、引入拓展内容,增加学生学习的空间。我县统一采用的是教科版教材,光这章在教科版教材的五年级上册,在人教版教材的四年级下册,教科版教材与人教版教材相比有了一些突出的特点,内容上更加丰富,更具有时代意义。把内容由四节扩展到八节,教科版教材结构的编写更具趣味性和贴近生活。比如教科书新增一些人物对话,引发学生的思考。书中增加了更多举例图片,比如在讲运用光的反射原理时,书中给学生举出了汽车的倒车镜,医生带的额镜,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直观。对于某些知识的研究,鼓励学生到教室外实验,增强了教学的开放性。教科版教材更加注重学生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比如,在第六节中,要求学生将物体的颜色和吸热本领所得的实验数据绘制成一张图表,提升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此外还增加了很多动手制作的活动,比如本章的制作简易潜望镜和太阳能热水器。一方面学生对它们的结构和原理理解的更加形象直观,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编写体例

接下来说教材的编写体例,首先说单元体例,教科版教材和人教版教材在每个单元的前面都设有一个单元主题图,随后有一个单元导语,这两张图片分别是教科版和人教版教材的单元主题图,当然它们的作用都是一样的,把学生带入本单元将要学习的情境。这两张图片分别是教科版和人教版教材的单元导语,单元导语告诉学生在情境中我们将要学习哪些知识解决哪些问题,从整体上对本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认识。两个版本不同的是教科版教材在每个单元的最后有一个资料库,补充一些相关的课外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

下面说分课体例,教科版教材每一课的编写,尤其是探究课,都遵循一条主线,即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制定实验方案-实验探究-分析总结拓展。比如“光是怎样传播的”这课中开头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提出光是怎样传播的?然后人物对话,光是直直往前照吗?光向四面八方射出,像什么呢?然后学生制定实验计划,进行实验探索,最后得出结论知识拓展。人教版教材的分课体例也是先提出问题,然后以活动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得出结论,有的课在探究活动后还设有小小阅览室、拓展活动,目的也是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此外两个版本的教材都运用了大量的图片和表格,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三)内容结构

下面说五年级上册光这章的内容结构,光这章总共分为八节,第一节光和影这一节的知识点包括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的概念,影子的特点。第二节阳光下的影子,学生通过观察一天中铅笔影子的变化,总结出一天中影子的变化规律。第三节光是怎样传播的,通过实验观察光的传播路线,由光沿直线传播,解释影子是怎样产生的。第四节,光的反射,认识光的反射现象,以及运用光的反射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第五节光和热,了解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以及凸透镜与凹面镜的聚光原理。第六节,通过实验探究物体的颜色与吸热关系以及直射、斜射与物体吸热的关系。第七节做个太阳能热水器,主要是了解太阳能热水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第八节,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注意评价时的注意事项。

(四)知识与技能的立体式整合

首先说纵向整合,科学知识分为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大领域,光这章属于物质世界中能量的表现形式这部分内容,从三年级的磁铁开始,到四年级上册的声音,下册的电,以及五年级上册的光与下册的热,六年级的能量。一直贯穿着这条学习主线,都属于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五年级上册的光与下册的热也有一定的联系,光能产生热量,这是光这部分内容在整个学段中的纵向整合。

横向整合,在光这一章,第一到四课研究光的传播特点,研究光的传播特点从观察光和影的关系开始,包括第一课“光和影”,第二课“阳光下的影子”,因为影子的产生和其特点正好反映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推测和验证光的传播特点,即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然后回过头去解释影子的成因。光的反射是第三课的延续,光的传播特点还包括光遇到传播物体会反射,这是前四课在横向上的一个联系。第五课是在第一课学习光源的基础上,探究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第六课“怎样得到更多的光与热”这一课紧接上一课的内容,研究光的强弱与热的关系。第七八课,是本章所学知识的一个应用,在前面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设计,制作,评价,改进学生们的太阳能热水器。三、说建议

(一)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先说课标建议,课标共提出了七条教学建议,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使每一节课成为聚沙成塔的沙,滴水穿石的水。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要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学习活动。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教育强调,以学生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

4、让探究成为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科学探究活动应掌握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更广阔天地。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创造性地驾驭课堂。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为今天的教学开阔了新的视野,在一切有条件的地方,科学课程的教学应尽可能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比如说各种音像资源、计算机软件、网络等。

为了全方面的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教学方面,我也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例如:

1、探究教学,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探究中来,比如本单元研究光的传播路线,光的反射等实验中,一定要让学生亲手实验,让学生在做中学,把学习变成一件轻松的事情。

2、游戏教学,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影子产生的条件时,让学生在讲台上玩手影游戏,在玩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就能体会到影子产生的条件。

3、学生活动,教学过程中遇到一些动手操作的活动,要积极组织学生实践,在本章有两个实践活动,制作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和潜望镜,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开放教学,需要在室外做的实验,比如本章观察一天中影子的变化规律,要给学生创造条件实验,不要把学生只局限于教室内。

5、讨论教学,在遇到某些问题或分析实验数据时,组织学生讨论,各抒己见,取长补短。

6、信息搜集,每学完一节后鼓励学生搜集与之相关的科学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7、运用多媒体技术,比如上课使用多媒体课件,以及教学视频,在本单元讲影子产生的条件时给学生播放一小段皮影戏等,让学生感受影子产生的条件,多媒体给农村孩子带来了一个新的视野,增大了课堂容量,对一些知识的理解更加形象直观。

(二)评价建议

首先说教材的评价建议,课标从三方面进行描述的,1、充分明确评价的目的,科学课程的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

2、准确把握评价的内容,科学课程从三方面对学生评价,科学探究方面应重点评价学生动手动脑“做”科学的兴趣、技能、思维水平和活动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重点评价小学生科学学习的态度。

3、灵活运用评价方法,充分利用所有正常的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全面反映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明确评价的目的,发挥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公平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全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具体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评价方式如下:评价方法上,我采用教师评价,我校通过学生的过程性评分记录表和学生成长记录,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秀表现,促进学生进步。学生自评,主要是上完一节课,学生通过填写自我评价表,对自己一堂课的表现做出总结。学生互评,在学习完一单元后,我会组织小组实验技能测试及书面考试,小组之间互相评价,给每个小组几颗星,然后张榜表扬。此外还有家长评价,主要是家长在对学生在家的表现作出评价,然后和老师形成一个很好的互相交流的平台,比如说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有家长和老师的共同评价。评价的内容上,我从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科学知识方面,主要是通过学生之间拿笔记本互相提问以及考试的形式进行评价,科学探究方面,通过对学生撰写的实验报告和实验技能测试以及一张科学探究评价表来评价。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一张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表看谁得的果子多,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为了使小学生的科学学习具有广阔的智力背景,科学教育不能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必须利用与开发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新课标提出了三方面的内容

1、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家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3、社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具体我校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如下:首先是利用好课程资源如科学教材、科学光盘、科学读物,这是最基本的科学资料。其次就是开发利用好学校的资源,比如说实验室、图书馆、校园环境、学校设施要给学生尽量多的创造机会,组织学习。此外教师丰富的阅历也是一种无形的资源,教师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还有家庭资源,包括家庭的藏书、学生玩的玩具,比如说万花筒,都和本章的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家长的丰富阅历,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无形的学习资源。社区资源,充分利用学校周围的环境,让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其次就是网络资源,学生上网查询问题,观看一些科教视频,扩大知识面,全方面的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让我们结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认知水平,深入学习课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努力打造优质高效课堂,给学生科学的眼睛、拓学生科学的思维、筑学生科学的理念、树学生科学的态度、赋学生科学的灵魂„„是本学科贯彻始终的教学宗旨!也是我作为一名科学教师的终身追求!

下载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研说教材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研说教材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研说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研说 韩英喜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就《教科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结合学科课程标准及学段目标谈谈我的理解。 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教材研说(精选多篇)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材研说 南湾子中心校 刘艳飞 各位领导老师好!今天我向大家汇报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树及教材研说。 一.说课标 1、《语......

    一年级数学下册说教材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解读教材分析:教材概貌教学目标编写意图教学建议一.教学内容结构量的计量(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第七单元:认识时间)数的计算(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研说稿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研说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研说的教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下面我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对本册教材进行研说。 首先,说课标。......

    七下教材研说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材研说 一、课程总目标和本学段的课标要求 【课程总目标】 1、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智慧 3、培养......

    五下研说教材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研说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深入其境方知教材别有洞天,品尝其味才知教材魅力无限。今天我说的教材 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下面我将从纵横联系说......

    教材研说学习心得

    人教版数学教材研说培训心得体会 2012年3月9日,我参加了教育局组织的中学数学人教版教材研说的培训,通过这次学习,我受益匪浅。3月9日在县教育局的精心组织下,在城关中学搭建的......

    教材研说稿(精选五篇)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研说稿 西关小学张丽 各位领导老师好!今天我研说的教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本册教材以丰富多彩的内容,深厚的人文底蕴,新颖活泼的呈现方式,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