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德育案例分析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
(一)一、基本情况
李思甜是一位四年级的学生,她性格内向,平时不愿意跟同学们打交道。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面对激烈的竞争,同学们的嘲笑她觉得自己这儿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缺乏竞争勇气和承受能力,导致自信心的缺乏。在班里是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一提考试就没精神。如何帮助她增强自信心,走出这个阴影呢?
二、案例分析
1.个人因素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她性
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上课听讲不太认真,容易走神,老师课后布置的预习和复习工作不能有序进行,课外作业也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长此以往,学习成绩便越来越不理想,每一次考试都很紧张,很担忧,考试对她来说,一次比一次害怕,一次比一次考得差,经历的挫折多了,失败也就多了,便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很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严重影响她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
李思甜的父母文化水平较低,对她的学习不能有力地指导,孩子过重的压力在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不安、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也会随之而来。
3.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尤其是学困生不够了解,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美,又会受到同学们的奚落和家长的不满。长此以往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就慢慢占了上风。
三、辅导策略
自信的缺失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生活、学习都有损害,那么究竟该如何引导学生增强自信,正确地评价自己呢?
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有进步要求的,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生。我也认为只要孩子智力正常,没有都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都的老师。为了去除李思甜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时间经常有意无意的找她闲谈,让她帮我抱作业本、发作业本,上
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她,发现她有所进步及时表扬,在上课时经常用眼神来鼓励她,还经常对同学说:“看,李思甜今天坐得真端正,听课非常认真!”“李思甜同学回答问题声音大了,能让我们听得清楚。”“李思甜同学……”渐渐的,李思甜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一次,我进行课堂巡视时,她主动冲我笑了。
2.家校沟通,促进自信。
李思甜自信心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因此,我经常与家长联系,详细地分析了李思甜在校的表现及其各种原因,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要为孩子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不管干什么,都要从中发现进步的地方,并马上夸奖她的闪光点,把家中得到的夸奖讲给老师和同学,把在学校得到的表扬告诉父母。在评价中,李思甜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增强了自信。
四、辅导效果
通过师生、家长的共同努力,李思甜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她的学习成绩在逐渐提高,上课能专心听讲,敢于举手发言且声音响亮,下课能主动与同学交往、做游戏,愿意参加各种活动,与班级、同学融为一体。家长也反映在家学习主动,喜欢把班级的事讲给父母听,主动帮家长做些家务。
五、结论
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缺乏自信,会产生自卑,不管自己有再多的不好之处,都不应该对自己失去信心,相信自己:我能行。只要对自己一直充满信心,就不会怕自卑。对于那些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我们要及时的给予更多的关爱,让她们感到:“我能行。”“我是最棒的。”
面对李思甜的改变,让我更加认识到激励的作用、集体的力量。因而,针对类似李思甜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老师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
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放大孩子的优点,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的心绪,正确的评价自己,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感受大家给她的善意,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各项活动的参与,使其自信自强。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
(二)一、基本情况介绍
赵某,男孩,五年级学生,两年前随父母从泰安老家来到这里。泰安人特别重男轻女:什么多子多福啊。由于他是男孩,加上他上面是两个姐姐,赵某自幼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百般呵护下长大,深受宠爱,被家人称为“小皇帝”,他要什么就有什么,什么事必须依他。加上离开了家乡,离开了特别宠爱他的爷爷奶奶,他的性格变得倔强,脾气暴躁,情绪不稳定,易冲动,自控能力差,意志较薄弱,一碰到挫折就爱发脾气。上课做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再加上本来动作就慢,导致作业经常不按时完成,成绩在班上倒数第一。
赵某的爸爸在开出租车,整天忙着
生意,妈妈在上十二个小时的班,加上又是个文盲,根本就没有时间照看孩子。一到双休日,孩子就像一匹野马,四处去玩。有时,一天到晚地找不到其人。他的父母这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可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当我与他的家长交谈时,家长无奈地向我诉苦:“这个孩子,我们也不知道如何管教,反正打也不是,骂也不是,只有靠你们老师了。”
二、个案分析
根据赵某同学的种种表现,我初步诊断为:自控力差,意志薄弱,学习习惯不好,行为习惯差,缺乏自信。这一切导致他不爱学习,学习成绩下降,经常无视上课纪律,行为散漫,随意讲话,而且他的这些不良行为还在日趋加剧。在他觉得这很“了不起”,有时,会引起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在他觉得这是为了引起别人注意。这是因为他离开了老家,得不到以前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宠爱,现在又被班上同学所排斥,这些情况造成了他对被接纳的需要或满足受
到了一定的压抑,使其心理严重失衡,渴求受人关注。因此,他想方设法引起别人的注意。这是由于他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无知所造成的。这也是他行为习惯不良的具体情况。
一个人的意志是用正确的道德观念克服个人不合理的欲望的决定性因素之
一。赵某他不能严格地约束自己的行为,注意力经常转移,这是自控能力差的表现。
上课不专心听,不愿意听,作业拖拉,不好好做,这是他失去学习兴趣之后所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
三、辅导方法和效果
1、消除顾忌,建立信任感
我想这个孩子的所作所为,主要是因为缺少“情感”,教师要多给他们爱抚。首先要用爱去融化他那颗冰凉的心,消除他的不良情绪。所以,我总是暗暗地注意他的行为,默默地走近他的身边,让他经常到我的身边来,帮我做一些小
事和谈一些日常的事务,让他觉得老师是他的朋友。
2、帮助提高,增强自信
①功课辅导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他对成绩还是挺在乎的。那是一次听算练习,20道题目他居然写对了18题,大大出乎我的预料,我表扬了他,他的脸上顿时充满了喜悦,而且一整天都很开心。可是他讨厌做作业,尤其是语文作业。一次拼音训练,他写得很差,我把他叫到办公室,帮他找到错误的原因。从那以后,我就经常针对他的薄弱环节加强辅导。同时,还特别安排一位拼音特好的学生坐在他的旁边。每学一课生字,都让他反复拼读,直到拼熟为止。终于,在以后的单元考试或作业中,看拼音写词语这类题目,能做到大部分写对。
②心理辅导
一次与家长的交谈中,我得知这个孩子经常不吃早饭,我就借晨间谈话之际,询问一些学生:“你们早上都吃些什
么?”学生都纷纷说出自己早上吃的是哪些。当问到他的时候,他脸上一阵红一阵白,结结巴巴说不出来。我趁机教育学生为什么要吃早饭?并警告他们:下次如有不吃早饭的同学,我就让他参加田径组,天天锻炼跑步,看看有没有力气跑?这样同学们都很赞成。同时,我还经常问他:今天你吃了什么?
当他值日生工作做得认真,就及时给予鼓励;当他主动帮助教师拿教具等则立即给予肯定。经常与家长沟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帮助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我就在班级学生面前表扬他,号召学生以他为榜样,并且勉励他继续坚持做下去。每当这时,他就表现出那种积极向上的表情,可以看出他有很强的愉悦感、满足感、成就感。
一段时间过去了,我发现他的脸蛋红润了,精神也好多了,人也变得开朗些了。
3、及时与家长沟通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及时与家
长沟通,要求家长不管有多忙,都要亲自到学校去接他,时常向我反映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和作业情况。让他们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好好照顾好孩子的生活,教育好孩子的言行,并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
看到孩子的点滴进步,家长也开始认识到了教育孩子的重要性。并且会经常向我了解孩子在校情况。
4、营造温暖的环境
每次发现他的点滴进步,我就会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表扬他,让全班同学改变对他的看法,愿意和他做朋友。他和同学的关系越来越融洽,朋友也越来越多。以前那种打骂、吵闹的恶作剧也逐渐少了,更多的时间放在学习上。
四、总结
对于缺少关爱等因素造成的问题学生,更应该为他们创设平等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的环境。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巨大。环境是改变儿童的重要因素,只有营造一个健
康、温馨的环境,才有可能使儿童走向健康之路。当然,由于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彻底改变的,它具有稳定的特性,要想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的。因此,对于每一个有问题的学生,绝不能轻易放弃,要了解其原因,多从心里的角度去分析,并给予真诚的指导和教育,不断地引导,让他健康地生活和成长。
第二篇:小学德育案例分析
小学德育工作案例
————坏孩子也会变成好孩子
以前我搞幼教工作对“德育为先”这个词从没真正领悟过,当我进入小学负责班主任工作一年以来,我才真正的体会到“德育为先”的真正内涵。我才明白德育应摆在教学之前。要想管理好一个班集体,首先就应该先了解每位孩子。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都有着自己不同的特征、值得大家去探讨。班级管理好了,这才是老师的成功。
当前经济在发展,时代不断在进步,父母离婚、父母外出打工,自然形成单亲孩子增多,给学校和班级管理带来了难管理的困难。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教育成长影响何等重要。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导致心理失衡。他们常常感到孤独、忧虑、失望,往往情绪低落,性情浮躁,性格孤僻。这种心态如不及时纠正,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的性格和心理变态,严重影响孩子各方面的发展。
一、学生的自然情况
姓名:小花(化名)性别:女 民族:彝族
年龄:九岁
三年级学生
二、该生存在的问题
学习无主动性,性格倔强、固执、懒惰。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自制能力差,没有责任感。处事爱冲动。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生活自理、自主能力较差。有依赖和惰性心理,最大特点就是爱拿家里钱和别人东西。
三、有关资料的调查
小花同学今年八岁,母亲生他时就死亡了。父亲在他一岁时,就外出打工,因做违法的事,被送进牢房里。他就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通过邻居采访,爷爷奶奶思想观念落后,嫌弃他是个女孩子。各方面关心不够,任他自己自由发展,使他有了情绪低落,性情浮躁,性格孤僻的表现,出了问题又缺乏责任感,表现出逆反心理。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事,多一点也不想做,没有毅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基础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处于下游。做了错事,不接受批评,不让人家说,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特别是他有个毛病:爱偷东西。经常在同学的座位间走来走去,看人家有什么好东西或是零花钱,顺手拿来。有一次班中一个学生捡到五元钱交给了我,我把钱放在粉笔盒里,等下一节课来时,钱不见了。当问大家是谁拿的,有同学就看见是他拿的。我就问他,他死活都不承认。我说有同学已经亲眼看到是你拿的,他还是不承认。当我看到他袜子里鼓鼓的时候,我就明白了一切,可是当我从他的袜子里拿出钱来的那一刻,他还是说不是我拿的,说着钱是爷爷拿给她的。我就说“马上给你的爷爷打电话,问问这是不是他拿给你的?”这回他更来劲了,在我面前又蹦又跳的不让我打电话,哭得更厉害了。我真是想发火,我也没有去理他,我就打通了他爷爷的电话,结果他爷爷说不是他拿给她的。我知道他又要撒谎了,问过我没有理他,我就回办公室了。就这样,一来二去,同学们都了解了他,谁也不跟他玩,他也没了朋友。在课堂上搞小动作,老师批评他,就坐好几秒钟,一会儿马上又开始捣蛋。更严重的是,有的时候与同学发生争吵会说用彝语乱说脏话骂人,再不就躺在地上耍赖,大声的哭,不管老师说什么她也不理。有时候真是又好笑又好气。她真的是无药可救了。我对他真的失去了信心,可是当我有时看到他写字认真的样子,看到每当他遇到不会的问题时,就真诚地问我的态度,我的心又软了,我想:“我还是要关心她,一定要改变她”。
四、个案分析
针对小花同学的个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他的个性问题主要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几个方面:
1、鉴于他从小几乎没人管教,缺乏一种必要的约束力,凡事随心所欲,加上家人又歧视她,使他生活在很松弛的生活状态中,这样容易出错事,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2、在班级里,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又缺乏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对较难的问题不愿意动脑筋,又不肯问别人,不懂装懂,长期发展下去,知识掌握不牢。就产生了自卑心理。认为反正我已经不行了,甘拜下风,自暴自弃,致使成绩下降,凡事总觉得自己对,对自己认识不清,出现情绪不稳定现象。
3、、我分析他和爷爷生活在一起,一般是没有零花钱的,也不买好吃的,因此他才会特别的贪吃,爱偷人的钱。
五、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1.根据小花的实际情况,我经常家访,改变爷爷奶奶歧视她的态度,与爷爷奶奶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使她改变了。
2.他经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
3.针对小花惰性强的缺点,激发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值日生工作他认真做,就给予鼓励;主动帮助教师拿教具等则给予肯定,经与家长沟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帮助爷爷奶奶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我则耐心帮助他建立起热爱生活的信心。
4、挖掘小花的闪光点,把他的优点和进步放大,让他重新找到自信,让她重新在其他孩子心中树立形象。(1)、小花是个很干净利索的孩子,每次的书桌检查,他都合格。因此,每一次我会在全班同学面前公布检查结果,并且为他贴小旗。当其他的孩子都难以相信这是小花做的时,他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喜悦。(2)、每次他的语文作业都很工整,虽然字不是写的带着什么笔体和笔锋,但却干干净净,工工整整的,可见他写字认真的态度。这时我还是不会吝啬我的表扬和鼓励,再贴一面小旗。当听到这些的时候,同学们会对他投去一些友好的目光,他的眼神也不再那么凶狠,也变得温和多了。
5、我营造一个平等、友爱、和谐的集体氛围。有了以上的基础,我开始将他融入班集体中。在班会上,我会告诉孩子们“我们是一个大集体,在这个集体里,我们每个人都是兄弟姐妹,我们应该互相关心、爱护,特别是更需要别人去关心的人,我们更要多地去帮助他,去理解他,我们应该学会宽容和谅解,因为当你去宽容和谅解别人的时候,同时你也得到了快乐。”“同学们说,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小花呢?”孩子们都对他的态度有所转变,由其是我们班的班长,她是个女孩,在班级中威信很高,当他在课间中,愿意接受小花,和他一起玩,并且她还告诉其他同学,“我们应该和他一起玩!”的时候,孩子们都愿意接受他了。我也常常告诉小花 “要想同学爱你,你首先爱同学,爱集体,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理会他人的感受,做事之前想想是否伤害了同学。”
6、我关心他的生活,帮助他学习,树立自信。我知道他和爷爷奶奶在一起,一般是没有零花钱的,也不买好吃的,因此他才会特别的贪吃,爱偷人的钱。所以有的时候我从家里带一些零食给他吃,或者买一些吃的给他,每当孩子们给我吃的时,我会给他一份,每一次我都会告诉他:“老师愿意和你一起分享食物,但老师不愿意看到你去偷别人的东西,没有咱就不吃,而不能偷。”有时候他还是会偷,但却一次比一次少了,因为每一次我都会给他上一堂思想教育课的。小花的作业总是不能完成,因为回家他就不写了,爷爷奶奶也管不了他。那我就让他在学校写作业,每天的作业他都写得很认真,每一次来问我题的时候,他的态度都很诚恳,回去都能及时地去改正错题,完成作业,这时我都不会忘记去表扬他、鼓励他,让他更加自信,而且他很聪明,每一次给他讲题,总是一点就透,有的时候没等我说完,他就说“老师我明白了。”回去马上就能写出答案。这使我更加坚信他是有优点的,还是值得我去改变他的。
六、教育效果
在这两期的了解和教育中,现在小花的爷爷奶奶思想观念不在强力了,小花各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学习态度有大的改善,虽然还存在一些小缺点,但比以前好多了。就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时能改变的,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小花现在不乱拿别人的东西,捡到东西还能主动交。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能坚持上满上好各门课程,成绩逐步提高。他对生活充满信心,冲动的事件减少了,值日主动、热心肯干,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任性、固执得以缓解,办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减弱,只是现在对较难的问题易放弃,缺乏坚强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较弱,对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我相信在我的努力帮助下他会变成一位更完美的好孩子的。
七、德育案例反思
我的爸爸是位退休老师,在我刚考村小老师分来时就接他的这个班,我曾经和爸爸讲过这个孩子的情况,爸爸提醒我说:“这个的孩子多可怜的,家庭情况太具体了,老师再不管他,他以后更不会学好的,咱可不能误了孩子的一生呀!你应该更多地去关心他才是呀!”爸爸还说:“这么多年来,我一直用一颗爱心对待每位孩子,现在有的学业成就,还一直记住我对他们的好”。听了这翻话我深深地被打动了,这一切我终于明白,这孩子的命运太惨了,他失去母爱父爱、加上爷爷奶奶歧视他,等于失去了一切的爱,这时的他当然会排斥所有人对他的好,更加的自悲,更加的叛逆。如果我们老师再不给他的爱的话,那我们还配得上做伟大的人民教师吗? 教师最美好的心灵就是关爱每一位孩子,孩子们需要我们用“宽容、平和”的心去对待,教学生活中更需要我们给以赏识、鼓励、表扬、赞许。对问题学生我们要花很多的时间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爱这样的 “问题”学生就是对我们的考验,这才是我们教师职责。老师们记住那首歌里唱的吗?“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姓名:蒋安贤 单位:石坝九校 联系电话:***
第三篇:小学德育案例分析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
一、基本情况
李思甜是一位四年级的学生,她性格内向,平时不愿意跟同学们打交道。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面对激烈的竞争,同学们的嘲笑她觉得自己这儿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缺乏竞争勇气和承受能力,导致自信心的缺乏。在班里是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一提考试就没精神。如何帮助她增强自信心,走出这个阴影呢?
二、案例分析 1.个人因素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她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上课听讲不太认真,容易走神,老师课后布置的预习和复习工作不能有序进行,课外作业也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长此以往,学习成绩便越来越不理想,每一次考试都很紧张,很担忧,考试对她来说,一次比一次害怕,一次比一次考得差,经历的挫折多了,失败也就多了,便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很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严重影响她的身心健康发展。2.家庭因素
李思甜的父母文化水平较低,对她的学习不能有力地指导,孩子过重的压力在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不安、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也会随之而来。3.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尤其是学困生不够了解,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美,又会受到同学们的奚落和家长的不满。长此以往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就慢慢占了上风。
三、辅导策略
自信的缺失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生活、学习都有损害,那么究竟该如何引导学生增强自信,正确地评价自己呢?
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有进步要求的,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生。我也认为只要孩子智力正常,没有都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都的老师。为了去除李思甜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时间经常有意无意的找她闲谈,让她帮我抱作业本、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她,发现她有所进步及时表扬,在上课时经常用眼神来鼓励她,还经常对同学说:“看,李思甜今天坐得真端正,听课非常认真!”“李思甜同学回答问题声音大了,能让我们听得清楚。”“李思甜同学„„”渐渐的,李思甜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一次,我进行课堂巡视时,她主动冲我笑了。2.家校沟通,促进自信。
李思甜自信心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因此,我经常与家长联系,详细地分析了李思甜在校的表现及其各种原因,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要为孩子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不管干什么,都要从中发现进步的地方,并马上夸奖她的闪光点,把家中得到的夸奖讲给老师和同学,把在学校得到的表扬告诉父母。在评价中,李思甜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增强了自信。
四、辅导效果
通过师生、家长的共同努力,李思甜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她的学习成绩在逐渐提高,上课能专心听讲,敢于举手发言且声音响亮,下课能主动与同学交往、做游戏,愿意参加各种活动,与班级、同学融为一体。家长也反映在家学习主动,喜欢把班级的事讲给父母听,主动帮家长做些家务。
五、结论
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缺乏自信,会产生自卑,不管自己有再多的不好之处,都不应该对自己失去信心,相信自己:我能行。只要对自己一直充满信心,就不会怕自卑。对于那些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我们要及时的给予更多的关爱,让她们感到:“我能行。”“我是最棒的。”
面对李思甜的改变,让我更加认识到激励的作用、集体的力量。因而,针对类似李思甜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老师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放大孩子的优点,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的心绪,正确的评价自己,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感受大家给她的善意,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各项活动的参与,使其自信自强。
第四篇:小学德育案例分析[范文模版]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他们的心理发展也越来越受到了重视。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离婚率也逐年上升。因此,伴随着单亲家庭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学生出现了种种心理问题,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心理机制还不成熟,相对而言更容易受到影响和干扰。以下案例就是我从现代学生的家庭生活影响因素、学校教育影响因素、自身心理因素等等方面综合起来的分析。
案例一:小雅,今年8岁,xx小学二(3)班的学生,每次上课时不认真听讲,老师提问时心不在焉。上课时没精神,昏昏欲睡。下课则生龙活虎,思维活跃。
案例分析:通过观察,并且结合与家长的沟通发现,小雅在平时做作业时必须有别人在一边督促,自身没有形成良好的自觉意识。据她父母介绍,小雅小时候是在农村老家由爷爷奶奶照顾的,由于她的爷爷奶奶文化水平低,不注重学习的重要性,也不注重孩。
极其不理智的。其次,在实施引导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都是极其脆弱的,如果不注意,很容易适得其反。
案例二:小林,今年11岁,xx小学五(3)班的学生。课堂上,经常以自我为重,爱表现。每次老师提问爱回答问题,但是都是说些与学习无关的回答,容易影响课堂秩序。经常背着老师给老师起外号,与同学打架。
案例分析:由于小林的行为已经影响到了课堂秩序,进而影响了教学进度。鉴于这种行为导致的结果比较严重,我们对其进行了家访。其家长沟通后发现,小林不仅在学校有这些行为,其在家里面表现也类似。他经常辱骂父母,不听劝解,而且经常与同学攀比,要求家长为其买些奢侈品。如不能满足,便大发雷霆,甚至会离家出走。我们还了解到,在小林小时候,由于父母上班比较忙,很少关心,为了弥补这种心里遗憾,父母养成对小林的所有要求言听计从的习惯。这也让小林从小就养成了这种好逸恶劳、爱攀比的心理。
建议:结合各种现象及家访的结果来分析,我们认为,这种习惯是从小就在小林意识里面形成的。并且家长不但没有及时制止改正,反而是纵容,导致这种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这要从生活中的各种小细节来引导改变。
1、首先要从了解孩子开始,通过观察,要了解小林内心的需求。不再只是从物质上无限制的满足。小学生往往没有形成成熟的思想,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所以导致容易跟风、随波逐流。因此,要先跟小林沟通,多交流,弥补小林在情感上的缺失。小学生往往是比较容易满足的,从细节上多关注他们就能让他们很满足了。同时,在学校,老师应该及时与小林沟通,其实小林的这种行为往往是因为自己的爱表现的欲望没有得到大家的重视的结果。所以,老师和同学要互相关爱,让小林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2、然后,就要开始从行为上去改变这种现状。比如,陪小林一起阅读一些尊老爱幼、尊敬师长、尊敬父母的小故事。以小林的性格,也许什么都不会说,不善于表达,但是内心肯定是会有所感触的。也可以多陪小林看看一些教育的小视频,小学生对动画的兴趣往往大于课本和文字,这样更能吸引小林的注意力,让他能有亲身体验。
3、仅仅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还可以偶尔的时候陪小林多出去玩儿。在玩儿的过程中,可以多一些亲子游戏,这样更能让小林感受到亲情,更尊敬和爱父母,也能增进亲人之间的情感。同时,还应该让小林多参加一些学校的校外活动,多与其他学生和老师交流。不仅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还能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让小林感受到师生情和同学情。感受大集体的温暖。
注意事项:由于小林目前已经形成了这种不良行为和习惯,所以在实施这些建议到时候肯定还会有一些小细节问题,不如,可能会有小林给老师起外号、给同学起外号、辱骂父母等问题。这时候我们必须耐心,细心的去引导。同时要注意,适当的时间才能实施适当的方法,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案例三:小冉,今年11岁,xx小学五(3)班的学生。课堂上顶撞老师,课后经常勒索学生。还和同学合伙群殴同学。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不及时完成,还经常逃课去上网。案例分析:小冉作为一个小学生,出现这样的情况让人痛心疾首,鉴于此,我们进行了家访,希望进一步了解情况已做出合适的解决方案。家访时我们了解到,小冉的父亲在小冉6岁那一年于小冉的母亲离婚,之后便经常酗酒。
第五篇:小学德育案例分析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
德育工作在各个学科中都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以前我对老师的认识只停留在老师上好课,学生学会知识。以为这样老师就做到尽心尽责了。但当我步入教师这个行业以后才明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征、个性、爱好、优点、缺点等。这些都是我们做教师应该去研究的。因为这些远比逼着孩子去背一个单词,多会做一道题更有长远的意义。只有真正解决孩子的心结,这才是老师的成功。
随着经济发展和时代进步,离婚的家庭也与日俱增。单亲孩子的增多,给学校和班级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家庭是孩子第一课堂,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耳孺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就会陶冶出什么样的孩子。”诚然,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教育成长影响何等重要。
一、基本情况
张一凡,10岁,是三年级的学生,是全校出名的老大难。
二、学生的问题行为
上课不专心听讲,常做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作业、家庭作业拖拉,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且作业质量差,错误较多;成绩差,各门功课测试都不及格。
三、辅导策略
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接触中我发现张一凡也是有进步要求的,也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名好学生,他的淘气只是想引起老师的注意。因此我在课余时间经
常有意无意的找他闲谈,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他,发现他有所进步及时表扬,在上课时经常用眼神来鼓励他,还经常对同学说:“看,张一凡今天坐得真端正,听课非常认真!”“张一凡同学的字写得真漂亮。”“张一凡同学„„”渐渐的,张一凡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一次,我进行课堂巡视时,他主动冲我笑了。通过努力,张一凡成为了班级的纪律委员,并把班级的纪律管理得井井有条,由全校纪律最差的班级一路直升到全校纪律最好的班级之一。
2.家校沟通,促进自信。
张一凡自信心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因此,我经常与家长联系,详细地分析了张一凡在校的表现及其各种原因,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让其父亲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使这个不完整的家庭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还联系到他的母亲,说服她多用一些时间回来看看儿子,多关心他,尽到一个母亲的责任,不要让家庭关系而毁了孩子。经过多次推心置腹的交谈,终于使他们接受了我的建议。由于家庭与学校的共同努力,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开始喜欢学习,成绩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张一凡也从中得到了满足,增强了自信。
3.尊重孩子,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因为家庭里少了和睦温暖,多了训斥和打骂,或是失去了母爱,多了孤独,令张一凡的心灵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甚至敏感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不愿与别人交往,以故意捣乱来排解心中压力以寻求一种心理平衡。面对他的这种状况,我的教育以保护孩子的脆弱易伤 的自尊心为出发点。
4.有针对性的召开主题班会,激发起孩子对生活的热爱。为了使张一凡学会自强,我组织了一次次主题班会,如,《面对困难和挫折,我„„》、《我要坚强》、《我们有个大家庭》„„。在主题会中,孩子们热情洋溢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面对困难和挫折,我要像张海迪姐姐那样发奋学习、努力进取,做一个有用于社会的人;有的说,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我要勇于面对现实,不屈不挠地战胜它们,做一个勇敢的人;有的说,我们的班级就是我们的大家庭,我们是兄弟姐妹„„。通过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引导李明焕发起对美好生活的热情,增强其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学生需要爱,教育呼唤爱。爱像一团火,能点燃孩子心头的希望之苗;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孩子心头的智慧之门;爱是洒满孩子心灵的阳光,能驱散每一片阴坦,照亮每一个角落,融化每一块寒冰。愿每一位教师、家长不光有爱,而且善于爱!
小学德育教育案例分析
张某,男,11岁,小学五年级学生,单亲家庭。他和母亲一起生活。开学一个星期还能正常完成各科作业,但是一周后作业经常少做,甚至不做,母亲、老师批评后,就把自己反锁在家里,不上学,不说话,砸东西,逃避别人。
原因分析
经过和他母亲的交谈了解到,他的父亲是个简单粗暴的人,他俩多是再婚的,但他父亲仍不珍惜这段婚姻。在他年幼的时候,就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但是,当父亲心情好的时候,又会满足儿子一切合理与不合理的要求,这就造成了他既胆大怕事又固执任性。二年前,父母又离了婚,使他受到很大打击,加上母亲常常在儿子面前哭诉自己的不幸,使这个小孩情感更加脆弱,心理压力更大,觉得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干脆就把自己反锁在家里,不去上学,采取有意回避的态度,压抑自己。通过家访,我明白了他不上学的原因是受到心理上的困扰。由于家庭的忽然变故,使她失去原有的心理平衡,变得更加焦虑不安,感到孤立无助,继而逃避,这是一种高度焦虑症状的消极心境。我认识到这时候家长和老师不闻不问,或批评责骂他,不仅不会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而会增强这种心理。长此下去,其认识就逾片面,心理的闭锁就逾强,最终将导致对任何人都以冷漠的眼光看待,更加孤立自己,直至不可救药。
个案处理
一、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说服其家长要尽到做父母的责任,使他摆脱心理困境。
我认识到造成他心理不堪重负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因此,我加强与其家庭联系,让其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使这个不完整的家庭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我一次一次地用课余时间进行家访,做好他母亲的思想工作,希望她承认现实,面对现实,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尽量不要在儿子面前哭诉、埋怨,因为这样于事无补,反而会增加他的心理负担,影响他的健康成长。还设法联系到孩子的父亲,说服他多用一些工余时间回来看看儿子,多点关心他,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不要让家庭关系而毁了孩子。经过多次推心腹的交谈,终于使他们接受了我的建议。由于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使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再逃避,也愿意跟同学们交往,渐渐地回到学校上课了。
二、爱护、尊重学生。其实,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同时,他们也渴望老师能够时时刻刻关心爱护自己。“罗林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问题是,有些老师走进了“爱”的误区,对“爱学生”的认识表面化,以为不讽刺不挖苦不歧视不体罚就是关心爱护,以为嘘寒问暖为学生提供物质帮助就是关心爱护,以为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考试分数就是关心爱护,殊不知,真正的关心爱护,不仅是生活上“扶贫”,学习上“扶智”,更应该是精神上“扶志”,品行上“被德”,心理上“扶健”。有人说,对学生,可以没有爱,但要尊重。我却以为,尊重就是一种爱,真正的爱不能没有尊重。很难想象,一个无视学生人格、漠视学生尊严的教师,会是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尊严,因为“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告诉我们,“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反之,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就会阻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甚至毁掉他们的前途。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个性。
三、给以较多的情感关怀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育人工程。人是具有情感的,所以情感关怀在教育中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学生的过分冷漠实际上是一种精神情感的失调,教师给以较多的情感关怀,可以收到明显的调节疗治效果。
1.多一些理解沟通的谈话。抽一点儿时间,以平等的姿态,多跟学生谈谈心,能知道学生的心里工正在想些什么,能知道他们最担心的是什么。不要盛气凌人地训斥学生,多表示一些理解,适当地给一些点拨,学生心头的那点儿郁结往往就化解了。
2.多一些一视同仁的关心。这些有心理困境的学生,大多非常敏感,自尊心极强,性格内向。如果教师在对学生的态度上厚此薄彼,对他们有些冷淡,他们就会感到强烈的不满。所以教师必须真正了解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做到一视同仁,尤其对心理素质欠佳、单亲家庭的学生,不妨格外表示自己的好感和热情,这并不是虚伪,这是调控学生心态的需要。
3.多一些宽厚真诚的爱心。心灵过分脆弱、缺少爱的学生大多有点偏执,脾气或许有点“怪”,教师千万不能因此而嫌弃他们,也不能硬要他们立即把怪脾气改掉。青少年有点儿孩子气是正常的,每个人的个性千差万别也是正常的。教师如果能以一颗宽厚真诚的爱心去教育他们,必能便他们走出暂时的心灵阴影,而步入人生灿烂的阳光地带。
四、在师生间、同学间架起爱的桥梁,使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恢复心理平衡。
开始,他还不愿上学,我去到他家里时,老躲着不见,或是一问三不答。我知道这是防御心理的表现,其实其内心还是渴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关心的,他极需要被爱的感觉。我不急也不燥,以极大的耐心和热情地给他讲班里发生的趣事,讲同学们是多么希望他回到学校,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活动。我主动与之接近,缩短心理距离,想用集体的温暖来消除她内心的焦虑和冷漠。同班级同学知道这种情况之后,主动利用放学后的时间,陪他聊天,给他讲讲学校组织的各种各样的活动„„慢慢地,他的表情没有那么呆板,渐渐地露出了一丝向往。此后,他瘦弱的身影也逐渐逐渐地出现在教室里。但我并不满足于此,一直寻找让他重新振作的契机。上课时,我提出一个问题,很多同学不会答,竟意外地发现这孩子眼里露出一点笑意,就抓住这个机会提问他。开始,他涨红了脸,讲得结结巴巴的,我用鼓励的眼
神望着他,亲切地对他说:“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的!”结果他讲得很流利,得到了全体同学的掌声,他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此后,我还多次为他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荣誉,增加良性刺激,使他摆脱自闭心理,激发起自信心和上进心。心灵的交往,热情的鼓励,温暖着他那颗冷漠的失望的心,使他重新回到了班集体中。
五、我们不能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生存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性的教育主题,而生存和发展有赖于优良的素质。人的素质结构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等构成,没有健康的心理,很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往往注视着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品德的优劣,而忽略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尤其甚少注意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把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把解决思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心理问题。这样做,将使班主任工作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也培养不出学生对学习与生活的健康和积极的态度。班主任工作的成效,有时是取决于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程度和理解程度。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也是走出传统德育困境的需要。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必须要注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鲜内容。
学生需要爱,教育呼唤爱。爱像一团火,能点燃学生心头的希望之苗;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心头的智慧之门;爱是洒满学生心灵的阳光,能驱散每一片阴坦,照亮每一个角落,融化每一块寒冰。
愿每一位教师、家长不光有爱,而且善于爱。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
冉文博同学动不动就爱发脾气。只要稍有不顺心的事,他就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总要拿哪个人或哪件东西来出出气。上课受批评,跟老师怄气,在学校同学们有哪些不小心碰到他的时候就谁边发脾气;总而言之,就是喜欢发脾气。而且,他的脾气还有个特点,那就是怪别人不好,因而总要骂人、摔东西,把他们当成“出气筒”。比如,上课玩东西被没收了,跟老师发脾气”,同学扫地时,扫把不小心碰到了他的脚,就骂同学,别人反抗就动手,人人都把他当成我们班的不定时炸弹,谁惹他谁倒霉。
愤怒是个人的欲求和意图遭到妨碍时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体验。许多小学生,由于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较差,冲动性较为明显,因此常常在不该发脾气的时候发脾气,因为一点儿小事就会相互打起来,因为父母的某些做法不够合理而冲他们大喊大叫„„但小学生的愤怒来得急,去得也快,比如有的小学生可能今天因为发生一些矛盾而大发雷霆,而明天两个人就可能一块儿做游戏,这一点在小学低年级表现尤其明显。在日常生活中,引起愤怒的原因很多,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愤怒的情绪体验。愤怒是一种有害的情绪状态,常常会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如同学关系疏远,师生关系紧张,而且长期、持续的愤怒对个体的健康损害也是极大的。过度的愤怒甚至还会使人丧失理智,引发犯罪或其他后果,因此控制愤怒的情绪十分重要。
由于愤怒常常是突发性的情绪反应,在所有的情绪控制中,愤怒的控制是最难做到的,即使成人也会有“勃然大怒”的时候。但是,愤怒和其他情绪反应一样也是可以控制的。
1.情境转移法。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会使人产生愤怒的情绪。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就让学生们要尽量避开,暂时躲一躲,以免刺激他发怒。比如,可以出去走一走,听听音乐,或者和谈得来的朋友在一起聊聊天,干点儿自己喜欢的事,心情就会好起来。
2.理智制怒法。当你动怒时,最好先想想以下问题中的任何一个:我为什么生气?这事或这人值不值得我生气?生气能解决问题吗?生气对我有什么好处?可以在即将动怒时对自己下命令:不要生气!坚持一分钟!一分钟坚持住了,好样的,再坚持一分钟!再坚持一分钟!两分钟都过去了,为什么不再坚持下去呢?用理智来控制发怒的情绪反应。
3.评价推迟法。我们通常都有这样的经验,一件当时使你感到“怒不可遏”的事,过了一段时间后,就会感觉到已经不那么值得生气了。因此,当我们因为某件事情要生气时,不妨先把它放下,等过一个小时、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之后再去想它。
4.情感宣泄法。如果有的事情或人有充足的理由使我们发怒,这种情况下不妨坦率地把心中的不满讲出来,你就会发现心里会爽快一点儿。也可转移目标发泄出来,比如去打沙袋,或去跳健美操,都能减少愤怒对自身的伤害。但要注意情感的宣泄要以不损害他人的利益为前提,不可在情绪的支配下,做出过激的行为。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
姓名:张某 性别:男
年龄:12岁,六年级学生
一、问题及行为表现
1、学习缺乏主动性。能完成作业,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
2、性格倔强、固执。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
3、处事情绪化,易冲动。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
4、生活自理、自主能力较差。有依赖和惰性心理,聪明但不爱多动脑。
二、有关资料的调查
张某同学今年12岁了,在家里是独生子。从小在爷爷奶奶及父母的共同关心和呵护下长大,更是得到奶奶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溺爱,谁也不能碰他一下,谁也不能骂一句,父母爱于面子也放松了对他的教育,再加上家庭优越的物质条件,使他养成了固执、偏激、倔强的性格,办事不爱动脑,我行我素,不计后果,出了问题又缺乏责任感,表现出逆反心理。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事,多一点也不想做,没有毅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根基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处于下游。做了错事,不接受批评,不让人家说,表现出较强的虚
荣心和反抗心理。
三、个案分析
针对张某同学的个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他的个性问题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
1、鉴于他从小娇生惯养,被捧为掌上明珠,凡事随心所欲,被家庭主要成员所溺爱,过于放纵,使他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缺乏自理自立能力,养成了依赖别人和惰性心理。
2、在班级里,一则年龄大,二则学习成绩不好,又缺乏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对较难的问题不愿意动脑筋,又不肯问别人,不懂装懂,长期发展下去,知识掌握不牢。就产生了自卑心理。认为反正也就这样了,甘拜下风,自暴自弃,致使成绩下降,凡事总觉得自己对,对自己认识不清,出现情绪不稳定现象。
四、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1.根据张某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
2.他经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
3.针对张某惰性强的缺点,激发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值日生工作他认真做,就给予鼓励;主动帮助教师拿教具等则给予肯定,经与家长沟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帮助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我
则耐心帮助他建立起热爱生活的信心。
五、教育效果
经过近一年的了解及教育,张某有了一定的进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张某对教师尊重,学习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能坚持上满上好各门课程,成绩逐步提高。他对生活也满怀信心,情绪较稳定,冲动事件逐渐减少,对劳动有了初步认识,值日主动、热心肯干,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任性、固执得以缓解,办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减弱,他现在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对较难的问题易放弃,缺乏坚强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较弱,对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我希望他会成为坚强、有知识的身心健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