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济南出版社)

时间:2019-05-14 10:41: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济南出版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济南出版社)》。

第一篇: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济南出版社)

第一章奇妙的生命现象 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

一.身边的生物 现已经被人们认识的生物有200多万种,他们可分为: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 等五大类群,除 病毒 外生物都有细胞构成的

二.生物的基本特征:①新陈代谢(能够不断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同时不断排出体内废物)②生长发育 ③繁殖 ④ 遗传变异 ⑤应激性

三.区别生物与非生物 第二节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一.巴斯德实验中只选择一个变量 既实验变量,用以设计对照实验,成功之处在于设计了曲颈瓶(阻挡细菌侵入)。巴斯德的实验证明了肉汤变酸是微生物 引起的,这些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二.生物学的科学探究过程大致包括六个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其中探究成功的前提是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制定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 为探究成功的关键,生物学探究采用的方法一般为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

第二章严整的生命结构 第一节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一.显微镜的结构 1.镜座:稳定镜身;

2.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3.镜臂:握镜的部位;

3.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4.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光线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5.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平面镜和凹面镜

6.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7.转换器:调换物镜。

8.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又称粗调):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又称细调)。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二、显微镜的使用的步骤P13-14 1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步骤:⑴取拿与安放 ⑵对光 ⑶安放装片 ⑷观察 ⑸整理和存放。在观察时,镜筒应先下降,此时眼睛注视物镜;然后镜筒再上升,眼睛注视目镜

2、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b q

3、显微镜各结构中,起放大物像的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物镜倍数X目镜 倍数。同样光源下,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细胞数目越少

4、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5、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为遮光器和反光镜,外界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和平面镜。

6、可以升降镜筒的结构是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镜筒下降过程中眼睛应注视物镜。

第二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一、在生物界里,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 构成的。根据构成生物体细胞的多少,可分为

单细胞生物 和多细胞 生物。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病毒除外。

二、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步骤分为滴.取 浸 盖 染。注意: ①制作洋葱表皮细胞滴清水,制作口腔上皮细胞应滴生理盐水,目的是 保持细胞形态;

②取材前要先漱口,是为了除去食物残渣;

③盖盖玻片时,为避免产生气泡,应使盖玻片一侧接触液滴,缓 缓放平

④染色时应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洋葱表皮细胞植物(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支持、保护。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

细胞质:可以流动的与外界物资进行交换,进行生命活动的场所。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能传递遗传信息。液泡: 内含细胞液溶解多种物质。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2.口腔上皮细胞(动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能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可以流动的与外界物资进行交换,进行生命活动的场所。

3、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第三节细胞的分裂与分化

一.细胞的分裂 : 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1、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即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增大

2、细胞的分裂过程(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二.细胞的分化:

1分化:正常情况下,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资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就是细胞的分化。2组织: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3动物的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其中人体中数目最多的组织是结缔组织

4植物的四种基本组织营养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第四节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器官: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是根、茎、叶(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生殖器官)。

2系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哺乳动物的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3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4、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第三章生物的生活环境 第一节生物圈与栖息地

一.生物圈:有生物 生存的这个圈叫生物圈。

1.生物圈的范围是:生物圈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的上层,范围为海平面以下约10千米和海平面以上10千米之间。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是阳光,水分,适宜的温度 和稳定的营养供给。

二.栖息地

1.栖息地指:在生物圈内,生物实际居住的场所,2.在不同的栖息地,生活着不同的动植物群体。3.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

4.生物栖息地遭受破坏的主要因素是全球人口数量剧增以及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不合理利用。

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作用 一.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1.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空气,水分;例如探究光照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探究的是_光照__因素对生物的作用(探究的过程:

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2生物因素主要是指:生物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同种生物之间和不同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生物间即有互助 又有斗争,不同种生物之间相互制约,彼此依存。

3生物之间的关系可分为两种:①、种内关系:种内互助(蚂蚁搬食)、种内斗争(两豹争夺羚羊、争夺栖息地)②、种间关系:寄生(蛔虫,菟丝子)、竞争(狮子和豹争夺食物)、互助(犀牛和犀牛鸟)捕食关系(鳄鱼捕食)

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对生活环境表现出一定的适应 :如睡莲的根和茎都有发达和相通的气腔 以满足呼吸的需要。仙人掌的叶退化可以减少水分散失的面积。

2不同生物具有不同的适应能力,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素都有一定的耐受范围,在可生殖范围 内,某生物的个体数量最多。

3生物灭绝是一种自然现象 二.生物对环境的作用:

1生物不仅能适应一定的环境,而且能改变 环境

2蚯蚓能改良土壤,地衣能加速岩石的风化,促进地球土壤层 的形成。3植物的光和作用提高大气中的氧含量,蒸腾作用 增加了大气湿度。4细菌等微生物 分解动植物尸体促进物质循环。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第一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节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

绿色植物 生活环境 主要特征 繁殖方式 代表植物 作用 藻类植物 一般生活在水中 大多单细胞个体,无根茎叶分化,低等植物。水绵,海带,紫菜,鹿角菜等 绿色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气中90%的氧由藻类植物提供

蕨类植物 阴暗潮湿 真正的根茎叶分化,有输导组织,体形大,适应陆地能力强 孢子繁殖 卷柏、满江红等

食用(紫萁,蕨)药用(贯从,卷柏,凤尾蕨)满江红(饲料肥料)芒萁(强酸性红壤土的指示植物)

种子植物 裸子植物 水陆都有 个体高大根茎叶有发达的输导组织 种子繁殖 银杏(植物界中的活化石)、苏铁马尾松、水仙、银杉等等 食用,药用,绿化美化环境等等

被子植物(绿色开花植物)第二节植物的蒸腾作用

1大树为什么不会被太阳灼伤?植物的蒸腾作用

2什么是蒸腾作用?植物体在进行生命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向空气中散发水分,水分以气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其强弱受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湿度、和空气流动 的影响。

3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叶片的结构主要包括上表皮、叶肉、叶脉、下表皮

4保卫细胞的形态、气孔在叶片上的分布特点及作用:气孔有两个半月型的保卫细胞 组成,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当气孔张开时,叶片内的水分吸收热量 变成水蒸气,经气孔扩散到外界空气中,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气孔的张开与闭合受保卫细胞 的控制。气孔的作用: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5蒸腾作用的意义:可以促进植物吸收水分,促进水分 和无机盐的 运输,也可以有效的散热

6夏季移栽植物时,为保证成活率可采用:⑴去掉部分枝叶 ⑵傍晚或阴天移栽⑶植物体的根多带些湿土 等

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和作用

一、光和作用的产物

1、天竺葵的实验 验证绿叶在光照下制造淀粉 实验过程

⑴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

为什么要把提前房贷黑暗处一昼夜?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⑵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⑶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酒精中隔水加热。

为什么要脱去绿叶中的叶绿素?脱色为什么要隔水加热?目的:脱色,溶解叶片中叶绿素便于观察。

⑷染色:用碘液染色

⑸结论:淀粉遇碘变蓝,可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实验:

将快要熄灭的细木条插进管内,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细木条会复燃,说明绿

2、绿色植物为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绿色植物能够吸收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它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直接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组成成分,二、自动的空气净化器

1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2绿色植物具有净化空气的作用,是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屏障。3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三、天然的蓄水池

绿色植物在水循环过程中具有什么作用?

绿色植物一方面通过蒸腾作用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量,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另一方面减缓陆地水径流,增加地下水含量,对维持水分平衡其重要作用。

第二章生物圈中的动物 第一节动物的主要类群 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包括鱼类、鸟类、哺乳类;无脊椎动物包括环节动物、节肢动物。

一、环节动物 : 指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常见的有蚯蚓、沙蚕。

1、如何区分蚯蚓的前后端?根据环带

2、蚯蚓是如何运动的?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

3、蚯蚓是如何呼吸的?它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依靠体壁与外界环 境进行气体交换。

4、蚯蚓体壁分泌的黏液有什么作用?保持体壁湿润,保证正常呼吸

5、蚯蚓与人类的关系?

二、节肢动物

1、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节肢动物的身体分部,躯体、足和触角均分节,体表有外骨骼。常见的动物有蝗虫

2、蝗虫的躯体分为哪几部?头、胸、腹

3、蝗虫为什么要蜕皮?

4外骨骼的作用?保护和支持内部结构,有效地防止体内水分蒸发。5蝗虫气门的作用?气体出入身体的门户。

三、鱼类

1、鱼的体型和体色,在鱼的水生生活中有什么意义?身体呈梭形,身体背面深灰黑色,腹面白色,不易被上面和下面的敌害发现,是一种保护色。

2、鱼各种鱼鳍的作用?背鳍:保持竖直方向平衡;尾鳍产生前进的动力和控制方向;胸鳍和腹鳍:保持鱼体左右方向平衡的作用,胸鳍还有转换方向的作用,鱼在游泳时各种鳍相互协作。

3、鱼口与鳃盖的交替张合,在鱼生活中起什么作用?

4、鱼的脊柱是如何构成的?许多脊椎骨构成,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5、侧线的作用?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

6、鱼类的主要特征?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呈梭性,体表大多覆盖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内有脊柱;是变温动物。

四、鸟类

1、家鸽的体型?流线型

2、家鸽的骨骼有什么特点?家鸽的骨有的很薄,有的愈合在一起,比较长的骨内部大多是中空的,这样的骨骼既轻便又牢固,有利于飞行。

3、家鸽的呼吸有什么特点?双重呼吸,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

4、什么是双重呼吸?

5、家鸽的消化系统有什么特点?家鸽的口中没有牙齿,食物经咽、食管进入嗉囊暂时储存和软化,然后进入肌胃经研磨初步消化,最后在小肠内彻底消化,没消化的在大肠内形成粪便,直肠很短经泄殖腔排出体外,有助于减轻家鸽自身的重量。

6、鸟类的主要特征?鸟类有角质的喙,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羽毛,具有保温作用;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

五、哺乳类

1、家兔的门齿臼齿个有什么特点?这与它的什么生活习性有什么关系?门齿适于切断食物,臼齿适于磨碎食物,与其以植物为食相适应。

2、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具有保温作用,对维持体温的恒定具有重要意义;牙齿分化,食性复杂:大脑发达;胎生哺乳的生殖发育特点,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体内有膈;用肺呼吸;体温恒定。

第二节动物的运动

一、运动的基础

1、常见的而动物的运动方式?奔跑、飞翔、蠕动、爬行、游泳、跳跃等。

2、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包括:骨、骨连接和骨骼肌。骨和骨连接构成骨骼。

3、骨与骨之间的连接有几种形式?不活动的连接、半活动的连接、活动的连接(关节),关节是骨连接的主要形式。

4、关节的结构?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关节面有分为关节头和关节窝,在其表面上又覆有关节软骨。

5、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

二、运动的实现

1、屈肘时上臂肌肉是怎样变化的?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这样,上臂前面的肌肉缩短,后面的肌肉伸长,才能协调完成屈肘动作。

2、运动是如何实现的?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是有骨骼肌、骨和关节三者协调配合,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完成的。

第三节动物的行为

一、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通过后天的学习形成的行为 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化趋势 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发达,占全部行为的比例也越大

二、社会行为

1、什么是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其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具有这样的行为称为社会行为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有?蚂蚁、密封、狼、猴、象、狒狒、斑马等他们利用声音、形体姿态、动作及气味来传递信息。

第四节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植物之间有什么关系?动物与动物之间存在着互助和斗争的关系;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并能帮助植物传播花粉和种子。他们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2、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主要作用?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维持生物圈中尚未种类和数量的相对稳定,影响植物的繁殖生息。

二、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1、动物为人类提供食品,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例如草履虫能净化污水;蚯蚓改良土壤等。

2、动物在仿生学、基因工程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利用蝙蝠的回声定位发明了雷达,利用蚯蚓生物反应器处理有机废物等。

第三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第一节病毒

一、病毒的形态结构

1、形态:多种多样主要有球形、杆形、蝌蚪形。

2、结构:一般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资组成。

二、病毒的生命活动

1、营养方式: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

2、繁殖方式:自我复制

3、病毒的分类:根据病毒侵染细胞的不同可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三、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1、有益方面:利用病毒特性制成疫苗来预防病毒性疾病。

2、有害方面:流感病毒、肝炎病毒、艾滋病毒等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第二节细菌

一、细菌的形态结构

1、形态:个体十分微小,必须借助高倍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有球形、杆状和螺旋状等。

2、结构:有一个细胞构成,细菌的细胞内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有些细菌还用鞭毛、荚膜等特殊结构。

二、细菌的生命活动

1、营养方式:异养包括腐生和寄生两种类型。

2、繁殖方式:分裂。细菌的繁殖能力很强,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每20-30分钟就能繁殖一次;当环境变的不利于细菌生长时,有些细菌形成一个椭圆形的休眠体叫做芽孢。

三、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1、有些细菌常给人们带来一些危害:结核杆菌使人患结核病。

2、大多数细菌是有益的,放线菌能产生一些抑制或杀死细菌等的抗生素。第三节真菌

一、真菌的形态结构

1、形态:少数真菌属于单细胞生物,如酵母菌 大多数真菌属于多细胞生物如霉菌、蘑菇。

2、结构:单细胞真菌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质、细胞膜、细胞核和液泡;霉菌等多细胞真菌由菌丝过程,其美国西部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二、真菌的生活

1、营养方式:异养有腐生和寄生两种类型。

2、繁殖方式:大部分真菌依靠产生孢子进行繁殖,酵母菌在环境适宜时进行出芽生殖。

三、真菌和人类的关系

1、许多真菌对人类是有益的。例如平菇、香菇可以食用;青霉菌可以产生青霉素。

2、有的真菌对人类是有害的。如脚癣就是由真菌引起的。第四节细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促进生物圈中的碳循环

1、绿色植物生活所需的二氧化碳、水、无机盐等物资来自何处?二氧化碳来自大气,水、无机盐来自土壤。

2、各种生物生活所需的阳曲来自哪里?来自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3、细菌、真菌在生物圈的碳循环中的作用?细菌、真菌能促进生物圈的碳循环。土壤中的细节、真菌等微生物能将动植物尸体、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到大自然中,被绿色植物制造在利用来制作有机物。

二、促进生物圈中的氮循环

1、什么是固氮作用?生物圈中的一些微生物能够把空气中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利用的氮气固定下来,转变成可以被植物利用的氮肥,这个过程叫固氮作用。

2、什么是固氮微生物?这样的而微生物叫做固氮微生物。如根瘤菌。第四章生物的分类

一、生物的分类方法 分类的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特征。

2、被子植物中花、果实、种子的形态结构特征常常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3、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外,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结构和生理功能。

二、生物的分类单位

1、根据生物的而不同特征,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的单位,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

2、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就越多,亲缘关系就越近;反之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就越少,亲缘关系就越远。

第二篇:初中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

七年级生物复习提纲(上册)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的特征:(P4,5,6,7)

1)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通过进行光合作用,动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获取营养物质);

2)

生物能进行呼吸(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

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植物落叶,动物和人出汗、呼吸和排尿);

4)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含羞草、狼追羊跑等);

5)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子代和亲代相似的叫遗传;子代和亲代不同的叫变异);

7)

生物都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2、调查的注意事项——你所看到的生物,都要如实记录。

3、生物的分类

u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u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u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4、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生物圈(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概念: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层,科学家把这一薄层叫做生物圈。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以海平面为标准,向上、向下各约10千米(共20千米)。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5、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u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

u

生物因素:

捕食关系(吃与被吃的关系)

竞争关系(两种生物争夺相同食物和空间等)

合作关系(生物互相帮助)

寄生关系(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体内)

6、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7、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组成种类

类别

功能

生物部分

植物

生产者

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动物

消费者

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细菌和真菌

分解者

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非生物部分

阳光、温度、空气和水等

8、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食物链的第一个成分必须是植物,食物链只能由植物动物组成,不能出现细菌、真菌和非生物因素。

食物链:植物→虫→青蛙→蛇→鹰

☆(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光能,此食物链中植物的能量最多,数量也最多,鹰的能量最少,数量也最少;但有毒物质或重金属,植物中含量最少,鹰体内最多)

9、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10、森林生态系统:最稳定的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

海洋生态系统:生物圈中最大的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地球之肾

第二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显微镜的结构(P37)

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P38-39)☆☆☆

1、低倍镜对光,直到看到明亮的视野。找到物象之前,调节粗准焦螺旋,此时眼睛从侧面看物镜,防止压坏玻片;找到物象之后,想要看的更清晰,要调节细准焦螺旋,此时眼睛看目镜。视野太暗,调节遮光器和反光镜,换用大光圈和凹透镜;视野太亮,则换用小光圈和平面镜。且低倍物镜转换到高倍镜后,视野会变暗,应调节遮光器和反光镜,换用大光圈和凹透镜;

2、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如果是实物标本d,那么视野里是P,即上下,左右分别颠倒一次。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视野里看到的物象偏向左上方,想要移到中央,还将玻片标本向左上方移动——偏哪儿,往哪儿移。

3、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

三、观察动植物细胞:实验过程

1、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

P42

制作洋葱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P43),碘液的作用使细胞核染色,便于观察。如果是有颜色的细胞(如黄瓜表皮细胞、黑藻细胞)无需染色。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支持、保护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保护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

液泡:细胞液(内有糖分,甜味,香味,色素类等物质)

3、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P47)(即:动物细胞的结构)

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避免细胞吸水过多而胀破。

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

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5、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

四、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五、细胞中的物质:

u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燃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u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不燃烧):水、二氧化碳、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六、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七、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u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光能→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u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释放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八、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九、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1、多莉羊的例子p53;

2、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染色体;

3、DNA(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4、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相同;

十、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2、细胞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生长(注:细胞不会无限制的生长)

3、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十一、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

1、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上皮组织

保护作用

皮肤上皮、小肠腺上皮、消化道上皮

肌肉组织

收缩、舒张

骨骼肌、心肌、平滑肌

结缔组织

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

血液、骨组织等

神经组织

受刺激能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脑和脊髓

2、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3、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

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4、动物和人的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5、植物的组织(P64):分生组织、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等

6、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营养器官:根、茎、叶;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7、植物的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没有系统)

十二、单细胞生物

1、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

2、草履虫的结构(P68)【其表膜摄入氧、排出二氧化碳】。

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

十三、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

1、病毒的种类

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3、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P72)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1、绿色植物:藻类、苔藓、蕨类,种子植物四大类群。

2、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植物

类群

代表

植物

生活

环境

形态结

构特点

用 途

藻类

植物

衣藻、水绵、海带

大都生活在水中,少部分生活在陆地上潮湿的地方

无根、茎和叶的分化

释放氧气、鱼类的饵料、食用、药用、工业原料等

苔藓

植物

葫芦

潮湿的陆地

植株矮小,茎和叶内无输导组织,具有假根

形成泥炭、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蕨类

植物

肾蕨、铁线

阴湿的陆地

有根、茎和叶,体内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

食用、药用、优良的绿肥和饲料、古代的蕨类变成了煤等

3、藻类,苔藓、蕨类都是孢子生殖。

4、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5、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而且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6、种子的结构(P81)

蚕豆种子:种皮、胚

[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无胚乳

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

[胚芽、胚轴、胚根、子叶(1片)]、胚乳(中有淀粉,遇碘变蓝色)

7、种子植物比藻类、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8、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P82-83,84)

裸子植物:种子无果皮包被的植物。如油松、侧柏、苏铁、银杏、红豆杉、水杉、圆柏。

被子植物:种子有果皮包被的植物。如水稻、小麦、菊、豌豆、木瓜、苹果等绿色开花植物。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

1、种子的萌发(P88)

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2、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检测对象太大,随机抽取少量个体作为样本。并在测定过程中给种子提供最适宜的条件。

3、种子萌发的过程

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

4、幼根的生长

根尖: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小段。(P97)

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5、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花由花芽发育而来

6、茎的加粗生长:茎的形成层细胞(分生组织)不断分裂分化的结果。

7、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氮、磷、钾(P99);植物缺少会患病(99100),过量施肥也不好。

8、花的结构(P104)

9、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子房——果实

受精卵——胚

胚珠——种子

子房壁----果皮(果肉也是果皮,与生活中果皮区别)。

10、人工受粉

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受粉。

11、黄瓜南瓜等多半都不会结果,是因为雌雄异花,雄花不会结果。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1、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1)水分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水分是细胞的组成成;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

水分是植物体内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

水分参与植物的代谢活动

(2)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3)植物在不同时期需水量不同

2、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

3、运输途径

导管:向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向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注:导管有许多细胞组成,这些细胞是死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质,上下连接的细胞壁溶解消失。

筛管是活的细胞组成的,只没有细胞核。

4、叶片的结构

表皮(分上下表皮)、叶肉、叶脉(下表皮气孔数量多)

5、气孔的结构:有两个保护细胞组成。

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

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合。

6、蒸腾作用的意义:

[1]

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

[2]

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

[3]

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

[4]

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促进生物圈水循环。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1、天竺葵的实验(P117)

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酒精中隔水加热,目的:脱色,溶解叶片中叶绿素便于观察。

染色:用碘液染色

结论:淀粉遇碘变蓝,可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3、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4、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有什么作用

用来构建之物体;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6、呼吸作用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7、呼吸作用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8、呼吸作用反应式:

9、呼吸作用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散发出去。呼吸作用的强弱常常是生命活动强弱的标志。

第五章

绿色植物是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2、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中耕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降低温度、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3、光合作用与生产生活关系:要保证农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间作套种、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第六章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1、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2、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植被覆盖率低,森林资源和草原资源破坏严重

3、我国森林覆盖率16.55%,人均森林面积0.145公顷,4、我国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5、热带雨林-----地球之肺,6、生物圈的“绿色工厂”----绿色植物。

错字纠正:

水份(×)

水分(√)

液胞(×)液泡(√)

注意区分:

叶绿素(一种绿色物质,存在于叶绿体内)

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

生理盐水

(不要写成盐水)

温度--湿度

雌蕊、二氧化碳、老鹰(有一点)

第三篇: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

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19世纪,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四种现代类人猿: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猩猩。

3.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使得部分古猿进化成现在人。

4.人与猿分界的标准之一是直立行走。

5.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在于:

(1)运动方式不同(人类直立行走,类人猿臂行。)

(2)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3)脑的发育程度不同(人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学交流能力。)

第二节人的生殖

⑴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其主要功能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⑵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卵巢,其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⑶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

⑷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受精。

⑸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场所:输卵管

⑹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来自卵黄;

⑺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

⑻胎盘是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

⑼胚胎发育到第8周发育成胎儿,呈现人形;发育到38周(266天)发育成熟;

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产出的过程叫分娩

第三节青春期

【青春期发育】

1.形态特点:身高突增(显著特征)、体重迅速增长

2.功能特点大脑、心脏结构、肺功能完善化

3.性器官的发育:性发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无机盐的种类

缺乏时的症状

维生素种类

缺乏时的症状

食物来源

含钙的无机盐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维生素A

夜盲症皮肤干燥

肝、乳制品、胡萝卜等

含磷的无机盐

厌食、贫血、肌无力

维生素B1

神经炎、脚气病

糙米、花生、瘦肉等

含铁的无机盐

缺铁性贫血

维生素C

坏血病

水果、蔬菜等

含碘的无机盐

地方性甲状腺肿

维生素D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动物肝脏以及牛奶等

含锌的无机盐

生长发育不良

歌诀:夜盲A脚气B坏血C佝偻D

钙D齐补,同治佝偻。磷磷厌食,无力骨痛。

买锅用铁,医治贫血。甲状腺肿,一碘见效。味觉障碍,星锌相伴

1、人体需要的六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2、人体内三大供能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

3、人的生长发育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

4、水约占体重60-70%,人体内的营养物质以及尿素等废物,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运输。

5、维生素是不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不提供能量,人体需要量很小,但不能缺乏,否则影响生长甚至患病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1、消化系统(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等)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分泌消化液,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参与脂肪消化)

2、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小肠适于消化的特点:1)长(5--6米);

2)内表面具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3)有各种消化液(肠液、胰液和胆汁)

小肠适于吸收的特点:4)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

结构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3、食物的消化

食物(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大分子有机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为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

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

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

唾液淀粉酶(唾液)酶(肠液、胰液)

淀粉的消化(口腔、小肠):淀粉口腔麦芽糖小肠葡萄糖

酶(胃液)酶(肠液、胰液)

蛋白质的消化(胃、小肠):蛋白质胃多肽小肠氨基酸

胆汁酶(肠液、胰液)

脂肪的消化(小肠):脂肪小肠脂肪小颗粒小肠甘油+脂肪酸

4、【营养物质的吸收】

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消化道各段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胃:少量的水、酒精(非营养)

小肠(主要的吸收场所):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大肠: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

第三节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

1、合理营养①按时进餐;②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③均衡摄入五类食物(平衡膳食宝塔)

2、食品安全

3、早餐、午餐、晚餐的营养比:早餐:午餐:晚餐30%:40%:30%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呼吸道的组成】

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

呼吸系统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气体

肺:气体交换的场所

位置:胸腔内,左右各一

肺结构:肺泡数量大,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气体交换。

功能:气体交换的场所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1、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一分种大约呼吸16次。肺的基本单位是肺泡

2、胸廓横向的扩张和收缩,是肋骨间的肌肉收缩和舒张的结果。

3、肋骨间的膈肌收缩,胸廓扩张时吸气,肋骨间的膈肌舒张,胸廓收缩时呼气。

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1、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是: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3、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第三节空气质量与健康

1、控制污染物排放是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

2、植树造林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第四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浆成分: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和尿素等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血液红细胞:运载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

血细胞白细胞:吞噬病菌

血小板:凝血和止血

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

血红蛋白:红细胞中含有的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

(特性:在含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呈鲜红色;在含氧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呈暗红色。)

形态特点

有无细胞核

数量

功能

说明

红细胞

两面凹的圆饼状,富含血红蛋白(铁)

成熟后无细胞核

最多

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少→贫血

白细胞

个体最大,形态多样

有细胞核

最少

吞噬病菌,对人体有保护和防御作用

多→炎症

血小板

形状不规则

无细胞核

居中

凝血和止血

少→异常出血

多→血栓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

【血管的种类、结构与功能】

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份去的血管

管壁较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分布在较深部位

流向:较大分支较小

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份输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

管壁较薄弹性小血流速度:慢分布在较浅部位

流向:较小分支较大

毛细血管连通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它是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①管壁最薄②管腔最小③血流速度:最慢(④数量大,分布广)

流向:小动脉毛细血管小静脉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循环途径:

体循环是血液从左心室出发回到右心房,肺循环是血液从右心室出发回到左心房。

血液在心脏处的流动方向:静脉→心房→心室→动脉

体循环的途径: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肺循环的途径: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肺循环和体循环的共同规律: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

第四节输血与血型1、1900年,奥地利的兰德斯坦纳发现了ABO血型,即血液分A、B、AB、O四型。

2、输血、血型和无偿献血输血是时候,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P76表)。

一次失血﹥1200~1500毫升发生生命危险

﹥800~1000毫升出现头晕、心跳、眼前发黑和出冷汗

﹥400毫升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短期内会恢复正常。

3、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1、排泄: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

排遗: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

2、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与功能(P73图4-43):

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和尿道(排出尿液)。

3、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P73图4-44)(P75图4-45)

①尿液的形成: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肾小球及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肾小球

尿液的形成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单位肾小囊

肾小管

②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尿液的形成主要与肾单位有关系。肾单位中的肾小球和紧贴着它的肾小囊壁起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腔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

③尿的排出: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4、判断尿液、原尿和血浆:(A★)

第一步:找到“葡萄糖”和“蛋白质”含量为“0”的一组,确定为尿液;

第二步:找到“蛋白质”含量最高,确定为血浆;

5、排尿的意义:(1)排出废物。

(2)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6、排泄途径:1)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2)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

3)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1、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P79图4-47)

眼球的结构:角膜、巩膜、虹膜、视网膜、晶状体、玻璃体。

2、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成像于视网膜

─→视觉神经─→视觉中枢─→产生视觉

3、近视眼:①病因:晶状体曲度过大

眼球前后径过长

②矫正:戴凹透镜

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四不要”(P82图4-51)

4、耳的结构: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半规管和前庭(P84图4-52)

5、听觉的形成:声波→外耳道→鼓膜→内耳─→耳蜗内的感觉细胞→听觉神经─→大脑体觉中枢─→听觉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的平衡

6、其它感觉器官:鼻—气味;舌—味道;皮肤—冷、热、痛、触、压等刺激

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组成1、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大脑---具有感觉、运动、语言、视觉、听觉等神经中枢

脑:小脑---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中枢神经系统脑干---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生命活动

神经系统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脑神经:由脑发出的神经叫脑神经,分布在躯干、四肢的皮肤和肌肉里

周围神经系统

脊神经:由脊髓发出的神经叫脊神经,大都分布到头部的感觉器官、皮肤、肌肉等处

大脑:包括左右两个大脑半球,表面是大脑皮层,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生命活动的功能区----神经中枢

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脑干:中有些部位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

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是脑和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2、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细胞体上有许多突起,突起有两种:长的突起(轴突)和短的突起(树突)

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神经元的结构:P90图4-55长的突起+鞘─→神经纤维──→神经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一、反射

1、概念:反射是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者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膝跳反射:快速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大腿的一些肌肉就会迅速收缩,从而使小腿突然抬起。

3、反射是通过一定的神经结构——反射弧完成的。

二、反射弧1、概念:反射弧是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

2、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传入神经传出神经

感受器神经中枢效应器(反射弧的结构)

三、反射的类型

1、简单反射:简单的、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如眨眼反射、缩手反射,膝跳反射,排尿反射。

2、复杂反射:出生以后通过长期生活积累,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如“望梅止渴”、谈虎色变。

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最复杂的,也是人类特有的反射。

3、人体通过各种简单或复杂的反射,从而能够对体内外的刺激迅速做出适当的反应,来调节自身的生命活动和适应各种环境变化。

第四节激素调节

1、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它们的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

2、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有垂体、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胰岛和性腺(卵巢、睾丸)等,它们共同组成人体的内分泌腺,分泌各种激素。

3、生长激素由垂体分泌,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

分泌不足:侏儒症

幼年时分泌异常分泌过多:巨人症

4、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分泌,可以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

幼年时分泌不足----呆小症

分泌异常成年时分泌过少------大脖子病(地方性甲状腺肿)

成年时分泌过多------甲亢

缺乏时可以通过食用含碘的食物来治疗。如海带、紫菜和加碘食盐等。

5、胰岛素由胰岛分泌,能调节糖类在体内的吸收、利用、转化等。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糖浓度过高,患糖尿病。患者的典型表现是多尿、多饮、多食等。

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控制饮食和适当体育锻炼,可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6、人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一、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我国把计划生育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2、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晚婚:比法定结婚年龄晚2—3年结婚;晚育:婚后初次生育时达到晚婚年龄;

少生:稳定低生育水平;优生:婚前体检,避免生出有遗传缺陷的孩子。

少生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优生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

3、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有:

乱砍滥伐、乱捕滥杀、环境污染(排放工业废气)、水华和赤潮、生物入侵等。

4、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有:植树造林、放归野鸟、建立自然保护区

5、生物入侵:生物随着商品贸易和人员往来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并对新的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

“植物杀手”薇甘菊入侵我国南方,迅速蔓延开来,使当地植被受到严重破坏。

“美丽的杀手”地中海实蝇是专门危害水果和蔬菜的害虫,现已蔓延到90多个国家和地区。

6、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水污染;噪声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二、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1、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水。正常雨水的PH不小于5﹒6。酸雨形成原因: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如二氧化硫等造成的。我国酸雨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和机动车辆排放的尾气而形成。(二氧化硫气体引起)

2、酸雨的危害:

(1)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2)使水质酸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甚至造成水生生物死亡。

(3)引起水源酸化,影响饮用,威胁人类的健康。(4)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

3、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通过净化装置,减少燃烧煤、石油等燃料时污染物的排放。

4、废电池成分:电池里面含有多种化学物质,有的还含有银镉等重金属。

重金属危害:水俣病(汞中毒),痛痛病(镉中毒)

5、我国于200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水污染防止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严格控制各种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

6、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二氧化碳的排放。

7、实施退耕还林还草

第四篇: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提纲-精选文档

2018年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提纲

2018年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第一章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生长和繁殖(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进行呼吸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2、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归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

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划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第二章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4、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可以分为两类,非生物因素---是光、温度、水、等

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5、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6、对照实验: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这类实验只有一个变量。其中在正常条件下进行的实验组叫对照组,另一实验叫实验组

7、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生物适应环境,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环境也影响生物。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9、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10、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11、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 食物链。

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箭头指向取食者或捕食者。

12、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能量多-->少,有毒物质少--->多、物种生物数量多--->少)

1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14、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叫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

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5、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6、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17、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湿地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第二单元 第一章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

18、显微镜的使用

(1)取镜和安放:右手握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厘米左右处,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左右的距离。对光完成的标志是在目镜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

观察:玻片标本正面朝上,正对通光孔的中心。转动粗准焦螺旋,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收镜:镜头脏,用擦镜纸擦拭.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

19、(1)视野中的污点判断位置:

移动目镜,如果污点随之移动,则污点在目镜上;移动玻片标本,污点随之移动,则污点在玻片标本上;如果前两次都不能移动污点,则其在物镜上。

(2)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清晰,换上高倍物镜后物像模糊不清,应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

20、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小光圈;光弱时使用凹面镜,大光圈。

21、物镜有螺纹,倍数越高,镜头越长。(物高长)目镜没有螺纹,倍数越高。镜头越短。

22、观察的物像是放大的倒像

23、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相反。(物象在哪就往哪移)放大倍数=物镜倍数X目镜倍数

24、放大倍数越大,物像就越大,视野越暗。视野范围就越小,个数少。

25、放大倍数越小,物像就越小,视野越亮,视野范围就越大,个数多。

26、光线到眼睛的路线;光源---反光镜反射---光圈---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眼

27、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28、气泡和细胞的区别;气泡:厚黑边,不规则状 细胞:明显的细胞结构,规则状 第二节植物细胞 第三节动物细胞

29、(1)常用的玻片标本:切片、涂片、装片(2)实验: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

操作步骤:擦(用纱布)→滴(清水)→撕(内表皮)→展→盖(盖片时要防止出现气泡)→染(用碘液,作用是便于观察)→吸(吸引碘液)(3)实验:观察人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操作步骤:擦→滴(生理盐水,作用是保持细胞形态)→刮→涂→盖(盖片时要防止出现气泡)→染(用碘液,作用是便于观察)→吸(吸引碘液)30、植物细胞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液泡动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

31、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32、细胞壁:支持、保护作用。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清楚)细胞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结构。液态的,可以流动的。

细胞核:含遗传物质DNA,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能量转换器,将太阳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光合作用的车间)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能量转换器,能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汽车发动机)液泡:内有细胞液。第四节细胞的生活

33、许多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比分子更小的颗粒。

有机物:分子较大,一般含碳,可燃,如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

无机物:分子较小,一般不含碳,如水、无机盐、氧等

34、克隆羊的实例说明,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35、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的控制中心。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36、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

37、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体。第二章第一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38、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

DNA是遗传物质,因此可以说染色体就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39、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40、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41、层次关系:基因—>DNA-->染色体-->细胞核-->细胞

42、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分不开的。

43、细胞分裂顺序 a、细胞核(1个变2)b、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一个细胞核)c、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细胞分裂中,染色体变化最明显,先复制加倍后再平均分配 第二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44、动物和人体的发育都是从受精卵开始的。

45、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46、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47、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1)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如皮肤上皮

(2)肌肉组织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等功能,如平滑肌,骨骼肌,心肌。

(3)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构成,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如脑和脊髓

(4)结缔组织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分布很广。如血液、骨组织、脂肪、肌腱

48、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器官。

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

49、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50、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第三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51、植物的主要组织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1)分生组织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再由这些细胞分化形成其他组织;(2)保护组织,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如根、茎、叶的表皮(3)输导组织:有运输功能.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从上向下运输有机物

(4)营养组织。细胞壁薄,液泡较大,有储藏营养物质的功能。

(5)机械组织:细胞壁增厚,对植物主要起支撑和保护作用,52、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第四节单细胞生物

54、单细胞生物:大肠杆菌、酵母菌、草履虫、变形虫、衣藻、眼虫等。

55、草履虫:纤毛-运动、表膜--呼吸、口沟-摄食、食物泡-消化、收集管、伸缩泡-收集废物,排除废物胞肛-排出食物残渣 草履虫通过分裂生殖产生新个体 第三单元 第一章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57、绿色植物分为四大类: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1)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如有单细胞的衣藻,有多细胞水绵、海带,还有紫菜,褐藻。(2)苔藓植物大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有茎和叶,没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茎和叶内没有输导组织,比较矮小。作为检测空气污染指数的指示植物。如葫芦藓,墙藓.(3)蕨类植物生活在阴湿处,有根、茎、叶,内有输导组织。如铁线蕨,卷柏,里白,肾蕨,满江红,贯众形成煤 第二节种子植物

58、种皮:保护作用

菜豆种子胚根:发育成根(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双子叶植物)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 胚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子叶:二片,贮存营养物质

59、果皮和种皮:保护作用 胚乳:贮存营养物质 玉米种子胚根:发育成根

(单子叶植物)胚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 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子叶:一片,转运营养物质

种子的主要部分是胚,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

60、种子植物:能结种子的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种子裸露在外,没有果皮的植物叫做裸子植物。

通常有松类、杉类、柏类(苏铁,银杏、红豆杉,水杉,侧柏)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的植物叫做被子植物。

通常有槐、杨、果树、稻类、花、葡萄、桃、椰子、菊(绿色开花植物)第二章

第一节种子的萌发

61、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具有活的完整的饱满的胚,已度过休眠期。62、种子萌发的过程: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芽,芽进一步发育成茎和叶。(子叶脱落,胚轴发育成连接根与茎的部分)第二节植株的生长

63、根冠:保护分生区(细胞较大,排列不够整齐)分生区:分裂产生新细胞(细胞较小,排列紧密)伸长区:伸长最快的地方(生长最快的部位)(下部细胞较小,越往上细胞越大)成熟区: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有根毛)64、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的体积的增大。

65、叶芽的结构(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花由花芽发育而来)芽轴—发育成茎 芽原基—发育成芽

生长点—使芽轴不断伸长,并产生出新的芽原基和叶原基 叶原基—发育成幼叶---发育成叶

66、氮肥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叶长的繁茂;磷肥能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花的开放、种子和果实的成熟;钾肥能促进淀粉的形成和运输,使茎秆健壮。

叶用类蔬菜如白菜栽培时应多施用些氮肥,茎用类如土豆或食用块根类如甘薯等则应多施用些钾肥,食用花、果实、种子类则需多施用些磷肥。缺硼会导致花而不实 第三节开花和结果 67、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花柄、花托、花萼、花瓣 花药(内生有花粉)花雄蕊花丝(支持花药)花蕊柱头

子房珠被----种皮 胚珠卵细胞—受精卵—胚 极核—受精极核—胚乳 雌蕊花柱子房壁----果皮

68、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珠被发育成种皮,果实包括种子和果皮。雄蕊、柱头、花瓣、花柱脱落。69、花的种类

单性花:一朵花上只有雄蕊或雌蕊。如黄瓜

两性花:一朵花上既有雄蕊又有雌蕊。如郁金香、月季 无性花:一朵花上既没有雄蕊也没有雌蕊。如向日葵花盘边缘的舌形花

70、传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传粉是受精的前提。

71、异花传粉:花粉依靠外力落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的传粉方式。

常借助昆虫和风力完成。

72、自花传粉:一朵花的花粉,从花药散发出来以后,落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的传粉现象

73、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授粉。

74、受精:胚珠里面的卵细胞,与来自花粉管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植物的开花结果过程:开花--->传粉--->受精--->果实种子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坏

75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分成上表皮和下表皮。不含叶绿体 栅栏组织的细胞圆柱形,排列紧密,含叶绿体较多。海绵组织的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含叶绿体较少。叶脉:起支持作用。分成网状叶脉和平行叶脉。叶脉中有导管和筛管。

扁平的表皮细胞无色透明,细胞外壁上有一层透明而不易透水的角质层。

叶叶肉:分成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76、叶绿素能够吸收和转化光能。

叶绿素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才能形成,没有形成叶绿素时,叶绿体呈白色或黄色。

77、属于输导组织的是叶脉,营养组织的是叶肉,保护组织的是表皮。

78、气孔是蒸腾作用的门户,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由二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含叶绿体)围成。保卫细胞的形状和大小能够调节。

保卫细胞能控制气孔的开闭。(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

79.导管:自下向上运输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筛管:自上向下运输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80、木本植物的茎由外到内由树皮、形成层、木质部、髓四部分组成。

树皮内侧部分是韧皮部,其中有输导有机物的筛管;木质部有很强的支持力,其中有输导水和无机盐的导管;髓具有贮藏营养的功能;形成层具有分裂能力,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因此木本植物的茎能够逐年长粗。而草本植物的茎没有形成层,故不能逐年长粗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外界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82、蒸腾作用的意义

(1)促进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

(2)拉动水分和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保证各组织器官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要。(3)降低叶表面温度。

(4)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83、实验: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暗处理--将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将叶片中有机物耗尽

遮光--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的。目的是与照光部分形成对照

光照--移到阳光下照射1-2小时

脱色—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叶片放入酒精的目的是防止叶绿素的颜色对实验的影响。隔水加热的目的是避免因酒精挥发燃烧而起火。

经酒精煮过的叶片呈黄白色,无色酒精变成绿色。染色--加碘液。目的是为了检验淀粉。叶片见光部分呈蓝色,遮光部分黄白色。

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84、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以淀粉为主的有机物。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85、(1)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放出氧气的过程。光照

(2)反应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 叶绿体

(3)原料:二氧化碳、水;(4)产物:有机物、氧气;(5)场所:叶绿体;(6)条件:光

(7)实质: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8)意义: ①构建植物体;②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基本的食物来源;③有机物为动植物及人类生活提供所必需的能量来源。④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碳-氧平衡)。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合理密植。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86、(1)呼吸作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

(2)反应式: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3)原料:有机物、氧(4)产物:二氧化碳、水;(3.场所:植物体内所有的活细胞(主要在线粒体内进行)(6)条件:有光无光均可

(7)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异化作用)(8)意义:

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一部分转变成热量散发出去。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联系: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物质基础。

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可被光合作用利用,释放的能量维持所有生命活动。

87、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主要有两种: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88、碳——氧平衡: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89、维持碳——氧平的措施:保护现有森林,植树造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 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90、一个地区生长的所有植物叫做这个地区的植被。我国的植被类型主要有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每年的3月12日定为全国的植树节。

第五篇: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完整整理)

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完整整理)

第一部分:基本知识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1.常见的腔肠动物有:海葵、海蜇、水螅、珊瑚虫等

2.水螅的生活环境:水螅通常生活在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清洁淡水中。

3.水螅的体型:水螅的身体呈辐射对称。

4.水螅的消化腔:体壁由内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内胚层围成消化腔,消化食物,有口无肛门。

5.水螅的刺细胞是它攻击和防御的利器。

6.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入,残渣从口出。

7.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海蜇经过加工可以食用,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形成的珊瑚可供参观。

8.涡虫的形态:身体背腹扁平,前端具有眼点

9.涡虫的摄食与消化:口中有咽,食物在消化腔内消化,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由口排出。

10.涡虫的体型:涡虫的身体呈两侧对称。

11.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1.蛔虫的生活习性: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靠吸食小肠里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2.蛔虫的形态:蛔虫身体呈圆柱状,大约长20到35厘米,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成体略带粉红或黄色,雄虫尾部常卷曲,比雌虫略小。

3.蛔虫的消化:蛔虫的消化管结构简单,只能吸食小肠内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4.蛔虫的生殖:蛔虫雌雄异体,雌雄虫在小肠里交配后,雌虫每天可以产下二十多万个虫卵。

5.蛔虫的运动:蛔虫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只能靠身体的弯曲和伸展在小肠内慢慢蠕动。

6.蛔虫感染人的途径:人吃了沾有蛔虫卵的生的蔬菜,或用占有虫卵的手去拿食物。

7.蛔虫病的预防:注意个人饮食卫生,管理好粪便。

8.其他常见的线形动物有:蛔虫、钩虫、丝虫、线虫等。

9.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状,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10.蚯蚓的生活习性: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

11.蚯蚓的呼吸: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只能靠体壁分泌黏液,使体表保持湿润,蚯蚓的体表密布着毛细血管,氧气可以融入体表的黏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12.蚯蚓的运动:蚯蚓靠肌肉和刚毛协调运动

13.蚯蚓的形态结构:身体呈长圆筒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14.常见的环节动物有:蚯蚓、沙蚕,水蛭等。

15.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和疣足运动。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1.常见的软体动物有:河蚌、扇贝、文蛤等

2.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3.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有的可以食用、药用、装饰等,但有的对人体也有害。

4.节肢动物的种类繁多,是最大的动物类群,有120万种以上

5.昆虫的主要特征: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两对翅,一般能飞行。

6.蝗虫的形态结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7.蝗虫的运动:胸部有三对足,善于跳跃,能爬行,有两对翅,能飞行。

8.蝗虫的外骨骼:外骨骼包裹着身体表面,起保护和防止水分散失的作用,有蜕皮现象,蝗虫的一生要蜕皮5次才能长成成虫。

9.常见的节肢动物有:蝗虫、蜜蜂、蜘蛛、虾、蜈蚣等。

10.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11.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有些可以食用、药用;帮助植物传粉等,但有的也会引起人们患病、危害农作物等。

第四节:鱼

1.动物的种类很多,到目前为止,已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根据它们的体内有没有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类。

2.脊椎动物:体内具有由脊椎骨组成脊柱的动物,就称为脊椎动物。常见的脊椎动物有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这五大类群。

3.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脊柱的动物,就称为无脊椎动物。常见的无脊椎动物有: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

4.我国的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5.常见的海洋鱼有:带鱼、鲨鱼、大黄鱼、小黄鱼等。

6.鱼之所以能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一是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

7.鱼的体型: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呈流线型,体表有鳞片和黏液。

8.鱼的运动:鱼靠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和各种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9.鱼的呼吸:鱼用鳃呼吸,水从口进入,从鳃盖后缘流出,经过鳃,完成气体交换。

10.鱼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1.鱼与人类的关系:养殖业和捕捞业,可以食用,要合理利用和保护。

12.鱼鳍可以分为奇鳍和偶鳍,其中奇鳍有背鳍、尾鳍和臀鳍,偶鳍有胸鳍和腹鳍。

13.海马是鱼不是马,娃娃鱼是两栖动物,章、墨、鱿鱼都为软,美人鱼学名儒艮是哺乳动物。

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1.青蛙的形态: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四肢,皮肤裸露。

2.青蛙的眼睛后面有鼓膜,能感知声波。

3.青蛙的头部前端,有鼻孔,是呼吸的通道。

4.青蛙的前肢短小,支撑身体;后肢发达,趾间有蹼,适于跳跃和游泳。

5.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6.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7.两栖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农田害虫的天敌,应当加以保护。

8.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虫与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样的发育就称为变态发育。

9.蜥蜴的形态: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颈可以使头灵活地转动。

10.蜥蜴的四肢短小,贴地爬行。

11.蜥蜴用肺呼吸。

12.蜥蜴的生殖:体内受精,在陆地上产卵,有坚韧的卵壳保护,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13.常见的爬行动物有:蜥蜴、龟、鳖、蛇、鳄等

14.大鲵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扬子鳄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具有动物的“活化石”的美誉。

15.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着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硬的外壳。

16.爬行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食用、药用、防治林木害虫等。

第六节

1.鸟的体型:鸟的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

2.鸟的前肢变成翼,生有大型的羽毛。

3.鸟的骨骼轻而薄,长骨中空,具有发达的龙骨突。鸟类的胸肌非常发达,占体重的五分之一。

4.鸟类的消化:鸟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强,粪便随时排出体外,可以减轻体重,有利于飞行。

5.鸟能进行双重呼吸,有发达的气囊与肺相通,气囊能储存气体,但不能进行气体交换,气体交换的场所仍然是肺。

6.恒温动物:体温不是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就叫恒温动物。

7.变温动物:体温会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就叫做变温动物。

8.鸟类的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9.鸟类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着羽毛,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呼吸。

10.是鸟不一定会飞,会飞的不一定是鸟。不会飞的鸟有企鹅和鸵鸟,会飞的不是鸟的是蝙蝠。

11.具有飞行能力的动物有无脊椎动物中的昆虫,脊椎动物中的鸟类和哺乳动物中的蝙蝠。

12.鸟类与人类的关系:捕食农林害虫,人类食物中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等。

第七节

哺乳动物

1.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是非洲象,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是鲸。

2.哺乳动物的体表被毛,具有很好的保温作用。

3.哺乳动物的生殖:胎生、哺乳使后代得到很好的照顾和良好的营养。

4.哺乳动物的牙齿具有分化,食草动物的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食肉动物的牙齿分为门齿、臼齿和犬齿。

5.哺乳动物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能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相应的反应。

6.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分为门齿、犬齿和臼齿。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

1.动物的行为: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

2.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也可以说成是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的。

3.关节由关节头、关节窝、关节腔、关节囊、关节软骨组成,也可以说成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组成4.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要的能量,依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5.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提重物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举重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两手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

6.肌肉由肌腱和肌腹组成,肌腱可以绕过关节连接在不同的骨上。

7.当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

8.动物的运动有利于觅食、躲避敌害、争夺栖息地和繁殖后代,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根据功能的不同可以把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领域行为和社会行为等。

2.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另一类是指遗传物质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

3.先天性行为的意义:先天性行为为了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

4.学习行为的意义:学习行为能使动物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5.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有观察法和实验法以及这两种方法的结合。

第三节:社会行为

1.白蚁群体中的分工合作:

蚁后:专职产卵

雄蚁:与蚁后交配,交配后就死亡

工蚁:觅食、筑巢、照料蚁后等

兵蚁:专司蚁穴的保卫

2.狒狒群体中首领雄狒狒享有特权,它要优先享受食物和配偶,其它狒狒对它的攻击不敢反击,要表示顺从的姿态。同时,它也有保卫群体的义务。等级制度最明显。

3.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4.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方式:动物可以通过动作、声音、气味等进行信息交流。

5.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有利于群体内的交流、有利于群体觅食、御敌和繁殖后代。

6.群体中信息交流的应用:用提取或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可以用来诱杀害虫,从而控制害虫的数量。

7.通讯的含义:一个动物群体中的某个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收信息的个体产生相应的反应,这种现象叫做通讯。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维持生态平衡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④当某种动物过多会给农作物造成危害

2.生态平衡的含义: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做生态平衡。

3.动物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4.为什么说动物能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动物体内的有机物通过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无机盐可以被植物利用制造有机物。

5.动物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动物帮助植物传播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6.仿生的含义:科学家模仿动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这就是仿生。

7.常用的仿生技术有:长颈鹿与宇航服,萤火虫与冷光灯,蝙蝠与雷达,乌龟与薄壳建筑,小鸟与飞机,鱼与潜水艇等

8.生物反应器的含义:科学家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要的某些物质,这就是生物反应器。目前最理想的生物反应器是乳房生物反应器。

9.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常用的有:以虫治虫,以菌治虫和以鸟治虫。

第四章: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1.菌落的含义: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2.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①配制培养基②高温灭菌③冷却④接种⑤恒温培养

3.细菌菌落的特点:菌落比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4.真菌菌落的特点:菌落比较大,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时还能呈现红、褐、绿、黑、黄等不同的颜色。

5.细菌和真菌生存所需要的基本环境条件: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有些需要氧气,有些不需要氧气。

6.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细菌和真菌几乎无处不在,但在不同的环境中,它们的分布不同。

第二节:细菌

1.第一个观察到细菌的人是列文·虎克,第一个发现细菌的人是巴斯德。

2.细菌的形态:根据细菌的外形不同,可以把细菌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种。

3.植物细胞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和线粒体(简记为:壁、膜、质、核、液、叶、线)

4.动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简记为:膜、质、核、线)

5.细菌细胞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区域,有的还有鞭毛和荚膜,属于原核生物。

6.细胞的营养方式:由于细菌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以,它的营养方式为异养。

7.细菌的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

8.细菌分裂的计算公式:N=m·2n(m表示原有的细菌个数,n表示分裂的次数)

9.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能度过不良的环境。

第三节:真菌

1.常见的真菌:大型真菌有蘑菇,多细胞真菌有霉菌,单细胞真菌有酵母菌。

2.真菌的结构: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3.真菌的营养方式:由于真菌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以,它的营养方式为异养。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4.真菌的生殖方式为:孢子生殖。

5.菌丝可以分为营养菌丝和直立菌丝两种。

6.青霉的孢子呈扫帚状而曲霉的菌丝呈放射状。

第四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①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②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③与动植物共生

2.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就会堆积如山,动植物就会丧失生存的空间。

3.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有三种:寄生、共生和腐生

4.寄生:细菌或真菌寄生在人或动植物的身体上,使其患病,它本身获利。一方得利一方受害。

5.共生:与其他生物共同生活,互惠互利。

6.腐生:从死亡的生物遗体上通过分解有机物而获得营养。

7.链球菌可以使人患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等多种疾病;一些真菌寄生在人的体表或体内,引起人患手癣、足癣等多种疾病;棉花枯萎病、水稻瘟病、小麦叶锈病、玉米瘤黑粉病等植物疾病,都是由真菌引起的。

8.地衣是真菌与藻类植物共同生在一起而形成的。

9.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质,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营养物质。

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1.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酵母菌可以用来酿酒、制作馒头,面包等;乳酸菌可以用来制作酸奶、泡菜等;醋酸菌可以用来制醋。

2.食品腐败的原因:细菌和真菌在食品中生长和繁殖

3.食品保存的原理:把食品内的细菌或真菌杀死或者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4.食品保存的方法:脱水法、腌制法、渗透保存法、巴氏消毒法等

5.有些细菌可以产生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称为抗生素。

6.科学家把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内,对大肠杆菌进行培养,使之产生治疗糖尿病的物质——胰岛素。

7.甲烷是一种清洁的能源,可以作为燃料用于做饭、照明、取暖等。

8.有些细菌或真菌还能净化城市污水。

第五章:病毒

1.19世纪末,伊万若夫斯基在研究烟草花叶病的病因时发现了滤过性病毒

2.19世纪末,口蹄疫病的研究证明了滤过性病毒的存在。

3.20世纪初,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了烟草花叶病毒。

4.病毒可以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三类。

5.动物病毒:寄生在人或动物的活细胞内的病毒。如流感病毒

6.植物病毒:寄生在植物细胞内的病毒。如烟草花叶病病毒

7.细菌病毒: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又叫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

8.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组成。

9.病毒的生活方式:营寄生生活,利用活细胞的物质制造新的病毒,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当环境适宜时,又开始生长和繁殖。

10.病毒与人类的关系:一方面会使人患病,另一方面也可以在生物防治、基因工程、制作疫苗等方面来加以利用。

第六单元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1.植物分类的依据: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绿色开花植物的分类主要根据根、茎、叶、花和果实、种子来分,其它植物的分类主要根据它们的根、茎和叶。

2.动物的分类依据:外部形态结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等。

3.微生物的分类依据: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第二节:从中到界

1.为了科学地将生物进行分类,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的分类单位。

2.生物的分类从大到小的等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3.“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最近。

4.生物分类的意义:为了弄清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5.同种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多,包括的种类最少;同界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少,包括的种类最多。

6.给植物挂牌的时一般要写植物的名称、国际名称、属于哪个科、分布和用途等。

7.林奈提出的双名法——每个物种的科学名称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属名,第二部分是种加词,有时后面还有命名者的姓名。

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实质上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栖息环境的多样性就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3.我国的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其中苔藓类、蕨类和种子植物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位。

4.我国的裸子植物最丰富,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5.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1.自然保护区的含义: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人们把含有保护对象中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这就是自然保护区。

2.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3.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完整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

4.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斑头雁、棕头鸥及其生存环境而建立的。

下载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济南出版社)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济南出版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5篇材料]

    在七年级的生物学习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应该背诵好重要的知识点,才能更好的应对考试。当然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做好复习提纲,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希望对......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提纲1.进化论的建立者是达尔文。四种现代类人猿: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猩猩。2.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3.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原......

    2012最新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珍爱生命 热爱生命一、基础知识回顾 1、人类必须上善待大自然、爱护环境、保护动植物,否则,将会危及自身的生存 2、人的生命独特性的......

    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笑迎新生活 第一课 珍惜新起点 1、新学校,新同学 P4_6 ⑴初中生活新体验:这里的“新”主要包括新的校园,新的老师和同学,新的班集体,新的学......

    七年级上册政治复习提纲

    第五课 怎样正确认识自己? 1、正确认识自己,就要做到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2、全面认识自己,既要认识自己的外在形象,又要认识自己的内在素质。 3、全面认识自己,既要看......

    七年级上册政治复习提纲[范文模版]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华罗庚的这句话就是我的座右铭,它时刻提醒我要勤奋努力地学习。多看多学,才会进步。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梳理归纳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政治上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思想品德复习提纲 第一课生命最宝贵 1、 人类和其他生命为什么要和谐相处?应怎样和谐相处? 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生命世界的一员。人类和其他生命均以其独特的形式存......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复习提纲(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人教版) 第一单元 笑迎新生活 1、初中是一个崭新的天地,我们站在一个新的起点。(初中学习生活) 2、进入一个新的班级,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