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有三把尺子,最小分度值分别是分米、厘米和毫米。其中最好的是()
A.最小分度值是分米的尺B.最小分度值是厘米的尺
C.最小分度值是毫米的尺D.只要准确程度能符合要求就是好的
2.下面关于人体各个数值合理的是()
A.一个人正常的体温约为380C B.人心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5s
C.手掌的宽度约为1dm D.一个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3.图1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到的四个小球的频闪照片,其中哪幅照片表示小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4.据说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的演奏声,从而进行创作,这说明()
A.人的牙齿也是听觉器官的一种 B.人的牙齿可以发出声音
C.人的牙齿也可以传递振动 D.贝多芬有特异功能
5.如图2的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
B.乙图中,敲鼓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
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正在发声的手机铃声越来越大
D.丁图中,演奏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 6.从图3的两幅组成的画中,请你观察并判断两车的运动情况是()
A.卡车运动,轿车静止
B.卡车静止,轿车运动
C.两车都运动
D.两车都静止
7.用一把刻度尺测某一物体的长度时,一般要测三次或更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
A.减小观察刻度时由于视线不垂直而产生的误差
B.减小由于刻度尺不精密而产生的误差
C.减小由于读数时估计偏大或偏小而产生的误差
D.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8.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后,传播速度将变小
B.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
C.工人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属于声的利用
D.在医院、学校附近机动车禁鸣喇叭属于噪声的利用
9.下列四个句子:(1)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2)引吭高歌;(3)她是唱高音的;(4)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
A.(1)(2)B.(2)(4)C.(1)(3)D.(3)(4)
10.现有正在振动着的物体甲单摆每秒摆动10次,乙蝙蝠的声带以105Hz的频率振动,丙口琴上的簧片每秒振动800次,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均是声源,且人耳都能听到声音
B.甲、乙、丙均是声源,且人耳只能听到丙发出的声音
C.甲、乙不是声源,丙是声源
D.甲、乙、丙都不是声源
11.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扫地时尘土飞扬B.美酒飘香
C.蜡烛流泪D.气体容易被压缩
12.下列各种运动中,速度最大的是()
A.奔跑着的猎豹的速度可达40m/s B.在水中游动的旗鱼的速度可达108km/h
C.飞行的褐海燕1分钟能前进5km D.百米赛跑某一著名运动员的成绩是9.96s
13.下列事例中,属于机械能转化成内能的是()
A.火药的燃气把子弹从枪膛中射出 B.古人用钻木的方法取火
C.电流通过白炽灯泡发光 D.用酒精灯加热烧杯里的水
14.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包含着声学知识.对其中声现象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A.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
B.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
C.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调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
D.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
15.人耳能分清前后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应大于0.1s,据此,要想听到回声,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应()
A.大于17m B.小于17m C.大于34m D.小于34m
二、填空题
16.物理书课本的宽度是185人步行的速度约1.2_____(填合适的单位)
17.能量可以导致事物的发生、引起物质的变化,它无处不在,并有多种形式.我们听见的声音是一种能,叫做;看见的光也是一种能,叫做感到的热也是一种能,叫做;物体运动也具有能,叫做 等等。
18.如图4,兰兰在商场乘电梯上楼。以电梯旁的柱子为参照物,她是 的,以所站立的台阶为参照物,她是 的。
19.现在各种高标准的住宅小区,一定要达到相当比例的绿化覆盖率。绿化的目的除了美化我们的居住环境外,从声学的角度看,花草树木还能,因此我们漫步在林间小道上时会感到格外寂静。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在摩托车的排气管上加消声器,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使装有噪声声源的厂房门窗背向居民楼,这是在 中减弱传向居民区的噪声;另外还可以带上防噪声耳塞,这是在处减弱噪声。20.医生在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听诊器运用了声音(填具有能量或传递信息)的道理;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填音调或响度)。
21.科普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深度为________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m/s)。这种方法(选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因为。
22.如图5所示,小明同学用示波器、钢锯条和台钳研究声音的响度。他将钢锯条的下端夹紧在台钳上,上端用手扳动一下,使钢锯条振动发声。实验中,他进行了两次实验,第一次锯条发出的声音响,第二次锯条发出的声音轻,他同时观察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幅度分别如图6甲、乙所示,则他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
23.图7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是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共运动了__cm的路程,小球从B点到E点的平均速度为____m/s。
三、简答与实验探究题
24.小明同学测量长度的方法如图8所示。他在测量中的错误有:
(1)(2);(3)。
25.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9所示的路程与时间图象。你从该图象中可获得哪些信息(只要写3条)?(1)(2);(3)。
26.声音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认识声音,某实践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对声音进行探究。
实验一: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槽中的水,发现溅起水花。
实验二:用细线把一个小铃铛悬挂在软木塞的下端,并置入烧瓶中,轻轻摇摇瓶子,会听到清晰的叮当声,然后取下软木塞,将点燃的酒精棉球放入瓶中,待火熄灭后,迅速塞紧软木塞,再摇瓶子,听到瓶子里的响声比原来小很多。
实验三:支起自行车,一手转动自行车的脚踏板,另一手则拿一硬纸片并让纸片的一头伸进自行车后轮的辐条中,随着车轮转速的加快,纸片发出的声音会越来越尖。
(1)以上三个实验中,实验____表明发声体在振动。
(2)另外两个实验分别表明:_________。
27.我们人类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人们通过声音交换信息、交流情感。但随着人类的活动,产生了一种新的污染噪声污染。
(1)吉他和吸尘器都能发出声音,但这两种声音是截然不同的。请指出图10中哪幅图表示乐音,哪幅图表示噪声?并指出两者的区别。
(2)噪声大小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它的响度。通常人们用声强等级来表示声音的大小,其单位名称是,符号为dB。
(3)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40m宽的林带可使噪声减少15~20dB,科学家们提出:请不要把落在地上的树叶扫光。你认为这是出于什么因素考虑的?
28.小明同学用5只粗细相同而高矮不同的瓶子作如下实验:如图11所示,用嘴分别对着5只瓶口吹气,发现瓶子越高,发出的音调越低。由此现象,请你分析:
(1)嘴对5只瓶口吹气,5只小瓶均发出声音的原因是什么?
(2)5只小瓶产生不同音调的原因是什么?
(3)应用上述实验结论,说明吹笛子时,用手指堵住笛孔(如图所示)能产生不同音调声音的道理。
四、计算题
29.十一长假到了,住在北京的王强同学准备乘火车到济南的奶奶家去,王强想路上尽量快一些,还想在车上多看看沿途的风光,这里有一张列车时刻表,王强看不懂,请你帮他选择一个最佳的车次,并计算这次列车从北京到济南的速度。
车 次2359K51T13T35
自北京起公里始发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17:1122:2020:0013:30
终到青岛日照上海济南
6:5311:5210:0018:00
0北京17:1122:2020:0013:30
376德州22:322:31
497济南0:284:020:3118:00 653兖州青岛6:536:09
1463上海日照11:5210:00
参考答案
期中试卷
一、单选题:
1.D 2.C 3.B 4.C 5.A 6.A 7.C 8.C 9.C 10.B
11.B 12.C 13.B 14.C 15.A
二、填空题:
16.mm,m/s
17.声能,光能,内能,动能
18.运动,静止 19.减弱噪声,声源,传播过程,人耳
20.传递信息,响度
21.3000,不能,真空不能传声
22.响度与振幅有关
23.12.50 0.125
三、简答与实验探究题:
24.(1)零刻度线没有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2)刻度线没有紧贴被测物体
(3)视线没有正对刻度线
25.⑴小车前2s内的速度为1m/s;⑵2s、3s、4s、或5s时刻小车距离出发点2m;
⑶小车后2s内的速度为2m/s;⑷小车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⑸小车在7s内通过的路程是6 m;⑹小车在第2s到5s内处于静止状态。
⑺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停止运动3s;(8)小车后2s内的速度大于前2s内的速度;
⑼小车在7s内的平均速度为0.87m/s;等等。
26.(1)实验一;(2)实验二表明声音传播靠介质;实验三表明振动的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27.(1)A是乐音,B是噪声。振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是乐音的基本特征。
(2)分贝
(3)因为真正起消音作用的不是树上的叶子,而是森林底部腐烂了的叶层)
28.(1)由瓶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2)由于空气柱的长短不同(3)堵住不同的笛孔、空气柱的长短不同
四、计算题:
29.应选T35次 v=110.4km/h
第二篇: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编者按:查字典物理网小编为大家收集发布了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考试卷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序号填入下页表格中与题号对应的方框内。每小题2 分,共40分)
1.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猛将张飞单枪立马在长坂坡当阳桥头,一声大喝,吓退十万曹操大军。这个典故形容张飞声音
A.频率高 B.音色差 C.音调高 D.响度大
2.如图,在下面几幅交通标志牌中,属于保护环境的是
3.下列关于温度的描述中符合实际的是
A.发高烧时人体温度可能达到40℃ 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10℃
C.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温度为50℃ D.加冰的橙汁饮料温度为-20℃
4.某同学从平面镜前1.5m处走近平面镜,则该同学在平面镜中的像
A.远离平面镜 B.变大了 C.大小不变 D.变小了
5.月亮、太阳、点燃的火把、镜子,这些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A.太阳和月亮 B.月亮和镜子
C.太阳和镜子 D.太阳和点燃的火把
6.如图所示,一束光斜射到平面镜上,其中反射角是
A.1 B.2 C.3 D.4
7.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寒冬早晨窗户上出现的冰花结在室内玻璃上
B.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C.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D.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结冰花是凝固现象
8.在天气预报领域,常用如图的符号分别代表冰雹、小雪、雾和霜冻四种天气现象,其中主要通过液化形成的是
9.今年5月,世博会在我国上海顺利举行,为向全世界充分展示城市,我们的美好生活这一主题,上海建设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汽车禁止鸣笛,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
A.绿化居住环境 B.降低噪音污染
C.缓解热岛效应 D.减少大气污染
10.在物理课堂或生活中,我们曾经体验过以下声现象,其中能够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是
A.放在密闭玻璃罩里的手机正在响铃,把罩内的空气抽走后,铃声变小
B.在一根长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从另一端可以听到两次敲击声
C.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平静水面,会在水面上激起水波
D.通常我们根据音色辨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
1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我们听到的上课铃声是由铃的振动产生的
B.登上月球的阿姆斯特朗可与他的同伴进行面对面的直接谈话
C.安装在步行街路口的噪声监测装置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
D.地震专家通过耳朵直接接听地壳运动产生的次声波来预测地震的发生
12.国庆假期,在溱湖风景区内,小明用装有滤色镜的照相机给一株绿叶白花的睡莲拍照,在洗出来的照片上看到的却是黑叶红花,那么滤色镜玻璃的颜色可能是
A.黑色 B.红色 C.绿色 D.白色
13.如图所示,在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内装有质量不等的同种葡萄酒,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杯,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A.音调 B.振幅 C.音色 D.响度
14.电影院的墙壁上都被装修成坑坑凹凹的,俗称燕子泥,其目的是
A.减弱回声 B.防止声音振坏墙壁 C.增大声音的频率 D.增强响度 15.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的清新
空气、预防感冒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 B.凝华 C.汽化 D.升华
16.一些联欢晚会上常可看到一种精彩的手影戏《逗趣》。两位演员用手分别表演了动物、人物的各种形态。活灵活现的手影,让观众大开眼界。手影的形成是由于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色散 C.光的反射 D.平面镜所成的像
17.在下列物态变化的过程中,放出热量的是
A.初春,河面上的冰雪消融成水 B.秋天,雨后的早晨出现大雾
C.夏天,教室里洒水后空气变得凉爽 D.冬天,晾晒的衣服渐渐变干 18.根据图所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400Hz的声音
B.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
C.人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发声频率范围要大
D.15Hz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
19.吉它是年轻人喜爱的一种乐器.在演奏前,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样做的目的是调节琴弦发声时的
A.振幅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20.学校的四层教学楼边有如图的四个露天停车区。夏日中午一两点钟的时候,为了防止自行车被曝晒,你认为停车的最佳位置是
A.停车区①
B.停车区②
C.停车区③
D.停车区④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60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21.一些枪械上的瞄准器装有夜视仪,它是利用的________来工作的。夏天人们使用的防晒伞,是为了防止________对人体的伤害(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
22.目前,全球气候逐渐变暖,这是 效应不断加剧带来的后果;人工降雨时利用干冰 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 成小冰晶或液化成小水珠,使云中的小水滴逐渐增大,从而形成降雨(后两空选填物态变化的种类)。
23.下左图乐器中,利用弦振动发声的是,人们能够区分出不同的乐器在演奏,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 不同。
24.医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用它来测量人的体温时,一定要让它的玻璃泡与人体。右上图中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 ℃。
25.用久了的黑板容易出现反光现象,其实这是由于光射到黑板上某些部位时发生 的缘故。雷声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打雷时,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原因是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__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
26.右图所示是某种固体的熔化图像,其中包含了许多物理信息,请写出其中的两条:
1)2)
27.暑假里,天气热极了,小红在家里写作业,汗流不止。抬头看了看挂在墙上的寒暑表,发现示数为32℃。她打开电风扇立刻感到凉快多了,这是因为 的缘故。这时她看了看寒暑表,会发现示数______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28.100℃的水蒸汽烫伤比同温度的水烫伤要严重得多,这是因为水蒸汽接触皮肤时
要 热。
29.生活中有许多解决问题的办法中蕴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下面的两幅图就是为了使物体快速变干而常用的做法。请根据图片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甲中做法的道理是;(2)图乙中做法的道理是;
30.如图所示,桥通过平静的水面成像,半圆形桥孔与其像合在一起构成圆。桥长45m,则桥的像长 m。正中大圆直径为10m,则大圆顶部到水面的距离为 m。
三、作图题(每题2分,共6分)
31.(2分)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32.(2分)将点燃的蜡烛置于自制的小孔成像仪前,调节二者的位置,在屏上得到如图所示的蜡烛清晰倒立的像,请在图中确定成像仪上小孔O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
33.(2分)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到平面镜上。请在图中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并标明入射角的大小。
四、解答题(共32分)
34.(3分)请写出下图中三个实验所揭示的物理道理: 甲:
乙:
丙:
35.(5分)通过如图所示的探究活动,我们对太阳光有了更多的了解:
(1)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呈现彩色光带,这
说明;光屏上A、B
是光带边缘的色光,其中A为 光,最靠近B的不可见光是。
(2)用温度计测试不同区域内光的热效应时,为了使它的示数变化更明显,可以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实验表明,的热效应最显著。
36.(5分)小红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然后将与A等大的蜡烛B放在像的位置,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她还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利用此测量工具可以
比较出 之间的大小关系。
(2)选用两支等大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3)若移去蜡烛B,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
成 像。
37.(7分)如下图所示,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图①装置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指出来:。
(2)为了节约能源,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可采取的措施很多,请你帮小明写出一种。
(3)图②测量温度的三种操作中正确的做法是。
(4)图③中表示水正在沸腾情景的是 图。
(5)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在图④中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时间(min)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90 92 94 96 98 100 100 100 100 100
(6)通过这次实验小明总结发现了水沸腾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请你帮他写出:
①
②。
38.(4分)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小组的同学选用了平面镜、纸板和激光器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还需要的器材
是:。
(2)实验时,若入射角变大,则反射角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实验小组的同学试着使光线从FO入射,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4)为验证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进行了如乙图所示的操作,将右侧纸板向后折,在该纸板上(填能或不能)看到光线。
39.(5分)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30米/秒,为了开辟新航道,某科学探测船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0.8秒后被探测仪器接收。
(1)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为了有更好的回收效果,最好用什么声波?为什么?
(2)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可以求出海底障碍物到探测船舱底的距离是 米。
(3)在观看了嫦娥二号的发射的电视直播后,于芹同学想用回声探测仪探测某一时刻正在太空绕月飞行的嫦娥二号与地球之间的距离。你认为这样做是否可行,为什么?
40.(3分)小军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相同数量的水,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 有关。
(2)通过 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3)小军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多少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右图),观察并比较两图中哪块玻璃板上的水先蒸发完。从实验设计环节看,你认为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八年级物理参考答案 2010.11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A C D B D C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A A D A B C C D
二、填空题 21.红外线 紫外线 22.温室 升华 凝华
23.小提琴 音色 24.热胀冷缩 充分接触 37.8
25.镜面反射 大于 26.这种固体是晶体 它的熔点是48℃(其它合理就行)
27.汗液蒸发吸热 不会 28.液化 放热
29.升高温度,使蒸发加快;增大液体表面积,使蒸发加快 30.45 5 3133.34.甲图: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
乙图:模拟雨的形成过程(或温度降低,使水蒸汽液化,其它合理的也行)
丙图: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或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5.(1)阳光是由多(七)种色光组成的;红;紫外线
(2)表面涂黑(3)红外线
36.(1)刻度尺 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否相等(或比较像距与物距之间的关系)
(2)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3)不能 虚
37.(1)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杯底接触了(2)给烧杯加个盖(水适当地少些等合理即可)
(3)b(4)B(5)略(6)①温度达到沸点 ②继续加热
38.(1)量角器(2)变大(3)反射光线会沿OE射出(4)不能
39.(1)超声波(1分)超声波的定向性好(1分)
(2)s =1530米/秒0.8秒2=612米(1分)(不需要写计算过程)
(3)不行。(1分)(卫星在太空中飞行,)真空不能传播声音(1分)
40.(1)表面积大小(2)A、C(3)没有控制水滴的表面积相同
查字典物理网初中频道
第三篇:2014春八年级物理期中答案
参考答案
(时间60分钟,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D2.B3.C4.A5.A6.C7.C8.A9.B10.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1.静止匀速直线运动
12.惯性
13.2.2×10
14.4.5900
15.小相同
16.60m
17.高压锅密封好,锅内气压高,水的沸点高。
三、实验探究题:(18题4分,19题6分,20题6分,21题4分,共20分)
18.(1)木板(2)慢
19.(1)海面凹陷的深浅程度2分
(2)压力大小1分
(3)受力面积1分
(4)摩擦力的大小影响因素等2分
20.(1)相同(2)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3)C(4)10注:
1、2问各1分;
3、4问各2分
21.DBCAF2F3F1F4
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
22.(1)1.9×10; ……………………2分
(2)1.84×10;……………………4分
(3)变小……………………1分
(4)小、大……………………2分
(5)支持力……………………1分
48335
第四篇:2018年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卷(有答案)
2018年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卷(有答案)
以下是查字典物理网为您推荐的2013年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卷(有答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2013年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卷(有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体育课掷铅球活动后,同学们对铅球的制作材料进行讨论,有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 B.猜想假设 C.进行实验 D.得出结论
2.如图所示,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在纸盒上的小纸片会不断地跳动。这个实验是用来研究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声音传播的条件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乐音与噪声的区别
3.在城市高架道路的某些路段两侧设有3-4米高的透明板墙,安装这些板墙是为了
A.保护车辆安全行驶 B.阻止车辆排放的废气外泄
C.体现高架道路设计的美观 D.阻挡车辆产生的噪声,减小噪声污染
4.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A.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5℃ B.刚从冰箱里拿出的水果的温度约是-23℃
C.盐城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38℃ D.洗澡水的温度约为80℃
5.2015年5月10日出版的《解放军报》刊发题为《亚丁湾,记者体验护航十八般兵器》的报道称,中国海军第五批护航编队的护航舰艇上,出现了一种神秘的声波武器金嗓子,对索马里海盗构成了有效威慑.若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可以用薄薄的一层
A.半导体网 B.真空网 C.磁性物质网 D.金属物质网
6.下列现象不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是
A.影子的形成 B.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C.镜中花,水中月 D.小孔成像
7.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中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8.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玄贞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工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据《杜阳杂编》中记述,这个实验流传甚广,连长安的儿童都能进行演示,那么人工虹是由于
A.水在太阳光下变色后形成的 B.水在被挡住太阳后喷到影子中形成的
C.光的色散形成的 D.水被喷出后受热汽化形成的
9.房间装有玻璃窗,在闷热的夏天开着空调的甲房间和寒冷的冬天开着暖气的乙房间,玻璃窗上都会出现水雾。下列关于水雾是在玻璃窗的哪一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房间,水雾都在内表面
B.甲、乙两房间,水雾都在外表面
C.甲房间水雾在外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内表面
D.甲房间水雾在内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外表面
10.下面方框中的四个像,其中一个是福娃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中的像,你认为应当是
11.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A.初春,早晨河面结有薄冰 B.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
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12.在没有其他光照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绿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是
A.全身呈红色 B.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黄色
C.上衣呈红色,裙子呈紫色[来源: D.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
13.如图所示,能正确描述冰的熔化过程的图象是
14.光线与平面镜成20角入射到镜面,若使入射角减少10,则
A.反射角是10 B.反射角是30
C.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120 D.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160 15.如右图,烧杯内盛有水,玻璃试管内盛有右表所列的一种液体,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若对烧杯的底部持续加热,最终发现试管内的液体发生沸腾,则试管内盛的液体是
A.酒精 B.水
C.煤油 D.酒精或水
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23分)
16.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上首先登场的是宋祖英和成龙,一曲《邀世界共享》向全世界人民发出邀请,歌声是由于演员声带的 ▲ 而产生的,现场观众能听到歌声说明声音可以在 ▲ 中传播.观众能区分宋祖英和成龙的声音,是由于他们声音的 ▲ 不同.17.验钞机是利用荧光物质在 ▲ 的照射下能够发光的原理制成的;家中的电视遥控器是靠 ▲ 来实现对电视机的控 制的,这种光线具有 ▲ 效应.18.如图是常用的一种体温计,它是根据测温液体 ▲ 的性质制成的,此时它所指示的温度是 ▲ ℃。
19.李白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 ▲ 大;而男高音歌唱家中的高是指声音的 ▲ 高。
20.2015年11月1日5时58分,神舟八号在长征二号火箭的推动下升向太空,请你结合物理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火箭刚发射时,高温火焰向下喷射到发射台的地面,为了保护发射台,在发射台底建了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射到水中,利用水的 ▲ 来吸收大量的热量。(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火箭与大气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为保护火箭不被烧毁,在火箭头部有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会熔化、汽化需要 ▲(填吸热或放热),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3)地面各个测控站能准确地用一种波对飞船进行遥控,你认为它是超声波吗? ▲(填是或不是),你的依据是 ▲。
21.某同学身高1.7 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5 m处,他的像高是 ▲ m,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 ▲ m。若此人向平面镜移动1 m,则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 ▲ m,像的大小 ▲(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22.小明盛热汤时,戴的眼镜马上变得雾蒙蒙的,什么都看不清了,这是因为水先 ▲ 成水蒸气,又遇冷 ▲ 成小水珠附着在眼镜片上。
23.早晨的太阳光与水平方向成40角射到一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经镜面反射后,反射角为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 ▲;正午时分,太阳光垂直射向镜面,此时的反射角为_ ▲ __。
三.解答题(本题共7小题,共47分)
24.(6分)按题目要求作图:
(1)画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
(2)画出图中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3)平面镜前的一个发光点S所发出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已经被画出,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并找到发光点S的位置.25.(6分)某同学在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有关时,做了以下实验:
(1)如右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越快,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 ▲,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 ▲,这说明音调是由声源振动的 ▲ 决定的。
(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再用力拨锯条,这时锯条的振幅 ▲(填变大或变小),声音的响度 ▲(填变大或变 小),这说明响度与声源振动的 ▲ 有关。
26.(4分)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变成小水滴或变成小冰晶,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1)请依次写出上文划线处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 ▲ _、▲ _、▲;(2)上面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___ ▲ ____;
27.(8分)如图a是小明和小华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的情景,对水加热了较长时间后水才沸腾,他们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10
水温/℃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99 99
(1)在组装器材时,是按照 ▲(填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的顺序,在固定石棉网时,应处于酒精灯火焰的 ▲(填外焰、内焰或焰心)位置。
(2)继续实验,观察到水沸腾时的现象如图b中的 ▲(填甲或乙)图,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 ▲(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3)本次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为 ▲。
(4)根据记录在图c中画出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的图像。(2分)(5)实验中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给出一种原因即可)
28.(12分)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便于确定 ▲。
(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到镜面的 ▲ 关系。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 ▲ 关系。
(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 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 像(填虚或实)。
(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 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9.(7分)在进行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实验中,小丽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平面镜M平放在桌面上,E、F是粘在一起的两块硬白纸板,F可绕垂直于镜面的接缝ON转动。
(1)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让入射光线AO射向镜面,在纸板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此时BON ▲ AON(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若光线沿BO入射,则经镜面反射后光线沿OA射出,这说明了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 ▲ 的。
(2)在图乙中,把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叠,则在纸板F上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应在 ▲。
(3)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
(4)实验时从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纸板对光发生了
▲(填镜面或漫)反射。
(5)该实验是用红色的激光灯进行实验的,灯光沿着白纸板射向O点时,白纸板上会显示出红色的路径,这是因为白纸板能够 ▲ 红光。(填吸收或反射)
30.(4分)小王同学找了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1)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 ▲(填实像或虚像 若将蜡烛逐渐靠近小孔,蜡烛的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A.三角形光斑 B.圆形光斑 C.蜡烛的正立像 D.蜡烛的倒立像
(3)将蜡烛在孔前绕顺时针旋转,则它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 ▲(填顺或逆)时针旋转的。
四.附加题:
31.(10分):右图为一声速测量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和实验装置图,阅读并回答问题.(1)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 ▲.(2)一同学将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并与乙在一条直线上,则铜铃离甲越远,液晶显示屏的数值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一同学想验证温度越高,声速越大,把铜铃
固定放在甲的左边,然后加热甲乙之间的空气,则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将(▲)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4)已知S1=20cm,S2=80cm,液晶显示屏 上显示:1.765,则此时声速约为 ▲ m/s?
查字典物理网初二政治教案
第五篇: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题
青铜中学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班级:姓名:分数:
一、积累与运用(16分)
1.下列加点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阻遏(è)寒噤(jìn)仄歪(zè)拂晓(fó)
B、箱箧(qiè)荒谬(miù)推崇(cóng)轩榭(xuān)
C、镂空(lóu)蟠龙(pán)德馨(xīn)案牍(dú)
D、峨冠(guān)篆章(zhuàn)老妪(yù)椎髻(j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2分)
A、锐不可当转弯抹角月明风清荡然无存
B、张皇失措惟妙惟肖巧妙绝伦因地治宜
C、重峦叠嶂井然有叙雅俗之别粗俗鄙陋
D、落英缤纷黄发垂髫亭亭净值不蔓不枝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
A.你们不信我的话,我也不和你们说。谁叫我丢人现眼....,打牙跌嘴呢!
B.春节晚会上残疾人表演的《千手观音》,令人叹为观止....。
C.这些豆蔻年华....的小伙子,也许在没有喝酒前想也不敢想能干出这些伤天害理的事。
D.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
4.满腹诗书。(6分)
①,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②牧人驱犊。(王绩《野望》)
③,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④无丝竹之乱耳。(刘禹锡《陋室铭》)
⑤白头搔更短。(杜甫《春望》)
⑥是故谋闭而不兴。(《大道之行也》)
5.细看下面表格,用简洁的语言,把关键信息告诉你的同学或家人。请将表述的内容写在横线上。(2分)
6.名著试练(2分)
经典小说的不朽,有时就在于成功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阅读小说,就是阅读人物。请从《朝花夕拾》《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部小说中任意选取一个人物形象,仿照以下句式,写出你对“他(她)”的阅读感受。例句:阅读武松,从他的“景阳冈打虎”中,读出了他的英勇无畏。仿句:二.综合性学习(7分)7.将下则消息概括成一句话新闻。(1分)人民网5月14日报道5月13日,中国目前最大的一台光学天文望远镜在中国科学院云南丽江高美古天文观测站落成并正式运行。这台大型光学天文望远镜高8米,通光孔径2.4米,重40余吨,是东亚地区最大口径的通用光学天文望远镜之一。据悉,2.4米光学望远镜可以清晰地分辨出300公里以外一根蜡烛的火苗,其综合性能属同级望远镜中的国际中上水平,主要用于对恒星和星系进行观测。据介绍,该望远镜投入使用后,每年能容纳数十项先进水平的天体物理观测课题和研究工作。8.“永远的丰碑”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的一个专题栏目,该栏目每期介绍一位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请你回答以下问题。①“永远的丰碑”的含义是什么?(2分)②请你根据下面的材料,为战斗英雄黄继光写几句赞语。(2分)在抗美援朝上甘岭的战役中,黄继光所在的营奉命去夺取被敌人占领的一个高地,当冲锋部队遭到敌人火力阻击时,黄继光挺身而出,冲向敌人地堡。他用手榴弹炸掉敌人几个火力点,但还有一个火力点仍在喷着火舌,严重阻碍了战友前进。这是,他已经受伤,手榴弹也用完了。为了部队的前进,他忍着伤痛,奋不顾身地扑了上去,用身躯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射口。上甘岭战役最后取得了胜利。③请你谈谈观看这个专题栏目后的感受。(2分)
三、现代文阅读(22分)(一)比较阅读【甲】【乙】【丙】三段文字,回答问题。(9分)【甲】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1.
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特点,这才是可取的。有
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乙】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有两棵老树:一棵是周柏,另一棵是唐槐。
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皲裂,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盘曲,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还有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
苍劲的风骨。这里的树,又以造型奇特见长,有的偃如老妇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赶忙去开门。门外站着村里那个瞎眼的老婆婆。老人家一生没有儿女,相依为命的老伴死后,她大病一场,两眼便失明了。平常只好握着竹竿,摸索着向左领右舍要地瓜皮子度日。瞎眼婆婆对我母亲讲了一大堆赞扬我有出息的话,把我喊到她身边,用她那枯柴似的手颤颤抖抖地从灰蓝色的土布兜里掏出一张皱皱巴巴的1元钱,对我说:“山子呀,我这个瞎眼老婆子也没钱,这2元钱是我用地瓜皮子从小贩手里换来的,两毛钱一斤,我共卖了十斤,你别嫌少,添着买本书吧。” ③怎么,2元钱?瞎婆婆手里分明拿着1元钱呀!望着这1元钱,我和母亲瞬间都
不一而足。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
拧去,一圈一圈,纹丝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晋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丙】由中山门开始的宽阔陵园大道,至陵前长6公里,两旁栽种着许多法国梧桐。
这些行道树在长成后,枝繁叶茂,丫杈交错,形成了一条浓翠蔽日的林荫大道。道外的丘岗坡坨之上,密植着众多的落叶树和常绿树,林丛复叠,莽苍深邃,使人们在未
达陵墓以前,就已逐渐进入庄严肃穆的气氛之中。
9.三段文字都写到“树”,但各有不同的特点,如甲文所写的树木特征是“高低错落,充满画意”。请从乙丙两文中选择有关词语,概括树木的不同特征。
已:;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0.三段文字写树都强调了气氛,如甲文突出繁华欢悦,乙文
__________________,丙文突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1.对这三段文字采用的说明方法,下面不正确的说法是()(1分)
A.甲乙两文多处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B.甲文没有采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C.乙文采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举例子。D.甲乙丙三文都采用了摹状貌的说明方法。
12.从说明顺序来看,甲乙两文都是____________顺序,丙文是___________顺序;
从文段结构看,甲文是 _____________结构,乙文是__________结构,丙文是并
列结构。(2分)
13.有人认为甲文段中写的“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不妥,因为既然“没有”就无说明的必要。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永不贬值的财富(13分)
①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当时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学,这在偏远的山村里可是
件新鲜事,村里为此专门请乡电影队来放了场电影,以示祝贺。左邻右舍,张王李赵的婶子、大娘们知道我们家穷,也都你家10元,他家8元地往我家里送钱,帮我筹学
费。望着桌上那一堆零碎的人民币,我被这淳朴的乡情、善良的父老乡亲深深地感动
着。
②但令我终身难忘的却是入学前发生的一件事。那天上午,我正在家里收拾行李,准备启程。忽然,听到门外有个苍老的声音喊:“山子他娘在家吗?”母亲听见了,明白了。多么奸诈的小商人,他们竟伤天害理地欺骗一个孤苦伶仃的老婆子!要知道,这十斤地瓜皮子,瞎婆婆要风里来,雨里去在黑暗中摸索多少天,奔走多少户哇——“怎么,你嫌少?”瞎婆婆的话打断了我的沉思,母亲含泪示意我接下,我颤抖着手从瞎婆婆手里接过那山一样沉重的“2元钱”,眼泪已经夺眶而出。④许多年了,如今瞎婆婆早已到另外一个世界去了,但老人家留给我的那1元钱,我却一直珍藏着。因为在我眼里,它已不再是普通的1元钱了,而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永不贬值的精神财富,它让我在人际关系日益商品化的今天,懂得如何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14、本文名为《永不贬值的财富》,表面上看这笔财富是指,而实际是指。(2分)15.根据你的理解和想像,在第②段的横线处补写几句描写瞎婆婆外貌句子。(20字以上)。(2分)16.揣摩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含义,说说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状态。(1)(瞎婆婆)用她那枯柴似的手颤颤抖抖....地从灰蓝色的土布兜里掏出一张皱皱巴巴的1元钱。(2分)(2)我颤抖着手从瞎婆婆手里接过那山一样沉重的“2元钱”,眼泪已经夺眶而...出.。(2分)17.在第③段中,“我和母亲瞬间都明白了”什么?(2分)18.谈谈你对文中这笔“永不贬值的财富”的看法。(3分)
四、文言文阅读(15分)2. 突出”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9分)足球……也许渴望得到……
春 望 请以“渴望得到”为题写一篇文章。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要求:①有真情实感,中心明确,语言通顺,表达力求有创意。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②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9.这是一首五言诗,作者通过写沦陷中长安城的破败景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怀。(2分)这首诗所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请举例说明。(3分)
20.杜甫在《春望》中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现了自己当时的心情,请结合诗的背景详细描述一下作者当时的心情。(50字左右)(2分)
21.杜甫在《白帝》诗中写道“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请你回忆一下,在他的《石壕吏》中,哪些诗句也表现了
同样的情景?(2分)
(二)阅读下面选文,回答22—25题。(6分)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
之哭也,壹②似重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节选自《礼记〃檀弓下》)【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
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2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2分)(1)子之哭也()(2)苛政猛于虎也()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1分)今吾子又死焉。
24、从表达方式看,本文运用了,从艺术表现手法看,本文主要运用了的手法突出主题。(每个空限填2字)(2分)
25、泰山妇人为什么不愿意离开他们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1分)
五、写作(40分)
世上谁没有追求?谁没有向往?谁没有渴望得到的事物?也许有人渴望得到理
解、爱护、肯定、温暖……也许有人渴望得到一本好书、一台电脑、一张邮票、一个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