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分析

时间:2019-05-14 10:08: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分析》。

第一篇: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分析

面向弱势因材施教,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

随着经济发展,晋江市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比例越来越大,留守儿童是典型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我国未来的人口素质。学校作为落实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如何对留守儿童因材施教,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这是一个艰巨的课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基本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我国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心理系曾在全国范围做过专项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学生中有33.3%表现为内向、胆怯、木讷、不善与人交往;18.9%的性格任性、恃强、自低,初中文化以上者仅占13%,教养思想简单,造成“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学习困难、行为纪律散漫、品德不良等问题。近些年来,频频发生的学生滋事案件中,有40%强的属于“留守儿童”。晋江市的“留守儿童”与以上调查相比照,基本符合调查情况,甚至在性格与行为上有更严重的倾向。

留守儿童成长中凸显的问题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心理健康问题。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关爱,形成了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等不健康心理,人格表现上偏向抑郁,攻击性强或有暴力行为。

二是价值观问题。据调查,89%留守儿童和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祖辈生活在一起,有11%委托亲友监护,而且家长往往用物质补偿

内心的愧疚,很少给予精神食粮,极易使其价值观与人生观产生扭曲。

三是行为问题。据调查,留守儿童在学校在社会行为表现都有严重问题,他们多数处于隔代教育,行为难以得到有效监管,打架、赌博、抽烟、喝酒、沉迷网络等不良行为无法得到及时纠正,极易发展为恶劣的违法乱纪行为。

四是学习成绩普遍较差。据抽样调查,在170名留守儿童中,成绩较好的学生为19人,仅占11.18%,一般的为85名,占50%,差的66名,占38.82%。多数留守儿童认为读书无用,产生厌学情绪,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情况也不看重,因而成绩不断下降。

二、留守儿童因材施教策略

1.关注差异,多方面指导留守儿童成长

就目前而言,教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更多的是“不顾差异一刀切”,“鼻子眉毛一把抓”,既不科学也不合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0-6岁阶段的早期经历影响人的一生,留守儿童的问题恰恰源于0-6岁阶段的家庭教育,绝非短时间能够解决。教师应正确认清留守儿童问题,关注个体差异,对留守儿童因材施教,改变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行为,帮助其健康成长。

一是学习指导,即智力方面的因材施教。学生智力发展存在个别差异,有智力结构的个体差异,有人长于想像,有人长于思维,有人长于记忆;有表现早晚差异,有的少年天才,有的大器晚成;也有认知方式差异,有人善于用眼睛感知信息,有人用耳朵,有人用动作,等等。这些差异同样符合留守儿童。教师应认清并尊重客观存在的智力差异,在学习成绩方面对留守儿童尤其需要多一些宽容和等待,少一些盲目的一刀切,多一些个别指导,指导他们用最适合自己特点的方式来学习。

二是人格指导,即非智力方面的因材施教。学生人格同样存在差异,人格差异有多种表现,最核心的两个方面是气质、性格差异,不同性别、不同安置方式的留守儿童又有差异。教师要充分考虑,不能要求内向的孩子上课必须踊跃发言,不能强求一个人生目标比较现实的孩子立刻树立远大理想,不能要求一个喜欢独处的孩子特别积极地参加群体活动,等等。当然,如果这些问题有可能妨碍他们的发展,可以加以引导和调整,但这种引导一定要从他们的特点出发,不能拿教师心目中的“标准好学生”做样板剪裁之,尤其不可以教师的个人好恶为标准衡量学生。

三是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0-6岁对人一生的发展影响至关重要,尤其是性格的形成。家庭教育是上游,学校教育是下游,在校的学习习惯是早期生活习惯的延伸。问题学生源自问题家庭、问题家长,留守儿童缺乏良好的早期教育,以致性格等诸多方面存在问题,教师教育留守儿童时遇到的棘手问题,往往得追溯到家庭教育,才能寻根求源,才能有效解决问题。教师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学生或学生问题,经常寄希望于“家长配合”,家长其实是无能为力了,他们只能配合打骂小孩,结果适得其反。在不得不把教育的触角从学校延伸到家庭

时,有智慧的教师会了解分析早期教育问题,给家长的教育支招,这样既能从源头解决问题,教师还能获得专业成长与专业尊严。

教育是慢的艺术。留守儿童问题是长期的,综合的,复杂的,不要指望着一下解决所有问题,要善于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各个击破,允许反弹,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2.关爱行动,多渠道培养留守儿童成长

学校是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主阵地,应积极建立学校关爱网络,发挥关爱主渠道作用,除立足本校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还要多方争取社会资源,共同关爱留守儿童。

一是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把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落实,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使每个儿童健康成长。一是有的放矢,建立留守儿童心理档案。档案的内容应包括:父母情况、家庭情况、学生爱好特长、身体状况、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人际关系、性格类型等,这样才能随时了解儿童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二是因材施教,做好留守儿童的个别咨询,做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帮助解除心理障碍。这种辅导要求及时、认真、耐心,可开设心理信箱、热线电话、温馨小屋等。

二是校本课程建设。教育培养人就是要使每个人自由健康发展,学校校本课程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不同需求,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一方面,从“因材施教”的角度看,学校要根据留守儿童的需求,开发适合他们发展的校本课程,但这种做法有很大局限性,因此应该

辩证地从“因材施教”的另一面考虑,即“因教施材”,学校可立足原有校本课程体系,吸纳每一位留守学生参与,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兴趣。如闽南多数学校开发了闽南文化课程:《闽南方言》、《闽南民俗》、《闽南民间戏曲》等,可以让外来留守学生参与其中,渐渐融入闽南文化。又如笔者所在学校嘉排中心小学,作为福建省排球传统学校,已形成浓厚的排球氛围,引导外来学生参与其中,通过每一天的排球操、每一节的排球课、每一次的排球赛的长期熏陶,他们的排球水平不逊色于本地学生,有的留守学生还代表班级、校级参加排球比赛,在团结协作中融入团队,获得认可和美誉。

三是争取社会支援。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不能单靠学校一方,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合力。学校是争取社会力量支援的协调者、沟通者,要善于发现有利资源,为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把握良机。如当前晋江创办的“四点钟学校”,该取措采取因地制宜、自愿参加、特色发展和公益性的原则,以村、社区或工业园区、企业为依托,在学生尤其是外来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设点,一到六年级的学生均可自愿免费参加“四点钟学校”的各项课外活动,教学内容以德育、文体活动、手工制作、社会实践等项目为主。让学生在非在校时间既得到一定安全防护又享受到丰富课余生活。这是晋江市委、市政府实施的“春风计划”的重要内容,对留守儿童而言是一大福音。学校应把握良机动员留守学生参加。此外,还可以争取村(社区)支持,尝试以村(社区)为主体,创建或留守儿童假日学校,在节假日对留守儿童开放,通过志愿者给予他们生活上的关心、学业上的指导、活动上的组织,让留守儿童有人管、有人疼,令其感到温暖。

总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面向一切学生,既要培养优势群体,更要关爱弱势群体,尤其是底层的留守儿童。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应关注差异,进而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惟其如此,才是因材实教,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第二篇:留守儿童教育的主要方法

留守儿童教育讲话稿

青龙山小学------陈大亮

你们是一群独特的孩子,你们拥有的童年时光或许跟其他同龄人不一般,但是我宁愿不让你们在此显得那么突兀,把你们排除在“祖国的未来”范畴之外不是我内心的想法,因为你们本来还是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朵。

我想我还是比较接近你们的。我于乡镇出生,县城长大,身边同龄人因家庭背景的不同也是不同的。也许,我是幸运的,规律地按照成长的模式从托儿所再到大学,一步步地往前走。我记得小学六年级要毕业之际,班上有几个同学没有钱交学费而被迫退学(在十几年前,有些同学没钱交学费是很正常的事。不过现在的教育政策宽裕了,你们也不用担心学费的事情了),想不到的是他们的父母没有来,而是他们的爷爷奶奶来学校说情。这样的情况在当时看来我有种优越之感,因为那个时候至少开家长会我的父母都会去参加。写到这,我突然觉得自己有点“邪恶”了,姐姐明白你们大部分人中上学开家长会都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是亲戚去参加,或许你们早已习惯,可我能感觉得出,要是远在外地打工的父母能去参加一次该多好,无论是受到老师的批评还是夸奖,至少那是一种最亲的人的认可。

“留守儿童”一词不知道在你们心中的分量有多少。我想说,其实你们很勇敢。你们上学的时候每天会记得早起,打理自己出门;傍晚放学会记得回家吃饭,吃了饭会记得做当天的家庭作业,然后按时睡觉。当回到家没有人,你们会自己做饭,自己学着洗衣服,自己照顾自己。我想你们在这方面已经比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一些同龄人好很多了,我们可以骄傲地认为那是我们独有的坚强。

是啊,你们是被留守的儿童,成长的初期你们没有办法去选择自己的环境。但是,留守的环境你真的很害怕吗?你们一定要记得父母是对我们好的,世界上也没有父母更至亲的人了。或许,你们看到别人的爸爸妈妈总是会来接送其他同学时会心里难过;或许,你们看到每次家长会都是他们的父母亲自来参加并且和老师有多的交谈时会伤心。但是这一切都不会消除你们爸爸妈妈对你们的爱。可以这样想,爸爸妈妈出去外地打工是为了供我上学,让我拥有更好的文具,更多的书籍,他们不是不回来,这一切都是他们为我创造不一般的成长条件,让我更加懂事、坚强。

或许,你们埋怨过爸爸妈妈为什么要几个月才回家与你团聚一次,可是亲爱的弟弟妹妹,这种难得来的团聚不正是你在父母前面展示自己的一次机会吗?我知道你们还是内心会难过,但至少你们是能见到父母时候撒撒娇的。我这样说是因为在我小的时候妈妈就因病去世了,为了养家,爸爸那繁忙的工作经常让他经常出差,见面很少,也是很少去开家长会。我记得那个时候都是表姐代表去参加的。回想那段时间,算是我的童年吧,并不是像别人想的那么难过。那几年我学会了做饭、洗衣、编织等小事情,现在想来也感谢那段时间,虽然我永远不能再见到妈妈,可是在那种环境下我坚强起来的速度是超过同龄人的。

亲爱的弟弟妹妹,之所以我要讲这个故事是想真切地跟你们说,你们可以很好,你们可以优秀起来。有句话是说,不如意的事就去改变,改变不了就试着改变自己的心态吧。我想你们懂我的意思,所以学会做一个快乐的人吧。

你们是还小,大的方面不能很好的把握,但是这个并不会影响你们成长的魄力。我们所在的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教育法》等法律法规,我想你们是不用担心你们的书本、文具没有其他人的好、多。只要你们努力学习,认真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那么你们也会是一朵朵美丽的花,同样的,你们的父母也肯定会为你们骄傲的。

最后,我希望你们心里不要有大的负担,当你们缺少关爱的时候记得那个时候也是最历练的时候;你们不用和条件优越的同学相比,我想那些同学的品质不一定就比你们的踏实;你们也不必难过当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总有一天你会发现现在的一切是为你的以后作基石的。写到这我也不必再说那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标语了,我想你们比我更加熟悉那个词。所以,我还是希望你们把自身所处的环境看淡,认真踏实地学好每天老师教诲的知识,充满微笑地把身边的小事做好,像个小“活雷锋”那般,你会发现那样的学习生活会比现在阳光,更加灿烂。

第三篇:留守儿童教育的主要方法

留守儿童教育的主要方法

安徽和县姥桥中心小学

傅永曙

教育部政法司孙霄兵司长在参加中国教育学会农村教育分会成立大会时,为我校编写的《论留守儿童教育》专著题词时写道:加强农村教育研究,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杨春茂秘书长也曾题词:关心弱势群体,加强留守儿童教育。安徽省教育厅程艺厅长在《安徽教育论坛》发表《巩固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再谱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新篇章》文章,在谈到“继续巩固普及义务教育成果”时强调:“今年的重点是要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体系。”以上领导的题词和文章,给当前农村教育工作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

关爱留守儿童,加强留守儿童教育,必须注意教育方法。没有正确的方法,就达不到预期的教育目的,没有正确的留守儿童教育方法,就不可能完成留守儿童教育的任务。

一、以理服人,说服教育法

说服教育,是思想教育的基本方法,更是实施留守儿童教育中,必须坚持运用的方法。以理服人就是摆事实,讲道理,耐心说服,启发教育。对出现问题的留守儿童,要坚持教育,不能以力服人,以大话压之。在教育过程中,要做到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即使对于缺点多、教而不改,改不彻底的留守儿童,仍然不能采取整治的办法。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心理比较脆弱、孤癖,只有用爱心疏导、感化,循循善诱,启发觉悟,方会起到作用。否则会使留守儿童产生抵触心理,甚至会使矛盾激化,铸成不堪设想的事故。

说服教育要做到①有的放矢,针对留守儿童实际情况进行说服教育;②采取民主的、讨论的方法,交流思想,加以沟通;③要讲真话、讲实话,反对讲大话、讲空话;④要掌握说理的技巧,语言要生动有趣,要有幽默感。

二、树立榜样,典型示范法

列宁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典型、是旗帜、是生动、鲜明而又具体的形象,容易引起留守儿童注意,产生思想共鸣,自觉学习、对照和仿效。榜样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号召力,有很强的示范、鼓舞、激励和推动作用。树立典型榜样是留守儿童教育的重要和有效方法。

树立留守儿童先进典型,就是要在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中,发现培养留守儿童典型,用他们的先进事迹教育其它留守儿童。在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中,不但要树立典型,而且要推广、宣传典型经验,利用学期末,组织开展评比优秀留守儿童、十佳留守儿童活动,号召全体留守儿童自觉向优秀留守儿童学习,争取人人进步,健康成长。

三、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法

留守儿童教育不但要言教,而且要身教,这是留守儿童教育的有效方法,也是留守儿童教育者的人格力量。

在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言行一致,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教师要为人师表,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做出榜样,产生感召力,让留守儿童亲眼看到,亲身体验到,感觉到老师说得和做得一样,他们就会敬佩你,听从你,这样教育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四、培养习惯,养成教育法

人的思想和行为经过多次重复,可以形成惯性而为习惯。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养成教育就是培养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养成教育既包括留守儿童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及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

养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留守儿童成功的人格,就是通过组织留守儿童参与各种经常性的有意义的教育活动,逐渐形成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克服错误的思想和行为习惯。

留守儿童养成教育可分以下几种:一是组织参加社会实践,参加义务劳动,培养劳动观念和艰苦奋斗精神;二是遵纪守法教育。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遵守小学生守则,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课,养成遵守组织纪律的好习惯;三是按道德规范进行养成教育,组织学习“八荣八耻”,知荣明耻,用良好的道德规范留守儿童的思想和行为,使之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养成教育一要坚持严格要求。要求不严,实际上就不会有什么锻炼,就没有什么养成。二要坚持督促检查。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时紧时松,一曝十寒,是不能培养出留守儿童的良好思想和行为习惯的。所以,在养成教育中,既要启发留守儿童的自觉性,又要严格督促检查,方可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五、启发觉悟,自我教育法

教育有句名言:“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指留守儿童通过认识自己,要求自己,调控自己和评价自己,自己教育自己。留守儿童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使所有留守儿童都得到主动发展,健康发展,全面发展,而如果没有留守儿童的自我教育,这些目的肯定是不能真正达到的。自我教育就是启发留守儿童觉悟,塑造留守儿童自信、自强、自立、自尊的品质。

教育工作者要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明确的是非观念,善于区别真伪、善恶和美丑,鼓励他们追求真、善、美,反对假、恶、丑。在教育实践中,要培养受留守儿童自我认识、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善于肯定并坚持自己正确的思想言行,勇于否定并改正自己错误的思想言行;要指导留守儿童学会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这种自我教育的方法,提高思想品德的自觉性﹑积极性﹐使他们能把学校、老师的要求和家长的期望变为自己努力奋斗的目标。

留守儿童的自我教育方式有:自学或阅读活动,写思想日记,进行自我鉴定,自我批评、自我总结教训等。在教育的实践中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①运用自我分析、自我认识、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努力、自我鼓励、自我誓约、自我命令、自我禁止、自我监督等手段,激发自己的思想意识,鼓舞自己情绪,完成自我进步计划,努力实现自己奋斗目标。②树立自我教育的决心。③要有走曲折之路的思想准备,有能忍受疼苦的功夫。④培养其自我教育的自信心和毅力,在挫折失败面前从容自如,百折不挠。

实践证明,教育与自我教育两者相辅相成,方可产生最优教育效果。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既要靠教育工作者,更要靠留守儿童本身起作用。所以,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最重要的是启发他们觉悟,培养留守儿童自我教育的能力,引导他们采用自我教育,争取进步。

六、奖惩结合,表扬批评法

表扬和批评,对留守儿童群体正确思想的形成具有导向作用。对留守儿童的某种行为给予表扬、奖励和肯定,就会使其指导这一行为的思想保持和巩固下去;对留守儿童的某种行为给予批评、惩罚和否定,就会使其指导这一行为的思想减弱和消退。因此,表扬、奖励和批评、惩罚是留守儿童教育的不可缺少的有效方法。

在运用表扬批评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以表扬奖励为主,批评惩罚为辅。表扬、奖励是顺向刺激,是鼓励留守儿童发扬光大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乐于接受,效果较好,不易产生消极后果。批评、惩罚是反向刺激,是阻止其错误行为的发展,使其受到挫折引起震动,展开思想斗争,克服和改正错误行为。批评、惩罚不得当,容易引起留守儿童的自卫反应,产生消极有害的后果。因此,此法采用须谨慎。

(二)表扬要适度,批评有分寸;奖励要得当,惩罚须慎重。该奖则奖,该罚须罚,坚持原则,公平准确。

(三)掌握时机,及时奖惩。表扬要及时,批评要准确。

(四)注意场合,讲究方法。表扬、批评、奖励、惩罚都要注意场合。表扬、奖励范围要大,批评、惩罚范围要小。有的批评可采用个别谈话,会议批评点事不点人,宣布处分范围要适当,更需注意场合,讲究方法。

坚持表扬与批评相结合,要讲究正确的方法,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七、资助贫困,温暖爱心法

因为贫穷而生活窘困,称为贫困。贫困是一种社会物质生活贫乏的现象,是一种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综合现象。

家庭贫困致使农民外出打工,子女留家读书。其学习状况往往受家庭经济收入多少影响,对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应寻求民政部门、慈善机构、爱心人士建立留守基金,资助贫困留守儿童,改善其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状况,温暖其心,杜绝辍学现象。

八、建家筑巢,共享其乐法

投入一定资金,新建留守儿童之家,可以设置休息室、娱乐室、阅览室、心理咨询室、亲情电话房、视频见面室、展览室等,集学习、休息、娱乐于一体,让留守儿童在里面尽情活动,既能锻炼身体,又能陶冶情操;既能感受家的方便,又能得到心情享受;建立留守儿童之家,构建家庭教育模式,让留守儿童在享受家庭温暖中茁壮、健康成长。

九、帮扶结对,托管教育法

所谓“托管”,是指外出务工家长把孩子寄托在监护人家里,由监护人来照顾留守孩子的饮食起居。

在学校里,我们要求党员教师、学校领导与留守学生“结对子”,帮扶贫困家庭。要求教师把他们当作自己子女、兄弟姐妹,接回自家,从日常家事、身边小事、生活琐事、学习难事管起,培养其良好习惯,和他们多沟通、多谈心,鼓励他们坚定克服困难的信心,鼓起开拓美好生活的勇气,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关心辅导他们学习,履行托管教育职责,承担托管义务。

十、生日Party,快乐教育法

快乐是人精神上的一种愉悦,是一种心灵上的满足,它会使一个人变得开心。快乐是人的需求得到了满足,是生理.心理上表现出的一种反应。

留守儿童远离父母,平时生活已很困难,自己的生日更无法过。老师利用班会或其它时间,组织全班同学为留守儿童过生日,举办一个简单生日Party,和同学们合唱生日快乐歌,将会让其高兴一天,使其一生难忘,对老师更是感激、崇拜、敬仰,其教育效果显而易见。

十一、电话联系,快速沟通法 电话是通过电信号双向传输话音的设备。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电话通讯已为人们日常生活所用。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电话可使远离家乡的家长与老师之间的距离变近,便于老师联系,快速沟通,及时交流,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利于教育留守儿童,更可让家长出外放心。

留守儿童是一新的群体,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是解除农民工的后顾之忧,提高未来劳动者的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今后,我们会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探讨留守儿童教育的有效方法,形成体系,规范管理,为促进教育的全面、持续、均衡发展作出最大的努力。

激励教育法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汪万华 文章来源:冷水小学 点击数:1005 更新时间:2010-6-26

留守儿童是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将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就读的这部分儿童。留守儿童由于从小父母没在身边,缺乏家庭的监管和家庭里父母亲的亲子教育,造成大部分孩子生活无所依;有话无处说,有苦不处诉;缺乏父母这第一任教师的言传身教。因而,他们当中的大部分儿童感到:孤独寂寞、忧郁烦闷、自卑感强,不愿意跟人交流,喜欢各自为阵等不良行为。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问题,广范引起社会的关注。我校在二0一0年春季,被重庆市政策室确定为“中国.重庆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模式基地学校”。自被命名为基地学校以来,我校在重庆政策研究室、县委县府、县教委的领导下,就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进行了大量的探索研究。孩子们在思想政治、行为规范、人格品质的塑造、心理情感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就如何巩固已有成绩,进一步对孩子进行红色、规范的教育等方面仍感迷茫。因而我们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尝试性地的确立了激励教育管理办法。

激励教育法,就是利用外部诱因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产生一股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前进的过程。激励教育法的目的,是激发学生更好地学习,积极上进,发展自己;努力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使其按老师所期望的轨道和方向前进。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人如果没有受到激励,人的能动性仅发挥其能力的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后,人的主观能动性将发挥到80%---90%。激励教育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老师如何激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树立起信心,矫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呢?我们学校是这样做的:

一、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激励教育留守儿童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最初的表现,就是众家长的影子,留守儿童也是如此。因此,我们召开家长、留守儿童监护人会议,要求家长或者监护人充分认识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作用和地位,在孩子面前注意自己的言行规范,尽可能地避免不良形为在孩子面前出现,在孩子面前树好第一面旗子。

教学中,老师是学生的又一面旗子,也是最主要的教育因素,老师自身的榜样激励尤其重要。所谓“身教重于言教”,就是说的这个道理。老师必须一言一行在学生面前做表率,必须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严于律已、为人师表,为学生做出榜样。比如:我们针对学生晨跑时讲话、队形不整齐这一问题,对老师晨跑时作出了严格的要求:晨跑严禁教师在队列中讲话交头接耳,队列整齐,注意跑步姿势的规范等。教师们的队列变好了,没有人讲话了,姿势正确了,学生无人领队,也做得特别地好。

充分发挥冷水小学校园明星榜的阵地作用。其实,最好的榜样还是学生身边的同学。我们创造性地的制定了冷水小学明星评比方案,并每月由行为习惯小组、学校少先队大队部联合评出学校“勤.俭之星”、“礼.仪之星”、“诚信之星”、“才艺之星”、“运动之星”、“读书之星”、“学习之星”、“守纪之星”、“安全之星”“进步之星”、“学生内务整理小标兵”等。因为优秀学生出自学生群体,因而更有说服力,更有感召力,这样的榜样学生会觉得亲切、可信,更能催人奋进。我们还充分发挥一帮一,一扶一结对进步作用。以先进学生,带动问题学生共同进步。通过此活动的开展、交流,学校行成了你追我走赶、争创一流的好风气。

二、针对不同的学生,确立目标,激励教育留守儿童

目标作为一种诱因,具有引导和激励的作用,“伟大的目标产生巨大的动力”。人的自动诱导目标是在无意识世界中运动产生的。人设定可能达到的目标,然后在脑子里形象化地描绘目标实现后会有的满足感受,让学生从预存满足感中去汲取进步的力量。这种目标激励可以是一种思想,可以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前景瞻望。就象人走路一样,确立了自己所要到达的目的地,确立了到达目的的时间,其自身的内在动力就能很好地调动起来,就能依靠自己的内在动力克服到达目标的所有困难(包括思想、心理因素、身体因素等)。其方式是多样的:教师可以用一段话、用一段文字、还可以用深情的动手、甚至针对性特强的名言警句等。比如,我们在教育学生要学会生活时,就先让学生想象自己亲手做的几道可口的饭菜,摆在春节饭桌上时,父母亲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在开展“可怜天下父母心”活动当中,要求学生回家参与到父母种黄莲、种烟叶的超劳动强度的劳动当中;对在外务工的父母说上一句“爸爸妈妈,你们在外打工辛苦了!”,并注意聆听爸爸妈妈听到这句话后的语言有什么变化,学生深受感动。理解了父母,父母亲的教诲自然就记在了心中,并很快就落实到了自己的行动当中,为自己实现目标,汲收了动力。再比如,我们协同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领导小组在对五年级一班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时,最开始学生对自己的未来都很茫然。通过我们一段时间辅导后,班上的学生都为自己一生的发展确立了目标,从而该班学生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人格品质等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由此,可以看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用目标激励教育法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三、用表扬、期待的语言和行为,激励教育留守儿童

表扬是最好的老师。喜欢听表扬是儿童的天性。教育管理留守儿童也应该适时运用表扬激励法。老师要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体察到老师对他的进步的热切关注和殷切希望,从而唤起他们学习兴趣、改变自我的兴趣。积极地向老师的期望目标靠拢。特别是对于问题学生,作为教师更应该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之处,培养学生的自信、自立能力。我校六年级一班学生聂太奎,我走进学校就听到了有关他的传闻:最喜欢调皮捣蛋,偷拿别人的东西,跟同学打架是常有的事。不仅该班的班主任教师廖教师头痛,就是学校的陈校长、杨校长也感觉对他没有辙。自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模式研究组进入冷水小学后,我们就把他作为重点来转化。并落实了代理家长,经过三个月的努力,聂太奎已经变成了一个思想政治表现积极,行为习惯良好的好学生。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今年六.一儿童节,他作为进步之星代表到重庆市参加六.一庆典活动。说起聂太奎的进步,工作组金婷老师应该立了最大的功劳。原来,学校开设知心姐姐信箱的第二天,聂太奎就伙同几个同学把信箱撬开,偷取了学生投入的信件。金老师发现过后,并没有象我们平时教师的教育方式那样,大发雷霆,指责挖苦加体罚。而是轻言细语为他讲明道理,用爱心去打动聂太奎孤独的心,鼓励他也做一名好学生,并要求他明天开始保护好知心姐姐信箱。奇迹真的出现了,第二天,聂太奎真的一有空就守在知心姐姐信箱旁,像一位忠实的守候者。连续几天都如此,于是我们发现了聂太奎的闪光点,在全校集合时,大加表扬,看见聂太奎低下了头。我们跟工作组一起制定了聂太奎转化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发现聂太奎真的变得听话了,学习努力了,还经常帮助同学。看来表扬、期待激励教育法对留守儿童教育是不可缺少的手段。

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由于他们亲情缺失,家庭教育错位、生存缺乏安全感等,养成了一些不良行为。因此,教育管理留守儿童,我们得有“四心”(爱心、耐心、细心、恒心)、“六要”(教师要成为学生感情上的知音;品德上的榜样;学习上的导师;生活上的朋友;心理上的医生;思想上的向导。)把每一个留守儿童看作是独立人格的生命体,既承认每个学生都是自己生命的主人,又承认他们有犯错误的权利;既给予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又采取各种优化措施,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只要我们以引导留守儿童自我体验、自我感知、自我探索、自我完善为主线,正确运用激励教育理论,构建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教育的运行体系,那么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又一样何尝不是一片灿烂的蓝天?

第四篇: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合山市上塘小学 兰勇林

一、个案基本情况

余同学,单亲家庭,从小由姑妈带大,教育力度不足。由于父亲忙于生计,低年级的时候对他疏于管教,导致他行为习惯极差,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习惯也差,上课严重不守纪律,经常起哄,影响他人学习,经常不做或少做作业,注意力不集中,没有持久性,有时还会做些危险动作。但性格开朗,乐于助人,经常帮助老师同学打扫清洁。

二、个案分析

童年生活:从母亲去世了,大姨带他。大姨没多少文化,只能料理他的生活。父亲一直在外打工,对他的教育几乎也是空白。没有父母的疼爱,但大姨对沈某却很宠爱。大姨的宠爱让沈某形成了自由散漫的性格。

学校生活:学习成绩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讲话,爱搞小动作。注意力很容易被其他事情吸引,克制力差,爱起哄,爱打闹,受到批评或挫折时不能正确对待。

三、个案辅导策略

(一)了解余某家庭教育及过去的学习情况,到任课老师及其同学中了解他的个性品质、兴趣爱好、生活状况、学习情况、心理健康水平、身体素质现状,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寻找突破口,找到开启他心灵大门的钥匙。

(二)采用“情感投资”、“捕捉闪光点”、“寻找感觉”等方法与他及其家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他倾吐自己的心声。宣泄自己的感情,化对立情绪为融洽气氛。真诚帮助、鼓励他正确认识自己、父母、同学,指导、培养。锻炼他学习、交往及良好行为的品质,提高他的自信心,找到自己在班级、学校、家庭、社会中的位置及感觉。

(三)采用“沟通”、“融洽”法经常与其家长取得联系,帮助家长树立起教育孩子的信心,让他们感到学校与社会是多么想帮助他们,让他们也从与学校对立情绪中解脱出来,与学校共同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指导家长共同做好转变工作。

(四)经常深入班级,与任课老师取得联系,了解情况,经常交换意见,及时了解余某在班级、同学中的情况以及学习、行为情况,对出现的新问题及时调整方法和措施,是他逐步步入正道,寻找到良好的感觉。

四、个别辅导成果

通过辅导,余某的状况有明显好转,无论在学习、生活、行为上都有很大的进步。对于他点点滴滴的进步我们都给予了极大的鼓励并让其家长知道,让他们共同分享儿子进步的快乐,促使他们更好地督促孩于成长。但沈某毕竟散漫了好长一段时间,有时免不了有反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总是耐心地说服、帮助。沈某已经渐渐找到了一些正确的感觉,由此他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假以时日,沈某定会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帮助下走上正轨!

留守儿童转化教学案例分析

合山市上塘小学

“留守儿童”性格内向不和群,不善于交流,缺乏耐心和毅力,喜怒无常,不懂得尊重别人,爱好比较奇特。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或男女青年。”事实上留守儿童,也有其长处和闪光点,教师应该也能够做好每一个留守儿童的转化工作。

郑某某同学在班上是一名学生讨厌,老师也烦心的留守儿童,他上课时不是和周围的同学大声讲话,就是去拉一下同学,扯一下同学,老师发现了马上回座位,老师刚转身他又闹起来,不然就是趴在桌上打磕睡。别人都能认真完成,他就是拿空作业本交。

案例分析

1.这样的留守儿童并不是只他一个,学校有这类问题的学生不少,这是一种长期养成的惰性习惯。

2.来自家庭的关爱过剩,成为他们的保护伞,我们叫做溺爱。早期不会发觉有什么,一段以后父母再怎么严厉也已经晚了。

3.家长,学校的老师,学生从没有夸奖过他,有的就是批评,久了,让他自己都以为自己已无药可救了,对自己完全丧失了上进的信心。

4.越玩学习成绩也就越差,也就越不想学。

转化留守儿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首先培养留守儿童的自信心,留守儿童丧失了自信心,成绩长期跟不上,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爱与帮助,自暴自弃,对教师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自信心是留守儿童转化的基石,只有树立起留守儿童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

2.其次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留守儿童。要强化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看到留守儿童的闪光点,抓住时机进行鼓励和表扬,引导留守儿童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点和长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树立起自信心。

3.对留守儿童多宽容,少责备。学生做错了事,老师在批评或处理时要三思而后行,不能粗暴,更不能用冷漠的情感、消极的态度、讽刺挖苦的语言对待学困生,这样既损害教师的崇高形象,又使教育效果适得其反。我认为教师从思想上必须树立起转化一个留守儿童与培养一个优秀生同等重要的观念,要给留守儿童创造积极向上的环境,要做到“三心”:诚心、爱心、耐心。这样往往是事半功倍,使留守儿童感到老师和同学对他的温暖。

4.家庭的配合是转化留守儿童的外部条件。父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也是极为重要的。班主任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议、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要用身边的最典型的事例去感染他们,使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

总之,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坚定信心,科学教育,把转化留守儿童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和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些迟开的花朵将开得更加绚丽,更加灿烂。

合山市上塘小学留守儿童个案

合山市上塘小学

黄云东

背景:

张文怡、张亮姐弟俩是典型的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很早就去了广东打工,每年只在过年回家一、二十天。张文怡在八个月大时开始在外婆家生活,张亮则在一岁时便由爷爷抚养。这对姐弟俩身上呈现出了留守儿童的一些共同特征。

案例一:

夏天到了,外婆家每天都会买上一个大西瓜,然后总是切下最好的部分专给张文怡吃。暑假时张文怡回到农村的爷爷家,爷爷问她外婆平时有没有给她买什么好吃的,她说:“什么都不买,连西瓜都不买一个。”过了几天,舅妈带她出去玩时,给她买了一支当时颇受欢迎的“悄悄豆”雪糕,并细心地帮她剥好了包装袋,谁知她回去后竟对大人说,舅妈自己吃雪糕,吃到一半吃不下了才给她吃。张文怡像这样爱背后讲人坏话的例子还有很多,包括对待她最亲密的抚养人——外婆,也是如此。

案例二:

张亮上一年级时,有一次上课因贪玩被教师批评,第二天便无论如何不肯上学,直到大人答应为他换一个班,他才肯去,可没多久他又要换班,同年龄的几个班都换过一遍后,他又要换学校,闹了很长时间直到大人给他换了学校,并宣布“最后通牒”后,才逐渐平息下来,只是偶尔还会因不做家庭作业逃学

一、两天,到外面玩够了再回家。

分析:

由于从婴儿期便开始了与父母的长期分离,所以张文怡姐弟俩不仅与父母感情淡漠,在与其他人交往中也有猜疑、狭隘、孤僻等负面倾向。近年来的调查结果显示:近60%的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问题,有66%的留守儿童不愿意与代管家长、教师和同学说心里话,还有30%留守儿童表示心里怨恨父母。这其中的原因正如20世纪40年代西方心理学家的研究报告中指出的那样:心理健康最基本的东西是婴幼儿应当有一个与母亲(或一个稳定的代理母亲)间温暖、亲密的连续不断的关系。这一关系将直接导致一个人信赖和自我信任的形成,并且能成功地依恋自己的同伴与后代。他们认为人在生命头两年都会体验到信任与不信任的心理状态,而这种矛盾必须在那两年解决好,否则儿童将会遭受缺乏信任感的折磨,严重的甚至无法与成人相处。他们的另一项研究表明:早期有害环境对儿童造成的影响可以通过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持续长久的剥夺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影响。因此,只要成人对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主要是心理环境)及时地加以改善,让他们多体验一些父母及其他人的关爱,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一定会逐渐好转。

改进措施:

一、留守儿童的抚养人应慎重选择,老师也应多一点关爱。

留守儿童的抚养人应尽早定下来,不要随意更换,以免增加孩子的不安全感,另外孩子身边最好有一些有文化、有责任感的年轻人,以便与孩子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把孩子完全交给没文化的老年人抚养,是对孩子极不负责的做法,也是很危险的,因为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如果一个孩子走上了岐路,将会给家庭、社会带来很大的悲剧。此外,在幼儿园或学校,老师应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多与留守儿童进行沟通,多观察他们的发展变化,以及时了解、疏导他们的心理问题;引导他们多与同伴交往,从而让他们发现交往的乐趣,进行一定的“亲情弥补”,使留守儿童形成与抚养人、老师、同伴间的深厚感情,避免他们情感世界的“荒漠化”。前面提到的张文怡小朋友在外婆家生活到四岁时,身为幼儿园老师的舅妈嫁到了外婆家,她非常喜欢这位年轻活泼的舅妈。在舅妈、老师与其他亲人的共同努力下,她的性格逐渐开朗起来了,改变了过去胆小、忧郁的“受气小媳妇”形象,重现了一名幼儿所应有的天真与活泼。

二、留守儿童的父母应重视与孩子的沟通。

留守儿童父母应摆正工作与孩子的关系,认清童年经历对人一生发展的重要作用及亲子关系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学习一些必要的家教知识,不要陷入黄土高原上“娃放羊挣钱成亲——娃再生娃放羊挣钱成亲”似的恶性循环。父母平时在外地应多与孩子联系,尽量多创造条件与孩子在一起,尤其要注重“亲子沟通”的质量。在沟通、交流中,应培养孩子一定的是非观念,让孩子明白父母虽然不能常伴身边,但不是不爱他们,而是对他们更深沉的爱,是为了给他们将来创造更好的生活、学习条件才去打工的。父母还应告诉孩子外出打工的辛苦,教育孩子从小要像父母一样不怕吃苦,并为有这样爱自己的父母而自豪。这些道理的讲解,对于越小的孩子越要结合父母的实际行动,例如:可让孩子去实地参观、感受一下父母的工作;通过邮寄书、玩具、新衣、贺卡等方式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张文怡姐弟俩后来就在父母的改变下对父母的感情加深了,以前他们父母回来了,他们都无动于衷,可后来父母要返回打工地时,他们都很舍不得,因年龄小而更不懂事的张亮竟为此在父母走前两天没吃什么饭,令父母又一次喜忧参半。

三、外出打工的父母应加强与老师、抚养人的联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伴随他们一生的老师,这个地位是无人可以取代的。这既说明了父母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也说明了在孩子的教育中父母拥有的最高决策权,也就是说只有父母才能对孩子的教育负最终的责任。因此留守儿童的父母应该明白,不管自己身在何处,都应发挥自己在孩子教育上的能动性,应主动协调抚养人、老师等多方面的教育力量,使孩子更健康地成长。在张文怡姐弟俩的教育上,他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舅舅舅妈之间曾一度发生意见分岐,不仅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还造成了家庭关系的紧张,这时只有他们的父母出来进行一定的协调、干预,才能保证家教力量的一贯性和一致性,防止过多的内耗。

四、留守儿童的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全国目前有远超过2000万的留守儿童,这是我们的下一代中不容忽视的一大群体,他们的问题其实也是中国特定历史时期的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共同来解决,不能光靠他们父母来扛。在去年“两会”精神的指导下,湖南等劳务输出大省都推出了一些针对留守儿童的有效措施,例如招募志愿者当“代理家长”的做法就在社会上引起了积极的响应。一些打工者集中的大城市也成立了“民工子弟学校”,一些条件较好的公立学校也在降低外地民工子女的入学门槛,这样也能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但愿有更多有识之土能投入到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中来,但愿以上那些好的做法及其它更有新意更有效的做法能得到进一步的推广,深入落实到每一位留守儿童身上。

让那2000万留守儿童与其他孩子一样,同在充满爱的世界里向着快乐、健康飞翔!

2013年10月

留守儿童案例分析

合山市上塘小学 赖丽琴

一、问题表现:

蓝海朗最主要的问题行为是与同学和老师难以相处,经常发生冲突,而每次发生问题后都会产生脸色苍白,语无伦次。他智力水平中上,有一定的接受能力,但学习成绩较差。敏感,不善交往,好自言自语,与集体生活不能协调。

二、问题原因分析:

调查显示,当代中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日渐厌学,有明显的课堂退缩行为,学习被动消极,有较严重的焦虑症;性格内向不合群,自卑感强,富有攻击性,与同学、教师有明显的对抗性;情绪失调敏感多疑,孤僻,戒备心强,有不可克服的悲观情调;行动幼稚,其行为与自身的发展水平很不相称,表现为低级的兴趣和价值观,做事依赖性大,无法做出明智的选择;难于适应紧张的情境,常出现焦虑性的恐惧、头痛,心悸。而形成学困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来自于家庭教育的影响。在对蓝海朗的辅导过程中,我能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

从初次接触蓝海朗,到不断地与他和他的家人的交流,使我对他的成长轨迹有了越来越深的了解。父亲在家时孩子显得特别安静乖巧,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孩子迷上游戏机,学习上显然跟不上班级,于是父亲的打骂也愈演愈烈,而与学校的对立情绪也越来越强烈,因为,他认为自己的挨打是由老师告状造成的,并扬言要报复。父亲满怀希望孩子能在学习上有所进步,谁知情况非但没有改善,反而越来越糟,原本较差的基础难以适应快节奏的学习,加上他自卑,所以老师的一个眼神和同学无意的行为都会让他敏感。

三、问题对策。

1.要在思想上使父母充分认识到思想品德教育在子女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改变重物质轻精神,重智育轻德育的传统观念,在给孩子提供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多的关注其思想、行为及心理的发展变化,使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2.要加强父母与子女、学校、代管人之间的沟通,强化父母在子女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作用,通过电话、书信等方式,了解子女在学习、思想、心理、行为等方面的动态,做到早发现、早沟通、早解决,使孩子从小就能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

3.要发挥家庭教育在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作用,针对当前我国农民工家长家庭教育知识缺乏的特点,输入地政府可以通过开办“农民工家长学校”,加强对农民工的家庭教育指导,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懂得如何与孩子沟通,加强与留守儿童的情感交流,扭转留守儿童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劣势。

4.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室。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档案,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困惑,增强对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给留守儿童以特殊的关心和监护,促进其身心健康发

留守儿童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合山市上塘小学

杨燕珍

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造成了留守儿童在学习和心理方面存在种种问题。据调查统计,我校的留守儿童,存在明显的性格特征,有的沉默寡言,胆小怕事;有的活泼好动,经常违规乱纪;有的争强好斗,性格粗暴;还有的…….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我们老师要尽可能地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因材施教,促其发展。下面是我校的一名留守生进行调查分析。

一、案例描述

陆同学,男,12岁,留守儿童,是个学困生,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由爷爷奶奶抚养。这个孩子非常的内向,说话声音很小很腼腆。成绩很差,书写潦草,个人卫生极差。缺乏良好的班级意识,班级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没有热情。犯了错误嘴硬,不承认错误,反抗心很强。

二问题分析:

经过调查、走访、电话联系家长等途径,发现该学生存在问题的原因如下:

(1)情感方面存在缺失。陆某的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由爷爷奶奶抚养,致使陆某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对一切都很冷漠。离开了父母的关怀,小孩没有了安全感,对社会没有信任感,以后对社会的态度、对他人的态度、对一些社会现象的态度就很容易走向极端。没有父母的呵护,没有理性的沟通,孩子的心灵易受创伤。

(2)家庭教育方法不当。父母常年在外,根本谈不上对孩子进行教育,他们只是为孩子提供吃饭、住宿,更是谈不上教育。而父母又存在用钱补偿感情的心理,事实上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造成了负面影响。而其监护人只是以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精力上也承担不了品德培养、学习辅导之职,使家庭道德教育处于真空状态。

(3)学校教育鞭长莫及。学校教育侧重在校时段教学管理,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对那些“问题儿童”难以管理。

三、基于以上情况,我在教育的过程中采取以下措施,并起到一定的效果: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家访制度。对结对子的每一个留守儿童,我先登记学生的联系方式,发现学生有任何问题,及时与监护人联系。家访时一定要防止假象,隔代爱,经不起孩子的哼哼,当老师去家访时,监护人禁不住孩子的软磨硬泡,见了老师直说孩子在家表现都好等等,敷衍老师,但他们根本不知道这是在害孩子,面对这种情况,我采取方法是:一是询问监护人,二是询问其他学生的家长,三是询问同学。

这个陆某,星期天到同学家里写作业,共两三个同学,陆某偷拿了这家一盒烟,在这个孩子家吸了一根,剩余的装到自己的书包里。周一时,一个学生在班里说陆某抽烟了。很快就传到了我的耳朵。我随即叫来陆某,问其是否抽烟,谁料他大嗓门的喊,我没有,我没有。我是软的硬的都用了,但他就是不承认。我只好叫来其他的几名同学,来个当面对质,最后陆某没办法,只好认错。我随即召开班会,让其他同学引以为戒。然后,我给陆某的监护人打电话说这事,但监护人只是说孩子平时挺好的,家务忙,有空再好好教育,让老师多用心。

2、让家长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儿童成长的避风港,家庭的温暖是孩子们成长的必要条件,缺乏家庭温暖的人,往往缺乏集体感;父母是孩子的靠山,父母的爱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缺少父爱、母爱的孩子往往感情脆弱、性格懦弱、性情孤僻、行动粗暴,缺乏同情心。“留守儿童”大多数是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他们缺乏家庭的温暖,缺少父母的呵护,如果这些学生不能洁身自爱,很容易变成一个心理不健康、思想不端正、缺乏集体感的“后进生”。一个孩子的言行举止就代表了一个家庭的教育程度。孩子受着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孩子在家的时间最长,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由于爷爷奶奶文化水平不高,同时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平时只管吃穿,孩子犯错,不问三七二十一,先打一顿完事。我有空就和监护人聊,让他们明白孩子现在是受影响的关键时刻,所以,不要溺爱,留心孩子的心理变化,和孩子多交流,多沟通。同时也和在外地打工的父母联系,让他们有空就回家,抽空给孩子打电话,问问身体,问问学习。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疼爱,自己和其他孩子一样,也是人疼人爱的孩子。不能过分依赖学校教育。陆某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该同学比以前乐观了,上课也主动发言了。老师及时表扬,让孩子明白自己也有优点,帮他们树立信心。

3、班级建立一对一帮扶制度。让其他同学主动地去和这些孩子沟通,在生活学习上予以照顾,让留守儿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融入到集体活动中,感受集体的力量。

4、爱心,耐心、宽容。没有爱的教育就不是教育,真心换真心;耐心换进步;宽容换回报。

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陆某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任性、固执得以缓解,逆反心理在减弱。

总之,留守儿童是当今教育面临的新问题、新难题,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高度重视,去研究去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想方设法,寻找策略,用心去关爱他们,用情去感动他们,用爱去温暖他们。使他们拥有和其他孩子一样明净的天空,在美好的花季放飞理想和希望,最终成为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一代新人。

“留守儿童”案例分析

合山市上塘小学

潘彦霖

一、学生情况

基本资料:韦琪琪,女,10 岁,上塘小学四年级(1)班学生 家庭组成成员: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个性特征: 寡言,自信心差,性格执拗,很少参与课堂的任何活动,与同学的关系较差,不愿意参加班级活动。

家庭教育和学习状况:她的父母都不在家,长期在外打工,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她性格内向,不爱说话,是个学困生。她在学习上存在许多不良的学习习惯:上课要么座着发呆,要么搞小动作,不懂得听课,老师提醒她,她也是满不在乎的样子。课堂作业经常不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的完成更是少之又少,学习成绩糟糕透了,拼音不会,最简单的生字也不会写,每次考试总是十几分。刚开始,我是反复批评说教,呕心沥血辅导,可是一个学期过去,一点效果都没有。打电话与家长沟通,家长说:“她父母不在家,我们两个老人又没有文化,什么都不懂,怎么教?真是没办法,就靠你们老师教啰。”听了家长的话,真是无语!

二、原因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接触、观察和分析,了解到她有这样的表现,主要原因有:

1.父爱、母爱的缺失,童年的生活少了父母的陪伴与关爱,让他的心理十分自卑,缺乏自信。

2、爷爷奶奶的溺爱,使她的个性自由散漫,毫无拘束,学习、作业无人问津,久而久之形成了习惯。

3、在班里由于学习成绩差,常遭到了同学的排斥,很少有同学跟她玩,缺少交往体验。

4、由于不好的行为表现常遭到老师的批评,从而加剧了她的自卑感,变得越来越麻木,无所谓了。

三、具体教育措施

为教育好她,我根据她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以下教育的方式方法:

1、和她父母取得联系,要求他们多关心孩子,至少两周要打电话询问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随时和我交流,让她知道自己生活在父母的关爱之中。

2、和她的爷爷奶奶互相配合,要求严加管教,不要给他过分的自由空间,适当的给她一些压力,让她在一次又一次的锻炼中管理自己。

3、给予她更多的关怀和爱护。主动和她亲近,和他做朋友。对他的厌学情绪表示理解,教给他一些正确表达内心情感的方法,带动班上学生给他找优点、和他做朋友。

4、学习上倾注更多的耐心辅导,课堂上给予更多的表扬机会。一旦有点

点进步,及时给予表扬,为她树立学习的信心和在班级的威信。

5、在集体生活中,多鼓励他与其他同学交流和玩耍,多些机会让他参与集体活动,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

四、初见成效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努力,她的表现好多了:性格变得开朗,上课懂得记笔记,各科作业基本完成,学习成绩提高了。在同学心中的地位也有所提高,自信心也强了,参加活动的主动性也高了。希望他再接再厉,茁壮成长!

五、教育反思

教育好学生不是一朝一夕事,不但需要我们运用好的方式方法,更需要有一颗爱心和耐心。教育的秘密在于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爱学生,才能接纳学生,教育过程中才会有耐性和韧性。每当我想放弃时,我就这样想:她是我的教育对象,我正在研究怎样才能教育好她。这样我就会慢慢静下心来,用心去做,耐心去教。做这类学生的思想工作还有注意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否则气得你吹胡子瞪眼,事情还是搞得一团糟。

花儿需要精心呵护才会绽放异彩。投入百倍爱心,真情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不轻言放弃,在爱的滋润下,留守儿童的梦想同样是绚烂的!

2013年10月15日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

合山市上塘小学

粟喜莲

一天下课没多久,班里一个同学哭着跑进办公室告诉我:“老师,老师,赵伟把我的笔弄坏了,那支笔是我妈妈卖给我的生日礼物。”我叫她别急,慢慢说清楚。她说:“下课了,我忘了放好那支笔,就去上厕所,回来时看见赵伟拿着我的笔在桌子上画,我很生气,就要去抢回来,他把笔向高处一抛,笔掉到地上坏了,写不出字了。”说完哭得很伤心。我先安慰她几句,就把赵伟找来了,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那支笔我喜欢,就拿了写几下,”“那你为什么把笔向上抛呢?”“看她能不能接住。”“现在笔掉下来摔坏了,你说怎么办?你知道那支笔是她妈妈送她的生日礼物,是她的心爱之物吗?”只见他表情闪过那么一丝偷笑。一个二年级的学生,那一抹偷笑,让我心寒,为什么?这就是一个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一个留守家中由爷爷奶奶看管的孩子的心理,那一抹偷笑,让我读到了他内心的不满、冷漠,别人得到的母爱触到了他的痛楚,他没有母亲,从没有得到过这种母爱。有爷爷奶奶的爱也不能代替的那种爱,她的心里在开始变化,引导得法,还来得及转变。

由此案例可以看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不可忽视,缺少父爱母爱的孩子的性格怪异,内心的孤寂、冷漠。他们渴望关注,所以常以一些搞坏,恶作剧或违背正常人心理的行为来引起关注,以达到他内心的平衡。这样的留守儿童困扰着一部分家庭,影响到一部分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个值得全社会关注的问题。要改变现状,就得综合治理,方能解决问题,要帮助家长克服新的读书无用论的思想,要有教子成才、教子成人的远视目光;学校要建立以小单位的学习互助小组,帮助留守儿童搞好学习,多开展有意义的课外校外活动,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配备专门的心理老师,及时与他们沟通疏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的人格。

习惯和学习品质,培养其健全2013.6.13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合山市上塘小学 陆桂梅

留守儿童是典型的弱势群体,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造成了他们在学习和心理方面存在种种问题。据调查统计,我校的留守儿童,他们各具特色,有的沉默寡言,胆小怕事;有的活泼好动,经常违规乱纪;有的争强好斗,性格粗暴;还有的„„.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我们老师要尽可能地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因材施教,促其发展。下面是我校的一名留守生进行调查分析。

一、案例描述

蓝同学,11岁,留守儿童,是个学英语困生,父亲常年外出打工,由妈妈抚养。这个孩子缺乏自信心,热爱学习,很腼腆。学习成绩很一般,书写潦草,缺乏良好的班级意识,班级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没有热情。犯了错误时,总为自己找理由。

二、问题分析:

经过调查、走访、电话联系家长等途径,发现该学生存在问题的原因如下:

(1)情感方面存在缺失。蓝某的父亲常年外出打工,蓝某的生活起居由妈妈照顾,妈妈整天玩麻将,不按时照顾蓝某的生活。致使蓝某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对一切都很冷漠。离开了父母的关怀,小孩没有了安全感,对社会没有信任感,以后对社会的态度、对他人的态度、对一些社会现象的态度就很容易走向极端。没有父母的呵护,没有理性的沟通,孩子的心灵易受创伤。(2)家庭教育方法不当。父亲常年在外,妈妈整天玩麻将,根本谈不上对孩子进行教育,妈妈只是为孩子提供吃饭、住宿,更是谈不上教育。而父亲又存在用钱补偿感情的心理,妈妈整天不务正业,事实上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造成了负面影响。且知识、精力上也承担不了品德培养、学习辅导之职,使家庭道德教育处于真空状态。

(3)学校教育鞭长莫及。学校教育侧重在校时段教学管理,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对那些“问题儿童”难以管理。

三基于以上情况,我在教育的过程中采取以下措施,并起到一定的效果: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家访制度。每教一个班级,我先登记学生的联系方式,尤其是留守儿童的详细联系方式。发现学生有任何问题,及时与监护人联系。家访时一定要防止假象,隔代爱,经不起孩子的哼哼,当老师去家访时,监护人禁不住孩子的软磨硬泡,见了老师直说孩子在家表现都好等等,敷衍老师,但他们根本不知道这是在害孩子,面对这种情况,我采取方法是:一是询问监护人,二是询问其他学生的家长,三是询问同村的学生。

2、让家长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儿童成长的避风港,家庭的温暖是孩子们成长的必要条件,缺乏家庭温暖的人,往往缺乏集体感;父母是孩子的靠山,父母的爱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缺少父爱、母爱的孩子往往感情脆弱、性格懦弱、性情孤僻、行动粗暴,缺乏同情心。“留守儿童”大多数是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他们缺乏家庭的温暖,缺少父母的呵护,如果这些学生不能洁身自爱,很容易变成一个心理不健康、思想不端正、缺乏集体感的“后进生”。一个孩子的言行举止就代表了一个家庭的教育程度。孩子受着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孩子在家的时间最长,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农村家长意识不到这一点,平时只管吃穿,孩子犯错,不问三七二十一,先打一顿完事。平时忙家务,闲了打麻将。我有空就和监护人聊,让他们明白孩子现在是受影响的关键时刻,所以,不要溺爱,留心孩子的心理变化,和孩子多交流,多沟通。同时也和在外地打工的父母联系,让他们有空就回家,抽空给孩子打电话,问问身体,问问学习。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疼爱,自己和其他孩子一样,也是人疼人爱的孩子。不能过分依赖学校教育。蓝某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该同学比以前乐观了,上课大胆主动发言了,且也回答问题也对了,更自信了。老师及时表扬,让孩子明白自己也有优点,帮他们树立信心。

3、班级建立一对一帮扶制度。让其他同学主动地去和这些孩子沟通,在生活学习上予以照顾,让留守儿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融入到集体活动中,感受集体的力量。

4、爱心,耐心、宽容。没有爱的教育就不是教育,真心换真心;耐心换进步;宽容换回报。

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蒋某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任性、固执得以缓解,逆反心理在减弱,刻苦学习。走进孩子的心理,还很难,他们总不愿跟老师说他们的心理想法。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多。目前小城镇的社会教育还很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关怀的不足;对一些娱乐场所不能有效管理,也使一些留守儿童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

总之,留守儿童是当今教育面临的新问题、新难题,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高度重视,去研究去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想方设法,寻找策略,用心去关爱他们,用情去感动他们,用爱去温暖他们。使他们拥有和其他孩子一样明净的天空,在美好的花季放飞理想和希望,最终成为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一代新人。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面对留守儿童,请多运用一些教育智慧。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合山市上塘小学

陈剑飞

据调查统计,我班28位同学中有13位留守儿童,他们各具特色,有的沉默寡言,胆小怕事;有的活泼好动,经常违规乱纪;有的 争强好斗,性格粗暴;还有的……对他们的教育常常让我伤透了 筋,就拿王某(化名)来说吧。

王某 男10岁,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由爷爷照管。

其表现如下:不遵守校规校纪,说谎,小偷小摸;作业不能及时完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不断;在家里不听代养人的教导 我行我素。

问题分析:经过调查、走访、电话联系家长等途径,发现该学生 存在问题的原因如下:

(1)情感方面存在缺失。王某的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将王某寄宿于爷爷家中,致使王某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离开了父母的关怀,小孩没有了安全感,对社会没有信任感,以后对社会的态度、对他人的态度、对一些社会现象的态度就很容易走向极端。没有父母的呵护,没有理性的沟通,孩子的心灵易受创伤。(2)家庭教育方法不当。父母常年在外,根本谈不上对孩子进行教育,他们只是为孩子提供吃饭、住宿,更是谈不上教育。而父母又存在用钱补偿感情的心理,事实上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造成了负面影响。即使托付于祖辈,这种隔代抚养大多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而知识、精力上也承担不了品德培养、学习辅导之职,使家庭道德教育处于真空状态。

(3)学校教育鞭长莫及。学校教育侧重在校时段教学管理,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对那些“问题儿童”难以管理,有的学校在教育无效时干脆放任不管,一推了之。

(4)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多。目前小城镇的社会教育还很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关怀的不足;对一些娱乐场所不能有效管理,也使一些留守儿童 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

基于以上情况,我在教育的过程中采取以下措施,并起到一定 效果:

1、用“爱心”换起信任。俗话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孩子还小,对父母的依赖更强烈,然而,父母的依赖没有了,孩子的心灵得承受多大的压力呀!为了让小朱甲对我有依赖感,我时常把家里好吃的给他拿来,课余时间把他带到办公室让他尽情的吃。周末,我把他带到家里让他感受家庭的温暖,并带他去公园、书店,让他那颗孤独的心得到安慰。渐渐地他对我解除其 戒备心理,把我当成了朋友,甚至妈妈。正如他日记中写到:“陈老 师的爱像妈妈一样,使我终生难忘。”

2、用耐心督促进步。作为留守儿童,是家里近乎于无人管理的真空,更何况王某住在爷爷家。所以他的自由空间太大了,作业常常不做,即使做了也很难保质保量。面对这种情况,我先是在教室组成接对子的活动,想搞“一帮一一对红”,没想到王某根本不把帮他的同学放在眼里,一周下来,涛声依旧,一次作业都没完成,害得帮他的同学哭了好几场。没办法,干脆把他绑到我的腰带上。每天和我的孩 子一起写作业,我每天坚持检查耐心讲解纠错。这方法坚持一个学 期,王某的成绩有了一定的改观,上网吧的次数也减少了。

3、用读书促其成长。“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的精神食粮”、“读书使人明智”……有关读书的名言太多,但这位王某从小就在离开父母的环境中疯跑,他能沉下心来读书吗?我带着满腹的疑问决定试试。我把王某带到书店让其自己选择他喜欢的书,并出钱买下来当作礼物送给他。没想到,疯小子王某慢慢地喜欢上读书。上学期 他写的读书笔记还被我特意打印贴到教室的展板上。

总之,教育后进生特别是留守儿童中的后进生不能着急,更不能 粗暴,只要你把爱的春风吹送到他的心里,他的心中一定会起“波澜”。祝愿我们的王某越走越远。

2013年10月

案 例 分 析

合山市上塘小学刘桂凤

陈珍妮,女,11岁,陈珍妮同学上课比较认真,特别是在我的数学课堂上表现相当出色,酷爱数学学科,却不喜欢学习英语,在英语学习方面找不到自信,成天少言寡语,目光忧郁,心事重重,但却尊师敬长,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属于典型的“普通型”留守儿童。

一、案例分析:

1、亲情的缺失:

陈珍妮同学的父母在外务工多年,很少与子女相处,尤其是近两年,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心理距离远远超出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父母的不闻不问,祖父母的隔代观念,几乎让年幼的陈珍妮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多余的人,陪伴她的除了孤独之外,更多的就是泪水了。

2、学习上偏科:

今年开始,或许是因为我上她们班的数学的缘故,陈珍妮同学特喜欢数学,但是却不喜欢英语,英语成绩直线下降,走访该班英语老师才得知,原来陈珍妮同学上英语课一点都不认真,据其他同学透露,她整天都只学数学,从来不看其它书。所以,偏科现象就出现了。

二、个案指导的设想及实施:

1、努力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1)交流谈心,从内心感染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会常常走近陈珍妮,和英语老师一起交流管理办法,一起与她分析现在的学习状况,帮助其想办法,竭力为其解除学习英语上遇到的困惑,多次在其焦虑的脸上露出了“柳暗花明”的笑容。

(2)同学的榜样感染

为了让孤独、在英语学习上自卑的陈珍妮走出封闭的自我,我先后让班上优秀的同学(包括留守儿童)去主动接近她,与她一起谈心、学习和搞活动。在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和学业能力等方面帮助她,努力让其找到成功的喜悦,促进其在各方面进步。(3)集体的感化温暖 良好的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集体的感化和温暖对一个学生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我利用班上开展各项活动的机会,让她主动的参与进来,全班同学为其加油助威,既让她觉得集体的温暖,又让其尝到成功的喜悦。让她觉得自己并不孤单,全班同学都是自己的朋友。

2、尽力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

作为监护人的祖父母,由于自身病痛的原因和隔代观念差异的原因,对陈珍妮的教育和引导几乎为零,甚至有时还会将自身的愤怒和不满发泄在幼小的心灵上,对孩子的成长带来消极影响。对此,我特意与其祖父母一起分析和探讨他们的家庭和孩子的现状,安慰并鼓励他们坚强的站起来,度过难关;同时还将一些教育和引导孩子的方法交给他们。通过这些,消除了隔代观念带来的负面影响,一家人虽并不富裕,但也“其乐融融”。

三、个案教育指导结果:

1、在思想道德方面:

前面已经说过,陈珍妮同学在教育之前,除了存在较重的焦虑感和孤僻感之外,并无道德上的较大缺陷。通过学校、家庭两结合的教育,现在的陈珍妮已经变得非常的开朗,愿意与同学和老师接触,喜欢将自己的欢乐和痛苦与外人分享或分担,特别尊重老师和长辈,人际交往能力有明显提高。

2、在学业能力方面:

刚入六年级的陈珍妮,在学习上不能找到任何自信,现在,同学们不仅推举她当数学科代表,而且非常推崇她在学习上的方法和干劲儿,英语也进步不小,可以说,陈珍妮同学的学习精神已感染了全班绝大多数同学,她在学习上的进步真有些令我吃惊。

四、个案教育启示和反思——“爱”的力量有多大?

从陈珍妮前后的对比可以看出:无论是在思想道德、行为习惯还是在学业能力方面,她都有一个较大的转变,而这一切的转变,就其核心而言,应该要归功于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的“爱”。爱可以为枯萎的小草带来整个春天;爱可以让干涸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爱可以给孤独的小鸟一个浩瀚的天空;爱可以带来不可以的可以。我想,只要我们多点爱心,多点耐心,多点恒心,为留守儿童共同架起一座呵护的桥梁,她们将会演绎更多的精彩!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合山市上塘小学

韦美芬

在当今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来到大城市里打工,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会让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许多多的便利,现在,在我们如此享受着这些便利时,我们也想一想那留守儿童他们的生活。那些留守儿童在很小的时候,父母就不在他们的身边,与他们相伴的则是年迈的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他们不但不能享受到父母的关心,而且还要担负起生活的重担,早上,很早就起来做饭,然后去上学,这样日复一日的生活,使他们过早背负起生活的重担,脸上也少了笑容。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我们老师要尽可能地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因材施教,促其发展。下面是我班的一名留守生进行调查分析。

一、学生的自然情况。

姓名:覃荣彪。

性别:男。年龄:12岁。

合山市上塘小学六年级学生

二、问题及行为表现。

1、学习缺乏主动性。经常不能完成作业,学习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

2、性格倔强、固执。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

3、处事情绪化,易冲动。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

4、有依赖和惰性心理,有时爱拿家中的钱物。

5、主要原因是由于父亲离异,双方常年外出打工,对孩子缺乏管教、推卸责任。孩子由于长年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对生活、学习失去了信心。孩子长期跟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老人对孩子缺少沟通,隔代教育,精神上得不到满足。

三、调查访谈结果。

通过调查、家访和对其本人的访谈,我了解到他父母离异,家里还有一个哥哥,父母亲常年外出打工。他们跟爷爷奶奶生活,老人年纪已大,而且文化素质较低,对孙子的管教疏松,也不知如何管教,随着孙子的渐渐长大,一些坏习惯也越来越多,爷爷奶奶也感觉对孙子无所适从,也有愿与老师沟通。由于家庭监督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就养成了他的惰性,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能拖则拖,多一点也不想做。由于根基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不断滑落。粗心马虎,做了错事,不接受批评,不让人家说,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

四、个案分析。

针对覃某同学的个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他的个性问题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

1、鉴于他从小父母外出打工,缺乏父母爱,无人管教,爷爷、奶奶隔代教育,造成他凡事随心所欲,过于溺爱,过于放纵,使好吃懒做。缺乏自理自立能力,养成了依赖别人和惰性心理。

2、在班级里,由于知识掌握不牢。就极易产生了自卑心理。认为反正也就这样了,甘拜下风,自暴自弃,致使成绩下降,加之部分学科的老师对他采取训斥等过激的态度等,使他开形成了逆反的心理现象。

五、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1.根据覃某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于是我多次家访,与其父母进行沟通,温和的态度,耐心地说服,使他认识到,教师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他们的儿子着想,孩子如果现在管不好,将来后患无穷。真心相劝,其父母亲也理解了老师的一番苦心,主动与老师交流,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改善。在多次交流中,我把自己的想法以及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对他们进行了传授,并让他们一定要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与老师更好的配合,严格管教孩子。争取到了家长的配合,这是一次好的开端。2.他经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保护其自尊心,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

3.针对张某惰性强的缺点,激发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值日生工作他认真做,就给予鼓励;主动帮助教师拿教具等则给予肯定,经与家长沟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帮助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我则耐心帮助他建立起热爱生活的信心。

六、教育效果。

经过近两个月的了解及教育,张某有了一定的进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张某学习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能坚持上满上好各门课程,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门功课,成绩逐步提高。他对生活也满怀信心,情绪较稳定,冲动事件逐渐减少,对劳动有了初步认识,值日主动、热心肯干,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任性、固执得以缓解,办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减弱,他现在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对较难的问题易放弃,缺乏坚强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较弱,对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我希望他会成为坚强、有知识的身心健康的人才。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广西合山市上塘 小学 农志娥

留守儿童是典型的弱势群体,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造成了他们在学习和心理方面存在种种问题。据调查统计,留守儿童他们各具特色,有的沉默寡言,胆小怕事;有的活泼好动,经常违规乱纪;有的争强好斗,性格粗暴;还有的„„.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我们老师要尽可能地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因材施教,促其发展。下面对我班的一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分析。

一、个案现状

学生黄某,男,12岁,父母离异后另组家庭在外打工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由姥姥照料。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我发现在孩子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1、行为习惯差,上、下课都特别好动,无法克制和约束自己的言行。

2、懒惰、畏难心理。学习上怕用功、怕动脑、怕发言、怕作业,上课打不起精神来,注意力老是不能集中。加上没有人约束,随心所欲地玩。

3、缺乏良好的集体荣誉感。小到课堂发言,大到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显得没热情,总想逃避,参与意识淡薄。好像班级里的任何事情都跟他没关系,逃避一切,游离于班集体和同学之外。

二、问题分析

我通过观察、家访、交谈等各种方式接触留守孩子黄某和他的家人,我发现他身上的这些问题主要来源于三方面:

1、长辈关心不当。姥姥对孩子是打心眼里爱,但是缺少严格的管教,凡事都迁就着孩子,导致黄某作业不认真完成,老师催促他交作业就抄袭别人的作业。

2、粗暴的教育方式。由于家庭的这种特殊性,黄某自小和家长很少进行情感上的沟通,遇事缺乏耐心,常用一种粗暴的态度来处理事情。

3、内心深处自卑,由于他的成绩一直不理想,平时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使他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害怕竞争,害怕失败,不愿参加任何集体活动。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发现他身上的问题主要源于家长和他的懒惰和不自信,于是我决定从他的家长和本人两方面入手采取措施。

三、主要措施

1、帮助家长走出爱的误区,我利用课余时间和他的姥姥交谈,同时我对黄某提出以下建议:

①在孩子犯错时应该让他接受正确的批评,让他认识到错误,鼓励他改正。

②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教会他如何解决的办法,先让孩子自己钻研,借助字典、词典这些必备的工具书解决,实在不懂的让他问老师和同学,不能养成不做作业和抄袭他人作业的坏习惯。

③父母要经常回家看望孩子或经常给孩子打电话,多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并对孩子取得的微小进步给予肯定,这样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2、帮助孩子树立自信,融入集体,找到和同龄人交往的快乐。①利用表扬树立信心。针对孩子平时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和成功都给予表扬,让他体会到从未有过的成功和喜悦,逐步树立自信。

②针对实际,设立小目标。在孩子走出低谷后,我立即把他的注意力转到学习上,使他知道学生要以学习为主,按时上学,完成作业是一名合格学生最起码的任务。

四、辅导效果

经过我和孩子家长的密切配合及他本人的努力,近段时间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1、虽然在生活上仍有依赖性,但我知道他一直都是自己努力去做。

2、他已认识到按时完成作业是每个学生必须做到的,尽管他的作业书写和质量有待提高,但能按时完成作业确实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3、经常能看到他和同学们嬉戏时活泼的身影,听见他开朗的笑声。

五、个人体会

孩子的转变让我真正感到给孩子自信就是给孩子成功的钥匙,而孩子家长转变以及自己所做的一切使我想到高尔基说过的话:“爱孩子这是老母鸡都会做的事,要教育他们却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我有信心转变黄某,让他健康茁壮地成长。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来关注。

农村留守儿童案例分析

合山市上塘小学 谢丽华

学生情况介绍

基本资料:杨罗意,男,9岁,小学二年级学生;

背景资料:家庭组成成员:爸爸、妈妈、奶奶;

家庭教育状况:爸爸、妈妈离异多年,妈妈长年外出打工,他自小跟奶奶一起生活。奶奶对其只管吃饱、穿暖,不知道如何关爱孩子身心健康和关心他的学习。而爸爸对他的教育简单而粗暴。

一、个性特特征:杨罗意调皮、好动,自理能力差,个人卫生差,性格执拗,野蛮、脾气暴躁,自卑、自闭。上课不听讲,总是搞小动作或招惹别人,不完成作业。经常打同学,班里的同学都不愿跟他玩。

二、原因分析

1、父爱、母爱的缺失。杨罗意的爸爸、妈妈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异,妈妈到东莞打工赚钱,童年的生活少了父母的陪伴与关爱,让他的心理十分自卑,缺乏自信。

2、由于缺少了父爱和母爱,杨罗意的奶奶 对这个孙子是打心里爱他,但是却不知道以何种方式来爱他,缺少严格的监督。只是一味的迁就他,致使他任性、蛮横。

3、由于离异,杨罗意的爸爸性格暴躁,对他的教育方式总是打骂,受爸爸的影响,他在与同学得交往中,遇到同伴的排斥时就会大打出手,而他的违纪行为遭到老师的批评时,加剧了他易暴易怒的情绪。

三、具体教育措施

1、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怀和爱护。我主动和他接近,了解他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及时的帮助他,经常和他进行情感和语言上的交流,已填补他缺少父母呵护的空白。

2、努力改变家长的教育方法。要求他的奶奶与老师更好的配合,严格管教孩子。与他爸爸沟通,教育孩子的方式不能是简单而粗暴的打骂;并让杨罗意的妈妈通过电话经常和他联系,关心他的学习、生活,让他感受到自己和其他小朋友一样拥有父母的关爱。

3、教给他一些正确表达内心情感的方法,大胆的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或向老师和朋友倾诉。

4、鼓励同学与他交流和玩耍,帮助他 对学习产生兴趣,使他在学习、人际交往中树立起信心。

四、初步成效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努力,杨罗意打人的现象明显少了,课堂上的小动作也不那么多了,基本上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尽管他的作业书写和质量还有待提高,偶尔也能举手回答问题,也学会了与同学相处。虽然取得一些进步,但对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我会尽最大能力去帮助他取得更大的进步。

2013年10月

留守儿童案例分析

合山市上塘小学 党良英

蒙晓虹同学,女生,父母在广东打工。她为人开朗,学习勤奋,在班里担任班长,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是个有上进心的学生。精神面貌很不错,喜欢参加体育和文化娱乐活动,热爱关心集体。在家里有爷爷和奶奶照顾。她跟父母经常电话联系,父母寄来的生活费够用。在第三阶段调查时她人很懂事,思想稳定,学习成绩非常优秀。

谢湘芸同学,女生,父母在广东打工。她人很聪明,能遵守学校纪律,爱学习,学习成绩中等。但个性有些偏激,爱发脾气,有时与同学争吵。由于父母在广东买了房子,又生了个小弟弟。因此对她不大关心,有时生活费也不寄回来,造成生活困难。她曾几次在问父母不得生活费的情况下跟父母吵架。责问父母为什么生了她又不养她?她跟奶奶生活,有时靠奶奶向亲戚借钱来交学校的伙食费。她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都非常大,对学习的影响很大,曾有放弃读书的念头。第三阶段调查时她人很聪明想通过读书来谋求自己的出路。经受住了父母不够关心,钱不够用的考验。她的独立能力增强了。

潘小锋同学,男生。父母在福建打工。今年父母从福建回家过年,该同学显得很开心,笑容灿烂,对生活从满信心。他为人比较开朗,做事认真,肯帮助他人,人缘好。他有时很想念父母,这对于学习有一定的影响。学习成绩不够好,主要是因为基础差和学习方法不太对。第三阶段调查时他人看上去还是小个子,有点孩子气。因为想父母还影响到学习。学习成绩在班里排中等,学习是相当勤奋,但没有好的学习方法,成绩还是上不去。他读书的理想很坚定。

罗阮楠同学,男生,父母在广东打工。他个性比较老实,父母不在身边个性变得更加沉默内向。学习上缺少上进心。对于作业,老师督促就写,不督促就不写,很被动。原来在家跟姐姐生活,现在姐姐也外出打工了。他在家的时候自己买菜,自己煮自己吃。生活上有点孤独。父母正常寄钱回来。第三阶段调查时他已经读到了 下学期,人已经长成了大个子,显得成熟多了。他此时思想比较稳定,已经习惯了父母在外打工。朋友也比较多,生活不再孤单。他在课堂上还是比较安静,学习成绩不好,不想追求提高成绩。现在在家的时候跟阿姑吃饭。总的来说他适应了留守儿童的生活。

从以上的情况看有的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对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影响并不很大。主要原因是首先在经济上父母寄回的钱足以支付生活和学习的各种开支。其次在心理上父母很关心孩子,他们经常电话联系,交流情况。距离上的遥远,并没有让孩子与父母之间形成隔阂。最后孩子在学校这个大家庭里过得不错。学校领导的关怀,老师的关心和同学们的帮助让他们健康的成长。象他们这样的情况占我校留守儿童的10%。

有的留守儿童的情况比较严重。主要是父母外出打工后,第一在经济上父母寄回的钱很少造成了生活困难。第二因为父母对她不关心,她跟父母甚至吵架,双方心理产生了隔阂,给她精神上带来很大的压力。他的情况是比较特殊的个例。

有的留守儿童的情况是留守儿童中普遍存在的。父母外出打工给留守的孩子带来很多孤独与烦恼,有时候隐藏在心里,老师很难发现。象蓝顺杰这种类型的留守儿童最值得我们关注,能够解决他们的问题意义重大。

第五篇: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合山市上塘小学

韦美芬

在当今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来到大城市里打工,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会让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许多多的便利,现在,在我们如此享受着这些便利时,我们也想一想那留守儿童他们的生活。那些留守儿童在很小的时候,父母就不在他们的身边,与他们相伴的则是年迈的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他们不但不能享受到父母的关心,而且还要担负起生活的重担,早上,很早就起来做饭,然后去上学,这样日复一日的生活,使他们过早背负起生活的重担,脸上也少了笑容。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我们老师要尽可能地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因材施教,促其发展。下面是我班的一名留守生进行调查分析。

一、学生的自然情况。

姓名:覃荣彪。

性别:男。年龄:12岁。

合山市上塘小学六年级学生

二、问题及行为表现。

1、学习缺乏主动性。经常不能完成作业,学习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

2、性格倔强、固执。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

3、处事情绪化,易冲动。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

4、有依赖和惰性心理,有时爱拿家中的钱物。

5、主要原因是由于父亲离异,双方常年外出打工,对孩子缺乏管教、推卸责任。孩子由于长年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对生活、学习失去了信心。孩子长期跟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老人对孩子缺少沟通,隔代教育,精神上得不到满足。

三、调查访谈结果。

通过调查、家访和对其本人的访谈,我了解到他父母离异,家里还有一个哥哥,父母亲常年外出打工。他们跟爷爷奶奶生活,老人年纪已大,而且文化素质较低,对孙子的管教疏松,也不知如何管教,随着孙子的渐渐长大,一些坏习惯也越来越多,爷爷奶奶也感觉对孙子无所适从,也有愿与老师沟通。由于家庭监督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就养成了他的惰性,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能拖则拖,多一点也不想做。由于根基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不断滑落。粗心马虎,做了错事,不接受批评,不让人家说,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

四、个案分析。

针对覃某同学的个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他的个性问题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

1、鉴于他从小父母外出打工,缺乏父母爱,无人管教,爷爷、奶奶隔代教育,造成他凡事随心所欲,过于溺爱,过于放纵,使好吃懒做。缺乏自理自立能力,养成了依赖别人和惰性心理。

2、在班级里,由于知识掌握不牢。就极易产生了自卑心理。认为反正也就这样了,甘拜下风,自暴自弃,致使成绩下降,加之部分学科的老师对他采取训斥等过激的态度等,使他开形成了逆反的心理现象。

五、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1.根据覃某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于是我多次家访,与其父母进行沟通,温和的态度,耐心地说服,使他认识到,教师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他们的儿子着想,孩子如果现在管不好,将来后患无穷。真心相劝,其父母亲也理解了老师的一番苦心,主动与老师交流,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改善。在多次交流中,我把自己的想法以及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对他们进行了传授,并让他们一定要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与老师更好的配合,严格管教孩子。争取到了家长的配合,这是一次好的开端。2.他经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保护其自尊心,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

3.针对张某惰性强的缺点,激发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值日生工作他认真做,就给予鼓励;主动帮助教师拿教具等则给予肯定,经与家长沟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帮助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我则耐心帮助他建立起热爱生活的信心。

六、教育效果。

经过近两个月的了解及教育,张某有了一定的进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张某学习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能坚持上满上好各门课程,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门功课,成绩逐步提高。他对生活也满怀信心,情绪较稳定,冲动事件逐渐减少,对劳动有了初步认识,值日主动、热心肯干,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任性、固执得以缓解,办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减弱,他现在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对较难的问题易放弃,缺乏坚强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较弱,对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我希望他会成为坚强、有知识的身心健康的人才。

下载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留守儿童教育

    耕耘“善德”沃土 呵护“留守”成长 湖南省临澧县第四完小 刘昌稳 邮编:415200 电话:*** 邮箱:1025342748@qq.com 摘要:留守儿童的“留守”状态短期无法改变,能改变的只......

    留守儿童教育

    留守儿童教育 202         索引 留守儿童的定义 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 留守儿童教育的基本策略 如何关爱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 相关百科 专家解答 留守儿童的定义 留守......

    浅谈留守儿童教育

    浅谈留守儿童教育 沙寨小学熊道伦2015.4.28.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

    留守儿童教育

    共同撑起一片蓝天(上篇) ———心系怀远、心系留守儿童 ( 王华东) 摘要: 由国务院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全国妇联等12个部门共同组成的农村留守儿童专题工作组07年7月19日......

    留守儿童教育★

    留守儿童教育——家长的指路明灯 10月24日,张春老师应上新乡党委政府邀请来到了上新初级中学校,为广大的留守儿童家长开展了一次触及心灵的家庭教育培训会,这次培训让家长们充......

    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在广大农村地区催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而且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留守儿......

    留守儿童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留守儿童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合山市上塘小学杨燕珍 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造成了留守儿童在学习和心理方面存在种种问题。据调查统计,我校的留守儿童,存在明显的性格特征......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广西合山市上塘 小学 农志娥 留守儿童是典型的弱势群体,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造成了他们在学习和心理方面存在种种问题。据调查统计,留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