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全新的营销理念指导商业银行的行动

时间:2019-05-14 10:35: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运用全新的营销理念指导商业银行的行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运用全新的营销理念指导商业银行的行动》。

第一篇:运用全新的营销理念指导商业银行的行动

运用全新的营销理念指导商业银行的行动

韩宗英

我国商业银行营销活动经历了从无到有、营销方式由简到繁的发展过程。借鉴发达国家银行经营的经验,我国商业银行应按现代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转变经营理念,由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实施持续关系营销法。

一、我国商业银行营销理念和方式的演变

(一)营销活动从空白趋向活跃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由于银行没有自主经营权,也没有经营压力,因此,不必要也不可能有营销意识和营销行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随着一批股份制银行的相继成立,国内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这些银行既有一定的经营自主权。也有经营的压力,因而逐步出现了营销意识的萌芽,开始了拉存款等自觉不自觉的营销活动。

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国家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的转变以及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壮大,银行间的竞争逐步加剧,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外资银行大举登陆,国内银行业的竞争趋于白热化。在新的竞争格局和市场环境下,国内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活动日渐活跃,并呈愈演愈烈之势。各商业银行纷纷结合自身优势,革新和提升营销理念,推进CIS即(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企业识别系统”建设,重塑公众形象,营销层次迅速提升,营销问题日益被商业银行所重视,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能有自己的市场定位,坚持从客户利益出发,追求客户的认同与亲和力,并结合自身特点进行一些营销创新;改造传统业务,创新产品和服务项目,包括大额可转让存单、信用卡存款、通知存款、协定存款、特种贷款、代理贷款、打包、押汇放款、信用卡透支、住房和汽车按揭,租赁、咨询、个人支票、保管箱业务等。银行机构快速发展,机构扩张为银行实施主分销渠道策略提供了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了低成本的电子化分销渠道建设,建立了电话银行、网络银行以及POS系统和自动柜员机等,提高了银行产品的销售能力和自动化水平。

(二)营销方式由简单趋向复杂 首先,营销渠道向多样化方向发展。近年来,在信息技术革命浪潮的推动下,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在银行业中取得广泛运用,网络银行发展迅速,网络营销成为与传统营销方式齐驱并进的重要营销渠道。

去银行办理业务时,已不用为排队取号、漫长的等待而头疼发愁,事实上,使用“网络银行”就可以免除这种烦恼,只需在家轻点鼠标,就能轻松办理所需业务。到今年上半年,北京的工商银行“网络银行”,就分流了50%的营业网点业务。

中国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主任李伏安认为,这种“网络银行”代表了未来银行业的发展趋势,势必将成为中外银行争夺的焦点。据工行电子银行部副总陈静娴介绍,到今年上半年,工行的个人网上银行客户已经达到了1987万,企业的网银客户也有46.7万,大大缩短了柜台排队时间,改善了营业环境。去年一年,我国网上银行交易金额达到60万亿元人民币。(银行家网2006.8.4《电子银行将成竞争焦点“内外兼修”防范安全风险》)

其次,近年来各商业银行开始结合社会特点,进行整合营销传播,将传统手段和网络、手机等新型媒介手段加以整合进行全方位宣传。再次,营销内容向综合化方向发展。在政策环境、客户需求、竞争焦点发展变化等因素的驱动下,我国国内商业银行的营销内容向多样化、全方位发展。具体表现在两方面:

1.实现了对公业务营销为主到对公、对私、同业业务营销并举的转变。2.实现了以负债业务到以负债、资产、中间业务全方位营销的转变。

二、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银行营销理念和策略

营销的目的是面向市场,满足和创造顾客需求,没有顾客就没有企业生存的基础。企业的基本职能只有两个,这就是市场营销和创新。营销活动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支撑它的营销理念的正确与否。市场营销理念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从事营销活动的指导思想、态度和方法,是一切经营活动的出发点,也是一种商业哲学或思维方法。营销活动是一种业务活动的过程,它必须在一定的市场营销的观念下支配进行。而营销策略是一个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决定着市场营销的效果。(一)各国营销理念和策略综述

银行界一般认为,市场营销活动首先应坚持针对性的服务方式,围绕客户的需要,负责对客户所需的金融服务项目作出安排建议。其次是实施一揽子的服务方式。如美国商业银行将各类金融产品和服务项目进行配套,以从整体上满足和解决客户的各种需要。三是安排专家为客户理财的服务方式。即向客户提供集业务员、咨询员、情报员为一体的个人银行家,负责对客户的财务状况提供咨询和服务。四是培养“关系”经理的服务方式。“关系经理”不仅推销银行传统业务,而且还为客户提供并办理新的业务,使潜在的客户变成现实的“用户”。五是保持良好信誉,加强公关服务。如美国的商业银行认为加强公共关系赢得公众好评是银行服务的基础,因此,特别注重公众舆论态度的变化,从不放弃任何通过报刊、会议、商谈以及其他各种媒介活动进行宣传报道的机会。(二)花旗银行的经验

花旗银行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营销观念的转变,他们以商品消费的思路去分析客户的心态,并据此采取相应的对策。科学的营销策略,使其零售业务发展成为花旗银行最具优势的业务之一,2004年花旗银行零售业务收入增长率达到63%以上,创造了131亿美元的利润。为了拓展市场,加大金融产品营销力度,花旗银行的主要措施是:

1.明确的市场定位和差异服务。花旗银行的市场定位是美国本土及全球的中产阶级与高收入消费阶层。在亚洲,花旗银行服务的重点是占人口总数20%的高收入阶层,为他们提供信用卡和抵押贷款等一系列的产品服务;针对欧美和亚洲地区消费者的不同特点,花旗银行卡功能也有所不同。

2.顾客至上及相互信任的服务理念。花旗银行的服务宗旨是要给顾客以愉快的银行感受。花旗银行一直致力于建立顾客对银行的依赖和信任关系,并依此目标改善其产品和服务。

3.树立形象并强化花旗银行的品牌效应。例如,对信用卡的营销除了突出服务意识外,花旗银行的广告还特别突出塑造成功的形象,这对顾客尤其是年轻客户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4.以人为本的战略思想。花旗银行深知商品营销的成败往往取决于营销队伍的素质和营销人员的技能,因此,他们花大力气致力于这方面的投资和建设。5.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例如,花旗银行在金融业最先尝试直接寄售物品的做法,20 世纪70年代直接向顾客寄送信用卡曾一度成为信用卡最重要的营销方式。

三、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经营理念的转变

“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服务行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必然选择。但是,要真正把“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落到实处,确实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一)银行经营理念转变的依据

现代市场营销强调以客户和市场为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与客户及社会的和谐关系形成良性循环。银行作为经营货币商品的特殊企业。同样要以占有客户为其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谁拥有了较大的客户群尤其是优质客户群,并围绕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来安排和设计业务发展,谁就能在激烈的银行同业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二)经营理念的内容

商业银行市场营销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内容非常丰富。首先,满足客户需要优先于银行产品推销,商业银行要协调并调动全行各方面的资源为客户提供服务,满足客户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其次,银行客户关系战略集中于银行的目标客户,因此,银行内部为此要加强合作,形成团队精神,做好服务工作;第三,商业银行根据客户面临的困难、需求及市场环境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改变和创新——商业银行以满足客户需要为先,为客户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办法,满足客户的各种需要是商业银行的责任。

(三)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营销的具体做法

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营销,首先要对客户进行分类,确定目标客户群。根据“二八定律”,商业银行80%的业务和利润来自20%的重点客户,所以银行通常会集中大部分资源为20%的重点客户提供不同的甚至是特定的服务。其次,做好市场细分工作,还要以金融品种为载体,进行个性营销。因为不同的客户对金融业务的需求是不相同的,其差异不仅仅体现在金融产品的类型和档次上,而且体现在对利率、费率和销售方式的不同需求上。因此,需要将市场区分为更细小的份额或客户群体,实施不同的营销策略和方法,从而达到营销的预期效果。从国外的情况看,市场营销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来,各大银行普遍推行了客户经理制,客户经理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因此,客户的各种金融产品需求不用去找银行的各个产品销售部门,而是通过客户经理去接受“一揽子”金融服务。商业银行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以客户为中心,就要为客户提供配套、组合式的金融服务。银行要从客户需要入手,根据客户分类和不同客户的特点,以“量身定做”的方式开发适合不同客户群需要的金融产品,从不同层次上满足顾客的不同需要。

四、商业银行的重要营销方式---持续关系营销法

持续关系营销法是指产品或服务提供者采取有效的营销策略和营销手段,同客户(包括潜在的客户)维持密切的关系,在掌握客户各种信息及信息不断更替的条件下,对客户现时的偏好和未来的需要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控制成本的条件下尽可能满足客户要求,在产品的选样、发送等方面提出合适的参考建议。持续关系营销法是一种在产品销售中由积极适应消费需求变为商家更加积极主动的促销活动。

现代银行业的营销策略正在将商品和金融业两种不同领域的营销技术推进到更高层次,持续销售法迎刃而生。实施持续关系营销法,就是要充分挖掘客户对金融产品生产者或服务提供者的各种产品和服务的消费潜力,实现银行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对一般的市场营销方法而言,持续关系营销方法更具有顾客个性服务的针对性,它更有利于深入贯彻市场分割的策略。通常情况下,国外的银行都会将客户分为若干类,并进行针对性的服务。例如。有些银行在对存款客户的基本条件和需求进行评判的基础上,将其分成普通客户、年轻较富裕的客户、成熟而富裕的客户三类,营业场所也相应分成三种,其中对那些成熟而富裕的客户,会专门开设贵宾区,提供贵宾式服务,尊贵的客户还会由银行的重要负责人参与营销(国内银行也正在提供这方面的服务)。持续关系营销方法是建立在不断收集和更新顾客信息的基础上,对不同顾客价值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其措施进行评估和调整,广泛推行这种方法会引起费用的增加和机构的变革,所以,它必须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推进和实施。在创新金融品种和完善市场体系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新技术优势,新技术在银行业务中的应用,能有效地推动持续关系营销法的实施和延伸,并保证银行对其产品服务功能作出更合理的细分;另一方面,要从关键因素着手。因为不同的产品和服务需要客户所具备的特点和条件不一样,商业银行在金融商品和金融服务的营销时,应针对不同客户的关键因素做工作,以较少的成本换来较多的、有价值的客户和业务,从而获得较大的效益。

第二篇:树立现代商业银行全新服务理念

树立现代商业银行全新服务理念“阜新银行必须树立现代商业银行的全新服务理念”———这理念也应该是阜新银行现有规范服务基础上的一种延伸与提高。

近年来,随着银行经营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对金融服务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随着中国即将加入WTO,国内银行将直接面对新经济条件下国外大银行的挑战。另一方面,国内银行面临快速发展机遇的同时,又面临金融需求多元化与专精化、竞争日趋激烈的挑战。这就要求金融服务工作必须具有新的思路,走出新的天地,其中首先要解决的仍是思想认识问题。一是确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贯彻“效益来自客户”的经营观念,实施“客户永远正确”的评判标准,建立“客户需求第一”的处理程序。二是规范窗口人员行为,培养和提高营销意识和技能,坚持标准服务和发展差别服务并重,实现由传统服务向营销服务的转变。三是强化业务培训,使营销人员和操作人员全面掌握金融产品的特点,努力提高银行人员的服务技能。四是将客户满意程度作为服务的重要衡量标准。

针对以上问题,围绕窗口网点的服务工作提出了指导思想:以个人金融业务为重点,以基础服务为出发点,在标准化的基础上,整体提高服务层次,着重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第一,明确服务标准,杜绝不规范服务的行为和现象。主要包括四项内容:一是通过服务环境标准的制定和认真贯彻执行,树立起良好企业形象,充分体现企业实力与经营特点,同时稳步推进网点功能的转变,改变银行网点千篇一律的功能设置,有计划地进行功能重组,将大所、骨干所建成个人金融理财中心,将若干小型网点改建为离行式或联行式的自助银行。二是以服务行为标准来约束和规范员工行为,进一步加强基础规范化建设,重点解决好服务投诉问题,挖掘和培养一批杨韶敏式的服务“理财专家”,推动服务规范水平的提高。三是建立起各业务环节、各业务部门之间运转高效、协调有序的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业务流程和服务流程。四是通过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金融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打造金融产品品牌,培养一批忠实客户群体,并抓好产品需求论证、产品维护、产品营销、产品反馈每一道环节,建立通畅的工作流程。积极推广“一站式”服务,住房信贷“三合一”合同,简化客户存取款程序,以及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前置到营业网点等经验做法,提高服务效率;第二,明确将效益和客户满意程度作为服务评价质量标准,完善检查考核体系。今年,市工行将着手围绕环境、行为、流程、产品等服务因素制定和完善一系列工作标准,同时明确从主管领导到职能部门到一线分理处直至窗口网点服务的责任人,代理以推动全行服务层次的提高;第三,完善系统工程,提升服务管理水平。根据改革的需要,借鉴国际商业银行服务管理方法,建立“客户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全新服务理念。

第三篇:运用整合理念 指导教学设计

运用整合理念 指导教学设计

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

潘克明

一、为什么要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 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

——生产资料的信息属性日益突出:信息技术使日本在GPT逐年增高的同时,原材料的进口却呈下降趋势。近两年,由于英特网的应用美国节省了生产费用2000亿美圆……。

——信息技术的应用正在改变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方式。——我市中小学的教育技术已发展到数字技术阶段,已经具备将信息技术整 合到学科教学中的条件。

——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必须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问题。

——但是在过去的教与学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只是作为媒体和工具使用。广大教师还没有能够掌握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为一个整体的教学设计的方法。

信息时代呼吁教育改革!信息时代呼吁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呼吁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到一起!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要求我们:必须研究整合的教学设计。

二、怎样进行整合的教学设计

(一)把握整合的本质特征进行教学设计

1、整合与整合的本质特征 从系统科学方法论的角度看,整合就是将本属于不同范畴但又有关联的事物(从系统科学的角度看,这些不同范畴的事物,如:信息技术与课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就是构成某个系统的要素),通过多向互动的方式有机地融为一个整体的思想和方法。

根据系统科学的整体性原理,整合是系统科学整体性原理在应用过程中的具体体现,也是系统科学方法论的核心。因此,整合首先不是一般的应用,也不是一个纯技术性的学科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而首先应当是系统科学的方法论。这种方法论包括系统科学整体性原理的理念、思想和方法。

尽管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而言,由于不同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对“整体”的指向不同,这个“有机地融为一个整体”的过程与最终结果,也应当有所不同。它可以是一门新课程的完整设计,可以是编写出的某一学科的新教材,也可以是一个单元或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包括软件设计),还可以是一节完整反映教学全过程的课。但是,无论这个整体的表现形式如何,都必须在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遵循系统科学的整体性原理,将教学的基本要素(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信息技术)融为一个整体。因为,“融”是整合思想方法论的本质。

2、什么是信息技术于学科教学的整合

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及学科教学的整合呢?根据我们对系统科学方法论 1 的学习,以及对整合的方法论本质“融”的研究,可以很清楚地认识到:信息技术与课程及学科教学的整合,是将信息技术既作为意识,又作为内容、工具、方法和手段,融于课程及学科教学之中的理论、实践与结果。

“将信息技术作为意识融于课程及学科教学之中”,就是在所有新课程的建设中,在所有学科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中,都要自觉地将对师生信息意识的教育融进去。当然,这种“融”主要不是靠直白地提要求,而是要靠潜移默化、持之以恒的渗透。因为意识不是靠不厌其烦的讲、靠提要求就能形成的。

“将信息技术作为内容融于课程及学科教学之中”,就是根据不同课程、不同学科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作为课程及学科的教学内容恰当地融进去。

例如,在小学语文“四结合”课题的研究中,信息技术(计算机的应用,网络的应用,五笔字型、全拼、双拼、智能ABC汉字输入方法,word工具平台的应用等)就是小学语文汉语拼音、识字、阅读和作文学习的并不可少的学习内容。不学习这些内容就无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语文。

“将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方法和手段融于课程及学科教学之中”,就是将信息技术既作为教师教学的工具、方法和手段,又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方法和手段融于所有课程及学科教学之中。

例如:在音乐教学中,工具软件《音乐大师》就是学生学习作曲的工具。在几何学习中,工具软件《几何画板》也成为学生学习几何的重要工具。尤其是那些各式各样的应用软件(多媒体课件、专题知识网页),更是融知识、工具、方法和手段于一体,为教师和学生们所喜爱。

过去,我们常常将上述的第三点(工具、方法和手段)作为整合的主要或唯一内容来研究,而对此问题的研究又常常集中于对教师的“教”的研究,这是很片面的。

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必须将信息技术既作为意识,又作为内容、工具、方法和手段,体现于我们的教学设计方案之中,融于课堂教学过程之中。

(二)把握信息技术的特征进行教学设计

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是数字技术的具体应用与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多媒 体技术与网络技术是通过教学环境的开放性、教学资源的共享性、教学过程的交互性、教学软件的人性化和教学反馈的精确性等特征反映出来的。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应当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尽可能发挥信息技术这些特征的优势和作用,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自然而然地融为一个整体。

1、教学环境的开放性,指的是:尽管在课堂上,学生是似乎是处于一个相 对封闭的学习环境里面,但是,实际上他们却是生活在一个广阔的信息技术环境之中。这个信息技术环境包括他们课外的信息技术环境(社会上和家庭里的),也包括他们所置身的校园网络环境。教师必须正视这一点,并从两个方面处理好、利用好这个教学环境开放性的特征。第一、不要以为学生所知道的只是书本上和老师在课堂上讲的那些知识,他们获得知识信息的渠道很多,他们所知道的知识也比我们想象的多得多,教师应充分做好这方面的思想准备。第二、教室是封闭的,但是网络是开放的。通过网络,学生可以飞向蓝天翱翔在知识的太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尽可能利用网络的这个优势,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满足学生的求知愿望。同时,也要利用这个优势引导学生拓展、知识迁移 知识。

2、教学资源的共享性,指的是通过网络人们能够共享学习资源。在这里,学习资源包括:(1)利用互联网从其它网站上获得的资源;(2)从校园网资源库中获得的资源;(3)从教师设计的网页上获得的资源;(4)从其他同学的计算机上获得的资源等。在教学过程中,这些资源不仅教师可以用,学生也可以利用。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要通过学习环境的设计,使得学生能够利用这些资源来学习。

3、教学过程的交互性,指的是网络的高速运算功能,使得学习过程不再是 教师讲学生听的知识的单向传递过程,而是人机交互、人人交互(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一人对多人、多人对多人)的交流过程。这种交互性特征,使得讲授式的教学能够变成自主性、研究性、合作式的交互性发展式教学。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交互性特征,努力改变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

4、教学软件的人性化

根据“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过程中,信息技术必须能够更好地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和个性化发展服务。要提供这种服务,能够高速搜索、获取、交换、传递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硬件环境是基本保证,而数字化的教与学的软件才是核心的保证。因为软件是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方法、教育教学资源的集中体现。

以数字技术为技术支持的教学软件的非线性超文本结构,改变了传统媒体的 线性结构特征,为不同学习者提供了多种学习路径。不同学习者可以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阅历、经历、喜好、环境、条件等),选择符合自己实际情况和学习习惯的有效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根据这一思想设计的软件,更能够体现教育改革“以人为本”特别是以学习者为本的核心思想。

例如:对于西洋乐器中小提琴的学习。由于人们的阅历、经历不同,有的人只知道小提琴三个字,有的人知道小提琴是弦乐器,有的人知道它是室内乐器,有的人知道小提琴在交响乐队中的位置,有的人知道有一首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泊与祝英台》。在传统条件下,人们只能依靠教师提供的实物、图片或唱片来学习,没有其它选择。有了非线性超文本结构的有关西洋乐器的软件,不同学习者就可以根据各自对小提琴不同的了解,通过不同的路径开始学习、研究小提琴。

同样,这种教学软件的非线性超文本结构特征和资源共享的特征,也能够满足不同教师的不同教学需要。不同的教师可以根据各自不同的具体情况和教学需要,将原有的数字化教学软件改造为符合自己教学需要的软件。

正是这种非线性的超文本结构特征,使得数字化教与学的软件能够更加符合人的认知规律,能够更好地体现不同人的思维特点,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人的教与学的习惯和要求。

数字化的教学软件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载体,因此,在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教学设计的时候,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寻找、研究、开发体现“教育必须以人为本”理念的教学软件。

教学软件设计是教学设计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我们必须认真对待。

5、教学反馈的精确性,指的是网络极强的交互参与性和高速运算性,使得 教师能够及时获得学生学习的真实的、准确的反馈信息,并可及时依此评价学生的学习、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在这里,精确性是指学生反馈信息的及时性、真实性和准确性。不少教师以 为只要把教学过程设计好了就行,反馈无关紧要,这是十分错误的。

(三)把握课程改革的主攻方向进行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对教学过程的改革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必须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世界观的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对于教学过程,《纲要》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采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2004年初,教育部在组织对义务教育18科课程标准全面修订工作的时候,又进一步强调:“要处理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系”、“处理好接受性学习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关系”(《中国教育报》2004年2月13日一版头条)。2004年2月19日,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高中课程改革指出:高中课程的内容要在“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发方面有所突破(《中国教育报》2004年2月19日一版头条)。这些目标和要求,为我们指明了在整合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目标和方向,即:

1、使学生由依赖书本的学习逐步学会利用资源来学习。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知识信息的载体已由单一的印刷载体,发展为多媒体。互联网上海量的信息资源,不但丰富多彩,而且直观、形象、有趣。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光盘获得各种各样的知识信息,也可以通过校园网和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库和相关网站得到自己所需的知识。当这种学习方式逐渐被学生们所接受以后,书本将不再是他们学习的唯一依据和唯一资源。他们的学习方式将会逐渐由对书本知识的学习转向利用资源的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及学科教学的整合,就是要保障、支持和促成这种转变。

2、使学生由记忆式的学习逐步学会进行意义探究式的学习。过去,由于我们的教育功能比较注重选拔,而在选拔过程中又主要通过考试分数来确定取舍,所以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都表现为对记忆力强弱的评价。这样,学生的学习方式自然也就只能是记忆式的学习。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主体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应当为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创设必要的环境和条件,使得学生能够利用这些环境和条件主动获取知识。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依靠信息技术的多种功能,特别是资源共享和交互式功能,学生的学习过程将由对书本知识的简单记忆,转向对知识信息资源的搜索和对这些信息资源的分析和利用,并通过对这些信息资源的分析和利用,建构起对某一知识的认识。信息技术与课程及学科教学的整合,就是要保障、支持和促成这种意义建构的探究性学习实现。

3、使学生由依靠老师的学习逐步学会自主学习。东城区一所小学的一个学生在学习了小学语文的部分课文后,发现有7篇课文是与“桥”有关的,于是她 就利用计算机将这7篇课文全做成了多媒体课件。这些课件中有动画、有录象、有音乐、有图画,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连老师都可以在教学中使用。在做课件的过程中,引发了她对桥的兴趣,于是就设计制作了网页《桥》。在这个网页中,涉及到了桥梁知识、桥梁美学(从梵高的《大桥骤雨》、莱奥丽多.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桥》、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桥,到邮票中的桥和小朋友画的桥)、北京的桥、中国的桥、世界的桥、未来的桥、心中的桥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我敢说,在语文教师中对桥的研究有这样深入的恐怕不多。对于这些桥梁知识,老师并没有教她,是信息技术帮助了她。在制作网页的过程中,她设计大纲、编写脚本,她广泛收集资料、认真分析资料、有针对性地选择资料。她学会了图片扫瞄、学会了音视频处理、学会了使用开发工具、学会了打包,还学会了遵守网络法规。在这个网页的制作过程中,她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是在课堂上难以学到的。

我想,一个小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可以自己做到的事,其他学生也不应当很难做到。关键在于我们在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及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与研究的时候,是不是将“帮助学生由依靠老师的学习转向自主学习”作为重要目标来研究和推进。

4、使学生由按部就班的线性学习逐渐学会进行具有个性特征的跨越式学习。在我们现在的班级授课过程中,中小学生的学习都是根据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的。大家都按照同一个进度来学习,教师几乎难以顾及阅历不同、经历不同、潜质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学生的不同进度和不同需要。在这种异智同步的教学中,因材施教和个性化的发展是难以实现的。

在数字化的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媒体学习资源的结构不再是线性的文本结构了,而是非线性的超文本结构。这种超文本的非线性结构,使得不同学习者在学习同一个知识内容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于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进度。学习水平较低、学习进度较慢的学生,可以从最简单的内容开始学习。学习能力较强、学习进度较快的学生,可以用较少的时间学习容易掌握的内容,并迅速进入较深内容的学习。在一些网络教室,我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一部分学生总是不按照老师的要求按部就班地学习,他们常常会跳过某些内容而选择那些自己不懂或感兴趣的内容来学习。在2000年全国首届中小学电脑作品大赛中,一个中学生的参赛作品《化学在线》就是这种跨越式学习的成果。在这个作品中,有关化学的知识早已经超出了课本内容的范围。

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及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与研究,就是要鼓励这种因人而异、独立自主的跨越式学习,就是要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这种跨越式的学习。

5、使学生由局限于校内的学习逐步学会超越学校围墙的学习。在首都人民取得了抗击“非典”伟大胜利之后,北京一所著名中学的一个高中学生找到校长说:“在非典期间,我利用课堂在线和空中课堂的资源来学习,觉得效果很好。现在我们复课了,我能不能不到学校上课而继续在家利用网络和电视学习?”校长未置可否,因为他确实很难回答。如果同意了他的要求,会不会有第二个、第三个甚至更多的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如果同意了他的要求,家长那里怎么交代?区教委那里怎么交代?如果不同意,这个同学所提出的问题又是很值得关注 的问题。因为环境变了、条件变了,学校已经不再是学生知识信息的唯一来源了,难道一定要把他们关在学校的围墙里!事实上,在数字化的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中,就是在校园中、在教室里,学生通过互联网早已登入各种网站、早已进入各种网校开始了超越学校围墙的学习,更何况在家中呢。

跳出学校的围墙进行超越校园的学习,从本质上讲是优质学习资源的共享,也是学习主体主动性的具体体现。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及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与研究,不是为了将学校的围墙砌得更高,而是帮助学生架起超越学校围墙的空中走廊,使学生在学习中真正体会到数字化的信息技术给他们带来的好处。

在整合的教学设计中讲帮助学生学会利用资源学习、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非线性学习和超越校园的学习,不是说教师可以放任自流让学生随心所欲,而是要求我们的教师在讲清知识的基础上,将自己教学的主要精力,由讲清知识转向帮助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

在这里我们讲“逐步学会”,并不意味着帮助学生学会利用资源学习、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非线性学习和超越校园学习,就不要书本、不要老师、不要讲授、不要循序渐进、不要学校了。在目前阶段,学生的学习仍然需要学校、需要老师、需要书本、需要讲授、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逐步学会”讲的是帮助学生学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这一点,信息技术能够做到。

(四)把握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进行教学设计 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与教学活动都会发生相应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在教师的教学理念方面,表现在教师的地位与作用方面,还表现在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方面。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设计的时候,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些变化,并使之在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出来。

1、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以人为本”的理念应当说是资本主义文艺复兴时代的产物,也是人类对人类自身的本质属性、价值与作用、成长与发展的认识的文明进步的体现。因此,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在我党历史上首次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思想。

突出并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这一核心理念影响并指导着我们的教育体制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课程改革、教材改革、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以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等方面。

在教学活动中,“以人为本”中的“人”主要指的是处于教学活动主导地位的教师和处于学习活动主体地位的学生。教学改革要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要求我们所创造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特别是信息技术环境),必须有利于教师教学主导作用的发挥;而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又必须有利于学习主体的积极主动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能够充分利用这些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和条件,通过教学设计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

在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环境的作用,不能只停留在帮助教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面,应当将重点转移到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上面来。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头脑中要将“如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在实践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时候,也要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体验和创造机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和个性化发展摆在最重要的位置。

2、体现教师地位作用的变化——由“传导、授业、解惑者”逐步发展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这样,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就会从过 去的不断地讲、不断地提问、不断地板书等显性的行为表现,逐步发展变化为在课外的教学设计中表现出来的隐性行为。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特别是网络教学中)的课堂中,可能会很少见到教师像过去那样不厌其烦地讲、提问和板书,见到的是:教师不断地巡视,经常地与不同的学生在探讨,或通过教师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有的放矢的指导。

过去有人批评我们的课堂是没有学生的课堂,因为学习主体表现的机会太少。现在,有人要批评我们的课堂是没有教师的课堂了。因为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不再像过去那样进行教学了,主导地位和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其实他们是没有看到,现代信息技术环境已经使教师的主导作用由显性的行为转变为隐性的行为了。

在进行整合的教学设计时,教师对这种变化要有充分的准备,同时也要充分体现这种变化——通过教学设计,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给学生创造更多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的机会。例如:创设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时间与空间;为学生创设得到激励和有安全感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体现媒体主体功能的变化——由教师展示教学内容的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这种转变,实际上是在教师整体教学设计的指导下,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因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和人性化特征,使得学生难以满足教师对课本知识直观形象地展示与讲解,他们需要将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需要拓展已有的知识,需要产生新的认识。教师必须通过自己的教学设计,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技术优势,满足学生这些积极主动的求知欲望。

4、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1)教学模式: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在某这学习环境的 支持下展开的教与学的活动中,各要素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程的概括性结构形式。

(2)现代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任何 时间里任何人士相沟通,获得需要的信息资源采用最有效的学习方法,高效地实现学习目标。

(3)新型教学模式的特点:

——学生是整个学习活动的主体;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 ——信息技术作用突出;

——整个教学过程是开放的、自由的和相对宽松的的。(4)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突出素质教育和建构主义 学习理论;

——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突出学习过程和信息资源的设计; ——转变教学过程中各要素间的关系; ——认真进行教学设计

整合是一种思想方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就是要利用这 种思想方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为一个整体,使信息意识的形成、信息技能的训练、信息素养的提高,自然而然地融到所有学科的教学过程之中,以促进教学改革,使学生得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第四篇:商业银行营销相关

中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一、商业银行信贷所面临的风险

贷款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产业务,商业银行放款业务的利息及服务费收入是银行主要的收入来源。根据有收益就有风险的基本原理,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所谓信贷风险,就是贷款不能按期收回,造成信贷资金损失的可能性。其根源在于市场经济活动本身的不确定性。形成信贷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种: 1.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主要是指借款人在贷款到期时,没有能力向银行偿还本金或者有意不履行还款义务而给银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信用风险的发生,从直接原因来看可能有三种情况:一是借款人在贷款到期前破产倒闭,资产价值不能抵偿债务,致使银行无法收回本金;二是借款人由于资金紧张,不能按期归还银行贷款;三是借款人在贷款到期时,没有破产倒闭,也不是由于资金紧张而是故意不归还贷款。第一和第二种情况的出现大都是由于银行发放贷款时采用信用放款的形式,就信用放款本身来讲,它不以任何物品做抵押,只凭借款者的信誉发放贷款,一旦借款人由于种种原因无力归还贷款时,就会使银行遭受损失。从产生信用风险的第三种原因来看,主要问题发生在借款者自身的信用品德不良。2.利率风险。

这是一种因市场利率变化引起资产价值变动或银行业务协订利率跟不上市场利率变化所带来的风险。当市场利率上升时,银行的证券行市就趋于下跌,银行所持现金的机会成本就加大,长期贷款原订利率相对较低而蒙受损失,同时存款资金也可能开始流失。反之,如果市场利率下降,银行资金成本也就加大,贷款利率也因相对较高而致资金需求不旺。当然,这种因银行利率调整跟不上市场利率变化所造成的损失只是一种可能性,只会在银行经营管理不当时发生。3.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由于经济形势的变化和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关系的变化给银行放款带来的风险。例如,银行为获得更大的利润,以较高的成本吸收了大量的资金,作为发放贷款的资金来源加以运用,但由于种种原因,贷款需求下降,或找不到合适的贷款对象,这时大量的利息支出就会给银行带来风险。另外,放款的市场风险也来自银行自身的放款规模。在贷款需求上升的条件下,银行出于盈利动机,盲目扩大贷款规模,以期通过扩大流动性负债来保证存款的提取,但如果中央银行采取紧缩性政策或其他原因造成金融市场资金供给减少,银行不能以适当的利率水平取得资金保证其流动性的需要时,也会给银行带来损失的风险。4.通货风险。

这是因通货膨胀、物价上升引起货币贬值而带来的风险。银行作为债权人和债务人的统一,一般情况下这种风险会自动抵消,但对于贷差较大的银行来说,本金贬值的损失是不应忽视的。

5.内部管理风险。

这类风险经常同银行内部经营管理不当有关,如决策不当,管理存在漏洞,营业规章制度执行不力,管理人员及员工素质较差,等等,都会带来这类风险。商业银行是典型的负债经营的企业。只要放款及投资损失10%左右,即足以将银行全部资本耗损无余,使其完全丧失偿债能力而破产倒闭,并损害公众的利益和社会的安定。因此,长期以来,西方商业银行非常注重安全性原则,强调稳健经营,并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各种各样的比较完备而有效的防范信贷风险的管理理论、制度和方法。例如,在贷款审查中“五W”原则,即:“Who”:借款人是谁,要求着重了解借款人本身的信用状况;“Why”:借款人为何借款,要求搞清借款的目的和用途;“What”:借款人用什么做担保,要求确定贷款的抵押物,以及抵押物的质和量;“When”:借款人何时能归还贷款,确定贷款期限;“How”:借款人如何归还,即确定还款方式。在对借款人信用的审查方面,西方银行家们提出了“五C”原则,包括借款人的品德、才能、资本、担保品和企业的经营状况(即Character、Capacity、Capital、Collateral、Condition of Business)。除“五C”以外,西方又有人提出了“五P”要素,即“Personal Factor”:个人因素,指借款人的信誉和人格等;“Purpose Factor”:目的因素,指放款目的的合法性和效益性;“Payment Factor”:偿债因素,指偿债能力的稳定性和偿还时间的合理性等;“Protect Factor”:债权保障因素,指还款担保和担保品的可得性等;“Prospective Factor”:展望因素,指对授信的评价与对银行收益与风险的评价。此外,西方商业银行还通常采用其他一系列的旨在降低信贷风险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如贷款抵押、担保制度、贷款风险规避、分散、转嫁、消缩策略,以及资产负债管理、资产风险管理方法,等等。

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过高形成的原因

在我国,近些年来信贷资金已成为社会资金的最大需求,也是增长最快的需求,大大超过了社会总供给的增长速度。庞大的信贷资金存量,给商业银行带来了不良债权沉淀,风险资产扩张和利息挂帐积累等风险严重威胁着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十分低下,信贷风险很高,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环境的不利因素,又有自身存在的问题,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一)外部因素

1.企业状况欠佳。

目前全国近2/3的国有企业亏损,这些亏损企业的共同特点表现为“三多”,即经营性亏损挂帐多、待处理流动资产多、挤占挪用流动资金数额多。商业银行对这些亏损企业贷款是有去无回,无疑造成了大量的不良贷款沉淀,企业的高风险是银行目前高风险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2.行政干预多。

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在称谓上业已成为事实,但商业银行并没有摆脱以往专业银行的诸多行政干预。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宏观管理”依然带有较强的指令性微观管理色彩,商业银行自我发挥余地很小。另外,地方政府把当地银行当作“第二财政”的状况仍然没有改变,政府部门把地方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寄托于银行贷款投量的多少,因此他们不管企业经济状况如何,效益如何,只要能上产值、上速度,就采用各种方式强令商业银行对企业发放贷款。而且,对于那些濒临破产的亏损企业,政府也要找银行给他们无条件地“输血”,以致造成了“政府点菜,银行买单”的极不正常现象,这无疑使银行贷出了许多不合条件的款项,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得不到真正有效的实施。3.企业转制问题多。

在企业转换经济机制的过程中,有不少负债累累,经营无望、濒临关停的企业实施“轻装突围,母体假死”的策略,将原有企业通过翻牌、分立、租赁等办法另开炉灶,或重新租赁给个人。这一切行为都是避开银行进行的,其目的是使银行贷款悬空。即使企业正常破产,银行的第一索赔权得不到应有的保护的现象也是十分严重的。从企业转制中我们看到企业产权关系不明、法律体系不健全等一系列的问题,都对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造成了很大的障碍。4.国际金融环境影响。随着我国金融体制向市场化转变和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我国商业银行也不再是“关上门户”作生意,国际业务不断扩大,商业银行在国外资本流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因此国际金融风险必然会波及到国内,对我国商业银行产生一定的冲击。东南亚金融危机足以使我们认识到国际金融风险的威力之大,尤其是我国目前的状况是无论从政府的宏观调控角度,还是商业银行微观管理角度,对国际金融风险防范与抑制能力都还十分有限,因此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外部国际环境还是比较严峻的。

(二)内部内素

1.信贷风险管理的组织机构不健全。

目前,在我国商业银行中,负责信贷风险管理的主要是信贷人员,信贷人员对贷款的风险状况进行评定,并向上级领导定期汇报。而在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中有专门信贷风险管理小组或委员会负责信贷风险管理工作,而且银行的高级管理层中也有信贷政策委员会,信贷风险管理小组向该委员会负责。可见,我国商业银行在机构建设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2.信贷管理机制不健全。

从目前信贷资金营运过程看,缺乏科学的监测考核办法,贷款的审批、发放主观色彩浓,没有或缺少具有科学依据的客观评价,而且只注重贷时的审查,贷后管理没有给以足够重视。因此在这种不完善的贷款运作机制下,必然导致逾期、呆滞、呆帐贷款越来越多,信贷资产质量下降。另外,信贷人员的利益与贷款质量不挂钩,信贷人员风险意识不强,没有形成贷款责任人管理制度,不便于对每笔贷款实行跟踪管理。3.金融部门间的不公平竞争。

金融部门间的激烈竞争,导致商业银行为争取存款而不择手段,对开户企业实行优惠政策,“利息外加息”等不良行为时有发生。而企业又利用银行的这种心理,钻银行的空子,在多家银行开户,使银行难于真正地把握贷款企业的风险状况,监管失控,风险贷款也随之大增。

三、商业银行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

1.加强内控机制建设

a)完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应做好如下两方面工作:一是成立由管理层直接推动的内控机构。信贷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越是由管理层发起越易取得成功,建议成立由行领导直接推动的建设机构并争取整个管理层的支持。这样既明确了目标,又在建设过程中加强整体意识,方便与各个层面沟通,并可获得员工的支持。二是强调信贷部门在内控体系建设中的职责。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是系统工程,需要强化各部门职责,使其互相配合,提高内控体系的效率。同时由内部审计等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和反馈,并提出进一步完善信贷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议,使其长期处于有效状态。商业银行只有完善信贷内部控制,才会在信贷业务流程的每一环节控制风险。

b)努力实现从粗放管理向规范集约管理转变,树立风险与收益相平衡,风险与资本相匹配的理念。全面落实风险责任追究制度,强化管理层和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逐级签c)订风险责任书,从内部构筑有效的“信贷风险防火墙”。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信贷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信贷风险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强、全员参与的工作,内部审计就是这一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内部审计在商业银行组织结构中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这使内部审计发挥的作用是其他部门无法替代的。在商业银行传统业务操作模式中,前台业务经营部门是风险防范体系的第一道防线,而后台的业务复核则是这一风险防范体系的第二道防线。对于一般意义上的操作风险、合规风险或发现舞弊等环节,内部审计则起着“第三道防线”作用,内部审计对上述两道防线的检查是商业银行风险防范的最后一关。内部审计这种事后的独立性检查,不仅可评估前两个环节发挥作用的好坏,也是对前两道防线的再监督,对他们充分履行职能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2.完善银行内部信用评级制度。

对于商业银行,假如借贷者的信用意识增强,发生道德风险的概率就会减小,可以降低借款者违约的概率,从而降低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从根本上提高了商业银行控制信贷风险的能力。建立内部评级体系,健全风险管理体系,是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为此,商业银行要充实行业和客户数据库,构建管理信息系统、风险控制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除了资产负债情况、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等因素外,还要考虑经济周期的影响、行业特点、市场竞争态势、管理水平、产权结构等的影响。银行内部要加快数据集中,主要是全国数据集中;人民银行要加快完善登记咨询系统,将各家商业银行的数据集中起来,强化数据统计分析。银行可以利用标准的统计方法统计出不同信用等级和不同行业的违约率、违约后的损失率、经济资本分配状况和充足率等巴塞尔新协议所要求的参数值,并根据统计结果定期分析动态变化,逐步积累经验值,并对关键统计参数进行压力测试,逐步向内部评级法过渡,实现内部评级和外部评级相结合。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已产生对专业评级机构评级的强烈需求。在商业银行内部评级水平不高、专业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可以考虑将某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评级委托给专业机构,或与专业机构共同进行评级,以充分发挥商业银行人员了解客户和项目、专业机构人员在行业和评级技能方面的优势,形成信息、资源和专业技术共享,实现规模效益。3.规范信贷操作流程

规范的信贷业务操作制度一般包括贷前调查、贷款审批和贷后管理三个部分。将信贷业务“三查”制度细化升级,以客户现金流量分析和客户还贷能力的判断、预测为信用风险度量尺度。保证信贷业务高速度、高效益、高质量发展。

a)建立健全贷前调查制度。贷前调查是正确发放贷款、减少贷款风险、确保贷款安全的基本前提。贷款调查人员应根据借款企业的借款申请书和提供的有关资料,对企业进行深入调查。

调查的主要内容为: 1)企业是否符合贷款基本条件,提供或出示的证件、合同是否真实、合法。2)企业产品质量如何,竞争力如何,市场占有份额多大,发展前途如何,企3)4)业的供销渠道是否正常,设备、技术和工艺水平是否先进。

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效果和盈利能力如何,并考察企业的各项财务比率。企业领导者的经营能力、管理水平、品格气质和社会影响力如何;企业职员的技术水平、整体素质如何,等等。

b)建立健全贷时审查制度。贷款的审查、审批过程,就是贷款的决策过程,各级审批人员对贷款负有决策责任。一方面要认真审查贷款调查人员的调查意见和贷款报批材料;另一方面要按审批程序和审批要求,及时签发审批意见。

贷款审查的主要内容为:

1)审查贷款的对象、用途、原因是否符合贷款条件,是否具有一定的自有资金。2)审查贷款使用的经济效益是否可靠,贷款收还计划和措施是否可行。3)审查贷款担保单位是否具有经济实力并符合担保条件,贷款抵押物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4)审查贷款额度、期限、利率是否合适,是否和本行资金相协调。要根据贷款风险和贷款额度的大小,确定各级行的贷款审批权限,在此基础上建立谁审批谁负责的制度。

c)建立健全贷后检查制度。贷款发放之后,银行应根据不同的贷款对象和用途,分别做好检查和监督工作。贷后检查和监督,是贷前调查和贷时审查的继续,是贷款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其主要内容为:

1)检查贷款是否按规定用途使用,有无挪用,配套资金是否及时到位,自有资金是否按时投入、投足。2)检查企业生产经营是否正常,产品销售是否顺畅,项目建设是否顺利、如期。3)检查贷款企业的财务状况、清偿能力;检查经济效益、利益收入是否按计划实现。(4)检查抵押品的可靠性,担保单位的财务能力。

4)检查贷款是否能按期归还,贷款有无潜在风险,有何补救措施。贷款检查人员,要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贷款资产检查情况,督促有关部门做好有问题贷款的转化工作。如果检查人员检查失误、督促不力,也要承担责任。

4.培育一种新型的信贷文化,一个优秀的企业,离不开卓越的文化。

商业银行也是一种企业,应当具有自身的企业文化和管理,使银行全体员工形成共同的理念和价值判断,以银行的使命、目标、伦理道德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从而自觉自愿、心悦诚服地为使银行整体效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而努力工作。信贷文化作为商业银行重要的企业文化内容之一,必须渗透到每一个信贷从业人员。要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和阐述发展与质量、速度与效益、提高效率与风险控制、放权经营与上收集中、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等重大关系,形成统一“经营风险”的信贷观念与文化。只有这样,信贷体制改革措施才有可能不折不扣地得到贯彻执行,信贷体制改革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要形成“经营风险”的信贷文化,首先要求一家商业银行要有明确的信贷政策指引。

5.完善信贷风险评价体系,切实强化贷款风险的全程控制

股份制商业银行要转变信贷管理观念,强化信贷风险全程控制过程中,改变目前全行上下拘泥于消化处置不良贷款的现状,把侧重点放在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上。一是进一步健全完善客户风险评价体系,制定科学的量化的风险识别、风险预警标准化执行方案,以便于信贷管理人员参照这些标准做好深入细致的贷前调查,考察客户的资信能力,正确评判客户的信用风险,为信贷决策提供依据。二是坚持风险分散原则,搞好贷款的风险组合,避免贷款风险集中。三是搞好贷款客户的定期分析评价,关注企业的经营变化,对影响企业贷款偿还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对已经形成的不良贷款要成立专门的处置机构,进行集中管理,分类解决,一户一策,采取多种手段进行清收和转化。6.对不良资产贷款实行终身负责制,对信贷员个人实行利益激励机制,将工作实绩同物质利益直接挂钩

股份制商业银行必须建立一个公平竞争、公平对待、员工个人利益同银行经营发展紧密相连的利益驱动机制。对信贷员而言,要把经手贷款的到期本息清收率、贷款逾期率同信贷员的个人工资与奖金直接挂钩,对因信贷员个人原因而非不可抗拒因素造成的不良贷款,必须实行终身负责制,对于那些工作渎职,使银行受损的信贷员,不论金额大小,都要严肃处理。当然,对于某笔贷款收不回来时,贷款经办人的责任究竟有多大,因受到何种程度的处理,必须由不良贷款责任评审和考核定量委员会才能做出决定。因此,股份制商业银行实行不良贷款责任评审制和考核定量制势在必行。

7.实行资产组合管理

商业银行应当根据各种市场、客户、产品、信用和经营条件,预测和控制可能产生的风险度,分散或控制住整体风险。其贷款组合管理的目标是指将贷款分散在不同的经营项目上,以防止同类企业过度借款,从而保证存款人的储蓄安全,最大程度地使市场风险多样化,并降低银行利润的不稳定性。自从马可维茨提出资产选择理论以来,现代资产组合理论(MPT)已在金融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西方商业银行将现代资产组合理论应用于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并日益重视贷款组合管理在降低和分散银行贷款风险中的作用。当银行实行多种经营时,资产组合管理显得特别重要,它与银行的发展规划密切相关。

第五篇:全新城市发展理念

全新城市发展理念

全新的城市发展理念:“绿色、创新、共融”

2008年青岛综合分析了当前新城发展趋势,通过解读国内外新城发展案例,综合考虑自身环境和资源特点,提出以“生态”和“创新”作为自身发展主题,倡导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紧凑集约的发展模式,倡导生态理念,以“绿色、创新、共融”作为新城区发展的核心理念。“绿色”主要体现为独具特色的生态环境和精明增长的发展模式;“创新”主要体现为科技兴区和提高自主研发水平;“共融”则更多地体现为新城区的人文关怀与和谐共生。

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是实现青岛参与新一轮城市之间竞争,打造区域融合、空间拓展、产业优化、环境美化的生态新城的战略平台。依据这一目标,青岛全面贯彻“全方位、多元化”的理念,在产业创新、空间创新、环境创新、制度创新、经营创新等多个方面寻求突破,高科技产业与高端服务业、高品质环境相结合成为未来新城区发展的显著标识。

产业发展上,本次规划依托青岛产业等的外向型特征,以IT、IC、生物制药、海洋科技、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承接第三次全球高新技术产业转移,积极发展现代服务外包产业,吸引国际知名科技企业研发总部进入。同时,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形成全市科技创新的“枢纽”,建立青岛的大湾区科技创新体系,参与国际竞争,融入全球产业版图。

空间发展上,本次规划兼顾地区内独特的资源禀赋和现有发展基础,在“海·岛·湾”的区域空间构架下,采用“生态经络,湿地岛链”的空间发展理念,以科技创新发展引擎为核心,按照“内外并举”的发展模式,形成“一核、两带、三岛群、多园区”的岛链状空间发展格局。依托盐田水系整治和生态安全要求,规划用地布局形成“岛”状特征,以快速交通和生态网络为纽带,串联东部创新岛群、中央科技岛群、西部创智岛群,各岛群内组织多个特色鲜明的产业园区。

下载运用全新的营销理念指导商业银行的行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运用全新的营销理念指导商业银行的行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营销理念

    三一重工企业营销理念 1、品质营销奠定企业发展之基 “品质改变世界”是三一重工首要强调的理念,在三一的企业文化中,质量无疑处于核心地位,简单地说,就是“允许犯错,但同样的错......

    餐饮全新营销方案

    餐饮全新营销方案 微博影响生活不仅仅在于它让很多人变成微博控,它还彻底俘虏了大批餐饮机构,让这些餐厅心甘情愿找专人发布、维系微博日常内容,并且还把微博变成餐厅形象宣传......

    商业银行营销复习题[范文大全]

    商业银行营销复习题1、金融营销 2、产品生命周期 3、市场细分 4、市场定位 5、营销环境 6、撇脂定价策略 7、银行市场定位 8、银行市场营销调研 9、目标市场 10、产品组合 1......

    树立全新的学习理念

    树立全新的学习理念在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和知识爆炸的新时代,企业如何建设学习型组织,增强集体智慧,提高决策质量,降低决策风险,使各级员工切实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和自觉性,更加......

    九大营销理念

    1、知识营销知识营销指的是向大众传播新的科学技术以及它们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通过科普宣传,让消费者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重新建立新的产品概念,进而使消费者萌发对新产品......

    6Ps营销理念

    6PS6PS由原先的4PS市场营销组合发展过来的,所谓市场营销组合是指企业开展营销活动所应用的各种可控因素的组合。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根据需求中心论的营销观念,麦卡锡教授把......

    营销理念口号

    1、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2、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3、造物之前,必先造人。4、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

    改革开放理论考点全新指导

    乐考无忧,为您的考研之路保驾护航! 改革开放理论考点全新指导 一、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从此,党领导全国各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