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布病防控工作计划

时间:2019-05-14 10:49: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间布病防控工作计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间布病防控工作计划》。

第一篇:人间布病防控工作计划

人间布病防控工作计划

为有效地遏制布病在我旗迅速蔓延的势头,进而达到控制的目的,开展以医务人员培训、宣传教育、人群布病筛查、病人规范化治疗和随访等为主要内容的布病综合性防控工作,为使该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并收到实效,制定此计划。

一、医务人员培训

卫生院相关医护人员。培训目的:是为了在医务人员中普及布病诊断知识、避免对布病病人的误诊,使布病病人能够及时被确诊得到规范化治疗,提高治愈率,降低转慢性率。

二、宣传教育

为了提高我苏木群众对布病的认识,从而自觉地预防布病的侵袭,由旗疾控中心编印有蒙、汉两种文字的布病防治知识小册子,由政府部门组织逐级下发,直到每一家牧户和农户。

三、人群布病筛查

农牧区入户采血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全苏木农牧民以及居民布病高危人群进行布病筛查,预计筛查人数不少于上级给的计划任务,达到极早发现、及规范化管理、规范化服药、随访、建档、报告、及时治疗病人的目的。

四、布病病人治疗

经过筛查和监测发现的病人,由专业医师给予规范化治疗,流行病个案调查、以达到提高治愈率、降低转慢性率的目的。由于布病病人多数不需要住院治疗,居家治疗即可,为减轻农牧民治疗布病的经济负担,促使农牧民接受规范化治疗,新农合核销治疗。

五、布病病人随访

为更好地督促布病病人进行规范化治疗,提高疗效,专业人员采取电话与入户、小药箱相结合的方式,对布病病人的治疗情况进行随访,每位病人不得少于4次。

乌苏木中心卫生院

第二篇:布病防控工作

布病防控工作

1、规范流行病学调查,做好疫情控制工作。近年来,我县布鲁氏菌病持续发生。各有关单位(特别是疫情高发、新发乡镇)要提高认识,落实布鲁氏菌病综合防制措施,及时开展疫情调查和疫区处理,加强培训和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我县布病防治工作水平,普及防制知识,降低布病发病率。对新发病例要组织人员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职业暴露人群开展血清学监测和必要的宣传教育工作,并撰写调查报告上报,同时做好新发病例的管理,减少慢性化病例的发生。

2、加强疫情监测、及早发现并规范治疗病人。根据市疾控中心安排,我县在3—4月份对贩运、屠宰及养殖等职业暴露人员开展摸底登记并进行血清学筛查,筛查阳性者送市疾控中心进行确诊,同时对职业暴露人员开展布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工作。

3、加强部门沟通协调,落实防控措施。布病防治是一项涉及卫生、畜牧、农业、经济等多部门的综合性工作,针对布病疫情持续上升、疫区逐步扩大的严峻形势,要加强与畜牧兽医部门和动物疫情控制机构的沟通与协调,积极推动政府主导、畜牧与卫生为主、多部门分工协作的综合防控机制。

第三篇:奶牛布病防控主要技术措施

奶牛布病防控主要技术措施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有6个种,即马耳他布鲁氏菌(Brucella melitensis)、流产布鲁氏菌(Br.abortus)、猪布鲁氏菌(Br.suis)、林鼠布鲁氏菌(Br.neotomae)、绵羊布鲁氏菌(Br.ovis)和狗布鲁氏菌(Br.canis)。习惯上称马耳他布鲁氏菌为羊布鲁氏菌,流产布鲁氏菌为牛布鲁氏菌。各个种与生物型菌株之间,形态及染色特性等方面无明显差别。

布鲁氏菌的抵抗力和其它不能产生芽胞的细菌相似,为细小的球杆菌、无鞭毛、有毒力的菌株。例如,巴氏灭菌法10~15min杀死,0.1%升汞数分钟,1%来苏儿或2%福尔马林或5%生石灰乳15min,而直射日光需要0.5~4h。在胎儿体内可活6个月。

流产布鲁氏菌主要宿主是牛,而羊、猴、豚鼠有一定易感性,马耳他布鲁氏菌,主要宿主是山羊和绵羊,可以由羊传人牛群,也可由牛传播于牛,而其他动物对它的易感性则与流产布鲁氏菌相同。

一、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本病的传染源是病畜及带菌者(包括野生动物)。最危险的是受感染的妊娠母畜,它们在流产或分娩时将大量布鲁氏菌随着胎儿、胎水和胎衣排出。流产后的阴道分泌物以及乳汁中都含有布鲁氏菌。

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消化道,但经皮肤感染也有一定重要性,曾有实验证明,通过无创伤的皮肤,使牛感染成功,如果皮肤有创伤,则更易为病原菌侵入。其他如通过结膜、交配,也可感染。吸血昆虫可以传播本病。实验证明,布鲁氏菌在蜱体内存活时间较长,且保持对哺乳动物的致病力,通过蜱的叮咬,可以传播此病。

动物的易感性似是随性成熟年龄接近而增高,如犊牛在配种年龄前比较不易感染。疫区内大多数青年牛在第一胎流产后则多不再流产,但也有连续几胎流产者。性别对易感性并无显著差别,但公牛似有一些抵抗力。

人的传染源主要是患病动物,一般不由人传染于人。在我国,人布鲁氏菌病最多的地区是羊布鲁氏菌病严重流行的地区,从人体分离的布鲁氏菌大多数是羊布鲁氏菌。一般牧区人的感染率要高于农区。患者有明显的职业特征。

二、临床症状

潜伏期2周至6个月。母牛最显著的症状是流产。实验感染虽见有弛张热,但在自然感染时临诊上常被忽略。流产可以发生在妊娠的任何时期,最常发生在第6至第8个月,已经流产过的母牛如果再流产,一般比第一次流产时间要迟。流产时除在数日前表现分娩预兆,如阴唇、乳房肿大,荐部与肋部下陷,以及乳汁呈初乳性质等外,还有生殖道的发炎症状,即阴道黏膜发生粟粒大红色结节,由阴道流出灰白色或灰色黏性分泌液。流产时,胎水多清亮,但有时混浊含有脓样絮片。常见胎衣滞留,特别是妊娠晚期流产者。流产后常继续排出污灰色或棕红色分泌液,有时恶臭,分泌液迟至1-2周后消失。早期流产的胎儿,通常在产前已经死亡。发育比较完全的胎儿,产出时可能存活但衰弱,不久死亡。公牛有时可见睾丸炎及附睾炎。临诊上常见的症状还有关节炎,甚至可以见于未曾流产的牛只,关节肿胀疼痛,有时持续躺卧。通常是个别关节患病,最常见于膝关节和腕关节。腱鞘炎比较少见,滑液囊炎特别是膝滑液囊炎则较常见。有时有乳房炎的轻微症状。

如流产胎衣不滞留,则病牛迅速康复,又能受孕,但以后可能再度流产。如胎衣未能及时排出,则可能发生慢性子宫炎,引起长期不育。但大多数流产牛经两个月后可以再次受孕。

在新感染的牛群中,大多数母牛都将流产一次。如在牛群中不断加入新牛,则疫情可能长期持续,如果牛群不更新,由于流产过1~2次的母牛可以正产,疫情似是静止,再加以饲养管理得到改善,病牛也可能有半数自愈。但这种牛群绝非健康牛群,一旦新易感牛只增多,还可引起大批流产。

三、防制措施

应当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在技术措施上,采取严把购牛关、检疫关、消毒关、卫生关,严格进行操作,培养健康群,加强饲养管理等综合防治措施。

(一)严把购牛关

大力提倡自繁自养为主的方针,确需引进种畜或补充畜群时,要严把购牛关,查看检疫证明,严格执行检疫。将牛只购回后隔离饲养观察45天,同时进行布病的检查,全群免疫生物学检查结果为阴性者,才可以与原有奶牛混群。净化牛群,还应定期检疫(至少一年一次),一经发现,应坚决扑杀。

(二)严把检疫关 做好“两病”(布病和结核病)检测工作,对畜群定期进行检疫,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疫,以能及时发现和处理病畜,并做为一项防疫制度长期坚持。牛群中如果发现不明原因流产病畜,应及时按程序上报畜牧兽医主管部门。

(三)严把卫生消毒关

加强平时的卫生防疫消毒工作,搞好牛舍、奶站、运动场等的环境卫生,定期进行场区内外的消毒。在消灭布病过程中,要做好消毒工作,以切断传播途径。

(四)严格进行操作

1、准备好充足的采血物品,相关的信息登记。

2、牛只保定,牛只采血应在六柱拦内进行,严禁在牛舍或运动场内分散采血,防止疫源的扩散,对采血场地、器械、用具等要进行消毒。

3、专人采血,应做到一畜一针,一牛一样,一样一瓶,做好血样的编号,注意个人的防护工作。

4、实验室检验,常用的方法有平板凝集反应进行初步筛选,通过试管凝集反应进行结果定性。

5、病畜处置,对实验室检出的阳性病畜,坚决予以扑杀;疑似病畜立即隔离,间隔 30天后再复检一次,结果仍为阳性者,予以扑杀。

6、严格消毒,疫区的饲草饲料应进行消毒或放置两个月以上才能使用。流产胎儿、胎衣应深埋或烧毁,被污染的圈舍、场地、用具等以4%火碱或10%的石灰乳进行彻底消毒,粪便经生物发酵消毒,乳与乳制品加热后食用。

(五)培养健康牛群

培养健康畜群由幼畜着手,成功机会较多。由犊牛培育健康牛群,已有很多成功经验。这种工作还可以与培养无结核病牛群结合进行。即病牛所产犊牛立刻隔离,用母牛初乳人工饲喂3~7d,以后喂以健康牛乳或巴氏灭菌乳。在第5个月及第9个月各进行1次免疫生物学检查,全部阴性时即可认为健康犊牛。

(六)加强饲养管理

加强牛只的科学合理饲养,进行全价合理的营养供给,增强牛只的抵抗力。

人类布鲁氏菌病的预防,首先要注意职业性感染,凡在动物养殖场、屠宰场、畜产品加工厂的工作者以及兽医、实验室工作人员等,必须严守防护制度,做好消毒工作。特别注意,病畜乳肉食品必须灭菌后食用。同时,也要防止运入被污染的畜产品和饲料。

第四篇:领导讲话-加强布病防控工作(20110829)

以中央转移支付项目为依托,大力加强布病防治工作 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布鲁氏菌病(布病)一直是我省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之一。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布菌病在我省一直呈高发态势,部分县(市、区)呈点状多点暴发流行,给畜牧业生产、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这些年我们虽然下了很大的工夫,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强了布病的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客观情况看,我们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防治的任务非常艰巨。下面,我就全省布病防治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布病防治的重要性,进一步搞好布病防治工作

河北省人间布病疫情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较为严重,常有暴发。1967年全省报告发病1716例,发病率3.84/10万,为历史上第一个发病高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期疫情较稳定,1992年全省疫情仅涉及4县共17例。随后疫情逐渐上升,自1998年以来一直处于上升趋势,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疫情出现大幅上升势头。2006年的发病数、2008年的发病率超过了历史上最高的1967年,2009年全省报告布病病例3218例,报告发病率4.60/10万,发病数和发病率均超过历史最高水平。2010年全省报告布病病例2503例,报告 发病率3.56/10万,发病数比2009年下降22.22%。2011年1-8月(截止8月29日)全省共报告布病病人2339例,发病率为3.325/10万,与去年同期(2105例)相比上升了11.11%。专家分析,当前我省布病疫情有四个特点:一是全省疫情处于高发态势。2010年河北省报告布病发病数仍居全国第五位,发病率居全国第六位;二是疫区范围不断扩大。2010年全省疫情涉及117个县(市、区),较全国布病考核验收达标后的1992年增加了100个县(市、区),较2009年增加了6个县(市、区)。三是疫情以散发为主,局部地区出现暴发。张家口市2010年报告暴发疫情15起,占全省暴发疫情总数的83.33%;2011年1~8月全省报告布病暴发疫情9起,其中张家口市报告7起。四是职业人群高发特征明显。病例以青壮年男性为主,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主要集中在3~7月份,职业以从事养殖和畜产品加工人员为主。

这些数字表明,布病形势已经非常严峻,坚决遏制已经刻不容缓,各地移动要切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到布病防治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要真正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采取得力措施,扎扎实实地抓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布病防治工作。

二、加强领导,密切协作,科学做好布病防控工作。我省目前布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对布病危害认识不足,人畜共患合作机制运行状况不良。畜牧部门不重视,畜间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人间疫情防控工作事倍功半。尤其是基层在处理布病暴发疫情时,卫生、畜牧部门不能做到信息 及时沟通、疫情同步处理,从而造成传染源不能及时得到控制,甚至出现传染源的转移,造成疫情不断扩散。从我们卫生系统内部看,个别地区有我不是重点疫区,认为布病不死人,人不传人,工作中存在麻痹大意和侥幸心理;二是重点人群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较低,自我保护意识差,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加了感染布病的机率。2009年、2010年全省重点人群布病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调查结果显示:2009年布病健康知识知晓率平均为73.4%(34.7%~91.6%),健康行为形成率平均为66.3%(27.1%~87.8%);2010年布病健康知识知晓率平均为76.63%(66.59%~93.59%),健康行为形成率平均为71.47%(48.56%~91.50%)。三是没有安全、稳定的人用布病疫苗,重点人群普遍易感,没有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目前人用布病疫苗为104M菌苗,由于其保护期短(一年)、连续接种不得超过两次,且接种前要求先做皮肤变态反应,程序复杂,因此国家疾控中心建议104M菌苗只作为生物恐怖储备疫苗,不用于常规接种。因此重点人群缺乏有效的免疫屏障,如果不加强自身防护来切断传播途径,感染机会很大。四是治疗不规范,造成病人的慢性化。由于布病症状的非特异性和诊断试剂等原因,布病急性期病例很少能在第一时间内得到确诊,再加上病例的不规范治疗,往往造成病情的慢性化发展,严重危害病人身心健康,并带来较重的经济负担。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理;把搞好布病防治作为当前开展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具体工作中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积极探索布病有效防控机制

近年来,我国布病疫情呈持续上升,在高发地区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对患者身心造成严重伤害。我省布病防治工作曾有过成功的经验,但疫情得到控制后,也有惨痛的教训。造成疫情回升的原因有防治工作本身的问题,也有体制机制问题,对历史疫情和疫情现状进行分析,深入探讨目前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提出符合当前畜牧业发展模式和疾病预防控制特点的一套行之有效、简便易行、适合当前我省布病防治策略并具有区域特点和人群特点的综合防控工作模式和长效工作机制,是公共卫生事业的一项重要职能,保一方平安、保群众健康是我们卫生部门的神圣职责。

(二)广泛深入地开展布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

控制布病重在预防。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布病防范意识和能力是控制布病的治本之策。宣传教育要以扩大覆盖面、提高知晓率为目标,把村镇、社区、学校以及职业人群集中的场所作为工作重点,着力提高布病防治知识普及程度。宣传工作要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针对广大群众,要宣传布病传 播途径、流行特点和防护知识,使群众了解如何预防布病,得了布病有什么症状,得了布病去哪里确诊和如何治疗等。

卫生、教育、农业等部门和群众团体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做好针对性强的、经常性的宣传教育工作,在农村和社区借助广播、板报、传单、文艺活动等宣传形式,开展丰富多彩、贴近群众的宣传教育活动,真正做到妇孺皆知、家喻户晓。

(三)加强监管,严格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做好牛、羊等动物的检疫、免疫,以及病畜淘汰工作是控制布病最关键、最有效的措施。卫生部门要与农牧部门密切配合,切实加强对布病防治工作的管理。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要求,切实加强牲畜的检疫、免疫、消毒以及病畜和阳性畜扑杀处理工作。重点加强家畜养殖场(区)、牲畜交易市场和屠宰场等生产流通环节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牲畜检疫和消毒措施,严禁疫畜及其产品流向市场。同时要加强对省际和县际间牲畜流通的管理和检疫力度,杜绝传染源输入和输出。卫生部门要加强对人间布病疫情的定期通报、监测及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对布病病人进行规范治疗,与农业部门一同做好布病暴发疫情和疫区处理工作。

(四)加强建设,健全布病防治专业机构和专业队伍 健全的专业机构和专业队伍可以保障布病防治工作良好的开展。各级卫生部门要进一步充实、稳定专业队伍,制定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加强对基层专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专业队伍业务素质。

(五)认真做好疫情监测及病人治疗工作

及时、准确、全面掌握布病疫情和流行趋势是预防和控制布病的关键。各级卫生和农业部门要定期通报疫情,建立布病监测、诊断及病人治疗网络。在我省发现的人间布病病例中,为数不少的是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准确诊断,而延误了最佳治疗期,使急性转为慢性,为患者带来了终生的痛苦。希望各地探索并制定对布病病人的诊断、治疗、随防管理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减少布病病人慢性化,努力将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经济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要进一步严格疫情报告制度,依法、准确、及时上报当地布病疫情。

三、扎实做好中央转移支付布病防治项目工作。我省自2006年实施中央补助地方布病防治项目以来,五年项目共支持资金304万元。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省卫生厅每年制定并下发河北省项目实施方案,召开项目启动会,对项目实施工作进行全面安排;同时加强项目督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现已顺利完成六的布病防治项目,对我省的布病防治工作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

2011年中央转移支付布病防治项目工作,时间紧(只剩

个月时间)、任务重(如:重点人群布病血清学监测25000人份,布病防治知识宣传184次),各地一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要严格按照《河北省2011年中央补助地方布鲁氏菌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要求,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强化责任意识,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按时保质完成,同时要加强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严防资金挪用等问题的发生。二要积极争取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严格按照河北省人畜共患传染病合作机制要求,积极配合畜牧部门做好畜间传染源控制工作,并定期向畜牧等部门通报人间布病疫情及防治情况。一旦发生布病暴发疫情,卫生部门要与畜牧等部门同时到达现场、同时进行调查、同时处理疫情,切实做好及时、规范,严防疫情传播扩散。三要强化对布病防治工作的督导检查。各级卫生部门要进一步加大督导检查力度,严格按《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定期(或联合畜牧部门)开展督导检查,落实。

第五篇:手足口病防控工作计划 ...

2017年手足口病防控工作计划

为切实做好我镇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根据市卫计局、市疾控中心下达的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并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及时发现和控制手足口病疫情,减少聚集性疫情的发生和死亡病例,控制暴发和流行规模。

二、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全面准备,依靠科学、依法管理,加强合作、统一领导,分类处置、有效应对。

三、主要职责:负责全区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应急处理和督导工作。

四、普通病例发现、报告和监测

托幼机构及小学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制度,落实落实晨午检制度,定期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状况进行巡查,及时核实缺勤、缺课原因,一旦发现疑似手足口病例或其他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时,要及时送医院救治。

卫生院实行首诊负责制和预检分诊制,接诊手足口病例时,除了根据《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诊断和救治病人,还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报告疫情,报告疫情时要详细报告病例的现居住地、学习(工作)地点、家长姓名和联系电话等信息。疫情管理员及时浏览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及时审核相关信息,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定期到辖区内托幼机构、学校进行督导管理。

五、聚集性疫情报告和调查

托幼机构和学校等单位发现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1周内,同一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以上,但不足10例手足口病病例;同一个自然村/居委会发生3例及以上;或同一班级(或宿舍)、同一家庭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时,应以最快的方式向市疾控中心报告。并配合市疾控中心搞好相关资料收集、调查和督导工作。

六、控制措施

(一)病例管理。多数手足口病患者症状轻微,可以居家隔离治疗,领导小组组织村医对居家治疗病例每日访视。每日浏览疾病监测信息系统,将辖区内的患者基本情况告知相应村医,由其到患儿居住地进行面访。访视时告知家长或监护人居家患儿不应外出,避免与未发病儿童接触直至体温正常,皮疹消退及水泡结痂后1周。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每4小时量一次体温,如果体温持续升高,或发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相关症状时,应立即转诊至上级医院,管理时限为自患儿被发现起至症状消失后1周。

(二)加强晨午检和健康观察。督导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应加强每日晨午检和健康观察,如发现发热或手、足、口等部位出现疱疹患儿,应立即通知家长带患儿到医院诊治。

(三)加强消毒隔离措施。医疗机构应加强预检分诊,开设发热疱疹门诊接诊发热、出疹病例,增加候诊及就诊等区域清洁消毒频次,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医务人员应加强洗手和双手消毒,在诊疗中使用的非一次性仪器、体温计及其他物品等要擦拭消毒。医疗机构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医疗机构的消毒由专人进行。督导学校、托幼机构每天进行全面消毒。

七、加强健康教育和风险沟通。

在发生聚集性疫情,暴发或者流行时,在疫情发生地和高发区重点加强健康教育,印发手足口病防治宣传单,由专人发放至儿童家庭中,宣传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和重症早期识别指针,培养正确的洗手方法和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一)散居儿童的预防措施。预防手足口病要广泛宣传十五字方针:“常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

1、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

2、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及儿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3、婴幼儿的尿布要及时清洗、暴晒或消毒;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二)医疗机构的预防措施。做好医院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处理工作,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和污染。医院门诊和病房要保持清洁卫生,严格消毒制度,重点加强儿科和感染科等科室门诊、病房和医院产房的消毒,对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粪便排泄物及其污物等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八、培训

组织对全院医师和乡村医生开展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培训,并做好培训效果考核,提高专业人员早期识别能力和早期急救能力。

九、督导检查

组织对全镇学校、托幼机构进行手足口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及时发现与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措施逐一落实到位。

下载人间布病防控工作计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间布病防控工作计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心小学腮腺炎病防控工作计划

    中心小学腮腺炎病防控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和“安全责任重于泰......

    仁宗乡布病及疟疾防控知识培训总结

    布病知识培训总结 为了确保有效地控制人畜共患布病的发生和传播,切实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和人畜安全,根据上级的工作要求,我院于2014年9月20日在卫生院会议室举办了布病防控知识培......

    托县2012年布病防控工作汇报-汇报(精选五篇)

    托县201·6防控工作汇报各位领导,下面我就我县21293-49545年前三季度布病防控工作作一汇报。 一、基本情况: 全县大小畜总头数63.3万头(只),共养殖肉羊45.2万只,其中山羊5.6万只,10......

    猪病防控新观念

    当今猪病防疫新观念 在猪场疫病的防制中,我们不能仅仅依靠他人的经验,不要过分依赖疫苗、免疫增强剂的效果,更不应依赖药物保健与药物治疗,同时还要摒弃以前工厂化生产中的一些......

    人间布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指南

    河南省人间布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指南 (试行)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人畜共患传染病,人主要通过接触病畜或病畜及其污染的肉乳皮毛等而感染,也可通过吸入含有布鲁氏菌的气溶胶而......

    布病安排

    兴疾地字﹝2009﹞08号 兴平市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安排 6月13日,接咸阳市地方病防治研究所通知,我市发现一例布鲁氏病菌患者。为制定和完善布病的防治措施,防止该病流行,以期达到......

    手足口病防控预案★

    一、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何军峰(校长) 副组长:杨凯(保安)李攀华(教导主任) 组员:各班主任 二、工作原则 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快速反应,高效处置。 三、具体措施 (一)坚持预......

    手足口病防控预案

    手足口病防控预案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之一,主要感染对象五岁以下婴幼儿。一年四季均可见到,以夏秋季较多。可以通过玩具、食具、鼻咽分泌物、飞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