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猪病防控新观念
当今猪病防疫新观念
在猪场疫病的防制中,我们不能仅仅依靠他人的经验,不要过分依赖疫苗、免疫增强剂的效果,更不应依赖药物保健与药物治疗,同时还要摒弃以前工厂化生产中的一些饲养陋习,重视猪只福利,只要把猪场疫病发生的外部因素拒之场外,把猪场疫病发生的场内因素消灭在摇篮中,猪群的健康才会得到根本的保证 一.猪病流行新动态
近年来,国际国内的种猪或其畜产品流通频繁,加快了疫病的传播,而且在人们追逐商品利润的前提下,又缺乏科学养猪技术及疫病监测能力,造成一些养殖场的传染性疾病发病率与死亡率有上升趋势;对规模化养猪场,养殖密度很大,环境中一旦有传染病病原侵入,很快就波及全群,造成明显的经济损失。目前流行的蓝耳病与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或猪伪狂犬与非典型猪瘟混合感染,在全国各地均有传播,给我国的养猪业造成很大危害。圆环病毒、流感在蓝耳病毒、猪瘟病毒协同作用下不断地发生。总之,当前猪病是以猪瘟、蓝耳病等传染病为主体,尤其是蓝耳病阳性猪场易并发混合感染,如附红细胞体、流感或呼吸系统综合征等。1.典型向非典型或亚临床型转变:有些猪病,由于病原菌的嗜组织器官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典型向非典型或亚临床型转变。如“温和型猪瘟”就是非典型猪瘟,发病猪临床症状轻、不典型。猪瘟病毒毒力低,通常仅引起温和型猪瘟或隐性感染。但是妊娠母猪感染温和型或低毒力毒株时,可发展成“带毒母猪综合征”,母猪本身食欲和精神状况未见异常。由于病毒侵袭子宫内的胎儿,造成木乃伊、流产、死胎(约占每窝仔猪的1/2~2/3),或者产出弱仔;有的发生先天性肌肉震颤;还有些所产仔猪虽然无明显病状,但是终身带毒和排毒,接种猪瘟疫苗后不易产生免疫应答,可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并且经易感猪群接传几代后,毒力增强。在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中含有的吐温-80成分也能干扰猪瘟的免疫。频繁的免疫下出现猪瘟导致弱毒株感染母猪的现象已大为普遍,出现了所谓的带毒母猪综合征。通过胎盘引起胎儿先天性感染而导致终身带毒。通过胎盘或公猪精液也可感染猪瘟。有的疾病则发生病原的遗传变异或血清型改变,致使原来标准菌(毒)株制作的菌苗免疫注射产生的保护力不强或失败,如大肠杆菌苗、链球菌苗、猪肺疫苗等。
2.老疫病仍然有,并出现新的流行特点。某些细菌产生耐药性、抗药性、变异性,以及毒性累积作用;有的细菌和病毒发生抗原结构变异和血清型复杂多变,这些传染病病原在流行的过程中发生毒株变异,导致非典型疫病流行,使得疫病预防控制变得越来越困难,疫病流行加重,如大肠杆菌病、链球菌病、伪狂犬病、口蹄疫、猪繁殖呼吸道综合征、流行性感冒等。
3.猪群发病的方式由原来的单一感染为主转向混合感染为主的综合征。如大肠杆菌病与肺炎;猪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或轮状病毒性腹泻共同发生;猪瘟与副伤寒或弓型虫病并发;猪气喘病、巴氏杆菌病或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混合感染,猪瘟与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附红细胞体病与蓝耳病混合感染,或与流感并发!
4.新发生的疾病种类增多:如从国外传进来的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萎缩性鼻炎、猪痢疾、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增生性坏死性肺炎、猪圆环病毒感染(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征、猪皮炎肾病综合征、间质性肺炎、繁殖障碍和传染性先天性震颤)、猪增生性肠炎等病。
5.环境污染、饲料营养与饲养管理不当所致的疾病增多,如关节肿、蹄病、繁殖生殖性疾病、中毒性疾病(霉菌、农药、喹乙醇、铜、砷、药物等)以及应激综合征和遗传性疾病。
二.防制猪病的对策 猪场各生产单元必须实行全进全出,空舍消毒,切断疫病的传播
旧猪场不好改造,就另选址再增建一处,以便轮换空舍消毒。新建猪舍必须实行多点式生产,将种猪舍、产房、保育舍和育肥舍分开,分娩舍距离保育舍至少有50米远,减少母猪将疫病传给仔猪的机会。建立起严格的防疫消毒制度
通过生物安全措施,将疫病拒之于猪场之外,加强养猪生产各个环节的消毒卫生工作,降低和消除猪场内污染的病原微生物,减少或杜绝猪群的外源性继发感染机会。应该认识到投药不能代替消毒,且消毒胜过治疗、胜过投药。还必须回避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误区:未发生疫病可以不进行消毒;消毒前,环境不进行彻底大扫除;已经消过毒的猪就不会再发生传染病;消毒剂气味越浓的,消毒效果越好。
疫苗的防疫不规范是目前养猪生产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
很多养猪场的经营者和技术人员防疫意识差,只图省时省力,对于感觉危害不是太严重的疫病不做防疫,认为即使发了病,大多数药物都可以控制,结果就会出现“大病少犯,小病不断”的局面,使整个猪场始终处于亚健康状态。当外界环境改变,自身管理又跟不上时,疫病就会蔓延,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针对目前疫病的现状,猪场应重点控制好猪瘟、伪狂犬病、猪气喘病等主要疫病,采取合理的免疫程序。根椐猪场本身疫病的发生和流行情况,有选择性地使用疫苗。疫苗免疫接种太多,对猪应激太大
疫苗应选择优质名牌产品,质量得过关,不容易出问题,种猪场可考虑用进口疫苗。但不要滥用,尤其是自家苗一般不用,不具备生产条件的很难生产出合格的自家苗。猪场一般只要用很少的几种疫苗即可,常用有猪瘟、伪狂犬疫苗(现在发生的许多疾病都与猪瘟、伪狂犬免疫不到位有关,猪场应特别注意加强猪瘟、伪狂犬的免疫工作)等;乙脑、细小病毒疫苗只给头胎母猪和后备公猪用,第二胎都少用;TGE-PED二联苗只在秋冬用;口蹄疫防疫重在冬春。蓝耳病控制住了就不要再用疫苗了。一般仔猪断奶前打好2~3种疫苗就行,并特别要加强猪瘟、伪狂犬的疫苗防疫。
做好猪的保健
树立保健和预防观念,在哺乳仔猪、仔猪、育肥猪和母猪四个阶段,应选择性地使用药物,以预防猪群的外源性和内源性的细菌性继发感染。在母猪产仔前后、仔猪断奶和育肥猪易发病的时间之前,阶段性预防给药,不要等发病后再治。盐酸环丙沙星和土霉素都是很便宜很好的预防用药物,应在以上几个阶段及时添加。
做好母猪的输液保健
母猪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的一段时间内,机体的消耗很大,抵抗力降低,而且生殖器官须经2~8天才能恢复正常,在3~8天内阴道排出恶露,容易因饲养管理不当招致疾病。我们对分娩中的母猪进行输液保健,可使母猪尽快恢复正常。具体操作过程如下:第一步:5%葡萄糖盐水1000毫升,鱼腥草20毫升,维生素C20毫升。第二步:5%葡萄糖500毫升,抗生素适量(内可加适量ATP、肌苷、辅酶A、地塞米松等)。第三步:10%甲硝唑100毫升。第四步: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毫升,缩宫素1毫升(2单位左右)。
仔猪必须实行早期断奶
不仅能减少母猪把疫病传染给仔猪的机会,还能增加母猪的年产窝数,减少饲料二级转化造成的浪费,仔猪长得更快更好。但是必须有优质仔猪料和好的环境,保育舍第一周的温度应在28℃以上,高于产房温度。
产房和保育舍必须干净、温暖、干燥
母猪进产房前要清洗消毒干净,进产房后不要带猪消毒,否则猪舍会湿度大。产房和保育舍都要做好小环境的保温和大环境的通风,给母仔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条件。
工厂化猪场一定要做好驱虫工作
否则饲料报酬低,严重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驱虫也不要使用传统的驱虫药物和模式,广东的猪场使用虫力黑等药物,采用四加一的驱虫模式,省力、省钱、驱虫又彻底。霉菌毒素是养猪生产中的隐形杀手
霉菌毒素被认为是近两年猪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养猪生产中的隐形杀手。养殖户对霉菌毒素存在许多的认识误区,比如:只有发霉的饲料需要添加脱霉剂,看不到发霉的饲料不需添加,认为出现霉菌毒素中毒的症状之后再添加脱霉剂还来得及,一直认为霉菌毒素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实际上,每年全国都要暴发大范围玉米发霉现象,直接影响母猪生产繁殖性能和仔猪成活率,造成存栏量、出栏量显著减少,养殖业的损失进而波及饲料需求,造成饲料原料价格飙升,给整个畜牧产业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猪场应该长期进行霉菌毒素的预防工作,避免采购受霉菌毒素污染的原料,并全期在饲料中添加脱霉制剂。
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不要随便听信所谓专家和各厂家技术员的片面之辞
这要求我们的养殖户朋友要加强自己的专业学习,学会鉴别,不要用耳朵养猪,而要用心养猪。对于电话咨询别人时必须提供全面的疾病信息,如日龄、体重、体温、眼观症状、解剖病变等基本状况,切忌先糊涂用药,否则会蒙蔽许多表观症状,给诊断带来艰难。还必须认识到以下几个可能存在的误区:抗生素是退烧药;猪只只要发烧就用退烧药;拉稀就止泻,其实动物发烧和拉稀均是排泻有毒物质、保护机体的一种本能反应;打过某种疫苗还有可能发生同种疾病。另外,对治疗价值不高或病情严重的猪只一定要舍得及时扑杀淘汰,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某些养殖户的疾病防疫意识不强或素质不高,随意抛弃病死猪只,使其暴露于环境中,特别是公共河流与水源,是造成疫病传播流行的重要原因。
科学合理地购药
对疾病及时进行诊断之后,制订出正确的治疗方案,对因和对症购药用药。购药时要认真阅读其说明书,要明确知道其发挥药效的主要成分,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要针对患畜的具体病情,选用药效可靠、安全、方便、广谱、价廉且易得的药物制剂,不要一味地迷信高档进口药品,许多国产兽药药效也很好,即经济又实惠。在治疗用药过程中,还要正确处理好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的关系。一般用药首先要考虑对因治疗。但也要重视对症治疗,两者巧妙地结合将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对于目前规模化猪场疫病的复杂局面,首先应理清头绪,依据疫病发生和流行的特点、结合临床发病情况,并借助于条件好和技术优势明显的科研院所的诊断实验室,进行病原分离鉴定、检测,对感染和发病猪群进行准确诊断,从而摸清猪场疫病的种类和流行规律,搞清猪场存在的原发性感染和继发性感染疫病的种类,这是疫病预防和控制的基础。当前很多规模化猪场对疫病的控制手段和技术水平,仍然在受到旧的、传统观念的支配,并存在一些技术上的误区,养殖户朋友必须坚决回避。另外,我国目前所用种猪绝大多数来源于美国或欧洲,引猪的同时也引进了相应的营养及饲养标准。但美国和欧洲养猪的生态环境、机械化程度、饲料资源、原料质量等与我国存在很大差异,不顾中国国情,完全照搬“洋标准”、“洋方法”,其结果是行不通的,应与我们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走出养殖怪圈,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养猪业。
猪病防控十二字
——封锁隔离、消毒、免疫、保健、净化封锁隔离
1.1猪场的封锁隔离不能背离人性化管理原则,要坚持敬奉顾客是上帝,员工也是上帝的两个上帝观点。并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进行猪场设计、人员聘用以及文体娱乐设施设备。
猪场设计最好分为三个区域即接待区、生活区与生产区。
接待区:在设计上要避免进行紫外线照射与喷雾消毒,尽可能体现人性化接待。还要根据时令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接待规程。比如寒冷的季节可以套大白褂、戴防疫帽、套鞋套即可,炎热的夏季可以直接冲凉并备好干净卫生的衣服更换,人走后零时间消毒。内部接待人员出入视同外来人员管理,卖猪卖粪等对外工作在接待区进行。
生活区:为财务后勤管理人员生活活动场所。生活区人员可能与生产区人员随时交叉,因此人员进入生活区进行洗澡并更换消毒好了的衣物,食品带入必须有相关规定。进生产区人员继续在生活区隔离。
生产区:为一线生产技术人员生活、工作的地方,实行常年规定时间封场,所有进入人员必须在生活区隔离三个晚上,药水洗澡后方能进入。所带衣物必须浸泡,不能浸泡物品或熏蒸或喷雾或直接购买有外包装的新产品进行喷雾后带入,但只限宿舍使用。为了体现人文关怀,最好聘用夫妻或青年男女学生,两地分居的单身员工还须确定好“牛郎织女”相会的时间。要配备较为完整的文体娱乐设施,创造向上、欢乐、活泼、和谐的大家庭氛围。
猪病的带入无非引种带进,人员、其它动物、昆虫、鼠类食物及水源带进,猪自身应激表现症状再相互传播等途径。因此只进行人员车辆的消毒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强这项工作。
1)必须要有远离猪舍的隔离舍。从实力雄厚、管理规范的国家级种猪场引种,既要讲漂亮更要讲健康。按引种程序至少隔离60天以上,万无一失时方能入群。
2)要有专门的病猪隔离舍何疾病监控实验室及死尸处理设施。病猪零时间隔离,病死猪要解剖,解剖后按规程进行无害化处理。
3)制定好清晰的管理规范。参考封锁管理规范见1.2.1.2封锁隔离参考管理规范
1.2.1全场实行全员常年封场管理,凡出入接待区、生活区、生产区的所有人员车辆按相应的出入程序进入。非本场员工严禁进入生活区、生产区、要进入必须经场长的批准。进入三个区的门钥匙定专人管理。
1.2.2确定每天的接待、防疫、卫生负责人。并从中选出或另选具有担当总负责资格的人安序担当每天的总负责人管理全场事务。人员不够时可以一兼多职。制定负责人的岗位职责严格履行。
1.2.3场内人员管理
1)进生产区必须先进生活区方可再进入生产区。人员从外进入生活区需在进入生活区洗澡间洗澡并更换上场置备的衣物后方能进入。换下的所有衣物、鞋等需在防疫负责人的监督下全部浸泡再带入生活区,不需要带进生产区的衣物由门卫安排存放。若还需进入生产区则还要在生活区隔离三个晚上以上,通过进生产区的洗澡间洗澡,换上场生产区置备的衣物后进入生产区,需带进生产区的衣物必须在技术场长或其他安排人员的监督下全部浸泡后带入生产区,不需带进的衣物由技术部安排存放。
除门卫外任何人不得越场门一步,一旦跨出再返回需重新按程序进入。
2)进接待区的所有衣物、鞋等物品需在防疫负责人的监督下或浸泡或熏蒸或喷雾。接待区活动人员一旦与外人接触,其外用衣物,鞋每天必须在防疫负责人的监督下消毒或浸泡或熏蒸或喷雾。若穿白大褂且外人在场时不脱下,其当天所穿的(在接待区穿的衣物)衣物可以不消毒、不浸泡、不熏蒸、不喷雾,可继续在接待区使用。
1.2.4场外人员管理
场外人员进接待区在寒冷的季节可以套白大褂、戴防疫帽、套鞋套即可:炎热季节可以直接冲凉更换上场备置的干净衣服后可进入。进入后要有专人陪同并监督执行防疫规范,人走后零时间消毒。
1.2.5车辆管理
1)本场小车进入接待区按清洗、风干、再用百胜-30消毒的程序进入。外来小车进接待区须经场长批准按清洗、风干、消毒再经消毒池的程序进入。
2)拖种猪车辆必须在防疫负责人指定专人的监督下,按先在远离主场的地方清洗干净场大门前冲洗风干 百胜-30消毒 经消毒池进入接待区。
3)拖转商猪、淘汰猪车辆不能进入接待区。需在防疫负责人指定专人的监督下,在远离猪场的地方清洗干净后再回到第一道消毒池消毒并等待。所买猪由我场用拖拉机转出。
4)送货车辆必须要有油布覆盖,否则坚决拒收。门卫进行全方位车辆消毒包括驾驶室。其司机穿上防疫服、戴防疫帽、套鞋套后保证不下车可驾驶进入,需下车按进生活区程序办理。全程要有防疫负责人或指定专人陪同以监督执行防疫规范。
1.2.6有既定程序的 既定程序办,无既定程序的及时上报场长由场长定程序后办理。
消毒
2.1消毒工作时养猪生产重要的一环。只有正确地选择和使用消毒药才可能达到预期目的,反之只会浪费人力物力坐无用功。正确有效的消毒步骤应是①首先要搞好全场内外除杂与清洁卫生工作这一步往往被忽视,其实很重要,即可清除死角,减少蚊蝇,同时也可以减少消毒药的用量及人工成本。②搞好猪舍卫生及猪群饲养管理,做到“人与猪同在,人与粪及一切杂物不能同在。”创造猪舍小气候,使消毒药真正发挥作用。③多选择几种好的消毒药交叉使用,做到因地制宜。④制定好消毒规程。参考消毒规程见2.2
2.2消毒规程
为了提高员工对消毒工作的认识,完善消毒制度,合理使用消毒药,做到消毒效果理想而不浪费,特制定本规程。
2.2.1消毒药与配比浓度
1:400或37.5ml药加水15Kg的百胜-30,1:800的毒菌杀(聚维酮碘)5%福尔马林,烧碱1:1000带猪消毒、3%畜舍消毒(二氯异氰尿酸钠)或选择其他消毒药。
2.2.2生活区消毒
1)前后大门的消毒池使用3%烧碱溶液,并保持15-20cm深,其他消毒池必须每天持湿润的烧碱湿垫,要求每周一、三、五更换一次。
2)场部大门前设高压喷雾消毒器。消毒液采用1:800毒菌杀(聚维酮碘溶液),1:1500消毒威(二氯异氰尿酸钠)或1:400的百胜-30交叉使用,重点是消毒车辆的车身、底盘及轮胎。
3)生活区外围、猪场前的水泥路面定期撒生石灰。每天对主要路面用毒菌杀或消毒威进行喷雾消毒。
2.2.3生产区消毒
1)生产区人员生产、生活衣物分开,工作时必须穿工作服、胶鞋,鞋底消毒后方可进入猪舍。
2)生产区外围包括青饲料种植地一周二次消毒,之外的大环境每天消毒一次。采用菌杀毒或消毒威。
3)猪舍消毒①消毒时间与方法:每天下午进行一次常规消毒,各类消毒药交叉使用。带猪消毒每天一次,消毒前必须冲洗猪身然后再喷上消毒液。消毒药分别为1:100百胜-30(配怀、产房、保育舍带猪消毒必须使用),1:1000烧碱溶液或1:800毒菌杀(聚维酮碘溶液)。②空栏消毒:猪群转出零时间进入消毒程序,栏舍空置即把栏舍上下及四周清扫干净再用水冲洗后泼洒2-3%烧碱溶液过夜。第二天高压水冲洗干净,周到栏壁、料槽、地面、保湿箱等无粪痕及赃物痕迹,天花板无蜘蛛网时再立体式喷雾消毒。对于产房、保育舍还必须进行12小时以上的福尔马林熏蒸与火焰消毒。
4)母猪哺乳前后消毒
妊娠母猪分娩前一周冲洗猪身一次,有皮肤病的用2%的敌百虫溶液体表喷雾驱虫。赶入产房前再次冲洗猪身。并再次用1:400百胜-30消毒猪身。分娩前用0.1%高锰酸钾消毒产床后部。清洗母猪后躯及乳房。
4)注射用具和手术用具每天统一用专用消毒器煮沸15分钟。各猪舍下水道每月加烧碱片消毒一次。
2.2.4全场每周进行一次地毯式地除杂及清洁大扫除并在规定区域内撒石灰。
免疫
3.1免疫的重要不必多说有几点仍要注意。①制定好适合自己猪场的免疫程序,原则上不易随便改动,只是根据猪群状态,抗体的检测水平作灵活性的微调。②凭实验室对猪群抗体检测的结论选择适合的疫苗并注意储存。③做好免疫后的保健。比如在饲料中加入强力拜固舒或氨基酸电解多维等抗应激、抗感染能力类保健药物在免疫前后饲喂10天左右。④注意饲料原料、成品料的质量管理,防止霉菌及霉菌毒素、细菌等对抗体的影响。⑤做好影响抗体产生的一类猪病的净化。比如蓝耳、圆环、附红细胞体等。⑥是最容易忽视的一点,要分品种、性别、年龄阶段常年(有点每月)进行抗体跟踪监测,随时关注猪群动态。参考免疫程序见3.2
3.2免疫程序
猪病发生的原因
1.1种猪引繁不慎 不同的猪场其生猪疾病史是不一样的,近年随着品种更新加快,由于引种不慎导致猪场疫病发生已经成为是很多猪场发病的重要途径之一。即使是普遍的大肠杆菌或轮状病毒,随着引进不同的血清型,也会造成对此型抗原无免疫力而造成疾病问题。同样,从不同国家收购种猪时,也会从国外引入新血清型的病原或新的病原。
1.2 生猪、饲料以及人员的频繁流通 生猪及其产品的频繁流通和交易,工作人员、参观访问人员进出猪场不严格执消毒规范,携带病原的饲料原料如肉骨粉、血浆、血球蛋白粉、肠膜蛋白粉、乳制品的大量使用,以及饲料和各种器物购进都会给猪场疫病发生带来潜在威胁。
1.3疫苗问题及微生态制剂的污染 疫苗接种,只能把它看作是一种权宜之计,而不能把疫苗看成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目前疫苗市场管理还很乱,疫苗质量不稳定,特别过度迷信境外疫苗。有的猪场疫苗使用不当,如运输、保存不当或疫苗在免疫接种前受到日光的直接照射,或取出时间过长,或疫苗稀释后未在规定时间内用完等都会影响疫苗的效价甚至失效。另外疫苗与疫苗之间相互干扰、疫苗稀释剂质量问题对免疫免疫效果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弱毒苗,由于使用、保存处理过程中的不当操作往往会成为疫病发生的病源。
1.4饲养管理不当
1.4.1饲养密度过大,空气流通不好,生猪生存环境恶劣,为病菌生存提供条件。
1.4.2全进全出机制不严格,为大猪、小猪交叉感染提供可能。
1.4.3发现病猪不及时隔离,为病原传播提供的时间。
1.4.4空舍、空栏消毒不彻底,给病原存活、流行提供温床。
1.4.5场内饲养的狗、猫管理不善,老鼠、蚊蝇横行,帮助了病原传播。1.4.6一味强调成本,饲料营养跟不上。能量低、劣质蛋白多、维生素缺乏、生长发育差、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
1.4.7猪场硬件投入不够,难以达到集约化生产要求。
2当前猪病主要特征
2.1细菌、病毒甚至寄生虫,相互之间交叉感染明显,而且继发感染越来越普遍。
2.2生猪呼吸道疾病依然猖獗,其危害性表现突出。
2.3种猪繁殖障碍性疫病仍是猪场难以破解的难题。
2.4免疫抑制性疾病越来越多,疫病控制难度加大,对养猪生产的危害加重。
2.5混合感染与细菌耐药性导致药物治疗效果会越来越差。
3猪病控制对策
3.1消毒工作制度化
消毒是保障猪场安全生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良好的消毒灭源措施可以很好的切断病原微生物的侵入、繁殖、传播之路,能为猪群健康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保证。因此,规范猪场消毒行为,形成消毒工作制度化极为重要。
消毒人人都会,但在对待消毒工作上必须消除以下误区:
一是认为消毒药浓度越大越好或认为浓度差点也无妨。认为浓度越大效力越强的大有人在,在生产过程中,有的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消毒液的配制随意性比较大,不能正确认识浓度合理配置的重要性。因此必须加强员工的业务培训,在正常情况下,无论是环境消毒还是带猪消毒,只有科学的浓度配比才是杀灭和抑制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的最佳浓度。二是认为干净的地方病菌一定少,消不消毒无所谓,或者马虎了事。消毒过程中,工作人员常有偷懒走捷径的现象,对场地眼观比较清洁的地方少喷药甚至不喷药,也有的消毒速度快、喷洒不均匀,这些都会造成消毒不到位、不彻底,为病菌存活、流行埋下隐患。
三是认为消毒程序太过繁琐,不按部就班也没关系。有的猪场负责人监督力度不够或对职工的宣传、教育、指导不到位,造成不能彻底的贯彻和落实消毒程序和消毒制度,导致消毒效果大打折扣,给猪场的安全生产埋下隐患。另外必须注意:无论是环境消毒还是带猪消毒,应尽可能在大致固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各车间应同时进行同时结束。
四是消毒池作为摆设,对人流、物流、车流的消毒不到位。所有猪场都设置了车辆消毒池和员工消毒脚池,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出现很大的漏洞,如消毒池消毒药的浓度不够、不定期更换消毒液、消毒池消毒液不干净、员工走消毒池流于形式等。如果这些陋习不杜绝,不能彻底控制好人流、物流、车流带来的安全隐患,猪场出现疫情是必然的。
3.2免疫工作程序化
免疫可以有针对性的净化猪场的疾病和抑制猪场疾病的发生。免疫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免疫程序的制定,必须以当地疫情的发展规律和猪场猪群的健康状况为依据,忌把其它猪场免疫程序照搬套用。
二要严把疫苗质量关。疫苗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猪场的命运。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疫苗很多,同一个种类的疫苗就有多个生产厂家,但是质量参差不齐,假冒伪劣疫苗也很多。所以,猪场在选择疫苗时必须谨慎,要选择信誉度高、知名厂家生产的疫苗。
三要按规范要求运输、保存疫苗。由于不同猪场的基础设施有差别,在疫苗的采购、保存过程中不规范,可能出现疫苗冷链的中断,造成疫苗质量的下降或失效。如果使用这种疫苗,不仅不能对猪群健康起到保护作用,甚至会导致疫情发生。
四是规范免疫操作。猪场应根据制定的免疫程序,由专人按标准的操作方法进行免疫注射。在操作中往往出现以下情况:疫苗的领取没有做详细的记录;没有按说明进行严格的稀释或在稀释过程中受消毒液污染;针头大小、长度不合适;疫苗没有防日晒、高温,稀释后没有在2小时用完;疫苗在使用前或每次吸苗前没有充分的摇匀;注射时没有做好皮肤消毒,注射深度没保证,注射位置不正确,接种剂量不够,疫苗流出后没有立即用沾有消毒液的棉球檫拭、消毒;打飞针、不是头头免疫、不是一猪一个针头;病猪、瘦弱猪同步免疫等情况,这样势必导致免疫失败。
3.3饲养管理科学化
生猪生产是个精细的科学的系统工程,管理出效益已经成为大多猪场管理者的共识。
3.3.1坚持自繁自养。引种越频繁,疫病肯定会越多。猪场如果必须引进种猪时,在引种前必须调查猪只产地是否为非疫区,并对该种猪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引进的猪只必须先隔离,只有隔离检疫4-6周,健康合格后方可进场。对购进的苗猪也同样要进行疫病调查,尽可能购同一猪场的苗猪为好。
3.3.2严禁外来人员参观。不管出于何种目的,如果不是万不得已,尽量拒绝参观。如果非要进入生产区,须先淋浴、更衣、紫外线消毒后方可。如果参观者与其他猪场猪只接触过时,必须3天后方可准其进入。对生猪经销商、其它猪场的工作人员、非本场兽医更要绝对拒绝进入。本场的兽医人员也禁止对外诊疗服务,本场配种人员禁止对外开展猪的配种工作。
3.3.3猪场严禁饲养禽类、犬、猫及其他动物。猪场内部食堂不外购猪肉及生猪产品,场内不准带入可能染疫的畜产品或其他物品。
3.3.4定期更换各个消毒池中的消毒液,保持有效的药物浓度。
3.3.5生产人员进入生产区,应经洗手、换工作服和胶靴,戴工作帽;或淋浴后更换衣鞋。工作服应保持清洁,定期消毒。严禁相互串猪舍。
3.3.6猪场最好饲喂全价配合饲料,禁止饲喂不洁、发霉或变质的饲料,不得喂未经无害化处理的泔水以及其他畜禽副产品。
3.3.7坚持每天清扫猪舍,保持舍内干燥,地面、饲槽、水槽、器具干净。
3.3.8保持猪场道路和环境的清洁卫生,因地制宜选用高效、低毒、广谱的消毒药品,定期消毒。
3.3.9每批猪只调出后,猪舍要严格进行清扫、高压冲洗和消毒,并空圈5—7天。3.3.10产房要严格消毒,有条件的可进行消毒效果检测,临产母猪进入产房前进行体表清洗和消毒,母猪可用0.1%高锰酸钾溶液对外阴部和乳房擦洗消毒。
3.3.11定期驱除猪的体内、外寄生虫。搞好灭鼠、灭蚊蝇和吸血昆虫等工作。
3.3.12饲养人员要加强工作责任心,细心观察每个生猪,一旦发现发现猪只不正常,及时请兽医检查,对可疑猪只尽早隔离观察。
在猪场疫病的防制中,我们不能仅仅依靠他人的经验,不要过分依赖疫苗、免疫增强剂的效果,更不应依赖药物保健与药物治疗,同时还要摒弃以前工厂化生产中的一些饲养陋习,重视猪只福利,只要把猪场疫病发生的外部因素拒之场外,把猪场疫病发生的场内因素消灭在摇篮中,猪群的健康才会得到根本的保证
第二篇:猪病论文
顶岗实习
技术总结报告
题目: 仔猪腹泻的综合防治
系 别: 动 物 工 程 系 专 业: 兽 医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提交日期: 2012 年 6 月 4 日
`
成 绩:指导教师签字:指导教师评语: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仔猪腹泻发生的原因…………………………………………………………………..1
仔猪腹泻原因分析……………………………………………………………………..1
仔猪腹泻原因分析……………………………………………………………………..2
仔猪腹泻的诊断………………………………………………………………….…….3
仔猪腹泻的防治……………………………………………………………………......8
综合防治效果……………………………………………………………………….….8
心得体会…………………………………………………………………………….….8
摘要
经过这段时间在猪场的实习。发现不如仔猪的成活率是每个猪场都非常关心的问题。而哺乳仔猪很大一部分死于仔猪腹泻。提高仔猪成活率,必须建立在成功的仔猪腹泻的防治。然而仔猪腹泻一个多方因素引发且很难防治的。因此我对仔猪腹泻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得出了以下 关键词
细菌性腹泻
环境卫生
饲养管理
综合防治
抗生素
腹泻发生的原因
一 哺乳仔猪腹泻发生的病因能引起哺乳仔猪腹泻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多病原共同感染现象较为普遍,简略概括为: 1.1病毒性
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轮状病毒和猪伪狂犬病毒等。1.2细菌性
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魏氏梭菌、猪痢疾密螺旋体等。1.3其他因素
球虫及饲养管理不当、营养不全、饲料品质不良、应激反应、低血糖等因素都能引起仔猪腹泻的发生。腹泻原因分析
1仔猪免疫功能不全
在传统的饲养条件下,母猪乳头很容易被污染,由于仔猪消化道正在发育之中,胃酸分泌能力有限,对微生物的破坏能力不强,如果吮吸了被感染 的乳头,大量细菌就可以被吸进消化道并在其中繁殖,在这些病原微生物的刺激下,肠道黏膜发生炎症,引起下痢,同时,哺乳期仔猪的免疫功能也还很不完善,如果气候寒冷或突然变化,则很容易产生应激反应,导致抵抗力明显下降,细菌也会乘虚而入,必然使肠道发生炎症而引起下痢。
2哺乳母猪发生疾病
哺乳母猪患病后,往往会造成消化机能紊乱,分泌出的乳汁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变性,仔猪吸食后,必然会引起消化不良,这时,早发性大肠杆菌就会进入肠黏膜寄生,引起黏膜炎症,仔猪就会出现黄痢。3饲养管理措施不当
哺乳母猪饲料更换突然或玉米用量过多,会使乳汁成分变化较大,仔猪可因为消化紊乱而出现细菌感染,仔猪饲料中油脂含量过大或青料过多、麸皮等轻泻性饲料比例较大、饲料霉败变质,这些都会使仔猪的消化吸收功能出现障碍,特别是在供水不及时的情况下,仔猪往往会误饮尿液或污水,从而感染致病菌,发生下痢。
4仔猪发生其他疾病
在仔猪发生其他疾病的情况下,机体抵抗力严重下降,此时,出现细菌性痢疾的机会就更大。
仔猪腹泻的诊断 2哺乳仔猪腹泻的诊断
在规模化猪场,引起哺乳仔猪腹泻的病因往往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病因,存在多病源共同感染或混合感染、病源永驻性等特点。不仅造成仔猪的高发病率和死亡率,也给诊断和防治工作造成很大困难,采用单一的防治措施往往
难以奏效,而引起腹泻的某一病原一但传染上某一猪群,要消灭是十分困难的,即使采取各种综合措施,仍然不可能杜绝腹泻的发生。更何况仔猪腹泻病在一个猪群中发生和流行时有明显症状的病例只占少数,而无临床症状感染及病源携带者则是大量和普遍的。在养猪实践中,只能根据病史、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剖检病猪做出推测性的鉴别诊断。2.1从流行特点上鉴别
病毒性的传播迅速,病情严重,而细菌性和寄生虫性的传播速度较慢,腹泻逐渐加重;1~2月龄发病可能与大肠杆菌、魏氏梭菌等有关,而7日龄以后发病则可能是由球虫、轮状病毒、猪痢疾密螺旋体、沙门氏杆菌引起;猪传染性胃肠炎和伪狂犬病可侵害各种年龄的猪,并爆发急性严重的腹泻,而大肠杆菌性肠炎和轮状病毒侵害各种年龄的仔猪,无明显的发病时间,腹泻不太严重。
2.2从剖检病猪特点进行鉴别
通过剖检肠系膜乳糜管,若里面无脂肪则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和轮状病毒引起;肠浆膜表面发红者多为梭菌性肠炎,透明者为猪传染性胃肠炎,肠粘膜明显出血或有瘀斑者为沙门氏菌病和梭菌性肠炎,有纤维蛋白性坏死者为球虫病。
2.3排粪情况及粪便pH值进行鉴别
仔猪排水便为猪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排血便为魏氏梭菌。传染性胃肠炎和轮状病毒性肠炎粪便呈酸性,其它肠道腹泻,粪便呈碱性。仔猪腹泻的防治
3哺乳仔猪腹泻的综合防治措施
由于哺乳仔猪腹泻的发生存在着多病因性、病源永驻性和隐性感染等特点,单一防治比较困难,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可极大降低腹泻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3.1加强仔猪饲养管理
尽量让新生仔猪吃上初乳,吃足常乳,增强对腹泻病的抵抗力。做好仔猪防寒保暖,防止发生冷热应激反应,给仔猪早补料,锻炼消化系统,提高消化能力。哺乳仔猪从1周龄起补食全价乳猪料,少添勤喂,杜绝进食霉变及品质不良饲料。
沙门氏菌在健康猪肠道内的带菌现象比较普遍,由应激引起的内源感染是重要的发病因素;大肠杆菌是猪肠道后段的常在菌,但有一些特殊型的大肠杆菌有致病性,应激也是致病的重要因素;C型魏氏梭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新生仔猪通过哺乳、舔吮而食入C型魏氏梭菌的芽孢是引起红痢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饲养管理,是预防仔猪细菌性下痢的重要措施。
要做好预防,必须使用全价日粮饲喂母猪,母猪哺乳期禁止突然改变饲料,饲料品质要好,能量不能太高,限定玉米等能量饲料的配比在60%以下,粗蛋白的含量应不低于18%,母猪产前7d开始减料,产后逐渐加料。
对于仔猪,要加强保暖工作,精心进行饲养管理,防止各种应激因素,仔猪出生后3~5日龄补水时,可以在水中加入口服补液盐,开料期,一定要注意供足清洁饮水,7日龄起,给仔猪补料,以便于及早锻炼胃肠功能,促进身体发育,完善免疫力。注射加硒型仔猪止痢牲血宝,可以预防黄痢、白痢的发生,使仔猪成活率提高
3.2搞好猪舍卫生,创造仔猪良好的生长环境
在猪舍设计上以防寒保暖、冬暖夏凉为原则,采取单列式坐北朝南结构,通风采光良好,昼夜温差小。舍内冬季设保暖设备,护仔间温度保持在30℃左右。夏天设通风降温设施。
在日常生产中及时清理粪尿,保持圈舍清洁干燥,同时供给哺乳仔猪充足的清洁饮水。
3.3加强消毒,消灭传染源
首先不从发生过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病、伪狂犬病的种猪场引进种猪,杜绝外源性病源的传入。
其次建立严格的场内消毒制度,定期使用不同种类的消毒剂对场内、舍内进行全面消毒。第三哺乳仔猪采用“全出”方式,即每栋产仔舍饲养一批母猪和仔猪后,将此批母猪和仔猪全部转走,腾空圈舍,彻底清洗后严格消毒,并空圈一周,再转入下一批临产母猪,防止连续产仔引起仔猪腹泻的交叉感染。临产前2~3d要将产圈打扫干净,临产当天把母猪乳房和胸、腹部清洗干净,用0.01%高锰酸钾溶液或0.1%新洁尔灭涂抹消毒,以后每10~15d用消毒药进行1次消毒。
仔猪出生后,可以用50%北里霉素涂抹母猪乳头,每日2次,此法能有效预防仔猪黄痢,对于断奶仔猪,可以在饲料中加入利高霉素或新霉素,每公斤饲料添加100g,连用7d,可预防下痢。
3.4进行免疫接种,提高仔猪抗病能力
通过对妊振母猪实施免疫接种来提高哺乳仔猪的抗病能力,对预防仔猪腹泻有很好效果。产前15d,接种大肠杆菌苗和仔猪红痢苗,产前45d接种传染性胃肠炎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
母猪免疫法
使用仔猪红痢氢氧化铝菌苗,初产母猪肌肉注射两次,第一次于产前1个月左右,第二次于产前15d左右,用量均为5~10ml;经产母猪,如果前胎已经免疫过,可于产前15d左右接种1次,用量为3~5ml,此法可以有效预防仔猪红痢.母猪产前15~20d免疫注射K88、K99、K987三价灭活苗或K88、K99双价基因工程苗,可以预防仔猪黄痢、白痢。
仔猪免疫法
可于仔猪初生后用抗猪红痢血清注射,每公斤体重3ml,预防仔猪红痢,1月龄以上哺乳或断乳的仔猪,可用副伤寒弱毒冻干菌苗口服或注射预防仔猪副伤寒,每头仔猪用量为5~10ml,拌于饲料中,让仔猪自由采食,或每头份菌苗稀释后灌服,注射时,每头仔猪耳后肌肉注射1ml。
母子同时免疫法
据试验,母猪产前25d颈部皮下肌肉注射大肠杆菌苗1头份,待仔猪出生后2h内灌服大肠杆菌抗血清5ml,可显著降低仔猪白痢、黄痢的发病率。
3.5调整肠道菌群
为预防大肠杆菌性下痢,可以使用活菌制剂调整仔猪肠道内的菌群,乳康生,仔猪出生后每天早晚各口服1次,每头仔猪每次1片(0.5g),连服2d,以后每隔1周服用1次,可服用6周。
促菌生,用法同上。
调痢生,拌为稀糊状,用注射器筒注入仔猪口内,令其自行咽下,用量为
500ml/kg体重。
仔猪腹泻的治疗
由于哺乳仔猪腹泻的病因多而复杂,即使采取了各种综合的预防措施仍难以完全杜绝腹泻的发生。治疗要分清病因,对症治疗,因母猪产后感染和母猪隐性带毒而引起的仔猪腹泻,针对母猪治疗,母猪产前产后各肌肉注射一次长效抗菌剂(磺胺类)l0ml/次。因仔猪自身感染了细菌、病毒、球虫等治疗方法。庆大霉毒10支(8万支)、黄连素(2支0.10g/支)、黄芪多糖2支(0.10g/支)、复方敌菌净片100粒混合浸泡l0min后搅拌均匀,仔猪每1kg体重喂腹混合液2ml,因球虫感染引起的用抗球虫药进行治疗,因消化不良引起腹泻的母猪,用小苏打60-80g分4次内服,酵母片50-100g分4次内服,仔猪可口服少量酵母片,用痢菌净粉结合治疗;因环境卫生、冷热应急引起腹泻的,除加强管理外,病重仔猪适当应用黄连素、痢菌净治疗;因低血糖引起的,用50%的葡萄糖溶液5~10ml/次口服或腹腔注射,脱水严重者应及时补液,可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或复方氯化钠注射液300~500ml、维生素C注射液10ml、庆大霉素注射液10~15万单位混合一次静脉输入,每天1次,连用3d。在饲料中拌入盐酸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用量按说明),对绶解脱水和控制继发感染有较好作用。综合防治效果
通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我县规模养猪场哺乳仔猪腹泻的发病率由前几年的25%下降到8%,因腹泻引起的死亡数占仔猪总死亡数的比例由前几年的24%下降到6%。新生仔猪在20日龄前基本上无腹泻发生,20日龄以后的
仔猪以母乳为食逐渐转以饲料为食仅有少数仔猪发生腹泻,但腹泻较轻,较易治疗,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心得体会
规模化猪场规范化,细致化,的母猪管理。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仔猪腹泻。产房的环境卫生也是小猪健康的保障。必要的产前产后母猪保健,和小猪的保健可以防止小猪的腹泻。产房母猪的饲喂管理可以确保母猪健康,提供健康营养的乳汁,减少小猪的发病。小猪腹泻能够及时的发现并对其正确的治疗可以防止腹泻大面积的发生。参考文献
[1] 刘书亮,王红宁,陶勇等.规模化猪场仔猪黄白痢大肠杆菌的药敏区系调查 [J].中国兽医杂志,2001,37(9):18-20 [2] 夏 旭.仔猪黄白痢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J].福建畜牧兽医,2005,27(3):32-33 [3] 吴两福,仔猪黄白痢的防治[J].福建畜牧兽医,2005,27(4):48-49 [4] 吴永秀,赖思纯,李大富。仔猪黄白痢的综合防治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2005,32(6):58-59 [5] 胡建和,李敬玺,王天有,等.集约化猪场仔猪黄白痢的综合防治[J].河南畜牧兽医,2001,22(6):28 [6] 王国强.规模化养猪场仔猪黄白痢的控制[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3,20(1):25 [7] 孙科业.仔猪腹泻病的诱发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J].中国猪业,2007,(1):54-55
[8] 郭立军,张 进.仔猪腹泻的发生及综合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9,(1):245-250.[9]阎中一,张海龙 仔猪白痢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07):63-70 [10] 刘 伟.仔猪白痢的鉴别与防治 [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1):40-48 [11]李庆菊,黄维.中西医结合治疗仔猪白痢 [J]农技服务2008,(8):32-45 [12] 兰罗勋,赵骏新.仔猪黄白痢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8,(5):107-10 [13] 陶思源,高庆海,吕仁洪,等.仔猪黄白痢大肠杆菌病源的分离与鉴定[J].现代畜牧兽医,2005,(6)89-[14] 刘玉芹,张秀英,朱琪.仔猪黄白痢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1,(5)102-114 [15] 郑兆来 猪痢疾病诊断与防治技术 [J]-农技服务2007,(3)46-49
第三篇:布病防控工作
布病防控工作
1、规范流行病学调查,做好疫情控制工作。近年来,我县布鲁氏菌病持续发生。各有关单位(特别是疫情高发、新发乡镇)要提高认识,落实布鲁氏菌病综合防制措施,及时开展疫情调查和疫区处理,加强培训和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我县布病防治工作水平,普及防制知识,降低布病发病率。对新发病例要组织人员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职业暴露人群开展血清学监测和必要的宣传教育工作,并撰写调查报告上报,同时做好新发病例的管理,减少慢性化病例的发生。
2、加强疫情监测、及早发现并规范治疗病人。根据市疾控中心安排,我县在3—4月份对贩运、屠宰及养殖等职业暴露人员开展摸底登记并进行血清学筛查,筛查阳性者送市疾控中心进行确诊,同时对职业暴露人员开展布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工作。
3、加强部门沟通协调,落实防控措施。布病防治是一项涉及卫生、畜牧、农业、经济等多部门的综合性工作,针对布病疫情持续上升、疫区逐步扩大的严峻形势,要加强与畜牧兽医部门和动物疫情控制机构的沟通与协调,积极推动政府主导、畜牧与卫生为主、多部门分工协作的综合防控机制。
第四篇:2014慢病防控方案
灵宝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
工作方案
预防与控制慢性病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长期任务,需要全社会参与并实施综合治理。为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的慢性病防控格局,加强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减轻慢性病给居民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原则
全面推进我市慢病防治工作,提高慢病防控工作质量,认真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切实加强领导,形成部门合作和全社会参与的综合防控格局,完善慢性病防控策略,改善环境,控制或减少行为危险因素。
二、工作目标
(一)知识知晓率:全市人群慢性病知识知晓率达到70%以上;自我血压水平知晓率达到70%,自我血糖水平和血脂水平知晓率达到30%。
(二)健康行为形成率:成年男性吸烟率控制在60%以下,女性吸烟率有所降低;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低于6克;成人平均每天运动量6000步以上比例达到35%以上。
(三)慢性病早期发现率:高血压、糖尿病登记率不低于本区居民患病率的60%;青少年超重或肥胖率不增加,成人超重或肥胖率下降10%;干预人群重点癌症早诊率不低于50%。
(四)慢性病管理率:人群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率均不低于85%。
(五)慢性病控制率:人群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血压、血糖控制率均不低于70%。
三、工作任务
(一)慢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通过长期、系统地收集全市居民慢病患病及 1
其危险因素的相关信息,掌握主要慢病患病及其危险因素流行情况、变化趋势,为分析评价人群健康水平和慢病干预效果提供基础数据。
1.根据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制定的监测方案,制定我市监测实施方案;
2.组建调查队,接受上级疾控机构的培训;
3.收集辖区人口统计学信息,完成抽样工作;
4.组织和落实现场调查工作;
5.针对现场调查的培训、预约、数据收集、整理、录入、分析、上报等关键环节,开展资料审核和现场督导工作,进行质量控制。
6.开展数据分析与利用工作。
(二)主要慢病发病或/和患病监测:通过长期、系统收集全市居民主要慢病的发病或/和患病相关信息,掌握主要慢病发病或/和患病特征和变化趋势,为分析评价人群健康水平和防治效果提供基础数据。
1.配合卫生局组织指导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慢病报告工作;
2.负责慢病病例报告卡的审核、整理、编码、录入、分析,并按要求按时编制各类统计报表上报;
3.按照国家档案管理有关规定,对各种慢病发病的原始资料、统计资料等相关资料进行管理与保存;
4.开展疾病诊断核实,实施漏报调查;
5.定期对慢病监测有关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6.对各医疗机构的慢病报告工作进行指导和质量控制,及时反馈质控结果,对监测工作进行考核和评价;
7.做好全市慢病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撰写分析报告并分发给有关部门,做好工作总结。
(三)深入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活动:提高居民对合理膳食与身体活动有益健康的认识,掌握相关技能,逐渐改变不合理的饮食行为和增加身体活动,从而预防和控制慢病的发生和发展。面向全人群,深入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活动,推广简便技术和适宜工具,提高居民自我管理健康技能。
1.配合市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促进各部门如食品加工企业、学校、单位、社区、体育,等部门共同参与,开展职工群众群体性健身活动。落实
工作场所工间操健身制度,鼓励群众广泛参与健身运动。建设有利于身体活动的支持性环境,增加全民健身设施和场所,降低或减免收费。积极吸引商业投资建设全民健身设施和场所。
2.督促相关部门推广食品营养成分标签,鼓励并引导食品生产企业开发和生产低糖、低脂和低盐等有利于健康的食品,通过健康教育宣传合理膳食知识,科学指导人民合理营养、平衡膳食。
3.配合健康教育所动员全社会各行各业开展控制吸烟行动,创建无烟单位与场所。
4.积极创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示范社区、示范单位、示范食堂或示范餐厅。
(四)慢病高危人群管理:针对主要慢病的高危人群,强化健康生活方式的干预和行为指导,增强其健康信念,养成健康行为习惯,预防和延缓慢病的发生。
1.动员促进各单位要定期组织职工体检,及早发现慢性病高危人群和患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在有条件的场所建立健康指标自助检测点,提供体格测量等简易设备。
2.各医疗卫生机构落实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提供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糖等服务。
3.对超重或肥胖、血压正常高值、糖调节受损、血脂异常和现在每日吸烟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实施管理和健康指导。
4.开展以儿童为重点的口腔龋齿检查,对检查中发现患有龋齿的儿童及早进行充填,开展适龄儿童窝沟封闭。
(五)加强慢性病患者规范化管理:减少或延缓主要慢病并发症的发生,降低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主要慢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主要慢病患者生命质量,延长寿命。提高社区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管理率。强化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作用,推广“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和“社区居民健康俱乐部”等模式。针对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康复期等慢性病人,以社区、工作场所为单元,组织患者学习慢性病知识,交流防治经验,逐步提高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
1.指导乡镇、社区做好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病人管理工作,根据上级计划安排,制定工作计划和组织实施,并进行质量控制、考核和评价;
2.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相关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为社区提供适宜的防治方法和技术;指导社区开展患者登记,患者危险分级和规范管理,指导社区开展患者自我管理并提供技术支持;
3.及时收集、整理、分析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病人管理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
(六)指导建立和完善社区健康档案:指导乡镇、社区开展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完善和管理工作,健全以社区为基础的慢病信息收集网络,为实施居民健康管理建立基础。
1.指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医疗卫生机构按统一标准为辖区居民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2.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培训;
3.定期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管理、上报,定期对数据进行分析,并撰写分析报告,为卫生局提供疾病预防控制的建议;
4.对乡镇、社区健康档案工作进行技术指导、督导、质控,撰写工作通报,及时反映评估结果;
5.利用居民健康档案,开展社区诊断工作,指导社区完成社区诊断报告。
(七)工作督导:促进慢病预防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改善慢病预防控制的工作质量。
(1)乡镇、社区卫生工作计划及相关质量控制措施实施情况;
(2)各类报表、工作总结、资料图片、会议通知、会议记录等工作文件的收集和保管情况;
(3)督导考核报告的上报、反馈、改进情况;
(4)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相关医疗机构在社区的居民建档情况;主要慢病发病(患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情况;患者的发现、随访管理、转诊、自我管理技能培训情况;医务人员接受培训情况。
(5)每年对辖区内所有乡镇或社区组织实施督导检查工作4次。
四、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议政府将慢性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纳入社会与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成立由市政府主抓卫生的副市长任组长,卫生局局长为副组长、市委宣传部、发改委、教育、财政、城管、文体广电、卫生等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工作规划与计划制定、组织实施、协调管理、督导检查和考核评估。根据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督促落实相关部门的工作,统筹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各成员单位设立联络员,负责日常工作的处理与沟通。
(二)建立慢性病预防控制补偿机制。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力量支持的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经费保障机制。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经费纳入市财政预算,安排专项经费。要充分利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做好慢性病防控工作。各医疗卫生机构要向居民提供质优价廉的个体化服务,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鼓励、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慢性病预防和控制工作,促进慢性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制定出台支持慢性病预防控制相关政策。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将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基本内容包括推动合理膳食,低盐饮食,促进身体健康活动,加强烟草控制,慢性病高危人群干预,患者早诊早治和双向转诊等。
(四)加强慢性病防控能力建设。加强慢性病防控队伍建设,建立指导和培训制度。市疾控中心定期为辖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规范化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卫生人员慢性病综合防控能力和诊疗技术水平。
五、考核评估
为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实行规划目标考核与评价制度,通过自查和现场考评等办法,对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考核评价,督促指导各项规划目标的贯彻实施。根据考评结果和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和修订完善规划目标及各项策略和措施。
灵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0一四年二月八日
第五篇:猪流感的防控技术措施
猪流感的防控技术措施
猪流感是由A型猪流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突然发热,精神沉郁,眼结膜潮红,流鼻涕,咳嗽,气喘,呼吸困难为特征。本病虽然传播快,发病率高,危害性较大。但仍然是一种可防可控可治疗的传染病,不必恐慌。本文就猪流感的防控技术谈点个人意见,供同仁们参考。
1、病原体
甲型(A型)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有15个H亚型,9个N亚型,在猪群中常发生流行的血清型多为H1N1、H3N2、H1N2、H1N7、H3N6、H3N1和H2N3等。病毒对干燥和低温抵抗力较强,对热敏感,75℃即可杀死病毒。病毒对消毒药敏感,常用消毒药即可杀灭病毒,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不强。
现代研究发现,禽流感病毒,构成了人流感病毒的大基因来源,是产生新的人流感病毒变异株的基因库。由于禽流感病毒和人流感病毒能利用不同的受体进入猪体细胞,并能在猪体内复制病毒,所以认为猪是通过基因重组产生新流感病毒株的“混合器”。
2、流行特点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与流行,但大多数病例多发生在气候多变的深秋和早春季节,以及寒冷的冬季。我国长江以南地区主要发生在夏季与冬春季节;长江以北地区一般发生在每年的11月底至次年的2月底,以元旦至春节之间为发病高峰。当阴雨、潮湿、闷热、拥挤、营养不良以及饲养条件突变时也会促使本病的发生与流行。各种猪只都可感染,病猪和带毒猪为传染源,经呼吸道感染,通过空气传播。发病快,传播迅速,2-3天内可波及全群。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低,一般为4%。
3、症状特征
本病的潜伏期为2-7天,病程约1周。病猪表现为突然发热,体温升高达40-42℃,精神高度沉郁,眼结膜潮红,卧地不起,寒颤,关节疼痛,行走无力,不食。流粘液性鼻涕,咳嗽、喘气、腹式呼吸,呼吸困难。粪便干硬、尿少色黄。妊娠猪流产,产弱仔,流产率为10%左右,新生仔猪死亡率较高。
临床上常见本病与兰耳病病毒,猪瘟病毒,呼吸道冠状病毒混合感染,并常继发副猪嗜血杆菌,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肺炎支原体和链球菌等,使病情复杂化,并发支气管炎,肺炎、胸膜炎,心包炎等。从而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造成更大的损失。
4、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鼻、喉、气管及支气管粘膜充血、肿胀,含有大量的带气泡的粘液。淋巴结肿大、充血;肺呈紫红色,气肿区,心叶、尖叶、中间叶切面有大量白色、棕红色泡沫样液体,肺间质增宽;脾脏肿大,胸腔与腹腔积液,含有纤维素性物质;胃肠粘膜有出血性炎症。
诊断技术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只能做出初步诊断。由于猪流感在临床上常常表现不典型,加之出现并发与继发感染而使其临床症状变得更加复杂。因此,确诊本病必须要进行实验室检测。
5.1 病毒分离与鉴定:采取发病2-3天的急性病猪的鼻液、气管或支气管渗出液,或者病死猪的脾脏、肝脏、肺脏及其淋巴结等组织进行病毒分离。病料加抗生素处理后接种9-11日龄鸡胚羊膜腔和尿囊腔中,或MDCK细胞。37℃孵育3-4天,收集尿囊液和羊膜腔液,用血凝(HA)和血凝抑制实验(HI)鉴定病毒的血清亚型。
5.2 抗体检测:发病猪群的急性期采取血清1份,发病后2-3周恢复期采取血清1份,分别用血凝抑制实验进行抗体检测,如果恢复期血清中的HI抗体效价比急性期血清效价高4倍,即可诊断为猪流感。
5.3 猪流感病毒的检测:可采用RT-PCR直接检测病料中的猪流感病毒。也可用ELISA、IFA、免疫组化等技术检测病料中的猪流感病毒。
6、综合防控技术
6.1 隔离饲养,科学管理
猪群要按照各个不同的生长阶段分开隔离饲养,实行封闭式管理,做到全进全出。管好饲养人员,管好猪群,管好饲养环境。猪舍要保证三度(保证猪舍内的温度、湿度和适宜的饲养密度),保持二干(猪舍内要保持干净与干燥),坚持一通(坚持空气流动),同时防止与减少各种应缴的发生,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为猪群提供一个良好的饲养环境,可有效的防止疾病的发生与传播。
6.2 建立健全猪场的各项生物安全措施
清除猪舍的粪尿和污水、污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平常每周消毒1次,疫病流行季节,每周消毒2次,发生疫情时每天消毒1次。可选用1:800卫康、1:800消毒威、1:400菌毒消、1%强力消毒灵、5%碘伏、1:800百毒杀等消毒剂进行消毒,对流感病毒及其它病原均有很强的杀灭作用。人员与物品的进出均应消毒,非生产人员及车辆不得进入猪场生产区内。猪场禁止饲养牛、羊、犬、猫及家禽类等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