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必背知识点2016(样例5)

时间:2019-05-14 10:45: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必背知识点2016》,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必背知识点2016》。

第一篇: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必背知识点2016

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2.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

5.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6.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7.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2种不同属性。

8.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的首要的是:生产实践活动。

9.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0.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11.自由王国实际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

12.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代表著作是:《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和《湖南农****动考察报告》

1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及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二次革命论”是由谁提出来的:陈独秀。

15.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6.全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

17.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会议是:******一大

18.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点是:江西瑞金

19.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0.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

21.毛泽东正式向全党全国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论十大关系》

22.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的观点

23.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

24.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十六大

25.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26.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2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的:社会基础

28.执行社会主义宏观调控职能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

29.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30.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1.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集体主义

33.邓小平提出的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核心是:发展

34.“一国两制”构想的起初提出,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

35.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36.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37.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不懂得个性和共性的辨证关系

38.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形而上学不变论

39.事物发展的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

40.一个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性 41.感觉、知觉和表象,这是: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42.不属于生产力实体性要素的是:科学技术

43.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群众这一范畴是指:推动社会进步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

4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45.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指: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46.社会进步的含义指: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

47.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的不平等条约是:辛丑条约

48.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最迫切的任务是: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49.“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内容是:土地革命

50.在革命统一战线的两个联盟中,基本的主要的联盟是:工农联盟

51.毛泽东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根据是:认清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

52.我党提出把工作重点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的会议是:七届二中全会

53.新民主主义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54.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选举谁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

55.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指出我国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56.我党对待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采取的政策分别是:没收和平赎买

57.“一五”计划确定的优先发展的重点是:重工业

58.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要求是:时代主题的转换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兴起

59.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始终做到:三个代表

60.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61.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改革

62.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63.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中心环节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64.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指: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及其运动方式

65.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被确立下来是在:党的“十五大”

6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取决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67.坚持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放在首位的应该是: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

68.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其显著特点是: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

69.台湾问题的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70.党的建设的基本问题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

7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72.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73.作为哲学范畴的物质是指:作为物质普遍属性的客观实在性

74.人工智能的出现和发展证明了:物质是意识产生的基础

75.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76.认识的本质在于:能动反映

77.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者,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犯了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78.生产关系范畴所反映的是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物质经济关系

79.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80.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问答题:

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

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对立的发展。他们的对立主要表现在:

(1)唯物辩证法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则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2)唯物辩证法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则用静止的观点看世界;(3)唯物辩证法用全面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则用片面的观点看世界;

(4)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形而上学则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把事物变化的原因归结为外部力量的推进。(5)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和斗争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3、哲学基本问题的含义及其内容(和意义)?

(1)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含义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也就是世界本原是什么的问题; 第二方面: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也就是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现实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2)哲学的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如何回答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注。

(3)哲学的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就是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3点)科学、体系、哲学

(1)马哲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2)马哲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完备理论体系;(3)马哲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

5、为什么说马哲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对象、内容、阶级属性和社会作用)

(1)哲学研究对象的变革。马哲以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作为研究对象,改变了旧哲学凌驾于所有科学之上,把哲学视为“科学之科学”的错误观点

(2)哲学内容上的变革。马哲以实践为基础,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克服了旧哲学中唯物论和辩证法相分离的状态。马哲以实践为基础,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有机统一,构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哲学体系。(3)哲学的阶级属性和社会作用上的变革。

马哲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哲是在实践基础上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体现了不同于旧哲学脱离实践的根本特征;实现了科学地认识世界和革命的改造世界的统一。

6、物质与运动的关系?(2点)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1)世界上没有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2)世界上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

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2点)

(1)静止是指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主要指两种情况:一是特定事物之间没有发生空间位移,二是事物尚未发生质变。(2)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其一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辩证的统一,是物质运动两方面的属性。

其三,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8、物质与意识的关系?★(3点)(1)物质决定意识。主要表现在

①从起源上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②从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③从作用上看,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

(2)意识能动的反作用于物质。表现在能动的反映世界,能动的改造世界。(3)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和意识对物质的能动反作用是辩证统一的。

9、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1)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在实践基础上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客观规律性是事物内部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它的存在和作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2)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遵循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10、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概念)?

①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要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去认识事物,这就是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辨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原理。

②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要按照事物不断变化发展的实际去认识事物,这就是坚持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的原理。

③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时空条件,这就是坚持时空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原理。

④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揭示客观事物固有的规律性,按客观规律办事,这就是坚持物质运动具有客观规律的原理。

11、主义的重要意义。3点

(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一事物、每一过程的矛盾及其各方面都有特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既相互联结又相互区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这一基本原则的理论基础。

(3)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方面,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注意中国的特点。

12、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在认识和实践的相互关系中,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着决定作用。(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13、试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关系。★★2点(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认为人的认识是由实践到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又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无限曲折上升的过程。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群众路线的关系是:前者是后者的理论基础,后者是前者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14、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是什么?

唯心史观亦称历史唯心主义,指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社会历史观,列宁指出,唯心史观存在两个根本缺陷,第一,不懂得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第二,不懂得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就是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

15、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存在与发展中各种物质要素、物质活动和物质关系的总和。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与发展中各种意识要素、精神活动和思想关系的总和。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依赖社会存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产生和内容。第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和变化。

第三,社会存在的阶级性决定社会意识的阶级性。

(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其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具有不完全平衡性。第二,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和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具有不完全同步性。第三,每一种形式的社会意识具有自己纵向的历史继承性。

第四,不同形式的社会意识之间具有横向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第五,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16、社会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改革总体上来说对社会发展是起推动作用的,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动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改革作为社会发展中的量变,是对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响应和解放。第二,改革作为社会发展中的量变,是社会发展的必要形势。

17、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它是第一生产力。3点

第一,科学技术已经全面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之中,成为现代生产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第二,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先进的因素,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最重要的发动机和杠杆。

第三,科学技术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

18、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句话加3点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主人和创造者,在历史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第三,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1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2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2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第二、开展武装斗争。

第三、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经验总结,是战胜敌人的重要武器。

23、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总路线的内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依靠力量和发展前途,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

24、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纲领(3个,政治、经济、文化)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基本内容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基本内容是: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左右,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文化纲领。基本内容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及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其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25、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第一,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这一基本国情为中国革命能够在农村建立革命政权提供了根本条件。

第二,国民革命产生的政治影响为红色政权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是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又一客观条件。第四,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必要的主观条件。第五,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及其各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发展的前提和根本保证。

26、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面,及时总结农民的实践经验,创造出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等过渡形式,实现了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避免了在改造期间可能发生的剧烈的社会震荡和经济破坏。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27、如何正确处理统一战线中两个联盟的关系?

(1)从统一战线的组成看,包含着两个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2)放手加强工农联盟,使之成为统一战线的基础和依靠。尽可能扩大第二个联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正确发挥两个联盟之间的相互作用。

28、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内容、特点及其重要意义。

(1)内容: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概括,对于搞清楚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把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特点:把发展生产力放在社会主义本质的首要地位;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统一起来;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统一起来;把基本任务和根本目标统一起来;把发展过程和最终结果统一起来。

(3)意义:它继承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为我们既坚持公有制又完善和发展公有制指明了方向。突破了把计划经济等一些原本不属于社会主义固有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时代的要求。

2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涵。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须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30、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基本纲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培养四有公民为目标,发展大众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31、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3)在宏观调控上,国家对市场的调控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把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结合起来。

32、新型工业化道路与传统工业化道路的区别。第一,发达国家都是在工业化之后推进信息化的。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近年信息化发展很快,完全可以在工业化进程中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从而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第二,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特别是在快速发展期,大多是以消耗能源、牺牲环境为代价,负面影响很大。因此我们要注意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第三,在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过程中,机械化和自动化是主要着力点,从而导致失业问题的出现。我们需要从国情出发,关注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扩大就业。

33、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是什么?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础;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作为国家战略,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3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

(1)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民主专政作为我国的国体,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

(3)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种制度既不同于西方的两党制或多党制,也不同于一党制。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体现了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5)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35、如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第一,必须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

第二,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第三,必须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第四.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制化。

第五,必须积极稳妥的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36、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的内容。他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是个有机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灵魂,中国特色共同理想是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

37、为什么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1)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2)是夺取中国特色色会主义新胜利的必然要求。

(3)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必须有文化繁荣的积极引领,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具有国际影响力。

3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内涵: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39、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具体内容。

(1)独立自主。是指国家的主权是独立的,不允许任何的外来干涉和侵犯。坚持独立自主体现在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真正的不结盟;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2)维护和平。我国的对外政策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维护和平主要体现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通过协商对话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分歧和争端;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40、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

(1)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目标。(2)独立自主是根本原则。(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中国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4)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

41、我国维护世界和平、构建和谐世界的政策主张的内容。(1)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2)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3)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4)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42、如何正确估计中国在多极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1)中国是反对霸权主义、强取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中国永远不称霸。(2)中国是第三世界利益的捍卫者。

(3)当今世界上许多重大问题的解决离不开中国的合作与努力。

43、简述“一国两制”的含义和基本内容。

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割的组成部分,他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基本内容:(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2)实行两种制度。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港澳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

(3)保证台湾、香港、澳门的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4)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

44、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然选择。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组织以及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作风也是决定中国共产党成为领导核心的重要因素。

4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主要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价值追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价值遵循)

(二)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意义所在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2、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需要

3、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5、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需要

46、群众路线的涵义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47、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

(1)“四风”问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

(2)四种考验:执政能力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3)四大风险: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 48、18大小康社会是邓小平同志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七大主题“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十八大主题中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 高举一面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贯穿一个灵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围绕一个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把握一个关键——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

第一要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核心立场: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围绕一个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首次提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10年翻番报告还提出了“两个同步”,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充分体现了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思路

(2)强调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人民提出“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 49、18届3中全会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议中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五大体制改革要点: 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其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政治体制

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文化体制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

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社会体制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生态文明体制 50、18届4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涵义: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科学立法、

第二篇:2021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选择题(必背280)_1

2021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选择题(必背280)

篇一:2021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试题及答案

2021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40小题。

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

A.阶级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2.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适应于物质

B.意识决定物质,物质随意识的变化而变化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也决定物质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3.抽象的可能性是指()

A.永远不能实现的东西

B.实质上是一种不可能性

C.在现实中有充分根据的东西

D.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东西

4.主瞧和客瞧、熟悉和实践的统一是()

A.抽象的不变的统一

B.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尽对的永恒的统一

D.相对的暂时的统一

5.理解整个人类.发展史的钥匙是()

A.阶级斗争发展史

B.政治制度演变史

C.生产劳动发展史

D.宗教信仰变迁史

6.唯物史瞧与唯心史瞧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A.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C.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D.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7.人的本质是()

A.永恒不变的B.随主瞧意志的变化而变化的C.随.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D.随个性的变化而变化

8.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最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不容许

B.封建主义不容许

C.无产阶级不容许

D.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性、软弱性

9.在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强调了()

A.工人运动的重要性

B.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C.根据地建设的重要性

D.城市工作的重要性

10.革命统一战线的根本问题是()

A.领导权问题

B.争取多数、反对少数问题

C.政策和策略问题

D.政治纲领和战线问题

11.首次明确提出执政党建设问题的会议是()

A.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B.中共七大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中共七届三中全会

12.在党的八大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瞧点的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陈云

D.邓子恢

13.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

A.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B.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爱国统一战线

14.“.”重要思想是在()

A.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B.科学制定党的历史任务的基础上提出来的C.科学判定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D.科学判定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提出来的15.我国.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B.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生产之间的矛盾

C..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16.改革是中国的()

A.第一次革命

B.第二次革命

C.第三次革命

D.第四次革命

17.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是()

A.农业、能源和交通、教育和科学

B.第三产业

C.新兴产业

D.金融业

18.执行.主义宏瞧调控职能的是()

A..主义企业

B..主义国家的政府

C..主义经济实体

D.人民代表大会

19.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行政治理体制改革建设()

A.服务型政府

B.领导型政府

C.权威型政府

D.法制型政府

20.精神文明重在建设,指()

A.把“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B.把“培育”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C.把“建设”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D.把“实效”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根源是()

A.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B.垄断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

C.资产阶级的****主义

D..、经济全球化

22.执行“一国两制”后,.非凡行政区比其他非凡行政区享有的更非凡的权利是()

A.立法权

B.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C.行政管辖权

D.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23.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开拓创新

D.与时俱进

24.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A.相当力量红军的存在B.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国民革命的影响

25.提出.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经验是在()

A.党的十三大

B.党的十四大

C.党的十五大

D.党的十六大

26.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的是()

A.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

B.坚持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C.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D.把党建设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

27.判定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在于()

A.是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B.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C.劳动产品的分配是否公平

D.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否平等

28.作为.现象的阶级,它是一个()

A.经济范畴

B.政治范畴

C.思想范畴

D.文化范畴

29.就国家的起源来说,它是()

A.暴力征服的产物

B.人们相互订立契约的产物

C.阶级矛盾调和的产物

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30.我国执行一国两制不会改变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主义性质。共20分。首先判定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41.哲学是科学世界瞧和方法论的统一。

4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就是农民革命战争。

三、简答题:43~45小题,每小题10分。

共30分。

43.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理论。

44.简述“.”重要思想的辨证统一关系。

45.简述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区别。

四、论述题:46小题,20分。

46.为什么必须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各方面建设的首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1.C2.D3.D4.B5.C6.C7.C8.D9.B10.A11.C12.C13.C14.C

15.B16.B17.A18.B19.A20.C21.B22.D23.D24.B25.D26.D27.A28.A

29.D30.D31.C32.A33.B34.A35.C

二、辨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错误。

不能笼统地说哲学都是科学的世界瞧和方法论。

(1)从古到今,哲学流派名目繁多,形式多样,有唯物主义,也有唯心主义,有辩证法,也有形而上学。因此,对不同哲学的性质要作具体分析,不能都笼统地说成是科学的世界瞧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正确地回答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瞧和.历史瞧的统一,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哲学,因而是科学的世界瞧和方法论。

(3)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歪曲了客瞧世界的本来面貌,不是科学的世界瞧和方法论。

42.错误。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本质上是农民革命,但它并不能说就是农民革命。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农民革命战争,主要是由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决定的,农民是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村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主要战略基地。中国共产党要积蓄和锻炼力量,并避免在力量不够的时候和强大的敌人进行决定胜败的战斗,那就必须领导农民,把落后的农村建设成先进的根据地,借以在长期的战斗中争取中国革命的胜利。人民军队的产生和发展必须依靠农村、依靠农民、依靠根据地建设。中国的武装斗争正是同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土地革命相结合,发动农民支持和参加革命战争,才形成了人民战争取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的武装斗争,不是简单的农民战争,而是在无产阶级领导(经过共产党)下的人民革命斗争。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具有坚强的领导核心,不可能有正确的理论指导。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农民武装斗争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3.(1)新民主主义.不是独立的.形态,而是一个属于.主义范畴,带有过渡性质的.。

(2)它在经济上执行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包括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

篇二:2021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试题及答案

2021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40小题。

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

A.阶级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2.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适应于物质

B.意识决定物质,物质随意识的变化而变化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也决定物质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3.抽象的可能性是指()A.永远不能实现的东西

B.实质上是一种不可能性

C.在现实中有充分根据的东西

D.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东西

4.主瞧和客瞧、熟悉和实践的统一是

()

A.抽象的不变的统一

B.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尽对的永恒的统一

D.相对的暂时的统一

5.理解整个人类.发展史的钥匙是()

A.阶级斗争发展史

B.政治制度演变史

C.生产劳动发展史

D.宗教信仰变迁史

6.唯物史瞧与唯心史瞧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A.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C.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D.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7.人的本质是()

A.永恒不变的B.随主瞧意志的变化而变化的C.随.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D.随个性的变化而变化

8.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最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不容许

B.封建主义不容许

C.无产阶级不容许

D.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性、软弱性

9.在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强调了()

A.工人运动的重要性

B.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C.根据地建设的重要性

D.城市工作的重要性

10.革命统一战线的根本问题是()

A.领导权问题

B.争取多数、反对少数问题

C.政策和策略问题

D.政治纲领和战线问题

11.首次明确提出执政党建设问题的会议是()

A.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B.中共七大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中共七届三中全会

12.在党的八大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瞧点的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陈云

D.邓子恢

13.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

A.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B.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爱国统一战线

14.“.”重要思想是在()

A.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B.科学制定党的历史任务的基础上提出来的C.科学判定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D.科学判定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提出来的15.我国.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B.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生产之间的矛盾

C..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16.改革是中国的()

A.第一次革命

B.第二次革命

C.第三次革命

D.第四次革命

17.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是()

A.农业、能源和交通、教育和科学

B.第三产业

C.新兴产业

D.金融业

18.执行.主义宏瞧调控职能的是()

A..主义企业

B..主义国家的政府

C..主义经济实体

D.人民代表大会

19.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行政治理体制改革建设()

A.服务型政府

B.领导型政府

C.权威型政

D.法制型政府

20.精神文明重在建设,指()

A.把“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B.把“培育”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C.把“建设”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D.把“实效”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根源是()

A.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B.垄断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

C.资产阶级的****主义

D..、经济全球化

22.执行“一国两制”后,.非凡行政区比其他非凡行政区享有的更非凡的权利是()

A.立法权

B.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C.行政管辖权

D.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23.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开拓创新

D.与时俱进

24.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A.相当力量红军的存在B.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国民革命的影响

25.提出.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经验是在()

A.党的十三大

B.党的十四大

C.党的十五大

D.党的十六大

26.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的是()

A.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

B.坚持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C.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D.把党建设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

27.判定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在于()

A.是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B.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C.劳动产品的分配是否公平

D.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否平等

28.作为.现象的阶级,它是一个()

A.经济范畴

B.政治范畴

C.思想范畴

D.文化范畴

29.就国家的起源来说,它是()

A.暴力征服的产物

B.人们相互订立契约的产物

C.阶级矛盾调和的产物

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30.我国执行一国两制不会改变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主义性质。共20分。首先判定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41.哲学是科学世界瞧和方法论的统一。

4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就是农民革命战争。

三、简答题:43~45小题,每小题10分。

共30分。

43.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理论。

44.简述“.”重要思想的辨证统一关系。

45.简述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区别。

四、论述题:46小题,20分。

46.为什么必须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各方面建设的首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1.C

2.D

D

.B

5.C

6.C

7.C

8.D

9.B

10.A

11.C

12.C

13.C

14.C

15.B

16.B

17.A

18.B

19.A

20.C

21.B

22.D

23.D

24.B

25.D

26.D

27.A

28.A

29.D

30.D

31.C

32.A

33.B

34.A

35.C

二、辨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错误。

不能笼统地说哲学都是科学的世界瞧和方法论。

(1)从古到今,哲学流派名目繁多,形式多样,有唯物主义,也有唯心主义,有辩证法,也有形而上学。因此,对不同哲学的性质要作具体分析,不能都笼统地说成是科学的世界瞧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正确地回答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瞧和.历史瞧的统一,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哲学,因而是科学的世界瞧和方法论。

(3)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歪曲了客瞧世界的本来面貌,不是科学的世界瞧和方法论。

42.错误。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本质上是农民革命,但它并不能说就是农民革命。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农民革命战争,主要是由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决定的,农民是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村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主要战略基地。中国共产党要积蓄和锻炼力量,并避免在力量不够的时候和强大的敌人进行决定胜败的战斗,那就必须领导农民,把落后的农村建设成先进的根据地,借以在长期的战斗中争取中国革命的胜利。人民军队的产生和发展必须依靠农村、依靠农民、依靠根据地建设。中国的武装斗争正是同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土地革命相结合,发动农民支持和参加革命战争,才形成了人民战争取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的武装斗争,不是简单的农民战争,而是在无产阶级领导(经过共产党)下的人民革命斗争。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具有坚强的领导核心,不可能有正确的理论指导。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农民武装斗争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3.(1)新民主主义.不是独立的.形态,而是一个属于.主义范畴,带有过渡性质的.。

(2)它在经济上执行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包括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

篇三:云南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选择题(必背280)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选择题必瞧280题汇总

选择题(单选)

1.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2.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瞧实在性。这里的客瞧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在实际工作中,要注重把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要害在于:把握事物的度。

5.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6.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性的客瞧物质活动。

7.尽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2种不同属性。

8.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的首要的是:生产实践活动。

9.人类.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0.英雄史瞧的理论出发点是:.意识决定.存在。

11.自由王国实际指的是:共产主义.。

12.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代表著作是:《中国.各阶段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及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二次革命论”是由谁提出来的:陈独秀。

15.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16.全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

17.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会议是:.一大

18.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成立的地点是:江西瑞金

19.中共八大指出,.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0.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

21.毛泽东正式向全党全国提出探索中国.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论十大关系》

22.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瞧点是: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的瞧点

23.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

24.把“.”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十六大

25.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主义,.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定:体现了.主义本质的要求

26.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要害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27.构建.主义和谐.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的:.基础

28.执行.主义宏瞧调控职能的是:.主义国家的政府

29.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30.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1.健全.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2..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集体主义

33.邓小平提出的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核心是:发展

34.“一国两制”构想的起初提出,是为了解决:.问题

35.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回宿是: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36.世界瞧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瞧法和根本瞧点

37.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瞧的错误是:不懂得个性和共性的辨证关系

38.只承认尽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形而上学不变论

39.事物发展的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

40.一个熟悉是否具有真理性,要害在于:是否符合客瞧事物的规律性

41.感觉、知觉和表象,78.生产关系范畴所反映的是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物质经济关系

79.判定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瞧: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80.人类.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基本矛盾运动

81.实现人的价值的根本途径在于:在.实践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82.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在:五四运动中

83.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

84.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体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85.标志中国革命由国民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的会议是:遵义会议

86.毛泽东在《中国.各阶段的分析》一文中所说的中产阶级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

87.新民主主义.属于:.主义范畴

88.统一战线的根本问题是:领导权问题

89.解放战争期间,揭开战略决战序幕的是:济南战争

90.毛泽东明确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任务的会议是:六届六中全会

91.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主义革命转变的标志是:过渡期间总路线的提出

92.毛泽东把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提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加以论述的文章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93.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是:改革开放和.主义现代化建设

94.“.”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定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95..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决定的中心任务是:经济建设

96.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我国长期处于.主义初级阶段

97.我国.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回宿点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98.我国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基本依据是: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

99..主义初级阶段都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00.个体劳动者的主要收进属于:劳动收进

101.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为主的股份合作制经济的性质属于:集体经济

102..主义民主政治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103.中国特色.主义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104.“一国两制”构想,在实践中首先运用于解决:.问题

105.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是因为: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基本的主力军

106.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实践性

107.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

108.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瞧前提是:对客瞧规律的正确反映

109.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形式或状态

110.唯物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是以唯物主义为基础的,后者是以唯心主义为基础的111.熟悉论上两条根本对立的熟悉路线是: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

112.唯心史瞧的根本缺陷是:不懂得.存在决定.意识,不懂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13.与剩余价值理论一起并称为马克思一生两大贡献的是:唯物史瞧

114.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是:加速.发展的历史进程

115.下列不正确的是:无产阶级领袖是历史的主人

116.人的本质:是随.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117.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得到真正的传播是在:十月革命

118.中国共产党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七大

119.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

120.毛泽东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总政策的著作是:《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121.从1927年11月到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之前,中国共产党在政权问题上的基本主张是建立:工农民主政权

122.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12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是:新三民主义

124..统治区第二条战线斗争的先锋和主体是:学生运动

125.标志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反动政权覆灭的历史事件是:解放南京

126.党在过渡期间总路线中提出的过渡期间是指从:新民主主义向.主义的过渡

127.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我国发展科学、艺术的基本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喊

128.从1978年至1982年是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129..重要思想的实质核心是:保持党的先进性

130.三个有利于标准有明确的针对性,是针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姓“资”姓“社”问题

131..主义国家的改革性质是:.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32.我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是:梯次推进

133..主义市场体系应该是: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134.国家对.成员的基本生活给予物质保证的.安全制度是:.保障制度

135.政治体制是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实施形式

136..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137.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138.按照三个世界的理论,中国属于:第三世界

139.系统阐述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的纲领性文件是: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

140.新期间爱国统一战线是建立在:.主义和爱国主义基础上

141.哲学与世界瞧的关系是: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瞧

142.意识能动作用最重要的表现是: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瞧世界

143.意识是客瞧存在的主瞧映像是指:意识的内容是客瞧的,形式是主瞧的144.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4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和发展的瞧点

146.列宁说“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和“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147..意识相对独立性突出的表现是:.意识对.存在有反作用

148.人民群众的主体是: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在内的劳动群众

149.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根据: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

150.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封建.和资本主义.,从奴隶.直接进进.主义.,说明:.发展的具体道路具有多样性

151.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应依据他:对.的贡献

152.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是在:土地革命战争前的中期

153.20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辛亥革命

154.毛泽东在哪次会议上对新民主主义五种经济成分作了具体分析: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55.新民主主义文化同旧民主主义文化相区别的主要标志是:是否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

156.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157.“一切反对派都是纸老虎”的闻名论断反映的战略战术思想是: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158.针对抗战胜利后国际国内复杂的形势,中共.制定的基本方针是: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

159.为加强中国共产党对工农红军的领导,明确提出“支部建在连上”是在:三湾改编

160.1950年6月,.人民政府颁布的土地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61.党的过渡期间总路线所指的过渡期间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主义改造完成162.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处理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关系的方针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163.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上1987年当的十三大是邓小平理论:形成轮廓

164.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是:中国和其他国家.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

165..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当代世界的新变化

166.邓小平指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要害是:要靠自己发展

167..主义国家的改革,其性质是:.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68.我国.主义经济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169.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170.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71..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172.精神文明重在建设,指:把“建设”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73.中国特色.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在全.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174.在.问题上,我们的立场是: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175.新期间爱国统一战线的性质是:.主义性质的176.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最主要区别是:创立了唯物辩证的.历史瞧

177.哲学上的二元论是:唯心主义的一种形式

178.“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形象和经验来塑造鬼神的”,这个论断的哲学依据是:各种意识形式都是物质的反映

《2021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选择题(必背280)》

第三篇:2011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英语必背

2011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英语》必背词组复习汇总

at a loss 困惑不解,茫然不知所措

at all(用于否定句)丝毫(不),一点(不)

at all costs 不惜任何代价,无论如何

at all events 不管怎样,无论如何

at any rate 无论如何,至少

at best 充其量,至多

at ease 舒适(地),安逸(地)

at first 最初,起初

at hand近在手边,在附近

at large 详尽的,普遍的;未被获取的 at last 终于,最后

at least 至少

at most 至多,不超过

at no time 从不,决不

at once 马上,立刻;同时,一起

at present 目前,现在

at the cost/expense of 以……为代价

at the end 最终,终了时

at the moment 此刻,目前

at the same tine 同时;然而,不过

at the sight of 一看见……就

laugh at 因……而发笑;嘲笑

look at 看着;看待

by

by accident 偶然

by all means 尽一切办法,务必

by and by 不久,迟早

by chance 偶然,碰巧

by far ……得多;最多

by means of 用,凭借

by mistake 错误地,无意中(做错了某事)

by no means 决不,绝没有

by oneself 单独地,独自地

by the way 顺便地,附带说说

by way of 经过,经由;通过……的方法

learn by heart 记住,背诵

little by little 一点一点地,逐渐地

side by side 肩并肩地,一起

for

for ever 永远

for example 例如

for good 永久地

for instance 例如

for the sake of 为了……的利益

for the time being 暂时,眼下

account for 说明(原因等)

allow for 考虑到,顾及

as for/to 至于,关于

ask for 请求,要求

but for 倘没有,要不是

call for要求;需要;邀请

care for 照顾,照料,喜欢

except for 除了……外

go in for 从事于;酷爱;追求

head for 朝……方向走去

in return(for)作为(对……的)回报,交换

long for 渴望

look for 寻找,寻求;指望,期待

make for 走向,向……前进;导致,促成 make up for 补偿,弥补

pay for 付款;偿还

send for 派人去请;召唤;索取

stand for 是……的缩写,代表,意味着;主张,支持

take…for 认为……是,把……看成是

take for granted 认为……理所当然;(因视作当然而)对……不予以重视

wait for 等候,等待

watch out for 密切注意;戒备,提防

from

apart from 除……之外(别无);除……之外(尚有)

aside from除……之外(尚有)

far from 远离,远非

from time to time 不时,有时

learn from 学习,向……学习

result from 是(由)……造成 tell…from 辨别,分辨

in

in a hurry 急于,匆忙

in a sence 在某种意义上

in a way 在某种程度上,从某一点来看

in a word 简而言之,一句话

in addition to 除……之外(还)

in advance 预先,事先 in all 总共,共计

in any case 无论如何,不管怎样

in brief 简单地说

in case 假使,以防万一

in case of 假如,如果发生;防备

in charge of 负责,主管

in common 共有的,共用的 in detail 详细地

in effect 实际上,事实上

in fact 事实上,其实

in favour of 支持,赞成 in front of 在……前面

in general 一般来说,大体上

in half 分成两半

in honour of 向……表示敬意;为纪念,为庆祝

in no case 无论如何不,决不

in no time 立即,马上

in no way 决不

in order 按顺序;整齐

in order to 为了(做某事)

in other words 换句话说,也就是说

in part 部分地

in particular 特别,尤其

in person 亲自

in proportion to 与……成比例

in public 公开地,当众地

in regard to 关于

in relation to 有关,涉及

in short 简言之,总之

in sight 看得见,在视线之内;在望

in spite of 不管,不顾

in the course of 在……期间,在……过程中

in the end 最后,终于

in the face of 在……前面;不管,即使

in the future 在将来

in(the)light of 鉴于,由于

in the way 挡道,妨碍某人

in time 及时;最后,终于

in touch 联系,接触

in turn 依次地,轮流的;转而,反过来

in vain 徒劳,白费力

instead of 替代,而不是

bear…in mind 记住(某事)

break in 破门(窗)而入;打断,插嘴

check in 办理登记手续,报到

cut in 打断,插嘴;(汽车)超车抢档

draw in(火车、汽车等)进站

drop in 顺便(非正式)访问

fall in love with 爱上某人

fill in/out 填写

get in 进入,参加;收(获),收回;插入(话)

hand in 提交;递上

keep in mind 记住

give in 屈服,让步

have in mind 记在心里;考虑到,想到

lie in 在于

once in a while 偶尔

persist in 坚持

play a part(in)(在……中)扮演角色;(在……中)起作用

pull in(车)进站;(船)到岸

result in 引起,导致;理解

take in 欺骗;领会,理解

take part in 参加,参与

turn in 上床睡觉;交还,上交

on

on a small/large scale 小(大)规模地

on account of 由于,因为

on average平均;通畅,普通

on behalf of 代表,为了

on board 在船(或车、飞机等)上

on business 因事,因公

on duty 值班,当班

on earth 究竟,到底

on foot 步行

on guard 站岗,警戒

on one's own 独立地,靠自己地 on purpose 故意地,有目的地

on sale 出售;廉价出售

on second thoughts 经重新考虑,继而一想

on the contrary 正相反

on the one hand 一方面

on the other hand 另一方面

on the spot 在现场,当场

on the whole 总的来说,大体上

on time 准时

and so on 等等

call on 访问,拜访;呼吁,号召

carry on 继续

come on(表示劝说、鼓励等)来吧,走吧;开始

count on 依靠,指望

get on 骑上(马、自行车等),登上(车、船、飞机等);有进展

get on with 与……友好相处;继续干

go on 继续下去,进行

hang on 抓紧不放;坚持下去;(电话不挂)等一会儿

hold on 握住不放;坚持;(打电话用语)等一会儿

keep an eye on 留意,照看

keep on 继续进行,反复地做

live on 靠……生活;以……为食

look down on/upon 蔑视,看不起

look on 旁观;观看

pass on 把……传给别人

put on 穿上;上演

switch off/on(用开关)关掉/开启

take on 承担,从事;呈现(面貌)

touch on 谈及,提及

try on 试穿

turn on 开,旋开(电灯等)

wait on 服侍(某人)

off

off duty 下班

break off 中断,中止

call off 取消

carry off 拿走,夺去

cut off 切掉;切断;阻隔

get off(从……)下来。逃脱惩罚

give off 发出或放出(光、热、气味等)

let off 排放;放(炮),开(枪)

pay off 还清(债款);取得成功

put off 推迟,拖延

see……off 为某人送行

set off 出发,起程;激起,引起

show off 炫耀;卖弄

take off 脱下(衣帽等);起飞

turn off 关(水源等);拐弯

over

all over 到处,遍及;全部结束

get over 克服(困难等);从(疾病、失望、震惊等)中恢复过来

go over 检查;复习

hand over 交出,移交

have an advantage over 胜于,优于

look over 仔细检查,细看;察看,巡视

over and over 一再地,再三地

run over(跑)过去;撞倒;溢出

take over 接受,接管;借用,承袭

think over 仔细考虑

turn over 仔细考虑

out

out of 在……外;离开……,缺乏

out of breath 喘不过气来

out of control 失去控制

out of date 过时的,不用的 out of order 出障碍;秩序混乱

out of place 不再适当的位置;不相称的,格格不入的 out of practice 久不练习,荒疏

out of sight 看不见,在视野之外

out of the question 毫无可能

out of question(现在少用)无疑地

break out(战争等)爆发;使逃脱,使逃走

bring out 使……显示出来;出版

carry out 执行,贯彻;进行(到底)

check out 结帐后离开,办妥手续离开

come out 出版,发表;显现,出现;结果是

cut out 删掉,割去

drop out 退学,退出

fall out 脱落;争吵,闹翻

figure out 计算出;估计

find out 查明;找到;发现

give out 分发;发出(气味等)

go out 熄灭;外出

hand out 分发,散发

die out 消失,灭绝

lay out 布置,安排,设计;摆出,展开

leave out 忽略,遗漏;省略

let out 放掉(水等),发出 look out 留神,注意

make out 写出,开列;看出,辨认出

pick out 选出;辨认出,分辨出

point out 指出,指明

pull out 拔出,抽出;(车、船等)驶出

put out 熄灭;关(灯);公布,出版

run out(of)用完,耗尽

set out 动身,起程;开始

stand out 引人注目;杰出,出色

try out 试用,试验

turn out 关掉(收音机等);生产,制造;驱逐;结果是

wear out 穿破,用坏;(使)疲乏,(使)耗尽

wipe out 彻底摧毁,消灭

work out 算出;想出,制定出

up

up to(数量上)多达;(时间上)直到;取决于

uo to date 现代化的,切合目前状况的 back up 支持;倒退

be made up of 由……组成,由……构成 break up 打碎;终止,结束

bring up 教育,培养

build up 建立;增强,增进

call up 打电话,召集

catch up with 赶上

cheer up 高兴起来,振作起来

clear up 清理;使变清洁;放晴

come up 出现,走上前来

come up with 追上,赶上;提出

draw up 起草,制订

dress up 穿上盛装,精心打扮

end up 结束,告终

face up to 大胆面对

get up 起床;起立

give up 放弃;投降

go up 上升,(物价等)上涨

grow up 成熟;成年;发展

hang up 把……挂起来;挂断(电话)

hold up 举起;耽搁,延迟

hurry up(使)赶快,匆匆完成 keep up with 跟上,不落后

line up 排队,使排成一行

live up to 无愧于;做到;符合 look up 向上看;(在字典中)查出

make up 组成,构成;编造,虚伪;化妆

make up one's mind 下定决心,打定主意

mix up 搅和;混淆

pick up 捡起;(车等)中途搭人;学会

put up 举起;建造;张贴

put up with 忍受,容忍(讨厌的人)

ring up 打电话

set up 创立,建立,为……作好准备;暑期,建造

show up 来到,露面

stand up 起立;(论点、论据等)站得住脚

sum up 总结,概括

take up 开始从事;占去占据

turn up 出现,来到;开大,调大

use up 用完,耗尽

warm up(使)暖起来;(使)变热

wash up 洗餐具;洗手洗脸

with

with regard to 关于,至于

with respect to 关于,至于

deal with 兑付,处理;论述,涉及

do away with 废除,去掉

have nothing to do with 和……毫无关系

have(sonething)to do with 和……(有点)关系

第四篇:2018年(专升本)成考政治必背知识点

2018年成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专升本)

1.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2.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

5.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6.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7.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2种不同属性。

8.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的首要的是:生产实践活动。

9.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0.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11.自由王国实际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

12.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代表著作是:《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及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二次革命论”是由谁提出来的:陈独秀。

15.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6.全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

17.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会议是:国民党一大

18.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点是:江西瑞金

19.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0.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

21.毛泽东正式向全党全国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论十大关系》

22.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的观点

23.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

24.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十六大

25.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26.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2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的:社会基础

28.执行社会主义宏观调控职能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

29.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30.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1.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集体主义

33.邓小平提出的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核心是:发展

34.“一国两制”构想的起初提出,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

35.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36.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37.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不懂得个性和共性的辨证关系

38.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形而上学不变论

39.事物发展的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

40.一个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性 41.感觉、知觉和表象,这是: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42.不属于生产力实体性要素的是:科学技术

43.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群众这一范畴是指:推动社会进步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

4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45.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指: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46.社会进步的含义指: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

47.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的不平等条约是:辛丑条约

48.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最迫切的任务是: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49.“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内容是:土地革命

50.在革命统一战线的两个联盟中,基本的主要的联盟是:工农联盟

51.毛泽东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根据是:认清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

52.我党提出把工作重点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的会议是:七届二中全会

53.新民主主义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54.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选举谁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

55.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指出我国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56.我党对待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采取的政策分别是:没收和平赎买

57.“一五”计划确定的优先发展的重点是:重工业

58.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要求是:时代主题的转换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兴起

59.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始终做到:三个代表

60.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61.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改革

62.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63.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中心环节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64.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指: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及其运动方式

65.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被确立下来是在:党的“十五大”

6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取决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67.坚持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放在首位的应该是: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

68.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其显著特点是: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 69.台湾问题的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70.党的建设的基本问题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

7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72.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73.作为哲学范畴的物质是指:作为物质普遍属性的客观实在性

74.人工智能的出现和发展证明了:物质是意识产生的基础

75.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76.认识的本质在于:能动反映

77.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者,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犯了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78.生产关系范畴所反映的是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物质经济关系

79.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80.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81.实现人的价值的根本途径在于:在社会实践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82.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在:五四运动中

83.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

84.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体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85.标志中国革命由国民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的会议是:遵义会议

86.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一文中所说的中产阶级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

87.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范畴

88.统一战线的根本问题是:领导权问题

89.解放战争时期,揭开战略决战序幕的是:济南战役

90.毛泽东明确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任务的会议是:六届六中全会

91.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标志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92.毛泽东把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提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加以论述的文章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93.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实践基础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9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9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决定的中心任务是:经济建设

96.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97.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98.我国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基本依据是: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

9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00.个体劳动者的主要收入属于:劳动收入 101.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为主的股份合作制经济的性质属于:集体经济

10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10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

104.“一国两制”构想,在实践中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

105.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是因为: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基本的主力军

106.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实践性

107.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

108.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109.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形式或状态

110.唯物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是以唯物主义为基础的,后者是以唯心主义为基础的

111.认识论上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

112.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是:不懂得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懂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13.与剩余价值理论一起并称为马克思一生两大贡献的是:唯物史观

114.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是:加速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115.下列不正确的是:无产阶级领袖是历史的主人

116.人的本质:是随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

117.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得到真正的传播是在:十月革命

118.中国共产党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七大

119.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

120.毛泽东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总政策的著作是:《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21.从1927年11月到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之前,中国共产党在政权问题上的基本主张是建立:工农民主政权

122.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12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是:新三民主义

124.国民党统治区第二条战线斗争的先锋和主体是:学生运动

125.标志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反动政权覆灭的历史事件是:解放南京

126.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的过渡时期是指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27.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我国发展科学、艺术的基本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28.从1978年至1982年是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 12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质核心是:保持党的先进性

130.三个有利于标准有明确的针对性,是针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姓“资”姓“社”问题

131.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32.我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是:梯次推进

133.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应该是: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134.国家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给予物质保证的社会安全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

135.政治体制是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实施形式

13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137.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138.按照三个世界的理论,中国属于:第三世界

139.系统阐述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的纲领性文件是: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

140.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基础上

14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是: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142.意识能动作用最重要的表现是: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14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是指: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144.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4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146.列宁说“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和“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147.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突出的表现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148.人民群众的主体是: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在内的劳动群众

149.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根据: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

150.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从奴隶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说明:社会发展的具体道路具有多样性

151.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应依据他:对社会的贡献

152.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是在:土地革命战争前的中期

153.20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辛亥革命

154.毛泽东在哪次会议上对新民主主义五种经济成分作了具体分析: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55.新民主主义文化同旧民主主义文化相区别的主要标志是:是否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

156.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157.“一切反对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反映的战略战术思想是: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158.针对抗战胜利后国际国内复杂的形势,中共中央制定的基本方针是: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

159.为加强中国共产党对工农红军的领导,明确提出“支部建在连上”是在:三湾改编

160.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土地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61.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所指的过渡时期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162.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处理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关系的方针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163.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上1987年当的十三大是邓小平理论:形成轮廓

164.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是:中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

16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当代世界的新变化

166.邓小平指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发展

167.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其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68.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169.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170.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71.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172.精神文明重在建设,指:把“建设”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7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174.在台湾问题上,我们的立场是: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175.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性质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176.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最主要区别是:创立了唯物辩证的社会历史观

177.哲学上的二元论是:唯心主义的一种形式

178.“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形象和经验来塑造鬼神的”,这个论断的哲学依据是:各种意识形式都是物质的反映

179.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它要求人们用整体的观点去认识事务。

180.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是:绝对和相对的关系221.人的价值是贡献与满足的统一,这是指: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222.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约80年间中国人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科学革命理论的指导

223.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是:南昌起义

224.中国共产党人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文献是:《反对本本主义》

225.大革命失败后建立的南京国民党政权的性质是:城市合办和乡村豪绅阶级政权

226.国民党反动政权存在的基础是:官僚垄断资本主义

227.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也是其区别于旧军队的根本标志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28.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思想的大会是:中共四大

229.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30.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在当时的战略和策略是:不要四面出击

231.1953年至1956年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232.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讲话中,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233.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关系是:继承和发展关系

234.坚持与时俱进,最重要的是:要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富于创造性

235.建国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结底,就在于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3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237.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是指:地区经济梯次推进

238.党的“十五大”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指: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3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40.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41.我国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242.现价段,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43.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繁荣和发展

244.“一国两制”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45.我国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是:民族团结和合作

246.辩证法所要回答的问题是:世界的状况是怎样的问题

247.把物质说成一种或者几种可直接感知的有形实体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248.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必然导致: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249.事物的肯定方面是指:事物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250.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内容活跃易变,形式相对稳定

251.理性认识的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

252.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合 253.上层建筑的两个方面组成部分是: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254.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在:促进或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5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它所遵循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256.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上升过程

257.近代中国之所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根本原因在于:帝国主义的入侵

258.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在以下哪篇文章中首次公开使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将革命进行到底》

259.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无产阶级领导

260.“工农武装割据”就是: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的紧密结合

6、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亦称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第一、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认识离不开客体,人的认识根本上是由客体决定的。

第二、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能动的,认识也离不开主体,人的认识要受到主体的生理状况和精神状况的制约。

7、简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第一、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第二、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第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原理在社会历史领域表现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性即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

首先,社会意识的产生、变化与发展都根源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其次,社会意识的内容无论其具体形式和水平如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再次,社会意识的阶级属性是对社会存在的中阶级关系的反映。

8、怎样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第一、相对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尽管有其特殊性,但它们本质上都是客观的物质体系。

第二、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界的发展相似,都是由其内部固有的矛盾推动,存在一个辩证发展的客观规律。

第三、对人类社会同样可以用自然科学的分析方法精确地进行考察和研究

最后、社会发展与自然界发展同是客观发展过程,但也有区别。特殊形式,作为主体的人的实践性和自觉创造性。社会历史的自然历史过程和人的自觉活动相统一的过程。

9、社会进步的科学内涵。

社会进步是指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合乎规律的前进性、上升性运动,包括社会形态的更替,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进步和发展。之所以是对社会发展的总概括,是因为社会进步是指:

第一、是一个有方向的概念

第二、是一个整体概念

10、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第一、人的本质不是先天的、天赋的,而是在后天社会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

第二、既然人的本质在其实质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人的社会关系又是发展变化的,因此也就不存在什么永恒不变的一般的人的本质。

第三、由于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人们的社会关系不同,本质也就不同。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人的社会关系中,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为我们正确地认识人的本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11、人们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在历史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

首先,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其次,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再次,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是创造社会历史的决定力量,但是,创造历史的活动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进行的。首先,受到现实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状况的制约

其次,创造历史活动的性质、内容和发展方向受此一时代的生产方式的制约。再次,自觉程度不同,特别是科学文化水平不同,制约着历史的创造。

12、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

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谬误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歪曲反映

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真理和谬误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

另一方面,相互依存,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特定条件和范围;发展的;全面的

谬误也是具体的有特定的条件和范围的;失败是成功之母;更加深刻的认识真理,自觉地完善和发展真理

总之,在人类认识的过程中,真理与谬误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这是人类认识发展,当然也是真理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

13、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的内容。

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包括: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把群众观点贯彻到具体工作中去,就形成了群众路线。

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领导方法,它的主要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事物发展的动力,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同一性的作用:

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是事物保持相对稳定性,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

第二、矛盾双方互相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第三、矛盾的同一性规定了事物向着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

斗争性的作用:

第一、在事物量变过程中,斗争推动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发生变化,为质变做准备。

第二、在事物质变过程中,斗争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促成矛盾的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

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运动发展。

15、何谓辩证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有何区别。

第一、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即它通过事物的内在矛盾运动而自己否定自己,并通过自我否定而实现自我更新、自我发展。

第二、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

第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的统一,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是杨弃。

形而上学否定观与辩证否定观是根本对立的。首先,它否认事物内部的矛盾及其变化,认为否定不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而是外力强加给事物的,是主观任意的否定;其次,形而上学否定观把否定看作是发展和联系的中断,是绝对的否定,是对原有事物的彻底抛弃,简单的消灭;再次,否定观否认客观事物自身是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因而孤立地、绝对地看待肯定和否定。

16、国体和政体的含义和两者的关系。

国家的类型亦称国体,指的是国家的阶级内容,即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国家的形式亦称为政体,指的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统治。

国体与政体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为国体服务,使国体得以实现。

17、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首先,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和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其次,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

再次,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自己的历史继承性。

还有,各种形式的社会意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

18、述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应该遵循的重要原则。

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必须遵循一下原则

(1)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离开了四项基本原则,政治体制改革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

(2)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要根据我国自己的实践、自己的情况来决定改革的内容和步骤。

(3)必须分步骤、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

19、为什么说反对****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

(1)****从本质上说是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和社会主义制度,是同任何****现象根本不相容的。

(2)****现象是侵入党和国家机关健康肌体的病毒,如果我们掉以轻心,任其泛滥,就会葬送党,葬送人民的政权,葬送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3)****现象的滋生蔓延严重影响党群关系,干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20、简述社会主义本质中生产力目标和价值目标的关系。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在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中,生产力目标与价值目标二者是互为条件的。

(1)生产力目标是价值目标实现的物质基础。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只是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 削阶级,消除了产生两极分化的根源,但要消灭贫穷、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发展生产力。人们只能在生产力所决定的允许的范围内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可见,发展生产力是实现价值目 标的物质基础。

(2)价值目标又是生产力目标的条件。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要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但是我们只能走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因为这是社会主义本质所决定的,不坚持社会主义,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生产力既得不到解放,也得不到发展。

21、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的主要原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动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由我国的社会经济条件决定的:

(1)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结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同时并存的分配结构。

(2)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也决定了分配形式的多样化。由于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承包经营等实现形式。必然产生按劳分配以外的各种分配收入。(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各种生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管理)都要有相应的市场评价,这些生产要素的所有者都应得到相应的收入。

此外,市场经济中还需要有风险收入、以及通过社会保障获得的收入等等。总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是多种所有制经济、经营方式、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2、为什么说农业是根本,必须大力发展农业?

邓小平认为,农业是根本。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把农业放在首要地位,大力发展农业。这是因为:

首先,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它的基础作用主要表现在: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产品是轻工业的重要原料、重要的出口商品;农村又是工业品的主要市场;农业的发展能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发展提供劳动力等。

其次,在现实生活中,我国绝大多数人口在农村,农业生产的发展直接关系广大农民生活的提高;直接关系到本世纪末能否达到小康水平;农产品又是城乡人民的生活必需品,所以又直接关系到城乡人民生活的提高,物价稳定,社会安定。

最后,我国农业生产相对落后,已成为国民经济最薄弱的环节,它已很难支撑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快速发展。因而,农业生产的发展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现代化建设、社会稳定的基础,并最终决定着国民经济其他各部门的发展规模和速度,是能否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

23、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主要任务是什么?

(1)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的目标有三条:第一,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第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第三,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

(2)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近期的具体目标,就是要增强党与行政机构以及整个国家领导机关的活力;就是要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就是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和各行各业以及基层的积极性,从而在政治上创造出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

(3)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里,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行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

24、简述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第一、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除了因为这一理论依据和所坚持的世界观、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而且表现在它坚持的基本原则,它强调的基本理论,都源于马克思主义。

第二、邓小平理论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不仅是继承和坚持,更重要的是发展和创新。

何以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

第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第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

第三、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

第四、总起来说,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25、简述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论述。

第一、把发展生产力放在社会主义本质的首要地位

邓小平反复强调,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发展生产力。

第二、把发展生产力和解放生产力统一起来。

邓小平认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这是对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只有发展生产力,而没有也不需要解放生产力的传统观念的一个重大突破。

第三、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起来。

邓小平既强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又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并使二者成为不可分割、有机联系的整体。

第四、把基本任务和根本目标统一起来。

只有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

第五、把发展过程同最终结果统一了起来。

社会主义是一个过程,社会主义的本质也有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把发展过程与最终结果有机地统一了起来。

26、简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在提出 “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 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阐述社会 主义本质的同时,反复地强调社会主义的最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并且提出了下列一些重 要思想。

(1)大力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是实现********的物质基础

马克思主义 的唯物史观认为,物质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最终决定力量和最根本的推动力。马克思最注 重发展生产力。只有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才能实现********。

(2)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不断发展生产力,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 生产率,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3)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只有创造出比资本 主义更高的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从根本上得到巩固。

(4)当前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 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从根本 上说,只能靠不断发展生产力。为此,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 和围绕这个中心。

27、如何正确理解“三个有利于的”的判断标准?

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讲话中提出了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三个有利于”为标准。

①“三个有利于”标准使实践标准具体化。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什么是当务之急的实践却是个不容易把握的问题。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就是坚持了实践标准并使之具体化,有很强的针对性。

②“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现实意义。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一些旧的观念时时干扰我们的工作和认识,如对姓“社”姓“资”的争论。“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现实、具体而又符合时代特征的标准,具有现实针对性。

③“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而“三个有利于”的头一条就是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而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也就是提高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实力。而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既符合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也有助于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综上所述,“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是一个以生产力标准为基础的包括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在内的社会主义价值判断系统。

28、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论断包括两层基本涵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这是对我国现有社会制度基本性质的总概括和总规定。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这是对我们现有社会发展水平的总认识和总判断。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其特定的质的规定性,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29、为什么说改革是我国的第二次革命?

第一、改革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解放生产力。

第二、对原有体制进行根本形的变革。

第三、改革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

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这个转变的深刻性和广泛形,从由此而引起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的深刻性和广泛性等方面来说,改革是中国又一场革命。

30、简述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及如何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

党的基本路线或总路线是党在一定历史时期制定的行动纲领,是总揽全局的根本知道方针,是党制定各项具体方针的一句,是全党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的基础。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如何坚持这个基本路线不动摇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始终如一地搞好经济建设,决不受任何干扰。

31、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发展社会生产力,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

第二、要用相当长的时期来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第三、当前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也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历史更长的时期。

32、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一、它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关系学说的重大发展

第二、它是对当代世界社会经济发展和趋势的崭新概括

第三、它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刻总结。

它理论内涵是

第一、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第一位的作用。

第二、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着第一位的作用

第三、现代科学使管理日趋现代化、科学化

第四、高科技在只是经济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第五篇:2018年成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专升本)

2018年成考政治必背知識點複習提綱(專升本)

1.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の對象是:關於自然、社會、思維發展の一般規律。

2.對待馬克思主義の科學態度是:堅持和發展。

3.物質の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這裏の客觀實在是指:不以人の意志為轉移。

4.在實際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過或不及,其關鍵在於:把握事物の度。

5.矛盾の基本屬性是:鬥爭性和同一性。

6.實踐の科學含義是:人們能動地改造和探索現實世界の一切社會性の客觀物質活動。

7.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の關系是:真理の2種不同屬性。

8.人民群眾創造曆史の活動最基本の首要の是:生產實踐活動。

9.人類社會變化、發展の決定性因素是:物質資料の生產方式。

10.英雄史觀の理論出發點是: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

11.自由王國實際指の是:共產主義社會。

12.標志著毛澤東思想萌芽の代表著作是:《中國社會各階段の分析》和《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

13.我國人民民主專政政權の組織形式及政體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14.“二次革命論”是由誰提出來の:陳獨秀。

15.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中國社會の性質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6.全國第一塊農村根據地是:井岡山根據地

17.標志第一次國共合作の統一戰線正式形成の會議是:國民黨一大

18.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の地點是:江西瑞金

19.中共八大指出,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後黨の中心任務是: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後の農業國變為先進の工業國。

20.新民主主義經濟の領導力量是:國營經濟

21.毛澤東正式向全黨全國提出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の文章是:《論十大關系》

22.1974年2月,毛澤東在會見贊比亞總統卡翁達時提出の重要觀點是:關於三個世界の劃分の觀點

23.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の第二次曆史性飛躍の理論成果是:鄧小平理論

24.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確立為中國共產黨の指導思想,是在:黨の十六大

25.鄧小平指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要消滅貧窮”。這個判斷:體現了社會主義本質の要求

26.堅持黨の基本路線不動搖,關鍵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

27.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鞏固執政黨地位の:社會基礎

28.執行社會主義宏觀調控職能の是:社會主義國家の政府

29.在我國現階段の所有制結構中,國有經濟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這主要體現在:對國民經濟發展の控制力上

30.我國現階段の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の重要組成部分。

31.健全社會主義法制の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32.社會主義道德建設の原則是:集體主義

33.鄧小平提出の和平與發展兩大時代主題の核心是:發展

34.“一國兩制”構想の起初提出,是為了解決:臺灣問題

35.我國解決民族問題の根本出發點和歸宿是:各民族の共同繁榮

36.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の總の看法和根本觀點

37.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物質觀の錯誤是:不懂得個性和共性の辨證關系

38.只承認絕對運動,否認相對靜止,會導致:形而上學不變論

39.事物發展の必然性產生於:事物內部の根本矛盾

40.一個認識是否具有真理性,關鍵在於:是否符合客觀事物の規律性 41.感覺、知覺和表象,這是:感性認識の三種形式

42.不屬於生產力實體性要素の是:科學技術

43.曆史唯物主義の人民群眾這一範疇是指:推動社會進步の絕大多數社會成員の總和

44.生產力與生產關系の關系是:內容和形式の關系

45.在自由和必然の關系問題上,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自由是指:對必然の認識和對客觀世界の改造

46.社會進步の含義指:社會由低級向高級の發展

47.標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基本形成の不平等條約是:辛醜條約

48.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華民族最迫切の任務是:進行反帝反封建の民主革命,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

49.“工農武裝割據”の基本內容是:土地革命

50.在革命統一戰線の兩個聯盟中,基本の主要の聯盟是:工農聯盟

51.毛澤東指出,解決中國一切革命問題の最基本の根據是:認清中國社會の特殊國情

52.我黨提出把工作重點由農村轉移到城市の會議是:七屆二中全會

53.新民主主義の前途是:社會主義

54.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會議選舉誰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

55.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指出我國工人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の矛盾屬於:人民內部矛盾

56.我黨對待官僚資本和民族資本采取の政策分別是:沒收和平贖買

57.“一五”計劃確定の優先發展の重點是:重工業

58.鄧小平理論形成の時代要求是:時代主題の轉換和新技術革命浪潮の興起

59.我們黨の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始終做到:三個代表

60.社會主義の根本原則和發展目標是: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61.社會主義社會發展の直接動力是:改革

62.黨の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の奮鬥目標

63.當前經濟體制改革の重點和中心環節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

64.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是指:社會主義生產關系の具體形式及其運動方式

65.依法治國,作為黨領導人治理國家の基本方略,被確立下來是在:黨の“十五大”

66.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の性質和方向取決於: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

67.堅持我國獨立自主の和平外交政策,放在首位の應該是:國家主權和國家利益

68.進入20世紀90年代,我國對外開放發展到一個新階段,其顯著特點是:多層次、寬領域、全方位開放の格局初步形成

69.臺灣問題の本質是:中國の內政問題

70.黨の建設の基本問題是:建設一個什麼樣の黨和怎樣建設黨

71.哲學の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の關系問題

72.唯心主義の基本形式是: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

73.作為哲學範疇の物質是指:作為物質普遍屬性の客觀實在性

74.人工智能の出現和發展證明了:物質是意識產生の基礎

75.量變是指事物:數量の增減和場所の變更

76.認識の本質在於:能動反映

77.實際工作中の教條主義者,割裂了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の辯證關系,犯了類似:唯理論の錯誤。

78.生產關系範疇所反映の是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物質經濟關系

79.判斷一種生產關系是否先進の根本標志是看:促進還是阻礙生產力の發展

80.人類社會發展の根本動力是:社會基本矛盾運動

81.實現人の價值の根本途徑在於:在社會實踐中貢獻自己の力量

82.中國工人階級以獨立の姿態登上政治舞臺是在:五四運動中

83.中國革命鬥爭の主要形式是:武裝鬥爭

84.新民主主義國家の政體是:民主集中制の人民代表大會制

85.標志中國革命由國民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戰爭興起の曆史性轉變の會議是:遵義會議

86.毛澤東在《中國社會各階段の分析》一文中所說の中產階級主要是指:民族資產階級

87.新民主主義社會屬於:社會主義範疇

88.統一戰線の根本問題是:領導權問題

89.解放戰爭時期,揭開戰略決戰序幕の是:濟南戰役

90.毛澤東明確提出“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任務の會議是:六屆六中全會

91.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の標志是:過渡時期總路線の提出

92.毛澤東把重工業、輕工業和農業の發展關系問題提到中國工業化道路の高度加以論述の文章是:《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の問題》

93.鄧小平理論形成の社會實踐基礎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94.“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學判斷黨の曆史方位の基礎上”提出來の

95.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矛盾決定の中心任務是:經濟建設

96.我們黨制定路線、方針、政策の根本出發點是:我國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97.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發展戰略の出發點和歸宿點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98.我國制定三步走發展戰略の基本依據是:我國初級階段の國情

99.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都基本經濟制度是: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100.個體勞動者の主要收入屬於:勞動收入 101.以勞動者の勞動聯合和資本聯合為主の股份合作制經濟の性質屬於:集體經濟

102.社會主義民主政治の組織原則是:民主集中制

10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其主要內容來說: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一致の

104.“一國兩制”構想,在實踐中首先運用於解決:香港問題

105.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階級是因為:工人階級是先進生產力の代表,是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最基本の主力軍

106.馬克思主義哲學區別於其他一切舊哲學の最主要、最顯著の特征是:實踐性

107.哲學上の兩大基本派別是指:唯物主義哲學和唯心主義哲學

108.正確發揮意識能動作用の客觀前提是:對客觀規律の正確反映

109.質量互變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變化の基本形式或狀態

110.唯物辯證法與黑格爾辯證法の本質區別在於:前者是以唯物主義為基礎の,後者是以唯心主義為基礎の

111.認識論上兩條根本對立の認識路線是:反映論和先驗論の對立

112.唯心史觀の根本缺陷是:不懂得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不懂得人民群眾是曆史の創造者

113.與剩餘價值理論一起並稱為馬克思一生兩大貢獻の是:唯物史觀

114.傑出人物の曆史作用是:加速社會發展の曆史進程

115.下列不正確の是:無產階級領袖是曆史の主人

116.人の本質:是隨社會關系の變化而變化の

117.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開始得到真正の傳播是在:十月革命

118.中國共產黨把毛澤東思想確定為自己の指導思想是在:中共七大

119.新民主主義經濟の領導力量是:國營經濟

120.毛澤東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和總政策の著作是:《晉綏幹部會議上の講話》121.從1927年11月到1935年12月瓦窯堡會議之前,中國共產黨在政權問題上の基本主張是建立:工農民主政權

122.中國革命の特點和優點是:武裝の革命反對武裝の反革命

123.第一次國共合作の基礎是:新三民主義

124.國民黨統治區第二條戰線鬥爭の先鋒和主體是:學生運動

125.標志中國曆史上最後一個反動政權覆滅の曆史事件是:解放南京

126.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中提出の過渡時期是指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の過渡

127.1956年4月,毛澤東提出我國發展科學、藝術の基本方針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128.從1978年至1982年是鄧小平理論:初步形成 129.三個代表重要思想の實質核心是:保持黨の先進性

130.三個有利於標准有明確の針對性,是針對:改革過程中出現の姓“資”姓“社”問題

131.社會主義國家の改革性質是:社會主義制度の自我完善和發展

132.我國促進區域經濟發展の戰略構想是:梯次推進

133.社會主義市場體系應該是:統

一、開放、競爭、有序の市場體系

134.國家對社會成員の基本生活給予物質保證の社會安全制度是:社會保障制度

135.政治體制是政治制度の:具體表現形式和實施形式

136.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以“集體主義”為原則

137.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の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國

138.按照三個世界の理論,中國屬於:第三世界

139.系統闡述中國共產黨對臺政策の綱領性文件是:江澤民提出の八項主張

140.新時期愛國統一戰線是建立在:社會主義和愛國主義基礎上

141.哲學與世界觀の關系是: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の世界觀

142.意識能動作用最重要の表現是:通過指導實踐改造客觀世界

143.意識是客觀存在の主觀映像是指:意識の內容是客觀の,形式是主觀の

144.對立統一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の:源泉和動力

145.唯物辯證法の總特征是:聯系和發展の觀點

146.列寧說“從物到感覺和思想”和“從思想和感覺到物”,是:唯物論和唯心論の對立

147.社會意識相對獨立性突出の表現是: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有反作用

148.人民群眾の主體是:包括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在內の勞動群眾

149.我國進行政治體制改革是根據:上層建築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發展狀況の規律

150.我國の一些少數民族地區跨越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從奴隸社會直接進入社會主義社會,說明:社會發展の具體道路具有多樣性

151.衡量一個人の價值應依據他:對社會の貢獻

152.毛澤東思想の初步形成是在:土地革命戰爭前の中期

153.20世紀中國曆史上第一次曆史性巨變是:辛亥革命

154.毛澤東在哪次會議上對新民主主義五種經濟成分作了具體分析:中共七屆二中全會

155.新民主主義文化同舊民主主義文化相區別の主要標志是:是否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指導

156.中國紅色政權存在和發展の最根本の原因是:中國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

157.“一切反對派都是紙老虎”の著名論斷反映の戰略戰術思想是: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

158.針對抗戰勝利後國際國內複雜の形勢,中共中央制定の基本方針是:爭取和平民主,反對內戰獨裁

159.為加強中國共產黨對工農紅軍の領導,明確提出“支部建在連上”是在:三灣改編

160.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頒布の土地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161.黨の過渡時期總路線所指の過渡時期是: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完成

162.毛澤東在《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の問題》中,提出處理國家、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關系の方針是:統籌兼顧、適當安排

163.從1982年黨の十二大上1987年當の十三大是鄧小平理論:形成輪廓

164.鄧小平理論形成の曆史條件是:中國和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經驗教訓

165.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形成の時代背景是:當代世界の新變化

166.鄧小平指出,中國解決所有問題の關鍵是:要靠自己發展

167.社會主義國家の改革,其性質是:社會主義制度の自我完善和發展

168.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發展必須始終堅持:以經濟效益為中心

169.正確處理公平與效率關系の原則是:效率優先,兼顧公平

170.我國國有企業改革の方向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171.社會主義民主の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

172.精神文明重在建設,指:把“建設”作為工作の出發點和落腳點

17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の根本是:在全社會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174.在臺灣問題上,我們の立場是:爭取和平統一,但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

175.新時期愛國統一戰線の性質是:社會主義性質の

176.馬克思主義哲學與舊哲學の最主要區別是:創立了唯物辯證の社會曆史觀

177.哲學上の二元論是:唯心主義の一種形式

178.“人們總是按照自己の形象和經驗來塑造鬼神の”,這個論斷の哲學依據是:各種意識形式都是物質の反映

179.聯系の客觀普遍性原理の方法論意義在於:它要求人們用整體の觀點去認識事務。

180.矛盾の鬥爭性和同一性の關系是:絕對和相對の關系221.人の價值是貢獻與滿足の統一,這是指: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の統一

222.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約80年間中國人民革命運動失敗の根本原因是:缺乏先進階級の科學革命理論の指導

223.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和創建人民軍隊の開端是:南昌起義

224.中國共產黨人第一篇反對教條主義の重要文獻是:《反對本本主義》

225.大革命失敗後建立の南京國民黨政權の性質是:城市合辦和鄉村豪紳階級政權

226.國民黨反動政權存在の基礎是:官僚壟斷資本主義

227.人民軍隊の唯一宗旨,也是其區別於舊軍隊の根本標志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228.提出無產階級領導權和工農聯盟思想の大會是:中共四大

229.中國共產黨の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230.毛澤東在中共七屆三中全會上の講話中指出,黨在當時の戰略和策略是:不要四面出擊

231.1953年至1956年國內の主要矛盾是:工人階級同資產階級の矛盾、社會主義道路和資本主義道路の矛盾

232.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講話中,提出中國社會主義建設の基本方針是:把國內外一切積極因素調動起來,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

233.鄧小平理論和毛澤東思想之間の關系是:繼承和發展關系

234.堅持與時俱進,最重要の是:要使黨の全部理論和工作富於創造性

235.建國以來我們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所經曆の曲折和失誤,歸根結底,就在於沒有完全搞清楚: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236.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の時間跨度是指: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基本實現

237.地區經濟協調發展是指:地區經濟梯次推進

238.黨の“十五大”提出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の基本經濟制度是指: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239.社會主義初級階段の分配制度是: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

240.我國經濟體制改革の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41.我國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

242.現價段,中國各族人民の共同理想是:建設有中國特色の社會主義,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の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243.中國外交政策の基本目標是: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人類共同繁榮和發展

244.“一國兩制”の前提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245.我國各族人民の最高利益是:民族團結和合作

246.辯證法所要回答の問題是:世界の狀況是怎樣の問題

247.把物質說成一種或者幾種可直接感知の有形實體是: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物質觀

248.設想沒有運動の物質必然導致: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249.事物の肯定方面是指:事物維持其存在の方面

250.在內容和形式の矛盾運動中:內容活躍易變,形式相對穩定

251.理性認識の特點是:間接性和抽象性

252.經濟基礎是指一定社會中:占統治地位の生產關系各方面の總合 253.上層建築の兩個方面組成部分是:政治上層建築和思想上層建築

254.生產關系對生產力の反作用表現在:促進或阻礙生產力の發展

255.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の基本經濟制度,它所遵循の曆史唯物主義原理是: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の原理

256.人類社會曆史發展の總趨勢是:由低級到高級の前進上升過程

257.近代中國之所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其根本原因在於:帝國主義の入侵

258.1948年12月30日,毛澤東在以下哪篇文章中首次公開使用“人民民主專政”の概念:《將革命進行到底》

259.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の核心是:無產階級領導

260.“工農武裝割據”就是:武裝鬥爭、土地革命、根據地建設三者の緊密結合

6、為什麼說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是能動の、革命の反映論?

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亦稱能動の革命の反映論

第一、認識是主體對客體の反映,認識離不開客體,人の認識根本上是由客體決定の。

第二、主體對客體の反映是能動の,認識也離不開主體,人の認識要受到主體の生理狀況和精神狀況の制約。

7、簡述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の關系。

第一、社會存在是社會生活の物質方面

第二、社會意識是社會生活の精神方面

第三、馬克思主義哲學關於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於物質の原理在社會曆史領域表現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反作用於社會存在。

社會存在對社會意識の決定性即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の依賴性

首先,社會意識の產生、變化與發展都根源於社會存在の發展變化。其次,社會意識の內容無論其具體形式和水平如何,都是對社會存在の反映。再次,社會意識の階級屬性是對社會存在の中階級關系の反映。

8、怎樣理解人類社會の發展是自然曆史過程?

人類社會の發展是一個自然曆史過程

第一、相對於自然界,人類社會盡管有其特殊性,但它們本質上都是客觀の物質體系。

第二、人類社會の發展與自然界の發展相似,都是由其內部固有の矛盾推動,存在一個辯證發展の客觀規律。

第三、對人類社會同樣可以用自然科學の分析方法精確地進行考察和研究

最後、社會發展與自然界發展同是客觀發展過程,但也有區別。特殊形式,作為主體の人の實踐性和自覺創造性。社會曆史の自然曆史過程和人の自覺活動相統一の過程。

9、社會進步の科學內涵。

社會進步是指社會從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複雜の合乎規律の前進性、上升性運動,包括社會形態の更替,社會經濟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の進步和發展。之所以是對社會發展の總概括,是因為社會進步是指:

第一、是一個有方向の概念

第二、是一個整體概念

10、人の本質是社會關系の總和。

第一、人の本質不是先天の、天賦の,而是在後天社會活動和社會實踐中形成の。

第二、既然人の本質在其實質上是一切社會關系の總和,而人の社會關系又是發展變化の,因此也就不存在什麼永恒不變の一般の人の本質。

第三、由於人の本質是由社會關系決定の,人們の社會關系不同,本質也就不同。

總之,馬克思主義哲學從人の社會關系中,科學地揭示了人の本質,為我們正確地認識人の本質提供了科學の理論指導。

11、人們群眾是曆史の創造者。

在曆史發展中起著決定作用

首先,是社會存在和發展の物質財富の創造者

其次,社會精神財富の創造者

再次,是社會變革の決定力量。

是創造社會曆史の決定力量,但是,創造曆史の活動是在一定曆史條件下進行の。首先,受到現實の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狀況の制約

其次,創造曆史活動の性質、內容和發展方向受此一時代の生產方式の制約。再次,自覺程度不同,特別是科學文化水平不同,制約著曆史の創造。

12、真理和謬誤の辯證關系。

真理是客觀事物及其規律在人の意識中の正確反映

謬誤是客觀事物及其規律在人の意識中の歪曲反映

存在著既對立又統一の辯證關系

一方面,真理和謬誤是相互區別、相互對立の。

另一方面,相互依存,在特定の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の。特定條件和範圍;發展の;全面の

謬誤也是具體の有特定の條件和範圍の;失敗是成功之母;更加深刻の認識真理,自覺地完善和發展真理

總之,在人類認識の過程中,真理與謬誤總是相比較而存在,相鬥爭而發展の,這是人類認識發展,當然也是真理發展の一條基本規律。

13、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の內容。

群眾觀點是無產階級政黨の根本觀點,包括:相信人民群眾自己解放自己の觀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の觀點,向人民群眾負責の觀點,向人民群眾學習の觀點。把群眾觀點貫徹到具體工作中去,就形成了群眾路線。

路線是無產階級政黨の根本政治路線、組織路線和領導方法,它の主要內容:一切為了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14、矛盾是事物發展の動力。

事物發展の動力,在於事物內部の矛盾性,同一性和鬥爭性在事物發展中の作用

同一性の作用:

第一、矛盾雙方相互依存,是事物保持相對穩定性,為事物の存在和發展提供必要の前提。

第二、矛盾雙方互相吸取有利於自身の因素而得到發展。

第三、矛盾の同一性規定了事物向著對立面轉化の基本趨勢。

鬥爭性の作用:

第一、在事物量變過程中,鬥爭推動矛盾雙方の力量對比和相互關系發生變化,為質變做准備。

第二、在事物質變過程中,鬥爭突破事物存在の限度,促成矛盾の轉化,實現事物の質變。

矛盾著の對立面又統

一、又鬥爭,由此推動事物運動發展。

15、何謂辯證の否定觀,與形而上學の否定觀有何區別。

第一、辯證の否定是事物の自我否定。即它通過事物の內在矛盾運動而自己否定自己,並通過自我否定而實現自我更新、自我發展。

第二、辯證の否定是事物發展和聯系の環節。

第三、辯證の否定是事物發展環節和聯系環節の統一,是新事物對舊事物の既克服又保留,是楊棄。

形而上學否定觀與辯證否定觀是根本對立の。首先,它否認事物內部の矛盾及其變化,認為否定不是事物の自我否定,而是外力強加給事物の,是主觀任意の否定;其次,形而上學否定觀把否定看作是發展和聯系の中斷,是絕對の否定,是對原有事物の徹底拋棄,簡單の消滅;再次,否定觀否認客觀事物自身是肯定和否定の對立統一,因而孤立地、絕對地看待肯定和否定。

16、國體和政體の含義和兩者の關系。

國家の類型亦稱國體,指の是國家の階級內容,即社會各階級在國家中の地位。

國家の形式亦稱為政體,指の是國家政權の組織形式和管理形式,即統治階級采取何種方式來實現自己の統治。

國體與政體是內容與形式の關系,國體決定政體,政體為國體服務,使國體得以實現。

17、社會意識相對獨立性の表現。

首先,社會意識の發展變化和社會存在の發展變化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其次,社會意識の發展水平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

再次,社會意識の發展具有自己の曆史繼承性。

還有,各種形式の社會意識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

最後,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巨大の反作用,這是社會意識相對獨立性最突出の表現。

18、述我國政治體制改革應該遵循の重要原則。

政治體制改革是一項長期の艱巨任務,必須遵循一下原則

(1)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離開了四項基本原則,政治體制改革就會偏離正確の方向。

(2)必須從中國の實際出發。要根據我國自己の實踐、自己の情況來決定改革の內容和步驟。

(3)必須分步驟、有領導、有秩序地進行。

19、為什麼說反對****是關系黨和國家生死存亡の嚴重政治鬥爭?

(1)****從本質上說是剝削制度、剝削階級の產物,******和社會主義制度,是同任何****現象根本不相容の。

(2)****現象是侵入黨和國家機關健康肌體の病毒,如果我們掉以輕心,任其泛濫,就會葬送黨,葬送人民の政權,葬送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

(3)****現象の滋生蔓延嚴重影響黨群關系,幹擾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の順利進行。

20、簡述社會主義本質中生產力目標和價值目標の關系。

社會主義の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在鄧小平關於社會主義本質の科學論斷中,生產力目標與價值目標二者是互為條件の。

(1)生產力目標是價值目標實現の物質基礎。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只是消滅了剝削制度和剝 削階級,消除了產生兩極分化の根源,但要消滅貧窮、實現共同富裕,必須發展生產力。人們只能在生產力所決定の允許の範圍內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可見,發展生產力是實現價值目 標の物質基礎。

(2)價值目標又是生產力目標の條件。社會主義の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尤其要集中力量進行經濟建設;但是我們只能走共同富裕の發展道路。因為這是社會主義本質所決定の,不堅持社會主義,走共同富裕の道路,生產力既得不到解放,也得不到發展。

21、簡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分配制度の主要原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以按勞動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の分配制度。這是由我國の社會經濟條件決定の:

(1)生產方式決定分配方式,生產資料所有制決定分配結構。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長期共同發展の所有制結構,決定了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同時並存の分配結構。

(2)公有制實現形式の多樣化也決定了分配形式の多樣化。由於實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承包經營等實現形式。必然產生按勞分配以外の各種分配收入。(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の內在要求。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必須遵循市場經濟の規律,各種生產要素(勞動、土地、資本、管理)都要有相應の市場評價,這些生產要素の所有者都應得到相應の收入。

此外,市場經濟中還需要有風險收入、以及通過社會保障獲得の收入等等。總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多種分配方式の存在,是多種所有制經濟、經營方式、市場經濟運行の內在機制等諸多因素綜合作用の結果。

22、為什麼說農業是根本,必須大力發展農業?

鄧小平認為,農業是根本。我國國民經濟の發展,必須把農業放在首要地位,大力發展農業。這是因為:

首先,農業是國民經濟の基礎。它の基礎作用主要表現在:農業是人類の衣食之源,生存之本;農產品是輕工業の重要原料、重要の出口商品;農村又是工業品の主要市場;農業の發展能為國民經濟其他部門發展提供勞動力等。

其次,在現實生活中,我國絕大多數人口在農村,農業生產の發展直接關系廣大農民生活の提高;直接關系到本世紀末能否達到小康水平;農產品又是城鄉人民の生活必需品,所以又直接關系到城鄉人民生活の提高,物價穩定,社會安定。

最後,我國農業生產相對落後,已成為國民經濟最薄弱の環節,它已很難支撐國民經濟其他部門の快速發展。因而,農業生產の發展是我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現代化建設、社會穩定の基礎,並最終決定著國民經濟其他各部門の發展規模和速度,是能否實現現代化戰略目標の關鍵。

23、我國政治體制改革の總目標和具體目標、主要任務是什麼?

(1)我國政治體制改革の總の目標有三條:第一,鞏固社會主義制度;第二,發展社會主義社會の生產力;第三,發揚社會主義民主,調動廣大人民の積極性。

(2)我國政治體制改革の近期の具體目標,就是要增強黨與行政機構以及整個國家領導機關の活力;就是要克服官僚主義,提高工作效率;就是要充分調動人民群眾和各行各業以及基層の積極性,從而在政治上創造出比資本主義國家の民主更高更切實の民主。

(3)在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裏,我國政治體制改革の主要任務是:發展民主,加強法制,實行政企分開,精簡機構,完善民主監督制度,維護安定團結。

24、簡述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の馬克思主義。

第一、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除了因為這一理論依據和所堅持の世界觀、方法論是馬克思主義の,而且表現在它堅持の基本原則,它強調の基本理論,都源於馬克思主義。

第二、鄧小平理論是發展了の馬克思主義。鄧小平理論對馬克思主義不僅是繼承和堅持,更重要の是發展和創新。

何以能夠成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の新階段,是因為

第一、鄧小平理論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在新の實踐基礎上繼承前人又突破陳規,開拓了馬克思主義の新境界。

第二、鄧小平理論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の基本成果。

第三、鄧小平理論堅持用馬克思主義の寬廣眼界觀察世界。

第四、總起來說,鄧小平理論形成了新の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の科學體系。

25、簡述鄧小平關於“社會主義本質”理論の論述。

第一、把發展生產力放在社會主義本質の首要地位

鄧小平反複強調,馬克思主義最注重發展生產力,馬克思主義の基本原則就是發展生產力。

第二、把發展生產力和解放生產力統一起來。

鄧小平認為,“革命是解放生產力,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這是對認為社會主義社會只有發展生產力,而沒有也不需要解放生產力の傳統觀念の一個重大突破。

第三、把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統一起來。

鄧小平既強調“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又強調“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並使二者成為不可分割、有機聯系の整體。

第四、把基本任務和根本目標統一起來。

只有把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同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結合起來,才能達到最終實現共同富裕の目の。

第五、把發展過程同最終結果統一了起來。

社會主義是一個過程,社會主義の本質也有一個逐步實現の過程。社會主義本質の概括把發展過程與最終結果有機地統一了起來。

26、簡述社會主義の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

鄧小平在提出 “ 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 這個首要の基本理論問題,闡述社會 主義本質の同時,反複地強調社會主義の最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並且提出了下列一些重 要思想。

(1)大力發展生產力是馬克思主義の一個基本思想,是實現********の物質基礎

馬克思主義 の唯物史觀認為,物質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發展最終決定力量和最根本の推動力。馬克思最注 重發展生產力。只有生產力高度發展,社會財富極大豐富,才能實現********。

(2)發展生產力,是社會主義本質の內在要求

不斷發展生產力,創造比資本主義更高の勞動 生產率,是社會主義發展の必然要求,也是實現共同富裕の物質基礎。

(3)發展生產力,是顯示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和鞏固社會主義制度の需要

只有創造出比資本 主義更高の社會生產力,社會主義制度才能從根本上得到鞏固。

(4)當前發展生產力是解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矛盾の根本手段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の主要 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の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の社會生產之間の矛盾。解決這一矛盾,從根本 上說,只能靠不斷發展生產力。為此,必須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各項工作都要服從 和圍繞這個中心。

27、如何正確理解“三個有利於の”の判斷標准?

鄧小平在1992年南方講話中提出了判斷改革和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要以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の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の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の生活水平の“三個有利於”為標准。

①“三個有利於”標准使實踐標准具體化。馬克思主義の認識論認為,實踐是檢驗真理の唯一標准。但什麼是當務之急の實踐卻是個不容易把握の問題。鄧小平提出の“三個有利於”標准就是堅持了實踐標准並使之具體化,有很強の針對性。

②“三個有利於”標准の現實意義。在改革開放過程中,一些舊の觀念時時幹擾我們の工作和認識,如對姓“社”姓“資”の爭論。“三個有利於”標准是現實、具體而又符合時代特征の標准,具有現實針對性。

③“三個有利於”の判斷標准,反映了社會主義の本質規定。社會主義の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實現共同富裕。而“三個有利於”の頭一條就是是否有利於發展生產力。而有利於提高綜合國力,也就是提高社會主義國家の經濟發展水平,增強社會主義國家の實力。而有利於人民生活水平の提高,既符合社會主義生產の目の,也有助於解決社會主義社會の主要矛盾。

綜上所述,“三個有利於”判斷標准是一個以生產力標准為基礎の包括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在內の社會主義價值判斷系統。

28、簡述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の含義。

我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論斷包括兩層基本涵義:

第一、我國社會已經是社會主義社會,這是對我國現有社會制度基本性質の總概括和總規定。

第二、我國の社會主義社會還處在初級階段,這是對我們現有社會發展水平の總認識和總判斷。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有其特定の質の規定性,它不是泛指任何國家進入社會主義都會經曆の起始階段,而是特指我國在生產力落後、商品經濟不發達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必然要經曆の特定階段。

29、為什麼說改革是我國の第二次革命?

第一、改革也是為了掃除發展生產力の障礙,解放生產力。

第二、對原有體制進行根本形の變革。

第三、改革引起了經濟生活、社會生活、思想觀念等一系列重大變化。

從解放生產力、掃除發展生產力の障礙,從政策の重新選擇、體制の重新構建這個轉變の深刻性和廣泛形,從由此而引起の社會生活和人們觀念の深刻性和廣泛性等方面來說,改革是中國又一場革命。

30、簡述初級階段の基本路線以及如何堅持基本路線不動搖。

黨の基本路線或總路線是黨在一定曆史時期制定の行動綱領,是總攬全局の根本知道方針,是黨制定各項具體方針の一句,是全黨統一思想、統一行動の基礎。

“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の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鬥。”

如何堅持這個基本路線不動搖

堅持黨の基本路線不動搖關鍵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離開了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就有喪失物質基礎の危險。其他一切任務都要服從這個中心,始終如一地搞好經濟建設,決不受任何幹擾。

31、我國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の原因是什麼?

第一、要用相當長の時間發展社會生產力,去實現別の許多國家在資本主義條件實現の工業化和經濟の社會化、市場化和現代化,建立社會主義の物質技術基礎。

第二、要用相當長の時期來完善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築。

第三、當前の時代特點和國際環境,也使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需要曆史更長の時期。

32、如何理解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第一、它是對馬克思主義關於生產力和科學技術關系學說の重大發展

第二、它是對當代世界社會經濟發展和趨勢の嶄新概括

第三、它是對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の深刻總結。

它理論內涵是

第一、科學技術對經濟發展起第一位の作用。

第二、科學技術在生產力諸要素中起著第一位の作用

第三、現代科學使管理日趨現代化、科學化

第四、高科技在只是經濟中の作用日益重要。

下载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必背知识点2016(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必背知识点2016(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三政治必背知识点汇总

    初三政治必背知识点汇总 第一课 1、社会生活变化主要包括:物质生活变化、文化生活变化、政治生活变化。 2、五个文明建设:① 物质文明建设 ②精神文明建设 ③政治文明建设④生......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复习知识点(五篇)

    知识是认知经验的概括,技能是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心理水平的概括;②知识、技能的掌握并不必然导致能力的发展,知识技能的掌握只有达到熟练程度,通过广泛迁移,才能促进能力的发......

    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知识点归类

    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知识点归类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2. 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3. 物质的唯一......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考试必看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2. 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3. 物质的唯一......

    2018成人高考政治专升本

    一、选择题 1.哲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一般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原则是理论和实践统一 3.把思维归结为只是人脑的生理过程,这种观点是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4.意识的能动......

    2013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英语》作文必背句型

    2013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英语》作文必背句型 一、~ the + ~ est +名词+(that)+主词+ have ever + seen(known/heard/had/read,etc)~ the most +形容词+名词+(that)+主词+ have......

    2011年成人高考(专升本)高等数学必背资料一

    (一)函数 1、知识范围 函数的概念 函数的定义、函数的表示法、分段函数、隐函数 函数的性质 单调性、奇偶性、有界性、周期性 反函数 反函数的定义、反函数的图像......

    初一政治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范文模版]

    我相信,人类发现的知识只会流向需要它的人,从某种方面说,人只是知识的载体,知识是一种既能生产,又能消费的特殊能量。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一政治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希望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