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管理技巧
小学生管理技巧
本人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每接手一个新班级使都要迅速地在班级学生中建立威信,只有有了威信,学生才能佩服你,与你愉快地合作、学习,成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的。
一、及时、全面地建立一个有效的班委。
通过观察、了解、民主评选的途径。让他们各负其责,同时放权给他们,为同学们服务,为班主任服务。成为管理班级的主力军。班主任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
二、建立一个切合实际的班级目标。
三、以己之长立“威”。
威是威信,是一个班主任的灵魂。让学生从内心产生敬佩,不是靠体罚呵斥。我是语文教师,通过上课师生的互动,增进感情,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快乐,又获得知识。在活动中体会到老师的伟大,从而都对你产生敬佩。只要有了威信,才能管理好班级、学生。
四、以身作则、身先士卒。
班级卫生的保持是一个令人头痛的事,我对学生提出了随时发现随时捡的要求,我每到教室首先巡视教室,谁身边有垃圾我就过去捡起来,凝视他一下然后默默地放进垃圾桶,一个星期后,教室随时干干净净。
五、以柔克刚、善于表扬。批评抓住重点。
对于一些个性强成绩差的学生,训斥、批评作 用不大,要转变战术,以柔克刚,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表扬,多激励,以长补于违反了原则性的错误的学生,一挖到底,严厉批评,找出错误的根源,令其改正。让其心服口服。.六、师生互动、共同学习。
经常利用自习课与学生共同学习。与学生比赛谁能先记住单词,先会背诵古诗,并且经常提问学生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这样我带的班级各活动都名列前茅。七、一视同仁,不偏不正。
八、真心、耐心、信心,铸就和谐师生情
以上几点与 大家共勉正。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第二篇:小学生课堂管理技巧
小学生课堂管理技巧
一年级---五年级,相对近距离地对学生施加影响。使学生产生纪律需求。一般来说,中小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除了内部动机外,表扬、奖励等外在因素也是影响学生行为的重要原因,了解和利用学生的外在需求,并使学生产生纪律需求是进行纪律管理的有效手段,如:“这么多同学举手,老师现在要请一个刚才认真听其他同学发言的小朋友回答。”“谁更遵守纪律,我就请谁来回答问题。”……值得注意的是,管理纪律的课堂评价用语一定要针对学生的行为,不能针对学生的人格侮辱学生。一般而言,如果学生的行为有利于学习,是你期望的,你就给予肯定,而且必须明确那一类行为是你肯定的;相反,如果学生的行为是不利于学习,不是你期望的,就应该给予批评,但批评也一定要指向具体的行为。小学低年级的学生都不到十岁,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自制力的训练、自觉纪律意识的培养,应贯穿于整个小学低段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承担各门课程的老师应相互配合,愉快而艺术地导引,多采用正面要求。
1.正面要求,明确方向老师应为每一位学生讲清楚学校课堂纪律的内涵:它包括“讲文明、懂礼貌、不打架斗殴、不影响他人学习,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课、认真听取并尊重他人的课堂发言、积极而主动地思考问题,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有疑而问”等。老师要目的地训练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要求他们做守纪的乖孩子,教给他们自我评价的方法。
2.自我评价,树立榜样,渗透自觉纪律意识心理学家认为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人对己的自主评价,几乎完全以教师的评价为转移。所以教师应在每堂课结束时做一次总结,坚持公平公正原则,注意对孩子们的日常行为和每个学生的自觉纪律表现作出呈阶段性的范例性极强的评价,并树立遵守课堂纪律的榜样。教育教学实践经验证明:启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教学环节,或者借助文本内涵营造的让儿童喜闻乐见的氛围,有利于延长有意注意时间,并增强有意注意意识,强化儿童的自觉纪律行为。总之,在小学课堂纪律问题上,我们一方面要培养他们正确的纪律观,同时要提高课堂教学对他们的吸引力,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上去,才能标本兼治。小学教师一定要避免两种极端的纪律观。一种是独裁的观点,另一种是放任主义观点。小学教师应把课堂纪律当作重要问题来研究,以能创建更加有利于我们教学的课堂环境。招数:控制自己的情绪,把握课前五分钟。让教师感到头疼的是,乱班的学生在上课铃响后,坐不下来,坐下后也是叽叽喳喳,安静不下来,把老师不当回事。教师在制止学生无效的情况下,终于爆发了,大发雷霆。学生看似老实了,可教师带着情绪上课,教学效果就谈不上了。我认为课前五分钟非常关键,主要是教师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先不说话,环顾四周。如无效果,再抓典型,“张三,你快点说,我等着上课呢”,“李四,这么高兴,有什么喜事给大伙讲讲,让大家一起分享”。此时点名要比大声制止效果好。如果以上办法对你的学生无效,那你就说:“现在把书合住,提问上节课的内容。”你会看到他们一个个老老实实地坐好了,因为没有一个孩子对老师的提问有把握,尤其是调皮的孩子,你只用提醒一些学生不要偷看课本就可以了。
现象:学生上课发呆、走神,玩东西或做小动作,大声争论等。招数:以幽默和机智化解矛盾。在这样的班上,有一些不良习惯的学生不足为怪,我一般以幽默化解。如学生发呆,我用方言高调说:“有些娃年龄大了,想法多了,不好管了。”也不点名,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哪有学生还敢发呆。有学生上课和别的学生争论起来,我走过去,很夸张地拍拍肩膀:“不要激动!不要激动!”他会在其他学生的笑声中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有学生玩硬币,我很夸张地把硬币装在自己的口袋里,说:“下次你玩点大的,那个红颜色的(100元)我最喜欢了(用两个指头比划)。”学生哈哈大笑,为老师和学生都留了台阶。当然,别忘了把硬币还给学生。
现象:课堂乱哄哄,教师无处下手,或学生上课不配合,不思考。招数:不留空闲时间,让他们总处于紧张的思考状态。学生乱,更多的是没有事做,要让学生忙起来,不仅能维持课堂秩序,而且能提高教学质量。我常用的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策略,课前提问复习旧知识,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交流总结,做练习回答问题,总是让学生处在紧张的不断思考回答问题的状态。每节课安排的阅读也让学生逐渐学会静心阅读,培养了自学能力。这样的教学策略,学生因为怕回答不了问题难堪,不敢捣乱,想捣乱,也没有空闲时间。最“狠”的一招是让学生阅读后上讲台讲课,那一个个老实得大气都不敢出。
现象:学生屡教不改,对批评和惩罚不屑一顾。
招数:奖惩以理服人,让学生心服口服,一个乱班,对教师的批评、惩罚、奖励不屑一顾,从心理角度分析,是因为学生在学习上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就想在其他方面有一席之地。我一般用眼睛暗示违纪学生,或走到座位旁轻轻拍他肩膀。如还不改,让其写自我心理分析书(规定字数),写心理分析书对学生来说是一件头疼的事,表现好一点时,马上减字,如还不收敛,随即加字。当学生看到还有减字的希望时,接下来他就会加倍努力,争取“宽大处理”。
另外,对屡教不改、对学习没有兴趣的学生,我常假装无意安排简单的问题让他回答,并抓住回答中突出的地方诚恳地表扬。既然老师对他不薄,他也就不好意思给老师添麻烦了。面对一个乱班,教师要有信心,学高一尺,师高一丈,只要认真分析学生“乱”的心理,对症下药,你会发现“乱班”其实不乱,你的课堂教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得不面对一个乱班,学生上课说话、做小动作多,任凭老师软硬兼施,学生不吃那一套。自己的付出学生不买帐,教师难免出现急躁和厌烦情绪。久而久之,和学生越来越对立,课堂教学只能勉强维持。这样的班,语、数、外老师都头疼,更别说上“副课”了。教师如何变换招数,让乱班不乱?
现象:学生对教师不感兴趣,总是和老师对着干,师生关系紧张。招数:出奇制胜,让他们感觉你和其他教师不一样。乱班的学生认为所有的教师对他们都有看法,处理问题有偏差。但当他们看到你和其他教师处理问题不一样,自己以前对付老师的那一套不灵时,会有新鲜感和敬畏感。我在上第一节课时,一进教室,假装环顾四周,检查有无“相关”。然后说:“首先我要表扬大家。”学生觉得很纳闷,互相看看,我接着说:“我以为会像港台电影那样,从门上掉下个水盆,或讲桌里藏有机关,我都穿了防弹衣(拍拍胸脯),看来没有,所以要表扬大家。”学生觉得有趣,拉近了和我的距离,也察觉出我作为教师的自信。
1.聚焦在你开始上课之前,一定把教室里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你的身上,如果有人在私下聊天,你不要讲课。没有经验的教师或许会认为,只要开始上课了,学生自然就会安静下来,以为学生会看到课堂已经开始,该进入学习状态了。有时这会起作用,但学生并不一定总会这么想,他们会认为你能接受他们的行为,不在意你讲课时有人说话。聚焦这个技能意味着,你应该在开始上课之前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即只要还有人没安静下来,你就一直等下去。有经验的教师的做法是,在所有学生都完全安静下来之后,再停顿三五秒钟,然后才开始用低于平时的音调讲课。讲课语气温和的教师,通常比嗓门大的教师课堂更加安静。学生为了听到他的声音会保持安静。
2.给学生交底如果学生对这节课的安排心中无数,这就会增加他们在课堂上的不安定感。因此,教师应该在每节课的一开始就明确地告诉学生这节课要做什么,以及每个环节 大约需要多少分钟。为了使学生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可以让学生的心中有一个“盼头”,告诉他们在这节课的结尾阶段他们可以做的事情。比如,在向他们说明了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后,可以说:“如果进行顺利,我可以让你们在这个小时的最后阶段跟朋友聊天,或到图书馆去,也可以赶做其他科的作业。”这样的安排也会让那些喜欢上课讲话的学生有所收敛。如果教师知道他完成教学目标有富裕的时间,他也就更愿意在上课之初等待大家都集中注意力。学生们会很快意识到,教师等待他们的时间越长,他们在课堂结束前的自由时间就越少。
3.实时监控实施这一条的关键是在教室里四处走动。当学生在做作业时,在教室里巡回走动,检查他们做的情况。有经验的教师会在学生开始做作业两分钟后对教室进行巡视,看是不是所有学生都开始做了,都在做该做的事情。延迟两分钟是很重要的,因为学生已经做出了一两道题,或写完了几个句子,这样你就可以检查是否正确。对于需要帮助的学生,教师应提供个性化的辅导。那些还没怎么开始做的学生会因为老师走到跟前而加快速度,而开小差的学生也会被其他同学提醒。除非教师发现了共性的问题,教师不要打断全体学生,不要集体指导。
4.以身作则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给学生做出榜样,做到彬彬有礼、行动果断、持重而不缺乏激情,有耐心、有条理。如果教师让学生“照我说的做,不要跟我做的学”,只会让学生思想混乱,并引发不良行为。如果你希望学生在课堂上用温和的声音说话,当你在教室四处走动,给学生提供帮助时,你也应该用温和的声音说话。
5.非语言提示过去,教室里有一个供教师使用的标准物件,那就是讲台上的摇铃。多年来,教师在使用非语言提示方面已有了很多创新。非语言提示包括面部表情、身体姿势以及手势等。在为自己选择课堂上使用的非语言提示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自己的喜好。事先要跟学生讲好,你的这些提示是什么意思,需要学生怎么做。
6.环境控制上课的教室可以是一个温暖、快乐的地方,学生喜欢一个经常有所变化的环境。在“学习园地”中挂上有趣的图片,会激发学生对相关学科的兴趣。学生还喜欢对教师个人的方方面面有所了解,包括兴趣爱好。教师可以在教室里放一些个人的物品,比如跟自己的兴趣爱好相关的东西,如收藏物、全家照等,它们可以成为你跟学生谈话的引子。随着教师跟学生相互了解的加深,学生的纪律问题也就会越来越少了。只要我们都行动起来,中国教育就会有所改变!7.低调处理很多严重的纪律问题,比如到最后把学生送进校长办公室,都是因小事引起,最后激化成了大冲突。往往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点名批评,本来事情并不大,但是却和学生发生了语言上的冲突,然后不断升级,不可收拾。如果教师的干预尽量低调,尽量把问题解决在悄无声息中,就会使很多冲突得以避免。有经验的教师会特别注意那些出现了行为问题的学生,如果让他们成为教室里的注意力焦点,反而会让他们获得成就感,进而得寸进尺。教师首先要密切监控学生的行为表现,来回在教室走····动,对问题的发生要有一定的预见性。要以不太引起别人注意的方式处理学生的行为问题,避免其他学生受到干扰。有经验的教师会在自己的讲课中把学生的名字带进去,被叫到名字的学生自然会得到提醒,而其他学生则可能不会觉察出什么问题。比如,“大家把书翻到第25页,都翻到了吗,大卫?”又如,“得比,看到黑板上的短语了吗?第一个,你会吗?我想你肯定会的。大家再仔细读一读”。
8.照章行事这是动用教师权威的比较传统的管理方式,也是高调的处理方式:教师是课堂上的老板,任何人没有权利干扰其他学生的学习。这种方法需要制订明确的课堂规则,并严格执行,并伴以表扬、奖励措施。
9.传递正面信息“我希望你……”教师在面对有行为问题的学生时候,可以向学生明确地说出他希望学生怎么做。该技巧的核心是把重点放在教师所希望的行为上,而不是学生的问题行为上。说“我希望你……”“我需要你……”或“我期望你……”。使用这个技巧最容易犯的错误是把重点放在了学生的问题行为上,对学生说“我希望不要再……”,这往往会引发学生的否认和对抗,学生会很快反驳说:“我什么都没有做!”或“这不我的错……”,或“什么时候规定不可以……”,导致冲突升级。
10.使用更加温和的表达方式教师如果在课堂上需要用语言对问题行为学生进行提醒,可以考虑跟学生讲三方面的意思:个人空间发短消息加为好友当前离线首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描述,比如,“我在讲课的时候你在讲话……”。第二,这样的行为对教师的影响是什么,“我不得不停止讲课……”。第三,让学生知道他的行为给教师带来的感受,“这让我感到很失望”。比如,一位有经验的教师在受学生讲话干扰后这样表达自己的感受:“我不知道我对你做了什么,以致我得不到你的尊重,而班里的其他同学都是尊重我的。如果我曾粗鲁地对待你,或对你不体谅,请告诉我。我感觉似乎我冒犯了你,使你现在不愿尊重我。”
11.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对于那些平时经常出纪律问题的学生,要特别留意他们表现好的时候,并及时给予表扬。表扬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仅仅是点头、微笑或竖大拇指。
12.努力喜欢每一个学生每个班似乎总有一两个学生跟你“不对付”,或“搞不定”,总有学生对你傲慢无礼,或爱理不理,还经常“搅局”,让你头疼不已。没关系,对这样的学生,最管用的秘诀就是喜欢他。是的,不必爱他,但确实是要真正喜欢他。当你真正在他身上发现能让你喜欢的一点,哪怕只有一点,你就把他记在心上,在合适的时候真诚地向他表示你的欣赏,你们的关系将从此不同。
13.把课上好最后但却是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师一定要把课上好,把课上得吸引人。一节课尽量做到动静结合,避免学生产生倦怠感。以讲解为主的教学应该避免:用词不易学生理解·逻辑性不强,不连贯单独讲解的时间过长只要我们都行动起来,中国教育就会有所改变!
第三篇:小学生辩论技巧
小学生辩论技巧
一、辩论概述
1、什么是辩论
从人类有语言开始,我们也就开始了辩论。人们在交流思想传递情感出现观点不一致时,为了达到一致,想要说服对方就产生了辩论。辩论就是通过议论来评定、辩明是非。简单地说辩论是不同思想观点之间的语言交锋。
2、辩论的特征
辩论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辩论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是辩论的工具。辩论的第二特征是它具有激烈的对抗性,这一点在辩论比赛中比较明显,双方各自得出尖锐对立的结论,表现出强烈的对抗色彩。
3、辩论的作用
辩论的作用之一就是探索未知的世界,人们常说真理不辩不明,通过辩论我们可以辨别事物的真伪,分清是非。从而呼吁社会舆论支持正确的主张和行为,斥责错误的言论和行为,让我们树立坚持真理的观念,辩明是非后坚持真理,是辩论的第二个作用。辩论的第三方面作用在于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增长聪明才智。比如辩论可以锻炼思维的完整性、准确性、清晰性等等。辩论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可以增进人与人的了解,促进相互沟通。通过辩论可以让我们达到相互谅解和信任的目的,双方坦诚的交换意见,而使相互理解。
4、辩论的种类
辩论分很多种,有学术辩论、决策辩论、法庭辩论、专题辩论、模拟辩论、日常辩论等等。这里只简单说一下法庭辩论和日常辩论。法庭辩论是法律活动中一个重要活动,是打官司的双方当事人在法庭上就争议的问题提出自己主张,相互进行辩驳的一种辩论形式。这种形式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比较典型的辩论,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和对抗性。下面说说日常辩论,日常辩论是指人们在生活中随时随地发生的争辩。一般是在双方都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由眼前突然发生的事件而既兴引起的。日常辩论不同与日常的争吵。日常争吵往往带有相互喊叫,甚至辱骂和打闹,而日常辩论是通过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进行。
二、辩论的技巧
辩论的技巧有很多,我们很难一一列举,今天我们只针对辩论中一些基本的技巧来共同研究。
1、巧妙发问可以一举击败对手。
发问是辩论的重要手段之一,找出对手的矛盾,针对对手的致命点发问可以直接达到击败对手的目的。在辩论中不一定要有疑才有问,有时候没有疑惑也要发问,正所谓明知顾问。问本身就可以对对方观点予以反驳,也可以在得到回答后利用答案驳倒对方。在一场神学院的辩论中,正方观点是上帝是无所不能的,反方的观点是上帝不是无所不能的。反方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上帝能否制造出他举不动的石头?”这个问题非常巧妙,不论正方怎样回答,上帝都将有一件办不到的事情,如果回答是,上帝将举不动那块石头,如果回答不是,上帝将造不出那块石头。这样简单的一问击碎了对方的观点。另外,还可以通过牵连发问掌握辩论的主动权。所谓牵连发问就是将有联系的问题连在一起要求对方作出答复。无论对方怎样答复都使对方陷入自己精心设臵的陷阱中,使自己稳操胜券。从前有个凶恶的地主,让穷人见他都必须低头。一次在路上遇见一个诗人,诗人昂首挺胸,地主生气地说:“我有钱,你为什么不向我低头?”诗人答道:“你的钱又不给我,我为什么要向你低头?”“那我把我的钱分出十分之二给你,你可以向我低头了吧?”“你那十分之八我拿十分之二这太不公平,我更不能向你低头。”“那我把钱分一半给你,你向我低头吧!”“咱俩的钱一样多我凭什么向你低头?”“那我把我的钱都给你,你总该向我低头了吧?”“到那时,我成了富人,我更用不着向你低头。”地主没办法只能灰溜溜地走了。诗人使用了牵连发问的方法,将主动权一直掌握在手中。辩论中抓住对方要害,连续发问,逼迫对方回答,可以渲染辩论的气氛,同时加深听众的印象,强化己方的优势。这是牵连发问的威力所在。
2、用设臵条件来回应对手的荒诞问题。
刚才我们学会了辩论时向对方提问,对方也当然会向我们发向。有时对方的问题很荒谬,我们很难回答。这时我们可以用设臵条件的办法来回应,以制服对方。有一个人问心理专家:“今天有一只猫一直跟着我,这是不是不 祥的预兆?”专家答到:“那要看你是人还是只老鼠!”这个人的问话很无知,没办法认真地解释,专家的回答巧设了条件,幽默地回答了他的问话,同时讽刺了他的无知。巧设条件是一种强有力的绝招,要灵活地运用自如,才能在辩论中占有优势。
3、辩论中含蓄的表达可以巧妙说服对手。
在辩论中为了避免直接表达而产生对抗,可以委婉含蓄地避其锋芒,巧妙地说服对方。有位客人在客厅里坐着,主任却偷偷躲到里面去吃饭,客人不满,指着厅里的一个木柜说:“真是个好柜子,可惜被虫子蛀坏了。”主人听后忙跑出来问:“虫在哪里?”客人答到:“他在里面吃外面的人怎么能知道?”客人表面说蛀虫,实际上在说主人无礼,这种含蓄表达更容易让人接受。
4、辩论中通过巧换词语顺序可以摆脱困境,化被动为主动。
在辩论中把词语次序调换,能给人以新的感受。一位学生问老师:“老师我看书学习的时候可以吃零食吗?”老师回答:“不行,那是不好的习惯。”另一位学生又来问老师:“老师我吃零食的时候可以看书学习吗?”老师很高兴地回答:“当然可以,你真会利用时间。”其实两位学生说的是同样的事情,都是一边吃零食一边看书,但因为两位学生说话的次序不同给老师的感受就不同,所取得的效果就完全不一样。语言顺序的不同所表达的语言的目的就不同。有人问古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你和平庸的人有什么区别?”亚里士多德回答到:“他们活着是为了吃饭,而我吃饭是为了活着。”同样是吃饭和活着改变了顺序,就揭示了深刻的道理。语言顺序是汉语语言的重要组合手段。语言顺序不同表达的意义往往不同。我们要学会巧妙地运用变换语言的顺序达到辩论取胜的目的。
5、诙谐风趣可以提高语言的战斗力。
风趣幽默可以使语言生动,有让听众在轻松中接受你的观点的功效。某餐厅服务员向顾客索取小费,顾客给了他几毛钱,她不满地说:“只给几毛钱小费不是侮辱人吗?”客人问:“我要给你多少才好啊?”服务员说:“至少也得几块钱才好啊!”客人答到:“我怎么能加倍侮辱你呢?”面对服务员的抱怨,这位顾客用幽默的方式摆脱了服务员的纠缠,也驳斥了服务员的质问。
6、顺水推舟,用对方的观点攻击对方。
辩论中双方都有自己的观点,而且为了最终的辩论胜利,双方也都会坚守自己的观点,有时候直接用我们的观点驳倒对方让对方信服会很难,所以我们要学习利用对方的观点攻击对方,这样才能产生更好的效果。某人牙疼,去医院拔牙,医生的技术很好,很快就把牙拔掉了。病人虽然觉得医生手术不错,但又觉得这一会工夫,就被他赚了30元钱,有点耿耿于怀。他一边付钱,一边旁敲侧击地对医生说:“你们真会赚钱,只用10秒钟就赚了30元钱。”医生没有直接反驳对方的意见,只是说:“你要是愿意的话,另一只牙我可以给你拔60秒钟,也只收你30元钱。”病人一听,知道慢慢拔牙会更痛,连连叫到:“不,不,还是请快点给我拔吧!”面对病人的挖苦,医生回答十分巧妙:不正面讲理,顺着对方的话说下去,答应慢慢地拔另一只牙,以给他“心理安慰”。无疑,这正好将了对方一军,使自己处于主动地位。这位医生运用的就是顺水推舟法。
7、善于引申,抗衡对手。
辩论是智慧的角逐,也是语言的较量,辩论双方唇枪舌剑、刀光剑影,呈现出一种尖锐对立的态势,然一个高明的辩论家总是善于引申出与对方针锋相对的结论,对以与对手抗衡。所谓辩论中的引申是说为了驳斥对方的论点,先假设对方的论点正确,然后借用对方的论点推理出一个非常明显的荒谬结果,这样的结果让人们无法接受,这样也就等于否定了前面的推理,而这一推理恰恰是用对手的理论得来的,这也进一步证明了对手的理论是错误的。举个例子,有个佛教徒在宣讲“轮回报应”的佛教教义,他说人不能杀生,因为如果你杀了动物来生你就变成那动物:“杀牛的人来世就变成牛,杀猪的人来世就变猪,即便你杀的是蚂蚁你来世也要变蚂蚁。”结果听众里有个无神论者站起来说:“看来我们来世还想做人,那只能多杀几个人了。”佛教佛徒当时张口结舌,无话可说。无神论者利用了佛教徒杀什么来世就变什么这一理论,引申出荒谬的结果,直接论证了这样的理论是没有根据的。那么在辩论中利用对手的理论引申出让人无法接受的答案,就会达到击溃对手的目的。
8、使用比喻让辩论生动、具体。在辩论中,比喻技巧的运用是十分广泛的,这是因为生动形象的比喻能准确地讲解知识,形象的表达感情,能启发人们丰富的联想使自己的论证更加有力,效果倍增。有一次爱因斯坦到一所工人学校讲学,一位工人提出这样的问题:“先生听说您创立了相对论,那是什么意思?”爱因斯坦风趣的说:“打个比方,如果你在一个漂亮的姑娘身边坐一个小时,只觉得坐了片刻;如果夏天你在热火炉旁坐上片刻你会觉得坐了一个小时,这就是相对的意思。”相对论作为一种科学严密的理论体系当然比较深奥,但爱因斯坦只用一个比喻就生动形象的将其基本原理表达的清清楚楚。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方式,是语言形象化的手段。化深奥为浅显,很好的启发了人们的联想,使自己的论证非常充分,很有说服力。
9、辩论中要以情动人,以情感人,让情感贯穿始终。
辩论不仅要以理服人,更要以情动人。以情动人,即是通过丰富的情感展示,引起人们相应的情感体验,从而影响人们行为以及观点的变化,取得最佳的辩论效果。我国古代的汉武帝有一个乳母,汉武帝吃她的奶长大,对她的感情很深。后来汉武帝当上了皇帝,想回报这位乳母,对她有求必应,没想到造成乳母一家权势显赫,连仆人也仗势欺人,为非作歹,渐渐使朝野上下怨声载道。于是汉武帝决定将乳母流放到边远地区。乳母得知感到后悔,只能流泪。皇后得知道汉武帝对乳母还有感情,决定帮乳母。流放那天,乳母走时频频回头,这时站在汉武帝身旁皇后大声喝道:“老太婆还不快走,陛下已是壮年,难道还需要你的奶汁才能活命吗?”汉武帝听后想起往事,唤起怜悯之心,取消了流放的决定。以情动人的最佳方法在于现身说法,以自己或对手的亲身经历或遭遇劝导对方,感受真实,情真意切,最容易引起对方的共鸣,达到情感一致的目的。辩论中需要激情,要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听众的血液里,使听众精神振奋,思想升华。
10、巧用反语,正话反说。
正话反说是一种运用实际上的意思与表面意思正好相反的话进行论辩的方法,比如用否定的语言表达肯定,用责怪的语言表达感激,用贬损的语言表示赞扬等。正话反说表面是肯定,实际是否定形成大起大起大落的语言变化,显示出诙谐的乐趣,这种言语方式广泛被用于生活之中。世界著名文豪 萧伯纳在听了一位青年小提琴手演奏后,这样说:“这个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否则会遭致神灵的嫉妒,我建议您在每次演出时至少要奏出一个不准的音符来。”其实这是萧伯纳对这位年轻人的高度赞扬,但他却用反面的话表现出来,建议年轻的小提琴手要故意奏出不准的音符,这正反映了小提琴手每次演奏都准确完美,这样的表达让人回味无穷。
11、巧用语言停顿,表达丰富的情感。
停顿是词语或语句声音上的间歇。一句话是否有停顿,在什么地方有停顿表达的意思也都不一样。比如我们常听到的一个典故,客来主人家坐客,天下起雨但主人不想继续留他写到“下雨天留人天,天留人不留”但客人念出来则变成“下雨天留人天,天留人不?留。”意思就截然相反了。还有一个这样的故事也广为传,有个富翁非常吝啬,请位先生却不想给先生吃好东西,写到:“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青菜一碟足矣。”到吃饭时,先生见只有青菜便问富翁事先讲的不是这样,富翁拿出纸条,先生念到:“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青菜一碟足矣。这两个故事我们可能很多同学都听过,但越是这么简单的故事,就越能告诉我们语言中的停顿真的很重要,会改变原有的意思。
三、辩论中的姿态
辩论中的眼神的运用是丰富多彩的。出色的辩论者既要能自己运用好眼神,又要能读出对方眼神的含义。因此一定要了解千姿百态的目光语。简单地说,正视表示庄重,斜视表示轻蔑,仰视表示思索,俯视表示羞涩,逼视表示命令,瞪视表示故意,不住地打量表示挑衅,低眉表示困境,行注目礼表示尊敬,白他一眼表示反感,双目大睁表示吃惊,眨个不停表示疑问,眯成一条线表示高兴。
在辩论中还要善于运用表情,如愤怒、高兴、害怕等等。这里我们特别强调的是微笑在辩论中的作用。微笑是一种良性的脸部表情,反映着一个人内心世界,是自信的标志、礼貌的象征、涵养的表现、情感的体现。在辩论中运用微笑可以象征性格开朗与温和,可以融洽气氛,消除抵触情绪,吸激发感情,缓解矛盾。所以辩论中应该记住,即使在剑拔弩张的关键紧张时刻,微笑也帮助我们达到辩论的目的。辩论中,根据手的动作范围,一般将手势大体分为三个区域:肩膀部以上为上区,多表示积极、振奋、肯定、张扬等意义;中区为肩部到腰部,多表示坦诚、平静、和气等叙述,说明中性含义;下区为腰部以下,多表示憎恶、鄙视、压抑、否定等贬义,手势的向上或向下,向前或向后,向仙或向外以及手势的定、不定型长等,也可以表示不同的含义,应注意根据人们共同理解的意义来选用,并适当体现个性特点。
辩论时尤其是一些正规场合的辩论,为了充分展示风格,传达情感,最好运用站姿进行。运用站姿恶很多好处,首先朝气蓬勃,精神焕发,表现出对辩论的极大热情;其次,可以保证共鸣腔的畅通,恶利于发声;再次,有利于动作姿态的表达,服饰打扮的展现。
辩论是一门艺术,赛场辩论既要求辩论者有美的声音、美的激情、美的技巧,也要求有美的仪表。要根据自已的身体形态、个性爱好、年龄职业、风度涵养以及辩论主题来做到得体、大方、匀称、和谐。
四、辩论时的心理对抗能力
1、聆听能力,任何辩论者是说与听之间的双向交流的过程。也就是说,辩论者不仅应当会说,而且还应该会听。只有听清并记住对方说出的稍纵即逝的第一句话,才能做出正确的推断和及时的反应。如果不会听,辩论就难以顺利地开展,甚至导致已方的失败。
2、注意能力,所谓注意是指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一定的对象。注意这一心理现象能保证感受主体清晰地感受周围环境的刺激物,并做出适当的反应,对辩论有着重要的影响。
3、情感运用能力,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也是人的主观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一种反映,是人完成一种内的驱动力。按照心理学上的分类,情感有积极和消极的两方面,积极情感可以提高增强人的活动能力,有助于能力的发挥;而消极情感则会降低人的活动能力,导致行为的失败。所以辩论才应注意培养自己积极的情感,克服消极情感。
4、自信心的培养
辩论犹如两军对垒,赛场犹如战场,态势瞬息万变,机遇与陷阱同在。即使在对局势有整体把握的情况下,也难以预料可能出现的每一个变化。天 才的指挥员的伟大之处在于他能趋利避害,抓住战机;他的伟大之处在于处变不惊、临危不惧;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转机,尽全力,调动一切智慧;运用一切力量,抓住、利用机会,转危为安,并不断扩大战果,最终战胜敌人。而这一切都与自信心密切相连。
5、意志力的训练
所谓意志力是指为了达到预定目的而产生的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状态。
一场辩论能否取得最后胜利,与辩论者的意志是否坚强有着极大的关系。顽强的意志能使人自觉地克服辩论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克服消极情绪,有效地发挥自己辩论能力,特别是一些持续时间较长、难度较大的辩论,意识的作用就更加突显。只有具备坚强意志的辩论者,才能使自己处于有利的地位,调动自己的聪明才智,以谋求辩论目的的实现。相反,如果辩论者意识薄弱,优柔寡断,肯定不会有好的结果。
6、辩论气质的培养
所谓气质,是指人的神经活动类型在行动方式上的表现,他使人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具有显著的个性色彩。人的性格情绪对外界的反映都依赖于气质。在辩论中不同气质的人会有不同心理状态。有些心理状态有利于辩论,有些却不利于辩论。因此气质对辩论胜败有着重要影响。
五、经典辩论实例
下面介绍一个精彩的辩论实例以综合实践上面的技巧。
有一个律师,他的妻子得病了,他跑去请来一位医生,医生知道这位律师拒不付帐是出了名的。因此,在跨进病人的房门前,他对律师说:“我担心看完病你不会付钱给我。律师立即从身上掏出一张支票,说:“这是500英镑,无论您救活了她还是医死了她我都将如数付给您。”
医生这才放心进去。虽然全力抢救,病人还是死了,医生表示歉意,然后要求付急救酬金。
“我的妻子是您医死的吗?” 律师问。
“当然不是,我的诊断和药都没有错。” “那么您把她医活了吗?”
“这不可能,她的病情实在太重了。”
“那就对了,既然您没有把她医好,也没有医死她,那我就什么也不用付给您了。”
结束语
好的口才是当今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基本需要之一,今天所讲的辩论技巧不仅在辩论中广泛应用,也是日常语言表达的技巧。尤其对于各位小记者还有着特殊的身份,对于口才的要求就更高。希望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可以对辩论有进一步的认识,并从此更热爱语言艺术。
第四篇:小学生写作文技巧
小学生写作文技巧
要写出一篇好文章,必须具备多方面的因素。前面谈到的“观察生活、积累材料”是主要因素,其次还要有丰富的知识,要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这些知识和能力从哪里来呢?除了在现实生活中观察、实践外,主要靠读书。因为书籍是前人或别人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的总结,一个人的活动会受到时间、环境、体力等各种条件的限制,不能什么地方都去,什么人都接触到,更无法倒退到古代去实地生活,所以一个人的经验是非常有限的。书籍也是我们向前人或别人学习语言、提高文字表达能力的好老师,”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有古人的经验之谈;“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也是大家熟知的名句。它们都很明白地说明了读书下的功夫大,文字水平提高得就会快。
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各种有益的书籍的阅读,努力从中摄取”营养”,使自己逐步变得见多识广,具有一定写作技能。首先要大量阅读各类书籍。只有在读书上下了极大的功夫,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尔后才会有作文的轻松逸乐。写文章无论是积累材料,开拓思路,生发联想,还是布局谋篇,遣词造句都必须有丰富的书本知识作基础。知识越丰富,借鉴和发展的可能就越大。
小学课本里的文章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多是文质兼美,素有评定的范文,不少是名人的佳作。因此,认真学好每篇课文,对提高写作水平是十分重要的。要扩大阅读范围,多读课外书,读书对写作有极大的益处,所以,学写作必须多
读书,刻苦攻读,长期坚持不辍。
如果同学们能多读书,读多方面的书,那么知识多了,见识广了,思想活跃了,写起文章来自然就不会干瘪无味了。
要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笔下的写作材料,必须在熟读精思上下功夫。熟读就是要读到琅琅上口,精彩的词语、段落还要熟读成诵。这不仅有利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语感。这是建立良好的语言习惯不可缺少的一步。在反复读诵中,对文章里词语的搭配、句式的运用、语言的气势、格调,要十分熟悉,好像自己也能这么说似的。如果对一般文章都能读到琅琅上口,那么良好的语感就基本形成了。这时,如果念到一句有毛病的话,马上会敏锐地觉察出来。
让我们大声地读书吧!
第五篇:小学生朗读技巧
小学生朗读技巧
小学语文课本每课的课后要求中都有这样一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见,读好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因为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是一种复杂的心智过程,它有助于学生掌握每个汉字的音、形、义;有助于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有助于把握文章的层次结构;对儿童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再加上篇篇课文都文质兼美,内容丰富,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力、想象力,丰富学生的感情,陶冶学生的人格。朱教仁教授说过:“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使人知道,朗读使人感受。”所以,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一个孩子来说真是最大的财富。在教学中,我们应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呢?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兴趣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前提。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我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让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2.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他们朗读的欲望。3.采取激励机制,抓住学生在朗读时表现出来的成功之处进行表扬,使其得到成功的喜悦。因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够使学生产生好好学习的强烈愿望。4.经常进行朗读比赛,培养“小朗诵家”,成为同学的榜样。
二、训练扎实的基本功
要读好课文,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打好朗读基本功,即做到“五不”: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读书也不例外,就这点来讲,最好从小学一年级抓起,严格要求,学生读书时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学生能达到正确朗读,也就初步形成了读书能力,那么把课文读流利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必要的技巧练习
我们在平时的听课中,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有的孩子在朗读课文时感情非常投入,但是听了以后却感觉不舒服,为什么呢?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对停顿、轻重音或语调等的安排不当造成的。因此,朗读教学中进行停顿、重音或语调等技巧性的指导非常有必要。
在指导停顿时,我特别注意了标点的停顿,词语的停顿,情感的停顿。课文中每一个标点都对正确停顿有明确提示。一般而言,句号、问号、感叹号>分号,冒号>逗号>顿号,而自然段之间的停顿最长。词语的停顿在朗读中尤为重要,如果处理不当会使朗读效果大打折扣,如《西湖》中有这样一句话: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有的学生这样读: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如此读来,一切都完全失去了美感 因此教学中指导学生如何注意词语间的停顿至关重要。至于情感的停顿,就更需要教师的指导,再如:“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这里连用了三个感叹号,出于情感的需要,如果句子之间停顿稍作变化,则更能表现出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的钦佩、赞叹之情!至于重音、语调方面的指导,那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些技巧性的指导一般在课堂教学中略加渗透,通过不断练习巩固,学生的朗读水平定会有大幅度提高。
四、多种形式范读
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不难,但要达到有感情,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因为小学生阅历浅,知识面窄,感悟能力差,在没有任何指导的情况下,多数学生不可能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也不可能有感情地朗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听录音、录像、老师或优等生范读。因为范读能帮助学生了解掌握课文的基调是欢快的、高昂的,还是平缓的、低沉的,因此,减少了朗读训练的盲目性,增强了针对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再加上摹仿是儿童的天性,范读能使学生很快入境,有的学生摹仿出来的东西一点不亚于老师的“原汁原味”。学生摹仿久了,就形成了知识的积累,那么读书的能力也就逐步形成了。当然,教师范读时要全身心地投入,把自己融入作品之中,运用声调、音量、速度、停顿等变化,使语调高低起伏,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深深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身临其境,倍受感染。
五、恰当的评价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教师准确合理,富有鼓励性的评价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经过前几个阶段的训练与指导,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这时要充分给学生自主权,激活参与,让学生在自主朗读中进一步掌握朗读的技巧,主要采取的方法有:自读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以此唤醒学生的灵感,激励创造,关键的时候还要“扶”一把,注意扶要扶得精巧,要扶在学生的疑处、难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最好的发展,最后实现不是读会而是会读的目标。指导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很多,教学时也要富于变化,避免单调乏味,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其信心,那么学生朗读能力自然会提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