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华盛顿互惠银行倒闭案

时间:2019-05-14 10:50: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试析华盛顿互惠银行倒闭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试析华盛顿互惠银行倒闭案》。

第一篇:试析华盛顿互惠银行倒闭案

试析华盛顿互惠银行倒闭案

佚名

摘要:随着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保护期的结束,我国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势必会更激烈。当前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不足百分之七,中国人民银行屡次降准降息,提高货币供应量,借以推动经济复苏,在这宏观经济环境下,以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为主要利润来源的商业银行更是雪上加霜。

本文以华盛顿互惠银行为研究讨论对象,通过它的倒闭研究讨论如何预防商业银行倒闭,主要运用了信息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法、描述性研究法以及思维方法,得出商业银行避免倒闭需要做好资产负债业务管理、注重商业银行信用、保证资本充足率和及时监督检查关于各项风险监管的结论。

关键词:金融机构 华盛顿互惠银行 倒闭 资金流动性 信用

金融行业的高速发展为经济增长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的欲望的无穷性是永远不可能消失的一对矛盾,资源配置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市场配置,通过金融系统进行配置资源。其中商业银行在整个社会经济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把个体的闲散资金聚集起来贷放给需要资金的公司企业,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经济良性发展,是现代金融制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各国金融体系中都占据着主体地位。商业银行的经营方式决定它是个高负债经营的金融企业,假如在日常经营中的某个环节出差错,那么就可能发生不可预测的风险。本文通过华盛顿互惠银行倒闭案例,讨论研究如何预防商业银行倒闭。

一、华盛顿互惠银行倒闭的前因后果

1、华盛顿互惠银行的辉煌历史以及倒闭

华盛顿互惠银行,成立于1889年,总部位于西雅图,通过多次成功的并购,奉行节俭低调的原则,定位中低收入阶层,开展零售银行业务模式,逐渐成为美国最大的储蓄银行,拥有3070亿美元资产和1880亿美元存款,根据综合实力排名,名列全美银行业第六。它还是美国最大的抵押贷款银行,与富国银行同为最早开创抵押贷款的大银行。同时它也是一家区域性的金融服务公司,为消费者和中小企业客户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1] 华盛顿互惠银行是长尾理论的践行者,并且取得巨大成就,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正是定位于中低收入阶层,使得它一开始就与高风险群体产生联系。因为它为迎合客户群体对房地产的偏好,以至于它把大量存款倾注在房贷业务,从而降低它的流动性。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房地美和房利美被政府接管,由于华盛顿互惠银行的业务结构,导致它面临无法收回贷款的危机,寻求金融机构帮助,但巨额负债和日益恶化的经营状况让其它金融机构望而却步。2008年9月初,惠誉、穆迪和标普三家信用评级机构先后下调华盛顿互惠银行的信用等级[2],这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绳,引起了个人和机构去华盛顿互惠银行挤兑167亿美元,最终导致了华盛顿互惠银行破产清算,被摩根大通以19亿美元的超低价格收购。[3]

2、华盛顿互惠银行倒闭原因分析

从商业银行成立到成功需要时间的累积和机会的降临,但是从成功到失败却只需要短短的几年,从成功的并购到最后悲惨地被收购,华盛顿互惠银行有许多值得我们去思考的地方:

1.次级贷款占比高,风险大,潜在损失大。华盛顿互惠银行定位于中低收入阶层,为迎合客户大力度地推行信用贷款业务,而美国人习惯于消费而不是储蓄,这就把它紧紧地和高风险联系起来。易知在资产管理方面,华盛顿互惠银行采用的是资金总库法,即商业银行将各种不同渠道形成的各项负债集中起来,然后再按资金需要的轻重缓急排列先后次序,把资金分配到各项资产上。资金水平高低取决于货币政策、工商业活动和人口增长等市场因素,并且资金分配构成只要能有助于商业银行经营目标的实现即可。这个管理方法的缺陷表现在由于集中单一的资产管理,从而忽视了资金分配本身与负债来源之间的内在联系;资金分配比较死板,不能随负债来源结构的变化而相应变化,过分强调流动性的要求,但又无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标准。在债务管理方面,它奉行购买理论,向客户提供优惠的房贷条件,再把债权证券化在市场上流通获取流动性。最后因为信用评级下调直接导致流动性不足,无法支付公司债务被美国储蓄机构监理局勒令停业。

2.华盛顿互惠银行信用评级被下调。商业银行的职能包括信用中介和信用创造,由此可见,信用对于商业银行是非常重要的。2008年9月,惠誉、穆迪和标普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下调它的信用等级,标普更是把它的信用评级调至垃圾级,这直接就引起了它的挤兑危机。

3.流动性缺乏。商业银行经营的三个原则分别是流动性、盈利性和安全性。商业银行是高负债经营的金融企业,向资金盈余方吸收存款,给资金需求方发放贷款,以二者之间的利差为主要的利润来源,它的流动性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一旦短期流动性不足,贷款无法收回,又得不到银行同业的援助,那么结果就是引发客户的挤兑,进而导致因无法承兑倒闭。

4.监管力度不足。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以商业银行风险识别与预测为基础的。银行的监管是进行风险控制的有效手段,但是华盛顿互惠银行为迎合中低收入阶层把抵押贷款门槛降得极低,这就足以说明它的监管力度不足,为了业务量及其利润放弃监管,进而产生一系列恶果。

二、如何预防商业银行倒闭

1.做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管理。商业银行业务包括商业银行负债业务、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和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管理方法包括三种,资金总库法、资产分配法和线性规划法。商业银行债务综合管理方法包括缺口管理法、利差管理法和系统管理法。资金总库法的优点在于便于操作,缺点就是没有规定一级准备或二级准备应占的比例;资产分配法的优点在于用周转速度和负债有机联系保持二者在规模和结构上的一致性,通过对资金来源的划分,可以减少投放于流动性资产的资金数量,从而相应增加盈利,缺点是片面强调流动性要求,忽视了客户对借款的需要;线性规划法的优点是利用数学量化方法改善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缺点是线性规划法所依据的资料质量不高,会影响对约束条件的确定。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在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中应该因时制宜地选择使用哪种方法,打出一套组合拳。

2.注重商业银行信用。商业银行的职能之一就是信用中介,它的信用取决于它的经营状况和利润率。市场评判一家商业银行信用的高低是通过考察它的规模,经营状况和利润率。要获得信用高的评级就先得有与之相匹配的规模,经营状况和利润率。

3.保证足够的资本充足率。根据2001年的新《巴塞尔协定》国际性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在风险资产包含了操作风险的情况下,要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则要求提高最低资本。资本充足率是保障商业银行不陷入流动性短缺的屏障之一。资本充足率越高的商业银行,对抗风险的能力越强,公众对该商业银行的信心越强。资本充足率也是金融监管机构重要的检测指标。

4.及时监督检查关于各项风险的监管。商业银行的性质决定了商业银行是一个不同于其他工商企业的特殊企业,其突出的特点是高风险性。盈利性对商业银行的约束力比较强,商业银行在追求其利润最大化的经营过程中,与其经营目标相对应的是经营的高风险性。商业银行经营面临的风险有环境风险、管理风险、支付风险和宏观金融风险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现在其资产负债的全面经营管理及其各项具体业务之中,强调商业银行风险预测和内部控制。商业银行的风险预测主要包括调查分析、风险识别和风险衡量;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方法包括商业银行风险控制法和银行风险财务法。商业银行及其客户都是商业银行风险的承担者,风险与收益成正比例关系,其它不确定因素与商业银行经营有很大关系,因而度量风险,预测风险以及控制风险是至关重要的。

三、结论

商业银行是市场配置资源的重要途径,同时商业银行又是个高负债经营的金融企业,华盛顿互惠银行就是拥有百年底蕴的老牌银行,但却因为次贷占比大、信用评级被标普下调至垃圾级、市场流动性缺乏以及监管力度不足等等原因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华盛顿互惠银行为我国的银行业敲响警钟。在政府严厉的金融监管体制下,我国商业银行未曾出现过倒闭的情况,但是金融市场化之下,就连从红海中杀出血路的老牌银行都不能逃脱被收购的下场,而且金融市场化这天已经越来越近了。要避免商业银行倒闭的局面,那么需要做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管理、注重商业银行的信用、保证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及时监督检查各项风险的监管。

参考文献

[1]李洁 《金融风暴凶猛,百年银行倒闭》 [N/OL] 新华每日电讯 2008年9月27日第008版

[2]天津财经大学研究生院1209班微微一笑小组 [J/OL] 《浅析华盛顿互惠银行倒闭案》http://wenku.baidu.com/view/8a91f4fad5bbfd0a79567395.html [DB/OL] [3]MBA智库

[J/OL]

http://wiki.mbalib.com/wiki/Washington_Mutual [DB/OL]

第二篇:英国巴林银行倒闭案

英国巴林银行倒闭案

1995年2月26日,英国银行业的泰斗,在世界1000家大银行中按核心资本排名第489位的巴林银行,因进行巨额金融期货投机交易,造成9.16亿英镑的巨额亏损,被迫宣布破产。

案情:巴林银行创立于1762年,最初从事贸易活动,后涉足证券业,19世纪初,成为英国政府证券的首席发行商。此后100多年来,该银行在证券、基金、投资、商业银行业务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伦敦金融中心位居前列的集团化证券商,连英国女皇的资产都委托其管理,素有“女皇的银行”的美称。该行1993年的资产有59亿英镑,负债56亿英镑,资本金加储备4.5亿英镑,海内外职员4000人,盈利1.05亿英镑;1994年税前利润1.5亿英镑。该行当时管理300亿英镑的基金资产,15亿英镑的非银行存款和10亿英镑的银行存款。但却因尼克·里森进行期货投机失败而陷入绝境。

28岁的尼克·里森1992年被巴林银行总部任命为新加坡巴林期货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兼首席交易员,负责该行在新加坡的期货交易并实际从事期货交易。

1992年,巴林银行有一个账号为“99905”的“错误账号”,专门处理交易过程中因疏忽造成的差错,如将买入误为卖出等。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的差错记录均进入这一账号,并发往伦敦总部。1992年夏天,伦敦总部的清算负责人要求里森另外开设一个“错误账号”,以记录小额差错,并自行处理,以省却伦敦的麻烦。由于受新加坡华人文化的影响,此“错误账号”以代码“88888”为名设立。

数周之后,巴林总部换了一套新的电脑系统,重新决定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的所以差错记录仍经由“99905”账户向伦敦报告。“88888”差错帐户因此搁置不用,但却成为一个真正的错误帐户留存在电脑之中。这个被人疏忽的账号后来就成为里森造假的工具。倘若当时能取消这一帐户,则巴林银行的历史就可能改写了。

1992年7月17日,里森手下一名刚刚加盟巴林的王姓交易员手头出了一笔差错:将客户的20口日经指数期货合约的买入委托误为卖出。里森当晚清算时发现了这笔差错。要矫正这笔差错就须买回40口合约,按当日收盘价计算,损失为2万英镑,并应报告巴林总部。但在种种考虑之下,里森决定利用错误帐户“88888”承接了40口卖出合约,以使帐面平衡。由此,一笔代理业务便衍生出了一笔自营业务,并形成了空头敞口头寸。数天之后,日经指数上升了200点,这笔空头头寸的损失也由2万英镑增加到6万英镑。里森当时的年薪还不足5万英镑,且先前已有隐瞒不报的违规之举,因而此时他更不敢向总部报告了。此后,里森便一发不可收,频频利用“88888”帐户吸收了30次错误。为了应付每月底巴林总部的帐户审查,里森就将自己的佣金收入转入帐户,以弥补亏损。由于这些亏损的数额不大,结果倒也相安无事。

1993年1月,里森手下有一名交易员出现了两笔大额差错:一笔是客户的420口合约没有卖出,另一笔是100口合约的卖出指令误为买入。里森再次作出了错误的决定,用“88888”帐户保留了敞口头寸。由于这些敞口头寸越积越多,随着行情出现不利的波动,亏损数额也日趋增长至600万英镑,以至无法用个人收入予以填平。在这种情况下,里森被迫尝试以自营收入来弥补亏损。幸运的是,到1993年7月,“88888”帐户居然由于自营获利而转亏为盈。如果里森就此打住,巴林银行的倒闭厄运也许有一次得以幸免。然而这一次的成功却从反面为他继续利用该帐户吸收差错增添了信心,并由此为以后的亏损埋下隐患。

亏损分析:

巴林银行倒闭是由于其子公司----巴林期货新加坡公司,因持有大量未经保值的期货和选择权头寸而导致巨额亏损,经调查发现,巴林期货新加坡公司1995年交易的期货合约是日经225指数期货,日本政府债券期货和欧洲日元期货,实际上所有的亏损都是前两种合约引起的。

1.来自日经225指数期货的亏损

自1994年下半年起,里森认为日经指数将上涨,逐渐买入日经225指数期货,不料1995年1月17日关西大地震后,日本股市反复下跌,里森的投资损失惨重。里森当时认为股票市场对神户地震反映过激,股价将会回升,为弥补亏损,里森一再加大投资,在1月16日-26日在此大规模建多仓,以其翻本。其策略是继续买入日经225期货,其日经225期货头寸从1995年1月1日的1080张9503合约多头增加到2月26日的61039张多头(其中9503合约多头55399张,9506合约5640张。)据估计其9503合约多头平均买入价为18130点,经过2月23日;日经指数急剧下挫,9503合约收盘跌至17473点以下,导致无法弥补损失,累计亏损达到480亿日元„„

2.来自日本政府债券的空头期货合约的亏损

里森认为日本股票市场股价将会回升,而日本政府债券价格将会下跌,因此在1995年1月16日-24日大规模建日经225指数期货多仓同时,又卖出大量日本政府债券期货。里森在88888帐户中未套期保值合约数从1月16日2050手多头合约转为1月24日的26379手空头合约,但1月17日关西大地震后,在日经225指数出现大跌同时,日本政府债券价格出现了普遍上升,使里森日本政府债券期货合约也出现了较大亏损,在1月1日到2月27日期间就亏损1.9亿英镑。

3.来自股指期权的亏损 里森在进行以上期货交易时,还同时进行日经225期货期权交易,大量卖出鞍马式选择权,即在相同的执行价格下卖出一张看涨期权,同时卖出一张看跌期权,以获取期权权利金。里森通过卖出选择权获得了很多权利金来支付大量追加保证金,里森希望在一段时间同市场能够保持足够稳定,让选择权能够以接近执行价到期作废,从而使该政策获利。采取这样性质的策略的内存风险在于市场的突然和未预计到的波动。鞍马式期权获利的机会是建立在日经225指数小幅波动上,波动损失维持在收到的权利金范围内假设基础上,由于日经225指数大幅下跌,这不仅使看跌期权变为价内期权,而且会因为波动率的增大使选择权价值进一步增大,从而卖方遭受更大的亏损。因此日经225指数出现大跌,里森作为鞍马式选择权的卖方出现了严重亏损,到2月27日,期权头寸的累计帐面亏损已经达到184亿日元。

2月24日,巴林银行因被追交保证金,才发现里森期货交易帐面损失4亿至4.5亿英镑,约合6亿至7亿美元。已接近巴林银行集团本身的资本和储备之和。26日,英格兰银行宣布对巴林银行进行倒闭清算,寻找买主。27日,东京股市日经指数再急挫664点,又令巴林银行的损失增加了2.8亿美元。截至1995年3月2日,巴林银行亏损额达9.16亿英镑,约合14美元。3月5日,国际荷兰集团与巴林银行达成协议,接管其全部资产与负债,更名为巴林银行有限公司;3月9日,此方案获英格兰银行及法院批准。至此,巴林银行230年的历史终于画上了句号。

此案中,使巴林银行遭受灭顶之灾的里森终于意识到,他已回天无力,于1995年2月23日被迫仓皇逃离新加坡。3月2日凌晨在德国法兰克福机场被捕,11月22日,应新加坡司法当局的要求,德国警方将在逃的里森引渡到新加坡受审。12月2日,新加坡法庭以非法投机并致使巴林银行倒闭的财物欺诈罪名处里森有期徒刑6年6个月,同时令其缴付15万新加坡元的诉讼费。1999年4月5日,新加坡司法当局宣布,因其在狱中表现良好,提前于1999年7月3日获释出狱,并将其驱逐出境。7月4日,里森回到伦敦。

分析:导致巴林银行破产倒闭的原因有哪些?可从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第三篇:巴林银行倒闭案的启示[范文模版]

巴林银行的倒闭看起来像是因为个人的越权行为所致,实际不然,巴林银行事件反映出现代跨国银行管理和内部控制体制的缺陷。巴林银行的管理层可谓在各个层面、各个步骤都存在失职现象,外部审计师和监管者对此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巴林银行事件的原因并不在衍生业务的复杂性,而主要在于业务人员的行为超出了管理层的控制范围。外部审计师的行为准则在英国审计业务委员会的相关规则中有明确规定,其中包括了对银行审计师的特殊要求。但其中缺乏内部审计师与外部审计师工作关系的标准和要求,造成实践中内外审计的脱节,内外审计师之间无法实现重大审计信息的有效沟通。对于期货交易市场还不成熟的中国来说,吸取巴林银行的经验教训可以说是非常必要的。

1、管理层必须对其所经营管理的业务有充分的认识。

现今跨国银行的业务正日益复杂和多元化:(1)以前在同一国家内以同一实体经营的业务现在可以在多个金融中心以不同法律实体的形式经营,这意味着以前仅受一国监管机构管辖的业务现在必须由多个监管当局联合管辖。(2)银行交易业务的不断拓展使银行的利润来源日益多元化,同时也改变了银行业务的性质,使银行的风险来源日益多元化。(3)金融产品创新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银行内舞弊和欺诈行为变得更加隐蔽和快捷,造成的损失也更大。

在巴林银行中,最高管理层和日常管理层都没有充分理解新加坡分行所从事的衍生业务的性质,他们只注意到新加坡分行每年账面上的盈利,却没有发现这些巨额盈利背后的风险。因此,管理层对业务风险的清醒认识是内控机制建立和完善的前提。这种认识必须是对银行内每种业务的盈利和风险有客观的分析,必须分清各种业务之间的关系,以及每种业务所要求的内控程序有何不同,以减少发生业务错误或舞弊的可能性。对于风险较大的业务,不能因为其收入和盈利较高就回避其面临的风险,而应对其适用更严格的避险和内控措施,因为金融业的多次危机证明,盈利收入越高,尤其是收入增长最快的业务,往往也是风险最为集中的领域。巴林银行的教训在于高级管理层与业务操作人员的信息沟通渠道严重脱节,高级管理层对巴林银行所从事的业务缺乏足够的了解,即使是在一些危险的信号出现时,管理层也对此缺乏足够的重视。建议相关管理人员定期巡视从事相关交易的海外分支机构。巡视包括向交易员、风险管理人员、后勤人员了解情况,进入交易所进行实地调查,对分支机构和交易员的具体业务情况有所了解。

2、银行内各项业务的职责必须确立并明示。

无论银行的分支机构采取何种组织形式,都必须建立起明确的责任机制。所有的管理人员和雇员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在各个职责之间必须作到不疏不漏。报告特别指出,对于“矩阵”(matrix)组织结构的银行,即由一名业务人员负责多项业务的部分或全部的情况下,必须特别注意管理职责的明晰。巴林银行无疑就是采取“矩阵”模式的典型,它的主要教训有三个:(1)在跨国银行组织系统内,当地分支机构的管理层必须承担一线监管责任。尽管业务人员可能不直接对当地分支机构的管理层负责并报告,但当地分支机构的管理人员必须对其所从事的业务情况及其后果有清醒的认识。(2)对于银行的非主流业务(activities out of mainstream),即所谓的创新或表外业务,银行管理层必须有足够的并表和监控措施;(3)在“矩阵”模式下,可能存在着“多头汇报”的信息沟通体系,即业务人员可能既向当地管理层汇报,又向总部业务管理部门汇报,因此在接纳信息的管理层之间必须要有充分的信息沟通渠道。

当银行对其组织结构进行重大调整时,尤其是当将几个业务性质完全不同合并时,应注意防范利益冲突和权责不清所造成的风险。巴林银行在倒闭前俩年就进行了类似的业务结构调整,巴林银行总部允许尼克.里森同时负责交易和清算,前台办公和后台稽核等性质完全不同的业务,最终使得新加坡分行的业务完全操控在李森一人手里,为其舞弊交易提供了便利,最终酿成无可收拾的局面。因此,报告要求银行在对其组织结构和业务结构进行调整时,应注意保持核心业务和监控业务的有效隔离,在交易的各个阶段必须确保内部控制机制的独立性,避免“一言堂”式的管理模式。

3、利益冲突业务的隔离是内部控制有效性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巴林银行最惨痛的教训在于没有实现“前台职务”(front office)和“后台职务”(back office)的有效分离。所谓前台职务,主要指交易业务,所谓后台职务,包括清算、稽核和业务准入。尽管后台业务与前台业务往往是并行发生,一一对应,如一笔交易必然伴随着相应的清算交割和业务稽核,但并不等于说,后台业务是从属于前台业务的,巴林银行显然就混淆了前台业务和后台业务之间的关系,将后台业务作为前台业务的附属品,这种以交易盈利作为重心的作法必然导致对风险因素和稽查工作的忽视,造成严重的危机隐患。实际上,二者之间应当是互相制约、互为犄角的一种协作关系,一般情况下二者应当严格分离,甚至后台职务不同性质的业务也应实现有效隔离(如清算与稽核应当分离),如此才能实现内控机制的“牵制”作用。就业务性质和地位而言,前台与后台业务没有主次之分,只有业务分工的区别,前台主要服务于银行的盈利性,后台主要服务于银行的安全稳健性,当清算或稽核部门发现前台业务的不正常征兆时,应及时报告银行的高级管理层,以便其及时采取处臵措施。

4、必须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制以应对可能的业务风险。

缺乏专门的风险管理机制是巴林银行的里森能够顺利从事越权交易的主要原因。巴林银行案件的一个关键线索是巴林银行伦敦总部向其新加坡分行提供的巨额资金的去向,巴林总部的官员相信这笔钱是应客户要求的付款,而实际上该资金转移是里森用来拆东墙补西墙的伎俩。由于缺乏专门的风险管理机制,琐事缠身的总部官员根本没有对这笔资金的去向和用途作审慎审查,不仅没能查出本应查出的错漏,反而加重了巴林银行的损失,导致该银行百年基业的最终坍塌。

英格兰银行的报告认为,风险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对银行的各项业务设定限定风险值。限定风险值反映了各个业务部门所能承担的风险极限。同时,风险管理部门还负责监督业务部门是否遵守限定风险的相关政策,审查收益和损失的帐实相符情况,根据不同的风险采取不同的风险管理策略等。与传统财务风险部门关注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作法不同,报告强调风险管理部门应关注所有类型的风险,除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外,还应关注流动性风险、集中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和名誉风险。风险管理部门是专事风险管理的职能部门,它通过对风险因素敏感的察觉和缜密的调查,来及早发现危机隐患,达到预防和控制风险的效果。

5、内部审计或稽核部门应当迅速将查悉的内部控制漏洞报告最高管理层和审计委员会,后者应尽速采取措施解决上述问题。

对于从事多种业务的金融机构而言,必须建立一个统一的内部审计机构对金融机构整体业务进行监督检查。英格兰银行认为,内部审计机构的设臵有助于将重大事项和业务弱项及时反馈给最高管理层,并有助于金融机构研究和计划在整个集团内资源的合理配臵问题。金融机构的规模越大,业务越复杂,地域扩张程度越高,其风险来源就约多,银行遭遇危机的可能性就越高,就越有必要建立强势的内部审计机构对业务进行统一的内部审计。在巴林银行倒闭前几月,巴林银行新设了内部审计部门,分别对巴林银行所从事的银行业务和证券业务执行内部审计职能。这本来是一个能够有效防范风险的举措,但由于其内部审计机构是分别设臵的,并且内部审计师之间及其与管理层、外部审计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内部审计的效果并不明显。

吸取了巴林银行的教训,英格兰银行认为,内部审计功能不应单独存在,而应与外部审计相配套、互沟通,并与管理层之间保持畅通的联络渠道。例如,内部审计负责人应能随时向首席执行官(或总裁)、审计委员会主席等重要管理人员汇报工作,或至少保持不被任意干预的联络渠道。拥有长期自律传统的英国银行监管部门认为,内部审计应成为英国银行内部控制系统的核心环节,银行的审计委员会必须对内部审计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负全责。

在内部审计机制提出问题之后,管理层必须在一定时限内作出及时反应,如提出补救措施或责令业务部门整改,甚至撤换业务部门负责人和舞弊人员等。完善的内部审计机制还应包括“回访”(return visit)安排,即由内部审计部门在内部审计结束之日起若干日内对被审计单位再进行突击式的现场或非现场检查,以确认管理层和业务部门是否已采取了必要的整改措施。如果管理层和业务部门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内部审计人员应及时将情况报审计委员会,由审计委员会责令管理层和业务部门进行补救或整改。

第四篇:英国巴林银行倒闭案分析

英国巴林银行倒闭案

1995年2月26日,英国银行业的泰斗,在世界1000家大银行中按核心资本排名第489位的巴林银行,因进行巨额金融期货投机交易,造成9.16亿英镑的巨额亏损,被迫宣布破产。

一. 案情:

巴林银行创立于1762年,最初从事贸易活动,后涉足证券业,19世纪初,成为英国政府证券的首席发行商。此后100多年来,该银行在证券、基金、投资、商业银行业务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伦敦金融中心位居前列的集团化证券商,连英国女皇的资产都委托其管理,素有“女皇的银行”的美称。该行1993年的资产有59亿英镑,负债56亿英镑,资本金加储备4.5亿英镑,海内外职员4000人,盈利1.05亿英镑;1994年税前利润1.5亿英镑。该行当时管理300亿英镑的基金资产,15亿英镑的非银行存款和10亿英镑的银行存款。但却因尼克·里森进行期货投机失败而陷入绝境。

28岁的尼克·里森1992年被巴林银行总部任命为新加坡巴林期货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兼首席交易员,负责该行在新加坡的期货交易并实际从事期货交易。

1992年,巴林银行有一个账号为“99905”的“错误账号”,专门处理交易过程中因疏忽造成的差错,如将买入误为卖出等。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的差错记录均进入这一账号,并发往伦敦总部。1992年夏天,伦敦总部的清算负责人要求里森另外开设一个“错误账号”,以记录小额差错,并自行处理,以省却伦敦的麻烦。由于受新加坡华人文化的影响,此“错误账号”以代码“88888”为名设立。

数周之后,巴林总部换了一套新的电脑系统,重新决定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的所以差错记录仍经由“99905”账户向伦敦报告。“88888”差错帐户因此搁置不用,但却成为一个真正的错误帐户留存在电脑之中。这个被人疏忽的账号后来就成为里森造假的工具。倘若当时能取消这一帐户,则巴林银行的历史就可能改写了。

1992年7月17日,里森手下一名刚刚加盟巴林的王姓交易员手头出了一笔差错:将客户的20口日经指数期货合约的买入委托误为卖出。里森当晚清算时发现了这笔差错。要矫正这笔差错就须买回40口合约,按当日收盘价计算,损失为2万英镑,并应报告巴林总部。但在种种考虑之下,里森决定利用错误帐户“88888”承接了40口卖出合约,以使帐面平衡。由此,一笔代理业务便衍生出了一笔自营业务,并形成了空头敞口头寸。数天之后,日经指数上升了200点,这笔空头头寸的损失也由2万英镑增加到6万英镑。里森当时的年薪还不足5万英镑,且先前已有隐瞒不报的违规之举,因而此时他更不敢向总部报告了。

此后,里森便一发不可收,频频利用“88888”帐户吸收了30次错误。为了应付每月底巴林总部的帐户审查,里森就将自己的佣金收入转入帐户,以弥补亏损。由于这些亏损的数额不大,结果倒也相安无事。1993年1月,里森手下有一名交易员出现了两笔大额差错:一笔是客户的420口合约没有卖出,另一笔是100口合约的卖出指令误为买入。里森再次作出了错误的决定,用“88888”帐户保留了敞口头寸。由于这些敞口头寸越积越多,随着行情出现不利的波动,亏损数额也日趋增长至600万英镑,以至无法用个人收入予以填平。在这种情况下,里森被迫尝试以自营收入来弥补亏损。幸运的是,到1993年7月,“88888”帐户居然由于自营获利而转亏为盈。如果里森就此打住,巴林银行的倒闭厄运也许有一次得以幸免。然而这一次的成功却从反面为他继续利用该帐户吸收差错增添了信心,并由此为以后的亏损埋下隐患。

亏损分析:

巴林银行倒闭是由于其子公司----巴林期货新加坡公司,因持有大量未经保值的期货和选择权头寸而导致巨额亏损,经调查发现,巴林期货新加坡公司1995年交易的期货合约是日经225指数期货,日本政府债券期货和欧洲日元期货,实际上所有的亏损都是前两种合约引起的。

1.来自日经225指数期货的亏损

自1994年下半年起,里森认为日经指数将上涨,逐渐买入日经225指数期货,不料1995年1月17日关西大地震后,日本股市反复下跌,里森的投资损失惨重。里森当时认为股票市场对神户地震反映过激,股价将会回升,为弥补亏损,里森一再加大投资,在1月16日-26日在此大规模建多仓,以其翻本。其策略是继续买入日经225期货,其日经225期货头寸从1995年1月1日的1080张9503合约多头增加到2月26日的61039张多头(其中9503合约多头55399张,9506合约5640张。)据估计其9503合约多头平均买入价为18130点,经过2月23日;日经指数急剧下挫,9503合约收盘跌至17473点以下,导致无法弥补损失,累计亏损达到480亿日元„„

2.来自日本政府债券的空头期货合约的亏损

里森认为日本股票市场股价将会回升,而日本政府债券价格将会下跌,因此在1995年1月16日-24日大规模建日经225指数期货多仓同时,又卖出大量日本政府债券期货。里森在88888帐户中未套期保值合约数从1月16日2050手多头合约转为1月24日的26379手空头合约,但1月17日关西大地震后,在日经225指数出现大跌同时,日本政府债券价格出现了普遍上升,使里森日本政府债券期货合约也出现了较大亏损,在1月1日到2月27日期间就亏损1.9亿英镑。

3.来自股指期权的亏损

里森在进行以上期货交易时,还同时进行日经225期货期权交易,大量卖出鞍马式选择权,即在相同的执行价格下卖出一张看涨期权,同时卖出一张看跌期权,以获取期权权利金。里森通过卖出选择权获得了很多权利金来支付大量追加保证金,里森希望在一段时间同市场能够保持足够稳定,让选择权能够以接近执行价到期作废,从而使该政策获利。采取这样性质的策略的内存风险在于市场的突然和未预计到的波动。鞍马式期权获利的机会是建立在日经225指数小幅波动上,波动损失维持在收到的权利金范围内假设基础上,由于日经225指数大幅下跌,这不仅使看跌期权变为价内期权,而且会因为波动率的增大使选择权价值进一步增大,从而卖方遭受更大的亏损。因此日经225指数出现大跌,里森作为鞍马式选择权的卖方出现了严重亏损,到2月27日,期权头寸的累计帐面亏损已经达到184亿日元。

2月24日,巴林银行因被追交保证金,才发现里森期货交易帐面损失4亿至4.5亿英镑,约合6亿至7亿美元。已接近巴林银行集团本身的资本和储备之和。26日,英格兰银行宣布对巴林银行进行倒闭清算,寻找买主。27日,东京股市日经指数再急挫664点,又令巴林银行的损失增加了2.8亿美元。截至1995年3月2日,巴林银行亏损额达9.16亿英镑,约合14美元。3月5日,国际荷兰集团与巴林银行达成协议,接管其全部资产与负债,更名为巴林银行有限公司;3月9日,此方案获英格兰银行及法院批准。至此,巴林银行230年的历史终于画上了句号。

此案中,使巴林银行遭受灭顶之灾的里森终于意识到,他已回天无力,于1995年2月23日被迫仓皇逃离新加坡。3月2日凌晨在德国法兰克福机场被捕,11月22日,应新加坡司法当局的要求,德国警方将在逃的里森引渡到新加坡受审。12月2日,新加坡法庭以非法投机并致使巴林银行倒闭的财物欺诈罪名处里森有期徒刑6年6个月,同时令其缴付15万新加坡元的诉讼费。1999年4月5日,新加坡司法当局宣布,因其在狱中表现良好,提前于1999年7月3日获释出狱,并将其驱逐出境。7月4日,里森回到伦敦。

二.教训

巴林银行的倒闭看起来像是因为个人的越权行为所致,实际不然,巴林银行事件反映出现代跨国银行管理和内部控制体制的缺陷。巴林银行的管理层可谓在各个层面、各个步骤都存在失职现象,外部审计师和监管者对此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巴林银行事件的原因并不在衍生业务的复杂性,而主要在于业务人员的行为超出了管理层的控制范围。外部审计师的行为准则在英国审计业务委员会的相关规则中有明确规定,其中包括了对银行审计师的特殊要求。但其中缺乏内部审计师与外部审计师工作关系的标准和要求,造成实践中内外审计的脱节,内外审计师之间无法实现重大审计信息的有效沟通。为此,英国银行监管部门总结了如下五条重要的经验教训:

1、管理层必须对其所经营管理的业务有充分的认识。

现今跨国银行的业务正日益复杂和多元化:(1)以前在同一国家内以同一实体经营的业务现在可以在多个金融中心以不同法律实体的形式经营,这意味着以前仅受一国监管机构管辖的业务现在必须由多个监管当局联合管辖。(2)银行交易业务的不断拓展使银行的利润来源日益多元化,同时也改变了银行业务的性质,使银行的风险来源日益多元化。(3)金融产品创新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银行内舞弊和欺诈行为变得更加隐蔽和快捷,造成的损失也更大。

在巴林银行中,最高管理层和日常管理层都没有充分理解新加坡分行所从事的衍生业务的性质,他们只注意到新加坡分行每年账面上的盈利,却没有发现这些巨额盈利背后的风险。因此,管理层对业务风险的清醒认识是内控机制建立和完善的前提。这种认识必须是对银行内每种业务的盈利和风险有客观的分析,必须分清各种业务之间的关系,以及每种业务所要求的内控程序有何不同,以减少发生业务错误或舞弊的可能性。对于风险较大的业务,不能因为其收入和盈利较高就回避其面临的风险,而应对其适用更严格的避险和内控措施,因为金融业的多次危机证明,盈利收入越高,尤其是收入增长最快的业务,往往也是风险最为集中的领域。巴林银行的教训在于高级管理层与业务操作人员的信息沟通渠道严重脱节,高级管理层对巴林银行所从事的业务缺乏足够的了解,即使是在一些危险的信号出现时,管理层也对此缺乏足够的重视。建议相关管理人员定期巡视从事相关交易的海外分支机构。巡视包括向交易员、风险管理人员、后勤人员了解情况,进入交易所进行实地调查,对分支机构和交易员的具体业务情况有所了解。

2、银行内各项业务的职责必须确立并明示。

无论银行的分支机构采取何种组织形式,都必须建立起明确的责任机制。所有的管理人员和雇员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在各个职责之间必须作到不疏不漏。报告特别指出,对于“矩阵”(matrix)组织结构的银行,即由一名业务人员负责多项业务的部分或全部的情况下,必须特别注意管理职责的明晰。巴林银行无疑就是采取“矩阵”模式的典型,它的主要教训有三个:(1)在跨国银行组织系统内,当地分支机构的管理层必须承担一线监管责任。尽管业务人员可能不直接对当地分支机构的管理层负责并报告,但当地分支机构的管理人员必须对其所从事的业务情况及其后果有清醒的认识。(2)对于银行的非主流业务(activities out of mainstream),即所谓的创新或表外业务,银行管理层必须有足够的并表和监控措施;(3)在“矩阵”模式下,可能存在着“多头汇报”的信息沟通体系,即业务人员可能既向当地管理层汇报,又向总部业务管理部门汇报,因此在接纳信息的管理层之间必须要有充分的信息沟通渠道。

当银行对其组织结构进行重大调整时,尤其是当将几个业务性质完全不同合并时,应注意防范利益冲突和权责不清所造成的风险。巴林银行在倒闭前俩年就进行了类似的业务结构调整,巴林银行总部允许尼克.里森同时负责交易和清算,前台办公和后台稽核等性质完全不同的业务,最终使得新加坡分行的业务完全操控在李森一人手里,为其舞弊交易提供了便利,最终酿成无可收拾的局面。因此,报告要求银行在对其组织结构和业务结构进行调整时,应注意保持核心业务和监控业务的有效隔离,在交易的各个阶段必须确保内部控制机制的独立性,避免“一言堂”式的管理模式。

3、利益冲突业务的隔离是内部控制有效性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巴林银行最惨痛的教训在于没有实现“前台职务”(front office)和“后台职务”(back office)的有效分离。所谓前台职务,主要指交易业务,所谓后台职务,包括清算、稽核和业务准入。尽管后台业务与前台业务往往是并行发生,一一对应,如一笔交易必然伴随着相应的清算交割和业务稽核,但并不等于说,后台业务是从属于前台业务的,巴林银行显然就混淆了前台业务和后台业务之间的关系,将后台业务作为前台业务的附属品,这种以交易盈利作为重心的作法必然导致对风险因素和稽查工作的忽视,造成严重的危机隐患。实际上,二者之间应当是互相制约、互为犄角的一种协作关系,一般情况下二者应当严格分离,甚至后台职务不同性质的业务也应实现有效隔离(如清算与稽核应当分离),如此才能实现内控机制的“牵制”作用。就业务性质和地位而言,前台与后台业务没有主次之分,只有业务分工的区别,前台主要服务于银行的盈利性,后台主要服务于银行的安全稳健性,当清算或稽核部门发现前台业务的不正常征兆时,应及时报告银行的高级管理层,以便其及时采取处置措施。

4、必须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制以应对可能的业务风险。

缺乏专门的风险管理机制是巴林银行的里森能够顺利从事越权交易的主要原因。巴林银行案件的一个关键线索是巴林银行伦敦总部向其新加坡分行提供的巨额资金的去向,巴林总部的官员相信这笔钱是应客户要求的付款,而实际上该资金转移是里森用来拆东墙补西墙的伎俩。由于缺乏专门的风险管理机制,琐事缠身的总部官员根本没有对这笔资金的去向和用途作审慎审查,不仅没能查出本应查出的错漏,反而加重了巴林银行的损失,导致该银行百年基业的最终坍塌。

英格兰银行的报告认为,风险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对银行的各项业务设定限定风险值。限定风险值反映了各个业务部门所能承担的风险极限。同时,风险管理部门还负责监督业务部门是否遵守限定风险的相关政策,审查收益和损失的帐实相符情况,根据不同的风险采取不同的风险管理策略等。与传统财务风险部门关注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作法不同,报告强调风险管理部门应关注所有类型的风险,除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外,还应关注流动性风险、集中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和名誉风险。风险管理部门是专事风险管理的职能部门,它通过对风险因素敏感的察觉和缜密的调查,来及早发现危机隐患,达到预防和控制风险的效果。

5、内部审计或稽核部门应当迅速将查悉的内部控制漏洞报告最高管理层和审计委员会,后者应尽速采取措施解决上述问题。

对于从事多种业务的金融机构而言,必须建立一个统一的内部审计机构对金融机构整体业务进行监督检查。英格兰银行认为,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有助于将重大事项和业务弱项及时反馈给最高管理层,并有助于金融机构研究和计划在整个集团内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金融机构的规模越大,业务越复杂,地域扩张程度越高,其风险来源就约多,银行遭遇危机的可能性就越高,就越有必要建立强势的内部审计机构对业务进行统一的内部审计。在巴林银行倒闭前几月,巴林银行新设了内部审计部门,分别对巴林银行所从事的银行业务和证券业务执行内部审计职能。这本来是一个能够有效防范风险的举措,但由于其内部审计机构是分别设置的,并且内部审计师之间及其与管理层、外部审计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内部审计的效果并不明显。

吸取了巴林银行的教训,英格兰银行认为,内部审计功能不应单独存在,而应与外部审计相配套、互沟通,并与管理层之间保持畅通的联络渠道。例如,内部审计负责人应能随时向首席执行官(或总裁)、审计委员会主席等重要管理人员汇报工作,或至少保持不被任意干预的联络渠道。拥有长期自律传统的英国银行监管部门认为,内部审计应成为英国银行内部控制系统的核心环节,银行的审计委员会必须对内部审计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负全责。

在内部审计机制提出问题之后,管理层必须在一定时限内作出及时反应,如提出补救措施或责令业务部门整改,甚至撤换业务部门负责人和舞弊人员等。完善的内部审计机制还应包括“回访”(return visit)安排,即由内部审计部门在内部审计结束之日起若干日内对被审计单位再进行突击式的现场或非现场检查,以确认管理层和业务部门是否已采取了必要的整改措施。如果管理层和业务部门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内部审计人员应及时将情况报审计委员会,由审计委员会责令管理层和业务部门进行补救或整改。

第五篇:《Rogue Trader》(巴林银行倒闭案)观后感

《Rogue Trader》观后感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个出身寒徽的年轻人,凭个人努力、自信及野心的年轻人,在实力雄厚、历史悠久的巴林银行备受雇用并飞黄腾达,但他冒险求胜的举动让事实亏损累累已达不能自拔的地步,最终这家具有233年历史、在全球范围内掌控270多亿英镑资产的巴林银行,毁于这个年龄只有28岁的毛头小子尼克里森之手。首先从感情道德上讲,里森是个讨论德与才孰轻孰重的绝佳例子。才华横溢却投机倒把,无德有才的人既想干坏事又具有干坏事的能力。由于手段高明,其干了坏事也不容易被人发现。这种情况对社会的危害是最大的。尼克李森就是这样一个无德有才的人。他做为一个交易经纪人,背叛客户,将客户的资产作为自己的赌注,作为巴林银行的职员,背叛银行背弃的上司们对他的信任,私设帐户谋取利益。如此看来,真的是他一手造就了巴林银行的悲剧。其实事情的背后往往没有这么简单。投资者因抱侥幸心理往往让他们以身试险,这没有什么奇怪的,但是从巴林银行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风险是如何由小变大,由鼎盛而转为一发不可收拾。这其实是跟企业内部风险控制制度形同虚设的关系密不可分。没有监管从而带来的巨大危害,最终导致了无法挽回的惨重教训。即便不是我们的天才主角无风起浪,巴林银行也自然会同样结果的一天。

所以巴林银行破产事件告诉我们几个教训:第一,投资者必须控制好风险。里森期货交易亏损的直接原因是对市场行情判断的失误,他认为日本经济在关西大地震后会马上恢复过来,而事实上日本经济已积重难返,关西大地震加快了日本经济的下滑。当然里森如果意识到行情判断错误,能够控制好风险,及时止损,也不会出现风险事件,但里森相反,孤注一掷与市场进行对赌,试图使大市反转,最终导致了巴林银行的倒闭。第二,金融机构内部建立有效的相互制约机制。从巴林银行新加坡期货公司开始交易的第一天到其倒闭之日,里森一直既是前台的首席交易员,又是后台的结算主管,这两个至关重要的岗位,都是由里森一人把持,为其越权违规交易提供了方便。当1994年8月,内部审计人员指出该期货公司没有实行岗位制约的严重性时,巴林银行集团高级领导层漠然视之。在长达几年的时间里,内审部门没有及时发现该公司长期以来使用“88888”账户进行越权违规交易以及严重亏损的问题。这些都充分暴露了巴林银行在内部控制上存在的许多漏洞。第三,必须加强对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和重要岗位业务人员的资格审查和监督管理。由于里森业务熟练,被视为有才干的人,对其委以重任,却疏于监管,甚至当问题隐隐暴露出来后,管理层也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使事态逐渐扩大,导致银行的倒闭。

下载试析华盛顿互惠银行倒闭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试析华盛顿互惠银行倒闭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银行倒闭政策已经出台(精选)

    银行倒闭政策已经出台 银行倒闭政策已经出台,意味着泡沫经济迟早要爆发! 银行倒闭? 绝大多数在国内银行存款的人从未考虑过这个问题,因此,他们也从不担心自己存在银行的钱有可能......

    巴林银行倒闭[优秀范文5篇]

    巴林银行倒闭事件 1995年2月27日,英国中央银行宣布,英国商业投资银行——巴林银行因经营失误而倒闭。 巴林银行:历史显赫的英国老牌贵族银行,世界上最富有的女人——伊丽莎白女......

    巴林银行倒闭启示5篇

    巴林银行倒闭的启示 20082366 田园 1995年,具有200多年优异的经营历史的巴林银行倒闭了,震惊了世界。从这一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金融行业操纵不当所带来的极大风险,最终会导致......

    巴林银行倒闭案例分析范文合集

    巴林银行倒闭案例分析 发布人:圣才学习网 发布日期:2010-05-20 20:47 共一、风险案例 1.巴林银行倒闭 1993年,年仅26岁、几乎无衍生品方面专门训练的尼克•里森被任命为巴林银......

    巴林银行倒闭事件观后感

    《巴林银行倒闭事件观后感》 巴林银行倒闭的背后原因何在?表表外业务究竟是好还是坏?表外业务的风险到底有多大?我们又该如何防范呢?带着这些问题我进行了较为宏观的了解和分析......

    巴林银行倒闭的启示

    巴林银行倒闭的启示 巴林银行(Barings Bank) 创建于1763年,创始人是弗朗西斯·巴林爵士,由于经营灵活变通、富于创新,巴林银行很快就在国际金融领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这一......

    巴林银行倒闭事件观后感[大全5篇]

    《巴林银行倒闭事件观后感》巴林银行倒闭的背后原因何在?表表外业务究竟是好还是坏?表外业务的风险到底有多大?我们又该如何防范呢?带着这些问题我进行了较为宏观的了解和分析。......

    银行若倒闭最高赔你50万

    银行若倒闭最高赔你50万 三种情况保不了 银行股前日涨太猛昨天齐变绿。 广州日报记者陈忧子摄 存款保险条例“五一”正式施行出险后需7个工作日内赔付存款人 名词 解释 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