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学生读后感
《爱的教育》
——洗涤我心灵的良药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一部著作。这确实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它以最朴实的语言,讲述了很多与孩子有关的故事,说来惭愧,这本书是我在刚上教学岗位的时候,因为教到《争吵》这篇课文,才和孩子们共同阅读了。
当然《争吵》也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此文歌颂了儿童最纯真的感情,同时书中也表露了从家庭、学校到整个社会,都在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塑造着儿童之间的友好感情。
《争吵》一文写的是:克莱谛弄脏了“我”的本子,“我”非常生气,故意弄脏克莱谛的本子,克莱谛在放学跟“我”和解了,“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父亲严厉地教育了“我”要学会宽容。
其实,父亲折的并不只是一把尺子,他是想让作者懂得不能向比作者更高尚的人举起戒尺,简单的说,父亲是想让作者去宽容别人,原谅别人。
当我读到“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手去请他原谅,而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尺子。”我掩卷沉思,朋友和朋友间,同事和同事间,夫妻之间,子女与父母之间,兄弟姊妹之间……都会发生不同的争吵,但是如果看了爱的教育,就会懂得宽容是一种快乐,宽容是一种幸福,只有宽容别人,才会让自己更加快乐。爱是人类的永恒话题,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而在教育中,爱更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读了《争吵》一文,我真正的体会到:比海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是人的心胸。还有《爸爸的看护人》《撒丁岛的少年鼓手》《伦巴第的小哨兵》……一个个感性的故事,让我和孩子们经历了一次次爱的洗礼!
我作为一名教师,作为师生关系的主导者,需要“有意”地发现、寻找、创设“有情”情境,运用超乎于父母兄弟的爱、富有更多理性的爱,去感染和培养学生的心灵,发展他们的道德情感,形成完美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我们感染、教育学生的情感魅力,是关心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基础。
我掩卷沉思,受学生喜爱的教师,没有一位不是以他们的顽强毅力和富有耐性的努力取得成功的。面对素质参差不齐的学生,没有打持久战的准备,没有永不言败的信心,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要想转化好一个学生是不可能的。我们总是希望学生成绩优异、不断进步,而对他们的心理、他们的痛痒一无所知。师生之间建立良好、和谐的新型关系,已成为时代的需要和教育发展的必然。有的老师说我班级的学生好像并不怕我,而我的教育方式的目的不是让他们怕我,是想师生间要和朋友一样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即使在教研课上,老师们来听课,上课时他们回答问题大方大胆,课堂上显得师生关系非常和谐。和学生一起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以后,我相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父母之间,会相处的更好,更和谐,会更理解对方的。
《爱的教育》 ——洗涤我心灵的良药
西长甸小学
六年二班 边诗雨
读教育名著《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有感
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一书。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心(或是痛苦)的能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的善良的人。
爱是教育的永恒的主题。韩军的人文主义精神;教育在线中的朱永新教授高举的爱的旗帜的新教育实验;李镇西的“走进心灵”的教育,似乎无不凝聚着爱的核心。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上帝到天堂和地狱去考察,发现天堂里的人同地狱里的人一样都是围着一口锅,拿着两米长的勺子喝着相同的肉汤。但是,天堂里的人却精神焕发,满面红光,地狱里的人却萎靡不振,面容憔悴,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地狱里的人心中只有自己,手里拿着长勺子舀汤喝,勺柄太长,总是喝不上,而天堂里的人则相反,他们的心中有他人,手拿长勺子舀汤第一口总是先喂他人,然后再被别人喂。由于有了先己后人和先人后己之别,于是也就有了天堂地狱之分。在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发现了,比我的世界更动人的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在那里如小石潭记中的潭水一样的清澈,在那里如桃花源记中的桃源一样的美丽;在那里像圣经里的天堂一样没有苦难只有关爱,在那里像佛教中的佛心一样没有憎恨只有善良。你爱他们,他们也爱你。
爱孩子们吧,即使他暂时不能理解你,终有一天,他会明白你的爱。爱是永恒的!为了你的学生总有一天如你爱他一样能去爱别人,为了这世上的人彼此之间都能互相关爱,请你爱你的学生吧!师爱是一种激励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无可取代的教育力量。有人曾说过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滋生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有了爱,师生之间就能以诚相见,心心相印,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正如一首歌中唱到的:“爱别人就等于爱自己!”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当你培养出具有爱心的孩子,他就会对教师的爱很敏感,并以好心还好心;而教师的爱,最重要的是为了学生获得知识,若是学生懂得了这些,自发向上,成绩自然就好,成绩好了,那作为老师的你不也会更加快乐了吗?
读教育名著《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有感
西长甸小学
刘佳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读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我最大的感触是——享受教育幸福的教师才是真正的教师,才是一个快乐的人。李老师以爱心赢得爱心,以真诚赢得真诚,以民主赢得民主。李老师的生命在与学生的融合中得以灿烂。
“以心灵赢得心灵,以人格塑造人格”这是李镇西老师的教育名言,也是其教育的宗旨和指导思想。《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也正是作者爱心与智慧的升华,也是一曲用爱心来谱写的教育之歌!我被他的爱心所震憾;被他用全身心的爱心投入到教育事业所震撼;被他的一幕幕真实的、感人的故事所震撼;为他所教的学生而感到自豪和骄傲,从而让我深深体会到“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从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拥有一颗爱心,真心付出,孩子们也同样对你真心喜欢。爱心还表现于对学生的赞美与宽容,尊重孩子的成功,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成绩,不要吝啬赞美,你会发现他们脸腮甜甜的微笑让人陶醉,这种无名的爱融入彼此,也教育了他们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犯了过错,要细心教导,让他们感受老师是因为爱他们才教导他们的,这种爱不需要言语来表达,他们也能感受到老师的一颗爱心,于是,他们就会注意下次类似的错误。因为有了爱心,让孩子努力争取,改错,会发现,这样的教育更有意义,也让人更容易接受!也就是说,我们不仅需要有颗爱人的心,更要的是一颗智慧的爱心!爱,当然不等于教育,但教育,永远不可能离开“爱”。《爱心与教育》让我再一次经受了教育观念的洗礼,在心灵层面得到了升华。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西长甸小学
孙颖
《弟子规》读后感
我们学习了《弟子规》。它是中国古代圣贤的智慧的结晶,它无时无刻的指引着我们前进。这本书中的许多道理,正是我们这代人所缺少的。梁启超曾经说过“少年强则中国强”。这意味着,像我们这么大的少年,代表着中国的形象,是中国的未来。所以,我们不仅要有优秀的成绩,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品行。《弟子规》里面讲得就是做人的道理,它对我们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高尚品德的培养非常重要。这本书开篇就说:“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说明,古人更注重的是人的修养,而不仅仅是学业上的成就。
孝和悌则是最重要的。试想,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会尊敬,那么他上学之后,如何尊敬老师?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兄弟姐妹都不会爱护,那么,如何与同学相处?这样的人,纵使他取得了优异成绩,在将来走向社会时,终究不会成功。因为他的品德和修养会导致他得不到朋友。然而,在我们走入社会后,能给予我们最大的帮助的人就是我们的朋友。失去了朋友就等于失去了一切,所以他会失败。
同样谨和信也很重要。谨是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井井有条,遇事不要慌张,要镇静,在最紧张的时候,要冷静思考,而且我们在思考问题是还要谨慎,全面,要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信则是告诉我们,答应别人的事,无论有多大困难,都一定要做到,否则就不要答应别人。同时,我们还要时刻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并加以改正。至于泛爱众和亲仁则是告诉我们,不要因为一个人的身份过于卑微,就对其嗤之以鼻,也不要因为一个人的身份十分高贵,就去无原则的顺从他。我们要正确对待每一个人。同样我们也要善待动物、爱护花草树木,因为我们都生活在地球上,都是地球母亲精心孕育出来的孩子,它们不属于我们某个人,而是属于大自然。
当我们把以上的几点都做到以后,如果我们还有精力学习,那么我们就可以学习了。
由此可见,《弟子规》教给我们的东西,不仅有利于我们的学业,更注重人的品德的培养和教育,提高了当我们走向社会后,与人交往的能力。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做一个有道德,孝敬父母,爱护兄弟姐妹,认真对待学业的人。这样,我们不仅赢得别人的赏识与认可,而且还提高了自身的素质与修养。《弟子规》这本书就是教我们这些道理的一本好书。所以我们不仅要读,更重要的是理解其中蕴含的做人的道理。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让我认识到,《弟子规》的学习和落实,是让我们扎稳道德学问的根基,深刻认识到做人的根本是孝养父母、友爱兄弟、奉事师长,仁爱、谦虚、诚实守信、恭敬一切。反观自己很多方面都做的不到,惭愧之至!今后一定依照古圣先贤、师傅上人的教诲,依教奉行,努力改过修善!
《弟子规》读后感
西长甸小学
六年一班
张诗杰
读《杰出小学生30个学习习惯》有感
<杰出小学生30个学习习惯>这本书使我爱不释手.因为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习惯比知识,能力更重要.学会学习是小学生的首要任务.这本书从自觉学习,管理时间,做好课堂笔记,认真完成作业,即使复习,轻松考试,坚持写日记等方面向我们介绍了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书中使我感受最深的是<自觉学习,不用父母催促>这一章.首先我按照要求完成了一个有关学习态度的小测试,测试的结果是:学习态度一般.在稍微做努力就能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我觉得测的很准,我也觉得书中有段话说的也很对: 同样的课本,同样的教室,同样的老师,学生的成绩却各有千秋,原因就在于有的同学完全是被父母逼着学,而另外的同学而是自觉的学.我感觉我就是那书中所说的那种被逼真学的人,总是在妈妈的逼迫下去看课外书,而我有一个同学却总是主动的去看课外书,所以她的作文就写的好.学习上我也是从不愿意多写一道作业以外的题.看了这篇文章,我明白了自觉学习的重要性.只有抱着不是勉强而是自觉学习的心态来学习,掌握的知识才会十分牢固.今后我一定回主动,自觉的去学习,多看一些课外书,来丰富自己的头脑.妈妈也对我说:只要你在努把力就能成为一个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优等生”.我会努力去做的,我相信我是最棒的!
30个学习习惯》有感
西长甸小学
六年二班
宋玉琪
读《杰出小学生
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心得体会
奥尔科特这样评价好书:“所谓好书是有所期待而打开,有所收益而合上的书。”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它像一盏指路明灯,引领着我们走进神圣的教育殿堂,在这里,教育成了一种艺术,教育成了一种享受。我从这本书中,不仅获取了当班主任的宝贵经验,还领会了做人的准则。现在写几点我的心得体会,与喜欢这本书的同行们交流、分享。
一、爱岗敬业,忠于职责
如今,教师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而工资偏低,再加上受社会潮流的影响,于是,一部分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工作之余另谋出路的现象时有发生,工作上不能尽心尽力,给教育带来了负面影响。而学生呢,“独生子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向教师发出挑战,总之,教师肩上的担子越来越沉重。
面对这些难题怎么办呢?我们在无奈中流露出不满。“教师”,这个曾被人们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也正在受着世俗的冲击。魏书生老师告诫我们:“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难教育,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少。”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埋怨是没有用的,主观努力才是关键。像魏老师,曾兼带两个班的语文课、班主任,还要经常外出开会、作报告,但班内学生成绩稳定,班级管理井井有条。究其原因,是其具有一颗对事业执着的爱心,以及自己独具一格的班级管理经验。只要我们兢兢业业对待自己的工作,善于学习和总结,做“学者型教师”,做学生的心灵之师,我们也会变“苦”为“乐”。
魏书生老师还告诉我们:“许多事情是没有选择的,但你可以选择态度。”是的,人们不是已经总结出“态度决定高度”吗?只有我们用“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执着去追求教育的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我们才会自豪:我骄傲,我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二、以人为本,发展个性
“用孩子心灵深处的能源,去照亮孩子的精神世界,显然是最节省能源的方法。”魏老师认为自己班级成功管理的前提是尊重学生的意愿,尊重学生的人格,把他们当作实实在在的“人”,而不是驯服物。因此,他引导学生们“培养自信心从扬长开始”,“能受委屈的人才是强者”,先从思想上给学生一片自由的蓝天;在知识引导上,他引领学生们放眼未来,放眼世界,关注国内外科技动态,畅想月球,畅想广褒的宇宙,让学生从知识到精神领域都在一个自由的空间任其遨游。
而我们现在的班级管理模式死板,教育教学模式处处束缚住学生手脚,“闭门造车”,不是“条条道路通罗马”的开放式教育,而是“自古华山一条路”的封闭式教育。放弃了以学生为主体,教育不就成了一盘散沙吗?我们师生都在累着。在今后的教育教学、班级管理工作中,我们要学会走进学生心灵,坚持以学生为本,让他们也能在知识与精神的无限空间里翱翔。
在新课程改革中,不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不再偏重书本知识,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这就要求教师站在展望未来的高度,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就教师个人文化素质提高方面,“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应当是自来水”,形象说明了教师应当具有扎实的鲜活的知识。现代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学科专业知识、心理学知识,还要不断学习并尝试运用新课程理念,注重课堂知识的生成,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样,学生才能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接受学习。
正是魏老师丰厚的文化涵养以及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新理念的有效实施,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才能做到教师工作游刃有余,学生学习轻松愉快。这不正是我们为人师者所要努力追求的境界吗?
三、自主管理,习惯养成
魏书生班主任工作经验的全部内涵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民主、科学。依靠这两件法宝,在他的班中,形成了一种互助、互动模式,全员参与,相互制衡,人人既是管理者,同时又是被管理者,管理因时而动,权力彼此制约。而教师则处在一个驾驭、服务的位置上。这样做,培养了所有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了班集体的吸引力。
在班级管理中,我开始学着关注每位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魏书生老师说:“坚信每位学生心灵深处都有你的助手,你也是每位学生助手。”以前,在班级管理上我采取的是“孤军作战”,只挑二、三个工作能力强、有责任心的孩子协助管理班级,光一个班长就连任两个学期,因为我总觉得交给别人不放心。长久下来,其它学生失去了锻炼及施展的机会,偶尔有同学在日记中诉说想当班长的心思,我也没在意,只是当众念念,鼓励其他学生学着管理班级,却没放手施之行动。时间长了,几个班干部觉得累,其他孩子也因为在相互熟悉中摸着了班干部的脾性,变得不太服管了。我开始反思,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未被激发,要求他们做事不是商量而是强迫式,怎么行得通?我着手尝试着每一次的班长竞选制、班委成员推荐制,各司其职的小组长比比皆是,渐渐形成了班级事事有人管、人人参与管的班级合力。现在,大家在学习、纪律等方面已经逐步自律了。班级管理正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小学阶段,好习惯的养成将使学生一生受益。作为班主任,要学会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放飞雏鹰吧,让他们自在飞翔。
一切从平常开始,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所有的人,所有的事,再把一件件平常的事做好。魏书生就是这样的人,他始终有着一颗平常心的,一直做着平常事。让我们也用心去做好自己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用心去体会这些。佛家讲求修行,而我们教师又何尝不是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上播撒真爱、悟求真经呢?
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
心得体会
西长甸小学
刘旭
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有感
“唉,多么可怜的小女孩!”我合上《安徒生童话》,眼前不禁浮现出小女孩的身影,心里暗暗为小女孩凄惨的命运感到痛惜。《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在又黑又冷的大年夜里,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因为没有卖掉一根火柴,不敢回家,最后冻死在街头的事。揭露了资本主义的黑暗,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遭遇的深切同情。当我读到小女孩几次划着火柴的幻想这一段时,心里不由得再一次为小女孩悲惨的命运叹息。是的,在贫富不均的资本主义社会,小女孩在微弱的火柴光中看见的暖烘烘的火炉,香喷喷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这一切对小女孩来说都只能是幻想,根本就无法实现。
比起小女孩,我是多么幸福,从小到现在,我都吃饱穿暖,在家里,爸爸妈妈疼爱我;在学校,有老师和同学的关心。生活是多么的美好!如果小女孩生长在新中国,她一定也能像我们一样,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去上学,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听老师讲课;如果小女孩生长在新中国,在大年夜里,她一定和爸爸妈妈吃团年饭;如果小女孩生长在新中国,她一定会为祖国的迅猛发展感到骄傲;如果……
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故事后,我似乎长大了,朦胧中懂得了什么……
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有感
西长甸小学 六年三班
王浩莹
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
你能独自一人去航海吗?你能独自一人在荒芜人烟的小岛上生活几十年吗?你能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用自己的智慧和顽强的毅力创造美好的生活吗?相信你和我都会觉得困难的,但是,有一个人却做到了,他就是笛福笔下的鲁滨逊.一心希望能去航海的鲁滨逊在他19岁那年终于登上了出海的船.可不幸的是他遭到了大风暴,漂到了一个孤岛上,可他毫不畏惧,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他以无比顽强的毅力,和一双勤劳的手重新生活,克服种种困难.在小岛上种起了庄稼,养起了牛羊,盖起了房屋......生活30年后,回到了祖国.掩卷深思,我深深地体会到:一个人只要有毅力,有勇往直前的精神,就可以战胜一切困难,创造奇迹.海伦.凯勒不也是这样的吗? 海伦出世刚19个月,就得了一场大病,因而失去了视力和听力.所以,在之后的五年中,海伦的家人都对她百般宠爱,什么都听她的,使之成为了一个爱发脾气的“小暴君”.终于,在1887年3月3日海伦刚6岁零9个月时,安妮.莎莉文来到了她家,成了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海伦疯狂地爱上了学习,脾气也好多了.在莎莉文小姐和海伦的共同努力下,1896年10月,海伦进入了剑桥女子中学;1900年,她又进入了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1904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令人惊奇的是:海伦会说话.海伦在英国文学方面十分杰出,她也很爱阅读,虽然有些报纸、小说她不能直接阅读,但通过莎莉文老师及其他人的帮助,她也能够阅读,从而获得了无数知识.她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海伦.凯勒就用顽强的毅力创造奇迹,我们熟悉的张海迪阿姨也是这样的人.
张海迪她以自己顽强的毅力创造出一生的奇迹.她说的一句话我最受感动:”即使跌倒一百次,我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站起来.”是啊,如果我们也能向她们一样,那还有什么事不能做到呢? 要想出现奇迹,就要靠你顽强的毅力来创造!
西长甸小学
六年一班
叶静怡
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
第二篇:《教师如何与学生沟通》读后感
《教师如何与学生沟通》读后感----------------三官小学
宁辉
这本书的作者叫姜荣奎,读完这本书后我才真正领会到一个应该怎么去和学生沟通,作者在本书中一直以“老姜”的名字出现,在学生们的心里,她多了一分老者般慈祥少了一分年轻教师常有的浮躁;正是这样一位老师用慧眼识得了每一位学生独特的亮点,用幽默风趣而又发人深省的语言引导学生们走出一次次困境,用宽容和爱鼓励学生追寻自己的人生梦想。
可能自己也是教师的原故吧,我读这本书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反思自己在与学生沟通时的问题,同时也会自然而然地被“老姜”的幽默、所感染,每当那时,我便想象何时自己也修炼成那样一位老师。因为我在读书的时候也会与作者就某些问题产生共鸣,更会被书中一些有深意的语言所触动,所以我很快便喜欢上了这本书。读书时,我一方面从“老姜”切身的教育案例中汲取处理学生问题的经验,另一方面也不断回味书中那些饱含人生及教育哲理的话语,有时甚至觉得书中的有些道理就连我们这些成年人也未必能体会得那么透彻,因此,读这本书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学习。
我无法用多么好听好看的话语来说明这本书中的思想,所以,在此我仅想就我所读到的一些发人深省的语言来谈谈自我的感受。多读书,勤思考总会帮助我们更有深度地理解别人理解生活吧。
罗曼罗兰说过:“谁要能看透孩子的生命,就能看到堙(yin)埋在阴影中的世界,看到正在组织中的星云,方在酝酿的宇宙。儿童的生命是无限的,它是一切......”如此看来交流很重要。从当当网上买了几本有关和孩子交流的书,《教师如何与学生沟通》这本书我爱不释手。作者是山大附中的姜荣奎,我听过姜老师的讲座,这一次又要和她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感觉是极好的。本书分为五章,我用了一个礼拜的时间读完了,读的过程中情不自禁的折纸,标记,写感想。时而感觉我是学生在倾听姜老师的教诲,时而感觉是初登讲台的老师在分享前辈的经验,时而假设如果做是我,面对这些问题该怎么办?我也懂得了海明威的话“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需要敞开心扉进行交流。我也理解了卡森的话“儿童幼小的心灵是非常细嫩的器官。冷酷的开端会把他们的心灵扭曲成奇形怪状。一颗收了上海的儿童的心会萎缩成这样,一辈子都想核桃一样坚硬,一样布满深沟”,也明白了卢梭说的: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做出或好或坏的评判。本书无用论是将为人处世,还是讲学习读书,都记录着与学生一个一个心灵交织与相融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体现了沟通的核心:真诚是心灵的开放。
一、重视育人,轻视说教。是啊,我们每一位老师最应该重视的不是教而是育,这个育字其实就是心灵的交流与沟通,在与孩子接触时一定要本着爱而不溺,碰而不伤,痛并能思,设身处地以心换心的原则。他们很敏感又很脆弱,内心世界的丰富不亚于成年人。在面对他们遇到的困惑与烦恼时,我们玩玩不可将其随意化,简单化,甚至避重就轻,故意化大为小,化小为零,那样不但不能很好的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还容易伤害到他们的心灵。
二、用心攻心,迂回解决。
现在的孩子物质生活优越,敢说敢做,追求个性,喜欢标新立异。我相信野性难驯的马儿,只要加以适当的训练,是可以成为骏马的。我们面对的每一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可以造就的生命,如果我们用艺术教育的眼光对待他们,用赏识的眼光发现他们身上的可塑之处,相信每个学生都会拥有自信,都会成人。
三、灵活机智,幽默解决。
每位老师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也遇到过,在初一这一年里,只有一位学生和我顶过嘴,华建宇,很个性的孩子。考试的时候晚交试卷,还强词夺理。我是针锋相对的解决的问题,抓到他漏洞,及时反驳,事后在好好谈心。我们是爱学生的,我也一直坚信自己是本着尊重的原则与学生相处的,可是依然会出现突发事件。我也知道在和学生打交道的过程中,要更细心,更有耐心,更深入的从学生的心理角度考虑问题你,这样才能圆满地实现教育理念。
总之“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有意味的言说追求的是“约而答,微而藏,罕譬而喻”的境界,这需要教师有自身底蕴的广度和深度。需要教师藏千秋腹有底蕴,需要 又隐形的丰富来支撑。《教师如何与学生沟通》在烧烤模式下的盛夏能让我的心灵得到滋润,《教师如何与学生沟通》在都市的喧嚣中让我感到乡村的宁静,《教师如何与学生沟通》让我想要放弃知道了坚持的力量。
第三篇:《教师如何尊重学生》读后感
《教师如何尊重学生》是我假期所学习的一本书,每篇文章都是一个精彩的故事,每个故事都诠释了一个主题——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作为教师,我们都希望得到学生、家长的认同和尊重,有抱负的老师,都希望学生喜爱自己的课堂,希望能培养出有个性的优异的学生。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却又总是无意地扭转了学生的个性倾向,总是以同一种教学模式,同样的教育方法来面对所有的学生。我们为什么一定要用一种定势去对待不同的学生呢?为什么我们就不能适应学生呢?尊重学生,培养个性,将来的人群才会是丰富多彩的,每个人的一生才会是多姿多味的。
《永远的一课》曾经看了好多遍,这位老师的做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由得从内心深处欣赏她的睿智、她的细腻,反思于自己对于刚入学的学生,却不知该如何上好他们小学生涯的第一课,就这样稀里糊涂、毫无印象地走了过去。“刚才我讲的这个故事是一位作家写的,你们长大了也一样能写出这样好听的故事。”老师的这句话我们是多么的熟悉,多么的亲切,因为我们也经常对我们的学生说类似的话,但却不曾像她那般“用很好的纸”“很工整”地记录,老师的做法,该给孩子们怎样的尊重和自信啊!正是这种自信成了他们长大后通往成功的支柱和桥梁。教育方法决定受教育者的前途和命运,好的教育方法能够使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理想和品格,对未来充满自信。而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正是使人健康成长走向成功的坚实基础。《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也让我懂得了老师的爱要普及到每一个学生,老师的也许很无意的一个举动、一个表情,会触及学生最敏感的心灵。一个“爱”字,贯穿了教育事业的始终,诸多案例之中,凡是学生喜爱的老师,无不以满腔的爱对待学生,对待教育事业。
爱学生的那份感情不是学来的,而是发自内心的;不是喊喊口号而已,而是用行动来诠释的。文中的老师,应该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认真、负责,对学生充满关爱的老师。可是,也许他很无意的一些表现,却还是让个别学生心理上产生了压抑。其实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每个教师也都曾有意无意的偏爱那些有能力的、成绩好的、能言善辩的优秀的学生。对那些所谓的差生,也不见得是厌烦,更多的是恨铁不成钢的一种心情吧。换个角度想想,人与人之间总是有差异的,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正视学生的优缺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正确处理课堂问题》,就是告诉我们要理性地处理突发事件,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课堂上,问题行为总是难以避免的。好的课堂纪律可以让我们的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但学生的性格各异,这就要求我们要全面地了解学生,要理性地对待处理学生事件,要公平、和善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并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用武力制服,也许教师的武力恰恰滋长了他的逆反心理。循循善诱,分析其心理状况,委婉而真诚地交谈便可让其愉悦地接受我们的建议。这种方法,是我在平时的工作中经常用的,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尊重学生的实践》,都告诉我们要以学生为出发点,要尊重学生的思维,要走进学生的心灵,要以孩子的眼光去观察事物。蹲下身子,才能发现孩子眼中的世界,才会走进孩子的心灵。
教师如何尊重学生?要具备较高的教育素养,要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要对教育事业拥有满腔的热忱,要对学生有着负责的心态,要对我们的工作,我们的学生融入真正的、由衷的情感。唯有做到这些,我们才能尊重学生,继而得到学生的尊重!
《教师如何尊重学生》整本书阅读感悟
杨
劲
涛
五台县实验小学
做 个 好 老 师
——读《今天我们要做怎样的教师》有感
读完了《今天我们要做怎样的教师》一书,感触颇多,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职业被世人赋予的比喻会比“老师”这个职业来得多:“园丁”,“蜡烛”,“领路人”,“导航者”„„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可能是对老师最感慨,也是最真实的人生写照了。老师老师,你有怎样的教学水平和师德行风,在积极倡导师德建设的今天,已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小学老师在这支庞大的教师队伍中,是属于比较特殊的群体。也许,在许多人眼里,我们只是一群“小萝卜头”而已,其实,我们肩头的担子,不会比中学老师来得轻,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更甚于他们。都说做老师难,做小学老师更难,做一个校长信任、家长放心、孩子喜欢的小学老师更是是难上加难!这一切的一切,都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做一个好老师!好老师就该有好老师的标准,接下来,我就谈谈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是怎样的。
首先,一个好老师,应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也许你在踏进这个领域的时候有着许多的无奈与反感,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既然你已经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应该抛却之前的种种因素,全心全意热爱它!你会从中发现,这份职业带来的,不仅仅是含辛茹苦,还有辛苦背后收获的那份喜悦。当孩子露着漂亮的笑脸,甜甜地喊着你“老师”,张开双臂扑向你的时候,你的体会是不言而喻的!其次,一个好老师,要做到有“十心”。接待家长要热心,教育学生要耐心,教育工作要精心,教育活动要专心,上班工作要安心,完成任务要齐心,学习他人要虚心,帮助别人要诚心,对待事业要全心!只要把这“十心”一一做到位了,那么也就是离好老师又迈进了一大步!
再次,一个好老师,要有化压力为动力的勇气与决心。曾经有人这样问我:做一名小学老师,要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你真的开心吗?我的回答是这样的:面对来自校长室无穷无尽的压力,我是无奈的,因为要做到完美不容易!面对家长们满腹牢骚的发泄,我是难过的,因为付出得不到他们的理解!可看着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脸,我又是快乐的,因为他们是一群可爱的天使!问我的人说:那不是很矛盾吗?我说:因为我会把压力化为动力啊!确实,当我被各种压力压得喘不过气的时候,想过要逃,可逃只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怎样与压力作斗争才是正确的选择。于是,我把这些所谓的压力统统看作是鞭策自己的一种动力,压力有多大,动力就有多大,正因为有了这份勇气与决心,才让我有了收获的喜悦!
最后,一个好老师,应该是爱每一个孩子的。记得有一首歌的名字叫《因为爱,所以爱》,我把它引用到了我们的小学
教育工作中,感觉很贴切。大家都说,老师吃的是良心饭,我认为一点都不错。家长把孩子交到我们手中,我们就有责任,有义务把孩子教育好这样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及家长对我们的信任。在我们身边,也不乏这样一些事情:一年级孩子不会吃饭,老师一口一口喂;孩子尿湿裤子,老师帮他换洗;孩子感冒发烧,老师帮他量体温,喂药;孩子午睡起床,老师又帮他穿衣叠被;孩子学不会本领,老师手把手儿教;孩子做错事,老师又和风细雨地进行说理教育;孩子晚来接,老师更是把他护送回家。虽然这些琐事看似保姆做的,但这一切的一切都充分说明了老师爱孩子的那颗心。
追求永无止境,奋斗永无穷期。选择了这个职业,我无怨无悔,我要倾注我的心血给孩子,走进孩子的心田去耕耘我的青春与年华,去播种我的智慧与希望,实现我的理想,向好老师迈进,争做一个好老师!
读《今天我们要做怎样的教师》有感
杨
劲
涛
五台县实验小学
第四篇:《教师怎样进行学生评价》读后感
《教师怎样进行学生评价》读后感
《教师怎样进行学生评价》读后感
假期中,我认真阅读了《教师怎样进行学生评价》一书,深受启发,感受颇多,《教师怎样进行学生评价》读后感。本书既有教育评价的基本理论,又有全面的实践案例;从评价方法的介绍来看,传统的评价方式与新兴起的评价方式都做了相应的介绍。师生只要有交流,自然就存在着评价。教师与学生交流时,善用评价、用好评价,会激励学生进步、提升学生自信、融洽师生关系、促进教学成功。
反思自己的教学,感觉做的很不够,今后打算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适时肯定,鼓励创新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贯穿于教与学的全过程。教师在评价时要处处寻找学生的闪光点,适时对他们进行表扬,只要有进步,就要肯定。一位老师这样写道:“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自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哪怕在答题中有一小部分是正确的,也要恰如其分地肯定,让他们尝试成功的喜悦,读后感《《教师怎样进行学生评价》读后感》。只有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调动他们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才能进一步增强自信心,才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不应用一句话,一个字来断定一个孩子。“错”、“不正确”的说法,这样,不但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会使同学之间形成看法。教师应该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能用一个标尺要求所有学生,而是注意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精心呵护和培养学生的自信,树立发展的信心。
二、评中有导,启发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运用激励性语言引评,这样可以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造成学生失望倦怠情绪的产生,同时也有利于在评价过程中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中,我们应善于运用激励性语言:“这个集体不能没有你!”“我们的集体因你添彩!”“你的智慧是大家受益!”“你真棒!”…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和激励功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三、延时评价,激励创新
延时评价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对学生评价的时间适当地向后拖延,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时间,一个自由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驰骋想象,完成思考过程的一种课堂评价方式。课堂教学中,对有些问题,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如果过早强求“同一”,势必会堵塞学生创新思路。所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发言,不能过早地给予评价而使其他学生的思维形成定势,如果让学生畅所欲言,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则会使学生获得更多更美好的创新灵感,使个性思维得到充分发展。这对于学生主体能力和独立思维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良好人格的形成以及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本书体现了当前学生评价改革的趋势,呈现了使评价变得“有效”的理念、方法和策略,其核心是如何通过评价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更应该为学生评价工作出一份力!
第五篇:教师《让学生学会阅读》读后感
《让学生学会阅读》读后感
——杨燎燎
杨燎燎,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小学二级教师。现就职于许昌市学府街小学,教一年级语文。出身教育世家,自幼热爱教育,乐于记录学生足迹,与孩子共同成长。工作认真负责,教学生动有趣,深受家长和孩子喜爱,被评为“2017学年最美教师”。
本月工作室共读蒋军晶的《让学生学会阅读——群文阅读这样做》,我认真拜读,从中获得很多启发。自从接触绘本阅读和群文阅读,一直在思考让孩子爱上阅读的好策略,有很多困惑,不得解,刚好工作室今年的研究方向也是阅读,我就想从书中寻找到一些好的答案,现总结记之。
蒋老师在这本书中,首先自序:我还给你们一个怎样的孩子。蒋老师关注的的着重点有两方面——爱生活、会发现。很厚重的两个层面。
接着蒋老师在书中解释了什么是“群文阅读”,非常直观地让我们知道“群文阅读”的概念。群文阅读,就是教师在单位时间内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联的多篇文章。群文阅读教学是拓展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使学生的课堂阅读量呈几何式增加,并且注重读写结合,对学生而言非常有帮助。
关于教师如何更好地开展群文阅读教学,通过阅读,我感受到,首先要有主题地选取文章,让群文紧密聚合起来。群文阅读教学,首先是要选好文章,围绕一个主题把多篇文章聚在一起。先读一篇文章,再读一组文章。这种教学结构,以一篇带多篇,教师容易教、学生容易学,可操作性强,能很好地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群文阅读需要老师整体地设计问题,让群文联系起来。群文阅读教学需要单篇文章阅读作基础,但重点是指导学生在多篇文章阅读中提取信息、整合信息。我在阅读教学当中,就存在问题太多、冗杂的毛病,需要整合、提炼。
这本书着重展开了各种文体的群文阅读该怎么教,如神话、童话、散文、儿童诗、小说、寓言知识性文本等,不同文体在教学时抓的重点不一样,例如不能把童话当做记叙文来教,否则就丢了童话的文本特征了。
并且用具体的教学设计来呈现,帮助老师们指点迷津。在讲小说方面,蒋老师提到,首先要让学生感知小说中的人物,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细读文本。还可以充分利用比较,感知小说内容。也可以比较人物的语言,人物对待事情的一些表现,比较人物的内心想法。让学生读小说的时候聚焦情节,如,聚焦情节中的不可思议,情节中的转折情节中的悬念与伏笔。还要注意带领学生体会小说中的感动,注重将小说与学生们的现实生活连结起来。这些具体的方法对于我来说非常有用,可以直接尝试、借鉴。
最后,蒋老师介绍了一些真实的群文阅读教学的案例与课堂实录,鼓励大家把群文阅读实践起来。读完这本书,我真的很感慨蒋老师的好方法,废了很大功夫寻找最适宜的文本,帮助孩子爱上阅读,十分了不起。我也学会了很多具体的阅读策略,相信对我的绘本课很有帮助。因此,我们要上好阅读课,给学生一把打开阅读之门的钥匙。爱上阅读课,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