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中考政治成绩的几点做法和建议
提高中考政治成绩的几点做法和建议
渑池二中
茹晓梅
纵观中考七大科目,初三政治学科内容多、任务重、课节少,作为从事初三教育教学的教师,须多思考、多准备,掌握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在中考中从容获胜。近几年,我们在初三的教育教学中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实践和探索:
一、明确教学任务。《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是命题的依据,教师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明确考试范围、重难点及分数分布,以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和学生的复习做到有的放矢。
二、夯实知识基础。政治中考命题强调能力立意,但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的发挥则是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因此,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学生提升能力、提高成绩的前提和关键。为此,对于上学期初四全一册的教学,不拘泥于课本,讲解和练习力求做到精、细、深、透,用一个学期的时间让学生熟练掌握本册内容;对四个年级的重点知识(基本概念、观点、原理)的复习,都以闭卷考试的高度要求学生,坚持节节默写和单元过关制度,让学生将知识熟记于心。
三、构建知识网络。帮助学生打破年级和章节的界限,分别以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我与国家社会集体的关系、我与他人的关系、成长中的我为线索,把一个个的基本概念、原理经过横向、纵向的比较、归纳、综合、整理,形成知识网络,做到点、线、面结合,为系统复习知识和全面高效的考试解题打下基础。
四、讲清方法、提升能力。政治中考试题两大类: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我们总结了“三步走”的解题方法: 选择题:(1)看清题干,划出关键词(2)看观点是否正确(3)看和题干有无联系 非选择题:(1)认真审题,明确问题指向(2)回归课本、材料,(注意运用发散思维,多角度分析材料)(3)按逻辑规范答题:条理化、要点化;段落化、序号化;语言术语化、书写规范化。
在平时的练习、考试、讲评过程中反复使用、强化,久而久之,能力就会提升。
五、重视热点、强化专题。《考试说明》明确提出要“体现时代性。注意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以引导学生关注国家、人类和社会的命运”。时政热点是命题的重点,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热点时政、地方时政更是中考的重中之重。为此,利用好报纸和资料中的专题训练栏目,教会学生将社会热点问题与所学的知识点之间进行联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归纳出与本热点问题相关的所有知识点,更要教给学生方法,包括分析材料的方法,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解题的方法,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利用发散思维思考问题,以适应开卷考试的开放性和答案的多元性特点。同时,引导学生自己做好笔记,使之在考试中可以全面、准确、迅速寻找到相应的材料与书本知识,提高答题效率。
六、复习有序,水到渠成。本学期将总复习分为四个阶段:
(一)积累知识,形成网络。3月----4月中旬
本阶段,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和掌握,并使其系统化网络化。以教材为依据,以单元为单位,以闭卷考试的高度,按照单元题目、课题、框题、目题、问题、内容的顺序引导学生有序复习,掌握每一个重要知识点,并形成知识网络。从而使学生扎实知识基础,吃透教材,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能力奠定坚实基础。本阶段一忌复习只关注问答题,使学生只掌握单一的零散的知识;二忌复习蜻蜓点水,走过程,不能留下深刻印象,达不到复习的目的。
配合适当的练习。利用《初中毕业升学与指导》、报纸、自定材料或自编试题,将课本知识和时政热点有机结合,从而加深理解,拓展思维,提升能力;同时训练学生条理清晰、语言规范的答题习惯。
(二)结合热点搞好专题复习
4月中旬----五月中旬
我们主要采用报纸、《世纪金榜》等的专题训练板块,利用好每个专题里的热点点击、与教材结合点、例题精选、模拟训练等板块指导学生进行复习与练习。复习时注意把握热点焦点与教材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找出最佳结合点,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对时政热点进行思考,把每个专题化成若干个具体的小问题,大题小作,化大为小。本阶段复习要打破教材次序,把知识专题化、系统化,教会学生准确把握社会热点问题与所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指导学生学以致用。
在复习备考时,要舍得花时间精力加强对答题的指导。针对不同题型讲清总体要求和具体的解题方法,要求学生掌握开放性试题答题的基本步骤。
(三)组织模拟训练,提高应试能力5月中旬---6月初
重点是通过模拟考试做好试卷的分析与评讲,指导学生查清自己在知识掌握方面欠缺的地方,抓紧时间对所学知识进行查漏补缺。模拟题要认真讲解,对于命题角度较好,能够考察重点知识、综合性比较强的试题,要作为范例给同学们讲解,还要注意答题技巧以及如何把答案组织到位的讲解。帮助学生,对失分较多的题目和内容,认真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把问题解决在中考之前。
(四)回归课本和材料,做好考前准备六月初至中考
中考最终是以“本”为主,引导学生走出题海,回归基础、回归课本、回归主干。强调重要基础知识,加强重点时政掌握,尤其掌握重要的时政客观题。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结合基础知识和专题复习及第三轮的练兵考试情况,领着学生回归课本,强化重点基础知识和时政热点中的重点。
熟悉和整理复习资料,对模拟试题、热点专题、考试试卷中的重点试题进行复习和分类整理并做好简易笔记,以达到在中考中迅速高效进行查阅的目的。
相信各位老师都有独到高效的复习方法,让我们共同努力,将初中政治教育教学教研提升到一个新境界!
第二篇:中考如何提高政治成绩
政治作为一门副课,在中考中所占分值比较少,很难引起家长、学生的重视,一般都有这种想法:到考试前集中时间背背就行了,可实际情况是:今年是新教材,新教材中有很多知识点很不完整,需要我们进行完善,只靠考试前的集中背诵肯定不行,学生也背不过,在这种情况下,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成绩呢?我结合自己的一些做法,简单谈一下,不当之处,请老师们指正。
一、钻研教材和考试大纲,明确重点,整理成材料
45分钟时间是很短暂的,我们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面把重点传授给学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吃透教材和考试大纲,对照中考说明,熟悉每课考点的分布和要求,弄清楚哪些是考试的重点,在此基础上对重点知识进行整理,把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和容易错的概念和定义加以比较,分类整理,印成材料,并做到学生每人一份,这样做的好处是省去了学生反复翻看课本的时间,并能有效的掌握重点知识。这是我们去年整理的课本重点知识。新教材的重点,初一到初三的李霞老师已经在教的过程中进行了整理,初四的重点我们正在整理过程中。
二、精选试题,搞好测试,注意效果
在学完一个单元后,都要进行相应的练习和测试,这里有一种不好的现象,有些老师在选题时,题无巨细,大小知识点面面俱到,一个也不想放弃,搞题海战术,这样就无法突出重点,其实效果并不好。我认为,老师在选题时,手中至少要有这样几种资料:最近三年的期中、期末考试试卷和最近三年的中考试卷,最好还要有其他几个区县的一些比较好的试卷,把这些试卷进行对比,一是可以从中找出这一单元中最常考的题型有哪几种,重点题目有哪几个,以便学生重点掌握,二是可以熟悉一下各区县教研员出题的思路,为中考提前做好准备,这里是我平时收集的一些试卷,讲解试卷时,要求学生用红笔把错误改正过来,每一次试卷讲完后,都要把试卷收起来,按学生姓名装订成册,由老师保管,这些试卷到考试之前再发给学生,重点看错题,这样做的好处:一是避免学生把试卷弄丢了;二是避免考前再耗费太多的精力去印各种试卷,减轻学生重复做试卷的负担,三是温故而知新,使学生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我们一直都是这样做的,事实证明,这样做的效果还是挺好的。
三、整理专题
所谓专题,是指把分布在课本各个章节的一些带有共性的知识点经过归纳、整理,组合到一起,形成专题,我们必须要善于并勤于整理专题,到了初四,这一点尤为重要,专题的整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同级部老师要分工明确,团结协作,政治学科和现实联系的比较密切,我们每年都会在孙老师的指导下,根据时事的变化整理出十个左右的专题,老师们请看屏幕,这是我们最近几年整理的一些专题。
专题在经过反复的修改后,要印出来发给每一个学生,并要求学生重点记忆,因为,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来看,大题一般不会跑出这个范围。
四、抓好落实
因为是闭卷考试,很多枯燥无味的知识都需要学生记忆,学生对此很反感。所以,抓好落实显得尤为重要,我是用下面两种方法来抓落实的。
(一)分层施教
根据学习成绩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1、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要求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加强综合训练;
2、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要狠抓基础知识,注重在基本知识过关和基本训练上下功夫,让学生理解记忆;
3、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适当降低要求,扎扎实实抓好基础知识的查补和复习,力求学一点,会一点,当堂复习,当堂巩固,课堂上掌握不好的,课下加强辅导。
(二)检查背诵
分为听写、课上提问和课下检查三种。听写一般是每周的周六进行,目的是摸清全班学生本周的记忆情况,听写成绩比较差的学生要再单独进行检查,逐个落实。课上提问,学生多,时间少,不可能每个都提问,我根据学生历次考试成绩以及平时作业完成情况,确定了提问范围,打印成花名册,成绩起伏比较大和成绩较差的要争取做到每堂课都提问,答不上,课间到办公室再检查,直到背过为止。课下检查,一般是利用中午和下午自习时间,这两段时间比较长,有重点的挑选学生到办公室检查,基本保证中午五个,下午五个,检查内容为前3节课所学知识,每个学生提问5个问题,答的很熟练,那就过关,不熟练,明天继续来。有的学生可能偷懒不来,那我们必须对他进行严肃的批评,并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我经常和学生谈,到办公室来检查背诵,不带有任何惩罚性质,只是为了帮助你们把知识记牢,长此以往,学生到办公室找我检查背诵的积极性很高,成绩也就一点一点的提了上去。
最后,在暑假补课和开学上课这段时间中,我们面临这样两个问题,很难解决
1、教材知识不完整,不知道哪些需要补充,需要补充多少。
2、每节课内容都很多,上课很难给学生留下做题和背诵时间,进度不好统一。
总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不足,以上是我们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请老师们多多批评,并提出宝贵的意见,使我们共同进步,谢谢大家!
第三篇:如何提高中考成绩
一年一度的高、中考不仅是牵动考生和考生家庭的重大事件,而且也是全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广大考生和有关的教师、家庭及学校,每年都要面对高、中考的考验。进入备考阶段以后,摸底考试、模拟考试与模拟练习,在这一部分人群中显得十分重要。人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在这些模拟和摸底考试中取得象征性的成功,为以后的高考确立信心。然而,人们没有注意到,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过多的模拟或摸底考试非但不能增加他们高考录取的可能性,而且会增加他们的负担,甚至使他们在学习方法和观念上被误导。
(一)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关键
高、中考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取决于有关知识的掌握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熟悉高、中考出题的特点和类型当然是重要的,但一般而言,高、中考除了它的统一和尽可能标准化的特征外,其在形式和实质上,仅仅是中学考试的集中和概括。这样,高、中考应试努力的主攻方向,就不应当是模拟和摸底考试,而应当是改善知识掌握的状况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一般考生而言,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改进不良的学习习惯,是改进知识掌握与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现实的、可操作的并有明显收效的途径。
随着高、中考的临近,如何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已经成为每一个考生所关心的问题。这也是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核心所在。
(二)集中注意,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时集中注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节省学习时间和提高学习效率的最为基本的方法。集中注意指学习时专心致志。学习过程中注意高度集中时,学习者对周围其他事情可以视而不见、充耳不闻。高度注意使人的心理能量能够集中地投入于正在进行的思维活动,使思维在特定的问题上处于最佳激活状态,从而使人脑能够高效地进行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迅速的知识掌握和高效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正是建立在这种以集中注意为特征的思维状态基础上的。通常,人们倾向于认为,智力的差异导致了学生在学习上的明显分化。实际上,智力差异并不是学习分化的惟一原因,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其成绩落后是由于缺乏学习时高度集中注意的习惯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国内外心理学家的研究都证明了这一点。
由于种种原因,很多智力正常乃至优秀的学生都没有养成学习时精神专注的习惯,这部分学生在面对高、中考这样的挑战时,会有明显的基础不足或思维深刻性不够的困难。注意投入的缺乏导致了他们平时不能像其他精神专注的同学一样积累知识和思考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观察学生上课是否分心,很容易了解到哪些学生有集中注意的问题。通过孩子对学习环境的要求,家长在家庭中也可以很好地确认自己的孩子是否有注意肤浅的问题。如果一个学生更喜欢独自在安静的环境里学习,而且的确专心于学习和有关问题的思考与研究,则说明该学生有良好的注意品质。一般情况下,注意缺乏深度的学生会喜欢开着电视机或听着音乐学习,或者学习时喜欢开着门听别人讲话。这样的学生难于在精神状态上达到高水平的激活状态,思维上也会缺乏应有的深刻性。
从外部因素说,噪音、其他人活动的干扰、不适当的光线和温度等都会影响人的注意集中,环境的混乱或过分舒适也会对注意的集中产生不良影响。对于没有能养成学习时集中注意习惯的学生来说,来自个人自身内部的干扰与中断对注意集中的影响甚至超过外部因素的消极作用。很多学生都有一种习惯,每学习一会儿,便会找到各种理由起来活动,或是找书、找笔记本、拿几张纸。这些习惯不仅直接引起学习活动的中断,更重要的是,它使学习者的思维总是在一个肤浅的层面上简单重复,而不能有纵向的深入。心理学研究揭示,许多学习和学习性质的发现与体悟,要在思维深入到一个较深的层次时才能够完成。当学习活动频繁中断和思维缺乏注意高度集中的支持时,学习者的思维根本不能被预热到高度敏感和深入的水平,因而也不能获得真正掌握知识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至关重要的思维经验。
这样,对许多考生而言,几个月之后的高、中考应试任务就转化成了目前的改进学习习惯、学习科学学习方法的目标。虽然,在理论上,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应当更早地成为一个学生的目标,但由于家庭和学生对有关意识的缺乏,很多考生需要从现在开始。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科学学习方法不仅是可以使人终身受益的心智发展方法的重要收获,而且也是高、中考应试的良策,是提高高、中考成功率的有效方法。很显然,没有知识掌握的改善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一切考试准备阶段的高考应试策略都只是空谈。
(三)改变不良的学习习惯
以注意肤浅和容易分散与被干扰为特征的不良学习习惯是可以改变的。当然,改变一种旧习惯、建立一种新习惯是一件需要意志和耐心的事。这就是说,要想改变不良的学习习惯,个人需要主观上认识到问题的所在和重视新习惯的养成,并能坚持新习惯的实践。心理学的研究证明,运用心理学家建议的方法,大多数人都可以很好地在改变自己旧有学习习惯的同时养成新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自己的注意品质和思维能力,改善自己的知识掌握状况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无疑,这种改变可以帮助考生实质地增加高、中考应考的能力和被录取的可能性。
深化注意的方法有两个最重要的步骤。
第一步:根据注意的起伏和变化规律建立主动的学习、休息的合理间隔时间表。通常,考生的合理时间安排是每学习1小时休息5—10分钟。在养成自动遵守这种时间设定之前,有人可能会时常看表以确定自己已学习多长时间。这种习惯和心理预期会降低个人注意的深度。遇到这种情况,可以预先在自己看不到的地方设定闹钟,消除看表的习惯和心理预期。
第二步:改变旧有学习习惯。当学生不能按设定的时间间隔学习和休息,经常会习惯性地起立走动或分心于琐碎的事情时,可以强迫自己一站起来就总是重复做一件枯燥的事情(如将手头钢笔的笔帽拔下又盖上,每次都如此)。枯燥乏味的活动会给人的一种行为以负强化,降低这种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心理学的研究都已证实,只要坚持这种行为模式,旧有的行为习惯终将为新的行为习惯所代替。
(四)掌握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的两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其他节省学习时间和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是以上述反复为前提的。注意的品质得到改善后,运用其他学习方法来提高学习效果就有了可能。结构化学习、科学阅读,是能为考生在学习和复习过程中运用,并能在短时间内对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有显著帮助的另外两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结构化学习指学习时在过程和目标上有明确的结构,即有高度组织和学习目标的学习。学习具有盲目性,是很多考生学习效率不高和知识掌握层次受到限制的主要原因。通过实践,每个考生都会发现,如果将要学习、复习的课程或有关内容很好地组织起来,学习时会变得更容易掌握。
最为简单的结构化学习就是订出学习的时间表,将每一天、每一周和每一个月中要学习或复习的内容合理地分配到时间表中。在拟定时间表时需要注意,每个人在一天当中都有自己的最佳学习时间。在这个最佳学习时间中,学习效率会比其他时间段高。因此,在排定时间表时,应当将感到较为困难的内容排在这一时间段中。
结构化学习的第二个层面的操作方法是将每门课程抽取出一个骨架性的简单框架,以此作为学习或复习的导向系统。知识框架是很容易记忆和掌握的,它可以作为一个检索系统起作用,帮助人们组织一门课程中的浩繁内容,使其变得更容易记忆。而且,每门课程的各部分知识都具有内在的相互联系,结构化的索引系统可以帮助人们很容易从一种知识找到与其相关的知识。使用这种方法,考生复习时就不会挂一漏万。
第三层次的结构化学习是列出某一方面内容的主要概念、范例、实验、人物或年代等重要知识线索。将课文转变为这种概要性的知识点,会使有关知识的掌握变得更为容易。
需要提醒的是,第二、第三层次的学习框架的抽取,应当在有经验的教师或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只有在对有关知识掌握达到了融会贯通的程度时,才可能抽取出相关知识的概要。
(五)如何提高阅读效率
科学阅读是复习应考中的另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很多学生复习时只是抱着课本一遍一遍地反复阅读,到考试时仍然发现有太多的知识自己没有注意到,或是似曾相见却又似是而非。这是典型的复习时没有做到科学阅读的问题,而不像许多人设想的那样是考生记忆力不好。
科学阅读的一个基本原则是,阅读不能简单机械地重复,而必须带着良好的理解来阅读。阅读的效果取决于理解,而不是阅读的次数。
阅读的另一个问题是效率。有人阅读很快,但不得要领,收效甚微。阅读速度与效果之间的合理匹配决定于阅读的目的。如果阅读是为了理解某些概念或获得某些重要知识,那就需要选择慢节奏的精读、研读。对应于这一目标,注意力的投入需要较多地偏向理解及相关的思维过程。简单的反复阅读是不能达到目的的。如果阅读是为了获得一般性的信息,则可以提高阅读速度,并将注意力更多地投入到阅读本身的信息加工之上。当阅读的目的变为查阅某一特定的资料或信息时,阅读速度还可以大大加快。此时的阅读的注意力可以只集中于将要出现的特定信息,而对其他信息只需保持一个较低的辨识水平。总之,开始阅读之前,一定要先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阅读目标的确定可以通过给自己提出问题来实现。如阅读前可以明确写出这次阅读的目的。将阅读同已经拟定的结构化知识框架结合到一起,是一个很好的确定阅读目标的方法。如果阅读前对问题(如某一概念或术语是什么意思?这篇文章的作者想揭示什么样的主题思想?等等)有明确的概念,则阅读的目的定向和阅读速度的分配就不再是问题。
很多学生的阅读速度慢不是因为缺乏阅读目标,而是来源于不良的阅读习惯。常见的不良阅读习惯有出声阅读和指划阅读。人的说话速度远比阅读速度慢。如果出声阅读,潜在的阅读速度就不能得到发挥。遇到这种不足时,可以在阅读时嘴里咬块口香糖或咬住一支铅笔(临时性措施,不能又养成其他不良习惯)来防止出声阅读。
指划阅读指阅读时用手指、铅笔或尺子指在要读的字行下面,随指划物的移动慢慢阅读的不良习惯。这种阅读使阅读者将注意力集中到了不断变换的字词上,而不能注意和思考文章中更为重要的概念或主题思想。因此,这种阅读不仅速度很慢,而且效果很差。正确的阅读方法应当是在保持头部不动的前提下,尽量扩大眼睛的视线覆盖范围,用眼睛来扫描阅读内容,并在阅读的过程中保持对重要信息的敏感性和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其他对节省学习时间和提高学习效率有助益的学习方法还有很多,如联想式记忆法、根据记忆规律进行练习的方法通过网上学习的方法等。每个人在自己潜心学习的过程中,还可以发现许多适合于自己提高学习效率的独特方法。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高、中考应试提高成功可能性的必经之途,也是考生现实的学习任务之一。
第四篇:如何提高中考作文成绩
如何提高中考作文成绩
众所周知,作文之份量,几乎占据中考语文试卷的半壁江山。其地位特殊,举足轻重,切不容等闲视之。纵观近年各地作文之题型,虽各具特色,异彩纷呈,但总体来看,话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命题作文,仍居主位,引领风骚。因此,除了扎扎实实围绕这些题型进行立意选材结构拟题等方面的指导训练之外,以下四点,实为指导学生提高中考作文成绩之要诀。一,注重选材三思而行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的写,这是不少学生考前最担心的问题。其实,作文的这个“米”,对每个学生来说,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的。比如,平时写过的课外练笔,日记,作文,看过的一些优秀文章,学习过的文质兼美的课文,自己难忘的一些独特生活经历等等,只不过这些“米”的表现形态往往大多都是零散的,杂乱无章的,在脑子里没能留下深刻的印迹,以致逐渐地淡忘了。
鉴于此,考前应指导学生极力激活这些材料,梳理这些材料,调配这些材料,并能按一定的原则,予以分门别类的加以整理。经过一番整理,写生的材料库就有了诸如记人记事写景状物抒情议论名言警句等丰富的储备,有了中考作文范围内众多类型的文章所需要的材料。
二,巧妙设计,感觉清新
文面是给读者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的好坏对评价文章的优劣至关重要。这一点,指导学生作文时,务必使其清楚明白,写时认真重视。作文成功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是“文面惹人,一见钟情”,也许是其中重要的原因。
文面怎样才惹人?首先,必须做到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写错别字,信笔涂鸦,龙飞凤舞,错别字频频,文章定会大大减色。其次,要正确使用和书写标点符号。郭沫若说:“标点之于言文同样重要,甚至有时还在其上。在现今是等于人面无眉目。”所以,标点不可不点,乱点,一逗到底的点。应尽量正确规范。再次,要注意文章的行款格式,合理分段,合乎规范。最后,要做到文面整洁,不涂不抹,笔色深浅适中。如此方能给人整齐娟美雅洁之美感。三,情真意切,生动感人
让人怦然心动,莫过真情流露。无情未必真豪杰,有情文章才锦绣。情感肺腑,文章才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巴金说:“如果我有的作品还写得好一点的话,那就是我写作时,也生活在文章里面。读者流泪的地方,也就是我流泪的地方。我写东西是有感情的,没有感情,我就不写。”这一席话,给予写作者多大的教益和启迪啊!四.首先求稳 然后求新
对于文章之新,明末清初的大才子李渔曾这样写道:“人惟求新,物惟求新。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称。而文章之道,较之他物,尤加倍焉。”的确,独特新颖,不落俗套,是一切好文章的可贵特征。
然而,中考作文是否篇篇非得独辟蹊径,标新立异呢?以我之见,也非全然。--求新也不能盲目。
其一,中考作文有严格的时间限制,紧张急迫,不容考生有充裕的时间,细斟慢酌,悠然从容地构思超凡脱俗的创新之作。其二,中考作文无遐细修慢改,甚或弃之重作。他仅此一次,一锤定音。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试想,即使作家创作,开拓创新,也得有个不断探索,多次探讨的过程。之于考生,临场而作,若不顾自身的实际水平,盲目求新求异,那么,写出的作文,弄巧成拙,悔之晚矣。。
在字数要求范围内,如何指导学生写出令人青眯的短小精悍之作呢?
1.开头短。快速入题,单刀直入,开门见山,不绕圈子,不兜弯子,不作空泛无谓的抒情议论,扣题揭旨,简明爽快,给人强烈的印象。
2.文句短。长句表意丰富,含蓄,行文舒缓,给人严谨慎密之感。然而,无深厚的文字功底,加之考试时的思想紧张,句子一长,极易顾此失彼,造成病句。短句构建快捷,简洁明了,凝练生动,写之顺乎,读之清楚。因此,应力求多用短句,长短结合,参差错落。3.段落短。行文分段不宜太长,段落短小,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文思脉络显而易见。长段大段,组织不当,便有内容庞杂,长累赘,思绪杂乱之嫌。写时尤须力戒“三段式”,防止中间一段连篇累牍,又胖又长,如猪之饱腹,有失雅观
4.结尾短。抒情怀,凸旨意,不枝枝蔓蔓,不拖泥带水,不画蛇添足,干净利落,戛然而止,余韵悠然。
5.篇幅短。大家都知道,中考阅卷正值炎热天气,阅卷工作量大,而且有时间规定的,既紧张又辛苦,鸿篇巨制显然是不适宜,不受欢迎的。短小精悍才是选择的上策。当然,通常中考作文大多都有字数限制,一般在600字左右,写时自然必须按要求去做,但是如果不加控制,过度增字加长,一发而不可收,以致成了“老太婆的裹脚布---又臭又长,势必让人反感。
6.议论短,议论有画龙点睛之效。或述感怀或见解,或评或论,析事剖理,闪金铄玉,当精粹简练,要言不烦,切莫又多又滥。
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所以置身考场,时不我待,下笔为文,提升分数,最宜简短。
第五篇:如何提高中考化学成绩
近几年来,我校中考化学逐步攀升,位居全县前列,特别是高分率好,谈谈在培优方面的经验。
1、以问题作课题,务实校本研究;以课题为载体,走学习、实践、反思的教研之路。
过去,在学校里一谈到学习,总认为是学生的事。如今,不仅学生要学习,教师更应该学习。不断学习是当代教师的一种责任。我们化学组的学习策略是:基本理论笃学,本职业务深学,修身知识勤学,急需知识先学。学习要有氛围,要有平台。我们通过听讲座、集体备课、听课、评课、专题研讨等形式开展学习经验交流,切磋教艺。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学本质上更是一门实践的艺术。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步是把书教好,让学生喜欢你。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研究课堂教学实践。课堂是教师的试验田,教师务必立足课堂,立足学生,立足教材。当你的课堂不精彩,学生感觉乏味,你就要去读书,去研究。因为没有研究,就不能对教学文本深刻的解读;没有研究,就不能提供贴近学生需要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成为一种“无效”劳动;没有研究,也就没有教师个性化的教学特色。我们在真实的教学情景中发现问题,以教学案例的形式展开研究。一定要注重日常教学中的积累与反思,将平时教学中精妙的瞬间记录下来,深入思考,展开研究,滚动发展;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发现学习和灌输式学习有机结合,和谐相处。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首先要启动学习的动力系统。启动学生的动力系统指的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各种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由于学生自身发展需要付出巨大努力,而学习也不可能处处令人感兴趣,困难和挫折在所难免,这就需要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提供动力,使学生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仍能坚持不懈,从而提高学生参与自身发展和学习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其次留给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活动大体分为两类:在教师直接讲授下所进行的活动,如听讲、记笔记、答问等可称之为非自主活动。另一类是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的心智活动和操作活动,如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操作、讨论和练习等活动,称之为自主活动。要留给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保证。最后教学生学会学习。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又有了自主活动的时间,还需要解决学生是否善于学习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①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学习方法,②帮助学生提高参与学习过程的自觉意识,调控自己学习过程的能力。
3、课堂教学是主阵地,讲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实现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研究者的转变,积极构建民主高效的课堂。为此,教师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美国教育家爱默生有句名言:“教育的秘密是尊重学生”。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的个性,寻找每一个学生身上个性的最强点和闪光点,帮助每一个学生发现和找到他们自身潜藏的个性才能。教师在思想上,时刻充满对学生的关注和期待,满腔热情的参与教学过程,与学生共同感受学习的快乐。
②教学面向生活,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知识。从发生学的角度看,教育源于人的生活的需要,要以生活世界为价值引导回归生活世界,也面向学生的精神和生活世界。联系生活可以更好的体现化学学习的价值,以“有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探究的欲望。因此课堂教学必须向生活世界敞开,回归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知识。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允许对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把握课堂的真实性,不作秀,甚至追求一种“不完美,出错误”的课堂,比如:允许教学任务没完成,允许实验不成功。教师可以个性化调整、补充教学内容。
③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情感教育。课堂上教师必须精神饱满,激情四射。为此教师在语言上,做到四性。情感性——充满激情,充满爱;启发性——能够引起学生思考;平等交流性——对话式;艺术性——体现美感。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要客观公正,发自内心,要保护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防止伤害学生自尊。在教学行为上:学会关注,学会期待,学会激发。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权利,包括尊重选择,尊重体验,尊重发现,尊重创造,甚至尊重学生出错的权利。教师在课堂中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看得到全体学生的变化发展,感受到学生的内心情感变化。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语言、表情、手势等常态评价方式,不断激励学生。特别强调:不要挤占学生的课余时间,更不要拖堂,严禁当众批评学生,不要处处抱怨学生。我举一个教学中小片段:上元素符号后,我发现马超(成绩很差)精神状态还好,便提问:镁元素的符号怎么写?马答:么、给(m,g的汉语拼音读法),此时全班哄堂大笑,他本人一是不好意思,二是莫名其妙。此时都很尴尬,我给马超总结了四大好处:其一因独到而给大家带来了快乐、欢笑;其二如果写的话,马超一定会写;其三汉语拼音过关了;其四化学比英语学的好多了。
4、重视化学实验教学。实验和科学探究活动是学生形成化学核心能力最重要的方法,如果没有学生亲历的实验和化学探究活动,提高化学核心能力必定是一句空话。实验和科学探究活动既能提供给学生认识化学规律的感性材料,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等能力和方法。因此,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尽可能的变教师演示为学生动手,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尽可能给学生创设探究的情景、氛围和条件,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假设与猜想、设计与论证、实验与探究、收集信息、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等科学探究的环节得到体验与锻炼。演示实验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课后家庭小实验、习题以及能用实验解答的课外练习题,我都为学生提供必要仪器、药品,让学生去做,去体验,比如蜡烛熄灭后的“白烟”是什么,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中寻找新的催化剂,自制酸碱指示剂等。
需要注意的是,探究活动要有充分的真实背景和现实的探究价值,切忌将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搁在一边,低效的开展探究或讨论活动。防止为了加强探究训练而搞“探究题海”,防止用探究试题代替真实的探究活动。
5、复习中思维导图的运用。在单元知识小结和总复习时,为了将知识整合,先引导学生做1-2个思维导图,后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小结整理,有利于强化学生对教材的阅读,更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运用概念图策略教学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能促进学生思维创新,促使学生知识的系统化,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化学生有意义地进行学习。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生不能顺利的制作概念图,为此教师在训练中构建出概念图的主干,让学生去添枝加叶,针对中等水平的学生,教师可以呈现留有部分空格的概念图,水平越高留的空格越多,针对高水平的学生,甚至不需要教师的提示或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制作。另外教师还可以尝试改错训练法,既呈现出部分错误的概念图,让学生在改错中学习知识,例如物质的分类。教学中用好“两本意图”,即改错本和成长记录本,思维导图。
6、强化集体备课、专题训练和答题训练。集体备课是教师很好的互动活动,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提高。集体备课采取“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新课以每个单元展开,复习课以专题展开,每个人负责1-2个专题的设计,通过集体讨论后实施。每次考试,逐题分析,分析错误类型、原因、讲解方法。另外我们四个化学教师每个月搞两次“化学沙龙”,几个老师小聚一下,联络感情,交流教学心得。例如对化学探究性习题采取的评价策略:
①学生自评:学生完成探究练习题或检测中探究题,教师给出评分标准。要求学生仔细读题,寻找有效信息,产生合理联想,对产生的错误进行分析,从多方面找原因:找出题目中涉及到的知识点,看是否是知识掌握问题;重新读三遍题目,明确探究目的和要求,看是否是习惯和态度问题;读不懂探究题,无作为,体现出能力问题或其他原因。要求学生写出试题评析、解题方法和注意事项。
②小组评价(学生互评):对自己无法更正或不知道错误原因的题目,展开小组讨论,力争有新收获、新的突破、新的启示,对调整自己的思维、解题方法产生震撼。
③教师评价:对普遍性问题教师集中分析,有意与旧知识产生联系,将同一类型的题连线到一起讲解,分析出产生错误的可能原因,对典型答案逐一进行评析,指出答案的优缺点以及答案是否有效、能否得分,今后答题方法和注意事项。特别强调审题,认真读题,明确题意和答题要求。
④学生进一步反思评价:对错题进行整理,收录到成长记录本中,找出同类题目进行对比。
例:某气体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请你推测该气体具有哪些物理性质?(除色、态、味外另写两条)这是个较简单的探究题,但许多学生不能解答。第一要清楚气体的三种收集方法及所收集气体具有什么特性;第二要抓住题中关键词:“只能”、“ 物理性质”。这样答案才有效、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