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小故事(一)
“三项纪律六项注意”
就在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部队准备上井冈山的前三天,1927年的10月24日,毛泽东在一个荆竹山的小山村里召集部队讲了话。
那天,秋高气爽、风和日丽,数百名工农革命军官兵整整齐齐地在站在收割后的稻田里,毛泽东则站在稻田中间的一块大石头上。毛泽东首先给大家简要地介绍了井冈山的情况,然后说:“我们就要上井冈山了,大家一定要和山上的群众搞好关系,要和王佐的部队搞好关系,做好群众工作。没有群众的支持,我们的根据地是建不起来的,革命也不可能取得成功。为了和群众搞好关系,我给大家宣布三项纪律。”
接着毛泽东掰着手指说:“这三项纪律是: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不拿农民一个红薯;第三,打土豪筹款子要归公。” 毛泽东为什么要把“不拿农民一个红薯”这件看似普普通通的小事正儿八经地当众宣布,把它当作部队必须遵守的一项纪律呢?原来,就在昨天,发生了这么一件事。战士们经过两天的长途跋涉,又打了一场无准备之仗,伙食担子也跑散了,既疲劳又饥渴,只有300人的队伍行进在山道上,稀稀拉拉地摆了二、三里路长。好不容易看见了一户人家,不知是谁眼尖,发现离屋子不远的山坡上有一块红薯地。秋天正是山里红薯成熟的季节,大家听见这个消息,不由得一涌而上,连泥带苗拔出红薯,也来不及找点水洗洗,用衣袖胡乱地揩一揩,就塞进嘴里吃了起来。转眼间,就被挖去了约200多斤红薯。这时,毛泽东随殿后的队伍也赶上来了,看到这一情景,他很生气,忙问在场的几位干部:“你们经过了老表的同意没有?”
连长曾士娥难为情地摇摇头,小声地说:“没有。”
毛泽东对大家说:“我们是工农革命军,不是军阀的队伍,怎么能随意侵犯群众的利益呢?像现在这个样子,我们和旧军队有什么区别?”
听了毛泽东的批评,大家都羞愧地低下了头。毛泽东又耐心地说:“几个红薯值不了几个钱,看起来是件小事,但体现了一支队伍的作风和纪律。过去旧军队已经让群众伤透了心,我们只有做到对群众秋毫无犯,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啊!”说完,他又问战士们,“现在怎么办啊?”
“照价赔偿!”大家异口同声地说。
“好!知错就改,一定要赔足钱。”毛泽东满意地笑了。
那时候,2吊500文钱可以买100斤红薯。曾士娥估算了一下,要大家凑足6吊钱,并附上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老表,很对不起,没经过同意就挖了你地里的红薯。现赔上6吊钱。——工农革命军。”然后用纸包好,又用一块布裹了一层,埋在红薯地边上。一路上,毛泽东陷入了沉思,由这件事,他想到,一定要制定几项具体的纪律让大家共同遵守,好让大家“有法可依”。于是,工农革命军最早的“三项纪律”就在偏僻的荆竹山应运而生了,那块当年毛泽东站过的、被当地群众称作“雷打石”的大石头,也因此而写进了党史军史中,成为历史的见证物。
稍后不久,根据所遇到的实际情况,毛泽东又对工农革命军宣布了“六项注意”:
一、还门板,二、还铺草,三、说话和气,四买卖公平,五、借东西要还,六,损坏东西要赔。1928年初,工农革命军攻占遂川县城后,到乡下搞调查。他问老表:“工农革命军到井冈山这么久了,有没有战士违反纪律,给老表们找麻烦啊?”
老表听了,都竖起大拇指说:“工农革命军真是一支好队伍,自打我出娘胎,还没见过这样的好部队。历来兵匪一家,哪有军队处处为老表作想的事啊!真是打着灯笼也难找。不过„„”
“不过什么啊?你放心地说吧,工农革命军本来就是老表的子弟兵,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我们一定马上改正。”
那位老表说:“有两件小事如果能改进一下就更好了。工农革命军借了我们的门板去搭铺睡觉,后来还是还给我们了,但是有时候还的不是我原来的那一块。我们的门板尺寸大小都不一样,挂钩也是各家各户自请铁匠打的,有时候战士们还的门板不是我家原来的那一块,就上不回去了,我自己得挨家挨户去找,还真有点麻烦„„”
另一位老表也大胆地说:“我家一大堆稻草借给工农革命军摊铺睡觉,用过后也都还了,可还回来的全是散的,弄得我家和牛栏一样,我花了好几天才捆好呢。”
毛泽东听了,说:“放心吧老表,我们马上就改。”
1928年1月25日,毛泽东在遂川李家坪主持召开军民大会,会上,他首先表扬了革命军模范地执行了群众纪律,得到了农民朋友的欢迎,他说:
“农民兄弟都说我们的队伍是‘神兵’,是秋毫无犯之师,可见我们执行的群众纪律是有成效的,农民兄弟也是看得见的。不过,有些注意事项还得改一改。” 接着毛泽东将当地老乡反映的情况通报了一遍,然后说:“比如说原来的‘还门板’就应该改为‘上门板’,只有把借来的门板上回到老表家的门框上,才算是真正物归原主了。还有‘还铺草’也应该改为‘捆铺草’,把拆散了的稻草乱七八糟地还给老表,人家不高兴呢!同志们,不要看只改动一个字,恰恰是一字见真情啊。改这一个字就体现了我们工农革命军是完全彻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是和其它反动军队有着本质区别的。” 1929年1月,为了打破敌人对井冈山的第三次“会剿,” 红四军主力转战赣南闽西。当时,个别战士随地大小便,光着身子在村边小溪里洗澡,引起当地群众特别是妇女的不满,于是,“六项注意”增添了“洗澡避女人”“大便找厕所”两项,成为“八项注意”。在这以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其中的内容又都作了相应的调整,但万变不离其宗,其根本内容始终都围绕着群众利益这个中心。
1947年10月10日,《中国民人解放军总部关于重新颁布“三大纪律”的训令》,从此,“三项纪律、八项注意”成了人民解放军的行动准则。
泥腿子县长——王次淳
1928年1月24日,遂川县城里人来人往,各乡武装起来的工农群众,打着红旗,背着大刀,扛着梭镖和鸟铳,佩带着红袖章,敲锣打鼓地拥向李家坪广场。
广场上早早地就搭好了主席台,台上方两面鲜艳的红旗迎风招展。“庆祝工农兵政府成立”几个醒目的大字横挂在主席台的正上方,两边的柱子上贴着一幅对联,上联是“想当年你剥削工农,好就好,利中生利;”下联是“看今日我斩杀土劣,怕不怕,刀上加刀。” 上午10时,毛泽东、陈正人、毛泽覃、王次淳、王遂人等人,在一片热烈的欢呼声中走上主席台,顿时,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中共遂川县委书记陈正人在台上挥舞着双手,欢呼的人群这才渐渐平息下来。接着,陈正人用宏亮的声音庄严宣布:“遂川县工农兵政府成立大会现在开始,请毛委员讲话!”话音刚落,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毛泽东带着浓重的湖南口音说道:工农同志们,我们打倒了土豪劣绅,建立了自己的政权,穷人翻了身,劳苦大众掌了权!现在,我们要选出自己的县长来替大家办事。毛泽东回头叫出身后一位身材结实的小伙子,向大家介绍道:他叫王次淳,是这附近西庄人,前几天他还在地里挑大粪,过去的泥腿子今天要当县长了。
说着,毛泽东把用红布包好的遂川县工农兵政府大印郑重地交给了王次淳。王次淳双手接过大印,激动地说:大家信任我,推举我当县长,我很高兴能为大家办事,能为革命出力。但是我也很惭愧,我没什么文化,以后的工作还要大家多支持„„他的话赢得了大家的一片掌声。
就在这次会上,王次淳控诉了大劣绅郭谓坚与反动派狼狈为奸,欺压百姓的罪行,并代表人民群众的意愿,在处决郭谓坚的布告上,庄严地盖上了工农兵政府的大印,下令赤卫队员立即执行。
王次淳从一个普通的农民成为工农兵政府县长,地位发生了显著变化,但仍然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踏踏实实地工作,兢兢业业地群众办事。
1928年4月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军民面临着重重困难,在湘南,由于“左”倾盲动主义的危害,对工商业者实行“大烧大杀”的政策,中小商人不堪重压,纷纷挂起白带子反对工农革命运动。受其影响,毛泽东亲自开辟的草林红色圩场也冷落了,中小商人忧心忡忡。这时,反动靖卫团和国民党反动派也乘机加紧对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他们层层设置哨卡,对往返群众实行苛刻的盘查。从黄坳到草林的70里路上,就设立了五道关卡,要抽五道税。他们还四处张贴布告:“谁要接近共产党,跟工农革命军做生意,回来就杀头”。一时间,草林等圩镇上的中小商人也惶恐不安,纷纷关店收摊。靖卫团团总肖家璧扬言,打不下井冈山,也要把共产党困死饿死在井冈山。
看到军民生活困难,王次淳心急火燎,根据上级指示,他召集专门会议,制定解决目前困难的措施。他组织力量配合工农革命军打掉了敌人的关卡,派出工作组到圩镇乡村,广泛宣传保护中小商人政策,使大家解除了顾虑,草林等圩场又重新活跃起来了。以后,王次淳又深入乡村,发动群众凑股集资,开办公卖处。不久,大井等乡纷纷建立了公卖处。
公卖处的建立,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方便,也给县政府提出了筹集货源等问题。于是,王次淳又组织力量到白区采购食盐、布匹等物资,建立红白区贸易线,用根据地盛产的木、竹、茶叶等产品,换回了军民急需的药材、食盐、布匹等。公卖处生意兴隆,解决了群众的日常用品,凑了股份的人,年终还可以得到红利,群众对此十分满意。
1929年1月,红四军主力下山时,王次淳也随军到了赣南,担任了于都县工农兵政府副主席,1930年2月,重又回到遂川县工作,并提任过红军独立第七团军需处副处长等职。1931年8月牺牲。
“莲花一支枪”
莲花位于井冈山北麓,毗邻永新,是当年湘赣边界六个县之一。莲花县的农民武装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中,这里就有了党的组织,有了党领导下的农民自卫军。他们为保护农民的利益,公开和官府作对,发挥了极大的威力,但同时也引起了土豪劣绅的深恶痛绝,所以当地土劣一直蠢蠢欲动,想早日铲除这一武装。
1927年“马日事变”后,由于革命遭受挫折,国民党反动派开始严厉镇压农民运动,边界农民武装的枪支自然成了地主豪绅掠夺的首要目标。他们想方设法、不择手段,将大部分枪支占为己有。当时莲花县农民自卫军拥有六十支枪,然而,自卫军纠察队的领导人陈朝湘由于禁受不住敌人的威逼利诱,反而配合敌人搜走了59支枪。在自卫军领导人陈竞进的带领下,有6位同志脱离了虎口,而其中,只有贺国庆带出了仅存的一支俄国造步枪。为了追缴这支“漏网”的“俄国造”,反动派到处张贴布告,悬赏捉拿贺国庆,形势日益严峻。贺国庆只好和几位同志一起带着枪转移到了深山老林中,等待着时机的到来。在漫长的等待中,这支枪象火种般被小心地呵护着,同时也温暖着大家的心。
谁知,为了逼迫贺国庆出现,凶残的敌人将贺国庆年迈的父亲抓了起来,并对年已七旬的老人进行了惨绝人寰的严刑拷打,要他说出贺国庆的去向及藏枪的地点。老人或矢口否认,或缄口不言。早已不耐烦的敌人便用棉絮绑在老人的身上,浇上整整一桶煤油,瞬间,熊熊烈火在老人的身上肆无忌惮地漫延„„,贺国庆的父亲就这样死于非命。
不达目的,敌人是不会善罢甘休的。贺国庆的父亲死后,贺国庆的弟弟贺国强又被敌人抓了起来。敌人想利用他的年轻,从他口中得到一些蛛丝马迹。面对敌人的丑恶嘴脸,贺国强宁死不屈,最后一无所获的敌人将他杀死在狱中。接二连三的噩耗使贺国庆年老体弱的母亲悲痛欲绝,精神上受到极大的刺激,从此下落不明。
远在深山的贺国庆满怀悲愤,但面对强大的敌人,却只有将仇恨的种子暂时埋藏在心里,因为他知道,只要保存好这支枪,就意味着发展,意味着还击,意味着壮大。为了不让敌人轻易找到枪,贺国庆把枪拆成三部分,分藏在三个不同的地方。在敌人的大肆搜捕下,这支枪又被多次辗转藏匿,最后,贺国庆把枪深藏在湘东攸县石桥村一个榨油店的夹墙里,自己则在这一带隐姓埋名坚持斗争,同时密切留意着党组织的消息。
1927年9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攻克了莲花县城,决定重建党的组织。贺国庆喜闻这一消息,携枪回到了家乡,并将它慎重地交给了党组织。1928年2月中旬,中共莲花特别支部在莲花县狮形坳成立,同时,以贺国庆保存的一支枪为基础,成立了莲花县赤色队。1928年4月底,中共莲花特别支部召开全县党员大会,成立中共莲花临时县委,并将莲花县赤色队扩编为红色独立团,全团一百多人,设1个连,3个排,9个班,有30多条枪。这支队伍在战斗中逐渐成长壮大,成为边界地方武装的主要力量。
目睹了从一支枪的保存到独立团的发展,1928年春节时分,莲花县委负责人朱亦岳感慨地写下这样一幅对联:“一根枪支开辟红色政权在今岁;万民团结推翻黑暗统治属当年。”充分体现了莲花一支枪的特殊涵义,讴歌了革命者大无畏的英雄气魄和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
井冈山第一个女红军——贺子珍
贺子珍是江西永新县黄竹岭人。她还在永新县城的福音堂女校读书时就已经得知了苏联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1926年4月,当永新一批在外求学的热血青年回城建党建团时,贺子珍成了永新县第一批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员。
1926年9月,北伐军来到了永新,成立了以共产党、国民党左派领导的民主政权,还建立了国民党永新县党部。贺子珍奉党的指示,以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员的双重身份,参加了县党部的领导工作,被任命为县党部妇女部长和共青团县委副书记,成为永新县有史以来第一位妇女部长。那年,她才16岁。不久,贺子珍又到吉安担任国民党县党部妇女部长和中共吉安县委妇委书记。
这年6月,永新县的国民党右派勾结地主武装,突然袭击永新,抓捕了贺敏学等80多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在吉安的贺子珍得知消息后,立即和其他同志商量对策,很快起草了一份革命宣言,并派人赴省政府请愿,揭露国民党右派反对革命的罪行。另外又联络了宁冈、安福、莲花等几个县的工农武装,联合攻打永新县城,救出被捕的同志。
7月26日,宁冈、永新、安福三县农民自卫军攻克了永新城,救出了贺敏学80等多人。这时,贺子珍也从吉安回到了永新。
不久,江西、湖南两省6个团的敌人向永新扑来。为了保存革命力量,贺子珍和永新县委同志一起随着袁文才、王佐的队伍上了井冈山茅坪,成为井冈山上第一个女兵。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了井冈山。袁文才等人带着人马在茅坪的步云山迎接,贺子珍也跟着去了。她第一次见到的毛泽东,穿的是一身破旧的灰布中山装,脖子上系着一条红色识别带,个头很高,但很消瘦,颧骨突出,长长的头发从中间向两边分开。皮肤晒得很黑,神色上还留有经过激战后没有恢复的疲劳,但是一双眼睛很有神,显示出一种睿智、温和与毅力。因长途行军,草鞋磨伤了脚,走路有点不得劲。当袁文才把贺子珍介绍给毛泽东时,他有些惊讶。他没有料到,在井冈山的“头面人物”中,竟还有一个年轻姑娘。
见毛泽东脸上露出疑惑的神色,袁文才笑着解释说:“她是永新县的干部,叫贺子珍。” 毛泽东疑团顿释,他握住贺子珍的手,爽朗地笑着说:“很好,很好,今后我们共同战斗吧!”此后,她就和毛泽东率领的部队一起开展革命斗争。起初,毛泽东住在步云山,到茅坪要步行半小时。袁文才很敬重毛泽东,觉得两人住得远,不便商谈,便请毛泽东搬到茅坪,住进了八角楼。这样,毛泽东和贺子珍的交往渐渐多了起来,双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1928年5月,朱毛红军会师后,敌人对井冈山根据地发动了第一次“会剿”。为了摸清敌人的情况,军委派贺子珍带领10个红军战士潜回永新。
贺子珍派人分成两队,去了两个村庄。她去的那个庄子较大,地主武装也很强。那一天,贺子珍在一个老乡家里和战士们碰头汇集情报。突然哨兵进来报告说,地主民团带着枪来了。她要大家立即转移,并顺手将桌上的材料塞进灶堂里烧掉。敌人包围了房子,几个战士打着枪硬冲了出去。贺子珍也拔出手枪,顶上了火。准备往外冲。老乡一把拉住她,低声说:“走不得了,快藏起来!”说完,把她推到床上的蚊账后面。接着,让妻子用锅灰把脸抹黑,躺在床上装病,又把5岁的儿子抱上床,让他隔着账子坐在床上哭。当时土布做的账子本来就很厚,加上农村的房子窗户很小,屋子里黑乎乎的,从外面跑进来陡然一看,什么也看不清。敌人搜寻了一下,没有发现贺子珍,也就急匆匆地追赶冲出去的战士了。夜深以后,老乡才让贺子珍出来。望着这对豁出自己一家人的性命来掩护她的夫妇,贺子珍半天说不出话来。直到全国解放后,贺子珍定居上海,还想方设法在永新找到这家老乡,把他们接到上海住了半年。
当贺子珍完成任务回到井冈山后,毛泽东称赞她说:“你工作很出色,很有进步。过去的一个学生娃,一个小姐,今天学会怎样干革命,怎样同工农打成一片了。你成了工农分子,不再是小姐了。” 为了搞好边界的土地革命,贺子珍带着一个工作队,来了永新县塘边村。不久,毛泽东也来到这里参加试点。在这里,毛泽东的超人的学识和别具一格的工作方法,使贺子珍产生了一种发自内心的敬佩之情。朝夕相处的接触,使贺子珍对毛泽东产生了爱慕之心。他们终于结合在一起了。
贺子珍同毛泽东结婚以后,担任了前委的秘书,负责照顾毛泽东的生活,为前委管理机要文件,还要整理记录,抄写书稿,收集报纸,提供资料等,工作琐碎而繁重。一开始,贺子珍离开了火热的战斗生活,默默无闻地从事着这种特殊的工作,也有些烦恼,但是想到这是革命事业和全局的需要,也就甘于作南奉献了。正如她自己后来所说:“我开始担任毛泽东的生活秘书和机要秘书,并为前委和湘赣边界特委管理机要文件。两只铁皮公文箱,就是我的战斗武器。从这时起,到1933年,我一直从事这项工作。我对这项工作的认识,开始并不是那么坚定、那么心甘情愿的,曾经有过几次波动和反复。也并不是所有的都能理解这种平凡而琐碎的工作。以后不断听到一些闲言碎语,把我看作一个赋闲的人,无所事事的人。我为此痛苦过。如果不是处在这种特殊的地位,我又何尝不能成为一个叱咤风云的女指挥员?看到有的女同志独立工作,干得很有成绩,或者在学习上有很大进步时,我既羡慕又懊丧,我是多么向往那种独立的、能充分发挥自己才能和长处的战斗生活啊!遇到这种时候,毛泽东总是心平气和地开导我,我又安心下来了。”
第二篇:井冈山斗争大事记
井冈山斗争大事记
1927年 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选举了临时中央政治局,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下旬,湖南新省委制定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计划。
9月
月初,毛泽东在江西安源召开了军事会议,对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作了具体部署。
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
19日,起义部队在湖南浏阳文家市会合。当晚,毛泽东召开前委会议,决定起义部队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转移。
20日,工农革命军从文家市出发,开始向罗霄山脉中段转移。
22日,工农革命军在江西萍乡的芦溪镇遭到敌人的袭击,总指挥卢德铭牺牲。
25日,工农革命军占领莲花县城。
29日,工农革命军进驻江西永新县三湾村,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
10月
3日,前委在江西宁冈古城召开扩大会议,讨论了起义部队的安家问题和开展游击战争及改造袁文才、王佐两支地方武装的工作。
7日,工农革命军在宁冈县茅坪村,设立了医院和留守处。
中旬,毛泽东在鄙县水口主持了新党员入党仪式。随后,工农革命军开始分兵,一路进军茶陵,毛泽东率主力进军江西遂川。
23日,工农革命军在大汾遭敌袭击后,张子清带领三营到了桂东一带活动,毛泽东带领团部和一营一连、特务连到了荆竹山。24日,毛泽东向部队首次宣布了“三项纪律”,当天,部队到达大井。27日,工农革命军进驻井冈山茨坪。
11月
上旬,前委在茅坪象山庵召开了宁冈、永新、莲花三县原党组织领导人会议。
下旬,湖南省茶陵县主农兵政府成立,谭震林任主
12月
本月,工农革命军在宁冈创办了军官教导队和被服厂。
下旬,毛泽东在宁冈砻市宣布了工农革命军的“三大任务”。
1928年
1月
5日,工农革命军占领遂川县城。
8日,前委在遂川县城召开遂川县委和万安县委联席会议。
12日,湘南起义爆发。
24日,遂川县工农兵政府成立。
25日,毛泽东在遂川首次宣布了“六项注意”。
2月
上旬,袁文才、王佐两支地方武装在宁冈大陇升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二团。
18日,工农革命军在人民群众的配合下攻克宁冈新城。
21日,宁冈县工农兵政府成立。
本月,成立了宁冈、永新、茶陵、遂川四个县委、酃县特别区委和莲花特别支部。
3月
上旬,中共湘南特委派代表来井冈山,把前委改为师委,将工农革命军调往湘南,致使边界被敌人占领了一个多月。
中旬,工农革命军攻克酃县县城。
4月
3日,毛泽东在湖南桂东沙田正式颁布了工农革命军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
月初,朱德率湘南暴动部队转战至安仁、茶陵等地。
上旬,陈毅率湘南农军一部分与何长工带领的第二团在资兴会合。
中旬,湘南特委在资兴彭公庙召开联席会议,研究部队上井冈山的问题。
下旬,朱德、毛泽东在湖南酃县的十都会面。
28日,朱、毛两军在宁冈砻市胜利会师。
月底,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在龙江书院召开,产生了军委会,毛泽东作书记。5月
4日,在宁冈砻市召开了两军会师庆祝大会,宣布成立了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红四军)。上旬,红四军在遂川的五斗江打垮赣敌一个团,乘胜第一次占领永新县城。
9日,永新县工农兵政府成立。
中旬,红四军第2次占领永新县城。
20日~23日,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茅坪谢氏慎公祠召开。下旬,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在茅坪苍边村成立。
本月,产生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争战略战术的基本原则。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在井冈山创办造币厂。
6月
上旬,红四军佯攻酃县。
23日,红四军取得龙源口战斗胜利,乘胜第三次占领永新县城,粉碎了敌人的第一次反革命“会剿”。26日,红四军分兵往安福、莲花、吉安等地发动群众。
30日,红四军军委、湘赣边界特委和永新县委召开联席会议。
7月
中旬,红军大队被拉往湘南,导致“八月失败”。红四军三十一团在广大群众的掩护下,用四面游击的方式,将赣敌十一个团围困在永新县城附近三十里内达二十五天之久。
22日,平江起义爆发。
24日,红军大队与范石生部战于郴州,先胜后败。
本月,共表团湘赣边界特委成立,史训川作书记。
8月
中旬,湘赣边界特委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三十一团一营会同袁、王部队守井冈山,毛泽东率领三营往桂东迎还红军大队。
18日,红军大队攻占桂东县城。
23日,毛泽东率部与红军大队在桂东县城会合。当天召开干部会议,决赛重回井冈山。
下旬,二十八团二营营长袁崇全率部叛变,王尔琢在追回该部时不幸牺牲。
30日,红军以不足一营的兵力,在地方武装和人民群众的配合下,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9月
13日,红军大队在遂川击溃尾追之敌刘士毅部,占领遂川。
本月,边界各县开始洗党。
10月
1日,红四军在宁冈茅坪坳头陇全歼赣敌一个营,收复宁冈全县。
4日~6日,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在茅坪步云山召开。
中旬,毕占云率湘敌阎仲儒部一百二十六人在桂东起义,编为红四军特务营。
11月
月初,张威率赣敌向成杰部一连余官兵,在袁州(宜春)起义,编为红四军独立营。
6日,特委在井冈山茨坪召开扩大会议,讨论中央来信,重新组织了党的前敌委员会。
9日,红四军在宁冈的新城和永新的龙源口击破赣敌一个团,打破了湘赣敌军的第二次反革命的“会剿”。
14日~16日,红四军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在宁冈新城召开。
25日,毛泽东代表前委写信给中央,报告边界斗争的情况,即《井冈山的斗争》。
本月,红四军在茨坪开办了有一百五十人参加的教导队,同时,在小井兴建红军医院。
12月
10日,彭德怀、滕代远等率领红五军一部,到达新城,同红四军胜利会合。本月,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颁布《井冈山土地法》。
1929年
1月
4日,前委在宁冈的柏路村召开联席会议,决定实行“围魏救赵”的方针,粉碎敌人第三次“会剿”。11日,前委在茨坪召开近万名军民反“会剿”誓师大会。
14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从茨坪、行州出发,向赣南进军。
26日,“会剿”敌军开始向井冈山军事根据地发起猛烈攻击。
月底,保卫井冈山军事根据地的战斗失利,边界特委被打散。彭德怀按预定计划率领部队冲出敌人包围,何长工、王佐、李灿等率部转入深山,坚持游击战争。
2月
中旬,湘赣边界临时特委在永新成立,朱倡偕为书记。
本月,根据地军民收复了井冈山、宁冈等山区。
3月
20日,红四军在长汀召开前委扩大会议,决定在赣南、闽西开辟新的红色割据区域。
本月,井冈山红军独立第一团成立。
4月
1日,红五军在瑞金与红四军会合。
8日,前委在于都召开扩大会议,决定红五军返回湘赣边界收复失地,重建政权,和红四军在赣南的斗争相呼应。
月底,红五军抵达井冈山。
5月
10日,边界特委在宁冈古城召开第二届第四次执委扩大会议。安排了边界的各项工作;恢复特委的各项工作。
中旬,红五军(含王佐部)转战湘赣边境地区。
7月
中旬,红五军攻打安福县城,重创敌军,但军参谋长刘之至、第四纵队司令贺国中在战斗中牺牲。8月
8日,红五军返回湘赣边界活动。
9月
25日,中央给边界特委写信,指定特委归江西省委领导。
10月
30日,永新、莲花、宁冈三县地方武装攻克永新县城。
11月
本月,红五军一、三、四纵队先后回边界开展游击活动。
1930年
1月
5日,毛泽东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
2月
7日,毛泽东在吉安陂头主持召开军队党和地方党组织的联席会议,决定将红四军前委扩大为四、五、六军及赣西南、闽西、东江、湘赣边界等地区斗争的指导机关。同时,决定赣西、赣南、湘赣边界三特委合并为赣西南特委。
来自:井冈山红色拓展 井冈山培训 http://http://
第三篇: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建设的实践及启示探析
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建设的实践及启示探析
井冈山的斗争之所以能够坚持下来,并最终由星星之火燎原到全国,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根据地主要领导者毛泽东等十分重视党的建设。那么,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建设面临着什么样的新形势,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在党的建设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如何,对我们今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党的建设,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有什么有益的启示,本文将就此进行一些探讨。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分析了井冈山斗争时期农村游击战争环境下无产阶级政党和新型人民军队内部党的建设的新问题:党的主要活动场所在农村,党员的主要成分是农民;如何正确处理党与军队的关系问题及在军队内部搞好党的建设问题。阐述了在井冈山根据地“从思想上建党”和“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必要性。第二部分阐述了井冈山斗争时期“从思想上建党”、“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党政分开、党的作风建设、党的组织建设、党的纪律建设的党的建设的伟大实践。第三部分分析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外各种思潮对党员思想的冲击,给党的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如此复杂的背景下,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在落实科学发...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建设面临的新问题
(一)农村游击战争环境下无产阶级政党面临的新问题(二)新型人民军队内部党的建设面临的新问题
二、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建设的实践
(一)在农村背景下,保持党工人阶级性质的实践(二)在军队内部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实践(三)党的建设其他方面的实践
三、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及其启示(一)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二)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三)在完成党的中心任务的实践中搞好党的建设
3-4 4-5 7 7-16 9-12 12-16 16-29 16-21 21-26 26-29 29-38 30-31 31-35
第四篇:《井冈山的斗争》读后感
《井冈山的斗争》读后感
这篇文章的背景是在1928年大革命失败,全国处于白色恐怖阶段,红色根据地刚刚发展之际,但是这个时候战争的主导方向仍然是以夺取大城市的城市中心论思想,为了这个目标,红军也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毛泽东在当时已经意识到这种危险地局面,为了遏制局势的继续恶化,他从实际出发,以具体的事例来剖析形势,指明未来发展的趋势。
其次,文章开头以湘赣边界的割据和八月失败为标题,先是分析了工农武装得以存在的条件,继而话锋一转谈到了八月失败的经过以及原因;再分别以割据地区的现势、军事问题等等分开综合论证了井冈山作为革命根据地得以存在的条件,事实完整,事例充分,论证严密。
从这篇文章中我认识到红军初建时期的各种问题。其中较严重的是,由于红军力量的扩大,原本就困难的经济问题更加的捉襟见肘。毛泽东在文中写道: “除粮食外,每天每人只有五分大洋的油盐柴菜钱,还是难乎为继。仅仅发油盐柴菜钱,每月也需现洋万元以上,全靠打土豪供给。”“永新、宁冈两县没有盐吃,布匹、药材完全断绝,其他更不必说。现在盐已有卖,但极贵。布匹、药材仍然没有。”但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因为党的作用和“军队内的民主主义”,红军仍坚持下来了,他们身上的精神值得每一个大学生学习。我们要积极向上,努力进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坚持不懈!
另一方面,井冈山时期大量的兵源来自对方的俘虏,当然也有自募军,但是由于队伍的发展太快,使得兵源仍紧缺,且军事素质也是大问题:“因为下级干部死伤太多,敌军俘虏兵往往过来不久,就要当连排长;今年二三月的俘虏兵,现在有当了营长的。”“我们的兵,昨天入伍今天就要打仗,简直无所谓训练。军事技术太差,作战只靠勇敢。长时间的休息训练是不可能的,只有设法避开一些战斗,争取时间训练,看可能否。”其中发生白色恐怖下中间阶级反水这样的事,所以井冈山革命的每一步都万分艰难,这更显示出红军强大的生命力。在土地分配的问题上,毛泽东在书中指出要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分配政策,不可以鲁莽行事。对待少数民族,主要是土客籍问题,则应理清思路,区别对待,不能意气用事,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关于革命性质的理解,他也着重从对待资产阶级这个角度来深入分析的,不能生搬硬套,将资产阶级一棒子打死,而应该打击死硬分子,孤立顽固分子,争取中间分子,团结进步分子,鼓励先进分子,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文章结尾处,毛泽东则机智地批评了当时中央的错误政策,为扭转当时局面起了好的作用。
读罢《井冈山的斗争》,感触很多,已经在上面赘述。那时毛泽东才35岁,已有那样宽广的眼光,那样独到的认识,不禁再次为伟人的魅力所折服。我相信,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会更加努力,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坚持下去!
孙子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说的就是对敌人所有情况的知晓。毛泽东也是遵循此道的。他在这篇文章中,深切论证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时,对冒险主义和盲动主义就行了极为深入的批判。
他主张工农武装割据,主张集中优势兵力攻击敌军,主张摸清敌人的每一步小动作。从当时情况来看,国内的局面属于他所说的统治阶级稳定时段,各个军阀形成了暂时的妥协,合力进攻红军,使得我军生存状况极为艰难。其他根据地有失败的情况,是贸然出击和讲
江湖义气的结果。而我井冈山根据地则发展势头十分好,就是躲避了敌人嚣张的势头,集中兵力攻其虚弱的结果,并等待反动军阀破裂时段的到来,有利于我军的大规模反击。井冈山的军事政策也是较为合理的。无论从对待兵俘,还是扩充兵员,都能做到谨慎合情。关于土地分配,要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分配政策,不可以鲁莽行事。政权组织方面要加强领导,这样办起事情来才能更加得心应手。对待少数民族,主要是土客籍问题,则应理清思路,区别对待,不能意气用事,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关于革命性质的理解,他也着重从对待资产阶级这个角度来深入分析的,不能生搬硬套,将资产阶级一棒子打死,而应该打击死硬分子,孤立顽固分子,争取中间分子,团结进步分子,鼓励先进分子,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文章的最后,他机智地批评了当时中央的错误政策,为扭转当时局面起了好的作用。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之《井冈山的斗争》读书笔记
读后使我了解了当时的革命斗争形势,红军在井冈山坚持武装斗争的艰难困苦。《井冈山的斗争》这篇文章是毛泽东在一九二八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写给中共中央的报告,它分为两大内容:湘赣边界的割据和八月失败以及割据地区的现势。其中,又从军事、土地、政权、党的组织、革命性质、割据地区这六个方面的问题来具体说明剖析当时割据地区的形势。这种面面俱到的写法,将割据地区的现势展现地淋漓尽致,有力说明了毛主席是个睿智的人,他是一个天生的领导者,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
毛主席是一个睿智的人,他能分清统治阶级政权是处于暂时稳定的时期还是破裂的时期,从而采取不同的政策对四围统治阶级。但是,有些同志如杜修经和杨开明,他们自身不能认清当时局势就算了,还不顾军委、特委、永新县委联席会议不同意湖南省委主张的决议,只知形式地执行湖南省委向湘南去的命令,采取了分兵冒进的战略,又不注意建立中心区域的坚实基础,导致了八月湘赣边界失败以及同时红军第四军在湖南的失败。这也对当今那些只知形式地执行上级命令的人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使他们认识到看清局势的重要性,不可盲目执行命令,必须得有自己的想法,“三思而后行”。另外,从四月朱、毛两部及湘南农军退到宁冈,再开始边界的割据,以不足四个团的兵力,和敌人斗争了四个月之久,使割据地区一天一天扩大,土地革命一天一天深入,民众政权一天一天推广,红军和赤卫队一天一天扩大,我们可以很肯定地说边界特委(毛泽东为书记)和军委(陈毅为书记)的政策是十分正确的。如果大队没有前往湘南,那么我们的割据地区不但不会少,反而会大幅延伸,我们的胜利将会提前很多。
毛主席是一个卓越超群的领袖人物。正是由于他的存在,红军官兵才能够冒着生命危险,在井冈山坚持武装斗争。同样是井冈山农民,跟着绿林头目王佐和袁文才,只能是杀来杀去的山中土匪、不堪一击的散兵游勇,但是跟着毛主席后,就成了坚定的公产主义战士、无坚不摧的红军官兵,这充分说明了毛主席的领导才干,有了他的领导,我们的斗争才更具有成功性,可以以寡敌众,尽早实现政权的巩固和拓展,为后来的革命战争奠定坚实的基础。
毛主席是个伟大的革命家,他所制定的政策(坚决地和敌人作斗争,造成罗霄山脉中段政权,反对逃跑主义;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军队的党帮助地方党的发展,军队的武装帮助地方武装的发展;对统治势力比较强大的湖南取守势,对统治势力比较薄弱的江西取攻势;用大力经营永新,创造群众的割据,布置长期斗争;集中红军相机迎击当前之敌,反对分兵,避免被敌人各个击破;割据地区的扩大采取波浪式的推进政策,反对冒进政策)十分适当,充分考虑了多种因素,要求红军官兵勇敢战斗,军队帮助地方,带动地方,拥有更多的兵力。好政策加上有利的斗争地形,使得我军取得了多次的胜利,群众割据得以发展。另外,对红军采取的政策也是非常成功的。在当时,红军成分,一部是工人、农民,一部是游民无产者,且大部分是由雇佣军队来的。毛主席采取了加紧政治训练以及废除了雇佣制,使红军的战斗力更强,并且使士兵感觉不是为他人打仗,而是为自己为人民打仗,这样无疑于锦上添花,更有力于我们的战斗。而且我军是实行军队内的民主主义,这样,同样一个兵,昨天在敌军不勇敢,今天在红军很勇敢。还有一系列的政策,如对敌军的宣传、土地分配、土地税等都十分有益于我们的战争。毛主席面对革命的艰难困苦,毫不低头。面对土客籍问题、中间阶级的反水、白色势力的逼近,他都毫不动摇自己的决心,坚定地为革命斗争做贡献。
读了《井冈山的斗争》,我感受到了红军斗争的艰难困苦,我知道了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珍惜生命,热爱生活,面对艰难困苦,我们应勇敢,不逃避。
第五篇:《井冈山的斗争》的读后感
《井冈山的斗争》的读后感
这是毛泽东1928年11月25日写给中共中央的报告(我从《毛泽东选集第一卷》读到的,这本书是1996年7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井冈山的斗争》在这本书的57-84页),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湘赣边界的割据和八月的失败”;第二部分重点报告了“割据地区的现势”,其中从军事问题、土地问题、政权问题、党的组织问题、革命性质问题、割据地区问题六个方面进行了非常细致和翔实说明。
众所周知,井冈山是我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其建立背景是土地革命失败,为了更好地吸取革命失败的教训,党中央召开了著名的“八.七”会议,毛泽东同志在会上着重强调了军事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这就为建立党所领导的革命武装,建立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根据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来,党中央提出了“农村割据”的问题。在1928年4月,由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和朱德、陈毅所率领的南昌起义两支队伍在井冈山会师,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这就为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取得全国胜利”开辟了道路。
在当时的世界上,一国之内,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间,产生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红色政权区域,只有中国有这种事。我们分析它发生的原因之一,在于中国有买办豪绅阶级间的不断的分裂和战争。只要买办豪绅阶级间的分裂和战争是继续的,则工农武装割据的存在和发展也将是能够继续的。此外,工农武装割据的存在和发展,还需要具备下列的条件:有很好的群众、有很好的党、有相当力量的红军、有便利于作战的地势、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力。从以上所列举的条件看,井冈山恰恰就具备了这些条件,尤其是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随着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也在一天天扩大,土地革命一天天深入,民众政权一天天推广,红军和赤卫队也在一天天扩大。这样好的形势,完全归功于毛泽东同志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方针之正确。但在当时由于红军力量的扩大,使经济问题更加的捉襟见肘。我们不难看出,在当时,红军并没有把握到经济权。这样使得他们在战争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大的困难。而与对手相比较,当时的国民政府以及土豪已经拥有了大量的生产资料,在进行战争的过程中他们的供应有相应的保障。所以毛泽东所采取的主要对策就是“将敌人的东西变为自己的东西”,这其中不仅包括了经济还包括了人力。
建设和巩固革命根据地,不但要有强大的人民军队做后盾,地方的经济建设、地方政权和党的地方组织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我们感觉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当时,对于地方政权的建设,毛泽东同志借鉴了苏维埃的经验,强调要有名副其实的工农兵代表会,因为它具有民主主义集中的作用,因此,建立民主主义集中制度,才能在革命斗争中显示出它的威力。此外,我们的军队之所以能有着顽强的战斗力,党的领导也是不可缺少的。为了更好地打击来犯之敌,毛泽东同志从实际出发,制定了“红军以集中为原则,赤卫队以分散为原则“的作战方针,实践证明,这个方针是完全正确的。
在本文中,毛泽东同志还提出了一个关于中产阶级的问题,指出了过去在这一问题上存在着“左”的倾向,具体表现为看不到中产阶级的作用,对他们打击过重,使他们在革命处于低潮和白色恐怖下反水叛变,跑到敌人那边去,从而也使贫农阶级被孤立起来,对发挥革命力量是极为不利的。基于此,毛泽东同志提出了掌握住对待中产阶级的尺度,使“贫农阶级有恃而增加勇气,中产阶级亦有恐而不敢乱为”。只有这样,才更有利于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
关于革命的性质,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的现实还是处在资产阶级民权革命的阶段。而中国彻底的民权主义革命的纲领是:对外推翻帝国主义,求得彻底的民族解放;对内肃清买办阶级在城市的势力,完成土地革命,消灭乡村的封建关系,推翻军阀政府。只有经过这样的民权主义革命,才能造成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真正基础。可以说,毛泽东同志的这些主张为中国革命指出了前进的方向。
综上所述,通过学习,使我更加认识到当初毛泽东同志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创建了井冈山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最后取得了中国革命的彻底胜利。由此,我认为,我们学习马列主义,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结合中国的国情,走有中国特色的强国之路,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国家在政治和经济建设中少走弯路,早日实现国家的更加强盛和人民的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