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如何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弘扬民族精神教育
1、对中华民族精神核心和精髓的理解;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3、了解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4、如何结合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德育教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5、字数3000-6000左右。
浅析如何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弘扬民族精神教育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所认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精神品格和理想信念,它体现于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之中,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在50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各民族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就必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青少年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从青少年抓起。根据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要求,结合我省中小学实际,笔者认为,要结合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德育教学,应需明确二个重要性、坚持六项原则、可试行五种途径。
一、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意义
1.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亿万中小学生中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是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中华民族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的必然要求,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2.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行“西化”、“分化”和争夺下一代的图谋,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面对日益开放的环境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要求,在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不断增强广大青少年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二、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实施原则
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坚持育人为本,重在实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努力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实施原则是:
----坚持弘扬和培育相结合的原则。要在培育的基础上弘扬,在弘扬的过程中培育,弘扬和培育有机统一,相辅相承。
----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原则。既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结合时代的特点和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民族精神增添新的内容。----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原则。民族精神作为全体人民共有的精神财富,在不同的区域具有不同的表现形态。陕西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具有丰富独特的文化资源。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要着眼于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精神品格和理想信念,又要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资源和特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坚持民族性和世界性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面向世界,善于借鉴、汲取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成果。
----坚持阶段目标与长远规划相结合的原则。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从实际出发,把短期目标与长远规划有机结合起来,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工作,并长抓不懈。
----坚持知情统一、知行统一的原则。既要使中小学生了解和准确把握民族精神的实质和表现形式,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生活实践。
三、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目标、任务及主要内容
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目标是:引导和帮助学生了解民族文化,领会民族精神的实质,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自觉实践民族精神,始终保持昂扬向上、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精神状态。
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内容是:重点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三秦文化特色,增添创新竞争精神、诚信尚德精神、仁爱宽容精神、团结合作精神、求真务实精神、尊师重道精神等内容。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贯穿于学生品格形成的全过程,落实到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各个环节。要结合学生不同成长阶段的身心特点,根据不同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分阶段、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实施。
小学低年级学生要初步了解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重点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团结互助、诚实守信、爱学习、爱劳动、守纪律的良好品质;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要初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伟大成就,培养民族自豪感。重点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合作、诚实守信、坚强勇敢、勤奋好学、勤俭节约、爱集体、爱家乡的良好品质。
初中阶段学生要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伟大成就,初步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初步确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重点培育学生自尊自爱、自立自强,正直勇敢、坚强刚毅,宽厚待人、乐群好学,求真务实、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热爱和平、维护统一的良好品质和习惯。
高中阶段学生要深入了解中华民族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百折不挠、顽强拚搏、勇往直前的奋斗历程和新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理解民族文化的特征和民族精神的内涵;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情感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感。重点培育学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宽广胸怀;培养刚正不阿、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树立民主平等的价值观念;锻造不屈不挠、开拓创新、敢于竞争、勇于奉献、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培养维护统一、爱好和平的高尚情操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平、竞争、法制、协作、效率、质量、服务等观念。
四、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途径
传统的观念认为,弘扬民族精神,仅仅是德育教师的责任,与其他教师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但细究之,不难发现,我国之民族精神,是完全地贯穿于我国古老的文明的全过程,如社会科学教师可结合教学,讲授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文化传统,讲祖国雄伟壮丽的美好河山,讲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和仁人志士,讲中华民族对人类的贡献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自然科学教师可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可适当介绍一些古今中外尤其是中国历史上优秀科学家的事迹,培养学生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文体教师则可以结合教学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行政、后勤人员应充分发挥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功能,在工作中注意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勤劳俭朴的优秀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1、盘活课程资源
课堂教学是教育工作者的中心环节,课堂也是学生一天最主要的活动场所,学生在课堂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最多。因此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应立足课堂活动,根据各科教学自身的性质特点,把培育民族精神有机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丰富多彩的民族精神教育素材分别贯穿于低年级,特别是高年级的课本中。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首先就应盘活课堂教学资源,特别是教科书教学资源,有意识地发挥教材的特点,遵循孩子们的身心发展规律,设计各种各样的教学形式,学生的认识一定能得到较快地提高。比如:《狱中联欢》这一篇文章讲述了在白色恐怖中,革命者所表现出的共产党人崇高的思想境界、坚定的信念、巨大的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而这些正是红岩精神的写照;《长征》生动地概述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险阻所保持的革命乐观主义的长征精神。《延安,我把你追寻》讲述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延安精神;《向往奥运》、《詹天佑》、《一定要争气》也都分别讲述了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贯穿着鲜明的爱国主义主线:《将相和》讲述了仁爱宽容、团结合作的精神。这些都是进行民族教育的生动素材。
2、重视主题教育
主题教育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学校要充分利用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民族传统节日,“五一”、“五四”、“六一”、“七一”、“八一”、“十一”等重要节日,“七七事变”、“九一八事变”、“一二九运动”等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纪念日,开展主题校(班)会、团(队)会,请革命先辈和各行业的英雄模范作报告、讲故事,组织学生观看反映伟大民族精神的影视片等。通过晨会、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多种途径,组织开展集中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的经典格言、诗词诵读活动;教唱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的歌曲,定期举行学生歌咏比赛和文艺演出等活动。通过主题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必要的历史背景,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并用古今先进人物的事迹感召学生。
3、加强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活动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学校要善于运用研究性学习等新的教学模式,引导和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民族精神的意义与价值,在实践活动中将民族精神内化为自身的精神品格。定期组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瞻仰革命圣地和遗址,祭扫烈士墓,缅怀民族英雄、仁人志士、革命先烈,学习他们的高尚品德和感人事迹,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参观城市、农村和名胜古迹,了解改革开放的成就和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组织开展征文、演讲、讲座、知识竞赛、社会调查等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社会实践基地的育人作用。学生参加各种校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的总时间,初中学生一般每学年不少于20天,普通高中学生一般每学年不少于30天。
4、强化精神建设
作为开展民族精神的德育根据地,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建设来营造德育氛围。校园广播站、校园宣传栏、班级板报、警示标语及适于作为校园文化传播的每一环节都可作为弘扬民族精神的阵地。“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等宣传标语使学生时时刻刻想到自己应该努力学习,为祖国争光。伟人警句、伟人画像及雕像,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校园宣传栏,也担负起宣传时事,宣传美德的重要阵地,为学生营造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浓厚氛围。教务部门还要经常针对学生习惯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优化校园环境。此外,注重人文环境的创建,也能对 弘扬民族精神起到助推作用。比如校园艺术节、科技节,既给每位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又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爱祖国、爱集体、关心他人、团结合作的氛围,使得民族精神在活动中逐步渗透、逐步形成。
5、巧用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对于弘扬民族精神教育,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比如抗击非典、举国抗震救灾、关注弱势群体等,都可以作为中小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有效载体。以往的实践证明,每当面临国难,国民的爱国热情往往会被极大的激发出来,这也恰恰是在中小学生中弘扬民族精神,培育民族精神的最佳时机,学校可以通过升旗仪式、晨会、德育活动课、校园广播网等渠道,传播突发事件中引发的英雄壮举,利用身边的感人事例,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交号召和引导学生们积极投身到突发事件中去,使其在参与中体验和实践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一致、敢于胜利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学生在不断的自我实践中内化,学校和每一位德育工作者、每一教师都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要为每一位学生营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空间,使民族精神在学生心灵深处得以生根、发芽。
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
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作为具体体现的一种精神。它使得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而且生生不息、连绵不绝,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而其核心——爱国主义,则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于自己祖国挚爱的深厚情感。它表现为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和深切的眷恋,对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强烈期盼,对祖国繁荣昌盛的坚定信念,对祖国主权和尊严的坚决捍卫,对卖国求荣的无比鄙视,对爱国志士的无比崇敬等。
中华民族具有爱国主义传统,为了民族的独立、解放、发展和强大,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奋斗,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英雄事迹。屈原、文天祥、郑成功、邓世昌、杨靖宇等,是其中杰出代表。
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延绵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千百年来,民族精神薪火相传,越燃越旺。井冈山精神、红军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是革命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在当代和平时期,中华民族精神又有了崭新的表现。在研制“两弹一星”的过程中,形成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在与洪水的搏斗中,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的抗洪精神;我国航天工作者在长期的奋斗中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承担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任 务。所以,青少年必须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
同时,作为一个曾经饱受侮辱、国耻的中华民族共和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忘国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民族精神应该是当代青年首当其冲的作为武装自己、保卫国家的人生观、世界观的一个部分!活动要求:
1、各校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作为贯彻新学年全市学校德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化课程改革实验的重要内容,组织全体师生学习贯彻中宣部、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充分认识在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意义,自觉地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工作要求落实在教育教学全过程。
2、要充分利用9月1日学习节、9月10日教师节、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和迎接国庆节等活动,以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以班、团、队或学生会活动为载体,通过报告会、演讲会、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倡议书、举行签名仪式、举办征文、书画展、影视观后感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特定意义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3、要充分利用新生入学训练阶段,把学习贯彻新《守则》、新《规范》,加强学生基础文明道德教育、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法制教育与爱校、爱乡、爱国有机结合起来,激励学生从小立下远大志向,努力把自己培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4、要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网络、宣传栏、墙报、橱窗和文化长廊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和弘扬民族精神,营造浓厚校园气氛。
5、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我市能体现民族精神的各种资源,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以及植根于南安大地丰富的人文资源,组织学生开展军校、警校联谊以及参观、访问、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不断唤起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
6、各校要把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密切结合起来,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思维,精心策划、精心组织开展这一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激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活动的热情,不断增强教育活动的生机和活力,促进活动质量的提高,扩大活动的社会影响,增强活动的实践效果。
7、各校要从实际出发,制定本校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宣传教育月”的实施方案和新学期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各校“宣传教育月”实施方案于8月31日前送交中心小学,学校德育工作计划9月9日送交中心小学。以上要求,希各校认真贯彻执行。
五里中学民族精神教育活动月总结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大力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结合中小学实际,制定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我校 积极贯彻实施纲要,并按照教育部关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统一部署和教育局开展民族教育活动月的工作要求,精心策划活动形式,积极开展民族教育活动,并取得良好教育效果.开学初,我校召开了德育工作会议,研究部署了本学期德育工作要作,确定将9月定为“民族精神代代传”主题教育月,列入我校今年德育工作的主旋律之一.引导青少年学生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体会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
一、活动意义:
1,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贯穿于学校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要把学生培养成才,首先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学校学习的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学生,将亲自参加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他们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因此,必须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方向,艰苦朴素的作风和创新求实的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德育摆在育人工作的首位,把理想信念教育摆在德育工作的首位.每个年轻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这是他们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我们一定要通过学校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思想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要把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作为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一个极好的战略抓手,一个最为重要的任务,切实落到实处.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激励人民为国家,民族振兴而英勇奋斗的强大思想动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始终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表率.胡锦涛总书记特别指出,“要帮助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充分认识我们民族的历史和传统,深入了解近代以来我们民族的深重灾难和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英勇斗争,深刻理解社会主义中国的历史性进步和光明前途,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这些重要指示,充分说明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二,工作思路和重要举措.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要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引导广大青少年认识我们民族的历史和传统,了解近代以来我们民族的深重灾难和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英勇斗争,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要牢牢把握爱国主义教育这个核心,突出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两个重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历经艰辛而不衰,饱经磨难而更坚强的强大精神力量.我校在学生中开展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提高爱国主义觉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月,我校积极开展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庆祝活动。利用校园电视台、每天的读报活动教育学生不忘国耻、奋发图强;我们还组织学生集体观看了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上周,我校2000多名师生集体观看了抗战题材的电影《在太行山上》等,并组织学生写了观后感。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要贯穿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学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渠道.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与学校教育教学全面融合.首先,根据实际充实和加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同时,学校开设的其他学科课程结合自身的特点,有机渗透民族精神教育.特别是语文,历史增用一些讴歌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讴歌革命领袖和英模人物的经典名篇和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独立,解放和富强所进行的波澜壮阔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课程也应结合可以结合的教育内容,适当增补中国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内容.音乐课应有比较多的爱国主义歌曲和有关经典民乐,民歌以及中国戏剧,戏曲等民族艺术欣赏的内容.美术课适量增加中国画,书法艺术欣赏的内容.教材选用中积极弘扬民族精神的主旋律,防止淡化,削弱民族精神教育的倾向。
3、在学校常规教育和各项教育活动之中渗透民族精神的内涵。
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成分利用升旗仪式和国旗下的讲话,校园广播,电视,校园网,橱窗,板报和文化长廊,主题班会,家长学校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和弘扬民族精神;积极开展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活动,营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浓厚校园氛围.结合新学年开学,新生入学教育,庆祝教师节,9〃20“公民道德宣传日”和迎接国庆等活动,以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为重点,集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9月6日下午, “民族精神教育活动月”主题活动启动仪式隆重举行,我校全体师生参加了这次大会.在这次大会上,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悠久历史,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博大精深,让我们全体同学行动起来,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发扬光大!同时,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了解改革开放的成就和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组织开展征文,讲座,知识竞赛,社会调查等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社会实践基地的育人作用.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校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每班都有活动时间,活动地点和活动记录.三,遵循的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重在实践的原则.要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主动发展.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体验,感悟,认同民族精神;注重知行统一,鼓励和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实际中身体力行,弘扬民族精神.2,突出重点,体现特色的原则.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大力开展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与国情教育.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善于挖掘和利用当地体现民族精神的各种资源,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学生熟悉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以情动人,以事感人,以理服人.3,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原则.把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充分整合和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的各种教育资源,协调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要特别重视发挥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对中小学生成长的积极影响,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4,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原则.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既要继承和发扬长期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又要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更新观念,在内容,方法,手段和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采用新技术,开辟新渠道,占领新阵地.总之,在前期的活动中我校已取得良好效果,但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德育工作的文件精神,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和群众团体,共同做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做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工作.特别要密切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联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社区组织的优势,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努力为我校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切实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切实做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工作.五里中学政教处 北港一中民族传统教育工作总结
中华民族传统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民族优秀品质,高尚道德情感,崇高气节,良好习惯,伟大精神的融合:是中国各民族在五千年历史过程中共同创造积淀的精神财富;是灿烂的中华民族遗产和光荣革命传统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从现在抓起,对学生进行传统民族教育是当前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实施德育的重要内容,对培养跨世纪的“四有”新人,振奋民族精神,提高人民道德水平和素质,对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过去的一学年以来,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素质教育为重点,通过开展中华民族传统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从身边实际出发,去继承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激发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把爱国之情变为爱国之行,将来做祖国建设的合格接班人。一年以来,我们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使民族传统教育落到实处,具体情况如下:
一、及时成立民族传统教育工作指导小组,04年9月一开学,我们便成立了以刘建安为组长,罗伟平、刘旭文、徐厚安、毛小梅、武黑生、付兰仁、王会为组员的民族传统教育工作指导小组,成员中既有学校行政,也有年级组长、班主任,还有历史老师和政治老师,主要负责指导工作开展,具体活动的选题,对各阶段工作取得的绩效进行评估。一学年以来,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活动的开展和他们的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
二、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师生对民族传统教育的认识。认识是前提,只有提高了认识,才能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去年一开学我们就组织召开全校大会,并通过升旗仪式、广播站进行了活动动员,同时,还组织召开了班主任会、学生干部会,对班会活动内容进行布置,对黑板报、墙报的要求作了进一步的明确。而且从去年9月份到12月份,我们广泛发动师生征集传统文化历史资料200多册,图片160多张,并通过办展板,在学校公开展出,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去年9月初,我校就非常成功地举办了一期民族传统知识讲座,由团支部书记陈曙明老师主讲,内容分别涉及到我国的多民族化和优良传统形势多样化,如:涉及到的孔孟之道,仁、仪、礼、智、信,“三字经”等,对一些有继承价值的精华部分发扬光大,特别是在尊老爱幼方面,我校历年来都把课堂摆到了社会实践当中去了,04年3月份,由我校班主任老师黎政国老师带领的131班就来到了北港乡敬老院,并且每人都代表学校和社会献出了一份炽热的爱心,04年十月份,我校相继又开展了民族传统知识竞赛,由黄宏老师主持,竞赛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有不少同学都在认真学习,也从中学到了一些优良民族传统知识,并且也对外作了很好的宣传,社会信息反馈很多,对和谐社会的构建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四、为大力开展思想道德建设活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光荣革命传统,清明节前后,在全校学生中深入开展以“继承光荣传统,牢记历史使命”为主题的革命传统教育活动,一方面,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更换黑板报,观看思想教育影片《红岩魂》,向学生介绍英雄事迹,讲述英雄,介绍中华民族的灿烂明天和中国共产党光辉历史,告诫学生不忘历史,教育学生不忘历史,继承先烈遗志,发扬革命传统,努力学习培养,自护能力,使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增强自信心和历史责任感。
五、05年初,我校班级、各团小组开展了城区是否要解禁“严禁在城区燃放烟花”的讨论,讨论中,大部分同学都一致认为在城区有组织、注意安全的前提下燃放烟花是一种喜庆活动,是民族传统节日的附属物,应该对“严禁在城区燃放烟花”改进。讨论后,团支部认真作好详细的记录,并且涌现出一批对民族传统美德有独特见解的学生,培养了他们善于发现生活,关爱社会的品德。
总之,通过过去一学年以来民族传统教育的有效开展,一方面使我们更深刻的认识民族传统教育作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一环的重要性,更使我们通过民族传统教育的开展使学生在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思想;养成文明健康、礼貌、守纪的行为习惯;具有正义、善良、守信、友爱、勇敢的道德品质;具有勤劳、坚持、创造、创新的精神上初尝甜头,也坚定了我们以后再接再励做好这项工作的信心。北 港 一 中
2005年10月14 】:简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当前中国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意义。【回答2】:1.中国的民族精神、传统文化是极其丰富的,是博大精深和渊源流长的。从先秦孔子、孟子到诸子百家,从独尊儒术到儒释道合流,流光溢彩,灿烂缤纷,真是煌煌然大哉。中国的民族精神讲究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讲究利用厚生、协谐和合,讲究率性修道、日新变通。而夏商周以来,贯穿中华民族众多民族精神的,则是“爱国主义”。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许多珍贵的东西。比如强调仁爱,强调群体,强调和而不同,强调天下为公。特别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之道,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要世代相传。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让人民富裕起来,需要充分挖掘、吸收我们先人的精神资源和构建、拓展民族的时代新精神。2.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实践“三个代表”、发展先进文化的具体体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可以激发人们的爱国精神;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和文明修养;可以提高人们的科技素质。所以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推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必须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让中华民族精神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成绩】:合格 【评语】: 作业1:对“素质”的传统文化观点的理解准确,回答基本符合题意。作业2:当前中国教育改革最重要一个方面就是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而弘扬和培育发族精神能很好的促进民族素质的提高。回答基本正确。
第二篇:弘扬民族精神教育活动总结
弘扬民族精神教育活动总结
一、早部署
我县在年初下发的《德育工作实施方案》中,就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教育活动作了具体部署。
①今年的重点是继续抓好革命传统教育。要利用国旗下讲话、报告会、瞻仰、参观、广播、电视、宣传窗、校报校刊等宣传手段,根据各自教育需要,突出一个主题,每期推介三位民族英雄的事迹。特别要注意挖掘和利用当地革命传统教育资源。
②开展“我为英雄添光彩”主题实践活动。
③开展写心得、日记活动,并要利用广播电视、校报校刊、专栏、主题班、团、队会、演讲比赛等形式进行交流。
④认真组织好爱教影片放映活动,各学校要组织学生撰写读后感,要组织征文、演讲等活动,县教育局将于10月份组织爱教影片征文评选活动。
⑤认真开展学习洪战辉同学优秀事迹活动,通过报告会、座谈会、征文、演讲等形式学习和宣传洪战辉同学热爱生活、充满爱心的高尚情怀;勤俭节约、自重自尊的可贵品格;挑战困难、积极进取的拼博精神;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远大抱负。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活动要求全年开展,12月15日前中学以校、小学以乡镇书面向基教办报告活动开展情况。
二、抓落实1、3月12日召开了各乡镇基教专干和中学政教主任会议,专门部署2006年德育工作,把师生共创文明校园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活动作为常年性中心工作部署。
2、4月20日又召开了中学政教主任会议,专门下发了文件,部署《中国男孩洪战辉》读书活动。
3、5月份对23所初中校和18所中心小学,4所高中校德育工作进行了督查。
4、10月份组织校报校刊、《中国男孩洪战辉》读书活动征文、爱教影片征文评选活动,其中校报校刊评选有一个主要标准就是看是否利用校报校刊开展了宣传活动。
三、看效果
1、按照县教育局要求各乡镇中心校和各中学都制订了具体实施方案,年初都把活动安排到位、到时、到人。从而使活动能有序开展。
2、各中小学校普遍开展了民族英雄事迹推介活动,加义中学、南江镇中、安定镇中心小学等学校坚持每月推介2位民族英雄。各学校充分利用校报校刊、宣传窗、板报、广播电视等形式推介民族英雄事迹,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3、9月份是弘扬和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月,各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平江二中、启明中学、大桥中学、侨联学校、平江三中等36所中小学利用9·18国耻日开展国旗下讲话“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赛、革命歌曲演唱会、主题班会等活动。
4、各中学校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红色资源,开展民族精神教育活动。加义镇中心小学将涂正坤、吴渊等先烈的优秀事迹编成校本课程;加义中学组织团员参观喻杰纪念亭,听《夕照青山》的故事;瓮江中学政教处组织了抗日英雄杨靖宇事迹报告会;平江二中组织共青团员到老红军刘建平宿舍,听老红军讲长征故事;平江三中利用军训,组织新生到红军营拉练,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大桥中学组织学生参观杜甫墓,开展收集民族英雄事迹等活动。
我县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活动作为学校德育活动中的常年中心活动之一,做到年初部署,年终总结,以九月作为中心,常年开展,真正做到了计划具体,分步实施,中心突出,效果显著。
第三篇:关于弘扬民族精神教育的思考
关于弘扬民族精神教育的思考
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只有黄河、长江流过的那个中华帝国是世界上唯一持久的国家。”这是黑格尔对世界历史上各文明古国进行了比较之后得出的结论。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值得自豪和骄傲的方面。自古以来,在地球上诞生了许多民族和国家,大多数都衰败没落了,而中华民族何以能历经数千年沧海桑田而依然熠熠生辉,彪炳世界史册?答案是:靠伟大的民族精神这一内在的动力。
何谓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反映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性格、民族信仰、民族宗教,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是指民族传统文化中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涵、作用是什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作了精辟的论述:“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江泽民还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没有生机凝聚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充满艰辛、充满创造的壮丽事业,伟大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没有坚强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面对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特别需要在全党和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不断用这些精神武装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使之成为大家的自觉追求,成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精神动力。”
胡锦涛同志在2003年抗“非典”报告中强调弘扬民族精神时说:“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民族精神的民族。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靠的就是这种威力无比的民族精神,靠的就是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越是要大力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铿锵有力的声音,激励全国人民夺取了抗“非典”斗争的伟大胜利。
翻开历史的长卷,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有过光辉灿烂的业绩,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中华民族也历经过坎坷曲折的道路,遭受过外国侵略者的欺凌。在16、17世纪以前,勤劳聪敏的中华民族在科学技术方面曾长期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英国著名科学史专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技史》一书中写道:“中国的科学技术在公元前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水平,就是到15世纪,也还远远超过欧洲”。据他统计,从打通丝绸之路到18世纪,中国传播到欧洲和世界各地的重大发明创造就有30多项。我国的四大发明,对推动世界文明进步,特别是对欧洲的社会变革和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此,马克思曾高度评价说:“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这些都是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
但明末清初以后,由于封建统治者腐败无能,故步自封,实行闭关锁国,当西方工业革命蓬勃兴起时,封建帝王们却在大造皇宫、园陵,大修长城、御道,使中国失去了与世界科学技术同步发展的机会,社会生产力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落后就要挨打。1840年的鸦片战争,帝国主义用长枪大炮轰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一个泱泱大国沦落为西方列强“蚕食鲸吞、瓜分豆割”的对象。据统计,从1840年到1949年的109年中,各帝国主义国家与腐败
无能的清政府和国民党政府共签订了1100多个不平等条约,先后被割去了3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赔款1000亿两白银。满清王朝和国民党反动派丧失了民族精神,导致中华民族一度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苦难深渊,丧权辱国的危亡之中。但富有爱国精神和优秀文化传统的中华民族,不屈不挠,顽强战斗,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七十多年里,开展了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英勇斗争,包括太平天国运动、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等。无数革命先躯,为了救国救民,以“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爱国情怀,以“拚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英雄气概,前仆后继,流血牺牲,展现出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终于推翻了长期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靠的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数千年来,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民族历史的土壤之中,具有深厚的根基,具有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历史传承性。从5千年前的中华祖先到21世纪的中国国民,在绵延亘古的文明创造中培育出的民族精神光彩夺目、普照人间。诸如“以公灭私”、“天下为公”的尚公精神,“发奋忘食、乐以忘忧”、“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以夺志”、“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和民族气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记、匹夫有责”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忧国忧民的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崇尚仁义、厚德载物”的雍容大度、包容万物的宽容精神,“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博大胸襟,“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革故鼎新的变革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不懈追求精神;刻苦自励、“头悬梁、锥刺股”的勤学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财富。
我们先人倡导的民族精神,化育了一代代仁人志士,凝聚着中华民族历经了数十世纪风风雨雨,终于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辉映环宇的中华文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不但继承和弘扬了民族精神,而且丰富和发展了民族精神,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惊天动地,气贯长虹。解放以后,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我国人民用智慧和生命弘扬光大了一幅幅壮丽的中华民族新的精神。包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即“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以及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1998年的“抗洪精神”,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拚搏,坚忍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即“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大力协同、努力攀登”的崇高精神,以及“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2003年抗击“非典”精神,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精神。
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衰,靠的正是包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敢于胜利”在内的伟大民族精神,靠的是亿万人民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正是凭着这种精神的力量,我们面对一个又一个灾难,迎接一个又一个挑战,愈挫愈坚,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正是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使中国人民克服了一个个困难,战胜了一个个灾害。
纵观历史,人类社会的发展总是伴随着与各种困难、灾害的斗争而奋力前进,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人类的生存发展总是不断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当今中国仍然如此,仍然面
临着各方面的挑战和严峻的考验。
从国际形势看,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高新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苏东解体后,西方敌对势力将主要矛盾指向中国,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他们借助经济全球化及高新技术的优势,把西方文化、西方价值观传播到中国,其中有许多腐朽的、黄色的、反动的东西。我们必须高扬中华民族精神,武装广大青少年,抵制消极的、有害的文化,吸纳积极的、健康的文化。
从国内形势看,我国正面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时期。我国目前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依然任重而道远。我国劳动力素质不高,因此劳动生产率很低,仅相当于日本的四十分之一,美国的五十分之一。我国是人口大国,人才弱国,人力资源大国,人力资本弱国。要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之路。关键是培养人才,提高劳动力素质,这一历史的责任落在一代代青少年身上。我们要激励青少年学生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勇攀科学文化高峰。青少年学生在求知成才、全面发展的进程中,必须有艰苦奋斗、锲而不舍的精神,顽强拼搏、不怕困难的精神,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报效祖国的奉献精神。这些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只有用伟大的民族精神武装青少年,激励青少年,才能促进他们迅速成才,才有源源不断的成才动力。
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延衍升华,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容和体现,现时代的民族精神主要体现在邓小平提出的5种革命精神,江泽民提出的“64字”创业精神。邓小平在80年代号召全党全国人民要“发扬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例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邓小平说:“我们要大声疾呼和以身作则地把这些精神推广到全体人民、全体青少年中间去,使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精神文明的主要支柱,为世界上一切要求革命、要求进步的人们所向往,也为世界上许多精神空虚、思想苦闷的人们所羡慕。”
江泽民在90年代提出“64字”创业精神,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学习外国、自强不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心同德、顾全大局,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励精图治、无私奉献”。
弘扬民族精神,必须从青少年抓起,必须列入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民族精神不是自发形成和传承的,而要宣传、弘扬、培育,尤其是在外来文化广泛传入,猛烈冲击的今天,加强教育尤为重要。邓小平说:“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我们应利用各种形式,各种渠道,教育青少年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了解各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奋斗历史,光荣传统,优秀文化,以及可歌可泣的杰出人物,民族精神的时代特点。也要让青少年了解中华民族饱经沧桑、艰难曲折的历史。
弘扬民族精神应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把亿万青少年紧紧集聚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向心力。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青少年兴则国家兴,青少年强则国家强。我们各类学校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思想教育和社会实践,让以爱国主义为核
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在青少年中深深扎根。要针对青少年特点,开展生动活泼的民族精神教育主题活动,加强以弘扬民族精神为内涵的校园文化建设。要发扬课堂教育主渠道的作用,把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分解、贯穿到学校德育、历史、地理、语文、科技等各学科课堂教学之中。让广大青少年了解中华历史,强化国家意识,升华民族情怀,把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一代代弘扬光大,永世相传。
弘扬民族精神要以邓小平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这是现时代弘扬民族精神的必须。因为民族精神是伴随着历史发展的进程在不断完善、更新和升华,而不是一尘不变,更不是固步自封。一定的民族精神总是一定历史阶段的时代精神,前面所提及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等,都是时代精神的反映。今天,我国进入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全面完善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代。为此,在弘扬民族精神时,必须与时代俱进,要有新的理念、新的内涵,必须以先进文化,以邓小平的“三个面向”为指导。民族精神教育的出发点是“三个面向”,目的是为了实现“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就是要有现代化思想、现代化人才;面向世界,就是要适应世界潮流,吸取世界先进科学文化,赶超世界先进水平;面向未来,就是要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高新科技发展的需要,要有高瞻远瞩的眼光。我国正处在一个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市场经济的新时代,必须变革封闭状态下、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我们要培养青少年有国际眼光、国际意识、国际胸怀,放眼世界,放眼未来。民族精神决不是本土精神。民族精神要为本土、本国的发展服务,要善于学习和吸取全世界一切文明成果,我国现时代的民族精神要体现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特点,体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特点,并推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现代化建设。
民族精神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容和目标。在国家危亡的革命战争时代,民族精神主要表现在能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在人民生命财产遇到危难时刻,民族精神主要表现在能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而和平时期在日常工作学习中,民族精神表现在能爱岗敬业、勤奋进取、勇于创新;当代青少年弘扬民族精神,应表现在勤奋学习、练好本领,立志为振兴中华、实现四化而努力攀登科学文化高峰,把自己铸就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弘扬民族精神还要与“学习外国”结合起来。我们一方面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激励青少年和全体国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风采;一方面要学习、吸纳世界各国先进的科学文化和优良传统。应该让青少年学生看到我国存在的落后和差距。无论是西方的欧美,还是东方的日本、印度等国,都有优秀的文化和民族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也不能关起门来搞教育,要有“三个面向”的胸怀,以“三个面向”为目标,教育和激励青少年。邓小平说:“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我们不仅因为今天科学技术落后,需要努力向外国学习,即使我们的科学技术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也还要学习人家的长处。”只有在“三个面向”和先进文化的指导下才能正确把握民族精神,有效地开展民族精神教育。
(上海都市文化E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上海师大教授、博导)
第四篇:弘扬民族精神教育月活动总结
崤底小学
弘扬民族精神教育月活动总结
在弘扬民族精神教育月活动中,我校以系列活动为载体,校长带头,群策群力,开展“民族精神在新中”主题活动。
一、营造弘扬民族精神的良好氛围
1、利用开学典礼召开民族精神教育月活动启动仪式。
2、利用板报激发民族自豪感:
3、利用每周一次升旗仪式进行教育讲话。
4、利用板报做弘扬民族精神主题宣传。
二、寓民族精神于活动之中
1、结合常规教育月,校行政常抓仪容仪表,规范“做、立、行”。
2、班级活动小而实:开学初各班结合本班实际进行学初教育;教师节各班给教师以送贺卡的形式过节日;
3、弘扬民族精神实践活动——观看影片《冲出亚马逊》,领略当代中国特种兵风采。
三、弘扬民族精神成果卓著。
通过为期一个月的活动,学校德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学生普遍经受了一次民族精神的洗礼。
经过开学初由班主任负责的学初教育,学生对新学期的工作都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低年级新生也了解了学校的各
项常规并基本适应了学习生活;中高年级学生因此更加努力,向着更明确的目标奋进,学习氛围更加浓烈,勤奋刻苦的民族精神得到充分的体现。
开学初,学校进行学初教育
学校领导班子全体出动,群策群力,狠抓学生行为规范。政教处举办“小学生不文明行为宣传展”。在这些举措下,全校学生的仪容仪表,行为习惯都能完全符合小学生的要求。文明之花在新中处处湛放,拾金不昧,乐于助人等民族传统精神得到进一步的弘扬。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2013年9月10日是第29个教师节。当社会各界都在庆祝这一节日时,同学们以自己的方式抒展这一情怀。各班都在教师节前出了一
期主题黑板报弘扬尊师重教精神;有的班级,有的学生或一张卡片、或一句祝福送给老师,既表达了对老师的爱,有拉进了师生的距离。
9月12日,政教处安排学生观看了电影《冲出亚马逊》,领略中国当代特种兵风采,感受当代军人的艰苦训练。课后大家都写了观后感或讨论,学生们都立志为祖国的崛起而努力读书。
学生正在观看电影《冲出亚马逊》
9月是收获的季节,9月是火红的时代。经过系列活动,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尊师重教等伟大的民族精神印刻在所有的师生心中,并必将发扬光大。
弘扬民族精神教育月活动总结
崤底小学
2013-9-26
第五篇:弘扬民族精神教育月活动总结
在弘扬民族精神教育月活动中,我校以系列活动为载体,以“弘扬民族精神,抒发爱国情怀”为主题,以“树魂立根”为核心,以革命传统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爱国爱校爱家教育为重点,以中学生道德教育和生活教育为突破口,努力营造长虹人特有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环境,引导教育青少年学生深入了解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的丰富内容,感受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的时代内涵,从而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科学人文素质。
一、营造弘扬民族精神的良好氛围
1.利用开学典礼召开民族精神教育月活动启动仪式。
2.利用每周国旗下演讲,如“民族精神在我心”“我爱我的祖国”“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等,宣扬民族精神。
3.利用年级展板展示学生作品:
展板一:“民族精神代代传”(高二年级)
展板二:“我与伟大祖国共成长”(高一年级)
4.利用班级板报做弘扬民族精神主题宣传,如“民族魂”和“辉煌六十年”。
5.利用学校橱窗激发民族自豪感:“优秀班主任风采”.“尊师重教,和谐师生”和“祖国万岁”。
二、寓民族精神于活动之中
1、结合常规教育月,校政教处常抓仪容仪表,规范“做、立、行”。
2、多种活动小而实:
1)高一年级专题讲座:“不屈不挠奋斗史”;
2)八年级革命歌曲联唱;
3)七年级和高一年级校歌合唱比赛;
4)全校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征文;
5)全体班主任“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班会活动设计;
6)全校“我和祖国共成长”演讲比赛;
7)七年级讲革命故事比赛。
三、弘扬民族精神成果卓著。
通过为期一个月的活动,学校德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学生普遍经受了一次民族精神的洗礼。
经过开学初由班主任负责的始业教育,学生对新学期的工作都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七年级和高一新生也了解了学校的各项常规并基本适应了中学学习生活;八年级和高二学生学习更加努力,挑战关键性的一年;九年级和高三学生向着更明确的中考或高考目标奋进,学习氛围更加浓烈。勤奋刻苦的民族精神得到充分的体现。
学校行政班子全体出动,群策群力,狠抓学生行为规范。政教处主持编印礼仪规范学习材料并明确提出教学区内不得使用手机以及制定文明学生标准。在这些举措下,全校学生的仪容仪表,行为习惯都能完全符合中学生的要求。文明之花在长虹处处绽放,拾金不昧,乐于助人等民族传统精神得到进一步的弘扬。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2010年9月10日是第25个教师节。长虹学子也以自己的方式抒展这一情怀。各班都在教师节前出了一期主题黑板报弘扬尊师重教精神;有的班级,有的学生或一张卡片、或一朵康乃馨、或一句祝福送给老师,既表达了对老师的爱,又拉进了师生的距离。
十月一日,这是一个举国欢庆的日子,祖国迎来了六十华诞。在此之前,各班采用各种方式迎接国庆,有黑板报,有周记,有组成志愿者上街捡垃圾等等。而这一天,长虹学生绝大多数都观看了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和阅兵式。这一刻,他们感受到了国旗升起的庄严;这一刻,他们感受到了祖国富强的喜悦。
总之,我校“弘扬民族精神,抒发爱国情怀”主题教育与班级文化建设相结合,与班主任学科教学相结合,与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与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与中学生道德生活教育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对长虹学子进行充分的科学教育、人文教育、和明礼诚信、忠孝仁爱、爱国守法等美德教育,进一步树立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塑造中学生道德观。
9月是收获的季节,9月是火红的时代。经过系列活动,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尊师重教等伟大的民族精神印刻在所有的长虹师生心中,并必将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