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百本书有感

时间:2019-05-14 11:56: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一百本书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一百本书有感》。

第一篇:读一百本书有感

读一百本书有感

没有什么比得上书籍带给我们有更多的震撼,让我们欣赏了黄河的波涛滚滚,迈越了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纵览了古今中外自然风情,畅漾了种种美好情感;没有什么比得上书籍给予我们的启迪更多,让我们穿行在苏格拉底的理想国,徜徉在泰戈尔的美妙诗歌中,伫立在冰心的小桔灯旁,翱翔在金庸笔下的天空,踱步在巴赫的塞纳河旁......每多读一本书,你便会多一次别样的体会,多一次启迪智慧的机会,奏响灵魂之章,让生命更加绚烂!这是我在读了一百本书之后的深深体会。

在《爱的教育》中,一个又一个简短却又富有哲理的童年小事记,从最基本的方面告诉了我们童年的真实感受,如何接受或引导一次爱的教育,用孩子那颗最天真纯洁的心的处境出发来散播爱的教育和生活的真正体会。书籍不愧是真正意义上人类进步的阶梯,你每向上攀登一步都会领略不同的风景,对世界又一次新的认知!打开一扇新的大门,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花千骨》中,美丽妖娆的杀阡陌却带着冷酷与决绝,宁可杀尽天下人,也要尽力维护自己所爱的人,不犹豫,不后悔,既让人震撼又让人痛惜,尝到了人生中的另一份心灵鸡汤。可爱善良的千骨向所有人证明了心的灵魂善良传递力量,教人学会了什么叫做坚毅,什么叫做勇敢,什么叫做迎难而上,什么叫做包容。在自己身边的人只要做的不违背法律和道德,不触碰自己的底线,那就别太纠结,慢慢的,时间会冲淡一切,舔舐你的伤口,抚平你的情绪。花千骨用她短暂而绚烂的一生证明了这一切。而白子画沉默寡言,却默默关心着身边的人,启示了我们在生活中不要轻易地以为所爱的和所关心的人不在乎我们,他们只是想静静地我们好,不在乎那些赞誉和夸奖,只要他身边的人好就行了。这是很好的对生活中人与人关系的学习,简单却又那样深入人心。书籍不愧是生活的一剂良药,不愧是生活的指南针,为我们祛除苦难的哀痛,指向心灵之光。

书籍还引领我们走向知识的海洋,探究海底世界,看看海葵,见见鲨鱼,摸摸礁石,在《海底两万里》中跟着凡尔纳一起探险;走向动物世界,感受一下撒特撒哈拉大沙漠的漫天沙雨,看看狮子王,见见长颈鹿,摸摸犀牛角在《动物世界》中与动物来一次聚会;游荡在蓝蓝天空,看看闪电,见见臭氧层,摸摸白云在《化学》中.体会一下自然与科学是怎样相互联系和结合的.....书籍不仅可以提高人的知识素养,教人生活中的道理,还可以充实我们的生活,一个又一个笑话让笑声响遍了整个心房,消退所有的烦恼与不快。另外,书籍还可以培养我们兴趣,更多地去接触音乐,舞蹈......各种表达人内心情感的艺术。

读一百本书,驾着时光的马车浏览了古今风光,体验了美丽的民间艺术,流连于湘西的风土人情,踟蹰着在鲁迅的故乡,聆听着贝多芬的《月光曲》......读一百本书,慢慢渗透于心是那一份宁静,那一份感知的奇妙,那一份沉敛,那一份作为人的良知与担当......一个人他不需要多么伟大,不需要多么出众,不需要多么轰动这个世界。但一定要记得自己是一个人,和自己的担当。不是名,不是利,只是简简单单过好自己的生活!

这就是我读一百本书的体会:对人生的又一次领悟和对自然和世界的热爱!

第二篇:读四本书有感

读《不做教书匠》、《走在行知路上》、《教育的力量》、《新基础教育理论》有感

会宁县会师镇南咀学校

刘克仁

今年教育局要求教育系统要开展学习《不做教书匠》、《走在行知路上等四本书以来,我工作的同时,我先后读完了这几本书,但《不做教书匠》这本书,读完以后确实像书中的序言所说,“你很幸运,发现了这本书”。它对我感触颇深。

通过读我明白对待学生要真诚,要爱每一个学生,去尊重他们,考虑问题的时候要从多方面,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从善的角度去想你的学生,为学生创造属于他自己的成功的机会,并帮助他成功。一个好的老师不仅能教书育人,而且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改变一些陈旧迂腐的观念,树立新的发展的眼光,完善自己的人格素质,能不断的锻炼自己,培养出属于自己的,富有个人特色的教育风格。一个老师要是用心灵去感受它所面对的一个个纯真、可爱生命的话,得到爱的情感的回报是无法用功利去衡量的,我想古人用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园丁等来形容我们就是最好的回报。就像管老师所说“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不要埋怨班级的好坏,每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发现他们的优点,表扬他们,不是说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吗,放宽心,耐心教吧,找借口只能给自己,别人带来更多的烦恼,因为事情总得做下去。是啊,要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请让我们记住管老师的一段话作为今后激励我们爱岗敬业,开拓进取的动力吧:工作的乐趣往往蕴藏在你做事的态度里,而非工作本身。课堂上和学生亲切平等的学习生活,学生学习中闪现的智慧火花,以及你灵动生成的一个成效极佳的教学场景,都将给你带来极大的乐趣。教育的乐趣来自思考,当你把思考变成文字,当你的文字得到他人的阅读和支持,你将获得乐趣,并且将乐此不疲,充满自信与自豪,这些文字将提升你的生命和生活的质量。

我要反思自己:我把教师当成了自己谋生的职业,还是当作一件事业来做?为了谋生,为了这份职业,自己也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但也就是“职业”和“事业”这一字之差,也就使得自己的心态,态度不同,从而使得自己的工作状态和工作结果也就不同了!我的工作到底该怎样来做,我到底要做一个什么样的教师?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一书给了我们一个响亮的回答!我真正感悟到了“师,并非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教学生怎样做人,教师应该对学生负责。”“一个教师一生要教成百上千的学生,遇到一个没有责任感的教师,那真是学生莫大的不幸”这些话的分量。那不做“教书匠”,我们应该做什么呢?智慧型教师,或许该成为不愿做教书匠的老师们的一种追求。我们应该对学术和专业有专门的研究,不但有学问,而且具有教育智慧。我们不能单单将知识塞给学生就了事,还应该思考如何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悦,学得扎实,并且使学生习得学习的方法,启迪他们的智慧。而教育智慧火花的闪现应该表现在吃透教学内容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方面。管建刚老师说现在的教师有三种状态;第一种状态,把教育的事当作学校的事来做。将学校布置的工作视为包袱,视为学校不让我过安宁日子,总想着早点卸了这包袱才好、才自在。第二种状态,把学校的事当作自家的事来做。作为现代的教育家,行知先生融古通今,学贯中西,不但汲取了古代孔子儒家学说的精华,还吸收了国外特别是美国杜威的学说,又紧密结合了中国的国情,创造性地提出生活教育理论。他不仅仅创立了理论,还躬于实践。为了民主共和的伟大理想,他毅然放弃大学教授的优裕待遇,脱下西装革履,穿上布衣草鞋,投身南京崂山脚下,创办农村的晓庄师范。他不仅身体力行,还致力于“筹募100万元基金,征集100万位同志,提倡100万所学校,改造100万个乡村”,大力推进大众教育、军民教育以提高民族素质。更为可贵的是,他边实践,边立说;边著书,边更新。他终于创立了全新的系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后人留下六百万字的巨著。但是由于时代急剧动荡,而且先生只活了55个岁月,他不可能也来不及将他的思想和理论都系统地课程化,甚至连他的大作直到八十年代才得以整理出版。

接下来又读了《走在行知路上》,收到的感受是:在今天看来,尽管生活教育的理论带着当时环境和斗争任务的印记,但其实质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与当前党中央号召实施的素质教育不谋而合;其基本原理和根本观点仍然充满着时代的气息;他所倡导的“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主张,至今仍显前卫,可以有效地用于证明和指导当前的教育改革。

首先,要运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武装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头脑,以指导我们的改革实践。为此,作为陶行知思想理论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我们应当尽快将陶先生的论述系统地整理成一本有关生活教育实用性的教材。我们应该不失时机地运用这本教材引导教育战线上的同仁吃透先生的教育思想,领悟其中的“生活教育”这一核心理论,把握“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三大辨证统一的核心理念。不读陶行知,怎么做老师?就能让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扎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头脑中。

1、整合教育资源,拓宽孩子的视野。现在孩子的学习,常常就是“面朝书本,背朝天花”,整天在读书、做题目,很少有机会了解外面的真实世界,知识面极其狭窄,身心极其疲惫,头脑极其呆板。我们应当运用生活教育的理论,明确社会是所大学校,突破“课本中心主义”,把家庭的、学校的、社区的、自然的、现实的及与网络的教育资源整合起来,将丰富多彩的美好生活呈现给孩子。这样,孩子的眼界就会变得开阔,身心变得健康,头脑变得灵活。

2、打破封闭的、单一的教育形式,建构开放的、多样的生存状态。眼下很多有识之士对我们的教育工作很不满意:现在不少人整天让孩子听着老师的课,做着老师和家长布置的题,甚至连孩子的休息时间和节假日也会被大肆侵占;教育形式非常僵化,孩子的头脑基本禁锢起来,孩子的思想和行为不敢越出大人的雷池一步,他们的灵性在逐渐丧失。我们应该运用生活教育的理论作指导,创立开放的教育形式,改变孩子的生存状态。我们应该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带其走向美好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中,激励、引导并帮助他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天下朋友”。这样的教育教学便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师生共学,长幼互动,教学相长,我们的社会便成为真正的学习型社会,我们的孩子便会真正成为积累丰富、体验真切、富有灵性的智慧之人。

3、放开手脚,干出才干。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来自于他的勤奋读书,更来自于他的持之以恒的、踏踏实实的实践。读书是学习,实践也是学习,两者紧密结合,是天生的双胞胎。我们应当运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孩子们学习方法的改进,强调“教学做合一”。在做中教乃是真教,在做中学乃是真学。“教学做合一”关键在于做,做就是行动,行动就靠自主。我们要彻底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解放他们的眼睛、头脑、双手、嘴巴、时间和空间,引导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激发他们对自己未知的领域进行探索,生成和构建自己的真知,渐渐形成自己的创新能力。促使孩子在“干”中成长为素质高、能力强、有创新的人才。

生活是不断变化的,教育也必须相应的变化。按照陶行知的说法,教育必须与时俱进,与大众的生活相适应。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依托特色教材为载体,依托实验学校为基地,并认真审视教育环境的变化、孩子智慧的提升、考试格局、内容及方式方法的改进,新型的课程体系必将出现,素质教育一定也会走出一条新路!

2011年11月10日

第三篇:读四本书有感

读《四本书》有感

张平

最近,我习读了肖川先生的著作《教育的力量》,管建刚先生的《不做教书匠读后感》,杨瑞清的《走在行知路上》和叶澜先生的《新基础教育论》四本书,让我领悟很深,它们教育是一个激荡心智,沐浴灵府,贞立人格,彰显个性的活动,关注学生成长的教育一定包涵着爱,感恩,希望,探索,自由与自主。作为一名教师,爱就是对学生的了解,尊重,责任,关怀和给予。缺乏了解,爱就是盲目的,当然也很肤浅;而没有对学生的尊重,就没有对学生的信任,爱就会演化为支配和控制;同样没有对学生的责任、关怀和给予,我们对学生的爱就是苍白的、无力的。在这里,肖川先生对教育中的爱的诠释是如此的精辟,深刻,真的让我受益匪浅。此外,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给予学生的还应该有感恩,有希望,让我们的学生学会爱,学会憧憬未来,从而在学生心中发掘出向上生长的力量。我想,如果我们的教育若此,那必定是成功的教育,和谐的教育,更是人文的教育。

而在今天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里,我们还应该给予学生怎样的时代精神,肖川先生也给了我很好的启示,那就是探索、自主与自由、合作创新。探索,就意味着在我们的教学中,在我们给予学生的教育不是固步自封的,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意味着我们对学生的教育不得过且过,而应追求卓越。而在我们的课堂上,探索就意味着我们应引导学生去不断追求知识和能力上的一个又一个的挑战,让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引导我们的教学过程。读罢肖川先生对探索的注解,我才真正理解了自己以前对教育语言的理解是多么的肤浅!如果我们能引导我们的学生能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探索,主动探索,那我们的教育必将会有质的飞跃,那将意味着学生自主、责任、合作创新精神的养成,意味着我们对奴性人格的摒弃,对专制性格的颠覆!这种教育境界不正是我们所应追求的吗?

读了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一文,颇有一点感悟。站在十字路口,迫切需要的是人生的抉择,智慧的抉择。文中举了不少例子,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同时作者也告诉我们不切实际的理想就是空想,只有踏踏实实做好身边每一件事情,才能更进一步接近自己的理想。尤如在我为师的道路上亮起一盏灯,的确是受益多多。管校长的每词每句通俗但含义非常深刻,读来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佩服他的文学功底,佩服他对教育现象的透彻分析,佩服他对当今教师心理的完美剖析,佩服他精辟的教育理念。

读罢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赏识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小学校长杨瑞清著作的《走在行知路上》,掩卷沉思,倍受感动。二十余年坚持赏识教育的研究,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风范发扬光大,形成了富有活力的“村级大教育”办学模式,以及赏识教育的育人模式,彰显出一位教育工作者热爱教育、从事教育、研究教育的那种矢志不移的精神,给教育决

策者、教育管理者、教育工作者莫大的启迪。

还有,在《新基础教育论》的学习过程中,我也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我们有自己的思想,才能使我们兴趣广泛,内心鲜活,才会积极捕捉各种有意义的信息,使我们的交往更有品味,使我们的生活,特别是精神生活变得丰富,使我们从琐屑、无聊的单调,平庸的生存境遇中摆脱出来。如此,我们的思想愈丰富,就愈容易变得丰富。这样,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我们才会潜移默化给学生精神的培养。才会对学生的心灵丰富和精神充实有一种自觉而有自然的引领。有思想,使得我们不人云亦云,不简单化,使得我们葆有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如果我们缺乏思想,缺乏对社会、人生和教育的理想与信念,那我们的教育也仅仅是停留在低层次的“教书育人”上,那我们的教育也仅仅是没有灵魂的认知结果的堆积。所以,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会学习,会思考,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让心灵充满阳光,让心灵荡漾在博大、丰富、深邃、光明、温暖的思想中,让思想去照亮我们不断成长,不断前行的路,那我们一定会在我们的教育人生中走的更加充实,更加幸福!

体味之余,倍感之余,我想,光分享别人的成功还是不够的。何不借他人之启迪,从今天做起,从现在做起呢?就按陶行知先生说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

第四篇:读《一百个人的十年》有感

一、之前由于做毛概的课内实践主题是四人帮,自己对文革也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和理解。“文革是被毛泽东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灾难的政治运动。”这是官方的说法,默默地回避了群众的错误。然而从偶然和必然的关系来说,文革极有可能是中华民族的必然,只是毛泽东生物晚年错误决策和四人帮的野心勃勃加速了它的进程。虽然早在辛亥革命,中国就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社会,但是封建人治的瘤毒一直没有肃清。而四人帮和无数想靠文革上位的人利用了它,加上民众的愚昧和法则的不健全,使得文革长达十年之久。

《一百个人的十年》再一次把文革的从历史布满尘埃的狭缝中翻了出来,力图以一百个人不同的经历呈现文革这一历经十年、全社会大劫异常复杂的全貌。在看这本书里每一个受难者的经历时,心情很沉重。这是一场精神灵魂的虐杀。“在这十年中,雄厚的古老文明奇迹般的消失,人间演出原始愚昧时代的互相残杀;美与善将转入地下,丑与恶肆意宣泄;千千万万生命被吞噬。无论压在这狂狼下的还是掀动这狂狼的,都是它的牺牲品。哪怕最成熟的性格也要接受它的强制性的重新塑造。坚强的化为怯弱,诚实的化为诡诈、恬静的化为疯狂,豁朗的化为阴沉。人性、人道、人权、人的尊严、人的价值,所以含有人的最高贵的成分,都是它公开践踏的内容。”

然而在那个灾难的时代,作者冯骥才为什么要冒着生命的危险记录文革里的这些人和事,近乎疯狂的写下来,背诵在心,之后再烧掉纸片?

二、我在这场文革厮杀中看到了小市民对这片黄土地绝对的忠诚,对统治者永无质疑的赤诚。这份纯真的赤诚很值得称赞,然而我却感到悲哀。我们的民族没有的质疑批判的思想。为什么能不假思索就跟着上头干?为什么能无中生有的造谣污蔑?为什么能不明真相就对一个可能无辜的人施加以无人道的迫害?正是这份近乎愚者的赤诚,酿就了文革的一呼百应。孰不知,今日的栽赃祸害别人的或是事不关己见死不救的,明日也成了受害者,打为监下囚。美国波士顿犹太人纪念碑上有这样一段话:“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我不说话;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不是犹太人,我不说话;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不是工会成员,我不说话;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不是天主教徒,我不说话;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再没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今天你的麻木与软弱会为你自己或者家人造就明日的悲剧与坟墓,所以请牢记法西斯的暴行也牢记文革给我们的教训,为受害者说话,为受害者声张。

二十世纪的今天,现代电子通讯的发达与网络的普及,让我们说话的成本大大降低,不需要是新闻工作者或文人知识分子,只要你能上网就能发表自己的言论。但这不意味着每一个人可以不明真相就胡乱发言。

记得前一段时间在朋友圈和微博疯转的关于声讨人贩子,呼吁修改法律人贩子一律死刑的文章。这个呼吁受到广大网友的疯转,一时间网络上沸沸扬扬的要求法律严惩人贩子。然而我看到这个呼吁的时候,却一点也不淡定,一律死刑的呼吁,太无理取闹了。杀人犯才处以死刑,将人贩子等同与杀人犯,只会将人贩子逼成亡命之徒,而亡命之徒玩起命来,只会把孩子的境地变得更加危险。而且死刑的滥用,不可避免的会导致冤假错案的产生,所以死刑不可乱用。所幸的是,也有不少专家学者出来正言,从各方面分析人贩子一律死刑的不可行。

然而,民众的声音也得到了国家政府的重视。27号刚出来的刑法修正草案,就对收买被拐卖儿童拟不免除刑罚。将现行刑法规定:“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按照被买妇女的意愿,不阻碍其返回原居住地的,对被买儿童没有虐待行为,不阻碍对其进行解救的,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修改为:“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对被买儿童没有虐待行为,不阻碍对其进行解救的,可以从轻处罚;按照被买妇女的意愿,不阻碍其返回原居住地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目的在于堵住买方市场,有效消除买方需求,斩断拐卖儿童犯罪利益链条,进而推动形成“收买儿童是犯罪”的全民认知,从源头上减少拐卖儿童的发生。

三、老舍,著名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四世同堂》、话剧《茶馆》等作品。文革中多次被批斗。1966年,不堪忍受凌辱,自沉北京太平湖。

傅雷,著名翻译家。译有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等著作30余部500余万字。1966年8月30日起遭到上海音乐学院的红卫兵和造反派抄家。9月3日凌晨,傅雷夫妇上吊自尽于家中铁窗两侧。

文革中多少知识分子受不了凌辱自杀。我知道这些人有比生命更爱的事物,也许是音乐、也许是文学、也是信仰或者尊严等等。而当挚爱被毁损侮辱时,生命也不想要了。但也有这么一些人在这样悲剧的年代活下来了。

说不清到底是那些保持个性和信仰离开的人值得人缅怀,还是那些活着的人更了不起。然而如果为了活下来,用尽手段、坑蒙陷害、本性全失;抑或是受尽折磨,落得一身病痛又一事无成,终日惴惴不安或者怨天尤人。那还不如痛痛快快来个了结,免得苦痛一生。然而,生活太多变数,不走到最后一步,没有人能评说一个人的人生是否圆满幸福,再者幸福与否,也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咸味糖真正的味道,还是糖里边的发涩的咸味。”积极生活的人无论外界的环境多么恶劣,都知道去感恩、去努力的活着。《一百个人的十年》书里面有一个部分是“三个人的苦中作乐”,分别写了主人公们在这样一个精神和物质都匮乏的年代里,如何智慧应对生活学习中的不公,“圆滑”又不失反抗精神地忽悠“领导者”,用精神胜利法和迫害侮辱做斗争。在我认为,最值得赞颂的是历经苦难,努力汲取生活的养料,感恩生活不失本性的人儿。这才是生命的大智慧。

这些人即使在阴霾笼罩的年代里,也一直带着希望或使命在生活,像作者冯骥才就是抱着一种使命在生存。他要把文革的时期发生匪夷所思荒诞的事情给记录下来,告诉后人,让这些切肤的疼痛,切心的焦虑唤起庄严的民主责任感。

通过让我们,让我们的后代,了解这一段赤诚又愚昧的时代,真实又荒诞的文革文化,将一个个关于社会弊端、文化劣根和民族自身弱点的问题公开在阳光下,迫使我们做出思考,唤醒我们文明生存所需的良知、义务与人格力量。这样,我们才能不再像父辈祖辈一般盲目而盲从,因无知而无畏,因愚昧而重蹈灾难的覆辙!

最后也想谢谢我们的毛概老师,谢谢宋老师,引导我们去看书、去做展示、去了解历史了解社会现象,思考一些历史的遗留问题和社会诟病。祝老师课越教越精彩,家庭幸福美满。

第五篇:新闻传播学生必读的一百本书

新闻传播学院学生必读的一百本书

1.中央文献研究室和新华社,《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 2.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献汇编》,新华出版社,1980 3.余家宏、宁树藩、徐培汀、谭启泰,《新闻文存》,中国新闻出版社,1987 4.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 5.童兵,《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史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6.成美、童兵,《新闻理论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 7.陈崇山、孙五三,《媒介•人•现代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8.徐耀魁,《西方新闻理论评析》,新华出版社,1998 9.张国良,《现代大众传播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10.黄瑚,《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11.刘迪,《现代西方新闻法制概述》,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 12.何梓华,《新闻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3.魏永征,《中国新闻传播法纲要》,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14.李良荣,《新闻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5.郑超然、程曼丽、王泰玄,《外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16.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17.卜卫,《媒介与性别》,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18.刘晓红、卜卫,《大众传播心理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19.卜卫,《大众媒介对儿童的影响》,新华出版社,2002 20.柯惠新、祝建华、孙江华,《传播统计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21.张国良,《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2.赵玉明,《中国广播电视通史》,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 23.戈公振,《中国报学史》,三联书店,1955 24.[英]密尔顿,《论出版自由》,商务印书馆,1958 25.[英]约翰•密尔,《论自由》,商务印书馆,1959 26.[美]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三联书店,1979 27.[美]威尔伯•施拉姆 等,《报刊的四种理论》,新华出版社,1980 28.《多种声音,一个世界》,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1 29.[美]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传播学概论》,新华出版社,1981 30.[美]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31.[美] 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华夏出版社,1990 32.[美]巴顿•卡特 等,《大众传播法概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33.[美]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华夏出版社,2000

34.[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又译《媒介通论》),商务印书馆,2000 35.[美]埃默里 父子,展江译,《美国新闻史》,新华出版社,2001 36.[美]E•M•罗杰斯,《传播学史》,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37.[新加坡]卓南生,《中国近代报业发展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38.[美]沃尔特•李普曼,《公共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39.[美]希伦•A•洛厄里 等,《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0.[美]巴格迪坎,林珊等译,《传播媒介的垄断》,新华出版社,1983 41.Bruce D.Itule, Douglas A.Anderson:《当代媒体新闻写作与报道》(英文原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2.Ken Metzler,《创造性的采访》(英文原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3.Brian S.Brooks,《编辑的艺术》(英文原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4.Kelly Leiter,Julian Harriss,Stanly Johnson,《全能记者必备》(英文原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5.William C.Gaines,《调查性报道》(英文原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6.Dorothy A.Bowles,Diane L.Borden,《创造性的编辑》(英文原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7.Carole Rich,《新闻写作与报道训练教程》(英文原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8.[美]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海南出版社,1996 49.[美]戴维•波普诺,《社会学》(第十版),中国人民大学大学出版社,1999 50.[英]汤林森,《文化帝国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51.[美]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华夏出版社,2000 52.[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三联书店,1989 53.[美]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管理学》(第十版),经济科学出版社

54.[美]N•格里高利•曼昆,《经济学原理》(上、下),三联书店,北大出版社

55.喻国明,《传媒影响力》,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 56.杨东平,《城市季风:北京和上海的变迁与对峙》,东方出版社,1994 57.廖为建,《公共关系学简明教程》,中山大学出版社

58.黄禧祯,《现代公共关系学》,广东高教出版社

59.胡屹,《策划学全书》,中国社会出版社

60.[美]里斯•特劳特,《定位》,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61.[美]丹尼斯•威尔科克斯 等,《公共关系的战略与战术》,解放出版社

62.夏年喜,《世界上最迷人的公关大师》,工商出版社

63.[美]杰克•韦尔奇、约翰•拜恩,《杰克•韦尔奇自传》,中信出版社

64.颜建军、胡泳,《海尔,中国造》,三环出版社

65.[日]松下幸之助,《松下经营哲学》,延边大学出版社

66.鲍文杰,《世界上最卓越的广告大师》,工商出版社

67.[美]大卫•奥格威,《一个广告人的自白》,中国友谊出版社

68.郭肖华,《广告创意训练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69.吴灿,《策划与广告技巧及误区》,四川人民出版社

70.文浩,《新编现代广告策划实务》,蓝天出版社

71.卢泰宏 等,《广告创意100》,广州出版社

72.雪琴,《广告经典100》,广州出版社

73.[台]颜伯勤,《成功广告80例》,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74.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上海教育出版社

75.但宝元,《大学修辞》,安徽教育出版社

76.朱自清,《论雅俗共赏》,三联出版社

77.蓝华增,《意境论》,云南人民出版社

78.《中国文学史》

79.《唐诗三百首》

80.《古文观止》

81.《古希腊神话与传说》 82.《莎士比亚作品选》

83.[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19321972年美国社会实录)》,海南出版社,2004 84.赵光忠,《企业文化与学习型组织策划》,中国经济出版社

85.王璞,《企业文化与咨询实务》,中信出版社

86.[德]希格弗里德,《创造力的训练》,贵州人民出版社

87.张梅,《心理训练》,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88.[美]彼得•F•德鲁克,《创新与创新精神》,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89.苏•吉尔马尼克,《广告媒体研究》,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1 90.[法]洛特非•马赫兹,师淑云等译,《世界传播概览——媒体与新技术的挑战》,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9 91.奥美公司,《奥美的观点》,中国物价出版社,2003 92.[美]肯罗曼•珍曼丝,《贩卖创意——如何做广告》,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0 93.[法]让•马贺•杜瑞,《颠覆广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94.[美]路克•苏立文,《文案发烧》,中国财经出版社,2004 95.叶茂中,《广告人手记》,企业管理出版社,1999 96.[荷]梵•迪克,《作为话语的新闻》,华夏出版社,2003 97.[美]丹尼尔•戴扬、伊莱休•卡茨,麻争旗译,《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98.卡迈利保尔,《全球传播》,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99.[美]威廉•阿伦斯,《当代广告学》(第七版),华夏出版社,1999 100.[美]所罗门杜卡(Solomon Dutka),《广告目标与效果测定》,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下载读一百本书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一百本书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百本书

    文学类: 读后感 重读《雷雨》时,曹禺用细腻的手法塑造出来的一个又一个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深深吸引了我。他对于这些形象的描述可谓增一分则长,减一分则短,多一分则胖,少一分则......

    一年读300本书

    一年读300本书格式 文档名称 卡耐基-人性的弱点 麦肯锡方法论:发现和分析问题的七个步骤如何清晰地思考 做人的基本原则(看完终身受益)揭秘与人相处的24条黄金法则金玉良言,......

    读《我的第一本书》有感[五篇模版]

    读《我的第一本书》有感 当我们在明朗的教室里舒舒服服的读书时,当我们在用多媒体生动形象地上课时,请读......

    读文革书籍:一百个人的十年有感[精选]

    为了忘却的纪念 ——读《一百个人的十年》 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腐朽。——......

    读一百个人的十年有感(共五篇)

    我读完了莫言的冯骥才的《一百个人的十年》,感触很深,二十世纪历史将以最沉重的笔墨,记载人类的两大悲剧:法西斯暴行和文革浩劫。著名作家冯骥才以100个普通中国人在文革中心灵......

    中国教育报评出的影响老师的一百本书

    《中国教育报》评选出“2011年影响教师的100本图书 “2010年影响教师的100本图书”之十佳图书 教师爱读书不仅能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也会对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了......

    读《三个月读了60本书》有感(共5篇)

    保定市高新区小学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三个月读了60本书》有感 韩愈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种特殊的职业就决定了教师必须把读书作为一生中的头等大事,在......

    读《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有感

    我对“世界格局”的看法 ---读《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的感受与认识 在最近的两个星期内,我详细阅读了《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这本书。通过对它的阅读,我了解了现当代......